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5:14: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税务风险控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特征分析
企业税务风险就是在企业开展各项税务活动中,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税务管理,导致企业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信誉度下降,甚至倒闭,还要承担法律的制裁。因此,企业税务风险具备如下特点:其一,主观性方面。税务风险的发生多数都是因为纳税人与纳税机构在开展税务工作中,理解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同,或者判断出现严重偏差而形成的。其二,客观自然性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中,会希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所说的税后利润,所以减少税收可以提高利润,这是必然的规律。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减少利润,企业和税务机构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且我国税收相关法律制度还处于不断的完善中,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没有积极的学习国家法律制度和标准,导致降低风险、避免税费等方面有较高难度,企业税务风险长期存在不能消除,所以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问题。其三,预先性方面。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在没有开展纳税前就存在了,所以对于企业风险预先性分析是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一)不具备较高的税务风险认识,防范性较差
根据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认识方面分析,其主要存在如下两点错误认识:其一,对于税务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认识不足,认为这些工作是会计核算机构的工作,没有从生产、研发、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管理和控制,这些结构整合应用效果较差,所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不能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环节。其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经济效益重视度较高,但是没有重视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很多的税务风险问题。当前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存在,税务风险管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甚至需要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税务风险防控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和质量。在税务风险出现前,就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管控,在各项工作开展时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控制,有效地预防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伤害,进而实现税务风险有效控制,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与研发的管理,所以需要防范经营中的风险,对于财务以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做出全面的控制。但是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其只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核算与申报、数据达到准确性要求,就能够完全消除税务风险,所以在很长的时期为没有重视风险管控,在企业经营中并未进行内控管理,造成企业税务风险难以控制。
(二)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才团队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有很多的企业都没有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有些企业只是通过会计或者出纳进行税务缴纳,导致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同时,财务人员应该做好税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工作任务比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税务风险的内控管理,更不会有时间学习国家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所以就造成了工作人员不能全面地掌握税收知识政策,造成企业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此外,企业没有培养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才,或者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税务管理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及时解决税务相关问题才能规避风险,但是当前还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导致风险的存在。
(三)很多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没有构建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的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和内控还处于初期阶段,制度与措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问题。企业在面对税务风险管控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条款,导致税款缴纳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和日常的税务活动都没有设置统一工作标准,税务风险管控也缺乏规范性。很多企业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监督管控,内部控制的工作开展有严重的缺陷问题,税收风险管控方面有着严重的问题,但是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导致企业面临着税务风险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一)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标准,符合行业规范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还要将税务风险管控机制落实到位,但是企业自身进行管控活动会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内控制度无法实现风险全面的预防和管控,让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重大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实施必要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各项措施符合国家法律的标准要求,同时还要相关的税务内容收集与学习机制,让各级员工充分了解法律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税务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2.牵制原则该原则主要是在税务风险内控环节,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同时协调开展工作,并且相互之间是相互约束的。企业通过牵制原则的应用,实现税务风险管控,各个部门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部门之间可以相互检查,上下级之间也可以随时监督,规范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工作,提高风险管控效果。3.授权原则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要让全体员工根据工作岗位、业务类型进行权限划分,在充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监督管理条款的基础之下,实现企业内部权益、职责方面的统一,促进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4.成本效益原则和重点控制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把更多的效益作为企业工作的目标。企业在税务风险控制中根据该原则开展工作,是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经营中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重点控制原则是结合企业管理的重点进行控制,因为全面控制精力有限,抓住重点才能提高控制效果。5.协作合作的原则通过该原则进行税务风险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开展工作更加协调,避免存在内耗的情况,让企业税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以内部控制为出发点进行税务风险管控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 so that a higher demand on the water to prevent water financial risk.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funds, and thus greatly reduce the financial risks the loss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we must strictl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a variety of financial risks that may arise. In this paper,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 meaning of the financial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in-dept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nd also made a number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 financial risk control, I hope the financial futur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risk control some positive effect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s; financial risk; performance;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因此,对水利基本建设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水利财务人员的职责就是保障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安全和实用性。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不同的是水利基本建设是由我国政府投资,尽管存在风险意识,也并没有使建设与施工单位的重视,由此可见,为提高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质量,水利财务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
