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统计学特征

统计学特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2 16:03: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统计学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统计学特征

篇1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篇2

1公路桥隧工程施工班组现状

1.1施工班组组织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施工企业逐步转型为管理型企业,大多以劳务分包的方式组织施工,其用工机制也发生变革,施工现场一线职工已经由原先企业职工变成面向社会的劳务用工。原有的固化劳动用工被多元化的管理及用工模式所代替,催生出诸多“包工头”组建的施工劳务队伍和“散兵游勇”,随意用工、管理不到位,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隐患,阻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广东省、江西省数个在建项目桥隧工程施工现场的走访和调研,发现除个别未进行分包外,施工企业普遍采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模式组织施工生产。由于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模式,导致施工班组管理存在多种形态。具体来说,桥隧工程施工班组组建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施工班组由本单位职工组成;(2)施工班组长由本单位职工担任,班组成员由劳务分包队伍组成;(3)施工班组长和班组成员全部由劳务分包队伍担任;(4)其他组成方式。其中第(1)种情况在目前的公路桥隧工程施工班组中已很少见;第(2)种情况存在于中铁系统中的架子队,是重难点工程主要采用的班组管理形式;第(3)种情况为现阶段主要的班组组织形式。

1.2施工班组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对班组的管理,要么采取单一形式,要么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施工班组组成形式的不同,势必造成班组建设和管理的不对称和不完善。施工企业对班组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如未签订合法劳动合同、未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保障、对班组临建和生活设施管理不到位等。另外,管理方法简单、方式粗放、缺乏系统性都是施工班组建设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1.3施工班组成员特点施工班组成员大多数来自农村,存在以下基本特点:(1)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程度低;(2)综合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差;(3)专业技术水平低、业务能力差;(4)缺乏纪律性和执行力;(5)班组成员年龄结构偏大,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6)班组成员安全培训不足。我国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相当落后。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相比而言,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等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则在70%以上。

1.4施工班组安全职责我国施工行业安全监管体系现已基本完善: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企业负责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当前形势下,施工组织基本为劳务分包模式,班组安全管理由分包队伍的负责人负责。但现实中由于安全管理需要相应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班组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以包代管问题严重,班组内未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各自为政。生产活动中,大多只重视进度和效益,而不重视安全管理。

2施工班组人口统计学特征

2.1研究对象及其特征变量的选取由于缺乏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选取的相关标准,本文将借鉴其他同类研究成果,结合公路桥隧工程施工班组特点,选取施工班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开展研究。梁振东研究了煤矿工人的年龄、工龄与经验、工作岗位、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家庭经济压力等变量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及不安全行为的关系;赵君等研究了武汉市员工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单位类型和组织规模对组织导向和人际导向工作场所偏差行为的影响;张贵群和方卫华研究了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的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及职称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主要以公路桥隧工程施工班组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事本工种时间、人员流动性等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各变量对施工班组安全管理的影响程度。

2.2现场调研与调查问卷本文收集了在建项目的55个施工班组、530名桥梁施工人员、375名隧道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得到桥隧工程施工班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的相关数据。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施工人员对班组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调研现场如图1所示。

2.3人口特征学变量如前所述,本文主要以施工班组成员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从事本工种的时间、人员流动性等变量展开研究。

2.3.1性别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显示:530名桥梁施工人员中,519人有性别信息,其中男性498人、女性21人;375名隧道施工人员均有性别信息,其中男性361人,女性14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在所有桥梁施工人员中,男性人数约占96%,女性人数约占4%,男女性别比例约为24∶1;在所有隧道施工人员中,男性人数约占96.3%,女性人数约占3.7%,男女性别比例约为26∶1。另外,从调查收集的资料来看,桥梁施工班组中,女性施工人员的主要岗位为搬运工或后勤人员;隧道施工班组全部为男性,女性施工人员负责班组后勤工作,不从事隧道施工作业。由此可见,在桥隧工程施工班组中,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例相差很大。男性施工人员从事主要工作,是施工班组的主力;女性施工人员从事后勤或辅助工作,是施工班组的辅助力量。

2.3.2年龄通过对班组人员(其中桥梁施工人员458人,隧道施工人员375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得到施工人员的年龄分布信息,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桥梁施工人员中,40~49岁的从业人员最多,共164人,占总数的35.8%;其次为50~59岁的从业人员,共113人,占24.7%;30岁以下人员共60人,占13.1%;60岁以上人员共37人,占8.1%。隧道施工人员中,40~49岁的从业人员同样最多,共137人,占总数的36.5%;30岁以下人员共计78人,占20.8%;60岁以上共5人,占1.3%。根据桥隧施工人员年龄调研情况,绘制施工人员年龄分布及趋势图,如图2和图3所示。由图2可知,桥梁施工人员中,60岁以上人数占比较大,达到8.1%,表明从事桥梁施工的作业人员年龄偏老龄化。由图3可知,隧道施工人员的年龄基本呈正态分布,表明该类施工人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2.3.3受教育程度如前文所述,施工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这是影响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294名桥隧施工人员的学历信息,如表2所示。表2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桥隧工程施工班组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施工人员占全部施工人员的11.5%;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施工人员占全部施工人员的88.5%。高中及以上学历与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之比为1∶7.7。显然,受教育程度影响着施工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接受程度和对安全教育内容的接受能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施工人员是桥隧工程施工的主力军,因而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对象。

2.3.4从事本工种的时间施工人员从业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技术水平与施工经验。本次调查问卷,共收集到294名桥隧施工人员的从业时间信息,如表3所示。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从业5年以上的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72.4%。其中从业5~10年及10年以上的人数占比分别为45.9%和26.5%,说明现阶段桥隧施工人员的从业时间较长,施工经验丰富。从业1年及以下的施工人员占比较小,仅为4.1%,反映出现阶段桥隧施工人员相对稳定,流入人员较少。

2.3.5人员流动性工程建设行业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次针对桥隧施工人员的调研中,通过项目人员进场、离场登记信息的方式,确定桥隧施工人员的项目流动性。对主体结构已完成的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调研,共收集到336名桥梁施工人员和264名隧道施工人员进出场的信息记录,得到桥隧施工人员项目工作时间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桥隧施工人员的项目工作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人数为124,占总调研人数的20.7%;工作时间为1~3个月的人数为119,占比为19.8%;工作时间为3~6个月的人数为121,占比为20.2%;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的人数为236,占比为39.3%。按照工程经验推算,一般桥梁工程主体结构(按简支梁桥算)施工建设周期为6个月左右。从调研情况可以看出,桥隧施工人员流动人数占比约为60.7%,可见人员流动性很大。

3施工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

基于施工班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调研,结合班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保障建设3方面需求,构建桥隧工程施工班组安全管理模式。

3.1管理模式框架(1)班组组织建设研究中,基于桥隧工程施工人员年龄(隧道施工人员年龄分布基本合理;桥梁施工人员年龄偏老龄化)、性别(以男性为主)、从事本工种的时间(施工经验丰富)进行班组组织建设,同时针对班组长及关键岗位提出重点要求,并考虑班组成员的合理搭配。(2)班组制度建设基于桥隧工程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文化程度低)、从事本工种的时间(施工安全多为经验积累)、流动性(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开展班组制度建设,建立相对实用且有效的制度,并对以往适用于企业自有班组的管理制度进行精简,同时通过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奖惩和安全纪律等制度对班组进行安全管理。(3)班组保障建设在班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基于桥隧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由于施工作业环境差、待遇偏低等因素造成人员流动性过大),提出相应的配套投入,如采取规范工作环境、改善住宿条件、提高收入及增强劳动保护等措施。(4)班组现场管控基于桥隧工程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从事本工种时间(缺乏系统的安全技术,多以个人经验为主)、流动性(流动性大,缺乏系统的安全技能和知识培训),通过对班组进行风险源控制(告知)、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等方式保障施工班组的施工安全。基于以上思路,结合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差异及施工班组管理的难点,从班组组织、内部管理、配套投入及现场控制等方面考虑,建立桥隧工程施工班组安全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

