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闻实习报告

新闻实习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30 05:37: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闻实习报告

篇1

新闻类型:会议、暗访、突发、投诉、封面、跑腿等。

会议——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批赖帐者名单,电视不可能把那批名单播出去,只能从中找到典型的。比如欠钱最少的一个公司只是欠了几千块,但是法院还是将它的名单公布了出来。记者等开完会还要跟法院的人聊下,可以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解决或者缓解赖帐的问题。法院想通过媒体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建立一个诚信的信息平台,可以通过那个平台来查询个人或者公司的信用信息。在这个新闻的处理上,记者要找出与别的电视台不同的东西。

暗访——社会新闻的暗访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要懂得保护机器,保护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养成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取机器时要检查,到了目的地要用机器之时也要检查,特别是隐蔽采访。检查过程可以在隐蔽的地方,比如在车内检查就要将机器低于窗口的位置。用小动作来把对方的视线转移开放置机器的地方,比如可以抽烟或者挠头等。【手机诈骗,伏击三天两夜】那个封面我在火车站等人的时候就挠了很多次头。

突发——突发事件不全部是灾难新闻,也有冲突的相关方加强冲突力度,比如暴力等。抓捕现场,还原现场很重要。关于车祸的突发,【失魂金杯车连夺三人命】由于当时事发地距南方台很远。等我们打车过去的时候,尸体已经运走,只是路上还留有血迹。在拍摄过程中我差点也给车撞了。事发在一个S形的转角处,汽车路过也不减速就在我身后擦过,现在想想都后怕。拍突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

投诉——有矛盾才有投诉新闻,矛盾相关方对事件的阐释,跳出事件本身。一次跟马东东老师去拍一个墙上漏水的投诉。小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强烈要求不准拍摄,我们的摄像叶剑老师就把机子放在大腿上,静坐在那里。把该拍的采访镜头都拍了下来。记者与摄像要配合默契,摄像注意看记者的暗示。【区划调整便民先行】——8月11日,早上8点半我就在办公室了。杨海涛老师问我有没有空,说要去拍一个新闻。当初也没问什么就跟着去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原东山区矿泉水街道划归越秀区管,正在开现场咨询会。迅速摆好机位就开始拍了,心里默记从多角度拍,还要在现场抓典型人物。一个阿伯每个档口都去咨询一下,我就决定以他为重点来拍。拍了三个镜头我觉得够了,就去拍空镜。后来记者说我典型人物的镜头拍的还不够,不是三个镜头都能用的上,刚开始拍的时候就要多拍几个。

实习与学校所教的配合方面教与用

电视跟平面媒体一样都是要讲故事,只不过电视是要通过电视画面来表达。电视一定要在现场,有现场的画面。特别是要尽量塑造故事的主角,并要有故事主人公相关的画面来支持要讲的故事。

电视编辑学中的编辑思想:动接动,静接静。常理思维(比如有一段采访是记者A站左边,受访者B站在右边。如果编辑一下子就接下一个画面是A站在右边,B站在左边。给人一种视觉的错感。)主置相似衔接,在拍摄,编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用到这点。主体人在左边就要在他的右边留有一定的空位,做方框的时候也在他所面对的一面留空镜的框。

记者出镜,如果背后画面不能说明问题就要考虑选取正确的位置,可以通过记者的走动来说明一下现场的信息。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比如一些比较急的会议。当天的新闻非当天播不可,下午5点才拍完,晚上7点就要用稿子了。只能是不剪辑拍摄。要求非常熟练,可以采取对着通稿来拍的方式。拍到要的内容,构图倒在其次。一个字快。比如镜头起幅、落幅,重点在落幅,起幅、落幅都两秒,中间两秒匀速摇过。少用摇镜头是为了多表达信息量。一个摇镜头要6秒左右,相当于两个镜头。所有镜头都要求到最稳。

新闻是有立场,做给谁看?利益相关的选题,利益相关的镜头。与主体相关的一切有用镜头。全景交代环境,特写表达情感,中景交代事情的进展。空镜头用来衔接下个画面,不至于镜头硬接,让观众有中突兀感。

摄像

摄像,首先确保机器的安全,爱惜机器。出发前检查DVCP机器配套是否齐全,Mic电池是否有电。检查DV,偷拍机是否使用正常;调白,晴朗室外优先考虑D3、D4档,室内用C、B档,星光效果用A档;采访环境光线不足,带灯;调好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脚架。调白、水平、对焦、构图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用一个镜头可以表达的内容不用摇镜头。摇动镜头,重点在落幅,中间匀速,起幅、落幅留有两到三秒。

注意多角度,使镜头画面有冲击力。全景、中景、特写为一组画面镜头。每拍完一组镜头,拍个特写或空镜。画面简洁,突出主体。选定主体,将镜头拉到最近,调好焦,再拉开构图。暗访,隐藏身份,保护机器。预制室内C档4.3k室外D档6.3k(可以根据当时天气适当调灰度片,晴朗调到D4都可以,以画面的斑马线为准。主体物体有两三条斑马线就可以了。比如主体人的脸部突出骨头部位)灯泡3.2k演播厅黄色灯光AB档。镜头推进调实,再拉开构图,面向留空。

注意景别变化: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会议:近景中间三个主要领导)多拍不同镜头画面,多景别,镜头画面尽可能多的信息。镜头画面3秒,特写2秒,中景3~4秒,全景5秒。逆光主体,B手动光圈,细节用手动光圈。低室温拍高温(比如用C档来拍室外物体)画面偏蓝。高室温拍低温(比如用D档来拍室内物体)画面偏红。

电视新闻记者的能力:画面思维能力,现场掌控力,故事讲述力

现场报道现场目的:在现场的什么位置,最终展示在电视屏幕现场。画面表达不了的,记者出镜,补充画面信息,事件以外相关信息。要求记者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状态自信,具备应付突发的能力。大型直播,混乱事件正在进展等,记者要对现场适当描述,点评,预测。这时就要靠记者平时的积累与阅历,读书多、杂,能举一反三。多角度的镜头也可以运用图表字幕,动画在一起才更有感染力。

到达现场之前要考虑好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一个跳楼事件,事件可能场景是什么?要讲怎么样故事,如何组织信息量,要有效地传达信息,并巧妙表达记者立场。讲故事开头,吸引观众眼球,在故事中塑造主角才是有特色的新闻,不是大路货。电视新闻将发生过的真实影像完全显示出来。现场掌控能力很重要,要求对围观的群众要判断能力,找到哪个群众?判断事件的事实,如车祸,就要找到目击者,死者。在现场不要被人利用,处于事件中能抽身出来。在事件之外用怀疑精神来思考。

感言

主动积极,多做笔记,多问。

如果单湘石老师的时间允许,我都请他看下我拍的新闻,请教下他镜头构图等不足之处,以后的注意事项。还有经常跟管炎子老师谈每个镜头的把握度。说出一个真实的场景或者模拟的,问管老师,假如是你会怎么样处理这样的镜头等等。

最多的时候办公室里面坐着28个实习生,如果不主动就什么机会都没了。每个实习生都有一个实习老师带。带我的记者是今日一线记者跑腿的组长,也跑南方报道的气象那条线。很多时候他不方便带我出去采访,并且他个人也忙,没空顾及到我。过了几天,他就对我说,以后有空看见哪个记者出去采访缺人的就跟去吧。以后如果是哪个记者、摄像要人手我就主动要求去帮忙。

开始的三个星期都是抬脚架,搬机子。三个星期后,杨文副监制说要我们主动点,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主动要求摄像让我们拍几个镜头。有时候跟着好的摄像出去,他会让我拍几个全景或者空镜,并且教我构图,拍摄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可以保护机器,也能尽可能减少失误。

第一次完全由我用dvcp机器拍的是一次省高院的院长会议。一到省高院,摄像就让我自己调白平衡,自己移机位。结果我拍出来的东西没对实焦,画面偏暗,构图不知所言。所拍的一系列镜头全部作废,导致当晚的南方报道关于省高院会议的新闻,用的都是资料画面。记者说,还好不是很重要的会议新闻,如果是现场报道,后果不堪设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以后用dvcp机器的时候就好了很多。八月十号左右出差的记者多,实习生也走了一批。汕大的两个师兄跟王世军、单湘石老师到罗定去拍专题片了。新闻中心的杨文副监制就说现在台里缺人就把我当成正式的摄像派出去。因此第一次在派单上看到了我名字。那是跟刘彪老师出去拍一个关于天桥装电梯的投诉,随后也是跟他去拍过一个关于眼睛能吹气球的奇人的现场,还拍了一个关于抗战图片展的南方报道【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刘彪老师说构图可以了,还要再提高拍摄的速度。新闻特别是突发新闻关键是要拍到画面,至于构图倒在其次,速度很重要。

