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5:31: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检验基本常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94-01
优质护理主要指以病患为中中心环节,实施护理全过程负责制,丰富护理内容,着力增强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准。通过强化基础性护理,及时转变护理方式和理念,营造和谐宽松的护患氛围,不断地提高病患对护理的认同感和满意率[1]。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内科病患100例,对全部病患采用优质护理的手段,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内科病患10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3.8±2.4)岁。病患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风湿免疫病症等。本科室现有护理员工30名,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1.3±2.5)岁,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16名,助理护士3名;20名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1名在读本科[2]。
1.2 方法
1.2.1 以病患为中心,改进护理模式:实现护理的整体化概念,更新护理模式,推行APN排班制。定期安排全体护理员工接受优质护理基本常识的专业培训,形成以病患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服务理念,着力保障护理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根据病患症状的发展程度,把本科室的病床分成若干护理小组,护士长依据每名护理员工的文化程度、在职时间、业务素养及护理水平完成分组,每一组配备1名责任护士,实施固定制的护理小组,每组负责1-2个月[3]。APN排班模式有助于发扬每个小组的通力协作精神,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体护理所暴露的漏洞。同时,通过加大对危重病患护理力度,预防并发疾病,把危重病患的护理质量统一纳入到绩效考评的内容,依照病患满意率结果,每月评比“护理天使”,给予必要的奖励,调动全体护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
1.2.2 强化健康教育,营造宽松和谐的护患氛围:因内科病房疾病类别多而复杂,所以,护理员工要对每种病症均有相应的了解和认识,强化护患双方的互动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护患氛围,凸显优质护理的价值和意义。实施护士长交谈负责制,在医院内部制作连心卡,由护士长逐一发放,积极搜集和整合病患的宝贵建议,结合反馈状况,改善护理方法[4]。在每周设定一个“护患双方交流日”,通过增进护患双方的交流,积极健全护理服务方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进一步解决护理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室内,要设置专门负责健康教育任务的护士,每周依据新收治的病患症状及临床表现特点,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向病患宣传和普及健康教育常识,由护士长牵头,从清晨床头的交接班入手,努力打造高效护理的示范性病房,使优质护理得以贯穿始终。
1.2.3 保障护理过程的人性化、细节化:新病患入院伊始,护理员工就需协助病患订餐、介绍病房条件、发放服务需求卡片、给病患一杯水。在住院时,要以优质护理的基本内涵为指导,设置个性化的餐饮方案,全程陪护卧床病患,定期打扫病房,确保室内一尘不染,运用柔和细腻的言语增强病患的信任感。同时,治疗和护理设施要摆放整齐,病患外出时要有专人看护,若患者遇到身体不适或出现并发疾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师,科学把握病患的饮食规律,开展适度的恢复性锻炼,有专人记录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率。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推行优质护理前后病患的临床表现症状、对健康常识的掌握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率,并开展对比探究。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系统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并借助卡方检验病患的数据信息,对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P
2 结果
如下表,实施优质护理后,病患对健康常识的掌握率、对护理的满意率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内科病患大都以慢性病症为主,对其住院期间推行负责制优质护理,有利于满足广大病患对护理的需求,提高基础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依照病患的临床表现症状及护理需要来落实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实现护理的全面化和整体性。优质护理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病患对健康常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余音.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2725.
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与病人的血液、尿液、大便、痰液以及各种穿刺液等检验标本接触,这些标本中可能有致病细菌、肝炎病毒甚至是HIV等多种病原体存在,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在社区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条件差,防护意识淡漠令人担忧。在此想就自我保护和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共同行参考。
社区检验人员自我防护现状不容乐观
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漠:在社区检验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思想上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或意识不强,对来自检验标本的威胁往往认识不足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把病人的各种检验标本当成普通的东西,完全忽视了其生物危害性。在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手机响起,放下工作,拿出手机就通话,根本没意识到已接触过病人标本的手会污染手机,给自身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工作中抽烟、吃东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对社区检验工作人员来说,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在长期的工作中,不要心存任何侥幸,任何的一次疏忽,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终身的不幸。
