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4:44: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中国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2900万人,在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客源市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西部在校大学生旅游现状及行为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于2010年4月在兰州市5所高校(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商学院)进行,对大一至大四的1000名本科生发放问卷,回收了960份,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约为6:4,四个年级的人数基本持平。问卷设计为四大部分: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大学生旅游态度和偏好调查、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群体旅游的主要特征
(1)旅游态度分析。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旅游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在被调查者中,表示有出去旅游意愿的占76.96%,表示没有出去旅游意愿的23.04%,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旅游的态度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大学生旅游市场绝对不可忽视。
(2)旅游动机分析。从旅游消费动机来看,大学生旅游者将放松心情作为旅游的首选占34.78%;获取知识占19.13%;消磨时间占14.78%;开拓眼界占22.61%;品尝美食占5.22%;其他占3.48%。这可能由于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压力较大,而度假休闲可以成为他们缓解压力,调节校园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可见,大学生旅游动机多以放松心情为主,开拓眼界为辅,同时也表现了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多样性特征。
(3)旅游偏好分析。旅游者由于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对大学生旅游偏好,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到历史遗迹类景点人数最多占39.13%;自然风光类景点成为大学生的次要选择,占34.78%;风土人情类景点是大学生的第三选择占20.0%;大学生到生态观光类景点的人数最少,占比例较低,为6.09%。可见,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偏好较为广泛,他们的旅游偏好倾向体现了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与动机。
(4)获得旅游信息渠道分析。从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看,第一,大学生的旅游信息来自身边朋友、同学的介绍的人数最多。说明口碑宣传是大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和一般的旅游者一样不仅注重自己在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的感受,更注重亲朋好友对旅游产品的评价。而朋友推荐提供的旅游信息以及他们亲身的旅游经历可以降低大学生购买该产品的社会性风险,因此成为大学生选择出游的主要依据之一。第二,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上网搜索广告占有相当比例。第三,学校宣传栏的旅游宣传单、旅游机构的营销推介等也占一定的比例。
(5)旅游的空间特征分析
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按涉及活动的范围的大小,本文将其分为市内、省内、附近省份、全国各地。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市内游占总人数的9.57%;省内游占总人数的36.51%;附近省份游占总人数的26.09%;全国各地游占总人数的27.83%。可见,大学生对旅游的经济来源受家庭的限制,所以出游主要范围集中于省内和附近省份。
2.不同群体旅游行为差异分析
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与群体的特征是有关系的,这里通过对应分析对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对应分析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来描述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各水平间相关性。作为一种多维示图分析技术,它的分析结果主要采用对应分析图来表示,其实质就是将行、列变量的交叉表变换为一张散点图。该图形中每一个散点代表了某个变量的一个水平,有较密切关系的水平及散点将紧密靠近在一起,从而在结果的解释上非常直观,在市场调研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不同群体的出游意愿差异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大三、大四学生相对大一、大二学生有较强的出游意愿,而男、女生的出游意愿基本相同。
(2)不同群体的旅游偏好差异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喜欢的旅游景点为生态观光类,大二、大三的学生喜欢的景点类型为历史遗迹类和风土人情类,而大四的则对自然风光类景点比较感兴趣。另外,由于性别的不同,喜欢的景点的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异,男生主要对自然风光类景点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则更喜欢风土人情类景点。
(3)不同群体的旅游空间差异分析。由图3可以看出:大一、大二的学生出游范围一般选择市内和省内,大三的学生出游范围选择为附近省份,而大四的学生则喜欢旅游全国各地。此外,男生出游范围主要选择为全国各地,而女生则喜欢出游范围较小的市内和附近省份。
三、在校大学生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积极引导大学生再教育旅游。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方面的高等教育,旅游过程中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时间,融入自然环境,学习生存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人文精神,学习书本以外的一切知识。积极引导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大学生出游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和大学生的旅游偏好相符的。
2.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不同群体旅游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各自在旅游活动中的偏好问题,所以从大学生性别、年级的性质出发推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旅游产品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根据前面的分析,男同学主要对自然风光类景点比较感兴趣,而女同学则更喜欢风土人情类景点。因此可以安排男女大学生同时出游到“自然景色”中,提供多种旅游活动,男生可以选择“登山”、“攀岩”等项目,女生可以去“民族家访”、“参观古迹”。
3.旅游开发应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活动大多都是自发形式的,学校这一实体在大学生旅游活动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对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一种漠视态度。旅游开发应该注重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隐患,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旅行社可以与学校联合,对优秀学生进行“旅游奖励”;调动旅游专业的学生参与和组织大学生旅游团,让他们学以致用。
4.旅行社应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促销工作。大学生与社会相对接触较少,做好在校大学生的促销工作是各旅游企业应该注意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校园宣传版、宿舍宣传单等多种形式传播旅游产品信息, 突出广告媒体的宣传效应,长期在学校固定场所设立专门的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旅游信息, 在其出游高峰期推出极具吸引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让在校大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旅游信息。
