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5 15:14: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2石林县长湖镇森林资源概况

长湖镇位于石林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6km,总人口16743人,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6%,是典型的彝族集居地。玉米、小麦、薯类是农村粮食与经济的主要来源。由于工商业欠发达,烤烟是全镇的财政支柱,属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贯穿昆河一级公路和九石阿旅游专线,也是相邻路西弥勒县过往省城的必经之地,闻名遐迩的石林景区之一长湖景点就在镇政府驻地。据2007年2月完成的石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长湖镇国土总面积29962hm2,其中林业用地17502.9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8.42%,非林业用地12459.1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5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849.6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7.7%,疏林地1265.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23%,灌木林地4087.2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3.35%,未成林造林地30.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17%,宜林荒山266.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5%。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活林木蓄积528270m3,全县林木绿化率为58.13%。在分类经营中:生态公益林15709.1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9.75%,商品林1793.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0.25%,石林风景保护区14861.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4.9%。境内植被共有8个类型,11个群丛,主要有滇青冈林、高山栲林、铁橡栎木、锥莲栎木、云南松、冲天柏林、刺柏林、华山松。

3长湖镇林业发展现状

全镇领导干部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视,大力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干部积极带头创办样板林建设,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造林热情。据调查资料显示,长湖镇林木绿化率高达70.83%,远远高于全县45.13%,居全县第一位。长湖镇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5927hm2,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5099hm2,市级生态公益林建设2430hm2,设置专职管护人员68人。石林“申遗”的成功,为长湖镇生态加速建设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为加速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林权制度改革方面,2007年长湖镇率先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责、权、利,最大限度地解放林业发展生产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林业管理队伍方面,长湖镇打造了一支年轻的高素质基层林业队伍。现有工作人员中,大专学历1人,专科学历2人,中专学历2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工人1人,能行使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5人,下辖农村林业辅导员10人,森林病虫害测报员2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巡山管护员68人,员工平均年龄40岁。

4存在的问题

4.1林业建设投资不足

长湖镇全境属山区乡镇,且为彝寨集居地,由于历史和风俗的原因,虽有山多林广的优势,但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思想观念陈旧。据2006年底报表统计,全镇人均收入为876元,财政收入为543万元,仅能维持正常的生计,对林业上的资金投入几乎为零。资金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4.2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实施,长湖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全镇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尤其是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域、村镇面山改变不大。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开垦林地、毁林开荒和盗伐滥伐林木屡禁不止,虽然努力组织打击,但效果不佳。乱采乱挖侵占林地已难以控制,由于涉及国土、环保、水务、矿产和林业等多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虽然短期内企业效益有一定的体现,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严重后果尚未引起各部门和政府的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林业工作的成效难以显现。

4.3森林资源基础差、自控能力弱,森林灾害加剧

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高于全县森林覆盖率39.24%的水平,但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占绝对优势,且纯林多,混交林少,这种森林植被结构类型抗逆性差,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弱,易导致小蠹虫、松毛虫等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减弱。森林火灾的防范虽然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超常规的措施,火灾次数有了明显下降,但因长河镇属纯农业乡镇,农事野外用火频繁,森林火灾仍无法杜绝,加之气候变化和森林控灾能力的降低,随着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林区、景区的旅游人员和施工外来人员日趋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加大,受害程度和灾害损失呈上升之势。

4.4缺乏科学规划,节能改造能源建设速度缓慢

从林业规划看,一是有的造林项目实施前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林地盲目追求集中连片,造林树种选择存在随意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某些项目中没有很好的运用;二是全镇总体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随意性大。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16743人5026户,农业人口13884人4628户。2007年6月统计显示节能改造、沼气建设等新型节能建设为150户,仅占农业户的3.4%,且仅分布于阿着底村,其他30个自然村户的平常燃料仍取之于山中林木,据2006年12月统计每年每户所需燃料活林木5t,折合活立木蓄积5m3。

4.5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滞后

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陈旧、僵化、呆板,缺乏活力,远远滞后于时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观念中基本上忽略了森林的生物学特性和可再生特性,缺乏动态的森林生态平衡观和科学经营理念。而且林业决策管理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思想仍较普遍,林业项目框上加套、套上加绳,禁锢了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的固有特性,难以吸引和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加入林业建设,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5对策与建议

5.1加大林业投资力度

政府要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才能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着力于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除了政府投资以外,要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推动长湖镇林业建设的步伐。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筹集资金,长湖镇要丰富林业资金构成,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建设与保护资金,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支出;②林业支撑与保障类资金,主要用于林木种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及信息化建设;③林业产业发展类资金,主要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各类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花卉产业投资;④林业民生工程类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及林业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5.2健全法制、加强执法力度

把林业建设和发展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上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各项法制逐步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和林下动植物保护等基本形成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造林、护林积极性和主动性。

5.3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和联防公约制度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也是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长远之策。目前,森林危害最突出的虫害是松毛虫和小蠹虫。松毛虫每年发生一代,多年来一直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虽防治效果显著,但同时毒杀了大量的天敌,存活下来的松毛虫也产生抗药性,来年在一些地块大量繁殖,危害加重,增加了防治难度和成本。所以应建立预报监测,齐抓共管的联防机制,应用生物、林业、物理、化学综合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天敌,提高森林抗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采用药物熏蒸,钻孔注射药物法,剥皮包药法等,效果明显但成本太高,经济不堪重负。应研究掌握小蠹虫的生活史及其活动和发害规律,在小蠹虫梢转杆,杆转梢时期进行药物喷洒,在产卵时期进行蠹害枯死木清理,枝和杆集中堆放药物熏蒸或焚烧。

