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8 14:45: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于碳中和的理解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

篇1

命题与解题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从命题和解题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命题教师的命题意图,提高审题的靶向意识,快速形成解题思路。

一、从命题角度分析,物理试题的演变与创新形式,其实是题给模型的形式和题给模型的取材渠道的变化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创设一个新模型到创设多个新模型。在能力较低的模型迁移题中,多数只给予一个新模型,给出的新模型与要求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解题者可以直接考虑如何用这个模型来回答问题。但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迁移中,给出的新模型不止一个,解题者必须对众多新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和筛选,弄清哪个新模型与问题有对应关系。突出了对模型选择能力、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查。

2.从创设知识型的新模型到创设方法型的新模型。在物理题中给出的新模型大多是学生陌生的知识内容(比如新的现象、新的理论、新的实验)。有的模型题中给出的新模型一些新知识内容外,也给出了某种思考方法、新的解题思路,要求解题当时快速自学并掌握新的方法,进而解决新的问题。从要求自学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到自学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对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3.从创设外露模型到创设隐含模型。大多数新模型比较明确和外露,能直接分析和利用。但也可能有一些新模型比较隐蔽,解题者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和挖掘.才能将其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解题模型.还有的试题给出的模型隐含于一些题设条件下.需要解题者在阅读题目和分析解答过程中去发现并且利用这些模型。这是模型的加工处理能力的一个表现。

二、从解题角度分析,物理试题的演变与创新形式,从本质上说是对解题方法的一种提示.是解题的形式和解题的取材渠道的变化创新,无论题中给出什么样的新模型,题中的新模型对解题者解答题目的提示功能不会改变。面对一道物理题。首先要弄清题给模型为自己解题作了哪些提示.根据题给新模型如何构建解题思路。通常新模型对解题的提示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提示“解题起点”。若找不到思路起点,则解题无从人手。与其他题型不同.有些模型题很难从已学知识人手去寻找解题思路,答题者只有分析题给的新模型,从新模型所提示的思维起点,展开思路,确定方向。但要值得提示的是,命题人虽把解题的思路起点在新模型中作了提示.但这种提示往往是隐蔽的.需要解题者自己去揭示。揭示后还要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去解题。

2.提示“解题范围”。在有些物理模型中,给出的新模型和解决的问题往往是陌生的.让解题者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且与已学知识毫无联系的感觉。实际上,在这类题中新模型已明确了“解题范围”,在解答过程中要用到哪些原理、规律等都作了直接或间接的提示。解答时要把提示的范围与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

三、从命题、解题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去研究物理模型题的解题策略。命题人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一种水平测试,因此,在试题中给出的解题条件,既不能让能力差的解题者唾手可得,又让能力强者思考后方能得解。由此,命题人通常会利用一些新的手段给出新模型.如把关键条件拆散、分解给出,也有给出较简捷的但空间更大的新模型等。从模型题中给出关键条件形式分析,可得出下面有效的解题策略。

1.命题人“拆模”,解题人“建模”。物理模型题中,命题人在编写这类题目时,常把其中某些关键步骤模糊,看似拆了桥,却留下了桥墩,要解题人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新模型,自己用这些新模型搭桥.到达河对岸。

2.命题人“举模”,解题人能“仿模”。许多物理模型题,命题人在命题时就将解决过程中所用到的思路、方法列举在题中,如命题人给一个简单的例子(“举模”),解题人在用类似的规律解决更复杂现象,或命题人给一个概括较强的规律,解题者将在具体模型中进行模仿利用(能“仿模”)。这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模仿创新的过程。

篇2

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带来的是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科技不断前进发展,这一切给人才的教育培养带来了更多的需求。现代社会中多元化的文化挑战也吹响了国家需要更多综合型复合人才的号角。这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各大学校无疑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和挑战。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推动,高中各个学科也改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其中作为综合性和一定实践的高中地理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实际改革推进中,问题和挑战也随之其后,高中地理教学本身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典型问题需要相关学者进行解决,解决地理现今面对的问题和提升上课效率,无疑是现在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跟不上其他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仍旧老一套

高中地理的上课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学校的老师在上课中与时代脱轨的理念,没有将素质教学发展到课堂中。无法充分意识到地理教学的本质,使得上课效率低,学生主动学习的太少,导致厌学情绪,成绩下降,这都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率。现如今,我们都能理解到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不单单在于老师课堂上站在讲台传授知识,学生在课桌旁机械地将知识记录在课本中课后再机械地记忆,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才能,焕发出他们体内原有的特性和能力,将每一个学生塑造成独一无二的本体。高中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它具备了实践和理论的特点,跟自身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无论在哪个时代,通晓地理知识的人都会被人尊重和赞赏,地理学科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有效驱动力之一,可是反观现在各个学校,老师为了升学率忽视了地理学科建设,学生为了成绩机械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地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老师也忽视了启发学生自身的思维,而是盲目地灌输知识概念,机械教学,将地理知识的灵魂扼杀在摇篮中,形式化和应试化的地理上课模式将本质的学科意义完全曲解。

