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10:16: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Abstract: Clinical Chemistry between quality assessment capacity than generally used for testing (PT) scor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ue falls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PT score of 100%, which means that qualified; beyond the allowable range is unqualified. Participate in the general laboratory quality assessment score based PT qualified or unqualified to judge whether or not the correction of a project. Comparative Clinical Chemistry PT score allowed range Ministry of Health Clinical Laboratory Center recommended allowable range found that some projects the allowable range is too large, and the same item in different target ranges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e EQA laboratory results accurately reflect the work we carry ou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llowable range an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recommended RCV rummage center clinical chemistry 11 regular projects of PT.
Keywords: Clinical Chemistry; EQA; capacity for the test scor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04-01
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多家实验室分析相同样本, 从而在实验室建立可比性,判断检验质量的高低,增强了实验室识别以及检测误差的能力,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其一般采用PT评分,允许范围参照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标准。为使质评结果能够准确评估实验室的工作,我们对11个常规项目PT的允许范围和卫生部临检中心推荐的RCV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不同概率下不同靶值PT允许范围的CV%
将11个常规项目参考值的上限以及下限作为靶值, 计算两个靶值PT允许范围的概率为95%( 即T±1. 96s ) 和99. 7%( 即T±3s )时的CV%。通过表2,可发现当靶值等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或下限,PT允许范围的概率为95. 0% 时,九个项目包括K+ 、Cl- 、Ca2+ 、UA、Cr、TP、Glu、Alb及Urea的下限值的CV大于RCV; Na+ 、P3+ 及Urea上限值CV小于RCV;当PT允许范围的概率为99. 7%时, K+ 、UA的下限值和Cr的CV仍大于RCV。见表1.
3 讨论
通过室间质评活动, 能够显著增强临床生化检测水平[2]。但室间质量评价也有其局限性―只限于间接调查和评估, 不能实地考查。按照CLIA,88规定, PT评分是临床报告的最低要求, 如实验室出现不合格PT分数, 应立即停止临床报告, 标本必须转送其他实验室检查,直至检验合格后才可继续进行项目测定[3] 。目前质量评价活动的统计分析及数据反馈过程耗时较长[4], 因此,应利用Internet 技术,为室间质评提供了广阔迅捷的平台[5] 。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11个常规项目的RCV, 是在我国的国情以及临床上的需要的基础上,所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的最大值, 即如果实验室某项目RCV大于推荐的RCV, 则应及时改进;已达到推荐值,则仍应努力缩小RCV。由此表明,同一份项目的测定结果:有可能参加室间质评时PT得分为100%, 而室内质控却已超出了部临检中心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 或在其允许误差范围内, 但已超出室内质控确定的允许误差范围。为准确评估室间质评结果,参加室间质评的实验室, 无论PT得分为0%还是100%, 均应结合该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各项目确定的允许误差范围进行对比研究, 从而提高检验质量。
综上所述,应提倡技术人员以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着的质量问题为目的, 决不能以质评成绩论成败,使其不要将质量评价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 从根本上保证质评结果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 贾利军.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分析当代医学[J].当代医学,2011,230(3):95-96
[2] 杨燕,邵耀明,贺建.临床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85-2987.
[3] 李广权,周卫东.生化室间质评物在提高生化结果准确度的有效利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04-105.
[4] 姜晓.浅谈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51-252.