3.2班组组织建设施工班组组织是班组管理的前提,也是班组安全管理的根本。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规模庞大,施工人员来自不同地域,存在生活习惯不同、文化差异大、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在班组组织时应予以考虑。

3.2.1班组长选择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具有难度较大、专业技术要求高、交叉作业多及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这使得施工作业班组长的选择尤为重要。班组长较强的领导力可以对员工安全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14]。因此,班组长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优秀的组织执行能力、较好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通过收集55个桥隧施工班组长的资料信息,了解到班组长年龄、性别(均为男性)、从业时间和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如表5~表7所示。通过现场与10位班组长进行交谈,并结合班组长调查情况,初步选择以下几条作为班组长选拔的基本能力,如表8所示。基于桥隧工程施工人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等特征,桥隧施工班组长应选择年富力强的男性成员担任,年龄不宜超过55岁。桥隧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班组长宜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满足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管理的需求。桥隧施工属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班组长应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况。

3.2.2班组成员配备施工班组成员是施工作业的最前线人员,保障班组成员的安全就是保障工程的安全。桥梁、隧道施工因其自身的特点,对施工班组成员的要求较高,具体如下。(1)基本原则施工班组成员应按照“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原则进行配备,即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组建班组。另外,对专业性特别强、需要持证上岗的岗位,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不得无证作业。班组人员配备还应坚持“熟悉”原则。来自同一地域的施工人员拥有共同的生活习惯,便于交流,故可安排在同一班组,以利于施工安全管理。(2)人员配置由于桥隧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结合班组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需求,建议实行“8人班组模式”:施工班组由班组长、副组长和班组成员组成;桥梁工程每个作业班组均应设置班组长;成员较多的班组可根据要求配备副组长;每名班组长或副组长管理6~7名班组成员;对于班组人数小于等于8人的,可仅设1名班组长;对于班组人数大于8人的,可设1名班组长、1名副组长;原则上,班组人数不宜超过16人,否则班组应按每名班组长管理6~7名班组成员的要求,增设副组长。(3)其他要求根据桥隧施工人员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调研情况,施工班组成员应以男性为主,女性为辅;针对桥隧工程施工特点,桥隧施工人员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60岁,桥梁工程中需要登高作业的施工人员不得超过55岁。另外,根据桥隧施工人员的性别比例,女性施工人员宜担任施工班组的后勤工作和辅助工作,同时可担任施工班组的安全协管员和安全宣传员,促进班组安全文化的建设。

3.3班组制度建设根据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进行现场走访调研,发现桥隧工程施工班组内部管理普遍存在无管理制度、无岗位职责、无配套奖惩措施等问题,安全管理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施工企业仅与劳务分包商签订劳务分包合同,而对劳务分包商的内部管理基本不加干涉。施工班组内部管理是班组安全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施工班组内部管理应明确岗位职责、推行岗位(工种)责任制、制定相关安全制度(如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并严格落实相关制度,也即从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和兑现奖惩三方面加强班组内部管理。

3.3.1安全责任制基于现阶段班组安全管理现状,应完善班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班组岗位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要求劳务分包单位制定班组岗位责任制,若劳务分包商无相关制度,则应严格执行施工企业制定的班组岗位责任制(施工班组长及班组成员),将施工现场班组管理真正纳入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管理体系。

3.3.2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含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班组安全奖惩制度。施工班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统计结果表明,桥隧工程施工班组成员从业时间较长、年龄存在老龄化趋势(桥梁施工人员)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主要源自以往的施工经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甚至有些经验并不符合安全作业要求,这势必造成施工人员对安全行为和安全教育培训的抵触。因此,应建立适应性安全教育制度,编制适用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同时,应建立安全奖惩制度。通过安全奖惩,对符合施工安全的行为进行激励,对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进行惩戒,使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规范化和持续化,从而形成一种安全习惯。

3.4班组保障建设施工班组安全管理应包含相关配套及投入,包括施工作业环境、生活环境、施工人员收入及相应的劳动保护等方面。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得知施工人员对工资收入的关注最高。但当收入相差不大或收入水平下调5%而其他配套(如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等)得到改善时,90%以上的施工人员会选择到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施工项目工作。由此可见,施工人员个人安全意识在逐步增强,对安全配套设施的关注度有很大提高。因此,为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有必要保障相关配套投入,为施工班组成员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营造安全的作业氛围,同时加强其劳动保护,尤其是在高粉尘、高噪音的隧道施工中,应配备有效的防噪音装置、防尘口罩等。

3.5班组现场控制施工现场是施工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现场控制是施工班组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现场控制包括安全防护、风险告知和安全检查。(1)安全防护。对重大风险区域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风险告知。施工现场应严格落实风险源管控制度,实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告知制度,使施工人员明白作业场所存在的重大风险,并引起重视。(3)安全检查。严格落实班组“三工”(工前、工中、工后)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隐患,确保安全防护设施有效、可靠,同时对施工班组成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总之,桥隧工程施工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是基于施工班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建立的,并将班组安全管理中现存主要问题作为该模式建立的重要方面。目前,该班组建设管理模式已在安徽在建项目桥隧工程施工班组进行试点应用。

4施工班组安全管理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桥隧工程施工班组安全管理,本文针对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4.1建立班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制定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将班组安全管理纳入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同时加强对分包单位班组的安全管理。

4.2开展班组适应性教育培训开展针对性、适应性安全教育。编制班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采取现场教学、班前三分钟安全教育、漫画或动漫宣传、观看安全警示片、安全实操等培训方式,丰富班组安全教育形式,防止培训教育走过场,达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4.3形成相对稳定的作业队伍将施工技术骨干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其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提高其社会福利、收入水平等,吸引技术力量加入企业。组建专业化作业班组,承担专业施工任务:当企业有施工任务的时候,首先完成本单位施工任务;当企业无施工任务时,可对外从事相应专业化施工,保证施工队伍相对稳定。

4.4开展班组级安全活动针对桥隧工程施工工作内容单一、施工人员与外界沟通少的现象,可不定期地组织班组级安全活动,丰富施工人员业余生活,增强施工人员的企业归属感,比如:开展心灵关怀活动,对优秀施工人员进行表彰;开展家庭关怀活动,为施工人员子女寄送贺卡等。

篇3

统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教育和普通本科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学有所用。

前者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后者针对的对象则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意在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以及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

篇4

一、研究背景

作为现代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星级住宿业承担着旅游接待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非星级住宿业成长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经营方式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在旅行、商务等过程中的住宿青睐。同时,在非星级住宿机构的装饰风格、设施设备、产品功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对市场进行定位和划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样非星级旅店也不例外。本文选取非星级旅店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的获取

为全面掌握成都市非星级旅店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证调研等方法。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按照全市非星级住宿业分布进行抽样,对成都市一圈层、二圈层、三圈层的1500余名非星级住宿机构的顾客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387份,经检查剔除重要信息回答不完全、回答内容完全相同、抗议性回答等问卷,最终形成有效问卷分别为1128份,有效率分别为81.3%。

三、数据分析

1.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统计分析

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是住宿机构在营销工作中进行市场划分的重要标准。本次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如表3-1所示。就受访顾客性别而言,男性(52.1%)顾客略高于女性(47.9%);年龄结构方面,受访顾客年龄集中在19到40岁,占比高达79.3%,18岁以下(3.5%)和61岁及以上(1.4%)占比均不足5%;文化程度方面,拥有大专(31.5%)和本科(35.4%)学历的顾客最多,其次是中专(高中)学历(23.1%),初中及以下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历均在5%左右;就受访顾客的职业而言,各职业则分布比较均匀,公司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的顾客相对较多,占比分别为23.9%和22.5%,学生顾客其次,占比为15.8%,其余职业占比则相对较少;受访顾客年住宿次数方面,次数与频率呈现反比例趋势,即年入住次数越多的特征,所占比重越少,受访顾客年住宿率主要集中在1到5次,占比高达74.1%。

