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

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6 10:16: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

篇1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一、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三、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

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篇2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1、 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 “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 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3、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 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1][1]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2][2]。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 A. Marino 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 A. Marino和Slobodan P. 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 A. Marino和Slobodan P. 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 P.Anagnostopolos ,2002 )。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 AL—Rashed 、V. P. Singh和M. M. 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 Datta Ray, R.P. 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 Farooq 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 Kenneth F. Najjar 在VILLANOVA 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 Kenneth F. 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3][3]。 3.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4 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篇3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在许多方面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使在解决这些问题当中存在较大难度。因此,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水资源需求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水资源需求管理,是现代水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水利的关键所在。

1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管理现状 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旱灾害。这一时期,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采用分级、分部门的管理模式。按照行政区划在各级政府设立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并且在各级政府的水利、电力、农业、建设、矿产、环保、交通等部门之间划分水资源管理职能。例如,水利部门负责农村水利和防洪,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矿产部门负责地下水勘察,交通部门负责航运、航道建设和管理等。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往往只重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水资源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忽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且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以及出现了连续干旱,我国北方和许多沿海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日趋严重,有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导致水资源的无序开发,用水效率低下,不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水法》,提出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即“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但从10多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1998年以后,中央政府实行了机构改革。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水利部和建设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地质矿产部之间进行了职能的调整,本着一事一部的原则,基本上把水资源的统管职责划归水利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水资源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基本格局尚未真正改观。

1.2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水资源问题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特别是水资源管理上的不足也是影响水资源问题主要原因,它们包括:

①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未能形成良好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

②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关系不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并未形成,也难以形成;

③水资源权属管理滞后,水权制度尚未形成,影响水市场运作和发展;

④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与贯彻不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未全面实施;

⑤用水方式落后,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与水浪费和污染并存;

⑥水资源管理仍处于粗放、落后状况,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抑制不合理的水资源需求、缓解水供需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恶化的有效途径。

2实行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2.1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21世纪,水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在推行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①如何改善水资源与环境的管理;

②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用水竞争激烈、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的矛盾;

③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如何防止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普及推广节水减污高效的用水方式;

⑤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管理体制,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做到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在国际上,面临日趋严重的水问题,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频繁举行水问题方面的国际会议,实施各种水管理项目,采取行动,帮助各国政府解决水与贫困问题。因此,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都为中国推行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2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逐步加强水资源管理:

2.2.1 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立法规划既要体现新的治水思路,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应该修订水法规体系,突出重视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高效使用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水权、水市场的法律法规内容,用法规推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

2.2.2 理顺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划清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界限。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真正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格局。在水管理体制改革中还应当重视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认真总结以往在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对如何建立这种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2.2.3 加强取水许可制度改革。理顺取水许可制度管理体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权属管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完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申请报告的审批制度;建立水资源使用权转让制度;维护生态水权和环境水权等自然水权。

2.2.4 加快建立健全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与合理的水价体系,有效抑制低效用水和水污染严重的用水需求,建立起鼓励节水减污、高效用水的激励机制。

2.2.5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管理水资源。采用诸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水资源定额管理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综合运用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各学科知识来为水资源管理服务。

2.2.6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通过用水者协会、节水志愿者组织等方式,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对水资源管理的参与意识,保障贫困人口的用水需求。

当前,我国水行业正处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进程之中,此为契机,通过对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理论框架、体制模式和方法措施,从管理领域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 加强水资源管理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房地产业.,2011(2) :16-18.

[2] 顾巧玲. 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建议. 现代农业. 2007(3):78-80.

