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传统艺术的价值

传统艺术的价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5 17:0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传统艺术的价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传统艺术的价值

篇1

包装装潢是塑造产品的形象、传达产品的信息及实现产品审美功能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之后,面对着大量的低成本商品进入,使得我国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此,我国企业应该有效地利用本土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创建属于我们的品牌,抢占市场的份额。

二、现代包装的装潢设计和中国的传统艺术的关系

所谓的包装装潢就是通过色彩、图案及文字等对产品的包装加以装饰,以从视觉上传达出产品所想表达的信息让人们了解,通过包装装潢把产品信息创达给消费者,以此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让产品能够更快速地流通到市场中。而随着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产品包装则扮演者无声推销员的角色,可以通过包装设计把产品所想想人们传达的信息表现出来,促进产品销售,因此,在产品的包装过程中要根据产品的消费人群及其文化结构、认知理念等设计不同的装饰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1]。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历了历史洗礼后,得到了不断地沉淀、演变、沉淀及发展,并逐渐发展成具现代特色的艺术,而把传统的艺术应用在现代包装的装潢设计当中,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民族精神体现,其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韵味与内涵。因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深远,因此将传统艺术应用到现代包装的装潢设计中,将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促销产品的有力手段,也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的有效延伸。

三、在现代包装的装潢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分析

1.天然材料的应用

受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影响,独特的东方艺术自成一派风格,加上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些具有中国特色艺术的包装材料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出口海外的产品也得到各国人们的喜爱,如草、竹、藤、麻、棉、木等天然材料越来越受到设计师门的青睐,利用这些天然材料所设计出的产品包装别致古朴,有着浓厚的大自然气息,从而得以满足消费者们审美需求,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量。

2.传统图案的应用

我国的传统图案与现代的图形造型的方式有所不同,其讲究的主要是图案所具有的装饰性、对称性及完整性,在数字上又讲究对偶与成双,并有着强烈的地域性与民族性色彩。我国的传统图案在外观上不仅可以给人平衡和协调性的美感,还非常讲究图案的具象题材所具有的抽象性,突出美好寓意。因此,在现代包装的装潢设计中,立足于传统图案及其寓意基础上,将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加到原形中进行重新构建,把美好的寓意糅合进包装的设计中,不仅可以保留传统的艺术所具有的神韵,还可以增添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以及充分的表达出产品的文化内涵与营销个性。

3.传统艺术色彩的应用

我国的传统艺术色彩发展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得以不断积累沉淀后所成的,受历史因素、居住条件及民族特色的影响,人们对于颜色有不同的喜好,如古代中国将红色称作“朱”,并将其作为一种尊贵和喜庆的色彩,逢年过节或者有喜事时都离不开红色,而紫色被成为尊贵的象征,古代皇帝将紫色纳为皇宫所用,平民百信不能穿紫色的衣服,可知大红大紫便是一种民族特殊的喜好。中国从古至今对于红色倾注的情感不可言说,即便是现代,还是有许多产品的包装仍然惯用红色,尤其是一些送礼佳品以及在节日中所用到的产品都以红色为主。

4.书法艺术的应用

我国的书法艺术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借鉴要点,而书法艺术是汉族特有的表现,被赞誉作无图画、无行舞、无声乐及无言诗,虽然许多包装设计都是用简单的线条所构成,但是却可以反映出或细腻、或磅礴的情感。文字作为包装设计当中最为关键的信息传达途径,在包装设计当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文字的设计,为让现代包装的设计充满着生命力,打造属于我国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把我国的书法艺术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是宣传产品的关键手段。

结束语

现有的产品的成功设计主要是依赖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现代设计注入新血液,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的装潢设计当中应用,是促进品牌的创立与扩大产品销售市场的关键渠道,只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树立品牌,把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世界现代艺术融合在一起,才能让我国的传统艺术与现代包装的装潢设计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篇2

人们通常会将民间艺术的类别抽象的划分到非正式的艺术形式中去,认为民间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续传承中所遗留的非物质遗产,是非正统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间艺术是各民族历年发展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其种类之庞大可想而知。

1 简述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其种类主要分为:装饰类、娱教类、用品类、生产类、祭祀类、民居等等。装饰类中年画,面具,脸谱,剪纸人们都颇为熟悉,另外雕刻、刺绣、草编布绣等则会较为陌生。娱教类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类和用品类以及生产类,则更贴近于生活习惯,如手工布鞋、器具、农具等。这些都算是民间艺术的范畴。不同民族的习性会存在不小的差异,宗教信仰间也会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现的神像以及供品间的艺术形态特征则颇为丰富。

2 映射在人文气息下的装饰民间艺术

2.1 年画

上面所提及的民间艺术中,装饰类的寓意更为浓烈一些。例如:年画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它始于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农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过年时常常接触的习俗的、艺术的形式,大多会用来张贴或是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2 面具

面具和年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也是节日庆祝或是戏剧里用来伪装的道具。当然面具的具体形式很不一样,有龇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总之面具的表情是来自于人们内心世界,是纯艺术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传承情趣。不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来,在造型装饰艺术中,面具算的上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现手法和色泽的搭配成为了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 脸谱

脸谱和面具类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图腾的寓意而脸谱则是与国粹相映衬。是属于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与舞台、灯光、服装、动作整体形态共同烘托着整个戏剧的动脉。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块白粉,现出了该角色的幽默诙谐。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妆与净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脸和花脸的鲜明对比。 转贴于 3 “纯正”的民间艺术

从上面的民间艺术的装饰方面来看,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中国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发展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自然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4 结语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参考文献:

[1]矫友田.《走进中国民间艺术的神奇世界》[M].金城出版社.2011.02

[2]包贵韬.《民间艺术读本》[M].大连出版社.2011.03

篇3

(一)传统的道德感需要继承

中国戏曲历史若从西汉时期的百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它包含着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是中国千百年历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大的文化价值。它根植于民间乡土,与人民群众感情深厚。而正如历史学者、文艺评论家解玺璋所说:“道德感,就是中国戏曲的价值理念。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不是在学校里上政治课培养出来的,都是在听戏听出来的,都是从剧场里慢慢熏陶出来的。中国戏曲里边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都有。”可以说戏曲不单只是一种表演形式,而是有着更为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甚至承载着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责任。

(二)传统形式需要发展和创新

当下的社会娱乐休闲方式太多,分散了人们对戏曲这种传统娱乐方式的注意力,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几乎很少接触戏曲。虽然戏曲舞台简陋,不如明星演唱会的激情四射或大型晚会的隆重大气,但就因为其简陋和鲜有道具才更能让人注重于演员的表演和剧情,充满了想象空间。传统戏曲声腔繁多,剧目数以万计,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段、美学特征、以及灿若群星的艺术家,它是华夏多样化的文化文明审美观念的集合。我们没有理由去舍弃这块瑰宝,更应该在当下逐渐消亡的趋势下保护和发展这门艺术。当下的流行音乐中也会加入戏曲元素,如周杰伦在《霍元甲》中有的片段以京剧的青衣唱腔演绎,而陶喆的《苏三说》用到了京剧《苏三起解》的旋律等,还有一些歌词创作会借鉴戏曲剧目的念白。这些都说明传统戏曲在当代社会娱乐中还是有地位和价值的,戏曲艺术丰富了流行歌曲的文化意蕴,这是不同艺术的相互碰撞与切磋融合。所以社会在发展变迁,传统戏曲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有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一味墨守成规只会继续衰退,必须面向现实生活,开出时代的“新花”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传统戏曲对社会的价值

(一)提高个人文化品位

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多寄情于梨园,而他们编写的剧目都暗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爱国情感等,这也就是戏曲剧本的文学性质。戏曲艺术表演有着独特的美感,演员在舞台上三两步便走遍天下,七八人即是千军万马,它用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刻画人物形象、描绘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它的程式、语言、旋律遵循着美学原则和精神内核,这种抽象、写意的表演耐人寻味,这便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表演的核心。它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观赏戏曲艺术可以领悟传统文化底蕴、提升人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丰富校园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十分重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艺术它包含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哲理思想等构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2011年10月29日国家京剧院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进行了“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让在场的五千余师生们享受到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文化视听盛宴,感受到了国粹艺术的非凡魅力。这种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在全国各地高校都有展开,能够普及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经典进而更加热爱中华文化,这对引领高校学生弘扬中华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

传统戏曲融合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主流思想,反应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对社会价值观有着宣扬和教化的功能。古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中说:“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是说戏剧有劝善惩恶的作用,这就像儒家提倡礼乐教化一样。当然,戏曲剧目中也有迷信、封建等落后低俗的内容存在,这就需要继承者“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向上的戏曲剧目广泛传播。也需要创作者创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好戏,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4

所以,公共艺术在信息和文化传播领域的角色和职责具有多重性:

第一,公共艺术是一社区或地域之中社会政治、经济、历史、人文脉络的记忆与见证;第二,它又可能是指向现实和理想未来的“净化器”、“催化剂”或“预言者”。第三,公共艺术塑造着具有文化主体和社会精神的公共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中传递着各种不同观念者的声音,促使更多公众参与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议论和关心之中。

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创作观。传统纹样运用于现代公共艺术之中,既体现出现代公共艺术的文化性,又可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来彰显其独特性。在公共环境中传统纹样在展现民族性格的同时会以不同的形式散发其魅力,也可以说传统纹样在当代设计领域引领着新世纪装饰艺术的新风尚。

首先,从公共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应该反映地域特色。而传统纹样则恰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精美的图案以及其中蕴含的吉祥寓意会为现代公共艺术创作带来文化内涵。如:传统瓦当纹饰中的“四神”。青龙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直前的英雄气概;白虎可避邪去灾;朱雀则鹰嘴凤头英姿飒爽;玄武最为奇特静中有动,有镇邪护主之意。这种民族特色极为浓郁的装饰纹样运用在公共环境中,可大尺度的创新传统,利用其人文精神与内涵,丰富空间中的文化的气势,同时也使民族价值的精髓得到发扬传承。

其次,工业文明之后,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消磨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纹样的吉祥寓意蕴含着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公共艺术需要把这份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纹样作为“语言”融于设计之中,在美化公共空间的同时给大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的慰藉。也能充分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的文化底蕴。

再次,现代公共艺术中传统纹样的运用可使国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唤起公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同时传统纹样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丰富着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语言。例如:重庆的巴国城生态文化区域,以最前卫、时尚的生活方式结合复古建筑、游园,促使公众了解地域文化、历史沿革。以地域特色巴国文化作为载体规划景区文化基调,充分运用传统装饰纹样装饰景区各个角落,使浓郁的巴国传统文化气氛感染四周;再以巴国传统装饰纹样来呼唤当地公众的民族自豪感,让个人们在这个空间里最大限度的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气息。

21世纪,传统装饰艺术进入了新一轮的探讨,挖掘传统文化精神成为思想、文化及艺术领域的讨论主题,其目的是守住文化阵地、站稳文化立场,把握自己的文化主体性的历史进程,营造新时代的审美场,从而改善生存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并对世界文化产生真正的影响力。21世纪的中国正在高速发展,很多城市、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作品更是模仿西方国家的艺术模式制造,机械的模仿和工业化的需求,催生了一些国际化艺术风格,从而导致了城市公共环境的杂乱无章,也导致了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失败。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其有着坚实稳定且个性十足的思想基础,这对构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非常有利,也是我们发展文明的优势。相对而言,西方的装饰艺术从20世纪以来发展较快,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表述技术上都有重大突破。 从当今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全球化、政治化和产业化是其特征,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消费观念得以迅速普及,传统文化体系被平面化,民族品格特色趋于淡化。但是,如果从长远利益来看,要在世界交往中取得竞争优势,只有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统一起来,把民族个性与现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与现代诸元文化对话抗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固有的思想精髓和独特的审美理想,给我们留下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发掘传统装饰艺术的思想精华,目的在于使之与人类最先进的文明成果相结合,从而遵循和谐思想和秩序观念,产生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理性主义”的装饰文化形态;并以此文化价值引导、影响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使中国当代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面目。