2.被访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

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对于住宿机构对外宣传、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有着重要作用。本次被访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如表所示。就受访顾客住宿原因而言,分布相对均匀,干净整洁、方便安全、物美价廉所占比重分别为24.6%、30.4%、30.8%,服务可靠所占比重则仅有11.9%;住宿时间方面,打算住宿1晚和2晚的占绝大多数,占总比重的84.7%,其次为3晚的,占比为11.7%,打算住宿4晚的所占比重不足5%;住宿目的方面,选择休闲目的的顾客最多,占比达44.2%,其次是商务会议和探亲访友,分别为22.4%和24.3%。

篇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vailable microelements in farmland soils in Wendeng District of Weihai City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geostatistics and ArcGIS.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vailable B, Fe, Mn, Cu and Zn accorded with the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were all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but the total level was lower.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soil microelements had greater differen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was not balanced. The available Fe, Mn, Zn and Cu belonged to moderate degree of variation (10%~100%), while the available B belonged to low degree of variation (

Keywords Plow layer soil; Trace elements; Spatial variability; Kriging interpolation

微量元素是土壤的重要?M成成分,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因子[1],虽然在土壤中含量比较低,但对作物正常生长影响广泛,有重要探究意义。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土壤微量元素进行了多方面探究,基于地统计学的内插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推动对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研究探讨,比如徐尚平等[2]用克里格法分析了内蒙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结构,发现母质和以土类为代表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是影响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张庆利等[3]对城郊蔬菜基地、赵彦峰等[4]对城乡交错区分析耕层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认为,有效锌和有效铜的含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磷肥等将导致土壤-植物系统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失衡,从而引起微量元素的缺乏[5]。

本文在前人对文登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登区土地类型、地形、利用现状等因素分析了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有效弥补了文登区土壤养分分析的不足,以更全面直观地了解文登区微量元素分布现状,有助于精准施肥,因地制宜,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在北纬36°52′~37°23′、东经121°43′~122°19′之间。西阻于昆嵛山,与烟台市牟平区和乳山市相接,北连威海市环翠区,东邻荣成市,南濒黄海。总面积1 645 km2,海岸线155.88 km。全市土地总面积161 461.77 hm2,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4.90%。文登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的东部,总的地质特点是:地质简单,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不太发育。全境两侧高,中间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个簸箕,口向南,伸向黄海。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展布。山地占总面积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文登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较为集中,春秋季降水偏少,常发生干旱。根据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区土壤有6个土类,10个亚类,14个土属,97个土种,179个变种。棕壤是全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于各地,可利用土地面积13.15×104 hm2,占可利用总面积的83.59%。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采集与分析 2011 年 9 月(作物收割后) 进行耕层土壤(0~20 cm)的取样,以威海市文登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图件,结合研究区实地情况,根据均匀布点原则并进行实地采样,采取多点混合和四分法采集 0~20 cm 耕作层土壤,用手持GPS定位采样点,共布设2 387个土壤采样点,经筛选选取1 086个采样点(图1)。

土壤有效铁的测定采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6];有效锌、锰的测定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7];土壤有效硼通常是指以沸水提取的硼,用甲亚胺比色法测定;有效铜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利用 SPSS 19.0 对数据进行K-S检验和一般描述性统计,剔除原始数据中的异常值后,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需进行对数转换。利用GS+7.0和ArcGIS10.0软件互相辅助对数据进行半方差分析和拟合,依据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参数,选取最优拟合方法,在地统计模块中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生成微量元素空间变异分布图。

半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可用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的随机性和结构性,它是地统计学特有的工具和分析的基础[8]。变异函数是研究空间变异的关键函数[9],该函数为:

r(h)=12δ2[Z(x+h)-Z(x)]。

式中:h―样本间距;Z(x)―在位置x处的数值;Z(x+h)―在距离x+h处的数值[10]。

实际工作中区域化变量的变异性往往很复杂,它可能在不同的方向上呈现不同的变异性,或者在同一方向上包含着不同尺度的多层次的变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统计分析特征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指标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文登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有效Fe、Mn、Cu、Zn、B 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2~9.32、1.63~8.52、0.03~0.94、0.01~0.72、0.10~0.26 mg/kg,其平均含量分?e为4.26、4.35、0.31、0.22、0.24 mg/kg,其中有效Mn的平均含量最高,有效Zn的平均含量最低。按照山东省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分级标准,从平均含量来看,有效态Fe 处于低等水平(2.5~4.5 mg/kg),有效Mn处于低等水平(1~5 mg/kg),有效Cu处于中等水平(0.2~1.0 mg/kg),有效Zn处于低等水平(

2.2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特征分析

块金值也叫块金方差,反映的是最小抽样尺度以下变量的变异性及测量误差,表示随机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为空间相关度,表示可度量空间自相关的变异所占的比例,表明系统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的程度。如果比值75%说明空间相关性很弱。如表2所示,各个微量元素块金值/基台值均小于25%,说明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在该研究区内,受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种植制度等) 的影响较小。由表2可知,土壤微量元素的半方差函数拟合效果最优,有效Fe、Mn、Cu、Zn用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有效B用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优。

2.3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局部插值分析

空间插值分布图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为便于全面、直观地揭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在 ArcGIS10.0 中,对各个微量元素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图2)。中部低山丘陵区有效Fe含量较高,在 6.0 mg/kg 以上,中南部边界地带有效Fe 含量最低,且有区域性特征,基本在小观镇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是菜地和果园。有效Mn的分布特征与有效Fe有一定的相似性,环绕在铁元素密集区周围。有效Cu在北部山区、中北部圣经山以及中南部低山丘陵一带较为集中。有效Zn和有效B地域差异不明显,分布较为细碎化,说明受人类活动、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比较少。张忠启等[12]研究了江苏省沛县土壤全氮空间变异性,土壤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有着重要影响,成土母质是影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微量元素空间分布较为复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研究区的成土母质有关,成土母质是影响微量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的首要因素[13],文登区成土母质大部分为酸性岩风化物,土壤代换量平均在6.5 cmol/kg土,保肥能力弱。

3 讨论

通过对文登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研究:

(1)全面统计微量元素的空间信息,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地形、气候等相关数据,整合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钾大量元素信息,进行土壤养分综合分析,提高插值精度,为进一步开展文登区土壤监察与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2)文登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总体偏低,施肥是土壤养分补给的重要来源,在施肥过程中土壤微量元素也会产生动态变化,应根据不同乡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和科学施肥水平,因地制宜加快配方肥推广,绿色防控,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应用,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化学投入品,不断改良土壤,使土壤养分达到生态平衡,改善缺乏现状,助力农业生产。

4 结论

本研究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借助GS+软件辅助调参,运用克里格内插的方法分析了威海市文登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篇6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B 8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32-03

我国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Road Traffic Accident, RTA,下称交通事故)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交通事故也日益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已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3]。有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年交通伤害发生率高达1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4]。本研究以横断面研究方法描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中学生交通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济南市区7所中学(4所初中,3所高中)在校学生8 920名为研究对象。共回收问卷8 861份,其中有效问卷8 524份,有效应答率为95.6%。男生4 128名,平均年龄(15.6±1.8)岁;女生4 396名,平均年龄(15.6±1.8)岁。

1.2 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陪同下进入班级,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发放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学生填写完毕(20~30 min)后,由调查员当场回收。

