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互联网金融分析

互联网金融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9 11:08: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互联网金融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互联网金融分析

篇1

一、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关于它的内涵尚无统一界定。准确定义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还是要挖掘金融的本质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现实。从金融本质意义上看,互联网金融是资金供需双方摒弃实体中介机构的介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直接交易,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资本流动效率,实现金融资产灵活高效配置的商业模式。在理想的状态下,互联网金融可以让资金以直接、自由的状态流通,不再依赖于金融中介,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控制信用风险,以达到公开、透明的理念。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第一,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之上,使得金融服务和产品定价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在海量的数据资产驱动下,前期积累了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整合自身拥有的数据库资源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传统金融行业的目标客户群。

第二,平等性。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客户,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却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网络金融模式下,人人都能够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进行一定的投资借贷等金融活动。

第三,服务模式多样化。目前网上金融服务模式主要表现为B2B(Business to Business)、C2C(Customer to Customer)及B2C(Business to Customer)三种模式。目前金融服务的多数领域已被现代网络技术所融入,服务模式多样便捷。

(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大致可分为四个重要的模式:

1.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采用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借助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虚拟账户、虚拟货币等网上支付工具,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衔接的交易支持平台。代表产品是支付宝。

2.P2P网络小额信贷,需要借款的人群和有出借能力的人群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资金流的借贷。代表产品是人人贷。

3.众筹,其本质是利用网络良好的传播性,每个投资者只贡献少量资金,通过互联网向众多投资者筹集资金,向网络投资人募集资金的金融模式。代表产品是众筹网。

4.金融网络营销,将既有的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结合开发出新的投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进行网络销售的行为。代表产品是融360。

二、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用自身的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高效、灵活,相比传统金融,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1.低成本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旦在前期通过高投入完成平台、信息收集模型与分析模型的建设后,其后期的运行成本将很低;另一方面,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信用评估、合同签约等交易成本上可以进行有效的节约。

2.金融产品创新性

互联网金融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有一个极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创新能力。作为传统领域的金融行业多年来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发展法则,整个行业虽不时有所谓创新出现,但几乎无颠覆行业盈利模式的大动作。互联网金融一经诞生即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在为客户衍生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行业的细分拓展上展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

3.便捷性

利用互联网金融,客户进行交易和转账不再高度依赖于物理的营业网点,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实体网点,仅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终端或计算机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资金的划转和信用借贷,这就大大节省了排队等待的时间。人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浏览理财产品,办理理财业务,很好地运用了碎片化的资金和时间。

4.信息对称

在传统金融模式中,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资金需求方很难获得资金,资金提供者找不到好的融资项目。商业银行会因为获取信息的成本高而放弃这些客户,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需求双方可通过人人贷、众筹网这些平台来查找匹配信息,从而使得交易要素透明、信息对称、定价合理。

(二)互联网金融劣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凸显出了一些弊端。

1.安全问题突出

金融服务不同于普通的服务,评价的标准也不仅仅是服务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否能够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而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没有保障。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用户注册时,对客户的真实身份难以确认,尤其是在大额资金汇划时,只需输入设定的密码,风险性高,难以取得人们的信任。

2.没有政策红利

我国的商业银行享受国家体制和政策的红利,垄断和控制了大多数金融业务,在金融市场处于强势地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获得银行营业的牌照,不得不依靠商业银行来进行资金的存取和转账。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国家信誉支持,在金融这个关乎国家命脉的特殊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易陷入流动性问题

互联网金融除了具有金融属性外,还兼具一些互联网行业本身的特性,因此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更多。此外,互联网金融业务缺乏有效监管,没有保证金和资本充足率等严格资本要求,资金的循环利用效率高,但是资金流相对脆弱。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的用户大多把闲置的资金转入余额宝以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余额宝可以进行“T+0”交易,用户可以随时对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支取转账,一旦有突况,用户集中把余额宝内的资金大规模转出,那么余额宝就会因资金短缺而陷入流动性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分析

1.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恰恰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田,其发挥的“鲶鱼效应”所引发的自主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比监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容易得多。例如:余额宝推出以后,让用户们看到了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真实市场利率,并帮助他们取得了更接近市场利率的收益,客观上又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与商业银行合作共赢

商业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既有竞争的可能,又有合作的机会。因此互联网企业应寻找与商业银行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一是与传统金融业融合,将资金风险控制归入线下银行账户监管。部分地区可通过资本运作、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引入成熟网络金融企业,帮助其发展地方网络金融,带动本地网络金融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二是在小微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创造了一种新的信贷模式,商业银行可以将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作为授信评级的指标,使小微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平台来增加贷款额度。

(四)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威胁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威胁。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的频繁出现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旦用户的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他们的资金将面临巨大的隐患。

1.网络系统风险

网络金融的大量业务的风控工作都是由计算机程序和软件完成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电子设备安全管理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运行最重要的技术风险。又由于互联网的TCP/IP协议过于简单,很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改造攻击,泄露个人信息,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造成威胁。调查表明,不同行业的网络黑客攻击速度有所增长,黑客可通过网络漏洞进入主机,窃取客户重要信息,破坏计算机系统等。与传统金融相比,安全风险不会是局部的损失,一旦遭到攻击,将导致整个网络中止,造成安全风险。此外,中国具有自主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缺乏,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大多为进口,对金融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

2.用户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突破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机制。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开放的环境中生长,相互关联的单位很多,在与关联单位的合作中信息保护方面容易出现隐患。比如,用户在一些非安全的环境下,来使用几个人的账号以及密码,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主体无法进行传统的盖章和签字,这样极易造成用户的敏感信息泄露。此外,我国广大用户对自己的信息缺乏保护意识,常常让自己的信息如信用卡密码,交易账号在不经意间泄露给不法分子,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这些操作风险时刻威胁着互联网金融的安全。

3.法律监管风险

首先,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阶段,行业并没有统一标准的行为规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还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不多,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规定不够深入,条文的可操作性不足,不能适应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实践。其次,由于监管的缺失,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会让一些监管不到位,难以监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之外,一旦发生问题,除了会威胁到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之外,还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业。最后,我国的电子合同制不够完善。电子合同相对于一般的书面合同来说,具有独特的无形性,很容易对其进行修改,从而使得电子形式的合同、签名的可执行性具有一定的争议,容易导致法律纠纷。因此,法律制度必须在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为实际合同纠纷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法律依据。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配套征信系统建设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征信大多是通过线下完成的,不能面对面的审核。因此可以将互联网用户的信用信息纳入到银行授信范围内,这样可以形成信息数据库。从而提高融资效率和社会效益,便于金融监管和政策实施。

(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虽然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其所面临的多方面风险也应引起注意。比如,监管不全面、资金安全漏洞、法律体系不完善、个人信息容易泄露。因此,互联网金融应着力提高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惠.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5):106.

