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动物防疫现状

动物防疫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7 16:27: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动物防疫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动物防疫现状

篇1

一是业主和饲养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模养殖场业主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员工、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回乡农民等,业主们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对动物养殖科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有的掌握较深较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规模养殖场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则尚未入门,动物的饲养管理全听有经验的养殖户的指点。饲养管理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文化层次有高中、初中、小学文化,有初识字的,更有一字不识的文盲。这些人对动物养殖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对动物的饲养管理、防疫治病全听业主和管理人员的指导。二是养殖场地规范不一致。规模养殖场场地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有按动物科学饲养要求合理选址修建的,也有因地制宜随便而建的;内部设施设备有科学现代化的,也有因陋就简原始化的。三是防疫制度建设有差距。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制度,规模较大的动物防疫的制度相对较为健全,措施也较为落实,防疫效果也较好;规模相对较小的动物防疫的制度则不健全,措施落实也相对较差,动物防疫效果也不够理想。四是规模养殖风险加大,动物防疫现状不容乐观。规模养殖场虽能批量生产畜禽产品,养殖效益较高,但其风险较大,特别是动物疫病危害的风险较大;因动物的集中饲养,动物疫病易于发生并快速传播。现规模养殖场业主已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均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制工作,整个养殖过程都主动防疫,自己购买消毒药、疫(菌)苗积极防疫;初涉规模养殖的业主,盲目听信于有经验的养殖业主的防疫安排,未根据自己的养殖情况合理科学免疫。

二、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1.饲养场所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一些规模养殖场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一是生产区和生活区、工作区、外宾接待区混为一体,不能有效地隔离开来,且生产区未设动物疫(疾)病隔离观察治疗区,很容易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发生;二是畜禽动物饲养圈舍、养殖场出入口未设立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达不到消毒防疫的目的。

2.动物免疫程序混乱

规模养殖场动物的免疫注射,有的使用单苗,有的使用联苗;常用的疫(菌)苗为:猪瘟单苗或猪“三联”苗、w疫苗、细小病毒等疫(菌)苗。其免疫程序较为混乱,以猪瘟免疫注射为例:种用猪一般采取每半年一次;仔猪、育肥猪的免疫程序:有的业主采取乳前免疫,有的采取30日龄左右首免、60日龄二免本文由收集整理,既不是强化免疫,也不是延续性免疫,免疫后又没有佩戴免疫标记;如卖给散养农户,很可能遇农村散养普防而再次注射,在抗体滴度较高期间的一般性再次免疫注射,不但不能产生较高的防疫抗体,反而还会使体内的有效免疫抗体滴度降低,导致免疫的失败。

3.动物免疫用疫(菌)苗来源复杂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所用疫(菌)苗来源相当复杂。仅有少部分养殖业主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需时领用,其余大部分养殖业主,有的自己到成都、重庆、荣昌等兽药、饲料市场购买,有的在县境内兽药、饲料经营者手中购买,也有通过养殖“师傅”传输而来的。从这些途径来的疫(菌)苗,存在着如下问题:其生产厂家是否是国家的定点生产企业,疫(菌)苗的运输、保管过程是否按要求进行,冷链系统是否健全完善,疫(菌)苗是否安全有效,使用后免疫力是否增强。目前,已有个别养殖场出现了免疫失败的现象。

4.存在重大疫病发生隐患

少数规模养殖场业主饲养动物的防疫存在滥用疫(菌)苗和漏防的现象。其免疫注射的疫(菌)苗较多,本地从未发生过的疫病也购买疫(菌)苗回来注射,如禽流感、猪伪狂犬病等;但往往却漏防了牲畜w疫病和狂犬病等,造成这些易发疫病的免疫空白,有诱发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可能。

5.滥用抗菌素药物

个别规模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对抗菌素药物的使用过滥。一是饲料中滥加,长期使用;二是治疗滥用,大剂量加倍使用;三是防疫注射反应抢救时,首当其中使用大剂量抗菌素药物,这些抗菌素药物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菌)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疫(菌)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药物,致使抗菌素药物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菌)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禽产品的质量。

三、对策

1.提高业主和饲养管理人员的动物养殖科技水平

一是畜牧业现代化需要业主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当今的国际化商品市场需要无公害的畜禽产品,而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场内饲养管理人员动物养殖科技水平的提高,既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也可以采取聘请有资质的动物养殖科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培训饲养管理人员技术,指导饲养管理工作的办法。但所聘请的人员必须切切实实地履行职责。

