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8 14:44: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篇1

(二)培养目标

1.熟悉环境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系统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三)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

01交通环境规划与管理

02交通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44环境管理概论

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相关专业

环境科学

课程设置(以天津大学为例)

主要课程名称: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第一外国语、工程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引论、现代管理学、实验技能、环境工程基础、现代环境工程理论、传递过程原理、高级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

就业前景

(一)国家的基本政策决定了该专业重要的社会地位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是21世纪全球的焦点,环保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工程学科的内涵日益丰富,使得它已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未来前景不言而喻。

(二)生态环境领域项目的丰富预示着就业面的无限广阔

我国环/,!/保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三)我国环保产业岗位大量空缺,需要专业人才给予补充。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并且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十分需要专业人才来增强该领域的运作能力,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表现最为明显。

(四)国家对环保的大力投入显示着该领域工作人员薪资待遇的优厚

有资料显示,2000年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支出已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2005年后我国每年的环保项目投资将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5%,到2010年将投资150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与建设,其中600亿元用于升级环保和改造污染控制设备,220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国家对环保力度投入的逐步加大,说明了入职该领域,可谓衣食无忧。

总之,环境工程专业是极富发展潜力的专业,不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而言,无疑给广大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该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需求上,更侧重的是人才的专业性,只要您具备真才实学,前途不可限量!

就业方向

主要工作部门:

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

2.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

篇2

1.1简述环境工程的具体内容

环境的适应性主要指的是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应对储藏和运输中的各种极端环境状态下,实现自身功能的一种性能。另一种简单的说法就是不产生不可逆损坏和能正常工作的能力。通过环境试验,充分反映出产品设计、研制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并技术改进这些问题,以此提高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

1.2简述环境适应性的具体内容

环境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的污染问题及提升环境质量的技术研究,环境工程中涉及到了很多的学科,例如生态学科、环境医学和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等,但是无论涉及到了多少学科,环境工程最为核心的工作重点就是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环境工程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可利用资源技术、生产工艺以及按区域环境来调整进行运作和管理,以此获得更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也是环境工程未来发展的方向。

2简要叙述环境适应性和产品可靠性的差异性

环境的适应性是检验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方式,但是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环境的适应性也会对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意义上讲产品环境适应性不合格,说明产品不能正常使用;而产品可靠性高低,则只表示产品故障发生率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环境适应性不同于可靠性。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看似不明显,但是很重要。

3简要叙述环境工程对于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现阶段的保护环境免受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污染环境的污染物的排放。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素就是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工业污染物包括三种,它们分别是:第一种工业废水;第二种工业废气;第三种工业废渣。这三种主要的工业污染物没有进行彻底的加工,工业的原材料和生产的产品没有完全的进行利用,这样的工业污染物对于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现在要求工业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对于生产的工业流程要进行彻底的改进和创新。在这一个方面工业企业要严格的按照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投入经济和人力进行这方面的建设,改善现在的工业企业对于环境污染的程度。防止工业企业对环境进行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有效的对工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规范;同时要不断的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的污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很难给予防治的,所以环境工程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有效的控制住外界对于环境的污染。环境工程中有很多的课题,但是大气的环境污染是环境工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就具有针对性的讲述环境工程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环境工程对于各种范围内的大气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环境工程中规定:相对于空旷的地域,大气的环境质量应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对于城市的控制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污染源相对集中的个别城市区域的空气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也不能够危害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更不能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表现是降尘量的增加;第二种表现是降低了周边的能见度;第三种表现是导致周边的树林生长异常。但是最为严重的危害还是有可能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工程中对于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的认识是,矿物燃料的燃烧造成了大气污染。燃烧使得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周边的大气环境,同时给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五种:第一种是烟尘;第二种是一氧化碳;第三种是二氧化碳;第三种是碳氢化合物;第四种是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现阶段的最主要防治措施有两点:第一点是植树造林;第二点是进行城市绿化。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净化空气。环境工程中防治尘土扩散的方法是建立防风林。但是参照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程度,改善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还应该是在新型能源上下功夫,尽量采用无污染的能源来进行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也要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生产设备的创新有助于烟尘的排放,工业燃料的有效利用同样也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世界上已经在进行汽车燃料的创新工作,但是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研发后,这个项目目前还在研究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废气的处理。烟气中的粉尘可以通过过滤、洗涤、静电沉降等方法与气流分离。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将石灰石粉末吹入燃烧室,与二氧化硫化合成灰分,这样能够降低二氧化硫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还可以用碱性物质吸收二氧化硫。本文上面简述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治理内容,但是要想最大限度的实现大气的污染治理就需要将环境适应性和产品的可靠性相结合,只有这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平衡,才能够相互促进。