兴宁矿灾发生后一个星期,我在六楼的编辑房帮董杰老师编辑一个关于流浪汉的现场。杨文老师在那里说要派我出差,我刚开始一听不信是真的,还在那里笑。肖琳老师就说正经点,笑什么笑,领导派你任务呢。杨文老师说大概是明天下午3点去兴宁换回第一批特派记者。被当作特派记者派出去,当晚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8点半就到台了,早上跟杨海涛老师去拍了个南报。本来派给他的摄像是崔航,但崔航老师说下午去兴宁就早上休息了。下午等我14:10收拾好行李到新闻部的时候,记者告诉我说去兴宁的特派记者14:00提前走了。可惜,这么好的机会就没了,并不是每个记者都能碰上这么大的灾难事故。我错就错在之前没有跟记者沟通好,以前每次有任务我都会提前跟记者打声招呼的,说要跟他一起去采访。那天刚好忙,晚上又兴奋的忘了。

――――――――――――――――――――

附录1、参与作品:全部参与作品名,稿件。

1、主要拍摄新闻作品:

暗访:《伏击两天一夜电话诈骗团伙落网》、《买件豆瓣酱附送三十多只蟑螂》

篇2

从电视台回来,依然想念一起做节目的那些同事,依然回味着那些做片的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还是,我牢记同事在专业技术上,在为人处世对我这个将入社会的后辈的教育!这次实习让我收获很多,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路上给了很大的启示!

新闻采编实习报告二

年假,我来到一家日报社开始了我为期两周的实习生活。

我被安排在了该报社的文体版,因为是年终,又邻近春节,所以会有很多的总结表彰会或者文艺演出活动,因而文体版的采访任务十分丰富,每一天都在马不停蹄的“赶场”。

第一次跟着“师傅”出去采访的时候,我只带了录音笔就去了,采访过程中,看着师傅边采访边记录,而我只是支着录音笔在录音,感觉很不进入角色。而在紧接下来的5分钟内,师傅就基本上把这条报道写完了。这令我十分的差异。后来才知道,最方便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就是笔录了,把要点简单的记录下来,整理一下思路,就可以回报社把新闻“敲”出来,马上发稿了。

篇3

17号那天,当同事为我们举行告别会时,当我逐一向同事告别时,泪意不止一次地涌上眼眶。不经意间,实习就结束了。舍不得同事,舍不得香港,但是,很庆幸自己没有带着遗憾离开。

准备

香港实习的名单公布后,得知自己有幸入选,心里兴奋之余不乏压力。香港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毕竟不同于内地,而且此前我还未有过实习经验,第一次就要面对如此大的挑战,担心自己胜任不了。因此,做好实习准备是必要的。于是,查阅关于香港媒体等相关资料成了学习空闲时的必要功课。出发前,蔡启恩老师为所有到香港实习的同学准备《香港实习求生手册》,更专门抽出时间为我们上了四堂课,讲解香港社会情况和媒体情况。

当得知我和另一名同学被安排到《茶杯》杂志实习后,我着手了解香港杂志及实习机构的情况。香港杂志多如牛毛,娱乐、摄影、宠物、时尚、影音、饮食等等,但是网上关于《茶杯》杂志的介绍很少,它没有专门的网站,也没在国内发售。幸运的是,我手里有一本朋友送的03年2月版的《茶杯》,它是我在实习前了解实习单位的唯一途径。

所谓“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做好这些准备功夫,我的心里踏实许多。

实习第一天

报到那天,因为不清楚状况,我和逸美都选择穿着比较正式的服装,还化了淡妆。去到公司才发现,同事们不这样穿。后来与同事聊天也提到这点,他们觉得我们当天的穿着太“隆重”了。不过,第一天报到,注重着装打扮是应该的,也表示了你对别人的尊重,尤其在我们这种情况下,穿得正式一点总比随意好。

报到以后,我才知道实习单位还没有给我和逸美安排具体的工作。于是,第一天的主要工作和收获是,了解实习机构:

TOM(CupMagazine)PublishingLimited(Tom出版有限公司),是TOM集团期下的书籍出版社,共有三本杂志,分别是《茶杯》(CupMagazine)、《AVMagazine》、《生活百宝》(PNSMagazine)。另外,还有不定期出版的一些杂志或丛书,由两名编辑专门负责。杂志社的规模较小,总共只有43名员工。

《茶杯》杂志于2002年创办,初为周刊,后改为月刊,到06年3月份已出版五十期。《茶杯》现在是一本文化生活杂志,以话题为主的小众刊物,杂志通常邀请著名的文化界人士撰稿,如陶桀、蔡子强、梁文道、阿里安等,而较小自己采访写稿,这本杂志只由两名编辑负责。

《AVMagazine》是一本影音周刊,逢星期五出版,到目前已出版将近200期,销量位居全港同类型杂志之首。《AV》的采编队伍仅有7人,“全男班”,通常称之为“AV七子”。

《生活百宝》是一本与“百佳”(连锁超级市场)合办的生活优惠情报志,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出版,与《茶杯》一样,也是只有两名编辑负责所有的采编工作。

“来得不是时候”

由于《茶杯》是月刊,也由于将近农历新年,杂志要赶在印刷厂放假前做出来,我们来的时候,《茶杯》已经在定稿阶段,于是我们被安排跟《AV》和《生活百宝》的工作。因为对影音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我们在《AV》周刊能够帮上忙的时候不多,所以这段时间,大多数时候是在做《生活百宝》。但是接到的任务不多,在春节假期前一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很忙,相比之下我们就显得空闲。同事也说,“你们来得不是时候”。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想象中的实习情况与实际的落差,我有点失望,来之前做好了应付每天“忙碌”生活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实际上是那么空闲。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宿舍,听同学聊起她们去了哪里采访、写了哪些稿,累得不得了的时候,我却只能说,我看了一天《茶杯》的杂志和书,心里是忍不住的羡慕和失落。

但是,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下去,事实上,每个人安排到的实习机会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有所收获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争取工作。于是,当空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会主动问遍三本杂志的编辑是否有需要帮忙。若实在是没有工作,那就向他们请教关于做杂志和编书的工序、如何拍照及处理图片、怎样排版等等。此外,《茶杯》出版的杂志和书籍以及公司的网络资源是利用不尽的资源,由此读到看到许多以往在内地无法接触到的知识。

杂志社见闻

有时候,不一定是亲自动手去做才算是有收获,观察、询问也是学习的途径。

《茶杯》的工作时间是朝十晚七,公司里早上一般都很安静,人几乎都是在中午以后才回来。在这里,记者和编辑没有明细的分工,查资料、采访、写稿、图片、版面构思都要负责好。摄影及处理图片就专门由摄影师负责,与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和实践的有所不同的是,版面设计与排版是由美工负责,即是他们所说的“砌版”,不需要编辑自己排版。通常,编辑每完成一个栏目就交给美工排版,而不是等到整一本杂志的内容都做好了才统一排版。

鉴于杂志的性质,公司里设有一间小小的影棚,用于拍摄封面及影音器材等。还有《AVMagazine》的专门试用室,用来测试最新的影音产品以更真实客观地介绍新产品的性能等。《生活百宝》则有煮食厨房,会请厨师亲自煮出杂志里介绍的食谱,并拍摄制作方法的步骤图片和成品等。实习期间,我们也几次有机会从旁观察拍摄封面和煮食。

去香港前,在老师的“恐吓”下,以为香港人很不好相处。但是,来到这里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茶杯》的同事给我的印象很好,他们友好热心,乐于与我们交流,常常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值得去玩,我们有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们也很有耐心回答。我们走的那天,同事们还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会。