2.改进动物养殖环境的布局和设施设备

养殖生产区和人的生活区、外宾接待区等应严格分离,闲杂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动物养殖生产区,特别是动物养殖同行人员更不得随意进入。养殖场和圈舍进出处应设立消毒池、袋、室等消毒设施。养殖生产区内应设疫(疾)病隔离观察治疗区,并设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排粪沟应设于动物饲养圈舍之外,且落差应大于 5/1 000,确保不积留粪尿。应供给动物清洁卫生的饮水;条件较好的业主应安装自动供、饮水系统,既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又满足动物自由饮水需要。

3.建立健全科学的动物防疫制度

制度包括按动物防疫法规建立健全的引种申报防疫监督制度、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制订的免疫注射制度、外来人员消毒制度、饲养管理人员进出场消毒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装贴上墙,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按制度规定做,一切制度化。

4.规范养殖场动物防疫疫(菌)苗的使用

篇2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12-01

1 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1.1 动物防疫基础工作日趋完善,防疫经费大幅提高

2005年国务院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07年底前各级兽医部门相继重新独立出来,市、县畜牧水产管理中心恢复畜牧局的称谓,重新成立乡镇兽医站,并且原兽医站分流出去的大部分同志重回兽医站工作。各级兽医主管部门抓住这一机构改革的大好时机,为切实改善基层兽医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如以加快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完善交通办公设施建设,各地乡镇兽医站相继告别了在旧式砖瓦平房办公的历史,各级动物疫控中心加强冷链建设,增建动物疾病化验室,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大为提高,乡镇兽医站配备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动物疾病诊疗设备,每个乡镇兽医站配备以摩托车为主的交通工具,还有的县区乡镇兽医站配备微型小汽车,而且还会在各乡镇兽医站逐年配备小汽车;各类强制免疫用动物疫苗由政府统一采购免费供应,国家为动物免疫工作买单,不再收取动物防疫注射费。目前,柳州市村动物防治员按照每人每年2 400元的标准给予工作补助,动物防疫工作发展势头可喜[1-2]。

1.2 各级政府和兽医部门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及兽医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春、秋季两防时期,从国务院、省(自治区)、市、县到乡镇一级政府都召开会议布置动物防疫工作,提出“政府保防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工作方针,坚持“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原则,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在防疫过程中,各级政府大多能拨付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以动物防疫为中心工作,基层兽医人员配合村动物防疫员做好具体防疫工作,各级兽医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及做好迎接农业部、自治区级的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3-4]。

1.3 国家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持续扶持

近年来,以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波动明显,受我国当前生猪养殖现状及科技投入等原因的影响,中央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采取积极措施平抑物价,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能繁母猪养殖补助及保险补助工作、畜禽规模场养殖场建设扶持工作、良种良苗引种补贴工作、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等发挥良好的效果,各地更以各类扶持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及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进展,更夯实了动物防疫的基础。

2 现阶段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还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各级部门都在探索提高村级动物防治员待遇和更好地发挥其工作积极性的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太明显。各地大部分村级动物防治员老龄化,存在后继无人的风险。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疫苗质量、免疫密度及免疫的规范操作直接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现阶段,虽然各乡镇兽医站都配备保存疫苗的冰箱冰柜,但目前县、乡两级兽医站仅有少数拥有专门的疫苗运输工具,而村级兽医站几乎没有配备专门保存疫苗的冰箱,更有大型养殖场除口蹄疫外不用政府提供的其他动物免疫疫苗,以致免费发放的疫苗大多被丢弃或销毁而造成浪费。同时,在保证免疫抗体达标方面效果不太显著。

2.2 依法防疫工作道路任重而道远

动物防疫24字总方针和“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工作原则,都提到依法防疫。由于当前动物执法体系及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还不健全,虽然新旧《动物防疫法》中都有针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责任义务方面的规定,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总体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与依法防疫的总体要求还有距离[5]。

3 改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

3.1.1 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从兽医事业发展的政治高度统筹安排行业发展,制订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兽医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目标。

3.1.2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监督;国家兽医体制改革明确要求建立兽医管理、执法体系及技术支撑三大体系;现在各地三大体系已组建完毕,但在管理、内部监督及基层防疫体系方面不够完善。乡镇兽医站作为县兽医局的基层兽医机构,原本应该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等各部门的地位平等,是乡镇兽医站实际受县兽医部门的领导,存在义务与权利的不对等性;目前,乡镇关于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存在不明确性,法律上的检疫监督主体是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而现在乡镇兽医站主要的工作是从事动物检疫工作,但动物监督方面的职权却没有明确;即便如此,乡镇兽医站当前的主要工作仍是检疫工作和春、秋两(下转第314页)

(上接第312页)