[2]李晓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浅析[J].知识经济,2011(06):110.

[3]李凯,卢俊.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20):113.

[4]赵照.互联网金融推进利率市场化[N].人民日报,2014-3-14(10)

篇2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传统金融存贷、支付等核心业务,开创了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正在形成。2013年被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P2P、众筹、网络小额信贷、比特币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概念层出不穷,一时间,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其问题也不断暴露。部分P2P平台触及了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的监管红线。而比特币因为有很好的匿名性,被用在洗钱、贩毒等非法活动中。再比如,支付宝的泄密事件和安全漏洞等问题引起了各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担忧。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有风险

互联网金融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具体如下:

(一)政策法律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与法律约束,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环境滞后,大量的法律空白、无人监管使得这一创新事物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二)流动性及兑付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流动风险有放大效应:其虚拟账户的产生使互联网金融逃出了传统金融流动性监管的体系,甚至有可能摆脱真实货币的约束,从而增大潜在风险;超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风险扩散的速度更快。

(三)信息系统风险。

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以技术为支撑,如果技术不过关,网贷平台遭攻击,那么,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安全和正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投资人的信心。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

(四)个人信息被滥用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参与人群广泛、透明度高的特征,个人信息也存在被泄露的隐患,信息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倘若此类信息管理不当,将造成信息泄。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对策

在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说,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需要政府、行业和投资者三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1.创新监管模式

监管应该从机构监管转变到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建立金融监管部门与互联网监管部门联合的跨部门监管机制。将互联网金融企业由审批制逐渐过渡到备案制,列出负面清单。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产品进行重新梳理和界定,分类明确其监管主体,其他机构配合监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协同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网络银行法律框架的顶层设计,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力度,尽快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让监管执行有法可依、责任明确。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应当包括法律主体、准入规定、业务审核、监管目标、监管方式、退出机制、当事人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及违反相关规定所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行业方面。

1.加强行业自律

倡议互联网金融行业维护行业竞争秩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自觉防范管控风险和维护公共利益,共同维护行业利益。对损害投资和利益、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的市场主体形成行业惩罚机制。充分发挥金融行业协会、互联网行业协会的作用。

2.健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

一是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或是借助第三方咨询服务等,建立信用评级系统,构建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设置专人专岗进行实时监控和识别。二是加大技术投入,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针对技术风险,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

3.建立和完善风险准备金提取制度

根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规模大小、产品性质、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制定合适的风险准备金数额并足额提取,以充足的拨备和较高的资本金抵御流动性风险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和全程持续跟踪,健全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控制违约风险和运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4.规范新产品设计

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匿名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设计新产品时,应当重点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谨慎选择投资方向、方式,在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中找到平衡点,在源头上防范出现集中赎回造成的流动挤兑风险。

(三)投资者方面。

1.树立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

投资者在进行相关操作时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有的甚至遭到损失。因而,应该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认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不要轻信企业所承诺的固定收益率和“零风险”的过度宣传。

2.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法

投资门槛低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共同特性,在相同资金的前提下,投资者可以选择多种投资方式,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投资产品中去,避免被单一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所左右,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投资者者自身应更加理性,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发挥网民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结语

篇3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其中第一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增长0.7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提升2%。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存在客观基础,且该基础将不断稳固、发展。

第二个特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空便利。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营,使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客户,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自从他们出生的哪一天起,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断向前推进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只有时刻记住客户的需求,才能使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2、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1、美国的案例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自然受到不小的冲击,那么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先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了解。

根据相关的研究著作,我们得到这么一条结论,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很大挑战。“从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化看,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也是在巩固传统金融的地位。美国移动信用卡、手机银行等发展较为快速,2012年增速分别达到24%和20%,但是这没有弱化信用卡、银行的金融功能,反而提高了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便捷,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2、我国商行的案例分析

那么对于我国是不是影响也是一样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各大商行的年报中窥探互联网金融对其业务发展状况的影响。

2.2.1、工商银行

在这里我们选取工商银行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摘录。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以信息化银行建设为重点,紧跟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潮流,加强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电子银行平台。2013年,本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6亿户,移动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客户相继突破1亿户。开电子银行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4.8%,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至80.2%。”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80.2%”,超过五分之四的业务是基于网络进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向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工商银行企业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2.2、建设银行

同样选取建设银行在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解读:

“2013年,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账务易量占比达85.40%,较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同样的,建设银行也把网上业务放在重点位置。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的网络业务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本行个人网银推出跨行资金归集、家庭现金管理、快捷转账、百易安、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等功能;新增欢迎页及精准营销栏位;整合对公电子渠道,推出新企业网银;完成海外版企业网银二期优化和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等5家海外分行上线推广;在支付宝、银联、铁路客运等领域的电子支付份额同业领先。”完成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上线管理运营。

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结论,我国商行从没有停止进军互联网金融,在重视程度上也没有像一些研究文章中说的“不足够重视”。

在各大商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前提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户无疑问的提高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但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潮从没有把任何一家银行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又有着顶尖的人力、智力资源,至于能不能拿到互联网中的一张门票,则要看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面对挑战,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墨守成规。”

3、建议与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其带来的新挑战,并由此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加快渠道转型,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商业银行已经在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的面对新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样的,也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重大可能。

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拥有者最广泛的资源,拥有者优势的政策地位,最重要的是拥有者极为广泛的智力资源,这一切,在互联网日趋重要的今天,都给予了传统银行极大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面对冲击和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利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也将朝着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盛.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颠覆性”[N].证券日报,pp.1-2,2712014.

[2]香曲尖措.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比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3.

[3]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3.

