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4:47: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城镇建设规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过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编制整体滞后、城镇规划的管理薄弱、城镇规划建设档次不高。
1.1很多城镇建设规划对建设的实际指导能力比较弱,很多相关的建设规划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建筑物东一处西一处的。城镇建设规划严重滞后,有的城镇建设甚至没有进行规范的建筑规划,有些城镇有建设规划,因为各种资源,资金等原因但是没有通过审查,城镇建设规划发挥的作用甚小,严重的制约了城镇建设经济的发展。各级相关部门的干部以及群众对于城镇建设规划认识浅薄。因为资金资源不足等各种原因,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认为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的人员太多,会增加地方的财政开支,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没有把城镇建设规划发在应有的高度,使得部门成为了地方冷门,弱化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2对于上级管理部门对于城镇建设规划的管理薄弱,这在普片存在于各级城镇建设的管理部门。甚至有些负责城镇建设规划的工作人员还兼任其他的职务,这就导致对于建设规划的内容监督时常被动,分身乏术。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建设规划的工作开展。在很多的城镇建立大型的工业企业等,都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到城镇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城镇建设规划的手续,这就使得对于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变电无序化,城镇建设规划的实际效果就明显的达不到。
1.2城镇建设规划建设的档次不高,因为受到受规资金、资源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对于城镇建设规划的档次不高。在很多的城镇,公共建设严重滞后,如城镇公路等。城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普遍。这就造成城镇建规划设建设的档次较低,绿化等条件不高,使得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的不明显。
二、对城镇建设中的困难采取的措施
城镇建设规划作为城镇建设的方向指导,是城镇建设发展方向的根据,这关系到城镇建设的全局,必要要把城镇建设规划落到实处,充分的发挥出城镇建设规划对于城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作用。通过高标准的规划,高标准的按照城镇建设规划执行,必将对于城镇建设的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2.1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做好
(1)不断的完善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体系。 对城镇规划建设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布局。以城镇建设规划为指导,对于城镇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基础、社会事业等进行优化。使得城镇发展为布局科学、城镇职能协调的城镇体系,实现在城镇内资源和设施的共享。要选择交通的条件好、区域发展好,地理条件优越的位置发展城镇中心;反正对于那些交通条件差,发展前景也很渺茫,地理条件差的地方可以进行必要的撤销。不断的发展城镇中心,建设城镇中心,努力发展使得城镇成为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2)不断的对城镇建规划系统进行完善,不断的提高城镇建设规划的水平。城镇是城市与乡村的连接枢纽,城镇是广大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规划建设的大小、城镇职能,优化城镇建筑的结构布局,不断的对城镇规划建设进行完善,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努力把城镇建设成为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不断的完善城镇规划建设的工作人员的编制体系,根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关部门制定出适合于城镇建设规划的管理技术规范,对于城镇建设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城镇建设规划要严格的执行,规划好的不能够变更,对城镇建设进行指导。防止因城镇建设规划的执行力度不严而造成建筑物层次不齐,东一栋,西一栋的情况。逐渐的扩大城镇建设规划范围,为以后城镇的不断发展保证有利条件。对于已修建的对于城镇景观影响较大的建筑物,工业园区等要进行搬迁,妥善的处理。在一定期限后,现有的地形图已经过期,需要找相关的测绘单位进行从新测绘。上级管理部门要城镇建设规划的经费投入。不断的完善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等。
2.2各级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城镇规划建设
影响城镇建设发展和城镇经济的发展因素众多。在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摆脱各种限制的条列。上级部门要给地方自主规划建设一定的空间,使得城镇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地方特色的城镇。上级部门要大力扶持区域具有优势、经济发展较好、地方特色和文化较重的城镇。因为这样具有优点的城镇发展起来了,可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因此在政策上可以给以一定的优惠,大力推进这样的城镇发展进程。相反郊区的地域优势就有明显的差距,可以采取必要的并入。在城镇中心,对于有污染工业,要进行单独处理,位置要进行科学的安排,严格的禁止向水源保护区排污。
2.3不断加强城镇建设规划的建设
(1)不断的引入高素质人才对于城镇建设规划具有长远的影响,可以保证城镇建设规划的严格的执行。
(2)定期的对城镇规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建立城镇建设规划人员公开公平的评审制度,加强对违反程序建设规划的的处罚力度。
(3)对于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扩大城镇居民规模。解决进城农民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问题。敞开城镇大门 ,欢迎更多的农民工人到城镇来务工,不断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
(4)保护环境和资源 ,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这种持续快速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建设规划作为指导城镇发展的指导方向,只有重视城镇建设规划制度,加强管理,严格的执行下去,才能够使得城镇建设的向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浅谈我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0,(23)
[2]卓玛措.关于城镇规划建设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10)
[3]王志勇.现代小城镇建设及规划设计探讨[J],广东科技,2008,(1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又使得小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上升。而北流市的城镇建设发展迅猛,成绩更加喜人。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需要前瞻性的科学规划,本文论述了北流市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1 北流市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城镇建设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滞后现象普遍 以前北流城镇建设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城镇建设规划多是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建几条街,盖几栋楼,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各功能区分布不尽合理,混杂现象普遍。即使规划定下来,也常常缺乏长远目光和科学性。比如,陶瓷城规划在市中心的北边就不合理,而且还有一个中学就在工厂包围之中。陶瓷城数十条烟囱象“黑龙”一样不断地向空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人们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据统计,北流市近几年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前几年大幅增加。而如今,要治理污染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治理污染的技术、治理污染的效果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而如果要搬迁,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况且陶瓷税收是北流市财税支柱,搬迁是何其的困难。
1.2 城镇建设规划缺乏公众参与制度 城镇建设规划领导干预过多,“长官”规划现象严重,规划缺乏公众参与制度,使得有些规划蓝图即使变成事实,我们的老百姓也不领情而导致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预期效果,甚至会丢空闲置,城镇建设规划需要公众参与, 通过公众参与决定下来的,最后结果出来后就是大家最满意的结果。通过公众参与来决定就把我们在城镇改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
1.3 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缺乏环保内容 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常常只考虑城镇的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分布,普遍缺乏环保内容。目前的乡镇集市,不论是新区还是老区,对生活污水或企业生产废水的排放和处理,从来就没有引起过政府或居民的重视,污水和废水向来都是肆意排放。人们认为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仅仅是城市里的事情,好多居民的建筑甚至没有化粪池,生活污水和粪便直接向室外排污沟排放,或者虽有化粪池但容积不达到要求,未经充分发酵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排污沟,然后经排污沟直接排入乡镇附近的河流和地下水系,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极大地危害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1.4 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方面尤其薄弱 目前北流市城镇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没有做到配套开发,达不到整体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促进城镇物质、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也没有很好的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1.5 城镇建设规划中园林绿地规划偏少 北流城镇建设规划对园林绿地规划重视不够,对绿色植物存在的价值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随着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有所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耕地与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城镇大气、水体污染严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内人口稠密的地段缺少公共绿地和广场,供居民游憩的地方少。对城镇绿色景观景点缺乏精心设计。
