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产品前景

农产品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3 16:52: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产品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产品前景

篇1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量不断增加。2001年起,每年农产品出口量都超过10%的增长速度。2007年,出口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出口严重受损,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逐步复苏,前4个月同比增长20.8%。

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出口的重点。据海关显示,前4个月内,各类农产品制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类及其制品和水海产品及其制品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力。

我国对亚洲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半以上。日韩,美国,欧盟是出口重点。日本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美国第二,为12%,并不断增长。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集中度不断降低,前十个出口目的地的出口额比重由1995年的81%下降到2009年的65.2%。

二、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农产品竞争力

我国农业的出口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份额。为了加强农产品出口,必须认清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现状。利用波特的砖石模型,我们从以下方面看:

(一)农业生产要素分析

中国耕地面积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仍然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教育水平低,缺乏专业的技术制导。水利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强,但是仍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仍然很大。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扩大。目前看,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随着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加工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从生产要素看,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要素条件优于中西部地区。

(二)需求条件

通常价格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国外市场上,由于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在国外市场的价格被提高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倾向于购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对品牌认识度逐步增强。

(三)农产品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

我国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工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机械;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了更便利的手段,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农产品的交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各种科研机构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同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四)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这部分生产者虽然也在逐步向市场靠齐,但由于自身条件不足以及市场的滞后反应,生产落后于市场。而且,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几乎为零。此外,我国部分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基地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尤其是水海产品、蔬菜瓜果类产品。生产者在自身过程中重视产品的质量,对先进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不断增强,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各个生产者之间竞争意识逐步增强。

(五)政府的政策和机遇

近几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未来政府将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建设工作。

2008年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国际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产生空白市场,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WTO《农业协议》致力于为国际农产品市场创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会成为中国农产品进一步出口的重要支柱,而且,随着大陆-台湾的ECFA谈判的不断进行,双边贸易的增强也会成为中国企业一个新的机遇。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前景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得到: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品牌意识增强。虽然存在技术壁垒、倾销等很多问题,未来农产品出口仍将不断增长。

具体看,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会呈现三大特征:

(1)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幅缓慢,农产品出口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土地密集型产品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出口竞争力很弱,出口增幅将会变缓;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劳动力成本和质量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将会快速增长。

(2)日韩、美国、欧盟仍将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地区,中国-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将会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入世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地区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对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地区仍将是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点;此外,受生产条件、零关税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会成为中国出口的另一重要对象。

(3)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品牌企业将成为出口重点。相对于土地密集型产品而言,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树立品牌方面有更大的优势。随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各国贸易壁垒的作用,在未来的出口过程中,品牌企业将会成为住口主力。

参考文献:

[1] 唐立新:金融危机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湖 北农业科学,2009(10)

[2] 李春梅: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西南财 经大学,2004

[3] 王勇德:基于中美比较视角的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2009

[4] 戴强: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农业展望,2010(4)

[5]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2009农产品出口分析报告, 商务部,2009

[6] 迈克尔・R.里德,孔雁:《国际农产品贸易》,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9.1.1

[7] 张汉林等:《WTO主要成员贸易政策体系与对策研究》,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9.9

篇2

沭阳地处中国南北交壤处,气候宜人,1年4季雨水充分、光照足量,无比合适植物生长。特殊的地舆位置使患上北方的树种到南方种植、南方的品种移植到北方,都需要在沭阳先“待”上两年,否则移栽难以存活,早在良久之前,沭阳人就发现了这1规律,并应用这1独有的优势,大面积种植花卉苗木。特别是上世纪九0年代中后期,当地政府进1步发掘其独特的地舆位置优势,引导新河、颜集等乡镇展开农业产业结构调剂,普遍种植花卉苗木,并且带动了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首要途径之1。跟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上交易成为花卉苗木及相干附属用品销售的首要渠道,1大批网店应运而生,目前网上销售的鲜花绿植等七0%来自沭阳。同时,网上销售的延续火爆又加速了沭阳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扩展到了五一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

一.二人力资源丰厚,无数人通过网上销售发家致富

人是第1资源,也是最可贵的资源。沭有一九0多万人口,是全国人口第3大县。敢想敢闯、富有立异精神是沭阳人的光鲜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良多年青的沭阳人到苏南、苏中地区务工,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伴同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无数外出务工的沭阳人看到了商机,他们把眼光瞄准了故乡的花木,选择了返乡创业,成为新1代“创客”。颜集镇周小龙二00五年开始从事网络花木交易,经由两3年的打拼,网上年交易额突破二00多万元,其花木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沭阳电视台专题报导了他的致富阅历。新河镇龙堰村创业青年陆明二00六年注册网店,当年销售额到达二0多万元,二0一二年突破三00万元,被县创业办公室授与“沭阳县10佳网络产业示范店”称号。他们的胜利鼓励了千千万万沭阳人,成为1道靓丽的创业景色线。