5.4科学规划,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既是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超前研究又是迫切的现实需要。然而保护区域均在欠经济发达的山区农村,更多山区村民的生计还在依赖于山林,财政连年吃紧,没有财力保护,为此要以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抓住治理长湖、核心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国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实施必须加紧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范围的宣传和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长湖镇应依托新农村建设,加紧制定农村能源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速度,大幅度缩减农村薪材的需要量。严格控制民用限额采伐量,加大林政执法力度,降低林木无谓损耗。

5.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长湖镇在石林风景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绝大部分、商品林较少的情况下,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要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丰富的特点,集中连片以短期招租或承包的方式,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林下资源松香、野生菌类、松子、兰草等多种经营利用。对商品林区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手搞活林地经营权,进行农林蓄复合模式经营,大力培育出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林产品,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减轻财政压力,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乡镇零售业发展迅猛,2003年乡镇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消费品零售额的26.2%。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乡镇的人口(包括农村人口)占了60%以上,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市场蕴藏着巨大地潜力,商业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广阔。

从零售业态来看,目前乡镇市场的零售业态主要有: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商品零售市场。

从经济成份来看,乡镇市场上主要有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和集体经济在乡镇市场上已越来越少,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仅在沿海发达的一些乡镇存在,而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占绝大多数。

我国乡镇零售业发展现状

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乡镇商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以供销社为主体的商业体系。但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乡镇商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销社已被专卖店、超市、综合性市场等商业业态形式所取代。国有经营为主已转变为以个体经营为主。乡镇商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乡镇市场发育不平衡

从全国乡镇市场来看,区域间乡镇市场发育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零售网点多、发展快、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大。据国家统计局普查资料显示,东部地区零售企业单位数占据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达61.8%,从业人数占59.1%,而中、西部地区零售企业单位数分别占22.6%和15.6%,从业人数为26.5%和14.4%。

零售业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由于很多的乡镇发展的较早,在商业的布局上没有统一的规划,所以乡镇商业的网点普遍零乱,随意性较大,各种商业网点交叉分布,整体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一些小商铺任其开设,只要是临街门面就开设小商店

零售业经营理念落后,缺乏竞争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乡镇零售业的经营理念较为落后,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坐店式经营,没有竞争意识,顾客上门我就做生意,你不来就不来,好象与己无关一样。尽管能够感觉到同行竞争激烈,但基本上没有经营者会因为竞争采取应对做法和措施,主动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更少。能够真正地树立为顾客着想,为顾客提供方便的商业更是凤毛麟角。

零售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落后

乡镇商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单体分散经营的零售主体所占比重较高。在全国1300多万个流通主体中,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在全部零售主体中的比重高达93%。目前在城市零售业中发展较快的连锁超市在乡镇也有所发展,但还是新生事物,数量还不是很多,占乡镇商业的比例还比较低,经营规模也小,经营的商品品种、规格等也不齐全。零售业从设施到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且进展缓慢。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目前我国乡镇流通产业的核心技术、物流和信息设备都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零售业经营大众化,缺乏经营特色

纵观我国乡镇零售业的经营情况,从经营的商品品种、经营方式、经营手段和经营策略等方面都趋于大众化,缺乏经营特色。不能够根据当地乡镇的特点和乡镇居民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开发特色商品,开展有效地价格策略、促销活动规划、商品陈列技术及卖场气氛的营造等营销策略。尽管有些零售业经常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但由于促销手段单一,少有变化和缺乏对促销活动的有效整合,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乡镇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普遍偏高

由于乡镇零售业进货渠道基本上是从县城或中小城市的批发商或商进货,加上运费后进货成本增加,使得投放到乡镇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普遍偏高,越偏僻的乡镇价格就越高。在我们调查的5省85个乡镇中,发现乡镇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县城。

发展我国乡镇零售业的对策

发展适合乡镇的零售业态

建立农产品零售市场 乡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乡镇的零售业主要任务不仅是把工业品送下乡,而且要通过它的渠道把农副产品送到城市,因此乡镇零售业在经营日常工业品的同时,更要提高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力争使其销售份额占全部零售额的三分之一。加大力度规范和整合乡镇农产品集贸市场,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有条件地进行“农改超”试点。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主体直接向乡镇零售终端配送,同时鼓励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以稳定零售终端的农产品货源和质量。

发展乡镇连锁超市 连锁超市是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以自助的销售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低廉、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城市市场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而在乡镇市场上却并不多见,从我国乡镇当前的需求情况、消费特点及消费水平上来看,在乡镇发展连锁超市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不仅能够为乡镇消费者提供价廉的商品,而且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商品。

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

发展乡镇商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商业企业积极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满足乡镇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更需要地方政府在宏观上以切实提高乡镇居民及农民收入,改善乡镇基础设施和规范市场为中心,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支持、引导与规范,财政有限的乡镇可以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商投资建店,促进流通市场的繁荣,使乡镇商业健康发展。

乡镇零售业的辐射范围不仅仅是乡镇居民,还包括了广大的农村消费者,由于农村的零售业不发达,无法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在闲暇之余,农民往往愿意到乡镇一次性购买大量的日常用品和农机用品。这部分的消费者也是乡镇商业的主要目标群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进行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农民增收,同时通过信息指导、市场拓展等方式让农民致富。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乡镇零售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重视零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由于收入、市场的繁荣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到乡镇工作,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乡镇零售业发展的瓶颈,2004年11月我们在对和田乡镇连锁超市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他们不缺商品、不缺市场需求,缺乏的却是商业人才,特别是店长一类的人才严重缺乏,正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管理分店,使得连锁店铺的扩张速度放慢,这不仅影响连锁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解决的办法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培训,可以自己企业培训,也可以送出去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用待遇吸引人,用环境留住人,这样企业才能够迅速发展。