现代生活中公共艺术分布在每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正是每个城市的文化载体,也是一个城市的个性代言。例如:当人们提到自由女神,会想到美国,当提到凯旋门,会想到巴黎,当提到长城,会想到中国,这些,正是公共艺术介入生活的结果。

北京奥运地铁专线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将一座地下轨道交通线成功的塑造成为一座地下艺术宫殿,也营造出了与站点风格相对应的文化情感场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土城站,为了与地面上的历史遗迹、古城墙遗址的文化氛围相呼应,采用了富有中国传统意象的纹样来装饰公共空间中圆柱及指示牌,其运用传统纹样中的“卷草纹饰”将整个地下空间布置成古朴的青花瓷意象,色彩淡雅的28根高大的圆柱上是既传统又创新的卷草纹样,置身其间,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的精巧与细致。这一站点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使地上古迹与地下的现代公共空间在形式达到高度统一,又美化着环境,还给现代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这正是当代公共艺术应带给民众的感受,也是在公共艺术中作为创作者应该关心的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的问题。

篇5

现代的设计理念提倡文化内涵的表达,提倡抽象的概念性的简洁构成形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得上现代设计。为此,我们在西方人营造的现代设计概念里苦苦探求,面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以现代艺术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绘画和雕塑的早期表现。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之哲学背景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传统艺术中所着力表现的“意兴”和“气韵”,正是西方现代艺术所追求的抽象艺术表现和审美意识。现代艺术的抽象概念恰

恰是通过对客体的形象进行分析后,所达到的形式抽象。

文化特征与历史背景

大同位于山西北部,毗邻内蒙古,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雕塑绘画都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很大的不同,从建筑的构件形制和雕塑绘画的色彩造型上都散发出北方少数民族(北魏)的文化特征。例如北魏早期的壁画作品,造型和线条都以粗犷硬方的形态为主,流露出北方民族的彪悍和自信,不像后来唐宋的丰满圆柔。又如云冈石窟,它是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初次相融的产物,昙曜五窟中佛像挺拔雄伟、气魄轩昂,键陀罗式的半披肩袈裟和通肩长衣体现出一个伟岸的民族胸怀。大家之所以喜欢云冈、喜欢龙门,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表象的技术风格层面上就能解释的,中华民族最初发展的那种蓬勃生命力,那种自信、洒脱与豪迈的精神在打动着我们。与较少战乱的南方不同,北方的朝代更迭频繁,一个个新崛起的民族或朝代的兴起,产生了一批批充满自信豪迈的艺术杰作,这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之所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西南,社会相对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所以艺术也随之以灵秀见长,这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陶塑说唱俑、重庆大足石刻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这些与北方的地域性差异其根本还是文化上的差异,或者说就是自然形态上的差异。

文化心态与地理环境

在太原市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乐器、法器、礼器,有青铜的有陶制的。从这些原始的作品中,很难断定这些作品是属于生活器物的手工艺品还是属于为艺术创造的雕塑门类。相对而言,在古代印度或古埃及、古爱琴海到古希腊,原始的器物形体与自然生命物的形态大都呈现出较多的分立状态。在那些地域里,从较早的时候起,原始艺术中的器具与自然生命体形象密切结合的状态便改变了。变动的状态一方面表现为器型趋向单纯洗练和独立;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器物上仍存有自然生命体形象的表现,那也几乎纯粹成了与器型的抽象化、实用化风格不相干的逼真模仿自然的附加装饰。而这个时期中国的器物给予我们的并不是物的、生理的或机械式的形体印象,而是强烈地渗溢出生命的、情感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光辉。可以说,“既要肖生,又要成器”的创作思想,就是中国远古时代雕塑艺术的一种根性。这种根性牵引着中华民族在造型艺术上对形象施行“意兴”化的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扩张,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丰富自我,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独特的艺术哲学内涵。

价值趋向与审美形态

山西永乐宫,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之地。纵观整个永乐宫壁画,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即中国传统绘画并非像我们常说的只是平面形体的描绘,其实它很注重空间形态的铺陈。壁画对个体的体积塑造也许显得不够厚重,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倚靠形体的前后叠压、线条的粗细变化、人物的大小高差、形体的虚实对比使空间的透视关系格外清晰和层次分明。壁画人物的整体刻画采用白描手法,面部除五官用线勾勒外其余留白,头发与其他部分采用细繁的线条塑造,衬托出面部的洁净使之成为视觉的中心。为什么古老的中国会形成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视觉意识形态呢?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中那些形象优美、线条刚劲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感受到炎黄子孙们在与大自然相附相生的漫漫长河里,已感悟到了纷繁的自然万物就是意象符号中的线条。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它所提倡的和谐、包容与含蓄,在绘画与雕塑艺术中有直接的体现。双林寺力士、武判官等塑像的气势是靠内含力的表达,与西方雕塑中的《拉奥孔》以及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比较。西方雕塑较张扬粗犷,而力士、武判官则是和谐含蓄中的奔放,更多的是整体“势”的表达。

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对绘画以“六法”来论述,其一就讲到了“气韵生动”。五代的邢浩在《笔法记》中说道:“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传统艺术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气韵生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其中不仅能体会到“气韵”是宇宙的原始形态和基本的物质构成,又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还是精神文化所赖以产生的基础载体,而这精神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韵。这使得“气韵”的理念在中国的哲学领域中成了最具体而又最玄妙、最可感而又最难诠释,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学术范畴。