0.引言
间接言语行为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语言使用现象。人们常常不是坦直地去说自己的想法,而往往是通过某种方式“转弯抹角”地、间接地表达。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就是语言学家所命名的间接言语行为。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对英语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了解甚少的话,在使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常常出现一些语言错误或语用失误,导致误解,从而造成交际的失败。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大量的间接言语使用现象,因此有必要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去,传授其相关的知识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使用能力,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奥斯汀认为在说话的时候,说话人可能同时在施行着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在说话过程中有目的、有意图地施行的行为,具有陈述、命令、威胁、请求、建议等功能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用言语交际的目的。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塞尔(J.R.Searle)在他的《言语行为》(1969)一书中继承和批判了奥斯汀的日常语言哲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随后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并用其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作了深刻的论述。根据塞尔的定义,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主要的施事行为通过另一种次要的施事行为间接地实现的。即一句话里可以有两种言外行为,一种是能从字面上精确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另一种是除了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外,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如:Can you help me with the heavy box?说话人表面上是在施行“提问”这个言外行为,但实质上是在“请求”对方帮忙。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
1.语言形式与功能的不对等性
众所周知,语言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英语中,按照交际功能,可以把语言形式分为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功能与语言形式并不是绝对的对等,同一言语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句式反过来又可以用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如陈述句可以间接表达“请求”,“命令”,“劝告”,“允诺”等。如;It is better to stay away from those boys.这句话以陈述句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了一种劝告。再例:Is this box heavy?这个疑问句在此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主动提出帮助的提议。还有祈使句、感叹句也可以间接地表示其它功能等等。
2.语言字面意义与说话者真实意图的不一致性
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在其所用的语言中暗含着言外之意,从而使得语句的字面意义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之间产生了不一致的现象。一个语句有着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两个不同层次。说话者想表达的意图在句子的字面意义上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是要听话者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场景和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做出推断。例如,A说:"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 B回答道:"Don’t youhave a dictionary?”这个对话的字面意义是:A问:“你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吗?”答:“你没有字典吗?”而A,B两个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却分别是:“请告诉我这个单词的意思吧”和“你自己去查字典吧”。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透过字面意义去发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根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使用一定的规约手段来实现的,依据施事行为的构成规则即合适条件可给以解释,听话者是根据语句的字面之力,按照使用的规约习惯推断出言外之力或说话者的交际意图。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没有明显的句法标记,说话者不常使用固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致使语句字面意义与说话者真实意图相去甚远,因此要给以充分解释,听话者必须联系语境依据说话双方共有的知识、言语行为理论和某些会话原则才能推断出言外之力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四、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与交际能力。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要求大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达到“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会话”或“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从大纲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下,对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有效而得体的语言交际的能力。而在英语中,间接言语行为十分复杂,对日常交际和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移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按照母语思维习惯生搬硬套,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英语习惯,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造成交际中断或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英语的间接言语行为不熟悉,没有掌握英语语言的间接性。接下来我们就从语言的表达形式与特点、语言文化差异对比和学生认知推理能力三方面来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1.注重语言形式的多样性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过分强调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语用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中存在着把语言形式和语言交际功能整齐划一的错误倾向,致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表达“命令”就一定要用祈使句式,“提问”就一定得用疑问句式等等。重视语言形式教学本身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事实上,由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多种功能;而一种语言功能也可以用多种语言形式来表达。教师不重视听说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听说训练过讨惺淙说挠镅孕问教ヒ弧⑷鄙俦浠径际钦降氖槊嬗镄问健R虼耍淌υ诮萄Ч讨杏Ω梦峁岣坏挠镅孕问剑乇鹗潜浠喽说奶?a class=content_a href=lunwentianxia.com/class_free/150_1.shtml>材料,使学生在听说训练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从容应对。
2.注重语言文化差异对比和语境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解释语言形式及其字面意义,还要阐释其中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语言形式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而语言交际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了解了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学生才能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另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情境教学。情境是理解交际双方话语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应该在听说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模拟真实的情景,提供更多的情景对话练习或要求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角色操练,以熟悉英语中的各种语言交际的间接性现象,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注重学生认知推理能力的培养。