工作实录

实习期间,三本杂志的工作我和逸美都需要参与。

《茶杯》:负责第四十九期的Calendar·cityreport和第五十期的Calendar·events两个栏目。Cityreport是关于日本最新城市规划动态的话题,而events则是报道香港从3月份开始举行的推广香港本土原创漫画的“漫画工地计划”。发表在《茶杯》的文章,客观报道事件是其次,文章注重的是观点及评价。写这两篇稿是我们最为头痛的,因为城市规划和漫画都是不熟悉的领域,所知甚少,要在事件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颇有难度。我们往往需要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增加了解才能着手写稿。编辑在看过我们的稿后给的建议是,在撰稿时扬长避短,让读者看完你的文章后发觉不了你是门外汉。

《AVMagazine》:作为女生,我们对影音确实懂得不多,所以没有参与过《AV》的采写工作,通常是帮忙打专栏撰稿人的稿件。此外,跟着《AV》的记者出席媒体讲座、新闻会等,是最大的收获。即使没有机会写稿,能够亲临现场观察,就是一种体验。

《生活百宝》:在这本杂志做的工作最多,包括翻译整理食谱、翻译介绍“百佳”产品的文章、介绍“百佳”新动态,还与逸美合力做了一个冬天换季“收纳”(把不穿的衣服收起来)的专题,介绍收纳前如何清洗衣物、不同衣物的收纳方法、省位方法、收纳工具、防虫除湿措施等等,期间外出采访香港“宜家家私”。《生活百宝》每一个大栏目前都有一页insidecover,介绍日常生活的小贴士、小窍门,我们也负责搜集资料提供选题。比较有趣的是,拍摄《生活百宝》里的照片需要用到许多“道具”,例如食谱介绍用到的碗碟、收纳工具等等,而这些都需要编辑亲自到街上看过,合适的就买回来或者借回来又或是到店里去拍摄,所以,在拍摄图片前,他们都需要外出“扫街”。期间,我们也曾两次“扫街”。另外,做这本杂志还需要懂画画,在我负责的“每月甜品”介绍,编辑就要求自己画制作方法的步骤图。

虽然是实习生,但是有什么工作安排下来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去完成的,几位编辑只是事先跟你讲明要求,并不干涉你的过程。他们很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写好的稿件如果有什么问题,他们会指出来然后让我们自己回去修改。

春节假期过后,我们的工作渐渐多起来,特别是实习结束的前一周,17号那天,我们工作到七点多才下班,而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要离开香港回汕大了。非常可惜,当新一期的工作进入最紧张忙碌的阶段,我们却没法参与,没法亲自看着它们出版。《茶杯》的总编辑阿Ling说,暑假的时候他们收了一个实习生,他/她就参与了整个制作过程。或许,以后再有到《茶杯》实习的机会,学院把它安排在暑假。

经验总结

主动争取工作机会:虽然是实习,但是不会有人手把手教你做事,而且同事们都很忙,不能时时顾及到你。所以,不能等人给你安排工作,空闲的时候就要主动向上司争取工作的机会,主动请求记者带出去采访。像在《茶杯》遇到的情况,就更应该积极主动一点,我和逸美没事的时候都会问遍所有编辑,有时问到连自己都不好意思。

必须懂英语:以前听师兄师姐们介绍工作经验的时候就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但是自己没有亲自经历过是不能切身体会它的重要性的。工作时需要翻译稿件;与编辑的邮件沟通或联系采访用的是英文;香港人讲话爱夹杂英文;巴士里几岁大的小女孩用英文与母亲对话……在这个被英文包围的世界里,我知道,英文是日后学习中必须着重学习和提高的一环。

中文是优势:在帮忙校对稿件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写的中文有很多问题,如累赘、文句不通等,可是我不敢随意改动,担心那只是用语习惯不同。但是,中文确实是我们的优势,院长曾这样讲过,《茶杯》的阿Ling看过我们的文章后,也曾称赞我们的中文水平很好。

学习繁体字及“仓颉”打字法:来实习前并没有想过,打字会是实习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在香港用的是“仓颉”输入法,由于不能在公司的电脑安装软件,我们只能用附带的“微软”拼音输入法。但是香港人的写作用语通常是粤语,而且是繁体字,有很多粤语字不会用拼音念,也就打不出来。所以,学会“仓颉”打字法让你在香港实习时省去不少麻烦。但学“仓颉”必须懂繁体字,不然不会拆字。

宁愿早到也不能迟到:准时是新闻人的最基本要求。香港人生活节奏快,路上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的。我的经验是,宁愿早到也不能迟到,尤其是在你不熟悉的地方,即使有地图在手,你也难以预计实际路程需要的时间。而且,就算你已经知道大概需要的时间,最好也提早一点出发,以防有突发状况发生。记得有一天上班,按照以往预计的时间到巴士站等车,才发现宿舍对面的一幢住宅起火了,附近的路都封起来不准车辆经过。再耽搁,没办法,只能匆匆赶往地铁站。

采访前做好准备:除了做好采访内容的资料搜集外,还要弄清时间、地点。记得有一回,跟一个同事到新闻会采访,去到采访地点才发现搞错时间,正确时间是在下周的同一时间。采访香港“漫画工地计划”的揭幕会时,地点是在湾仔“香港艺术中心”,而我们误以为是尖沙嘴“香港艺术馆”,幸好那天有摄影师同行带路,不然就闯大祸了。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我们并不知道编辑会安排我们什么工作,采访什么内容,万一你不懂就错失许多机会。比如在《生活百宝》要自己画食谱制作步骤图,比如采访香港“漫画工地计划”,如果我是个喜欢漫画懂漫画的人,那么我写稿时就不会那么痛苦。再如,《茶杯》在五十期将会继续做cityreport的城市规划话题,编辑要求我们先搜集资料再写稿,但是由于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就算搜集到资料也无从入手,于是,我们错过了做这个话题的机会。

实习感想

当初申请这次实习,是希望将我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看看自己达到什么水平。实习过后,我体会到:实习其实是一个发现自己不足然后提升自己的过程。

总的来说,经过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学习及平时的实践锻炼,是足以应付实习期间的工作。但是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这次实习,我接触到许多以往闻所未闻或是不熟悉的知识,因此遇到不少困难。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新闻人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要懂,这回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了。除了学习专业外,我们更加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扩宽视野。

即使你做了万全准备,在实际中还是会有你料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然后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然后再做准备,然后……这些不断准备及碰壁的经历,就是成长的过程。五个星期的香港实习,让我成长。

附:实习期间发表的作品

已出版:《茶杯》杂志第四十九期Calendar.cityreport(P14,2006年2月出版)

拔走眼中钉?日本铲除丑陋建筑

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资深城市规划家伊藤茂(ShgeruItou)的报告《丑陋日本》出炉,点名日本十大最丑陋城市规划,对于日本战后盲目发展经济,罔顾品味的所作所为,这份报告无疑是一记响亮的巴掌。

事缘应首相小泉纯一郎的邀请,伊藤茂出掌“日本美丽复兴计划”研究小组,铲清过去60年里,冒战后经济复苏政策之名,而长出来的丑陋建筑。伊藤茂表示他是按“客观标准”选出这些丑八怪,而不是他的主观喜恶,不然他必点名六本木山玻璃大楼:“那十足是一个俄罗斯老妇的屁股”。

东京日本桥居“黑名单”榜首。该桥建于17世纪,曾是江户时代五条街道的起点,促进了东京的商业发展。可惜,为了准备1964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竟然在桥上盖了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几乎埋葬了原先的日本桥。在这复兴计划的讨论中,小泉提出要移走这座大型高速公路,让传统的日本桥重见天日。

香港最近也有提出湾仔重建计划,究竟是拆掉旧楼起新楼,还是保护旧社区文化呢?官民各有意见。归根到底,还是钱和文化之间的冲突。再说远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经济,沿海城市急速追求国际化,政府大搞形象工程,重金聘礼国外知名城市建筑师出谋策划。不过,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后,把旧建筑掩在阴影里,城市文化又在哪里呢?城市规划应该顾及长远,中国总不想步日本后尘,在乱七八糟的城市规划之后,再花时间金钱去重建吧。

其他作品将会在3月份出版的《茶杯》杂志和《生活百宝》杂志中发表,由于杂志还未寄到,这里附上的是初稿,未经编辑修改:

