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1:45: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呼吸道困难原因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导尿和留置气囊导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外固定、不易脱出、外易清洁等优点。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的同时,应正确掌握导尿管插入的深度,选择粗细合适、质量良好的导尿管,可利于导尿成功[1]。目前临床上出现拔管困难者减少,但如果对其性能和结构了解不清、插管长度不合适或拔管时违反操作规程,仍可出现拔管困难而造成尿道损伤。现将导尿管出现拔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均为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男性患者,年龄33~78岁。常用气囊导尿管是1条双腔或三腔橡胶胶管,长30~40cm,前端圆头呈多孔状,约2cm处有可容纳15~50ml气体或液体的气囊,导管末端呈Y形状,侧管为气囊可注水注气,直管为导尿管可按引流袋,型号F16~24。
导尿和拔管方法:常规无菌操作下置入尿管,见有尿液流出后再进5~8cm,使气囊完全进入膀胱内,然后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注入速度要慢,如有阻力或病人疼痛时,立即停止并抽回注入液体,重新调整尿管深度,再注入15~30ml液体,轻拉尿管至拉不出为止,使球囊正好位于尿道内口,起到固定尿管和防止尿液下流的作用。拔管时用注射器抽空液体,即可拔出。
原因分析
对男性尿道生理特点不熟悉:男性尿道长17~20cm,有2个生理弯曲,即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3个狭窄部位即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本组有3例均发生于门诊使用气囊导尿管时,因插入深度不够,导尿管气囊未进入膀胱,当注入生理盐水时,随着液体的进入,使气囊逐渐膨大,部分气囊仍在尿道内压迫尿道,致使邻近组织水肿、出血、炎症及粘连,而影响拔管。
气囊通道完全阻塞:既不能抽出,也不能注入,常见于导尿管为橡胶制品,在高温或长时间暴露于空气状态下,可引起橡胶表面氧化或溶解,此时若导尿管内外两层互相接触,则可引起互相粘连,导致外腔封闭。另外在导尿过程中,用止血钳或镊子持导尿管时,钳夹过紧,致使两层粘连[2]。本组出现4例,考虑术中止血钳钳夹尿管过紧或时间过长导致。
气囊内注入物及注入量把握不对:正常情况下气囊内注入注射用水为最佳,注入量应随着尿管直径的增加而增加。若注入液量过多、留置时间过长或注入物含有腐蚀橡胶成分致导尿管橡胶硬化变质,导致膨大的气囊不能完全回缩,影响拔管。本组出现7例,当然不排除导尿管本身的质量因素,主要考虑术中误用混有甘露醇等药物的生理盐水注入气囊或注入量较大后,没有及时抽减气囊体积导致。
未抽尽气囊内的液体而强行拔管:如强行拔管可刺激尿道引起痉挛,造成尿管无法拔出。常见于在抽吸气囊时过快或过猛,留置尿管后尿袋位置固定不正确或拉力过大,中断了气囊通道,使气囊内的气体无法抽吸,出现拔管困难。本组发生3例。
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本组出现1例尿管留置时间过长且长期卧床,膀胱冲洗不彻底,尿垢积在膀胱形成颗粒及沉渣,附着于尿管气囊形成结石。同时由于气囊处尿盐沉积,使尿管被侵蚀变性,弹性变差[3],从而引起拔管困难。
插管或拔管操作不当:插管或拔管操作均可引起患者不适感,表现为恐惧、躁动不安、全身肌张力增高,使患者尿道括约肌收缩而致拔管困难。本组发生1例。有资料报道,尿管的制作材料、管径较大、牵拉尿管等因素导致的尿管堵塞、尿道损伤、女性绝经后尿道不适都是可以预防的。但如果操作前过度宣教,会加重病人心理负担和增加疼痛的预期值[4]。
护理对策
掌握插导尿管和拔管的操作规程:气囊导尿管头部至气囊5~6cm,男性老年患者一般都有前列腺增生,导尿较困难,因此将气囊导尿管充分,掌握正确插导尿管和拔管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导尿时,持导尿管的止血钳或镊子用力要轻柔,避免用力钳夹。囊内液体抽不出者,用拇指或示指拧搓外露尿管数遍,然后向囊内注入少许空气后再回抽,一般可抽出囊内液体,在尿道外口剪断导尿管,囊内液体自行流出。或采用向气囊内注入空气或水,B超定位穿刺,气囊破裂即可拔出尿管口,向气囊内注气或水,让其破裂,但必须证实气囊位于膀胱内且膀胱内有液体时方可实施[5],同时理论上有气囊碎片遗留膀胱内引发结石的危险性。临床证明,气囊充盈最大额定量30ml,实际注水l5ml即可起到有效固定作用。
膀胱充盈可提高拔管成功率:在拔管前先夹管,待患者膀胱充盈或有排尿要求时,抽尽气囊内液体,借助已建立的排尿反射,排出尿液及尿管。其机理是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力上升,使膀胱逼尿肌收缩,通过排尿反射,尿道内口括约肌扩张,尿道全程扩张,尿液在尿道黏膜与尿道壁之间起到作用,于是导尿管随同尿液一起排出体外,能有效减少拔管后患者尿道不适及自主排尿不成功而再次插管等现象。研究发现,更换尿管前行膀胱灌注,能提高拔管及重新插管的安全性,拔管前短期夹管,对于尿路感染、尿潴留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的影响均未见明显差异。有学者总结出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是膀胱适度充盈且有尿意时[6]。
预防感染:这也是降低拔管风险的必要举措,必须要定时进行膀胱冲洗,更换引流袋1次/日,转动尿管1次/周,调整气囊在膀胱内的位置。如尿管留置导尿时间较长,可每隔3天用注射器将球囊中的水或气完全抽出,再将其充盈,以分离内外两层早期的粘连。同时嘱患者多饮水,一般饮水量1500~2500ml/日。
讨 论
目前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熟练掌握双腔导尿管操作方法,准确把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好双腔导尿管。在留置气囊导尿管出现拔管困难时,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选择适宜处理方法,减少患者痛苦,安全度过尿管的留置过程。
参考文献
1 钟淑英.使用双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中华医学研究,2006,6(8):938.