一.三电商平台日益完美,“互联网+农业”空间愈来愈大

二00三年之前,沭阳县花木销售主要是通过花木绿化工程、花木经纪人和通过各种网站花木信息,销售渠道相对于单1,网上销售份额很低。二00三年,有人应用“书生商友”网络平台做起苗木生意,标志着沭阳县网络营销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年一0月,部份青年尝试在淘宝网开设花木销售网店。二00五年之后,良多青年人应用淘宝、阿里巴巴、天猫等网络平台开设花木网店,从事花卉苗木及其他农产品网络交易。二0一0年后,全县农产品网络营销步入高峰期,到了二0一四年,除了了上述网络平台,又有部份农民登陆京东、中华、淘宝南京馆等网络平台从事农产品网上交易。二0一四年,沭阳县坤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飞等八个人投资八0万元树立了沭阳县花卉苗木交易网络平台——苗木汇,二0一五年三月京东宿迁馆成立,沭阳县也于二0一五年树立了网络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所有这些为沭阳“互联网+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利用平台。

一.四政策宽松、扶持力度大,基础设施配套相对于完美

农产品网上销售的主体主要是实力不强的创业农民,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1种新的业态,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撑以及引导。县委、县政府从来高度注重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二0一四年把农产品网上销售列为农村工作重点,激励农民展开网上开店创业。网络创业已经被列入县委、县政府对于乡镇及县直部门的目标考查,树立了严格的赏罚以及考查机制。二0一五年县里专门腾出土地,计划建设了二万平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对于入园电商给予大幅度优惠。县农村商业银行专门开发了信贷品种,对于网络创业给予鼎力扶持。二0一二年,沭阳县在宿迁大道与上海路交叉口计划建设六0五.0五亩、总投资达八.六个亿的百盟物流园,该园是1座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1期项目二0一三年一一月投入运营,众多物流企业的进驻,为推进沭阳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了首要前提。

二“互联网+农业”让老树发新芽,推进农业产业转型进级、农民患上增收、市民患上实惠

农产品网上营销门坎低,对于文化知识的请求相对于不高,从而赋与了个人以及企业更大的商业能量与自由。从沭阳的实践来看,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不但扭转了农产品流通模式,催生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繁华,增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也让城市居民患上到了实惠。

二.一推进了花木产业提档进级

沭阳是传统的花木大县,1度只能靠数量取胜,在高级品种上与常州武进桠溪、南通如皋等地存在必定差距。跟着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蓬勃发展,沭阳农业提档进级的步伐也逐渐加快:1是高级苗木栽种面积不断扩展,以江苏金海棠、3叶园林为代表的园林企业,所种植的苗木高级化、专业化、品牌化趋势日趋显明;2是推进特点产品发展,互联网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牢牢联络在了1起,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剧烈的市场竞争倒逼网络经营者扭转种类以及提高产品质量,风信子、长春腾、杜鹃、正人兰等二00多个新品种在沭阳落了根;3是促成为了花木有形市场的树立,沭阳县前后树立了花木大世界、国际花木城、苏台花木产业园,线上交易的活跃带动了线下市场的发展。

二.二完美了花木网络营销经营模式

经由10多年的发展,沭阳县农产品网络经营模式日益多元化,目前主要有B二B、B二C、

C二B、C二C4类,B二B、B二C主要以沭阳县坤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飞等人创立的“苗木汇”网络营销经营平台为主,实现营销主体、网络平台、产品输送1体化,通过树立自己的苗木基地向企业以及个人提供绿化苗木、大小盆景等产品。C二B、C二C则是沭阳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气力,经营主体应用淘宝、阿里巴巴、天猫等网络平台销售各类农产品,经营的产品多半靠自己出产,但也有许多特点产品从当地、山东、广东及养殖户以及出产厂家采购而来,构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 二.三带动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农产品的物流模式也在产生嬗变,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情势的新型流通模式快速突起,在流通主体、组织方式、上下游影响等方面都出现了踊跃的立异以及变化。各类出产者直接对于接电子商务平台,沭阳的农户以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积极变身网商,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他们的议价能力变患上愈来愈强。据了解,沭阳的快递价格在华东地区价格最低、效力最高,江浙沪3地1般第二天便可投递,在不超重的情况下,1般的快递费用通常不超过五元,这主要患上益于沭阳农产品的销售量尤其巨大,构成了显明的范围效应,而且全国知名的物流企业在沭阳都树立了分公司。

二.四直接增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沭阳县花木网络销售的快速突起,激发了创业就业的热潮,带动了农民就业、物流运输、餐饮业,构成了1条完全的产业链,社会效益巨大。据不完整统计,全县一.二万家网店,平均每一个网店用工五人,大的网店用工都在一0人以上,按每一人每一天收入一00元测算,仅此1项,至少给农民带来二0亿元的收入。同时,物流运输业随之兴旺,圆通、申通、中通、快捷、每天、汇通等二0多家物流公司在新河、颜集、庙头等乡镇树立了物流中转站,依照物流本钱占交易额一五%计算,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发生的物流费用约六亿多元。不但如斯,花木网络营销的关联配套产品销售也10分火爆,在新河、颜集等乡镇,花盆、托盘等附属产品批发店随处可见,当地住宿、餐饮等产业生意人气也很旺。