参考文献:
一、研究目的
时下互联网融入人们生活,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随之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宅人”引发社会关注。在前期的文献综述研究中,笔者发现日本学者对于宅人群体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包括对宅人群体的定义、分类、原因和态度评价。统而言之,“这群人痴迷于动漫、网络游戏及过分沉溺于某事物,以至足不出户,被称呼为‘御宅族(おたくぞく)’。”(乐曲 2010)笔者初步统计国内学界对于宅人群体的关注和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对搜索的论文统计共50篇,有关宅人的描述性性文章较多,而学术性学理性的文章较少,学术界对宅人的系统认识还有待继续。
课题组在研究前的试探性测试中发现大众对于“宅人群体”的认知大多带有偏见――认为他们不善交际、沉溺娱乐、性格孤僻等。笔者猜想宅人群体并不是如大众所认知的一样,希望通过研究发现宅人群体心理特性、消费行为等特点,结合专业视角,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营销理念模型。故选大学生群体中的宅人进行研究,利于未来市场的细分和开发,帮助企业寻找网络营销之赢利点;也能够满足该群体的物质、精神层次需求。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课题组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结合宅人群体和网络营销的特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整理大学生群体对于身边宅人同学的认知词频分析,采用开放式结构问卷法获取一手数据;中期聚焦大学生宅人群体本身,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量化和质化相结合,探究大学生宅人群体自我认知,行为特征、心理特征、消费习惯等,通过对比、粘合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宅人的特点;后期综合一手信息,借鉴已有文献研究,试探性提出针对该群体的网络营销理念模型。
表1.1 调查研究方法表
运用SPSS通过对问卷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方差最大旋转法),从而总结出宅人与非宅人的差异性。由成份得分矩阵分析,对比差异来源的原因。
最后整合分析,给大学生宅人群体下定义,描述其行为特征。基于网络营销时代的特性,提出针对该细分市场的营销理念模型。
三、主要观点与结论
(一)大学生群体对于“宅人学生”的认知
大学生群体对于自己群体中的宅人学生的评价偏消极,认为他们不出门是由于主客观综合因素造成的,认定为“社交恐惧”、“懒惰性情”、“依赖网络”等。受访者对大学生宅人的消极方面的评价词汇集中在“孤僻”、“缺乏上进”、“消极”等方面。
(二)宅人自我认知结论
对宅的认知多元开放化,更多的宅人认为“宅”只是个人爱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与别人无关。通过深访,我们发现宅人群体对自身的看法各异,将16位受访者对自身宅的认知态度归纳,得出以下四种:否认型,自我认可型,态度中立型和自我批判型。其中,中立态度型所占人数最多。
宅人自我性格认知是内外兼有,深访的宅人群体在自我性格认知中提到的核心词汇包括:内向、动静皆宜、开朗、和善、腼腆、淡定等。接近百分之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性格中有内向的一面也有外向的一面。
1、对社交态度研究结论
宅人的人际交往方式主要依靠网络。大部分宅人学生(75%)选择网络交流、外出见面交流与手机交流,而较为传统的书信交流无人选择。但在一定程度上,宅人喜欢社交,形式不限。大多数 (56%)深访受访者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社交。宅人群体对社交方式并没有特别的偏好。比较偏好网络的原因可归纳为:方便、朋友都用。可见,宅人群体的社交方式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相关群体的影响。
2、生活行为研究结论
问卷调查中宅人群体接近50%的人表示会或者经常会熬夜,而熬夜的原因主要有三类:工作或学习,失眠习惯以及有关兴趣类的活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学生宅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深访受访者的平均上网时间在3-4个小时。宅人群体经常浏览的网站包括论坛、贴吧、社交类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类等。受访者的活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休闲娱乐型以及兴趣爱好型。花费的时间金钱各异。
3、购买行为研究结论
问卷调查中70%左右的宅人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的花费在收入的一半以下,同时他们比较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有自己的消费主张,但也会参考他人的意见。大多数宅人是理性的消费者,仅仅是在消费形式上更偏重于网购等行为,信息获取渠道也依赖网络。认为网上商城商品丰富、价格相对便宜,可以足不出户。同时,也有受访者提及会受朋友推荐影响,人际和口碑就是朋友推荐信息渠道的基础。
在深访中谈到品牌偏好时,服饰类品类提及率高,达到61.5%,其次为电子商品类。可见,大学生宅人群体对这两个品类的产品关注度较高,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品牌偏好,而其他类品牌有待建设,提升空间大。在选择品牌的原因时,受众更注重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
(三)大众认知与宅人自身认知的差异比较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大学生宅人与非宅人群体的差异性所在:
1、大学生宅人群体更擅长伪装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真实动机;
2、大学生宅人群体单位闲暇时间做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更多;
3、大学生宅人群体在网络环境中交际广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较缺乏社交活动。
(四)大学生宅人群体定义及特征
我们认为一般的大学生宅人是更愿意呆在家中(宿舍),花费大量时间来做一些与工作学习关联度不大的事情。对网络等传播媒体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把大量时间花在网上。性格趋于多样化,存在选择性内向,表现为对熟人唠叨不休,初始陌生人则寡言少语。普遍较缺乏个人计划,没有很强的自制力。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癖好(大部分基于网络传媒),并且有意愿投入较多时间、金钱、精力的一类群体。网络购物是主要消费方式,对特定的品牌有着较强的偏好。
(五)针对大学生宅人群体营销理念模型
1、营销切入点归纳
大学生宅人市场以男性为主,注重服饰产品信息并且有购买需求;对电子产品也有一定的主动关注。营销媒介选择策略方面,受访宅人中社交网络接触率很高,对于网购的方式体验更多,所以网络投放广告策略需要关注。以社交类、游戏、动漫、餐饮类网站作为广告投放的重点渠道,挖掘不同类型宅人的特定喜好,关注的类型网站。其中熬夜的人比例很大,所以广告、信息投放的时间选择灵活性更强,可以考虑深夜时段的信息传播,更好利用其注意力资源。
2、营销模型理念模型
针对大学生宅人群体营销模型
3H营销模型是本课题小组的营销理念创想,所谓3H就是商家联合运营(hand in hand),消费者行为习惯(spending habits),人文主义精神(humanism spirit)的英文简称。商家联合运营指在激烈的网络市场竞争中,为中小企业提供机会,提供他们展示商品的第三方平台。消费者行为习惯要求商家要了解顾客并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这就需要数据库记录消费者习惯从而探索出顾客的喜好,建立牢固关系,维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人文主义精神倡导的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是社会效益的最优化,生产商,顾客,营销中介应是和谐共赢的关系。
宅人营销选择3H作为内容构建的原因主要因为宅人的生活大多数都是在室内度过,所以营销须秉持着“人文关怀”理念,全方位地提供服务。包括:娱乐、餐饮、咨询甚至交友等,而这些品类都存在着几个领导品牌,结合宅人自己独特的品牌偏好,笔者建议为了实现立体的营销构想,那么这些品类可以实行“商家联合运营”,提高资源整理利用率。
3、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作为进一步阐述
商家联营:企业间可以在同一个广告中展示多种品牌,节约成本;企业间采取标准化生产,生产同质化的产品,共同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共同促进“宅文化”的发展,例如举办相关的文化展示活动,宣扬相关的营销理念。
