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呼吸道常见的症状

呼吸道常见的症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8 11:20: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呼吸道常见的症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呼吸道常见的症状

篇1

耳鼻喉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急性喉梗阻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及时解除引起急性喉梗阻的危急不安全因素,及时诊断和抢救患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共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3岁~80岁,平均52岁,其中呼吸道异物16例,鼻出血25例;急性会厌炎31例,喉癌,咽旁及颈部肿物行气管切开后并发脱管阻塞24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均抢救成功。

2方法

急性喉梗阻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解痉药物等达到抗感染、消除水肿、缓解呼吸困难。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气管切开包、喉镜、呼吸机、吸引器等急救用品。护理人员根据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掌握喉阻塞分度,1~2度明确病因,密切观察病情,3度应及早行气管切开,4度应立即气管切开,分秒必争抢救患者,密切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常见的引起呼吸道阻塞原因包括气管切开,急性会厌炎,呼吸道异物,鼻腔大出血等疾病,现做如下原因分析和防范。

2.1气管切开后套管脱出及内套管堵塞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吸入的气体吸收了呼吸道水分,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同时气管切开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状态,不能产生有效效咳嗽,因失水量增加,分泌物粘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如患者活动后护理不当引起气管套管系带过松,患者颈部过伸,颈部皮下气肿等可导致套管脱出形成气道堵塞。 护理措施: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旁备有配套的消毒内套管,以防紧急情况下置入不合适的内套管而影响机械通气,2次/d清洗消毒内套管,加强气管套管的护理,采用雾化吸入加强气道的湿化,给患者定时翻身、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粘稠度,如痰液较稠,可增加雾化次数,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气管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2指为度,并且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气管切开术后应抬高床头30~45°避免颈部过屈或过伸,不过度扭转颈部。给患者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在清洗气管套管后,要检查套管内确无异物存留方可放回套管。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时.要首先判断套管是否在位,若套管固定在位,拔除内套管,给予吸痰;若为内套管阻塞,则症状缓解,如症状不缓解,则考虑外套管阻塞,需拔除外套管芯重新置管。

2.2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是发生在声门上区的急性水肿伴有急性化脓性蜂窝织性炎症,起病急.进展快,是耳鼻喉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接诊患者首先要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有无呼吸困难,入院时护士应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的配合支持,该病可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突然阻塞上呼吸道而危及生命,常在夜间发作,病情发展快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或行会厌脓肿切开,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病有病情反复的可能,在未经喉镜检查证实炎症明显减轻之前,仍应严密观察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术前准备以防不测。对行会厌脓肿切开的患者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防止急性呼吸道梗阻发生。

2.3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取出异物,预防并发症。接诊后将患儿安排在抢救室。视患儿缺氧程度面罩给氧,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药物。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患儿出现面色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可将患儿抱起,叩击后背使异物改变位置,以暂缓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高流量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配合医生行环甲膜穿刺或紧急气管切开。让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按医嘱应用各种抢救药物。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对术中取碎片的异物,特别要警惕残余性异物的可能。

2.4鼻腔大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许多患者起病急,出血量大,止血困难,病情反复.短时问大量出血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患者常表现为恐慌,焦虑。护士接诊时要先安慰患者稳定情绪,使其信任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吐出血液,判断出血量。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抬高,头偏向一侧以利于血液流出,防止误吸同时有利于改善呼吸状况,鼻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冰敷患者头颈部,反射性地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时,应补充血容量,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鼻出血患者,针对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加强预防也很重要。

3体会

急性喉梗阻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易出现Ⅲ~Ⅳ度呼吸困难[1],急性喉梗阻病情发展迅速,引起窒息缺氧,严重很快发展为呼吸心跳停止,缺氧时间长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害以及全身重要脏器缺氧,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2]。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常见危急不安全隐患一定要有预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备好急救物品,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能,正确的处理和救治是抢救急性喉梗阻患者的关键。

篇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34-235.

 [2]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10): 86. 