篇6

纵观人类的历史,要说究竟是什么解放了人们的双手?18世纪中后期西方的工业革命,无疑是最好的回答。工业革命后,机械工具开始取代手工工具;19世纪初,平板印刷术的出现,使机械复制技术进入新阶段,“使得书写和绘画艺术第一次以巨大的数量和日新月异的形态被销入市场”。不断加快的图像复制工序给予人们极大的冲击,照相、摄影、电影等新形式给予人们极大的震撼,这彻底改变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

一、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中的“光韵”

(一)何为“光韵”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曾指出,由于机械复制在现代艺术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艺术品原有的某些特点和属性便会消失,其中最重要的是“光韵”。

“在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韵。”在机械复制理论中,光韵作为对艺术核心价值的修饰而存在。所谓“光韵”即“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在对本雅明整体思想的认识过程中,光韵的影子频繁的穿梭其中,它是一把理解本雅明的钥匙。

(二)对“光韵”的否定

对“光韵”否定的过程即是对传统艺术替代的过程。伴随着复制手段的不断进步,机械复制循序渐进的逼近着艺术的“光韵”。在机械介入复制技术之前,复制手段对原作的呈现只是简单的复述,并没有威胁到原作的“光韵”,原作的复制品无法摆脱原作而独立存在,而在机械作为复制手段后,所获得的复制品与原作便有了本质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建立在机械对艺术本身光韵的否定。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攻破了传统的“光韵”艺术堡垒,导致了传统“光韵”艺术的消逝,迎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非光韵”艺术。

(三)“光韵”消失的表现

机械复制时代导致传统艺术核心价值“光韵”的消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艺术品原真性的消失。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下创造出来的。即使是最完美的机械复制品也无法拥有艺术作品在诞生那一刻的独一无二性,更别提拥有创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了。艺术品复制类型的改造虽不会威胁到艺术品的组成部分,但这种复制的艺术品完完全全的使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丧失了。

其次,表现在艺术与大众的关系上。艺术最早起源于巫术,当时的人们常常将早期的艺术作品雕刻在隐秘的岩石上或者是挂在教堂的墙壁上,用来取悦于神。拥有这种“光韵”的艺术作品对于大众产生礼仪化的凝视膜拜功能。但是,“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依附中解放了出来。”这便扩大了艺术品原作本身的实用性,使艺术可以被大众所欣赏。

同时,由于机械复制艺术,大众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购买艺术品的复制品。“光韵的衰竭来自两种情形,它们都与大众运动日益增长的展开和紧张强度有最密切的关联,即现代大众具有着要使物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就像他们具有着通过对每件实物的复制以克服原物的距离感。”于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由凝视的崇拜转化为娱乐的“消遣”。

二、中国的“机械复制时代”

中国的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样,复制的历史也同样悠久。最初的复制,仅仅出于对珍贵的书画真迹的保护和欣赏,人们通过临摹等方式对原作品进行保存与传播。其中非常著名的有:唐代用双钩填墨的方式摹下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宋代所临摹的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精美的复制品,而且通过临摹的方式,原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复制技术越发精湛。本雅明挖掘到的机械复制时代大众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商品性”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也激烈地上演着。各类作品不断更新翻拍,大量书籍被改编登上大屏幕舞台,一部青春小说《何以笙箫默》竟被电影和电视剧同时“看中”,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神雕侠侣》被一代又一代的演员重复上演。改编的剧情、无厘头不符合原著的台词,已经远远脱离了原著所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人们在茶余饭后更多关注的,是吐槽改编的狗血剧情、演员的毛躁演技,垃圾文学的抄袭桥段。却很少人真真正正的去关注这些“复制品” 究竟还保留了多少原始作品的真谛,还是仅仅占着原作的噱头增加关注度而已。

当今的大众解读艺术作品,不再拘泥于其所蕴含的宗教神学元素,而是更多将关注点集中到艺术品本身,体味其传达的艺术家思想。本雅明通过剖析艺术品从传统走向现代所经历的变化,得出了“光韵”的改变是大众与艺术品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这也正是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中的最有价值之处。

参考文献:

[1]周颖.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导读.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6.

篇7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33-03

中国的商业电视广告艺术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其艺术形式融合了平面、电波媒介的多重优势,它以有声的语言、直观的画面、丰富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特点成为四大传统广告媒介中最引人注目的广告艺术形式之一。电视广告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形式背后蕴含的是其内在的创意源泉。在对诸多广告作品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价值观正逐渐成为近年来商业电视广告艺术的创意核心概念的取向。

价值观是人类用以衡量事物和行为的标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绵延不绝,又发展出了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理想信念。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天人、群体、义利、理欲等关系的规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在儒、道、墨、法、佛诸派的价值原则中取得了自觉的形态。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不同的价值观念既相斥又交融、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近年来商业电视广告艺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运用主要包括“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审美观、传统礼俗价值观与传统伦理价值观三个方面。

一、“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审美观在商业电视广告艺术中的应用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凝聚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与哲思,它“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本质的最有代表性的宇宙观、人生观、自然观”。儒家认为天人相通,强调“天、地、人”三者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了“美”就是“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要求人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于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原朴境界。道家重自然(天道),而儒家重社会(人道);二者都在追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由之境。

白沙集团的广告作品“鹤舞白沙篇”是成功运用这一传统审美观的典型案例。广告画面展现出湛蓝的天空、轻盈的浮云、蓝蓝的大海、白色的沙滩、摇曳的芦苇在平静的湖水里酣睡。细长优美的腿,洁白光亮的羽毛,或仰头,或单腿站立,或轻涉湖水,七八只鹤灵活优雅的在岸边嬉戏。忽然,一行鹤展开翅膀飞上湛蓝的天空。黑白相缀的一道弧线连接天水,慢慢的、慢慢的……双手并作翅膀优雅地飞入屏幕。此时广告语“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出现,整个画面优雅自然,意境深邃,美仑美奂,给人以心灵上的互动。