《茶杯》杂志第五十期Calendar.Events

公仔书要

政治上的「我们就听得多,现在,本土漫画也要来凑热闹为自己「。

这个由香港艺术中心执行筹办的「计划称之为「漫画工地计划。

开幕展览《漫友引力》将汇集展示本地28位机具份量的自主漫画家的新旧作品,以及他们绘制的自画像,视为香港历史上阵容最强大的一次本土漫画展览。

艺术中心何以要替漫画「?皆因漫画向来被人看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闲书,甚至认为荼毒青少年而遭长者挡在子女、学生的阅读行列外。故此,一班漫画爱好者高喊漫画无罪,是一种创意工业,催生此次「漫画工地计划,更邀请多位文化人如梁款、何兆基、卢子英等,力图还漫画一个公道,重新定位漫画对于本土的社会文化价值。

其实,公道自在读者心。漫画,以前叫做「公仔书,开始在香港出现时就受到大众欢迎,如《老夫子》等,发展到现在,香港各大书局、报摊随处可见售卖漫画,也有每年暑期举行的漫画节,不能说漫画受「不公待遇。正如天天见诸报端的政治漫画家尊子所说,六七十年代漫画里出现一些负面元素而给人坏印象,但自从《麦唛》等反映香港草根市民生活的漫画出现后,人们已认识到本土漫画不单止是打斗,慢慢地开始对它们改观。

不过为何香港本土漫画在近十几二十年来却是走下坡路?为何现在这一辈年轻人更多是钟情于日本漫画?为什么漫画节里大家争抢赠品多过买漫画?似乎,这才是香港漫画界同仁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香港漫画家如何藉此次「漫画工地计划?大家拭目以待。

Caption:

多位本地漫画家借此次机会,以自己的风格画下自画像,与大家见面。数数手指,算下当中你认识几多位?(答案在本版内)

伍码六

阿兴

阿高

麦家碧

大泥

草日

智海

何家超

欧阳应霁

10—林祥焜

11—何家辉

12—何鸿达

13—江康泉

14—黎达达荣

15—利志达

16—刘莉莉

17—马龙

18—国志鸣

19—杜琛

20—小克

21—苏敏怡

22—杨学德

23—梁以平

24—一木

25—尊子

26—阿平

BOX:

「漫有引力—漫画工地计划开幕展览

28位参展漫画家包括:荣念曾、麦家碧、二犬十一咪、苏敏怡、阿高、利志达、智海、江康泉、尊子、大泥、何达鸿、黎达达荣、杨学德、小克、阿兴、何家辉、马龙、草日、欧阳应齐、林祥焜、刘莉莉、国志鸣、梁以平、杜琛、阿平

日期:2006年3月10日至4月15日

地点: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四楼

时间:10am-8pm

票价:免费

3月份开始至07年10月还将会有动话工作坊、动话放映、漫画研讨会等系列节目,详情请浏览:.hk

《生活百宝》杂志第三十期(2006年3月出版)

栏目:每月甜品

整理:苏惠芳???????摄影:畲世培

大题:香浓牛油红茶蛋糕

引言:闲暇时自己动手做一个蛋糕,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比起在外购买滋味百倍。牛油红茶蛋糕做法简单,口感软滑,红茶香浓扑鼻,在蛋糕表面淋上朱古力浆,味道更好,闻到已经够诱人。

材料:(2件,大小:7cm×7cm×14cm)

牛奶60克

袋泡红茶3包

牛油(室温下软化)185克

砂糖120克

鸡蛋(拂匀)3只

面粉250克

发粉2茶匙

朱古力浆适量

做法:

牛奶煮至刚好沸腾,将红茶包放入牛奶中浸泡至少20分钟。

将牛油和砂糖搅拌至软,分数次加入鸡蛋轻手拌匀,然后拌入做法(1)内,继续拌匀。

将已筛好的面粉和发粉拌匀,然后拌入做法(2)内,制成牛油红茶蛋糕面糊。

将面糊倒入蛋糕铁模,放入已预热焗炉,用摄氏180度烤30分钟,取出后立脱模。

最后于蛋糕表面淋上朱古力浆,切件,即可食用。

栏目:“百佳”FreshCheck

微量营养素?什么来的?

健康,人人都想拥有。想从饮食中获得健康,首先就要知多些关于营养素的知识,从中选出最好的食物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在百佳,不单有各种健康食物供选择,而且还提供好多有用的tips。让百佳同你分享下有关微量营养素的知识啦。

微量营养素是?

营养素,是从食物中提取得的一种物质,能够促进身体发育,保持及修护身体组织。营养素分为两类,分别为常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常量营养素是产生如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的能量。微量营养素通常归属于矿物质(如钙,铁)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由于只需少量就够,因此称为「微量营养素。

锌是维持生命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体内成千上百的蛋白质中估计有3000种含有锌元素。锌元素最充足的天然食物来源是牡蛎(蚝),虽然这类水底食腐动物会积聚有毒的金属络合物。在大部分的动物蛋白质中都可找到锌元素,如牛肉、猪肉及家禽。锌的其它食物来源包括豆类、坚果、全谷制品(如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南瓜种子及向日葵种子。全谷面包、谷类、豆类及其制品中含有的肌醇六磷酸会降低锌的吸收。也就是说相比植物蛋白质,人体较容易从动物蛋白质中吸收锌。因此,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需要多吃含锌食物。医学研究发现,锌与抗氧化剂化合,可以延缓老年斑的出现。

铁,是身体氧气输送系统中的必要元素,也是细胞正常生长与变异所需物质。铁质不足(贫血)会限制氧气输送到细胞中,导致疲劳、工作力差、免疫力降低。另一方面,铁质过多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饮食中的铁质存在于肉类中,如红肉(牛肉)、鱼、家禽肉。我们也可从豆类中吸收铁质。

维生素

维生素分两种类型: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K)。

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贮存,需要每天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在贮藏和烹调过程中容易损坏,流失。为减少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应该冷藏新鲜产品,牛奶和谷类远离强光存放,用煮过蔬菜的水来褒汤。

脂溶性维生素则可以长时间贮藏在人体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但过量摄入会产生大量毒性,引起健康问题。不同于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会在烹调食物时流失,因此,不能从饮食或补给品里过度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是维持正常视力的必需品。皮肤,眼睛以及口腔、鼻粘膜等都依靠维生素A保持湿润。

维生素A对人体有如此重要功能,医学证明,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和皮肤干燥、粗糙。然而,过量摄入(一般通过饮食补给品)维生素A则会引起中毒,症状包括皮肤生疥癣、痕痒,食欲不振。

让身体吸收足够维生素A的最好方法是食用多样化食物。维生素A最基本的来源当然是动物性食物,如乳制品,鱼类和动物肝脏。而一些含有β胡萝卜素(叶红素)的植物性食物可以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胡萝卜,南瓜和绿叶蔬菜中富含β胡萝卜素。这些新鲜食品在百佳都可买到。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帮助维持组织细胞聚合,愈合疮伤,巩固微血管壁,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等。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可以防止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

我们可以从哪些种类的食物中获得足量维生素C?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新鲜水果(尤其是柑橘类水果如猕猴桃,橙,甜红辣椒)和蔬菜。

百佳有一队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质量评价专家,农场检定系统及专门的蔬果分发中心,保证你能够在百佳买到新鲜优质的蔬果。

总结

掌握一般的微量营养素的信息,我们在百佳选购食物时,就能从众多品种中找到满足营养需要的食物。

百佳店中店?一站式购物新概念

十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意味着更新、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百佳也求新求变,以适应人们对方便快捷生活的需求。96年,百佳首次创立「超级广场概念,除售卖各类新鲜食品外,更引入自家面包店、烧味店,让你购物买餸唔使周围走。十年之后,为迎合市民的高质量生活要求,百佳斥资一千万元,实行大变身,于红勘黄埔花园家居庭店首创加入生活百货概念,在原来「百鲜墟、「Baker’sChoice基础上,再增设中高档生活用品店中店—LivingIdeas,还设置节日物品专卖区,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享受。以后,买家私、床褥不用去专门的百货公司啦,可以为你省下不少车费,又免受舟车劳顿之苦。

店中店—LivingIdeas

店中店占地7,000平方呎,是全店总面积(42,000平方呎)的1/5,从生活家居用品到文具,一应俱全。细分为家私、灯饰、小型家电、床上用品、浴室用品、毛巾、厨房用品、餐具、文具、贮物箱等十个区域,产品分类摆放,一目了然,让你购物时不用像盲头乌蝇周围乱转。