篇3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7届到2009届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毕业设计组织和完成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过少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把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关键时期。当前的就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巨大的择业压力迫使打算就业的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通过初试线的同学很早就在准备研究生复试,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有的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有的同学实验态度不认真、实验数据缺乏合理性、不懂得用原理解释实验数据、毕业设计的格式也不符合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还有的同学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其结果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效果。

    2.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题目重复率较高

    2004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大多数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经验。由于学生数量多、指导教师少,很多教师未经任何培训就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多数教师都能不辞辛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任务,而个别教师由于课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随便找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做,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有的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格式不符合要求、题目缺乏新颖性,重复率较高。

    3.毕业设计的题目分散度较大,尚未形成“医工结合”专业特色

    从近三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看,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工程设计、重金属修复、有机物处理、环境评价、生态建设、分析方法等),每类题目都占一定比重,没有重点研究方向,难以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国内外着名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锤炼后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这一点在毕业设计题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变化特征及产量-气候关系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农业大学的特色。为加快专业建设,积极申请校级或更高层次品牌或特色专业,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并使人很明显地从中看出其特色研究方向。

    4.实验设备破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很多教师除了要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全程监控毕业设计进程。部分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对实验仪器不懂得爱护,不按正常规定操作实验仪器。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有的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灵敏度下降,有的设备如恒温摇床已不能正常使用,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等破损率较高。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精密仪器难以及时维修或更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断下滑。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针对往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下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改变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时间,使毕业设计的形式灵活多样

    为缓解毕业设计的开设时间与考研复试和就业、仪器设备数量与毕业设计人数之间的矛盾,自2009年起泰山医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为解决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现状,泰山医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探索出“产、学、研”办学的新思路,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山东瑞星化工集团、青岛海利尔药业公司、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等,部分学生经学校推荐后可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依托大公司专业人员的工程技术优势提高工程类毕业设计质量和比重。在校内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也从政策上引导指导教师开展工程设计类毕业课题。

    2.加强毕业设计教育,重视实验管理员的作用

    为减少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易损玻璃仪器和精密仪器的损坏率,每年毕业设计开始前都要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和仪器设备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像爱护私人物品一样爱护仪器设备,小心操作避免损坏,用完之后及时恢复原状。对精密仪器如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在使用时应认真填好仪器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给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在每天上下班检查精密仪器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或上报给实验室主任。对常规玻璃仪器和易耗品,每个毕业生在到实验室做实验前都要向实验管理领取,同时一式三份登记造册,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交给实验管理员,一份交给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完成后应完整归还,损害的仪器应说明理由,并作出相应赔偿。

    3.鼓励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好坏与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几年里,为缓解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现状,鼓励全院教师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由于少数教师科研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题目简单且重复利用率高,毕业设计缺乏新颖性,使其指导的毕业生论文质量较差,影响整体效果。近年来由于生源紧张,毕业生人数较少,为提高指导教师整体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将现有课题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自身良好的科研素质来影响学生,培养其独立钻研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努力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倡导指导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题目分散、内容单一的现状,在最近两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之前,组织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每名指导教师对本学年拟开展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其他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尽可能完整,更贴近“医工结合”的特色方向,并能够锻炼学生多个方面的技能。另外,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将内容相近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整合,分散的题目趋于集中,最终形成综合型的高层次毕业课题,不仅有助于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形成学术团队和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5.改革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加强毕业生的宏观管理与监控

    以往的毕业设计考核往往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自主决定。个别毕业生虽然平时表现不好,但最后总成绩较高,而有的平时认真做实验的同学毕业设计总成绩反而较低,最终在本届和以后的毕业生中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考核指标中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探讨科学高效的打分方式,另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加强监管,严格请假制度,不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到实验室巡视,对不遵守纪律和经常不到实验室的毕业生进行严厉惩罚,乃至推迟毕业答辩日期。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技术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水平,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应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从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择、管理措施、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验管理员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4

随着国内外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已有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1]。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工程类专业,污废水处理又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相当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污废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因此,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水处理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生从学校到社会在踏上就业岗位之前,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熟悉环境工程工艺构筑物和施工的重要过程,对于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以笔者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水处理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环境工程水处理方向毕业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环境工程水处理方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题目缺乏创新性。进几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很难满足设计题目创新性这一要求。在确保每个学生所选课题不重复的情况下,教师至少要准备8个不同的题目,几届毕业生所做的毕业设计重复雷同,缺乏创新性。

2、设计内容深度不够。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方向设计主要是针对某种特定的废水,污水设计工艺流程、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并进行经济论证等,最后提交的论文形式为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相关图纸。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只会设计基本的工艺流程,许多毕业设计的题目冠以“初步设计”,但是实际完成的论文离初步设计的要求相距甚远,其深度还有所欠缺。

3、学生的设计热情不高,主动性较差。从目前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看:毕业论文(设计)基本安排于大学最末学年的下学期。此时正值大学生进行毕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多数学生参与毕业分配以及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上的冲突,多数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关系到自身就业前途的奔波之中。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也多持应付过关的心态,难以保证真正的身心投入。