篇3

共纳入经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90例,其中男47例,女43例,平均年龄32.5±10.5岁,将其随机分成A、 B、 C组,3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无合并其他疾病和无吸烟史。所有患者在就诊前都曾有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头痛等症状,经治疗后上述症状基本缓解,继之出现咽痛、咳嗽、咳痰,病程≥3周,且均未使用抗生素。

方法:A组:口服阿斯美,2粒/次,3次/天;酮替芬1mg/次,1~2次/天。B组:口服抗生素(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酮类)。C组:A组+B组,疗程为10~14天。

疗效评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制定《镇咳止喘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价按显效、有效、无效三级评定。①显效:治疗后咳嗽消失或轻度(间歇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昼夜痰量<15ml);②有效:上述症状好转;③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或加剧。总有效率根据显效病例和有效病例之和除以病例总数计算。

结 果

临床疗效:三组总有效率见表 B组与A、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费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药物费用分别为72.1±3.5元、124.3±12.3元、167.5±11.3元。A组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讨 论

自上世纪60年代有关上呼吸道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双盲,对照研究一致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程和转归,也不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性并发症。

本文研究也提示抗生素对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无显著疗效,且增加医疗费用。

本文研究表明阿斯美联合酮替芬可减轻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缩短病程,治疗费用低。

Jacoby和Fryer等发现病毒感染可以特异性破坏分布于气道的迷走神经M2受体,而M2受体受到刺激可以抑制气道的反应,故引起气道高反应性,且这种破坏可以在上呼吸道感染恢复后持续6~8周。而阿斯美是含氨茶碱、盐酸甲氧那明、那可丁、马来酸氯苯那敏4种药物的复合制剂。氨茶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作用,从而减轻气道高反应,同时能加强纤毛运动,排除痰液作用。

甲氧那明激动β受体,从而提高气道对β受体的敏感性。那可丁具有中枢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当,但不成瘾。酮替芬联合阿斯美可进一步加强抗过敏、抗组胺作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篇4

作者单位:463700 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冬春季节常见,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引起,常合并细菌感染,易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有咳嗽、咽喉肿痛、发热流涕[1]。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制剂穿琥宁注射液静脉给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5~64岁,平均385岁;对照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6~62岁,平均3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发病急,急性发热(体温≥38℃),起初伴有口渴、鼻塞流浊涕、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WBC≥100×109/L),胸片无异常。排除一下患者:①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功能损害者。②哺乳或妊娠期患者。③对本次治疗药物可能过敏患者。④其他不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穿琥宁注射液400 mg,加入到5% 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或阿莫西林等静脉滴注。以上治疗均以1周为1疗程。

14 评价标准[3] 痊愈:体温在24~48 h内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西医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体温在48~72 h内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好转,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接近正常;有效:体温下降,但有反复,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体温未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剧,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好转。以痊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数。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占原发感染85%以上,少部分可由细菌引起[4]。现在临床上耐药现象越来越明显,某些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收到很大的限制,且不良反应较多,对血液、消化及循环系统都有一定影响。为合理用药,纠正滥用抗生素,开拓中医中药解表,现在研究重点在于开拓有效的中药制剂。穿琥宁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穿琥宁注射液自199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中医院急诊科必备中药之一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为清热解毒中药穿心莲的提取物,主要成分含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5],具有清热、解毒、抗炎、镇静等作用。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的二萜类双环母核及其五元内酯环为其解热、抗炎的基本作用,促进中性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6],是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从药理作用研究看,穿琥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常见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7]。此外该药还有增强机体对感染的应激力,能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兴奋[8],使体温快速恢复正常。

本研究结果表明,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莉娣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8例分析. 青海医药杂志, 2005, 35(12):30.

[2] 戴自英 实用内科学.第九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026.

[3] 俸世林 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0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6):150151.

[4] 蒋栓儒 穿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8例临床观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8): 封3.

[5] 苗榕生, 周炜, 金美凤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1):6869.