自我保护措施不到位:在许多社区医院的检验科,在标本的预处理、检测以及检测后标本的处理环节中,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标本均是开放、采集、传送和检测;工作时未戴口罩和手套;有些工作人员虽在标本处理和检测过程中,采取了防护措施,但在仪器发生故障进行维修时,接触基本污染的检测部位时,往往忽略了自我保护措施。另外,标本处理方法不当或相应处理设施跟不上,造成检验标本随意放置;检测废液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的现象,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意外情况防护补救措施不当:在工作中发生诸如标本倒洒,皮肤破损,标本污染眼睛等意识情况时,防护补救措施不当。如手部皮肤意外刺伤,首先想到的是洗手、止血,而忽略了伤口的消毒处理,未采取正确的防护补救措施。
自我防护策略有待加强
加强教育,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检验科工作人员都具备了医学基础知识,本身也知道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只是思想意识没有跟上。因此,加强自我防护教育是医疗卫生单位不可忽视的职责,应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单位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自我保护意识。请院感科专家进行各种传染病和院内感染专项教育,使职工了解传染病基本常识和院内感染预防基本机能。
合格的血标本,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反之,则会影响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并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了减少不合格血标本的数量,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轻患者痛苦。2010年1月~2012年2月,对发现的缺陷血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2月,共发现112个缺陷标本,标本溶血54个(48.2%),标本凝固20个(17.9%),标本量少14个(12.5%),其他24个(21.4%)。
标本溶血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①穿刺困难和操作不当:低血容量的患者、新生儿、婴幼儿。患者静脉充盈不良,血管弹性差,穿刺者技术不熟练。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造成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破坏,造成溶血。采血部位未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皮损处。操作者采血时将止血带扎的过紧、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穿刺部位。试验证实,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1]。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向真空管插入针头时,直对管底,没有斜插,由于真空负压,血流迅速流入试管,并与管壁碰撞,造成溶血。②保存和运送不当:采集血标本放置于窗台上,冬季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冷冻。运送过程中剧烈震荡。③容器不合格:抽血器具不合格,临床所用的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型不合格并且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血标本溶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导致空气进入产生气泡。真空采血管负压过大[2]。④抗凝管使用不当:抽取抗凝标本,如混匀过程中,动作过猛,导致红细胞破裂。同时给患者抽数管血时,未及时摇匀放有特殊抗凝剂的试管,如血凝管、凝血管,此时血中纤维蛋白原已凝固,用力摇动可人为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抗凝试管中抗凝剂偏少也可导致溶血。⑤病理因素:血液标本溶血据有关资料显示,常见的原因有血液病、肾脏病、胶原结缔组织病、大面积烧伤、低血磷等[3]。
对策: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采集静脉血,护士习惯在双侧肘窝附近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中选择一根比较明显的做静脉穿刺,但是遇到周围静脉条件差者,最好选择颈外静脉或股静脉。婴幼儿多选择颈外静脉。细小、弹性差、塌陷的血管不宜采血。若无其他更好选择,可先对该部位保温,有条件的热敷,待血容量增加后采血。操作者应苦练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采血部位应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皮损处。正确应用止血带,扎止血带不应超过1分钟,遇到抽血困难的不应进行强烈挤压,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刺入血管后应缓慢抽动针栓,使血液一直充满针栓所留出的空隙。待消毒剂干燥,再行穿刺。向真空管插入针头时,尽量斜插,使血液沿管壁缓慢流入试管,摇匀血标本时应注意动作轻缓。妥善保存和远送,标本采集后尽量及时送检,冬季要放在远离窗台等气温较低的地方。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医院严把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血样采集针、负压采血器的质量关。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标本凝固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如患者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疾病造成血脂或血液黏稠度高而致使血液凝聚)。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也会使血液发生凝固。抗凝剂和标本的比例至关重要,血液比例过高,抗凝剂量相对不足,会导致血液凝固。一次检测试管太多,分装进各个试管后才摇匀,或者最后注入抗凝管,血液已经凝固在注射器里。血液注入试管后未立即轻轻摇匀;或者摇匀时间不够,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采血管过期。
对策:对于有某些疾病引起的血脂或血液黏稠度高而致使血液凝聚者,抽血速度要快,注入抗凝管的速度也要快并立即摇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头。掌握采血量,采血多少根据实验室仪器的加样量和检验项目的多少而定,对已标明所需血标本的试管如ESR、PT,注入血液时,刻度不应低于视平线,以免造成假象[4]。多管采集血标本时,按顺序先后注入,注入抗凝管后,立即轻轻摇匀。血液采集后按合理的顺序分别注入不同的容器。正常人血液的凝固过程仅为几分钟的时间,可见整个采血过程的顺利有序非常重要。严格把好试管关。
其他缺陷标本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查对流于形式,采血前注意事项交待不清楚。
对策: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血标本正确的采集量及采集方法。工作中多一些细心,加强责任心,查对工作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中去。在空腹状态下采血(禁食10~12小时)。
讨 论
为确保临床疾病诊治,迅速提高监测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学习有关检验方面的理论知识,加强基本常识教育,合理安排采血时间,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联系,以提高检验、医疗、护理质量。
本文通过对112个缺陷标本分类分析采取对策,护理人员提高了采集标本的质量,减少了缺陷标本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检验科迅速准确出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宜镇,陈宏.检验医学在临床中应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118.