2.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主动学习

在许多学校中,地理课堂的上课方式单一枯燥,手段落后,基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拼命讲,学生在台下迷迷糊糊地听,这种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上课方式,完全无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了赶教学进度,一些老师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否掌握知识,只是不停地灌输知识概念,教学上一直是PPT文字讲述,没有将文字和图片进行一定的结合,造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很多内容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结合,脱离实际轨道,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感,认为这只是鸡肋食之无味,浑浑噩噩地上课和考试,老师也只是为了成绩而进行上课,无视课外实践教学和体现地理学科的现实价值。地理本身实践性较强,只有课堂和实践相互综合,才能感受地理课本中对于土质的理解,对于气候洋流的认识,加深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提升掌握范围。

3.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

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4.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地理解该如何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

2.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结合,促进教学内容被学生更容易的

吸收

教育界普遍认为,提前做好的学习经验是对后续学习的良好准备和取得优秀成果的前提。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地理知识和实际内容的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了解,为今后更深程度地发展做好铺垫。坚持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课外的拓展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不再因为课堂单一而无兴趣学习,相反,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老师的上课效率。

3.坚持课本内容主次结合

之前提到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着知识的差异,这也是高中地理老师需要进行思考的方面,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成绩上得到提升,也要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要将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之间调节好,将内容彼此融合,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到地理知识。

4.师生之间应该尽可能地更多互动

尽管高中上课时间段很紧张,为了教学进度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无法更深程度地互动和相互学习,但如果老师可以改变其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尽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下更多地和每个学生沟通了解,将每个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理解程度掌握好,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周全的课前准备,课堂尽可能愉快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的自主学习效率。

5.摆脱课堂模式化教学

要真正地让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教师在上课中也要将模式化教学摆脱掉,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结合了其他优秀教师的上课经验和上课方式,无视自身课堂中学生的真实状况,这样的教学课堂是毫无灵魂可言的。只有真正摆脱了课堂模式化,老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学习和沟通,适当的小组训练和组合探究等,这样才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真正的上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学不单单是上课教授学生认识地理知识这么简单,它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自我塑造,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人特点。只有将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变,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实现教育的终极意义,体现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金融会计专业中一门专业性和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是金融和会计知识的结合与拓展,是两者综合素质的集成,比较偏重金融知识但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比如对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有极强的要求。《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对真实金融机构运作各种贷款产品的认识和独立分析和管理各种贷款产品的能力,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特点分析

1.课程重点与难点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点知识内容涉及贷款管理的基本规则、贷款政策、贷款管理制度、贷款种类和评定借款人信用、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贷款担保管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特别是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统计信息,微观金融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审计信息和一些金融数学模型,因此课程需要非常宽泛的统计、金融、会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再融合系统性的贷款理论知识,所以会计专业学生在初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困难、复杂和困惑。

2.课程理论性、实务性较强

由于我国中等基础教育仍旧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一个知识点,而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灵学活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建立在财务会计,货币金融,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更多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门课程,体现一个合格现代信贷人才综合素质的课程。

难点在于信贷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硬性的背下来,但是对于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时却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放眼全局,做出有效地判断,甚至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和他们现有的社会认知观有冲突,比如在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时学生总弄不懂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贷款比大公司的贷款要更难处理,过程更复杂。学生很感性的认为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业务不会太复杂所以财务账目更为简单,如果有好的产业项目,金融机构不是更容易获取有效资料,小的企业难道比大的企业还难处理和管理么。因为学生缺乏实际社会生活体验,他们没有在银行和企业工作的经验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并不了解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由于其一,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另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收集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所以它们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对于教授《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这门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要求广,而且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涉及到现今个人、大型,中小型企业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的分析、运作和风险管理等的课程时,课程结构安排上是不应同于常规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强调“重基础、讲应用”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易懂。运用案例教学法“重技能、讲操作”的原则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人员的角度有效思维,进行逻辑分析,在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其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举例说明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贷款营销技巧等并且增加实务操作性及技能性较强的练习,目的是能够着重结合实际解释理论知识、让学生感性和理性认知达到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尝试

1.案例设计

针对课程理论,实务性较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又对于社会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按照《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每堂课的知识点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可以从各财经报刊杂志选取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信贷实例、动态信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确定案例包括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案例还应该注重时代性,新颖及时且有当代现实意义。

