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5:00: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机械现状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的目标,是让中国机械工程行业走向世界化,能在这个领域占领一定的重要地位。在不断地技术创新、研发新的产品、建设齐全的设备,从现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变成机械工程制造业的强国,正确而的认识现状,准确的预测未来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积极做出解决方案。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创新。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预测和面临这些挑战,及时采取应对战略和策略,大力加强制造科技及其产品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国就可成为制造强国,中国高端品牌产品将可与美日欧并驾齐驱,中国制造业将立于世界之林。
1机械工程学科的定义和范围
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性能、设计及制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科学两大领域。
制造科学是研究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科学。它涵盖产品设计、成形制造( 铸造成形、塑性成形、连接成形、模具制造、表面工程等) 、加工制造( 超精密加工、高效加工、非传统加工、复杂曲面加工、测量及仪器、装备设计及制造、表面功能结构制造、微纳制造、仿生和生物制造) 和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等科学[3]。
2我国机械工程研究进展综述
机械工程研究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不竭源泉。推动我国制造业自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和国防先进装备几乎完全立足于自主创新技术。在航空、车辆、家电、微电子、轻工业、石化、工程机械等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自主品牌也越来越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机械工程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2.1 机械动力学领域
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机电系统的故障预示和智能维护是机械动力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陈予恕等在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分叉研究中,提出了约束分叉理论、时变产生系统的安全域侵蚀理论、非线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提出了转子系统非线性故障诊断的系列方法和技术,解决了国内十几个发电机组的振动疑难问题。
2.2 机械传动学科领域
高速、高效、低能耗、低污染、高智能、微型化是近年来机械传动和控制研究的前沿。超声电机是基于压电效应和超声振动的一种新型微电机,它突破了传统电磁效应电机原理,具有力矩重量比大、结构简单、响应快、噪声低等优点。其研究涉及振动学、摩擦学、材料学、电子学、控制和超精密加工多个学科领域。
2.3先进电子制造领域
21世纪初,钟掘等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极端制造”的理念和优先领域。先进电子制造是本世纪初我国机械工程科学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第一次规模性地将研究触角伸向一个并不熟悉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以丁汉、雒建斌为首的项目组围绕硬盘驱动器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提出了纳米量级划痕深度和长度可控的单颗磨粒磨削方法;建立了硅片自旋转磨削的砂轮临界切深模型和实现延性域磨削的工艺规范;揭示了计算机磁盘和磁头超精密抛光的工艺规律,提出了专用抛光液的制备原理;揭示了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宽频多模态复合运动特征,提出了高加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精密驱动平台的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阐明了超声键合界面原子快速扩散机理,发现了键合界面的“粘滑”运动特性,提出了变参数加载工艺。
2.4数字制造领域
数字制造是制造学科与信息学科交叉的产物,是制造技术现代化最重要的体现。现在数字制造已成为信息化制造的代名词,已经广泛深入到机械系统和制造过程中。
2.5机械测量学科领域
大尺寸和微纳尺寸测量、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测量、纳米计量、无线网络测量和智能数字化测量是近年来测量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仪器校准和量值传递是保证精度的最重要基础,叶声华等发明了空间大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利用多种靶标特殊几何结构和自身基准尺寸,以及在测量空间内不同位置的量值传递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全新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大范围空间进行高分辨率测微仪现场校准;提出了小分束角渥拉斯顿棱镜和直角棱镜作为反射镜的共光路自适应系统,测量结果稳定性好;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机器人的柔性视觉现场误差测量技术,已经用机和汽车白车身的高精度制造误差测量。
2.6加工制造学科领域
加工制造学科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高效、高精度、低成本、少无污染以及柔性数字智能自动化。郭东明、贾振元、康仁科等提出了硬脆材料复杂曲面天线罩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针对天线罩电性能的特殊要求,建立了天线罩综合电性能误差与几何参数补偿量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一次安装、自动定心、真空夹紧、精密测量、数据处理、逐点可控、加工一体化的精密修磨技术、专用数控系统和数字化修磨装备,实现了任意点、环、带区域按要求去除量逐点可控数字化微米级精度修磨,解决了国防工程中的一项重大科技难题。
3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总趋势
在机械工程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主要体现在:中国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贡献不显著;中国学者提出的机械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不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不多;国际机械领域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学者很少。总体上中国机械工程学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界的地位。 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和推动,一个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学科的演变进步。
4机械学发展展望
引 言:机械工程发展的目标是让中国机械工程行业走向世界化,即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建设齐全的设备,从而使我国变成机械工程制造业的强国。只有正确地认识现状,准确的预测未来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积极做出解决方案,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创新,才能不断推动机械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一)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在自动化技术方面,还处于单子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而工业发达国家自动化技术方面普遍实现了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在机械自动化的生产管理方面,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且在工业组织与管理、生产模式方面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升级;在人才管理方面,没有好的、适宜的人才管理机制,理论人才过多,不够全面性;在机械设计方面,我国还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设计水平也没有很大的提升;在工艺水平方面,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还多停留在精细加工等初级阶段,在复合加工手段的采用上尚未真正掌握,仍处于追赶阶段。
(二)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机械工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相关技术人才,自动化技术相对落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够宽广等等。人才是发展进步的关键,我国大多数人只有知识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技术,对人才的管理培养不够合理、全面。要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研究创新,才能提高实际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尤其是数控系统是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必须提高水平,改变落后的状况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领域还不够广泛,缺乏自动化技术的科研投入和制定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策略。
二、改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国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国家重视教育行业,科研实力逐步增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逐渐发展起来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水平相比,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该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资,优化产业链为首要任务。在我国,切忌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生产线的做法。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盲目生产只能造成低效率、低质量的生产,不仅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效率和质量的有机统一,充分考虑市场经济下的物资平衡,才是我们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力度
机械制造业作是我国基础工业,对国家经济基础命脉,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先进程度也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强弱。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具有大量的通用设备,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时,应将原有设备作为基础,合理调整机床布局,通过添置少量的数控设备,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共同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建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我国经济发展很快,问题也相对较多,首先是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虽然说我国的能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用我们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数字平均一下,就显得非常匮乏。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经济发展要遵循“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产业方面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大力发展节能型产业和经济性产业,利用最少的能源创造最大的利润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该立足于自我研发,然后配套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共同来完成技术的升级和改造,要重视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走一条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
(三)合理地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目前,中国机械制造业同世界先进水准之间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高度自动化,并不具备相应的基础技术、发展经验和所需资金。因此,应该发展生产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目前在我国,在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中,自动化设备被仍然是以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部件加工自动线等为主。在大批量的铸造、锻造、焊接、冲压、热处理以及装配等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单机和自动线则是符合现实的,也是可行的。针对品种较多的成品生产,应该采用可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工段或者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制造单元从而实现成组自动化。针对单件小批量生产,应该从推广成组技术人手,适当发展采用数控机应用或加工中心。近20年来,制造系统正在由原来的能量驱动型转变为信息驱动型,这就需要制造系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柔性,同时还要表现出一定的智能,实现在对大量复杂信息处理的同时,能够自主进行选择与处理这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和展望
在机械工程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主要体现在这方面:中国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贡献不显著;所提出的机械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不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不多;国际机械领域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学者很少。总体上中国机械工程学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界的地位。