篇4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创新

当前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F阶段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技术创新性不强,因此必须要结合我国水文水资源的情况,找到其中的不足,积极开发新的技术与手段,并将其应用到水文水资源管理中,提高管理效果,满足民生需要,优化换进质量,科学合理的开发水文水资源,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

一、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的现状

当前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水资源治理工作的思路以及方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相关管理部门开始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绿色技术的进步。将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上,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水利工作,保证水文水资源能够实现持续、有序的进步,保证今后水文水资源检测的顺利推进,强化水文水资源预警系统的建设[1],科学的调度水资源,实现环境的保护,保证生态平衡,将科学的管理技术应用到水资源工作中。

二、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比较严重,并且水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少,这是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着重要问题。如今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也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资源也会受到影响。人口数量的增多以及企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难度,水资源的使用量增多,河流利用过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都是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难题。

1、水资源管理知识不足

目前,我国只是研究国内的水文水资源情况,并没有涉及到世界范围内。对于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如沙漠、北部寒区等研究不足[2]。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的时间不长,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内容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强化水资源以及监测方面的研究与实验,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技术设备不足

水文水资源技术设备不足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开发研究、引进,同时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提高可预见性,并使后期治理更具可信度,能够对洪水以及旱灾情况有效的控制,使用科学技术预防水灾出现。拓宽水文监测预报的范围,及时掌握不同地区的水文信息,使水资源能够被科学、高效的开发。

3、水质监测技术存在滞后性

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其持续进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总量。监测水资源的水质,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实现循环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避免出现水污染的情况。尽管我国的水质监测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但是发展空间是极大的。对于一些经济以及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在水资源检测时效果并不理想,水资源的利用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要积极研究水资源检测的相关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的设定,采用高科技的水资源检测技术,完善技术体系建设,为水资源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

1、积极推广信息监测,实现监测精确度

做好水资源的信息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水情、旱情情况,使用高科技监测设备以及预警技术,满足水资源的发展需要,依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积极推广水资源技术,开发信息采集以及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的监督控制,提高水资源检测的精确度。此外科学的使用水资源数据的分析技术,利用水文信息监测技术、自动监测以及遥感卫星技术等[3],对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进行远程监控,及时了解水文水资源的具体情况,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利用水文预警技术,科学调度水资源

使用现金的水文预警技术,对水文水资源进行预警,使预测效果更加科学可靠,并且防洪抗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所以必须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的预警,使水文以及天气预报的数据更加科学有效,明确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全面开展水利工作,实现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发展,保障今后的水文水资源检测效果,科学的调度水资源,实现环境以及生态的保护。

3、开发新型水资源,实现资源再利用

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积极开发新型水资源技术,有助于水资源的持续发展,并实现循环、高效的利用,结合现有条件完善管理方案,对水资源,如雨水、海水等进行科学规划与利用,不同水资源环境下使用针对性的技术,对区域中的水资源加强监测,积极推广雨水再利用,污染热内化利用等。

4、应用GIS系统,顺利实现信息传输

GIS系统中,空间技术分析以及处理复杂数据是其核心内容,能够对地理环境进行多个方面的分析,使用图形模式查询,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GIS系统能够交互分析相关图形,并将图形模拟绘制出来,能够使水资源的相关信息数据清晰明确[4],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以及利用是极为有利的。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GIS系统能够对水文信息进行收集,将水资源信息到网络上,为用户浏览提供便利,有助于水文水资源信息的传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水资源利用也逐渐受到关注重视,我国也在积极研究开发水文水资源技术,但是其研究效果以及技术的利用率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因此就必须要继续开发改进水资源管理技术,有效处理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水文水资源管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做好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利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姚雪娟. 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创新[J]. 北京农业,2015,30:102-103.

篇5

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靠科学技术,二靠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1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学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我们用的很多,但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工具书,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释。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陈家琦等)(水利卷)

为防止水资源危机,保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技术、立法等手段对淡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调查水量,分析水质,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时也涉及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保护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砂化等(李宪法等,)(环境科学卷)。

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验证水利设施的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措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水资源管理具有时代的内涵,不同时代,水资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涝灾害的管理,此时一切活动都围绕其进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说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颂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洪涝灾害依然是威胁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向水资源转变,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增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蚕食人类的文明。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害,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以水论水,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不仅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应该包括能够被人类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将水资源管理放在与水有关的复合系统之中,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协调的手段才能解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时代的烙印,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陈家琦的定义偏重于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阐述;李宪法的定义,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为出发点的;李石的定义最终落实在“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上,范围更加狭窄。用现代认识水平来看,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补充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定义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为开发服务,“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生态环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进一步精练,在解释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同时,有的将水资源管理的包含的内容也纳入进去,需要进一步提炼。