2财务风险的含义
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回报也或者是为产生一定社会效益。然而,投资必然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投资时,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出现,从而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而我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风险指的是建设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给水利基本建设资金造成一定损失,也就是财务风险,其形式主要表现在水利建设成本增加以及国有财产大量流失。
3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财务风险的表现
3.1筹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水利建设资金筹资形式有很多,除国家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外,还可以利用BOT招投标的方式来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然而,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但是,贷款政策又会受国内或者是国外经济形势影响,除此之外,还有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利率会对水利贷款带来很大风险,另外,还会对投资回报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加投资成本。
3.2财务监管风险
有时建设企业没有及时了解承包单位的基本财务情况,如果其财务状况不好,那么承包商很难按照合同规定来履行职责,这样一来,不但给水利部门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也没有能力偿还所带来的损失。另外,有些承包单位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采样非法手段,违反国家相关的规定,故意制造各种风险,出现多结算工程款的不良现象,使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3.3政策风险
水利基本建设有很多特点,例如:影响因素多、投资大、周期长等。在概算投资中,我国相关的政策正在进一步趋于完善。然而,在资金运行中,权利和义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概算单价也有巨大变化。由于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建设工程,因此,工程资金筹集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但是,因水利建设初期阶段办理手续比较复杂,同时,还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招投标,这样一来,不仅难度大,而且周期也被大大缩短。
3.4建设单位款项支付风险
通常情况下,在项目款项的支付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承包单位在结算款项时,因向银行贷款要求建设单位将款项支付到合同外的单位,如果建设单位支付,那么承包商可能会承认,再加上承包单位没有开任何发票,因此,出现了支付风险。除此之外,因政府没有及时拨款,也会产生财务风险,进而延长工期,不能按计划完工。
4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对策
4.1完善负债风险控制制度
首先,水利建设企业应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贷款数额,结合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单位偿还债务的能力确定贷款数额,降低贷款成本,避免因还贷而出现的财务风险。所以,财务管理部门按照投资计划、资金支出等确定用款数,合理优化贷款结构,减少利息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2健全监管体系
在水利项目建设的初级阶段,确保设计图纸的合理性,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队伍进行建设,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建设计划。在建设项目过程中,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与进度都必须要执行计量支付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控制制度,监督部门还要建立并完善监管体系,加大费用审批力度。
4.3健全审计监督体系
建设单位要健全设计监督体系。审计部门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查找控制制度出现的漏洞,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合理的补救方案,做到有章可循,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目的;在水利项目竣工前,要开展预审工作,再次审核工程造价,同时还要对财务结算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控制工程成本;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在竣工财务审计通过15天后,再对水利工程加以验收。在水利工程完成后,必须要及时核对款项的支付状况,一旦发现存在问题,要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4.4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严重缺少既懂法律,又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一来,很难提高财务监管水平。然而,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所以,为提高水利基础建设的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建设单位必须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相应的知识与管理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条件允许,那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专业知识掌握非常熟练、工作认真的财务管理人员参加水利建设的实践活动,为财务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参加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及时掌握法律法规的动态发展,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需求。
4.5加大对承包单位的资格审查
为了避免因承包单位缺少足够的信誉而引发的各种财务风险,因此,建设单位在招投标过程在,必须要选择信誉度较高的承包单位,如:资金总值较高、具备一定的还债能力的成本单位。然而,对于承包单位出资较少、实际能力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承包单位,我们可以不进行考虑。
4.6合理应对款项支付风险
防范与控制支付风险,建设单位应该将工程款支付到合同中所规定的单位或者账号上,假设承包单位要更改支付单位或者是账号,那么必须向建设单位提交书面申请;控制支付方式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支付方式,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都不能擅自更改,同时也不能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支付;对于避免支付凭据风险来说,建设单位在支付完款项后必须要向承包单位索要支付发票。只有综合、全面的考虑问题,那么才可以有效避免支付风险的出现。
5结束语
总体来说,水利基础建设的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水利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都要引起重视,建设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正确看待财务风险,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找出影响水利基础建设的各种风险因素,并且还要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对策,把财务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失降低到最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工程造价,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基础建设工程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桂红.论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统一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
[2]徐耀成.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新模式研究[J].财经界,2011(16).
一、财务风险控制概论
通常而言,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类型可以分为预算风险、成本费用风险、投资业务风险、融资活动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的风险等。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资料数据,采用对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监督、控制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深入分析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方面可以及时预防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浮现的财务问题,另一方面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新常态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正从规模型、速度型、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型、效率型、集约型增长,市场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不足,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偏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例如东莞的纺织服装行业和中山的灯饰照明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年底跑路的企业开始浮现。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经济蓬勃发展,使得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很多企业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资源投入不足,也造成财务风险。