零售企业要学会运用正确的营销策略

篇3

玉米是古城乡栽培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海拔900~1 900 m的地区均有分布,是该乡山区、半山区人民的主要食粮;是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养猪业中,除少数部分以小麦、豌豆、蚕豆作精料外,绝大部分是以玉米为精料来发展养殖业的;在加工业中,玉米是酿酒业的主要原料,通过产品的转化加工使玉米的产品产值产生了较大增值,为地方财政增加了税收,因此玉米生产在该乡农村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城乡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 000 hm2,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1.8%;产量占粮食全年总量的46.5%;以目前的实际生产水平来看,玉米平均产量仅2 775 kg/hm2(以村为单位,平均产量最低1 207.5 kg/hm2,最高3 520.5 kg/hm2),平均产量与土地实际生产能力相差甚远,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该乡粮食生产及养殖业的发展,从而减缓了农业内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影响了全乡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2古城乡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劳动者素质差,新技术应用程度低

由于受自然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低,整个农业劳动力组织素质差。一是劳动者生产观念落后,无法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的束缚,导致生产方式落后;二是素质差导致科技意识不强,影响科技措施的推广。如玉米地膜栽培面积仅占27%,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占35.7%,不但面积所占比例小,而且推广应用的技术到位率很低。劳动者是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载体,劳动者的素质与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劳动者素质差,严重地制约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科技的增产潜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大部分农村尚未真正表现出来,导致生产水平仍然处在较低阶段。

2.2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古城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可以说绝大部分旱地是靠天产出,风调雨顺年份可收获较好的产量,异常气候年份则易造成大幅度减产。由于全乡大部分旱地分布海拔高,坡度陡,水浇地所占比例小,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层变浅,土壤墒情差,保肥、保水性差,土地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迂风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易造成玉米减产[1]。

2.3品种退化,抗逆性差

品种在粮食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古城乡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看,玉米品种存在着严重退化的现象,当地老品种退化现象尤为突出。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不注意选留种,导致玉米植株高度偏高(一般在3.5 m左右),果穗变小,秃顶率增加;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根据对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群改种墨白一号的调查表现,植株总体偏高,平均为3.2 m,比杂交玉米会单4号平均高出1.3 m。植株过高,抗倒伏能力弱,迂风造成大面积倒伏,导致减产,严重地制约全乡玉米生产的发展。

2.4土地经营不当,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土地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形式,由于农民意识差,只注重土地的自然肥力,而忽视了土地的培肥。用养分离,只用不养,土壤养分含量严重下降,且各种养分比例失调。在土地耕种过程中,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旱地远离居住地,有机畜肥难以运送到旱地施用,形成了单一施用化肥的习惯。加之群众对作物秸秆还田的作用缺乏了解,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大部分是集中烧毁,造成有机养分丧失,使土壤养分含量比例失去平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易板结,宜耕性差,理化性状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由此可见,因土地经营不当,不注重土地的增肥,导致了土壤肥力较大幅度的变化,养分含量严重下降,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5种植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出量低

农作物种植管理水平除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受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由于劳动者素质低,科学种田的意识差,形成了数年来大面积种植、低水平管理的种植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首先从种植方式开始,虽杜绝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种植方式[2-5],但仍然有较大部分面积还采用撒播和随犁沟种植,规格化种植所占比例小,单位面积内有效株数不足,一般在3.15万~3.75万株/hm2,老品种仅为2.25万株/hm2左右。尤其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地膜覆盖栽培等所占比例小,据2011年统计资料,全乡玉米育苗定向移栽面积40 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3.6%,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为252.73 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24.7%。其次是中耕及施肥管理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农户受经济条件影响,施肥水平低,平均施化学氮肥225 kg/hm2,有的甚至是无肥料可施,仍种“卫生地”;除施肥水平低,还存在施肥方法不当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施肥方法是先中耕,后施肥,肥料在土表,经阳光照射和雨水冲淋,导致肥料挥发、流失、损失严重。此外,病虫害防治意识差,对目前玉米上出现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危害未引起重视,绝大部分玉米种植面积基本不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给玉米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3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施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实现科教兴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农民的科技意识才能加强,科技兴农战略才能在广大农村实施。在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结合“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乡(镇)村级成人技校,组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劳动者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初级教育,培训一批实用型的农科员和科技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的积极性。二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进行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可采用田间实地讲解培训,还可利用图片资料、宣传专栏和电影、录像等进行宣传,不论是采用任何形式的培训,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增加科技推广技术的到位率,使其不但掌握全面的科技推广技能,还了解市场学和营销学,全面提高粮食产品的产量和产值。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粮食作物获得高产的关键。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托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草)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对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草),整治水土流失,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势头的同时;对25°以下的耕地实施坡改梯,把坡耕地变为水平台地,提高其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土、肥、水流失。在实施坡改梯的同时,加强沟渠配套建设,山区重点抓好“五小”水利设施建设,逐渐使梯地变为水浇地,提高水利化程度,把大部分旱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地,实现人均建设667 m2以上高稳产农田地的目标。

