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资源共享理念

资源共享理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5 14:49: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资源共享理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资源共享理念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223-02

1 研究的缘起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具体负责协调“资源库”的建设,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资源环境,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力图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强化示范院校及重点专业的辐射能力,完善高职教育的载体,推动教育资源与行业标准的融合与衔接。

本课题将以会计专业为模板,构建共享型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开放性会计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学院其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序推进学院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优化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与载体。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将具体会计专业课程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数据库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学院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资金的共享性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服务于全院师生,使每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为其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服务,使教育资金的投入实现全社会共享的目的。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科研的特点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研究,将得到的经验与感知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解决一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2 建设目标

2.1 为会计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多年以来,会计一直是热门职业,也是各大院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会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开放共享的会计专业数据库建设,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等提供平台,确保会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建设的互动发展,为职业院校其他专业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范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会计职业与其他的职业的融合,甚至延伸出了很多新职业,这些新的行业对会计人员不仅数量再增加,复合的专业技能也要求更高,这些都为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会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将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资源平台,为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2 凝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成果

随着示范校项目的深入开展,各示范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样在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积聚了丰富的成果,建立了适合会计工作岗位人才需求的个性化校本教学资源,但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在基于网络平台的共享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建设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等。因此,推广共享型会计教学资源库,“采集”、“固化”优质教学资源成为高职院校教改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3 打造会计专业终身学习平台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既是高职和中职会计类专业在校生自主学习平台,也是企业会计类人员、社会学习者学习咨询、培训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需要。

一方面,会计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利用资源库中的模板和丰富的素材进行相关课程开发和应用,共享会计资源库不仅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而且也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企业社会在职人员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库进行资源检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等,为企业解决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帮助,企业可以借助会计资源库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企业用人标准。实现人才培养、学习、就业的有机结合。

2.4 提升会计专业教学内涵,推动会计教育信息化发展

通过会计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教学的内涵和容量,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整合各种优秀教学资源,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规范专业教学资源内容,统一会计专业图表、流程图、视频等各类素材的标准,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推动会计专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需。

3 建设设计

3.1 建设思路

按照共建共享、开放式管理的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教师、企业、社会学习者的需求为根本,整体顶层设计为引领,以为会计专业领域的资源建设为高质量的学习与借鉴的模板”,带动专业领域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

调研行业企业高职会计人才需求,论证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会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配套的课程体系,所有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为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建设等方面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满足会计专业在校教学、在岗培训、终身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2 建设内容

3.3 建设步骤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会计专业师生利用资源情况分析,以资源库的使用为基础,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与教学质量关系研究。以会计专业资源库为试点,面向全院构建开放式学习体系。通过会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对社会人才培养的职能,服务于全院在校学生,构建面向全院的开放式学习体系。

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是简单的资料积累与库存,也不是机械地只供师生学习永久性模板,而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社会信息变化的速度,不断对会计专业理念、知识、结构等的更新与运行管理,紧跟会计专业特点与要求,结合产业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充分体现高职会计教育特色的共享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吴彩霞.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1(8).

篇2

中图分类号:C35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2)04-0087-04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document and Intelligence Resource Platform

Based on Cooperating and Sharing

LEI Chun-ju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Technical Center of DFL,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Automotive document and Intelligence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cated based on“cooperating & sharing”,with abundant resources including technology documents and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Providing a wealth of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effectiv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R&D planning and employees. The platform developes“domain ontology” indexing retrieval system, realizing resources sharing around the group and local college. It will promot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cision-mak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resource sharing;cross database retrieval;information shaning platform;auto document

科技文献信息是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科技支撑条件,是促进研发的源动力。没有先进科技信息的参考和借鉴,就无法确保研发的进度和有效性。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充分利用科技文献信息,能节约科技经费40%~50%,节省科研时间60%~70%。有效利用和占有科技情报信息,就能做到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取得真正高质量的创新型科研突破,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

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情报信息的支撑。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战略转型时期,自主事业的规划、自主品牌的建设及海外事业的谋划,都是我国汽车工业未来五年、十年的战略重点。而这些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推进都离不开强大的信息做后盾。没有竞争情报的数据对比,无法做到知己知彼;没有市场信息的连续跟踪,无法确保正确的产品开发方向和精准的市场经营策略。事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利用正确的、权威的信息协助判断。