(二)内部因素
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及时完善和有效执行,企业财务经济数据的可靠性下降,企业经营决策失去数据支持,企业经营风险随之增大。财务人员队伍相对薄弱,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费用核算不规范,风险控制意识不强,风险控制能力不够,某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财务人员还会。例如,四川长虹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被美国APEX 公司拖欠4.67亿美元货款,造成企业坏账;巨人集团风险意识不强,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巨人大厦,结果资金链断裂。
三、新常态下企业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路径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命题,企业只有认清大势,确立战略发展目标,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自身财务风险管理,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风险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识别各风险点,并围绕控制点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风险控制点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控制点包括投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等,企业必须结合内、外部实际及时找出风险点,并加以有效控制。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之一,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使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以全过程监控,确保企业制度被有效执行。
(二)强化信息沟通反馈,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企业应重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信息与网络技术引入财务管理系统,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企业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企业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风险控制活动中来。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分析、预测、辨明企业运营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探索控制财务风险度的策略和措施。企业管理层要转变经营观念,重视信息化、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要引进专业素养高的财务人员,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并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专业知识培训、技术培训、道德素养的培训,使财务人员恪守职业操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发挥审计监督效力,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会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善性、真实性以及企业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对投资、筹资等业务加强风险控制。其次企业应重视内控审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做出专业审计判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企业应充分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完善内部考评及其监督机制,相关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信息互通,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深入了解,加大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确保审计监管常态化。
四、结语
新常态改变了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使企业转型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重大的挑战,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求得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传统观念,全面认识财务风险控制,注重内涵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把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能够优化企业成本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这是现代企业在新形势下永续发展的制胜之道。
参考文献:
1财务战略概述
1.1财务战略的涵义
企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正因为它是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所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和服务于这个目标,战略的制定也不例外。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的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资金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
1.2财务战略的特征
财务战略的特征包括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
1.2.1 共性
所谓共性即是战略的一般特性,包括全局性和长期性、导向性。
首先是全局性和长期性。财务战略是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根据长远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相当长时期内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导向性。财务战略是企业一切财务战术决策的指南,企业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其实施和展开。
1.2.2 个性
所谓个性即是指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的特征。包括相对独立性、从属性和谋划对象的特殊性。
首先是相对独立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战略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附属职能,而是有其特定的相对独立的内容;财务活动并非总是企业的“局部”活动,而是经常带有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内容。
其次是从属性。作为企业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与企业战略保持步调一致,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是谋划对象的特殊性。企业财务战略的谋划对象是企业资金的总体运筹。资金对于企业的意义好比血液对于人体,一个人贫血就会头昏眼花、走不稳、站不住,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一个企业缺乏资金,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不但谈不上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企业的破产和倒闭。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正是这个对企业至关重要的资金。财务战略要对企业资金的总体运筹进行谋划,规定企业资金运筹的总方向、总方针、总目标等重大财务问题。财务战略一经制定,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
2增长、盈利与风险的关系
在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即企业能否不断地发展。因为只有发展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只有持续发展了,才能获得持续的利润。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风险。速度快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还来不及解决就被掩盖了,长此以往,对企业而言是很危险的,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企业的消亡。财务战略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风险与收益的矛盾、收益与成长性的矛盾,在三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2.1增长