机构学是机械工程学科中最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机构学研究一方面应注重机构学基础理论研究,以使我国在国际机构学界保持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应注重与制造和控制的学科交叉,在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同时取得突破,以开发出性能优良新机构和新装备。航空航天器、机器人机构、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微纳机构、仿生机构等工程中存在大量机构问题,机构学大有用武之地。
四、结束语
从现状分析到展望未来,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发展目标。虽然我国在机械工程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可是离国际化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断自主创新、坚持不懈的努力,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发展战略计划。在继续保持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开发新技术工程,健全机械工程制造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技术营销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编号:ZJB2012004)的研究成果。
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超过500万台,而我国工程机械在平均使用6000小时后,就会进入第一个大修期,之后,设备维修频率加快,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催生并进一步促进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
2012年,在整机销量大幅缩水,市场低迷的态势下,工程机械后市场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方面,各工程机械企业开始把战略重心向后市场转移,后市场成为企业寻求利润点的一大平台;另一方面,在市场大环境和区域工程量锐减的情况下,用户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设备、大设备的投资,二手工程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凭借着价格方面的优势,销量出现增长,加大了工程机械行业后市场中设备的流通和维修服务。
一、工程机械后市场概述
(一)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含义
所谓工程机械后市场,是指工程机械产品销售以后,围绕产品使用过程中客户所需要的一切服务的总称,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工程机械后市场由设备维修及保养、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流通和再制造五大部分构成的。
(二)工程机械后市场的构成
在国外成熟的工程机械市场中,整机销售利润占整体利润的30%左右,余下的70%利润主要来自于后市场,国内正好相反。而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产业的持续增长,500多万台设备的市场保有量带来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后市场,这个后市场涵盖了以下几个领域:
1、设备维修及保养
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包括质量保证期内的免费维护保养和质量保证期外的有偿维修服务。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转向定期维护保养,维修与维护并重,最大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大的拓展了工程机械后市场。
2、配件供应
包括制造商对服务商或者用户的零部件供应和专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对用户的零部件供应。目前零部件的销售、更换市场需求量非常可观,尤其是在中低端零部件和工程机械附属装置及其零部件销售上,还有巨大的市场潜量。
3、租赁服务
租赁市场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会:第一,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品种增多,工期缩短,租赁解决了单机工作量不足的问题;第二,以租代购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使企业资金周转更灵活。
在我国,目前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基本都是由专业的设备租赁商提供专业服务,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如果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开展租赁业务,必能在这块细分的后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效益。
4、二手机流通
二手设备市场是工程机械前市场的一个补充。二手市场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入成本,提高回报率,而且可以帮助客户随时处置工程设备,实现设备与资金的迅速转换。
5、再制造
目前,工程机械再制造主要是针对零部件再制造,是以原产品为基础,但是质量和性能指标都能达到原产品标准,再制造要求有专业的分工,专门的修复设备和检测设备,同时还涉及技术、市场、法律、政策,是一个比新机制造更为复杂的产业链。
二、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困境
(一)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观念不清,认识上走入误区
目前,行业内还有一些企业,对后市场的概念和覆盖范围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观念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行业内的制造商和商,在过去的许多年基本上都把服务作为整机销售的辅助手段,主要开展的服务也是整机保修期内的服务,而对保修期外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维修与服务缺乏完整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导致质保期外的客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二)透支性的营销方式同时也透支了整个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在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最初几年,为了适应时展的新形势,提升销售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一些透支性的市场营销方式来换取自身阶段性的短暂发展。于是,融资租赁、不断降低的首付条件甚至零首付等透支性的市场营销方式应运而生。这种营销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缓解了工程机械企业的生存压力,但是企业也必将为长时间的透支性销售付出应有的代价。比如说透支性的营销方式,造成商不堪重负:不断降低的首付条件透支了客户的还款能力,不断增加的销售,不断延长的维修时间和维修范围则透支了整个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三)后市场发展速度滞后
在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10年里,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机械后市场的服务、维修、配件、二手设备等领域增长迅速,潜力巨大。可是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却无法培育出具有一定实力的、规模化的技术服务企业,目前行业内的技术服务企业的通病表现在服务体系反应速度慢,导致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差;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薄弱,影响了故障排除及维修工作效率;服务的利润率高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整个后市场的发展速度滞后。
(四)后市场的某些领域还亟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工程机械后市场的维修、服务、配件和二手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可是再制造领域却还存在很多的障碍,这表现在行业企业对再制造认识不清,将再制造与翻新、改装等混淆;在再制造的技术领域,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设计能力不足;针对再制造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操作细则还有待出台和进一步完善。
三、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后市场的拓展
过去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黄金十年”,受惠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500多万台工程机械的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租赁及二手设备孕育着一个广阔的后市场。
在国外成熟的工程机械市场中,后市场的利润与前市场相比是7:3,而我国是3:7。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不断波动和实体经济的整体下滑,国内市场需求不旺,整机销售利润大幅缩水,市场状态低迷,制造商和商开始转变观念,把战略眼光瞄向后市场,开发工程机械后市场成为了各工程机械企业应对行业危机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进入后市场时代的标志是核心市场从产品转移到服务,因此企业要树立“服务也是产品”的观念,在后市场中,各个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积极拓展后市场领域,如在原来的服务、维修、配件和二手设备领域外,积极拓展再制造、设备管理、技术咨询和教育培训等领域,这些领域能够为后市场带来更多的收益。
(二)对后市场进行细分,找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
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工程机械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后市场这个具有丰厚利润的新领域,并及时抓住机会,注重经营管理的创新,对后市场进行精确细分,找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寻找与本企业优势相关的领域,合理规划本企业后市场的发展路径。
全球最老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凯斯,抵制住了多元化的诱惑,执着于矿山和园林等细分领域,在滑移装载机领域成为世界行业内领导者。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各样的需求满足后,机会会变小,于是细分市场成为企业更好的选择,在细分市场上,企业可以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能够集中全部的资源进行投放,因此对后市场进行细分,有利于企业找到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有利于企业在细分市场更专更精,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三)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后市场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简单讲就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为工程机械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全程的包括配件供应、维修以及其他的技术服务,这是一种国家、企业、用户、社会多方共赢的市场新模式。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实际上是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企业,由专业企业来承担工程机械的保养、检测、配件供应和修理,使专业的更加专业。一方面技术服务外包可以为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多产品类别、多品牌产品的综合服务,同时保障这些工程机械产品能够得到专业的高水平的维护;另一方面,技术服务外包延伸了技术服务商的服务领域,拓展了盈利空间;再次,技术服务外包使后市场中其他的利益主体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2012年,服务外包在市场困境中已经凸显优势。
(四)后市场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比如说要进一步的完善工程机械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各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可以实现跟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培养维修和再制造方面的人才,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要逐步形成工程机械的诊断网络,配备专业的检测和实验设备;要建立专业的维修、装配、调试、检测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实现设备效能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经过行业迅猛发展的黄金1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终于实现了理性的回归,在市场低迷、销量萎缩、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各个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实行战略转型,纷纷向后市场开拓。面对利润巨大、前景广阔的后市场,如何透彻认识后市场,仔细分析后市场,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独特优势,找准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进行准确定位,这是各工程机械企业步入后市场时代应当深入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易新乾.在后市场中找准角色定位[J],今日工程机械,2012(3):24
[2]谢获宝.在后市场中淘金――基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分析[J],今日工程机械,2007(12):70-74
[3]樊宇明.博弈工程机械后市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06):99-102
[4]王超.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2012(05):50-53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工程建设的成熟,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在数量和种类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有效推动了工程机械的多样化发展。但是工程机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问题,需要针对其节能与环保等方面进行改进,而液压节能技术应用能够保证符合这一标准,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促进其功效的提升。
