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3 08:19: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小学语文的了解,对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一般关注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实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与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是有关联的、相互帮助的,只强调一方面显然是错误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基础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思想的教育,依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但向学生充分展示语言文化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要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现代教学工具不的使用不科学合理。
这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被我国许多小学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的课堂教育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但有的学校将多媒体工具当做一种教学新方法,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工具的功能。在课堂上,学生始终盯着大屏幕,老师仅仅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这样让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课,很难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3.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地位。
虽然素质教育早就开始推广,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大量存在,黑板、教材在教学活动中仍旧占重要地位,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只是被迫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几乎不在。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保守封闭,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教材的内容,不能充分了解课外知识,并且老师重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和机械化的学习。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挑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及组织形式都要积极创新。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创新教育真正实现,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创设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新发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合作,丰富教学形式。
老师可以提前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多样的分组,让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一起相互帮助,学习他人的优点。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同时为了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让讨论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老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辅导,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语文教什么,首先要树立语文的本体意识,基于语言的学习运用做好教学目标的顶层设计。“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1]。新课标中的这句话旗帜鲜明地交代了语文的本体内容――语言文字运用。但是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很难处理好文字运用与思想渗透的关系,往往很难摆脱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社会功能的束缚,总希望在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以体现语文教学的社会性。新课程实施后,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但并不是要放弃对学生的语文本质的教学要求。如何处理好语文教学工具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也就成为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难题。
如笔者在第一次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忽视了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点,其实更多时候教师认为强调语文的社会性好像才是语文教学的高端,字词教学是很容易解决的低层次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没有彻底搞清楚,没有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本体内容。笔者之前执教这一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通过对司马迁及《史记》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这三个教学目标基本与“教参”如出一辙,尤其是第二点,指向理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从言语学习与运用来说,这显然不是语文课程的内容。因此,如果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条加入到教学目标中,切中的恰恰就是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要害,将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落到了实处,既接“地气”,又能从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发愤”,而不是就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感悟而感悟。说白了,目标的精准定位,其实就是在确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的地位。
二、语文学什么:析词品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字词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初级目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析词品句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标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从语文学习的目标和本质来看,最基本的是要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妥帖,并以运用语言为目标设计学习过程。语文教学在文字运用的基础上,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析词品句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学习课文语言的精确妥帖,比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如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是循着策“一词”而动“全篇”的阅读思路展开,设计了“锁定题眼聚焦‘发愤’”“析词品句感悟‘发愤’”“历练表达抒写‘发愤’”“生命感召升腾‘发愤’”四个板块,本以为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发愤”体会了,但品词析句似乎没有落实。所以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将目标改为“感悟发愤,析词品句”,这样就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在了析词品句上。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一连串问题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思想,他们并没有从中获得析词品句的方法,更别说提高用好词语写好句子的自觉,以及运用语言的质量了。为此,在第二次执教时,笔者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析词品句的方法,感受遣词造句的精确妥帖,理解言语表达的方式,始终以学习与运用语言为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说这是学习与运用语言一个很大的转变,其实也是回到了语文学习的原点上来。析词品句要教给学生方法,不是简单地找出关键词就可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哪些词句凸显了司马迁的发愤?这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这个核心问题教师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否则还是在教课文。对此我们必须“想明白”――语文学什么,析词品句永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三、语文教学要做什么:关键是通过语言表达去感悟课文思想情感
语文教学还要做什么?最关键的一c就是要有意识地通过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去挖掘、发现渗透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要弄明白是怎样渗透,如何渗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到言语运用上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其思想情感自然就流露了出来。即在学会语言文字运用和析词品句的基础上,学生能运用自己学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点,笔者在第二次教学中得到了认识和提高。
如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历练表达来抒写“发愤”,突出“发愤”,写出“发愤”。先让学生交流所积累的关于“发愤”的精彩词句,这样既给学生一些提示,又能落实课标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条。
语文学习是为了学会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写作指导中,以往教师都会强调学生的写作意识。结果,学生的写作意识有了,但是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追求的只是情感上的渲染与共鸣。对此,笔者认为如果能够从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引申,可能更能凸显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司马迁发愤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及素材,把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想像着写下来,以此来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和析词品句的训练,很快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有的同学不仅用了好词好句来表达,还把一些相关联的材料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中来。
语文教学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看似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实也是简单的问题,语文离不开文字,文字离不开理解和感悟,学习文章和字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运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和出路。
参考文献
新教改后对小学语文的发展有了一定意义的更新与拓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思路和方式上,因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上做出了调整,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观点,与国内学者共同探索,在理论知识上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教学涉及到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再如,有的教师长于逻辑分析,有的教师长于形象思维,其自身素养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决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勇于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
一、新教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述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由劳动密集性产业向低碳绿色环保型产业的转型,在战略发展方向上更加注重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要求新时期提高人才的实用新型价值和创新性价值。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要求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综合化素质与多元化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拓展能力与创新意识。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接触我国文化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与个性的学科,对激发学生自主想象力与文学写作创新能力起到了引导作用。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和标准做出了要求,学习语文技能和拓展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新的目标。
