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49: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前言
英语阅读是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并未提出系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仍以单词、语法为主体内容,导致学习进行阅读时,如管中窥豹般只能理解部分内容,难以把握文章整体。致使学生阅读成绩波动性大,阅读成绩不理想,提到英语阅读就“谈虎色变”。因此,研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存在问题。
(1)教师对阅读重视程度不足。许多教师认为单词、句式、语法才是英语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是这三点内容的实际运用,只要学生多背单词、牢记语法,就能提高英语成绩。因此,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阅读教学时间少之又少,只将阅读作为专题讲解,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活动,学生又缺少自主阅读的自觉。教师对英语阅读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英语阅读学习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受应试教育影响,用学生英语成绩代表教师的业务水平,导致很多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大,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改进教学方法。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单词、句式、语法三方面,忽略了阅读方法的传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仍采用学生阅读、做题、讲解翻译的方法。学生长期处于简单枯燥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只能被迫进行阅读,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3)阅读教学模式单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均使用了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新版教材,新版教材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具有较强的时代意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并未充分利用新版教材的优势,仍将文章进行分解,只对文章中的重点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忽视每篇文章的特性,无视文章的类型,均使用顺序阅读(自上而下的阅读),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单词的翻译、语法的提炼上,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忽略了文化背景、相P知识的运用,弱化了新版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不但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而且会养成逐字翻译的不良习惯。
2.学生学习出现问题。
(1)学生阅读能力差。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文章生词数量不多,句式简单,但是,学生却难以读懂。这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差的表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且缺少外国文化的介绍,从而导致学生只能理解单词,无法理解文章的情况出现。
(2)学生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长期的阅读学习中,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逐字翻译、浏览阅读、摇头读、出声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阻碍学生阅读,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质量低、做题失误率高等问题。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重视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Friendship》时,可以让请学生进行朗读,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朗读较差的同学进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英语阅读水平。
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英语阅读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清阅读教学的实质,不可只针对文章进行针对性的翻译,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例如,针对主题明确,脉络清晰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读懂段落大意即可。对于表格、报刊的阅读,可采用扫读的方式进行,无需通读全文,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即可。对于表述含糊的文章,首先应读懂段落大意,理清上下文的线索,再联系上下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三、结语
综上,高中英语阅读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和探索,立足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的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从而提高我国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初中教师要重视英语阅读的教学。目前,新编的英语教材不能适应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得农村英语阅读教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全面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必要。
一、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更喜欢选择知识点多的文章,以此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完成的,这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消磨殆尽,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无疑是无益的,且会使整个课堂充斥着枯燥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应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是把英语作为应试科目对待的,在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文章内涵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满足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情感需求。缺少情感阅读教学,终不会取得较高的教学成效。
(三)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英语阅读教材一般是由教师指定的,教师一般很少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内容。长此以往,学生适应了机械的阅读方式,遇到问题便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遇到教师没有讲解过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这种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的解题思路过于死板,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除此以外,许多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翻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单词释义上,从而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这种理念下教出来的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教师留的任务,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由此可见,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还要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要通过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来提高其英语阅读的综合能力。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应该将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推荐学生喜欢的英语原版读物,增大其英语阅读量,逐渐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英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思想相对来说更加保守,习惯使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效的对策
(一)教师层面
第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教Mybestfriend一文时,在学生泛读完成之后,教师要对文章中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及补充,如句法时态等知识点的讲解。第二,注重文章的整体性。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经常会将文章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逐一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虽然非常细致,但严重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宏观把握。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讲解时要注意对文章的宏观把握。例如,在讲解What’sthisinEnglish一文时,教师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的基础,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