一、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分析
对于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现状,其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变量泵控制方面。目前在工程机械施工过程中,利用变量泵形式进行液压节能时,如果存在较大难度,则可对变量泵的排量或发动机功率加以适当调节,或者是有效控制压力感应,从而促进能源资源的消耗[1]。由于变量泵控制节能技术具有较高的节能效率、较强的时效性以及简单的操作方式,因此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般而言,变量泵控制都是以排量调节为依据,工作情况不同则排量的调节情况也不同,这样才能保证控制的适当性,避免液压能的浪费。
变量泵可分为LS负载敏感控制、LUDV控制和排量控制,其中LS负载敏感控制能够将负载需求、流量和输出压力进行有效调节,保证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供油量无法满足系统需求或液压阀开口过大,将会影响系统的稳定及负荷元件的运速,因此系统流量很大时不适用这种控制方式。LUDV系统作为单泵单回路系统,其是将压力补偿阀安设在节流阀后面,有效弥补LS负载敏感控制方面的缺陷。由于负载压力信息能够对该系统中梭阀的极限压力加以决定,因此该系统多适用于负载变化小的机械中,如小型的挖掘机和装载机。排量控制则是对变量泵的排量加以直接改变,将控制压力调节为实际所需的排量值。排量控制可分为负流量和正流量控制,前者能够促进换向阀节流与空流的损失,适用于挖掘机中;后者需要对梭阀组进行加装,能够用节流调速来取代容量调速,促进系统响应速度的减低。
二是多路阀组合控制方面。工程机械中常使用的系统多是四、六通道多路阀,多路阀系统包括直通供油组,能够组合优先回路,而对于中位的并联回路来说,其包括并联供油和直通供油路,能够对流量、功率和压力的变化状况进行及时反馈,实现负荷传感阀控制功能的多样化与全面性[2]。例如将进油联组合在通用阀中,能够对流量负荷传感控制系统加以有效体现。总体而言,液压节能效果与多路阀组合的智能化程度成正比关系,智能化程度高则节能效果好。
三是电液比例阀控制方面。电液比例阀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能够对液压信息传递管道加以简化,保证数据传递时间和电信号响应时间的缩短,便于机械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柴油机转速与液压油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强化系统的节能与高效性,减少液压能源的浪费。
二、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工程机械液压技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方面是以功率匹配为依据进行液压节能。在工程机械中应用液压节能技术时,功率匹配问题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对泵的排量进行科学调节,将泵和发动机进行合理匹配,强化应用效果。目前大部分挖掘机都是对变量泵系统和负载敏感系统加以使用,其中负载敏感系统要求负载压力与流量具备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保证负载和泵之间匹配的有效性,并以匹配功率为依据对发动机工作点加以确定,保证发动机油门大小的自动调节,实现系统功率的匹配。
另一方面是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的提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工程机械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液压节能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对于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而言,其将会对计算机等相关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强化自身的自动检测功能,提高监测的系统化、精准化和可靠性,对各项参数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发动机处于节能和高效的工作状态[3]。液压节能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能够保证液压挖掘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加以自动控制,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是这需要工作人员设计更高安全级别与更严密的自动修复和控制功能,促进其智能化发展。
结束语
当前工程机械液压技能技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并且不同的方式具备不同的特征与优势,能够有效满足环保与节能等要求。由于工程机械具有高污染和高能耗等特点,将液压节能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时,需要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机械产品,坚持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理念,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液压技能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当前技术为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分析机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并提出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保证机械运行效率的提高,满足环保、高效与节能等要求。
参考文献:
(一)工程机械自动化管理应用现状。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工程机械快速发展的现阶段,自动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程机械的发展。当前,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从自动化管理的视角而言,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管理相对比较欠缺,管理应用模式滞后,弱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相对比较僵化,许多技术处于刚性的自动化阶段。这样一来,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呈现出局部的发展形式,无论是对于工程机械的发展,还是对于工程机械的应用,都带来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工程机械自动化方面,我国仍需不断地创新,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寻求新的发展。
(二)工程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
毋容置疑,人才是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创新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高校强化了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相比于现实需求,工程机械自动化人才的培养仍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在综合型人才培养,表现出较大的不足。首先,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处于发展阶段的当前,应立足全局,专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人才培养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时间教育的狠抓落实,于是乎,人才缺乏全面性发展,与工程机械的发展需求存在脱离。因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工程机械的发展,但发展的可持续性依托于人才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方法
工程机械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自动化技术,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提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刚性化发展现状,强调了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仍需要走较长的路途,以实现更好的发展。从实际来看,智能自动化技术、集成自动化技术等,都已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集成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集成自动化技术充分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自动化技术的优化与改革,以更好的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是集成自动化技术系统,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集成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工程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一方面,集成自动化技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强化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提高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在自动化水平方面,有了本质性提高。因此,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力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是新时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柔性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我国工程机械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刚性的发展情形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转而以柔性自动化实现工程机械的新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力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操作控制上,还是在工作效率上,工程机械都有了本质性的提高。首先,在柔性自动化技术系统中,其核心是数控技术,并且在信息科学技术与机械生产技术的共同作用之下,实现工程机械更好的自动化。是弧焊机器人系统。从中可以看出,焊接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机器人系统内的点焊控制器、自动电极修磨机、自动工具交换装置、水气控制盘等装置由机器人控制。机器人系统根据上位PLC的车型信号输入来调用对应的机器人焊接程序进行车身装配焊接;其次,柔性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祈祷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自动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智能自动化技术成为新时期的发展亮点。一方面,智能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机械智能化和集成化措施的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工程机械实现了自动操作与控制,提高了工程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在智能自动化技术中,主要应用了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某一过程的模拟,进而实现工程机械具有人类一样的工作行为。是智能自动化技术的认知环路。从中可以知道,智能自动化技术实现更高程度的机械自动化,通过良性的认知循环,确保了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此外,智能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不仅确保了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的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F407.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施工企业来讲,工程机械是一项关键资本,它对施工企业的作业能力以及发展命运都有重要的影响,保证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的高标准、高效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加强对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工作。然而很多施工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提高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措施,怎样更好的发挥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本文就对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建筑施工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虽说我国建筑施工机械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是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起步比较晚,发展还相对落后,综合实力也有待提高。现将我国建筑施工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概括如下。
1.1国内机械市场竞争不公平,秩序不规范
虽说建筑施工机械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及保障,但是随着《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颁布,使得原来的建筑施工机械企业只能独立承揽工程任务。国内目前取得企业资质的企业还不多。再加上我国建筑市场的容量非常有限,有的企业甚至凭借它们在资质存在的优势,只负责盖章环节,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不负责,并借此牟取利益。
1.2监管工作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多
目前,我国取得行业确认租赁的企业数量不多,有很多的企业还没有通过取得安装的资质,以至于存在很多的出租套用安装资源,建筑施工机械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机构缺少专业的检测人员,检测质量低。
1.3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够,行业缺乏组织
由于建筑施工机械跨越建筑、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技术较差比较大。致使行业的主管部门不够明确,虽然近些年国内的建筑机械行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国家对建筑机械制造行业不够重视,建筑机械制造企业基本处于无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尴尬状况。
2 工程机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用轻养