二、新教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标准与方式改革后,面对国内小学教学与发展的近况,新教改后的方式提升了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了小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与创新化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向着国际化标准靠拢,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自主进取精神,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通过小学教学的改革与拓展,实现了小学教学的课改目标后的一个新型发展路线,帮助我国小学教学发展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点
1.教师素质较差,欠缺多元化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随着教学标准与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有所降低,尤其是在偏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长渠道,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在素质和能力上的提高,这种不足性的表现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障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欠缺新型授课方式的探索,对多元化的语文能力培养与开发还是存在不足。
2.缺乏教学互动,让教学失去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学关键的问题就是课文枯燥、乏味,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造成小学语文发展的非均衡性表现。教学发展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就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原因是教师没有思考如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的心理。学生会因为教师失去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而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语文的吸引力就下降了。
3.语文课本设计枯燥、没有拓展性
小学语文课本的设计只是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没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与思维的独立性,对待知识的学习只是单一的罗列出来应该学习的词汇与知识点。在根本上欠缺对知识的综合化理解与记忆,没有组织或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式题目,失去了拓展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缺点的改进方式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开展多元化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因为在每一次的教育改革中都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标准与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方式必须通过正规的统一化的标准和要求来实现最终的发展。教师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主动参与小学语文教师的系统化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要保证教师拥有语文多元化发展的基础性知识。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与素质,保证教师的创新性思维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达到统一化发展的目的。
2.提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强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能力,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转变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方式,实现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所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产生发散性思维。
3.改善小学语文课本,实现课本拓展性
小学语文课本需要更改课本构成模式,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价值,提高课本的一些创新性。小学语文课程要在课堂教授中与课本的拓展性题目相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按照书本所学习文学资料开展讨论会、辩论会、组织主题班会、野游项目等,加强孩子们对大自然或所学习环境的认识,提高记忆力,实现课本的拓展能力,让小学语文课本的实用性达到最优化。
五、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根本上加强了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目标,从基础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能力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寻求更优的发展路线,实现飞跃。
【参考文献】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了很久,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让小学教学完全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呢?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呢?这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从小学的教学实践来看,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走出传统模式的误区,对新课程改革很迷茫。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新课题改革的进度。
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的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利于课题教学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接受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形式。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题上,大多数教师都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教师评价个人的兴趣和感觉进行教学,表面上教师的讲授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语文思维。
2.标准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语文课程的讲授理解为标准答案的普及教育,针对考试的特点,制定一套应对考试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接受这样的应试思维,将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的学问,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讲授方式过于死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题气氛极为死板,教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实际上,语文是一项基础性学科,它和很多学科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就会将学生带入误区,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动力,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课题的教学氛围也很死板,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处在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长处,而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该对其批评,而是鼓励其个性发展。教师在进行课题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死板的知识,或者标准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简介。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题氛围内得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课题形式、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在传统的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式教学,只是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考虑到教学内容之中,课堂教学就必然变得妙趣横生。
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微笑教学可以让教师赢的学生的认同,教师的表情和身体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教师只有用鼓励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将以往命令式的话语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这也是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3.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的观点,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该对其主动性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4.改革教材内容。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久,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而新颖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将很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提升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材在封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图片说明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容上减少了知识含量,在知识难度上也有所降低,这就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背诵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了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小学语文课堂贯彻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5.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精神,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其自由开展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进行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竞赛、办手抄报或者辩论赛,等等。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化实践,将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和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将静态的语文教学变成动态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积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虎.试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2,(1).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了很久,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完全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呢?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呢?这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从小学的教学实践来看,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走出传统模式的误区,对新课程改革很迷茫。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新课题改革的进度。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革新了教学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地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教师评价个人的兴趣和感觉进行教学,表面上教师的讲授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语文思维。
