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6 16:55: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进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趋于成熟,适合多种复杂地形操作的农业机械呈现多样化,而且发展迅速,同时国家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也向农业倾斜,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丘陵山地农业机械装备种类和技术操作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为丘陵山地区域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很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丘陵山地地区的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但目前丘陵山地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农业机械品种类型单一,机械化效率水平不高,操作欠灵活,农业作业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了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推广。达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耕地面积30.70万hm2,森林覆盖率42%,地形以中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巴山横直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釜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将全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其中山地面积11722.4hm2,丘陵4658.9hm2,平坝198.6hm2,山地占辖区面积的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山地丘陵面积共占辖区面积的98.8%。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差异悬殊大,耕地面积狭小且分散片碎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为研究适合丘陵山地操作的农机具机械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2发展现状
2.1农业机械设备拥有量不断增加,但发展不平衡
2015年,达州市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各类型农机具37653台。其中收获机械210台、动力机械33台、耕整地机械21049台、排灌机械968台、田间管理机械74台、种植施肥机械8台、收获后处理机械13432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860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1019台。新增农机装备价值8700余万元,拉动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资6300余万元购买各类型农业机具。在“十二五”期间,达州市共计新增农业机械装备22.6万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240万千瓦,为农业增产、农业增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设备拥有量在不断增加,但农业机械设备在品种类型、推广应用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机设备中,小型农业机械类型多、数量多,大中型农业机械类型少,数量少;农机设备拥有量增加,但推广应用不足;平坝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低。
2.2农业机械普及率不断提高,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为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达州市不断加强农机使用范围,加大机械在丘陵山地地区的使用频率,扩大农机耕种、灌溉和收获面积,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普及率。通过多次反复试验,推广应用适合丘陵山区的实用型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设施农业装备机械等中小型农业机械。但是,与之相配套的道路硬化基础建设,水渠灌溉基础建设、农机维修服务机构建设等相对滞后,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2.3农机化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服务功能依然不足
2015年,达州市累计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05.1万元,受益农户33664户。通过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联合收割机械、拖拉机、插秧机和秸秆还田机等大中型机具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达州市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但农机化服务体系功能依然欠缺,特别是乡镇级别的农机服务组织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单一,农技岗位人才缺乏,技术装备差,不能充分有效的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户需求。
2.4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创新力不强
达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机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0.1%,增强了农机作业能力,其中水稻、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40.3%,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及其效率不断提高。然而,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创新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丘陵山地地区农机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当前,达州市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到农业产值的0.1%,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农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对农业设备研发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农民耕作观念、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设计研发制造等都还很落后,农业科技一味地依靠引进和复制,缺乏自主创新,科研人才缺乏,企业周转资金不足,进一步限制了达州市企业的发展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3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3.1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点关注,市委、市政府对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视,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将会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会得到更大提升。未来农业的发展,必将是以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规模化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将会发生重大变革,适宜丘陵山地推广应用的农业机械类型将会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操作越来越简便灵活,安全作业水平将会更加得到更大提高,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会更加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生产。
3.2对策建议
3.2.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丘陵山地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必须依靠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强政府组织领导能力,抓好新型农机的示范推广,结合地形实际,全面规划布局,加强田间机耕道路建设,加大农机购机优惠补贴力度,对山地农机具制造企业和山区农民应当有所倾斜,给予资金上补贴、技术上指导、信息上帮助,加强技术上的服务培训,同时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畅通开展,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机具的使用成本和折旧成本,解决农民购买能力低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民整修田间道路,疏通水渠河道,改善耕地条件,实施土地复垦及土地治理,提高地力和机械作业条件。切实加强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建设,解决农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引导培育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机使用的示范带动作用。
3.2.2加强农机研发与制造实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丘陵山地地区,土地多为分散片碎化,地表倾斜度较大,土壤砂砾较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精细化农业耕作。因此,农机科研部门和企业研发机构要多了解山区农民需求,调研搜集当前市场农机设备的优缺点,明确山地农业机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山地农业作业要求、操作灵活轻便,运转效率高,安全系数高、使用维修方便,价格便宜且易推广的农业机械,种类上考虑作物播种、耕作、施肥、收获等生产过程,覆盖农林牧渔业,延伸至加工、存贮、运输、后期保养等多方面,丰富山地农机具品种类型。此外,要加大农业科研技术设备开发经费,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发轻巧、实用、易推广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方法,积极宣传技术推广效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研发成果早日投入市场,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力量。
3.2.3着力推进农机推广应用,推动特色机械化发展
丘陵山区农村信息不畅,农民对农机具的相关信息了解太少,因此购买热情不高。地方农机服务推广部门应加大山地农机具的宣传推广力度,创新推广模式,通过召开农机示范点演示操作,网上宣传农业机械作业效果,建设农机作业示范基地,发展农机专业大户等形式,推广农业生产需要、农户耕作需求的先进农业机械,并加强农机具使用、维修、维护技术培训,让农民更多的了解山地农机具发展信息,掌握农机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通过以新型农机为载体的新技术的推广,实现丘陵山区特色机械化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2.4重视农机农艺结合,拓展农机服务范围
农业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维修站、农机营销部等定期到山区乡镇办理有关农机业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政府牵头,提供资金和相关技术人才,与企业写作组织建立农机区域化业务中心站,指导区域内农业生产和农机推广应用。要鼓励农户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经营水平和农机维修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实现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要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机科技扶贫,通过免费提供农机具、农业社会化服务,解决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困难问题,实现科技扶贫与农业效益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达州年鉴》编纂委员会.达州年鉴2016[M].成都:四川科技技术出版社,2016.12.