2 徐燕妮,侯明君.双腔球囊导尿管拔出困难的处置.护士进修杂志,2008,3(23):5.
3 方秀莲.气囊尿管临床应用新进展.中国实用护理,2005,6:21.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再次呼吸道阻塞,护理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胎儿呼吸的改变,继而引起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改变[1],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大多数窒息患儿经抢救能恢复呼吸,部分患儿在复苏后再次出现呼吸道阻塞,如不及时处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了相关临床经验。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共发生新生儿窒息183例,胎龄在37~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92周;体重在2 700~4 300g之间,平均体重为3806.95g;发生重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144例;伴有羊水污染46例,无羊水污染137例;183例患儿经初次复苏均成功,有32例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时,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喉镜下可见咽喉部及气管内泡沫样分泌物。
1.2 抢救方法 : 新生窒息经复苏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时注意轻轻转动并上下提拉吸痰管,并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稀释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两次间隔不能少于3分钟。并保证插管和间歇时输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在6~8L/分,注意严密监护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寻找病因并立即处理。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 32例发生窒息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经喉镜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9例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成功率为90.6%;3例症状未改善,经儿科医师会诊,转入儿科治疗。
2.2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羊水污染的关系: 3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 28例伴有羊水污染,4例无羊水污染。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重度窒息的患儿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3],如治疗不及时可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巨大的影响。大多数窒息患儿经复苏抢救可恢复呼吸,部分患儿窒息程度较重时羊水被吸入细支气管或肺泡内,复苏时不能被吸出,或者因羊水污染,污染的羊水粘稠,黏附在呼吸道粘膜上不宜吸出,正常情况下,当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后,吸入的羊水很快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如羊水粘稠则肺的清除功能不能完全将吸入的羊水排出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的再次阻塞。而由于呼吸道再阻塞的症状不明显,大多无口唇紫绀等症状,如复苏后观察病情不及时,则容易被忽略[4],所以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对患儿皮肤颜色、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肌张力及神经系统的情况进行严密监护。本文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窒息的程度及有无羊水污染的关系密切,所以,如胎儿娩出后有羊水污染或窒息严重,应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听诊观察呼吸音有无异常,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防止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较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对患儿呼吸道刺激性小,且成功率较高,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复苏成功后立即吸氧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状况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另外,由于新生儿窒息时吸入污染的羊水,应注意抗生素的应用,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崔炎.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16~118.
[2] 刘云荣.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2,10.9(10):958.
甲状腺是外科常见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甲状腺术中、术后出现呼吸道梗阻,是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种最危急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并非罕见。如未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常可因窒息危及生命[1]。因此,外科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作者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做一概述。
1 术后出血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梗阻
主要出血来源及原因为:残余甲状腺断面术后渗血,甲状腺血管结扎后松脱,特别是复发性甲状腺肿上极有粘连或位置过高,血管结扎不确实,由于强烈咳嗽,颈部过多活动等致术后线结脱落。颈前舌骨下肌群横断时,集束结扎,术后肌间出血。下极过低的甲状腺,处理过程血管断端回缩入纵隔引起血肿以及术后引流不畅等。可见此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关系密切。由于颈部解剖学上的特点,术后出血发生在颈深筋膜内的封闭间隙内,所以虽然出血量不多,有时不足100 ml也能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术后出血多发生在24~48 h以内,可分为术后2~3 h内的早期出血和术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的晚期出血[2]。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大血管出血和广泛渗血引起。患者于手术后不久即出现胸闷、气急、烦躁不安、颈部肿胀、随之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口唇发绀,很快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如未得到及时抢救,患者会立即死亡或因严重脑缺氧致脑软化。术后晚期出血通常是缓慢、渐进性的,开始时常无特殊感觉。至术后数小时或数十小时方开始感觉手术区有紧迫感,渐之呼吸频率可稍增快、呈吸气样呼吸困难或出现轻度烦躁不安。此时颈部肿胀并不一定十分明显。如果医务人员未注意到这些先兆症状,则患者最终可能陷入极度呼吸困难、窒息。