增长,即企业发展速度的增长,也就是企业成长性的问题。很多企业都有这样一个想法: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如何扩大呢,途径有很多,其中并购是一个重要途径。于是很多企业走上了轰轰烈烈的并购之路。这几年来,中国市场的企业并购与整合如火如荼,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之如华润对啤酒行业的整合;也有跨国并购,之如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海尔收购美国美泰公司如此等等,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的一条捷径。姑且不论并购是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企业要做大,要快速发展,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先修炼好“内功”。还没有做强就急着做大的企业,一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就像一座根基不稳的摩天大厦。曾经有人说过,一个成长过快的企业,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团队,如同一队为了利益而啸聚在一起的强人,他们从一个高地呼啸着冲向大江南北,迅速地抢取到了巨大的财富之后,然后便不可避免地会各奔前程,一哄而散。过去,有很多企业正是因为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而最终导致了失败。例如当年赫赫有名的三株企业,以区区30万元,在短短的三五年之内,便开创了总资产高达40多亿元的三株帝国基业,其增长速度可谓惊人。在三株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当中,吴炳新提出的目标是:“1995年达到16至20亿元,发展速度为1600%~2000%;1996年增长速度回落400%,达到100亿元;1997年速度回落到200%,达到300亿元;1998年速度回落到100%,达到600亿元;1999年以50%的速度增长,争取900亿元的销售额。”如此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带来的问题也是惊人的。据三株自己的审计部门发现,在1995年公司投放的3亿元广告费中,有1亿元因无效而浪费掉了,在不少基层机构中,宣传品的投放到位率不足20%,甚至一些执行经理干脆把宣传品当废纸卖掉了。同样的案例还有巨人集团。在史玉柱自我总结的四大失误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巨人集团的产值目标是:1995年10亿元,1996年50亿元,1997年100亿元。然而目标越大风险越大,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没有必要的组织保证,必然损失惨重。
2.2盈利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盈利。这个目标被表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什么要盈利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企业的各项资产的取得都是一种投资,每一项资产的取得都要付出成本。有投资就必然要求要回报,有成本就必然要求要补偿。所以,我们可以从企业的各项资产管理中看到对盈利的要求。比如对现金,我们要求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对应收账款,我们要求加快回笼、防止坏账;对存货,我们要求加快周转、防止积压;对投资,我们要求加快回报、防止损失;对固定资产,我们要求提高利用率,防止闲置。可以说,企业对盈利的要求体现在企业资产的方方面面。当然,这个利,应该是现金的利而非账面的利。即企业要有实实在在的现金净流量。所以,首先,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盲目地扩大销售,大量赊销。赊销应该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销售额不是硬道理,能把应收账款都收回来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其次,企业也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盲目地进行投资。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笔者认为,应注意避免几个误区:第一是不熟悉的项目。不熟悉的项目是指企业在技术、人才、资源、市场等各方面在该领域都没有优势可言。对于这样的项目,即使回报率很高,也不要轻易去碰,否则往往会落得个“交学费”的下场。第二是在资金上没有能力的项目。所谓在资金上没有能力,是指项目的大部分资金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支撑,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举债投资虽然能得到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但是风险也是极大的。这样的项目一旦出现一些意外,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将整个企业拖垮。第三是投资回报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项目。企业上马一个项目,往往需要一定的银行贷款的支持。如果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就等于给银行白白打工,高额的利息会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第四是高风险的项目。高风险的另一面是高收益。很多人往往看到的是高收益的一面,却忽略了另一面的高风险。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而且是一种单向的对称形式,即想获得高收益则必须承担高风险,但承担了高风险却未必能获得高收益。第五是非成长性的项目。每一个项目,或者说是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还应关注该项目正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非成长性就是指该项目(或产品)已经处在夕阳阶段。不具备成长性的项目,就算暂时能获利,也不可能长久。所以项目的决策一定要和国家、地区、行业的发展相结合 ,绝对不能违背潮流。最后,投资还必须建立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投资分析至少应包括投资的风险分析、投资的组合分析、投资的量本利分析、投资的决策分析、投资的敏感性分析以及投资的概率分析等方面。很多企业有了钱,头脑发热,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到处乱投资,不经过科学的投资分析,仅靠主要领导“拍脑袋”决策,结果非但谈不上“广种薄收”,很多甚至是“颗粒无收”。这样的例子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少见。
2.3风险
1财务战略概述
1.1财务战略的涵义
企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正因为它是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所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和服务于这个目标,战略的制定也不例外。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的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资金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
1.2财务战略的特征
财务战略的特征包括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
1.2.1 共性
所谓共性即是战略的一般特性,包括全局性和长期性、导向性。
首先是全局性和长期性。财务战略是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根据长远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相当长时期内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导向性。财务战略是企业一切财务战术决策的指南,企业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其实施和展开。
1.2.2 个性
所谓个性即是指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的特征。包括相对独立性、从属性和谋划对象的特殊性。
首先是相对独立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战略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附属职能,而是有其特定的相对独立的内容;财务活动并非总是企业的“局部”活动,而是经常带有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内容。
其次是从属性。作为企业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与企业战略保持步调一致,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是谋划对象的特殊性。企业财务战略的谋划对象是企业资金的总体运筹。资金对于企业的意义好比血液对于人体,一个人贫血就会头昏眼花、走不稳、站不住,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一个企业缺乏资金,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不但谈不上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企业的破产和倒闭。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正是这个对企业至关重要的资金。财务战略要对企业资金的总体运筹进行谋划,规定企业资金运筹的总方向、总方针、总目标等重大财务问题。财务战略一经制定,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
2增长、盈利与风险的关系
在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即企业能否不断地发展。因为只有发展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只有持续发展了,才能获得持续的利润。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风险。速度快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还来不及解决就被掩盖了,长此以往,对企业而言是很危险的,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企业的消亡。财务战略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风险与收益的矛盾、收益与成长性的矛盾,在三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2.1增长
增长,即企业发展速度的增长,也就是企业成长性的问题。很多企业都有这样一个想法: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如何扩大呢,途径有很多,其中并购是一个重要途径。于是很多企业走上了轰轰烈烈的并购之路。这几年来,中国市场的企业并购与整合如火如荼,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之如华润对啤酒行业的整合;也有跨国并购,之如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海尔收购美国美泰公司如此等等,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的一条捷径。姑且不论并购是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企业要做大,要快速发展,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先修炼好“内功”。还没有做强就急着做大的企业,一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就像一座根基不稳的摩天大厦。曾经有人说过,一个成长过快的企业,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团队,如同一队为了利益而啸聚在一起的强人,他们从一个高地呼啸着冲向大江南北,迅速地抢取到了巨大的财富之后,然后便不可避免地会各奔前程,一哄而散。过去,有很多企业正是因为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而最终导致了失败。例如当年赫赫有名的三株企业,以区区30万元,在短短的三五年之内,便开创了总资产高达40多亿元的三株帝国基业,其增长速度可谓惊人。在三株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当中,吴炳新提出的目标是:“1995年达到16至20亿元,发展速度为1600%~2000%;1996年增长速度回落400%,达到100亿元;1997年速度回落到200%,达到300亿元;1998年速度回落到100%,达到600亿元;1999年以50%的速度增长,争取900亿元的销售额。”如此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带来的问题也是惊人的。据三株自己的审计部门发现,在1995年公司投放的3亿元广告费中,有1亿元因无效而浪费掉了,在不少基层机构中,宣传品的投放到位率不足20%,甚至一些执行经理干脆把宣传品当废纸卖掉了。同样的案例还有巨人集团。在史玉柱自我总结的四大失误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巨人集团的产值目标是:1995年10亿元,1996年50亿元,1997年100亿元。然而目标越大风险越大,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没有必要的组织保证,必然损失惨重。
