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3 08:19: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篇1

小学是学生接受校园知识文化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关键时期。而识字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许多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忽视了字与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一味地为了识字而识字,使得语文教学变成一种灌输知识的途径,而非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小学低年级教学效果,教师们应积极主动地探寻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一、运用多种兴趣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疑问,并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究,从而获取汉字更深更广的含义。

1.采用字形教学,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一大特性。因此,我们应针对他们这个年级的性格特点来组织一定的活动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猜字谜

绝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游戏,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猜字谜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字谜。像“一月一日非今天。”“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等等。这样的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汉字上来,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提高了语文识字教学效果。

(2)运用形象的身体语言教学

在进行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肢体动作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教学生“才”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让他双手平直,侧伸出一条腿,让其他的学生观察。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的汉字的印象。

2.充分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而多媒体作为信息化的产物,逐渐地被应用、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其中自然包括小学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将多媒体融入进去,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认识、学习汉字,并充分地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奇特的汉字艺术和背后的小故事,引发学生门对汉字的兴趣。像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条在水里自由游动的鱼,并在旁边写出鱼这个字的演变过程,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对鱼这个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

3.积极开展各项识字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生活源于实践。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应积极去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获取各种信息知识,了解生活中的汉字。比如,教师在教会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汉字之后,可以带学生去超市,带着他们去认识超市里各种商品的标签,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去认识、学习汉字,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努力去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相沟通,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识字的方法技巧,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运用插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运用插画提问方法,来引导学生扩展对汉字认识,即教师运用一系列汉字插画,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到一些汉字之间的关联性,便于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像学习“牛”和“生”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所画的牛和花生,并指出下面所写的字,然后让学生在下面练习这两个字,思考并回答这两个字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观察发现牛与生之间只相差一横,并且“牛”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而“生”则是第二横最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一种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识字的技巧,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r>

三、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感性识字教学

汉字是一种言语工具,是一种注重实践操作的知识。因此,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从各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认识。像在教“小麦”和“土地”两个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字具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问他们小麦一般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成熟?小麦一般可以用来做什么?它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来使学生了解,小麦分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一般在三月或四月播种,到七、八月份成熟,而冬小麦则是在第一年的八月到十二月之间播种,第二年的五月到七月之间成熟。小麦磨成面粉后可用来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以制作啤酒等,很有营养价值,而小麦生长在土里,土为小麦提供生长的营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识字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小麦的认识,引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周围与小麦有关的事例,触发他们对这个词的感性认识,拓宽教师语文教学的信息量,增加语文识字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让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相互交流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学习源于生活,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汉字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增加汉字的学习运用能力。

当前,汉字教学方式、方法种类繁多,如何从这些方法中找寻最为合适的是每个教师积极探索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调查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安排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学习的技巧,提高汉字的运用能力。

篇2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它是浓缩的精华。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的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并在附录中列出了1至6年级75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些篇目分散在1至6年级低中高三个学段。新课标对第三学段5至6年级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其中需要背诵的书目如下:

五年级上册有《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这三篇以写景为主。

五年级下册有《出塞》《题临安邸》《示儿》,这些都是爱国诗章。

六年级上册有《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这些赞颂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六年级下册有《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用高度浓缩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惜别之情。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整理可以知道,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目标主要是通过诵读积累、感受形象、体味意境,最终目标是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让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使高年级的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这些古诗呢?下面是结合一些教学经验对高年古诗词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融入情境

1.配乐诵读。古诗词音律较强,节奏鲜明,如再配上一些音乐作品,将学生带入诗词情境,将会寓情于乐,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学习《暮江吟》,教师可以选择古筝曲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感受山水的完美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加体会到诗人创作的心境,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的方法同样可以被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多样化的戏剧表演形式更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有趣起来。