1.6 对古建筑、街景、文化等自然景观保护意识不强 任何时期的环境景观都脱离不了前人的创造,因而,尊重历史、尊重现状、以时间长河中积淀的精华共存来展示城镇的特定历史,使得城镇的特色寓于历史的延续之中。北流城镇建设规划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古建筑、街景、文化等自然景观保护意识,片面追求大城市的现代气派、洋式风味。
2 北流市城镇建设规划对策措施
2.1 各级政府和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城镇建设规划,使得城镇建设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 城镇建设规划的成败,往往与决策层的态度息息相关。如果决策层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就使得城镇建设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
2.2 建立健全城镇建设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建立和健全城镇建设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对于增强公众的责任感,增进凝聚力和团结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公众对于城镇建设规划享有知情权、建议权,城镇建设规划通过公众参与“审核”,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矫正规划中某些“不尽人意”的观念,使得城镇建设规划获得众人认可,更加符合公众的长远利益,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3 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富含环保内容 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系统工程,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需要环保内容充实,只有全面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工作方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才算得合格。任何脱离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规划,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失败的规划。所以,领导在规划、决策时,务必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做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2.4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源、燃气管道、街道照明、通讯网络和交通道路设施等等,必须在居民房屋建造之前,先把上述基础设施工程先施工完毕。要按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一样,做好水源的选址和水质的检验检疫,做好给水管网管径大小的选取。要有以后定期或不定期维修疏通的检查井设计。考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和建设;电力电源的铺设,应从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考虑埋地铺设为首选方案;地下管线的铺设,应考虑多专业管线共同铺设的可能性,同时又要预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街道的公共照明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新型路灯;另外,不论老区或新区,都要从使用功能和保证交通安全的根本出发,坚决改变以过境公路为街道而在公路两旁修建房屋的做法,做到公路和街道规划分开,建设分开,功能分开,以确保居民人身安全。
2.5 提高城镇建设规划园林绿地规划比例 园林绿地是城镇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师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要求规划安排各类型的园林绿地,只有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收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园林绿地规划应结合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园林绿地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园林绿地应布局均衡,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需求。园林绿地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园林绿地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植物。比如北流市陶瓷城工业区,陶瓷及水泥厂较多,产生的工业废气主要为SO2、HF、Cl2 、HCl等,种植时就需要选择对这些毒气抗性强的植物,能吸收转化毒气的更好,如美人蕉、夹竹桃、细叶榕、侧柏、龙柏、九里香等。它们还具有阻滞烟尘、吸尘及削弱噪音、杀菌等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也不断地发展,为了给向城镇转移的新城镇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我们需要对城镇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城镇的发展能够既保留其原有的特色,又充分地考虑到了其居民的需要和符合城镇的发展预期,从而使城镇不断地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城镇规划管理的意义
一般来说小城镇主要就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加强对于小城镇的管理以及规划能够将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去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村劳动力的进入能够减少大中型城市的一些压力使得城市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对于城镇的建设来说加强规划管理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促进小城镇中的一些民营企业经济有良好的发展还能够使一些农副产品进入到城市的市场中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其次这样能够使得能使农业将经营方式转变为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捉进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再次加强对于小城镇的规划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提升。最后对于小城镇来说加强规划与管理对于社会稳定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镇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规划建设中规划意识不强
近年来,城镇在不断地快速发展,但是,很多城镇中却存在着规划意识不强,规划不到位的情况。造成了整个城镇在规划建设中没有考虑到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限制了城市的长远发展。还有的城镇在规划建设中没有按照本市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规划,使得规划好的城镇容易对整个城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生了制约。更有一些城镇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盲目引入投资,只关心投资的数量而不关心投资对当地环境等的影响,造成了规划好的城镇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居民生活环境水平的下降。
2、城镇规划建设中法律意识薄弱
为了保护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建设的科学规范进行,我们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条例来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规范,要求城镇规划建设中能够做到科学规划,依法建设。但是,很多城镇规划建设中都存在着未批先建的状况,给城镇的合理规划和良性发展造成了阻碍。而对于这些现象,城镇由于执法意识和执法手段落后,在拆迁的过程中不能够对违章违规建筑进行拆除等,给整个城镇的合理发展带来了阻碍。
3、城镇规划建设中经费偏少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必要的经费对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合理的规划出城镇的规模、城镇的布局等。所以说,规划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需要尽量找威信高、水平好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进行规划,以使城镇的规划建设既符合城市的文化形象,又能够符合城镇的发展预期。但是,很多城镇在规划建设中经费投入偏少,这样的经费不足以支撑质量好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只能够聘请一些小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城镇规划发展操作性不强,不符合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同时,规划格局不符合城市的发展预期,要么规划超前,给整个城镇的财政
三、加强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管理机制
为切实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