总的说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革,人们对人才质量标准产生了新的认识,要求高等教育应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现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

二、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工科人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毕业设计选题

科学选题是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科学选题是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结合以往几届在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选题:

1.1要结合目前社会或市场上的主要研究方向[2],增加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的兴趣。指导老师在设计选题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地把握目前市场主要的研究方向。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目前的处理工艺非常多,但为了结合国家对出水中氮、磷指标的严格要求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应选择现行的较先进及运行较成熟的处理工艺,如A2/0、CASS、氧化沟等工艺,同时可以进行后续的三级处理设计,如混凝+沉淀+消毒、微滤或超滤、MBR等,对出水进行回用。

1.2 题目应是符合目前社会应用的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符合目前社会应用的题目尤其与其就业相互融合,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又稳定了学生的就业情绪和心态,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其创新性也可能被激发出来。

在选题时,由教师提出相应数量的题目,并对学生公开,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所提供的备选题目要多于设计学生人数。

2、加深设计深度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以基础理论课为主,很少涉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环境监测工作和水、气、固等治理工程的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虽为工科院校的毕业生,但是缺乏相应的工程素质,只注重治理方法的原理和工艺,而对如何实施却很少涉及。所有这些均决定了水处理方向的毕业设计只能是做一些基本的理

论分析或是工艺分析,与实际的工程建设很难联系在一起。在实际设计中,除了必要的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外,还应该增加构筑物的剖面图、土建图、管道的布置图等,让学生在设计中熟悉最基本的设计图纸及方法和要求,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增加一些“环境工程土建概论”之类的课程,使学生具备一些毕业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3、毕业设计的指导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起着重要的组织、管理及答疑的作用,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必须严格把关,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打人情分。

3.1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激发生的创新能力。要处理好“培养人与出成果”的关系,不应只强调任务,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并签字批准,按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对经常不到岗、工作不认真的学生应及时给予纠正,并上报学生所在学院。

3.2为加强毕业设计深度,指导教师与设计院所高工联合指导[2]。高校老师更多的是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对于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和深入,但对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可以邀请实际工程设计经验非常丰富、设计规范非常标准的较大市政工程设计院所的高工联合指导,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可安排高工进行指导答疑,由高工把握毕业设计的深度。同时,学院应经常邀请这些高工对工程设计问题进行讲解,提高高校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

4、安排毕业设计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前期的不同阶段,我们安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集中专题讲座,如资料查询与数据库的使用、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创新思想培养、国内外水处理的进展与现状、工程制图的绘制、科研论文的撰写等。这样的专题讲座与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使学生们快速地进入毕业设计的工作状态,避免了很多弯路,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5、成绩的评定

总之,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建立并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组织管理对做好毕业设计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核,一是文献综述及英文翻译,二是毕业实习报告,三是平时出勤和按期完成设计任务的表现,四是设计说明书和绘制图纸的质量,五是毕业设计答辩的水平。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可以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指导老师的评分,占毕业成绩的50%,因为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对自己指导的每一个学生的时间投入、努力程度以及设计的质量等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第二部分是评阅老师的评分,占毕业成绩的20%。为了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可以另请一名老师对毕业设计进行审核及评分;第三部分是毕业设计答辩,占毕业成绩的30%,通过毕业答辩可以考核学生的工程认识及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提问及回答环节,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学院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全体学生要提高认识,全面落实,方可逐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TD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134-02

煤矿规模的扩大和生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按照初步设计中的各项环保规定和考虑必要的环保措施,在采取环保措施后,可以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同时通过煤矿技改也使原有污染源得到有效地治理。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加强矿区环境保护的投资,从长期来看,会促进矿区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这对环境是有利的。煤矿技术改造势必产生环境经济损益的影响,因此对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针对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了评价,以期对煤矿技改工程的合理实施提供文献参考。

一、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总投资为23105.84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76%,全部投资回收期为5.9年,投资利润率为15.48%,投资利税率为34.5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煤矿技改工程完成后,将促进商业、服务业、加工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改变当地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煤矿技改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良好的。

表1 经济评价指标汇总

二、环境代价的分析与计算

煤矿技改项目的环境代价(Hd)包括直接环境代价和间接环境代价。直接环境代价包括了技改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为消除或减少环境影响付出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代价。在直接环境代价的评价中,技改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有由地表沉陷引起生态破坏而采取的生态恢复补偿费用、水土流失整治费用和“三废”排污费用,这一部分费用总计为79.5万元,占了技改工程总投资的0.3%,在煤矿技改投资费用消耗的合理范围之内;消除或减轻环境影响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是环境工程运行费,环境工程运行废按生产要素法估算,由电费、材料消耗费、人工工资、基本折旧费、大修理基金和管理费等组成,除了水土保持外,运行成本费按10%计算,其费用为92.01万元/a。综上则直接环境代价为171.51万元。