[2]陈熙隆.西部边缘山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以四川达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35-4236.
[3]刘登友.关于达州乡镇地区农机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农家科技旬刊,2015(1).
[4]王海峰.山地作业农机具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0):14-15.
[5]熊安洲,吴翔鹭.山区丘陵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1,2011(1):22-23.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2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黑龙江的农村就建设同样是的。所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农业机械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加快发展的速度,调整发展的方向,顺应社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不能落后于社会的节奏。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艰巨但又必须做好的巨大工程,农村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是促进农村生产的直接动力,也是体现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于农村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从而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努力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农机化装备总量不断上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套良好的装备。近些年来,黑龙江农村机械化的装备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一些收获。机械总动力明显比前些年要高,增长趋势很明显。拖拉机的拥有量的上升值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除了拖拉机之外。相应的辅的农用工具的数量同样有所升高。在黑龙江江滨农场,农用运输车也是一个体现农机化装备富足的良好指标。这些农机具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大,关键是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更值得关注的一点,因为质量的提升能提高农业工作的效率,减轻黑龙江农民的负担,对于粮食的促收自然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发展
在黑龙江,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与发展对于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能有效的提高广大农户的激情,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当农户有意识并且主动德去购买农机具时,就已经对于农机化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因为,农机具的产业已经被带动,消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反促进消费。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黑龙江农机具产业的发展能将新型的机具以及技术推广出去,能有效提高农户的工作效率。
3.农机服务管理体系有所改善
黑龙江农机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机具之间的关系。在农村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户之间需要交流。通过交流彼此的使用经验以及建议,能使彼此更了解农机具的优缺点。农户的建议对于管理人员也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这是农户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农户的建议能让管理人员对于农机具在农户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进行总结,了解农机具在农业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农机专业人员人数和技术的保证也是农村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大前提。他们对于农民的增收以及农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黑龙江农村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的辛勤劳动。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行业管理和生产安全工作有待改善
随着黑龙江农村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农机的生产安全工作越来越让人担心。虽然农机的发展让人比价满意,但是安全意识的淡薄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安全工作是农村机械化技术发展的保证,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办法做好,黑龙江农村机械化的发展很难有前进的空间。已经有少数的生产人员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将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可能是由于补贴力度加大,大家都关注着实际的经济效益,而将最根本的工作给疏忽了,这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情况。由于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法制观念的缺乏,已经有少数人进行无证生产。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出了生产环节意外,关于销售以及维修等环节都存在无证现象。在没有了解农机具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活动,显然是对别人的安全不负责任。黑龙江农机使用者同样缺乏安全意识。如果不按照正常的程序去进行培训,农机使用户对于农机具就的操作使用情况就存在盲点和误区。这自然有发展成为安全问题的趋势。农户如果不进行正常的培训和登记,这不仅对自身生命安全有威胁,对于别人的生命也造成了威胁。换句话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黑龙江农机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的环境。
2.土地缺乏规模化的经营
农机具的作用对象是土地。所以说,土地的自身情况对于农机具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在现今的农村环境下,大部分的土地都缺乏统一的管理。这是由一定的原因的。在黑龙江,土地的流转面积较小,土地过于分散,因为土地被划分为每家每户的承包范围之内。这使得土地的统一管理遇到了障碍,局限了土地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结构的调整,使得农机具的使用受到限制,实际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
毫无疑问,黑龙江农机化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户经济收入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农村机械化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生产动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农机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尽最大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帮助宣传,让人们意识到黑龙江农村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农机化的发展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广大高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感受到这种氛围并且主动地加入宣传工作中时,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所进步。这有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及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热情。
2.扶持劳动力转移
黑龙江劳动力的人数在农村中还是占据着一定的比例的,我们要想办法转移这些劳动力,而这需要经济的支持。我们要创造一个市场提供给农村劳动力。通过这个市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我们需要加快黑农场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因为这关系到黑龙江农村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农户的收入水平,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使黑龙江农机化的发展走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中小型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2.8万千瓦,同比增长11%,农业机械原值1.8亿元。现已拥有拖拉机313台、联合收割机125台、耕整机12000台、步行式插秧机65台、乘坐式插秧机1台、稻种催芽机4台、一条龙播种机2台、烘干机1台,拥有排灌机械9500台套/65000千瓦,拥有固定提灌站255处,常年提水量可达到3000-3600万立方米,较好地解决在自然灾害中人畜饮水困难,确保了本县农业生产用水。
