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1:45: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美术应试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送进更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应试教育主要出现在高考、中考的一般文化科目中,这种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体系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会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但在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己任的艺术类教育中,似乎少见。
时下,随着扩招以及经济发展下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老牌艺术院校竟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学科的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高师院校更是力求办学效益的提高,部分学校对美术专业特别青睐,以致大量的美术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长期将美术视为“游艺”或“准学科”而对之不屑一顾的综合性大学,也将建构美术专业作为扩大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美术考生成为当下高考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全国几所美术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众多考生同挤独桥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应试美术教育至此应运而生,并在美术考前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美术专业高考人数纪录不断被刷新的同时,少则几千,多则数十万考卷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和“看上去很美”的繁荣场景似乎总能让招生院校深感欣喜。在高考大军的不断冲刺下,虽近几年学龄青年总人数有下滑之势,高考大军在数量上已不及往年,但美术类考生却没有减少。从最初一个省就那么几千人报考美术到今天的几万、十数万之众,应该说挑选到的考生质量不会太差。然而事实却总是出人意料。学生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合理的升学诉求我们当能理解,画室投机的市场运作机制能在多年的美术高考博弈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我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质量下滑却成了美术专业招生单位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大学课程的一再调整,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大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适应应试美术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种调整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发展型
这种院校一般开设美术系科较早,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在同类专业中形成了较好的声誉及地位,在招生及学生培养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轻易立于不败之地。这类院校一般招生人数不多,受扩招的影响也往往较小。对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高考应试题目难度较大,简单的应试教育培训办法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因为这类学校师资力量在全国艺术院校中名列前茅,师生比在一定程度上受扩招影响不大。这类院校的授课类型一般有两种:一为画室制。画室导师制对于落实教师责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群体性及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入校之初就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大学4年甚至研究生阶段都能朝着目标不断发展。二为两段式教学模式。这类院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除中国传统书画专业等几个少数专业大一学生不分专业方向外,其余专业全部送由基础部统一管理教学,一年、一年半或者两年不等。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再由其原来所在的学院、工作室“领回”,继续该生在专业领域的深造。较之以前的学生进校就分专业不同,现在各大学、美术学院都加大了对基础部的投入,80%的美术院系都设立了基础部。很多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投入到基础教学的一线,力求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修为,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夯实,以便于后一阶段划分具体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操作应用型
随着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和操作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地位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越发显现。所以,培养美术专业学子的设计能力和操作应用能力成了当代大学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院校一般为一些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它们受传统学院派美术教育影响较小,可以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创建其新的教学模式及价值体系,扩招和新的应试机制给这些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些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早已走出了传统简单的制图模式,部分重点院校其专业性相比专业院校也毫不逊色,而工科院校在美术社会功能中实际应用的优势却是传统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这类院校往往借助学校在工科上的优势,结合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素描色彩表现能力,通过美术欣赏、鉴赏以及电脑、机械制图甚至物理、数学等课程的辅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艺术认知水平,将教学与社会应用实际相结合,力求在应用技能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美术教育社会化、功能化,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能动性调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内涵发展型