作者认为,所谓的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开展了系列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但水资源管理否能已经成长为“学”呢?,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管理学是否具有明确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管理才能渐渐成长为水资源管理学。

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已经清晰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超生命周期理论等。

2.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诸方面:

(1)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其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以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管理。

(2)水资源法律管理

水资源法律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管理水资源行为,在水资源管理学中,水资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比较、水资源法律演进、水资源法律具体内容、水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等等

(3)水资源权属管理

水资源权属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水权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管理的行为,是以水资源管理行政体制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实现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科学描述。水资源管理学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研究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如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原则、水资源规划的方法、水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等。

(6)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平台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我们长期挤占了生态用水,必须给予认真的考虑和回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南。

(7)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利用进行调节和干预。包括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节水效益分析、水资源折旧、排污收费等等。

(8)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投资是维护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投资管理主要包括与水资源投资有关的资金的筹措、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回收、资金的增(保)殖、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9)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既有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为的作用产生的人为的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中断等,水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风险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

(10)水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节水技术管理(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管理、污水处理技术管理以及水资源配置技术、水利技术发展战略等等。

(11)水资源工程管理

我国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资源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研究水资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工程布局过程中,要将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规模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谋划优化的水资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综合效益。

(1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必将有传统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管理,“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日益普及。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数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拟、遥感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3)行业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同行业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技术、利用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水资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行业水资源管理就是分行业研究水资源管理,如农业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景观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等等。

(14)国际水资源管理

世界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由于涉及到相关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处理更加复杂,水资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国际水资源管理,是以国际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开发、利用、保护和协调等相关问题。

(15)水资源综合管理

涉及到水资源部门、行业和领域极其广阔,对水资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论水,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系统中进行处理。森林管理、湿地管理、妇女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WTO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水资源贸易(包括间接贸易,如进口高耗水产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3、水资源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3.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叉性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成长时期。通常认为,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水资源本身存在、运移、转化和调控的基本规律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结合上,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对水资源系统评价、开发和最优调控的基本规律。

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在形成水资源学的过程中,也渐渐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渐渐成长。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面更广泛,而且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3.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水资源管理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4、结语

水资源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力,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作者初论水资源管理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即将完稿,并出版发行,但愿能为《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姜文来,杨瑞珍著,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2,12(1)

篇6

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水资源使用的具体情况来看,水资源的匮乏、分配不均以及社会经济布局与水资源不符的情况日益突出,在社会逐步向前推进的形势下,水资源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并且会变得越来越稀缺。从现阶段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状况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时,水资源工程的建设规模就已经相当巨大,目前则主要以运行调度、资源优化和环境保护等为主。在当前形势下,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利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研发方面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因此,必须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使得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管理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以“三条红线”作为基础,然而,“三条红线”在制定的过程当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供水量和用水量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到明确,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征,因此,几乎很难清晰划分出红线。与此同时,想要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作用并基于相应的控制指标进行有效的反馈,相关的管理部门就必须做出迅速的反应,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由于现阶段我国在水资源方面还不具备较为健全的管理体制,所以,除了要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完善性,还必须加强相关责任制的落实,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审核水资源管理当中无法进行量化和非硬性的指标,全面落实虚化和弱化的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支撑技术

2.1制定并不断完善综合管理技术

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理念为基础,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较强可靠性的管理体系,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想法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还要根据现阶段区域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确认其中的具体细节。制定出有关水权、用水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域限制、审核以及水资源管理责任等制度。而针对“三条红线”的规定和管理,都必须以管理技术作为支撑。此外,还要借助于红线控制的具体方法评价和计算水资源的开发。

2.2问题研究技术

针对重要的科学问题不断加大研究力度,能够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按照具体规定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必须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系统所具有的复杂性热点,尤其是影响水资源转变规律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在过冷或过热的气候条件下,水资源就会在时空当中进行二次分配,并且其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供求的平衡性,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就现阶段而言,气候发生的变化使水资源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水分蒸发和河流循环等方面,而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如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在可使用量、供水量和需水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2.3水资源管理规范化技术

