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7:38: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充分把握整个课堂教学时间,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保障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充分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实际,全面结合初中地理大纲要求,全面贯彻生本理念,以此保障初中地理教学的高效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初中地理水平。
一、重视生本理念的高效课堂建设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全面构建高效的以生本理念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保障整个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首先应当对生本理念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其次应当充分地结合整个初中地理教学要求,以更好地实践生本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体现
在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所谓生本理念,根本来讲是一种教学理念,其中心思想在于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以此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作为教学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作用,忽略学生的作用,这是传统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当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主体地位逐渐显现。这一特征不仅满足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求,而且保障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而生本理念正体现了这一点,其极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生本理念同现实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现实需求,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极重要的途径。当然,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贯彻生本理念,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现实,全面将生本理念同教学现实相结合。
1.实现生本理念同教学现实的充分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充分地将生本理念贯彻其中。比如在教学《法国》这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法国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欧洲三大旅游国之一――法国,去好好游玩一番,你们看地图和我们一起游玩怎么样?然后出示法国政区图,让学生扮演来自法国周边国家的考察团(将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组学生有一面国旗,每组学生代表该国代表团),并提出问题:(1)找出本组国旗是哪个国家的?(2)它是法国的陆上邻国么?(3)它在法国的什么方位?(4)从你代表的国家去法国巴黎,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沿途会经过哪些地形区?这样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课堂中,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最佳状态。
2.把握生本理念的核心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运用生本理念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本理念,而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发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高效生本课堂建设的同时,应当深谙生本理念,并全面运用生本理念,以此促进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加强。
3.充分的发挥生本理念的指导作用
正所谓生本理念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同时是现如今的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其能够很好地指导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基于此,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高效生本课堂建设时,应当重视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生本理念,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秉承生本理念,培养地理思维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在初一阶段,并没有用心学习地理,使得部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甚至有部分学生连起码的地理常识也不知道。而对于初二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则转变为综合性的学科,在中考中的比重不多。这样使得大多学生都忽略地理学习,使得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地理思维。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采用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足够的关注度,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在讲课中,应当从地理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当地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积极地构建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重视生本理念,从生本理念的角度进行教学实践,将生本理念同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最终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97-02
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教师进行和引导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地理教材指的是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课本(教科书)。地理教学大纲一般指出了在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多以条目形式进行规定。而教科书是将基本内容具体细化,详细阐明,对于教学而言更具有操作性,对学生来说,教科书是他们进行学习的工具。
一、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结构性衔接
1.地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衔接
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而普通高中地理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重要原则,其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反映地理的实用价值;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
二者对比,我们可看出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发展性、主动性,侧重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教师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和技术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激励性评价,适应了学生12-15岁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能力变化,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兴趣,积极探究,培养自信。而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适应了高中生(15-18岁)正值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日趋成熟,自我探索能力增强,对地理问题理解更为深刻,并能尝试用课本上传达的理念,分析解决某些地理问题,形成观察、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2.地理教材的内在联系