以新时期国家防御性战略方针为指导,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强化演练的针对性,研究和论证国防动员机构平战转换的组织程序和方法,探索“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法,检验和锻炼国防动员机构所属后备力量的技术和战术水平。
二、主要内容
以遭受核化污染为重点组织“三防”医学救援应急演练,分组织筹划和展开行动两部分;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多媒体演示与实兵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演练时间定为9月28日。演练地点分别设在市会议中心四楼(室内)和65117部队教导队训练场(室外)。
三、工作任务
(一)本次演练由市政府承办。市人武部在省军区后勤部战勤处的指导下,负责演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市发改局负责各参演单位人员、装备及来宾迎送等综合协调和经费筹集。
(二)根据演练实际情况,结合我市预编动员保障分队实际,本次演练编设11个分队。
1、“三防”医学救援分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建,编制20人,自配医疗救护车2台。主要担负人员的战场搜救、分类救治、医疗后运等任务。
2、防化分队。由市人武部负责组建,编制20人,自配防化侦察车1台,洗消车1台。主要担负防化侦测、搜救、洗消等任务。
3、运输保障分队、工程保障分队、修理保障分队。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建,每分队编制16人,自配运输车2台,铲车1台,修理车1台。主要担负向安置区疏散、输运人员、搭建安置区和其他应急工程保障任务,并担负车辆、装备的应急抢修任务。
4、物资保障分队。由市民政局负责组建,编制20人,自配运输车1台,主要负责搭建帐篷和设置安置区。
5、宣传分队。由市广电局负责组建,编制6人,自配宣传车1台,负责现场解说和宣传核化防护的基本常识。
6、环保监测分队。由市环保局负责组建,编制6人,自配环保监测车2台,负责空气、土壤的核辐射监测任务。
7、气象观测站分队。由市气象局负责组建,编制6人,自配气象观测车1台,主要担负观测、预报天气变化等情况。
8、警戒封控分队。由市公安局负责组建,编制10人,自配警车1台。
9、油料保障分队。由中石油分公司负责组建,编制4人,自配油罐车1台,主要担负疏散运输车辆的油料保障。
四、具体要求
1、各保障分队要在9月20日前组建完毕,并将名单分别报送市人武部和发改局。
2、市人武部从9月25日起开始组织室内、外科目分类演练,9月27日组织合练。
3、市人武部和发改局共同负责演练场所布置,在9月26日前完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主要俩字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病人90例中重症病人。在没有特定条件下分成2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个小组都是45例。观察组的病人要进行全方面护理的方法进行观察,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在40~77岁。其中包括慢性阻塞疾病20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阻塞性肺气肿11例;对照组的病人使用常规的形式进行护理,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在44~75岁。其中包括慢性阻塞疾病19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阻塞性肺气肿1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根据对照组的病人使用的方式是常规形式进行护理,其中包含以下多种形式的护理方式:呼吸通过辅助的形式进行护理、通过排痰的形式进行护理、通过输液的形式进行护理和使用药物进行护理。因此,观察组中的病人通过全方面的形式进行护理,详细的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患有中重症的病人是比较严重的,对于疾病的治疗时间比较长久,而且较多数病人都存在紧张的情绪,并且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躁的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手术不能很好的治疗。所以,这时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程度来有效的对病人通过心理的方式进行治疗,第一时间能够让病人的心理得到自信从而愿意接受治疗,协助病人能够找回自信。而且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和病人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向病人详细的说明病情的相关基本常识以及手术成功的案例,从而鼓励病人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和家属做好适当的联系,从而病人的家属能够较好的协助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这样可以让病人的心理得到安心。
1.2.2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跟病人的家属进行沟通,告诉病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让家属能够了解整个病情的情况。护理人员还应该详细的和病人说明健康方面的常识,让病人能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进行适当的改正,这样就会有较好的自我约束的习惯。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该让病人能够合理的搭配膳食,保持营养膳食习惯,这样可以较好的增强病人的免疫力,提高体质。
1.2.3 监察病情。要对病人进行密切的观察,提前制定好解决方案,避免发生突况能够较好的解决。要全方面的对病人进行检查,包括:病人的呼吸频率、脉搏的情况、血压的高低以及心跳是否存在异常等情况要密切的观察。遇到突发状况要第一时间进行治疗,而且还要遵守医院的想相关制度,不能无故缺勤等情况的发生,要提高夜间巡护人员,确保病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
1.2.4 常规护理。呼吸内科患者通常会伴有咳痰、咳嗽等症状,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咳痰、咳嗽训练,及时清除患者口内分泌物,防止误吸造成感染性肺炎,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对于长期卧床且无法自行咳嗽患者,护理人员要进行拍背、吸痰等护理,在进行吸痰时要尽量使吸引器深入患者气管,有助于痰液排出,同时在操作时要尽量轻柔,防止对患者的气管造成伤害同时要帮助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翻身等动作,防止产生褥疮和坠积性肺炎对于病情较重患者,要提前准备好应急准备措施,及时进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改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消失,咳嗽、咳痰症状得到改善,各项生理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观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I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说明P
2 结果
2.1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详细的比较,可以得知以下内容:观察组人数45例,治愈情况是43.75%,显效为53.14%,无效的为4.6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5%;对照组人数45例,治愈情况是29.36%,显效为35.89%,无效的是36.02%,治疗总有效率是65.12%。结果证明:观察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较优势些,P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中进行了详细比较,可以得知以下内容:观察组人数45例,满意74,12%,基本满意21,56%,不满意4,65%,护理满意度88,58%;对照组人数45例,满意57,21%,基本满意14,31%,不满意29,01%,护理满意度72,21%。结果证明,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中护理满意度较高些,P
提高诊断水平:检验科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检验的水平直接决定诊断疾病的水平。临床检验看似简单,操作却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误诊,从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或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检验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这就要求操作者要具备高超的水平,因此检验科室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在技术上是精英,同时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对每一个检验都很细心、认真。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很多高材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一线城市,这就导致大部分基层医院非常缺乏高水平的检验人员,使得这些医院在诊断方面存在疾病有很大的缺陷[4]。还有就是医学生对于检验专业的认识不够深,没有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以至于很多医学生对此专业没有对临床医学的热情。基于上述情况,医院可以考虑在准备学医的学生里,讲述检验医学对于临床的意义,从而提高其对学习检验医学的积极性,并实行定点培养等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并热爱检验;对于应聘在医院的高才生可相应提高待遇。应为检验操作人员提供便于学习的平台,也可以进行定时培训,以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1.2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时维修