间接环境代价为技改项目影响的区域内,各受影响的部门因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所受到的损失和消除这些影响付出的代价。技改项目间接环境代价包括农业减产损失费、人体健康损失费、生态损失费和水资源损失费等。其中,对生态和绿化等造成的损失费单独另外计算,农业减产损失和人体健康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水资源损失费约为9.84万元。

总环境代价是直接环境代价和间接环境代价的和。通过以上直接和间接环境代价的估算,总环境代价(Hd)为181.35万元/a,为治理投资的0.20倍,由此可见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

三、环境成本及环境系数分析

环境成本为单位产品的环境代价,即: ;

式中:Hb――环境成本;Hd――环境代价;M――与Hd同时取得的产品生产能力,技改后生产能力为1.5Mt/a。

经计算环境成本为1.209元/t,即煤矿每生产1t煤付出的环境代价为1.209元。

环境系数为环境代价与同时段产品产值之比,表示单位产值的环境代价,即:

式中:Hx――环境系数,元/元;Cx――与环境代价同时段的产品产值。

根据当时初设产品煤的价格150元/t,经计算环境系数为0.008元/元(按矿井规模计算),即该煤矿每创造一元的产值需付出0.008元的环境代价。

四、环境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在技改项目环境污染治理中,既要考虑环境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选择经济合理的有效措施和防治污染的可行性途径,将环境污染尽量控制在工艺过程中。环境工程经济效益一般以环境经济效益系数(Jx)表示,系数越大,表示环境工程更趋有效和合理。

环境经济效益系数为环境工程挽回的经济总值与环境保护费之比,即:

环境经济效益系数

式中:Jx――环境工程经济效益系数;Si――环境工程挽回的经济价值(万元/a);Hn――环境保护费用(万元/a);i――挽回经济损失的项目。

经计算,环境经济效益系数为0.76。即在付出1元的环境治理费后,同时又挽回了约0.76元的经济效益,这表明了所采取的环境治理工程既优化了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结论

对煤矿技改的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有利于技改工程的合理实施以及提供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既能优化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看,韩家湾煤矿技改后的经济效益是良好的。

2.从环境代价的分析结果看,韩家湾煤矿技改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

篇6

作者简介:张庆乐(1979-),男,河北宁晋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董建(1976-),女,山东济南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教授。(山东 泰安 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9-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66-02

毕业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次理论和实践机会。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创新的设计精神,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律。[1-4]毕业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涉及面非常广、一个学校的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往往受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和该校实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造成不同的学校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有较大差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医学院校,由于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差别较大,且缺乏学科基础,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精力较少,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逐步将本专业建设成校级特色专业,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对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教师选择和题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7届到2009届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毕业设计组织和完成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过少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把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关键时期。当前的就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巨大的择业压力迫使打算就业的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通过初试线的同学很早就在准备研究生复试,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有的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有的同学实验态度不认真、实验数据缺乏合理性、不懂得用原理解释实验数据、毕业设计的格式也不符合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还有的同学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其结果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效果。

2.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题目重复率较高

2004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大多数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经验。由于学生数量多、指导教师少,很多教师未经任何培训就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多数教师都能不辞辛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任务,而个别教师由于课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随便找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做,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有的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格式不符合要求、题目缺乏新颖性,重复率较高。

3.毕业设计的题目分散度较大,尚未形成“医工结合”专业特色

从近三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看,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工程设计、重金属修复、有机物处理、环境评价、生态建设、分析方法等),每类题目都占一定比重,没有重点研究方向,难以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锤炼后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这一点在毕业设计题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变化特征及产量-气候关系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农业大学的特色。为加快专业建设,积极申请校级或更高层次品牌或特色专业,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并使人很明显地从中看出其特色研究方向。

4.实验设备破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很多教师除了要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全程监控毕业设计进程。部分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对实验仪器不懂得爱护,不按正常规定操作实验仪器。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有的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灵敏度下降,有的设备如恒温摇床已不能正常使用,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等破损率较高。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精密仪器难以及时维修或更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断下滑。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针对往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下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改变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时间,使毕业设计的形式灵活多样

为缓解毕业设计的开设时间与考研复试和就业、仪器设备数量与毕业设计人数之间的矛盾,自2009年起泰山医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为解决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现状,泰山医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探索出“产、学、研”办学的新思路,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山东瑞星化工集团、青岛海利尔药业公司、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等,部分学生经学校推荐后可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依托大公司专业人员的工程技术优势提高工程类毕业设计质量和比重。在校内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也从政策上引导指导教师开展工程设计类毕业课题。