城镇化建设是政府治理国家进行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城镇化的规划纳入到市场运作轨道上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整体的规划机制,实现对地区城镇化科学有效的管理。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地方政府的人员配备还存在很大的欠缺,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管理机制还没有实现全面的运作。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城镇化工作管理机制,完善城镇化建设的工作组织体系,落实城镇化建设中的各项责任问题,全面分析城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这样全面系统的城镇化建设工作机制的实现,以更好的实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每个地区的城镇在对其自身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因素,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政绩,不能以数量取胜而忽略了其本身的质量。作为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合理筹划,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
3、打造支柱产业
培育新市场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支柱产业,所以,在对城镇进行建设的时候,就应该完善当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发挥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城镇这个桥梁将农村和城市结合起来。作为城镇的发展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要有自身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编制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措施
城镇规划建设不仅受到农村附近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受规划范围内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因此,必须将村庄规划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进行整体科学合理规划,才能较为合理地促进村庄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
5、加大对城镇规划建设的投入,促使城镇
规划建设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很多城镇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规划意识薄弱,很难实现城镇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出现了城镇规划不合理、不人性化、不符合人民需要、缺乏长远性等的状况,给整个城镇的科学合理发展造成了制约。所以,我们需要在城镇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大投入,聘请有相关资质、有相关规划设计经验的规划设计企业来对整个城镇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进而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出城镇的规划建设方案,促进整个城镇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
6、加强对城镇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村面貌与农村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地方领导部门对农村建设的认识与决策水平。当地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应有长远眼光,本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坚决避免盲目建设与急于求成。同时,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对于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违背农民意愿的建设应坚决制止并追究责任。
7、稳步提高群众参与城镇规划建设的意识水平
城镇规划和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因此在进行城镇规划建设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必须争取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稳步提高群众的决策参与度,充分调动村民贯彻落实各项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8、规划管理部门需制定长远的城镇规划建设方案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城镇规划建设,才能使农村走上正确的规划道路。因此,各地有关部门需本着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公共基础设施及住宅建筑建设标准,坚决杜绝面子工程问题出现。并且合理适度的进行村庄规划和建设,要因财而施,不可攀比。
结束语
总之,城镇化建设关系着我国千千万万的农村居民的发展,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步骤,改变城镇化管理的工作方式,更好的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0 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我国开始重视城镇森林建设的整体规划[1-4]。岱山县高亭镇位于岱山岛东南部,东与长涂镇相峙,北与东沙镇、岱东镇接壤,南与秀山岛隔海相望,西与岱西镇相连,是岱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中心。全镇陆地面积5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7.56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0°07'-30°31',东经121°31'-123°17'。高亭镇处于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要道,面向西太平洋经济带,国际航线穿越县境;离定海11海里、宁波46海里、上海洋山港20海里,是全县政治重镇、地域大镇、海洋经济强镇。
1 特色与优势
高亭镇处于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要害,面向西太平洋经济带,国际航线穿越县境,是岱山县的政治重镇、地域大镇和海洋经济强镇;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以慈云禅院为中心的磨心山,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依托自然山海骨架特征和山、海、城、林的优越条件,突出海岛特色,以“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岛港口森林城镇”为目标,努力把高亭镇建成“山海相联,林水相依”、“山、海、城、林”有机融合的“海岛型森林城镇”。
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理论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十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围绕“扩面提质”目标,结合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以“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岛港口森林城镇”为目标,充分利用高亭镇山、海、城、林的优越条件,突出海岛特色,科学编制,合理布局,高规格、高标准实施绿化工程,建设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6]。
3 建设原则
森林城镇建设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3.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城镇森林是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生态安全保障。森林城镇建设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树立城镇与自然互惠共生、共存共荣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城镇森林在生态、环保、景观游憩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空间。
3.2 突出重点、强调整体效果的原则
以营建建成区绿地系统为重点,通过实现镇区与村级绿地的相互补充,建设林水结合的开放式城镇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城镇森林对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提高城镇森林整体生态功能,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3.3 因地制宜、体现本土特色的原则
根据高亭镇的自然条件、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建成区绿化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提升、森林村庄建设等工程,构建以乔木为主体的城镇复合森林生态系统,体现本土特色,构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森林意境与生态格局,打造森林城镇特色。
3.4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
森林城镇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积极发挥政府在森林城镇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将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适应,协调好森林城镇建设中各部门的关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城镇建设的积极性。
4 总体布局
根据高亭镇绿化实际情况并结合高亭镇总体规划,在建设区范围内建立“一心、一屏、多带、多点”的森林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格局。
4.1 “一心”
“一心”以建设建成区完善的绿地系统为核心,通过对建成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绿地系统的补充和完善,建立类型完善、功能全面、布局合理的森林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大力建设公共绿地,提高建设品味和档次,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4.2 “一屏”
磨心山生态绿屏建设。磨心山位于高亭镇建成区北部,是整个高亭镇的最高点。由于磨心山的存在,使整个高亭镇形成从北向南阶梯式降低的地形地貌,同时也使高亭镇建成区形成背山面海的整体态势。磨心山生态绿屏在制氧固碳、促进大气海陆循环,减轻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包括自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建成区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海陆间生态系统。磨心山生态绿屏建设是整个高亭镇绿化体系建设的支撑点。