2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质量进行检验,因此,检验科应该不断加强和临床科室之间的协作、对话、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医学实验室整体质量的管理,尤其要强调对医学检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在分析事后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检验人应该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同时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的意见及时接受,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水平,不断开展能够服务患者的新业务,同时满足临床的需求[3-4]。在检验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检验医学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应该和临床医学相结合,除了应该加强自身建设之外,还应该增加临床医师,同时为临床科室提供相关的资料。
3检验科需要与临床医学结合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临床医学的核心是检验质量,因此,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应该增加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协作、对话、沟通和交流。医院检验科人员应该参与到病例讨论和临床会诊之中,提高双方的沟通水平,检验科的医生应该及时查看临床病人的病情,一旦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可疑的结果,应该立刻进行调查。检验科医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协作之中,充分发挥检验医学的作用和地位,转变以往检验医学仅仅是提供结果或提供数据的思想。同时,检验科应该加强对临床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强化临床意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之中,因为检验科的人员一般从事技术工作,没有完善的临床知识,阻碍了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因此,检验科应该转变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聘请具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从事检验工作,或设置专门的检验医生岗位,使临床医师不断加强,提高临床治疗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的结合程度,最终提升整体检验医学的素质。
4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不足
临床医生虽然对专业知识十分精通,但是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很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加强对检验医学的认识和学习,加强二者的沟通,使它们能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应该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向检验科的人员进行请教。同时,可以邀请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相关课题的讲座,着重于检测项目的参考区间、药物影响、生物学变异、影响因素、临床意义、方法原理和临床应用等,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检验学水平。
实施现代化管理
近20年来我国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一些较大医院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实验室认证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医学实验室起草的ISO 15189(学验室的质理管理)美国CLIA 88[1](国实验室管理法律文件)认可依据。CLIA 88内容十分丰富,有493个章节[2]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质量控制规定;标准和校准验证;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
与临床医学结合是检验科的需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①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②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③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④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地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
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病人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病人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生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检验科医(技)师主动与临床医师必须随时沟通,互相渗透,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1 实施现代化管理
近20年来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医院检验科,在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即便是基层小医疗单位都有了半自动仪器(生化、血球、尿仪等)。一些较大医院(Ⅱ、Ⅲ级)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近几年来在检验人才的结构和人员素质上也有极大变化,一些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也充实到实验室,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实验室内联网,甚至全院各科室都网络化,检验信息可以很快地传给临床科,因此作为检验科管理者要及时意识到这种现状和发展。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实验室认证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医学实验室起草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的质理管理),美国CLIA88 [1]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88,美国实验室管理法律文件)为认可依据。CLIA88内容十分丰富,有493个章节 [2] ,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质量控制规定,包括质控措施、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物和标准品、供应品、操作手册;标准和校准验证;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此外文件还规定实验室必须至少参加两年室间质评,且PT(能力对比检验)计划必须成功,通过验收后才能申报实验室认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即将颁布共六章二十七条,说明对实验室已纳入法制化管理。其中有些规定,与国际性文件(CLIA88,ISO文件)要求相同,执行此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认可,将有利于国际接轨,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有利措施。
2 与临床医学结合是检验科的需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 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笔者也有此体验,在一次血糖检测中,发现病人血糖特别高,复验后仍如此,经电话联系医生否认患者有糖尿病,故笔者亲自去病房访问病人,结果,发现病人正在输葡萄糖。护士证实是从病人三通管中取血送检的,当然高血糖不难理解。反之,若检验人员只管做,而不与临床对话,不调查,将会造成双方误解。类似以上现象则时有发生;(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以前,笔者曾遇到一例发热、轻微腹泻的病人,做血钾、钠、氯测定,当时发现血清的颜色较正常人血清黄色略深,立即主动增测黄疸指数为22U,胆红素为37.6μmol/L,ALT380U/L(赖氏法),随即通知临床医生,后来诊断为肝炎而转院。因为一般隐性黄疸不易被医生发现,若肝炎症状不明显时,很容易延误诊断。类似事例并非少见,应该说检验工作者这种“参与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比如: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结果,应能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的确诊和疗效观察的信息,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3 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 [3] 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
4 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病人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院内院外)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医生应向病人提出要求。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 [4] 病人在卧位30min与直立后30min取血测胆固醇 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其它项目(HDL-C、白蛋白等),也因不同而所测结果不同,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又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病人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生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配药、输液等),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克菲.创刊词.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1.