二、教师注重情感的培养

我们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确立全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古诗词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古诗词中要让学生感悟自然之美,热爱自然。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将天门山的山水如画一般展现在学生面前;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表达了杜牧对深秋枫林美景的喜爱。从这些古诗词中要让孩子们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在古诗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感受到诚挚的爱国之情,同时萌生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3.在古诗词教学中同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韧性,教他们做一个励志向上、坚忍不拔的人,进而在感悟中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校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来传播经典文化。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每个教室门口的展板,展示内容适合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并定期更换;也可以在学校的树林里的石头上附上一首小诗;更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让学生诵读一些古诗文;还借鉴大学生社团这样的方式,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建立古诗文社团,使爱好古诗的同学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个以古诗文为专题的学习网站,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发表在上面,大家一起分享。同样也可以利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建立一个兴趣群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

总之,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借助各种媒介,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随时随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我国的古典诗歌以语言凝练、感情丰富的特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小学高年级的古诗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静.诗教结合以诗育人:浅谈加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1):10.

[2]张高旗.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反思[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2):35.

篇3

聋哑生由于生理上的特殊原因,手势是他们主要的交流工具,这种原因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与其他人存在着一些差异。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虽然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效果不是很好。面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此,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也就成为了一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聋哑人的教育问题,大家对于聋哑语文教学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目前的聋哑语文教学现状,从而提高聋哑语文教学效果。下面,我们首先对聋哑语文学习现状进行简单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改进聋哑语文教学。

一、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聋哑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语能力教育。在很多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要求过高,讲授的课文内容过于高深,只是为讲课文而讲课文,不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聋哑生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交际,但是,教师在课堂中不重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使语文教学工作脱离了实际需要,与教学目标相悖。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落后,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很多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比如,对于聋哑生,很多教师仍然只采取传统的传授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聋哑学生,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对策。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由于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很多聋哑生都比较自闭,甚至有一种自卑感。针对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教师在生活中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走近他们,和他们做朋友,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这样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要有耐心,对他们多鼓励,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能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在聋哑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聋哑生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生理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鉴于这些特殊原因,在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聋哑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课文本身的情感因素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个人的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讲解《》、《灯光》等课文时,让学生深深地融入到课文之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从而感情产生共鸣,为之动容。

(三)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聋哑生特殊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他们学习的途径。对于聋哑生来说,视觉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他们主要通过视觉接受信息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这个实际出发,教师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聋哑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或者多媒体等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这些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教师再进行语言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聋哑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四季》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春、夏、秋、冬等四个季节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四季的不同图片来想象和感受四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景演示教学法。

正如上文所说,聋哑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视觉观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演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超市购物”的交际练习。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全过程,让学生对购物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经过多次的观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超市购物”过程的情景进行模仿和演示。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顾客、收银员等,从推着小推车选区自己喜欢的商品开始,一直到付款等一系列动作。在这个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有关“超市购物”的交际练习,掌握这方面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能力等。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聋哑学生的教育工作。但是,聋哑学生特殊的生理因素,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而也使聋哑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在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情景演示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聋哑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盼.关于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04):25-26.

篇4

一、中年级学生特点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物质富足快乐匮乏的现象,他们聪明但注意力较难集中、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爱看动漫不爱读书。某些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行为过激甚至出格。

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即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正好在10岁或11岁,该年龄正好开始步入中年级,学生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增强,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开始增强。他们已能较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像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特意引导其对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他们不再视家长和老师的话为绝对的权威。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性格发展的“骤变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将发生迅猛变化,并对其终身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思维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探讨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我们从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以便寻找相应的教学对策。

二、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施测调查

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54名学生。施测后获得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85.71%,其中男生76名,女生56名。

选择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进行评测。最后将所罗门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分析,132位学生,三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为92.35分。

1.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情况。

对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序列型学生为73人,占总体的55.31%;综合型学生为59人,占总体的44.69%。视觉型学生为74人,占总体的56.06%;言语型学生为58人,占总体的43.94%。感悟型学生为59人,占总体的44.69%;直觉型学生为73人,占总体的55.30%。活跃型学生为54人,占总体的40.90%;沉思型学生为78人,占总体的59.09%。

2.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根据图2可知,在95-100分数段的女生所占的比例比男生高,而在75-80分数段中,女生所占比例也比男生高。