防治术后出血压迫气管的关键在于预防。①首先要做好术前准备,尤其是巨大甲状腺或长期服用硫氧嘧啶类药物的甲亢患者,其甲状腺组织血运丰富、组织脆弱、极易出血。因此应常规应用卢戈液或卢戈液加心得安联合做术前准备;②术中要认真操作,甲状腺上动、静脉一定要充分游离后双重结扎或结扎加缝扎,防止脱落。切除甲状腺时切面应呈楔形,妥善包埋缝合断面内外侧的内层被膜边缘,必要时在气管前筋膜上缝合数针以防渗血。缝合前应注意是否有低血压症状,反复仔细检查上下极、甲状腺断面。然后去除肩垫,使颈前肌群松弛,有利于发现肌层内的出血点。切口内应放置引流并妥善固定,注意保持通畅。防止加压包扎创口;③对所有甲状腺术后患者都要想到有术后出血致呼吸道梗阻、发生意外的可能。因此要密切观察呼吸、颈部引流以及有否皮下淤血斑,并在床边常规备粗针头和气管切开包,以
备急需。
2 气管软化与气管萎陷所致呼吸道梗阻
甲状腺肿有气管受压、气管软化者,术中、术后都可能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近年来屡有报道。术前软化的气管在甲状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支撑下尚可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此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在劳累、活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促、呼吸困难。一旦手术切除了甲状腺,又未放气管内导管,软化的气管壁失去了牵拉外支撑,将随呼吸活动而塌陷、阻塞气道。同时,术中另一种危险是操作时由于搬动、牵拉和挤压肿物,可使软化的气管壁出现扭曲、折叠或受压,导致气管梗阻,也可在术中出现急性窒息。
甲状腺肿患者是否术前能明确合并气管软化的诊断,对防止术中术后急性窒息,减少手术死亡率非常重要。因此提高对本症的认识、术前做出判断极为关键。尽管合并气管软化者临床上有时并无特殊表现,但根据临床观察,以下征像应考虑有气管软化的可能:病程长、巨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Ⅲ度以上肿大或单侧肿块>10 cm×8 cm为巨大甲状腺肿),与气管紧密相连且固定者。峡部或胸骨后甲状腺肿[3]。气管有受压或移位。患者有不能平卧或夜间憋醒史。X线检查对诊断气管软化有重要价值,应常规摄颈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压迫程度,吸气相、呼气相气管直径差异5 mm为气管软化。同时做胸部×线检查,以了解有否胸骨后甲状腺肿[4]。疑有气管软化者,麻醉应选用清醒气管内插管以维持呼吸道通畅。术中能否正确判断气管软化的存在并给予及时正确处理是防止窒息的关键。术中触诊了解气管软化的部位、范围,气管内麻醉者术毕缝合切口前,将导管退到声门下方或软化区上方检查,患者若立即出现呼吸困难或吸气时气管前壁出现塌陷,可以确诊。如术中发现气管软化,可采用以下措施防止术后气管塌陷。立即做气管悬吊术。但对广泛及严重的软化病例,单纯悬吊难以奏效,故对经有效的悬吊后仍有呼吸道阻塞时,应立刻行气管切开。⑤气管切开是治疗气管软化萎陷的有效急救措施,但也存在一定弊端。近年来采用经鼻腔插管气管内置管解决此问题。其优点是避免气管切开而能维持呼吸道通畅,导管在气管内起内支撑作用,不破坏气管黏膜,一般经4~16 d可达到气管萎陷区管腔的重建而拔管。此法不仅可减少气管切开带来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气管狭窄等不良后果。但是,合并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多难以清除的病例仍应进行气管切开。值得提出的是,只要怀疑气管软化,就应重视,切不可侥性观察。
3 术中气管受压引起呼吸困难
当甲状腺下极位置低,嵌入胸廓上口,且紧贴气管时,虽然无气管软化,但由于术中经颈部切口强行操作,使肿大的甲状腺下极紧紧地压迫气管,可发生气管梗阻。另一种情况是当缝合甲状腺断面时,为彻底止血,将甲状腺残端与气管前筋膜缝合过紧压迫气管时,可立即出现呼吸困难,拆除缝线后立即缓解。此种情况在全麻情况下不易发现。预防上述直接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梗阻的措施是:根据病情选择好麻醉方式,做好术前估计,术中操作轻柔,留
有足够的甲状腺内外侧包膜包埋缝合甲状腺断面,避免压迫气管的缝合。
4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规甲状腺手术导致暂时性和永久性损伤文献报道为0.8%~8.2%不等,再次手术和甲状腺癌手术可高达15%~33.9%[6]。喉返神经损伤大多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直接损伤如钳夹结扎、牵拉压迫、切断等,术中可立即出现症状。因血肿压迫、瘢痕组织粘连牵拉引起的损伤都在术后数天才出现症状。喉返神经一侧损伤不引起呼吸道梗阻,只有双侧喉返神经后支同时损伤导致双侧声带内收才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多需进行永久性气管切开。但是如果患者手术前即存在一侧喉返神经麻痹或既往行颈部手术曾损伤了一侧喉返神经,再次手术时又损伤了另一侧喉返神经,同样也能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有必要强调术前窥喉的重要性。
复发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有继发改变的巨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术中损伤喉返神经的机会都大大增加。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曹德生[7]等报道甲状腺手术中不预先显露喉返神经的损伤率是0.74%,显露喉返神经损伤率是0.54%,两者差异无显著性。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可根据术者的个人习惯和经验,选用暴露或不暴露法,手术最好在颈丛阻滞或局麻下进行,这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防止损伤。术中发现的喉返神经损伤,可于术中行一期修复,如操作技术无误,可望100%成功。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开始时若不伴有喉头水肿,一般并不立即引起呼吸困难。3~4个月后,由于喉肌萎缩、声带纤维化、声门口变窄,呼吸道才变得不通畅。此时虽发音有所恢复,但如果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就可引起呼吸道阻塞。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后如出现声门阻塞应紧急气管切开,以后声带功能如未见恢复再做杓状软骨切除术或声带固定术以扩大声门。
5 喉头水肿
喉头水肿也是引起甲状腺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的原因有三:①手术刺激。手术时喉部创伤,麻醉时反复强行插管以及手术后血肿形成的刺激都可能成为喉头水肿的诱因。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③气管内麻醉、麻醉过浅。声带损伤肿胀,可在术后出现声门关闭,急性窒息。
声带损伤的预防首先在于手术操作要轻柔、准确,尽量避免对喉头和气管的挤压与牵拉。分离腺体时要防止损伤环甲肌。其次对存在的呼吸道感染应在术前予以控制。麻醉要求平稳。防止声带损伤。
轻度喉头水肿,如无严重呼吸困难可先让患者采取半卧位、吸氧、雾化吸入给予皮质激素类
药物等。如果上述措施无效,患者仍有较多粘性分泌物时宜早作气管切开。
6 喉、气管痉挛
喉痉挛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麻醉不全的手术刺激有关。气管痉挛也较少见,但后果严重。气管痉挛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梗阻可以发生于术中,也可以发生于术后。青年女性多见,多数为一时性梗阻。患者表现为突然躁动、面色青紫、吸气样呼吸困难、窒息。术中可见气管收缩变细、变硬犹如铅笔杆状。严重者加压给氧无效,气管插管不能进入甚至气管切开后也因阻力太大而不能插入套管。
引起气管痉挛的可能原因有:①刺激因素,靠近气管表面的任何刺激都可以刺激气管壁的知觉纤维,诱发痉挛。②药物作用。部分气管痉挛的发生可能与用心得安作术前准备有关。③手术时间过长、麻醉镇痛不全、术间缺氧以及气管内痰液积聚等都可能为其诱因。
预防气管痉挛的发生要做好术前准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中止操作,给氧并查找原因。呼吸困难不缓解立即行气管插管。急性窒息时应随即行气管切开。
7 颈部软组织异常肿胀
由于切口过小,术时较长,术中牵拉暴露组织损伤较重,切口损伤刺激及术后颈部活动过度均可使颈部反应性肿胀引起呼吸困难。预防此并发症要根据原因采取对策。如果病情允许,要密切观察,积极用高渗溶液(酒精)行局部湿敷,雾化吸入、静滴地塞米松。要注意与局部出血鉴别。必要时分开部分切口引流,可有大量水样渗出。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甲状腺肿,2006,6:723.