3.3扩大新品种推广,基本实现良种化

扩大新品种推广,提高良种的覆盖率是提高玉米生产的重要措施[6]。从近几年所推广的杂交组合来看,思单3号、会单4号、雅玉889、正大615、迪卡2号、罗单5号等品种适应性好、产量高,群众反映较好。只有从当地气候条件出发,引入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杂交组合,大力宣传发动,并辅之以必要的推广措施(如采取责任状管理,加强行政参与及种价补贴等),使杂交玉米覆盖率从目前的48.9%逐步提高到80%以上,基本实现良种化,用良种替代种性退化的老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从而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

3.4合理施肥,用地与养地结合

针对古城乡旱地土壤所具有的酸、瘦、干、薄、速效养分低的特点,利用农业电脑专家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比例及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进行合理的配方施肥,力求做到施肥数量、种类搭配和施肥方法趋于合理,减少养分损失,充分发挥养分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使土壤养分能协调平衡供给作物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植绿肥及提倡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3.5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日益突出,要使单位面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只有采取生物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配套措施,在力争实现良种化的同时,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育苗定向移栽、作物基因诱导剂的应用等措施;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80%以上甚至更多的面积实现格式化种植,海拔1 500 m以上的旱地玉米基本实现地膜栽培,保证有效植株达5.25万株/hm2以上,不断引进国内、国外的高产栽培技术,改变落后的栽培管理方式,提高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4结语

总之,随着全乡人口的增加,可耕种面积的不断减少,要保证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加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单位产出量,使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才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全乡粮食及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5参考文献

[1] 王清礼.玉米灌浆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J].华北农学报,1981(3):71-74.

[2] 王宜伦,李祥剑,张许,等. 豫东平原夏玉米平衡施钾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4):39-42.

[3] 江东岭,杜雄,张宁,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3):201-207.

篇4

乡镇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高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是乡镇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为畜牧养殖者提供动物疫病检测、预防的服务,保证乡镇畜牧业能够顺利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文章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如何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分析。

1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保障制度,防疫工作很难落实

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并且在《动物防疫法》中规定,动物疫病预防,由县级以上政府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制定计划,导致乡镇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状态,加之乡镇工作任务繁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被其他工作任务牵绊,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对我国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国家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收支来源单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备的更新,国家也没有对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引起重视,甚至很多乡镇兽医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制约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3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较低

首先,我国大部分乡镇条件较差、交通闭塞,很多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投身乡镇畜牧兽医的意愿。其次,由于畜牧兽医的社会地位不高,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都是初级技术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畜牧兽医技术和素养。

2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素质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该积极吸纳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并且地方政府应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惠条件,加大乡镇牧兽医的吸引力。其次,要对原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技术和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国家政策、制度,推进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1]。

2.2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推进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畜牧业的发展与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各级领导应意识到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如:社会信用资金、民营资本等,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体系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更新改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2]。

2.3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我国乡镇人事、财务等都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协调管理,并且侧重于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体制。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建设发展政策,积极展开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和分析,促进管理体制和政策计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乡镇畜牧业和兽医服务事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为畜牧养殖者提供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检测、预防的服务,促进乡镇畜牧业顺利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素质;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作者:程忠权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篇5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广与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粮食大丰收。从某种层面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可让农民科学种田,降低成本投入。而从实际应用现状来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显现出弊端,基于此,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相对不健全,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以往的实施效果反馈分析,乡镇农业技术改革过程相对比较缓慢,且不同区域差异较大,上下级隶属关系也存在差别,很多乡镇共用一个技术推广站,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站并没有统一的组织结构,导致难以有效监管。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相对缺乏,且推广人员的工作意愿并不是很强烈,导致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1]。

1.2推广手段单一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难以获得成效的直接原因是推广手段单一,很多乡镇农业推广站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的命令进行简单的技术推广,遵循以往的操作流程实施试验示范,要求农民依据操作规章进行技术操作,并未对其进行现场操作,农业推广必然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1.3经费投入有限

经费投入不足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受限的主要原因。经费来源不足导致技术推广难以真正落实到位[2]。此外,多数乡镇技术经费补给不足,也直接导致技术人员收入无法得以保证,很多技术人员依靠经营农业资料谋生,这将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得以妥善解决。

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2.1明确职责,完善管理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强化职责管理,对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技术服务需要严格依据科学分配,实施分类管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包括示范、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教育培训等类型。对公共性质的职位,加强其服务功能,在技术人员的选聘上实行竞聘上岗,政府财政机构应保证技术人员的收入稳定。乡镇机构还需重点扶持农业技术推广站、水利站和农机站等项目,且将各项目的隶属个人或是部门明确列举,提高技术推广人员待遇,使其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

2.2优化推广手段及策略

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相对单一,因而必须从根本上优化推广手段,提高技术推广效率,是乡镇技术企业推广必不可少的对策。从服务机构层面而言,需从农民具体情况出发,结合目前我国市场发展方向,依据农业发展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增加技术覆盖率,并使之有效全面落实。创新服务模式,改善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率,让农民能够从技术推广中获取利益。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需更新服务理念,依靠科技示范,或是营利服务,积极转变服务目标,从长远角度追求产品高质量,提升农民经济发展效应[3]。

2.3增加经费支出

经费投入不足是限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首要问题,因此乡镇政府需要这一环节不断优化,为技术推广提供专业的经费,同时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支农资金、渠道等方式,合理预算技术推广所需经费,从而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3结语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的弊端不利于农民经济收益。笔者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不断实现技术化。

参考文献

[1]鞠芳.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6):3717-3718.