消费者行为习惯:厂商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促进同一地区的宅人群体之间的交流,给予团购、回扣等优惠,发展新的流行风尚,引导消费倾向;对会员特权进行调整,淡化返利等行为,强调对其他宅人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心理优越感。
人文主义精神:对具有敏锐流行观念,最早进行消费的客户提供优惠,宣传其理念,引导其余宅人的消费观;对地区内具有影响力的宅人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服务,以发掘其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CIM校园营销研究院.90后的数字生活―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2](美)菲利普・科特勒(印度尼西亚)何麻温・卡塔加雅 伊万・塞蒂亚万.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3](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十版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消费指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竞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及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体育消费正逐步走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消费内容的主流之一。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进行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还能掌握体育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对于开发和完善适合大学生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五所高校的3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查阅。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依据体育经济学有关理论及方法拟定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特征、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等。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调查内容制定调查问卷。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特将问卷初稿呈8位专家和教授进行了效度检验。之后,依据专家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以确保问卷的效度符合研究要求。调查中,共发出问卷300份,实际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9%。
3 数据统计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分类和整理后,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陕西省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表1)
体育消费分为三类,即: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彩票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陕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二)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表2),男女大学生在体育实物消费方面差别不大,而在其他体育消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器材以及体育运动服装方面的消费水平稍高于男大学生,在购买体育保健品和参加体育培训班的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调查表明(表3),很多女大学生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她们喜欢小球和韵律操项目并且非常愿意为此付出力所能及的费用。而男生在订阅体育报刊杂志书籍和购买体育彩票方面远高于女生,男生运动兴趣相对广泛,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比女生要高,男生经常参与足球、篮球等项目,而体育报刊杂志所涉及的内容多部分是有关这些项目的,因此,男大学生在这两项消费上明显高于女大学生。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家庭提供,消费承受能力随着家庭的供给变化而变化。只有部分大学生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费用来维持个人日常开销。日常生活中,他们除了支付必要的生活费用以外,所剩很少,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体育消费品价格较高,体育服装器材等以及经营性体育比赛的门票太贵,因此,大学生自身的经济能力还无法承受这些消费,这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 社会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调查发现(表4),影响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缺乏场地器材、经济条件不允、没有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场地设施和经济条件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物质条件,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则是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力源泉。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此。既缺乏基本物质条件,又缺乏动力源泉,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步伐,积极宣传科学体育健身的方法和重要性,逐渐吸引大学生树立体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
3 环境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环境方面主要是体育设施和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的价格、服务的环境、服务的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因而造成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下降。有些高校只是单纯地向大学生开放了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是没有向大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者,缺少教练员的引导和培训,学生不懂得体育健身的方法,因此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较大,科学化水平很低,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力,致使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 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从而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难度。为了获取更大的就业优势,多部分大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他们争分夺秒力争掌握更多的知识。即使有时问,大学生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和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以及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他们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和进行体有消费。更何况参加体育锻炼是需要毅力和恒心的,大学生既没有体育锻炼的时间。又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和认知水平,磐然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很大的制约,就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所以,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