总体来说,此时的相关性度量表Eta和Eta Squared取值都很小,说明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与性别的相关性很小。

(2)成绩差异

由表2可知,各项Eta取值都较高,说明学习风格和语文成绩的相关性较大。

由图3可知,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学生成绩平均分最高,为92.74分;学习风格为综合型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位居第二,为92.56分;而学习风格为沉思型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最低,为91.80分。

3.结论分析。

根据之前统计结果数据分析及图4可知:

(1)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在信息的加工方面是沉思型的,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较多的学生是直觉型的;在信息的输入方面,多数学生是视觉型的;在信息的理解方面,大部分学生是序列型的。

(2)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性分析表明,学习风格与学生的性别并无显著性差异。

(3)学习风格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较显著。可以说,教师的教法越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效能就越大。

(4)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女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最好,视觉型的男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较好。

三、语文教学策略

1.不管是何种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应给予无限的欣赏和信任。

对于每个学习者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都隐含着各自的风格偏好,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很多学习习惯和风格都在进一步养成中。每个学生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中年级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中年级语文老师要饱含爱心用“学生学的方法”教,欣赏和信任任何一种学习风格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打下语文能力向高层次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欣赏鼓励、多赞美信任,这样就会慢慢发现他们原来也很“美”。

2.不断改进教学风格,使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得益彰。

调查得知,学习风格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较显著。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女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最好,视觉型的男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较好。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性别的刻板印象,认为女学生应该是沉思安稳的期望,不一定适合女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信息输入方面,多数学生是视觉型的。视觉型学习者很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图像、影片和演示中的内容。语文教学过程中宜多采用图片、幻灯(电视、电影)放映、实验演示、榜样示范等,通过呈现可视材料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较多信息量,讲课时要多用视觉性词汇引导学生脑中产生画面联想,增强教学效果。

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较多学生是直觉型的。直觉型的学习者喜欢革新、不喜欢重复,更擅长掌握新概念,不喜欢那些包括许多需要记忆和进行常规计算的课程。因此,需要语文教师经常创设不同的体验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还发现“00后”学生并不都是活跃型的,相反大多数学生在信息的加工方面是沉思型的,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首先安静地思考问题,“我们先好好想想吧”是沉思型学习者的通常反应。学生爱思考是个好事,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呈现课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和丰满人物,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准确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结构、内容和主题,还要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现学习方法的正迁移。

在信息的理解方面,一大半学生是序列型的,序列型学习者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寻找答案;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语文教师必须思路清晰、组织教学逻辑严谨、层层推进,在轻松的氛围中挖掘学生巨大的智力潜力。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皆有可能,教师对与自己教学风格不相匹配的学生应重点关注。对他们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说教。

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都倡导的教学原则,这指的就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之一,特别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就能让师生在共同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参考文献:

[1]吴慧玲,王建中,龚彪.高中学生学习风格调查研究[J].高等函数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4.

[2]洪钰.因材施教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27.

[3]谭顶良.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1995:72-75.

篇5

由于农村小学大多位于偏远地区,路程遥远、教学资源落后,导致多数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逐渐下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多加关注农村教师的工作情况。对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应加以改善,与农村教师一起讨论如何完善农村小学的相关教学资源,并加以实施。其次,相关教育部门应定期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针对不同的农村小学教育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后要加强城乡交流,引入城市优良的师资力量,对农村教师加以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加强作文教学指导

中高段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认知能力也正逐渐形成,此时教师应加强作文指导,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而且要采用强而有力的作文教学方法。由于以往农村小学教育条件不高,教师只能采用示范教学法、或者讲评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在现今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写作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写作方式。

三、优化学生语言环境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多数学生不会用普通话交流,自然写作时也就会出现用词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优化学生语言环境,让学生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其他同学交流,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不规范之处,以保证学生作文的质量。

篇6

一、营造氛围,培养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必须让学生没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1.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如让小学生把课外搜集来的生字教给班级的所有同学;又如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老师,教小组成员识字,检查小组成员的识字效果,早读或认读生字时都可以让学生来做领读小教师。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奋性。