(二)学生层面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学生也应该主动开拓自己的阅读视野,除了教师要求阅读的内容之外,学生应定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有难度的英语读物,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防止学生选择不恰当的读物,从而影响其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结语
中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提高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水平培养。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连娣 单位:广东紫金水墩中学
1.忽视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缺少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指导
当前小学生缺少自主阅读,教师要发挥好教学的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倾听者,而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既要注重分析文章,也要关注学生的见解和思想,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科学合理的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2.重视阅读的数量轻视阅读的质量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只顾着学生阅读理解完成的数量,而是不是对学生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则关注得很少。教师不能重视数量而轻视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的作品,但是收效少,学生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重视知识,缺少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浸润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塑造学生优秀的品德。很多教师只是教会学生记忆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学生很少能收到情操的熏染和浸渍。
二、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
1.教师选择好的教学导入语,激发学生热爱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很小,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选择好的教学导入语,吸引学生的眼球,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播放好的录音录像视频来进行教学导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也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学生喜欢的游戏甚至明星开始导入。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奥运会的获胜的精彩视频,让学生明白拼搏的重要性,让学生领会坚持奋斗,和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学生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能够产生思想的碰撞、启迪和感悟,进而说出精彩的语言,受到心灵的洗礼,学生听讲的时候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也可以运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2.阅读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师要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将目标设计得太过于高远,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求,设立各个年级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目标意识,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3.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主导性,还要重视转换自己的教师角色,能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抒发各自的个性化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合作的学习品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
4.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抒发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因为学生的性格和阅历都不尽相同,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作品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别,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去阅读、去理解,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重视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感受和体悟。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讨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5.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很多老师对于语文名著阅读方面的知识过分忽略。针对一些考试中会出现的名著细节问题,老师往往会进行集中的总结,然后将总结后的知识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机械性记忆。这种让学生进行机械性记忆的教学方式就是根源于教师对于名著阅读的不重视,将名著阅读教学局限于应付考试。
2.阅读课设置名存实亡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一些学校设置了相关的名著阅读课。在这些学校当中的一部分学校在设置后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后期监督,导致名著阅读课名存实亡。还有的学校由于教学任务紧张,往往将名著阅读课进行改造,成为了变相的自习课。可以说,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情况,都非常不利于名著阅读教学的进行。
3.学生对于名著缺乏兴趣
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说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阔,也就意味了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一定程度上是有益于学生们丰富生活,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学生们会由于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而导致面对纷繁的书籍做出随性的选择。显而易见的,漫画等趣味性的书籍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那些大部头的名著。从学生的角度看,对名著缺乏兴趣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兴趣,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时就如同嚼蜡,枯燥无味的阅读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逆反心理。
4.社会方面:社会的整体阅读环境的没落
整个社会的阅读环境都改变了。实体书店的破产正是阅读环境没落的一大表现。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社会的整体阅读环境的没落必定带给学生们一些阅读方面的消极影响。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解决上述存在于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首先是重视程度,老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名著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努力扩大学生的名著阅读面以及阅读量,完善学生对于名著的认识,努力挖掘名著中的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名著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另外,还要多教给学生们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更加有效接受名著中的精神食粮,让名著影响学生们的一生。
2.对名著阅读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