(二)农机作业水平逐年提高。2013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58%,比2012年增长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机耕作业面积63万亩,机耕水平达77%;机播面积8.9万亩,机播水平为15.8%;机收面积47万亩,机收水平为80%。2013年9月至2014年上半年,我县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1万亩,现已丰收在望。2014年我县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已在伏龙乡的三夹沟村,石垭镇的云峰村、张口楼村,顾县镇的桐子树村等地完成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近1万亩,预计全县机插秧面积推广为3万亩,力争2014年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21%,比去年同期增长33%。
(三)农机服务体系初具规模。近年来,不断强化农机组织建设,构建农民与农机作业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农机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全县现有农机销售网点88个,农机维修网点170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10个,农机服务协会1个,农机专合组织15个,发展社员2487人。把有能力提供农机专业服务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了农机机耕服务队、抗旱服务队、机收服务队、机械维修服务队、机电灌溉服务队,积极开展油菜直播、春耕、水稻机插秧技能竞赛,切实解决了机械购置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服务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努力推行跨区作业,去年“春耕”期间,组织8台大中型拖拉机到区、武胜县、南充市等地跨区耕地10000余亩,探索了有偿与无偿服务新路子,走出了农机大服务的新格局。
(四)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夯实。全县农用排灌机械9500台/65000千瓦,拥有固定提灌站255处。去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建维修提灌站37处,新增提灌面积10.1万亩,机电提灌面积达到69万亩,较好地解决旱灾中人畜饮水的困难问题,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正常用水;全县机耕道1232公里,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出行难的问题。
(五)农机购置补贴全面落实。2006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至今,全县累计补贴农机购置资金2207.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890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22.25万元、县财政配套补贴资金295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4092.75万元,补贴机具作业收入2800万元。今年1-3月,全县44个乡镇1002户农民购置的1068台农机具享受了农机补贴,中央补贴资金126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94万元,但由于2012年前县本级财政实施了地方累加补贴,从2013年县本级财政停止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累加补贴,导致我县今年1-3月全县只补贴了126万元,与前几年同期相比大大降低了机具购买力。
二、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机化发展在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农机装备不合理。存在“六多六少”问题,即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粮食作物机具多、种植机具少;低科技含量机具多、高科技含量机具少。
(二)政策性资金投入不足。宣传投入少,导致群众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重要性认识不足,购机积极性不到位;培训投入少,导致机手熟悉农机安全常识不够,掌握农机操作规程不熟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导致农机作业便道和提灌站建设滞后,农机正常使用受限。
(三)农民购买力不强。多数农民渴望在农业生产中能得到类似联合收割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机具,但由于农业收益微薄、新机具的价格偏高、地块分散(导致作业成本高、新机具成本回收慢,经济效益不好)、农机作业季节性强等原因,使得农民对新机具望而兴叹,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纵深发展。
(四)农机油料价格高(或紧缺)。油料涨价太快,农机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相当部分农民因油料价格太高而“望机兴叹”,甚至出现农忙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影响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应牢牢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强化农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节支为核心,突出“兴机富民”,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
(一)增强认识
1.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丘区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由于丘区坡地多,地块小而分散,作物种类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条件差,农民素质相对而言偏低,这些因素导致丘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严重滞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摞慌弃慌田地不断增多,要解决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就成了现代农业的必备要素,没有机械化的实现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
2.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把广大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农业机械化也是节本增效、增加丘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作物生产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劳动成本,减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生产效益,从而增加丘区农民收入。
(二)理清思路
1.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2.扩大示范、加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以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农机(技)站、种粮大户为支撑,把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工作推广到各个乡镇,加强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深入实地,组织开展现场展示、演示,让农户了解插秧机及其它新型农业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使农户对新机具、新技术全面认知了解,为今后新机具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丘区是农机化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也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丘区自然备件差,劳动力缺乏,更需要农业机械化。要在少数条件相对而言较好的村,从水稻机械化推广到油菜多种经济作物机械化,逐步带动条件较差的村实行机械化,以推动丘区乡镇经济作物普遍机械化。
(三)加大投入
1.制定出台丘区机械化农业生产用油补贴政策。对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给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将补贴比例由现行的30%提高到50%,并继续争取县级财政对购置补贴的累加补贴。
2.加大丘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加大农机作业便道建设的投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关键是提高农村干部生产水平,发展和实施农业机械化。而实现机械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农机作业便道,没有完好农机作业便道再好的农业机械也难以下田作业。二是加大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的投入。丘区水低田高,春旱和冬旱经常发生,老的提灌站多数损毁,已不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作用。
3.加大农机基层人才培训的投入。把人才培训纳入培训纳入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大批农机技术人才,提高农机手农机服务水平。