业界当下对美术专业的基本功有一种新的看法。所谓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文素养;二是造型能力;三是创造力。这种新的看法恰好给一些美术专业新招生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这类院校的美术专业起步稍晚于传统美术院校,虽然在操作应用上缺乏理工科院校的有利条件,但具备其他学校不具备的人文社会环境。可以利用文科院校在社会科学上的优点,充分发掘美术学科的发展潜能。其教学计划不会对学生有明显的专业划分,没有国画、油画、版画之说,轻技能而重理论修养,尽最大可能地在满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修养。走出了技术至上的误区,脱离了传统美术教育,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努力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这类院校认为,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好的教育趋势,即重视教育、轻视育人;重技术传授,轻理论研究和人文精神认知;重传授和接受知识,轻综合能力培养。所以,这些院校力求能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模式,以适应美术发展新的需要。开设课程一般分为:美术教育课程、教育哲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研究课程、美术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美学理论、前沿知识课程等。这种教育模式和操作应用性有很大区别,更看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及专业理论修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法的同时往往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近现代绘画艺术、设计理念及当下艺术思潮予以重点把握。在具体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分析中,怎么画、绘画媒材的选择上已不再重要,而是将关注的焦点落实到画什么,和探求画面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
四、投机取巧型
美术考生的庞大数量,使一些院校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蜂拥而上的专业设置,必然带来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以至出现不少地方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持平的状况。择优选才的原则面对这种状况苍白无力。因而不仅多少年来美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专业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如某大学的独立二级学院,在生源好的前几年,美术专业一年招生人数就达1000人之多。而在最近生源因受艺术专业就业率以及生源人数减少等影响,招生人数急剧下滑。这种完全为经济效益而招生的行为,不但成为教育弊病发展的温床,也成了我们今天看待艺考冷热程度的晴雨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本身并不具备单独设立美术专业的实力,却因为特定的环境成为受益者,在不具备培养人才条件的情况下,唯有实行新的变革以适应社会、考生及家长的求学期盼,引进一些看似时髦、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并树立起自认为新的审美和评判标准,披上“85思潮”“新生代”的外衣,克隆着一个又一个美术“神话”。笔者认为,无论课程怎么调整,只要是利于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操作技能的课程,一些创新和尝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反映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能动或被动作用,也为当下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努力。然而,在所谓新的、世界的、前卫的艺术理念指导下,这类院校在学生进校后,往往不按常规教育行事,其借鉴的是所谓的西方美术教育内容,认为基本功完全不重要――这是专业院校做的事,他们要做的是与国际接轨,而随改革开放涌入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成为其专业设置和教学的“救世主”。教学中的“因人设课”“随机应变”更是屡见不鲜。至于作为学科教育中应有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善的教学内容,就更是无暇顾及了。开设课程类别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且诞生众多的新名词,什么笔墨实验、综合媒介……不断变化的新颖名目成为其教学大纲最大的噱头,其实仔细研究后发现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学生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这花样百出的新名称搞得迷失自我,成为这些“新模式”的失败试验品。当然,这类院校在美术不断发展中也必将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但其消极影响却不是短期能消解掉的。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期盼其改革的呼声,单招、特招等招生形式也在不断地改良大学的招生模式,然而短时间内难有重大的改变。这种应试模式虽有弊端,却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改变了传统观念“技法至上”的大学美术授课方式,关注多元发展,很多传统艺术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招收文化功底较好的学生,开设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等课程,不断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同时,应试教育也给学生带来了选择的机会。为了提高学校自身在学生应试时的竞争力,艺术院校也纷纷努力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中国美术学院的多媒体艺术、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等等,这些尝试促进了美术教育的积极发展。
当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种,我们不能不觉得遗憾。究其根源,与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等多方升学压力所带来的投机型升学观有关,但各高校在生源争夺中的不作为,招生试题及录取形式的简单,不能说不是一种原因,如以前很多专业性院校考试的分科考试科目设计、创作等逐渐淡出艺考考场,试题的出题面显得过于狭窄。而一些院校为了其经济收益,将院校考察选录人才这一重大责任变成了迎合市场规则的又一圈钱游戏,也是应试教育形成的另一原因。当然,美术专业学生的增加,冷就业热报考的现象相对其他专业更为持久,对于美术学科的继续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发展中的躁动总比停滞中的平衡好。笔者相信,高等美术教育在面临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冲击时,又会迎来一个发展与变革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李芬.当前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J].艺术探索,2009(1).
[2]王宏恩.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1).