医学检验结果是否精确其检验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检验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淘汰破旧的检验设备,引进为先进的设备。一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由于管理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检验设备使用时间超过预期时间,一些落后的设备也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极大地影响了检验的结果,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时可能导致漏诊甚至误诊,然而很多疾病如果发现及时还有挽救的机会,一旦发现不及时,有可能导致丧失生命的危险。基于这种情况,医院应对医疗设备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对于新进以及已有的医疗仪器,要注意保养,同时进行定时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联系维修,以免耽误工作,影响患者的病情。
1.3加强检验的质量管理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多种因素有关。由于一部分检验人员对检验设备熟悉度不高,对需检验的标本存放时间、存放条件不熟悉等原因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院里定时对各科室检验人员进行考评与测试,要求每一位检验人员对每一项检验项目都认真、负责,注重检验的项目每一个技术环节;一、受检标本收集时,要严格遵守收集该标本的规定,还要达到卫生标准。对收集的标本,要检查一遍,必要时做相应的处理;二、检验过程中要操作多次,其准确性必要做到;三、操作过后要对受检标本做相应的处理。另外,也要引起重视对于检验室的卫生,科室要定时进行消毒,预防检验器械相互感染,对诊断造成失误。实验室是检查的地方,不能与办公室混用,要设有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对于采血、内镜等操作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采血针要用一次性的,内镜也必须严格消毒。对有乙肝的患者做检查要严格遵守操作要求,以免造成交叉感染。让病人进入一个相对安全的检验环境。但由于医院条件限制、资金问题导致对这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使得患者的诊断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医院应加强检验的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具体如下:由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成员由生化、免疫、血液等专业人士组成;实行个人责任制,各个检查项目由专业人士进行监督、不定期抽查,对于发现的错误坚决给予纠正,不能有半点的松懈[7]。
1.4加强与临床各科室的交流合作
检验和临床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医疗新环境下,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确诊甚至影响治疗,另外很多检查结果是判断疾病好转及临床治愈的依据。如冠状动脉造影是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心肌酶升高可诊断为心肌梗死,痰找结核杆菌是诊断结核的重要依据等,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需要用消炎药,当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考虑停用消炎药;血清钾低的病人可以适当的补钾,当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血钾,如血钾显示在正常范围内可停止补钾;血糖升高的病人在输液时尽量不使用葡萄糖液等[8]。同时,每个医院检验科的发展也离不开临床一线。然而在工作中,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交流比较缺乏。比如检验科新添的项目、发展的新技术以及新进的仪器,临床医生不了解,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的是对诊断该疾病的医生判断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患者的病情是不利的。基于这种情况,检验科人员应与临床大夫加强沟通,通过借助医院组织知识讲座活动来增加临床医生对检验的进一步了解。检验人员接到检查单时,如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向开单的医生反映,及时得到改正;检验后,认真写好报告,并送往各临床一线科室。临床医生在开检查单时写清检查项目,申请的内容要让检验的人员明了。针对临床医生对新检验设备的不了解的问题,检验人员应适当地向医生讲解关于设备的一些基本常识。同时鼓励检验人员积极参加临床一线工作,如查房、病例讨论等。
子宫切除术通常用于治疗患有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之前,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前焦虑综合征,这种焦虑往往会加重患者由伤口处残留积血等引起的术后疼痛,导致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不佳,还可能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1]。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对6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并观察术前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术后患者恢复的各项指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肌瘤患者38例,子宫腺肌症1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例。年龄在25~55岁,平均年龄(39.43±3.31)岁。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均不列为入选病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按妇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手术前1d上午告知手术相关事项,例如: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前准备内容、术后可能会出现的疼痛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实验组除了按照妇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之外,在手术前2d上午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的基本常识、手术目的、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法以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等;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要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调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传授一些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握拳等;告知她们术后尽早下床的好处以及适宜的活动时间;安排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加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放松她们的心情。
1.3评价指标
1.3.1观察指标 在患者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1.3.2判断疼痛程度 观察患者术后24h疼痛程度。疼痛等级分为:I 级完全无痛;II 级轻度疼痛,躺卧时无痛或稍有疼痛感,但无需使用镇痛剂;III 级用药后疼痛缓解,能够忍受;IV级切口重度疼痛,迫切需要使用镇痛剂[2]。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采用SPSS16.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以及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术前焦虑评分为(38.21±7.53)分,对照组为(49.85±8.72)分,实验组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2.2两组术后疼痛比较 在两组患者24h术后疼痛比较中,实验组30例患者中,有2例I级疼痛,15例II级疼痛,12例III级疼痛,1例IV级疼痛。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1例II级疼痛,有16例III级疼痛,有3例IV级疼痛。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结论