篇5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0-34-03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in auxiliar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SHU H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Medicine,Fujin Central Hospital,Fujin 15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in auxiliar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96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ll children were given regular examin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treatmen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at the basis of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Improvement time of cough and asthma,disappearing time of lung wheezing,disappearing time of lung moist rales and hospitalization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hen compared (P

[Key words]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urative effect

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小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机率较高[1-2]。目前,临床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先明确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类型,进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能够降低患者的痰粘度,具有良好的化痰效果。本次研究对2014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2±0.9)岁,平均病程(7.5±1.5)d;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1.7±0.9)岁,平均病程(7.9±1.6)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其他疾病,且无呼吸衰竭、心力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n 咳喘好转时间 肺喘鸣音消失时间 肺湿性音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61 5.34±1.03 2.23±1.12 4.23±1.64 7.04±1.43

对照组 61 6.87±1.54 3.97±2.65 5.78±2.01 9.02±2.24

衰竭及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患儿均接受常规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痰培养。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1)综合治疗:保障患儿病房内空气清新,加强患者喂养,保障患儿体内热量的摄入;(2)给予患儿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控制患儿感染;(3)保障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并对患儿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若患儿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平喘治疗,同时控制液体的输入量及输入速度,纠正患儿的电解质失衡现象等。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为患者每日滴注0.2mg/(kg・d),每日1次,持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

1.5 评价指标

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症状完全消失,且肺部喘鸣音及肺湿性音完全消失;好转:患儿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症状有所缓解,且肺部喘鸣音及肺湿性音有所消失;无效:患儿上述症状均未改善,临床体征也没有任何改变。

1.6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组间对比采取x2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喘好转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肺湿性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疾病,主要由于病毒、细菌及支原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8 31 15 2 95.8

对照组 48 23 14 11 77.1

体等微生物感染而引发。其中,小儿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小儿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存在干湿性音等症状[4-5]。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肺泡数量相对较少,且没有侧支通气,再加上患儿纤毛运动功能较差,咳嗽反应也不及成年人强烈,这就导致患儿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症状,影响小儿的体格与智力发育,严重时威胁患儿生命安全[6-7]。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溶解黏液作用,能够断裂患儿痰液中的黏多糖纤维,促使黏多糖进行分解,从而有效稀化患儿体内的痰液,并对黏多糖的合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能够降低患儿痰液中唾液酸的含量,降低患儿的痰黏度[8-9]。与此同时,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可以促进患儿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能够起到恶心性祛痰的效果,以便患儿体内的痰液排除体外,保障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10-11]。此外,临床研究表明,盐酸溴己新不仅能够增强人体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同时还能够降低患儿肺泡的张力,起到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效果[12-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喘好转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肺湿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云.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3,33(4):285.

[2] 颉雅苹,邓力.1815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3):24-26.

[3] 赵建军,王珊姗.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4(8):63.

[4] 戴迭宗,李烈坚.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56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2):252-253.

[5] 白乐平.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75-76.

[6] 吴丽君.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7):682-683.

[7] 赵贾漪.盐酸头孢吡肟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5):310.

[8] 吴光远.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150-151.

[9] 李星,林慧卿.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4):104-105.

[10] 朱四凤,杨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15):332.

[11] 陈崇芝.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液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8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46-47.

[12] 李爽,崔晓荣,赵京红,等.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183.

[13] 张北宁.头孢噻肟钠联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417-418.

[14] 贾凯.45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和临床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125-126.