2.标准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语文课程的讲授理解为标准答案的普及教育,针对考试的特点,制定一套应对考试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接受这样的应试思维,将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的学问,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讲授方式过于死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极为死板,教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实际上,语文是一项基础性学科,它和很多学科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就会将学生带入误区,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动力,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死板,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处在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长处,而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该对其批评,而是鼓励其个性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死板的知识,或者标准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内得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式教学,只是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考虑到教学内容之中,课堂教学就必然变得妙趣横生。
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微笑教学可以让教师赢的学生的认同,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教师只有用鼓励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将以往命令式的话语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这也是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3.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该对其主动性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4.改革教材内容。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久,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而新颖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将很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提升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材在封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图片说明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容上减少了知识含量,在知识难度上也有所降低,这就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背诵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了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小学语文课堂贯彻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5.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精神,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其自由开展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进行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竞赛、办手抄报或者辩论赛等等。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化实践,将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和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将静态的语文教学变成动态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积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启蒙形成良好开端;培养学习对于语文的兴趣,让其自主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尽可能多地将课程与实践联系起来。
一、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启蒙形成良好开端
此处因材施教主要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样式的教育。
(一)恰当运用趣味性语言
低年级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锻炼语言能力。《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希望学生能实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相应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适合低年级的趣味性语言。在教学中,教师主动去抓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首先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感性思维,这个时候趣味语言就会起到更独到的作用。如:记住字形“雷”,我教学生田地上要下雨了就会打“雷”;区分“已、巳、己”这三个字,我利用五笔字根的“已半巳满不出己”引导学生区分。一句简单的顺口溜不但调动了学习气氛,而且帮助学生记住了字形。
低年级的学生一般还不太会集中注意力关注学习,趣味性语言会更好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更融洽了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了更多的亲切感。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更多的是连续理解一些短语、句子,培养语感。同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语文学习,理解他们的难点与疑点,及时“解惑”,换位思考,多多互动,会更好地处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谁有把握读好漓江的水?”有位学生重读了静、清、绿这三个关键字,他读得很认真,也很自信,“你有评价自己朗读的优先权,先请你自己评价吧!”老师这样引导,学生于是开始评价:“我把漓江的水的特点读出来了,还加重了语气。”“真好,你真会体会,。不过,除加重语气外,有时轻读也能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不信,你可以试。”学生开始试读,教师请他自己体会。学生感到拉长并且轻读更能读出漓江水的特点,读得太响太重,漓江的水就要咆哮了。在这个朗读评价过程中,教师始终让学生自己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在引导、点拨,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这能够大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无趣的。而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去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而不是简单地被动接收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去阅读、体会,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不但培养了连续思维的能力,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要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齐头并进。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是这样来创设学习情景的:一上课,我导入课文中的中心句: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相信吗?我是不相信的,我们伟大祖国,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凭什么桂林山水就能加天下?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书思考,小组讨论,纷纷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进行说理。这从开始创设并贯穿全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始终高涨。这样,桂林山水的特点就有自主探索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扎实培养学生的感受语言境界之美,才会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创设表现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对学生加以鼓励,让其感受到人前讲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个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积极面对这一新鲜事物。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自己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其次,组织学生细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互教互学,弄清五种新型玻璃各有那些特点和用途,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举办一次“最新科技产品展销会”,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玻璃,为其做个广告,向大家推销,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然后,学习小组成员演示、交流、交换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毫无拘束地独立思考,独自发表意见,都有表现自己的发展个性的机会,使得个体学习与合作学统一,形成人人积极交往,密切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
三、培养其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其去体验,去感悟
小学生的思维是较为活跃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一些创造性的行为、点子,教师应该做到尽量不去禁止,打击。教师要做的是去引导,去鼓励,去激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有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他们尽情去发挥,甚至去表演想到的动作,这样会加深学生本身及周围同学的印象。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也是新课堂标准教学所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读懂学生们的表情,要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们一起,创造和谐氛围的教室,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倡导的学习方式便是让学生能够忠于自己的个人感受,进行自主探求,能够与他人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教育培养激发其创造的潜能、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目的。
(一)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
现在是21世纪信息时代,不论从社会发展,还是教育发展上都在不断的前进着。既然是信息时代,那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便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教育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老师的教学更加的方便快捷,省去了不少的板书劳力,节省了上课时间等优势也一一凸显。可我们面临的教育现状是,虽然有技术性的变化,在教学方式上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和改变。
(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二 教学方式创新改进的方法
(一)新技术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势必推进教育的进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对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改进提供了便利。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了,节省了许多时间、人力和物力。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仅仅的是做一些基本的课件,还是以照本宣科为主,又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创新教学的道路,一旦开始了讲课立刻回归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多媒体授课的优势,和多媒体可以做到的方式。多媒体授课不仅仅是个摆设,我们既然使用就要充分的运用它。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们的语文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们的课文进行转换,以音乐,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与讲解,那么上课效果会比只是展示多媒体文字课件形象生动的多。
(二)教师的技能培训,素质提升
1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技能的提升是语文教学方式创新的基础条件。还是要提到现在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验缺失,在授课方面,对教学内容仅是浮于表面,缺少深层的实质性的理解,很难引起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但是青年教师相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有一个优势就是在生活方面与学生比较接近,思想接近更便于交流。因此一旦青年教师掌握了教学技巧后有着老教师无法超越的优势。
2 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国目前还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创新仍然不能脱离应试二字。所以老师的素质提升是教学方式创新与考试应对二者共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老师的素质达不到,第一可能就是教师只注重考试,不敢去创新,固步自封,教学方式止步不前。第二就是,老师一味的探索创新教育,每堂课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花样百出,却忽略了学生还是需要考试这一重点,因此这两种的最终结果都是被淘汰。