防工作,由村动物防治员具体实施防疫工作,乡镇兽医站负责督促检查,由于缺乏监督,乡镇兽医站的工作不易评定,致使基层兽医行业形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因此,加强基层兽医人员的队伍建设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建设及制度建设,如建议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各级编委下文,认定为各级兽医局的副局级单位,至少也应该是同级兽医局领导班子中的常委,这样才能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外对内的监督作用。目前,广西省个别市已探索在乡镇成立动物监督分所,以及由个别县统筹全县兽医队伍人事安排,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有编制的人员也安排到乡镇工作,而乡镇兽医站有编制的人员则抽调到县屠宰场进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国内有很多省、市聘请村动物防治员担任动物检疫协助员,柳州市柳城县更是让各乡镇的村级动物防治员成立动物防疫合作社,由合作社自行管理村防疫员,形成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新型关系,以上都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益探索[6]。

3.1.3 加强学习培训,树立技术权威。学习培训工作也应该从实际出发而不应该只搞形式主义,比如培训内容可选择适应工作需要且当前普遍存在或流行的动物疾病诊疗技术、用药方法;师资方面不局限于请学校的老师,而可以请同行业具有实践经验并且乐于传授技术的同志。另外,新形势下在执法监督方面尚存在很大漏洞。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请行业一线办案能手或在执法办案方面比较规范的公安或工商等部门有执法经验的一线人员一起探讨关于办案执法的难点,真正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3.1.4 加强配套建设,提高行业认知度。兽医行业的配套建设包括很多,如统一形象的办公场所、动物检疫报检点、执法技术装备等规范化,无不反映出一个行业的受重视程度及良好的社会形象。

3.2 继续完善兽医体制改革是根本

虽然完善兽医体制改革不是基层兽医部门能够做到的,而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形成报告向各级政府反映,甚至与相关单位搞好关系,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帮助基层兽医部门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而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应该是乡镇兽医站的职能问题和村级动物防治员建设问题,可以成立综合性的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或在乡镇兽医站安排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员,加强基层一线的执法监督工作;另外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检疫费的管理,很多地方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没有真正独立,包括法人和财务的主体没有登记,这都与检疫费有一定关系,如何实现检疫费的管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3.3 加强汇报、联系、宣传是保证

由于我国兽医卫生事业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很多工作还要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所以加强汇报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应正视不足,多与相关部门单位联系,加强学习交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再者,重视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强正面宣传,让人们认同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共同把我国的动物卫生工作向前推进。

4 参考文献

[1] 解乃全.安徽省明光市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7):63-65.

[2] 董林春.完善广西柳江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6):48-49.

[3] 临江市农牧局合力安排部署秋季防疫工作[J].吉林农业,2011(9):6.

篇3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78-01

一、前言

作为我国当前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骨干力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为整个动物防疫体系中的基础,是当前动物疾病防疫和免疫、各类基层档案整理、疫情控制和报告以及畜禽常规项目管理的主力执行者,其服务和管理对象为广大农村的散养家禽和牲畜,这些地区的疾病防控力量薄弱,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在这些地区推广畜牧医药技术和防疫基础知识,为我国控制和管理动物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整个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稳定,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当前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存在设备落后、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资金不足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机制,从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培训、增加资金投入和引进先进设备等方面提高现有基层防疫队伍素质,推动基层防御体制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村级动物防疫机构的发展过程、现存问题和解决途径,系统性的阐述村级防疫队伍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二、村级动物防疫机构发展过程

所谓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即农村现存的兽医员,主要通过配合政府进行定期家禽、牲畜防疫,为养殖户提供牲畜医疗服务,推广养殖技术经营养殖相关饲料、药物等方式进行基层动物防疫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70年代开始进入常规化,并与国家的牲畜合作医疗制度并轨施行,但是到了80年代初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待遇没能跟随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地调整,因此造成了大面积的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流失,导致目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不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困难的现状。

开展农村以后,村级兽医站消失,集体所有制的村级动物防疫体制取消。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内容并未改变,依然承担着定期动物免疫检查、家禽疾病治疗、动物、畜牧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兽药饲料经营等畜牧兽医服务工作。作为整个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最底层,他们一直坚守在动物疫病防疫的前线,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为数不多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依旧坚守在动物疫病防控的前线,常年的进行着如农村地区散养畜禽疫病防控、动物防疫档案管理、疫情控制和报告等服务工作,在疫情爆发时,他们更是在疫病控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顾个人利益的坚守在疫情爆发区。村级动物防疫员对宣传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方面有重要作用。且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村级动物防疫员依然会是我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主力军。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机制面临的困难

1.日常任务繁重,待遇过低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村级防疫员每人每年平均要完成2万头家畜的集中免疫任务,而且还要完成特定牲畜的免疫任务。 同时还要负责当地动物疫情监测工作、 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其他任务,此外还要进行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其工作报酬却很低,年人均收入仅在3000元左右。