一是知识脉络联系。按照地理学科的性质,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脉络基本相同,均是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再到区域地理,先总后分的知识脉络,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架构,并逐步认识地理环境的规律性和相互关系(见表1)。但初高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差异也较大,对于同一地理内容,初中教材注重地理事实知识,即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景观等;而高中地理教材,更侧重于对地理概念的分析、地理特征的总结、地理规律的掌握、地理成因和原理的探究、地理意义的运用等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各地理要素的逻辑关系,更全面地掌握地理系统知识。
二是知识类型联系。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使学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循序渐进,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事物。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总论、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的顺序,先外后中,略外详中,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中地理教材则既要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又要引导他们具有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此高一的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文地理则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高二的区域地理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深刻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识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教材结构系统联系。初高中地理教材每一册的结构编排几乎相同。地理课文内容,均根据每个学期学时的要求进行编写,每本教材均为4~5个单元(即章),每章题目,以粗体字配以彩色背景为标题,背景一般为照片,能反映该章主要内容,非常直观;“章”以下又分为若干节(一般3~4个),“节”以内设2~3个标题,有时下面还设小标题,每个标题下又有若干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从一个方面说明、解释标题内容。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又互相补充。
四是图像系统联系。地图是地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在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地理事物方面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教材,地图数量众多,约有150~200幅,种类多样,功用不同。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在地理能力的培养上,均要求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那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高中生还要求树立人地关系的理念,培养解决问题的地理视角,因此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照片数量比初中教材少,但示意图、统计图、流程图的比重增加。特别是高中自然地理中示意图增加,高中人文地理中统计图、流程图增加,说明对同一地理现象,初中注重静态的结果,高中注重结果产生的过程。
二、初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
1.统一思想,构建全局观、整体观
当前许多完全制中学被分割成初中和高中两校,初高中分离,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初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仅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讲述,强调识记知识和掌握结论,没有全面认识到高中教材对同一内容的深化、细化与过程化;而某些高中教师则认为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忽视了其基础性,因此造成双方对各自教学的误解,一旦把这种思想带入教学,易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结构性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应建立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全局观和整体观,认识到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同,要在教学中体现学习的连贯性和承接性,认真研读初、高中教材,同时也要认识到教材在编写中思想高度的一致性,初中为高中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将初中地理内容进一步升华,即内容的承前启后,结构的统一,语言的规范等。
2.精细备课,体现衔接联系
把对教材的认识、能力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中,首先就从备课开始。当前有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不备课甚至连书都可以不要,也可以上好一堂课”。但事实上,备课环节恰恰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笔者认为应该这样备课:(1)备教师。教师应对同一内容进行初高中对比,分析难度、广度、能力层次要求、教学内容的穿插,运用何种教学方式;(2)备学生。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了解学生的认知层次,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由基础到能力层层推进,环环相扣;(3)备教学方法。对初高中生而言,均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但初中更侧重于对“表象”的认识归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较为被动接受教师给出的结论或能根据分析得出较为浅显的结论;而高中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同时他们带有独立性、批判性的眼光使他们对事物本质认识更加深刻,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观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又要根据各自心理发展的差异,有侧重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关注细节,有针对性地教学
基于地理教学要求并结合漳州“十一五规划”出台的新情况,笔者尝试对新形势下《漳州地理》教学进行一番探索,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突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乡土地理教学,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家乡未来的建设人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乡土地理教学常与地方经济与社会有着“貌合神离”的情况,教学中过分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科学性,而忽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由于以往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求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乡土地理最主要的功能。由于学习内容繁杂,缺乏实用性,学生学过容易忘。这种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培养家乡建设人才作用不大。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乡土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锁定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使乡土地理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导向性与有效性。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脉络呢?在我国,从中央到省、地市,每五年都有一个五年规划(原先称计划)。它“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方向,是其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它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编定的,凝聚了各方智慧,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导向性和针对性。从五年规划中,我们可以把握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在乡土地理教学时以此为依据,将乡土地理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漳州为例,在乡土地理教学时就必须把握“漳州十一五规划”中几个关键词:工业立市,对台、农业、港口、区域比较优势,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生态工贸港口城市。这样的指导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以突出的区域特征为教学重点,注重区域特征的时代特色
乡土地理教学既然要教出乡土气息,学出乡土味道,就必须选择有时代特色的区域内容,并合理加以组合,这样才能发挥其教学功能。在内容选择上,从乡土教材的目录可推知大体。以漳州为例,2002年出版的《漳州地理》的目录是:
第一章闽南沿海的侨乡
1.位置优越利于开放2.行政区划以市带县3.重要侨乡台胞祖地
第二章南亚热带的自然环境
1.山丘广布海岸曲折2.暖热湿润气候宜人3.河川密布程短流急
第三章稳步发展的“鱼米花果之乡”
1.因地制宜多种农业2.发挥优势轻工为先
3.交通便利贸易繁荣4.风景名胜二线五区
第四章保护环境与城市建设
1.环境保护初见成效2.历史名城日新月异
该目录将漳州区域特征列为四章十二个小专题,在突出特征的同时,又顾及乡土地理的体系。这样,从章节到小专题,注意突出乡土特色,主题鲜明,内容比较简捷,也能顾及乡土地理体系。但是从目录的排列上可以看出带有“八股”教条的痕迹,特别是割裂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割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虑2002年出版的《漳州地理》撰稿的时间是在“漳州十五计划”期间,当时漳州的经济规模还很小,发展之路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如今,“漳州十一五规划”已出台,工业立市、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城市正按照规划有效实施,基础课程改革在漳州大地方兴未艾。在此形势下,如仍按上述内容组织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乡土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特色来了。
为了突出漳州的时代特色,以目前漳州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为教学重点,笔者尝试从六个专题进行教学。这六个专题是:
1.漳州概况2.优质食品供应基地
3.新兴制造业基地4.两岸经贸合作基地
5.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6.我的责任
这样的教学安排,目的不在于标新立异,全盘否认旧有教材,而在于突出漳州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功能,让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以探究性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与实践方面,乡土地理教学的传统做法是在完成乡土地理知识教学体系后,安排一次野外考察(地点大多选在旅游景点)。这是乡土地理教学最吸引学生的活动内容。通过野外考察撰写心得或小论文。这样的组织教学形式,多了些“玩”的感彩而少了些深入思考的内容,教育功能比较有限,与《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的理念还有距离,同时在现有的“安全第一”的形势下,这样的“考察”也难于成行。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可以组织开展探究性的乡土地理课题研究。这样做,少了教师的安全责任和课时数少的忧虑、多了学生的独立钻研和体验,对使学生真实体验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进而激发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大有好处。
组织开展探究性的乡土地理课题研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做好组织策划引导工作。以《漳州地理》为例,在教学第六个专题“我的责任”中,其核心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某一乡土问题的探究,综合演练地理技能和技巧,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供有价值的乡土课题。如:持续强降雨天气对漳州的影响、台风在漳州的功与过、九龙江的价值、漳州市区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漳州市区公交车现状调查、漳州物业管理和社区、漳州旧城改造与新城区建设、风味小吃与漳州经济、漳州名片等课题,供学生选择。
2.协助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研究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启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法。
3.汇总探究成果。要求学生对每一研究课题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写成乡土论文或制成课件。之后地理教师对全年段的课题探究成果进行汇总评比,选出优秀乡土论文若干篇,汇集成册,供下一届学生借鉴、参考;最后召开年段学生大会,举办“我的责任”乡土地理探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会。
当前,在乡土地理教学评价上,福建省大多数地区还停留在地理中考卷中那10分的量上,与乡土探究性实践成果毫无联系。这与“把乡土地理做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存在差距。建议可借鉴理化、生物学科的做法(把实验分开考查,成绩记入总分),将乡土地理探究性论文折算成分数,计入地理中考总分。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入发展,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渐科学化、明朗化。乡土地理教学要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破传统地理体系,转变教学指导思想,紧跟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未来建设人才,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乡土地理真正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地理教学是地理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地理教育的时代使命,需要通过地理教学来完成。古今中外有关教学的论著对教学概念的诠释,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见于我国教学论论著中的教学概念就有双边并合说、相互联系说、知识传授说、学生学习说、学习指导说等多种。教学概念内涵的歧义,不仅引起教学理论研究的诸多纷争,而且导致教学实践重心的摇曳。因此,对作为地理教学论逻辑起点的地理教学这一概念有必要进行讨论和界定,以便规定和约束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什么是地理教学?给地理教学下定义,最根本的是要确切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要把握一切教学的共性,把教学跟其它一切非教学的现象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把握地理教学独有的特征,把地理教学跟其它教学区别开来。应遵循以下三点规定:一是地理教学概念的对象规定。众所周知,各种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缺一不可。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教的对象,也是学生学的对象,地理教学内容就是地理文化知识。二是地理教学概念的行为规定。地理教学概念中的行为指向,是地理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它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为体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精神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这里采用“教师教和教师指导”来描述地理教学活动的特质。三是地理教学概念的价值取向规定。所谓价值即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对于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便构成人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旦参与人们的行为实践活动则构成其价值取向或价值选择。教学价值就是教学活动和主体需要的关系,即教学应该满足主体哪些需要。社会本位要求教学以社会为价值主体,学生本位要求教学应满足学生个体需要,教学实践中的教师个体不同,教学价值取向也不一样,有人强调知识的积累;有人强调智能的增进;有人强调智慧的培养;有人强调方法的养成;有人强调全面发展的实现;有人强调独特性的形成;有人强调文化素养的提高;有人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有人强调基础理论的掌握等。教师个体的价值取向往往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削弱和忽视了社会、学生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冷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可见,教师、学生、社会三者的价值取向只有相一致时的教学,才能称为真正的教学,否则就是教师的“独白”或学生的“自学”。因此,三者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地理教学概念生成的前提条件。通过以上讨论,从师生交互作用角度,对地理教学概念可作这样的表述:地理教学是在教师、学生、社会三者价值取向一致条件下的教师的教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文化知识的活动。
上述地理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只是与其它教学的区别,更是地理教育时代使命的化育;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现象和问题的逻辑起点;是满足地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理论诉求的根本保证。