5 体育兴趣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导向。当大学生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从而促使其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关心和重视,具体可表现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订阅体育报刊和杂志书籍以及购买体育彩票等等。另外,还可以表现为喜欢收听或收看体育比赛节目,对各种赛事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且参与意识极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存在着两种极端:一方面是体育兴趣浓厚的大学生,其人均体育消费金额远远超过其他大学生;另一方面是体育兴趣不高的大学生,其人均 体育消费金额几乎为零。因此,体育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 陕西大学生的消费仍以服装和饮食为主,其次是上网、旅游,体育消费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2 陕西大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但参与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男生比女生更加明显。
3 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有一定的变化,体育消费水平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体育消费内容以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为主。
4 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力主要是强身健体和个人兴趣。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基础、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和体育兴趣等。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
5 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因而制约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整体水平。缺乏锻炼时间、缺乏体育场地设施以及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等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1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2 高校应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 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陕西省高校的大学生有80%来自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体育消费应以经济和实惠为主,尽量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到体育消费中来,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
4 高校应加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尽快解决现有场馆不足的现状。体育设施是体育锻炼的场所,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直接制约大学生的体育健身习惯和体育消费水平。对于学校场馆的建设也可以应用市场机制,联合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以合理的价位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5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繁忙,学校应根据这实际情况,在每天下午或周末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敏学,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3(12):8
[2]夏洪涛+王志超,杜坤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9):23
[3]莫再美,何卫东,伍广津,南宁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06(10)
[4]李宇明,郑伟,金晓明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与特征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
[5]阎西萍,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2006(7)
[6]赵江红,刘志强,史斌,孙青山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0)
[7]刘高福,卢英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20
[8]林少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12)
[9]李风新,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6)
关健词: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结构 影响因素 大学生 西部地区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 100元一20。元的占42%, 200元一300元的占26%, 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 10元一20。元的占58%, 200元一300元的占12%, 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
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 100元一20。元的占42%, 200元一300元的占26%, 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 10元一20。元的占58%, 200元一300元的占12%, 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
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1.引言
体育消费一般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在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和与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券等。随着人们在物质方面的日渐丰裕,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三所独立学院学生共500名。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53份,回收率为90.6%,其中有效问卷436份,有效率为96.2%。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涉及体育消费、大学生消费心理等相关文章20多篇。
2.2.3访谈法。
与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消费特征情况。
3.结果与特征分析
3.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购买某种体育文化产品或选择欣赏和参与某种体育文化活动货币支出投向的兴趣、意图、愿望等。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3.1.1社会交往动机。
社会竞争的加剧使人际关系变得微妙复杂。通过体育运动,人们可以建立真诚的合作、融合的感情、相互的信任。在调查中,我发现男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居首位,占35.6%,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生在需要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
3.1.2审美动机。
女生的审美动机居首位,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更乐意花钱在这方面,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美的天性有关。
3.1.3健身、娱乐动机。
健身、娱乐这种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被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为稍次的动机。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也感到身心疲惫,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大学生的选择。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们就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3.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种类
