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财会实操培训

财务财会实操培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4 11:45: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财会实操培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财会实操培训

篇1

当前高职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等种种问题,高职院校教师财务会计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存所欠缺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毕业生一系列原则意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高等职院应该着力提高财务会计教师技能实训的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一些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对事不对人,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所致,与教师个人无关。

1.近年有一全省的会计技能考试(被称为小高考的全省统考)的考官(教师)培训班结束考试中,有几个位高职院校派出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考官(据说均为高级职称),居然在全场三个小时的考试都不能完成技能实操考试,连最简单的会计凭证归类沾贴装订都没操作完成及记账凭证汇总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说,你们所谓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加考官自己都不懂,那平时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师请求考试中心领导网开一面,允许帮助做实操汇总及特许延迟1小时才勉勉强强完成。

2.有一位老师曾为此表示无奈。前年有几位会计专业高校财经讲师在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操实训时,从学校的会计部门借来会计凭证装订机,但在几十个学生面前却束手无策,弄了半天,汗流浃背,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会计记账凭证封面是如何将记账凭单装订成又结实又整齐有序的一本账册,但就是宁愿在学生面前丢脸也不肯向在场的这位同行老师请教,是这位老师实在于心不忍看热闹,主动站出来说让他来试一试,并且当众很快就装订出一本本结实整齐的记账凭证。这时全场学生掌声齐呜。

3.很多同行教师曾多次见到一些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只拿一本教材,别的连一张教案纸、一支笔都不带,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每次上课都一本书,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

4.有学生反映,在《外贸会计》的出口产品退税与成本计算与实操实训中,将一些错误的核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在核算商品费用定额时,按含值税的购进价格计算,并作为该课程的考试题目,使一些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中运用时被税务部门批评为少计利润以少缴交所得税,同时也受到老板的责骂。

如有一技能训练的资料: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至日本,出口总价为12万美元CIFC6横滨,其中中国口岸到横滨的运费和保险费占11%,这批货物的国内购进总价格为人民币819000元(含税价),该外贸公司的费用定额率为6%,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9%,结汇时外汇买入价为1美元折合人民币8.30元。要求分析:试算这笔出易我方是否盈利,利润额为多少?

计算商品总费用定额时,财会老师是这样错误地教授给学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商品总费用定额=819000/(1+17%)×6%=700000×6%=42000(元)。仅这笔账的错误计算就少计利润7140元,最终导致少计缴所得税2356.2元〖7140×33%=(当时税率为33%)〗。毕业生工作后按照这种错误的教授方法计算当然会被税局批评以及老板责骂了。这样学生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其社会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财经讲师在上课时碰到学生提出问题: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该老师不懂。课后点名问了几位会计老师也无人知道,当时在场教师就有一位曾经在商品流通企业担任多年会计工作,但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而宁愿大家都不懂,也不问这位教师。

6.有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会计实务》课程的“银行存款转账结算方法”章节的授课时,并不知道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由于现代的交通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了,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进行转帐结算,比如一个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转帐支票结算。但是我们不少的财会专业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还是按照原来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这一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说法教授给学生。使得不少学生工作后曾经多次提问,为何这些问题会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不一样,使学生受到了工作单位的师傅们批评,说是在学校没学好。

7.有些“多师”型高职教师也时常张冠李戴,讲错课程内容。如企业退休人员经费放在营业外支出核算、销售费用包括了销售部门的业务招待费等等。因为连年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评教分数比较低,后来就采取了在期末闭卷考试之前先出六、七道复习题,期未考试卷就选择其中的五道题进行考试的方法,以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有些会计师或财务会计负责人在教授学生工资核算的实操实训时,就是简单的如何按承包经营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奖励工资都讲授错误,在有人提出正确的算法后仍然坚持己见,至今未改。还有发生一些常见的错账也都无法查清等等。

二、着力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提高高等职院财会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也许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常有类似上述的问题发生,我们就有必要再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高等职院的财会专业课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将和本专业的社会实际职业工作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1.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职院要真正地重视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以解决财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滞后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人们大都重视大学的第一学历教育,而不重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知识的继续再教育,使不少的人捧着在很多年前拿到的毕业文凭而高枕无忧。其实这些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早就已经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而变得不够适时与不大实用。只有在职称评定时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但没有严格的知识深度及范围与时限要求,如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等,使得有些人老是拿着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或三、四门多年前的所谓硕士课程的结业证书就引以为荣而满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毕业了,我也读了研究生呢……。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院应制定有严格并详细的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比如财经讲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的授课教学工作的四至六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副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或四至六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定等等。不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教师应该不给晋升职称与参加评优及享受同等奖金待遇等等。

2.扎实地抓好高等职院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以上所列举的体现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一些事实,实际上并不是让人们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而只是简单的财会专业教师实训技能不清的具体情况,这大都是我国大学因为一些教师只是从大学到大学,从书本到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双师型”教师。目前大家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专家学者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下有“双职称”之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还有“双证”之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双能(双素质)”之说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培养工作。本文认为“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双师型”的说法不够贴切,因为若将“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定义为“双师型”,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证书及有三个或更多职称的就是“三师型”、“多师型”吗,这显然不妥,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及培养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或说明,以利于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2)着力于高等职院“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着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

①高职院校自行培养“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学校任教亦即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与实际工厂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自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学校企业培养相结合。每个学期,高等职院都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工厂、公司等企业学习或交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请教。带领学生下工厂、公司实习和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以便适时地将反映新的技术、新方法、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等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之中。

直接培养新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院凡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进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新人,比如硕士研究生,都要让他们首先到相关的工厂、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岗位的第一线参加实际工作一年时间以后,才能接受其回学校给财经类学生授课。

安排非“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条件中“……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活动”的规定,高职院校每个学期也都应该安排一些财务会计教师到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门学习,使之转变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

②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高等职院还可以从相关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企引进“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调进“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工作单位的调动,就是脱离企业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应该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将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既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财务会计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将他们调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充实“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聘请“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聘请,就是不脱离企事业的工作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还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这类教师平时工作主要在原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岗位,只是学校安排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时候才到学校上课。

3.高等职院财会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财会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高等职院的专业教师除了上述所探讨的社会和高校要给教师提供的环境与条件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本身自觉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学习与提高自我。