[3]李思荟,马凯旋.试析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高教高职研究,2007(11上旬刊).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60-01
在针对美术专业高考的教育体制中,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恐怕是很难回答的。面对大部分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专业,甚至因为各种原因对专业有抵触情绪的新生,在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材的情况下,又必须面临高考越来越紧张的压力。这是现在每个美术专业学校和每个专业教师所处的现实情况。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形成一种看似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完全按照高考的科目和内容来教学,和考试没关系的,一概不讲,考试中用不着的,一概不教。什么美术史,什么美学,什么审美情趣根本上不了高中的课堂。画室里只剩下枯燥的透视、结构、光学理论。有些学生学了三年,对美术也没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结果是,老师教的无聊,学生学得单调。一切都因为,专业教育成了完全的应试手段。
我以为,专业教育也是教育。教育应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人,造就人为目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当然是社会需要的人,同时也是学生自己乐意情愿去做的人。美术的考生现如今已经很多了,毕业生也是每年都在增加。很多人毕业以后就转行了,找不到工作,或者不愿意干这一行。这固然有供大于求的原因,但也有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结构不合理说明有些专业人多了,有些少了。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我们不能够按照一个完全统一死板的模式去教学,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去照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是理想主义,而是很有现实性的。
因材施教是教育行业里的法宝,这是被历史长期验证的。现在的高中都会分文理科,就是一种体现。因材施教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育方法,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特长而有区别的进行培养的方法。而且尤其是美术,尤其应该灵活生动起来。大家都知道,美术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其本身就具有很吸引人的魅力。每个人都会对美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和欣赏。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有人说是因为艺术太过于高深难以理解,有人说专业的东西和现实社会的某些要求脱节,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教法上不够灵活生动。
教法上要想灵活生动、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去更细致的观察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愿望,然后引导他们到更有发展前景和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上。
比如说,有一些美术基础还不错,本人又特别喜欢专业的学生,恐怕也是所有教师最喜欢的那种学生。但是他们因为有了基础,自信心很强,很可能会有自负心理,或是很难接受新的观点和知识。对他们不需要很多鼓励和催促,不要因有时无法沟通而疏远他们,而应该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其艺术积淀,让他们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养成自己分析和学习的习惯。如果处理得好,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将来的杰出艺术家,或是某专业的佼佼者。
另有一类,凭自己的爱好来学习,本身却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训练。这样的学生,就像优质的白纸,是可以接收系统教育的好材料。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最高的,但也是最受不起打击的,很容易在和第一类学生的比较中丧失信心。对这样的学生,鼓励是很重要的,长期不懈的监督和沟通也必不可少。方法正确的话,他们会进步很快,很可能会成为你最优秀的学生,并且和教师形成深厚的友谊。
再就是那种本身毫无基础,对学习也没兴趣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常年学习较差或在中招考试时出现了问题,在家长逼迫下,来专业学校碰碰运气。近些年这类学生的数量不少,也是造成美术高考过热的主力军。
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是教育界的两大话题。然而,当前折射出我国美术教育的一大问题,一味追求培优和成绩,导致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快速发展,二者出现错误对接。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美术教育与高考美术培训的关系,美术教育是政府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下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而高考美术教育应是美术培训机构提供美术优质教育和美术差异化教育的承担者。笔者在本文剖析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力求让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回归“育人”本质。
一、高考美术应试培训现状及弊端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针对高考美术试题,要求美术考生默写背诵高考美术题,几乎抛弃了美术教育的常规正常教学过程,培训老师根据近年高考美术题,总结梳理美术高考范围,对考生进行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学生通过对几张速写、色彩、素描美术作品的死记默写、反复仿画,只追求背得滚瓜烂熟,按部就班地填写背诵答案就可以。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模式,很可能会帮助一些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圆大学梦”,但是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却是各培训机构争相效仿,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真。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美术教育以“育人”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但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则以“简单”的培训方式,让考生更关注美术考试成绩,以成绩为导向的培训,偏离了美术教育本质,考生不求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不求甚解,但是应试培训给学生带来高分的结果势必给美术教育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考生如果通过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后,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美术高考成绩,学生很可能认为仅仅需要临时培训就可以,不需要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偷懒,认为应试培训是“高明”学习方法,摒弃美术专业学习;第三,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吸引了很多考生,是高成本的,很多考生认为高考前报名培训就可以增加考上大学的几率,而家长们也纷纷赞同这种选择,导致考生和家长重视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而忽视了学校美术教育,造成美术教育资源流失。
二、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反思及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
针对当前我国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和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美术培训热”现象是应试教育的派生物,为解决应试培训问题,还是应该回归问题的本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才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走出误区的根本之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正确对接高考美术培训与美术教育。
1.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