[2] 姜军.甲状腺癌手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预防和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10(24):590-592.
[3] 郭东立,徐瑞亮.巨大甲状腺肿切除38例分析.临床外科杂志,2002,2(8):255.
[4] 黎洪浩,张红卫,王捷,等.巨大甲状腺切除术中发生窒息的紧急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10(24):603-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09-02
1 小儿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原因
1.1 病毒 病毒有很多种,如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疱疹病毒,埃可病毒等。
1.2 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自身防护不当,皮肤血管受冷而收缩可反射引起鼻咽部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弱,局部抵抗力减低,病毒乘机而入,引起感冒。又如小儿偏食,使维生素A及维生素C,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病毒易于侵入。
1.3 个人体质较弱,免疫功能降低,病毒易于侵入。
1.4 人群相互接触机会多,特别是节假日的聚会,使小儿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增多。
2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2.1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2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 不要在孩子活动的场所及居室吸烟。吸烟可影响小儿肺的发育和抵抗力。
2.4 饮食给予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禽蛋类,面条,粥类,新鲜蔬菜及水果。
2.5 多喝水,有利于出汗和排尿,排出体内毒素和热量,降低体温。
2.6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
2.7 体格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加小儿机体抵抗力 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到人群拥挤的场所。
2.8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 如接种麻疹、百日咳、风疹等的预防针,可有效地提高小儿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切断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
2.9 家中有感冒的尽量隔离,如无条件的还与之接触者,应戴口罩隔离。
3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
3.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0-60%。避免对流风。
3.2 鼓励患儿多饮水,发热时更应多喝水,38.5℃以下给予冷敷,冰枕或温水擦浴,38.5℃以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降温。并及时更换患儿潮湿的内衣。
3.3 饮食易于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微量元素锌或维生素摄入,或用锌制剂和维生素丸治疗后,这些小儿的免疫力可明显提高,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如稀粥,面条,水果,蔬菜类等。饭前便后勤洗手,讲究卫生。
3.4 孩子六个月之前,提倡尽量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有助于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尤其是分娩后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微量元素,特别是SIGA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因此,母乳喂养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伤风感冒。
3.5 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3.6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孩子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分泌物粘稠,必要时吸入温热水蒸气,使痰易于排出。鼻塞及其他呼吸困难问题,可用一些儿童滴鼻剂;若喘可用雾化药来平喘,如:布地奈德加上特布他林雾化,效果很好。
3.7 鼻周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擤鼻涕,患儿皮肤易红,破损,给患儿用湿毛巾敷一敷,或涂些消炎药,例如红霉素软膏等。患儿喉咙痛,不愿进食,给大一点的患儿含服些含片,婴幼儿可有些喷剂来止痛。
3.8 休息 患儿尽量卧床休息,作息规律,减少活动,保持安静,减少耗氧,利于疾病恢复。
3.9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随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超过160-180次/分,呼吸超过60-80次/分,肝脏短时内超过肋下20cm时警惕肺炎合并心衰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减慢输液速度,吸氧,定时更换,卧位时头部抬高30°-60°,根据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等。当患儿高热持续不退,出现烦躁不安,手足抽动,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患儿惊厥时发生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有高热时,应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给以吸氧,以减轻脑缺氧。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可用针刺入中、合谷等穴位。通知医生,向医生反映抽痉开始时间、抽痉次数、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两眼有否凝视或斜视、大小便有无失禁以及解痉后有无嗜睡现象等。以便诊断和处理。当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痛、面色青紫,患儿呼吸运动受限等,提示脓胸或脓气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65—02
呼吸困难是心肺疾患常见症状,是指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均出现异常,呼吸费力,甚至发绀。呼吸困难引发的原因主要有肺源性、心源性、血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源性所致。呼吸困难患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渐进性呼吸困难,若发生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时则多呈急性发作性呼吸困难并伴有胸痛、明显发绀等表现,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1] 因此,给予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及时救护非常重要。本文笔者特对80例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的80例患者,男 45例,女35例;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为46.7±3.6岁。所有患者均因肺结核引发,临床表现为呼吸费力、胸痛、部分发绀。
1.2 护理方法
1.2.1 生活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以及病室内外确保安静,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同时,对呼吸严重窘迫患者,指导他们尽量少谈话和减少过剧活动,以减少耗氧量,避免严重缺氧而呼吸困难。其次,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呼吸顺畅,减轻呼吸困难。
1.2.2症状护理
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口腔卫生。 呼吸困难患者的气道常分泌物较多,形成痰液容易阻塞呼吸道,增加患者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及时协助患者将痰液充分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从而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利于减轻患者呼吸窘迫症状。同时,定时给患者做好口腔卫生护理,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其次,及时给予患者进行吸氧,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气检查结果分别采取不同的给氧方法和给氧浓度,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恢复脏器功能,能够有效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同时,在氧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以防止发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温化和湿化,以防止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刺激及气道黏液栓的形成;吸氧面罩、导管、气管导管等应定时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3用药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护理人员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科学给药,使用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舒张剂等的应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做好临床护理记录,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必要时调整治疗措施。