但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使得信息资源的容量和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俨然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蜂拥而至的大量信息有时也会使我们在工作中事倍功半,不仅浪费了资源,还耗费了宝贵的时间。

专业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和情报信息资源可以帮助我们的产品开发技术人员和经营决策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捷地获得准确权威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据天时地利,把握发展的良机。

1 情报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1.1 信息服务业务体系与企业高速发展的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文献信息及情报工作逐渐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但与企业的高速扩张相比,情报信息服务支持体系在许多方面都已不能适应需求。有些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文献信息及情报资源支持呈现出基本缺失的状况。有些企业因为行政体制的制约以及局域网络限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对各种科技文献及情报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和平台,影响了内部文献信息及情报资源的有效利用。有些企业则因为地域的扩张而给信息服务提出了异地资源远程共享的迫切现实问题。

1.2 信息资源重复采购,利用率低

基于上述行政和地域的原因,很多企业内部均存在大量重复采购信息资源的状况。各部门出于自身业务工作对信息的需求,自行采购、内部使用,信息利用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情报研究成果未得到有效利用

篇3

一、我国大学城发展现状和新乡市大学城资源共享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进行大学城或高校园区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各高校在基础设施、教学信息、社团组织、生态环境等方面资源的有限共享,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地区的大学城建设都只是众多高校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对于各高校间资源的深层次共享依旧存在很大缺陷。因而我国大学城整体发展现状虽较以往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还很不成熟,还需要继续学习优秀大学城建设的相关经验,总结教训,继续改进。

新乡市大学城共有六所高校,包括五所本科院校和一所?圃盒#可容纳学生近10万人,学校集聚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城附近产业的集聚,进而极大地推动了新乡市大学城附近商业的发展繁荣。目前的新乡市大学城已基本实现了基础的交通、餐饮、休闲设施、图书馆资源等方面的共享,且大学城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性推动了各高校的协同进步和发展,对新乡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但各高校的共享理念还不到位,对于高校资源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目前新乡市大学城高校与附近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还十分有限。

二、阻碍新乡市大学城资源与产业发展共享的主要因素

(一)各高校的共享理念不到位,开放意识不足

各高校间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及侧重专业方向不同,目前新乡市各高校虽然实现了地理位置上以及部分基础设施上的集聚,但各高校的共享理念还是太过局限,开放意识和开放程度都不足,与外界产业直接的合作更是十分稀少,因而新乡市大学城在资源共享方面依旧存在资源浪费。要实现大学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用最大化,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各高校都必须首先树立共享理念和开放意识。

(二)部分高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排斥或参与度不强

由于大学城内各高校水平和地位参差不齐,高校内学生和老师水平也有差距,因而高层次高校学生及教师等可能因存在排斥心理而拒绝参与共享,进而阻碍大学城资源共享的总体步伐。

(三)大学城各高校间利益的冲突和高校与外界企业的利益冲突

虽说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会促进大学城高校整体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各高校从自身办学前景和办学规模出发,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会侵犯到部分高校的学生利益和整体利益,因而阻碍高校内资源共享的进程。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与外界企业进行合作共享时,如果共享体系不够完善,或市场约束力度不够,高校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的利益都会受到侵犯。

(四)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相关管理、运作体系及规章制度不完善,约束效力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城虽有所进步,但大都没有完整的关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后勤资源等的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管理运作体系和规章制度,社会和政府对外界产业发展的约束力度也不足,再加上各高校从扩大自身办学规模出发,难免会出现利益冲突,阻碍大学城资源共享进程和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

三、产业集群视角下解决新乡市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方面

由于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应当适时发挥其相关职能,鼓励、引导、支持大学城资源与外界企业和产业的共享,提倡共享理念,同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鼓励大学城资源与产业共享、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运作体系,以此约束市场的不当行为,保护高校及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大学城产业集群下正外部性的发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用最大化。

(二)社会方面

一方面社会应当提倡资源共享理念,为大学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和产业,要想降低研发成本,并实现长远发展,应当积极主动与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合理利用大学城高校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性,带动自身的发展,同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不侵犯他人利益,进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共赢发展。

(三)大学城各高校方面

首先,大学城各高校应当树立共享理念和开放意识,积极促进大学城内各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尤其是科学研究、教学信息以及基础设备等资源的共享,进而利用集群效应推动各高校间的优势互补,提升大学城整体的科研实力以及竞争力;此外,大学城应当充分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性,带动附近产业的集聚,进而促进附近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大学城相关机构部门应当制定完整的资源共享的管理、发展、运作体系,规范资源共享的实施;最后,各高校应当相应国家产学研一体化的号召,积极推动学校培训机构、科研机构设备和教师资源与外界产业的合作共享,发挥各自优势,进而实现共赢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新天,刘乃友.“大学城”建设应真正注重资源共享[J].科学与管理,2007,(3).