(1)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敢于实践创新以避免从大学到大学与及从书本到书本教学。不少的高等职院财会专业课程教师本来大学所学的就不是财会专业,只是一些经济类专业转“行”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里充其量就学过会计学原理等一两门会计的课程,且大多还因为不是本专业课而学得不怎么样,再加上根本就没有财会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担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也就只能是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给学生;另外还有些虽然在大学时是多学了几门财会课程,但是也是从大学到大学担任财会专业课教师,也没有社会实际的财会工作经验,往往就会有些这样的现象,原来老师教授给我什么样的知识、是怎么样教授的,我也就怎么样教给我现在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要虚心好学,与时俱进,不满足于从大学毕业时的一些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两个假期时间,自学和参加一些财会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学习培训,不断地吸收更新的财会知识与信息,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2)高等职院财会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工厂公司企业学习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上所列举的一些例子中,你都知道向学校财会部门借用会计凭证装订机,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操作及装订凭证,你就应该在借用装订机的同时,放下面子请教一下相关的财会人员,就不至于在学生面前发生“教师本身都不会操作而何以教学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问题的发生也大多如此。但是这又确确实实地发生在高等职院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而且都是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财经类骨干教师中的事情,而且有些问题还贻患不小,甚至会让人们有那么点“误人子弟”之感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 这些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财会教师的自身学术水平与实训实操技能还有所欠缺。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常常自行联系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工厂、公司、商场、银行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第一线去学习财会实践技能,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就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篇2

现有的会计教材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仍旧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阐述不生动。各种往来交易的发生过程也只能靠学生通过字面来联想、揣摩和记忆。像一些难点章节、处理方法比较复杂的章节,如投资、会计要素计价、取得、发出、转让、注销等,由于涉及的明细科目较多,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这种机械记忆的方式,时间久了就容易遗忘或记混。

虽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互动教学,但是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更不善于去积极思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概念知识、解题过程来应付考试,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没有真正地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几乎没有系统理解全书内容的能力。枯燥的理论教学,常常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扎实和稳固地掌握。

2.学生实习机会有限,会计实训缺少真实感

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保密的,很多单位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而目前的会计实训,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具体内容。学生也只能通过实训教材来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来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这些实操通常与实际的财务工作相差很远,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会计实操能力。

3.教师队伍实操能力相对教学需要较弱

从目前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教学岗位后,正值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外,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现今教师教学正逐渐地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二、根据所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相应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合理的师资结构,一方面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考虑引进一些有实际财会工作经历的教师,如果这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聘任部分企业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定期在学校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对学校的教师做专业培训,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了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会计职称考试,甚至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兼任一些社会职务。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理论课程以“实用”为主。其次,会计每一门课程应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不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都从建账开始,而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内容分散到每一门理论课程的操作课中,形成一种阶梯上升方式教学与实训。重点是《基础会计》课程,其理论教学注重基础方法的教学,本课程包括从凭证填制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账簿登记等内容为主。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开设、过账到试算平衡表编制方法即可,因为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运用较为综合的会计知识。

3.重视教学硬件建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条件

《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岗位实训;三是综合实训。这些实训以手工模拟为主,也可以上机操作。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前是很少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真正的会计岗位实习,因此校内的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是学生锻炼会计基本技能的重点,学校必须重视会计实训实验室基本设施的建设。会计实训室应成为学生从事会计实操的演练室,要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演练,学会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在会计实习时,除了要配备必需的实习设施外,还要有能力强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如可以外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进行会计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另外,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要从硬件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聘任社会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也可以送学生到其他附近的中职学校作交流培训。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篇3

关键词:跨界视域;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

普通的学校教育属于“学界”教育,普通的职业培训属于“职界”教育,这些都是定界的教育。而职业教育则要跨越“学界”和“职界”,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帮助学生就业。在校期间职校生既要完成学历教育,又要接受职业培训,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树立跨界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跨界的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和教师要同时具备双重身份,即学生同时具备学员和员工的身份,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和技师的身份。对待这两种身份不能厚此薄彼,要很好地将二者融合起来,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可能实现为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力度的加大,各个中职学

校都在积极探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并且不断地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市、省、国家甚至国外的培训,一些好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正在逐步引入各中职学校,特别是对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空前增强。但目前中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和实践两张皮

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意识到实践对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也在想尽办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但却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开来,一边在课上专讲会计理论,一边在实训室专门实践,两者并不配套,且有重复教学之嫌。

2.技能训练缺乏系统性

各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陆续引进了诸如证券分析软件、会计模拟软件、电子报税软件、ERP沙盘等多种教学工具,但这些教学工具并没有在系统规划下很好地发挥作用,只是作为一项单独的技能去训练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3.财会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鉴于包括以上两种情况在内的种种原因,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也学到了较为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却不是很强,面对实际工作要求,不能迅速领会和适应。因此,近几年来,中专财会专业毕业生已经很难再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那些为数不多的能够进入会计行业的学生,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连连被单位退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难堪的就业局势已经影响到了财会专业的招生。

三、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

1.课程设置要基于工作工程实施系统化开发

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像北大青鸟、新东方等比较成功的培训机构,他们从来不做教材,只做课程,而整个课程的设置必须基于工作过程实施系统化的开发,即要站在工作实际要求的高

度,以培养技能为核心,围绕工作过程中的技能要求,有计划地开发系统化的课程。而不是为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去堆砌课程,讲那些连大学生听起来都吃力的、高深的所谓原理。

中职财会专业主要培养初、中级的财务人才,因此,基于实际工作需要,具体开设出纳、会计专业,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工作的技能要求,分别开设各专业内的课程。这样一来,课程的系统化设置不但让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明确、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强大,而且更让专业更具特色、技能更加实用。

2.建立以实操技能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工作开展的指挥棒。实际工作中是以能力论英雄的,那么中职教学就要重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与实际工作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即以实操技能为标准。具体来说一门课程是否合格,不是由书面考试成绩决定的,而是要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程规定的技能标准(这些技能标准的确定可参照实际工作要求),由专业辅导技师当面考核,能力突出者也可申请国家相应部门的资格认定。