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而言是较大的负性事件,一般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由于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对手术和疾病的主观臆断,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忧郁的心理反应[4]。部分患者认为切除子宫后,会改变自己的身形体态,降低自身魅力。另外,患者又恐惧手术的疼痛、担心手术不顺利和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等,表现为坐立不安、顾虑重重。术前过多的焦虑不仅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痛苦,还会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给患者带来更多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甚至造成后遗症等[5]。因此,护理人员须及时给予患者术前护理干预,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态,及时给予疏导,让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并积极配合手术的实施和后续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使患者早日康复。
表1、表2数据说明:采用术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h伤口疼痛情况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实施术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情况,缩短术后下床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加速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琼芳.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4):5-6.
[2]王莉萍.术前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08):24-25.
健康教育在患者护理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对患者传播进行个人卫生、疾病预防、保健常识、改善生活质量、自觉积极接受治疗的一种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活动行为[1]。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则是在患者病情发展到不同的阶段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健康教育,它包括了患者病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等阶段,这个是当前护理患者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健康教育的范畴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个部份,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了解阶段性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的32例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得出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7月30日收治的剖宫产患者总共32例。平均随机的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例,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8.45±2.01)岁,孕周37~41w,初产的有10例,非初产的有6例。观察组16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24±1.58)岁,孕周37~42w,初产的有8例,非初产的有8例。已排除产前、中、后合并症的产妇,其中年龄、胎次、孕周、手术方法和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通过对比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正常住院的常规剖宫产后的护理。主要包括住院的病房的环境卫生、母乳喂养的指导、下床活动的指导、产后流血情况、水分以及营养的补充等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持续性健康教育。住院初期对患者进行住院宣讲,剖宫产前进行产前教育,产后进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并且对两组的患者产后的母乳喂养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
1.2.1产前教育 剖宫产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知识宣传,包括医院的环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通过给患者提供知识的宣传资料例如报纸、录像、电视、讲座等,从产前的教育降低患者的焦虑感[2]。同时还要对产妇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心态、孕次等,给每个孕妇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配合医生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给患者提供健康辅导使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
1.2.2术后进行的康复教育 对进行剖宫产的患者进行阶段性持续康复指导,尽量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等类似情况。对于一些初产的患者相对于非初产的患者来说可能心里的焦虑和恐惧的感觉会更重一些,因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是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术后康复。
1.2.3术后饮食指导 由于产妇受到物的作用以及长时间的卧床,很容易导致腹胀以及胃肠蠕动功能的下降,因此术后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及腹部绷带的放松,从而达到缓解腹胀的症状[3]。术后一般是6h之内不可以进食,6h后进行简单的翻身等活动,避免肠道的粘连,同时可以开始进行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但是不能食用糖分高、面包等类似易产气的食物,食物应该以清淡和流质食物为主,同时还可以喝一些催乳汤。
1.2.4母乳喂养指导 母乳是婴儿成长的最天然、最完整、最安全主要营养来源,母乳中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以及抗体,而且母乳中含有大约50%的脂肪,是婴儿的主要热量供给来源,最主要的是母乳里的免疫球蛋白是婴儿预防和抵抗外来疾病入侵的屏障。医护人员给新生妈妈认真讲解母乳喂养的一些基本常识,包括喂养的正确姿势、方法、喂养的时间以及时间间隔等。婴儿吸吮乳汁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以及子宫阴道的恢复。
1.3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
1.3.1安全感 主要方式是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安全感的评价,满分100分,患者的分值越高说明产后安全感越高。
1.3.2 舒适感[4] 本院自行设计制成的舒适度评价表格,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填表,表格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房环境、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基本活动、知识讲座等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感到的舒适度越好。
1.3.3焦虑和抑郁的状态[5] 本院参照汉密顿的焦虑量评价表,再结合本院的一些基本情况,自行制成的焦虑和抑郁调查的评价表格。满分10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的状态越好。
1.3.4产后新生妈妈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母乳喂养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应用 SPSS 17.0统计分析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通过观察得出观察组的剖宫产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明显比对照组好很多,而且产后的焦虑抑郁的状态也比对照组好很多,P
2.2剖宫产后对患者的母乳喂养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进行统计,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患者康复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帮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了解更多的康复护理知识,有助于患者治疗的效果。对剖宫产的患者相对于自然产的孕妇可能压力等各方面都相差好多,因此术前、术后的康复健康教育可以进行对患者的心理和健康状况及时作出评价。对于一些经验较少的患者家属来说,康复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护理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给新生妈妈带来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一种医学理念[6],康复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剖宫产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缓解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减少剖宫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进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值得各大医院进行推广和开展。
参考文献:
[1]金斐.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13.