“上海通用・小鹿篇”广告作品则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置入到广告艺术创作中:宁静的大自然景色,几头灵巧的小鹿悠闲自得地在天地山水间与晨曦之间。忽然,有什么东西打破了它们的宁静,小鹿们警觉地抬起头来,注视着远方。沐浴着晨光,一辆别克车停在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小鹿兴奋地奔向汽车,有条不紊地跃入车厢内,鹿蹄划破了平静的水面,水面泛起涟漪,宁静的大自然平添了几许生机。画外音和着字幕响起:“有空间,就有可能。”别克车沐浴在霞光中。静谧的大自然,鸟语花香,灵动而又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则广告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上述两则广告作品中,创意人都将“天人合一”的传统审美观通过艺术加工,转化为唯美的视觉画面,并将产品信息融入到情节创意中,作品里自然、宁静、祥和的艺术氛围表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给消费者带来唯美的艺术体验。

二、传统礼俗价值观在商业电视广告艺术中的应用

礼仪风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社会制度中长期形成的礼节、风尚、习惯的总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起居、服饰打扮、待物接人、婚嫁丧葬、岁时年节等内容。很多礼俗不仅有广泛的民间基础,而且表现出健康的情趣与旺盛的生命力,在现代商业电视广告中运用较多元素的是春节礼俗、婚嫁礼俗与交往礼俗。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礼俗文化包含有喜庆、团圆、吉祥、平安等基本元素。近年来可口可乐在中国春节市场推出的“泥娃娃阿福”形象的剪纸贺岁广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一传统礼俗。广告中,“小阿福”与邻居的小朋友们一起剪纸。小阿福喝着可口可乐顿时来了灵感,即兴剪出一条腾飞的巨龙。伴着“龙腾吉祥到,马跃欢乐多”的欢声笑语,共迎新春。“小阿福”艺术形象的诞生源自对中国传统生活习俗的调研,一个传统的民俗人物形象、传统的民间剪纸、春节的场景,都生动反映了中国人的节庆民俗。

婚嫁礼俗在中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大宝洗面奶电视广告以女儿出嫁为题材,母亲笑着对穿着婚纱的女儿说:“用大宝洗面奶,真是越洗越好看。”这则广告以出嫁女儿的美丽,宣传美容用品的使用效果。无独有偶的是,农夫山泉橙汁饮料的广告也选择了结婚的场面:“结婚了”的喊声,结婚的喜庆气氛,“喜庆吉祥”的字幕,“早生贵子”的祝福,倾倒农夫山泉橙汁的特写镜头。在一组喜庆热烈的镜头组合中,产品信息随着广告的艺术表现浅影淡出。

中国传统礼尚往来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当年。“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送礼篇”广告近十年来内容一直变化,广告语却始终保持不变。在广告评选中,脑白金进入了最有效果广告的前十名,其原因正是由于这则广告抓住了中国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礼尚往来的价值观,而将品牌效应无声无息地植入了人们潜意识,引起了消费者的共鸣。

以上广告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创意人对传统礼俗价值观的巧妙运用,在中国的现代电视广告艺术中,越是本土的元素就越具有多元传播的特性。

三、传统伦理价值观在商业电视广告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人的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儒学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伦理文化,这些文化因子构建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基本框架。许多流传至今的思维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和行为规范,支配着人们的大多数行为。在现代商业广告中加入孝悌、百年好合、家国意识等传统伦理价值观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以孝悌价值观为广告艺术创意题材的作品“养生堂龟鳖丸・父子情深篇”以报答养育之恩为主旨,广告语的主标题是“爸爸,我今天就回家”,下面的副标题“几乎所有的父亲都知道儿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儿子知道父亲的生日?”广告以过生日为契机,围绕着亲子孝心的价值观展开,激发了人们心中长久沉淀下来的对“孝”的感念,对“家”的怀念,对父母长辈养 育之恩的报答之情。孝悌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本位,也是儒家倡导的人道的根本。这则广告揭示了中国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其中透出的社会人文关怀,感人至深。广告淡化了产品特性及功能,赋予心理价值与感情因素等丰富的人文感觉,将产品和人类共同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们接受的不仅产品,而是随产品而提供的情感满足和人性关怀,具有良好的“移情”效应。

百年润发洗发水的广告是将中国传统百年好合、忠贞不渝的爱情观融入现代商业电视广告艺术的代表性案例。它融汇了富有中国式情感色彩的广告艺术语言,广告画面由一段中国传统戏曲介入,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分离之后重聚,并最终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而洗发水成了两人情感的纽带和见证。该广告创意以洗发水为线索,将时空的变换、浪漫的爱情、温馨的家庭生活与传统伦理观相融合,其情感诉求堪称经典。

“孔府家酒・回家篇”广告则是通过唤起中华儿女强烈的家国情结,将经过艺术加工的家国意识价值观融入到商业电视广告中。广告就抓住了中国人爱家、恋家的这一情感,始终贯穿着一个“家”字,同时又把家的概念巧妙地换成了家庭、亲情、爱国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的心。

上述几则作品都是运用传统伦理价值观进行广告艺术创作的佳作,其成功之处在于作品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提炼是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文化接受心理的,并且广告艺术表现不是说教式地去灌输伦理价值观,而是通过对情节、画面、音乐的艺术加工,将普遍认知的观念转化为感人至深的艺术情境,让消费者在对广告艺术语言的接收中形成情感体验与共鸣。

四、解析商业电视广告艺术中运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意义

中国传统价值观对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大众文化一部分的商业电视广告艺术,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融入其中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第一,将中国传统价值观应用于商业电视广告艺术中,符合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使广告受众的固有价值观得到认同,易于被中国消费者接纳。商业电视广告的目的就是使广告受众接受广告主的诉求,按照广告主的意愿产生购买、消费行为。消费者是行使消费行为的主体,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的反映,为了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广告主必须采用某种艺术手段吸引消费者的兴趣、需求、目标等,这些都是消费者文化价值观的反映。根据民族中心主义的观点,人们总是偏爱本群体、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标准,而用否定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因此,在商业电视广告中融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用艺术化的广告语言表现出来,就更容易拉进与中国观众的心理距离,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传递商品信息的主要目的,也使广告的艺术效果与传播效果更加显著。