二.五切实晋升了农民的市场地位

通过互联网交易,农民转型为卖家,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以及交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议价权,晋升了交易地位。可以说,在“互联网+”大发展以前,中国农民很少有人能够直接以及消费者同等地讨价还价。部份农民尽管没有直接面对于消费者,但也通过电商供应商的方式,融入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并重新型流通模式带来的扁平化中受益。从去年起,淘宝推动了特点中国项目,面向全国展开处所馆建设工作,发展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模式,不但推进了各地农产品品牌的建立,也推进树立了1批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商,强化了分销、质检、包装、冷链在内的农产品服务体系的完美,而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沭阳“互联网+农业”的前景瞻望

  三.一加快推动农村互联网基础建设

信息时期,互联网在深入地扭转人们的糊口,宽带以及水电气1样成为了糊口的必须品。因而深化“互联网+农业”首先就要解决互联网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后进,网速慢、资费高的问题由来已经久,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沭阳应以国家正在施行“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泛博农民“触电上网”提供便利前提。

三.二做大做精农业产业

“互联网+农业”的基础是农业产业。据阿里零售平台统计,二0一四年福建省卖掉了平台上七四.八八%的乌龙茶,云南卖掉了平台上六三.一一%的普洱茶,黑龙江卖掉平台上二六.八七%的大米。而乌龙茶、普洱茶、大米恰是上述3省的特产,并且实现了产业化范围化。因而,沭阳可鉴戒其他处所好的经验做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晋升产品档次、在产品品牌上做文章,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夯实“互联网+农业”基础。

三.三晋升农产品物流产业层次

当前,影响以及制约“互联网+农业”的首要因素之1便是物流产业不规范、效力不高。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拥有必定的特殊性,对于物流的请求很高。作为处所政府,沭阳可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以及激励顺丰、圆通等物流公司加大在沭阳的投入,改善农产品物流设施装备,优化联运交通网络,增添箱式冷藏车数量,尽可能减少运输农产品消耗,最大限度地缩短农产品在途时间。

三.四切实规范网络经营行动

篇3

1.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2011年农业部已经确定了4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工作联系点和80家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准备通过加强联系、指导和支持的方式推动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引入连锁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还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为了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农业部向各地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见》,同年又与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提出要把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1.1形势喜人亦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1.2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共享优势差

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2.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农产品产销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2.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

篇4

Abstract: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chain is a new th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chain ope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and speed up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chain’s dire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materials; chain; prospects; policy support

前言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 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 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 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 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

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篇5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资金短缺、利润降低、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开辟一片蓝海市场成为当务之急[1-4]。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调研,以2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案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1案例分析

禾丰农产品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是某市一家以生产草莓、黄白桃、甜糯玉米等为主的速冻果蔬加工企业,夏、秋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冬、春两季为生产淡季。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泰昌”)则是某市一家以生产水饺、面点等为主的速冻加工企业,冬、春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夏、秋两季为生产淡季。

2家企业均是华北地区具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及2家各自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产品雷同且竞争力降低等等,使得两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两家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若能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带动,必能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2拓界合作的优势

2.1淡旺季的生产互补、资金共享的优势

传统的速冻水饺面食行业每年的4—9月为淡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旺季;而速冻果蔬行业则相反,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为淡季,5—11月为旺季。旺季是工厂的创收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不足、资金紧缺、人手不足的缺陷;淡季是工厂的消耗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过剩、资金富余、人员富余、设备闲置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和解决行业淡旺季问题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2家工厂存在资源互补、共享的条件,若能跨越行业界限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产能、设备、人员、资金等,则能起到规避行业淡季、减少消耗、增加利润的功效。夏秋季节是果蔬业的旺季,以禾丰为平台(果蔬专业厂),扩大定单范围,泰昌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产能,扩大市场供应能力;冬春季节是水饺面食业的旺季,禾丰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2家工厂的合作可达到淡旺季互补、资金共用、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2渠道共享的优势

2家工厂的产品都是采用冷链环节生产流通的,销售通路、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可彼此共享对方的销售网络,可有效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如禾丰可通过泰昌的销售通路拓展部分产品的内销市场(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条、烤地瓜等),泰昌则通过禾丰的国内外的渠道向客户推荐自己的产品。

2.3变废为宝,增加双方边际利润的优势

不同行业对产品标准的定义不同,速冻果蔬业对加工的农产品外观、保鲜程度、口感、品质、农残等有较严格的要求,速冻果蔬业中所谓的“下脚料”大多为外观、鲜嫩程度不符合要求,多数下脚料可以作为水饺的优质原料(如香菇、西兰花、芦笋、甜玉米等),这样提高禾丰的速冻果菜产品利润的同时,也为泰昌的水饺面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原料。通过转变淡季的消耗、果蔬厂“次品”的再利用、销售网络成本的分摊等资源共享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