篇4

一、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内涵各不相同

其实,目前国际上尚无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做出权威统一的定义,国内研究中比较主流的观点以谢平教授(2012)提出的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代表,他对这种模式的定义是“支付便捷,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统一;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通过网络化方式进行,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等上的成本非常低,可以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可以达到与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1]。在这个模式设想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模式要摒弃金融中介的存在,它试图改变的其实是市场参与的主体和形式。

基于此,笔者认为,区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目前最好的角度就是从行为主体和参与形式来理解。所谓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电商等非金融机构依托于支付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和手段,介入金融领域,从而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主要形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小额信贷、基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众筹、网络保险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而金融互联网(也被称为金融互联网化),则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自我革新和自我变革,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其参与形式表现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采用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的交易渠道、开办电子商务等。前者是互联网公司从事创新型金融业务,而后者则是传统金融机构将自身业务互联网化(见表1)。在这种区分界定下,二者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表1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行为主体和参与形式

(一)衍生的背景不同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传统银行业务逐渐不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具有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特征的新兴金融业态;金融互联网固然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但促其发展更直接的动因则是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互联网金融强势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金融脱媒的压力,通过进军互联网,以实现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与增值化。

(二)现实定位不同

互联网金融定位于“平台金融”、“平台经济”,在平台经济理念下,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搭建、开放网络金融平台,可以使客户通过平台实现在线融资、现金管理和跨行支付等功能;而金融互联网的定位则是“渠道”,目前金融互联网的步伐多是开设网上银行、产品上线、进行数据处理和开办电子商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只是渠道的作用,最终不过是延伸或增加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交易渠道。

(三)资源配置特点不同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源配置的特点是去中介化,即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并匹配,供需双方不再需要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撮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信息更加对称,市场更充分有效,从而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所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而金融互联网模式中传统金融机构虽然发力互联网技术,但始终无法改变其作为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中介组织的特定身份。

(四)创新内容不同

由于国内金融监管的要求和金融产品创新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主要还是基于服务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很难做到金融产品上的创新。而在金融互联网进程中,一直以来作为金融创新的主体的传统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更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大有用武空间。

(五)监管要求不同

在监管要求和力度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远未在同一层面之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中一方面由于业务涉及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工信部、商务部等多个监管部门,另一方面由于业务创新速度快,缺乏现成的行业法规,导致目前在风险控制、技术安全隐患等方面监管缺位,风险隐忧值得关注。而传统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互联网的主体,明确由银监会和央行监管,在贷款业务、支付结算等方面有多个明文法规和一系列明确要求,监管相对成熟。

二、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各有竞争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

1.庞大的网络用户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为5.64亿,位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时隔半年,截止到2013年6月底,该中心公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数据短期内的快速增长,显示出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潜力巨大。(见图1)

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7

图1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2.开放的资源平台。互联网金融搭建的资源平台是开放的,一方面是资源的开放,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是对参与主体的开放,运算力强大的电子系统可以 将客户拓展的边际成本削减至几乎为零,“二八定律”成立的前提也随之消失,因而,以往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忽视甚至所排斥的80%的中小客户可以进入平台,真正参与金融活动,这一点使得互联网金融更具有普惠金融、民主金融的意义。

3.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互联网金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组织在运营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交易信息和信用数据,进而构建起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可以识别中小客户的信用情况,消除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例如,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形成的数据,可以解决用户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等问题,再通过阿里金融体系为符合条件的商家发放贷款。未来互联网金融还可以依托海量的信息,利用云计算将消费者的财产状况、消费习惯等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商业价值,智能满足用户需求。

4.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尊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体验为主导,一切都是为了使客户能够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完成交易;同时,智能搜索引擎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排序和检索,能有针对性地自动匹配需求,大幅提高信息搜集效率。在这种方式下,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率。

(二)金融互联网的比较优势

1.雄厚的资金实力。互联网是真正“烧钱”的领域,为了争夺市场、积累客户、开发后台技术,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因为投入难以为继而不知所终。金融互联网的行为主体是银行等传统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融机构,在其业务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是开发电子商务,其雄厚的资金实力都足以支撑各项投入,这一点互联网企业是难以匹敌的。

2.良好的信用品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经过长期的发展运营,积累了极高的公信力,在用户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相比较近年互联网金融企业频繁发生的“卷款跑路”现象,传统金融机构的诚信品牌无疑可以为金融互联网的发展吸引更丰富更稳定的客户资源。

3.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构成了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传统金融机构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健全各项风险控制规章制度,形成了互联网金融难以企及的风险防控优势。

4.得天独厚的政策保护。表现在监管部门严格管制市场进入,行业准入门槛高。譬如现行监管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从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获取银行牌照的难度很大。

三、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竞合与共生的商业生态

(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竞争+合作”的关系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金融通过发挥“鲶鱼效应”,在理念和观念上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冲击,激发金融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金融互联网则打通了银行卡账户与第三方支付账户资金的双向互转,为互联网金融搭建的支付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业务上,互联网金融企业着力在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的盲区小微企业和个体贷款方面,与金融互联网布局高端客户形成错位营销,共同发展的态势。

同时,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各自的跨界实践或者说竞争也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毋庸赘述,第三方支付、微型贷款、金融产品代销、余额宝等都已经有很成型的产品;金融互联网方面包括手机银行、微信支付、远程理财等创新也不少,特别是网上商城,譬如建行的融通商务、交行的交博汇、民生的民生电商等都做得风生水起。应当看到,不论是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还是金融企业进入互联网领域,谋求的都是协同效应,而非简单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不是简单取代和颠覆的关系,更多的则是“竞争+合作”的关系。

(二)基于合作实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共生共赢

从长期看,资本短缺、是否有能力提升安全和稳定性制约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整合与分析的能力的严重欠缺则是金融互联网发展中的瓶颈,未来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打造合作互惠的模式,才是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突破局限、共生共赢的发展之路。

1.共享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互联网金融企业从电子商务、网络支付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交易信息;金融互联网企业经过多年的运营,与交通业、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可以有条件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叉销售。

2.联合做大做强贷款业务。首先,是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其需求量巨大,与大企业信贷相比,能带来更高的利差收益,成为时下亟待开发的信贷市场。其次,是消费信贷业务,未来10年我国个人或家庭贷款购房、买车、婚庆、游学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间的合作,借助互联网金融积累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的海量信用交易数据和客户评价、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可以有效发掘新客户群,拓展信贷业务;同时充分发挥金融互联网雄厚的资本实力、监管赋予的吸收存款的能力和零售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强强联合,可以实现共赢。

3.合作开发全新的支付工具。在目前线上支付、包括传统银行线下支付相对饱和情况下,开发全新的支付工具可以是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合作的又一个切入点。包括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筛选服务,线下交易支付)等,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通过合作开发全新的支付工具,使支付更加人性化,为客户提供超一流支付服务,这方面前景广阔。

4.共同开拓大众理财市场。目前银行重点布局高净值客户,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能力仅限于“屌丝”阶层,而国内广大的中产阶级特别是他们的财富管理和投资理财需求则属于银行和互联网能力都不能顾及的真空地段。加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间的合作,将互联 网金融大数据信息、支付渠道与金融互联网的专业能力和产品相结合,在大众理财市场会有非常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47-51.