4.3 “多带”
包括海岸线、道路沿线、山体沿线等带状绿化建设。高亭镇为海岛乡镇,三面靠海,而且包括多个岛屿,因此海岸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森林城镇建设的特色和亮点;道路绿化是整个森林城镇绿化体系的脉络,由于境内没有高速、铁路、国省道等重要通道,但遍布整个建设区的县、乡村级道路网络是森林城镇绿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整个建设区山地面积较多,山体、山边绿化是森林城镇建设的核心。
4.4 “多点”
“多点”包括森林村庄和一村一景特色景观等点状绿化建设。高亭境森林村庄、一村一景特色景观建设是森林城镇绿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亭镇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各村庄应根据自身特色和文化渊源建设相应的主题公园或节点绿化,对于展现各个村庄自身形象、提升全镇绿化品位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1)城镇森林是集生态、社会、自然、文化为一体的林业生态体系,是生态化城镇的基本支撑。建设森林城镇对于改善桃花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划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发达城市的城市规划已经走上了集约发展的道理,提升了档次,优化了城市空间的结构,完善了城市的功能。我国社会的战略发展就包括城镇的建设,城镇要能够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城镇的环境;而且,城镇的规划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并且从不同的程度上要实现现代化。加快城镇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一些传统的工业产业会转移到城镇当中。农村产业的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土地管理也更加严格,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都涌入城镇,这些人的流入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需要扩大城镇的住房和其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城镇规划及建设的误区分析
1、一味盲目搞建设
城镇规划与建设应该以该城镇具体的经济条件和发展能力为前提,如果对城镇的客观条件、经济水平和建设能力视而不见,盲目拉大城镇骨架,“大”搞建设,那么不但不能真正把城镇建设好,反而会带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大面积耕地的浪费,影响城镇发展的步伐。
2、城镇的不平衡发展
和谐的人居关系和社会关系,应该是均衡发展,整体推进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城镇整体水平提高和进步的速度较快,但是由于城镇建设上没有总体上的规划,导致城镇的发展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这对城镇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推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3、资金不到位,导致规划和设计无法顺利实施
城镇的建设离不开财政上的投入,资金上的不足,导致很多基础设施难以到位,如城镇供水、排水、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镇建设的步伐,城镇的面貌难以改善。
4、规划滞后
有些城镇是边建设边规划,出现规划滞后于建设,甚至有时规划的指导地位不超前,致使各种建设没有超前性,对城镇建设的整体形象影响极大。
二、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变成长官意志,选址不合理
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领导有着很大的决策作用,在现行政绩考核与干部升迁制度之下,对有的决策者来说,搞一些“高大全”工程或项目短期内出成绩是他的“理性选择”。结果,在城镇建设和发展之上,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层出不穷,浪费严重,其中之一就是许多城镇选址不合理,选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是成为长官的意志,这使城镇发展缺乏产业支撑,脱离了周边村庄,缺乏为之服务的集聚功能。
2、在规划中对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
一些城镇规划中对配套的环境规划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城镇居民、城乡企业乱开发、乱建设,加上部分城镇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弃物直接堆放在镇区内,容易导致各种传染疾病的蔓延,破坏环境。历史文化遗产是城镇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城镇领导不惜在历史文化载体的民街、民巷密集区大拆大建,使不能再生的历史遗产遭受严重破坏,不仅使城镇失去了自己的历史价值和特色,也割断了城镇历史文脉。
3、很多城镇建设规划对建设的实际指导能力比较弱
很多相关的建设规划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建筑物东一处西一处的。城镇建设规划严重滞后,有的城镇建设甚至没有进行规范的建筑规划,有些城镇有建设规划,因为各种资源,资金等原因但是没有通过审查,城镇建设规划发挥的作用甚小,严重的制约了城镇建设经济的发展。各级相关部门的干部以及群众对于城镇建设规划认识浅薄。因为资金资源不足等各种原因,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认为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的人员太多,会增加地方的财政开支,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没有把城镇建设规划发在应有的高度,使得部门成为了地方冷门,弱化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对于上级管理部门对于城镇建设规划的管理薄弱
这在普片存在于各级城镇建设的管理部门。甚至有些负责城镇建设规划的工作人员还兼任其他的职务,这就导致对于建设规划的内容监督时常被动,分身乏术。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建设规划的工作开展。在很多的城镇建立大型的工业企业等,都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到城镇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城镇建设规划的手续,这就使得对于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变电无序化,城镇建设规划的实际效果就明显的达不到。
5、没有形成完整的城镇规划理论体系
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城镇建设时缺乏重点,对城镇布局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并没有开展相应的规划工作,而是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造成了很多城镇在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风格设计上相互雷同,以至于出现了“千镇一面”的现象。二是很多地方的在进行城镇建设时缺乏详细的修建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使建设工作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这样一来,像容积率、绿化率等技术指标就难以控制和落实。另外,不少地方的总体规划已经编制了很多年但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改,对建设工作的指导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对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思考
1、因地制宜,项目带动,加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这是最容易出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搞建设,以及贪大求洋等等不良的规划倾向。政府围绕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可以制定一些配套政策和措施,如制定一些具体的优惠的政策,改善服务的态度,减少办事的环节,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单位来投资、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争取外资建设,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借助项目的发展和带动,促进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的实现。
2、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增强信心
分析我国的现状,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甚少,大部分的人口居住于农村,“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是实现农村改革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振兴农业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集镇城市化,实现现代化建设,切实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3、超前编制,整体规划,分期建设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发展的方向。规划的编制要有超前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小城镇的未来布局,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的角度对小城镇整体上合理地布局,规划上做到一步到位,建设上要本地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实施分期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一个合理的规划对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必须要有区域整体意识,整体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设计。小城镇与周边农村、城镇以及中心城市等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切忌孤立地对单个城镇进行发展定位及规划建设,规划的编制的整体性还表现在规划立足于镇域、县域以及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此外,小城镇规划应该结合其社会条件、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诸多特定的因素,编制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经有关部分审核并批复后可以作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依据和蓝图。