第二,将商业广告信息的传播情境放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背景之下,经过广告艺术加工,能够淡化广告的商业味道,使其更亲近消费者。反之,如果商业电视广告一味的宣传产品信息而忽略广告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甚至导致逆反心理,造成广告创意与策划的失败。而传统价值观念的融入,往往能使冷冰冰的“说教式”商业电视广告变得更富有情感色彩、更有人情味,从而使广告更具有感染力、更易于消费者的接纳。

第三,国际商业广告艺术中运用传统价值观可以使广告创意本土化,有利于国际品牌在中国本土的传播。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差异性,国际品牌在进入我国时,若只采用“一体化”的宣传策略,往往会由于产品与宣传没有任何特色而不能打开市场,此时“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就非常有必要。而“本土化”过程中最有效的创意元素就是应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进行艺术加工,例如近几年来麦当劳在春节期间的“发红包”广告、可口可乐广告中表现出的“做剪纸、贴年画、放鞭炮”等中国传统春节民俗情景都取得了成功。

第四,将中国传统价值观应用于商业电视广告艺术中,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发扬和保护。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等原因,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正在动摇,有些甚至已经开始丧失。作为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媒介的广告,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非常巨大。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应用到商业电视广告中,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人们的思想起到正确、积极的引导,同时这对于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发扬和保护是有积极意义的。

五、结语

随着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商业电视广告开始强调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即艺术表现力与商品促销力的结合。在挖掘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观诉求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的礼仪风俗、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理想人格等对现代电视广告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价值观逐渐成为提升广告文化含量的重要资源。将传统价值观予以提炼,凝聚成富于创意的广告艺术语言,出现在商业电视广告之中,符合中国受众的接受心理,同时使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篇8

一、当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现状

日本学者三木清先生在他的《哲学笔记》中曾经说过:“传统,这一用语意味着流传与被继承。……彻底死了的东西不能称为传统,只能称为遗物……”,又言:“传统的现代意义包含着未来的关系,通过行为使过去的传统与现代和未来相组合。”那么这意味着要将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再创造再设计,用当代观念的设计将过去与未来相联系,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那么这个“设计”不再是单纯、简单的传统形式,而是着眼于设计的前瞻性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重大值得深入探讨。

设计艺术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既是民族文化个性的需要,也是推进民间艺术发展的有效方式。虽然该观点在设计界中得到普遍认同,但应用现状良莠不齐。在应用方法上常常停留于形的临摹,即对民间艺术形象剪切粘贴式的简单照搬。仅仅应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形象,而未真正经过当代意识的思考和打磨。另一种则是伪民间艺术的大量产生。当设计者本身并未理解民间艺术所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就采用了传统民艺的造型手法和色彩搭配体系,却未真正理解传统民间艺术其中传达的优秀民族内涵,这种不具有精神价值的移植必然无法适应当代设计艺术的需要。

总体而言,设计艺术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其规范性、系统性和合理性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在训练方法上也存在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二、当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间艺术合理有效的应用方法

(一)当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造型元素和符号的现代化再应用

主要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提炼、概括、重组等方式来来实现。这种再应用着意区分“模仿式的创造”和“创造式的模仿”这两种基本形态。前者是我们广大设计者需要排斥的照猫画虎似得照搬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和符号。后者则是强调二次创造,强调别开生面和创新性拓展。例如京剧中的脸谱形态的设计再利用,在早期人们往往停留在对传统脸谱形象的机械描摹。有甚者在对脸谱本身传达的人物个性气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生搬硬套地拿来放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之中,把奸邪恶狠的戏剧角色用于温情博爱的公益宣传海报。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有的!只有了解所要借鉴事物的精神气度才有可能准确的传达出设计者自身的设计观点,只有了解之后才谈得上对其的提炼概括。仍以京剧脸谱为例,首先应把其视为独立的设计符号,在传统的脸谱上符号图形多以曲线造型为主,可先提炼概括成具有脸谱代表性的线条,将这些线条元素打散重构,重新赋予设计者当代的意识,进一步的以切割方法予以重新组合,平整理性的切割面与脸谱的曲线元素对比相应成趣。

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造型元素符号在当代设计艺术中应用,最重要的步骤即:了解――提炼――概括――重组。打破原有的、定式的传统格局,赋予新的画面主次结构、比例格局,灵活组成具有现代意识的设计形态。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于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谈及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于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应先明确传统民间色彩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是以“五行说”为核心的“五色”观念。五色即为:青、赤、金、白、黑。五色说是一个完整广泛的色彩体系,在我国的礼仪、婚嫁装饰、服装刺绣、戏剧脸谱以及宗教绘画中应用最多。因其以“五行”说为核心因而象征性的成为中国传统色彩的重要特征。传统色彩往往超脱了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质,被各种观念和审美意识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也同时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人文艺术观念。

色彩作为一种抽象概念,与中国传统民艺中的意象性相结合,更能体现民族思想情感,也为象征性图形添加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契合了当代设计艺术中对传统民间艺术色彩应用的灵魂,即将设计色彩归为五色,并以五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延伸应用于设计作品之中,使设计作品在观者第一眼看到就能体验到民族文化的色彩特征,而思索之后体味到其所传达民族审美情趣,明白当代性的外表之下所隐含的深深的文化意义,使传统民艺的色彩传达成为设计作品的内在思想。如同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所说:“色彩即是思想,色彩的总体性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一无美处。”