店中店产品应有尽有又时尚新潮,文具由Q版卡通到简单实用型,各式各样,大人小孩都能满足;家私、灯饰款式多样而且新潮,适合喜欢新鲜特别的顾客;还有更多生活用品供选择,紧贴潮流生活的你又怎能错过呢?店中店出售的2,500件产品中,有1,500件是全新引入的本港少见的新产品,其中包括全家家私用品——电动刷鞋柜。此鞋柜是欧洲设计于内地生产,内装有电子控制版,可控制里面的装置进行除臭及吸湿,不用另外花钱买除湿剂、除臭剂。鞋柜的最底层还设有圆筒形自动鞋擦,使用时,只需要轻踢一下鞋柜右下角的按钮,待柜门打开后将鞋伸进去,便可擦亮鞋子,一物两用,既方便又省时。

香港设计师当然是更加了解本地市民的使用需要,他们设计的产品就绝对符合你的心水,在百佳店中店就有售香港人自己设计的特色家用小电器,如奶惜机、莫加咖啡机等。

黄埔家居庭百佳店中店是首个,但不会是仅有的一个,百佳将会陆续在另外的超级广场中引入此新概念,让你进享轻松便捷的购物乐趣。

百鲜墟

百佳除了有「店中店外,别忘了还有新鲜食品区域「百鲜墟,既名为「百鲜墟,所有食物当然是新鲜的啦。

在「百鲜墟里面,有分成海鲜、河鲜及冰鲜三大区域的海产类和鲜肉类,各种新鲜肉类任你选,不用怕这里会有街市的鱼腥味与湿滑,绝对符合你的卫生要求。

饮食要均衡,买完肉食,转身就到蔬菜类。这里的蔬菜每日新鲜,由国内输入,经过质量检定,全部符合A级才能拿到百佳新鲜卫生检定证书,进入到「百鲜墟里,令你食得放心,食得健康。

每日放工回家又要下厨煮菜很麻烦,但又想省钱不出街食,有什么好介绍?「百鲜墟里还有「御小厨和「御烧味,数十款熟食小菜供你选购。现在,「御烧味推出首创的「人参烧制叉烧,甘甜的人参味渗到叉烧的每一处,你又怎能错过这款美味食物呢?

「百鲜墟里还有师傅实时弄制寿司刺身的「筑地寿司、各样豆制食品等新鲜食物,不用像在街市里买菜时左转又转。「百鲜墟环境干净宽敞,买菜要几方便有几方便。

Baker’sChoice

买完餸菜,还有明天的早餐未买?没关系,百佳开设了「Baker’sChoice,店里有独立的收银柜和入口,环境卫生舒服。「Baker’sChoice有即场烘制设备,让你实时食到新鲜热辣的面包及蛋糕,亦自创许多新款面包,高中低档款式任你选择。逛商场太久肚饿?Hightea时间又到?又或者想送美味靓蛋糕给朋友?「Baker’sChoice可以满足你所有的要求。

百佳提供的一站式购物享受,家居生活用品、餸菜一次过买齐,为你省下不少时间及金钱,精明的你,怎么会错过呢?

专题:

收纳四步骤:

选择

想想你或家人有没有两年以上没穿过的衣服还在衣柜里?快点将所有衣服搬出来,是做选择的时候了。

将所有衣服全搬出来,一件一件考虑它的去留(选择分类:1、破旧或不想要。2、自已不穿但适合送人。3、还打算穿的衣物。)

Tips:面对一堆不穿又不舍得丢掉的衣服,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置它们呢?不妨将不要的衣服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再将它们缝起来,做成布帘,可用来遮衣柜,既省钱又有创意。

清洗\晾晒

收纳之前,一定要将所有衣服都清洗或晾晒(如果已经清洗过的,晾晒就可以)。现在,与你分享一下清洗与晾晒的方法:

1)羊毛被:不能水洗,只适合干洗。晾晒30分钟~1小时即可。

2)蚕丝被:不可水洗,不能晾晒,只能放在通风处阴干。

3)羽绒被:可以水洗,不能晾晒,只能阴干,但建议还是以干洗为宜。

4)棉被:不可以水洗,有黄斑出现表示已滋生细菌或虫类,最好丢弃。

5)衣服清洗:取出口袋里所有物品,若有破洞或脱落的逢线及纽扣要修补好,否则清洗后情况会更严重。并根据衣服上的洗涤标示来清洗。

洗衣Tips:

⑴羊毛、丝织品及麻等质料的衣服应送洗衣店干洗,男士西装及女士的套装最好干洗。

⑵尼龙衣料易染色,建议和其它深色衣物分开洗。

⑶刺绣及缝有珠珠、亮片等装饰的衣服,建议翻面清洗,如果要以洗衣机清洗,一定要放进洗衣网中。

⑷毛衣:用约三十摄氏度的暖水轻揉,切忌大力搓洗,切勿扭干,可用大毛巾卷起毛衣吸干水分。

羽绒:不宜水洗,若表面沾有污迹可用毛巾或牙刷蘸上清洁剂,轻刷污迹部位,然后放在通风地方吹数小时,以消除湿气,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

大褛:只适合干洗。

皮衣:不宜水洗,用湿布轻抹污垢后放在荫凉处风干,便可收进衣柜。切忌烘干或让皮衣在阳光下暴晒。

在收纳之前,要确保衣物都晒干,以防存放时潮湿发霉。除了在阳光中曝晒外,亦可把棉被撑开,用电风扇吹一吹,让棉被保持空气流通,棉被里面就不容易潮湿和发霉。湿机、烘被机、烘干机亦可以达到晒被子的效果。

收纳

step1:?分类----按个人分类,分别装箱或集中放在一起,再拿出来穿?时,较快速、方便。

按衣服的眼色及类型,将同色系、同类型、同功能的衣物(如休闲服或上班服)集中收纳。step2:?整理----挂或折迭存放

适合吊挂的衣服:大衣、西装、套装、衬衫,及亚麻、全棉等质料的?衣服。

适合折迭的衣服:所有针织衣物,如上衣、裤子、裙子和洋装等。毛衣也可折迭收藏,而且尽量放在抽屉或收纳箱的上层,避免在上面放较重的衣物。冬季的运动服、休闲裤或牛仔裤,则可以用卷寿司的方法卷起来收纳,既省空间又容易取拿。可以考虑在收纳箱贴上标签,方便找寻、拿取。

step3:装箱-----工具介绍----真空收纳袋(UNY、吉之岛)、(活动)收纳箱(IKEA、UNY)、墙架、贮物挂袋(IKEA)

step4:存放(IKEA)-----怎样才能省空间,整齐及美观,易取,怎样找空间存放

4、防湿、防虫方法

DIY-----木炭、咖啡渣/茶渣、干桔皮、报纸、旧恤衫作防尘套

木炭:木炭具有很好的防虫吸湿作用,只要将小块的木炭装在棉袋中,绑好,就成了天然的防虫吸湿剂。

咖啡渣/茶渣:泡过的茶叶渣或咖啡渣可以用来除鞋臭,晒干之后装进棉袋中,就成了天然的除臭剂。

干桔皮:具有吸湿防虫功能,将一些桔皮晒干后,用棉袋或纸包好,放进衣柜或衣物中,不但能防虫吸湿,还有桔皮的清香味,比一些清新剂要健康得多。

报纸:报纸上的油墨能够防虫吸湿,可铺在柜面上,再放上衣服。亦可塞些报纸进鞋子里,一方面吸湿气,另方面防止鞋子变形。

旧恤衫:一些胶的防尘套不易散气,容易潮湿。用大件的旧恤衫当防尘套,既可防尘,不易潮湿,最重要的是废物尽用,精打细算的你点会放过呢?