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教育,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初步认识开始,到美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开展系统化美术教育,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美术学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美术基础。
2.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
高考美术培训应构建健康培训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培训氛围,让考生能够扎实学习美术。学校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习的基础,美术培训是美术学习的延伸,教师要做好美术培训和美术教育的衔接,学生在培训前接受系统美术教育基础训练,奠定过硬的美术专业基础,然后在美术培训延伸下,进一步拓展美术知识与能力。
3.端正美术考生的学习态度
在美术教育中,要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了解并认识美术课程,理解美术精神,具有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和美术素养,为美术学习夯实基础。学生还需要正确看待“美术应试培训热”,让考生知道培训并非捷径,美术教育才是正道,美术教育的“育人”本质不变,考生应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美术学习计划,选择正确的美术学习路径,综合客观考虑美术教育和美术培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并非美术教育的“自然产物”,而是一种非理性的衍生品,过度追求“高考美术培训”,导致美术教育失衡,出现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错误对接。笔者指出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弊端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进而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进行反思,提出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策略,如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端正美术考生学习态度。笔者通过本文研究,还原美术培训真善美,还美术考生一片“蓝天”。
第一,沙漠地区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由于独特的生存背景和长期以来与沙漠化的斗争,他们天生就具有坚强的品质。缺少大片绿色和纵横河流的地域环境也使他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力和好奇心也更为强烈,常会为一块绿地和一方浓荫而流连忘返。他们也会因为自然界的小小变化而惊奇不已,这既是闭塞环境下知识缺乏的一种体现,也是天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明证。如果美术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因为条件的简陋而放弃对孩子探究美、发现美的培养,也就不会让孩子们一味地照书临摹和描红,最后以评价他们画得“像不像”或“谁画得最像”草草了事。
第二,沙漠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不论彩陶图案、汉唐遗址、魏晋墓室、寺庙塔楼,还是跨时代的石窟艺术等,都是这里的中国古代美术遗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画家西行”到80年代的“敦煌热”、“西北风”,中国绝大多数知名的美术家都曾穿梭往返于此地,在这儿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画作,而此地也成就了大批的美术家,如张大千、潘洁兹、韩乐然、常书鸿、吕斯百、吴作人、关山月……生活在这里的中、小学生,随处都能见到丰富的人文景观,但这也是他们最容易忽略的。为了让他们以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表现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图片和画作复印品,让学生课后去实地观察,使学生知道身边就有伟大的文化遗存,从热爱它们、保护它们开始,启发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它们,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
第三,沙漠地区有着多民族文化风情,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河西走廊一带世居的少数民族就有藏族、哈萨克族、回族、裕固族、蒙古族、土族等诸多民族,这些民族各自保留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民族民间美术,包括建筑、服饰、礼仪、歌舞等。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从身边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中发现美,比如各民族服饰,藏族的酥油花,回族的砖雕,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毡房、刺绣,还有各民族传统节日中展现出的民族风情等,引导他们从中发现画家最喜欢的色彩美、结构美、造型美、意境美等,还要让学生懂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包容,进而用画笔表现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民族、民间美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也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①因此,沙漠地区的美术教师要热爱民族民间美术,学会随时收集素材,把丰富的民间艺术带进课,同时,还要排除偏见,把各民族优秀的民间艺人请进课堂,使美术课真正达到培养美、发现美、展示美的效果。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第一,传统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重智力而轻美育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仅被当做个人的兴趣爱好。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者当中普遍存在只注重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的现象。在艺术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教学成效,在教学方法上墨守成规,有着人云亦云的不良倾向,忽视了与青少年的沟通,不善于调动青少年学习美术的信心和热情。
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这一思维的培养与建立巩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拓展了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教育应当是充满艺术情趣的教育。只有用艺术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美术艺术思维的人才的目的。
二、培养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青少年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成功的美术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美术思维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决定因素。一个具备美术素养的人应当是一个具备美术艺术细胞、正确艺术审美观的人。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发展提高也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体块造型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只会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三、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的途径及策略