1.2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要临床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的核心内容,检验结果准确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以及检验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来,临床检验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多,已达1500余项,因此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在众多检测项目中,如何选择其中最合理经济有效的项目,特别是如何组合多种最有应用价值的检测项目。由于实验室能出具量值报告,为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并针对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同时我国颁布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这些已为建立完善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极好的支持指导作用,在我国若能实施,将会规范临床实验室的设立,完善实验室自身建设,同时确保我国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能与国际同步。
1.3补充和完善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目前医学检验各专业课程分门别类,内容有联系,但独立行课,对应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学生若以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方法来学习检验专业课程,就会造成对医学检验各亚专业综合分析能力、整体提升理解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引入并系统规范全面地学习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对医学检验教育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并综合延伸分析检验医学信息学的内涵,指导学生理解并接受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树立本课程专业学习的正确理念,认识本课程实践的价值,并应用正确的评估方案获得有效的评估依据,客观地有理有据地评价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检验的流程控制是全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加强临床实验室海量数据,提炼出高于数据资料的临床诊疗信息,不断地巩固拓展延伸专业知识。
1.4提升英语和电脑网络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是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非常重要能力和素质。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查阅、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加强学生自觉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进而强化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程的实践还需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专业应用软件,HIS和LIS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网络应用知识,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掌握全面的临床资料,采用循证医学专业软件(ReviewManager,GRADEpro3.6等),应用于自己的循证检验医学和数据挖掘中,锻炼了学生应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
2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检验医学信息学内容广泛,涉及分析前、分析分析后检验医学信息等方面。《检验医学信息学》共有14个章节,但本课程的课时数极为有限,仅有教学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无法讲授全部内容。鉴于该课程的教学时间设在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第八学期,即进入实习前的最后时期,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接近尾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能与各专业课程很好地衔接、融汇贯通,本课程学习完毕,能尽快熟悉临床检验工作,缩短实习适应期。因此,以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和实验室管理质量提高为重点,安排了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基因信息库与蛋白组学)、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认可、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临床实验室能力验证、医学检验方法学评价、诊断试验的数据挖掘、循证检验医学及检验医学信息在科研中的应用等十个专题内容。其中“实验室认可”解释了除实验室结果互认的内在要求外,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也是实验室认可的专业要求。“循证检验医学”主要针对不断增加的检验技术,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来规范检验医学的设计研究、文献评价,用当前最佳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LIS应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方式,密切结合医院临床检验特点,解释了LIS性能特点及应用,形成许多实践应用成果,也大大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确保了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数据挖掘”主要基于LIS的解释和咨询检验报告,找到检验医师工作的切入点,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发现检验项目新的应用价值。检验医学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诊断、医学信息学的统计、流行病学等研究实现了融合,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研究方向。据临床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反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快进入并适应实验室工作,具有强烈的检验流程控制意识,能够自觉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规范开展工作,具有明显循证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受到临床带教老师的好评,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评价较高。
3探索多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检验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与临床检验紧密结合的系统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相较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课程,不够生动形象,较为枯燥。若照本宣科就流于教条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讲解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采用多媒体、案例分析及研讨式教学法,内容不在深,在乎其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2精选教材
医学专业使用的教科书,与现代检验医学相比,内容滞后,脱离实际较远。比如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抽血时间现在已经改为0、1、2小时各抽血1次,而《健康评估》第3版教材仍是0、30分钟、1、2、3小时各抽血1次。目前,教材种类繁多,要精选能反映最新理论,贴近实际,指导实践的教材。有些教材,学生毕业工作后几乎不再使用,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指导临床工作。检验项目的卫生行业标准每年可能都会更新,教科书很难跟上这个速度,所以授课时,将现在的新理念,新标准传授给学生,免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使学生在生产实习时能更快的融入临床实际工作,思维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通教材,并尽量博览本学科各种权威书目,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籍,了解学科的新进展,新理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方能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