林宪生,博士,辽宁师大城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地理教学研究,主持的教改项目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讲的《地理教学论》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获辽宁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奖;荣获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出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研究》、《学科教育学导论》等专著数部,“高师地理系课程改革思路”、“地理德育的反思与体系构建”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二、工作思路
以区地理学科中心组为核心,以全区中学地理教师为主体,以各校地理教研组为基地,以集体备课、解决教学的问题为载体,以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为中心;学习理论、引领方向,培训骨干、带动全体,创造典型教学案例、促进日常地理教学改革,及时反思交流、认真总结积累。
三、重点工作
高三地理复习工作研究;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研究;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四、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指导水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提升教研品质。
本学期将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1) 组织教师进一步研读《地理课标》、《考试说明》,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质,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2) 研读和实践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争取高三地理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聚焦课堂抓质量,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总结、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及本学期初“自主学习调查测试”的质量,反思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调整新学期的教学策略。
(2)认真分析总结近三年的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对比08、XX年高考地理试卷,找出命题变化的趋势和命题的思路,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3)组织好教师集体备课,尤其要关注薄弱学校高三地理教师的备课、上课和试题的选择。
(4)深入学校进行高三专题研讨,重点督促检查有关“规定动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5)做好地理教学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及时沟通、及时传达;
(6)认真完成本学期模拟考试等各次重大考试的阅卷、信息收集、分析工作;
3、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研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公开课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教研活动的形式和质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梯次的教师培养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学科专家的巡回送课、听课、评课活动,把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落实到全体、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平时、落实到实处。
4、高二地理教学强调夯实基础,重视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增强读图、绘图、地理计算的训练;加强对地理图表和文字表述的训练;能够从提供的新的素材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读和分析,从而解决地理问题。注意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5、高一地理教学要求低起点,小坡度,宽底面,严要求;注意培养年青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关于初中地理教学
督促区内各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设好初一、初二的地理课。考虑到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特别是专业地理教师各校人数较少,关注、关心初中地理教师的成长,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
7、其他工作
(1)选择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
(2)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见附表一)
六、各年级教学进度及课时建议(见附表二)
附表一:主要活动安排
月 份
主要活动内容
八月份
1、 制定工作计划 2、高中地理教学研讨
3、参加苏州市暑期教师培训 4、苏州大市初中地理教师学科把握能力决赛
5、 参加大市教研员工作会议
九月份
1、组织暑期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卷阅卷,并做好成绩统计分析
2、召开全区地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望亭中学)
3、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活动(局三楼会议室)
十月份
1、 承办苏州大市地理学科教学基本功竞赛决赛(陆慕高中)
2、组织完成区“中学地理课教学设计”比赛
3、 组织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 期中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2、参加苏州市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木渎中学)
3、参加苏州市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
十二月份
1、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研讨活动
2、高中地理教学调研
一月份
期末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附表二: XX年下半年苏州市地理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年 级
教 学 内 容
课时/周
备注
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2
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2
高一年级
地理·必修·第1册
3
高二年级
必修三、选修一
5
选科班级
高三年级
二、工作要点
(一)初中教研工作
1.研究课标,提升理念,改进教法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市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7-9年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地理教学理念,理解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沿用正确的教育规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议教师们学习几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周小山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转变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发现者。
2.鼓励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资源和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作为地理教师,应研透地理学的本质——认识地理环境,协调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道出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应成为我们初中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自己教科研水平的有力手段。
3.确立教学重点,搞好中考复习
2005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进一步为全市初中师生所认可,对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良好作用,且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记忆负担。今年中考仍然遵循侧重考查地理基本能力这个方向,决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是为增强初中学生实际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地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各校应抓紧开展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学工作,根据《我市中考复习范围》及《课程标准》研究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搞好研讨,集思广益,为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开好头、带好路。
(二)高中教研工作