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及管理方面的认识,超负荷使用机械,致使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很多零部件都出现了超限磨损现象,再加上,机械设备使用完后,没有做好机械的保养,使得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大,不仅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增加了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重修轻改
很多企业为了贪图眼前利益,宁愿对一些落后的机械设备进行反复修理,却不愿多花成本进行技术改进。从长远来看,这不但增加了设备的投入成本,而且很难恢复设备以往的精度与性能,致使机械设备很难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
2.3 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管理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上,设备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施工企业配备的建筑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自己携带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企业租赁过来的施工设备。在我国相关法规中就明确规定:租赁公司与施工企业就机械设备分别存在管理和使用的责任关系。但是对于一些使用时间短、使用次数多以及价值低的小型设备,责任人则不是很明确。对施工企业来讲,只要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大问题就好,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对设备的维修及管理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然而设备租赁公司则认为,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应该由施工单位负责。因为如此,便导致了施工设备处于两不管的尴尬境地。
引言
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由此也促进了建设工程行业的飞速前进,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越来越普遍,相应地带动了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率。与此同时,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使工程建设可以完成更多、更复杂、更专业的生产形式,而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对于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监管,已成为当今各个工程项目生产企业重点关注的课题。
1工程机械设备安装的现状
1.1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内容及要求分析
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主要分为设备安装和设备调试两个环节,设备调试又可分为单机调试和联动调式两个部分。工程机械设备安装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的起吊、运输、零部件组装、管配件安装、各种容器内部零件装配、切割、焊接、电动机安装、仪器仪表及自动控装置的安装、设备调试、试压、试运行等。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除需严格按照机械设备安装的规范进行相关工作以后,还需遵循结构设计图纸和设备的安装明书以及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等的约束,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进行正确的施工,从而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和进度,确保机械设备能按期投入工程建设。在完成了机械设备的安装工作以后,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以保证其在工程建设期间的正常运行是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单机、联动调试中,相关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设备的轴承振动、温度升高异常、风机叶卡涩等问题的调试方面。做好这些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频率,对于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安装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工程机械设备安装方面的监管正在逐年加强,但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目前我国在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方面已引进了招投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工程机械设备安装的质量,但不可否认,中标单位存在规模不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由此带来的对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影响也一直难以避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更新频率也明显加快,而部分工程施工企业和单位没有及时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依然以陈旧的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标准指导工作,致使新的技术和材料、设备的应用不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即使投入使用,也因为没有制定相应的工艺执行标准而无法有效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其次,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多,然而很多技术、操作、管理人员对这一类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且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使得相关人员对工程机械设备安装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心不高、制度意识和质量意识差的问题。由于专业素质低下,相关工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常常违反安装操作规程、不按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这使得实际工作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设备安装质量及进度的有效保证。最后,对于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而言,一些零散部件的质量对于保持设备的精确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市场的混乱和相关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市面上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有质量问题的零部件被安装进机械设备中,不仅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还这工程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监管措施
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涉及到的学科和技术种类非常多样,只有加强相关的监管措施才能保证整个安装过程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具备整体性的监管效果,才能实现工程机械安装质量的有效保证。针对工程机械设备安装整体过程的管理主要分为材料管理、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
2.1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材料管理措施
针对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材料管理的相关措施主要是为了杜绝因零部件质量问题而带来的对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负面影响。在材料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把材料进场关,对于进场材料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标明的材料要求对进料进行质量检查,保证进场材料在型号、数量、质量上都能满足进场要求。同时,为保证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应分派不同的管理人员做好复核工作,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在材料进场后,管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物料的保持期和做好材料生产厂家相关信息的记录,通过双重监管的方式,保障设备材料的质量,为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2.2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
在工程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以及工期的重要前提。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充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工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提高安装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随着各个工程建设企业和单位对机械设备安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都安排了专门的机械设备安装监管人员,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问题一直是影响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专业监管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通过严把人才引进关和组织专门的业务技术学习,有效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相关岗位的技术水平要求,从而确保工程建设期间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其次,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并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措施。安全生产装备和保护装置是工程生产并不可少的部分,应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发现不足的地方也应及时予以改善和补充,避免因工作人员多、流动大带来的安全管理疏漏的出现,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最后,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调试、检测。机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运行安全性的检测工作,以此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转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确保设备电子线路的绝缘性能,以免相关问题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3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关乎工程机械设备在安装完成后的正常工作,是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材料质量不过关、安装人员质量意识差、安装整体合理性不够、对安装成品的保护缺失等问题都是造成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质量不合格的因素。为加强对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把控,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首先,强化安装和监管人员的质量意识。有效的专业培训是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职业培训让他们认识到保证工作质量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保持发展的生命线,以此将保证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树立一线安装、监管人员强大的工作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为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以动态控制的方式做好各项质量检查工作。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需要通过多方位的动态检查才能得以发现和及时处理,因此质量检查工作保证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一般情况下,针对机械设备安装的检查工作主要是对设备的隐蔽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对设备的基础交接进行检收、设备就位、找平、找正、调试运行等质量检查控制工作。由于相关工作的复杂性,因此需要拟定针对机械设备安装的运态检查工作才能更好地确保设备安装的质量。相关工作应根据设备安装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效接阶段的设备基础检验,在相关检验合格后,再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确保合格后签字。设备就位阶段,需要找准许正确的安装基准线,并保证设备安放在基准线标注的位置上,同时还要注意设备的纵、横向位置及标高。安装过程中的隐蔽工程的相关检查验收需要进行隐蔽前完成。最后,做好设备安装工作的验收交接工作。在机械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由设备安装部门将验收合格后设备交由设备使用部门。相关的交接工作应在双方验收合格后进行,在交接的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待问题全部处理完成后方可交付使用,以避免因设备安装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发生。
3结语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各种问题都是影响设力士安装质量及工程建设期间使用安全及使用地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相关的监管人员加强对相关制度规范的遵守力度,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意识,加强专业学习和素质提高,使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更符合相关制度规范的要求,保证设备安装的整体质量,从而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彭立志.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5:182.