2.2盈利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盈利。这个目标被表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什么要盈利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企业的各项资产的取得都是一种投资,每一项资产的取得都要付出成本。有投资就必然要求要回报,有成本就必然要求要补偿。所以,我们可以从企业的各项资产管理中看到对盈利的要求。比如对现金,我们要求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对应收账款,我们要求加快回笼、防止坏账;对存货,我们要求加快周转、防止积压;对投资,我们要求加快回报、防止损失;对固定资产,我们要求提高利用率,防止闲置。可以说,企业对盈利的要求体现在企业资产的方方面面。当然,这个利,应该是现金的利而非账面的利。即企业要有实实在在的现金净流量。所以,首先,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盲目地扩大销售,大量赊销。赊销应该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销售额不是硬道理,能把应收账款都收回来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其次,企业也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盲目地进行投资。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笔者认为,应注意避免几个误区:第一是不熟悉的项目。不熟悉的项目是指企业在技术、人才、资源、市场等各方面在该领域都没有优势可言。对于这样的项目,即使回报率很高,也不要轻易去碰,否则往往会落得个“交学费”的下场。第二是在资金上没有能力的项目。所谓在资金上没有能力,是指项目的大部分资金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支撑,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举债投资虽然能得到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但是风险也是极大的。这样的项目一旦出现一些意外,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将整个企业拖垮。第三是投资回报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项目。企业上马一个项目,往往需要一定的银行贷款的支持。如果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就等于给银行白白打工,高额的利息会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第四是高风险的项目。高风险的另一面是高收益。很多人往往看到的是高收益的一面,却忽略了另一面的高风险。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而且是一种单向的对称形式,即想获得高收益则必须承担高风险,但承担了高风险却未必能获得高收益。第五是非成长性的项目。每一个项目,或者说是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还应关注该项目正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非成长性就是指该项目(或产品)已经处在夕阳阶段。不具备成长性的项目,就算暂时能获利,也不可能长久。所以项目的决策一定要和国家、地区、行业的发展相结合 ,绝对不能违背潮流。最后,投资还必须建立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投资分析至少应包括投资的风险分析、投资的组合分析、投资的量本利分析、投资的决策分析、投资的敏感性分析以及投资的概率分析等方面。很多企业有了钱,头脑发热,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到处乱投资,不经过科学的投资分析,仅靠主要领导“拍脑袋”决策,结果非但谈不上“广种薄收”,很多甚至是“颗粒无收”。这样的例子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少见。
2.3风险
影响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税收执法环境不均衡导致。由于国家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受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地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执法尺度不尽相同。
(2)税务机关受人力所限、精力有限,税务检查、稽查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使企业往往抱有侥幸心理。税务机关在其管理范围内,受所管纳税企业户数多的限制,没有过多的精力对每户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只能采用重点抽查的方式。因此,企业主观上就不自觉地放松了对税务风险的管控。当企业遇到纳税检查时,往往靠拉关系,有时的确解了一时之忧,但难解一世之虑。
如何建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
税收是企业一项必不可少的费用,它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业内人士也常常将纳税风险比作是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但对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鲜有企业有着足够的思路、方法,更缺乏系统的防范理念。
1.制定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应针对所有涉及税务风险的基础业务工作进行流程梳理,制定覆盖各个业务环节的全流程税务风险控制措施,完善税收风险的内控制度设计和建设,扫除企业财务管理等等制度中缺失的涉税管理制度这一盲区。在税收实践中,我们知道不少的税收文件中都规定税前扣除必须以企业相关制度为前提。如合理工资税前扣除的条件是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薪酬制度、福利费发放要建立台账。也就是说企业有关制度的健全,必须要在有关管理制度中加入涉税条款元素,才能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涉税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能力。不仅仅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要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筑起防火墙,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就要求企业广大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国家、地方的相关税收法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符合税法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工资管理制度、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发票和收款收据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
3.以领导重视为基础的企业全员税收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在战略性规划和重大经营事项决策时,精于税务的财务部门要深度介入,要进行充分的税务风险论证。税收风险控制工作效果,首先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其次是各级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会计人员和经济业务经办相关人员,要用好国家、地方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业务是企业多部门、多环节共同的大事,不单是财务的事。大家必须要协同工作,企业所有经营业务要事先规划,财务要认真研究经济业务涉及的税收风险。
4.实行税务工作管理专门化
在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领导下,企业应设立专门岗位,挑选精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税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的人员,专司企业涉税工作。企业甚至可以单设专门的税务工作职能部门,实现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专门化。
5.企业应积极主动保持与税务机关和中介机构的业务沟通,加强对员工税务知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能力
二、存在的风险点
(一)新税改产生的风险
新税改将会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首先,企业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为价外税,其计税方法是有差别的,“营改增”后,企业财务需要对相关项目的税收核算进行调整。其次,新税改会致使企业面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利润减少,企业的整体税负上升。再次,对企业财务报表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不能直接冲减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二)发票管理风险
发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主要风险点有:其一,发票管理意识不强,制度不完善或形同虚设。其二,部门管理职能弱化,发票信息实时掌控困难。其三,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环节混乱供电企业基本未设专人负责发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总是身兼数职。其四,发票取得意识不强,审核不严由于宣传不到位,发票管理意识薄弱。其五,社会流通虚假发票,鉴别困难。
(三)重组风险
企业重组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历史遗留税务问题。第二,税务架构不合理引起的风险。第三,交易方式缺少税务规划引起的风险。第四,未按规定申报纳税引起的风险。第五特殊性税务处理不合规引起的风险。第六,间接股权转让被纳税调整的风险。