(四)完善机制
1.政府引导,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形成稳定的农机发展长效机制。
1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南县农业机械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走在全省、全市前列,通过40多年的努力,南县农业机械化工作成绩显著。
1.1农业机械化程度全面提高
截至目前,南县已基本实现了水田耕作机械化、排灌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用运输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化、植保机械化以及养殖机械化。截至2018年年底,南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4.78万kW;农业机械总量11万多台(套);农机服务收入9.18亿元;现拥有大型拖拉机2125台、小型拖拉机4587台、收割机3274台、插秧机695台,以及排灌机械3.0万多台、植保机械1.8万台、渔业机械1.2万台等。自2009年开始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来,截至2019年上半年,南县已有农机专业合作社68个,规模大、名气响的有25家。2018年以来开展机插、收割、耕种等作业面积达165万hm2,为农机手增收2.6亿元。
1.2农机推广服务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南县在20世纪70年代就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当时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农机推广体系,当时南县有耕牛9万多头,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拥有1.3万台农机,耕牛数量大大减少,成为南方13省水田翻耕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县。到20世纪90年代,南县建立完善了农业机械管理、油料配件供应、农机维修、驾驶员培训和农机推广等全方位服务体系,南县水田作业除播种外,机械化率在90%以上。201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1.14%,名列全省前列。并不断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站点建设,南县12个乡镇均建立了农机推广服务站点,每个乡镇配置了2名专业服务人员,做到及时指导、帮扶到位。同时,还不断加强农机监管和售后服务体系的督导,由于监管到位,近年无一起重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田间作业事故率为0。专业服务人员亲力亲为,强化售后服务,无因售后服务不到位而导致上访、问责及耽误农时等情况出现。
1.3农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40年来,南县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一直居湖南省前列。1976年成立的南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至今共培训农机操作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4万多人。南县完成农机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1项获199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科技发明进步奖”,有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水田耕整机、4L—60型水稻收割机、2FS—2545型水田化肥深施器填补了国家3项农机空白。南县农机部门于20世纪80年代自行研制的1ZS—25型水田耕整机为全国首创,曾获国家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推广成果二等奖。2FS—45型水田化肥深施器于1990年获国家专利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1997年,原八百弓乡农机站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水田化肥深施器唯一定点生产厂家。2005年,河口农机配件总厂生产的液态模锻填补了省内空白。南县是全国小龙虾种养大县,位列全国三强,截至目前种养面积已达3.67万hm2。为了提高产值,降低生产成本,2018年全面推行了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效果。目前,南县伟业机械现拥有专利技术167项,被评为国家高新企业,其研制的2F—1.8型施肥机、2BY—20型油菜联合播种机、9T—200型水下割草船、IP—4600型液压平田机等产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成功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创汇5000多万元。
1.4政策性扶持为南县农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986—2004年,南县共完成国家和湖南省下达的农机推广项目和课题30个,对南县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6年11月至2000年年底,南县农机局承担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农机配套项目,国家投资84.83万元,较好地促进了实施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00年6月,湖南省农机局下达给南县农机局韩国贷款项目资金75万美元,到2006年9月,通过湖南省利用韩国政府贷款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引进韩国现代挖掘机5台,国外采购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1台,国内采购碧浪全喂入联合收割机22台、田间管理机械3台。2004—2018年,南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亿元,带动农机市场投入6亿元。
2农业机械化如何主导“三农”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影响南县农业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1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调强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降低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产业结构调整更为灵活有效。原来温饱型的以水田为主的粮食生产结构,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到目前的适用经济型农业结构,粮经作物比由原来的60∶40发展到目前的40∶60。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产业结构中,粮食型水田作业面积占70%,发展到目前旱土面积占55%,水田作业面积占45%,这些都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2.2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一是农时结构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进程开始之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原来“双抢”需要时间40d左右,而现在由于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双抢”高峰期不到10d。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也增强了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了水灾、风灾对农作物的侵害。十多年来水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推广使用增氧机,彻底解决了高温缺氧造成的翻塘现象;通过推广使用饲料机械产品,大大提高了喂养的科学化程度;通过推广使用鱼塘清淤船,避免了鱼塘淤塞降低产量。
2.3农民收入结构和致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南县各乡镇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外出打工风气,到现在有近13万农民外出打工。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每年能赚回10亿元以上的打工收入,“劳务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随着现代农业种养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农业机械迅速渗透到各个环节,包括生产、贩运、销售等各个方面。截至2019年,南县农机经营大户达6680户,其中拥有20万元以上农机设备的大户近450户。从2002年开始,农机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自发开展跨区作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收入上亿元。由于南县农机现代化进程在全省领先,也使得部分农机大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较早起走,掘到“第一桶金”,并迅速成长壮大。十多年前在长沙市的108个轮窑中,超过50%的人员是南县人。
2.4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厚实的物质基础