3.要注重学生职业操守的培养

篇4

二、当前高校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税法科目的教学是建立在理论结合实际之上的,其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而税法同时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这对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在科目的教学安排中,教师需要重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以此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手段,在课堂内外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我国的税法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主要是老师授业,以老师的讲述内容为核心教育方式,同时对于学生的实操能力相对忽视,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以后就业的实践,而是以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为主,当然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对于课程没有什么求知欲望,仅仅是以老师讲述的内容为主进行学习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比较消极的情绪,没有创新意识。 

1、课堂以教师为主 

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税法的教学大多遵循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都是整堂课由老师一人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是安静的在课堂上听课以及记录重点,而这种从头到尾的讲述教育方式,是比较枯燥的,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不到任何影响,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也很少提问,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学生走神的情况,更不必谈什么课堂的气氛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利用老师的思想去替代学生的思考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仅仅是听课记錄,而他们对于理论所产生的原因,完全无法理解,更加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引入。 

2、理论教育为主 

目前税法的教学还是以理论的分析和讲解为主,老师自身并不重视实践教育,在课程讲述分析当中,老师给学生进行的都是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并不会过多的去分析关于税法的实务性工作,更会做一些延伸内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不会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不具备任何实际的工作能力,甚至学生通过学习仅仅掌握理论,而对于实操则是一概不知,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生以及财会视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旦走入工作岗位,遇到实际的问题,学生便会无法适应。 

3、考试是学习的目的 

应试教育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当中已经喊了十多年了,但是作为高等院校,在教育问题中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以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那么税法的教育也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学生和老师上课的目的都非常的单一,那就是考试能否过关,双方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情况都不是非常的关心,学生上课主要是不同的记录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而老师在课堂上也是讲解考试的重点,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没有好的影响的。学生用功背诵难点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但是这样的成绩和实操能力是不成正比的,对于未来走上财会岗位的学生,没有什么价值。 

三、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纳税筹划能力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有超过90%的院校有开设财会类的专业,而财会专业也是目前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和报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0名高校学生,就有10人是学生财会类专业的,这个比例在本科生当中会更加高一些,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普通高校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而财会类专业的就业更为困难,本科生的就业甚至低于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类学校。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生源越来越多,而实际的财会专业培养教育模式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导致学生在几年的高校学习阶段,并没有掌握实际的工作能力,往往停留在理论的掌握上,这样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我们都很清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通常会更加倾向有工作经验的人,来为公司创造更加高的价值。甚至会有些公司高薪聘请事务所的专业人员做纳税筹划。所以高校在进行税法教育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 

1、初级会计师职称 

目前的高校院校通常的教育方式还是教学为主,学生在毕业时会需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而职称也是高校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我们都知道会计工作能力是建立在纳税筹划的基础之上。在当前的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环境当中,所谓的专业能力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所以很多会计从业人员还是以专业技术职称来作为衡量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检验标准,这样的衡量标准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来界定。因此,初级会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仅是指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进行专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培养的同时,需要树立实操为主的教育目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建立纳税筹划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2、增强实践能力学习 

在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内容中,纳入实训的时间,从学校到教师都应该讲实操的能力放在教育内容的重点,学生在学期内可以安排一些实际工作的内容,将纳税筹划实训纳入整个税务学习的教学当中,当前中国有一个关于税务执法的资格考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税法期间进行专门的学习来完成资格考试的准备。是学期内实训的工作安排可以使综合的纳税筹划的相关工作,可以安排去政府事务部门进行学习,也可以安排到关系的企业去进行实习,这样也是为了学生提前准备,为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外语、计算机技能 

当前的工作需要全面型的人才,所以财会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的增强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我们都知道在目前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环境中,外资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越来越大,除了英语的通用语言外,还有些小语种的学习,高校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加入部分其他语种的培训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术语。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也非常的重要,目前高校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国家也有相关的计算机一二级考试,这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必须条件之一,特别是如今网上纳税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流,所以纳税业务导向已经开始变化,财会专业的课程也更要与时俱进,未来的纳税业务学习更需要加强计算机的学习。 

纳税筹划工作具有综合性特點,所以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纳税筹划相关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在教育时需要综合的考虑各种因素,以企业实操为主,利用专业知识着眼未来的企业利润增长,通过有效合理的纳税筹划工作,在税法规定的合理合法范围内,为企业减轻税负。树立学生未来工作的正确观念和方向。跟学生强调进入工作后,需要保证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合法的规避纳税风险,同时不断的增强税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更加会计法律知识。 

四、结语 

高校的主要教育目的还是为了社会和企业在服务,上文中我们提到财会专业的学生通过目前的教育在实操方面的能力是十分缺乏的,这样的现状使得学生很难应付走上岗位后所需要面对的工作,所以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在课堂更应该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税法课程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课堂上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实际工作中则需要学生有更多的应对实际的能力,所以学校在税法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纳税筹划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让同学们通过大学的教育能够掌握更多专业内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李晓红,谢晓燕.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10) 

篇5

在现如今经济环境良好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财会专业毕业生似乎前景一片大好。而事实上,大量财会学生毕业即“下岗”,难以找到就业机会。因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虽有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技能型复合人才的要求。当前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轻视甚至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沟通协作、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导致财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企业用人满意度低。此外,理念与方法滞后、知识抽象生硬难理解、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问题也是导致财会专业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原因。

为了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可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平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复合人才。VBSE平台可以满足学校实训教学上的需求。

1 VBSE综合实训平台

1.1 VBSE平台概述

VBSE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一个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的现代企业进行系统模拟,让使用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岗位实习,学习并熟悉真实企业环境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使用者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的综合实训平台。VBSE系统通过角色体验、自主学习、跨专业实践、多层级目标等多个环节将真实的职场环境带入到实践体验中,帮助体验者完成实践培训,为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更多的经验积累。

VBSE平台具有高仿真环境、多专业协同、趣味体验性等特点。VBSE平台高仿真的不仅是企业内部环境,还有整个虚拟商业外部环境,使用者不仅能真实感受、熟悉企业的实际业务,还能了解企业与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多专业的协同让参与平台体验的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和业务流程,并在实践中丰富财经类的专业知识。趣味体验性让原本枯燥的专业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积极主动性,在“玩”中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2 VBSE平台对会计专业建设的作用

1.2.1 健全实训教育体系

开设VBSE实训课程,有利于构建更加健全的财务实训体系。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单项实训内容,还可以进行综合项目的实操学习。VBSE通过逐级递进的目标设计培养体验者的业务能力,巩固并完善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实现真正的系统化教学。