2.村级防疫员综合素质低下

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未经过系统培训,专业人员只有30%左右,日常工作的开展仅限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检疫工作,此外,兼职防疫员的存在也使得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管理更加困难。因此,当前的动物防疫队伍亟待提高整体素质,否则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畜牧业的需要。

3.管理混乱

由于待遇低,且政府不够重视,在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选拔上显得过于粗放,并没有严格的选拔、管理制度,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素质低下。

4.缺乏发展动力

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水平低、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由于待遇问题,难以有新的技术人员进行队伍补充,即使有信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加入队伍,也难以支付更多的工资进行人才保留。

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整体水平的措施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加防疫员福利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首先从政府角度提高认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把抓好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到工作议事日程上。二是建立村级防疫员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三是引进先进动物防疫设备,提高执行能力。

2.加强防疫员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针对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应由政府带头,组织各种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并编制各类村级动物防疫手册,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五、结束语

在村级动物防疫员机制面临挑战的现状下,只有通过提高待遇、提升技能和积极引进技术等各种手段,综合性提升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留住村级动物防疫员,并逐步实现队伍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才能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执行力,满足不断发展的畜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S85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68-01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是动物防疫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若村级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会导村级动物防疫体系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能适应动物防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旧的疫病未消除,新的疫病不断产生,动物疫病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现就紫云县村级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进行探讨。

1 村级动物体系现状

紫云县村级防疫体系依托农业部2004年投资计划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配合实施好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2004年及2005年安顺市委、市政府把乡镇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拟办的实事,市财政投资在紫云县村级防疫室设备近40万元,县、乡财政投资5万元,共计投入45万元,健全了村防疫体系,做到村有防疫员、有防疫室(私有)、有防疫设备、落实防疫员报酬,即“三有一落实”标准建设村级防疫室。在全县223个行政村建成了村级动物防疫室,每个村级防疫室有1名防疫员、1间约15 m2防疫室(由防疫员提供),有一套包括冰箱、出诊箱、疫苗保温箱、听诊器等价值1 600元的防疫设备,将防疫员报酬纳入财政预算。

2 存在的问题

2.1 防疫室设施简陋、设备陈旧

2005年在全县223个行政村建了223个防疫室,现在使用的211个,防疫室的使用率为94.6%。2005年建成的防疫室均系防疫员私房或村委的办公用房,没有固定、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冰箱223台,其中189台损坏,损坏率为85%。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设备陈旧、损坏严重。

2.2 防疫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

原有防疫员223名,现有防疫员211名;防疫员年龄分布:60岁及以上39人,55~59岁45人,50~54岁61人、50岁以下66人,60岁及以上人员占18.5%,55岁以上人员占40%、50岁及以上人员占68.5%;防疫员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人员180人,占85.4%,高中、中专及以上人员31人,占14.6%。从防疫员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来看,50岁以上人员占68%,85%的防疫人员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从调查结果来看防疫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技术手段难以提高,开展防疫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和安全隐患。

2.3 防疫员报酬低、工作任务重

村级防疫员是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紫云县目前防疫员报酬为每人每月200元,其中市级及以上配套经费每月70元,县级配套经费每月130元。防疫工作任务重,平均每人承担300多户的动物防疫工作,饲养动物种类及病种多,防疫员付出与工作报酬不相适应,导致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下降,防疫技术难提高,难以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

3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提高防疫员补贴

补贴资金除省、市、县支付外,乡、村也应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不低于当地农民平均纯收入标准进行补贴。

3.2 加强防疫员的选拨、聘用工作

村防疫员应具有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相关学历,责任心强并能胜任和适合工作职责需要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择优录用,以保证工作质量。

3.3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各方面培训

篇5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6-01

畜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就在防疫工作,若出现大规模的动物疫情,那么必然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灾难性损失。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仅能够降低养殖风险,减少因人畜共患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有利于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就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1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养殖密度和养殖总量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畜产品的流通半径也不断扩大,这就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从目前来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然以散养模式为主,规模化生产程度较低,据统计,生猪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占到了25%,家禽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占到了40%,牛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则更低。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农村散养户将多种动物进行混养,这样就会加大疫病发生的几率。从目前来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没有充分意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有相当数量的养殖户的防疫风险观念及防疫意识淡薄,为了尽量地降低成本,很少为动物注射疫苗;为了能够让养殖收益更高,大量使用生长激素、抗生素,造成动物抗击疫病的能力较差。第二,基层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基层动物防疫站的设备明显呈现出老化、陈旧的问题,尤其是冷藏设备、防疫设备、检验设备、检测设备缺乏,严重制约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编制短缺。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从事养殖工作的农户数量剧增,这也就使得基层动物检疫、检测、防疫工作繁重,而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数量又极为有限,工作强度高、工作量大,再加上待遇不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导致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