3拓界合作的边际创新

2个不同且又关联的行业交叉合作,可碰撞产生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跳出传统产品的限制,通过发展优质特色、有机蔬菜原料基地,提高产品利润,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1交叉利用

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泰昌可利用裕丰的速冻保鲜技术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的原料。

3.2立体开发

2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结合2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可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发展,实施多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如高赖氨酸玉米、绿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等。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如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有机论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

4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2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因此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的关键。

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许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使企业能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出路,与其束手无策等待经济回暖,不如积极开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海洋。

5参考文献

[1] 任湘怡,赵金晶.出去、进来都是商机——长三角农产品企业合作的故事[J].乡镇企业导报,2008(3):21.

篇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这一群体因其经济基础好、文化素质高、思想创新快、发展潜力大而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定阶层、一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营销者都不可忽视的。故在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便迅速成为营销研究中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丰富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充足。但多年以来,受传统营销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产品存在“卖难”问题。随网络营销的兴起,农产品销路也有了新的扩张渠道,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自身特点、农产品市场特征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收入较少,网络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而由于地方财政局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欠缺,致使农民很难成为网络营销主体,而专业性的网站或者经济实体又较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 

2.农产品自身特点。由于农产品本身存在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运输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营销过程中对物流技术和保鲜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农产品单位价值又较低,对环境依赖性强,难以承受高额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水平发展有限,专业化物流企业和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3.农产品市场特征。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分散在千家万户,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少,农村现有农村合作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致使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不利于进行统一快速的网络直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没有适应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得农民难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民难以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在农村分布十分稀少,导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程度一直较为落后。 

二、农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其次是进入网站的方便可行性和产品特点。而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产品的安全度就尤为重视,相关的法律环境和保护政策也较受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维权中出现救济成本过高、管辖权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立法缺陷等障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积极性。 

其次,居民社区环境的网络普及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受众人群数量,消费者家庭周边交通的方便性,超市、银行、邮局等的有无对网络营销的影响极大。部分人群由于居住地周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耗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也会选择尝试网络购买农产品。 

2.网络营销水平和策略。网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提品、宣传产品的窗口,部分地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而在线产品或服务质量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直接要素。由于实体店铺可以选择最能展示商品特点和美感的商品陈列方式,而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去了解商品,因而商品的图片展示效果和文字描述对消费者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产品的网络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的适时运用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网络购买力度。 

 3.消费者网络认知程度。消费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及网上交易的流程。此外,网络购物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经验越丰富,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知觉风险也越低,直接影响其对网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网络消费者特征。目前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注重自我、有强烈好奇心、追求新鲜事物、崇尚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者最早的一批就是被网络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尝试与时尚接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同样的心理推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购物方式,用网络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而部分年长者,虽然也在逐步熟悉网络信息时代,但受传统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网络的虚拟购物环境。同时,由于消费者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对网络认知程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网购条件、购物理念和消费档次也不尽相同。 

三、结论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现状,以及对农产品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立足于无站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自身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小,不主张投资兴建自己的网站,而是优先选择在农业专业网站上供求信息,既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 

2.加强网站建设和宣传力度,采取适时促销手段。 

3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包装标准化,方便物流配送。 

4.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 

5.注重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吸引有需求的现代消费者,引导时尚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篇7

(一)国际市场的要求

总的判断是国际市场容量很大。按世贸组织公布的数字,2002年国际农产品贸易额为5830亿美元,按照国际粮农组织的统计,为6000多亿美元,而当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只占国际农产品贸易额的3%左右,与欧盟占40%、美国占11%、加拿大占5.6%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国际市场容量、市场需求很大。

(二)有丰富的农产品出口资源潜力

我国许多农产品如肉类、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的总量在世界都是位居前列,而且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出口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出口量基本上只占总产量的1%左右。制约这些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和安全,未来只要抓住制约出口的症结“对症下药”,完全可以加速增长。

(三)劳动力资源潜力巨大

我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这就决定了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上,我国具有相对的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比如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和一些土特产品,我国就具有较大的价格竞争力,国内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还有肉类产品,如猪肉、禽肉等都有较大的成本竞争力。入世以后我国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1995年相比,2003年上述几类商品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68%增加到254%。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优势正在显现。如果今后加强质量管理,理顺贸易体制,按照资源状况调整贸易战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潜力将会日益增强。

(四)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加强了对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方面的投资

如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科技、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这些都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举措。随着政策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状况将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发挥,这些都是我国未来农产品扩大出口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优势产业带迅速形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从而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动力。

(五)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随着我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中国已经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结为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动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对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六)出口企业日益壮大