2.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二、教给方法,引导探究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摆正彼此的位置,学生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熟读课文后,老师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这时,老师就应该有耐心、有创造性地教给学生一些简便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各路神通,在探究中记忆识字。

1.猜一猜。

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例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又如在学习“明天”的“明”字时,可以出一道谜语“一边阴一边阳,一边热一边凉”让生猜;学习“活”字时出谜语,舌头舔水;教“生”字出字谜“牛过独木桥”。通过这样的猜字谜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认识的效果大大提高。

2.讲一讲。

就是让学生把生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出来。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同时也喜欢讲故事。如果把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活泼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高兴的气氛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学“照”字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生听完后不仅对日本人表示愤怒,同时说说认认中很容易就把生字记住了。同时我鼓励孩子自己也来给生字编故事。例如“岛”字,生说一只小鸟在飞过大海时尾巴受伤了,就停在一座小山上,以鸟的一横不见了,变成了一座山。又如“鸣”,生说“一只小鸟想召唤它的好朋友一起来玩耍,于是他张大嘴拼命地叫他的好朋友们呢!”学生的想象力真是非常丰富,在说中不仅让学生更容易地记住了生字,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在教学时应适时点拨、引导,避免学生为了编个谜语,讲个故事就硬性把字拆开,硬把各部件编成没有任何联系的故事、谜语。

3.画一画。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一个个单调的生字配上图画,让字形在脑海里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欣喜啊!如“亭”字与亭的样子很像,可以让学生看字画图再与生字进行比较,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三、联系生活,拓展识字空间

生活是很好的识字课本,社会也是很好的识字课堂。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重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接洽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重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动规范》,课程表,同窗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施展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讨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6-01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空间封闭、缺乏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总量偏低、阅读评价缺失等现象。而阅读对启蒙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生字词,培养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以过程的优化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就结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作简要分析。

1 通顺朗读,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指导。

首先,让学生试着去朗读。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要明确具体要求和阅读目标,要学生在读中自主思考如何达到预定目标。教学中对试读可作如此要求:看着拼音读汉字;对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要读通顺,慢慢读;试读至少在2遍以上,直到能读通顺为止。在试读中,学生有阅读困难,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如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查字典,也可以向教师请教。

其次,有合作的形式进行对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试读的机会,课堂教学时间无法得到满足。但是,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在班级中寻找合作伙伴,两人一组进行对读。这样做不仅能节约时间,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积极作用。当学生在试读、对读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交流汇报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遇到不会读的字,通过交流,不同小组间就能解决。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生的朗读结果得到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其阅读兴趣。当然,交流后教师的反馈也不可或缺,特别是针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解决和对长句的指导朗读等,教师不仅要给予指导,还要给予示范。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力求让全体学生读到通顺,在交流反馈阶段,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是为学生的朗读清除障碍,而再次朗读则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巩固。

2 熟读成诵,促进理解

熟读是理解的前提,教学中也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范读。在试读、交流中学生能将文章读通顺了,但对重点词句、长句、中心句等的阅读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指导。特别是在节奏和速度上,教师的范读能给予学生较好的引导,因为小学低段的学生最善于模仿。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范读,但选择中要注重保证选择的范读材料的准确性和引导性。

其次,学生自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不看拼音的情况下能正确朗读,切在速度和节奏上要更准确。在学生自读中,我们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指名读、齐读、默读等方式,而提倡个性化阅读,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默读也好,诵读也罢,只要能有利于学生把文章读熟即可。当然,其中也可以穿插对读,特别是利用小组间的竞争来进行比赛读是不错的办法。

最后,要引导学生读后进行汇报反馈。汇报反馈的内容因为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和困难。谈收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彼此间进行方法学习,而说困难则是再次进行疏通,保证学生在读顺的基础上能做到准确朗读、熟读成顺,为阅读理解奠定坚实基础。

3 带问阅读,整体把握

带问即带着问题去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方向或问题为引导,学生的读会变得空洞,不知道读后要做什么,该从哪些地方去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是问题的设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故而在问题设计上以基础性问题为主,多为通过反复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以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打井人》为例,问题可如“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也可以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更难的问题,如“文章讲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当然,对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也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来提出问题,这需要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