三 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想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创新的改进,除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在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文章开始我们提到,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比较散漫。要做到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纠正学生们语文不重要的错误想法,要改变学生对待语文的现有态度。
除此之外,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而在过去这种机械式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作者在已知的信息中通过自己的加工产生更多信息,从来源相同的信息中产生各异的输出。因此,求异思维就是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的思维过程中,要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是思维呈现多角度多方向的方向发展,最终得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教师在创新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特视野,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富有个性的洞察力。而求异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创新的思想就要着重从这两个方面培养。
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改进势在必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条件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而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从学生自身来说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改变自己,适应老师不断改变的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来说,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学校的教育方法,设有综合学习时间,分有不同的学习类型,每周不同的日子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极大的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知识面。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我们教育的现状,认识到我们教育方面的不足,在我们的国情的基础上加以学习和利用。总之,我国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改进的道路艰难而又前途无限,这就需要我们社会、教师、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采取多样民主的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的评价,即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喜欢语文学科,是否愿意上语文课,课外是否爱好读书。课堂表现的评价,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回答问题、评价别人的见解、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过程中的文明礼貌等。作业质量的评价,即作业是否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并且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善于欣赏、借鉴别人长处的品格。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评价,然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考查后让学生根据口试或笔试题型得分、失分情况先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去改进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定时让学生回顾并和同学交流自己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相互评价在学习上的投入、收获及不足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二、要注重沟通、反馈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业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语文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及时获得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时的疏漏与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应把每一次作业的批改作为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喜好,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探讨生活的有利途径。这就是作业的沟通功能。使得语文作业既有其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学生完成作业也学习做人,每一项语文作业,都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还是一种人文活动,师生通过各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交流学识、平等对话、志趣相融、教学相长。
三、开展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充分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堂活动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所谓活动的多样性是指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学方法的呆板、教学内容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真谛,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充分性是指我们开展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表面上的“哗众取宠”,而是让活动达到一定的层次和深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在创设多样性与充分性的活动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多与少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活动总是越多越好,活动的数量应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与教学形式协调配套。二是动与静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总是“动”着就好,因此,外显的“动”是必要的,但这应是课堂的必需;而有时候学生深层次的“静”思,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的表现,也应大力发扬。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会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彩的语文课堂呼唤着真实、真情、真切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实施办法
引言
小学语文对小学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知识是小学生理解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基础,以往的小学教育非常注重听说读写,学生是基于记忆去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有效的消化知识点,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进行情景教学很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情景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且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一、通过游戏化教学,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好,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少文字多图片多视频的模式,这样更利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需要将所有课堂内容全部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有些人物以及对话较多的课文来说, 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同样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繁杂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增大了学生的压力,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多媒体设备的优点就是将一切事物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更易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渔夫的故事》一文,其中包括了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在扮演时还需加上旁白一起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个海边的场景,让学生自由组合,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局限于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可以任意创设角色,包括小鱼、海星等等。使学生们一起参与进去,生动的将渔夫的善良以及魔鬼的邪恶表现出来,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
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通常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采取讲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目的是需要学生将教学内容记住而不是理解,这不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仅对学生进行内容方面的教授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是一个样。 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是想要完成学校派给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已。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非常好的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组合表演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情景教学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之中,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小猴子下山》一文,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从而明白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朝三暮四,做一件事应该认认真真的完成后再做别的事情,这样最后才不会什么也得不到。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当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校之中。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所教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播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改善以往课堂的枯燥性,将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获得了较高的趣味,主动的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有所加深。 另外,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发散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看待角度不全面,通过多媒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展,降低了理解难度,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与象共舞》一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将大象相关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挑选, 从而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于大象这种动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大象的习性以及大象的栖息地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多媒体也可为学生播放与大象生活现状相关视频, 使得学生对于大象的生存现状有一个了解,从而明白要保护动物。 视频以及图片的形式能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方法不是把主动权完全给学生,教师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而不是事事代替学生或是完全不管学生。 只有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果。灵活的课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四明.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外交流,2017(1).