1.加强平衡技法训练,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法教育而轻视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技法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可视化的结果,且培养的周期也相对较短,而艺术思维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隐性的,不容易量化,且培养的周期显得较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及培训单位对艺术教育成果的评价也往往以青少年作品展览的效果和青少年参加校外展览和比赛的结果为标准,这样,在许多学校及培训单位,教育者并没有按照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初衷进行教学,把有限的美术教学等同于美术兴趣小组,讲重点放在技法训练上,更有甚者,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重点教授迎合比赛和展览的作品。这样为求一时之效果仅重视技法培养,甚至出现为求一时之效果只重视指导部分青少年而忽视全体青少年的现象。这样,美术教育实则与美育的初衷相背离。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一方面承担及早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它是面向全体的美育,要培养包括未来能够成长为艺术人才在内的所有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2.提升艺术基本原理,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美术教学往往会涉及许多艺术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教学内容,这些原理都是艺术中最基本的原则,是青少年了解艺术,走进、走进艺术所必备的艺术常识,也是启发和培养青少年艺术思维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必经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育者认为理论知识过于乏味,青少年并不喜欢也不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常常轻视理论教学,或者将美术理论知识乏味化,使青少年失去了了解艺术、艺术思维能力得到开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理论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教育者要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形象化的作品和技法训练紧密相结合,做到寓教于形象,寓教于乐,通过青少年可接受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3.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众所周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视觉思维能力,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的眼光和能力,但是,在现在的高校师范教学中,许多学校生硬的在课程设置当中加入部分能体现自身师范性的教育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与此同时,在现在的美术课堂上,许多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内容与自己的认知习惯和审美需求有距离,相较而言,他们对于当代的、贴近生活的各种有关美术的事物更感兴趣。基于此,我们发现在现在商业社会中表现活跃的实用美术,可以反映人们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同时,这也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一部分的艺术财富,如何把当代优秀的应用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是完全可行和值得讨论的。
1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1.1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特点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培养出的美术专业人才。自我国美术师范教育开设以来,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美术师范教学经验,大批合格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已进入社会,做出贡献。从长期的观察来看,在目前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上,高校教师更多注重于表达对自然形态和空间关系,教师直接将既定的,成熟的技法传授给学生,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教师将只停留于对于技法、技巧传授,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其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掌握相应的技巧,教学效果立竿见影。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过度的强调技法,对于美只是简单的“复制”,却忽视了如何创造“美”。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是一种极大的打击。
1.2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现状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上看,许多高校师范学生认为目前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没有新意,缺乏生活气息,与自己的认知习惯和审美需求有距离,因此,他们对当代的、贴近生活的各种美术的事物更感兴趣。实用美术也可称为应用美术。应用美术,目前在当前商业社会中表现较为活跃,反映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生活,是人类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对于美术师范的教育上,我国仍存在着高校美术师范教学大多偏重于纯绘画艺术,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的问题,在许多高校,美术师范教育采用了分班制美术师范偏向于特定专业,导致美术师范生综合能力较薄弱的严重问题。
1.3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成因
美术师范教育本作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却出现许多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于高等院校的美术师范教育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许多高校在高校美术师范教育上,采用较为不合理的分班教学方法,将整体的美术教学分割为个体,导致许多美术师范生在结束学业时,只对所学的美术分类有所了解,无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其综合素质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美术师范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较低,其的学习积极性差,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理解程度对于其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影响。
2如何使实用美术教育与高校美术师范教育更好结合
2.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美术师范教育教学相长
美术,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其对美的感受主要来源于对于各种不同事物的鉴赏中,但是,在当今美术师范教育中,实用美术在教学中的比重较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直接传授技巧,将美术这个整体概念进行分割,因此,在之后的美术师范教育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此替代简单的传授技巧,将发现美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鉴赏,教师可以采用诱导等方法,使学生感受美。在美术师范教学中,提高实用美术的教学比重,让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来自诸多不同的方法,降低直接传授技巧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保证学生对于美的感悟来自于自身,这也将为之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2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天的美术师范教育中,许多高校对于美术师范教育没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因此,产生了在教育手法,教育内容上多为对高等专业美术院校的生搬硬套,同时,为保证师范特性的体现,生硬的在课程设置当中加入部分能体现自身师范性的教育课程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水平较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在美术师范教育上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将实用美术对于学生美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可以在教学上循序渐进,让学生由对大师多幅画的鉴赏中感受美逐渐过渡到对美产生敏感度。
2.3将美术师范教育作为整体去进行教学