2.加强毕业设计教育,重视实验管理员的作用

为减少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易损玻璃仪器和精密仪器的损坏率,每年毕业设计开始前都要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和仪器设备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像爱护私人物品一样爱护仪器设备,小心操作避免损坏,用完之后及时恢复原状。对精密仪器如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在使用时应认真填好仪器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给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在每天上下班检查精密仪器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或上报给实验室主任。对常规玻璃仪器和易耗品,每个毕业生在到实验室做实验前都要向实验管理领取,同时一式三份登记造册,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交给实验管理员,一份交给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完成后应完整归还,损害的仪器应说明理由,并作出相应赔偿。

3.鼓励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好坏与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几年里,为缓解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现状,鼓励全院教师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由于少数教师科研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题目简单且重复利用率高,毕业设计缺乏新颖性,使其指导的毕业生论文质量较差,影响整体效果。近年来由于生源紧张,毕业生人数较少,为提高指导教师整体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将现有课题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自身良好的科研素质来影响学生,培养其独立钻研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努力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倡导指导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题目分散、内容单一的现状,在最近两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之前,组织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每名指导教师对本学年拟开展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其他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尽可能完整,更贴近“医工结合”的特色方向,并能够锻炼学生多个方面的技能。另外,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将内容相近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整合,分散的题目趋于集中,最终形成综合型的高层次毕业课题,不仅有助于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形成学术团队和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5.改革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加强毕业生的宏观管理与监控

以往的毕业设计考核往往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自主决定。个别毕业生虽然平时表现不好,但最后总成绩较高,而有的平时认真做实验的同学毕业设计总成绩反而较低,最终在本届和以后的毕业生中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考核指标中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探讨科学高效的打分方式,另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加强监管,严格请假制度,不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到实验室巡视,对不遵守纪律和经常不到实验室的毕业生进行严厉惩罚,乃至推迟毕业答辩日期。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技术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水平,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应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从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择、管理措施、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验管理员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慎,贾松林,黄任常,等.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3.

篇7

二、教学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遴选

教学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的“领头羊”,引领着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向,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教学团队带头人除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创新性学术思想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外,还应长期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致力于课程建设,具备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善于沟通、甘于奉献等人格魅力,以学术精神、学术水平带动和影响团队成员参与团队的各项建设,促进学术成果的教学转化,吸引并带动一批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组建合理的教学梯队。教学团队成员除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外,也需考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验设计实践环节、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多方面人才互补。骨干教师遴选以本专业教师为主,但需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地域吸收引进核心骨干成员。团队人员数量以8~15人为宜,其中包含3~5位校外专家顾问。团队梯队人员结构既注重基础和专业结合,也注重校内、外联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结合。

三、开展课程群教学改革

(一)课程群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建设在新一轮高校教学改革中具有带动主要课程群建设与改革、推动品牌专业立项与建设、开创院校办学特色等重要功能。教学团队以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和要求编制课程群建设规划,明确和制定课程群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及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对策。精品课程有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4级建设梯度。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已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这两个教学团队力争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以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带动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等重点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

教学团队要理清不同课程在课程群系统中的逻辑关系,针对学生培养目标,规范基础课程、专业骨干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分配、衔接等,突出重点,避免内容重复,统筹考虑各课程的学时、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内容与课时分配。抓好归属课程教学大纲执行与落实,规范归属课程讲义与教案,加强课程教学课件等方面建设,将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补入教学内容,定期修订与完善各门课程大纲内容、范围和要求。同时,对每门课程教学所选用的课堂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指导教材进行论证。教材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很好载体,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整理教学思路的突破点。现在高校使用的教材或多或少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等问题,应尽量选用最新的“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对教材的选用既要考虑国内、外最新先进科技成果,又要考虑教材质量。另外,要积极组织力量主编或参编省部级以上教材,自编特色教材。总之,使教学内容紧跟科学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团队建设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团队进取精神。教学团队除了改革教学外,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要进行积极改革和创新,将一些好的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本科教学,形成特色。比如,可以采用六步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进行课堂教学的不断尝试与探索。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双语教学、仿真教学、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现场实训结合的“八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四)科研和教学互补

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是伴随着高校的发展而产生的,两者密切联系、相互包容和依存。教学团队主要是针对本科教学提出的,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通过团队建设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科研团队,侧重于以项目为依托,探索新知识、开发新成果等,目的是为学科发展提供创新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在教学型院校,教团团队应融合科研团队的作用和功能,高校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优秀的教学团队建设应当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定期讨论本团队方向的前沿科学问题,申报科研项目;搭建实验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篇8

1环境工程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与探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努力初步形成了以下的课程体系。

1.1知识体系四年制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集中实践性教学三个模块。一般在一、二年级完成通识教育,并通过环境工程原理等课程的教学起到环境工程“入门”的目的,而专业教育主要在三、四年级完成。