[3]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08):44-50.

[4]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14-16.

[5]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05):54-58.

篇5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将金融交易更加便捷的完成。和传统金融进行比较,互联网金融具有很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关于信息处理的成本比较低,在当今激烈的金融市场当中,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要想是传统金融更加稳定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分析当今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挑战,从而制定出具体的对策,从而促进传统金融更好的发展。

一、概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

1.传统金融的概述

站在广义的角度,传统金融指的就是兑换结算所有的货币、保管发行各种货币、实现贵金属交易等等,属于一种有关资金的活动。传统金融属于比较典型的资金融通,在传统金融当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利用或者废弃成本。站在狭义的角度,传统金融就是融通信用货币。针对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差异性具体的体现就是作用原理和经济发展作用以及经济实体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不同。

2.概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这种金融模式是一种混合式的,利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在金融的发展领域进行有效的介入。站在广义的角度,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审核信用评价、金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这三个方面,站在狭义的角度,互联网金融这种金融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资金融通。针对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和网络印上等都属于传统金融,而非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第三方交易平台和P2P网络借款等。在当前金融领域当中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因为自身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使当前人们对于高效率的要求得以满足,使我国金融行业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服务方式更加便捷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就是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和我国的传统金融具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在金融服务的渠道是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利用的是虚拟的网络,而传统金融主要依靠实体网点。在当今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下,很多用户实现货币交易不需在银行,用户需要的各种服务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操作。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对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需求更加适应,使金融服务业带来了更多便利的发展。

2.经营环境更加公开化

传统金融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在互联网模式影响下,金融业变得具备开放性和直接性,很少具有产生限制的因素。互联网金融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交易金钱和货币,在交易的时候,客户和经营者产生更多的互动环节,在经营互联网的过程中,管理信息会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互联网金融具有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样一来,专业的咨询和引导对于广大的客户来说不再那么重要,因为他们可以自行选择,从而将交易过程进行完成。互联网的金融环境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互联网用户就会具备更多的空间进行选择,使互联网的业务也在不断的扩展。

3.管理方式实现高效化

当前互联网金融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主要就是因为互联网具有高效率的特点。当前互联网网络广泛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贯穿着互联网。利用互联网金融,使更多的用户可以任意的利用金融服务,当前很多货币交易都是利用支付宝实现的。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上网的终端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等等,用户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实现上网。在新的时期可以广泛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互联网自身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计算机用户可以以自身的意愿为基础,这样选择出来的金融交易方式也更加适合自己。互联网管理的高效化特点,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备可持续性。

4.交易过程具备透明化

传统金融的主要缺点就是缺乏效率,@主要是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对称信息,而互联网金融就可以将一问题进行弥补,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的金融业当中受到如此的欢迎。传统金融行业当中具有很多信息不对称的信息。对外产品和服务信息产生不对称,就是金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银行专业人员进行解释,例如一些合同和条款的签订都是通过专业人士进行解答,这样用户才可以深入的理解。出现信息不对称,主要是因为金融业当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下。而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别,所有的交易环节都会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记录,整个交易过程也会变得非常简单和方便,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实际交易过程具有更强的透明性。

三、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产生的挑战

1.将传统金融行业的界限进行打破

我国金融行业的界限长期以来是具有非常明确的划分。我国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主要依靠银行体系,只能在银行才可以将存款的吸收进行完成,这样一来,银行就会逐渐垄断了金融行业。后来我国出现了互联网金融和各种金融模式,那么金融行业的界限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出现了移动支付平台,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从而存取资金,银行的地位就会遭到打破。出现了互联网之后,传统纸质货币需要和电子货币实现交融,两者共同生存。利用电子货币,各种交易就会具备新的途径,甚至在消费方面出现了无国界的特点。当今互联网产业逐渐扩大,并且不断高速的发展,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各种核心业务造成影响,这对于传统金融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2.中小企业遇到融资新途径

中小企业通常情况下很难利用银行融资,将自身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具备了很多新的途径。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集中大众资金和资源,从而可以更好的支持某一项目。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实现个人的借贷,借贷人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企业融资也会更加快速的实现。互联网金融可以将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情况,民间的融资也会变得更加规范。这样一来,就会逐渐拓宽金融信息渠道,各种可行性投资项目都会在网站上进行公开,客户也会避免出现流失的情况。近些年传统银行的用户正在逐渐面临流失,这就说明当今的传统金融的客户也在逐渐减少,因此中小企业的相关融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3.资金供求模式发生改变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实现了普及,我国的企业资金发展主线就是需求,积极的改革了资金共计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和企业接待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当前各种网络交流软件得到应用,用户利用这些软件,就可以完成理财任务。出现了新的载体,打破了传统金融中介带来的束缚,用户不用出门,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交易,特别的方便和快捷。

4.传统金融需要将自身运作水平进行提升

银行针金融业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这样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信用度给予保证。严格的限定了资金流转等各种相关的业务,这样金融机构就会面临僵化。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对比,人们对于传统金融就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将其运作效率进行提高。人们利用互联网,可以支付各种生活费用,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让人们利用传统金融机构是显示金融交易,这样就不会利用银行交易,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前我国很多的银行都已经创办理论相应的业务,将业务办理的程序进行简化,那么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各种变化也会得到适应,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强化互联网监管金融的监管

1.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定位

可以将各种金融工作实现,但是要保证不能出现经营越界的情况,法律的底线要一直遵守。对于公众存款不能非法吸收,也不能非法进行集资。当前我国的法律还没有明确的定位金融机构的属性,也没有有效的规范业务。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虽然要大力的支持,但是不能对于底线问题进行触碰。