1.2.2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由于财会专业的特殊性,许多企业的财务信息涉及商业机密,财会专业学生较难接触到真实企业环境中的相关业务。而对于一个三、四十人的班级而言,即使是校企合作,合作企业也无法提供这么多的财会专业实习岗位,更遑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专业实践机会。VBSE综合实训平台能为财会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了解企业运作流程的需求。

1.2.3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VBSE实训课程通过模拟真实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工作流程中加强了财务实操技能。同时,学生在该平台中能真切地感受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下的企业氛围,在这样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工作,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团队意识、协作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并在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中拓展眼界,丰富财经类相关领域的知识,为将来进入社会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步入职场作好充分准备。

2 VBSE课程实施建议

2.1 创建高仿真实训环境

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知真实企业的工作状态,所以,在实训室建设中应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环境布置、团队建设、管理方式、岗位设置、业务安排等方面尽量与实际靠近,让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营运管理全过程。在软、硬件设备配置方面,建议学校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建设配套设施,并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勿让布置精美配置齐全的实训室沦为徒有其表的“花架子”。

2.2 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

VBSE课程依托高仿真的背景环境,注重体验者的实训感受,所有的项目活动都是围绕体验者展开,学生作为体验者才是实践过程中的主角。VBSE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教师也需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做好自己作为“引导者”、“合作者”的工作,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业务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问与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主动性,进而让学习变得更深入。

2.3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是将VBSE实训目标落实到实处的关键,因此,负责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全面的经贸知识基础,还应具备实训教学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这就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力量的提高需由两方面推动实现,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对师资培训的重视与力度。学校可通过组织培训、专家讲座、调研学习等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4 规范化考核方式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们习惯于将学习成果通过卷面形式进行考核,但对于VBSE实训课程来说,这显然已不适用。VBSE注重于体验者的实践感受与操作过程,因而需重新设计一套更为科学规范化的考评制度,更充分、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建议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操作记录,并依据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同时,通过学生的自评、团队成员的互评,全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表现与能力进行考核。

3 结束语

VBSE实训课程为师生架构了一个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资源整合化、实训环境仿真化的专业化实训平台,学生从中获得体验职场环境、学习业务流程、强化实践技能的机会,教师从中学习更为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该课程的有效开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但从长远看,其对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均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德湖.VBSE系统架构及教学实施[J].嘉应学院报,2013(12):84-89

篇6

0 引言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才人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这就需要课程应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随着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实施,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教学目标和理念相对落后、教材内容滞后、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评价设置不合理等,与人才培养目标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财务会计学科教育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提出的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1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 教学思路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

 

1.1.1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理念滞后,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快速发展的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更加倾向于聘用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也就是说,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强调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更需要他们拥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出色的领导决策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普遍还停留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上,忽视了对学生其它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想脱节,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使得学生走上岗位后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1.1.2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缺乏清晰性,无法适应高职教育需要

 

我国现行教育目标要求应保证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双导向教学。但在实际运行中,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中仍存在“大一统”的问题,没有凸显本院校的专业特色,尤其是老师偏向于把教学重心仅仅放在知识的培养上,这种笼统的教学目标容易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决策力、分析力和应变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

 

1.2 教材呆版内容滞后。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

 

1.2.1 教材呆板,与新的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所选取的教材无法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最新发展相接轨。有的教材内容落后陈旧、理论过多或晦涩难懂,无法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应;有的教材则案例过于抽象,无法与实际业务相联系;有的教材内容更新严重滞后,无法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内涵;甚至有些教材内容逻辑性较差,调理不清晰,内容生硬枯燥。与此同时,有些高职院校的老师授课过程中只是按传统的授教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单方面给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很好的和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与交流,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2.2 教材内容滞后,无法体现新准则的最新变化

 

一般来说,自编的教材内容都能进行及时更新,能适应教学需要,更具有教学特色,同时又能更好体现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但非自编的教材,往往内容相对滞后,当会计准则出现变化时无法及时进行更新,且可能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容易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1.3 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不足且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较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外,更强调要加强培训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许多院校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先理论一后实践”的传统授教方法,此种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一些普遍性的教学问题。

 

1.3.1 实践课安排不系统缺乏合理性,质量不高且学时比重较低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科教学中一般都会开设实践课程,如《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实操课,但此类课程大部分上课形式都是教师讲授业务分录,然后学生就根据分录自己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但在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是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照抄凭证和报表上的数字以应付课程作业,因此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1.3.2 实践教学环境不理想,实训实习流于形式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大规模建立了一些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但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60左右,学生人数较多,而会计实训室设备仍旧有限,电算化等实训教学软件不足,往往导致无法安排全部学生充分有效的参加实训学习。另外,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企业出于商业机密保密的考虑,一般只愿意让到企业实习的学生粗略的做一些诸如了解组织环境、观看组织生产流程、翻看过期账簿等杂务性工作,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核心环节,结果导致顶岗实习基本是在“走过场”,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没能理论结合实践得到很好的锻炼,实习成效不高。

 

1.4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不高

 

财务会计是专业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课程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在授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求财务会计老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专业素质,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本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应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且具备从事会计行业所需的职业资格。但目前,我国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仍然较低,存在老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部分老师是直接从学校一毕业就进入到高校教书),这使得课堂教学往往变成纸上谈兵,老师只传授理论知识而很少能够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授课,致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5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很多财务会计课程考核都是以笔试为主,且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所占比重偏低。此种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平时偷懒和不注重课程学习中的实训操作,而只在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复习,这一考核评价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和理念。制定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和理念应转变为以职业素质为向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财务会计的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在课程教学中要凸显高职财务会计特色,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财务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技能,如职业素养、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等,使得各种技能能够均衡发展,成为高素质的财会人员。

 

2.2 更新教材并加强应用型教材的建设。优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应加强应用型教材的建设,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得授课内容能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同时,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可以借助其它各种更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如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进行教学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理论,使得教学效果有所改善。另外,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与财务会计课相匹配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库中放入如精品课、教学大纲、课件、案例与习题库、测试练习题等内容以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能更好的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能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学习,而且能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的配套内容,这为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2.3 理顺理论和实践关系,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适当加大与完善会计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使得财务会计教学能真正做到集“教、学、练”为一体,这种虚拟会计情境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得他们毕业之后即能上岗,从学校顺利过渡到企业中去。其次,由于校内实训室受客观原因等条件所限,仍旧无法完全满足财务会计专业实操性学习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完善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校外实训基地运作流程,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要能让学生在实习中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走过场”,要真正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以及其它相关的一些软技能。

