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3 17:38: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篇1

近年民用建筑业发展迅速,随着民用建筑规模和建设速度的加快,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作为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工程监理在施工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有必要加强民用建筑施工中的监理工作,提高民用建筑施工质量。

一、工程监理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工程监理主要是在项目工程进行过程中所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质量进行建设。工程监理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阶段,通过监督管理保证项目工程设计质量。二是在施工阶段,通过监督管理保证项目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质量要求。从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来看,工程监理在现代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监理能够对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保证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各项施工规定进行施工操作。严格的施工操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缺乏施工安全和质量意识,施工操作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而通过工程监理则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操作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二是工程监理对提高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具有推动作用。通过工程监理,能够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器械等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保证民用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工程监理还能够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减少施工开支的浪费,提高民用建筑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三是工程监理能够提高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工程监理通过对各种施工因素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使得施工效率得到提升,各项施工得到保证,从而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工程监理在质量管理中实施方法

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施工准备是从民用建筑正式开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工程监理工作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工程监理人员应该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对施工人员、施工器械以及分包单位资质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队伍和施工器械,工程监理部门有权利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更换,并对施工单位的相关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而承包单位在选择分包单位时也应该交由监理部门对分包单位进行审查,经过许可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二是工程监理人员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施工材料、施工构配件质量进行审查,保证施工材料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同时在材料的采购方面,监理部门还应该负责对采购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并对相关出厂证明、检验资料等进行核查,经过审核之后方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以保证施工材料符合质量标准;三是对于在施工前规划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设计或新的施工材料等进行技术鉴定,并对先关鉴定书进行审核,以保证所使用的施工设计和技术符合施工要求;四是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保证施工设计质量是工程监理中的重要工作,因而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监理部门他应该对施工设计单位所提交的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解决,不断对设计图纸进行改进,以提高施工设计质量。

2、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监理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监理是保证最终施工质量水平的关键,加强施工过程监理工作,对于提升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施工过程中,监理部门的建立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施工操作进行规范,对于在监理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操作,监理人员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同时,监理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的各个重要环节、重要施工部位以及施工技术难点进行熟悉和了解,并确保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全过程监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隐患问题。二是对施工器械性能进行监督管理,建筑施工操作有赖于施工器械性能的完善,因而监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器械的监督管理,在施工设备入场前应该对设备的规格、数量进行检查,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在确保无误后方可进场。在开工后,监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设备器械维护记录的监督管理,检查日常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并可采取抽检的形式对施工器械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器械运转正常。三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分项目和隐藏工程进行检查,隐藏工程在竣工之后再进行质量检查较为困难,因而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就应该对隐藏工程进行检查,保证隐藏工程质量,预防施工安全隐患。

3、施工环境的工程监理

施工环境对民用建筑施工质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因而监理人员也应该加强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减少自然施工环境对施工操作的影响,为施工质量提供环境保证。监理人员应该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进行检查,并对环境条件可能会给施工操作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对于施工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监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以预防或控制不利影响的发生,为施工质量提供保证。例如施工现场的排水措施、防洪措施、沉降处理等,这些都是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监理部门应该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制定相关措施以减少环境给施工带来的影响。

4、施工验收阶段的工程监理

在施工完成后,监理部门要负责对承包单位所提供的自检材料进行审核,只有监理部门认为承包单位的自检符合验收条件后,才能组织相关验收部门的人员进行质量验收,对于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施工质量缺陷,监理部门应根据施工质量缺陷提出相关书面处理意见,并要求承包单位进行返工处理,并在此组织验收,对于验收不符合要求且拒绝返工的承包单位,监理部门有权利将其交给相关法律机构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

5、施工安全监理

施工安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保证施工安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因而工程监理部门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监理工作,对施工单位的各项安全措施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民用建筑施工安全。