三、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设计
税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因而需要依据税务风险评估找出公司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一)主要税收风险点
根据前面的税务风险点,分析罗平锌电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缺乏税务会计专门核算部门,对于企业涉税经营活动的处理存在不准确、不合理等问题。
(2)缺乏税务专职管理人员及机构,不利于开展税务筹划、税务审查以及相关税务风险控制等活动,这体现了公司在组织结构设计上的缺陷。
(3)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受总经理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二)基于风险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设计
从税务风险角度来完善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内部控制流程,考虑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五个要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税务审计制度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说起企业内部控制,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已不再陌生,它已成为巩固企业防范风险舞弊的一面“防火墙”。但是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务内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税务内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税务内控体系,使其成为税务风险防控最有效的手段。
一、采油厂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
税务内控的根本目的就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税务价值。要防范税务风险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税务风险来自于哪,对采油厂来说主要来自以下三种风险。
(一)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受胜利油田管理体制限制所带来的风险。目前,胜利油田的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很多决策仅考虑油田如何加强管理,如何挖潜增效、降低成本,而不考虑此种管理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会增加企业的涉税风险。如供料问题;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由于无投资计划挤占成本的问题等,都带来了很大的涉税风险。
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税务风险控制应当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充分考虑,而不是在合同已经签完,交税已成既成事实时才引起关注。因为一旦合同签订,在税法层面上各种税负就已经确定,此时往往已无回旋余地了。由此可见,企业商务部门签订和执行合同的过程才是真正产生税负的过程,等到了财务部门,能做的就只是按照税法规定缴税了。实际中往往是到了缴税环节,才开始关注如何控制,但此时风险已失控了。就像水龙头里的水在哗哗地流,财务部门不断地堵,还是堵不住。真正该做的是要拧住水龙头,将税务管理和风险从源头控制住。
(二)核算风险
核算风险是指在企业纳税核算过程中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带来的风险。如财务人员由于缺乏责任心造成的核算错误风险;重要交易过程没有企业财务部门的参与,企业税务部门只是交易完成后进行纳税核算,影响了纳税准确性的风险等。而后一种风险是采油厂现在存在的核算风险中最主要也是最难控制的风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生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有效的沟通,企业发生一项业务事先不与财务人员沟通,往往财务人员是最后知道该业务的部门,等到财务人员最后发觉该业务的有些方面不合适的时候,已经无法补救了,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涉税风险。另外一项业务有时往往牵扯许多部门,各部门之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管理,部门之间平时不联系,各人自扫门前雪,相互之间采集的数据差异巨大,有时各部门还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对采集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造成各部门的数据千奇百怪,而且难以自圆其说,给采油厂纳税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风险。
(三)理解风险
理解风险是指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适用不同所带来的风险。这既包括采油厂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中对政策的理解风险,也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对税法政策的不知和少知带来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除了加强对采油厂财务人员和涉税各生产经营部门人员的税法知识培训外,聘请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也可减小此种风险。
二、通过有效手段建立一套适合采油厂的税务内控管理体系
(一)设立有效的税务组织及岗位职责
进行有效的税务管理,企业内部税务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在采油厂涉税业务层面,合理的涉税岗位安排是不可或缺的,至少要委派1-2名专职税管员负责日常涉税业务处理。涉税岗位不仅仅是指税务岗的人或者财务的人,还包括公司与税收联系紧密的其他人员,应当由采油厂副厂长(级)领导税务工作,因为只有管理层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推动采油厂税务岗位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并委派财务科长负责税务工作。现以采油厂涉税岗位的设置为例说明如表1所示。
(二)建立各环节风险管理流程控制
内控机制属于预防性控制机制,是防范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内控制度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规避和化解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务管理组织与标准,加强税务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实现企业税务价值的最大化。
采油厂可以根据情况,对各个涉税环节的风险点进行控制,即建立一套各税环节的风险控制流程,通过这些流程的有效运行,对涉税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防范涉税风险,创造税务价值的目的。
采油厂主要涉及的税种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营业税及其附加。其中营业税及其附加金额年发生额较小,房产税根据采油厂ERP中资产数据库房屋原值计提,车船税由车辆保险机构代扣代缴,因此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其余几个税种中,其风险控制流程如下:
1.增值税
增值税的纳税风险主要存在于所发生的所有应税收入是否足额计提销项税,抵扣的进项税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及不应抵扣而抵扣的进项税是否进行进项税转出等。针对以上风险,可以进行风险控制流程如图1。
2.企业所得税
由于采油厂只是分公司下属一二级单位,无独立法人资格,因此无需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申报,只在每年末上报企业所得税税前调整项目。而由于企业所得税涉及采油厂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成为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风险点。风险控制流程如图2。
3.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风险点主要是发放的所有工资奖金是否足额计提税金。在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后,个人所得税的风险完全可以依据全员全额申报表进行风险控制。图3为风险控制流程。
4.印花税
印花税的风险主要是法定合同类别的合同是否全部计提印花税及印花税税率的使用是否正确。针对以上风险,每年可以聘请税务事务所进行审查,最大减少风险。风险控制流程如图4。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汇报制度
风险汇报,包括汇报制度与汇报标准两个方面,主要作用是明确各级涉税人员的责任,提高采油厂对涉税风险的反应速度。汇报制度以厂级管理的高度,明确重大涉税事项必须要向厂级领导进行汇报。哪些属于重大事项,很难一概而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税务检查、税收筹划、重大涉税合同、重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税额超过万元以上的涉税风险等都属于必须汇报的事项。
汇报标准解决各部门涉税人员如何进行汇报,是一个流程标准的问题,以便于汇报文本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签字流转中的统一理解。比如,税管员在工作中发现采油厂存在重大不合规处理,可能存在较大税务风险,他应该向他的主管科长及时汇报,并以标准化的内部文本进行签字流转,税务主管科长可能与其他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沟通,并向主管副厂长(总会计师)汇报。
(四)建立内部税务风险测评制度
建立风险测评制度,就是从采油厂管理的角度对税务风险测评进行明确,作为采油厂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一是要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加强培训,尤其对涉税业务岗位、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基本税务知识培训,使其对涉税风险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