要想使水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要提高相关技术的规范性,还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完善工作的基本程序。针对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制定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初期水权,把握好总量,提高水量的调配效率,严格管理取水权,实施定额管理制度,并控制纳污情况。综上所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未来发展。然而,从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还需针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技术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以此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篇7

我局十分重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根据《佛山市水务局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通知》(x市水务函〔2017〕x号)的通知要求,结合市局宣传活动的安排和我区实际情况,对宣传工作进行安排,制定宣传活动方案。

二、形式多样,广泛宣传

我区紧紧围绕省水利厅“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宣传活动的工作安排,实行市、区、镇(街道)三级水利管理部门联动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广泛宣传活动。

(一)积极参与市水务局开展的宣传活动。我局分管领导带队参加了市水务局举办的《热线面对面》水务专题论坛,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就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内容,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并现场解答市民关于水务的各方面问题,增进市民对水务工作的了解,增强市民积极参与节水用水治水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开展多种方式宣传活动。一是在“2017佛山五十公里徒步”活动中与佛山电视合,在活动起点设置水利宣传展板和宣传点,宣传水利法规知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包括有关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等)和水利三防工作。二是订阅中国水利报2017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特刊》并发放到局属科室、各镇街局,加强自身学习。三是结合纪念《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5周年及水资源方面的宣传活动,将有关水土保持的宣传手册、《盘古独白》视频教育资料、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专题宣传海报等派发到区直相关单位、各镇街局,由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派发宣传,增强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和水资源意识,共同参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在《珠江商报》刊登水利工作宣传,局官方微博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张贴“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宣传海报,积极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篇8

我局十分重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根据《佛山市水务局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通知》(x市水务函〔2017〕x号)的通知要求,结合市局宣传活动的安排和我区实际情况,对宣传工作进行安排,制定宣传活动方案。

二、形式多样,广泛宣传

我区紧紧围绕省水利厅“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宣传活动的工作安排,实行市、区、镇(街道)三级水利管理部门联动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广泛宣传活动。

(一)积极参与市水务局开展的宣传活动。我局分管领导带队参加了市水务局举办的《热线面对面》水务专题论坛,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就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内容,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并现场解答市民关于水务的各方面问题,增进市民对水务工作的了解,增强市民积极参与节水用水治水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开展多种方式宣传活动。一是在“2017佛山五十公里徒步”活动中与佛山电视合,在活动起点设置水利宣传展板和宣传点,宣传水利法规知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包括有关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等)和水利三防工作。二是订阅中国水利报2017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特刊》并发放到局属科室、各镇街局,加强自身学习。三是结合纪念《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5周年及水资源方面的宣传活动,将有关水土保持的宣传手册、《独白》视频教育资料、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专题宣传海报等派发到区直相关单位、各镇街局,由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派发宣传,增强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和水资源意识,共同参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在《珠江商报》刊登水利工作宣传,局官方微博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张贴“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宣传海报,积极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篇9

0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城市水资源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水文地质、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而在复杂的信息中又需要及时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因此,有必要设计和开发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城市水资源的日常管理和规划,实现水资源的集成规划和智能管理。

水资源管理涉及大量水资源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已经成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将GIS与传统的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已经成为目前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主流。

1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结合水资源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GIS、数据库、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水文水资源的专业模型相结合,实现水资源信息管理的数字化、GIS化、网络化,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水平。系统应能实现城市水资源日常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可以对水资源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系统应能够应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结合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情况对供需水资源量进行预测、动态生成水资源配置方案、对方案进行智能优选,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1.2 系统的功能及子系统的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等为设计原则,将系统划分成基础资料管理、业务管理、合理配置管理、水质管理、用水合理性评价和信息六个子系统,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1.2.1 基础资料管理子系统

基础资料管理子系统由降雨量管理、地表水管理和地下水管理三部分组成。降雨量管理实现降雨量数据的输入、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具体包括统计分析降雨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雨量站、降水量分布和降水量等值线等的图形化显示。地表水管理实现地表水资源相关数据的输入、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具体包括统计计算径流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河流水系分布、水库和水文站分布、径流量等值线等的图形化显示。地下水管理实现地下水资源相关数据的输入、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具体包括统计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地下水资源量的相关计算,观测井分布、地下水埋深等值线等的图形化显示等。