(三)当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提出是中国传统图形再生必须经历的创造性变革过程,也是传统图形再创造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再造想象是对原有的传统素材及其内在包裹信息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扩展其内涵的辐射范围,随后再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现代意识的设计创新和想象。在民间艺术的流传史中,同一个图形元素可以引发无数个新的设计想象。回顾传统民间造型艺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历史时期传统民间艺术图形的演变,都不是一个对原始母体的彻底否定的过程,而是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予其新的形式,使母体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

当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再造想象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对母体的“二次原创”的过程。这种“二次原创”是指在借鉴传统图形时,依据现代设计的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图形,并在原形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变异、加工使新的设计图形在设计实践中取得和谐美。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只有立足于原创才能发挥出设计者本身的智慧和才能,也才能使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当代的设计艺术中得到升华。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元素虽然是当时时代的经典,但必然也包含了旧时代的陈旧观念,不可能照搬到当代中直接使用,这必然要经历一番取舍、提炼和再加工,才能使其符合当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

(四)当代设计艺术对传统民间艺术“平面化”特点的吸收

“平面化”是传统民间艺术图形造型的重要特征。从我们熟知的皮影、年画再到剪纸都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表现的。雷圭元先生就曾总结出传统民间装饰图形的构成规律:“三体”格局观,即格律体、平视体、立视体。其中当属平视体即平面化对当代设计艺术的影响最大联系最紧密。

这种平视摈弃了空间前后的变化,以及形与形之间横向或纵向的排列,仅仅把形的大小变化依据归为对表现内容呈现。例如人可以比山大比树大,这样呈现的形与形之间相互独立互不遮挡。在当代设计艺术中,设计师作为独立的创作主体,在设计作品中必然要传达独特的个人审美意识。例如一张宣传保护鱼类的海报,在展现鱼与人类和谐畅游的场景,那么吸收传统民艺的平面化特点,就可以设计成将原本在体态上远远小于人类的小鱼,描绘成与人等大甚至大于人类的形象,以强调出对鱼类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鱼类对人生活和自然的重要性。诸如此类平面化的设计手法比比皆是。这种手法集中关注于事物形态本身,并且善于抓住形态的轮廓特征予以夸张描绘。其所表现的形态简练传神且生动活泼,富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装饰美感,最终形成有趣的令人深思的画面表现。

(五)借传统民间艺术之旧形开当代设计之新意

借传统民间艺术之旧形开当代设计之新意就是指借助于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某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式进行新图形的再塑造。由于在传统民间艺术中有非常多的典型图形,一方面是具有突出的民族特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或地域特征,可直接被视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这些旧的图形本身大多个性鲜明,样式独特运用到当代设计中可识别度极高。例如青花瓷、抓髻娃娃、京剧等,在应用上主要依靠这些典型图形的外在轮廓形象来糅合新的设计元素及理念,在保留一眼便能认出的典型形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这种方式在很多日本设计师中早有应用,如小岛良平在海报《产经观世能》中把传统能剧的面具和歌舞伎演员的外在轮廓形象相结合,简单明了的展现了日本元素文化符号的同时传达了他自己的设计审美观,让任何国家的观众都能第一眼识别出浓厚的日式美学。

正是由于传统民间造型样式独特富有内涵,借其形象再创造可以获得具有强说服力的设计表现。这种新形象的塑造赋予了当代设计独特的文化生命和文化内涵,这种巧妙的使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同生同构成为新的设计创作原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情感结晶。即使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传统的民俗风情、节日传统仍然是维系人们情感的重要桥梁。然而古老的民间艺术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情感和物质需要。这时具有传统民间艺术意识的当代设计应运而生,它既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了现代人的生活品味,又传承了民族文化,张扬了民族个性,在世界的设计舞台发出充满自信的民族声音。

参考文献

[1] 赵农.民间艺术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2] 寻胜兰,彭琬玲.新民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篇9

土家人大胆的对图案纹样进行创造与变换,对于在幅面所占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的当头也从不吝啬,常见的当头纹样有:猴子手(保靖地区成为仓门板)、秤钩纹、万字纹、寿格纹、八瓣花、藤藤花和锁字花等。一般以单独一种元素的不同配色构成,但也有一些是由不同元素共同组合而成的。

构成当头花纹的元素,大多是从中部的主体纹样里抽离出来进行简化或直接使用。如其中的秤钩纹当头,只保留了形似秤钩的最基本特征,单一元素进行重复组成,而藤藤花的当头则是直接截取自藤藤花土家织锦图案。所以无论是表示图腾符号的万字纹、寿格花,还是源于自然事物的藤藤花、八瓣花,这些当头纹样也与各幅土家织锦的主体纹样一样,起着喜庆吉祥的寓意。但还有一种最特别的猴子手当头纹样,这种当头纹样在土家织锦中使用率是最高的,60%左右的织作者都用此纹样配合主体纹样,但这个纹样却并不是来源于织锦的主体纹样当中,自成一派的猴子手点缀着各类主体纹样,其含义也并不像其他纹样那么具体,老一派的织锦艺人只是说从上辈传下来时就是这样称呼的。

每一幅传统土家织锦的精美,是由变化万千的主体纹样与衬托主体的当头纹样共同组合而成,也是由各个热爱织锦技艺的艺人,在传承历史并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下创作产生。当头纹样与主体纹样之间的联系也向我们展示出土家人超前的设计意识,现今设计与绘画当中的许多处理方式我们基本上能从土家织锦传统图案当中发现。

如这幅传统土家织锦纹样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万字流水》,其主体纹样由密集的万字符号上下交错并尾部相连组合而成,形似席格,转折十分硬朗。而当头纹样所选的藤藤花纹,其构成元素相对稀疏,虽交错相连但形似水波纹。主体纹样与当头纹样之间对比明显,但当头纹样更好的突出了主体纹样。整幅锦面有了两组不同的构成关系,避免了单调,画面显得更加喜庆。组成元素的数量对比构成方式在现代设计当中运用也是十分普遍的。

这幅《金瓜花》则体现出另外一种搭配方式,主体图案是由六组横条状形态一致的金瓜花盆景组合而成,主体部分的大面积深色则又与当头部分颜色鲜艳的猴子手纹形成对比,这种以构成颜色之间的对比在传统土家织锦纹样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它能使锦面气氛生动活跃,也体现出土家人高超的配色技巧。

如辛艺华、罗彬在土家织锦审美特征中说到的:“土家织锦构成所达到高度的和谐是多样性统一的和谐,是包含着对立因素的统一,由于对立因素含量的多与少不可能相同,也使土家织锦图案构成形式丰富多样,从而使这种特殊的图地封锁间隙组合的纹饰从视觉经验的角度看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当头纹样与主体纹样之间对立而统一的关系,就是这种“特殊的”体现。

篇10

②丁宁.文化传统 赓续绵延[N].人民日报, 2012-01-26(04).