篇4

本文研究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并为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

 

基于开放共享理念,建立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已经成了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对于会计学这样一个强调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学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高校之间的共享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上都存在类型单一、缺乏合理整合、共享不足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会严重阻碍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实现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成为了我国会计学本科高校在教学改革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

 

(一)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能够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步伐

 

会计学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是,会计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本科课程设置上具有学科综合性,难度跨度也较大。这意味着会计学本科教学资源也应当具有多样性,从而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需要。

 

会计学本科教育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提出的要求决定了高校应当利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会计学优质教学资源的互换交流,从而充实自身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建设不充分的高校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内容可以为自身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一个快速的标准,激发创造力,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劳动。本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教学资源的改进又可以反过来为其他高校所借鉴,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化,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会计学人才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纯粹的书本教学已经逐渐被数字化教学资源所取代。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评价标准,并对其进行管理应用,从而达到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重目的。

 

目前各高校会计学本科教学资源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很多学校的资源库中存在大量教学资源,但是还未形成统一的整体,也不利于使用者的搜寻运用和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所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程度上必然也是千差万别的。建立起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有效地整合分散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提供支持,培养充分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能够促进会计学本科教学体制改革

 

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高校提供了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机会,从而大大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减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负担,同时也可以增加教学资源类型,方便高校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从而有效提升高校会计学本科教学质量和效率。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和网络信息平台,但是各高校的教育平台间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划,资源共享程度很低,这导致各高校在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上存在固步自封、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现代本科教育理念的变化决定了将优质教学资源局限于一所高校之内的传统教学理念在强调“开放”、“共享”的现代教育体系下是行不通的,只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高校间的流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作用,从而实现高校在建立优质教学资源上的互利共赢。

 

二、高校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思路探究

 

(一)总体思路

 

高校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总体目标是在“开放”、“共享”、“整合”的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会计学优质教学资源在不同高校之间的有效流通和充分共享,借助网络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不同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为会计学本科教学改革提供支撑。在此目标下,各高校应该首先改变封闭式的传统教学理念,明确自己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其次应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充分共享;最后,有效利用其它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建设服务,同时向其他高校传递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内容和建设理念。

 

(二)具体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开放”、“共享”的现代教学理念

 

尽管开放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观念的发展趋势,但目前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将本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提供给其他高校借鉴会削弱本校的教学竞争力,不利于维护本校的教学形象。可见,抛弃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观念是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和思想根源。要想完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必然要首先从源头上改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上达成共识。所有高校的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已经成为会计学本科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建立共享机制能够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这有赖于全体高校的共同努力。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快新型网络课程的建设步伐

 

精品课程建设是会计学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书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更大规模的学习群体的需要,于是以MOOC为首的新型网络课程迅速发展起来。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新型网络课程具有受众面广、灵活性高、参与自主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意味着新型网络课程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迅速流动的同时也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由于受众面广,各高校在新型网络课程建设中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调整和修订,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其次,新型网络课程具有情景化的教学特征,课程时间一般只有5-15分钟,这就对教学资源的选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选取的教学素材应该具有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结构紧凑等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将不同的教学资源类型融合到网络课程中,并注意课程之间的连贯性。最后,由于新型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制作费用较高,周期较长。高校新型网络课程建设完成后应该进行及时推广,并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3、利用网络平台,加快构建教学资源网络共享机制

 

信息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高校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渠道。对于会计学本科高校而言,首先应该建立起专门的教学信息网站,及时课程视频、教学信息、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其次,不同的高校间应该实现网址推广,为本校师生进入其他高校网站学习提供渠道。最后,应该拓展网站模块的多样性,建立起教师答疑、学术论坛等互动交流平台,鼓励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提出意见建议,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的流通。

 

三、结束语

 

篇5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改革以来,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长。高校间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合理开发、配置和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还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对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何对现代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实施科学的管理,实现其利用最大化,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含义

高校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所拥有的一种社会资源,是指现在或将来可用于高等教育及社会服务的所有资源。对这些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大的概念来说,可以将他们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象,各种有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属于有形教育资源,而象教育理念、办学方针、校园文化等责任属于无形资产。