 

2.4 提高高职专业教师素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学校内部培训等方式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其次,应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优化教师梯队。另外,高职院校应在条件允许下,多安排财会老师到企业中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从而使让老师们能够把企业经验带到课堂上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总结

 

篇7

一、前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技术走入各行各业,也让大量数据不断产生。对于财会行业来说,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则可以让其更加具有客观性和预测性,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让企业沿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财会作为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必须面对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形势,了解其对于财会行业所产生的各种挑战,并探究其中存在的机遇。而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需要其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探索大数据给财会行业所带来的各种机遇,直面其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挑战,对财会行业进行相应的调整,真正发挥财务行业的优势应当成为财务人员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

二、大数据在财会行业的应用前景

(一)将财务分析延伸至前端数据

在当前的计算机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如果把这些数据束之高阁,其仅仅是一个流水账,削减了它的利用价值,大数据的作用无从体现。通过这些数据深刻地分析和挖掘消费者行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则可以指导企业的行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这样还能够促进新数据的产生,让数据的价值得以体现。从一般意义上讲,传统的财务分析能力仅是对财务结果、了解不同产品或业务的盈亏状况进行的相对后端的数据。但是,如果财务要给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有说服力的信息,就要求财务人员深入前端的数据中进行挖掘。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在此方面表现突出。此外,财务人员在利用财务流程对企业的现金流、相关资源的管理等内容进行合理的运营和管理,通过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其相关的领域,能够让其达到前、后端数据完美衔接的效果。

(二)对数据进行质量管理

较短的时间内,在大量的数据库中提取正确的数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就对前端数据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其必须纳入企业相关流程控制之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进行一些重大决策时,能快速准确地应用数据。另外,在此过程中,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也会随之转变,从之前的“监察”财务数据与账目过渡到管理整个企业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从而提升数据质量。财会部门需要与企业IT、信息管理以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合理有效地整合相关数据,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和报告制度等相关的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符合相关规范以及满足整个企业的要求,并避免企业重要数据流失对于企业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数据进行高效管理不仅是新时代对财务行业的要求,也是行业本身提出的新标准。

(三)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财会部门的风险管理作用表现突出,其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员必须运用更多的时间参与评估企业增长战略风险工作,包括并购、进入新兴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外部风险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如自然灾害、供应链风险等。通过大数据进行风险预测则可以让企业的投资更具价值性。利用预测分析学和统计建模、数据挖掘等相关的技术工作就能更好地对投资机遇的可行性进行整体评估。另外,风险管理实操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相对于大数据给财会行业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其显得微不足道,相关人员对困难要进行预期和整改,为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指导。

三、财会行业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一)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

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需要增加财务报告中的表外非结构数据。企业的内涵随着新时代大数据的增加,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企业价值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将相关的非结构性数据纳入其中可以让会计信息的内容更加饱满,可以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非结构性数据进入会计报告也能够让报告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微观经营状况,并对企业当前的环境进行分析,对其所获得的行业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业决策的参考意义。此外,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类型也是需要进行拓展的重要部分。大数据环境下,运用数据分析能够让之前的难以定价的资产得以定价,能够让各种负债更加清晰明确。而且,相关会计人员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优化和提升财务会计报告的表现形式,保证内外信息的合理使用。综合性是数据时代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是会计行业适应时展,以及企业要求的重要手段。

(二)将财务分析向前段数据延伸

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对大量的交易数据进行妥善处理。利用这些大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了解企业的相关内容信息以及客户的消费习惯,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对于财会行业来说,对于数据的分析和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探索数据规律上,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完善传统的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因此,企业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必须将财务分析向前段数据延伸,让其“走在时展的前列”。首先,企业工作人员要具有前段数据分析的意识,从思想上要有“走在前列”的意识;其次,财务人员要注意对客户流失率、转换率等相关绩效指标予以关注,并做好定期考核;最后,财务人员要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念,从整体角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考虑和研究,对企业资金、风险、经营等内容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

(三)重视对会计人员进行大数据相关知识的培训

重视对会计人员进行大数据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实现大数据在财会行业的广泛使用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相关企业要注重培养财会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其具备良好的思维结构,从而在新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不会被时代所抛弃。首先,企业要了解财务人员对当前数据的认识,充分分析会计人员所需的提升空间,并就其所需要提升的部分进行总结和归纳;其次,企业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培训机制,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途径让工作人员逐渐养成数据应用意识,逐渐形成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整理的能力,并能够有效加工原始数据,通过相关信息对绩效进行评估和风险预测;再次,企业还需要对职工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让职工能够切实掌握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并将其与数据应用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职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最后,职工还需要具备拆解数据含义的能力,而这也应当是企业进行培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给财务行业的建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财务部门应当切实掌握相应的技巧和能力,通过相应的途径促进财会行业的进步,让其更加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让财务行业在新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为沈阳市沈河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冯国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218.

[2] 赵博迪.浅谈大数据时代对财会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211.

篇8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事业单位的变革对财务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

1.事业单位改革概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改革已明显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对事业单位从体制上、机制上及相关制度上对其进行改革,以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推进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对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的逐步进行,我国制定相关文件,来规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事业单位改革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财务管理理论一般是指一个内在逻辑比较一致的,多层次的会计理论体系,是通过对会计实务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系统性的解释和描述而形成的。其由若干要素构成,包括概念、原则、目标和假设等。在针对事业单位进行研究时,其会计实务往往可以定义为: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处理日常账务的基本流程,可以认为会计实务是从填写凭证开始,直至完成会计报表编制的整个过程。事业单位的改革必然会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发展,相关学者发现现有财务挂尼龙理论要落后于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发展需求,现有的会计制度无法为相关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因此,需要研究适用于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理论,并将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和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虽然已制定了纲领性法规,但相应配套法规出台较慢,无法满足会计实务中具体的操作需求。我国会计制度已经形成,并且每个层次间统一、互相协调。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简单,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缺少对发展形势的预见性及对会计制度作用和地位的评估,这会造成事业单位有关的“两则两制”和我国的会计法之间呈现脱节的问题。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有许多优点,如会计核算程序简单,账目设置简单,易于理解等等但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提升对管理的要求,发展环境的变化,收付实现制越发不适合现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操作。无法正确反映财务状况信息。管理部门无法掌握预了解单位或部门的资金或资源情况,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也无法把握准确的财务状况。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反映各会计主体的资产与负债情况。