篇6

1.前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推广机制在农业推广领域中占据着的地位是十分的重要的,针对其推广模式以及推广机制展开各个层面的相关研究工作是十分的重要的,畜牧业的发展水平高低能够从某些层面之上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展现出来,国家在这一个领域中的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动物防疫服务管理措施呈现出一种日趋完善的态势。以此为基础才有可能使得标准化养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流通在市场中的畜牧产品的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从而也就能够使得畜牧业有效供应能力的稳步提升这一个整体目标得以实现,促进畜牧业向着高效的方向转变。自从我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以来,现阶段正在施行的西部大开发以及农业具体构成结构整体调整战略措施,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过程中,畜牧业占据的地位是十分的重要的,其所展现出来的发展水平高低,和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提升、社会稳定性增强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因此想要使得畜牧业得到大力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工作的力度就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首先对现阶段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制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

2.1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基础设施是较为简陋的

因为乡镇畜牧兽医站是由集体所有制逐渐的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的一个单位,在经济层面上长时间以来施行的都是自给自足这样一种模式,其实也就是需要自己找米来下锅。所以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中国家是没有向这一个领域中投入任何资金的。因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基层站中并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所以也就就使得乡镇畜牧兽医站中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滞后性比较强,疾病诊断以及化验设备也呈现出来一种匮乏程度比较高的态势,甚至有一些基层站当中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相较于同等规模的养殖场来说都是较为落后的。虽然近些年以来在施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政策的基础之上,使得某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情况有所改观,也使得某些乡镇兽医站的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针对我国范围之内数量非常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来说,想要从本质的层面上使得基础设施滞后性比较强这样一个局面得到转变,需要付出的是长期不懈的努力。

2.2保证措施不足的情况之下使得防疫工作的落实情况不是十分的乐观

依据现阶段我国畜牧业领域中施行的《动物防疫法》中提出的较为明确的规定,国家针对严重威胁到养殖业正常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施行计划免疫机制,并施行强制性的免疫措施。除去施行了强制免疫措施之外的动物疫病施行预防机制,经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整体性计划,并经过同级的人民政府批注之后方可施行。依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虽然说县级人民政府针对生猪施行了“骗免同行,耳标记号”以及春秋两季的普遍防疫机制,但是我国范围之内仍然还是有一些乡镇地区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在经过相关的检查工作之后,发现的不达标的生猪需要重新打防疫针,既然说针对生猪开展的防疫工作的落实情况都是十分的困难的了,那么针对非生猪的畜禽类开展的防疫的工作想要得到切实的落实就显得更加的困难了。对出现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就是乡镇政府并没有予以这项工作充分的重视,存在着侥幸心理。第二点就是以为某些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较为薄弱,自己认为即便是死了一两只养殖的动物也是不会伤筋动骨的。

3.增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工作的力度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在实践的过程中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是得动物防疫服务管理措施逐步的完善起来,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除了是需要将普通的疫病防治工作做好之外,比方说猪瘟、鸡瘟等常规性的免疫工作,也是需要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针对重大动物疫病,比方说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在严格的遵循现行的动物防疫法中提出的明确的规定的基础上,施行强制性免疫机制,与此同时也是需要予以免疫工作产生的效果充分的重视的,力求能够对免疫体水平的合格率做出百分之一百的保证。此外,针对某些在兽医部门开展强制性免疫工作的过程中不配合的养殖人员,除了是需要在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出的要求之外进行惩罚之外,也是需要针对其开展免疫教育工作的,以便于可以为强制性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作为我国乡镇畜牧行业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和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乡镇畜牧业领域中仍然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比方说基础设施不健全、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呈现出一种匮乏的态势,保证机制不是十分的完善等等。这些相关因素在我国乡镇畜牧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阻K性作用的,最终需要使用到的措施还是使得有关的保证机制完善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就可以使得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进而也就可以使得我国畜牧业先找个和健康高效发展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何琪,黄俊,刘君.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畜牧,2016,(09):66-67.

[2]缪红梅,徐晓东,朱希明.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兽医学杂志,2015,(11):113.

篇7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124-02

引言

乡镇公路作为全国公路网的有机M成部分,是关系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发展,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乡镇公路建设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通公路建设也卓有成效。然而为有效推动我国城乡统筹战略进一步发展,就还需加强乡镇公路建设质量、养护力度,要深入探究乡镇公路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有的放矢的制定科学策略,矫治乡镇公路建设弊病,为城乡统筹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乡镇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技术水准低

目前我国乡镇公路的建设标准一般以3、4级公路为准,然而据实际而言,诸多乡镇公路的技术水准却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尤其是部分偏远贫困乡镇的公路更是缺桥少涵,防护工程也严重不足。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在于部分乡镇经济水平落后,车流量也相对有限,这就导致了在建路过程中对路面宽度、曲线半径、路线纵坡等技术指标放宽了要求。此外,部门乡镇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有限,也是导致我国乡镇公路建设技术水准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乡镇公路建设技术水准低、公路质量差等问题,也将掣肘乡镇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这对于我国城乡统筹建设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1.2 资金缺口大

公路建设工程量大、物资消耗多、劳动力需求大等因素决定了其资金层面的大体量。诚然,乡镇公路建设所消耗资金数量自然也十分巨大。但据实际而言,多数乡镇经济水平是相对有限的,自身财政收入不足以做好公路建设。然而仅靠国家补助资金来推动乡镇公路建设,时常又显得鞭长莫及。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乡镇公路建设资金缺口甚大,这就严重影响了乡镇公路建设工程的发展。