美术师范教育作为我国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我国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对于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的分班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将美术作为整体进行传授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全面的接受美学教育,这也为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打下基础。美术师范学生存在的学习兴趣低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同时,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多种方式对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其对于美术教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将实用美术与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枯燥的美术师范教育的兴趣,保证其学习质量。
3结论
美术师范教育作为我国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途径之一,其对于我国的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其独到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大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的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着许多种问题,但是,通过不同的解决办法,我国可以逐步解决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问题,为我国的美术师范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持,在对于高校美术教学上,提高实用美术所占的比例,在对美术师范学生的培养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同时,对于美有着自己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美术教育人才的质量,也为我国美术教育质量提供一个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多媒体能很好地将图片、音乐、动画等不同形式综合运用于教学课件中,创造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不需要感应笔,用手指就可操作电子白板,就有了粉笔和鼠标的功能,在电子白板上书写的内容在PC上同步显示,构造成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透视课前,我找了很多照片,有一点透视的,有两点透视的,有仰视的,有俯视的……这些照片总的特点就是:透视相对来说都比较强烈,色调比较统一。通过把这些照片制作成jif文件不间断地播放出来,再配以轻松的音乐和变化的播放模式,就像电台的片头一样。学生一下就被美轮美奂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吸引而安静了下来,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获得了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赢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达到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并快速地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教学。
二、多媒体与软件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PPT课件能很好地结合,在展示大量的绘画作品时,PPT有其优点。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白板控制PPT课件,随时切换,让电子白板与PPT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有强大的资源,其模仿各种笔触的电子笔,可以轻易画出许多用手绘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在同一屏幕还可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图像和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如果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这一优点,使学习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掌握,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呆板为生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电子白板还可以与photoshop等软件结合,用于图片的处理等,以达到不同的直观效果。
交互式电子白板采用电磁感应、白板笔尖压感、数码定位等技术,通过嵌入式软件设计和通讯传输技术,将电子屏板连接到Pc机和投影机,在专业软控制软件支持下,构成一个交换式协作教学环境。教师只要将需要的文件投影到白板上,就可直接利用白板笔进行标注、修改、擦除、保存等操作。电子白板完全取代了黑板,同时也避免了使用普通投影技术时教师台下操作电脑、台上指示屏幕、不断地来回奔忙的尴尬,从而避免了课堂上由于教师往返于黑板与主控台间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问题。
在教学透视一节课时,展示不同的图片,有平视的,有俯视的,有室内空间的,也有室外原野的。将这些利用不同的透视方法拍的图片放映出来,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画笔工具直接就可以在画面上画出视平线,消失点,透视线等。学生观察较为直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利用白板多媒体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电子交互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多媒体白板的利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整个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和生动。教师手中的一只白板电子笔或手指就完全实现了鼠标对电脑的控制,由此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可以实现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随意改变预设的课件,使得课堂教学更为流畅。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强了,原来只是教师在电脑前操作、学生看,变成现在学生也可以随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涂涂改改了。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对所学知识能更好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透视教学中,教师运用课前精心准备的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不能仅仅给学生灌输知识,更多的是双向的交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白板教学更能对检测学生掌握到的信息做出灵活的处理,实现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这样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的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最大限度的促进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课堂教学再现精彩。
引言
速写是师专美术专业的重要训练科目之一,专业画家与专业教师都需要具备速写能力,速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收集创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再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由此可见,速写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速写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出自己的体会,阐述速写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速写教学的重要性