入世后几年,我国外贸企业日益多元化,改变了过去国有外贸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非国有企业比重从1995年的占18.6%上升到2003年的56.4%,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企业逐步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其中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00多家,约60%是近几年成立的。如新疆屯河公司出口番茄量年创汇8700万美元,诸城舜王、山东龙大等企业出口额也在5000万美元以上。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也都建立了生产基地,搞订单农业,向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些外向型企业的出口行为日益理性,追求优质高价,逐渐放弃以往采用的容易引起贸易争端的低价促销战略。在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上,大力开拓欧美等市场,实行出口结构多元化战略,防止由于出口过度集中引发贸易争端,这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

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农户占用农地规模仅为0.5公顷,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小规模分散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二)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卫生检疫问题导致出口不畅

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抗生素等指标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

(三)反倾销和绿色壁垒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和绿色壁垒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而且这股绿色壁垒浪潮还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看来,反倾销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实现扩大出口的两大主要障碍。

(四)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国际竞争力,抵抗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不强

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成长很快,但总体上竞争力还是很弱,农产品行业组织发展滞后,农产品出口秩序和行业自律问题严重。

(五)出口管理体制不顺,出口支持政策与服务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针对农产品贸易特点的专项出口促进政策,也缺乏必要的农产品出口信息、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预警监测等服务。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实现路径

(一)练好内功,提高农产品质量

从根本上讲,破除国外技术壁垒,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从现阶段看,我国很多农产品质量的确存在问题,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1.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的法规

首先必须靠行政法规实施,也就是需要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的法规。当前最重要的是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制定该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国外农产品质量要求,而要根据中国本身农产品生产水平,适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并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步骤地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际标准,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2.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的前提下,加快制定中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农产品管理者、生产者以及经营者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意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达到国际标准并不意味着达到了一些国别标准,因为有些国家的国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高于国际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产品即使达到了国际标准,也不一定能够进入某些国家的市场。因此,在中国农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标准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达到一些国家的国别标准,才能进入该国的农产品市场。

3.加强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相配套,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和检验体系,逐步实现对出口农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一条龙检验服务;同时要求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加强企业对农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检测。强化中国质检中心的国际信誉,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达到国际互认的水平。

4.大力支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在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

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支持出口企业和农户按国际市场标准建设出口生产基地,将“公司+农户”模式,逐步转向“公司+基地”模式,并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整改建设补助,提供优惠信贷、贴息贷款扶持;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区试点,在税收、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5.对农产品出口包装作统一、具体的规定

通过农产品出口联合会,对各类农产品出口包装作统一、具体的规定,使得消费者便于获得产品的各种质量特征,为农产品出口扫除一定的障碍。

(二)外部支持,建立保障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1.及时提供完备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农产品出口市场供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只有在信息资料充分的条件下,中国农产品出口才不会产生盲目性,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商遭受较大的损失。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出口信息中心,向国际咨询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以及国外的一些统计组织、行业协会购买国际农产品数据以及向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派遣农业专员,收集所在国农业信息,通过农产品出口联合会国外分支机构获取驻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等,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商、国企业提供及时、完备的信息。同时及时收集整理国外农产品贸易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国外农产品贸易规则动态。

2.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系统和保障机制

在农产品出口中,我们不仅需要国外市场的供需信息,同时还需要中国农产品进入这个市场的情况,以免中国农产品对某个目标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或者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目标市场所在国对我们实施反倾销或者保障措施,增加中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或者直接禁止中国农产品继续向该目标市场出口。因此,必须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和保障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农产品进口预警系统,确定中国农产品出口预警系统的临界指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摩擦报告机制和农产品争端应诉机制。当中国农产品发生贸易摩擦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3.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退税结构

落实好对农产品出口优先退税的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海关和税务部门要研究规范统一农产品加工品商品代码,调整农产品退税结构。

4.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专项资金

中央应在财政设立农产品出口促进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区也应在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出口企业研发、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如行业组织和企业参展、促销,参与国际认证等;农产品出口应急管理,如应对突发性动植物疫病疫情灾害、重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技术壁垒、紧急贸易摩擦和反倾销应诉,对出口企业实施紧急援助等。

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尽快建立农产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为企业提供出口商业风险管理工具;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动期货市场发展,逐步在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出口经营中引入期货风险管理机制;三要试点探索建立农业保险等出口农产品生产环节风险管理体系。

6.抓紧出台有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使农产品行业协会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应率先组建禽肉、蔬菜、水果等重点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价格协调、应对贸易纠纷等方面的作用。要抓紧研究在调整、改造现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组建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

篇8

1 农产品滞销的现象

1.1 现象一:湖北柑橘滞销

湖南石门是全国最大的柑桔生产县之一,全县到处都是满山满岭的桔子,对于全县来说,相当多农民就是靠卖掉桔子来获取一年的生活费和补贴各种费用,也就是家庭里的最大收益来源。然而,今年该县却几乎陷入全面滞销,整山整树的桔子、橙子、柚子无人采摘,乱在树上,掉在地上。公路两边红灿灿的桔子挂在树上,完全成了广东过年时购买的观赏桔树。