篇6

中图分类号:R82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16-01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往往导致肺部炎症发生,或蔓延至其他脏器,进而导致诸如中耳炎或风湿热、肾炎、心肌炎等诸多并发症。本文就我院自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就诊的82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78例患有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取青霉素静滴治疗;对照组采用炎琥宁静滴治疗。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95岁;病程12~59h,平均42.3h;平均体温38.9°C。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15个月~13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16~62h,平均47.6h;平均体温39.2°C。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温、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①病程≤72h,T≥38℃;②临床表现及体征:以咳嗽、流涕为主,可伴有鼻塞、声嘶、扁桃体肿大或咽部充血;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值正常,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指数升高;④排除范围:严重实质性器官并发症的患者儿或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儿。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儿均通过医生确诊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滴炎琥宁10mg/(kg・d),通过5%葡萄糖溶液混合静滴,每天一次;观察组采用静滴青霉素G钠800U,通过5%葡萄糖溶液混合静滴,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两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还应给予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静脉滴点利巴韦林的常规治疗。如患儿临床表现有高热时应加用物理降温、排痰等其他方法治疗。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根据观察组治疗后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消失,各项体征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显效:根据观察组治疗后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基本痊愈,各项体征明显改善,体温明显下降并趋近正常值,实验室检查结果数值均接近于正常值;好转:根据观察组治疗后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阳性体征有所减少,体温有所下降,实验室检查结果数值有所改善;无效:根据观察组治疗后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无改善,体温未不降或升高,各项体征均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数值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疗效对比见表1

从上表结果可得出观察组中治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效率为95.12%;对照组中治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4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差异(P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作为小儿最常见的呼吸疾病一年四季度均可发病,但通常是在天气骤变或寒冷季节时多发,常见病因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等致病菌感染而来,给与对症治疗即可痊愈,目前医院临床治疗方面常使用抗菌药物为主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是起到治疗的作用,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但是由于广泛的使用,患者对不同的抗菌药物就出现了一定的耐药性,并且逐步加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也使用较多,现在对医疗研究对其治疗的合理性进行研讨。

本次研究根据上述实验证明了青霉素较炎琥宁有更好的疗效。炎琥宁是从天然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2],经人工半合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珀酸酯钾钠。盐青霉素G钠的作用是可以使气道炎症反应中的气道上皮细胞活性降低,有效的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以此可以迅速的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种症状[3],但是青霉素G钠没有退烧的成分,所以更适合于没有发热症状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本次调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比较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80.4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篇7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33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少部分为细菌感染,发病率高,俗称“感冒”,是门急诊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咽痛、低热、头痛、全身不适,婴幼儿还常常出现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尤其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最为常见,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以往常规治疗不理想[1],给患者工作、生活、休息带来严重影响。有时病程可迁延一周甚至一个月,门诊医生经常遭受患者的埋怨,多年来本院门诊以山莨菪碱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良好疗效,且经济适用。现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门诊治疗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0.2 mg/kg,口服,3次/日,3天为一个疗程。

3.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咽痛、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改善情况。

4.疗效标准 显效:1天内体温恢复正常,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咽痛、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消失;好转:2天内体温恢复正常,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咽痛、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无效:3天内体温未恢复正常,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咽痛、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好转。

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显效88例(88.0%),好转9例(9.0%),无效3例(3.0%),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显效41例(41.0%),好转28例(28.0%),无效31例(31.0%),总有效率为69.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7.782,P<0.01)。

2.不良反应 使用山莨菪碱治疗过程中,33例(33.0%)有轻微面色潮红及口干,28例(28.0%)有视物模糊,未作特殊处理,停药后上述症状消失。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门急诊常见病,全年均可发病,冬季多见,受凉、过度疲劳为常见病因,病原体多为病毒,若治疗不及时,常合并细菌感染,临床上以鼻塞、流涕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咽痛、咽痒、咳嗽、发热、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鼻塞使人只能张口呼吸,流涕不止,需要不停地抹鼻涕,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山莨菪碱属M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阻断迷走神经,能松驰平滑肌,减轻胃肠道症状,具有镇痛作用[2],且能改善微循环,解除小动脉痉挛,抑制腺体分沁,减少呼吸道分沁物,增加纤毛运动功能,有利于病原体的排出[2];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和巨噬细胞功能,有利于机体清除病原体[3]。根据山莨菪碱上述的药理作用,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多年门诊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采用本法治疗能使鼻腔黏膜水肿消失、腺体分泌受到抑制,从而使鼻塞解除、流涕停止。观察发现用药后常于1小时内起效,炎症得到控制,腹痛、呕吐等症状消失,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改变老百姓对我们小病治不好的埋怨。 笔者认为,山莨菪碱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老药新用,经济适用,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考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宁妹.穿琥宁治疗100例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1,29(3) :249.