速写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点教学内容,其独特性与艺术性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绘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速写教学十分重要。速写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速写能够提高学生艺术思维的敏锐度,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绘画讲究整体结构布局,对绘画者的直觉敏锐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的直觉敏锐度,才能具有较强的艺术理解能力、事物感知能力及艺术转换与表达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敏锐度十分重要[1]。在速写过程中,速写的对象不仅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这就要求绘画者具有准确掌握并感知整体画面的能力,能够快速布局,快速呈现出美术作品,以便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第二,速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灵感,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速写是没有计划的、随意的创作,是学生创作能力的体现,因此,通过速写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灵感[2]。速写教学有不同的阶段,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客观表现形象、了解造型规律的能力,此时的重点在于基本功练习,教师主要为学生讲解速写的表现方法,从而为学生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期,经过不断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进行启迪,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选择速写内容,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作意识、培养学生艺术灵感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艺术转化能力。
第三,速写能够培养学生快速记录画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素材。研究显示,通过大量速写训练,学生描绘出不同的事物景色,并在绘画中融入情感,赋予绘画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同时达到熟能生巧的绘画境界,提高绘画能力与水平。绘画者的创作来源于生活,通过素材积累和素材呈现,可以为绘画者提供灵感,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素材的能力,使学生产生绘画灵感,从而激发绘画兴趣,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由此可见,速写教学十分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速写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克服固定思维带来的不利影响。美术是一门创造性艺术,最害怕受到固定模式的禁锢,无法进行创作与创新,因此,克服固定思维的不利影响尤为重要,是学生必须克服的问题。一方面,通过速写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观察体验的机会,克服非专业学生理解事物的惯性思维,从另一个层面与另一个角度展现事物,发现事物的另一种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3]。另一方面,记录画面时能够使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美,体会事物的内涵,突破原有理解,避免思维固化,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事物的美,享受绘画过程。
二、速写教学的教学目标
速写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础训练阶段,顾名思义,此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在此阶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探索的眼光l现问题,洞察事物,使学生通过速写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感受[4]。此时的速写课程需要与素描课程相结合,将素描意识与造型融入速写之中,使学生对线条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对造型艺术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速写基本功。基础训练阶段的教学重点是扎实基本功,而不是过于追求高层次、专业化的知识,一味追求风格与特殊,以免陷入概念化的怪圈,反而影响速写教学效果。第二部分趣味性阶段,趣味化阶段是速写教学的更高层次,在学生具备扎实基本功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等,此时需要充分发挥速写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的目的。趣味性是速写的生命,没有趣味性,学生感受不到乐趣的速写是没有灵魂的,再努力也是敷衍了事,并不能体会到速写的独特魅力,只是机械地临摹记录,无法达到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境界,因此,进行趣味性训练,使学生感受到速写的魅力,是趣味性阶段速写训练的最终目的。
三、师专美术教学中速写训练的形式与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速写训练形式、内容与素描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内容较相似,主要体现在对绘画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与探讨,通过绘画本质规律,确定速写训练形式、内容,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与创作力。师专美术教学中速写训练形式与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调子的训练,调子练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色阶变化的掌控力,使学生通过调子训练,能够准确掌握色阶变化,准确构图,利用调子较好地营造画面氛围,提高绘画作品的观赏性。第二,线的训练,线是最直接、最原始的美术语言,通过线的训练,提高学生线的提炼与观察能力,把握线的概括组织能力,是描绘物象的理想化效果,能够体现出艺术家独特的艺术知觉,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线的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要将素描与速写分开教学,二者虽然本质相同,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素描对线的要求更高,需要线条更细致、形象,速写对线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出作品的神韵即可。其次,在进行线的训练时需要注重线条的简练、概括,速写特点决定线条的呈现,速写讲究大胆、粗犷,需要线条具备简练概括的特点,进行训练时,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影响速写训练[5]。
四、师专美术教育重视速写教学的体会
速写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专美术教育应重视速写教学,有效开展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速写教学效果。师专美术教育速写训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速写教学时,将默写原相还原与速写临摹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观察力及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在速写训练中,默写原相还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记忆和自己的体会创作对事物进行还原,提高创作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记忆力。速写临摹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临摹中理解,在理解中临摹,提升绘画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第二,课外写生与课堂写生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感画面造型能力与静止画面绘画能力。课堂写生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绘画是具有生命力的,具有自己的节奏,因此,有效进行整体布局十分重要,课堂教学时教学重点在于构成画面各个节奏的元素的掌握及线条的训练,通过对线条及元素的讲解,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不同线条和不同速写作品,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线条的不同,了解线条在速写结构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线条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课外写生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激情,激发学生的速写灵感,强化默写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写速度,对学生速写绘画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速写教学在师专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专美术教育应重视速写教学,帮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而提升绘画能力,培养绘画的灵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形成独特的美术风格。
参考文献:
[1]邢群利.浅谈体育绘图与美术速写的[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150-152.