1.2 现象二:各省蔬菜滞销

自春季以来,我国山东、河南、浙江等多个地区的部分品种蔬菜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滞销。在山东大葱最后的收获时节,大部分葱农却守着地里的大葱卖不出去,一毛多钱一斤还没人要。河南芹菜大丰收,但菜农却高兴不起来,菜农们说,质量好的芹菜收购价每斤1毛,质量差的每斤只有5分钱,今年每亩芹菜要赔1000多元。据媒体报道,目前陕西洋县上千亩菜花同样出现滞销,5分钱一斤仍难以出售。同样是在浙江慈溪市的一些雪菜主产区,今年雪菜的收购价自上市以来一路下滑,现在仅为每斤0.11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的收购价在每斤0.35元以上。

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现象减少了农民朋友的收入,打击了农民朋友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努力找出应对之策,以便有效地解决这个困扰农村多年的问题。

2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分析

2.1 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

农民生产的盲目性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当某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大家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结果就是这种产品的严重供过于求;当某种产品亏损的时候,大家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种农作物的种植,结果导致该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就这样,价格暴涨暴跌,陷入一个周期性循环。

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1)农民缺乏基本的市场分析能力,不能够冷静分析市场的需求,而是采取一种从众的方式,结果是一直跟不上市场变化。

(2)农村的信息还不够发达,农村现在还很难甚至无法上网,农民还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市场上最新的供求信息,从而不能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政府在农民种植方面没有提供有效的引导,盲目上规模,没有从实际出发为农民朋友做好服务。

2.2 缺乏品牌意识

在农村,能够意识到品牌问题的农民朋友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不管丰收与否,农民都很难赚到钱的原因所在,只是靠销售原材料式的农产品,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最后大家都赚不到什么钱。当然,这个跟我们农村的生产方式有一定关联,我们农村基本是的生产方式,每一户人家种植的农产品的规模都是有限的,销售的时候各自为战,无法进行品牌的统一宣传,另外政府在这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引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多年来农产品始终贱卖的现象。

2.3 气候异常影响南北方蔬菜集中上市

除了蔬菜产量提高是造成蔬菜滞销、销售困难的一个因素外,还有就是今年的异常气候影响。往年,我国蔬菜一般都是南方蔬菜先上市,等南方蔬菜下市的时候北方蔬菜才上市,南北方蔬菜上下市之间有个时间差。而受异常气候影响,蔬菜的成熟期普遍发生变化,外地蔬菜较早地占据了本地蔬菜市场,而南北方的蔬菜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上市,造成市场供应饱和,收购价格难以得到提高。

2.4 运输成本提高

不断飙涨的燃油价格,造成蔬菜运输成本增加,还有高速公路过于密集的收费,都加大了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剧了蔬菜滞销。

另外,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迂回运输、长距离运输,流通费用过大,这也是导致蔬菜生产价格与销售价格悬殊的重要原因。

3 农产品滞销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合理开展农产品种植

(1)提高农民市场意识。

供求关系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尽管我们的市场经济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但农民的市场意识还远远不够,目光短浅,盲目从众的现象还是很常见。所以,要使农民树立起市场意识,在开展农产品生产时冷静分析市场的供求情况,然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农产品种植的合理结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开展市场经济知识讲座。使农民朋友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什么,怎么样适应市场经济等知识。

②开展农产品营销培训。农产品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领域,怎么样卖好农产品是营销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营销专家应该多向农民传输开展农产品营销的知识,包括农产品品牌定位,产品包装,价格设定,销售渠道开拓等内容,使农民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应用于实践。

③农民企业家经验介绍。在农村,也有一些比较出色的农民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非常熟悉,他们的一些经历,一些经营管理的方法,对农民朋友更有借鉴意义,也更有启发。政府部门可以将这些企业家聚集在一起,在农村开展巡回讲座,与各地方的农民朋友进行沟通交流。

(2)做好政府服务,让农民了解更多信息。

在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就是财富,而农村普遍信息封闭,对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基本都不了解,更不懂什么农产品期货等专业知识,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咨询员,定期向农民朋友提供国内以及国际市场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为农民朋友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3.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目前,在农村,农产品的销售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这种销售模式将导致农产品销售面临低级竞争,大大降低农户的利润空间,所以,进行农产品加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政府出面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尽可能减少农民损失。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民贷款难,贷款金额少,贷款利息优惠不够。发展农产品加工,开设工厂,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农产品加工就无法发展。

(2)技术。农民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这也是农产品加工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农产品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拓展农民发展视野。

(3)设立股份制公司。农民单独开设农产品加工厂面临的风险很大,赢得起但输不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入股,开设加工厂的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既可以提高农民和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农民有一种依托感。

3.3 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

(1)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能够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使产品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现阶段,我国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不够,从国内市场来说,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农产品生产者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加上传统的单个家庭生产方式的影响,导致生产者缺乏品牌经营的意识。这种落后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销售,形成了“丰产不丰收”的局面,而且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外销,给我国农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也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