商品介绍

篇4

实习工作:

1.国际新闻。对各大中央媒体的国际新闻进行核实、把关,组织标题以及导语。

2.更新国际页面。决定国际头条新闻及每日十大要闻,确定每日要闻图片并组织《深度报道》、《纵论天下》的导读。

3.更新各大国际专题。对各通讯社的新闻进行筛选及重组,保证各大国际专题的日常更新。

4.策划、编辑《特别策划》栏目原创稿件。

实习感言:

向北京中心的赵老师道了别,步出东方新天地办公楼,程老师将我跟两位女生带到人民日报社。在传达室根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通电打了招呼之后,站岗的武警目送我们走进报社——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人民日报社。

人力资源部的主任把我跟两位女生分到三个不同的部门。我在总编室,何彦在评论部,媛媛在多媒体部。

我便开始了我与国际频道的亲密接触。

在人民网实习,代表的是学院,不能给学院丢脸。在总编室实习,我负责做的事情大概有以下几种:

1.新闻。这是最基本的事情了,几乎每天都要做。实习期间,国际发生了不少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G8峰会的时候发生了7?7伦敦连环爆炸,再接着便是伦敦第二次爆炸和埃及爆炸;四国争常和朝核六方会谈每天也都有新进展,我便只有时刻紧盯中国日报与新华网最新播报里边的新闻,以便及时强贴。

在办《汕大青年》的时候,大家有着这么一种思维,就是只要你是编辑,你就有改动文章的权利。无论是谁的文章,该改的地方就一定要改。而文章的标题是抢夺读者眼球的利器,导语则是文章的灵魂。

我开始对文章动手笔。每道新闻都换上自觉得可以吸引读者的标题,并努力组织新闻的导语。一开始琢磨的时间有点长,后面就越来越顺手了。

——总编室的实习编辑没有署名权,颇让我感受到幕后英雄的。既然坐在编辑台上,就不能对不起“编辑”二字。不过人民网的编辑还无权编译外电,如果这一点可行的话,人民网便具备与中国日报、新华社抢新闻的基础了。在新闻网络的世界,抢新闻比什么都重要。

2.决定国际头条及要闻。这是总编室给我的最大挑战了——当然,也是一种激励。

每天早上7:20进入工作状态,转发完昨晚漏发的要闻后,我便得试着从一排密密麻麻的新闻列表中选出11条要闻,并按新闻的重要性排序,排第一的便是本日的头条了。当然,每条新闻都要事先自己阅读、比较过。

国内外的平面媒体都要通过举行编辑会来确定头条新闻甚至是头版图片。而来到这里实习的第四天,便要独自完成古今中外编辑们履行的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惊诧中带着兴奋。

此外,还得确定该日的深度报道、纵论天下专区的头条,并拟定摘要和导读。这个在新闻写作的课中已做过不少,很快便能上手。总喜欢把导读写成问句形式的,因为往网站不是报纸,点击率是关键。

在校读书时丘老要我们每天读一条新闻,并在讲课的时候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大国际观念,我也涉猎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如果不是这样,当时一定会因知识匮乏而无法完成,因为大二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国际新闻训练。

也给低年级同学一个建议,要及早看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强化一些知识。

3.调整页面。人民网有一条规定,就是页面要闻区的新闻标题必须长度大概一致,不多不少19个字。网络毕竟与报纸不同,我只能放弃原来的文章标题,在页面上放上一个临时的19字题。

在学院学的软件基础在这里就用得上了。剪裁图片,调对比度,贴在人民网的主页上,看起来还算能入目。做网络媒体,电脑技术一定要过得去。

4.策划、更新专题。这是编辑能够自由选择新闻,自己进行组稿的舞台之一。无论是新闻还是选定头条新闻、要闻,抑或写摘要导读、调页面,所有的技巧都能用在这里。没有国际经济、政治背景知识是不行的。我在独力完成7?7伦敦连环爆炸这个专题的时候深深发觉,在学院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眼光,对于组织一个大型的专题是非常有用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也不能忽视。在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没有基础的话就很难上手。

当然,借鉴也是少不了的。新浪、搜狐在进行大型专题的报道时稿件组织方面经常有亮点,新手上路,多看看总是应该的。

5.发短信新闻。考验编辑技术的时候到了。人民网每天需发送三条要闻短信。每天70个字,不能多不能少。在编《汕大青年》的时候早对多几个字、少几个字的编辑手段运用自如了,问题自然迎难而解。

其实,老师平时教的东西都很有用。我觉的我们较弱的是将老师讲的系统地理解并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到了这里才深深发现,很多看似用不上的知识,到了这里都能巧妙用上。

6.制作“特别策划”和“第一解读”。非对国际事务了解透彻的编辑无法完成。这是人民网编辑整理解释性报告的一个形式。我曾花了五个小时做出一个关于非盟、四国、“团结谋共识”的“入常”风波的解读,恶补了近五万字的文字资料,可惜因内容太冗长而被编辑刷下来,很遗憾。

后来,在六方会谈举行的第二天,我策划了一个栏目:《六方会谈:调和世界还是背水一战》。花了6个小时,凭借在平时的学习里面锻炼出来的眼睛和鼻子,从寻找切入点到筛选信息到挑选图片、制作网页,都是独自完成的。这次会谈,主角还是朝鲜和美国。我了解了从朝核第一次会谈到今的所有信息,便开始动手做出这个策划。——这是我第一个登上人民网主页的《特别策划》。

紧接着我又完成了《美国核政策:披着羊皮的狼》、《日本右翼:沉迷在历史深渊的猖狂》等等策划,都在人民网主页跟广大网民见了面。

主编评价说,这几个策划在形势和内容上在人民网里都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留下的模版,也被国际频道日后采用。

7.与各位同事沟通。来人民网前,我对这里的编辑流程全然不懂,兵强和金雪两位老师教会了我技术上的东西。凭着年轻好问和虚心请教,跟总编室人员多了不少交流,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不时向同事,领导介绍学院的办学理念,现状,尽量为以后到这里实习的同学打造招牌。

实习在于发现不足。这里的编辑都能编善写,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平常一起说笑吃饭的编辑,一遇到国际性事件便带上相机出去跑新闻。兵强老师采访了赖斯访华,金雪老师采访了六方会谈,这些我都是等到他们发回稿件的时候才知道的。

主要作品:

/GB/1030/3597735.html《日本右翼:沉迷在历史深渊的猖狂》

/GB/1030/3575710.html《六方会谈:各国开始攻坚》

/GB/1030/3591864.html《六方会谈:众志铸就共同文件》

/GB/1030/3587100.html《美国核政策:披着羊皮的狼?》

篇5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同行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

实习过程中有两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

一件是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公共事业管理。“后这个专业啊,你会写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另一件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当我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递到领导桌前时。领导接过说了一句:“好,有时间我会看的。”便随手丢在了桌子的一角,继续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后他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三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篇6

进入电视台实习已经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我也渐渐的了解了新闻部,在实践中了解了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不同,引用唐凡老师总结中的一段话“重视镜头,用画面说话;用好话筒,用声音说话;跟拍进程,用情节说话;选好视角,用思想说话。”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什么是电视新闻的好写法。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城市,新闻其实发生率很低的,除了政府安排的宣传新闻,并没有多少可以写的东西。但这里的老师就能突破地方小的局限性,能够从这么小的地方去挖掘新闻。这里有位记者老师他一个月能发50多篇稿,超出基本要求的25条的一倍多,是新闻部的高产记者。我问他平时怎么找新闻线索,他告诉我,没事要多上网浏览,多看报纸,提高新闻敏感性,收集新闻素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广阔的人脉关系。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因为凭你一个人的眼睛不可能看到全市的每个角落,所以要借助群众的眼睛,所以建立人脉关系很重要。这些关系就是你的资源,是你新闻的来源,要懂得挖掘利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也让我体验到了干记者这行的艰辛。他们虽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但基本不能正常下班,有时候为了新闻必须加班。在搞“双创”宣传期间,新闻有时候需要半夜拍摄,老师也坚持半夜上班。为了新闻风雨无阻,记得去拍个集体婚礼的现场,那天下雨,但记者老师还是冒雨赶到现场进行了拍摄,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在“10.1”之前的备稿期间,那些老师更是加班到很晚,不管多晚都要把稿赶出来。他们这种工作精神是我要学习的。

在实习期间,我不光得到了这些老师的帮助,同时还认识了不少与我一起实习的实习生,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在和他们的点滴交谈之中也学习到了不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我所缺少的自信和大方,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和她们一起探讨解决,在互勉互励中,共同进步着。

实习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电视台的一次播音员招聘活动,招聘活动分面试和笔试,招聘播音员不再单单是注重外形外貌,也要求他们要有记者的素质。在我们的地方电视台,也许因为小,所以需要懂得比较多的,比较全面的,这样才能节省开销。在《电视中心新闻部考核办法》中就规定了播音员需配合记者出现场,同时每人每月也要发稿8条以上。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播音的不再是只会读稿了,同时也需要会采写新闻。通过这次招聘演练,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完善自己。