4、加大力度,完善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的生命力所在。小城镇建设除有一个好的规划外,还必须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上去了,城镇才有生命力,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小城镇基础设施能有效促进小城镇社会化,保证小城镇生存运转及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5、加大对规划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应优先对经济基础好、所处位置重要的重点镇的规划工作进行扶持,以便其更好的完成城镇建设工作,尽快发挥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位置偏远,但已经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应充分放权,允许其吸收一定的社会资金,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以鼓励其加强自身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规划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关系到我国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必须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城镇规划建设中出现的诸如资金、环境、规划问题,保证城镇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P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38-01
一、引言
城镇防灾建设是保证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城镇的规划当中,需要对防灾减灾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对相关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可以有效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降低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并减少相关生命财产的损失。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向城市的转化不断加快,各个城镇建设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土地部门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对于城镇规划当中对于相关灾害的评估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在用地规划、建设规划、地质水文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对土地适用性、防灾性进行严格的规定与要求。随着相关政策与规定的施行,我国在城镇规划工作当中对于建设用土地的防灾减灾功能评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5.12”大地震和近几年泥石流和地陷等地质灾害发生后,城镇建设规划中对防灾抗灾建设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一个完整的、协调的防灾系统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凸显。 我国幅员广大,地质环境复杂,各地都具有自身的地质特点。针对地方地质环境特点做好城镇防灾建设,有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对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防灾评价工作的分析
在城镇建设当中,建设用地所能遭遇的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地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部分地区还可能遭遇滑坡灾害。在进行灾害评价当中,要针对各地的不同环境影响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在城镇的规划建设中,要利用相关灾害评价的数据,作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提高城镇建设规划的合理性。灾害评价工作由于评价部门以及评价方式的不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数字表达、定性表达都是灾害评价结果表达的方式。城镇在进行规划当中,要考虑实际城镇土地的特点以及性质,结合城镇工程的需要,建立合理的标准。现阶段对于城镇规划中,建设用地的防灾评价主要以城镇的自身需要出发,对城镇防灾的适宜性进行保证,从常见的地质灾害以及影响进行分析,进行系统化与体系化的评价。城镇中,灾害对于城镇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防灾评估时,要对建设用地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进行更好的规划,解决城镇建设中宏观规划与微观建设的协调和联系。
三、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防灾评价技术
在进行地质灾害分析中,首先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利用相关评价方式,在城镇建设规划中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例如地震、地陷、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与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经验判断法、综合指数法、极限条件法等多种方式。在防灾适宜性分级中,要对项目的重要性、建设用地的重要性、土地防灾性进行分级的评估。在进行层次分析时,要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权重计算的方式,将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并且排序,通过合成形成最终的综合评价。
在对于城镇规划用的防灾性评价时,要制定合理的评价范围与技术标准,确定评价的目标与目的。对于相关资料进行严格的收集,保证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对用地的用途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在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后,对于城镇用地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效率。只有保证技术标准符合城市地区对灾害的抵抗能力,才能使相关建筑在出现相应灾害时,具备良好的灾害抵御能力,降低生命安全与财产的损失。
对于部分地区,在地质勘探工作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专业人员对类似场地情况进行了解和数据采集,利用相关的理论以及概率计算方式,建立函数模型,对场地类别进行统计,最后根据地震信息、现场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现场分区,并且对于强震地面的断裂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估,利用概率评价模型,对地震活动进行分级,最后得出防灾评价结果与防灾评价分级。合理的分级制度可以提高防灾评价工作的应用效果,并且提高重点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保证城镇建设整体规划良好的进行,从宏观上与微观上统一协调。
一、规划是龙头,规划要先行,新农村建设要先有建设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展建设部门在村庄整治中的作用,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立足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屯,并与乡(镇)、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编制规划要坚持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注重体现民俗风情,展示民族特色。在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项目和有效载体,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使农村各项功能更加完善,才能更体现农村建设的新。在规划中我们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突出了先导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整治村容,新农村建设要改善人居环境
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仍然较差,住房砖瓦化率不足40%;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农村住房呈现建设布局乱的局面。一些农村随意建房,建新屋不拆旧宅,有新房无新村,造成用地浪费。近几年来,加强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农村按规划建设砖瓦化住房和节能房,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环境卫生还很差,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首要问题是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体全机制、稳步推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建设部门要引导推广适用的新技术,加强对农房建设的指导和管理。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个渐进的过程,一家要以生产发展为本,以农民持续增收为基础,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以农民为主的村镇整治路子,为我县新村建设全面进步服务。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新农村大力建设的背景下,现代小城镇的地位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小城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以下就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是连接城市与农村集镇的桥梁和纽带。相对与高速发展的大城市,我们的城镇规划管理从理念到手法都相对落后了,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忽视城镇特色,面孔单一,城镇建设的品位、档次亟待提高。从而导致规划滞后于建设及规划执行不到位,建筑档次不高影响了城镇建设的整体形象。如城镇供水、排水、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出现了路上倒污水、处处放垃圾等不良现象。
1.2缺乏长远的投资眼光。如尚未确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由于没有意识到规划本身也是资源和财富,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中缺乏经营意识,以往的许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点不合理,不能带动周边土地的滚动开发升值,造成大量城镇建设资金的流失。