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在类教育机构间实现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则是指不受空间忽然地域的限制,使各个独立的教育机构、系统和社会系统联系起来,相互开放,已达到教育资源利用方式最合理、效率最高的运作过程。资源共享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目前教育资源共享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有形资产共享和无形资产共享,而有形资产共享运作模式又可分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物质资源共享模式和综合资源共享模式几个方面。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应为

(一)教育资源共享的意义

第一,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扩招改革后,教育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显著地社会问题,由于国家的教育投资有限,要改变办学条件,增加师资力量,节约投资经费的等一系列的问题,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一个最佳的途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供给模式,共享一方面可以释放存量资源,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我国各地区由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现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使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第二,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调节资源需求过度的问题。从整个大的形势来说,我国教育资源紧缺,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遗留原因,在局部高校又存在着教育资源过度浪费和过度消费的现象。这主要是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表现在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人们总是希望享受最大可能多的和高的教育资源,从而造成教育资源消费的浪费,而共享模式就可以使这种现状得到缓解。首先是随着所有权的变更,可以弱化人们对资源的占有意识,形成重视资源使用的良好消费习惯;其次,就是将满足个体或局部需求的资源朝满足集体话需求方面发展,从而使过度需求问题得以降低或消除。

第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解决资源恶性竞争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间竞争激烈,不可避免的蔓延到教育资源的竞争,各国高校都对份内资源不断地进行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教育资源间本身存在着不公平,再加上竞争的无序化,知名重点院校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其他院校,在讲求高等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教育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公平、有序利用,就必须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而明显滞后的教育管理行政化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整体教育资源的认知。 现在教育机构,地方行政部门以及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种传统的教育资源单位所有制的观念,而没有站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国家教育方针方面去考虑,没有认识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整体社会效益认知,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阻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首要问题,要实现跨校际教育资源区域内流动带来的管理创新,先要解从思想上达 成共识。

第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现在教育资源有限,而国家的教育投入也不能大力扩展教育资源,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作为一种新的扩展资源思路,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教育资源,由于各种资源都有各自的主管机构,怎样管理对主管部门来说是一个没有经验可循的新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地跨区域跨校的资源共享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对跨校学生的规范化流动管理。

第三,利益成为资源共享的一大阻力。教育资源共享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独家小户”理念,这对于占有教育资源优势的一方来说,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利益影响。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就是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本,而随着学校间竞争的加剧,教学资源也就成为学校竞争的有力砝码,所以优势资源高校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不愿意别人分享独有的优势资源,而那些低端的教育资源共享的价值又不大,这势必为教育资源共享带来阻碍,也成为共享资源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可为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相当的复杂,他是建立在一系列子系统上的整体管理工程,可以进行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高效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

(一) 树立教育无边界共享理念,制定科学规划。要使各个部门、机构群体接受教育资源共享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要采用多种渠道加以宣传,让人们对这种新模式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树立一种教育无边界的共享功能性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享为荣的社会氛围;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服务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最后这教育资源持有机构要从社会的大局出发,改变小家意识,要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自觉地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中来。

教育资源共享和许多部门的利益有关,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要顺利实施就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通过专业人士的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在全面了解教育资源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研讨规划;其次,对共享规划要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使得共享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国家教育资源共享的长期发展。

第二,健全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制定政策性指导文件,完善法律法规,使教育资源共享在法治的基础实施。其次是要制定经济政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经济优惠,并加大财政补贴的幅度。再是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树立全民教育资源共享信用意识,并要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使高校教育资源有一个良好的共享环境。

第三,政府加大投入,夯实物质基础。政府作为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除了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之外,还要尽可能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是财政投入,也可以是政府牵头下的社会各方集资。设立教育资源共享专项基金,以便于支持公益性、基础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总之,高效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运作模式,其发展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从理念、投入、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着手,才能使高效教育资源共享得到有效管理,形成高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共用”,实现高效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共享长期化。

参考文献

[1]王梓袜.高职教育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篇6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指利用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存储、检索和传递,跨时空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文献信息服务的一种共享模式。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改变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建立适应网络环境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共享意识薄弱。目前,尽管图书情报界在理论上认可了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但共享实践却不尽如人意。传统图书馆习惯于“自给自足”式的管理模式,共享意识薄弱,在馆藏建设方面,不考虑本馆的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追求“大而全”的建设模式,不仅无法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预期目标,而且导致了大量资源的重复浪费,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合作双赢”理念相去甚远。