高中教研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下简称《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简称《地理课标》;二是认真研讨鲁教版国标高中教材《必修2》;三是要继续研究“3+2”模式下的江苏省自主命题的思路与复习策略。
1.积极开展《方案》与《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继去年高中新课程在鲁、粤、琼、陕四省实验以来,今年江苏又迈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征程。广大高中教师们迎接新课程实施之前,首先就是要弄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状况,学习《方案》的内涵,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研读《地理课标》。学习、研究新课程方案的目的、意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三维目标,并且在教学中贯彻运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上两点也是目前高考试题的改革方向);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同时我们教研室会做好新课程的各种教师培训工作。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意对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高中新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2.深入调研、指导新课程方案中各模块的设置
根据省教研室下发的《江苏省新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试行方案》,研究最适合邳州地理教学发展的模块设置方案,以把握住这一与全省各校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机遇。我们地理教师应从高一开始向学生宣传地理学科各模块的特点及对今后高考选科的意义、作用。
3.抓住素质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更是高考取胜的关键。我们要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改进课堂教学,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项目标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努力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定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学常规,并在学科基地推出精品课、示范课以利推广。
4.研究04、05江苏卷试题,落实《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
根据南方及我市成绩较好县的教学经验,经学科中心组研究确定,各校高三年级的复习教学,要注意结合即将下发的《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采用“严、细、实、综”的思路,进行二轮及三轮复习。各校教研组长要注意严查《高三教学规范》的落实情况,经验证明“落实”两字是高三教学成败的关键点。
当然在复习时还要渗透新课改精神,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参考新大纲后面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此为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典型范例,不乏高考所青睐。
5.搞活学科基地,以点带面,迅速辐射
经过教研反思、讨论,确立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及名优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迅速辐射”的新教研工作思路,快速培养青年教师,大面积地整体提升我市地理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分别以高一新课程和高三复习教学为突破口,挑选名优教师开讲座,对整个高中课程以及高三复习课程进行分析。学科中心组是编写高质量教辅与命制高质量试题的主力军,同时我们注重不断培养教学新秀补充到学科中心组来,为全市的地理教学起到带动的作用。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地理教学要向科研要质量。目前正是课程改革的启动阶段,各校教研组在新学期要积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考教学心得,研究确立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应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其目标要明确、计划要周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将经常与立项教师联系,给于指导、提供帮助、进行检查。对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推广应用,从而培养与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学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徐州教研室地理组现有通过省中学教学研究室级立项的课题——《地理课堂活动设计与过程评价》,欢迎有兴趣的学校和教师加入研究。
(四)地理各年级教学进度
七年级:学完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八年级:学完人教版八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高一年级:学完鲁教版必修2全册2课时/周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的挖掘和发挥,并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 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 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 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 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 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 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 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 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 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 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 ,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 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 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 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 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 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 结和全课的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以重基础、重技能、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重视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因学生而异开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地理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1、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中学教师(初中、高中地理教师;)
大学教师(城乡规划、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
2、编辑——在地图出版社从事地图的绘制、编辑工作。
3、公务员——在地质局、国土规划局、环境保护局、水文水利厅(局)、气象局、城乡规划研究院工作。
4、工程测量人员——在大型建设集团从事与建筑、土地测量等相关的工作。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全面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及其相关专业的后备人才。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091-03
一、地理图像概述
1.地理图像的概念。地理图像是有关地理事物的各种图画的总称,是展现地理事物信息的载体。它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经过制图概括,表示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变化。[1]地理图像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组合及空间布局形式在平面或立体媒介上的反映。