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中有关知识部分由32个问题组成,分为一般安全知识、步行安全知识、骑车安全知识和乘车安全知识等4个方面。4个方面的得分为对应题目得分的总和,满分分别为20,11,12,11分,总分为54分。各项交通安全知识的合格率以平均得分减1个标准差(x-s)为合格。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交通安全知识 男、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都在75%以上,除步行安全知识外,其他各项平均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4.60,7.52,4.97,P值均<0.01),见图1(由于各项安全知识的满分不一致,故图中所示得分为实际平均分转换为百分制后的得分)。除步行安全知识以外,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31.67,64.00,33.33,P值均<0.01),见图2。

按性别分层后,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49.64,24.34,12.68,16.12,30.14,χ2女=49.18,30.94,13.32,26.27,34.46,P值均<0.05)。除骑车安全知识以及男生乘车安全知识以外,其他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8.28,13.25,4.49,χ2女=17.51,4.34,4.66,9.95,P值均<0.05)。

2.2 交通安全相关态度 9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对预防交通事故非常重要,女生比例高于男生;7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是减少交通违章最有效的措施,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认为交通事故的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对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认识上,更多的女生认为原因在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见表1。

按性别分层比较,不同年级男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0);不同年级女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P 0.006),尽管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但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 0.152)。随着年级升高,男、女生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下降,而认为原因在于驾车或骑车的对方以及交通管理者及其他的比例上升,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14.20,P值均<0.05)。随着年级的升高,男、女生认为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不懂交通规则的比例降低,而归因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比例增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25.35,P值均<0.05)。 br>

2.3 交通行为 10.8%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在5次以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3,P=0.000),见表2。

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排在前3位的违章行为均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见表3。

按性别分层后,除“骑自行车双手离把”女生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交通违章行为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调查还发现,有28.2%的男生承认骑过摩托车,女生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4,P=0.000);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女生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60,P=0.000)。

3 讨论

中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在75%以上,说明总体上中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各方面有较好的了解。但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女生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上述结果和李延红等[5]研究结果相似。儿童青少年随着年级/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提高,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更趋丰富,交通安全知识随年级/年龄增高的现象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性别之间的差异可能为:女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较高,因而对交通安全教育更加重视,平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和信息;女孩家长在交通安全教育和监护方面更加重视和积极[6]。上述结果提示,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应对低年级中学生以及男生有所侧重。

对待交通安全态度上,多数学生的态度比较积极、正确,性别、年级分布特点表现为女生和低年级学生更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更倾向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认为责任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说明女生交通安全态度优于男生,低年级优于高年级学生。李延红等[5]曾报道,中小学生交通意外伤害信念女生优于男生,年龄分布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情况,即10~岁和12~岁年龄组较好,7~岁和15~岁年龄组较差,其中15~岁年龄组最差。

研究发现,10%~20%的中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7],女生交通行为表现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交通正确行为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且随着年龄组增高,交通错误行为呈上升趋势[5]。本研究中,约80%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的次数在2次以下,说明多数学生很少违反交通规则。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女生,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关于年级和交通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认为,青少年各项骑车危险行为基本随年级升高而降低[8],可能与研究对象中的高年级学生为大学生,而和其他青少年相比,大学生的文化等素质更高,因而交通行为更规范有关。男、女生经常发生的前3位交通违章行为依次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

上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信行的研究结果揭示出一种矛盾的现象,即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的同时,交通行为以及交通安全相关态度却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得更差和更消极。上述知识、态度和行为随性别和年级变化特征,可能与男、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随年龄增高自我意识增强、性格更趋向叛逆有关。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儿童道路安全知识的提高不会必然引起行为的改善[9],教师和家长必须区分清楚儿童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懂得多的孩子就一定更安全。

此外,调查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男生骑过摩托车,甚至有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有数据表明,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私人轿车数量增长率最高,已占全国汽车总量的20.20%[1]。这意味着汽车将大量涌入家庭,更多的中学生有机会尝试驾驶机动车,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中学生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快速增加。

(致谢:感谢济南市教育局及有关中学师生在研究中提供的无私帮助!)

4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尹志勇,肖凯.我国2002~200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641-644.

[2] 韩晓军,朱静,蒋庭魁,等.浙江省1995~1998年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分析.疾病监测,1999,14(11):428-429.

[3] 张佩斌,陈荣华,邓静云,等.江苏省1994~1995年0~14岁儿童意外死亡前瞻性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90-293.

[4] 王旭霞,何庚声,郝爱华, 等.甘肃省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疾病监测,2004,19(9):353-355.

[5] 李延红,卢伟,周顺福,等.上海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3):155-159.

[6] ZEEDYK MS, KELLY L. 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of adult-child pairs at pedestrian crossings. Accid Anal Prev, 2003,35(5):771-776.

[7] 郭亚文,徐大麟,周祖华,等.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34-336.

篇7

A Study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n Different Level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Freshmen Students. Li Jianbin, Hu Xinghao. School of Applied Psych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chievement based on different level and gender. Methods 382 freshman students were questionnaired by AMS and EPQ-88.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n P in different lev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nly between middle and high level on E, what's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found on N in three paired groups; emotion stability was the same predictor to the three groups; and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high level group. Conclusion Difference in characteristics did exist in different lev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even based on gender difference.

【Key word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level of motivation; Freshmen student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一种社会动机,并且受到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成就动机取向与人格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1];同时研究发现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2,3]。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假设,成就动机水平越高,情绪稳定性越高,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程度越高;但张积家等人采用TAT测验对大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恐惧的研究发现,由于社会性别角色的影响,大中学生的确对成就存在恐惧情绪[4]。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人们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很多高学历,高成就的人尤为明显。这提示着成就动机水平心理健康可能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关系。人格能够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但是国内现有关于成就动机与人格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总体动机水平以及取向而进行的,并没有更深一步发掘不同动机水平之间的人格特征是如何的,性别间不同成就动机水平的人格特征又是如何的?国内对于这些问题鲜有研究,为此笔者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广州某重点大学抽取2006年入学的大一新生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9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38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188人,女19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人格特征的测量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88)由H.J. Eysenck编制,中文版由我国龚耀先等人修订,共有88个题目,分为内-外向性、稳定性、精神质性以及掩饰性,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成就动机的测量(AMS)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由T.Gjesme & R.Nygard(1970)编制的,由叶仁敏所翻译的成就动机量表,此量表分半信度为0.7,效度为0.58。该量表分为两部分共有30题目,采用1~4级评分,分别测量趋向成功动机(Ms)和避免失败动机(Mf)。

1.3 施测程序 当场填写并回收,耗时大约25分钟。把问卷数据输入SPSS 11.5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预处理 以合成动机(AM)作为成就动机的总体水平,合成动机的计算公式是Ms-Mf。把大于合成动机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定义为 “高成就动机组”(n=108),把低于合成动机平均数的一个标准差的定义为“低成就动机组”(n=89),剩下的为“中等成就动机组”(n=185)。

2.2 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组人格特征差异的检验 首先我们以组别(高、中、低)为控制变量,P、E、N三者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P维度上差异不显著,F(2,379)=0.875,P=0.419;E维度上差异不显著,F(2,379)=2.231,P=0.110;N维度差异显著,F(2,379)=16.248,P=0.000;am差异显著,F(2,379)=288.422,P=0.000。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检验结果,笔者进行了事后检验。结果发现,在P维度上,3个组别的均数差异量都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低-中组,中-高组和低-高组三者的P值分别为0.515,0.210和0.663;在E维度上,只有中-高组的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50;在N维度上,3个组别两两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0。

2.3 不同水平成就动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对不同水平成就动机与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表1结果说明,总体上成就动机与维度E呈弱的正相关,与维度N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低水平动机与N呈较弱的正相关,中水平动机与N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而高水平动机则与P呈较强的正相关。进一步探查性别间成就动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发现,男性和女性都只与人格特征中的维度N呈显著相关关系,系数分别是-0.529(P