一是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更新,其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业种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农业生产是以原来1/3的人用原来1/3的工作量来完成的。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2000年,南县4台第一代收割机投入使用时,乡村还没有道路可以走,农民随后自发改善机耕道。近年来政府出资大量修建机耕道,形成连片种植习惯。三是农业物流模式发生着深刻变化。现在农民买农药、化肥,打一个电话,就有农用车送货上门。现在的粮食、棉花、禽、蛋等农副产品,农民足不出户就会有贩运户开着农用车上门收购。四是农民生活方式和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后,农民休闲时间更多,农民以其他方式赚钱的途径也更多,农户家家有电话或者手机,大多数购置了电脑,多数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
3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
3.1机械马力发展的大型化趋势
南县农业机械出现了由大中型取代小型的明显发展特征。例如,收割机由最初的割幅1.30m发展到目前的2.38m,从前几年的全喂入式发展到目前的半喂入式,机械动力逐步从30马力增加至80马力,收割面积由原来的每台每天0.67~1.33hm2发展到目前的每天收割3.33~4.00hm2。
3.2农机作业服务发展的专业化趋势
南县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例如,有的农户从专门的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全年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农机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机专业户。
3.3农机服务形式的多样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53-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技术可能也不如发达国家先进,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固定净资产达到3530亿元,其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保有量实现了快速增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40%,同时重要的农业机械和重要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了推广和使用。早在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的水平就达到了50%以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这样几点问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化,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产品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农机化财政投入还需加强;农机应用率较低。
下面将主要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谈一谈未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仅供读者朋友参考。
2 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农机化发展体制
第一,政府通过补贴对农村农业机械设备购买给予补贴,增加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购买需求;第二,合理定位农机化发展方向,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种植农作物一部分是供给自己使用,但更多是用来变成经济作物,因此一定要合理定位农机化发展方向,提高农民农机化作业水平,加强利用率。
2.2 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地方经济
不管是多么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必须结合当地的种植环境和气候展开农作物的种植,要做到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区域经济,将机械化水平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 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农机化作业水平提高了,那么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实现农机化与农艺化全面进步,这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准备,也是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的有力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水平。
2.4 提高农业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
先进的机器设备,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如果农村地区只是机械的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提高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那么同样也会阻碍我国农机化发展进程,因此一定要提高农业相关人员机械化操作水平。
以上分别从建立完善的农机化发展体制;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几大方面介绍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可能还不够全面,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要想保证经济快速稳定的向前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认清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同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早的予以改善和彻底解决,不断地健全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机制,提高农业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04).
[2] 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10(02):245-248.
[3] 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7,35(32):10558-10560.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46-1
1农业机械化现状
1.1农业机械化的功能和作用
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基,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依旧存在,稳定的粮食供给对国家安全稳定至关重要。随着土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能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传统的手工农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技术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将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化农业利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用机械装配代替手工劳动,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农业生产状况。科技的发展,导致了新技术的产生,进而产生新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又能促进农业发展,保证粮食安全,进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科技的发展。机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技术提高的体现,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进一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我国的农业机械,从传统的农业机械,例如收割机向经济作物机械、牧草机械等发展,产业不仅涉及传统的水稻、麦子,也涉及蔬菜、水果。随着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实施,各种农业机械销量急剧增长,这些都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很大的贡献。
1.2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的起点低,技术落后。虽然我国农业机械的品种超过3500种,但是仍旧缺乏核心计划和部件,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依靠进口。高科技产品发展不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农业机械产业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简单,科研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智能机械等高端产品的发展严重滞后。例如大型拖拉机依旧依靠于进口,这些都为国家的粮食安排带来风险,也制约了国内农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不高又是一个问题,目前在山区依旧存在着人畜劳作,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间接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农业机械化不仅关系着农业生产效率,也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农业机械创新不足、新产品研发和推广支持不足。智能化等高科技产品的发展问题尤为突出,缺乏核心技术,重要部件依靠进口。