[2]柳丽萍,杜云霞,李彤彤.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2014,9(18):175.
[3]陈丽芬,张燕君.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5(10):53.
[中图分类号] R446.11[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71-02
近年来由于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方法学的改进及标准品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批间变异明显下降。所以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不是来自分析过程本身而是来自分析过程之外[1]。血凝检测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人为因素及样本的采集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血凝检测质量,并给临床血
凝标本采集提供理论指导,现就样本采集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
收集我院2008年1月~12月间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重新采集复查有问题的样本58例。
1.2仪器和试剂
仪器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使用仪器配套的Dade Behring试剂。每日做样本前先做质控,不是控在做样本。
1.3样本采集与检测
使用真空静脉采血管,抗凝剂为109mmol/L枸橼酸钠0.3mL,抽取静脉血2.7mL,抗凝剂和血的比例应为1∶9。2000r/min离心15min,4h内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观察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2结果
样本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输液侧采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样本中凝块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1~3。
表2原检测结果与重新抽血检测结果血凝4项差值较大。
表3原检测结果与重新抽血检测结果血凝4项差值较大。
3讨论
样本的正确采集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对质量不合格的样本进行检测不如不进行这项检测,是一条重要的原则[2]。检验人员要特别重视对样本的验收和检查,收到样本后先观察样本量,然后看是否有凝块。样本离心后,观察有无脂血、溶血情况,输入营养液的血浆呈浓乳状。血浆量和血浆颜色也需注意,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要及时退回,要求重抽。不同比例抗凝剂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加血量减少可使凝固时间延长,加血量增加可使凝固时间缩短。血液与抗凝集比例减少,造成PT、APTT显著延长[3,4]。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血凝检测在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中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抗凝、溶栓治疗及血栓前状态实验监测[5]的重要步骤,应严格按照抗凝剂与血的比例要求,尽量准确。
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也易引起检验结果的误差。常见的原因有:①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的要求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1%草酸钠抗凝,送检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②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不恰当。本组研究中用内有肝素的测血气用的注射器抽血,有2例患者抽血做血凝4项,其中1例4项均测不出,另1例只测出两项,血凝另2项测不出(表2)。询问原因是因为使用了内有肝素测血气的注射器抽取的血液。重抽后PT:11.2S;APTT:24.6S;凝血酶时间(TT):17.4S,纤维蛋白原(FIB):2.6g/L。此外,临床常检测血沉,血量不够可使结果偏低,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抗凝剂:血液应是l: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最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6]。③血标本被稀释及溶血在病人正在输液的同一侧胳膊上采静脉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如:本组有7例样本在输入脂肪乳等营养液的静脉采血,样本离心后呈浓乳状,其中3例凝血4项均测不出,1例术前患者PT、APTT测试值很高。还有1例采完静脉血后没有将注射针的针头拔下直接将血液注入试管,而且速度过快,由于压力大将血中红细胞破坏而引起血标本溶血。④样本采集时长时间扎止血带,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等,会造成血管的损伤。或组织因子进入血液,使凝血酶形成,加速血液凝固。影响检测结果,抽血不顺、混匀不及时、混匀不够。有时很难从棒率覆面看出。一般情况下,骨科、产科、普外等科室患者PT、APTT检测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如果结果高出很多,需与临床医护人员取得联系。
询同病情、诊断、是否用抗凝药或在溶栓治疗。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杜绝血凝检测结果误差现象。①采集标本的方法要正确:与检验结果有密切关系的重要问题就是采集标本的方法。对临床上存在的如抽血后不拔针头直接将血液注入容器而造成标本溶血以及直接从输液通路中或同一血管中采集标本的错误方法必需纠正。②选择合适的抗凝剂:防凝剂有多种,象肝素、枸橡酸钠、草酸钾等,不同抗凝剂对血液的各种成分起着不同的作用[7]。因此,检验标本的对应抗凝剂应严格掌握。临床上经常发生抗凝剂选用不当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甚至由于抗凝剂选择错误而使标本作废。既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延误诊治,又使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忙乱。因此,选择适宜抗凝剂也是确保检测结果的重要一环。③准确采集标本量:准确的检验结果与采集标本的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检验项目对标本的量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尤其是抗凝标本。因此,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取适宜标本量[8]。④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存放标本的时间长短对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不论何种标本采集后均应及时送检,合理安排时间,使采集标本到检验之间的时间尽量缩短,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的检验结果,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综上所述,为确保检测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临床护理人员中加强基本常识教育。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联系,以提高检验、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谷. 临床生化分析过程之外的质量控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17(2):4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4-45.