2.4 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回归分析 为了解人格特征因素对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以am作为因变量y,以人格特征作为自变量x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表3的分析结果显示,维度N是人格特征中对成就动机预测作用最广泛的一个因素,它是总体以及三个水平的动机组的共同预测因子;不同的是总体动机水平的预测因子还与性别有关;而高水平动机组的另一个预测因子是维度P,在此水平上,P能够单独解释31.6%的方差。另外,笔者采用同样方法进一步探查性别间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男女生的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预测因子均是N,回归系数和解释方差分别是-0.529,t=-5.77,P

图1表示,当成就动机水平从低到高变化时,个体会逐渐变得更外向,情绪稳定性更高;动机从低水平到中等水平变化时,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上升得较缓慢,到了中等水平向高水平变化时,外向性变化较为明显,而情绪稳定性的变化则更为明显;但是由始至终精神质的变化不明显,保持得较恒定。图2表示,男生随着动机水平由低至高的变化,个体会变得更外向,情绪稳定性更高,精神质更低,并一直保持线性关系。图3则表示,女生动机从低至中等水平变化时,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基本保持恒定,而精神质则有微微上升;到了中等水平向高水平变化时,女生会变得更外向,情绪稳定性明显增高,精神质也有所降低。

3 分析与讨论

3.1 总体情况下,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分析 EPQ人格问卷中,维度E和N是两极量表,表明分数高低都有意义。维度E分数高,表明个体外向,表现为爱社交,好冒险;N分低表明情绪稳定性高,N分高则表明焦虑,紧张和易怒;而维度P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P分高代表自我中心的,冲动的,攻击性强等。总体情况下,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是存在差异的。低水平和中等水平成就动机在内外向维度上的变化不甚明显,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变化较明显。中水平和高水平成就动机在内外向上呈现缓慢的变化,情绪稳定性的变化十分明显。精神质在不同成就动机水平上的变化不明显,几乎保持稳定。可见,总体情况下,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最明显的差异是情绪的稳定性。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担任富有开创性的工作;相反成就动机低的人愿意选择风险较小的任务。由于情绪具有组织和动机的功能,只有当情绪处于稳定状态时,个体才能处于更佳的唤醒状态。因为成就动机高的人选择的任务需要更高的情绪唤醒和更稳定的情绪来决策风险事件,因而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具有更高的情绪稳定性。从认知角度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也表明[5],高三学生(与大一新生年龄相近)的自主性动机(认知角度中成就动机的一个组成成分)主要以情绪表现为主。在内外向维度上,过往的研究证实了成就动机的取向与外倾有相关性[1]。本研究发现,低水平和中水平成就动机在内外倾维度上的变化不大,只有处于高水平动机时才表现出较明显的外向性。外倾者追求丰富的社会刺激和从事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即好冒险。有关研究表明[6],当外倾者的唤醒水平被激活后,工作的效果会提高(雷维尔,1976)。从上可见,外倾者的行为特点与高水平成就动机者的是比较相似的。另外,成就动机水平从低到高的变化,精神质保持稳定。但是在高水平成就动机组中,成就动机的强度与精神质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与情绪稳定性只存在很弱的相关。这证明了成就动机越强,并不代表心理健康程度越高,相反可能存在各种神经症的症状,这与过往的研究结果有所矛盾。由于成就动机强的人喜欢挑战难度并且力求完美,同时对成就倾向于内在的稳定的归因。完美主义,归因的倾向性以及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致使高水平成就动机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强迫等的心理问题。这提示我们对高水平成就动机者的心理健康需要进一步的关注。

3.2 基于不同性别,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分析 国内关于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屡有报道,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的成就动机强度差异是变化的[7-9]。普遍结果认为,男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较女生强,避免失败的动机较女生弱。此次研究的回归结果发现,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有效预测其成就动机水平的人格特征都是情绪的稳定性。但是从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变化图看出,男生随着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内外倾呈线性关系提高,而精神质则呈线性关系下降;处于低和中水平成就动机的女生在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上的变化保持稳定,而精神质稍微上升;当成就动机水平从中等向高变化时,外向程度有所增加,情绪稳定性突然提高,精神质也有所下降。这说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高水平成就动机都需要稳定的情绪和外倾的性格。

但是,在低水平成就动机组中,男生比女生显得更内倾,情绪更不稳定以及更高精神质。在高水平成就动机组中,男生的情绪稳定性稍不如女性,而精神质则高于女性。究其原因与男女之间的生理唤醒和性别社会角色存在密切的关系。H.J. Eysenck的研究表明,男性较女性的精神质强[6],这是与男女性之间大脑皮层唤醒水平有关。笔者认为,社会性别角色对男女间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差异存在更大的影响。社会对男性存在更多的期望,女性则较少。虽然现代女性的社会角色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低和中水平成就动机的女性在情绪稳定性上比同水平的男性要好,精神质较低。低水平动机的男性可能会感到更羞耻,更怯懦。相反,高水平动机的男性会感到更自豪。但是同属高水平动机,男性的情绪稳定性较女性差提示着男性可能更不能容忍失败,或者由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负性的认知和情绪以及内部稳定归因造成的自尊和自信心的受挫。这也造成了高水平动机的男性存在更高的精神质。而高水平动机的女性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由于社会性别角色对其期望不如男性,缓冲了女性对失败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因而高水平成就动机的女性的情绪稳定性较男性高。

4 结 论

高水平成就动机的个体情绪稳定性较低和中水平的高,而且更加外向,精神质在不同水平动机组别中保持稳定。同水平动机的情况下,女性较男性情绪稳定性高,精神质低;而外倾差异不明显。情绪稳定性是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共同预测因素;在高水平成就动机组中,成就动机强度与精神质存在高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精神质能有力地预测成就动机强度,说明过强的成就动机对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成就动机水平由低至高变化,男性的人格特征各维度发生与动机水平线性的变化:情绪稳定性增高,变得更加外向和精神质更低。随着成就动机水平由低至高提高,女性的人格特征各维度发生不同的变化:低和中水平成就动机组的情绪稳定和外向性保持稳定,精神质缓慢上升;当水平从中等开始逐渐增高时,情绪稳定性骤升,同时变得更加外向和精神质有所降低。总的来说,低水平成就动机的人较内向,情绪不稳定;高水平的人较外向,情绪比较稳定,精神质不同动机水平组别间的变化不明显。

(本文系在天津师范大学博士李美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在此特意致谢)

5 参考文献

[1]甘露,等.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西南示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1):19-23

[2]李美华,周小宋.粤北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心理科学,2003,26(6):1128,11263

[3]范蔚,陈红.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5,25(3):352-353

[4]陈俊,张积家.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1):107-110

[5]沃建中,等.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心理学报,2001,33(2):160-169

[6]郑雪.人格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3

[7]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心理科学,1995,18(2):180-182

篇8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1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53-02

急性心包炎是发生在心包脏层与壁层间的急性炎症,病因大多是由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症状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大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T的变化。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症状相似,有时两者会出现误诊,本文将通过对比两者在临床表现、心电学特征等方面的异同对其加以区别[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别搜集从2011年3月-2013年4月间确诊的急性心包炎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其按病种分组。急性心包炎组:选择临床表现和(或)心电图特征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符合要求的患者共21例,年龄范围在21-77岁之间,平均年龄48.3±13.4岁。同时急性心肌梗死组:选择同期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以ST段抬高)为选择标准,患者年龄范围51-82岁,平均年龄54.6±11.4岁。两组中的患者都合乎国际心脏病学会以及WT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判定指标[2]。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详细病史记录、常规体检,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时间分别是:入院24小时后一次、三天内每天至少检查两次,三至七天每天至少一次,有需要时随时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各种症状显示的差别只有心包摩擦音(P