2 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措施

篇6

安化县,属于湖南益阳境内,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总面积 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县总人口95.1万,有汉、土家、苗、蒙古等26个民族。县城位于资水中游北岸东坪镇。

安化县有23个动物防疫站,每个乡镇设1站,全县乡镇动物防疫站现有正式在编人员92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助理职称58人、技术工人32人;大学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35人、中专学历20人;55岁以上的10人,占总人数的10.86%,45至55岁的39人,占总人数42.39%,45岁以下的43人,占总人数的46.73%。乡镇动物防疫人员的职能主要有公共性职能和非公共性职能,公共性职能主要是在县畜牧水产局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宣传贯彻国家动物防疫方针、政策和法规,具体实施国家规定病种的常年免疫接种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控制与扑灭,依法执行派出动物(含水生动物)检疫任务,同时承办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非公共性职能主要从事畜禽疾病的治疗、、饲料器械的购销等为养殖户开展有偿服务。镇畜牧兽医人员专心为畜牧业发展服务,及时把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传送到饲养户中,特别对全县畜禽疫病预防全覆盖免疫注射,为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安化县乡镇动物防疫站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安化县的乡镇动物防疫人员每站平均还不到4人,且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知识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在现有的92人中,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很少,大部分工作人员仅仅在上岗初期进行过岗位培训。技术水平落后,人员偏少,不仅难以满足农民发展养殖业对动物防疫技术的需求,而且更难以适应控制动物重大疫情所具备的综合防疫应急能力的需要。 其次,专业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少。大部分专业人员经常要参加所在乡镇分配的任务,有一部分参加畜禽防疫工作,还有一些人员在镇工作繁忙时被随意抽调,使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具体的畜禽防疫工作时间比较少。最后,财政拨款少,基础设施较差。安化县乡镇动物防疫站的的财政拨款比较少,绝大部分财政拨款即为工作人员的月基本工资,并且数额比较低。只有极少数的拨款为改善工作条件的拨款,动物防疫站房屋多数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多数房已经经过了四十年,年久失修,多数处于危房,个别站至今没有房子,在乡政府给的一间房子内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检测基础设施滞后,医疗器械设备不足,难以开展有效诊疗服务,难以满足基层对于动物防疫事业的需要,这样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发展。

篇7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动物防疫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吃上“放心肉”、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1]。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例如在异龙镇,2009年生猪存栏151104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有26户7600头,散养户达15620户143504头,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占5%;年末禽存笼284577羽,存笼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12户46000羽,规模养殖户的存笼占16%。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

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2]。

1.3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3]。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石屏县每人每月补助80元)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镇、镇级到村,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4]。

2.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现在村级防检员每月补贴的基础上,适当预算一定的如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等,让在免疫中出现反应死亡的养殖户能在最短时间内领到补助。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县(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3参考文献

[1]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篇8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96-01

一、前言

我省农村面积广大,畜牧业发达,但是大部分的畜牧业属于小规模或农民个体养殖,因此缺乏完善的畜禽管理系统和防疫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增速,畜牧业也需要面向国际市场,为了提高国内畜禽养殖水平,提升畜禽质量,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势在必行。

国家也开始重视畜禽业的发展,近些年在动物防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一些问题依旧不能忽视,一些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通过介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剖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系统性的阐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存问题

虽然近些年国家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方面的成果显著,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群众的防疫意识不足,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自从《防疫法》颁布之后,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制定了一些列的措施来宣传和讲解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以及知识,但是这些举措大多流于表面,没能够真正的将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到群众的意识之中。并且一些偏远的地区和亟待防疫知识的落后地区,并没有能够获得这样的受教育和受帮助的机会,因此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2.部分政府机关不落实

虽然法律层面国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部地方政府在落实方面做的并不够。基层动物防疫应该是政府的职责范围,但是各级政府在工作计划和日常工作中并未将此作为一项工作去对待,而是采取“哪里出了问题,才去解决哪里”的消极态度,致使基层动物防疫建设体系一直不能完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这是《防疫法》中的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一直认为防疫工作只是畜牧站的工作,使得本来需要各方配合的重大利民事项,长期搁置甚至倒退。

3.基层防疫队伍建设落后,地方性防疫体系建设缓慢

基层动物防疫事关重大,关系到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稳定,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离不开防疫员的参与。但是当前的基层防疫员队伍一直滞后于畜牧业的发展,农村动物防疫站的设备落后、人员不足和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