[2]雷铭.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12Z).
[3]肖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施方法[J].教育,2016(11):00229-00229.
[4]汪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及功用[J].教书育人,2016(28):50-50.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个性教育的需求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而现行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却出现了如下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满足不了学生对个性教育的需求。
(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探究性,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和表演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有的语文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虽然,讲得很精彩,说得很生动,板书也不错,也不乏师生互动,但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却很盲目,不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要掌握的。这是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所导致的。
(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
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正真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未能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良性的统一,往往出现干预过度和放任自流的问题,学生在教师满堂灌或者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无法真正完成学习目标。
(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顾“教”,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些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课文时,只讲述课文,把目光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学生只“授之于鱼”还未“授之于渔”,没有把相关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预习、听课和复习等习惯,不能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内涵
以上教学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此,本着解决上述问题的原则,笔者展开了对江苏省徐州市正在实施的“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分析。
(一)“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基本内涵
“学讲方式”主要以学生个体主动积极的自学为学习形式,以师生间合作互动为主要上课学习组织方式,把“学生学进去”和“学生讲出来”作为学生新的学习形式指南和学习目的的归宿。
(二)“学讲方式”的操作要点
1.教学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首先,要以学情定教学,在充分掌握学生学生学习、心理等各种学习情况下,制定教学程序,设定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教学活动。其次,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各种互动问题要体现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再次,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教师在上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加工教材,做到教有所用!
2.教学环节。“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交流提高、解疑讲惑、当堂检测、总结提高。这些基本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学情自主变通,组合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流程。
三、应用“学讲方式”理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讲方式”理论的教学方式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们依据“学讲方式”理论的实际内涵,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上文阐述的普遍存在的四个教学问题。
(一)对待前两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该做好学情调查和设计好学习目标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实现“以学定教”,避免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学情。调查是“学讲方式”教学实践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工作。学情调查可以在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开展。上课前的学情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上课中的学情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听课习惯,确认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上课后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做课后总结,能否做到知识的融汇贯通,最终形成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构建。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学习目标,使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最终要达到的学习及听课结果和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依据学生的现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从知、行、情三个方面来设计。具体上讲,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分三个部分:(1)要依据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设定为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2)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情况,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3)教学目标中也要有情感目标。
(二)对待后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上,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解决
1.实施“学讲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发挥主导作用。
“学进去”和“讲出来”是围绕着学生而设计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对语文课堂的主导、监控作用,让小学语文课堂有序高效的运行
2.实施“学讲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培养。
(1)在“自主先学”的过程设计部分中:首先,学生应自主预习课文来找出所学课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明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其次,学生应该有预习笔记,在预习中写出预习心得,预习心得中应包含相关难点、疑点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问题。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教生”实现“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对助学、群学,达成对知识的学习时个体的分工和帮扶。
总而言之,“学讲方式”教学是一种低耗高效的语文教学体系,它适应了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大面积地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广大小学师生的一致欢迎。
参考文献:
[1]徐州教育局.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2014.
[2](美)梅里尔.哈明,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还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氛围,一种教学意识,一种教学习惯。作为一种与封闭式教学相对立的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1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已有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体系,达到使学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个性、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2 融入社会、感受自然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语文教育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开放式教学打破这种时空阻碍,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开放,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要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就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大胆想象,或勇敢质疑,或互相争议。尤其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对新问题、新知识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3 构建平台,开放教学形式
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读书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要开放教学形式,学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见解“释放”。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司马光》一文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想对文中的哪个小朋友说什么?”开始,学生面面相觑,露出想说而不敢说的神色。我改变了形式:“这样吧,把你的想法下位去告诉你的最好的伙伴。”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了。然后,我再点名(其伙伴)来说,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想法也真是出乎意料。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互动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在这开放过程中,学生毫无顾忌地吐露真言,这让老师无比开心。
当然,求知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应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到大自然或社会课堂中去,让教学空间由教室延伸到课外、校外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