1.2.2 业务管理子系统

业务管理子系统包括供水调度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三部分。供水调度管理实现对整个供水管网运行状态的管理,包括实时数据的采集、监测报警与分析、调度方案的生成等,另外,还实现水库水情等的实时水情的查询、供水需求平衡计算及统计报表的生成等功能。取水许可管理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许可业务的办公自动化以及地表水取水口、地下水开采井等空间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主要实现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包括对水资源费缴纳情况、单井开采量以及单位取水量等的统计分析。

1.2.3 合理配置子系统

合理配置子系统由需水预测管理、可供水量预测管理、优化配置及方案评价管理三部分组成。需水预测管理基于历史年份、现状年以及规划年的相关信息分别预测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可供水量预测管理将城市水源工程概化为蓄水、提水、地下水、中水、海水、外调水以及其它水源等,对城市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可供水量进行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方案评价管理基于需水量预测和可供水量预测的结果,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生成水资源配置情景方案,对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推荐在不同发展目标下的最优配置方案。

1.2.4 水质管理子系统

水质管理子系统由地表水水质管理和地下水水质管理两部分组成。地表水水质管理实现三个功能,一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管理;二是,进行排污口或污染源的空间查询与统计、缓冲区分析等;三是,对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以专题图或空间分布图可视化表达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地下水水质管理主要对城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水质监测数据的录入、修改和评价。另外,该部分还提供对地下水运动的模拟功能,对地下水开采进行辅助决策。

1.2.5 用水合理性评价子系统

用水合理性评价子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管理、评价指标标准值管理、评价模型管理、评价结果显示与调控管理四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管理采用与决策者交互的方式建立用水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标准值管理确定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划分及各等级的标准值。评价模型管理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添加评价模型的接口,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已有的评价模型列表,由决策者选择适当的评价模型进行用水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与调控管理部分首先根据已有信息对用水合理性进行评价,然后与决策者交互,对关键指标进行调控,模拟在不同调控措施下的用水水平,为决策者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提供参考。

1.2.6 信息子系统

该部分基于广域网向公众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章等的;二是,水资源管理成果的;三是,基于GIS的专题地图查询。

1.3 数据库设计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分成基础资料库、GIS数据库、模型方法库和知识库。

基础资料库存储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业务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不与空间数据直接相关的数据。水文地质数据主要包括降雨、径流、地下水等;社会经济数据包括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工农业产值等;业务管理数据包括与供水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有关的数据,如登记单位、取水水源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包括各行业用水数据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各项数据等。

GIS数据库存储用GIS软件处理过的、可由GIS组件直接调用的数字化产品。主要包括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水利要素分布信息等,如地形地质、地面高程、河流水系、观测井、水利工程、行政区划、降雨等数据。

模型方法库存储辅助决策所需的各种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均以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的形式存放,主要包括水量评价模型、水质评价模型、水资源预测模型、水资源多目标决策模型、配置方案评价模型和水流运动模拟模型等。

知识库存储主要包括与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以及其它各项有助于决策分析的基础资料。法律法规包括水法、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专业知识包括水文地质和社会经济知识等,其它基础资料包括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等。

1.4 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1.4.1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目前,常用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Client/Server(C/S)和Browser/Server(B/S)模式,其中C/S结构又可以分为两层C/S结构和三层C/S结构。两层C/S结构将应用程序分成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主要缺点是维护和升级成本较高。三层C/S结构将业务处理部分从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独立出来,由应用服务器来完成,客户端完成显示和交互的工作,这样大大减轻了维护升级的复杂性。B/S结构是三层C/S结构在Web应用上的特例,将客户端简化为浏览器,主要缺点是客户端的数据操纵能力有限。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基础资料管理、合理配置、水质管理和用水合理性评价子系统的用户相对比较固定,一般为局域网内的管理者,基本使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交互性要求比较高,因此,上述四个子系统采用三层C/S结构;业务管理和信息子系统面向的是广域网内的用户,并且以浏览和简单录入等操作为主,因此采用B/S体系结构。