现有的基层防疫人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为兼职形式参与,由于基层防疫资金不足,对基层防疫人员的补助也捉襟见肘,工作人员的生活不能保障,自然无心投入防疫工作,致使防疫人员队伍不断缩水。

4.缺乏专业人员,技术手段落后

当前从事基层防疫工作的人员普遍学历低,且并未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在进行防疫工作时手法粗糙甚至根本不会正确操作。由于缺乏防疫人员,许多现有工作人员将亲属带入基层防疫队伍,基层防疫工作成了一些人的承包项目。

5.缺少专用经费

造成经费缺少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基层政府的不重视,致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始终处于无薪或缺薪的状态,缺少政策性的拨款;另一方面,群众对动物防疫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使得工作很难开展,使得政府更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缩水了对基层动物防疫的财务支出。

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建议

1.加强政府职能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要发展,就必须得到基层政府的支持。因此要求政府部门转变思想观念,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更加重视,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通过督促下级部门在疫情易发季节组织防疫工作、强化防疫队伍、增加财政投入和驻派干部到基层进行监管等措施,促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同时提升基层防疫人员的待遇,使防疫人员能够安心进行工作,切实的从根本改变当前“无人管、无人做”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2.健全基层防疫人员培训和选拔机制

基层防疫人员一直工作在防疫工作一线,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待遇,因此需要提高重视,加强防疫队伍的管理。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现有防疫人员,同时建立选拔机制,在当地进行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适当的增加高学历的专业人员,不断提升地方防疫水平。

3.增加基层防疫队伍经费

在经费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充分认识到地方动物防疫工作对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设备落后的地区进行设备更换,确保不因设备不足或人员水平问题导致防疫工作失误。

4.创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其能够安心工作的同时,激发防疫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防疫人员的探索意识,为基层动物防疫增加更多的成果和经验。

四、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当前困难颇多,但是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必定会迅速提升到新的层次。同时,也应该看到,基层动物防疫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群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防疫过程中来,切实通过全员的努力来维护地方畜牧业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02-02

针对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现状,全面提高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技术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遏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畜牧业发展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 会昌县畜牧业概况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东南邻福建武平,南接寻乌,西南毗安远,西北连于都,东北交瑞金,地跨北纬25°29′~25°55′,东经115°29′~116°2′,辖19个乡镇,26个居委会,242个行政村。总面积2 722.18 km2。全县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有畲、壮、回、苗、满、侗、傣和高山族等16个少数民族,通行客家方言。生猪饲养量47.703 6万头,牛存栏2.979 2万头,羊饲养量1.584 5万头,家禽饲养量69.50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84 924万元,占农业产值43.68%,畜牧业是会昌县的一项主导产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任务相当艰巨。

2 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2.1 防疫意识不强,某些传染病有所抬头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事养殖业生产,但是大部分的养殖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落后,防疫意识不强,造成动物疫病的经常发生,致使疫情严重扩散。

2.2 畜禽交易频繁,流通监管难度大

目前,畜禽贩运户及车辆流通十分频繁,畜禽及其产品交易量不断增加,远距离跨区域调动日益频繁,市场流通渠道日益增加。因此,人员、车辆带毒的几率大大增加,使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途径更为广泛。

2.3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村级防疫员的收入处于较低的位置,使得现代年轻的防疫员和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留在农村的防疫员大多都是跟随老防疫员学习再进行动物防疫工作,这种学习方式使得现在农村的动物防疫技术落后,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防疫经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举步维艰。

3 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污染

动物疫病造成很多的畜禽染病死亡,由于染病的畜禽未能得到有效的处置,极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甚至导致更多的畜禽染病。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饲养场及农户,没有良好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再加上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不够,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严重污染环境。

3.2 养殖户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大部分的养殖户仍然认为疫苗的注射可以完全避免畜禽染病,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养殖户在给畜禽注射完疫苗后就不再对其进行免疫,最终造成很多畜禽染病死亡。

3.3 滥用药剂

很多动物防疫人员未能真正掌握防疫原理和技术,很容易造成其在诊断过程中误诊或者是免疫失败。同时,由于其不能科学对动物进行治疗,滥用药剂导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强,最终使药剂的防治效果降低。

4 对策

4.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综合防控配套措施

会昌县畜牧业要想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动物免疫是关键。因此,针对动物疫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减少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所有从事畜牧养殖的人员要提高其对动物免疫的意识,配合做好动物免疫工作。

4.2 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应急防疫和长效防控的关系。新时期的动物疫病防控要由应急防控为主,转向长效防控为主、应急防控为辅。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管理、运作机制,同时在免疫评估、检疫规范、流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三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特别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动物防疫责任,强化部门、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畜牧业主体的防疫责任体系,实现群防群控。四是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规范现有的基层兽医队伍,同时吸纳更多的有技术、有知识的人员到基层从事畜牧防疫工作,提高其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