[2]李向阳. 思密达与654-2联合应用减少红霉素静滴副反应的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2006,34(6):666.

篇8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清开灵;病毒唑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清开灵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应用病毒唑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吴瑞萍等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1],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3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1~3岁25例,4~7岁29例,8~14岁14例;对照组71例,男48例,女23例,1~3岁43例,4~7岁19例,7~14岁9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9例,其中普通感冒62例,急性扁桃体炎3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0例,急性咽炎16 例,急性感染性喉炎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胸部X线透视或X线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正常或淋巴细胞增高,部分中性粒细胞偏高。

1.3 治疗方法 在相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0.8 mL/(kg·d),用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静脉滴注,1次/d,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病毒唑注射液按10~15 mg/(kg·d),溶于5~10 %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3~5 d为1个疗程。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但有轻微症状;无效:用药5 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

2.2 治疗效果 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总有效率(P<0.01),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清开灵注射液与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注:**P<0.01

2.3 不良反应 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 %以上。由于儿童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的感染,以病毒感染居多,约为90 %。其次是细菌、支原体感染等,且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等部位,通过释放内、外毒素等方式而引起小儿上呼吸道症状,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发病较多见。该病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静滴抗生素[2]。若合并细菌感染虽有可供选择的有效抗生素,但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疗效。目前用药方面抗病毒药物病毒唑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病毒唑及金刚烷胺抗病毒疗效均不确切。据研究分析,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3]。病毒灭活实验表明,清开灵对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乙肝病毒有较好抑制和杀灭作用。体内外抗菌试验显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16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解热作用。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对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临床观察表明,清开灵注射液除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外,与同类药物相比还具有以下2个优点:不需做皮试,对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制剂稳定、疗效可靠,在退热与改善症状方面作用较为迅速,可缩短病程,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特别适合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191153.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82-01

对于儿科患者的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有九成以上是病毒造成的,其中,主要的病毒为鼻病毒以及冠状病毒,占到60%左右。另外,还有流感、副流感等病毒,还有的就是呼吸道的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等,还有柯萨奇、EB和埃可病毒,这些病毒都可能导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细菌发生感染,其中儿科患者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类型为肺炎的链球菌以及流感的嗜血杆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另外还有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当患者确诊细菌性感染才能考虑应用抗生素。本文就抗生素在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注意事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0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所有患者均确诊由细菌性感染导致上呼吸道病症,症状主要有肺炎和流感,体温查过39摄氏度、鼻分泌黏液脓性物、面部肿胀,同时鼻塞伴有头疼、牙痛等症状。个别发生急性的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等。

12 治疗方法 各类的感染性疾病和各部位感染的常见病,病原菌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急性的咽炎或者扁桃体炎,其致病原因一般为细菌性,溶血性链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对于这类细菌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对于皮试过敏者,则建议改用红霉素,或者是其他的抗生素,比如一代头孢菌素或者是二代的头孢菌素等。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简称CAP,致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的链球菌,大约占到CAP致病原因的1/3上下,致病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等,还有极少的致病原因是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当病原明确的时候,可以根据药敏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建议选用抗生素有青霉素以及阿莫西林,还有第一代头孢菌素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危重患者可以用第三代的头孢菌素以及一些大环的内酯类药物。

2 讨 论

21 关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九成以上原菌为病毒,其中主要是鼻病毒和冠状病毒为主,占到60%左右。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原因是由于感染细菌,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细菌发生感染,其中儿科患者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类型为肺炎的链球菌以及流感的嗜血杆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另外还有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当患者确诊细菌性感染才能考虑应用抗生素。近些来,肺炎支原体上升趋势明显,占到儿科患者肺炎10-20%,流行期高达30%以上[1]。