我国市场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也影响了一些政策环境的变化,其中税收法律的影响最大。然而,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对税收法律中各规定并未足够重视,进而形成了诸多税务风险,极大地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因此,持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会计风险管理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风险控制观念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很多企业并未形成牢固的纳税观念,或是积极性明显不足,缺乏税务风险的控制观念。并且,建筑施工企业也未专门创设相关的税务管理机制,即便设立了,相关税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仅限于报税,并没有按照不同税务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税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二)并未设置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税务会计管理工作应当以税务风险防范为重点,故而,必须要建设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但是,我国绝大数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1]。换言之,企业未建立一个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预警体系,无法及时发觉风险的存在。尤其,在开展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的决策中,不能有效的利用风险评估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很多企业往往会把税务风险的印象停留在“事后控制”的层面上,对于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而言,无可靠对策予以应用。毫无疑问,这对建筑施工的行业特性来说,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根本无法降低实际损失。
(三)管理监督失位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实施税务风险监督的重要部门,对避免税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形成有重大作用[2]。然而,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并未设置独立于企业行政部门以外的内部审计部门,或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正常行使,职能无法发挥,导致审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够从事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在面对我国税务机关的检查时,企业内审部门往往只会想如何应付检查,而从未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因而对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建议。
二、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可行性路径
(一)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以及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重视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方可创设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宣传,并打造文化圈。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让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需重视的是,在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工作中,一定要先在企业的领导层中进行,以此来发挥企业管理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将税务文化的建设纳入到整体文化建设工作中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
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以保障有赖于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机制,同样,税务管理机制的落实,就必须要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作为载体才能实现[3]。因而,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并确保部门的独立性、严肃性、权威性。并且,配置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管理人员来统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会计等相关事务,对实际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需要重视的是,部门在成立之后,在设置岗位时,应当绝对保证岗位分离,定期地对税务管理人员实施换岗,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三)重视预警体系
税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事前控制对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类涉及范围非常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的企业而言,建设健全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可以最大限度上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环境的动态评估,并按照建筑施工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各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等,对企业经营活动施以科学的评估,并预测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与因素,力图在税务风险发生后将危害最小化。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基本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匮乏对必要信息展开风险决策,通常是按照历史数据来判定今后每种后果的可能性,使决策具有风险;其二,是企业在财务决策容易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市场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的繁荣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这种种因素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当正确地意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健全财务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四)加大监督力度
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加以监督,可以保证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与此同时,观察并督促企业制度的落实情况,也有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予以改正。可以肯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必须要受到建筑施工企业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并且,企业要懂得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税务风险防范的监督体系,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监督,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内审部门的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内部行政部门的影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实施税务检查后,审计部门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的总结经验,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五)健全税务会计体系
税务会计体系应当从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以构建出完整的税务会计体系。从税收征收与施工企业核算的维度分析,颁布统一详实的建筑施工税收法律文本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满足建筑施工会计核算的要求。而在税收法规的制定时,需要最大限度的维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主要还是在财务会计,所运用的还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方法,所以相关的会计核算应当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并且,对于统一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税收会计规范可以汇编成册,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必备教材,并予以不断补充与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税务风险问题是国内外企业均会面临到的主要风险问题。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等综合原因,其纳税的动态环境常常都在发生着改变,由此建筑施工企业所遭遇的税务风险也数倍于从前。有鉴于此,不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成长期,都几乎遭遇过大量的经营危机,而其中又以税务风险危机为主。有鉴于此,企业必须要对内部税务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存在,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本文主要从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重视预警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健全税务会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了解自身在其市场中的发展力与竞争力,同时要熟悉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业务开展能力,以便对税务会计管理工作予以合理定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权衡自身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选择最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切实地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把税务风险降低到最小,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浅议施工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5(08):64.