其次要注重学生体验的生发。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太高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要“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将读中所获得体验表达出来。同样是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叫”,有的学生接着说“我还知道和刘胡兰呢!”有的学生则说“葛洲坝的人喝的水好脏哟!”还有的学生则说“老师,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4 拓展阅读,拓宽视野

这里指的拓展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当次课堂教学文章的朗读,二是课外阅读。就朗读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再次朗读,做到熟读成顺。在方法上,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回家读给父母听的方式。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课外拓展阅读。

课外拓展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阅读中,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体验、增长知识。课外拓展阅读一方面要做好推荐书目的指导,另一方面则要做好阅读指导。就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书目上,教师要尽量引导其选择通俗易懂,能激发起阅读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如注音配图的《一千零一夜》《小故事大道理》《儿童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阅读方法指导上,除了上述的能读顺、读熟外,还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当然,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后感要求不能太高,一般可为对故事的复述,在字数上不做限制,不会写的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当学生不能写的时候,则可以引导其用说的方式来进行表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有声读物来进行阅读。但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在内容和时间上进行引导和监督。内容上以儿童故事、成语典故、成功励志、科普知识、生活百科、中外文学、世界名著等为主。

篇8

【P键词】

小学 高年级 作文 教学 现状 改进

对于不同阶段,学生语言能力和素养发展到不同程度,作文教学的侧重点和合适的指导方法与模式会有明显差异。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教学重心的调整。这个时期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语言积累,对于一些常规写作方法、技巧也有了基本掌握,教师如果还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而忽视对于学生写作技法以及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上,这就会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进入高年级后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与理念都要及时做出调整更新,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要求。

一、加深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即使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我们还是会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写作训练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仍然很大。这是一个普遍状况,作文教学进入任何时期,都会有很多学生难以找到写作兴趣与信心。首先,教师要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很多学生之所以缺乏写作兴趣,这和他们写作能力十分缺乏,平时也不注重语言积累,缺少对于生活的留心观察有直接关联。教师首先要敏锐的发现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典型问题,首先从改善学生身上的这些毛病着手,帮助他们积攒更多写作技能,丰富这部分学生的语言积累。当学生感受到写作时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作过程也变得越来越轻松后,自然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尝试从一些学生感兴趣,相对轻松的题材入手,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方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很适用,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作文课堂的融入。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多选取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题材或者训练话题,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热情的一种很好方式。比如,教师在针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兴趣培养时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题目。比如,可以设置这样的训练内容,让学生以书信格式为例,以《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为题进行自由习作。在和学生分析这篇文本写作方法时教师要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写信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问他们有什么想和自己朋友说的,让学生组织好语言,给学生提供日常写作内容供学生填充。写作兴趣的培养与加深,这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前期可以首先从学生感兴趣题材着手,让学生感觉到写作并不难。当学生可以慢慢融入到写作训练中,并且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表达技法后,学生表达的欲望会越来越浓厚,这其实就是学生写作兴趣不断加深的一种表现。

二、让学生对生活有更细致的观察体验

高年级写作教学的要求在提升,写作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组织语言陈述基本事件,表达最简单的观点或者想法,高年级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更细致的描述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更深入的在文章中呈现情感,写出更具感染力的文章。这些要求能否很好达成,这和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程度有直接关联。教师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时,要加强对于他们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或者触动人的细节与瞬间,要透过生活感悟来在作文中抒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更有品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投入到生活中,对于生活有更细致深入的观察体验。例如,一次写作训练主题为“父母的爱”,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个星期观察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日常生活和对自己的照顾,从细节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教师提点学生在给父母洗脚时观察父母的表情,看看父母眼神是什么样的,触摸父母的脚,感受一下父母的脚和自己的有什么区别。这种活动首先可以让孩子知道感恩,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生活中体会这些从前被他们忽略的细节与瞬间。学生真实感情的表达是最好的写作语言,日常的点点滴滴则是最生动的写作素材。正是因为如此,才要引导他们对于生活有更细致的观察体验,这是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的素材来源。