[2]丁华鹏.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112.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基础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及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程机械在建设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战线长、分布广、地域跨度大,管理维护人员不足,工程机械的远程监控成为制造、租赁、使用单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伴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机械远程监控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对远程工程机械设备的定位跟踪、实时在线监控、远程调试、故障报警及维护、专家诊断等功能,最终实现对工程机械的远程监控。
1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检测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全面检测运行中的机械设备的位置和施工进度,并向调度室实时传输检测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如果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设备操作人员也能利用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将故障信息传输至调度室,由调度室远程指导修整措施。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有助于优化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大幅提升机具设备的管理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该系统由机械工作状态检测系统、卫星定位信号接收装置、无线数据通讯系统和远程监控中心构成。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系统需要安装传感器,传感器将设备运行参数通过转换器传输至计算机。远程监控重心也可以实时接收由设备操作人员传输的设备故障等相关问题。在设备上装设卫星定位信号接收装置,接收信号后自动计算该机械所在的经纬度。远程监控中心负责管理整个监控系统,管理者可通过远程指令实时监控并测评机械设备的位置和运行状态,提出扩大经济效益的建议。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和分析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对大型工程机械及其配套机械进行优化调度,以提高机械化施工组织水平和机械的生产效率。
2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从70年代初发展至今,工程机械监控系统历经四个阶段。
2.1 SDM (传感与诊断系统)是早期的车辆数据记录仪,传感和诊断功能与安全气囊配合使用,基于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断能否引爆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紧器。碰撞事故发生前几百毫秒的车辆运行数据可以通过SDM记录下来。
2.2 EDR (车辆事故数据记录器)基于传感与诊断模块发展至今,属专用运行状态监测器。该记录器的监测功能各飞行器上的“黑匣子”极为相似。EDR可记录碰撞事故发生前五秒和引爆安全气囊后300毫秒的车速、发动机转速、节气门角度等参数信息。
2.3 工程机械数据记录仪专门用于记录工程机械的数据参数。该仪器设有标准数据接口,工程机械的前端单元控制系统向该仪器实时传输设备运行参数,工程机械数据记录仪将接收的参数信息储存于内设的存储器上。工程机械数据记录仪与车辆事故数据记录器一样,操作者应该在施工现场直接下载仪器中存储的数据信息来获取机械历史作业参数。
2.4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以车辆数据记录仪为核心,通过扩展GPRS无线通讯模块与GPS全球定位系统远程监控行车状态。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和定位,使操作者和管理者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
当前,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公司所设计的机械设备均已装设车载监控系统,该系统内设GPS、GPRS、车载计算机和液晶显示装置,车载监控系统向中央控制系统实时传输机械设备运行时的技术参数、施工进度等信息。但国内工程机械监控系统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缺陷:
功能单一:我国对车载监控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产品的功能设计过于单一,操作性能一般,无法满足客户对远程测控的需求。
机群化管理水平较差,维护成本高:基于车辆数据记录仪的工程机械车载监控子系统主要通过CAN总线、RS.232/485总线、通用输入输出端口(GPIO)接收相应总线传输来的包含设备运行参数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储存在存储器中。管理者定期利用PDA或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下载并分析数据参数,以实时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该监控系统数据存储空间有限,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维护,维护成本较高。
可靠性、安全性考虑不足:恶劣的工地环境要求车载监控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以免无关人员随意变更数据参数,存储器能为工程人员提供第一手设备运行参数,以缩短设备维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国内设备的防护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能和稳定性较差,甚至达不到国标要求。近些年,美国出台了IEEE Std 1616-2004车辆数据记录仪标准,要求设备生产商严格把控设备环境适应性、数据安全、防护等级等方面的质量,以确保安全施工。
工程机械拥有者不能实现远程管理与维护。
以上系统一般由工程机械制造商开发,设备购买者并不能直接使用。
3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满足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其拥有的工程机械实现远程管理要求,开发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这套系统应满足设备参数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以协助工程人员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该系统包括两个组件,即车载监控系统(包括设备工作状态检测系统、无线数据通讯系统和卫星定位信号接收装置)、远程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智能服务系统)。
设备出厂时内设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车载监控系统。微控制器包括总线接口、实时时钟、随机存储器、内置只读存储器和A,D转换器、看门狗和处理器组成。车载监控系统设备提供多路数据采集器与工程车辆的各类传感器联接,实时采集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数据传送至服务器中心。
远程监控系统自行研发,主要由监控中心和多种类型的车载监控系统组成,监控中心由硬件和智能服务系统组成。其原理为:智能服务系统将指令传输至车载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GSM/GPRS将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所在的方位传回调度室,由智能服务系统对参数作进一步处理后标示在电子地图上,然后综合分析所有参数信息,按用户需求制作管理图表,协助用户准确决策,远程监控机械设备。
3.1 监控中心硬件结构及设置。基于计算机、GPRS、GPS技术,构建一个强大的网络信息交互平台,使GPS数字化、GPRS网络化,数字化显示数据参数,以缩短监控管理的信息识别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监控中心服务系统功能,监控中心系统硬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3.2 智能服务系统功能设计。智能服务系统专用于对工程机械、物流及服务车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支撑系统。该系统集GSM/GPRS通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SQL的信息管理系统于一体,将网控管理中心、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网络和车载监控系统有机整合,实时监控机械设备的位置及其运行时的数据参数。以功能特点为依据,可将智能服务系统划分为WEB服务器软件、数据服务器软件和数据库三部分。数据传输功能通过GSM及以太网实现。软件结构参见下图3:
WEB服务器软件完成工程机械管理、用户管理、运行数据和操作管理功能,数据处理软件负责数据接收、解析和命令发送。
3.2.1 接入功能
该系统必须满足与不同的车载监控系统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必要的接口和不同工程机械厂商的内部管理系统实现连接,通过对相关信息整合,更好地实现对工程机械的管理。
3.2.2 工程机械数据采集与分析
远程智能服务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该系统能够实时传输GPS定位信息,同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运行时间、发动机转速、压力和制动气压、液压油温度、故障代码和耗油量等。根据运行要求可适当调整系统参数,中心数据库负责存储设备参数。设备上装设的GPS终端能够直接联通原有监控器,可直接通过监控器获取设备参数,无需添加传感器。监控中心通过虚拟仪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参数,方便使用。自动记录机械设备当前所处地详细位置、行驶轨迹。
系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都是来自设备最原始、最真实的第一手数据,对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是难得的材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设计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除了简单的数据列表,还包括曲线统计分析和各种下载功能。主要是对车辆的地理位置分布,故障车辆统计,工作时间,历史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车辆的时时监控,动态分析,深度统计。(见下图)
3.2.3 工程机械远程检测与诊断
工程机械由于使用环境恶劣,故障率较高,产品发生故障是很常见的问题。通过智能服务系统,在监控中心增设一套专家系统专门用于故障诊断,远程监测机械运行参数,如突发故障,工程人员可参照设备参数及时排查故障并进行维护,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