3.会计理论研究相对于会计实务的结合具有脱节现象。与事业单位中会计实务相对应的,会计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是十分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发展的。近年来,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理论研究十分关注有关理论的超前性研究,即依据当期会计实务的发展状况,对于可能碰到的实操中的困难进行具有先见性的研究,这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与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相关发展相关性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并无应用空间,存在脱节现象。

4.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长时间以来对于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重视程度较低,有些事业单位甚至并没有相关财务部门,因此现今事业单位相关财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较低,这也会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比较混乱。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还体现在不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上。虽然多数会计从业人员都接受过电子计算机的培训,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并不能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对相关事业单位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影响效率。

5.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模式的缺陷。在对于员工的晋升与人才的选拔方面,事业单位往往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学历及资历,并不重视员工的个人能力与个人业绩。多数的事业单位在选拔制度上存在公开与规范方面的问题,论资排辈”的现象明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任用过程中往往采用委任制,由于这种制度缺少竞争机制,有失公平原则,降低员工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使用和选拔,也会导致员工缺乏工作动力,工作效率低下。

三、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篇9

一、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环境建设背景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成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环境,培养满足企业财务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进行实训教学环境创新的关键。淮安技师学院依托江苏省人社厅商贸服务专业中心教研组各院校资源,建设了具有示范作用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中小企业的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及基层管理人员;在会计教学中树立全程实践的观念,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顶岗实训,突出能力培养。

二、当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学课程设置与顶岗要求衔接不够紧密。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主要由“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两部分构成。“单项实训”主要在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实务等)的理论教学中实施的课程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则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集中实训。在这两部分实训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综合训练时间过于集中,一个人往往扮演多种角色(如仓库管理员、销售人员、会计、出纳等),但由于对于企业财务运作缺乏清晰、明确的思路,实践中往往无法做到一人多岗的角色转换。二是“实训教学”让学生掌握建账、登记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程序,但对会计岗位设置薄弱且实训多以手工账处理方式为主,与会计证电算化科目考试脱节。三是强调会计核算功能而忽视会计监督和管理的功能。目前,实训教学缺少与财务岗位对照查找的审核、监督环节,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训练、评价和使用。四是实训教材相对陈旧,教材无法及时得到更新。特别是随着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的调整,如从2013年起实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运输业税收“营改增”等。但教材未能及时根据政策和标准的更新,使教学实训效果难以达到完整性、系统性和适应性的要求。

2.校内实训的投入不足,校外实训难以进行有效补充。虽然大多数学校均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其配置一般未达到仿真要求,加之由于受经费条件制约,实训室数量不足、软硬件功能有限,缺少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导致会计实训与实际会计业务有一定差距;同时,落实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学习困难较大,原因在于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和保密性决定了实习单位不愿意、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上机操作的机会。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切。如果会计实训教学只依靠“粉笔+教案+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则无法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中小企业的整个核算业务流程,无法让学生了解到会计运作的具体环节和会计、出纳、保管等岗位应履行的职能职责。因此,从教师方面讲,实训课教师至少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在讲授会计实训课之前有完整地处理一整套会计业务的经历并经常参与社会实践,这样,实训教学内容、方式才能更贴近实际情况。

4.学生对会计岗位职业意识导向不强、专业知识连贯性较弱、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在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把通过会计证考试作为“合格”认证,在实习中发生学生随意更改错账、多笔经济业务的记录错误、不遵循管理规范等问题,反映出学生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和从业规则意识。会计专业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但部分学生对于全部课程的统整及综合运用操作困难,无法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因此,需要通过实训教学,将财政与税收、会计学、财务管理、工业会计、财会电算化等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揭示出来,引导学生结合岗位自主学习,主动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三、推进会计实训教学环境建设的六个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实训教学唯有立足于校内顶岗实训,同时将校外实训作为有益补充,创设全方位的实训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实效。基于此,职业院校会计专业需推进会计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形成以满足岗位实际需求和顶岗设计为导向,实现学习和工作两种行为、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教学和生产两种过程的融合;以客观、真实的经济运行业务过程和数据为导向,指导会计实训;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重新设计会计实训内容,强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1.加强校内会计实训室建设。校内会计实训室是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训场所,目的在于创设真实的职场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实现由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转变的导向功能。实训室应兼顾多种功能且满足实训工位需求,如建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税务实训室、银行实训室、模拟企业综合会计实训室等。在加强设备设施硬件建设外,更应重视实训室教学环境建设。一是加强职业规范、实训管理建设。如明确教学团队转化为职业管理人员,学生转化为员工,完成身份互换、实训要求、职能职责(权利和义务等)等职业岗位要求。二是会计核算的取材真实、过程真实,让学生接触到真实材料,缩短学生与企业会计实务的距离。如建立校内大学生超市等由学生管理经营的实体机构,既能满足实训教学中经营实体会计业务核算的需要,又有助于通过实训分析促进其加强管理,促进实体的良性循环。三是实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工作状态,促进学生了解实训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定位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2.强化专业岗位技能训练,改变传统实训教学内容。采取“课程基本训练+课程一体化集中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方式,促进学生达到 “二保”(保考证、保上岗)“三会”(会写、会算、会处理一般的普通业务)的目的。其中,课程一体化集中实训是为了与一体化教学相配合,即在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实务)的理论教学中配以课程实训。如基础会计教学中一边讲解理论,一边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第一,在讲解完会计凭证后,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发票、银行结算凭证、主要费用计算表、纳税申报表及其他自制原始凭证的格式、填制要求、审核方法,熟练掌握专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和审核方法;第二,在讲解完会计账簿后,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明细账适用的业务范围、登记方法、结账方法、总账启用登记方法、结账方法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方法、错账更正方法;第三,在讲解完财务会计报告后,要求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种类,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技能,从手工到电算化进行强化教学训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毕业前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能力训练,重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达标训练、查找问题、优化结构。一方面,学校可通过综合训练考核进行学习效果检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结果与其他学校相比较进行效果检验。