三、鼓励学生习作中的创新性表达

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教师可以慢慢鼓励学生在文章中有更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表达,这会让学生的文章上一个新的台阶,写出的习作会具备更强的可读性。学生能否在习作中有一些具备创意的思维表达与呈现,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已有的阅读量。学生如果能够广泛阅读,涉猎各类课外读物,自己的思维和认知都会更开阔,自然会有各种新颖有趣的想法产生,而这些都能够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广泛阅读,找到创新思维表达的源泉。

创新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积累,包括语言、段落、生活细节和阅读方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一些科幻或者开拓学生思维的故事,比如《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等,这类图书可以激发学生想象能力,让学生冲破现实生活的束缚,畅游更加开阔的世界,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丰富的阅读创新作文内容。学生有了这种阅读积累后自己的视野也会相应有所拓宽,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在生活中不可能碰到的各类人和事,可以拓宽自己的认知层面。不仅如此,丰富阅读后学生对于很多具体问题的理解与看待方式也会相应有所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会得到提升。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东西借鉴到写作上,这可以很大程度给学生的作文增添色彩,让学生写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李赛.捕捉生活,灵动文章――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赵丹.农村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篇9

一、感受精炼优美的动态无声交流

非语言的表现会有很多形式,其中动态非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言语符号的特点决定了言语信息的交流一般仅仅会借助于“口―耳”等器官来进行,如果运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说―听”,而非语言信息交流除了可以用口去说之外,还需要运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悟,这些都是非语言教学的关键所在。有些时候,人的神情、态度等都可以充分的表现出一个人的状态,这与语言交流相比更具有张力和表现力。

二、运用自然多意的面部表情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达一份特殊的感情,如果在讲课的时候,教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讲述内容,必将会带给学生一份开心、一份快乐,而如果教师在对学生授课的时候,总是板着个脸,就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和不知措施,可见面部表情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能够传递一种特殊的情怀。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运用含笑的面部表情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而如果教师运用严厉的目光制止学生嬉笑打闹,虽然教师不说一句话,但是却能够将自身所要表达的情绪和言语传达的非常透彻。

三、传达灵活多变的肢体语言

人类的肢体语言十分奇妙,很多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肢体语言来更好的向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例如教师向学生点头,通常表示对学生的肯定,对学生摇头,往往表示对学生的否;摆手表示不允许或者是禁止做某些事情,侧头则表示期盼、期待,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经常进行这种互动,就会令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一种默契。例如在学习一片课文的时候,文中提到了父爱、母爱话题,刚刚讲到这里班上一位母亲刚刚逝世的学生在课桌上轻轻抽泣了起来,语文教师看到这个场景,立刻走到她身边,在她肩膀上轻轻的拍了几下,在这个肢体动作之后,学生立刻抬起了头,重新拿起书,朗读课文的声音依旧是那样响亮。

四、发挥悄无声息的板书魅力

板书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表达载体,板书贯穿与课堂的全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板书的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浓缩,也是语文书本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谆谆教导,也离不开教师的板书,很多时候学生通过黑板上教师所数学的文字、色彩搭配以及?D表等内容来更好的传递信息,这样可以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增添更多乐趣。

五、展示多姿多彩的服饰语言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内容,然而服饰在穿着的时候也会包含自己的语言,服饰语言是一种非言语交流形式,他也是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与审美能力的表现。作为小学高年段的教师,我们的服饰语言同样可以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师,有一些教师在穿着的时候十分注重,喜欢服装整洁大方,图案清晰,色彩明丽,这样的穿着会让学生感到心旷神怡,比较舒服。而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注重自身的穿着,往往穿着衣物的色彩较为单调,毫无生气,这样的穿着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审美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师的服饰不仅仅会反映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会很好的反映课堂的教学效果,可见服饰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六、调动适度自然的副语言

篇10

(1)理论价值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根据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育质量更是一句空话。“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针对目前我校作文低效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情的作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高效,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2)实践价值