1.2课程设置

1.2.1专业骨干课程体系改革2002年专业主干课为7门,共205学分。2004年无专业骨干课的概念提出。2005年专业主干课有4门(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占125学分。2006年环境工程专业的4门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为骨干课,学分为14。2007、2008、2009年环境工程专业骨干课调整为: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共三门,学分为115。2010~2011年环境工程专业骨干课又重新调整为4门: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010年、2011年学分分别为:145、150,其中2011年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增加了0.5学分。专业骨干课就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动。

1.2.2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年度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整体上来说,2010级的课程体系比2007级和2009级的更加合理。就要求完成的总学分而言,虽然保持在175的基础上。但是,就公共课、专业课(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课占总学分的比例而言,2007级分别为49.6%、44.0%、64.0%,2009级分别为48.9%、44.6%、64.0%,两者的差异不明显。而2010级分别为47.9%、46.4%、57.1%。表明专业课占的比例逐年增加,通识课和公共课占的比例逐年降低。专业课从2007级到2010级整体优化。2007级、2009级、2010级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分别为25、28和28,分别占专业课总学分36.5、39.5和42.5的68.5%、70.9%和65.9%。2007级、2009级、2010级的方向共同选修课可选择范围为25学分、34学分、34学分,方向选修课范围为8学分、8学分、8学分,但是方向共同选修课要求达到1分、24学分、24学分,方向选修课分别达到6学分、4学分、4学分。也就是说,虽然2007级选修课的比例很大,但实际上,在所有可选的方向共同选修课25学分中,必须要选择19分,实际可选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10级虽然选修课只有65.9%,但是34选24,8中选4,学生实际的自主性更大。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2007级~2010级均为35学分,占专业课总学分的20.0%。

1.2.3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课程、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在教学顺序上采用了从单一到综合、从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复杂的传统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时序安排。大一、大二低年级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理论课和相关实践课;大三是整个学习阶段的重心,进行专业核心理论课的学习和相关课程设计;大四的高年级阶段在前修课程的基础上,主要进行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根据专业拓展的需要和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多门交叉课程的选择性学习。

1.2.4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由表2可知,专业理论课的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骨干课和专业方向三个环节。这其中包含了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的4门核心课程,还有多学科交叉理论的课程如工程力学B等,但是没有体现自身课程方向与特色的课程。大量的选修课的开设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平台。

1.2.5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1.2.5.1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成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逐步过渡。在教学顺序上,先通过基础实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大学物理、化学基础。再通过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拓展到规划设计与CAD,使学生对环境工程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化学、物理等)以及各个层次(检测基础实验、环境工程设计等)有所掌握。最后通过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逐步深入到社会与环境的综合发展规划之中,使其达到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图2)。

1.2.5.2实践环节的训练由表2可知,自2005年开始,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总学分由原来的30学分增加到35学分。从学期分配情况看,自学生大二后半期开始安排实践实习,且学时分配也相应的由原来单一集中大四进行的模式变为各学期分散进行。环境工程2004,2005和2006级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学分为:30,35,3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16.5%,18.9%,20.0%。2007~2011年度均保持在20.0%的比例。而在同类高校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0%以上[3]。

2专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1专业办学定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如何能够在众多同行兄弟院校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办学方略,这些概念尚未明确定位。目前我院教师的纵向科研项目、横向课题等没有较好的凝聚学科研究方向,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学生也少有机会围绕主题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及各种课外科技活动。#p#分页标题#e#

2.2办学条件办学条件是教育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对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条件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先后建立了设施完善的工科实验中心、环境工程设计室,相应的专业软件、绘图仪等软硬件实验设备也配套完全,保障了学生实验、实践动手等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使学生在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践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建立了3个校外参观实习基地。由于经费紧张,各实践环节削减学时,或者到就近找一家不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践,甚至有的干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企业进行实践;另外,学校没有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学生来实习,导致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训环节流于形式,达不到工程实训的目的。

2.3师资结构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我校在引进新人才的时候,注重学科背景的选择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目前,在环境工程教研室现有的9名教师中,有8名专业教师,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的教师4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博士(含在读)8人,学士1人,且40岁以下教师全为博士以上学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差异较大,且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太小。只有通过教师资源的不断的有效整合,才能为专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拓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4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历年的毕业生来看,其就业率、就业渠道、就业单位表现以及各种反馈信息都说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逐年有一定的提高。近几年来,考取研究生的人数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包括考取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但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参加竞赛等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及其创新能力的亟待提高。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申请创新基金和课外科技立项仅寥寥十余项,在核心或一般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也只有几十篇。

3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篇9

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肯定并再次强调了创新在科技发展方向中的重要性。大学研究生院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学院,是我国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支撑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因此,为培养具备宽厚的科学素质、扎实的工程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创新能力和事业宽广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必须将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近年来,我国环保事业正蓬勃兴起并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快速担当起环境污染治理重任并能随污染情况变化和环保要求提高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工程实践活动为基础。因此,实践教学对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创新人才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科学合理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并强化实践技能,还应该积极拓展实习载体、开阔学生视野并加强产学研工程实践转化,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