[3] 丛玉隆. 临床实验室分析翦质量管理及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4] 刘颖燕,徐彩萍. 标本采集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2008, 23(2):202-203.
[5] 王淑娟. 溶栓疗法及其实验室监测[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20(4):245-248.
[6] 李惠. 临床检验中常见差错的处理措施[J]. 中外医疗,2008,27(1):65-66.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其中又以性传播为主。暗、男男同性恋及吸毒人员为艾滋病传染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作为病毒的传播桥梁,让HIV病毒从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1]。为了遏制HIV病毒的快速传播,降低艾滋病毒经性传播的传染率,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干预管理,我单位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暗等娱乐场所商业性者、男男同性恋及吸毒者高危人群840人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健康干预,取得理想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单位接受检查的暗等娱乐场所商业性者、男男同性恋及吸毒者。
1.2干预方法 首先对参与调查的干预队成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掌握健康干预的相应的专业技术,然后由干预队成员深入市内主要娱乐场所接触调查对象,调查按照尊重、自愿、知情、保密的原则进行,所采取的教育干预形式主要有:发安全套、发宣传折页、播放视频、现场讲座及同伴教育等方式,干预的频率为每月一次,调查的方法是由调查对象填写疾控中心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调查以匿名填写的方式进行,文化层次低无法自行完成调查问卷的,由调查员问询后代为填写。
1.3数据处理 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分类变量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研究对象840例,其中暗580例,男男同性恋者28例,吸毒者232例。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文盲有10例,占1.19%;小学文化有57例,占6.79%;初中毕业有655例,占77.98%;高中或中专学历有112例,占13.33%;专科以上学历有6例,占0.71%。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已婚580例,占69.05%;未婚181例,占21.55%;同居者有49例,占5.83%,离异者有30例,占3.57%。调查对象中本市人口有80例,占9.52%;外省市人口有760例,占90.48%。在本市工作1年以上者仅为2.16%,工作6个月以下者为85.49%。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28岁,年龄16~48岁。
2.2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他们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的知晓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暗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由两年前27.29%增长到92.13%;男男同性恋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由两年前28.13%增长到90.27%;吸毒者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由两年前26.15%增长到91.26%;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已达到100%,艾滋病会经过血液传播,不会通过生活中的正常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衣物、浴池等不会传染HIV病毒)认知率达到90.81%,见表1。
2.3 调查者高危情况 暗及男性者、男男者及吸毒者等高危人群840例,暗第一次进行商业性时年龄18~35岁;平均进行易3~6次/d。吸毒者的年龄16~46岁,平均年龄为27.5岁,吸毒后性乱行为比例为67%;男男同性恋者的年龄21~48岁,健康干预前无保护性比例为71%,干预后为7.8%。
2.4干预前后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 通过近两年的教育干预,高危人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显著提升,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原来的57.69%提高为92.86%,高危人群防范性病、艾滋病的意识显著增强,见表2。
3讨论
暗及男性者等高危人群普遍学历层次为初中,且外省市多,人员流动性很大,干预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本次教育干预活动所涉及人群也只是冰山之一角,如要展开范围更广的关于艾滋病预防的教育,那么这项工作就要从学校开始,把艾滋病与性知识教育纳入大学甚至中小学课堂,进而延伸到整个社会。同时禁毒的教育宣传也要从中小学开始,才能取得理想的禁毒效果[2]在本次研究干预活动中,通过多次的健康教育干预,让目标高危人群了解了艾滋病预防的基本常识,消除了他们认识上的误区,增强了他们的自我防护的意识,甚至一些人不再从工作,转到其他积极健康的工作上来,高危人群防护意识的提高能有效促进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开展。经过教育干预,高危人群对性接触与母婴传播HIV病毒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对安全套的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高危人群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达97.65%,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同时对与HIV感染者共同进餐、蚊虫叮咬及进行一些日常交往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常识知晓率也有明显提高,高危人群对长期保持一个未感染性伴能降低感染HIV病毒的风险方面认同率逐渐提高[3]。对暗及男性者、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同应加强对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培训与专业技术指导,以实现艾滋病防治工作从基层做起的目标。应进一步加强对暗等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的力度,加大检测的范围与次数,扩大覆盖面,以发现更多隐藏的传染源并对其有效的管理。艾滋的健康干预与有效防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总的来说要不断扩大教育干预的范围,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应提高安全套的易获得性,可对高危人群免费提供,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从而有效预防艾滋病的蔓延[4]。
参考文献:
[1]张敏英,吴尊友,柔克明,等.注射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5521.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老年护理床位需求正在日益增加,应确保老年患者在享受优质医疗条件的同时,获得个人生活上的护理服务,从而为老年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解除一定的后顾之忧[1]。但是,目前老年护理院的护工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应对其加强管理。