2.2 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除了窦性心动过速外,其余各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特征有时候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所以容易出现误诊,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而对患者进行溶栓等治疗,就会对病患产生不良作用。因此笔者通过对两种病症患者各21例进行比较,就两者的区别得出以下几个方法:①从胸痛症状区别:胸痛症状在两种病症中均有出现,但是急性心包炎的疼痛一般在胸部发生,所以患者进行呼吸或咳嗽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将身体向前斜着疼痛就会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却不会因为动作或位置而有改变,这是两者的区别。②从心包摩擦音差异区别:这是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心包摩擦音是急性心包炎的明显特征,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症中却不会出现。③两者在心电图(ECG)显示中的区别:从这点上对两者区别有一定难度,却还是有差异。急性心包炎在ECG中偶尔会出现损伤电流,致使在ECG中表现为大部分ST段偏移,但由于变化幅度小,所以没有产生Q波;急性心肌梗死ECG心电图中ST段大都呈现为弓背向上型,大都产生了病理Q波。此外急性心包炎ECG中PR段偏移形态也可以帮助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区别,PR段偏移和ST段抬高的出现率大体相同,并且PR段偏移维持的时间较ST段抬高的时间更长[3],因此具备相同诊断意义。④从心律失常判断两种病症:急性心肌梗死经常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有时还会出现阿斯综合征;急性心包炎偶尔发生心律失常,一般是由于基础心脏疾病导致。

综上所述,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在很多方面有差异,只要医生在治疗前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检察和判断就可以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篇9

描述和评价一个网站通常应使用流量特征指标、链接特征指标和速度特征指标等三大特征指标,其中流量特征指标包括访问量、点击率;链接特征指标包括总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和链接到网站的站点数;而速度特征指标则包括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和网站平均显示时间。通过特征指标的比较,可以判断不同网站品质的高低。本文将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两广地区(广东与广西)的大学网站三大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两地区大学网站的异同,以此为网站建设战略的选择、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指标

研究对象:本文将网站――中国精彩网址()所的广东地区的大学和广西地区的大学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广东地区用1表示,广西地区用2表示。

研究指标:基于可行性的考虑,本文将访问量、点击率、总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作为研究指标,共8项。访问量:此值是测度网站受欢迎程度的有效指标;点击率:网站的信息内容及服务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大,此值愈大,总网页数值越大,说明网站的规模和信息量越大;总链接数:包括内部链接量和外部链接量,内部链接量反映网站的自组织能力,外部链接量则反映网站的影响力;外部链接数:此值反映的是网站利用程度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外部网络影响因子:是测度网站影响力的最佳指标之一;网站建设速度:反映网站的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量度网站利用效率和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

二、指标数据获取工具和方法

访问量、点击率的数据是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发起,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搜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家级互联网网站排名项目“中国网站排名网(.cn)”的“三月平均访问量”和“三月平均点击率”来获取。

总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的数据通过搜索引擎AltaVista获取,以中山大学为例,检索式分别为:

Host:

Link:

Link: -Host:

外部网络影响因子的数据由检索得到的外部链接数与总网页数相除得到。

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的数据则是通过使用“互联网档案馆() ”的“Way Back Machine(时光倒流机器) ”获取其相对年龄,然后用总网页数和总链接量分别与之相除得到。

各个特征指标的统计特征值通过统计分析工具SPSS16.0获取。

网络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为了减小由此带来的数据误差,我们争取在两天内完成了数据的搜集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依照下面思路进行:

⒈获取特征指标的数据(限于篇幅,文中不显示这些数据)。方法和工具如上所述。

⒉填充缺失值:使用SPSS的菜单“TransformReplace Missing Values……”进行。基于很多的原因,通常我们在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并不能完整,部分记录存在缺失数据的情况,即存在空白数据,为了方便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将这些缺失值填充替代,以便形成完整的数据序列。SPSS提供了很多种填充缺失值的方法,本研究选用Series mean法,即采用变量所有的非缺失值的均值对缺失值进行填充。

3.获取特征指标的统计特征值:使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的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进行。在统计学中,对数据分布的规律,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和测度: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即反映各数据集中在什么水平上;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即反映各数离开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即反应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常用的度量集中趋势的特征值有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中位数)。离散程度是指一组数据差异程度的情况,常用的度量离散程度的特征值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偏态和峰态是指一组数据分布的形状是否对称,偏斜的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常用的度量偏态和峰态的特征值有偏度和峰度。本文选取了算术平均数、最小值、中位数、最大值、全距、标准差、离散系数、峰度和偏度等9项统计特征值用于对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规律的描述,SPSS的输出结果见下表。

⒋绘制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的频率直方图:使用SPSS的菜单“GraphsHistogram……”进行。在统计学中,为了直观和形象地显示某个变量的数据分布规律性,通常会使用图形。统计学中使用的图形类型很多,本研究选择使用频率直方图 (限于篇幅,图略去),其中横轴表示所考察的特征指标,并标出各区间上、下限,纵轴表示频率,以每一组区间为底,以该区间上的频率为高画一个长方形。

5.绘制P-P概率图,确定特征指标的分布函数:使用SPSS的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P-P…[2] [3]”进行。在统计学里,通常会利用P-P概率图来确定一个变量的分布函数。所谓P-P概率图,是以变量的累计概率为横轴,以指定理论分布的理论累计概率为纵轴描出的散点图。如果待确定变量来自于指定理论分布总体,则所有的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本研究分别以13种的概率分布,即Beta(贝塔分布)、Chi-square(卡方分布)、Exponential(指数分布)、Gamma(伽玛分布)、Half-normal(半正态分布)、Laplace(拉普拉斯分布)、Logistic(逻辑斯谛分布)、Lognormal(对数分布)、Pareto(帕雷托分布)、Student t(t分布)、Weibull(威布尔分布)、Uniform(均匀分布)对两地区大学网站的各个特征指标进行拟合,确定其数据分布函数。(限于篇幅,图略去)

6.分析数据,对比研究。

7.得出结论。

四、数据分析及对比研究

⒈从表和频率直方图我们发现两地区的大学网站八个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都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无论是广东地区还是广西地区,其大学网站的八个特征指标的数据算术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峰度全大于0。除点击率外,所有特征指标的数据的分布偏度均大于1。

⒉从图P-P概率图发现,只有用对数正态分布对所有特征指标的数据进行拟合,P=P概率图上所有的点才呈现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

⒊流量特征指标的对比研究。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平均访问量为24.24人/百万人、平均点击率为4.89页/人,而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两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24/百万人和4.51页/人,根据两地区的大学网站的两项指标之间的差距,我们能很确切地指出,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和信息内容及服务对用户的吸引力要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不过,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访问量的离散系数要远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从这一点看,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差异要远大于广西地区的。

⒋链接特征指标的对比研究。①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网页数的平均值为5353.53,离散系数为1.67,而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同样指标的平均值为5589.35,其离散系数是1.29,说明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平均规模和信息量相对要小一点,但是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规模的差异较之广西地区的要大。②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平均值分别为3465.04、2478.20与3.35,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上述特征指标的平均值为2180.18、1352.78与0.63,在绝对量上,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6倍、1.8倍与2.2倍,两者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在自组能力以及影响力方面较之广东地区的要逊色许多。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链接数的离散系数要小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而另外两个指标的离散系数就要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这样的差异说明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自组能力差异要小于广西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但就影响力而言,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差异相对广西地区的要大,

⒌速度特征指标的对比研究。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平均值分别是112.13与42.33,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同样的特征指标平均值为77.30与25.88,两者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说明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建设速度较之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要快,利用效率相对也高。两指标的离散系数也都是广东地区的大,相对广西地区,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建设速度和利用效率差异要大一些。

五、结论

通过对两广地区的大学网站三大特征(流量特征、链接特征和速度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规律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⒈两地区的大学网站各个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形状相似,全为右偏、尖峰分布,而且,除点击率外所有指标的数据分布都是高偏分布。

⒉两地区大学网站所有的特征指标的数据均大致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⒊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八个特征指标除总网页数外,其算术平均数均大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算术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体来说,无论是建设的速度,受欢迎的程度,还是网站利用效率或者影响力都要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

⒋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八个特征指标除总链接数外,其离散系数均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离散系数显示了一组数据差异程度的情况。因此,可以说,相对广西地区,广东地区大学网站的发展不是那么均衡,不同大学的网站建设速度、利用效率以及其影响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长玲,王效岳,付鑫金.网站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值分配[J].图书情报工作,2008(7).