一、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研究活动,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建立科研创新概念,在实践中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工程能力和解决新问题、改善僵化学习思路的创新能力。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体系等要素,各要素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综合实现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因此,我校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3]:

(1)整体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个体系相互关联又具有层次化和模块化特点。每个实践环节层次分明、逐步递进,具有明确的要求和保障措施以确保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2)应用性原则。应用反映在社会岗位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上,是我校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紧紧围绕社会岗位需要的各项技术能力—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构筑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考核指标。

(3)特色性原则。实践教学形式和环节多样,各有特色,其中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和企业实践等。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及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确立“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特色,充分考虑环境工程专业依托的行业特色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创建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

(4)产学研结合原则。本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产学研结合是实现此目标的必要手段。通过产学研结合,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实施培养过程,以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实践特点,建立了一套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创新实践体系四要素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培养研究生教学环节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整个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综合素养、应用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4]。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体系的横向模式,超越单门实验课程的范围,建立教学课程之间的系统联系,精选实验项目,统筹实验内容,使基础性、理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各类实验项目合理配置,建立符合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5]。该内容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

(1)基础实验教学。鉴于我校研究生生源多数来自外校,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应增设旨在培养研究生实验室动手能力的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为不同研究方向研究生增设“环境微生物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水化学分析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和“环境监测实验”等选修实验课程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和专业兴趣。

(2)创新实践活动。该层次是为了培养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展的教学实验内容。在学生了解相关专业课程背景及学术概念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学科方向查阅和总结文献,依托我校研究生院、科技处、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以及科研公共服务体系,进行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申报学校的科技扶持奖励与科研竞赛等。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依托产学研基地转化科研成果等,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6]。

2.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整个体系的反馈机制,我校环境工程研究生教育培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主体由研究生院和直属院系承担。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分别针对独立的实践环节制订了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考核评价。这一部分评价标准主要针对基础理论实验教学课程。评价重点主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手段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上,强调实验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否得以培养等。

(2)毕业设计考核评价。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设计类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上,选题上倾向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设计内容的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工艺参数选取、构筑物计算、设备选型、经济概算等环节,逐步建立工程意识。因此,考核评价的重点主要集中于选题的难易程度、与工程实际结合的紧密度、设计完成情况和答辩准备情况等几方面。

3.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整个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主要包括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践运行管理两方面内容:

(1)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涵盖化学、工程、材料等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内容需要交叉学科协助。因此,研究生需要更多维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此前,我校一直采用的是“一对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易导致研究生思维局限、学术视野狭窄等问题。因此,我校可以改革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行导师团队模式(涵盖实验、科研、工程技术各具专长的教师团队),引入交叉学科老师进入指导团队,实行主副导师工作制度。这种指导方式更加利于研究生创新及工程能力的培养[7]。

(2)实验、实践运行管理。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可以保障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现有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包括水分析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地下水物理模拟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数值模拟实验室、岩土环境工程实验室、包气带水分运移实验室和地下水循环实验室等。每个实验室配有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涵盖设备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实验管理、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内容。实验室运行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包括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定时开放主要根据实践课程实验的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安排确定;预约开放则针对本专业科研教师和研究生的具体要求(科研、培训、项目、竞赛和创业计划等)安排确定[6]。

4.实践教学创新实践体系

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之根源在于实践,有了创新性意识和思维,才能通过研究手段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因此,通过构筑创新基地和平台,为研究生提供广阔的校内外实践场所,提供创新思维转化的媒介,达到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8]。

(1)校内专业教学实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下属实验室开放给研究生,鼓励学生在导师团队指导下进行自主实验,学校研究生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资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创业计划和成果转化。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潜能。

(2)校外创新拓展实践。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团队指导,积极与协作单位共建常设的校外实践训练基地,鼓励研究生在校外创新拓展实践基地实习。校外创新拓展实践基地的指导团队以合作单位设计部、工程部、环评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校内专业教师配合协作,学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承担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评价,使学生真正接触工程项目的技术核心,通过实战锻炼掌握工程实施和工艺创新的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三、结束语

在全社会关注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今天,各高校都在开展硬件设施升级、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和人才引进等工作。同样,近年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来说,实践教学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与社会岗位需求构建自身培养特色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对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惠英,邱利民.立足能源科技前沿,构建实验教学创新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57-160.

[2]陶俊勇,邝溯琼,杨定新.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17-320.

[3]陈支武,张德荣.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67-170,189.

[4]朱林晖,唐尧基,王力.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4,5(41):168-169.

[5]刘昭明.地方特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102-103.

[6]邝溯琼,杨定新.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88-90.