1老年护理医院在护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老年护理医院中的护工素质相对较低 目前,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工平均年龄都较大,文化程度低。此外,部分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工对于服务的自主意识不强,实际沟通能力相对较差,从而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尽管护工有着专业的管理公司,但是一些公司对于护工的具体护理工作内容并不熟悉,上岗前没有实施系统化的培训,而是直接把家政护工人员推向老年护理医院。这些护工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之外,很难充分满足老年患者的全方位服务要求[2]。
1.2老年护理医院中的护工防护意识相对较差 在老年护理医院的病房中,大多数护工每天都要直接接触大量的分泌排泄物,而且一般都是护理好一位老年患者之后紧接着护理下一位老年患者,护工缺乏一定的消毒意识,防护意识相对较弱,非常容易引起老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3]。此外,一些护工在上岗工作前不进行相关体检与健康检查,也可能成为老年护理医院的安全隐患。
1.3老年护理医院中容易因护工问题引发医疗纠纷 在老年护理医院中,护工与老年患者之间的接触是最为频繁的,少数护工私自收取老年患者的钱物,若达不到老年患者家属的护理期望,则非常容易引发医疗纠纷[4]。此外,部分护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能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来办事,从而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还会由于对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及时而出现医疗事故[5]。
2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工管理对策
2.1加强老年护理医院中护工管理的组织管理 为了提升老年护理医院护工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加强组织管理,根据每一家老年护理医院的具体情况,从组织结构的设计方面确保护工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合法性[6]。首先在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部建立相关的护工管理中心,并与业务科室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划分为护士长、护理责任主管以及责任护士三级管理,实施层层监督以及逐级负责,护士长需要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对护工工作进行检查,而责任护士则需要负责检查护工每天的工作情况,可以通过现场检查、现场考核、问卷调查以及询问患者等反馈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结合老年护理医院的规范化绩效考核制度,实施考核与奖优罚劣[7]。其次,要不断规范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工标准劳动合同管理,在劳动合同内容中需要明确双方的管理权限与监督权限,对于收取灰色收入的护工必须一票否决。
2.2加大对老年护理医院护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在老年护理医院护工上岗工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劳动中介可以负责基本常识的培训,老年护理医院则负责相关的操作技能以及工作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已经上岗的护工来说,应对其实施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演练,日益提升护工的实践能力[8]。护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实施,首先是职业道德的培训,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工实施仁爱教育以及医德医风教育培训,不断规范职业道德,确保护工爱岗敬业。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部需要定期邀请专业护工开展讲座,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提升老年护理医院护工们的服务意识与职业意识[9]。其次,加强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必须要在上岗前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检查,确保自身没有传染性疾病。最后,加强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护理技能主要包括专业化理论技能与实际操作技能两部分。具体来说,基础性理论又包括护理常识以及服务礼仪等,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更换衣被的方法、洗漱、翻身以及各种被动肢体活动等,最大限度防止患者出现坠床、跌倒以及走失等情况,有效预防压疮的形成,掌握正确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等的基本技能。
2.3加强护工管理的制度化管理 改进护工管理模式,采用公司管理联合医院督导的先进护工管理模式,明确相关的护工招聘标准、持证上岗与统一着装规定以及统一的收费标准等。老年护理医院需要对护工实施定期的集中培训,然后对护工的实际工作质量实施全程监管以及监督。并协调好老年护理医院护工责、权、利方面的关系,使发生医疗事故的时候可以明确责任主体。在规章制度方面,要严格按照《护工岗位职责》等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对其实施岗前培训[10]。把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工职责界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比如不可以拔除输液管、不可以调节氧气开关以及不可以长时间的聚众聊天等,让护工感受到纪律性。
2.4实施老年护理医院护工管理的人性化管理 实施人性化护工管理属于护工管理的重要手段,老年护理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尊重以及信任护工,让护工融入到整个大家庭中。可以采用有效措施做好老年护理医院护工们的防暑降温工作,改善其值班条件,适当增加冷暖饮水器等,从多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3结论
总之,老年护理医院的护工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负责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关系到老年护理医院的服务质量。因此,老年护理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护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化的方案,通过组织管理、培训管理、制度化管理以及人性化管理等,提升护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老年护理医院在护工管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222-223.
[2]邢春玲.社区老年护理院护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医药,2014,11(4):22-24.
3.李善华.社区服务中心陪护工管理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2011,09(31):2885-2886.
[4]江碧蓉.老年科护理员现状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10(27):301-301,302.
[5]李雪.医院长期医疗照护护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1-3.
[6]黄蔚萍,刘玲,陈红等.护工管理新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72-4173.
[7]韩春,朱蓓蓓.ICU护工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2,32(5):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