1.3规划体系不完善。常出现的现象是一哄而起,遍地开花搞建设,不顾小城镇的具体客观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建设能力,盲目拉大城镇骨架,遍地开花搞建设,既没有真正把城镇建好,又浪费大量人力,大面积的耕地,结果欲速则不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推进。
1.4管理手段亟待更新。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信息通道有限,不仅管理上相当困难,而且容易造成差错,使规划建设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技术标准不一致、信息资源不共享,也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措施
小城镇作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其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其规划建设管理是摆在广大规划建设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搞好现代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应“立足现在、着眼长远、规划管理、宜居发展”,具体措施有以下内容:
2.1提高人们的规划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是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耕地甚少,人口却大部分都居住在农村,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当今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是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点和突破口,在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农村的发展,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工业化、集镇城市化,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增强对规划建设好小城镇的决心和信心。
2.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是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根本保证。因此,充分给予小城镇建设必要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使“块块”管理和“条条”管理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小城镇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小城镇的综合管理,包括建筑、市政、绿化、环卫、市场、交通等,逐步消除“脏、乱、差”现象。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管理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支持和协作。认真落实国家、省颁布的城市规划建设、城镇绿化、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城镇管理的法规与制度,使城镇管理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3提高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水平。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规划管理对小城镇的和谐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城镇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做好规划管理,又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通过区域、产业与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方面的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实现体系整体利益的不断增长。通过城镇体系规划,综合分析各小城镇所处的特定环境与其所具备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资源状况等,合理确定小城镇在区域中的功能、地位与作用,进一步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发展方向与规模,从而合理规划小城镇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使之更好地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②制定小城镇产业发展及环境生态规划。特色产业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是小城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应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全面分析小城镇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尽量做到准确定位、特色立镇、产业布局合理。同时,规划对策应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小城镇能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就可获得持续的发展空间。小城镇生态规划包括生态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应以区域经济为依托,充分体现安全性、生活便捷性、环境舒适性、经济性、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统筹规划,突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风貌特色,并与保护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有机结合,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2.4拓宽融资渠道,重点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大多数小城镇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当地镇级财政投入,但镇级财政财力极有限,且有的政府投入方向不明确,对小城镇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分散有限的财力,使一些最基本的公用设施没有建好。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外资等多元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打破政府对公益事业的垄断,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人士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小城镇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最大限度地为小城镇开辟资金渠道。
3 结束语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应抓住重点,搞出特色,注重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破坏生态的盲目发展,实行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从而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镇的最终目标的作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广大的农村而言,小城镇是农村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它连接着大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可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对发展农村经济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日趋扩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小城镇的建设刻不容缓。笔者将对当前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提出好的建议。
1 小城镇规划的意义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桥梁,实现农村的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城市化的重要步骤。小城镇在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集中,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促进农村劳动转移、防止盲目向城市流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小城镇的发展使农民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刺激农民的消费欲望,对于拉动农村内需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小城镇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除了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对策之外,更加需要重视小城镇的总体规划,重视环境保护、节约用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 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小城镇规划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小城镇的建设。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环保意识欠缺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不懂得保护环境,对资源不懂得进行合理利用,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超过一定限度,再加上生态设施和污水处理设备缺乏,城镇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城镇中如果没有污水处理厂,居民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城镇工业产生的工业废水都会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使河水受到污染;如果没有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丢弃,就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于这样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免造成先破坏,后治理的恶性循环。
2.2 小城镇规划理论体系不完整