篇10

(一)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是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是以课题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的重新规划。根据学生人数,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结合桂林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的成果,将《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内容课题设计为以学生调查实践为主题。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汇报作为各章内容的开题,进而引出各章理论主题内容。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讲授、指导,使得课程生动、课堂气氛热烈,进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桂林市水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大气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固体废物状况调查、桂林市声环境以及桂林市的生态之城建设五个部分。

(二)课题实施

1.成立课题小组

课程第一堂课为导论课,由教师对目前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总体讲授,布置研究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说明。课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报名,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微调,保持各组同学水平相当,每组6名同学。

2.方案设计与实施

各小组成员首先根据课题题目,明确完成目标,讨论课题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完成资料收集、查阅、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汇总、书面总结及口头汇报等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以课下业余时间完成为主,教师轮流跟组进行指导、答疑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解决在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完成过程中,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统计年鉴、环境公报等纸质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CNKI数据库等,以及环保局网站、环保局实时监测系统等网络数据资源。然后,再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完成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成果评价

1.成果展示与评价

首先由组长作为代表对课题完成内容进行汇报,同时对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课题组成员共同对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解答。根据汇报结果和答疑情况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三部分组成:组间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课题小组根据评价内容对课题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并形成书面报告上交。

2.成绩评定

研究型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程总成绩由学生个人的平时表现(包括课题表现、对小组课题项目的贡献)、所在课题小组成绩(要求3~4名环境工程专业老师对小组作品进行评定,取平均分)、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三部分组成。

二、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两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1.完善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过程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应记录下课题完成过程中的日记与心得,不断总结课题完成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无改进措施,如成员分工情况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等。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17-0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1985年,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和2000年分别批准为环境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2007年批准博士后流动站,已累计培养本科生360人。环境工程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矿业特色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继续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突出我校矿业环境保护特色,以“重视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实践、崇尚创新”为教学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2008年版本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强调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并将人才知识结构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全目标培养、有限目标发展,使学生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学生毕业后具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保设备研制与开发和环境工程管理以及环境工程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环境类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及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培养方案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国家需求和矿业行业发展、学校资源及人才培养优势、就业形势等因素,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与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明显矿业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我校2008版本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整合、精简、增加”,在课程体系中删除了《环境气象学》,增加了《给水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通过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了教学体系的一条主线。

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特色、介绍前沿课题的原则,加大了选修的力度,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开设了就有我校行业特色的课程,如矿山环保概论,矿山水土保持、矿山环保经济等课程。结合教师科研方向增加了一些有我校行业特色的选修课,如《矿山水土保持》、《能源环境工程》等。同时精简了部分课程的内容,将以往内容较宽泛的《化工原理》和《流体力学》,精简为《环境工程原理》和《环境流体力学》,使课程体系中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实现进一步的协调。依托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四个科研团队,即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生物方向,对教学计划的教学工作进行重新的分配,保证了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在某一领域保持领先的特点,让学生除了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传统理论与技术,对于一些新技术、新理论也有所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以新教师为主,积极鼓励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结合最新科技发展趋势开展教学活动;对开新课和新开课严格进行试讲制度,不让一名不合格教师走上讲台。

三、突出实践环节

在近十年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巩固理论知识的实验课、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设计课、提高运行管理能力的实习课这三块。在第五学期开设“科研训练”,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科研过程,对科学研究的本质有初步的认识。由我专业指定优秀的教师首先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仪器的使用、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学生参加科研训练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首先由环境工程系组织教师结合科研申报课题(根据老师科研需要随时申报),然后组织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对调研型科研训练采取提交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创新型科研训练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参加科研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保送上研究生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有精力的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近两年,我系共获得指导14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高,课题全部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

四、教材建设

随着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一技之长者;随着新兴高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工作流动性与职业更换频率逐渐加快;科学知识的综合化趋势,使传统学科体系及行业的界限逐步被打破。所有这些都将使未来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具备宽厚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因此,要求教材内容新颖,信息量充足,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科技进步的脚步,及时更新内容,把当前所出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发展情况引入教材,介绍给学生。专业课程所用教材绝大多数选用的是公认的优秀教材或近三年出版(或再版)的教材,并组织自编了部分实验讲义。我们也规划并编写了下列教材,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环境生态学》、《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生物学》、《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大气颗粒物控制》等。

五、毕业环节

毕业环节是大学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而且时间较长,适合结合科研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型培养。毕业环节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制。我们狠抓毕业选题工作,每届毕业选题的数目均大于学生人数,并采取填报志愿,双向选择确定最后的选题;严格答辩制度和程序,抽签决定答辩分组和次序;自2006年开始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采取个人申报,指导老师推荐,学科建设岗负责人审查,采取集中答辩的形式进行。集中答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分组答辩带来的误差,保证答辩过程的公正。我们一直很重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