①形成校本教学策略。针对我校的校情、班情、学情,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之健康有序发展。

②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收获,在研究中飞跃。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课题所达目标

①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②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作文教学方式,有效、有序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③扭转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作文写好就行,书写好坏无所谓。重视书写,重视写字课的系列安排,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④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部曲批阅作文,使作文批改更科学、更有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训练的内容要有阶段性、连续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从而形成适合于本校学情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课题主要内容

①摸底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②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③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④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

⑤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重过程评价。

三、课题的实施

研究的准备:

组建课题组,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加强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的联系,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解决作文内容丰富、真实,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实施:作文指导改革,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力求科学有序,全方位、多角度搞好作文指导,探索一条严谨、高效的作文指导路子,创建开放性作文指导模式。

1.作文主题上:七年级主要围绕正确感受生活、热爱生活进行训练;八年级主要进行如何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训练;九年级则是培养深入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作文目标上:七年级着重培养观察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解决“想写”的问题;八年级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会写”的问题;九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解决“能写”的问题

3.作文内容上:七年级是感受自我、感受周围世界;八年级是学会观察说明各种事物和整理;九年级是思考自己、自然、社会、艺术和人生。

4.作文要求上:七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具体真实、有真情实感,表达活泼流畅;八年级要学会三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内容确切、表达准确,行文规范,结构完整;九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丰富,有思想有文采,个性要鲜明,表达要生动。

篇11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和语文知识教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有机整体,在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最难教的也是作文,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视作文为畏途,学生在习作训练时总会感到无从下手,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甚至无话可说。所以,明确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师重视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以及提高习作教学手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写作既是一种交流方式又是一种表述过程,通过写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五、六年级的习作教学与初中作文紧紧相连,如果这时候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高,那么将为以后初中作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在实习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问卷、听课、批改习作等途径,发现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出现的大范围、不同程度的畏惧写作、厌恶写作的现象,这些“习作恐惧症”已经严重影响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根据问卷调查总结新民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该小学做了一次关于随堂语文习作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归纳,调查情况和结果如下:

调查对象:新民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共79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2人。

调查方式: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学生的问卷共发放79份,收回有效问卷79份;语文老师共发放2份,收回有效问卷2份。

调查问卷中基本显示了现状:学生习作兴趣不高,在生活中不注重观察,积累的素材太少,习作出现假话空话的现象,而在教学方面,老师大多是毫无创新、老套的习作教学方法,有的教学模式是创新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随堂习作态度消极,写作兴趣不高

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在旁听他们的习作课或者批改他们的随堂习作作业时就可以充分看出,每到一星期一次的习作课时,班里一半以上的学生明显无精打采,老师在讲台上分析作文,学生有写数学作业的,有画画折纸的,有的虽然眼睛盯着老师,可心思早已飞到窗外树上的小鸟旁边了。

2.教师对随堂习作态度不积极,教学方法不恰当

在统计高年级语文教师随堂习作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表时,可以看出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不喜欢随堂习作这门课程,写作教学态度上,40%的老师“随意性强”,而“有计划性的”和“有自己的教学系统的”各占30%;讲评、批改作文的方法方式则呈现多样化,但是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给学生“万能作文公式”,这种“重应试,轻作文”的现象广泛分布于各个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课堂之中。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像新民小学这样所在地区的习作教学的水平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随堂习作

1.解除小学生习作难的心理障碍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握住学生的习作心理,通过适度的指导教学,排除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上随堂习作。

2.赏识教育,激发兴趣

“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一上习作课就觉得感兴趣,有乐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赏识教育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赏识,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赏识其成功之处,又能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被赏识、被鼓励,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积极性,更新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春天的时候可以带学生郊游踏青,在课堂上可以开展智力竞赛、辩论赛或者击鼓传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游戏,在活动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留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结束后要及时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课文深入挖掘内涵,提炼写作主题,再引导教学。通过想象,拓展写作的内容。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赋予学生发展的目光和想象的翅膀,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总之,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现状的改善,需要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特征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有话可说,不说假话,从而更好地完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