1.3 乡镇公路建设情况不平衡

我国自实施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乡镇公路建设情况得到了巨大的支持与发展。然而正如上文所言,公路建设的关键要素则是资金筹措问题。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为保障,那么乡镇公路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天方夜谭。然而乡镇公路建设资金是否充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财政的实际情况,以及上级单位专项资金的补助力度。那么在东西部经济发展失衡的现状下,则自然就会突显出乡镇公路建设情况的失衡。譬如说西北部分省份的GDP相对有限,那么在乡镇公路上的资金投入就必然也相对有限,相对的东南方向的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财政宽裕,其对乡镇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也较大。长此以往,就难免会打破乡镇公路建设情况的平衡局面,甚至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水平。

1.4 乡镇公路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是保障公路建设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乡镇公路建设资金来之不易,因此更加应该“精打细算”,合理分配资源,从而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然而诸多乡镇公路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却不容乐观,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是工程款、材料费等经费支持计划不周,尤其是预付款的占比过高,从而影响公路建设资金效能的正常发挥。第二,建设管理费用超支,诸多乡镇公路建设工程由于其施工单位水平较低,导致其在施工管理上存在延误、滞后、缺漏等情况,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施工时间及增大了管理成本。第三是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会计核算是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乡镇公路建设工程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时常出现以下问题,其一是有的建设单位未按照基本建设会计科目的有关规定核算,会计科目运用不正确;其二部分项目会计业务不规范,如原始凭证不齐,支出无发票以收据列支,甚至白条列支,摘要不清楚。总而言之,诸多乡镇公路建设工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这一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镇公路的建设水平。

1.5 建设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从整体上讲,我国多数乡镇公路建设技术要求是相对较低的。然而在低技术要求情境下,部分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也放松了对建设质量的把关,在管理过程中时常显示出随意性与盲目性。譬如在建设工程中,为了盲目的追赶工期,从而采取不合技术规范的方法赶工期,如在尚不具备开工条件情况下,就匆匆要求施工队伍提前入场建设,有的建设管理人员甚至采取各种手段干扰监理工作。如此一来,乡镇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自然也难以得到保障。

1.6 公路养护工作缺失

公路养护工作既是延长公路使用期限增强其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保障道路安全的必要途径。乡镇公路建设中,我们既需要加大力度搞建设,同时也不能忽略养护工作的落实。然而诸多乡镇存在重建轻养的现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第一,养护资金缺失,导致多数乡村公路长期缺修、缺养;第二,警示标志不健全,在狭窄、急弯、连续下坡等道路旁没有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行政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随着干线公路治超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入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载货车超载现象,对干线公路的养护也大有助益。然而正是因为干线治超力度的加强,也就逐渐出现了一些超载车辆,从乡镇公路绕行的情况,这就使得原本技术水准相对较低的乡镇公路超出自身负荷,加之现行《公路法》对乡镇公路的养护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此也就造成了诸多地方政府对乡镇公路行政管理上的懈怠,最终也就导致了乡镇公路因养护力度不足而提前损坏。

2 我国乡镇公路建设对策思考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乡镇公路在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而上述问题也直接影响着乡镇公路建设的质量以及乡镇的长足发展。因此在建设实际中,我们就应该立足问题,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从而保证我国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2.1 健全制度,加强技术力量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乡镇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然而打通乡镇公路无疑是推动乡镇发展重要的基础保障,那么在乡镇公路建设实际中,就必须树立百年大计科学意识,要秉持“质量第一”重要原则。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就需要加强乡镇公路建设技术支持,此外还需要健全建设制度,如建立起全面清查、严格控制、职责明晰的质检岗位责任制度;再建立起定期检查、不定时抽查、按时排查质量巡查制度等,以此全面提升乡镇公路建设质量。

2.2 增加融资力度,解决资金缺口

乡镇公路建设过程中,落实资金问题是推动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建设质量的必要基础。然而为获取足够的建设资金,不能过度依赖于国家的专项资金,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并克服融资困难,要完善“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融资措施,从而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以此解决乡镇公路建设资金缺口,从而为乡镇公路建设质量的提升奠定必要基础。

2.3 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公路建设资金投入

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有效克服贫富差距拉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就应该全面推动全国平衡发展。那么在乡镇公路建设上,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的局限性,从而在专项资金划拨上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公路建设资金投入。

2.4 加强公路建设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乡镇公路建设资金来之不易,在资金配置上就应该保证效益。要想实现上述要求,那么就应该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亩有效提高乡镇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在采取管理上要建立科学的资金划拨制度,即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建设资金划拨,并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拨款、按预算拨款、按工程进度拨款。其次是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即根据乡镇公路设计草图及施工方案进行资金预算工作、施工阶段实施进度管理措施并有效核算资金配置情况、工程收尾要做好预算工作。最后则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2.5 加强乡镇公路养护工作

对于乡镇公路的有效养护,是增加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在养护工作实际开展中,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加强乡镇公路的养护效率。第一是,完善农村公路各类标志,确保安全畅通,交警部门要在乡镇公路的岔道口、弯道、陡坡等特殊地段设放安全标志;第二是,全面加强公路沿线的环境综合治理,对公路两侧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因素(如山岩滑坡地段、废旧房屋)以及影响公路环境的违章建筑等进行全面摸排处理;第三是,各级政府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公路建设已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各相关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对乡镇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乡镇公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将乡镇公路建设得更多、更好。

参考文献:

[1]俞树存.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发展,2013(3):71.