结语

工程监理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而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监理工作的重视,采取相关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提高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发挥工程监理作用,推动民用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求做到:(1)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要把管理重点从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转移到对生产流程的质量控制,即从管“结果”转移到管“原因”。(2)树立“以下道工序为用户,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观念,以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3)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产品质量实行量化管理。通过数据把握质量波动情况,为质量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有的放矢地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控,改进产品质量。(4)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标准化。确保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一个统一系统内协调运作,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使产品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面临着质量管理的新问题。一方面,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大为提高,从注重一般性能发展到讲求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蓬勃兴起,各种消费者组织纷纷成立,消费者向企业提出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迫使厂商重视产品质量。然而,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已难以妥善解决现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然而,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已难以妥善解决现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人们亟需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质量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理论的开展,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被管理者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得到承认。在实践中,开始推行“工业民主”、“参与管理”和“目标管理”,强调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要求工人实行“自我控制”的“无缺点运动”,建立了“质量提案制度”。这一切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同时,系统概念与技术的产生,使人们运用系统观点综合分析研究质量问题成为可能。于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运而生。

如果把追求“顾客满意度”作为企业的目标,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管理思想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虽然早在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s)公司质量经理A.V.Feigenbaum(费根堡姆)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但这一理念在中国真正产生影响却是近10年的事。他指出:现代的质量问题在技术上日益复杂,只有统一计划和组织,才能适当解决,因而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等人共同倡导全面质量管理,他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点在于:(1)要生产优质产品,除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外,还需要加强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2)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的过程,管好质量就要管好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设计、制定标准、制定生产计划、检验、试验、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使之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产生后,迅速地从美国推广到西方各国,其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日本引进这一理论、方法后,结合本国实际,形成了日本式的质量管理,称为“全公司性质量管理”。1969年,质量管理国际大会总结了日本式质量管理的经验,归纳出六大特点:(1)开展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2)实行质量管理的审核制度;(3)质量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化;(4)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5)灵活应用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6)组织全国范围的质量管理推进活动。

篇3

煤炭质量对于煤炭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煤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是煤炭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对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就如何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发展过程中,各类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自身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尤其是煤炭企业在改革大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煤炭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要把作为基础的煤炭企业管理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坚固的支撑。煤炭质量作为煤炭企业的核心,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对于煤炭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

 

1.2 满足用户对煤炭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量却极低,所以政府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理念,使得我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进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全球的温室效应及我国的空气污染愈演愈烈,这与煤炭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劣质煤炭的使用不仅不能充分燃烧,浪费资源,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空气质量及人身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优质的煤炭是用户对煤炭企业的必然要求。

 

2 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的管理技术不科学、企业的管理评价方法不全面等,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2.1 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加之我国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有限,使得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较低。在煤炭质量管理中我们只重视煤炭的质量检查、检验,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煤炭质量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煤炭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它的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事前管理可以把煤炭质量问题扼杀在生产过程前,事中管理可以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了只有事后管理的片面性。

 

2.2 管理技术不科学

 

现在煤炭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一般有检测和检验,对于目前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则很少采用,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致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数学统计及风险防范是目前企业管理中较为采用的方法,但煤炭质量管理没能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所在。煤炭质量管理极少采用风险防范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全面掌握其使用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风险防范分析。

 

2.3 管理评价不全面

 

煤炭质量管理评价中各个环节缺乏联系,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地质条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生产作业条件、机械化水平等都对煤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把其纳入管理评价的范围之内,使用科学的管理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高煤炭质量管理的水平。

 

3 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范围,做到管理到人,责任到人。由总经理或书记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组长,公司的副经理或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技术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调度室负责人、生产作业负责人及经理助理为小组成员。公司要建立明确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要随时到实际生产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开采顺序及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对高灰分与低灰分的开采作业要进行有效的搭配,以确保煤炭质量的可靠性。对于表现好的员工公司要及时的给予表彰奖励,进而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不好的员工要根据科学的奖惩制度,及时的进行处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3.2 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

 