农产品大都是同质化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市场上主要以价格战进行竞争,

这种竞争方式是很低级的,也不可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很多利润,所以各种原因都决定了农产品销售必须走品牌化之路。从品牌名称,品牌定位,产品包装,渠道创新等各方面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新。

①农社对接。将田地与社区直接联系起来。城市居民主要是以社区形式聚集在一起,而且城市居民是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消费群体,如果能够将社区需求直接与农户对接,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降低城市居民的消费成本,实现农户与城市居民的双赢局面。具体做法可以是:以运输公司为中介,一方面联系农户,这是供应方,比较容易做到;另一方面要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协助,联系社区住户,形成购买批量,通过这种双向联系,将消费者与供应者对接。这种方式目前实行的不多,可以作为一种新思路来进行探讨。

②农超对接。大多数消费者还主要是通过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在目前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鼓励推行超市与田地的对接。对比传统的营销模式,“农超对接”的优势主要有四点:一是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二是减少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存贮时间和损耗,降低了商品浪费,从而有利于降低价格;三是市场供求直接见面,快速反应,有利于缩小市场波动;四是减少了农民销售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保护了农民利益。

篇9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84-02

一、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

随着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由主要追求实物产出增加转向货币产出增加,农产品供给由短缺向供求平衡和过剩转变。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农业的小规模经营家庭的局限性日渐暴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应用,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

近20年来,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以手工劳动和畜力为主的技术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在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家庭范围内的土地规模小,同时农业劳动力的价格又十分低廉。因为,在土地经营规模较小、总产量相对有限,而机器的使用率又不高的情况下,应用机器而发生的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必然较高,从而会降低产品的利润率;而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又使机器替代劳动力的引力不足。因为,机器应用的界限在于:机器的价值必须低于劳动的价值。因此,在小规模经营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凡具有固定成本性质和对劳动力替代性质的机械及其他技术的应用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就很难提高。

(二)不利于实现技术进步基础上的扩大再生产和结构调整

家庭经营规模小,总产出必然十分有限,加上单位产出的利润率很低,家庭内部的积累能力必然十分有限,且家庭内部积累部分的相当部分用于建房,因此,真正能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就更有限了。另外,由于家庭经营规模小,家庭可抵押的资产有限,以及家庭经营的商品化水平低、现金流量低等原因,家庭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家庭内部积累能力弱和筹资上的困难,使家庭难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结构和扩大生产规模。在今天农产品的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有效的结构调整总是与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相联系的,或者说,只有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才能保证有效的结构调整。而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意味着家庭范围内原有设备或技术需部分或全部地更新,意味着必须增加资金投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比发达地区困难得多,这除了观念差别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而农业若不能实现以资本和技术投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结构调整,农业的发展就会停滞。

(三)最终不利于农民收入提高

小规模经营对农民收入提高的制约作用,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分析。从动态方面说,关于小规模经营对家庭范围内农业机械及其他现代农业技术利用的制约,对技术进步基础上的扩大再生产及相应的结构调整的阻滞,会在长期内影响农业的技术进步,影响总产量的增长和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不利于农户收入的增长。从静态方面说,在小规模经营的条件下,一方面是由于土地规模小,在单产既定的条件下,总产量也就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土地规模小,现有的机械、设备、农具、役畜以及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高,单位产品的利润率相应就低,甚至出现负利润率的情况。而总产量低和单位产品利润率低,农户的收入必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无论从动态角度,还是静态角度,小规模经营最终归结为对农户提高收入的制约。

二、局限性引发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加入WTO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享受100多个成员国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甚至还可能得到主要发达国家所给予的普惠国待遇。从而大大改善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环境,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将是农产品能否出口以及扩大出口数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农产品的质量是农业生产、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受小规模家庭局限性的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残留污染问题愈加严重。我国农业在过去50多年的发展中,农业的化学投入品数量急剧增长,每年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大约在170万吨左右,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国家已明文禁止使用的农药。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使用的170万吨农药中,大约有30%是含有机磷的,其毒性的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是相当大的。我国每年使用化肥的折成存量是4 200万吨,平均每公顷土地使用化肥的生成量超过400公斤,与美国及欧洲的化肥安全使用标准每公顷225公斤相比,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显然是非常严重的。

2.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滥用化学添加剂,导致全国食物中毒现象日益突出。在果菜的生产、加工中,不少产品生产者大量使用催熟剂和激素,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造成果菜、肉类产品口感偏离,安全性难以把握,有的甚至还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食品中毒(食物中所含农药)人数每年平均超过10万人,生产性中毒与非生产性中毒的比例约为1∶1。因蔬菜水果农药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屡见报道。