1.2.2科技投入不足 企业生产产品单一,产品效益低,由于企业规模多偏小,企业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国内农业机械企业多而小,缺少集中的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
1.2.3行业恶性竞争 企业无序竞争,却未能合作研发。部分地区,由于地区保护政策,本该淘汰的小企业依旧存在,这严重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2.4缺乏统一的标准 标准化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业机械行业的标准目前仍不完善,很多标准仍在制定中。
2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1加大农机先进制造技术的投入
国家应重视农业机械的科技研发,将技术研发列入国家规划中,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企业、市场的资源,保证机械研发、推广的顺利进行。国家应支持建设一些机械科研基地,一些高校也应设立相应研究所。只有保证资金和人力的稳定投入,才能保证新技术的研发稳定,才能满足农业对机械技术的需求。在投入上,要关注农业、农民的实际需求,要注重高科技产品的科研攻关,要力求打破国外垄断,为农业科技做贡献。
2.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标准是农业机械发展的保证,我国农业机械面临的制度落后的困境。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些地区性的标准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的需求。我国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制度、行业标准,要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行业法律法规。要以制度指导行业发展,要尽快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适应国际需求。
2.3走生态农业道路
农业机械的发展要符合于生态农业的要求,要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企业和落后的农业机械设备。机械化必须服务于生态农业,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不危害自然环境的稳定。
2.4建立培养人才队伍
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注意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好手,努力培养专业人才,注重科技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3 结 语
农业的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农业机械投入,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因此,必须要重视。我国农业机械面临着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产能低下的困境,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规章制度,走生态农业道路,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61-01
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大型农机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双阳区农业机械化新一轮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4]。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目前,双阳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发展到26.1万kW,平均每666.67 hm2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1 600 kW,拖拉机保有量7 475混合台,其中大中型558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5 932台(部),机具综合配套比为1.0∶2.2。随着总量的增加,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水稻机动插秧机已发展到3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4台,玉米收割机发展到18台。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机械化耕整地、播种作业水平持续保持45%和60%,特别是机械化收获作业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和电器化,农村用工总量60%由机械完成。
1.3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以来,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广应用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复式作业机、玉米精量抗旱播种机、化肥深施机、马骞镇压器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实施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灭茬旋耕施肥、起垄镇压,精量播种、深施化肥,播后重镇压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4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目前,双阳区已注册的农机作业公司有2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8个,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建设总面积6 666.67 hm2,农机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近80户,农机修理厂(点)76个,配件供应网点37个,供油站6个,管、供、修、培、推“五位一体”,功能齐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1.5 农机化投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连年增长
几年来,通过农机项目共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资金2 950万元,拉动双阳区农民和农机合作组织投入8 079万元,目前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已达2.3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双阳区农机化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机化整体发展不平衡,中部平原乡镇机械化基础好、发展快,南部半山区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二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不利于农机大规模系列化作业,阻碍全程农机化发展进程。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机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技术集成、设备配套和资源整合,服务功能不强。四是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收获机械化仍是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机构不健全,2001年乡镇区直机构撤消了区农机总站,设农机服务中心,为农牧局基层事业单位,实际上8年来这个机构一直也未独立,只在农业局内设区编办根本不承认的农机科,不利于对省、市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也不便于对下指导工作,更不能很好地行使《农机化促进法》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
3 对策
3.1 组织创新,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协会,通过专业协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大力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机技术集成配套、资源整合,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3.2 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
2009年再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把示范区建设成现代农业的引导基地、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基地,用示范区辐射、带动农机化整体发展。建立土地轮翻轮松的长效机制,实现以秋季整地复式作业为主,春秋结合的耕作方式;同时,大力发展复式作业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提高地力,增加生产后劲。
3.3 抓关键技术环节,增加农机化投资
大力发展水稻育插秧、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和秸杆综合利用机械,解决制约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建立以农民、农机合作组织为投资主体,财政资金扶持,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 参考文献
[1] 李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71,274.