科学的管理技术对于煤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定期的邀请一些管理界的专家把最有效、且最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公司的管理人员,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可以熟练的使用管理技术。现阶段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技术有统计分析法、风险防范法、信息技术反馈法及监测检验法,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有助于煤炭的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法要求企业有完整的统计信息及统计分析人员,根据公司的统计信息,分析煤炭质量的问题,为企业提供质量的解决措施。信息技术反馈法,需要企业的质量管理小组、信息技术组加强与生产环节的联系,使得煤炭相关质量数据能有效的传输和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煤炭的质量。监测检验法是确保煤炭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卡,监测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对煤炭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招聘检验人员时,要注意对其专业知识的考验。

 

3.3 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

 

煤炭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生产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评价时不能只评价其中的某一环节,要对多个生产环节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才能发现煤炭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解决。全面的评价方法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主成分分析法、粗糙集模糊聚类分析法等,首先要确定各个环节能量化的评价指标,然后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对煤炭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确定煤炭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并对其进行改进,为煤炭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4 总结

 

篇4

如果说在20世纪,我们所做的发展都将重点放在提高生产力上,那么在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的不再是生产的多少,而是生产质量如何。“质量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战略方针。配电工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电力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昂贵的建设,同时其影响力也是十分重大的。配电工程质量的好坏轻者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无端消耗,重者会引发安全问题,造成人员的伤亡,影响人民的生计,所以配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国内外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配电工程整体质量的好坏绝不是取决于一部分的工程监督,而是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应该重视建设主体和监督主体质量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全过程的每个细节进行控制和监督。在国外,相关的电力工程都是由业主发包、工程建设作为总承包,业主以及咨询工程师监督和承担配电工程的管理建设。很多国家还根据本国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建设了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指南中将项目管理的整个动态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其中质量管理分成三个环节,分别是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此外,有的国家还会对配电工程进行性能和安全的认证。在国内,电气工程在建筑上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也有很多人对电力工程中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和建议,包括根据建筑工程的主体对象不同,提出不同的配电工程质量目标管理模式,对如何提高质量意识、现场管理、抓住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探究等。

2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2.1配电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

配电工程的质量影响有主要的五个要素,分别是人、材料、环境、方法、设备。人是配电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配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负责管理的人的素质和技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好坏,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哪怕是一个细节都会对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偷工减料”可以说是工程建设当中最忌讳的问题之一,材料是否符合标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是否能够正常运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着直接影响的。“天时地利”既是决策作战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首先要考虑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湿度、风向、温度都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的。方法指的是两个部分的内容:(1)施工方法;(2)对配电工程质量计量和测量的方法。方法对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设备包括各类施工的工具、安全设施、调试仪器等,设备的辅助保证了施工的便利性、优劣性、稳定性和质量。

2.2配电工程的质量波动较大

每个工程都有每个工程自有的特点,所以其他工程的管理方案和施工措施是无法直接复制到另外一个工程中去。由于配电工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对整个施工造成影响。施工的队伍没有固定的施工位置,工程的结束也代表着施工队伍的转移,具有极强的流动性。

2.3配电工程质量的隐蔽性

配电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较多,施工中如果只关注表面的工程,只做表面工程的检查,是无法发现隐蔽工程中存在的隐患的,同时对隐蔽工程的忽视还会使工程的管理者造成判断的错误。

2.4配电工程验收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工程具有一些隐蔽工程,所以在验收的时候,无法检测到本就可能被忽视的隐蔽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也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竣工验收来判断产品的质量,更不能通过拆卸来检验工程的内在质量。

3配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对我国现阶段配电工程质量管理发展情况和特点的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四点我国配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配电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团队缺乏严谨的施工方案和认真的施工态度,各单位的质量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配电工程的施工团队在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施工顺利进行产生不利影响;(3)我国目前的配电工程中施工项目很少设有主管质量管理的部门和机构,这表明了我国配电工程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不够完善;(4)我国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也不完善,配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愈发难以监控和确保其严谨合理性。

4加强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五点解决措施:

4.1提高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配电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涉及到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想保证整个施工的质量有一个高的标准,就要提高整个过程所有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很多工作人员之所以对质量管理意识没有足够严谨和认真的态度,是因为有关管理人员和规划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强调,我们应该首先让工作团队里的人员了解加强质量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团队里的所有工作人员有了基本的认识,就可以在工作中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增强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质量。另外,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学习当代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地位和效率。