3.2.1实物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鞋袜、球拍等小型体育用品。购买体育报刊、书籍、声像制品等也属于实物消费。此项消费男生占体育总消费的53.5%,女生占32.1%,男女生差异显著(见表1)。这说明男生较女生更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投资。
3.2.2参与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生占体育总消费的39.4%,而女生为64.7%,男女差异明显。这是因为男生选择非收费性体育锻炼项目的空间比女生更为广阔,自由度更大,而且女生为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获取优势,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比男生更注重体形健美的锻炼,以及自我形象、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2.3观赏型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出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比例均很低。究其原因,一是各高校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太少,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消费的体育市场;二是校外的体育竞技门票太贵,大大超出了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只能望赛兴叹。
3.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
3.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地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4%。这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3.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3%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3.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5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为18.2%。另外,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4%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4.建议
4.1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理性地进行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2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独立学院的体育工作者要不断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4.3高校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休闲观念突现,对旅游的愿望日益强烈。此外,大学生是属于高学历层次的群体,有较强的精神享受需求,并且他们大都处于18-24周岁之间,对书本以外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精力旺盛、活力充沛。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些都为其外出旅游奠定了基础。本文本着让旅游企业和旅游学术界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旅游需求与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特征,对青海大学等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节假日旅游行为进行了随机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和旅游消费行为特征以及旅游感知与满意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认知、总结高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些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
1 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以便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1.1 旅游的目的
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旅游动机,具体有:排除心中忧郁(31.8%)、放松心情、释放压力(22%)、游历风景(35.2%)、陶冶情操(15.6%)等。
由此表明,高校大学生旅游普遍认同的主要目的是“观赏自然风光”、“远离尘嚣、接近自然”、“丰富阅历,增加成就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表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完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资源是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其中辅助动机也很多,有“考察学习、艺术创作”、“娱乐休闲”、“增强体质”等,他们在追求多样、复杂、变化的同时,求知、求新,同时受求异心理的影响,对于娱乐活动、地方特产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1.2 旅游景点偏好
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时的决策过程主要受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三个因素的影响。感知环境是旅游者脑海中积累的各种信息而形成的对客源地环境的整体印象,最大效益原则即旅游者会选择利用最小的旅游时,期望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旅游偏好即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者,由于其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不同。
基于这些原则,根据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旅游统计问卷的分析,大学生旅游景点选择主要表现在:有32.40%的大学生选择去自然风光类的旅游目的地,原始风貌旅游地也是大学生经常选择的,占21.10%;他们都尽可能游玩更多类型的景点,异域风光类比重也占到了13.40%,观赏地方民俗和品味地方小吃的比重占到了12.40%。
由此表明,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独立、冒险,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群体,所以他们往往在选择旅游景点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和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所以他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和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2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2.1 旅游消费结构
对旅游花费主要支出项目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花费与一般游客旅游花费构成不同,大学生旅游花费最重要的项目为景点游览费、城市间交通、 食宿费,选择此三项者分别占总体的53%、46%和43%,购物与市内交通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选择者分别为14% 和11%。而文娱费和邮电通讯费合计仅占5%,这说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低层次性。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结构中比重最大的要素是游,占43.8%,这与普遍反映的景点门票高有直接关系;大学生在旅游购物上的支出集中于50元~100元(24.0%)、100元~150元(21.8%)、150元以上(19.0%);在150元以上的比重最小,仅是4.3%。这就表明了,高校大学生的旅游花费结构是不平横的,在花费构成中表现出交通费、住宿费、娱乐费、购物费下降的趋势,餐饮费、景区旅游费、邮电通讯费、市内交通费等其它费用上升的趋势。
2.2 出游次数