4.3 加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了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水平,但是还有很多地区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制约了动物防疫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防疫水平,适应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1-5]。

4.4 制定重大动物疫病扑灭方案,建立预警机制

一是强化动物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在目前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监督的基础上,实施外引动物风险评估制度;二是采取果断措施,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畜群实施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三是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与追踪,只有通过检测,发现疫病,才能消灭疫源,真正发挥监测评估的预警作用。

4.5 加快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开展春、秋两季防疫,同时还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的措施的落实;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指导、培训;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共卫生行为;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普查、净化、疫情报告、防疫检疫;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各项工作。因此,没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熟悉、专业化、职业化的专业技术队伍,很难高标准完成当前动物防疫工作。

4.6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兽医执法体系

树立以法制为中心的动物防控观念,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宣传知识,增强全社会依法防疫的意识,实现由政府行为向以法制行为为中心的转变。兽医卫生执法机构要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处置,限制流通,坚决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增添检疫检验设施设备,提高检疫水平,严格执行定点屠宰、严禁私屠乱宰,对畜禽肉品严格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动物肉品,绝不留情,一律按有关法律法规作无害化处理。

4.7 努力转变饲养方式

当前最重要的是科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重视集约化饲养和龙头企业带动。按照会昌县畜牧业“上果园、进基地”的发展目标,在适宜畜禽养殖的山地丘陵重点建设一批畜牧业养殖产业基地,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使产业发展与市场相对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

4.8 加大动物防疫投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赋予给动物防疫工作的社会功能,动物防疫行政主管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为了确保这些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大、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的提高、工作量的增加、社会物价指数的上涨,增加对动物防疫的经费投入,以保证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1,6-11]。

5 参考文献

[1] 鲍伟华,鲍训典,孙泽祥,等.动物疫病的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宁波农业科技,2011(2):19-20.

[2] 苏银柱.浅谈乡级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对策[J].畜禽业,2012(6):54-55.

[3] 张仁美.浅谈动物防疫的社会功能以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J].畜牧市场,2004(8):48-50.

[4] 刘世英.宁南县生猪防疫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10(2):17-18.

[5] 莫棣华.养殖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之一)[J].广东饲料,2008(3):15-17.

[6] 张守明.如何发挥动物防疫的社会功能[J].河南畜牧兽医,2008,28(S1):33-34.

[7] 周绪刚.动物防疫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7(6):22-23.

[8] 莫棣华.养殖业需要应对的四大难题——疫病 污染 安全 品质[J].中国禽业导刊,2008(2):3,19-21.

篇10

1新密市动物防疫防控现状

近年来,新密市防疫防控工作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全面落实以免疫为主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在扎实完成春秋季集中免疫基础上,加强日常补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在春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进行免疫专项检查,确保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实现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5种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的目标,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在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新密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强化基层防疫条件,提高防疫人员待遇,保证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机构改革后,成立了市级兽医局,下属二级机构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化验室,化验室面积达到1 680 m2,能够完成一般动物疫病的诊断及检测任务。2008年,全市确定聘用200名村级防疫员,防疫员的工资由郑州市财政和新密市财政共同承担。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新密市基层防疫机构条件,解除了村级防疫员后顾之忧,保证了基层兽医队伍的稳定性,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从为动物防疫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角度来看,新密市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在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领域亟需加大研究和建设力度。

2.2饲养场户主体意识不强

除一些规模场户的养殖者之外,部分小规模饲养户防疫主体意识不强,不知道向防疫管理要效益,在某些方面养殖者过分依赖政府,缺乏与动物防疫部门的配合,不易接受动物防疫部门的管理。有些小规模饲养户在引进畜禽时,不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注册登记,由于养殖者缺乏大局意识[3-5],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极易造成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漏免。

2.3各部门配合欠佳

动物疫病防疫是一项涉及多环节、多主体、多部门、多层次的复杂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一方面要认清动物疫病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动物疫病控制的长期性,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动物疫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扑灭的,只要措施得当、政策对路,就可以将动物疫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少,所产生的影响面控制到最弱。

2.4村级防疫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新密市村级防疫员有200余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水平跟不上当前防疫形势,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难以胜任当前繁重的防疫及监测需要。