一、前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建筑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独特的特点,纳税环境较为复杂多变,税务风险日益显现。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管理机制、预警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
(一)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问题
企业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过于被动,缺乏主动、整体、系统的体系,许多施工企业往往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税务管理意识薄弱,加大了税务风险;岗位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大多数施工企业并未有设置特定的税务管理机构,有些设置相应岗位的也没有行使税务管理职能,只是做简单的报税工作,例如某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税收管理岗位上只是由一般的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分管税收的专业人员,这导致在多次工程建设工程中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税务风险;税务信息收集不全面。某大型股份制建筑施工企业其业务遍布中国多个省份,在浙江、江苏等地均设有分公司,然而各个分公司却未设置税务信息收集岗位,全国各地的税收政策会有差异,其税务信息不共享让该企业在后续的税务管理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成本。总的来说,税务风险管理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其管理机制存在的不少问题,需引起重视。
(二)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评价监测税务风险。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税务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模型研究不深入,仍以指标为主;风险判断评估不正确,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和科学方法论指导;风险控制应对措施单一,不能根际实际企业情况和风险等级细分策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深入。某建筑施工企业是省级重点企业,公司积极推进内部管理,在税务管理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税务风险绝对额和相对额,并通过公式得到相应的评价值,从税务风险指标之中,60%属于税务风险正常区域,30%属于税务风险关注区域,只有10%属于税务风险可疑区域。然而该施工企业却忽视了10%的可疑指标,从而没有制定有效的规避手段,结果在之后工程建设之中,就是这可疑的部分导致了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可见,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三)缺乏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
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往往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够,对于税务机关的核查都只是临时应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让税务风险管理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从而放纵了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应建立起企业的税务文化,公司领导层应首先提高税务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税收观,起到典范作用。其次,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增添税务文化建设。再次,更应加强各个员工的税收意识,共同参与到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之中,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有理有节的减少企业税务风险成本。
(二)建立企业税务管理机构
应设置独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管理工作,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对于项目较多,分公司较多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其项目多,税务复杂,其税务管理效能低下,为保证税务信息流通顺利,降低税务风险,应设置相应的专业负责人,主管总公司、分公司的税务工作,对各级人员明确其责任和权利,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能力。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起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良好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这有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事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减少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建立起实时动态的风险评估制度,不同的施工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情况等方面评估税务风险种类、可能及影响程度。在有效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兼顾成本经济原则,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我国有不少应缺乏风险评估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实例,故在重大资产投资时或者是重要的企业决策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四)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监督
在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监督之前,应首先建立起长久有效的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平台,确保企业对税务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传递与沟通,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案例信息库,加强同社会税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税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之后,应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建设纳入企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中,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对在监察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及时处理,制度相应的措施,对于典型案例应纳入信息库,供相关人员学习借鉴。
四、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税务风险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纳税环境复杂多变,税务风险更为增大。只有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才能让建筑施工企业良性和谐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青平.论大型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2,(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地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许多企业自身的经济水平都有所提高,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企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则必须开展高效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工作,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必须重视对开具发票的管理,处理好发票问题,以确保税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内容
随着企业的蓬勃发展,其必须重视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税务风险指的是企业的涉税问题是否按照国家规定来实行,这对于企业的综合效益来说十分重要。若是无法有效地规避企业税务风险,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必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控制,要严格遵循相关税务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发票管理能力,明确发票管理的重要性,以确保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常见发票问题
就目前而言,虽然企业开始重视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但是现阶段在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其问题主要出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收款单位不同于盖章单位。企业在开具发票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收款单位和盖章单位不是同一个单位的状况,对于这种发票来说其缺乏真实性,不合乎规范。没有严格按照发票开具的相关制度来执行。虽然某些时候收款单位和盖章单位不是同一单位,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联系,可这样不相符的发票仍然不被税务机关认可,当税务机关查询的时候,便会做出相应的处罚,这样便会增加企业的缴税负担,为企业带来了税务风险,不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国税、地税未能有效辨别。很多企业在领取发票的时候,并未对所领发票的归属进行辨别。一般来说在领取发票之后,要对发票是国税还是地税进行辨别,然后再使用。另外,还要看所领发票是否能够应用于企业的相关业务。
第三,企业未关注发票的真实性。企业在实施发票管理工作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套号发票这一现象。在领取发票后,应当在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以确保发票的合法性。
三、解决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常见发票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税务风险控制的作用,则必须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因此,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此项工作,将其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企业应当根据我国相关发票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发票管理制度。要明确规范发票领购、开具的流程,确保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二)发票要真实合法
企业在实施发票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所开具发票的真实合法性,这十分重要,必须重视。企业财务相关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当地国税、地税的官网上进行发票真伪的查询,以保障发票真实合法。在接受收发票的时候,则需要其提供真实的交易依据,确定是真实有效的发票,才能进行报销。
(三)开具发票要合理,网购发票不可忽视
企业自身对外开具发票的时候,一定要先确保确实发生过经济行为,不能随意开具发票,另外开票的数额要符合交易数额,不可开具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发票。另外,在开具发票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相关信息的完整性,要盖上专用公章,以规范开具发票流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于人们的生活中,网购成了人们生活中消费的重要方式,为此企业发票管理应当顺应是时代的发展潮流,加强网购发票管理。虽然网购很方便,但是在发票这一块则存在着很大的涉税问题,很容易为企业带来隐患和风险。企业利用网购来采购商品的时候,应当先在线下寻找正规的供应商,然后从其网页上购买,并要确保网页销售名称与开票单位相同,拍照截图作保留,以做好万全准备。
结束语
现阶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税务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可忽视。而发票则是税务风险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税务风险控制水平,则必须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发现企业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从而保障税务风险控制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硕.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