1.2.4窒息的护理
对于产生窒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迅速协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并在患者的背部轻轻拍打将呼吸道内血於排出。[2]然后,及时将患者的口腔和鼻腔内血於物清除,或迅速用鼻导管接吸引器插入气管内抽吸,以清除呼吸道内积血。患者呼吸道内血块清除后,对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应行人工呼吸,并给高流量吸氧,或者遵医嘱给予患者呼吸中枢兴奋剂,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及凝血机制,以防患者二次窒息的发生。
1.2.5心理护理
呼吸困难患者常常因自身症状引发烦躁不安、紧张,甚至产生恐惧,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应适时安慰患者不要过度紧张,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病情会迅速好转,从而使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有利于后期治疗。
1.2.6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穿衣保持宽松,减少胸部压迫,并指导患者有氧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劳逸结合。同时,保持适宜温湿度,空气洁净、清新,避免和去除诱发因素,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
2 结果
本研究中的80例因肺结核引发呼吸困难患者经上述个性化、专业化护理措施,98%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3 结论
呼吸困难的一个重要症状是呼吸功能不全,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呼吸困难引发的原因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如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 胸膜疾病等,常常导致患者产生呼吸困难,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研究中的呼吸困难患者是由肺部疾病中的肺结核引发的,患者表现精神极度紧张、有窒息感、恐惧等不良反应。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措施、临床症状护理措施、用药护理、窒息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并及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做好呼吸困难预防措施,使绝大多数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转危为安,取得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同时,积累大量临床救护经验,为今后更好服务临床奠定基础。
总之,对于结核病引发的呼吸困难患者,我们要根据病人个体病情,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救护措施,能够使绝大多数患者呼吸困难得以改善,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保障,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 抢救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生命的一项急症手术,尤其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昏迷或其它原因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头颈部大手术前为保证呼吸道通畅等。临床各科疾病的急救上有其重要作用,一旦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缓解或消除。然而,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除了病因治病外,气管切开从手术完成到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稍有疏忽大意,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而术后恰当、细致、周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如急性喉炎、喉水肿、急性会厌炎、咽喉脓肿、咽白喉、喉异物、咽喉部肿瘤、颈部外伤等。
2.重度脑外伤,昏迷患者,呼吸肌麻痹等,咳嗽反射消失,致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3.头颈部各种大手术前,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三、手术与切口
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肩下垫枕。行颈前正中切口。
四、手术物品准备
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开器械,气管套管,氧气面罩,吸痰管。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1.常规用直切口,于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拉钩牵开,可见颈正中颈白线;亦可于环状软骨平面按皮纹作弧形切口。
2.分离两侧带状肌直至气管前筋膜,注意分离时两侧不宜过宽。以免损伤重要血管。
3.分离两侧带状肌后,可见到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1~3气管环前壁,用拉钩向上牵开后,筋膜略为向周围分离,使气管前壁充分暴露。
4.于第2~4气管环之间,用刀尖插入气管间筋膜,自下向上挑开2~3气管环。注意刀尖不可插入过深,防止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
5.气管切开后立即放入气管扩张器或弯血管钳将气管撑开,把准备好的带管芯的气管套管沿扩张器插入气管内,并取出管芯。
6.气管套管通畅后,放入套管内管,将气管套管两侧布带绕颈打结固定,防止套管脱落。
7.仔细检查切口,如有出血应予结扎止血,手术完毕放一块开口纱布垫于气管套管周围。
六、术后处理
(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氧气用于气管切开,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俟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七、手术护理要点
1.手术中注意始终保持头位于正中及后仰位。
2.注意呼吸情况,鼻插管吸氧,保持呼吸平稳,利于手术进行。
3.两侧拉钩牵引力相等,避免偏向一侧,使气管保持于正中位。
4.随时用吸引器吸除血液,保持手术野清晰。
5.注意长期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当气管切开后可发生呼吸骤停。原因是呼吸道长期阻塞,二氧化碳积蓄及缺氧,此时呼吸道的调节主要靠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接受缺氧血的刺激,气管切开后血氧含量增加,颈动脉的刺激消除,但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尚未解除,因而发生呼吸骤停,甚至影响心搏。此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抢救。
参 考 文 献
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后容易造成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死亡率高,早期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保证了呼吸道畅通,维护患者生命。我院2003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28例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3岁-47岁。煤矿瓦斯烧伤21例,汽油烧伤2例,火灾烧伤5例,均为ⅱ-ⅲ度烧伤,伴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根据吸入性损伤临床分度诊断标准[1]:中度损伤18例,重度损伤10例。
1.2 方法 26例呼吸道烧伤患者于烧伤后4-24小时内行常规气管切开术,其中中度18例,重度8例,2例因煤矿井下瓦斯烧伤受困延误,于28小时和32小时行紧急气管切开术,2例均为重度呼吸道烧伤。
2 结 果
26例于烧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均痊愈,2例分别于28和32小时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均死亡,死因均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3 讨 论