3对策

3.1转变防疫观念

一是动物防疫要准确定位。将动物防疫定位于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健康与安全,并以此为准则,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目标、方针及措施,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由以保护动物健康为核心向以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与安全为核心的转变,推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动物防疫实行全程监控。建立完善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动物防疫监管机制,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三是动物防疫要依法管理。形成依法治牧、依法防疫的工作格局,确保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3.2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密切相关,也与疫病防疫与控制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规模化饲养便于集中采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更容易及时控制疫病。对于小规模散养农户来讲,畜牧业多是家庭副业,许多农民对动物疫病防疫的知识和技术了解较少,也不具备进行动物疫病防疫的能力,一旦动物发生疫病,极易大面积传播。由于一些动物疫病传播快,传染性强、小规模散养农户家畜零星发生的疫病,如果控制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得当,也可能波及到规模饲养大户和大型养殖企业,并且由点到面,影响到一个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应该重视大规模养殖也有对外污染等弊端。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彻底实现人畜混养向人畜分离、场村分离的转变,实行统一防疫、封闭管理、严格消毒、定期监测、严格检疫,增强抵御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提高防控水平。

3.3由疫苗免疫为主转变为综合防控动物疫病

疫病防控不能过分依赖疫苗甚至滥用疫苗。另外,在实施疫苗免疫的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免疫失败,因此以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目的的生物安全措施才是第一道防线。疫苗免疫只能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一种措施,不能完全依靠疫苗免疫来控制动物疾病。

3.4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

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岗培训制度,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5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机制。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采取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综合防控、措施果断、合力扑疫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应急处理、迅速扑灭疫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应急指挥系统,确定相关部门职责,建立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组建应急队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机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免疫、加强检疫监督、常规性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阻断传播途径。三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管理机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疫情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将疫情划分等级,根据疫情发生的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建立疫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制度,迅速开展疫情扑灭工作。四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机制。动物防疫物资应储备相应足量的应急物资,重点储备疫苗、消毒药品、消毒设施、防护用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等防疫物资。各级财政应安排好重大动物疫病储备资金,以应对突发疫情,同时加强技术储备。

4 参考文献

[1] 刘德明,刘世明.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317-320.

[2] 李锦春,孙彩堂.界首县5家个体养狐场养殖情况的调查报告[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2):245-246,253.

篇11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3-02

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动物疫病防治状况的调查了解,结合近几年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湖北省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1 湖北省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近几年全省上下围绕《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奋力拼搏,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实效。但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各地的动物疫病形势并不乐观,实际防控工作的质量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综合分析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动物疫病形势更加复杂、动物食品安全隐患较大。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污染的范围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新老疫点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现象;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国内优先防范的重点疫病尚未有效遏制,部分地区呈现区域性流行。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小反刍兽疫等外来动物疫病已传入本省部分地(市、州)。今后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将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规模养殖场,多种病原集聚、一场多疫、一畜多病、混合感染严重,动物疫情日趋复杂,防治工作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

(2)基层动物疫病防治能力不足、服务乏力。湖北省原乡镇畜牧兽医站转制以后,在打破了旧的管理体制之后新的管理体制至今没有很好的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在落实农医发〔2008〕16号《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及相关政策规定中各地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打了折扣。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疫员队伍和待遇不落实。按规定,乡镇畜牧兽医站(现在兽医服务中心)应有与市级动物疫控中心相对应的基础设施,而目前多数地方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组织机构尚未恢复,村级防疫员队伍仍为乡镇一级政府组织聘请的临时工,村级报免(检)室多数地方不落实或有名无实。防疫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如有的地方防疫人员年人均实际注射免疫万头(次)猪、1千多头(只)牛羊,年人均只有8 000多元政府补贴(包括所有公益),养老、医疗保险等均由自己解决。二是现有防疫员队伍年龄老化、不胜重负。如某县聘请的村级防疫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只占5.3%、40岁以上占67%,有近1/3的人员超过50岁,人员老化、青黄不接,极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动物诊疗市场门槛低、监管不严,待遇及收入较好,形成了“重治轻防,以病养医”的乱象,造成了村级公益乏力,直接影响着强制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综合防制措施难于到位。湖北省根据《规划》确定的“计划防治、健康促进、流通控制”三大综合防控动物疫病策略,部分地方也还仅局限于几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其自身无技术保障能力,现有的防疫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监管也难以到位,免疫程序和操作也很不规范,有些重点人畜共患病等的监测、防控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造成了免疫工作的死角死面多,免疫效果差。形成了重大动物疫病与其他疫病互为因果,此起彼伏混合流行的特点。在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下基层乡村一级的如产地、引种检疫、种源控制净化、违禁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监管、休药期制度、动物疫病的监测快报、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传染源的可追溯管理等基础设施、公益都严重滞后,综合防控措施难以落实,这也是有些地方养殖场动物疫情难以控制、发病死亡率高、损失严重的原因所在。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2 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