③李砚祖.设计的智慧——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论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4期:32页.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著.张道一论民艺.济南市: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8.

篇11

近年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切削加工方法难以完成的加工任务,如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脆性或高熔点的各种难加工材料零件的加工,具有较低刚度或复杂曲面形状的特殊零件的加工等,这些加工任务用特种加工都能很方便地完成。这种技术的发展,在机械制造业中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已经形成了品种繁多、品类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并且冲击优化着传统制造观念。

1.特种加工的涵义

特种加工是20世纪40年展起来的,特种加工是相对传统切削加工而言,本质上是直接或复合利用电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光能、物质动能等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总称。由于材料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尖端国防及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不仅新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而且传统产品和高新产品都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度、耐腐蚀、耐高温高压和尺寸超大及超小的方向发展。为此各种新材料、新结构的精密机械零件大量在产品中应用,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如各种难切削材料的加工,各种结构形状复杂、尺寸或微小或特大的零件加工等,如果采用传统加工方法加工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加工。于是人们冲破传统加工方法的束缚,不断地探索和寻求新的加工方法,这样一种本质上区别于传统加工的特种加工便应用而生,并不断获得发展。

2.特种加工的特点

(1)不用机械能,与加工对象材料的机械性能无关,故可加工各种硬、软、脆、热敏、耐腐蚀、高熔点、高强度及特殊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2)非接触加工,不一定需要工具,有的虽使用工具,但与工件不接触。因此,工件不承受大的作用力,工具硬度可低于工件硬度,故可使刚性极低元件及弹性元件得以加工。

(3)微细加工,工件表面质量高。

(4)不存在加工中的力应变或热应变,故可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其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等均比较小。

(5)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能量可相互组合成新的复合加工,其综合加工效果明显,且便于推广使用。

(6)特种加工对简化加工工艺、变革新产品的设计及零件结构工艺性等产生积极影响。

3.常见的特种加工方法及应用

特种加工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

3.1电火花加工

该法可加工任何导电材料。它是利用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瞬时火花放电产生的高温,溶蚀工件材料来获得工件成形的。可用于加工各种硬、脆、韧、软和高熔点的导电材料,可以加工型孔(圆孔、方孔、异形孔)、型腔模(锻模、压铸模、注塑模等)和微小孔。

3.2电火花线切割

它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丝(铜丝或钼丝)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腐蚀,实现切割成形的加工方法。它同样可以加工任何导电材料;加工各种形状的冲模、切割电火花成形加工用的电极、切割零件等。

3.3超声波加工

它是利用加工工具的超声频振动,通过磨料悬浮液加工硬脆材料的一种成形方法。超声波加工的尺寸精度可达0.005~0.01mm,表面粗糟度Ra值可达0.8~0.1μm,它适宜加工任何脆硬材料,可加工各种孔和型腔,也可进行套料、切割、开槽和雕刻等。

3.4激光加工

该法是利用一种能量密度极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的激光焦点(高温和冲击波),使工件材料被熔化或蒸发去除的加工方法。合理选用激光参数,可实现激光切割、打孔、焊接,激光打标、激光表面处理,还可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封装等。

3.5电解加工

该法包括从工件去除金属的阳极电解蚀除加工和向工件上沉积金属的阴极电镀沉积加工两大类。它可以加工复杂成型模具和零件,例如汽车、拖拉机连杆等各种型腔锻模,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扭曲叶片等。电镀、电铸可以复制复杂、精细的表面。

4.特种加工对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影响

由特种加工上述的特点和应用,其对机械制造和结构工艺性具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4.1改变了零件的传统工艺路线

如切削工序,应安排在淬火热处理工序之前进行。但特种加工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定型的工艺过程。因为特种加工基本上不受工件硬度的影响,所以特种加工不受淬火的影响,可任意安排。而且为免除加工后淬火热处理的变形,一般都先淬火后加工。例如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解加工等都是在淬火后进行的。

4.2缩短了新产品的试制周期

在新产品试制时,如采用光电、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便可直接加工出各种标准和非标准直齿轮(包括非圆齿轮、非渐开线齿轮)、微电机定子、转子硅钢片,各种变压器铁心,各种特殊、复杂的二次曲面体零件,从而省去设计和制造相应的刀、夹、量具、模具及二次工具,大大地缩短了试制周期。

4.3影响产品零件的结构设计

例如花键孔、齿轮的齿根部分,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应设计和制成小圆角。如果采用电解加工,由于电解加工时工具型面的形状会“复印”在工件上,所以此类结构设计时可简化。

4.4重新衡量传统结构工艺性的好坏

由于特种加工的应用而需要重新衡量过去对方孔、小孔、弯孔和窄缝等被认为是工艺性不好的结构,特种加工改变了这种现象。对于电火花穿孔、电火花线切割工艺来说,加工方孔和加工圆孔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喷油嘴小孔、喷丝头小异形孔,涡轮叶片大量的小冷却深孔、窄缝,静压轴承、静压导轨的内油囊型腔,采用电加工后由难变易了。

综上,特种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特种加工必将不断完善和迅速发展,反过来又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并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