3.2.4 报警和远程监控功能
当机械违规运行或突发故障时,终端设备会将预警信号传输至监控中心,预警信息主要包括:
①跨区作业报警。②非法启动报警。③缺电报警。④参数报警。⑤提供二级锁车功能。锁车包括一级锁车(锁定机械的运行功能,但不锁其行走功能)、二级锁车(为了防盗,锁定机械的运行和行走功能,发动机熄火,禁止启动)。一级锁车就是在不影响机械正常行走的前提下只锁定机械的运行状态,使机械设备及时躲避可能发生的危险。
根据实时数据,监控系统可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自动发出安全警报(越界报警、超载报警等),对工程机械进行远程断油断电操作。
该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基本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在研发和试用阶段,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还未达到实际运行要求,但远程监控技术武装工程机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使用户实现对工程机械的远程管理和维护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未来必定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该领域的研究中,使工程机械的远程管理和维护更加符合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邓晖.GPS车辆定位跟踪系统的电子地图的建立[J].工程勘察,2000(04).
[2]张雪冬.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中高速数据传终端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
1 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而施工机械使用费在企业成本中占45%左右,所以搞好施工机械的经济管理,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1.1 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实现机械设备的高利用率
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是多种机械协同作业的结果,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施工机械的配套不但要考虑工程数量、施工方案和施工工期,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和本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等在品种、数量上是否能满足配套的要求。不同的机械施工工艺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机械配套方案和使用方法,以满足施工中各工序的需要。因此,机械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就是根据施工条件对施工机械进行优化选择和配套组合并合理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①优化组合施工机械。首先要选好既定工程的主导机械,然后在满足工程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配套机械数量,各配套机械的工作能力必须相匹配,同一作业尽量使用同一型号的机械,并且要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②正确合理使用机械。只要严格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够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时必须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一方面,既要防止“大马拉小车”,不能发挥机械效率,造成资源浪费,防止“精机粗作”,影响机械寿命;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小马拉大车”超载使用和“超负荷蛮干”,否则,不但会损坏机械,甚至还会造成机械事故。
1.2 依托市场,灵活外租,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规格较多、品种复杂,且由于路面等级的不断提高,施工单位原有的机械设备不能满足需求,而无施工任务单位的许多设备却在闲置,造成供需失调。因此,依托于市场,运用市场规律营运租赁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灵活外租设备,可有利于对闲置设备及二手设备的再利用,减少技术落后的风险,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通过租赁合同充分发挥制约机制,降低施工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2 工程机械使用费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局限于微观,缺乏战略指导
当前,公路建设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这就决定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应具备前瞻性,有利于培育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而目前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实践一般局限于人工费、油耗、维修等直接费用的层面上,缺乏长期性的战略指导。
2.2 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过分依赖定额管理,缺乏权变性
我国的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立在工程量清单基础上的定额管理。定额管理虽然有精确性和标准成本管理的优点,但管理局限于可计量的成本项目上,对不可计量的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技术因素、组织文化因素等,则无法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定额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过程是滞后的,不具备因时因地调整的权变性。
2.3 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片面强调单项费用的降低,忽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缺乏系统性
这种管理所依赖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部分不大于总体,个体的降低导致总体的降低,这是一种静态的理论。
然而,当今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动态的和系统的,“一加一不等于二”和“多减一等于零”的现象已不是稀罕事。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结合,决定了单纯降低工程机械使用费或其某些组成部分,并不必然降低企业的总成本,从而并不必然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
2.4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注重对物的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文观的指导
由于人力资源是企业所能拥有的各种资源中唯一的具有创造力的资源,仅仅对工程机械本身进行管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忽视了“人”这个关键的因素,其局限性是显然的。
漠视作为管理者的人和作为管理对象的人与工程机械、物资之间的和谐性要求的一面,各种管理措施经常会南辕北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5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环节人为分割,缺乏对价值链的正确认识
目前公路施工企业的通常做法,是将工程机械的使用成本管理职能赋予财务部门,将其使用管理职能赋予工程管理或机械管理部门。这种管理模式不符合施工企业价值链的管理规律,很难把握价值链的主控环节。决定工程机械使用费大小的环节不单在工程机械的使用和核算环节,还体现在工程投标环节(决定工程机械使用费的总定额)、转发包环节(决定工程机械使用费的承担、转嫁或分解)、施工管理环节(主要是决定工程机械使用费的活化劳动因素)、工程计量管理环节(决定工程机械使用费能否实现为收人)、工程验收和一年后的复验收环节(决定工程机械所发生的消耗回收的确定性);此外,还体现在设备采购、技术应用或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等环节,这些环节都能够对工程机械使用费的价值实现程度产生影响。
3 工程机械使用费的有效管理
3.1 基于价值链的工程机械使用费管理
在前面的分析基础上,利用价值链寻找工程机械使用费管理的关键点,主要是要确定在整个工程项目价值链条中,对工程机械使用费影响最大或最深的环节。
可以看出,设备的采购、维护和保养决定工程机械的物理性能,是其实现价值的物理基础,但由于其易于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来实现,因此不是基于价值链分析的管理重点。投标环节、转发包环节、计量环节和验收环节,人力资源的利用、施工技术和工艺环节,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等战略层面的选择,对工程机械使用成本产生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应该成为管理的重点。例如,企业采取租赁而非购买的策略实现机械化施工,就决定在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管理的重点是合同而非实物。计量环节是工程机械使用费实现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已经发生的费用是否能够实现为收人。对计量环节的管理,重点在于及时编制机械施工的工程量清单并与工程监理人员保持沟通。而验收环节的意义重大,决定工程机械消耗回收的确定性,管理的重点是质量控制。
3.2 工程机械使用费的成本核算管理
成本核算管理作为事中的度量和事后的控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工程机械使用费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实现单机核算;二是合理分配好辅助生产费用;三是做好费用水平的分析评价工作。借助数字化管理,动态和及时地做好成本核算管理,是本次工程机械使用费管理的终点和下次管理的起点。
4 结束语
机械成本管理是机械化施工的关键。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机械设备,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最合理的统筹安排,实现机械设备的最优化,进而达到效益最大化就成为机械设备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强化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效益的综合管理已成为当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0引言