其二,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WWW.133229.cOM目前,我国存在公共图书馆系统、科技系统和高校图书馆系统三大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它们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统筹规划。这不仅不利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系统和部门,需要建立高层次的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共享协调组织,通过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加以保障。

其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约共享。随着现代信息资源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的知识产权概念受到强烈冲击,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以数字化的形式传输、下载、复制信息产品不仅成本低廉,而且非常方便,如果不加约束,必将严重损害著作人的利益,从而违背“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的版权通行制度。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这将严重制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其四,专业化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紧缺。人才问题与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成败息息相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做好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国从事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人员较多,从事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和研发的人员相对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实施。

其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通用的规范。众多成员单位的共同协作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的前提,然而在现实当中,很多文献信息中心和图书馆各自为政,采用的存储、检索与数据传递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既导致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复和浪费,又严重制约了各个信息服务部门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对策

其一,变革传统观念,树立共享理念。更新观念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为此,图书馆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资源共享中的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切实树立全局观念和共享意识,将本馆的馆藏资源看成是社会的资源,将本馆看成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成员,将共享看成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另外,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任何一个图书馆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文献收全。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图书馆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新型关系,才能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跳跃式发展。

其二,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要打破图书情报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营造一个良好的文献信息共享环境,必须建立一个由政府统一领导的、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横向协调管理机构。该机构应该具有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规划、确立统一标准及资源共享规范的权力,由它组织开展联合采购、联合编目、馆际互借,还可以在数据库加工、联合进行图书馆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协调。另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还应该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控制中心,一方面对网络建设布局实施调控,另一方面在网络内部确立明确的共享关系。

篇7

1 引言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经逐渐成为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趋势,这一专题在档案学界也引起了普遍关注与重视。笔者以主题=“档案”and“共享”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总库,检出2978条检索结果,近十年的检索结果就达到2707条,可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在实践方面有所突破是借助了近十年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也借助了用户需求的改变和档案馆办馆理念的变化,从而使得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对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以近十年我国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为基础就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做一综述,分析目前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主要研究内容,归纳目前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主要明确的观点,并提出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

2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主要研究内容

2.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界定、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类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图情信息资源共享的对比研究等方面。

李亚东[1]认为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更侧重于从信息的可获取性与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角度来进行阐述,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客体,将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文件,取而代之的是用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用不连续的数位表示的二进制代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由传统的面对面的手工查找转变成一种虚拟的交流与传递。谭琤培[2]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两大原则是“贡献原则”和“安全原则”,而档案监控权就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原则的集中体现。柯琳[3]认为档案学者更关注档案信息的控制、监控问题、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问题、共享与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相结合的问题等。李亚东[4]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的包括系统规划与协调发展原则、标准化与开放性原则、安全可靠原则,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包括馆内共享、政务共享、社会共享三种。胡杰和张照余[5]从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共享客体、共享主体、共享理念、资源建设、共享特点等七个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图情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研究。

2.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主要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此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李亚东和张照余[6]探讨了虚拟专用网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前景。黄凤玉[7]等分析了文档库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黄凤玉[8]等探讨了元数据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孙琦[9]在其硕士论文中全面地提出了本单位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开发设计技术方案。吴华影[10]在其硕士论文中全面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技术问题。这些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实现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从技术层面为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重要因素,李萍和王桂芝[11]提出“集中型”、“水平型”和“网络型”三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李亚东[12]在其硕士论文中详细分析了“基于局域网的共享”、“基于政务网的共享”和“基于互联网的共享”三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刘娜[13]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全面调研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从资源平台、技术平台、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省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一般模式。

2.4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研究

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机制体系与运行程序。戴志强[14]提出要建立依法调控、互动多赢、科技保障与舆论导向的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运作机制。谭必勇和王新才[15]提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书目控制机制。吕秋培[16]分析了如何建立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张照余[17]从不同角度对档案共享网络的效益进行了剖析,梳理了档案网络共享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提出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原则和主要手段。

3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主要明确的观点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为将来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研究成果主要明确了以下观点:

3.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研究日趋成熟

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研究已经基本成熟,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但基本明确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内涵。随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共享实践的不断推进,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基本原则和一般形式也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可见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日趋成熟。