1.4.2 GIS开发模式的选择

目前GIS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独立开发模式、宿主型二次开发模式以及基于组件技术的开发模式。

独立开发模式无须依赖任何GIS工具软件,所有的算法都由开发者独立设计,投资大、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不适于一般的开发用户。宿主型二次开发模式是以原GIS软件为开发平台,开发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应用程序,其特点是简单易行,但不能脱离原系统单独运行,效率低。组件式GIS是指基于组件对象平台,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的、允许跨语言应用的组件提供的GIS。大多数GIS软件产商都提供商业化的GIS组件,这些组件具备GIS的基本功能,开发人员可以基于通用软件开发工具,如Delphi、Power Builder等,进行二次开发。组件式GIS的开发成本低,易于集成,已经成为GIS开发的主流方式。

对比GIS的三种开发模式,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宜采用组件式开发模式。业务管理和信息子系统的应用对象是广域网内的所有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服务器进行水资源管理相关信息的综合查询,因此,采用Web GIS开发技术;基础数据管理、合理配置、用水合理性评价和水质管理子系统的应用对象是局域网内的管理者,可以将更适合局域网内开发的MapObjects、MapX等GIS组件嵌入到系统中进行二次开发。

1.4.3 集成式设计开发方式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大型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集成已有工具软件的功能,缩短开发周期。

篇10

中图分类号:TV697.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311-010引言

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足额收取水资源费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重要措施,体现国家对水资源所有权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通县水政水资源管理机构自1991年2月成立以来,在省水利厅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及水务局领导下,1991年7月我县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水利执法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县。1992年7月我县被确定全国第二批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基础试点县。从1994年10月开始,逐步开展水资源费征收,使全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依法管理轨道。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工作,水资源费的征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止2009年已征收水资源费八百多万元,这些资金全部上交财政后,由财政统一调配,主要用于全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综合考察、调查评价、监测、规划;水资源保护及管理和节水项目研究开发等方面。既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又促进了水源涵养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作用。

1当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水资源费征收过程中仍存在着应征未征、征收不到位、不按标准征收等问题,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1.1 认识不到位。个别单位和个人对水法规不甚了解,对实行取水许可、依法缴费存在逆反心理和消极抵触情绪,借口企业效益差不积极履行缴费义务;有的单位因利益驱动,不按规定装置量水设施或不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量水计量设施,还有的将正常的缴纳水资源费“乱摊派、乱收费”混为一谈。

1.2 行政干预。为发展地区经济,政府大力开发工业园区,并加大招商引资兴办工矿企业,从局部利益出发,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造成大量新改扩建项目在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和办理取水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开工建设及凿井取水,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有个别单位以招商引资企业有优惠条件为由,拒绝缴纳水资源费,从而导致水资源费征收工作难度加大,部分企业未征收水资源费。

1.3 执法力度不强。收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有的征收人员不了解依法收费的精髓,没有熟练地掌握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拒交的企业或法律政策问题时,做不出圆满、合法合理的解释,拿不出有效的措施,未能充分运用司法手段促进征收工作。

1.4 计量设施安装率较低。主要是企业效益差取水单位装表率不高,计量设施安装率较低,或计量设施简陋,测量精度难以保证,误差大,人为因素多,不能按照实际取用水量足额收交水资源费,容易使水资源费征收出现人情收费问题,至今仍存在包费和协议收费的情况,致使水资源费不能足额征收。

1.5 管理体制不顺。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是一个循环统一体。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与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涉及到水务、环保、矿产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未形成一个有权威的统一水管理体系,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水利部门与有的部门职能交叉,如地热水、矿泉水本都属于地下水的范畴,但水利部门征收水资源费,矿产部门征收矿产资源费,交费单位以“不能重复交费”为由拒交,影响了水资源费的落实。