在当今工业化时代,内燃机已经渗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支持下,内燃机整体技术水平得以稳步提高。然而与之相关的减噪降温系统,虽然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内燃机使用中,仍然可能会出现过热、振动噪音之类的问题,使得内燃机使用缺乏良好效果,且容易影响内燃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内燃机使用中,还要结合实际条件来持续优化和改进减噪降温系统,使得内燃机能够在使用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减少振动现象,为提升工程机械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工程机械内燃机持续优化升级中,应注重减噪降温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才能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继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1工程机械内燃机发热和振动噪音问题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1.1振动噪音问题研究方面
在内燃机运行中,振动噪音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问题,相关人员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控制方法。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持续围绕振动噪音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不断提升其控制效果,继而真正实现内燃机降噪目的[1]。针对当前内燃机噪音控制来说,常用技术可以分为噪音源识别、噪音降低两部分。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采取表面震动方式扑捉声辐射源,从中获得各种有价值的详细数据,为内燃机系统运行降温降噪提供数据参考。
1.2发热问题研究方面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社会环境中,内燃机运行既要满足以前的高效、稳定等要求,又要注重节能降耗。基于本质角度来说,内燃机应在短时间内维持好设定运行温度区间内,并且要在运行中得到有效降温,进而保障整个内燃机可以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内燃机在长期运行中,其温度不可避免地会大幅度升高,这种情况下要保障内燃机时刻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中,应辅以合理的散热系统,不断降低内燃机系统的温度[3]。但是内燃机在低温状态中运行,所产生的能量相对低一些,这种情况下对散热系统的要求显然不高。因此,在散热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现实需求来自动调节温度控制的设备,才能保障内燃机运行温度时刻处于最佳范围内。在现代设计中,内燃机降温设计方法主要以数值方阵为主,可以有效解决内燃机内部传热工程中过高温度问题[4]。
2工程机械内燃机减噪降温设计分析
2.1降温设计
在内燃机过热问题控制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及时地排除各项故障,并与时俱进地优化冷却系统,具体如下:①及时排除故障。基于某种角度来说,过热问题的产生绝大部分原因在于内燃机运行出现故障,使得其不正常运行而产生大量能量,容易引起过热问题,从而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反应,如卡死、拉缸等。当前,内燃机能够产生过高温度的因素众多,如内燃机长时间处于过载运行状态中,这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及时排除故障。在内燃机维修中,常用方法是排除法[5]。首先,研究和分析内燃机故障出现现象,待明确故障发生的具体问题后,则要展开下一环节的维修操作。汽车,在维修工作中,应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故障现象来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最后,深入分析连接内线路的配置,并对启动系统进行验收,从系统节点对具体情况进行排查,在此过程应细致分析具体参数数据,若检修人员在维修中不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则要对控制电路的故障进行排查,由连接线路终端开始,并向另一端控制线路进行逐层排查[6]。针对内燃机来说,在短时间内若可以快速恢复正常温度状态,即可说明过热故障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若再次启动内燃机,又出现内燃机过热现象,就可以说明内燃机系统中出现了渗漏问题,应及时进行细致分析,明确渗漏位置,并做好相关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逐一检查水泵、散热器等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其可以时刻保持高效且稳定运行状态。最后,相关技术人员对其他环节进行细致检查,将其中能够引起发热的原因探寻出来,继而予以合理措施来控制温度,确保整个内燃机系统运行温度的合理性[7]。②优化设计和改造冷却系统。就内燃机来说,在运行中应时刻处于合适温度环境中,继而为系统中各零件的高效、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方面提高内燃机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延长内燃机的使用寿命[8]。在内燃机锻造材料选择时,为规避遇冷冻裂问题,应考虑碳素钢材料,但是也要根据现实需求,对排气阀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改造,确保其排气性能符合要求的同时,可以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根据工作需求,采用的内外扣锥面接触开闭阀替换球形尼龙接口,这样即可大幅度提升系统工作效率。现如今,市场中绝大部分的内燃机冷却系统以水冷却法为主,在系统运行时可以传导大量热量,但是对于长时间运行的内燃机来说,这传导的热量是不足的,仍然可能让内燃机出现过热问题。因此,对于内燃机冷却系统来说,仍然要在原来基础上再降低20%以上的热量。基于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在内燃机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中,应将内部温度控制在85摄氏度到95摄氏度之间,才能保障内燃机工作处于最佳状态中。因此,进水口的温度应控制在80摄氏度左右,若水温低于70摄氏度,一号温控阀应通过自动方式来开启,向水泵中不断引入高温水,同时在水泵作用下输送到内燃机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温超过80摄氏度时,二号温控阀则会自动开启,并将高温处理后的水输送到主换热器中。总之,在冷却系统优化改造时,应围绕进水温度和进水流量进行设计,以期通过合理化、高效化设置恒温系统来规避内燃机过热问题的发生,确保内燃机可以长时间处于最佳温度状态中,进而保障内燃机高效、稳定运行。
2.2减噪设计
在内燃机减噪设计中,同样要做好及时排查故障的工作,并且要合理地设计噪音预测技术的应用,才能降低噪音对内燃机运行的负面影响,确保内燃机可以高效、稳定运行,具体如下:①排除故障。对于内燃机降噪设计来说,相关设计技术人员应明确一个前置性条件,即内燃机噪音污染的消除,应根据现行噪音相关法律法规持续优化噪音消除和控制烦方法,继而在降低噪音的基础上,可以保障其相关技术措施符合法律规定。现阶段,内燃机常用降低噪音的方法主要有降噪噪音源、限制噪源两种方式。在内燃机系统内部,针对齿轮产生的噪音,应根据现实要求,可以采取严控齿轮误差和齿轮弹性刚度等方式进行控制噪音,能够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②科学合理地设计噪音预测技术的应用。基于上文分析可知,在内燃机运行中,要想有效控制内燃机噪音问题,前提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内燃机噪音的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产生机制来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可以大幅度提升内燃机降噪效果。基于内燃机的燃烧和声学理论角度考虑,相关技术人员应围绕内燃机噪音问题,建立内燃机噪音及其特征情况的分析模型,用于获得内燃机运行中各类振动传递函数。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应根据图纸进行结构的预测设计,并且要保障设计的合理性和高质量。在此基础上,对设计结构进行噪声评价,随后根据评价结果来深入优化相关零部件,以此达到内燃机噪音控制目的。另外,在内燃机噪音问题形成原因中,内燃机铸造材料也是一大因素之一,这要求相关人员根据现实需求来合理地选用先进工艺材料,或者是高科技材料,将其运用在内燃机设备中,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涂层等材料,应用在内燃机设备铸造中,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噪音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噪音污染日渐严重,且已经严重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利于民众生命健康的发展。因此,国家对噪声污染管理和控制工作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并实施了相关政策措施。因此,对于内燃机噪声问题来说,可以在内部采用先进的降温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扭矩减震器,最大限度地消除内燃机运作中产生的冲击力,继而可以起到控制噪音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机械内燃机已经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要求其高效、可靠地运行,才能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但是在内燃机运行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过热问题和噪声污染,这不仅影响内燃机高效可靠运行,还对内燃机的使用寿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工程机械内燃机运行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对工程机械内燃机减噪降温设计引起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工程机械内燃机减噪降温系统的设计是一项难度巨大的工作,为保障内燃机安全可靠运行,应基于现有工程机械内燃机减噪降温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才能达到控制温度流量的目的,继而有效解决震动、散热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为内燃机系统高效、可靠地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兆远.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艺改进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04):123-124.