3.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借鉴图书情报界信息资源共享的经验

虽然在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共享客体、共享主体、共享理念、资源建设、共享特点等方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图情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差异,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来看,图书情报界的信息资源共享都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成熟,档案学界的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图书情报界的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是值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借鉴和学习的,只是在借鉴和学习时应充分考虑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3.3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技术保障

信息社会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才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档案学界很多学者不断探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形态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应用,可见信息技术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保障是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效果是今后有待进一步时深入研究的问题。

4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存在的问题

4.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有待深入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重点问题,而目前档案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多的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目前仅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局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未形成全国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也限制了档案学界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相比之下,图书情报领域对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就比较深入,针对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动力、保障、监督激励、运行平台管理等机制,系统地建立健全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保证共享机制有效运行。因此,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并且有必要建立类似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全国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享平台。

4.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用户服务研究有待加强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服务正在由资源主导型向用户主导型转变,用户需求的日趋个性化,也迫使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体现个性化服务理念。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当充分研究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交互式信息服务等问题,而目前档案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有待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进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4][12]李亚东.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2]谭琤培.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原则与档案监控权[J].浙江档案,2004(2):18-19.

[3]柯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述评[J].档案管理,2006(1):28-30.

[5]胡杰,张照余.档案信息与图情资源网络共享的比较研究.2009(1):10-12.

[6]李亚东,张照余.虚拟专网技术在档案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前景[J].黑龙江档案,2006(8):5-6.

[7]黄凤玉,任月飞,马小艳,李淑华.文档库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湖北档案,2007(12):17-18.

[8]黄凤玉,马小艳,任月飞.探析元数据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湖北档案,2007(11):16-17.

[9]孙琦.数字档案馆的构建[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0]吴华影.馆藏档案资源共享技术路径与建设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11]李萍,王桂芝.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08(2):9.

[13]刘娜.中国省级档案馆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14]戴志强.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3(2):4-7.

[15]谭必勇,王新才.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控制机制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6(4):17-22.

篇8

关键词 天津 高校区 体育资源共享 可行性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三所大学的体育师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阅读与本选题有关的文献,引用有力的论据支撑本选题的完成。

2.访谈法:通过对三所高校学生的访谈收集更为准确的信息和意见,为全面的分析可行性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二、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

(一)体育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高校体育包括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教学安排任务重,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共享的理念中,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运动竞赛的任务。这种竞赛使三所高校在体育训练各方面比较封闭、独立,随着竞赛次数的增多再加上学校领导对体育不够重视和思想的滞后,使得三所高校难以产生合作的机会。

(二)办学方式、管理协调的制约

由于三所高校的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和特色的不同,很难将它们融合协调,影响体育资源共享的实现。三所高校在办学规模和类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及它们对就在培养目标、人才方面也各有不同,这给第三高校区的体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压力和难度。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共同遵守,合理有效的运行,协调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利用,发挥资源的整体。

(三)体育硬件资源配置不合理

三所高校的体育硬件资源的配置只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为主,重视自身的利益,从而忽视了第三高校区整体的协调,这样就造成了第三高校区的体育硬件资源的配置结构的不合理。

三、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方法与途径

(一)树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理念

对于进驻大学城的各所高校来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规范整体模式、进行内部事务调整与发展是主要精力所在。对于需要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协调工作的体育资源共享问题,是不被各校优先考虑的问题。高校资源共享理念的形成以及共同认可并实施是共享问题的第一步关键所在。

(二)建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联盟

第三高校区的三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等各有所长,各有不同的优势。它们虽然在一个地方而且紧密相邻,但是办学主体、各自优势的不同,想要实现它们之间的体育资源共享,需要建立一个相互合作、平等、信任的管理机构。为此,可以建立三所高校之间的体育联盟,使体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从而使三所高校的体育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三)建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逐渐进入网络化的社会。利用高校的高科技产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为自身服务。在网络上,制定一套学分互认的体系。对三所高校的体育教学网络进行互联,可以为体育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提供快速、便捷的条件。为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提供了机会。

(四)发展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水平,开设特色体育课程

天津市第三高校区的这三所高校,在体育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各校的特色并且在高水平体育教师的培养下,出现一批顶尖的运动员。因此,利用三所高校的各自优势开设特色的选修课程,吸引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的优势,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受益,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创办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提供共享条件