2.完善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针对我国现存的网络借贷平台还没有建立出第三方托管机制,在平台账户当中会沉淀出大量的投资者的资金,如果缺乏外部的监管,那么就会出现各种道德风险,例如随意挪动资金或者携款逃跑等。近些年我国也出现了有关网络借贷平台卷款跑路的情况,使放贷人遭受很大的资金损失,对于整个企业的形象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

3.健全互联网企业的内控制度

良好的内控制度就是互联网企业的防火墙,利用良好的内控制度,可以对于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在实践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企业重视自身的盈利能力,会利用一些具有很高风险的交易模式,这些模式当中并不具备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记录保存等,这右焕床环ǚ肿游シ活动就会具备了可乘之机,一些互联网企业对于内部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等不够重视,很容易就会泄露个人隐私。

4.改革金融监管体系

在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影响下,企业当中各个监管部门都是负责自己的工作,但是仍旧很难理清一些比较模糊的领域。虽然实行分业管理,但是韩式有很多金融不知道要哪个机构进行监管,在分头监管的条件下,仍旧很难理清具体的事宜。分割监管部门,有些领域很难进行监管,久而久之就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管。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对于不断创新的金融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中国兼容监管管理委员会,从而实现一行一会的金融监管制度。

五、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金融领域,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的金融领域当中,网络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广泛应用了互联网金融,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的金融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传统金融来说也是一种较大的挑战,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好的处理,从而使我国金融市场可以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乾,秦惟.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04:108-112.

[2]任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6:153.

[3]沈娜.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阿里金融支付结算业务案例[J].知识经济,2015,02:85-86.

[4]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及趋势预测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4:22-23.

[5]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债券,2015,03:6-10.

[6]郭付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挑战与应对探讨[J].经济师,2015,12:197-198.

篇6

2互联网金融的实质

理解互联网金融,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从金融到互联网金融,哪些地方改变了,哪些地方没有改变?第二,互联网金融是什么,不是什么?回到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辩争。互联网金融的口号是,如果银行不作出改变,我们就要改变银行。互联网金融批评传统金融机构靠垄断躺着赚钱(靠利差就可以活得很好),重资产而低效率,只和土豪(大型企业)做朋友,不为贫弱(中小企业)拔一毛;而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批评是,互联网金融总拿技术忽悠人,互联网金融就是一场烧钱游戏,互联网金融缺少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缺乏法律监管,存在非法集资、跑路等风险。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综合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的辩争,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应该改变其金融本质,也就是价值交换必须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防范风险和接受监管。同时,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必须拥抱互联网时代,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系统,发现客户需求服务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转改观念,接受连接一切、服务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因此,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搞资金池、交易不透明甚至存在自担保自融资的网贷平台不是互联网金融。缺乏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和大数据支持的传统金融机构也不是互联网金融。缺乏风险控制能力逃避监管不是互联网金融,思维僵化拒绝改变也不是互联网金融。尽管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模式不同于传统企业,但是简单粗暴地烧钱毕竟不可持续,遵循价值规律寻找最佳的退出方式对于互联网公司不应该成为例外。

篇7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来看,小微企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小微企业的存在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同时也会增大地方的就业几率,减轻地方的就业压力。但是我国小微企业在融资方式和途径上存在许多问题,一度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互联网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也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

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性融资,另一种是外援性融资,本文以外援性融资为例,来分析一下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不管是刚刚起步的还是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的,企业内部资产少是显而易见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小微企业不得不通过融资来维持企业的发展。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小,所需的融资金额也不大,大约10万左右,然而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动特别快,只能通过短期的资金自主来维持企业的发展,时效性特别强。除此以外,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是有限的。由于大多数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抵押资产,比如少甚至没有的固定资产,企业自身内部还没有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对外承受的风险也大,因此,在银行进行贷款很难,只能去寻求其他高成本的融资渠道比如民间借贷的方式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使得企业得以运行[1]。所以,综上所诉,规模小,短贷、成本高、时效性强、风险大等就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

二、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意义

1.提高了小微企业和投资者信息透明度

在传统的企业融资的模式中,通常在信息传递这一方面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数小微企业需要融资的信息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中进行传递。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运用,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众所周知,开放性,信息量大、高效性等是互联网最突出的几个特点,所以,我国的小微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网络平台快速地将自己需要的融资信息传播出去。而且,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金融产品的所有信息,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获得相关的信息的不便之处,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者的信息透明度;还可以让投资者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详细的了解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让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给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帮助,最大限度的整合我国社会中的闲置资金,进而让小微企业经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讲,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交易成本,一部分是贷款利率[2]。首先,小微企业的交易成本。互联网支持小微融资时,可以将小微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金融这一个平台清晰直观地显示出来,比如小微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状况,以及信息情况等,间接将投资者和小微企业之间的评估考察环节省略掉,既让借贷双方的信息实现对称化,也对小微企业相关的融资流程进行了简化,节约了双方的融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其次,就是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在我国传统的金融模式里,小微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的产品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让企业可以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的运转,不得不选择那些具有高贷款利率的金融产品。但是,在小微企业有了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以后,小微企业在金融产品的选择方面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多家的贷款利率来选择最适合企业现状和发展的产品,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3.促进小微企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与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相比,我国的小微企业不管是在企业的运营管理方面,还是在内部的财务统筹和风险应对力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规范统一性,风险控制力差等。即使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这也并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信贷没有差别,至少,在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一方面的要求还是相一致的。因此,小微企业为了得到大量的资金需求,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这样一来,小微企业为了能够及进行改进和改革,比如说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应对企业风险的力度,加大监管监察的强度等,以此来提升企业的信誉,防止为企业的融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路径

为了进一步提供小微企业创业环境的稳定性,借助互联网金融体系,升级实际金融管理效果。要积极发挥贸易融资的优势,避免小微企业由于资金链条的断裂而产生影响。因此,在应用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度分析和整合,从而提高管理控制措施的完善程度。不仅要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预估,也要对管理体系和金融运行结构予以有效认知,建立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提升小微企业融资项目的整体水平。第一,要正确评估小微企业市场风险,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融资机制和路径。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的优势,高度整合数据和信息,升级审批流程的基础上,也能进一步提升风险把控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项目的实际效率,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为整体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创造有利条件。第二,要积极规范网络金融结构和管理体系,伴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小型企业融资平台和载体也逐渐增多,网络渠道作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要在优化借贷行为的同时,对合理化定价机制和风险可控措施展开深度整合,建立健全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新格局,稳妥推进管理进程。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集聚、扩散和管理机制,为融资结构的全面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第三,要积极优化融资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利用创新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全面优化,也为提升经营管理者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准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和经营者的现代化融资理念,才能更好地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提高投资、经济以及财务管理实效性,用更加长远的眼光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枷锁,而且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量大、成本低、效率高和普及快等优势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变得更加便利。除此以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给小微企业融资的途径、选择空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因此,我国要大力推行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为我国的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8