4.2在配电工程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优化施工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图纸可以说是整个施工如何进行的一个重要参照点,图纸如果没有优化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由于发现其中的错误,发生设计变更的情况,造成施工的问题,影响了工程的效率;(2)制定好科学的施工方案。配电工程施工之前应该设计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完善的施工方案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避免单纯的书面化现象,达不到实际的工程效果;(3)提高工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要进行施工工作的人员应该提前做好岗前培训,具备完成施工相关工作的技术和能力。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工作,保证施工质量;(4)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和检查,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允许在工程施工中使用;(5)确保施工设备完好,提升施工设备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以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出现问题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4.3加强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

针对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施工单位建设阶梯式的组织形式,首先在内部设置一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下成立一个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部门下设置质量管理小组,在质量管理小组中添加一些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这样层层递进,严谨的组织建设对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都有深远的影响。明确各个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工作目的和工作要求,避免工作时发生责任推脱、无人监管、无人负责的状况,使施工过程容易出现问题,不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4.4建立健全的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质量管理的规范性,提高质量管理在配电工程中的地位。对于质量管理的工作,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规章制度监督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避免懈怠应付的情况发生。规章制度不应该仅仅是书面化的,应该落实到实处。对于不同的工程,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修改或是设置不同的规章制度,保证建立的规章制度是符合这项工程的,是可以实施的,是可以提高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管理效果的。对于实施或制定配电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组织或人员,可以指定专业的监管中介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或是由工程的管理人员或者企业的管理人员组建成本项工程的监管部门,对工程实施监督管理,注意不应该让工程实施人员监管自己的施工成果。

4.5对工程中重要的部分重点监督

在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管以外,对于工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应该着重加强管理。例如在设置电缆的时候,着重对电缆的型号和规格进行检查,确保与图纸和施工方案中的要求一致,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保证施工之后可以正常运作,同时应该保证没有安全隐患。

5结语

配电工程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其影响因素较多,不可控的潜在隐患较多,工程的差异性较大,同时配电工程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它承担着基本的国民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需求,所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我国配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效果,提高质量管理的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国内外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配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配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将会促进我国整个电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治.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陈扬.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08,(5).

篇5

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是质量,宗旨是全员参加,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全面管理,以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强调:(1)质量管理不能只依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很多方法和手段都可以用来解决质量问题,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2)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的意识;(3)质量问题存在于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于整个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当中;(4)质量管理不能单纯的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还要考虑其他的一些附加,如价格和服务等。

二、物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为企业在缩短总运转周期、降低质量成本、缩短库存周转时间、提高生产率、及满足顾客期望等许多方面带来极大的利益。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最早应用于制造业,但由于其原理具有普遍性,很快被各行各业采用,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与工业企业的产品制造的质量管理目标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期望,由此可见,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可行性。

三、现代物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程控制。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系列复杂的管理活动,要保证企业物流的有序进行,必须对企业的物流生产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达到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全员参与。现代物流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一个供应链物流的生产过程,涉及众多资源的整合与协调的问题,这就要求许多相关环节、部门和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努力。(3)顾客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现代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最终目标,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可以逐渐的提高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其中顾客既包括企业外部的顾客,也包括企业内部的顾客。(4)持续不断地改进。随着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物流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也总能得到不断地改进。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获得其他企业难以效仿的竞争优势。