2对策和建议

2.1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持之以恒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依法缴纳水资源费的意识,主要采取“二化”“三多”“四面”的方式进行宣传,“二化”是普法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三多”是普法方式多个、普法场合多种多样、普法内容丰富多彩;“四面”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缴费单位、面向水事案件多发地,使取水单位充分认识到取水许可、用水要交费、依法交纳水资源费是获得取水权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为征收水资源费和管理水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积极沟通、部门协调。依法收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仅依靠水利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力争取得地方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2.3 完善计量设施。对取用水单位安装合格的取水计量设施,全面实施计量收费,对未安装计量设施的,一律限期安装,保证水资源费的足额征收,同时也避免引起群众之间的各种矛盾。

2.4 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重视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结合收费工作实际,组织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新型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收费队伍。规费征收历来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要善于运用工作技巧,在实践中加强练习,以训练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表达方式与协调技巧。

篇11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the most activ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 most widely. Four major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population, food,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water. This paper from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necessity; problem;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V213

前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水量性缺水也逐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

在当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观念已不能保证城市流域水资源污染和区域自然水环境遭受破坏。

1、建立水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明确

水资源的权利与义务主体不明,以至于人们更重视资源的利用,却轻视资源的保护。我国水资源所有权国有,但水资源实际使用中的非排他性又使得水资源开发使用各自为政,长期以来,人们不用支付成本或仅支付极低成本,不必负责地任意用水,导致水资源滥用和浪费,江河断流、水质恶化、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重局面的出现。

2.2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水资源配置方式有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两种。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强调以行政手段配置水资源,这与我国已经建立并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水资源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存在严重浪费现象,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益低下。

2.3流域监督机制缺位

水资源监督机制和手段匮乏,谁来监督实施流域综合规划?《水法》没有明确监督主体单位。部门和地方流域规划观念淡薄,违背流域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各大流域机构对违法水事行为很难进行处罚和纠正。流域的各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追求资源的短期效益,缺少监督机制、决策咨询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以及中长期规划。

2.4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确立了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实体和程序保障制度。但我国目前没有流域内各相关利益人参与机制,《水法》对公众参与的内容没有涉及,从宏观流域规划的编制到微观流域事务的管理,都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单独进行,削弱了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议事、协调和仲裁能力,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众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

3、如何完善水资源管理

3.1明确权属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

产权关系明确,从静态上看,权利主体会最大程度地珍惜、保护资源,合理加以利用,避免短期行为。从动态上看,在资源转让时,权利主体会主动充分实现资源的价值,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对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充分调动用水者的积极性,严格执行“谁利用、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通过个体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来实现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3.2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水权制度

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规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都受到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的约束。由于水权法律概念界定模糊,难以对用水者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滥用水资源现象异常严重。没有产权制度,理性的“经济人”就没有可靠的积极性去阻止共有资源的滥用。

水资源在生存保障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表现为基本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应该由政府采取行政措施予以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在经济方面的功能,如发电、灌溉、养殖、捕捞、航运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应该通过市场去经营。这样,既让水资源的多元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又明确了政府的职能。引入市场机制,使水资源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以体现和增长,尽可能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水资源权属必须明确,其权利在法律上是可转让的。因此,在流域管理立法中应明确水资源权属、水权性质,确定水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本原则、水权交易的法定条件、交易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具体的水权交易程序和规则。通过建立相应的水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才能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

3.3加强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

执法严格公正,是完善流域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流域管理机构的执法力度,赋予水资源流域管理机构独立的自主管理权,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协调、仲裁和处罚等职能,重点建立流域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法定权限,将《水法》规定的水行政执法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流域水行政执法机关和水行政执法人员,并逐级考核,多方位监督,使水行政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行为合法化。

3.4完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

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是实现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我国目前缺乏公众参与的具体、规范、有效的制度。公众参与机制是许多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法律机制。让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尽可能寻找能够给各方带来共同利益的措施,以取得各方的一致认同,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流域内社群参与流域管理可以为政府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政府的管理措施更易于为用水户接受,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决策的监督,使政府对流域管理的决策更趋于合理。政府应鼓励更多的用水户参与到流域管理中来,从而保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流域管理立法中,必须充分注重管理相对人的民利,在法律上赋予其相应的地位与权利并设置必要的程序,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范围、途径和具体方式、参与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公众的反馈意见得到合理、公正的处理,保证公众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结束语

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应从其整体性出发,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制度,有效地保障各用水户的合法权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J] .法商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