2.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地理图像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地理和中学别的学科如数、理、化有很大不同,地理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观察事物的运动变化,从中找出其规律,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乃至自然界的兴趣。[2]运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可以把一些晦涩难懂、不易理解的地理知识图像化,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形成空间概念,从而更轻易地获得和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中国气候分布上,如果没有地理图像的辅助,学生就很难想象出中国气候分布的范围,这时,如果通过中国气候分布图来讲解中国各种气候的分布,那么学生将很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带的分布范围,从而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2)地理图像为发展学生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认识始于观察,通过观察得到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和牢固,而且许多事实都证明,从观察中得到的结论才能防止偏见和误解。新地理教材中的图像内容生动丰富,信息容量大,知识点精准率高,图像表达鲜明、直观。地理图像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察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3]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不仅能便捷地传授地理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记忆力等智能。
由于各个地区或者学校的条件所限,学生不可能经常进行野外观察,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在学校里让学生通过对地理图像的观察来逐渐培养他们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由于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使用的大多是平面地理图像,但平面地图在展示立体图像(山峰、盆地)的时候有其局限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脑海中把平面的图像立体化,在脑中构筑立体模型。例如,当讲到等高、等深线的时候,图像很抽象,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头脑中将之转化成立体图形,这在无形中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地理知识纷繁复杂而且条理性较差,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所以对与地理知识的记忆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运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化,做到图文结合,利用图像记忆地理知识,也可以边讲边画板图、板画,加强记忆理解,还可以利用填图、填表的形式在头脑中再现地理知识。这样就把地理知识与地理图像联系起来了,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3)地理图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手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地理图像的分析,对地理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概括以及几幅图之间的比较,将地理图像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分析非洲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时,学生通过对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的不同及其原因的分析,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将这样的分析思路应用于别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或阿尔卑斯山)的自然带的分析上,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迁移。
3.各类地理图像在初中教材中的分布。我国在不同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不同,教育方针和教育指导思想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中学地理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也随之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图像系统作为地理教材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教材中所占比重、表现形式以及所起作用等方面也发生着变化。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全套教材为例,人教版初中地理全套教材中各类图像共935幅,地理图像图幅所占空间约占教材篇幅的50%。其中,各类地图约211幅,占总图幅的22.5%,统计图约98幅,占总图幅的10.4%,示意图约156幅,占总图幅的16.7%,景观图约477幅,占总图幅的51.1%,卫星图像约占总图幅的1.5%左右。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更加倾向于趣味性较高的图像上,为了适应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尤其是地理图像的选择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中教材中,景观图在总图幅数中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地图和示意图的比例也比较高,统计图和卫星地图所占的比例较少,这也正是考虑到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二、地理教材中地理图像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尤其是在强调热爱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今天,地理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中学学科中惟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地理教材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为主要线索,在阐明人地关系的同时,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强调处理好“三个面向”与“两个面向”的关系。因此,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模式,做好地理教学活动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地理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使得实际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落实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经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获取探求知识的能力;加强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造福人类的责任感,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这些应作为改进地理教学活动的重点。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如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两周,我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题目“如何治理贵阳市太慈桥地区的环境污染”,然后将全班分成四个组,要求每组均要撰写论文,最后交流讨论。同学们兴奋不已,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消化资料,有目的地在本区作实地考察,去工厂调查,进行家庭访问,对过往的车辆进行统计,把洁白的纸放在本区的不同地方,收集尘土,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两周的探究,四个组的同学们均交出了有一定质量的论文,论文提出了不少治理本区环境污染的建设性意见,有要求政府部门办的,有要求工厂办的,有的是要求家庭办的。其中有位同学在论文中写到:“贵阳市太慈桥地区,大大小小的烟囱就有21个,水泥厂和发电厂的烟囱最高最大,烟囱排出的浓烟就像一条条黑龙在天空中飞舞,天变得灰朦朦的,让人喘不过气,严重污染着本区的环境,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对此,这位同学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意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延伸
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材中的“活动”“阅读材料”等栏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发展智能和进行审美教育,加强竞争意识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地理教学中得以延伸。
素质教育要求对地理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周到安排,它要求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上学到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
三、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