四、现代物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1)企业应形成全面质量管理的氛围。在企业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时,应该形成“质量至上”的积极氛围,使全体员工在形成追求良好的物流质量文化的同时获得荣誉感;在企业外部,获得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获得顾客的好感,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2)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水平。物流企业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满足“三全一多样”的基本要求,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调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进而整体提升企业物流服务质量水平。(3)完善企业物流人才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培养机制。物流人员是物流生产过程的直接执行者,要保证物流质量,就应当重视这方面人才培养。因此,企业应该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机制多加重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的物流质量,形成独有的竞争力。(4)在全面质量管理上实行PDCA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也叫做戴明循环,如图1。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第一,策划(P)。依据对顾客做出的承诺和企业的方针政策,以及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及企业目标和物流质量目标。第二,实施(D)。根据策划阶段提出的要求实施全过程,主要是对策划阶段的运行质量进行控制。第三,检查(C)。对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进行分析和处置,并进行数据分析。第四,改进(D)。这是整个循环的总结,主要包括对不符合标准的工作采取纠偏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质量进行管理评审,针对不符合规定的环节制定新的质量目标和标准体系,进入到下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质量检验为主的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以严格把关为手段,以被动管理的少数专业人员为主要控制力量,因此,施工单位长期存在着抢进度、抓工作量,忽视质量及其相应的管理,从而导致质量事故多、质量通病多、工期拖延、施工成本高、为用户服务差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往往只依赖一年若干次的大检查或上级的行政命令。甚至是从严格处罚等手段,来使这些问题得到暂时决。但不久之后,这种问题又重复出现。大量的事实证明,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方法,它远不适应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以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取代它,这个新的管理方法即是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的整体。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很大一部分集中到“全”字身上,也就是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采取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质量管理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对每个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的形成和使用全过程管理,全面保证产品质量。

二、“三全”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三全”管理,所谓三全管理,主要是指全过程、全员、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这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直到回访保修的全过程。全过程管理就是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有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2、全员的质量管理

指要让每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质量标准,必然涉及每一位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优秀的工作质量。因此,全员质量管理要强调企业的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主要是从组织管理来解释。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个管理层次都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活动,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不同。上层侧重于决策与协调,中层侧重于执行其质量职能;基层(施工班组)侧重于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其基本理论及指导思想就是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看待质,不仅看产品采用技术标准的水平,还要看产品适合用户需要的程度;同时从社会需要出发,树立一个明确而又可行的质量奋斗目标,形成一个有利于对产品质量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把一切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都能参与质量管理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总的来说,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条:

1、全面质量的观点

指除了要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特征外,还要特别重视数量(工程量),交货期(工期),成本(造价)和服务(回访保修)的质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把产品质量建立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用科学技术和高效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有全面质量的观点,才能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要满足用户的期望,让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仅要使产品质量达到用户要求,而且要价廉物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要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地提有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为用户服务还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明确提出“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口号,使每一道工序都为下一道工序着想,真正地提高本工序的工作质量,保证不为下道工序留下质量隐患。

3、预防为主的观点

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是在施工(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为此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就是强调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都要采取预防性控制。重点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把各种可能产生质量隐患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4、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科学管理的依据。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用数据来判别质量标准,用数据来寻找质最波动的原因,揭示质量波动的规律;用数据来反映客观事实,分析质量问题,把管理工作定量化,以便于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对质量进行动态控制。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5、持续改进的观点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就一个组织而言,为了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组织应不断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只有坚持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改进工程质量,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即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质量管理,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故称PDCA循环。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科学管理工作方法。PDCA循环,事实上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四个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并根据本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实际可能,进行工程施工计划安排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定的计划组织施工生产,并且要全面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己施工的工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

第四阶段:处理阶段。主要是按照使用单位的意见和检查阶段中评定意见进行总结处理,凡属合理部分编成标准,以备将来再次执行。

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用数据加以说明。

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

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活动计划和措施。计划和措施中要体现为什么订计划,达到的目标,采用何种手段,谁来执行等具体内容。

第五步: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实施。

第六步:根据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检查实施结果,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七步: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纳为标准、制度,防止重复发生。

第八步:处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有方针、目标,又要有人员的落实执行。就像是十个手指弹钢琴一样,只有互相协调好,才能奏出美妙动听的歌曲。建筑施工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只有企业上下齐心协力科学、有序、按章办事,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卜武华.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水利.2008(06).

[2]郭彦松,王玮.基于权变理论的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3]吴航飞,潘晓飞.论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10(30).