通过调研看出,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次数统计为:一次的为54.90%,两次的为19.80%,三次的为7.90%,三次以上的为16.40%。因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的出游率是比较高的。
2.3 旅游花费水平
经调查,希望在本地的旅游花费控制在100元之内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9%;希望将费用控制在100元到150元之间的占总调查
人数的44.2%;而希望将费用控制在150元以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8%。由此可以看出,青海省高校大学生对于在本地的旅游要求质高价优,相对其他群体个人的旅游消费能力相对较低。
2.4 旅游方式
在出游方式方面大学生更多选择与朋友结伴前往(42.7%)和与家庭亲戚前往(21.3%),此外独自前往的也占到了13.3%,再就是和同学前往(8.4%)、参加旅行社(7.6%)、学校班级组织(6.0%)以及其他(0.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虽然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囊中羞涩,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
2.5 旅游信息获得渠道
青海高校大学生主要经朋友介绍(28.02%)来获得旅游信息,再就是通过校园内的宣传资料、报纸、电视,以及图书介绍等获得信息渠道的占27.63%,还有通过各种媒体广告获得信息的占15.13%,经旅行社介绍获得信息的占5.1%和旅游推介活动的占10.12%。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3 高校大学生的旅游价格感知及满意度分析
3.1 对旅游产品价格的感知
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价格是个致命的因素,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大学生们能够承受的旅游费用多在300元左右,旅行社认为组织大学生旅游既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并不高。所以本文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问卷是通过关心,选取适中;不关心,价格没问题;在意,总选择最低三个方面,让被调查者作出评价。
从总体来看,青海高校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态度大多数都很关心,有71%的大学生选择适中的产品,选择价格最低的占22%,不关心的只占了7%。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旅游产品时,看重的是是否实惠,并不是最低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这对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2 对旅游地满意度评价
本文对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满意度的衡量从旅游地服务态度、服务设施、环境情况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分别以很好、好、一般、不太好和差来进行评价。结果大部分受访对象表示获得的旅游体验和其他方面均感到满意,包括对目的地的总体评价、旅游路线安排、交通和环境及目的地提供的服务及设施等。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①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其休闲观念明确,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精力充沛,求知求新的愿望强烈,希望走出校园,探索外部世界,出游欲望非常强烈,旅游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在选择旅游景点的时候,他们注重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和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所以他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②大学生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花费结构不平横,在花费构成中表现出交通费、住宿费、娱乐费、购物费下降的趋势,餐饮费、景区旅游费、邮电通讯费、市内交通费等其它费用呈上升趋势。但他们对旅游产品看重的是物美价廉,其消费行为也非常理智与现实。选择旅游产品时,看重的是是否实惠,并不是价格最低,所以这对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③大学生群体追求自由,张扬个性,虽然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囊中羞涩,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出游。在做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④大学生群体往往对于获得的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评价、旅游接待设施和环境以及目的地提供的服务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4.2 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4.2.1 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开发
①推出多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者的需要,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大学生对旅游的偏好较为广泛,对各种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旅行社可以开发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旅游产品来吸引高校大学生旅游。如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等等。②旅游产品组合要重点开拓、机动灵活。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包括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和独立性较强、可自创收入的大学生)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同时,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更成熟,行为更独立,旅游倾向更强烈。因此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要机动灵活。一是吃、住、行、游、娱、购的项目分别列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也可将它们进行组合;三是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尤其是女生。旅游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
4.2.2 多元化营销
①采取多种旅游营销方式。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快。旅游企业在旅游促销中,可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一些低成本的促销方式,可取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如学生直销点、网络促销、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及直接面对面的销售方式等。②旅游企业还可与高校社团合作,一些学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团社。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与旅游团社或专门的旅游专业部门合作,深入大学生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4.2.3 合理定价
旅游产品的价格是高校大学生在选择旅游产品时的首先考虑的因素,他们也关心旅游产品的便捷程度、安全的保障等,旅游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价值的同时,如果能降低顾客在购买旅游产品时的时间、精力和货币成本,将会使大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同时,为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结合不同的旅游产品类型,制定更加灵活而有针对性的价格策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旅游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春梅.重视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j].人文与社科,2005(2).