3.构建科学的会计实训考评体系。会计实训课程考评体系由课程实训考核、“理论+实操”一体化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相结合,各类竞赛成绩也可等同于或高于校内考核成绩使用。课程实训考核是将如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内容分成凭证填制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若干项目,在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完成各项目的考核,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分阶段分项目量化考核。专业课程考试由“卷面考试+实操考核”组成,成绩各占一半或分的比例。

“理论+实操”一体化考核是将理论考核融于实操考核中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实操考核可在进行完一个教学环节后,立即进行操作考核,以速度、质量作为评比标准。若学生其中一项表现不佳,可随时补练、补考,以反复考核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训练的重视。各项实操考核的成绩之和即为一体化考核成绩。综合实训考核指学生学完会计实务等专业课程后,由专业教研室设计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业务,以任务的方式下达到“员工”组,实训教师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考核,以检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校外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开展实训教学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熟悉实践实务的教师队伍。一是制订和执行专业教师进修培训计划,积极主动建立校企、校校合作与交流,教师定期接受脱产培训学习,到企业参观实践,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管理与筹划。二是要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一技多能,对获得技能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职称评定和校内分配等上给予一定倾斜。三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如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地位,淡化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界限,促使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四是加强教师与会计职业界的联系、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的变化、发展动向及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加强校际之间会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实训交流,彼此取长补短。

篇10

(一)教学设备现状不容乐观,校内仿真实践难以实现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开设会计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是,由于实训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就实训室的配置来看,第一,过于简陋。由于实训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建设滞后,仅摆设几张凭证、账簿、报表等。第二,并不仿真。实训环境、实训资料的仿真度不高。第三,实训资料内容陈旧、简单。有些实训资料已使用多年,与现行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要求已不相符,而且内容简单,能全面涵盖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实训资料比较少见,使得实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会计实训教学采用的手段和考核要求过于单一调查显示,13所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相关课程未单独开展实训教学,不同课程未单独开展实训教学的程度不同,其中‘基础会计”占10%,“财务会计”占60%,“成本会计”占40%,“会计电算化”占40%。、调查同时显示,在单独开设实训教学的院校,大部分学校都采用在全部会计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开设实训教学的方法。这些实训教学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容易造成理论课枯燥乏味,实践课烦琐易错,形成一定的脱节。专业实习中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及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并以实践单位的评定为依据,对此很多学生为了应付,随便找个单位盖个公章敷衍了事,使实践效果大大降低,学校的培养目标难以较好地完成。

(三)校外实习实训流于形式

1.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学生到实习单位并不能真正接触到企业账务。各个高职学院为学生实习实训做了大量工作,并积极寻找可以开展实习的合作公司,分派学生去实习单位实习,但实习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管理不到位、实习生放任自流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就财会专业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实习期接触到企业的账务,这样不但无法达到实习实训的目标,也实习不到真正的东西。目前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全面了解,在进入企业之初不知道该做什么及工作如何下手,不能很快上岗胜任工作,不符合大多数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

2.无法解决大规模学生去实习单位实习实训问题。各个职业院校招收的财会类专业少则七八个班,多的达到十几二十几个班,甚至更多。大量的毕业生在同一时间去实习,其中少量学生或家长可以给自己孩子联系实习单位,但绝大部分学生还得依靠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由于受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学校要一下解决这些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实际上困难重重,更谈不上实习的质量问题了。

(四)教师自身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

1.人才引进重学历轻技能,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本次调查显示,会计教师来源中85%以上是从研究型大学校门走出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过会计实务的会计教师只占15%,绝大部分教师缺少实践经历。在被调查的13所院校会计教师中,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占40%以上,“双师型”会计教师的比例接近60%,但离教育部提出的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还有很大距离。被调查的l3所高职院校中只有2所院校(占15%)要求新进入的年轻会计教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先到相关会计部门实践半年以上,说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入口关”上轻视实践技能,只重视学历,高学历和双师型二者没有互相融合。

2.企业兼职教师数量较少,学校专职教师交流渠道不畅。本次调查显示,有80%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没有外聘的来自于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大多来自已退休教师或外校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数具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熟悉各自行业的财会制度和税务法规,专职会计教师能从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中获取经验,如果没有这种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则会使专职会计教师拓展实践视野的途径不畅。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模式改革途径

(一)校内实训改革

1.校内实训实现仿真化。首先,要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验环境,建立设备齐全、仿真性强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

2.校内实训实现分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分项实训可采用模块化实训,课程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实训内容包括数字书写、点钞、收银、珠算等模块的单项实操训练;基础会计实训,实训内容包括账户与复式记账、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汇总、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模块的单项实操训练;财务会计实训,实训内容包括应收及预付款项、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表等模块的单项实操训练;成本会计实训,实训内容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归集与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等模块的单项实操训练;审计实训,实训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审计、债权债务审计、报表审计、审计报告等模块的单项实操训练等。综合实训建议在学生学完会计系列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可放在第五学期,实际操作时以一个企业某一阶段的综合业务为基础进行模拟训练,可采用项目化实训。可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按照三大模块——手工财务处理模块、会计电算化模块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工作报告模块实施教学。

3.校内实训实现综合实训、分行业实训与分岗实训相结合。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时,可按照“岗位环境”,模拟企业财务工作岗位设置,将各个模块划分为若干工作组,为每个工作组布置实验项目,组内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从事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为每个岗位设计“任务驱动”的实训内容,根据规定权限进行会计处理,一句轮岗一次,教师动态控制每组工作进度,要求各财务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实训。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形式,通过以校内制造业模拟实训为主线,校外服务业实账操作为辅线的教学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从而有效地实现会计综合实训、分行业实训与分岗实训的有机结合。