篇7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篇8

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施工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与建筑施工管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全过程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涵,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增强建筑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建筑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经过对天津地区的建筑施工管理的实际进行充分调研后,发现全过程质量管理虽然在天津地区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到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笔者将结合天津地区全过程管理的应用现状来探讨如何提升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水平。

一、全过程质量管理概述

全过程质量管理指的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运用现代管理技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的行为。全过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可靠。它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心是工程质量。

全过程质量管理有其自身特点。笔者在天津地区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各个建筑企业在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众多建筑企业之间也有着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性。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针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涉及范围广,人员多,面临形势非常复杂,管理周期长。二是全员性。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建筑企业全员都参加的行为。这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鲜明特点。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想实现真正的管理就必须要实现全员管理,只有建筑企业全体员工都进行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三是预防性。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要保障工程质量,在工程管理中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报告并予以处理。因而全过程质量管理有非常明显的预防性,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防止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四是科学性。科学性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又一大特点。全过程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来进行监督检查的。它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它本身具备很高的技术含量,专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有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上文提到全过程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的,在全过程质量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质量管理法、控制图法、直方图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保证了建筑施工的质量。

二、建筑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应用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针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具体而言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筑施工基础工程管理;钢筋混凝土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平面管理等四项内容。天津地区在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是加强天津地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笔者接下来就结合天津地区的管理经验来探讨如何加强质量管理。

(一)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指的是地基等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针对地基等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管理。一是施工材料的管理,二是施工工艺的管理。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两个方面的管理。

① 工艺管理。当前天津地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艺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细致,在近些年来,随着轨道,深基坑等大型、超大型建筑的迅猛发展,天津的施工建设技术人员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和工法。具体而言,就是在选则工法阶段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环境对工法的运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技术经济评价,优中选优。二是,组织专家论证,凡是基坑深度大于5米的对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基坑深度超过14米的,对支护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勘察方案、降水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凡是不经论证的工程不准施工,违者严格按照《天津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予以处罚。保证了深基坑和轨道风险较大项目工法、方案的科技含量和安全生产的必要要求。

② 施工管理。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加强项目人员管理,强化了施工现场的人员配备,将现场9大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造价员、机械员、试验员、资料员、民管员纳入投招标管理范围之内、凡是开工项目必须将以上人员配备到位。重点项目,特殊、关键工序项目经理必须旁站监管,不得随意脱岗、外出需经建设单位确认,方可外出。外出不得超过2小时。

(二)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质量管理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混凝土质量管理对建筑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针对混凝土的管理,主要指的是针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四方面的管理:一是混凝土土质材料的管理,二是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三是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管理,四是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土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混凝土土质的控制是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加强混凝土土质的管理,首先是要做好混凝土的选取工作,其次是要在养护过程中注重混凝土的维护保养工作。在养护过程中要注重周边空气的温度与湿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是混凝土管理的另外一项内容,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有助于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天津地区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虽然运用到了各种科学的方法,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进行设计。

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管理,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重点是要考虑自有倾落高度的确定,在浇筑过程中要按照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浇筑。天津地区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浇筑的各个环节都保持高度重视,但是对自有倾落高度的选择还是没有把握好。在分层浇筑的时候不能保证连续浇筑,中间时间太长,超过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浇筑不能连续进行,最终产生施工缝。针对这些施工缝的处理是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针对施工缝处理,天津地区的施工人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优化的,一是把握施工缝的位置,二是便于施工。

(三)施工安全管理

篇9

1 引言

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在政府的监督下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2.1 质量和工程项目质量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该定义可理解为:质量不仅是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生产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质量由一组固有的特性来表征(所谓“固有的”特性是指本来就有的、永久的特性),这些固有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特性,以其满足要求的程度来衡量;而质量要求是指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和期望, 这些要求又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也就是说,质量“好”或者“差”,以其固有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来衡量。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是指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个方面。

2.2质量管理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所以,质量管理就是建立和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指挥和控制项目参与各方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是围绕着使工程项目满足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监督和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它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职责,项目参与各方的项目经理必须调动与项百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完成项目质量管理的任务。