[2]郑秀娟,宋保平.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j].西部大开发,2003,3.
[3]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 // .cn.
[3]王良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与利用行为调查研究[J].情报科学,2002(2):217-221
[4]沙勇忠,任立肖.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述评 [J].图书情报工作. 2005,(1).
[5]丁宇.网络环境下广州大学生信息需求与利用行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34-36
一、 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特征
(一)消费现状
大学生的基本消费来源单一,73.8%来自于父母供给,剩余的少部分同学通过勤工助学及奖学金赚取额外的生活费用。调查发现,基本月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及500-1000元的大约占8.3%及39.3%,这部分同学生活费刚好满足需求, 1000-1500元则占大多数比重为44%。在满足基本生活前提下略有剩余,1500元以上的占8.4%,生活费绰绰有余。其中,对于大学生而言,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开支,差不多47.66%的同学饮食支出占生活费的1/2,39.3%的同学为1/3 。与此同时,现阶段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达100%,有59%的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0—200元之间。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支出,在100-200元之间的占80%以上。
(二)消费特征分析
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大学生消费生活大致可归为四个方面: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人际交往性消费和休闲娱乐性消费。
由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可见其消费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享受生活
在当代大学生中享受生活俨然已成为其全新的消费观念,并日益成为主流方式。许多学生认为,在当下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因此,大学生发展消费文化既能扩大内需,为拉动经济增长作贡献,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2)追逐前卫和新潮
新一代大学生的消费已基本超越了温饱的水平。当代大学生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尚和新潮彰显青春与活力,这种消费心理应及时改正。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节约观念淡薄
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一学期的人均消费高达4819元,若按学年计算,就意味着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额将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元。同时,大学生中普遍缺乏节约的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2、攀比现象突出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 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与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侧重于网络、社交类,如请客吃饭等,在此方面花费较大。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原有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习惯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大学生的消费现象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发生在学生消费中的问题更多地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2、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的内容
“育人”是教育之本。许多大学教育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要求,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远不到位。由此可见,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效果很不明显。
3、家长溺爱导致学生经济依赖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在子女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时,所有的消费理应由父母承担。这就使得子女对家庭经济产生无意识地依赖。
三、 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
1、强化国情教育,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提出“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在社会范围内,要力求使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营造出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消费氛围,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
2、学校重视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既要鼓励正当消费,又要提倡节俭。学校要重视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该为大学生开设生活指导课和理财训练课。在教学中,使消费意识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 教学联系实际。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理性的消费评比活动,以强化学生正确消费的心态,扩大正确消费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财商观念。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 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3、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独立自主精神
勤工助学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工作经验,锻炼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使大学生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使其对自己的消费现状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消费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合理的消费观念。
4、家长对子女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
家长应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注重子女品德作风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子女的勤俭朴素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需对孩子消费方面有所约束,使其能够量体裁衣,懂得节俭。帮助孩子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提倡节约理念,倡导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大学生们应结合自身客观理性的分析消费主义现象,使其引导自身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考文献:
[1]赵良 大学生消费 理财路上第一步[J] 21 世纪 2008 (4)
[2]丘铧 大学生消费理财全透视[J] 大学时代 2006(8)
[3]王绍玉.冯佰使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 2002(05)
[7] 长沙市统计信息网.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探[EB/OL]. (20110829)[20121120]. .