呼吸道烧伤临床上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无呼吸困难,不需要行气管切开,而中、重度呼吸道损伤时,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危及生命;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病死率高,据国内外资料报道,病死率一般在40%-60%,有的高达80%,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可达90%[2],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道阻塞,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指征,对于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应果断行气管切开术,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塞,避免发生窒息,并可随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脱落的坏死组织,同时进行气道灌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不宜按徐荫祥分度法来确定呼吸困难和决定手术时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呼吸道烧伤后24h内呼吸道组织水肿、渗出较轻,患者情况较稳定,此时行气管切开,手术难度不大,风险小,并发症少,有效的保证了呼吸道畅通,防止喉梗阻危象的发生,为后续的手术和治疗提供安全保障;24h后组织水肿、渗出达到高峰期,易突发呼吸困难,引起窒息,此时行气管切开,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大,并发症增多,尤其当颈部有烧伤时,24小时后颈部皮下组织高度水肿,解剖标志不清,手术时气管深在受压,难以寻找,止血和切开气管都很困难,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时间,延误抢救时机。本组患者中,26例于烧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的预后良好,而2例超过24小时后再行气管切开术,仍因吸窘迫综合征死亡;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对于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尽早、及时的行气管切开术是十分必需的,它对呼吸道烧伤的临床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59-02
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困难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食管癌术后的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回顾分析6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及护理,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食管癌(包括贲门癌)术后患者611例,出现呼吸困难65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5~78岁,呼吸困难时间1~15 d。患者主要表现为自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90%,氧分压<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45 mmHg。气管切开4例,机械通气6例,最长机械通气时间15 d。经过精心的护理,64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反复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2呼吸困难原因分析
发生呼吸困难的相关因素主要有:①术前患者吸烟时间长,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年老体弱,呼吸功能欠佳。本组患者有吸烟史的51例,烟龄19 ~33年。②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尤其是需要颈部吻合者,刺激气管使分泌物增加。本组患者颈部吻合者60例。开胸手术后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肋间肌肉,膈肌的切开,使患者肺的“通气泵”受到严重损害,资料表明,术后第1天肺功能下降到术前的45%以下,一般在术后7 d恢复到较稳定水平[1]。③术中、术后呼吸道清理不及时,导致肺不张并发肺炎。④术后胃的压迫限制了肺完全膨胀,减少了肺活量。⑤切口疼痛影响了呼吸运动和有效排痰。
3护理
3.1术前指导
护理人员术前向患者讲解吸烟对手术的影响,使其彻底戒烟。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进行正确咳痰的锻炼。
3.2留置气管插管
在ICU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要定时湿化气道,有效吸痰,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3一般护理
患者入ICU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对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听诊双肺呼吸音,如有异常,查明原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患者全麻清醒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取半卧位,使患者膈肌下降,腹肌放松以利于呼吸。
3.4合理氧疗
术后常规吸氧24~48 h,氧浓度40%,必要时可再延长吸氧时间,间断给氧。
3.5留置胃管、胸管的护理
3.5.1持续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可以减少肠胃过度膨胀而压迫肺组织导致的呼吸困难。
3.5.2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有效引流,避免胸腔内积液、积气而引起呼吸困难。
3.6加强呼吸道管理
3.6.1开胸术后呼吸道管理是改善呼吸困难的关键[2]。术后患者要加强体疗,定时雾化吸入,雾化量必须适中,过度可致痰液过度稀释和痰量过多,应注意防止雾化吸入药物可能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交叉感染及混合感染。
3.6.2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可压迫刺激气管进行咳嗽排痰,防治肺炎、肺不张的发生。患者咳嗽无力时,要及时吸痰,经口或鼻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6.3定时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同时,对开胸术后的患者采取每1~2小时翻身1次,翻身应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对全麻未清醒患者,翻身前先吸净口、鼻腔分泌物,以防止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肺泡萎缩及肺不张的发生,保证痰液引流通畅。
3.6.4叩击背部。通过叩击震动患者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拍背时随时观察面色及呼吸等状况。拍背方法:将患者半坐卧位,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使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自边缘至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患者深呼吸。但对老年人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
3.7机械通气的护理
呼吸困难不能自行缓解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期间,要严密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及时吸痰,气道湿化。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3 min,以免发生低氧血症。定时监测血气指标,根据血气值调节呼吸机参数。掌握撤机的指征,撤机前一定要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本组患者6例机械通气,5例患者在机械通气24~72 h内顺利脱机,1例患者机械通气15 d后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3.8止痛、镇痛不充分患者的护理
止痛、镇痛不充分的患者,在术后早期,由于疼痛,往往表现为呼吸浅快、肺活量减少,呼吸诱发或加重手术部位的疼痛而导致患者惧咳、惧动、长时间保持仰卧位,有效咳嗽进一步减弱或无力,此时,疼痛所致的无效咳嗽不仅无益于痰液排出,反可增加机体的氧耗,并可因诱发剧痛而惧深呼吸、惧咳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引发哮喘、肺炎、肺不张、心律失常乃至呼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一般认为,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重要因素[3]。控制术后疼痛对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呼吸功能很重要。本组65例患者均采用镇痛泵持续镇痛,10例患者效果欠佳,临时肌注镇痛剂后缓解。
4体会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环节。
[参考文献]
[1]陈鸿义,王俊.开胸术后早期肺通气功能变化[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1993,9(1):61-62.
[2]盛大兰,陈璇.全麻开胸患者呼吸道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8):582.
[3]崔玉尚,张志庸,阿伊都・阿布都热伊木.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09-912.
[4]李树林,李章红,江柏清.高龄患者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41-42.
第三天半夜,孩子的烧完全退了,但是开始严重咳嗽,咳嗽的声音和以往不一样,空空的,有点像狗吠。孩子总是迷迷糊糊地不断翻身,有时候突然会坐起来,总之睡不沉。我有点害怕了,赶快叫醒孩他爸,去了医院。
医生诊断:“喉炎!”