2.3质量控制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设定目标:即设定要求,确定需要控制的标准、区间、范围、区域;

(2)测量结果:测量满足所设定目标的程度;

(3)评价:即评价控制的能力和效果;

(4)纠偏:对不满足设定目标的偏差,及时纠偏,保持控制能力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

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是由业主方提出的,即项目的质量目标,是业主的建设意图通过项目策划,包括项目的定义及建设规模、系统构成、使用功能和价值、规格、档次、标准等的定位策划和目标决策来确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项目参与各方致力于实现业主要求的项目质量总百标的一系列活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质量控制活动。

3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3.1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分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落实都会造成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

(2)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

3.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

3.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概括起来叫做“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简称“一、四、八、七”。

(1)一个过程

所谓的一个过程,就是指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提出目标、组织实现、组织用人、落实组织形式、指挥协调和检查控制等。

(2)四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

(3)八个步骤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八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项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对策及措施;执行对策或措施;检查工作效果;总结经验修正巩固;将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次循环。

(4)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七种数理统计工具是控制图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分组分析法、因果图法、直方图法和相关图法。

实践证明,PDCA循环法是解决质量问题的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掌握应用它,能使管理工作更切合客观实际,且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3 结束语

我国基本建筑总的形势良好,但就建筑工程质量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建筑界专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探索和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问题,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探讨了质量管理的内涵、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特点,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具体讨论了“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王泓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6:8-11+73.

[2]韩锟.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建筑经济,2005,02:67-70.

篇10

安全是保障建筑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而质量是保障施工活动达到预期效益的根本,只有在建筑施工中做好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才可能让建筑工程施工整体成效得到提升。因此对于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而言,就应该认识到存在于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不足,针对性作出改进优化,促进建筑施工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落实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其整体效果不好,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导致工期出现延误,还增加了施工成本。具体来说,安全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够重视,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施工安全也不重视,导致建筑施工整体安全水平不高。第二,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即主要是以宣传教育这类理论化的手段为主,没有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管理,导致在施工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不能避免。第三,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既没有完善的制度,也没有详细的方案,导致安全管理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作用不明显。

(二)对策分析

对于存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其具体表现着手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需要在施工活动开始之前展开专门的安全教育,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尤其是对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在提升其安全意识的同时提高其管理意识。其次,要对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改善优化,在使用理论化手段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还需要深入运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比如利用VR技术让施工人员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安全事故的危害,凭借双人操作形式加强机械设备操作安全的管理,等等。最后,要加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对管理制度和方案予以健全完善。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要加紧对制度的建设,根据工程施工实际从安全目标、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安全管理各项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同时,还要结合现有人员配置、资源设备以及安全需求,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为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在质量管理这个方面,其存在的问题相对安全管理要更多一点,这是因为质量管理涉及到的环节和对象更多。具体而言,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质量目标不明确。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少管理人员对于质量目标不够清楚,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的控制程度不够,从而导致遗留质量隐患。不仅如此,质量目标不明确还导致质量管理目的性不强,可能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进而降低了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质量管理的方法不当。质量管理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且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相应的管理技巧还存在些许差异。比如针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这两个对象,质量管理的把握重点就完全不一样。但是目前在质量管理中,不少管理人员在管理技巧方法上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导致管理效果未达预期。最后,质量管理落实不足,不少计划都没有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全面渗透。比如,质量管理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各项事务都要做好管理,但是在实际中现场管理的开展并不深入,不少参与现场管理的人员并未尽职尽责,存在疏忽、遗漏等问题,使得现场管理存在漏洞。

(二)解决对策

篇11

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工程项目管理的四个关键因素为质量、性能、成本和时间,它们是工程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其实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围绕项目质量所进行的一切指挥和协调及控制等活动,其目的就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所有规定的要求圆满地实现。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和其需求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还要符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田兵权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书中的介绍及许多前人学者的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涵可以归纳为: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客体是项目,主体是项目的各相关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宗旨是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并使项目的相关方都满意;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项目质量的策划、项目质量的控制、项目质量的保证及项目质量的改进等。