篇8

(一)工作人员团队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随着我国现阶段改革工作执行,现阶段各乡镇政府都已经完成了统计部门的建设。因为平时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多,所以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能比较复杂,任务量也比较大。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且团队性质不稳定[1]。根据实际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的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的编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同时负责相关工作,这一情况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秩序,使工作出现混乱。而且因为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工作量较大,使一些工作人员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对于统计工作抱有埋怨心理,加剧了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处于流动的状况。(二)统计制度更新落后于发展速度。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乡镇企业也迈进了多元化发展的轨道,也使得统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统计工作制度并没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我国农村经济逐渐发展,统计制度要远落后于发展速度。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现阶段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的进步,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只是包含农业统计与工业统计两个部分,数据也只有人、财、物三个方面,落后的数据统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只会逐渐失去准确性。另一方面是现阶段的统计部门依然使用垂直上报的方式,没有完善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使各级统计人员之间没有进行相互合作,无法将工作成果进行整合,使乡镇统计工作监督作用无法发挥[2]。(三)经费不足,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降低。作为乡镇政府的重要部门,乡镇统计部门的经费经常出现不充足的现象,这一现象会使相关工作人员失去工作热情,因为乡镇基层单位的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在工作中经常会省去一定的工作步骤来节省经费。而且因为这一工作中存在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的情况,所以会出现根本没有经费的现象。这一问题会导致工作人员的热情降低,使相关工作的成果大打折扣,对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都有影响。

二、解决乡镇统计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要想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完成效果,首先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并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才可以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完成。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工作,通过不断的培训可以获得统计工作最新的技能。除了专业知识的培训,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可以保证其在工作中可以拿出一百分的热情。部门在进行相关人员选择时,也要将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的指标,转变由其他科室人员兼任的现状[3]。(二)加快统计制度改革。在我国经济逐渐进步的过程中,乡镇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乡镇政府只有通过统计工作改革,才能保证相关工作可以有效满足发展需求。在平时工作中,各级政府需要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将这一工作的范围从原有的乡镇企业和农业不断地扩大到乡镇综合统计,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扩大到与乡镇发展相关的所有经济元素[4]。为当地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完成乡镇统计资源的统一,使其成为可以促进乡镇发展的部门。(三)实现乡镇统计网络化。乡镇统计工作中的工作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所涉及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如果只是通过人工完成相关工作,会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负担。在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的当今社会,通过相关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缓解人员缺少、任务繁重的问题,所以统计部门需要加大在统计工作中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投入,并通过相关培训使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效提高,使其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必须将建设统计部门的建设作为重点支出项目。保证其正常的运转,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通过和领导的沟通,使其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将统计部门的地位全面提高[5]。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乡镇统计工作完成中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因为其中还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各级政府加大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并进行合作,将其放到重点关注的位置上,才能将乡镇统计工作提高到可以满足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水平上。加强相关工作的体制改革,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更有效地完成相关工作。

作者:赵淑宏 单位:阳泉市郊区河底镇政府

参考文献:

[1]金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1):124-125.

[2]赵霞,张敏.从查新项目统计分析研究高校查新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27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S1(5):231-234.

篇9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84-1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朝市场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我国农业推广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采取的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战略,更加突出了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广大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大力加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进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1 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是属于全民所有制单位,在经济上是自收自支的状态。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对其并不重视,没有对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各级部门对乡镇基层站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而导致农村畜牧兽医基础设施比较简陋、不健全,缺少专业设备,技术水平不高。

1.2 缺乏高技术人才

从乡镇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在民间兽医、煽畜兽医组建兽医协会的前提基础下建设的。因此,乡镇畜牧站的大多数职工是通过子承父业或者拜师学艺的方式进入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另外,受到乡镇畜牧站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影响,很难吸引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去乡镇站就业。

1.3 防疫工作没有保障

根据我国相关的动物防疫法律制度可以了解到,对于具有危害养殖业生产、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实施计划免疫制度,强制免疫。在实施该制度时,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进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级实施了该计划,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落实到实处。其原因在于:乡镇政府重视度不够,思想存在麻痹现象,并且人们的防疫意识不高。

2 加快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针对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进行解决:

2.1 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另外,在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乡镇畜牧站的资金投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保障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政策的投入;然后,增加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聘请国内外的知名畜牧兽医专家,或者畜牧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组建一个科技顾问团队,专门负责回答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其次,乡镇畜牧站加强与科研单位、专业院校的联系,收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引进先进科研技术、成果,以推广乡镇畜牧站体系、提高畜牧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为目的;最后,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发展方向,吸引广大业主或者企业单位积极投入资金,建设信贷、民资、外资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

2.2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高的畜牧兽医队伍,有利于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实现畜牧生产的跨越发展。首先,调整工作人员的比例,转变非专业人员人数多的现象,引进畜牧专业毕业生,加入到乡镇畜牧兽医建设队伍中;然后,通过组织业务培训班、岗位培训班等,加强对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培训,着重于对饲料饲养、禽畜产品加工以及防疫检疫等内容进行培训,以提高畜牧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对于高中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业务能力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其次,让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能够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政策以及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3 结语

通过对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加快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其朝标准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及提高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友敏.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01(19):54-56.