对于名著阅读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要依靠学校的力量,当然还需要学生以及老师的共同努力。对名著课程进行监督就是要保证名著阅读课的质量。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课上要保证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必要的话,还要进行一定的阅读笔记的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老师进行监督,力求做到专时专用,避免占用名著阅读课的现象出现。可以说,措施的实施需要监督的力量,通过监督,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措施的执行力。只有执行力上去了,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名著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阅读能力。这种监督体系可以由学生、老师、学校三者组成,相互监督才能够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1. 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现阶段高中英语的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本上相关信息量以及英语阅读文章的质量水平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较大波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却不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英语新教材的优势。具体来说,教师在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原有的文章进行层层拆解,然后再将每一个单词进行细化,完成英语阅读文章的讲解。这就在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高中学生对整个英语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材料相对陈旧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阅读材料,存在内容相对陈旧,相关阅读题材不够广泛的问题。虽然在改革基础上,新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传统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相比,有着较大的优点。但是与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到的材料比较,在阅读文章的体裁以及主题方面存在着不够广泛的特点,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满足高中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相关阅读试题以及阅读训练材料的形式相对单一,阅读材料的内容雷同现象相对严重。仅仅依靠这些相对陈旧的高中英语阅读材料很难促进学生知识面以及阅读视野的拓展,不利于学生高中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1.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语法翻译以及教师讲解的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大部分英语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可以看懂相关的英语阅读文章并且能够做对英语阅读习题就行了。逐渐忽略了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同题材以及不同英语阅读任务对学生实际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英语阅读技巧的有效获得。最终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方法欠科学,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快速提高。
2. 高中英语实际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1 不断更新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具体背景之下,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以及模式。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水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比如,根据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的课后练习问题来设置任务,分小组进行研究分析。在每个小组组长的指导下,利用查找词典、报纸杂志、网络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资源等共同完成任务,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际英语阅读学习中去,使学生在熟悉把握阅读材料实际背景的基础上,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与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模式相比,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中英语阅读水平,营造一种相对宽松、资源共享以及互利互惠的英语阅读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以及策略
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属于一种训练教学过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重视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指导学生不同的英语阅读材料与习题要用不同的英语阅读方法以及策略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具体来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包括略读以及扫读等多种方式,略读就是快速阅读,找寻英语阅读材料的主题,了解大体意思。扫读就是找寻具体的事实以及所需要找的信息,可以不通读整篇文章。还可以利用英语阅读材料中上下文给出的线索理解作者实际意图的阅读策略,根据英语的构词法大体猜测生词实际意思等方法。
2.3 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
对于高中英语阅读学习来说,仅仅依靠英语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方式来扩大英语阅读量。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不论是与英语学科有关的还是无关的文章,都要涉猎。各种题材的文章都要阅读,学生要有意识地去阅读,通过自身的大量阅读,培养英语阅读学习的语感,从而提升英语阅读水平。
2.“现代化”策略――以课件演示替代诵读领悟。其特点是:空――训练落空,虚以应付。课堂语言训练不到位。脱离文本自由谈,课堂上少了琅琅书声,少了静静聆听,少了款款书写,频频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迷失了方向。也许,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会给学生带来最快捷、最直接、最形象的视听感受,然而,在这样的快捷、直接与形象体验中,孩子最广阔无边的想象能力很有可能便被扼杀了,最直接有效的训练机会也必然被剥夺了。
3.“一锅端”策略――以无限延伸替代课堂教学。其特点是:杂――个^展示,大量旁观。语文课变味成信息课、政治课、科学课、音乐课。各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学生大量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课前预习不能有效服务于课堂学习;过分关注文本中的思想教育,填鸭式的说教使课堂充满了政治氛围;过分关注科普作品中的科学因素,语文课成为科学常识、实验课;吹拉弹唱进驻课堂,优等生尽显其才,大部分学生充当旁观者。语文教学目标迷失,教学对象失落。
4.“宰割式”策略――以细碎分析替代整体感悟。其特点是:碎――肢解文本,缺失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某一句话;有的教师让学生在预习后写下对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一句话,随意陛很大。加之大量使用课件,文本被闲置一旁,学生只关注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词,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5.“钓鱼式”策略――以众口一词替代个性解读。其特点是:乖――“众手不举,众口齐开”。语文教师大都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不同认识引向同一种预设,阅读教学无异于“请君入瓮”的圈套、游戏。学生丧失了独立思想的自觉,原本灵动的思维逐渐呆滞,敏感的心灵逐渐木讷。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有问题提出时,学生在教师钓鱼式的暗示下,众口齐声接答下半句。一些疑难被学生顺从下的众口一词所藏匿。
6.“早评式”策略――以倾向性评价扼杀多元化答案。其特点是:冷――“一鸟入林,百鸟压声”。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激励性评价可以充分调动阅读主体的主动性,提高其参与文本解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些教师在个别学生发言正确后立即实施激励性评价,满以为会“应者云集”,引发更多学生的精彩解读,结果却事与愿违,陷入“一鸟入林,百鸟压声”的窘迫境地。显然,为时过早、操之过急的激励性评价也会挫伤学生群体的自尊心、积极性,使之产生相形见绌的失败感。
针对以上一些低效策略中产生的教学现象,我们围绕“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发展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教师们将课堂视为实验基地,将教研组视为研究所,随时随地寻找对策。我们以“体验性精读指导”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出一系列具可操作性的有效策略:
1.以读为本,指导学生体验。体验都离不开对课文的充分而有效的读,否则,学生的体验就有可能偏离文本,很难深入。因此,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诵读,通过口、眼、心、耳等各种感官全身心地进入文本,由读生感,感中得悟,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智。诵读要力求深入文本内核,同文本在鲜活的生命律动中展开交流,争取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通融一体,达到身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境界。