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开设的体育健身活动,根据学生的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参加,给学生多重选择的机会。即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转移,也还有改变体育项目的余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学校设施、场地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难以实现学生的选课,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而第三高校区的三所高校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场馆,为实现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提供了可能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学城构建了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环境,在大学城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对于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整合学校力量、提高大学城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各校体育资源短缺、浪费的有效途径。

(二)建议

天津市第三高校区的三所高校体育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为体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通过建立三所高校之间的体育联盟,能够使体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为体育资源共享提供了保证。转变原有传统观念,树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理念;建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联盟和网络系统平台;发展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水平,开设特色体育课程;为开展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提供条件,为三所高校的师生以及社会民众提供优质的体育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面临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二元体系统筹、居民就业压力增大等诸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将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站点,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口号,通过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为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寻求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模式,职业教育园区作为具有集约效应、优化资源的职业教育空间被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园区土地资源稀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教学空间重复建设等现实问题使得园区的发展陷入新的瓶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互动与共享”的园区规划理念,在城校互动理念与资源共享理念指导下,探讨我国职业教育园区的规划模式。

2 “互动与共享”的理论基础

2.1城校互动理念

城校互动理念是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过程中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园区发展模式,指的是城市建设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在空间上,它将职业教育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来看,职业教育园区作为符合城市发展的一种空间形态园,对城市空间是积极的拉动作用,适当的园区空间选址有利于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跨越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尤其是我国中小城市发展都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空间结构的制约,急需新的动力机制打破固有空间模式,带来城市新空间动力机制。

在时间上,它将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与城市的发展进程融为一体。一方面,园区作为人口结构轻、消费倾向大的高度密集区,需要一定的服务设施以及提供服务的人员,城市成为提供相关服务设施和人员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园区的构建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空间拓展必要前提,城市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职业教育的量的扩大与质的提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2.2资源共享理念

资源共享理念是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核心理念,它将职业教育园区的教学、实训、生活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按照各个利益主体的需求构建对应的空间关系,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共享空间结构,使得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帕累托最优。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园区发展的必然方向,教学资源、实训资源、体育资源、居住资源的共享将为园区带来的创新活力,对于园区的共享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

(1)公共资源的外部共享――将职教园区看做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市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将园区的功能纳入到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区的教学资源、技术资源与城市是开放共享的关系,同时需要关注园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在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能高效利用园区的各项设施。

(2)公共资源的内部共享――强调园区内部的资源整合,它将园区内部的所有资源看做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内部利益的协调来满足各个主体的不同需求,将分散的资源通过重新配置达到利用率最大化。这个层面关注的是园区内部的资源整合,通过对园区不同利益诉求的土地空间对应,以规划的手段将同类资源进行充足,最终形成共享的公共资源空间。

3 “互动与共享”的空间模式

3.1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

采用规划的空间手法将职业教育园区的功能构成符号化,划分为:实训空间、教学空间、居住空间、运动空间与共享空间。其中实训、教学、居住、运动四大空间构成职业教育院校的基本模块,共享空间包含商业、金融服务、文体娱乐、行政办公等与职业教育园区运行相关的共享功能。这五种要素构成园区空间的基本模式:以共享空间为核心,基本模块为单元围绕共享核心布置(图1)①。

3.2空间共享模式

(1)单一型生活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该模式中教学共享资源指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教学辅助资源,职业院校的基本模块保持原状;生活资源共享在后勤社会化的基础上实现生活设施共享的联合,职业院校在办校过程中不再承担学生后勤服务职能。该模式的核心共享空间构成为体育馆、图书馆等大型公建,院校基本模块将居住功能集中布置,实现生活资源的共享。这种模式空间结构单一,对共享内容的分配还处于浅层次,适用于小规模职业教育园区的开发(图2)。

(2)混合型生活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该模式的共享内容更为复杂、成熟,混合型共享实行联合扩张模式,打破了明确的校区界限,将与教学相关的公共性社会基础设施和通用性教学设施由地区政府统一进行建设,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租赁、销售或无偿提供给各个职校;对于生活资源共享延续单一型的后勤社会化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共享空间依然延续单一型的内容,但院校基本模块呈现两种趋势,一类是功能完整的独立模块,另一类是实现部分教学共享的变异模块,实现教学空间的共享。此模式适合于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不高的区域,通过小院校的教学资源的整合,逐步提高整体职业教育水平。