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因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工程质量”,它与一般产品的质量管理相比,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有许多工程项目的特点,所以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其共同点是质量管理的原理及管理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点主要是其具有以下自己的特点而导致的。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为:

1) 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较复杂,项目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项目质量形成的过程,所以项目所经历的环节及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实施;

2) 管理过程存在动态性,由于质量管理要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而在此过程中必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势必也会导致工程项目质量的一些变故,所以项目管理者要在不同的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故存在其动态性;

3) 项目质量的水平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环境条件变化莫测及原材料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整个施工过程不容易受到控制,最终会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很容易产生一些波动;

4) 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因为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有很多的因素以及目标制约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它也制约着其他的因素以及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许多目标以及因素相互制约存在的。

1.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1) 人员素质的影响因素。人员素质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所有经营活动的主体,人员的素质,包括其文化技术水平、各种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及作业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所有的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说人员素质的影响在所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中居于首要位置。

2) 工程材料的影响因素。工程材料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在施工中的各种物质的质量及保存方法和条件能否满足工程项目质量的实际需要。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工程材料选用、检验及保管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要严格把握好工程材料这一关,进而避免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3) 机械设备的影响因素。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主要是指在施工中的各种设备和各类机具等,在项目实施中,这些设备和机具的质量能否满足工程的需要,性能在施工现场是否稳定,实际的操作方法是否安全和方便,都会直接影响到其质量。

4) 技术方法的影响因素。技术方法因素指的是实际的施工中所有的技术和工艺操作方法及现场的方案等。在实际的施工中,使用的技术能否满足实际的需要,工艺操作方法正确与否,方案合理与否等,都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为了减少其影响,必须不断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艺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顺利进行。

5) 环境条件的影响因素。环境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指的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对工程质量起作用的所有环境因素,包括: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等。

2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

建筑企业是工程建筑中项目管理的主体,对工程建筑项目质量的管理承担着主人翁责任。当前建筑行业的企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工人素质和水平低下、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建筑材料管理不到位等一些列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以下手段和措施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2.2 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

为了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筑企业要雇佣操作熟练的高水平技术工人,对新上岗的技术工人要定期开展技工上岗教育培训工作,使技术工人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强化技术工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敦促建筑工人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建设合乎质量标准的建筑工程。

2.3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企业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就必须要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筑材料进出管理制度以及员工奖惩制度,以便完善相关人员的工作分配,明确各个职位员工的职责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特别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工程师,对工程建筑进行定期的监管抽查,严密监测施工前期的图纸设计、施工中的建设过程,以及施工后期的收尾工作,从头至尾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不容有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停工事件,导致工期延长,无法如期完成交接工作。损害公司的名誉和企业的社会形象。

2.4 保证建筑物资材料的质量水平

建筑物资材料是工程建筑的基础和基石,建筑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因此要求施工企业要从源头入手,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以及监督工作。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采购阶段,一定要摸清建筑市场的建筑材料价格情况,在成本预算范围内,严格按照建筑设计要求,采购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并进行抽查和复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杜绝建筑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偷工减料的行为。在建筑材料的入库存储方面要遵循相关的规定,避免建筑材料的随意露天堆放,从而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等的影响,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改变,而不符合相关标准,导致重选重购,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建筑成本,缩减了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

2.5 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技艺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和技艺的选用是否适宜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六大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要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当的施工操作,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师一定要具体结合施工的环境、成本要求等,根据自己专业的素质和水平,进行做科学充分的验证和检验工作,选用最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艺,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保驾复航。

2.6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施工设备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技术支撑。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水平,要引进和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建筑施工设备,并定期进行护理和养护工作,确保建筑施工设备以正常的状态投入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优与劣是反应和评判一个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的根本性的标准。只有合乎国家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标准的工程建筑,才能投入实际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展示和塑造建筑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增加企业的综合经济效应,使企业不断谋求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