1前言

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使个人信息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很不乐观,利用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获利的地下产业链已渐渐成形,严重金融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与个人信息的保护。我国金融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可以激发个人金融信息包含的经济价值,商业市场价值比较大。面对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商业也能够通过不正当方式获得他人金融信息,使消费者的隐私得到侵犯,金融消费者的资金损失较大,影响着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因此保证金融的稳定性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非常必要。

2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利用现代互联网资源实现融资、支付以及信用中介目的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的服务主要是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互联网理财等。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成本,推动金融脱媒,有助于个人企业和小型微企业的融资。同时有助于将储蓄向投资方面转化,这样可以使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和快速,也会冲击传统金融机构,有助于金融市场的拓展。互联网金融对宏观调控会产生影响。互联网平台可能变为影子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涉及投资者保护和合法性等问题,因此监管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加强对我国信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金融是建立在数字载体上的,有信用也有风险,技术很容易改造表现形式,近些年出现的社交网络和移动支付等工具使金融的外在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新的金融方式冲击着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金融业监管要加强对监管体系的更新和发展秩序的规范,预防金融风险的出现,推动金融行业平稳,较快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是金融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金融化。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是记录和处理各种信息,可以使交易成本降低,超越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经济增长也会更加持续和稳定。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推动金融脱媒。同时有助于个人和小型微企业融资。

3互联网金融个人信息保护概述

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在法律上还没有做出对金融信息的明确界定。但是理论界和务实界从不同角度界定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个人信息。中国人民银行从信息来源的角度定义个人金融信息。1890年,美国法学家在《法学评论》上发表文章《论隐私权》,将“隐私权”的概念提出。以后经过了一百多年时间,各国通过立法程序加强了对隐私权的保护。我们一般认为隐私权指的是保护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和私人生活,私人不对个人信息产生侵扰,加强对人格权的收集,利用和公开,对他人来说,权利主体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介入私生活,决定是否向别人公开隐私。按照相关理论,隐私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自然人是隐私权的主体。其次,个人信息和个人活动是隐私权的客体。最后,公共利益会限制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在我国金融领域,个人信息包括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其本质是具有财产和人格利益。所以隐私权应该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在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美国,隐私权包含个人金融信息。在隐私权中纳入个人金融信息有两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加强对隐私权内容的丰富。其次,人们对隐私权的敏感程度较高,在隐私权范畴纳入个人金融信息,可以强化人们重视个人金融信息,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个人金融信息主要有银行机构掌握的信息,还有期货,证券和保险机构掌握的信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个人信息指的是证券业务机构,银行机构和保险业机构等在业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金融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个人信息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有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身份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和个人账户信息等。

4保护我国金融领域个人信息的对策

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我国个人金融的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完善。首先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在这个法律条文中通过专门章节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在法律条文的规范过程中要加强对立法原则和金融信息保护的明确,个人是金融信息的主体,加强对部门和职权的监督,采取相关救济措施强化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

(1)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加强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促进金融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改善,保证金融行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的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并且两者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如果国家不能加强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那么金融机构很可能非法使用掌握的信息,这样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会被侵害。因此,在确定立法理念时,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设计制度过程中可以赋予金融消费者一定的权利,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内控制度,做好信息的保护工作,加强对监管,加强对管理机构职能的强化,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维护。

维护个人信息可以保持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处于矛盾状态,对个人金融信息的强调很可能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失。对个人信息保护要明确界定,加强对执法和司法的规定,有权部门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规定,加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金融信息的平衡。

(3)对个人信息主体权利要明确。

在建立个人金融信息立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明确。同时,金融机构的义务也在于此。根据国际立法规定,个人金融信息享受的权利包括,本人信息的处理,使用和收集需要金融机构决定。对本人金融机构信息的处理情况进行修改和删除。如果信息主体被损害,可以获得一定的赔偿。

(4)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机制的健全。

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并将信息的处理情况告诉当事人。金融机构要采取相关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保密化处理信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监督机构要加强对信息的监控。金融机构持有个人信息,金融机构要对个人金融信息保密。如果个人没有同意,不能将本人的金融信息公开。同时,站在我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如果金融机构可以免除保密义务,也要明确免除的具体情况,包括客户授权同意法律明确规定和对犯罪的打击等。另外,面对国际化的金融趋势,个人金融信息传输于跨国集团内外部之间,其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就是流动。管理层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管理。首先,管理层要和国家、地区签订多边协议,使境内个人信息流向境外。境内会出现跨国金融集团,通过法律程序审查个人金融信息,防止将个人境外信息向境外机构传输。

(5)加强对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的明确。

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加强金融消费的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的搭建非常重要,可以保证顺利推进相关工作。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这也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的职责,包括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范的建立,现场检查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个人数据库的管理,避免出现滥用信息的现象。如果金融机构出现泄漏个人金融信息的情况,就会损失客户,需要加强监管。

(6)加强对侵权救济手段的完善。

加强对侵权救济手段的完善,可以保证法律责任的明确性。个人金融信息侵权行为是对信息主体的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的侵害。如果个人金融信息收到侵害,其包括两方面的赔偿责任,主要是精神方面的损害赔偿和财产方面的损害赔偿,可以从精神和经济方面赔偿,保证个人的合法权益。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有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取个人互联网金融信息,给个人带来巨大弥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文章首先概述我国互联网金融,再分析互联网金融个人信息保护,最后提出保护我国金融信息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朱伟彬.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4(10):23~27,32.

[2]李建霞,张伟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监管研究[J].征信,2014(11):85~88.

[3]张东亮.互联网技术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5(06):44.

[4]史强.论我国互联网消费中个人金融信息的刑法保护[J].南方金融,2015(07):94~98.

[5]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法制与金融调研课题组,胡本胜,鄂红.非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问题初探[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1):29~30.