这个月的实习,我是快乐的,学习到了我要学的,收获了我该收获的东西。在以后的实习中,我要更主动一些,从点滴小事做起,多争取写稿的机会,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十月份实习小结

十月份是个好季节,“十一黄金周”的到来给十月份带来了新闻高峰。让我了解了如何策划和报道节日期间的新闻。

在“十一”的前一个星期,台里新闻部的人就进行节日备稿。首先,是翻阅过去的新闻资料,对一直沿用的惯例性新闻报道素材进行整合。同时,结合现在实际,对节日期间可能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和策划。另外,对节日期间的记者人员做好了安排,做到忙而不乱,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0月1日的新闻内容如下:

1、 新闻特写: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 编后话

3、 九对新人共庆国庆

4、 载歌载舞祝福祖国

5、 各地群众欢庆国庆

6、 江洲上下洋溢着节日气氛

7、 节日里劳动者坚守岗位

8、 黄金周第一天:垂钓园生意红火

从10月1日的新闻内容可以看出,围绕的主题就是全市欢天喜地庆祝国庆,渲染的是节日的气氛,涉及了人物、婚庆、劳动者、经济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枝干相连。与去年的内容相比,有着去年的套路在里面,但很好的融合了,并不影响新闻的整体的时效性。这样的老旧新闻资源整合是值得提倡的。

“十一黄金周”主要是休闲为主,所以在以下的几天报道中休闲消费这条线一直贯穿着。

10月2日 黄金周第二天:逛街购物,享受休闲时光

10月3日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一)婚庆消费居高不下

中秋:豪华月饼穿上“平民装”

10月4日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二)婚庆倡导文明简约新风尚

10月6日 我市各地欢庆中秋佳节

节日期间工程建设者奋战施工一线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三)婚庆礼仪服务有待规范

从黄金周选取的报道看,今年的一大看点就是婚庆市场比较

火热,另一个就是两个节日在一起,中秋节又是个很好的报道题材。正因为抓住了这两点,对婚庆消费了做了新闻专题报道,针对婚庆市场出现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和引导,体现出了今年的特色,同时把不好地方的提了出来。做出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对中秋佳节的报道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节日新闻报道的套路,同样的有欢庆的佳节的报道,渲染了节日气氛,也有节日中奋战的劳动者的报道。“十一”黄金周的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如此清晰紧凑,是预先做了策划和构思。做好一档节日新闻要注意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台里实习了这么长时间,我发现台里缺少一个电子资料数据库,还是靠手工整理资料,不利于资料整合保存,查找起来也比较麻烦。在策划“十一”黄金周节目的时候查找以前新闻资料的时候,就明显的感到浪费了时间 。

在这个月的实习期间,这里的老师指点我,让我注意自己的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并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仔细比较一下,找出给我启迪的东西。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经过这两个月的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新闻实践面,而且也提高了我的新闻采编能力。

同时这个月我开始了新闻制作的实习,新闻的制作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一是因为它短,二是因为要求没有记录片、专题片那么严。在台里,新闻一般都是用线编。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因为长时间不去实践,已经忘了,还要从头来学,学习实践是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在线编方面,这里的软件和我在学校学的不是同一种,之前老师有说过各台有各台的设备,不一定相同,所以还有点心理准备,学习东西要学会融会贯通!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里,我要尽量做到最好,学到最多!

十一月份实习小结

十一月份也将要接近尾声了,实习了快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跟出去采访的机会也蛮多的,收获还真不少,值!

11月8日是记者节,要向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表示致敬!这个月更多的是要学习,台里也组织了业务学习。业务学习的内容是观摩优秀电视作品,借鉴他人的创作手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总共看了三部片子,都是取自的扬中素材。

一部是《夕阳红》栏目组制作的记录片“许向天国的那句承诺”。讲述的是扬中的一个70岁的老人陆明才十几年来照顾孤儿的先进事迹。我台先前也采写了陆明才的事迹,制作播出了5集大型人物记录片《真情》。分析比较,我觉得由于电视专题片制作要求的特殊性,县级电视台现有的技术设备、节目策划、拍摄制作等还与央视频道的专题制作水平有一段距离。首先,从写稿上来讲,央视的文稿,悬念贯穿,引人入胜。同时稿件体现出了很高的价值关和人道关怀,意义提升很多。其次,从艺术元素的运用上,央视“许向天国的那句承诺”画面可视性比较高,和同期声的结合,使得现场感比较强。另外,编导和摄象期间合作比较好,在拍摄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沟通,编导需要什么怎么拍,摄象一清二楚。在摄象跟拍的三天,编导基本没出现,没有外人的打扰,静静的拍摄,这也是人物拍出来比较真实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跟央视的节目运营机制有关,节目拍回去必须要保证要被选用,如不被选用,节目拍摄所有花销将有个人承担,单位不给报销。这也就激励他们制作节目时,追求高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和央视的片子相比,我台的记录片《真情》在稿件上就显冗长,画面、同期声等艺术元素的运用上还有着欠缺。想要制作出好的片子节目,策划很重要。在这里就要提到去年5月来扬中实地拍摄的《再说长江》这部片子,它的整体策划不说,就看介绍扬中的一集,与昆山、江阴等城市一起,策划时异中求同,归纳这几个城市的共同点——创新的城市。这有值得我们的地方电视台好好学习的,要排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尽量在人为的主观因素上做到尽善尽美弥补客观的不足。另外一部是取自扬中公安题材,《46小时狂魔落网记》是跟踪记录的,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的报道,是预先很难设想规划的。这对摄象记者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拍摄的题材要尽量全面,事情一过就再也没有了,不可能有导演的余地。通过这部片子,我们在追求节目可视性的同时,也深刻了解了这样的题材的危险性,记者的自身安全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习。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还有我觉得这个社会弱者还是比较多的,需要的帮助的人也很多,这让我觉得做记者能帮助人的自豪。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一些不光彩的层面,社会复杂的层面,有些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怎么样在之间做好平衡是对我的考验,也是对每个记者考验,我想这也是我要慢慢积累学习的。今年记者节全市新闻系统开展了“三提升三争当”主题教育活动,修订了新闻系统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这些我发现自己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做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在各方面让自己成熟起来!

十二月份实习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实习的四个月就结束了。回想这四个月的成长经历收获还真不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记得一开始进电视台时的忐忑不安,在这四个月的锻炼中,我已经基本克服了那种紧张心理。从一个学生蜕变到一个职场中人,这种心理变化确实很大,也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现在的实习锻炼对我将来的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篇7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篇8

学号:092220070068

专业:新闻学

年级:07级完成日期:2011-3-31

指导教师:黄丹

新闻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2011年2月至3月底两个月时间,我在《石狮侨报》社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谨慎小心。

1实习目的

1.1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1.2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1.3

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实习时间

2011年2月8日-3月31日。早上9点上班到12点,下午2点上班到6点。周三晚上加班,周六停一天,挺轻松了。

3实习地点

福建省石狮市群英北路侨联商厦7楼

4实习单位

《石狮侨报》社。

关于《石狮侨报》,由石狮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石狮侨报社主办,是一份周报,每周三出稿,周四见报,所以,相比日报,就不会那么忙碌与紧张。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也蛮好的,至少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报社里现在的工作人员将近20人,有采编部、广告部、办公室、美编部等,虽然比不上大报,但也很不错了,而且正在向大报靠近。而我实习的部门就是采编部。

5实习主要内容

5.1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8点不到就得起床,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5.2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我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3月15号,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张记者。但他突然有其他新闻要采,于是叫我去狮城国际广场采访消协现场咨询会。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这方面的资料没有准备。所以临时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信息,还好在开幕前赶到了现场。现场咨询了很多工作人员,拍了一些照片,拿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不少事情。那次采访很成功,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5.3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

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况且是周报,无论什么新闻都不能依照日报的样式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深度,写得深刻。

跟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记者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6实习感总结和体会

6.1实习工作的总结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6.2实习工作的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今后的计划打算。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发光。