篇10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因此,我国要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另外,保证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广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推广农业技术。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在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政府在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专业站所、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推进进度缓慢。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推广站有的是几所站所合成,有的是一个乡镇设置一个专业站所,还有一个中心站为几个乡镇共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农业推广站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没有专业人员来开展。

1.2推广手段单一

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推广手段不够多样化。目前,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能够到种植现场进行详细指导的人员和推广机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农民按照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写的流程和操作规章来进行操作。并且只有当上级业务部门下达农业技术推广命令时,下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才会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作用较小。

1.3经费投入不足

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之所以有效性较低,根本原因在于经费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来源,不稳定的人员工资在农业技术推广站所较为常见,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欠缺。并且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能力较弱,因此其收入基本上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只能够用于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

2促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2.1强化管理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之所以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为了促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分类管理,对于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职能进行明确划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服务职能得以实现[1]。并且在对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强化管理时,应着重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盈利的管理,通过竞聘上岗聘用相关农业技术人员。

2.2改进方式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因此需要不断丰富农业技术推广手段。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应根据当地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升服务效率,积极改进现有的推广方式并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到位率和覆盖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服务应逐渐转变为产后服务和产中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原有的产前服务上;并且综合服务模式也要逐渐替代原有单一服务模式,转变服务形式,才能为乡镇农民提供满意的技术服务。

2.3加大投入要想提升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工作人员工资稳定,工作人员才会提高工作积极性,才有可能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率。为了保证资金充足,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资金投入时应按照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来计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当然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不能仅依靠财政拨款,还要与支农资金、自主经营相结合,才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充足[2]。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 S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17-02

农机安全生产日益受到重视,是当今从上到下最关心、最重视的一项工作,是层层在抓的一项工作,但是每年农机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1-2]。笔者根据从事农机安全生产的工作经历,结合隆德县农机安全生产现状,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以为农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1 农业机械总体现状

1.1 农业机械规模

随着近几年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隆德县农业机械拥有量急剧增加,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94台(登记率100%)、联合收割机73台(登记率100%)、小型拖拉机5 782台(登记率54.69%)。在册驾驶人员5 670人,在册人员4 731人,在册率83%。

1.2 人员配置

县级农机安全监理站共有11人,乡镇农机安全生产人员13名,共有农机管理员24名。其中,1人因病休息,4人即将退休,仍有6个乡镇人员空缺,个别村有农机协管员,县、乡、村三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衔接不上,存在车多人少、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缺少交通法律法规教育培训、驾驶员培训不及时、安全生产知识跟不上等现状。

2 隆德县目前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普及机械化,数量多,面广,专业管理人员少,监管力量不足

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全县拥有量6 749余台,这些机械分布于各个角落,点多、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仅仅依靠县监理人员和乡镇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如果不采取相关的措施,要做到安全生产很困难。

2.2 机械化管理人员无行政执法权,只进行统计、调查、宣传等工作

由于事业单位无执法权,而行政部门人少,重点在县城附近的路段进行检查,在工作开展上造成困难,对“黑车非驾”、无牌无证及逾期不检不审等违法违规行为无权执行[3]。《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农机监理机构承担对上道路拖拉机审查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操作人员的考证,从而使农机人员思想麻痹,无视农机管理人员。而公安交警部门只能处在重要交通要道,也给农机人员可乘之机。

2.3 农机机械监管工作未引起乡镇级部门重视,监管工作未真正转变为政府行为

乡镇领导虽然每次都在强调安全生产工作,但是没有像开展农业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那样到位和全面。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全靠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统计、宣传等,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基层部门的高度重视。

2.4 宣传工作不到位,流于形式

每次宣传只是采用贴贴标语、发放传单、喇叭宣传等形式,单纯为应付检查而走走形式等,安全生产工作并没有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知识宣传轻描淡写,敷衍了事。最直接、最根本的人(农民群众)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造成违规违章现象严重。

2.5 农机安全监理经费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经费投入不足,使上路、监控等设备无法达到要求。此外,拖拉机作业特点也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拖拉机作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使用时间短,多为自用,在执法稍松的情况下很少履行相关手续。

3 对策

3.1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让每个人都肩负起一份责任,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这样才能引起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无论排查、监管、统计等都能相对准确。县政府要更加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管理人员的配备,在年初签订责任书,重要农忙季节、重要节日、检审验等关键时间组织全乡出动,形成安全气氛,增强安全意识[4-5]。

3.2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通过广播、刷写标语等方式,利用节假日、农闲时间到田间地头、学校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事故案例的形式(有必要时请相关讲师)对群众进行讲解,这种方式通俗易懂,有利于全面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3.3 部门联合,严格执法,形成高压态势

“喊一百遍安全生产,不如落实一项安全生产措施。”在乡镇安全生产执法中,执法人员少,这就要求严格执法,罚一禁十,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清理各种死角,同时做好宣传,让农机人员打消各种侥幸心理。

3.4 适量投入资金,建立健全基础设施

从上到下每年都在强调安全生产工作,但是从未向基层投入资金,建立相关站所。建议有关部门适量投入资金,购置相关上路交通工具,建立健全基础设施,转变工作职能。

3.5 转变农机部门的性质

交警、路政等必定要在重要路段执勤,所以转变农机部门执法性质,转为行政部门,从而使乡镇相关人员也具有执法权,这样在人员配备适当的情况下,各管辖区在必要时集中开展,从而达到社会效果。

3.6 加大培训,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要让群众懂得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违章违规操作的危害性,要让他们懂得自己保护自己,所以必须从源头上抓起,组织人员充分利用国家相关项目扩大培训对象,放映交通事故幻灯片,讲解法律法规,使能够接受的人群都能参与。

4 参考文献

[1] 姜春桃.永吉县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82.

[2] 杨晓英.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