[8]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工业生产突飞猛进[EB/OL].(20110714)[20121120]..
[9] 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0]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印发《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的通知[EB/OL]. (20120322)[20121120]. .
[11]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和《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的通知[EB/OL]. (20100825)[20121120]. .
[12]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EB/OL].(20090628)[20121120]. .
[13] 刘展展.深圳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区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 2009,12(3):394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EB/OL]. (20110908)[20121120]. http:///tjfx/dfxx/t20110901_402752877.htm.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消费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0亿元,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预计2012年这一比重将超过5%。[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呈上升趋势[2]。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研究分析,从市场层面则可以有效地拓展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从教育层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塑造全面的人格。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动机分析
消费动机动机决定消费行为。消费者购买物品一般要达到两种目标,一是实用目标;例如买衣服为了御寒保暖。另一种目标是情感满足,即从中获得好处、,例如有人买衣服是为了在同学面前炫耀显示自己的品位、经济地位等。网络消费者在网络中消费也能满足这两种目的,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网络消费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消费者同时也能达到多于传统消费模式的更多的消费目标。
(1)消费的实用动机和情感动机并存
大学生处于青春的成长期,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个性、时尚,这些鲜明的性格特征使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新意的消费品来实现自己个性、品位的展示,因此大学生消费动机多元化,更注重情感动机。因此,色彩鲜艳的奇装异服在高校校园中屡见不鲜。
(2)寻求方便和便宜的动机
网络消费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和场地资源,它是一种更加便利、快速、低成本的销售模式。在网上购买的物品由于成本较低,往往价格都低于实体店。大学生作为一个纯消费群体,对于低成本消费有更大的需求和渴望,同时,目前大学生普遍比较“宅”,足不出户,他们更愿意便利地通过轻轻地移动和点击鼠标完成购买过程。
(3)自由选择动机
网上购物可以避开营业员的推销,其他购物者的关注,避免周围嘈杂环境的干扰,不必担心时间的限制,悠然自得,轻松自由的享受自己独立的购物过程。
2.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群体分布
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的分布呈“橄榄球”状分布,大一和大四年级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相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来讲明显减少。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的“橄榄球”状分析主要是因为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对于网络购物不熟悉,处于跃跃欲试状态。进入大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掌握,心理状态的逐步成熟,网络消费行为进入盲目状态,消费行为大量增加。进入大三大四之后由于课业、就业压力网络消费行为逐渐回归理性。在消费行为的性别比例上面,女生消费行为明显多于男生消费行为。
3.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平台与内容分析
当前各类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QQ商城、亚马逊、京东商城等是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平台,网络消费的主要内容分为实用型消费和娱乐型消费。大学生的实物型消费主要集中于衣服、鞋袜、图书、装饰品、电子产品上;娱乐型消费主要是集中在话费充值、网络游戏点卡、QQ币等虚拟物品上。男生是游戏点卡的主要消费群体,这类消费人群占了一定的比重。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是时代的生力军,他们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消费空间,但是大学生崇尚个性对价格敏感的消费香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引导,显示出大学生消费的不成熟。感性的、冲动的、过于追求个性的消费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3]大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网络消费时间过长会造成其娱乐休闲过度依赖网络,消沉意志,滋长懒惰。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聊天,网上猎奇,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会必定会消耗掉大量宝贵的时间。同时,我国高校对网络资源的监督、监管和引导严重滞后,大学生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淡泊,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都会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1.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合理理性消费
大学生应从思想上加强自身的教育和约束能力,避免不良动机和外部因素的诱导。同时大学生应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到户外去,把更多的时间运用于人际交往和身体锻炼,避免出现过度依赖网络休闲。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
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的误区,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消费理念的培养及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新消费理念的指导力度。通过各种形式,例如开展消费讲座、建立消费社团、消费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新型消费理念,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
3.增加网络安安全,提高商家信誉度
大学生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避免网络诈骗和利用网络消费谋取非法利益。同时商家应该保证品牌质量,做好商场现场销售服务及售后服务,树立商业形象,提高信誉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