[2]刘芳.结合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特殊教育中等学校美术速写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15):46.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什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特性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有着某种联系。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到美,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比如,版画教学首先体现的是操作性,课上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尽量提供条件使之多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版画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如在刻版制作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操作起来发挥空间很大,课上,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家愉快地参与其中,团结协作,增强了学习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
版画课是轻松的,作品完成后,每个同学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由于没有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和传统形式的障碍,学生们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他们从被动地完成由诸多形式要求的作业,到主动地掌控手中的刻刀,任凭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变成现实,每件作品都包含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亲自体验了通过想象和创造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满足。让学生在感知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版画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而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进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赏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舞蹈纹陶盆》,它的突出美点是装饰纹样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纹样底线,便可看到盆内壁五人一组的舞蹈者,宛如围绕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们传达着原始人狩猎或劳动之余载歌载舞欢乐生活的信息。学生领悟到了《舞蹈纹陶盆》独特的美,才能领悟到那份欢快的原始情感,从而生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课程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马远的《踏歌图》时,可以设计问题一:观察画中踏歌的四位老少乡农的形态,想象他们在过桥时有怎样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问题二:农民为什么要踏歌?通过这种问题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会被激发出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中人物淳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小学生要学好美术就要积极投入到美术中去,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用一些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接感知来完成的。小学生的认识形式主要还停留在形象感知阶段,他们习惯用感性的形象来感知事物,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要画的事物以精美的画面呈现给小学生,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画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课程。
2社会要提供课程资源为美术教育的有利资源
礼、乐是“六艺”中最主要的内容。《礼记》曲礼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论语》为政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是尊卑亲疏等级名份的规范,并通过相应的礼仪制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以工艺样式传承为主的先秦百工美术教育,所遵循的礼仪典章制度即系于此。《论语》阳货云:“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记》乐论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略)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礼、乐是先秦文明教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礼是外在的规定,乐是通过钟鼓歌舞、五音八声,陶冶内心情感,以通伦理。“六艺”教育中的乐教,主旨在于以乐风德,同时也是主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对于艺术情感、艺术品味等素养的造就,有重要作用。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对象的“六艺”教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礼记》乐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六艺”教育宗旨在于明德,而不在于执技。天文、历算、医术、匠造等技艺、技术,则通过学校以外的途径,由从事相应职业者,父子相传,师徒相授,并且世代继承。《礼记》王制称:“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这些“执技以事上者”,社会名誉不高,“不贰事”即不能迁业,“不移官”即不能入仕,“出乡不与士齿”,与“士”相比,他们没有地位。由此,规定了中国古代百工的基本身份,三千年大体不变。在先秦礼仪典章制度规范之下、以工艺样式传承为主要原则的百工美术教育,在整个先秦社会教育体制中,处于边缘位置。
《考工记》篇首开宗明义提出了“百工”的概念,指出了其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并规定了百工的职责范围:“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中略)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中略)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后面的两句话,显然是告诫百工要安守本分,有明显的正名定份的教育意义。随后,指出了工艺精良的最高境界:“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部分总论文字,从百工的身份本职和专门技艺两方面,作出了规定和要求,体现了明显的进行专业意识教育的目的。
总论之后,《考工记》划定出六类共三十个工种。分工的详细,反映出很高的专门化程度,为技艺教育的单一化和具体化规定了界线。
这样一来,美术教育就相应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对高踞于社会阶级上层的贵族的教育,重在教育艺术鉴赏力,一种是对工匠,艺人等百工的教育,重在进行专业技能的教育。从这两种美术教育方式中,不管是收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还是靠师传徒、父传子的方式,都要遵循典章仪轨,通过不同的美术教育途径来反映“尚礼好古”的教育思想。
二、“尚礼好古”的教育思想
“尚礼好古”、以崇尚经典、以经典为法则的教育理论,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这种教育思想贯通于整个中国古代美术的教育历史,成为我国古代以典范为宗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无论百工、宫廷画师或是贵族、文人,莫不以此为入门手法。
《论语》述而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古典、古训的作用,在重视教化传承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诗》大雅蒸民曰:“古训是式,威仪是力。”正义云:“古训,先王之遗典也。式,法也。”凡古训、古典、古雅、古道、古义、古意、古风之谓,不惟在时间上追溯仰慕古人,更重要是强调其典则、经典、肃正、典雅、雅正的品格,并归乎于礼。孔子“信而好古”其所谓古者,要义在此。这一“信而好古”、崇尚经典、以经典为法则的教育理论,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并随着儒家学说的传播,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最主要的原则。同时,也随着中国美术的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思想。
对礼、仪、法、规的遵从,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又表现为对“为人师表”的师、傅的尊重。这种思想在荀子著作中体现得最为集中。《荀子》修身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荀子》大略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荀子》儒效曰:“有师法,人之大宝也。无师法,人之大殃也。”《荀子》大略曰:“言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师道尊严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师云亦云”是基本的要求,未可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诋讦。荀子在《劝学》篇中又说:“《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孟子.离娄上》曰“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规”;《荀子.劝学》中说“其曲中规”。做人的“礼”在美术教育中转化为一种“中规”的要求。要合乎规范,就必然要求崇尚古代的范本,也就是“好古”。《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后世论画论书,凡所鉴评,高古、古雅、古邈、古香、古风、古意,俱为上品。无论百工伎匠,宫廷画师,或是轩冕贵胄,士子文人,莫不以模范经典为入手法门,贯通于整个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历史,成为最基本的原则与最普遍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