(3)城校资源整合共享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观念为社会资源的共享,把职业教育资源作为最大的共享资源,还包括与园区运行相关的图书馆、礼堂、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展览馆等公共设施的共享。它将职教资源划分为封闭区和开放区,其中封闭区由各个院校自己管理,承担专业教学、实训技能培养等教学要求,保护各个学校特色专业的知识产权;开放区则对其他院校开放,形成共享的教学资源、实训资源,有助于帮助规模小、建校时间短的院校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形成良性的带动作用。对于生活区的后勤服务则采用社会化管理,实现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并且可以有条件对社会开放(图4)。此模式的结构核心共享空间构成较为复杂,要求与城市经济现状、空间结构发展方向统筹考虑,以应对不同的城市发展要求。本模式适用于大型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通过大规模的园区建设行为支撑城市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予以引导。

(4)城校资源分级共享模式

该模式是对城校资源整合共享模式的优化,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园区资源的分层级共享使得园区的开发具有较强操作性。此模式保留了整合共享模式的精髓,如与城市的资源共享、开放的校区共享以及后勤社会化共享等优点,进一步划分共享层级,提出校区级、园区级、城市级的资源共享内容和方式。以城市级带状资源组团为核心,注重与城市功能的互补,采用轴向方式延续城市的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的功能格局,将园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互动和共享更好与城市互生多种资源,如知识、信息、技术、文化、技能等,最终于与城市产业形成联动、协调一致,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图5)。

以上的四种模式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园区出现之后产生园区空间共享模式,分别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该深刻认识到由于自然条件、城市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等地区差异,没有一沉不变的园区空间模式,因此在园区开发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共性中需求个性,保证园区互动、共享理念健康有序的传承。

4 结语

篇10

1.实践与研究

1.1衔接-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在继承原有的精品课程优质成果的基础上,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1)教学团队方面,原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依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教学团队的主力军。(2)教学内容方面,将原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与基础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相结合,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3)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效果。(4)教学资源方面,通过整合、规范原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提升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实现了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

1.2转型-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集精品、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网络开放课程,精品是基础,转型是关键,共享是目标。我院在由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课程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和升级的内涵,同时加强规划和协调,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根据我院实际工作和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结合基础医学课程的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1.3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

与以往的精品课程相比,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不仅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点、教学录像等资源以WORD、PPT等形式简单的到网上。而是将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的表现形式及功能做了调整,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例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模块中加人病例讨论、自主实验、虚拟实验等,增加了习题测试模块,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增加了交流互动模块,开设在线咨询或留言功能,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实现实时在线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1.4创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坚持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核心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MOOC、翻转课堂、移动公开课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创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共享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而不是简单的放一些教学材料和视频。这个平台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整体,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到网络平台的资源,学生线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2.取得的成效

2.1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升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但能够熟练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创新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及实施能力。

2.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2.3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与协作的精神,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我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享受高质量基础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

3.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增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局限性,使其建设的步伐及质量受到影响。

3.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促进其快速、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如:经费保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不能更好的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3.2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存在冲突

在大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同时,教师如何保护自己网络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如何保证自己在他人作品时不侵害到他人知识产权?是目前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篇11

1.1衔接-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在继承原有的精品课程优质成果的基础上,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1)教学团队方面,原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依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教学团队的主力军。(2)教学内容方面,将原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与基础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相结合,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3)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教学资源方面,通过整合、规范原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提升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实现了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3]。

1.2转型-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集精品、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网络开放课程,精品是基础,转型是关键,共享是目标。我院在由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课程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和升级的内涵,同时加强规划和协调,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根据我院实际工作和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结合基础医学课程的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不同学习者的需求[4]。

1.3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

与以往的精品课程相比,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不仅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点、教学录像等资源以WORD、PPT等形式简单的到网上。而是将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的表现形式及功能做了调整,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例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模块中加入病例讨论、自主实验、虚拟实验等,增加了习题测试模块,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增加了交流互动模块,开设在线咨询或留言功能,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实现实时在线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5]。

1.4创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坚持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核心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MOOC、翻转课堂、移动公开课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创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共享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而不是简单的放一些教学材料和视频。这个平台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整体,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到网络平台的资源,学生线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6]。

2取得的成效

2.1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升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但能够熟练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创新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及实施能力。

2.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2.3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与协作的精神,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我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享受高质量基础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7]。

3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增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局限性,使其建设的步伐及质量受到影响。

3.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促进其快速、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如:经费保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不能更好的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3.2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存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