1 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 15 个大类、近 100 个小类、超过 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 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1.2.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2.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 1-10 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2.2.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015年末,黑龙江垦区拥有机械总动力980.43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854.4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65万千万,其它118.3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规模、农机装备和发展水平较高,排在全国前列。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机械化发展已进入农业全面机械化阶段。当前,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使得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黑龙江省机械整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2%以上。旱田机械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9.9%以上。机械深施肥面积占总面积的88.3%以上.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达到89.5%。全省农机化率达到92.3%。黑龙江垦区的农机化率已高达95.43% 。综上所述,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水、旱田间作业机械化,进入农业全面机械化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2.黑龙江垦区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沿着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最主要手段。垦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86%,其中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贡献率在82%以上。大马力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不但极大地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推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促使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农业机械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特作物、设施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延伸,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加工业、航化作业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使新机械、新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据了解,农业装备工业是农业生产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黑龙江垦区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农机应用水平,提高垦区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垦区坚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高产栽培模式,全面推广农机农艺相配套的新技术、新机械,重点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精准农业与农机信息化技术,大豆、玉米精密播种技术,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和程控设备,水稻高性能插秧技术,卫星定位和自动导航设备。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1.全面推进垦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黑龙江垦区要按照部省共建、地方主抓、协同推进的建设机制,农业部和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安排各类政策和项目中,继续对黑龙江农机化示范区进行优先支持。随着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将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机经营理念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农机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垦区提升粮油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协调推进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各领域机械化,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2.努力扩大垦区农业技术装备配套。近年来,垦区农机更新速度放慢,大量农机超期使用,难以满足现代农艺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要求,制约了垦区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粮食增产能力。面对新挑战,新形势、必须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加快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农机装备发展趋势变化很快,先进技术应用很迅速,所以我们不能松懈,要继续加大相应政策的扶持力度,保证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据初步测算,黑龙江垦区农业装备工程建设完成后,可年增加经济效益45亿元,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垦区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半数劳动力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必将推动垦区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3.提高促进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认识。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黑龙江垦区能够按照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素质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以高度的自觉、坚定的信心、创新的理念,聚焦重点发力、强化指导服务、狠抓措施落实,不断拓展农机化发展领域和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有力有序推进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黑龙江垦区将不断通过传递新的农机技术、农机装备信息和灌输新的发展理念,使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西欧国家在小麦、玉米的整地、播种、收获、运输等生产环节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不少农业机械还装备了GPS系统.进行精确农业作业 。20世纪70年代.德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法国农业在欧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农业产值4 200亿法郎.农业产量占欧盟总产量的20%。法国早在l9世纪6O年代就开始生产农业机械,二战后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日本的国土面积小.且70%是山地,粮食自给率仅为40%。而日本的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几乎已实现机械化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措施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比较低.全国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是36.5%。同时.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等存在差异.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应用.我国的农机行业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侯学贵等建立了除草机器人模型,应用VC++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除草机器人杂草识别和导航系统软件.引导除草机器人沿农作物行自动行走。张立彬等在综合分析设施农业用多功能作业机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特点.对小型农业作业机的方案设计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运筹学的相关原理.将层次分析法与动态规划等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寻优组合评价.为最终实现作业机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不够发达
如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逊色了一些,导致这个原因的因素主要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农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水平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只有我国农业设备的类型、质量与使用目的不断完善,才能满足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
(二)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等。
(三)农民使用现代化机械的意识还需提高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我国的传统农业当中,农民一直是农业发展当中重要的劳动力,有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脚步,他们不愿意拿钱去购买农业机械,或者是他们舍不得拿出那么多的钱去购买;一些农民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的考虑,依然以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没有加大农业机械的资金与技术投入,这一点也制约了农业机械使用的普及程度。
还有一部分农民虽然购买了农业机械,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使用起来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然使用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
1、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
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就要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国家应当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扶持。对于农业市场当中急切需要的农用生产工具进行重点开发与制作。还要致力于培养养农业化新型人才,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20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data related to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in Tianji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existing situation and proposes the modern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system in Tianjin. It required developing substanti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cooperatives by intensifying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fication level of involved staff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system.
Key words: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suggestions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其他产业链的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国民的根本。农业机械化则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的到来,它集成了现代科学的先进成果,同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快速提高的先决条件,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化、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标准化和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如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机械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是未来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议题[1]。
1 天津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1 农机购置补贴投入逐年递增,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自2004年起成为国家和天津市强农惠农政策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受益农户不断扩大,中央和天津市级财政累计安排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亿元,带动农民投资超过5.7亿元。农业机械总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34.1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0.2%;每公顷耕地拥有动力14.6 kW,位于全国前列。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31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27.18%;小型拖拉机拥有量3.18万台,比“十五”期末降低10%;大中型拖拉机占拖拉机总量的比重达到29.57%,比“十五”期末提高7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达到1.84万部,比“十五”期末增长24.32%;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88万部,比“十五”期末减少2.1%;拖拉机配套机具与拖拉机比值达到1.32,比“十五”期末提高0.16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保有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动力机械结构得到显著优化[2-12]。