2.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体验。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言语对象经过再造想象,逐一转换为新的形象,让学生译解作者言语编码,人情入境,步步还原出作者所反映的各种事物的表象及作用和意图,心领神会。这一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也常常是感悟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有两种:①转换。引导学生将文中描写的情景转换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以促进学生的体验。②补充。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虽没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在头脑中浮现出来。
3.借助移情,诱导学生体验。移情,是指感情的一种移动。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移植到阅读对象上,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心灵,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带着感情去读课文,这样学生便能走进人物的心灵,感悟到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内涵。
4.唤起回忆,帮助学生体验。文中描写的情境有的是学生熟悉的、经历过的。在阅读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重新经历一番,以进一步产生同理心,学生能更顺利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也能更适切地体会到文本的主旨。
5.展开联想,激发学生体验。文中有的描写学生虽未亲身体验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相近、相似的方面却有过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也能帮助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封闭、课内走向开放、课外,让学生走向阅读实践而不只限于课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然而,由于我国许多学校对阅读教学并不重视,且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效率非常低,且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课外阅读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充分利用孩子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铸造的起步阶段,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阅读引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合理的开发、运用学生的阅读资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之分析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农村环境,导致家庭、学校没有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农村学生阅读知识面窄、阅读能力低下,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得不到重视、态度及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农村的阅读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地点永远是教室、教学器材一直是课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校课堂内外的阅读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农村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没有意识到阅读文化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阅读教学方式单一,且没有尊重学生的感悟而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将阅读内容表达出来,从而打击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思想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为了学校的排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剥夺了学生享受阅读的权利。
三、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之研究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是基本,根据农村教学特点,教师必须对每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坚持科学的训练,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学以致用。以下几点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方法:1)培养阅读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集中学生注意力,做到口、眼、心到,培养学生对阅读认真的态度,从而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2)培养动手习惯。对于在阅读中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标记,并通过查阅工具书、向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需注意学生“动口不动手”习惯的养成;3)读与思考并进。读书的目的在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读书时,应思考文章内容的进展及迷惑的地方。若动口不动脑就会失去阅读的意义,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多元模式教学的提倡
由于课文的内容及类型差别较大,因此我们应采取应需而异的教学模式。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童话、寓言,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须深入思考的课文,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三)良好语感的培养
1.推荐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阅读能力,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通过简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还可通过讲故事,当讲到精彩之处戛然而止,吸引学生自己去阅读;还可让学生自己去介绍自己读过的有益书籍,交换阅读。
2.指导读书。书籍的选择、内容摘要的准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学生获得良好语感必须学会的,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3.搭建平台,展示才华。不定期举办故事比赛、朗读比赛、习作活动、办报活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热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以自己多年教学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1.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讲问式教学”。这样的“讲问式教学”极大地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教师的讲和问约占了35分钟,而学生阅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阅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阅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阅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1.2 阅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阅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1.3 阅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阅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阅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阅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份子——会读。
1.4 阅读指导机械匮乏。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阅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阅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例如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中的第三自然段:“由于缺少石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的汽车都改用木炭、酒精做燃料,就连首都北京街头来来往往的公共汽车,车顶上都装有一个和车身一样长的大煤气包。”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要体验到我国工业落后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松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1.5 阅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据观察,一般一节课的阅读要安排3~4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阅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2.优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2.1 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阅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阅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阅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2 扩大阅读训练面。