[2]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析与SPSS应用[M].北京:民邮电出

版社,2003.

[3]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 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茆诗松.统计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10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对当代儿童文学来说,杨红樱无疑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有数据显示: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所有作品的销售量已达2600万到3000万册之间。在2008年前六个月,少儿畅销图书前180个席位中,杨红樱一个人独据71席。

事实上,儿童读者对作品的热捧,往往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儿童教育、儿童伦理等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新媒介环境人手,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儿童文学内部的一些基本变化,探究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呈现的基本特征。

一、媒介变革与儿童文学转型

随着传媒社会的到来,媒介力量正以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推动社会发展,裹挟着人类生活前进。新媒介不仅“为我们创造了幻觉世界,它们还是新的语言,具有崭新而独特的表现力量”。媒介的意义不再只是在于它的工具性,媒介正在参与塑造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及其生活方式。在媒介的冲击下,文学形态、文学格局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摄影、网络等新电子媒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这些新媒介很快成为文学的重要载体。新媒介在改变文学传播方式的同时,也逐步改变文学的形态和基本格局。新媒介不仅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内容,同时也给整个文学活动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全德尔(MarciaKinder)在提及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时,说道:“自从电视开始在美国家庭普及,这项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儿童步于叙事便扮演起重要的角色。”WCBS的教育关系部主任杰克布莱辛顿(JackBlessington)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以电子为中心的社会。印刷品会使一切事情的速度减慢下来。”。事实上,新媒介对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它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就文学创作主体而言,新媒介时代打破了已有的文学体制,消解了传统的文学等级制度,降低了以往文学资质认证的门槛,破除了文学发表、传播的所有壁垒,使“人人都能当作家”成为可能。在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作家数量成倍地增加,各种校园写作、网络写作层出不穷;原本存在于电影、广告、电子游戏中的技巧、方法、内容等,也都进入了儿童文学的视野,并在逐步地改变儿童文学的基本面貌。

二、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特征

传统的儿童文学是一门正宗的语言艺术,是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来表情达意的。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存在形态和呈现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今天的儿童文学,借助的媒介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新媒介载体已经成为包含图像、声音、音乐、文字等在内的综合载体。因此,在媒介的冲击下,儿童文学的存在本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文学意象、文学结构、文学语言都呈现以往文学形态的基本特征。

1、多样化的文学意象

儿童文学意象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形态之一,也是儿童文学创作者寄寓情思的心灵创造。在儿童文学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创作主体的艺术感觉和思维方式等面临新媒介带来的冲击时,儿童文学意象也在转型中呈现出与传统儿童文学差异巨大的表征。

首先,儿童文学意象的跳跃性。在新媒介时代,由于节奏的加快,出版周期的缩短,作家的创作过程,更加随性。创作者往往抓住一个偶然闪现的意象快速地写下去,什么时候卡住了再换新的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承接更加富有跳跃性。无论是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笑猫日记系列》,还是伍美珍的《同桌冤家》、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这些作品中文学意象几乎没有心灵的推敲和打磨,也没有经过刻意地布局谋篇,在意象和故事的选择上,极富有跳跃性。有些作品在意象与意象链接之间还缺乏最基本的情感逻辑。例如,在《淘气包马小跳》小说中,作者为了突出马小跳的调皮、勇敢、聪明的形象,讲述了发生在马小跳身上的许多事件,但是,有些事件却相互矛盾。对儿童文学意象的随性和跳跃性,引发了人们对其文学价值的重新思考,人们担心这种随性和跳跃会影响到儿童文学的文学价值。这也是今后儿童文学将继续探索、讨论的新课题。

其次,儿童文学意象的反复性。在电影电视技术、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文学作品的出版周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读者的消费倾向与心理仿佛一只无形的巨手,操纵着文学艺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对儿童读者而言,他们一旦熟悉文学作品的某一角色之后,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那些角色有关的新书。所以,儿童的这一特殊需求使得儿童文学作者对文学意象、文学主题处理上,都具有反复性。作为新媒介时代的特殊现象之一,就是儿童文学系列书的出版。无论是全球最畅销、印刷就超过了一亿册《哈利波特》,还是印刷超过3000万册的杨红樱儿童小说,这些持续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一例外,都采取系列书的形式,对其塑造的经典意象、文学主题进行反复地描写、叙述。儿童文学作家桑达克在评论他自己的作品时说:“重点不是我是否有原创的想法,而是我善于拿着相同的想法反复变化……那是一种艺术的需要,一种为力量驱使的幻想着迷,而且要聪明到会作变化,就像莫扎特的变奏曲,曲子好像你浑然忘了那些变奏曲其实都是同一个主题。”

2、交互式的文学结构

在文学结构上,新的儿童文学结构正在形成并影响着今天的儿童读者。如果说印刷媒介时代的儿童文学,是一种线性的文学结构,按照一字一句、一句一段排列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的逻辑序列,平铺直叙地构建文学作品本身的话,那么,今天的儿童文学则是一种多元、交互式的文学结构。对电影而言,“将故事发生的顺序打乱,摒弃线性时间,根据需要对情节进行拼贴和重组,使得整个叙事,过程类似于拼图,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这种打破了传统印刷书籍的固化、线性的顺序,采用非线性的、块状结构,组成一个多元、重叠的多重时空的电影叙事手法,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已经被作家广泛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并且深受儿童读者的喜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知识结构,对故事情节随时进行非线性的重新组合。因此,当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结构呈现这种交互式结构时,看过电影、动画的儿童读者,在阅读文

学作品时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作品也因此与儿童读者迅速建立起一种阅读的亲近感。例如,在杨红樱的小说中,作品很多都采取这种交互式叙事结构。在《淘气包马小跳之名叫牛皮的插班生》一书中,在讲到“取一个中国名字叫牛皮”这一章节时,作者叙述给外国插班生取名的时候,又同时穿插了丁文涛想免费陪练英语、安琪儿出水痘等故事,这些故事既是穿插其中,又可以独立成章,作者随时进入其中的章节,都不会受到前面故事情节太大的影响。这种叙事效果类似于拼贴画的组合,随时撕去一张,不影响整体画的效果。

受到网络文学影响,新的儿童文学结构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新媒介时代的儿童文学,它借鉴了网络文学“在多个维面的交叉点上,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具有无限大的结构空白和读者参与创造的浩瀚空间。”。开放的写作姿态,消解了传统儿童文学的边界,打破传统儿童文学的封闭结构,呈现一种流动性的开放性结构。在文学结构中,它有着众多的交互式开放节点,可以伸向其他任何地方的相关文本。这种结构特征,使得儿童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读者阅读时,可以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这种个性化阅读贴近了成长于新媒介时代的儿童读者需求。

3、图像化的文学语言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6-0008-03

要实现有效的教学领导,就需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教学领导共同体。哈格里夫斯(Andy Hargreaves)和芬克(Dean Fink)指出,“领导的未来必须嵌入在众人的心灵中,而不能站在个别英雄的肩膀上”[1]。因此,为推动有绩效的教学领导,就必须在学校共同体内部创造与实施一种分布式领导的文化,而不是在每个学校训练与发展一小部分领导精英。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学校教育管理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校长个人权力过重,不会也不想给学校教师赋权,也没有培养学校教师领导能力的想法与动机;另一方,学校教师也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心态,把教学领导看成是校长一个人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独自推进教学领导,没有充分运用学校成员集体的领导能力,也会因为校长的离职或调职影响工作的开展。为此,就必须在学校培育与建构教学领导共同体,实现分布式领导,营造一种合作、积极、彼此信任的组织文化;要求共同愿景的分享与践行;要求责任共担与合理赋权[2]。