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篇9

第一:作为一个新闻人,而我自己本身是个相对比较内向的,不太擅长主动和别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比如在刚开始实习的几天内,我比较怯生,比较不太主动去采访当事人,好在有同事现场,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面对沉默不语的尴尬,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与别人主动交流。在工作的时候同样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事交流。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工作不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那是几个人或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而且你还必须去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已完成工作。因此你不能期望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任务,或是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去帮助。虽然此次我是来实习的,由于对业务的不了解以及专业知识的不熟悉,只能够在领导的安排下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是我也很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比如在实习中,在领导没有分配任务的空暇里,我就常主动询问周围的工作人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有时候别人也不好意思麻烦我,我就主动协助他们的工作。这样子不仅锻炼了自己,帮助了他人,还融洽了你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人家也更乐意与你交往了。

第二: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对待每一条新闻审稿一定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不能出错。

有时候一个失误不仅仅使你自己的工作进程受阻,还会影响广播播出的新闻质量,因此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不使自己前功尽弃,我们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对自己的工作要十分重视,如果有必要一定要检验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保自己的万无一失。在你对工作开始了解并熟练后,你会发现自己已能不用检验就能保证工作的质量了。而此时你也许不需要总是重复检验工作结果,但还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以免失误。 就像我在工作的时候,也犯下了不少错误,比如说再一次清明节主题稿的时候,我的稿就没有通过,多亏符主任的细心指导,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还好这次只是这是自己第一次写新闻主题稿,要是经常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第三: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一定要对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有所熟悉,对自己业务所在范围内的业务技能也要熟练掌握,这样你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你将会发现自己在工作时左右逢源,在处理各种难题和困难都能很顺利地去应付。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篇10

刚去报社的几天,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神秘的,一切都是自己有些仰慕的,尽管我已经清楚一张报纸出品的全过程。

特别是在第一天,我的实习指导老师董方义,就留给我一个独立采访的机会,在对这个城市几乎处于完全陌生的时候,我要自己联系人,自己找目的地,当然也要独立完成采访任务。清晰的记得:我匆忙的去7路车站,下车后,沿路问人民航大厦在那?烟台其中在那?最后我才知道,从车站到烟台七中只需走四分之一的路,而我却绕了一个圈,走了四分之三的路。从这一点,我也明白了一位师兄为什么会说,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他至少会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这个城市的街道和标志性建筑。

接下来的日子,每一天过的似乎有些相同,似乎又有些不同。由于住在学校,每天都要做10路车去单位,在单位早上很少有记者在,所以我的任务也就是给他们分发报纸,当然只是我所在的热线新闻部的10名记者。接下来必做的就是,翻报纸看看我老师发表了几篇文章,以备汇报。这就是我每天要做的相同的事情,表面看起来很是无聊、无味,学习的含金量又少,根本就不能提高专业能力,然而,我始终觉得,就是这短短的十分钟,给我带来了好多朋友,其中有6位记者,我们保持了长久的联系,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可以与他们聊天,每一次,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作为一个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使我们很期待的事情。我去过建筑施工现场,亲眼目睹民工在烈日下的劳作,倾听他们的期盼,真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其实那次采访,开始并不顺利,我们先是去了建委,不知出于何种缘故,门卫不通报,也不让我们进。又来到施工地负责人办公室,里面很简陋,一办公桌,一台落地扇、一张长椅、一张床,别的就没有了,屋里有六七个人,可是他们并不愿做我们的采访对象,并对我们的身份表示怀疑,这几个人相互推让,相互喊领导。无奈之下,来到施工现场,可是我当时真的万万没想到,这些工人竟然不敢说实话。“我们工作时间自己安排,吃饭有肉有菜,住板房还有风扇……”这是他们的原话,然而当我看到用布蓬搭建的小房子,在污水上用几块木板拼砌的案板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那天的采访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我为他们这种命运的反差感到不公平,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盖房子、建大楼,自己却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采访过程有喜有忧,生来见不得生命的离开,今年我却亲眼看到一个生命的逝去。事情是这样的,指出派出所接到110的指令说有人跳入夹河桥,民警于是急速赶往事发现场,分两路人马,接力营救落水妇女,当时生命继续爱那个已经很微弱了,接下来落水者被接到福山医院抢救。我们是第二天才知道的这个消息,也去看了事发现场,此时的河水依然是浑浊的,但是河面却平静的只有鱼尾起的波纹,似乎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我们很想知道落水妇女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便赶去福山医院,不料得到的结果却是,因抢救无效死亡。

生命就这样没了,不再去在乎是不是因为妇女身体不适,不小心跌落水中,还是因为与丈夫的吵架,在情绪激动的时候逃到水中,我只是觉得生与死之间太不公平了,一个生命的诞生,要母亲辛辛苦苦的怀胎十个月,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又需要父母、社会在感情上、精神上、物质上的大量投入,然而生命的逝去竟然只需短短的一瞬间……

一个人所能见到的新闻不是每天都有的,在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可寻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浏览网页、聊天了,为了不浪费实习的每一天,我不想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我要找其他可以锻炼我的地方,于是我找到了“策划”,先先后后我总共做了《暑假,大学生带情侣回家成话题》《暑假万名大学生留守校园》《孩子越来越受重视聪明家长把“双休日”留给和孩子》《记录:雨中谁是最可爱的人》《校园经济因学生放假经营受损》《我的假期我做主》等6篇文章,有的在报纸上发表了,有的在网站上登了。这其中《记录:雨中谁是最可爱的人》给我的压力最大,因为我并不明白社会上到底有什么样的职业是在雨天作业的,感慨颇多,社会太大,我要学的东西太多。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在做新闻、做记者,很多人做的要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实践与理论之间有太大的差距这一点我也认可,但理论与实践间的必然联系是绝对不可以忽略的。在我们的课堂理论上,新闻要真实、客观,尽管也只能做到相对真实,同样,在实践中,为了发行量,为了广告,也要求有高质量的稿子。

结合理论与实践,我认为要做出高质量的稿子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即所谓的创新。就像我们在开发区的公安局,孙老师为他们做的策划一样,为了创新,为了独到,为了让读者把文章读完,这次策划主要是以小映大,以例论理为原则,得到了局长的认可,这个方法,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得到,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用在大事上,在学校的这期迎新专刊上,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老师也是欣然同意了。

二、实习体会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最终我将其归结为《记者行军背囊10要素》,即:(一)脑袋,(二)利嘴、快腿,(三)人脉,(四)博闻,(五)玩文字游戏,(六)储备稿子,(七)时机、时间意识,(八)良好的心态,(九)健康的身体,(十)政治敏感性。

当然这些是对一线记者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中可称之为最高要求。践行中有部分人会对某些新闻事实进行夸大和扭曲,为了营造一个富有冲击力,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打球,偷换概念,竞搞文字游戏。

三、实习领悟

第一,工作一定要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

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实习中发现,做记者是很累的,虽然报社没有硬性规定,每人都要按时上班,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是每天耗在报社,并且加班加点,甚至很多人都在半夜写稿子。还有,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

第三,做一个好的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对此,孙主任说得一句话我记忆尤深,那就是做记者要有职业道德。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工厂拖欠工资,民工的工伤无人管,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当然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当权者,但是,记者是个良心活,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才算好。

篇11

从2009年3月来到系办公室这里不知不觉已经近四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辅导员替我搬桌子,书记给我介绍工作。作为班长和学生干部,系办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今后要以工的身份与自己的老师朝夕相处,心中满是忐忑。

学做“记者”一直是我向往的职业,政治题材的新闻更是焦点中的焦点。能作为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宣传秘书,我觉得很荣幸。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机遇是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多学,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

习作为校报社的负责人,新闻稿的撰写、新闻活动策划,对于我来说是得心应手。但是,对于这类题材的新闻任务,我还是头回接触。我从写短篇的会议性报道,到大篇幅的系列活动报道;从学生党员学习生活采访,到部门负责人的。稿件水平,层层提高。人文系学习实践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着,我的报道也随之,越来越创新,越来越有亮点。在全校七个党总支的报道中,我们是佼佼者。我因此受到了各方好评。自身的能力也在其中得以提高。

网随着工作的开展,我承担起系内如:学生会、各教研室、日常活动等多题材报道工作。并且,配合辅导员、书记、主任,开展好系内:学生活动、会务、档案管理、教职员工考核等相关秘书工作。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同时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是在新闻采编上,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也有很大帮助。潜移默化的,我学会了一些办公基本礼仪和工作事项,也对新闻业务有了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