我瞬间紧张起来,以前见妈妈群里说有孩子得过,这病最大的危险就是:孩子有可能窒息,危及生命。
赶紧问医生:“怎么办?”
医生给孩子打了一针,开了一些雾化的药,就让我们回家了,说问题不大。但我还是一夜未睡,因为害怕孩子突然窒息。遇到孩子生病,家长简直没有抵抗力,玻璃心啊!
如何快速分辨小儿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多发于1~3岁的婴儿。引发喉炎的病毒能使孩子的喉咙和呼吸道分泌出很多粘液,粘液慢慢积聚在喉咙,使孩子的呼吸道变得狭窄,粘液稍微变稠就容易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儿急性喉炎发病前1~2天,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声音嘶哑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炎症由咽部向下蔓延,使喉腔黏膜发生炎性肿胀。患儿常在夜间突然出现“击破竹样”的咳嗽,呼吸困难,呼吸道伴随有杂音,有时发出类似狗叫的“吼、吼”声。
那如何快速分辨喉炎呢?
#听呼吸声:呼吸费力是小儿急性喉炎的常见症状。
#听咳嗽声:孩子咳嗽声不深,连续咳嗽时像狗吠。咳嗽声空空的,不经过肺部,好像在喉咙里一样。
#观察发病时间:孩子会在晚上睡觉后2~3小时左右突然出现急剧的呼吸困难,发作时间为2~3小时,有时会持续整晚,但多到凌晨后终止。
#病情初期伴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孩子说话声音:孩子的声音嘶哑,会说话的孩子,严重时发不出声音;不会说话的孩子,严重时,叫不出来、哭不出来。
喉炎的危险性不在于孩子咳嗽得厉害,而是咳嗽时容易发生窒息,也就是喉梗阻,喉梗阻会引发孩子呼吸窒息,短暂的呼吸窒息,意味着孩子呼吸气量不足,有可能引发面色苍白、口周发青等缺氧症状,严重时出现意识不清,甚至抽风。
我有个朋友有一个习惯,我觉得很好。
他孩子发烧,先不给孩子用药,而是带着孩子去医院验血。验血可以查出发烧的原因,如果是炎症如喉炎、支气管炎等,可以早期介入治疗;如果是吃多了,食烧,就不用太着急;如果是普通感冒,也有应对的简单办法。清楚地知道发烧的原因,其实很重要,不会耽误病情。验血没啥副作用,只是孩子手指疼一下而已。
有些时候,不要抵抗激素用药。一听到激素、抗生素,宝妈们就会皱眉头,有些甚至坚决抵制!其实,少量的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病情,解除危险,对孩子也没有副作用,是目前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最有效的办法。
果然,打针雾化,半夜带着孩子回到家时,症状已经好了很多。
小儿急性喉炎病程中,宝妈如何护理
#夜间睡觉时,仔细观察患儿情况
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小儿急性喉炎容易加重病症,所以要在夜间宝宝休息时,保障孩子呼吸通畅,最好是枕头稍微垫高一点,随时检查孩子的呼吸状况、体温状况;体温超过39℃或者呼吸困难、脸色发青都要及时就医。
#增加空气湿度
孩子患病期间室内最好连续几天都开加湿器,借助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可以缓解孩子咽喉的不适,防止宝宝呼吸道中的粘液堆积引起的呼吸困难。
#孩子难受可以哭出来
对于患有急性喉炎的孩子来说,炎症带来的各种不适让孩子难受,孩子可能会因为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难受的症状而嚎啕大哭,这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去阻止孩子,患有该病的孩子啼哭反而有利于他顺畅地呼吸,如果孩子啼哭声音响亮,啼哭时抽泣顺畅说明孩子症状正在好转。
#给孩子洗个SPA浴
SPA浴是指让孩子沐浴蒸汽,而不是说让孩子在充满蒸汽的空间洗澡,家长可以先将洗澡间的热水阀门开到最大,让热水流淌到水桶或者水盆中,关好门窗,让孩子坐在离热水两米远的地方以防止烫伤,让孩子坐在小凳子上沐浴蒸汽,但是全程必须有家长陪伴。
#保持空气流通,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带孩子去室外空旷清新的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呼吸道的恢复;如果家庭周围环境确实不太理想,可以考虑雨后清新时开窗户让孩子透气。
#利用好家里的冰箱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6例,均属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均行气管切开术,其中男性92例,女性24例,术后经严密观察及护理,疗效满意。
2 呼吸道阻塞的原因与危害
颅脑损伤患者中,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有:(1)急性窒息状态。多是因昏迷过深引起反射消失、肌肉松弛、舌根下坠,继而引起呼吸道阻塞;(2)咽喉部及颈胸部合并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压迫;(3)昏迷患者吞咽、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使气管内异物不易排除,或颅底骨折,血性脑脊液、胃内容物返流造成误吸;(4)严重颅脑损伤后,脑实质淤血水肿,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换气量不足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呼吸道阻塞的危害在于:(1)呼吸道阻塞可引起颅内压增高,造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2)呼吸道阻塞引起气体交换量不足,机体内缺氧及CO2潴留。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现为:(1)呼吸困难,因阻塞部位不同而异;(2)低氧血症;(3)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3 气管切开的作用和意义
(1)减少呼吸道阻力。呼吸道阻力的大小决定于呼吸道管腔的直径,皱褶、弯曲度的大小,有学者认为,正常呼吸道阻力三分之一来自上呼吸道,喉头处最狭窄、弯曲度大的管道,从而大大减少了气体交换的阻力。(2)减少呼吸道无效腔、气管切开的形成呼吸捷径,可增加潮气量约100ml,这对呼吸功能障碍或呼吸量低下的患者非常重要。(3)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误吸的血液、脑脊液、呕吐物等,从而减轻呼吸道的负担,改善通气功能,克服痰液滞留引起的突然窒息。(4)可直接通过吸引刺激咳嗽反射,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以保持呼吸道的自净。(5)气管切开后,便于正压吸氧和二氧化碳排除,便于气管吸入、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由于气管切开术具有以上作用,有效的控制了因呼吸道阻塞对伤员造成的多种并发症,也有助于脑水肿、酸中毒、心肌损害的纠正,但气管切开后对中枢性和下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湿润、加温作用及吸引的机械刺激,对呼吸道粘膜会产生一定的损害,加之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并发症的缺点,因此因严密掌握手术指征,坚持早切开早拔管的原则。
4 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
(1)重症颅脑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间断呼吸时;(2)颅底骨折合并脑挫裂伤昏迷、脑脊液、血液、分泌物有误吸可能的;(3)脑干损伤出现呼吸困难时;(4)头颅、面颅严重损伤变形有呼吸道阻塞时;(5)咽喉部、气管内有分泌物滞留,全身症状逐渐恶化,有高热及呼吸困难时;(6)合并胸、腹部颈髓损伤,有呼吸障碍时;(7)严重颅脑损伤有中枢性高热,需进行冬眠低温治疗时。
5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套管脱出、术后出血、纵膈气肿、支气管肺炎气管食管瘘、呼吸停止等合并症,如有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作出处理。(2)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的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二次,每次30分钟,严格限制探视陪留家属,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60%,地面采取温扫法,防止灰尘,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每1-2h一次,空气行紫外线消毒,每日2-3次。(3)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首先,吸痰前应适当拍背,吸痰前后因给予高浓度吸氧,吸引负压在33.3-40.4kpa为宜,以防气道粘膜损伤,其次,选择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二分之一的吸痰管,吸痰管应深入引起患者轻咳为宜,边旋转边吸引,当遇到阻力时稍退回约0.5cm后再吸引,动作要迅速、轻柔、准确,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0-15s,吸痰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吸痰后再用纯氧吸入3分钟,然后将吸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并进行肺部听诊,并判断吸痰效果。