[2]钟建.军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问题及控制措施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01):139-140.
[3]内燃机市场竞争格局及集中度分析[J].电器工业,2020(04):38-44.
[4]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6(03):4.
[5]张德平.工程机械几种基于动力匹配引起的动力不足现象分析[J].建筑机械,2016(02):59-62.
[6]胡越,李富才,邵威,孟立立,周吉文.工程机械噪声源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35(05):1-15.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凭借其方便、快捷和功能多样性特点得以在公路施工中大展拳脚,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程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适应公路施工机械现代化的发展,进一步增强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但面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现状,加强设备管理也已成为公路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已经成为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不仅影响着施工质量,更关系到施工工期以及后续的使用。选择机械设备时除了以性能、实际效用、完好度等方面为主要参考依据外,还要考虑公路的质量、工期和整体效益。机械设备投入使用时,不仅会弥补人工上的不足与缺陷,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缩短工期,为施工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显而易见,机械设备的管理是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施工部门应采取科学、完善的方法和措施,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促进公路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进而推进公路现代化建设进程。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公路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在近几年有所提高,但相关人员还是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观判断进行管理,与现代施工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改善机械管理现状,笔者分析总结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2.1管理制度落后且被忽视
许多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大多都缺乏针对性或三言两语的一带而过,只是象征性制度,并没有实际作用,而且过于注重机械设备这一硬件设施,忽视了管理工作。缺乏有效、合理的具体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就是一盘散沙,一套空话,管理工作自然无法发挥作用。
2.2管理人员不专业,操作人员素质低
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影响严重,不够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而且多数管理人员不是专业人士,部分担任管理员的人虽然有专业知识,但是同时兼任其他工作,管理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混乱现象。另外施工企业只看眼前利益,缺少相应的学习培训使得操作人员对机械操作不熟练或出现错误,还有的一人看管多台机械,导致问题频出,使机械设备的正常管理得不到保障。
2.3机械设备配置的不合理
随着科学的进步、公路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采用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也就会随之变化,那么相应的种类和数量也就有所不同,此时就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配置合适的设备。但由于企业缺乏科学规划,导致盲目的购置设备,有的机型不符合施工要求,有的是重复购置,有的设备只用过一两次,就被闲置在一旁,不仅造成设备的浪费,还提高了成本。
2.4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提高经济效益或者迫于施工工期的压力,往往会选择昼夜加班的方式按时完工,但是机械设备也是有一定工作限度的,不间断的工作加快了机械设备损害、老化的脚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此时施工单位为赶工期不得不继续让其工作,使其得不到正常的维修与保养,最终工作效率越来越低,走向报废。而操作人员在加班的时候工作状态也不稳定,很容易因不合理操作或者忽视机械设备的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按时完工,还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
2.5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
机械老化和故障使用机械设备必然出现的问题,但是施工企业为降低维修和保养成本,对问题视而不见,造成了机械的整体功能的下降,甚至有些企业选择违反国家规定的报废机械和破旧机械,大大增加了故障发生的几率,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工程质量,施工企业本想借此降低成本,但事与愿违,成本不但增加,还影响了企业形象和长远发展。
2.6机械设备档案管理混乱甚至缺失
目前,多数公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令人堪忧,要么是没有建立机械设备管理档案,只是凭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简单的记录设备情况,涉及的也只是设备种类、数量,缺乏详细记录;要么就是虽然管理档案存在,但形同虚设,机械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有的一带而过,有的设备名称和具体信息对不上号,有的信息落后,没有做到记录的及时更新,甚至有的档案缺失,总之档案管理一团糟。
3.加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3.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企业应充分认识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切实有效的具体的管理措施,真正将管理工作提上议程。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领导分管,责任到人制度,并设置机械设备档案,严格记录机械设备的信息。此外,对于设备管理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激励设备管理员可以增强责任心,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3.2管理人员专业化、规范化
首先企业应严格明确分管领导,同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将责任细化,项目细化,并对其进行培训和实践性学习,以此提高其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并积累经验。机械管理人员要确保每日管理工作到位,对机械设备的出入、故障、维修等情况做详细的核实和记录,并及时整理,确保每个设备都有一目了然的档案记录。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才准予上岗,要严格按照机械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遵守相应的使用规定,安全生产,使公路施工过程中机械的正常管理得到保障。
3.3机械设备配置经济化
首先施工企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优化施工方案,依据实际工程规模和工期等情况协调设备安排和购置,尤其是推土机、挖掘机等重要设备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若施工规模小、工期短,可选择租赁设备,既能顺利完工,又节约成本。其次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处理好设备的配套问题,因此在配置设备时,应以充分发挥主要设备的效率为基本原则,尽量减少设备数量,避免设备重购和闲置现象的发生。
3.4加强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
公路工程一般施工周期较长、范围也较广,施工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此时应考虑项目的大小和工期合理配置施工机械以及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工作时间。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机械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使用设备,即使经验丰富也必须遵循相关操作标准,切忌粗心大意,以减少对机械设备的损伤以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5重视机械的更新换代
重视机械的更新换代归根结底还是落实维修和保养,因此平时要注意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检查,这是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机械在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其次是要定期进行专业检查和养护,日常检查人员可能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通过专业人员和检测仪器进行检修和保养,以确保机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顺利施工。此外还要及时、合理的处理报废机械,严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淘汰旧设备,更新换代,以此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6强化机械设备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