22 关于抗生素在呼吸道疾病治疗时的指征 一般普通感冒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当感染的症状持续了1周到10天左右时,仍然不能有所缓解,且可能越来越严重,或者伴随发热,白细胞的量升高以及C反应的蛋白出现升高,有的还会发生中耳炎的症状,或者是全身以及局部的症状较为严重,高热且耳痛,患儿的鼓膜发生充血膨出,外耳有见血性的脓液等,这时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23 对于抗生素一定要掌握使用的疗程 由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等其他的原因,在一般的情况之下,用药直至体温恢复到正常,一些明显的症状逐渐消退了七十二小时或九十六小时之后。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咽炎和扁桃体炎需要较长的疗程,一般情况下为十天左右,而急性的细菌性中耳炎会持续一周或者十天时间,急性的细菌性鼻窦炎的疗程造十天到十四天左右。

24 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对疗效评价和对治愈后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用药后的三天之内,患儿出现了病情稳定以及好转的趋势,比如在临床上患儿的体温出现了下降趋势,临床上的症状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所改善,我们就可以认定药物产生了效果,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不要盲目的因为病情恢复慢而换药。通过一些研究资料发现,对于临床上一些病原体进行经验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儿科患者的预后,但是那些特异性病原学的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影响不大。因此得出结论对于经验性治疗,如果治疗的三天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那么病死率就会出现降低,而如果在三天之内没有效果,患者的病死率则会升高。

参考文献

篇10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和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i n f e c t i on)。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地区,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当机体和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引起本病的病毒类型很多,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各种病毒问无交叉免疫,而且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因此,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临床表现

        (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成人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

        1.症状潜伏期短(1~3天),起病急,初期有咽干、喉痒,继而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呼吸不畅、声嘶、干咳或咳少量粘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全身不适、轻度畏寒、头痛、胃纳差、便秘或腹泻。如无并发症,一般一周左右痊愈。

        2.体征可见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1)症状: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烧灼感,持续时间不长,咽部疼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可伴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感染时可伴有眼结膜炎。

        (2)体征:咽部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可有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1)症状:以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疼痛为特征,常有发热、咽痛和咳嗽。

        (2)体征: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触痛,可闻喘鸣音。

篇11

【关键词】 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耐药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s of antibiotics on simpl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98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For 49 patients that were treated by antibiotic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0%, cure rate was 42.9% (21 cases), obvious effects rate was 55.1% (27 cases), only 1 case showed no response. For the left that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8%, cure rate was 46.9% (23 cases), obvious effects rate was 44.9% (22 cases), and 4 cases showed no response (8.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se two groups (P

[KEY WORDS]Simpl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tibiotics; Resistance

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直接感染或在病毒基础上继发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 它是指鼻腔、 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是最常见的疾病,常伴发热。本文所指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无合并细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 病毒性咽炎、 喉炎和支气管炎、 疱疹性咽峡炎以及咽结膜热。目前治疗上感常应用抗菌素,导致抗菌素滥用和耐药菌株增加,而且由于抗菌素的毒副作用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2005年7月~2007年7月,笔者对98例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单纯抗病毒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98例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年龄 2~6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50例。诊断为普通感冒 46例,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32例,疱疹性咽峡炎16例,咽结膜热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部不适等。

1.2 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常规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1]。病毒性感染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现象。

1.3 治疗方法

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按同类型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 49例和一般性治疗组 49例。两组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组主要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β内酰胺类抗菌素(主要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有过敏史者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乙酰螺旋霉素或罗红霉素);一般治疗组则采用抗病毒治疗,口服板兰根冲剂或小柴胡冲剂。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白细胞、淋巴细胞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或未复发;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愈时间均为2~7 d。抗生素治疗组21例(42.9%)、显效27例(55.1%)、无效1例(2.0%),总有效率为98.0%;一般性治疗组治愈23例(46.9%)、显效22例(44.9%)、无效4例(8.2%),总有效率为9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 ,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除婴幼儿患者、年老伴有慢性疾病或并发感染时,一般不需抗生素治疗。而现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甚至一些较大医院的医生依然习惯性地对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抗生素,一是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二是可导致细菌耐药发生率迅速递增。本研究术中一般性治疗组与抗生素治疗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