3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沟通应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长期以来,临床与检验缺乏沟通,造成双方不信任,不理解,不尊重,很难确保医疗质量。近10年,越来越多的检验专家提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并已经在切实的做着这样的工作,学会与临床沟通是检验人才的发展出路,也是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检验人员要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主动参与临床的诊疗中。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需要所有医护人员的配合与理解,比如分析前,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医生申请检验项目,需要医生对该项目的适应证、临床意义、采集要点等完全知晓,而且医生应知道实验室都开展哪些项目,如何选择。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需要与检验科沟通、联系。标本采集是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不合格标本大部分是检验分析前造成的,尤其标本采集过程,需要采集人员掌握采集手册,也需要检验人员进行宣教,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在分析后质控中,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患者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分析后的临床沟通工作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尤其重要,微生物检验医师要参加临床的会诊,并要给出合理的建议,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监测所在医院的耐药谱,细菌谱等等,这些将提升医院感染疾病的诊疗及感控水平,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林发全等认为无论在校教育,或是在职教育,检验医学应该改变过去不重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状况,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或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中增加检验与临床沟通的专题内容。
【关键词】特点 检验方法 实验室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物、微生物、血清、抗原体、细胞或其它体液的检验,与其它检查技术相配合以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1]。
1 检验医学的特点
1.1 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迎来了本质的变化: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临床生物化学之间将不再存在学科分界线,检测手段将更加自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大量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各种?PCR?等技术的应用和引进,将使得临床实验室的人员素质更好、学术氛围更浓、科技水平更高。
1.2 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和整体的协调性:它比其他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现在的检验医学,早已突破了过去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的检验。面对琳琅满目的诸多检验项目和越来越准确的检验要求,非常需要整体协同运作。仅就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而言,不仅涉及到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法的确定,还包括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尽量减少不同方法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干扰、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仪器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个体操作间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实验室间的差异,如果这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不客观。
1.3 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使检验更加准确更科学: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其他专业更为敏锐,其学科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例,对于检验医学来讲,分子生物学使检验医学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使检验可以从事后性判断向前瞻性转变,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可以扩展到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评估、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向、流行病学、健康状态的评价、药敏靶点的选择。
1.4 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势之下,传统医学检验本身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因此而给检验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恰恰是促进检验医学产生并迅速发展的缘由。
2 检验医学的意义
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它不仅与病人、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准确的检验指标不仅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指导医生临床用药,这就为提高医药的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相当的可能。
检验医学在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也非常显著,这是因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一般不加以注意,往往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并接受及时的治疗,例如子宫颈涂片检查有效地控制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在我国普遍开展的甲胎蛋白检查有助于发现小肝癌,明显提高肝癌的生存率。由?WHO?推行的新生儿筛查工作,通过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酣尿症的检查显著降低了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酣尿症的发病。
正是上述作用地不断发挥,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检验医学的意义所在。
3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3.1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2]。
(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
(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科提供所需要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权,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
(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3.2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必要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3]。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只有相互促进,紧密联系,才能使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更好的共同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康克菲.创刊词[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检验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强调血液病的发生机制、血液病的临床表现、更重要的是血液病的检验方法。血液学检验的基础是生理学和组织胚胎学,血液内科学。
由于该学科的理论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直观的容易理解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讲授法外,还需采用一些直观的方法,下面我将做一些举例:
1 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使知识变得形象具体
教师在授课时,可使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部分知识以图片、表格、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血液学检验中血液形态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许多血液病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慢性白血病等必须依赖形态学报告进行诊断与分型[1],如何使学生对于细胞形态有一直观的了解,首先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就要配以图片,在有示例图片的基础上对细胞形态加以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细胞的特征。又如,红细胞系统与巨核细胞系统的分裂方式有区别,前者是以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09024)
作者单位:16104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韩爽); 齐齐哈尔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齐晓丹 张春晶)
二分裂的方式增殖,而后者是连续双倍体增殖,而什么叫二分裂,什么是连续双倍体增殖,仅凭口述学生很难理解,此时如以动画的形式展示非常有趣并很容易理解。