3.化学有害物资对食物的污染也愈加难以控制。随着化学品的大量施用,食物受到化学有害物资污染的机会日益增多。除食物意外地被大量农药和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急性中毒外,目前,更受关注的是少量化学有害物资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造成的慢性危害。如DDT等农药、重金属(铅、汞、镉)以及燃煤中的氟等,进入人体后长期蓄聚就会给人们带来各种慢性疾病。而且一旦进入食物链,很难予以消除。

三、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建设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强调抓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五个关键环节,强调坚持从源头管理入手,推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或有机食品、出口产品基地及原料基地等的建设力度。在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基地内,对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出口基地实行档案化、身份化管理,并开展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切实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

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防止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对不按规定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由各级农业执法部门依法查处。对所有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实行业前培训、持证上岗,严格界定经营范围,特别是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经营,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并进行专卖。对农药、兽药、化肥、种子、饲料及添加剂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打假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整顿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及时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品种,限制、禁止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力度,加速开发生物型安全农业投入品,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打假扶优、创新经营等方式,促进农业投入品市场的净化,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法律法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尽快制定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安全的有关条例和法规,从法的角度规定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对不安全的农产品依法进行查处和销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部开始筹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在全国规划建设了280个国家级、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其中已有12个质检中心获得国家授权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175个质检中心获得农业部授权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同时,各省(区、市)都在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1/3的地市县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充分发挥基地检测、市场速测、定点抽检等手段,严把市场准入关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加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的实施力度

农业标准化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农业部已制定农业国家标准450余项、行业标准1 450余项、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行业标准199项、农业地方标准1.6万余项,组建全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多个,标准范围和内容延伸到了农业各个领域和环节。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生产水平低,标准化生产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质量安全水平很难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制定和普及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农业质量标准等体系的建设,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分别达到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向广大农民、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荐和介绍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农业标准的应用,逐步实现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

(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篇10

(一)扩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网络技术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由于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快捷性,对传统的受时间、地域等因素影响的贸易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使交易信息传输更加快捷,交易资金的周转更加迅速,而且交易的手续和过程更加简化和便捷,从而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机会大大增加,这为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则是农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现代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体现,现代网络技术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渠道更加广泛,农民生产和销售农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收益则明显提高。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全球化的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产出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一直没有有效地激活,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无法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并导致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目前,虽然有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网站不断增多,电子商务为农产品销售所提供的商机吸引了很多的商业人士,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需要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互联网设施虽然也在不断发展,但仍然无法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其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信用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具有健全的信用机制,但目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过度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欺诈等安全隐患也比比皆是。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困境的原因。我国农产品电子

商务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和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不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陆续制定,1996年2月,国务院195号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5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2月,公安部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9年8月,信息产业部了《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4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2007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并通过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我国又颁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但这些法规在调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应该尽快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保护体系,制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针对性比较强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制化。

三、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篇11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当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为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投入的力度,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物流体系中, 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保障农产品质量,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落后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耕作性农业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识、行为都严重地偏向生产而忽视经营,使得农产品的储运、流通、销售、预测等没有被重视。像美国、欧盟这些农业发达地区,农业产后经营性投入占到农业总投入的70%,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官员、主管部门,还是基层组织、农户都在加大生产投入上做文章,在农产品流通、经营方面的观念与意识极为落后,投入、建设、配套、服务上更是极为欠缺。

(二)流通渠道不畅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完善的营销体系。

(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农产品流通大部分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等环节,但由于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运力不足,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不畅。

(四)物流技术比较落后

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相比之下令人触目惊心。同时,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因此,物流技术落后的薄弱状况造成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由于历史的及现展的种种原因,农产品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滞后,农业信息化网络不健全,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工作,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过高,效果降低。

(六)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对农产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教滞后,市场上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人才较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虽然已有大中专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侧重于工业物流,而对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的特点有深刻理解,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七)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在农业物流建设投入的资金不够,政策法规制定上扶持力度不够。

二、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应通过教育、培训来增强农民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来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 提高运作效率, 降低成本, 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包括乡村公路、农产品运输设施低温物流、运输设施的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储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施的建设,保障实现农产品物流具有良好的载体优化整合资源,发展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配送物流中心。结合各地农产品加工、流通、 销售及贸易情况, 在重点地域或地区建立 综合型或专业型物流中心提升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

科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虚实结合,择优选点,抓点带面,重点扶持,加快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步伐,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全面推广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四)优化整合资源,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贸易保护的不断加强,将传统农产品物流分散的运作进行整合。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不仅能将各项具体的物流作业综合在一起进行平台运作,使物流总成本大大下降,而且能针对不同层次的物流问题进行管理控制、决策分析和战略规划。

(五)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六)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是指农产品企业或农产品经营者将一系列物流活动交由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的现代物流运作方式,是农产品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它使用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和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农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物流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取得整体效果最优使参与各方均能受益。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关键。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成为连接农户与消费者的一道桥梁,将农产品的供应和销售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湘民,刘大成.剖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挑战[J].商场现代化,2006(16).

[2]王文生,陈绍慧,修德仁.我国农产品物流及其保障平台的建设[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 (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