阅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阅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阅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阅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阅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2.3 理解与阅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阅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阅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阅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学生与家长的重视。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并且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再向学生细致地讲述分析出来的结果,生怕遗漏要点。但是教师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不能够积极地动脑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相对固定、僵化,并且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体现不出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甚至“教师代替学生回答”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对文章进行自主理解与分析,使学生难以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对表达的哲思进行内化[1]。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少之又少,教师通常专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进度,导致教师不能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这种状况普遍存在于目前的教学活动中。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很难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积极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乃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时候入手,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开阔视野,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二)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教师需要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对学生起到示范与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主动地阅读理解,从而更加快速地掌握阅读技巧,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教师得以顺利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拥有良好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使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
(四)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很少将语文阅读延伸、拓展到课外,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开阔学生眼界,从而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对课外读物进行阅读理解还能够有效地反应出学生真实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语文在生活及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具有优秀的阅读能力也间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坚实基础,更能拓宽学生视界,刺激思考,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秉承国家初中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结合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不合理
在阅读教学课前,教师需要细致地对课堂教学计划进行规划。但是,我们看见目前许多老师依旧延续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安排中仍旧沿袭以前的一套,没能体现出新时代的阅读需求。我们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它是前辈教育教学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只是老师是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者,不能完全萧规曹随,应当结合具体教学环境,细心观察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表现,必要时,做些记录分析,这样会有效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
我们仍然可以看见,许多阅读教学课堂中,任然是老师一问,学生一答的课堂模式。我们应该看到,阅读是人与书本的对话。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问一答的狭窄对话之中。学生应当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老师作为一个循循善诱者,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肯定和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吻合就表扬,不吻合就批判,这样会扼杀那些精彩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局限学生的阅读思维。
3、没有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目前的阅读教学模式,经常能看到一些老师通过大量、反复、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持续稳固的阅读习惯。这种出发点无可厚非,可是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反而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并非“多多益善”。老师在课堂上一字一句,咬文嚼字式地分析每一个要点,唯恐错过一个要点,生怕留下一点遗漏。试问,学生跟着老师这样单一直线行走,怎么能发散思维呢?久而久之,学生受老师这种阅读习惯的影响,由主动阅读变成了机械式的呆板分析,从而缺乏自己的思维。这样的阅读教学造成了课堂任务冗杂、繁多、枯燥的情况。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慢慢轻视、淡化,阅读兴趣也就逐渐降低,造成了学生阅读自觉性的缺失。
二、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1、老师在课前认真做好课堂安排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有计划地构建一张教学蓝图。针对不同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加以适当的引导。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学生为课堂的根本,老师需要避免先入为主,而应该积极引导课堂,营造一种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到师生共同对话的乐趣。
2、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新时代下,老师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身,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要立足于改变教学模式这一环节。以前的教育模式重点关注分数,但是一个学生才能的高低,绝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所以,教师们应当转变关注重点,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课上多提问,课后多思考,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尽量弱化对分数的重视。
3、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地方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不上去,都和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密切相关。学生一旦萌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化被动为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出一种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据此,教师们可以先选择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阅读,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老师更可以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讲故事、演故事等,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渴望得到外界关注和认可,阅读就能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丰富了课堂形式,可谓一举两得。