4.改革会计实训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会计实训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应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期末考核利用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重点考核和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该课程采用真实的会计用品,要求每个会计小组的学生利用真实的原始资料共同完成一整套手工账的操作,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利用同一原始资料完成一整套电子账的操作。课程考核分为“会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两部分进行考评。每部分的考核办法,都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满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各占20%、80%。平时成绩:实行百分制。包括各个分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完成情况,以及出勤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会计手工实训”期末考核:实行百分制。每个会计小组的学生模拟实习结束后,应上交手工账套。根据学生完成的一套手工账分6大项进行评定。包括:建账(规范、正确1O分),原始凭证(规范、完整l0分),记账凭证(规范、齐全、正确30分),科目汇总(正确l0分),记账(规范、明细账正确、总账正确、日记账正确20分),会计报表(正确20分),合计100分。“会计电算化实训”期末考核:实行百分制。每位学生模拟实习结束后,应上交电子账套。根据学生完成的一套电子账分8大项进行评定。包括:建账(规范、正确10分),基础设置(完整、合理10分),期初余额录入(正确、试算平衡正确10分),记账凭证(齐全、正确20分),审核签字(10分),出纳签字(10分),记账(明细账正确、总账正确、日记账正确10分),会计报表(正确20分),合计100分。

(二)校外实训改革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应有作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校外实训基地参加社会实践,与企业会计人员加强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并能够带回典型的教学案例;会计教师在实践的同时可以为企业设计会计制度、提供会计咨询、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等内容的服务,因此是一个互惠互利、双享共赢的好事,真正实现了“产学结合,共享共赢”。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在校企合作、共享共赢方面再做文章。

2.“订单培养”企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基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企业参与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最后,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简言之,即企业提用人计划和标准,学校为用人单位“度身订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早在2008年伊始,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有限公司就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组建了会电0841班,实施订单式的会计人才培养计划。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不仅在学生毕业时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在日常的会计教学中解决了学生的校外实训问题。0841班的同学在假期时就轮流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不仅熟悉了以后的丁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尽早进入了工作角色。订单培养企业成了学生校外实习的绝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实习单位难找或校外实训流于形式的问题。

3.与专业认知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同步,进行校外单项及综合实训。与专业认知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同步,分为四个层次,可开展校外单项、模块及综合实训。第一层次:职业认知课回程,包括“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在进行校内理论实践教学的同时宜选校外中小企业及事务所等参观,完成校外认知实践单项实训。第二层次: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实训”等课程,在进行校内理论实践教学的同时宜选大中型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企业参观学习,也可选事务所参观学习,完成校外实践模块实训。第三层次: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包括“会计综合实训”“会计软件应用”课程,在进行校内模拟仿真实训的同时,宜选大中型企业或事务所进行实践、实训,完成校外实践综合实训。第四层次:顶岗实习,到校外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不少于半年,切实体会并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距离,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及正式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篇11

二、关于目前最关心或最想学习、了解的内容(共34+2条)

1.四新知识(10个)四新知识主要指本学科或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新的,没见过的”笼统地指向了专业新知,而下面列出的条目则进一步明确了培训教师所关心和想要学习了解的财会专业四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包括:“关于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本专业的业务知识”,“财税新规定,新的知识点”,“最新会计知识(限中级实务以下的层次)”,“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准则与税法、会计实训内容”,“时下行业最新讯息、技术、政策、法规”,“会计政策制度的变更内容”。2.技能操作(19个)会计电算化占得最多条目(3个),更有教师指出“会计电算化的全部操作技术”;有的指出了具体的内容,如“教材中比如递延所得积的核算与处理”,“投资中的期末价值的确定与账务”,“会计专业中统计课程培训、实训”;有的倾心会计实操,如“会计实践”,“会计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技能实训方面”;有的关注直接与企业相连的专业技能,如“真实企业的账户处理,税务处理等流程”,“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时的每一个环节”,“企业会计的实战为主进行培训”,“企业会计实践”,甚至“企业员工的实务”,并表达愿望“深入真正的企业实践中”;有的关心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相关联的问题,体现了教师学习的职业特点,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到实践单位能否运用自如”,一位在学校主讲审计基础的老师,表示“最想学的是审计方法的内容,想在这方面多学点新知识和案例教学”;还有的老师表达了极大的热诚,“只要是能发展本专业都想学,比如,软件、沙盘、技能、实操(最好是贴近企业)”。3.财务软件(5个)既有“会计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也有“各类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掌握”,包括学习“国赛指定的福恩特软件”、“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的操作”和“T3用友操作”。(五)未归类的其他意见建议(共2条)对于第5个问题“其他意见、建议”所给出的回答,除下面2个条目外,其余都归到前4个问题中的某一个。未归入的2个条目是:“强烈建议省培考核合格,有中级职称以上(讲师,高级讲师)能被认定为双师型人才”,“有了这个培训证对不是本专业的教师有什么用”(注:填答此问卷的教师任教专业为“体育”,与培训专业不同)。

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不足

(一)本研究主要结论和启示

针对参加2013年暑期中职财会专业省级培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结论一师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培训时间过长和安排过于紧张,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比重不适宜,培训内容不深入、缺乏针对性以及培训方式方法的相应缺失。培训时间长、安排紧的主客观因素是复杂的,它可能是一种客观现实,也可能是教师的主观感受。在关于师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有教师提到“教师的积极性”和“应采取自愿”,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教师有受派遣“被参加”的情况,因而积极性不高。另外,假期难得,教师往往会有个人的休假等安排,故而容易出现较深层次的心理排斥,这种排斥即使教师本人也未必察觉。“最好别在寒暑假”、“时间安排不应都在假期”、“不一定安排到寒暑假”等,既可能是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的思考,也可能是出于教师个体心理上的这种排斥。除了上面分析的原因,还有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的因素。培训内容本身如果未能达到教师预期,培训方式方法如果不能较好地承载包括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和实现职业成长等在内的各项培训功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缺乏吸引力,也会使教师感觉倦怠难捱,也就容易产生培训时间长、安排紧的主观感受和负性情绪。理实比例无论是在“问题”部分,还是作为“建议”,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关注。对此,应予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考证,二者的比例失衡,究竟是方案设计的先天不足,还是实施过程中的后天匮乏。针对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策略:对于方案设计的不足,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架构,合理安排;对于实施过程中与设计不符的走样现象,应加强督导检查,增大保障力度。结论二针对培训各个层面的建议,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着密切的内部关联。关于培训内容的建议主要是在内容设置上增加实践操作,培训内容更深入,提高针对性,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开展软件培训等方面;关于培训方式方法的建议主要是增强实践、开展网络学习、交流互动专题研讨等方面;关于目前最关心或最想学习、了解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四新知识、技能操作和财务软件等方面。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财会专业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各层面意见、建议,应成为开展相应培训工作的参照,在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培训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予以关注,对于不断改进整体设计、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产生裨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