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缺乏建设的重点,不够重视城镇的布局,对于城镇建设没有进行规划,只是生搬硬套其他地方的经验,因此,许多小城镇的建筑风格和平面布局类似,没有自身的特色。一些地方在建设小城镇时,对城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做的深度不够,建设工作缺乏具体的指导,一些强制性指标控制不严。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在编制总体规划后,没有根据实际建设水平进行必要的修编,这严重削弱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效力。
管理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设有进行规划管理的机构,但是管理的人员比较少,管理的技术水平低。在一些地区甚至是由兼职的人员负责管理,这些兼职人员不具备专业能力,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
2.4 缺乏基础设施
一些小城镇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管理的水平比较低,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金、产业结构和设备等方面。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非常落后,有些城镇还出现建筑是新建的、道路却还是以前的土路,或者有道路却缺乏排水设施的现象。除此以外,一些地方依然缺乏集合式住宅模式的推广,这对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大为不利,居住区的基础设施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居民居住的环境以及生活质量得不到切实的改善。
3 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的思路
3.1 协调发展
在进行小城镇规划时,要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城镇长期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注重区域性的发展。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的分析,并且结合小城镇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分析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在进行规划时,必须仔细分析小城镇发展产生的规模效益,要分清城镇发展的主次,注意发挥它的优势,实现城镇的协调发展。
3.2 对城镇的体系必须加强规划
城镇化的建设属于区域性的规划,它是国土规划的一部分,在制定规划时,要从区域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城镇的功能结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要合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城镇规划要和周边的城镇相协调。但是,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通常只是针对特定的区域进行设计规划,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小城镇之间的关系,城镇化的基础设施不协调,生态环境建设得不到优化,这种规划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城镇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免自身的劣势,反映城镇本身的特色,不利于重复建设问题的解决,对此,相关部门要给予极大地关注。
3.3 注重打造城镇的特色
小城镇属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它把城市和农村连接起来,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它处在最基层,数量也比较大,附近的乡村活动都围绕它展开。所以,在进行小城镇建设规划时,要把城镇规划和城市规划分清楚,规划设计人员要仔细了解小城镇现在的产业结构,熟悉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分析城镇的性质以及区域城镇体系。这样,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就有科学的依据,制定出的规划也比较合理。此外,规划设计人员还要多了解小城镇的历史文化,注重小城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得城镇在建设之后能够保证自身的特色。
3.4 在进行小城镇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小城镇的建设以及发展都必须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小城镇正在由农村形态转化成城市形态,它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呈现集聚的特点,和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在进行规划时,还要注意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注意加强小城镇居民居住环境的建设,要把握住规划的弹性,并且凸显规划的个性,以便实现小城镇的持续发展。要使小城镇的发展具有活力和后续效益,要建设优美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使城镇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对于转型期出现的一些变化,规划工作要和它结合在一起,按照弹性规划的原则进行。如果规划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要及时的调整规划方案,并且依法调整技术指标,使得规划更加科学。小城镇和城市之间存在着差距,主要在于小城镇的规模比较小,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所以,在规划中一定要注意保留自身的特色,并体现它的特色。
3.5 规划工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在进行规划时,对区域内的城镇要有建设的重点。一般来说,如果某一个城镇经济基础比较好、所处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要加大对这个城镇的扶持。这样可以使城镇的建设工作更加完善,它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城镇周边的发展。如果一些城镇地理位置比较远,但是具备了规划建设的条件,相关部门要给予它一定的自,让它接收一部分的社会资金,在政策上给予它一定的优惠,鼓励它继续发展下去。
3.6 对设计市场进行规范
对于规划设计单位,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进行资质审查。如果设计单位存在不按规范进行操作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如果设计单位没有营业许可证和规划的资质,就不能让他们进行设计规划的工作,这样能够在根本上保证设计规划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要有全局的观点,按照科学的方法设定规划思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特色,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城市化的水平比较低,小城镇的建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对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找出解决方法,力求把小城镇的建设工作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武凤春,郎朗,王权,鲁恒达,侯利军.关于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以木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2]程俊虎,齐君.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J].山西建筑,2008(0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的发展是政府、社会、企业相互协商、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城镇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干预手段存在,代表的是政府立场,必须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其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城镇环境和政策环境来提高城镇运作效率,吸引各种经济要素,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但在城镇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若不建立起共同的游戏规则和保障体系,期望总体规划实现对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要准确预见城镇的发展趋势也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正是小城镇总体规划必须进行滚动调校、建立动态运作机制的根本原因。
2.小城镇规划要分别与垂直层面、水平层面的有关规划相互衔接与协调
从垂直层面看,小城镇规划首先要落实市、区两级上位规划所要求的定位、职能、规模、设施等内容,再着手解决镇自身的发展策略、产业布局、空间安排等现实问题,这种自上而下逐层落实的规划可以达成整体的规划目标。这样留给小城镇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弹性会比较小,小城镇应该把服务区域作为理解出发点,积极把握融入区域发展,参与区域分工协作的合作机会,合理确定城镇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其次宜对已执行的上版规划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结构规模、土地利用、公共设施、交通建设、市政设施等系统按不同类别指标进行实施总结,捐出时间轴线上的空间发展状态、原因,在规划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再次要结合区域的村庄体系规划对镇域村庄进行规划调整,如*地区现有村庄规模小、分布密集且用地粗放的共同特征已成为小城镇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突出制约性因素。
从水平层面看,小城镇规划首先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充分衔接;其次要结合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基本农田、生态环境等重要领域的保护和控制来维护小城镇发展的整体利益,减少市场运行的外部性,小城镇总体规划应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框架内对城、乡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再次应与近期建设规划进行协调,提出规划近期实施对策以完善市场运行的公平环境和秩序,减少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规划中应严格落实重大建设项目,对镇整体空间布局加以整合、补充和完善,保证重大设施项目建设在公共投资方面能够形成合力。其他同类型规划都需要与小城镇规划进行统筹与协调。
3.实事求是地确定城镇化水平