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体验乐趣;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运用英语的一个基本技能,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控,阅读能力与其他技能相互作用,能带动其他几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为更高的语言成就铺平道路。因此,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但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却不尽人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阅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教师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是重要的因素。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能动过程,教师在根据教材设计教学法的同时,应该多考虑让学生如何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不是只为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在唱主角,过多地重视语法、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分析句子结构。没能充分设计一些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这种模式助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产生了依赖心理,逐渐缺乏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语音语法知识,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提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班都有一些爱学英语的学生,他们课上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他们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有问题时就会主动向他人或老师询问。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了生活中;在生活中遇到不会的表达就会主动查询学习。(2)学生现状使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收效甚微。一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独立院校的学生中有部分还没有摆脱高中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仍然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过程。不能尽快地适应及培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综合教学模式”。综合教学模式试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既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语言知识水平,又培养一定的语言使用能力,能够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顾此失彼。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期待阅读课要么像精读课那样讲解课文和语言点,要么直接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与讲解,帮助他们迅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回读、声读、译读、指读,遇到新词马上查字典,反复阅读等。这些习惯总会不同程度上影响阅读的速度,影响学生理解文章整篇的含义,很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对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十分不利。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是具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和阅读策略,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采取一种阅读模式,只读字面意思并对文章细嚼慢咽,字斟句酌,不去理解全文的思想。然而阅读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能卓有成效地调控自己的阅读策略。(3)阅读时间不够充裕,阅读量不足。语言是一门实践课,让学生在其语言能力范围内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手段和重要途径。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虽然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或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但收效不是很大。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但由于专业学习任务繁重或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较少。学生课外阅读普遍缺乏计划性和长期性,跟着兴趣走,并且注重实用性阅读的倾向,如应试类书籍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样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缺少文化背景知识,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还需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一步提高。(4)教学资源不足。目前许多院校现有的语音室服务于英语专业学生尚且不足,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依靠黑板的教学方法,没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讲解课文与语法,限制了阅读信息量的扩充,也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型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改进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与途径
(1)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英语阅读教学,不是单纯地讲解单词、语法的一项机械式的训练活动,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文章结构不了解,对文体知识一无所知,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到一起。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的交际能力,使学生不但能理解语言形式,而且十分重视语言功能。让他们能从宏观角度分析文章的体裁或结构,培养学生对语篇分析总结和逻辑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好课内外各种阅读活动和指导学生英语阅读方法,为他们选材、解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2)合理选材,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带动语言水平的提升。教师要从观念上引导学生,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逐渐使他们重视课外阅读,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英语学习只局限于做练习和精读课文的观念,让他们逐渐树立课堂学习与课下阅读相结合的意识。另外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好阅读材料是关键。当阅读材料符合他们的要求时,阅读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阅读的兴趣就浓厚;反之心生厌倦,甚至产生反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使所选择材料体裁题材丰富且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尽量向学生推荐读物的难度和他们的能力相适应,也可充分利用网络阅读材料,推荐优秀的国内外英语新闻网站,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词汇,最直接的感受国外文化。(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的阅读者不仅阅读速度快,而且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阅读的流畅程度与理解的准确性是阅读能力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标志,没有一定的速度,理懈得再深,所获得的信息量太少,不具有实际意义;反之,速度再快不理解甚至误解原意,也达不到阅读的目的。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法及汉语的干扰,学生在阅读英语时往往习惯于读单词,而不是读意思。一遇生词就查字典,碰到难理解的句子便停下来进行语法分析,尽管花了大量时间,对文章的内容依然不得要领,这种阅读方法不可取。阅读句子首先要把握关键词,要分清主次。因此对句子的理解,应该是对其内容的完整理解,而不应局限于逐个单词孤立意思的理解。阅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培养正确习惯。在教学上,教师可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如课堂上不许学生使用词典,采用定时阅读等等,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具有的趣味性、直观性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多媒体能够为阅读教学创设逼真的视听效果,刺激利用形象的画面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到阅读中来,改变了传统阅读课的单调乏味,也有助于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方面的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阅读难度,最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