篇9

从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通过余额宝推出的互联网基金模式开始,仅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就积累了5400多亿的资金规模,这与已经经营十年的浙商银行资金总数相当,从而使得天弘基金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基金公司。这也拉开了互联网与金融深度合作的序幕,颠覆了传统的金融价值理念、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以开放、分享、合作、平等的原则为基础,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高门槛限制,以低成本、灵活的方式为中小客户群服务,体现出了普惠金融的价值,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政府的态度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政府一直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在2013年国务院部署的金融领域19个重点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监管。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下达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工具、服务模式等进行进一步的强调。在2013年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对互联网金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参与广、成本低、支付便捷、透明度高、数据丰富等多重优势,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发展方面的第一份权威文件。不仅国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表达出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热情,比如北京中关村、上海黄浦区等都将金融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在大力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

2.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企业的态度

随着互联网金融优势的凸显,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商业银行也针对互联网金融搭建了P2P平台。比如民生银行建立了善融商务、工行建立了支付+融资的综合性电商平台等。同时由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以及中国平安马明哲三个企业联手建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也建立起来,并得到了保监会的执照。而太平洋保险以及新华保险等大型的保险企业也分别设立了自己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3.互联网金融中IT企业和移动运营商的态度

从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后,主流IT运营商就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小贷以及阿里金融,京东的京东互联网金融、京保贝,百度推出了百度百发,腾讯推出的微信支付,国美的在线金融产品等。同时三大移动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等也获得了第三方支付执照。利用网络终端就可以实现支付。此外,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度也不断的提高,研究的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很多金融机构开展了与互联金融研究的合作,比如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等。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巨大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弹性、想象空间巨大的概念和产业,从当前其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新的模式将会不断的被开发出来。首先,信息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的被突破,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有效的改善了金融身份认证中的难题;其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市场将会不断的被细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大规模发展后,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将触角伸向互联网金融市场,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细分,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比如阿里小微的招财宝、团贷网的房宝宝等;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并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满足个人或者企业的个性化服务。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结构无法实现对个人以及中小企业的全面覆盖,而互联网却能够通过快速的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也将促使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的研发。

2.大数据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手段

无论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本质都是金融,而金融信用是其根本和生命,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能够对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进行准确的分析。但是我国的征信体系一直不够完善,唯一比较完善的央行征信系统也不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开放。这种缺乏可靠数据的情况,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只能通过线下征信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料,从而导致运营的成本升高,无法发挥出互联金融的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急需数据共享,以此来消除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增大投融资双方的风险,但是由于缺乏数据共享的平台,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共享陷入到困境之中。同时,监管层面也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中征信难的发展障碍,开始积极准备将互联网金融信息与央行征信系统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共享,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将竞争聚焦在产品、用户体验、风险控制等方面,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透明化、健全化和完善化的信用数据发展。

3.互联网金融将受到法规的监管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在市场准入以及市场的监管上都缺乏有效的依据,监管的成本较低。这种情况导致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钻法律政策空子,采用“用户体验”的方式来打破传统的行业准则,从而实现监管套利的目的。缺乏规则的互联网金融过于注重互联网精神,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加剧。针对互联网金融这些风险问题,我国政府也开始积极的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2014年出台了《国十条》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等进行强调。由此可见,当前互联网金融中可预见的金融问题将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监管,其套利的空间被逐渐缩小,形成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局面。此外,在监管方式上,互联网金融企业监管机构的数量在不断的发展、业务以及风险传播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因此只有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信息进行实时的把握,才能够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因此大数据的科技化监管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

4.互联网金融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虚拟化

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但使传统的金融行业的经济损失受到影响,同时也使其精神层面造成严重的创伤。传统金融的小客户价值意识淡薄以及缺乏人文关怀等弊端引起了人们的反感,而传统金融行业也开始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始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向互联网金融进行发展,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共享经济。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期间必须要对金融业的形态进行重构,使金融行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大众的面前。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将来商业银行的概念会保持下来,但是其为客户的服务将逐渐向“云”服务形式转化,而实体将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融行业开始认识到了其发展中的瓶颈,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金融行业的运行和经营中。同时其他行业也开始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并利用互联网涉足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这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式还不够明朗,存在很多的监管漏洞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在提升监管力度的同时,还需要能够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完善金融业态的重构。

参考文献:

[1]向思遇.互联网金融业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篇10

(一)ICT能力

ICT能力指信息通讯技能,是社会个体进行并完成数字化信息行为如接入和使用计算机、手机和互联网等需要的相对稳定的主观条件。常见的ICT能力分为ICT生理能力、ICT心理能力、ICT经济能力、ICT素养。ICT生理能力,具体体现为身体状况和年龄能否以及能再多大程度上使行为人接入和使用互联网设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感觉功能、身体控制功能都有所退化,老龄居民在操作计算机方面也相应的存在着许多困难。很多老年人打字也存在困难,往往需要借助手写输入设备才能完成。许多老年人因为生理能力的欠缺导致无法接触互联网金融,比如常见的职业病、眼疾、其他部位的重大病变等。这些ICT生理能力方面的问题会致使互联网与老年人之间的脱节持续时间比其他行为主体更长,甚至是终身的。ICT心理能力,具体表现为行为人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认知负担和负面情绪。不同的老年人个体在互联网金融障碍中呈现出来的心理具有差异。具体表现为:一些老年人自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懂互联网金融很正常,对学习互联网金融比较排斥。不少老龄居民从媒体上看到诸如网络金融诈骗等负面报道,加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不信任。ICT经济能力,具体体现在是否有能力以及能再多大程度上支付接入和使用互联网设备的成本。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并不缺乏电脑之类的硬件资源,但是许多老龄居民出于守旧和节省的消费观念,并没有自己的电脑,加之本身就对互联网这一事物有距离感和陌生感,使得很多老龄居民在这一困境下变得十分无奈,最后对互联网金融望尘却步。ICT素养,是指行为人完成互联网行为需要的意识。常见的ICT素养包括基本的互联网操作,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技能等。互联网意识受到社会习惯认知和周围人的影响。同时拼音和写字等基本的文化素养是ICT素养的基础。老年人大部分不会写字和拼音,基本技能的缺失会导致互联网素养的缺失。