1.2 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机械化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010年天津市耕、播、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6.05%,比“十五”末期提高2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率先跨入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2010全市耕、播、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4.67%,81.89%和45.03%,比“十五”末期分别提高18,24和19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水稻播种和水稻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3%,42%和59%,分别比“十五”末期提高35,39和25个百分点[2-12]。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经营效益稳定提高
2010年,天津市农机化作业组织已超过1.6万个,拥有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近5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5个,服务范围遍及70个乡镇,服务能力超过13.3万hm2,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11万人,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体,有力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经营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9.73亿元和9.46亿元,比“十五”期末分别提高19.87%和65.96%。其中,每年夏季的小麦跨区机收可为天津市农机手创收约1 000万元。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出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12]。
1.4 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十一五”期间,围绕农业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和农民需要,示范推广了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激光平地、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现代物理农业和设施农业等一大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机械化技术,其中,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已累计达到7.3万hm2,超过可实施面积的50%。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在武清区和宝坻区建立,建成生产示范基地9个。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成果不断涌现,研制开发出日光温室卷帘机、全幅玉米联合收获机、挤奶机等一批新产品,“十一五”期间获国家专利24项。制定天津市地方标准8项,农业部行业标准8项,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2-12]。
1.5 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宣传、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16个农业机械企业8个类型的156种农机产品的新产品鉴定和推广鉴定,核发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109个。组织了补贴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开展农业机械打假宣传和质量咨询服务活动,检查农业机械维修点和农业机械经营点3 023个。乡村农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累计81 783人次,比“十五”期间增加12 929人次,增长18.77%。2010年天津农机化信息网改版,年点击率超过74万次。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2个、平安农机示范县(区)10个、平安农机示范乡42个、平安农机示范村357个、平安农机示范户3 625个。新增移动安全检测线5条,配备安全监理车辆12台。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审批的信息网络平台建成投入使用[2-12]。
1.6 农业机械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了耕作质量和耕作速度,确保适时有效播种、收获,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农产品的增产,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机械化生产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门路。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效地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通过从事农机服务增加了收入,依靠农机作业服务致富。农机化推动了农业科技实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显著[13-14]。
2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分析
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发展平稳,其中,机播面积2011年达到41.78万hm2,比2001年增加1.73倍;大中型拖拉机2011年全市拥有量达到14 300台,比2001年增加1.49倍,具体见表1、表2[2-12]。
2.2 存在问题
2.2.1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 大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机械比例不均,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比例不均,种植业机械与其他各业机械比例不均。
2.2.2 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除小麦生产已全面实现机械化外,玉米机收、水稻机械化育秧与插秧发展还比较滞后,果蔬及养殖业领域机械明显不足,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天津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2.3 农业机械科研能力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导致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不能配套发展。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制、开发、引进滞后,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2.4 各级农业机械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的经费不足,装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许多农机部门只能保障基本工资,缺少开展服务工作的专项经费,不能满足高新农业机械发展和指导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需要。
2.2.5 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同天津市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形势不相适应 资金投入的缺乏,成为制约天津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些国家支持的项目由于缺少地方配套资金或配套资金难以及时到位而难以开展;农业机械科研创新长期缺乏资金投入,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力薄弱;重大农业机械化项目及技术推广投入不足,一些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农业机械难以迅速推广,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15]。
3 加快天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业的组织和领导,成立具体负责农机业的相关机构;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补贴机制,建立以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农机业的认识,调动农机服务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机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四是加大人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操作娴熟的高素质农机操作人员队伍,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农机管理人员队伍,来适应农机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加强基层农机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安全监理等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16]。
3.2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专业组织,经过近年发展,已遍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为天津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还存在着规模较小、资金短缺、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和完善,使之发展动力强劲。目前,天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不规范、无序竞争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选取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较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并大力推广其好的经验和做法。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在于服务对象,有了明确的服务对象,农机作业就有了稳定支撑,也便于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这个平台还便于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同时也为农机的日常维护提供了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大大有利于日常生产中,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减少闲置,同时使农机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和利用,稳定了农机作业市场,调动多方面投资农机业的积极性[17]。
3.3 创新农机化科技推广体制
首先,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农村一线,详细了解农村一线农机的实际利用情况,调查农业生产中对农机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提供新型农机具及使用技术,真正做到为农民的实际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各级政府还要优化农机资源和农机从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当前,农机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各级政府要积极与农机合作社、农机科研院所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辐射带动功能,合力推进农机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能、低耗、耐用的农机产品。第三,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力度,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较陈旧,这就要求农机推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使其逐步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切实达到推广的效果[8-21]。
3.4 大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机化的技术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也不断缩短,这就要求农机化技术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必须跟上时展的要求,要不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更新,满足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要求。可以通过农机业相关科研院校定期组织对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使其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其次,定期组织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到农村进行实践,这样可以深入了解农民的新需求,保证农机技术推广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农机推广人员赴农机化发达省份交流、学习来开拓眼界。
3.5 农机化发展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农机业要以“低碳环保”为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结合当前新技术,发展低排放环保型农业装备,达到高效低排标准。发展低碳节能型农机,加大技术投入,开发新型高效农机,将是农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前,市场对农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机必须达到国家相关环保排放标准要求;二是农机必须高效低耗。这些将是我国未来农机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农机企业正加大节能型农机的市场投放力度,同时广大农户也十分看重农机的高能低耗。所以,今后我国农机企业应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的农机产品,真正做到符合国家目前环保的相关政策[22]。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2):25-28.
[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2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3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4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5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6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7]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7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8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9]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9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0]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0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1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2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3] 孙芳君,张波.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4):10.
[14]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6-17.
[15] 张宗毅.2013年我国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1):7-11.
[16] 刘晓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8):116-118.
[17] 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
[18] 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
[19] 旋海锋,李卫.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