小城镇的发展优势、资源状况各不相同,从*地区的小城镇具体情况看有共性的地方,如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健全、产业化进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等等不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市乃至全国的资源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占用方面,相当于当今的发达国家。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研究城镇化战略,确定城镇化水平,使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的实际相适应。
小城镇的规划可以从两方面来讲,即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一、小城镇镇区总体规划
1.小镇的区域地位
区域对小城镇的影响因素
(1)县域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生产布局等,从而确定出小城镇在县域范围内所担负的职能和作用,以此为依据制定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2)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征上,处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居民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如南方平原地区比西北山区域镇居民点的分布稠密,水系发达的河网地区也比干燥缺水的干旱地区域城镇居民点分布较为稠密。同时,地形、水资源的限制,也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点的布局和发展。
(3)区域的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的发达程度,对区域小城镇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小城镇总是首先在交通发达的地点形成和发展。而新的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及水运航线的开辟,促进了沿线小城镇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概念,使一些交通发达的小城镇有更大的吸引范围,从而使有可能改变小城镇的发展。
2.小城镇的性质和规模
(1)小城镇性质
小城镇的性质,是指一个具体的小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与职能,即小城镇的层次;特点与发展方向,即小城镇的类型。小城镇性质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等的经济、用地、人口结构、规划结构、小城镇风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套通过这些方面把小城镇的性质体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职能,因此,确保小城镇的性质十分重要。
(2)小城镇的规模
小城镇规模指的是小城镇人口规模和小城镇用地规模,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小城镇规划和进行各项建设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用地大小、建筑层数和密度,影响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标准、交通运输、小城镇布局、小城镇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小城镇规划中,正确的确定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经济合理的进行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关键。
二、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
1.镇区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确定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确定道路红线、横纵断面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以及停车场位置等;
(4)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确定拟建公用工程管网和设施的项目、位置、走向及其布置;
(5)竖向规划设计,确定主要建筑物、构造物和场地的控制坐标和标高;
(6)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等。
2.居住小区规划原则
居住小区是小城镇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小城镇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是指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住宅建筑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化和游憩场地等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
(1)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选址及建设规划和环境建设,均必须符合该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小城镇居住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标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的合理确定。
(3)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配建设施的项目与规模要与该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又要结合建筑设施的总面积,统一分配,灵活运用。
(4)小城镇居住小区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建筑形态应注意体现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还要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保留的有价值的历史名胜等规划要素。
三、小城镇建设设计要求和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中有很多建筑的质量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设计问题,工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解决,下面谈一下小城镇建设设计中的要点。
1.建筑设计要满足的要求
(1)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单体建筑师城镇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建筑群体和个体的要求,符合城镇规划。在空间组织方面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取得整体协调的效果;要注意对当地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范围内,要节约用电,明确功能分区,使各分区既联系方便,又不互相干扰,更要注意的是建筑物之间的结合,创造优美环境。
(2)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例如,学校设计要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设置应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建筑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用地布局上,要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面积和用地。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节约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
2.建筑设计的目的
(1)建筑设计是实现小城镇规划的保证
规划师小城镇建设的依据,由于各类建筑物建筑设计水平的不同,统一规划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合理规划必须有号得建筑设计来支持。
(2)建筑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率。正确的选定结构形式,准确地确定构件尺寸,合理的选用设备、材料和用量,能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四、小城镇建设居住建筑及设计要求
1.小城镇家居功能模式
小城镇家居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模式,即达到适用、安全、方便、卫生和舒适的要求。包括户内外空间过渡,宅内的合理功能分区,以及各功能空间的界定及彼此适度变通的可能性等等。二是要顾及到小城镇家居功能的多样性。即不同职业和较高经济收入的住户有其超越于基本生活模式之外的特殊的家居功能需要。例如农具粮食贮藏、手工作坊、营业店铺等等。
2.小城镇家居主要设计要求
(1)目前,小城镇住宅卧室的功能较为混乱,一些本应属于起居社交的活动甚至是家务劳动亦混杂其中,而有的卧室则长期闲置,空间既未得到充分利用,又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小城镇住宅卧室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卧室的主要功能,同时,又要结合不同的住户,满足他们的要求。
(2)厨房是小城镇住宅中最能代表乡村特色的功能空间之一,目前的小城镇的厨房是多种燃料并存,厨房设施不全等问题还存在,我们要从设计上予以优化。
五、生产性建筑及设计要点
小城镇生产性建筑是指拱农村副业生产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这对小城镇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1.生产建筑的设计原则
必须适应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创造最适宜生物的环境。例如禽畜建筑,不仅要解决禽畜在舍内吃、饮、排粪尿,还要解决有害气体、灰尘等的污染。提供禽畜生长和生产的最佳环境,以节约饲料、有效的提高禽畜的生产力。
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工业化生产要求有一定规模,有计划的成批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高。为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生产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物布局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种畜的饲养管理和繁殖;幼畜的培育;商品畜的饲养和管理,饲料的运进、贮存、加工、调制和分发;产品的加工、保存、运送。
根据生产功能,禽畜场可以分成若干区,各个建筑按他们彼此间的功能联系统筹安排,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考虑防疫、防火、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总体布置紧凑,节约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