(二)ICT努力

ICT努力具体包括行为人投入到互联网金融行为中的时间、积累互联网金融行为经验。对于参与互联网金融意愿不强的老年人群体来说,这类经验大多为失败的经历,对后续在其中投入精力产生了负面影响。某位受访者在其孩子的指导下学着使用计算机时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并倾向于自责的心态。

(三)ICT情境

ICT情境是指外界对社会个体ICT行为的各种限制,常见的情境有基础设施、社会规范以及外界环境中的运气成分。笔者从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流行在杭州老年居民中的对互联网金融设备和服务的传统认知:计算机和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专利”。在使用过互联网经历的老龄人中,以交水电煤费用的占49%,其次是互联网“宝宝类”产品、市民卡公交卡的充值和电视宽带缴费,三者占约36%。可见,老龄人使用互联网金融的用途十分有限,主要是为生活方便而进行的水电煤费用的缴纳。互联网金融种类繁杂,且都依赖于一定的互联网操作技术。而这些操作技术的学习可能对老龄人来说有较大困难,阻碍其使用互联网金融。其次,老龄人对理财都较为谨慎,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虚拟的理财,这种新兴的概念对老龄人来说也难以接受。

二、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杭州当地多个社区,多家机构的走访调查,经过采访以及数据的宏观分析后,通过归纳整理文本数据进行研究。针对笔者归纳的得出的三种影响因素基础上,笔者也提出在“应对老龄居民的数字鸿沟”的相关建议。

(一)宏观层面

1、对行政部门的建议完善老龄居民的信息无障碍政策,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信息无障碍的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政府在投入和扶持老龄居民无障碍政策时,要加大支持力度。另外,还要提高老龄居民利用信息无障碍技术的意识与能力,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可以开展一些宣传和培训工作。比如在老年大学里,针对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应用,可以开展一些培训。相关组织、机构和企业可以在老龄居民生活的社区开展产品宣传、技术指导和上门服务,让老龄居民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掌握信息无障碍技术的方法和途径。2、对我国立法部门的建议(1)重视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从公平与效益的视角来看待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现行法律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性的制度和规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很多群体尤其是如老龄居民这样的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他们应有的权利和利益。立法部门应当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并加快立法进程。(2)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在监管层面,要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要明确法律地位和监管职责。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作出规范。二是着力构建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通过行政许可管理来提高准入门槛,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运营规则和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的标准,以限定经营主体范围、防止互联网金融平台无序发展。

篇11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如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以及线上理财等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数据更为丰富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现状分析

1.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了解程度

对社区居民进行走访宣讲以及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数据:9%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知识完全不了解;79%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有所了解但了解很少;12%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很了解或了解较多。通过此数据可以分析得到,绝大部分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甚少,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不足,范围较小,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需进一步走出束缚,走进社区,走到居民生活中。

2.对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结构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的结构,我们对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年龄段及其职业划分,得出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知识完全不了解的人群中有95%以上为60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他们大多表示“自己已不再当家作主”,家庭财政全权交由儿女负责,更不懂得电脑及互联网技术,平时关注此方面信息很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大部分为30岁-50岁的中年人,而这些人中75%为男性,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表示平时关注时事新闻及此方面信息较多,会进行此方面投资,而此年龄段的女性表示虽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但并没有特别关注,平时不太关注时事新闻,对投资理财参与较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表示很了解或了解较多的居民中有72%为30岁-40岁的居民,他们大多有较高的教育文化水平,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平时接触电脑、智能手机等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常性进行金融投资,其中不乏从事金融、证券等行业的相关人士。

3.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途径

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途径:39%的人表示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媒体;15%的表示通过杂志报刊等纸质媒介;28%的居民表示是通过互联网了解;18%的居民表示是通过朋友介绍或在日常生活中有使用及投资。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人们还是较多的通过传统形式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通过这些方式了解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具有片面性及自主选择性,且居民表示对于了解的内容都是凭自己理解揣度,出现的一些专业语言等更是不明白,甚至有时看不懂“这是干什么的”,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知识仅通过三言两语的新闻报道及广播广告或文字性的内容进行普及是远远不足的,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应有专业人士,经过严格的培训,以亲民利民,普通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

三、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的相关建议

1.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自治,建立强有力的内控机制

与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截然不同的是普通群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越来越怀疑,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源于互联网金融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交易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比如手机电脑等在线支付,可能发生病毒侵入、微信号被盗、个人信息、银行卡的用户名密码账户被不法之徒窃取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严重泄露使用者个人隐私,对移动支付者造成财产损失。因此,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提倡创新时,应注重规范,在强调便捷时要重视安全,在追求效率时要注重质量,在开展业务时应要求诚信。这就需要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加强自治,建立强有力的内控制度,设计合适的软件,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及其财产安全。

2.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

不同于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的传统金融行业,应对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未有较为合适、完善的监管体制。造成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台混乱,“跑路”现在常常出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已变成亟待解决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此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所涉猎的领域及内容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监管细则,完善监管内容,强化监管模式,可建立法律条款及细则,加强监管的力度。此外,互联网金融监管还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3.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机构

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并非只是高校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工作,更是社会问题和大众责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缺少明确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组织领导者,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相对分散,教育内容局限,缺乏统一协调性。针对这一问题应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教育方式,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机构,定期及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对社会群众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公共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全方面认识。

4.丰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的形式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应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的重视,继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社区”“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现有活动,与此同时,学习英美等国的经验,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兴媒体手段,建设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平台,设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热线”,开展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活动。将金融教育融人居民日常生活,充分调动自律协会、民间团体、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等广泛参与金融教育。

5.注重按需开展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大多都是泛泛而谈,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地区和人群基本情况调研的情况下,没有针对性的宣讲教育。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时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面临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如在中小学生中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提高青少年互联网金融意识;对于高中生及大学生开展竞赛,挑战杯等活动,培养发掘互联网金融人才;在经济较繁荣的城市高开区等区域,针对较高收入人群,开展讲座,帮助其在互联网金融大时代下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对于农村等经济落后,人们文化水平较低地区,重点普及实用性较强的互联网金融知识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利用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活动的知识;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者普及互联网金融贷款及中小企业融资知识。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亟不可待,如何更好的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教育工作已然成了急迫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总结而言,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可从两个大方面出发,一是改善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的问题,弥补互联网金融的缺陷,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建立对互联网金融完善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的触角伸到哪里,监管就到哪里;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技术,诚信经营,增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这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高校、社会群众等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的互联网金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