气管湿化:
湿化液的选择:常采用无菌蒸馏水100ml+庆大霉素8万+a-糜蛋白酶4000u+DX5mg,或0.9% NS40ml+氨溴索15mg。传统的湿化液是将药液加入生理盐水。而实践证明,无菌蒸馏水湿化的效果大于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在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无菌蒸馏水无上述不利因素。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1]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除了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外,系统而全面的护理,尤其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危险期,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更好的做好呼吸道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愈成功的关键环节,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致呼吸困难患者11例,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均为截瘫,均为男性,年龄40岁-63岁,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1例因伤势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死亡,10例行颈椎前路切开减压植骨融合术,1例行颈椎后路切开植骨融合术。
2 引起呼吸道功能改变的因素
2.1 颈髓损伤后,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到刺激而致呼吸抑制;或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及肺不张,或副交感神经功能活跃,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肺内血管扩张充血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致使通气功能减弱。
2.2 由于病人卧床进食,易误吸,加之咳嗽、吞咽反射较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患坠积性肺炎而影响呼吸功能。
2.3 持续低流量吸氧使病人气道干燥,使用甘露醇脱水或病人饮水少,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易发生气道阻塞致呼吸困难。
2.4 颈髓损伤后植物神经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使膈肌运动受限。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伤后早期,呼吸困难主要是因膈肌和肋间肌瘫痪,腹肌麻痹所致;术后则多由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或痰液阻塞引起,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故对颈部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及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等症状,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4] 。本组有1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死亡外,其余病人缺氧症状改善。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2.1 肺活量训练颈脊髓损伤患者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需要配合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湿润气道稀释痰液,达到改善通气的效果。同时,加强呼吸肌训练,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肌的耐受性。从患者入院时即开始指导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呼吸系统功能训练:(1)用吹气球法、缩唇呼吸法、深呼吸锻炼肺功能;(2)教会患者有效咳嗽,鼓励督促其排痰;(3)同时辅以被动呼吸锻炼,由护士或家属挤压患者胸廓,持患者双臂行扩胸运动;(4)定时翻身、拍背、排痰。
3.2.2 气管推移训练欲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3-5天常规进行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护士指导患者以2-4指在皮外侧插入切口侧内脏鞘间隙处,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一天3次,每次10-15min,必须将气管、食管推过中线,维持30-60s,放松气管食管返回原位休息30-60s,重复动作,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训练时出现呛咳,恶心应及时停止,嘱做深呼吸。上肢瘫痪者应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完成。
3.2.3 及引流: 协助给予舒适可稍微抬高床头20-30度,改善呼吸情况。颈部用颈托妥善固定,呈中立位防止颈部过抑,松紧适宜,同时两侧放置小圆枕加以限制,以防止颈部转动。平时翻身拍背时,采用轴式翻身,拍背时,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央,有节律地拍背部,叩击力量要适中,以不使患者感到疼痛为宜。
3.2.4 加强呼吸道湿化: 颈椎、颈髓损伤后易引起呼吸功能低下,咳痰无力,使痰液阻塞气道,通过湿化,可以增强纤毛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固结痂促使痰液排出,起到化痰、解痉、抗感染的作用,采用雾化吸入可保持呼吸道黏膜温化,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3.2.5 及时有效的吸痰? 此类病人呼吸道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排痰,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多少均及时给予吸痰,并与翻身、拍背及雾化相结合,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注意无菌操作,手法轻柔、娴熟,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3.2.6 预防腹胀: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因此,保持肠道通畅也是护士不能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每次30min,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4 小结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死亡的常见原因,而系统全面及时的呼吸系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需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变化,加强呼吸系统护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韦燕飞.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04,26(3):437;
[2]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