2 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理论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许多试验过程比较繁琐,仅凭教师的口授,很难使学生掌握,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课使学生体会每个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并校验理论的正确性,养成学生事实求是的态度。在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 test)的特异性高,在这个试验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红细胞是在特殊的酸性环境中溶解破坏的,而这个试验中要使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来维持这个酸性环境;并且注意血清要新鲜,以免补体失活,造成假阴性。注重每个细节是对一名检验学生的基本要求,只有每个细节都做好,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强调学生阅片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教学以血液病为主要教学对象,其中血液细胞形态学贯穿始终,通过开展开放式互动显微镜平台,使学生掌握正常血细胞、血细胞分类、白血病细胞和典型形态改变的病理性血细胞形态[2],练好这一基本功是临床血液病诊断的前提,同时对疾病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4 注重检验学生的见习实习
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关键,因此临床见习实习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临床见习实习使学生参与到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现代血液学检验中的一些新方法与新手段。如急性白血病目前采用MICM分型技术,即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3],这种分型技术取代了以往仅凭细胞形态和特殊化学染色技术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分型,使白血病的分型更准确更全面,随之产生的新技术也陆续在医院检验科或科研机构开展,如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技术、荧光原位杂交等,使医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血液学前沿,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积累经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检验专业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的特点;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锻炼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将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48-02
当前,寄生虫病仍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全球而言,寄生虫病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的又出现再燃。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也称诊断寄生虫学,是人体寄生虫学与实验诊断学的有机结合,重点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特征、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为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要求在掌握寄生虫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常用的寄生虫病检验技术,从而提高实验诊断水平。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为主,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差。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沟通,提高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质量,两年来,作者对该课程理论部分进行了病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医学检验本科学生2012级82人,2013级80人,共计162人。
2.病例选择:选取典型的肝吸虫病、肺吸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病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采用病例教学法的尝试,设为实验组。同时,在吸虫纲在日本血吸虫章节、绦虫纲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法,设为对照组。
3.研究方法:理论课上,教师先对按对寄生虫的生活史、形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逐一讲解,然后引出一个由该寄生虫引发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分析该病例特点,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最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补充和纠正,然后就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再加以总结分析,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4.教学效果评价:(1)单元自测题:课堂上给学生发放10道自测题,当堂做完后将答卷交给老师,老师统计所得成绩,设立传统教学对照组和病例教学实验组。(2)发放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应用能力进行调查,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两个样本的t检验,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单元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单元测试成绩可以看出,病例教学成绩和传统教学成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适当适时地采用病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方式。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我们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想了解通过病例教学学生的感受和收获。由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同时,对知识的理解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运用能力都明显好于传统教学。
三、讨论
教学的目的不单是“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典型病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病例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对病例报告做出判断和决策,避免了由教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病,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病例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分析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在具体的病例中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病例教学法具有生动、有趣、易理解,便于记忆的特点[1],被应用到医学教育的多个教学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4]。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往的理论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从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原虫到医学节肢动物,所有理论课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并且长期下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均有所下降。并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应用能力均所欠缺。鉴于此,我们把部分章节改为病例教学,通过单元测试和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成绩可以看出,病例教学成绩和传统教学成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适当适时地采用病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方式。本研究我们还想获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自身感受如何,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并且对知识的理解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好于传统教学。另外,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但要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还要能给出相应的诊断以及治疗和进一步检验的建议。病例教学法把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防治等知识,与实际的病例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与病例的接触,拉近了实践与理论的距离,增强了医学检验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衔接,为临床的实践打定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病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带启发性质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效果良好,可以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韦忠厅.病例教学法在高职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基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2 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