有效的教学领导需要依托于教学领导共同体的建构。为此,深层剖析与探讨教学领导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有利于我们明晰教学领导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以及活动开展方式,有助于教学领导的有效推进,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效能的提升。

一、教学领导共同体的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待于校长和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与行为,把工作重心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转移到学校教学品质与整体效能的提升上来。基于此,学校面临的改革任务就是,要把过去那种行政式的、旨在督促教学规范的组织内涵,转化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校整体效能为核心要义的组织。教学领导共同体是指一个由教学领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在教学领导的过程中沟通、交流与分享,共同完成学校教学发展目标与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以及学校整体效能的提升。教学领导共同体在交流与互动的团体活动中,有力地凝聚了多方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为达成学校发展目标努力。

为更好地把握教学领导共同体的内涵,我们必须明确学校教学领导主体。领导的内涵是丰富的,因此还没有统一公认的领导观念,但是“设置有意义的方向、对影响或者权力的运用实质上是所有有关领导的观念的核心部分”[3]。这就表明:领导者必须要在组织设置方向、愿景和目标,在与组织成员的互动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力。当今社会倡导民主与平等,文化多元与价值多样已经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学校管理组织从过去的“垂直化”管理走向“扁平化”领导,不仅发挥强制性的权力作用,更要强化专家型权威等非强制性的权力。也就是在一个组织中,一个团体或几个人发挥自身权力与影响,实现领导功能,促进组织愿景地实现。领导的内涵也就发生了延伸与扩展,它不再是某一个人的专制管理,而是走向一群人的民主领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品质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迈向转型领导,建构教学领导共同体。因此,学校教学领导主体,就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利用影响力和权力实施教学领导,构建民主、合作、信任、赋权的教学文化,促进学校教学发展,实现学校发展愿景的个人和团体。这些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改革,发挥着各自应有的教学领导作用。

教学领导主体的具体构成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专家学者,他们在组织系统内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可能运用制度化权力,也可能运用专家型权威,来影响或左右学校的教学改革,内在性地形成了学校教学领导主体系统。学校教学领导主体系统实质上就是教学领导共同体,在学校层面上,他们透过整体地发挥团体的影响力与权力,来推动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但实际上,各领导主体距离学校改革的核心事务有“远近”之别,而且各自担负的职责也不尽相同。1.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的引领作用。学校管理人员包括校长、中层人员以及基层行政人员,其中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负责者和人,拥有学校发展与规划的法责权、奖惩权等制度化权力,主导着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命脉,同时又要充分发挥自身专家型权威的人格魅力,在学校改革中扮演示范与引领的作用;而中层人员一般拥有较资深的教学经历,可以通过向新进教师传承教学经验,促使学校教学文化的累积与延续;基层行政人员拥有一定的制度化权力,能够为学校改革发展计划的推行保驾护航。2.积极鼓励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教学领导应该着眼于三个层面:教学方案的规划、执行与实施。教师作为教学方案的一线实施者,对学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从来就没有成功过”[4]。教师通过自己对学校发展目标与任务的理解与建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理念与计划渗透其中,并对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评价。3.合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学生恰恰是课程与教学的感悟者,“学生是难以觉察的,无论从过去到现在,学生所面临的课程内容始终都是新的,他们不可能对新旧课程进行一个比较,因此无法感受课程变革对他们的意义”[5]。尽管“很少有教育者认为学生是改革的人。但人们已经开始慢慢意识到学生也能够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作用……如果学生们发现这些准备进行的课程活动与自己无关的话,他们将不愿意参与”[6]。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生发。4.有效发挥家长和社区人员的促进作用。学校正在由一个封闭的工厂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教育与社区、社会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教学环境的培育与建构,这些都离不开社区人员与家长的支持。当社区人员和家长变成学校改革的拥护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校发展的谏言者,他们就有效地纳入了学校教学领导共同体,真正参与到了学校教学领导的事务中去。5.积极采纳专家学者的合理建议。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掌握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改革计划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其提供顶层的制度设计,从宏观上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此外,专家学者还能够为学校生成与滋养教学文化提供哲学支撑,促进学校形成自身办学哲学,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同时,在学校发展遭遇瓶颈与挑战的时候,专家学者能够为学校把脉,提供咨询建议,为学校改进建言献策。

二、教学领导共同体的特征

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学领导共同体,就应该理解和把握教学领导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一)学校愿景的合理性

教学领导共同体的建构需要依托于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并在此基础上凝聚组织成员的愿望,激发群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分享经验,引领学校发展的方向。为使得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合理,就必须考虑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师生实际等历史与现实条件。学校领导者要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所处社区的环境和条件、学校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师生合理要求,广泛听取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课程与教学专家在内的共同体组织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理性倾听沟通对话之后,确立共同且明确的学校发展愿景,让愿景得到大多数组织成员的认同,如此,学校成员才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地促进共同愿景目标的达成。

(二)共同体的开放性

为促进学校可持续特色化发展,始终紧紧把握学校发展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领导共同体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无论是人员组成还是组织运行,都要采取随机应变的姿态。就其人员机构而言,教学领导者一般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以及课程教学专家等,共同体也应该能够随时接纳新的成员参与进来,产生新的话题与思想,而每个成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教育情境,成员的角色与身份也可能随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组织运行的方式与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以集体协商对话与个体学习观摩等形式,通过正式会议与非正式会议的方式,深入推进教学领导共同体的良性运营,实现有效的教学领导。

(三)共同体内部的和谐共生性

把教学领导当作是不定期的教学管理活动,这不但曲解了教学领导的内涵,而且也使得教学领导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短暂的插曲和风景。教学领导共同体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学习与生活交织共生的世界,是一个既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同时又能够丰富其情感世界的场域。在学校教学领导共同体中,其组织目标指向学校整体效能的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幸福生活,还是学生的学业成就与生活体验,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与达成,组织成员不仅能够得到知识的分享,同时也能够获得思想的交流与情感的满足,这样就实现了组织目标达成与个体需求满足的内部和谐共生。

(四)成员行为的主体间性

所谓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以交往和对话为手段,以理解为目的所达成的一致性和共识[7]。学校教学领导共同体是教学领导者共同确立意义、构筑关系的社会与文化共同体,其人际关系是一种“借助交互主体式的实践构筑的共同体关系”。在教学领导过程中,校长透过权力和影响力来激发教师的生命意识,帮助教师实现自主的专业成长,而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成就也影响着教师以及校长的教学领导内容和方式,家长和专家、学者因其处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不同关注层面,也会相应地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与师生在相互尊重与关心的前提下,通过宽容、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从而实现自身对教学领导地有效参与。

(五)学校发展的促进性

教学领导包括理念、行为与结果三个层面,建立理念引领、行为跟进与结果保障的教学领导路径,有利于学校教学领导的整体推进,实现卓越的教学领导。在确定合理与明确的学校发展愿景、确保共同体的开放性、激发成员行为的主体性以及实现共同体内部的和谐共生性等教学领导共同体的规划与运营过程中,也为学校发展确定了适切的学校文化和远大的未来蓝图,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制度规章和正确的行为规范,从而为学校整体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学校教学领导共同体的文化引领、行为规约与制度保障,慢慢浸润与濡化为学校基质,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推动着学校可持续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Andy Hargreaves, Dean Fink. The Seven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Leadership[DB/OL].http://www2.bc.edu/-hargrean/docs/_seven_pri-nciples.pdf.

[2]陈学军.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可持续学校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0,(8):37-42.

[3]Leithwood K J,Chapman D C,Hallinger P,Hatr A,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M].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1-25.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7.

[5]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