例如在讲个人贷款以及消费信贷立法等时设计‘一个信贷经理人的一天’的案例还原真实的银行信贷职员审批个人贷款的流程以及审批理由和注意事项,学生容易自我带入角色,关注重要部分处理方法,进行逻辑性思考。

例如讲到信贷风险管理时选取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次贷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如何从一开始贷款给信用级别高的人买房,到后来商业银行放宽条件,只要贷款人同意买房,信用很差的那些贷款人商业银行也可以把他们的信用记录填成优良,从而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买不起房的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了。买房的人多了,房价上涨,买房的人既可以住房,还可以等待房产增值,买房人并没有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用贷款替买房人把钱付了。其后,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按揭证券(MBS)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按揭证券后,设计金融衍生产品-次级债券-债务抵押债券(CDO),卖给投行的大客户,如此,次级债就全世界卖。为了打消投资者购买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担心,投资银行设计了一款新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样买次级债的投资者如果担心风险的话,还可以买信用违约掉期,让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这样次级债就大方地卖向了全世界。看起来很美,然而一旦房价下跌,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又还不上钱,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整个金融链条上的机构都大面积亏损,造成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个案例给学生解释了信贷质量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运用这些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参与讨论的兴趣,课下还积极找资料学习,不仅仅是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案例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案例的设计还可以选择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助学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的案例,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触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这些具体到身边的案例的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借贷理论知识,具有操作性,更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同时运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以‘珠三角某制造企业贷款500万新建3间厂房’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案例,企业简介、公司经营、项目情况、财务账目等,然后提出讨论问题:1该企业的承债能力和资金的周转情况如何。2借款人还款能力如何。3抵押物的情况如何。4授信可行性分析。给30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学生要运用会计,统计知识做财务数据分析、计算企业还款能力、银行贷款风险等方面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要和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目标等一起做归纳,分析等。

小组讨论时教师在一旁看、聆听,作简短引导,不做判断。小组讨论完成后,选取不超过5个小组派代表针对上面四个问题给出他们的分析和结论,这几个小组代表发完言,教师询问剩余的小组有什么补充意见或者不同意见,每个小组都要贡献出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客观地评析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对于每组学生发言,教师做简要总结,肯定好的分析思路和见解,指出存在的缺失和进步空间。教师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作报告笔记,这样敦促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且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性书面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深化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堂下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例如选择一个公司然后从银行的角度多方面分析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状况等,决定这家公司是否具备某方面贷款资格。把学生分成3-4人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采集制作案例,学生的父母、亲戚有在大、中、小型企业工作的,也有的开公司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的事例自编案例,也可以选择市面上任何一家公司做为设计案例对象,但是案例来源一定要清楚。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以银行专业的角度来分层次分析他们设计的案例,最后各组准备好材料和PPT,进行一场案例报告会。学生在整个亲身实践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提升了对《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案例易精不宜多,课堂语言要通俗。

每堂课的案例要按照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坚持精挑细选,决不贪多嚼不烂,让学生感到案例内容脉络清晰不重复,知其所以然。课堂讲授案例时应坚持用通俗的语言举案例、打比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专业词汇术语的含义,并反复使用这些专业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讨论案例问题的时候多用专业词汇术语,因为专业是需要培养的,习惯成自然。

2.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了案例教学,还需要大量计算训练来锻炼学生熟练掌握信贷分析的方法,所以作业和测验都必不可少。还有辅助工具的运用,比如运用Excel的内置函数进行统计与运算,做出分析表等,是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毕业后尽快适应和参与工作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作用。案例教学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金融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3±2.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6±0.5)年。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2.4±2.3)岁;病程0.8-7年,平均病程(3.4±0.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分别根据病情情况实施基础疾病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具体护理内容为:①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糖尿病治疗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和预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加强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②中医辨证护理:采用中医辨证方式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护理干预,如对肺热伤津患者指导患者多食用生津、养阴及清热食物;若患者出现肾阴亏虚证,则严密观察患者视力、皮肤及全身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③足部护理和运动干预: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以利于增强患者胰岛素细胞的敏感性。注重患者足部干预,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受压,可适当针对患者足部进行按摩护理。④血糖监控: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情况,并嘱咐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一旦患者用药后出现出汗、头昏、饥饿等症状及时预防患者低血糖的发生。⑤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坚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并注意监控病情变化,积极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防止低血糖、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针α阶榛颊呓行2个月的不同护理干预后,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P2hBG)水平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21.0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测,以(P

2.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BG和P2hBG分别为(5.95±0.91)mmol/L和(7.23±1.29)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BG和P2hBG值(7.24±1.16)mmol/L和(9.21±1.35)mmol/L(t1=6.5476,t2=7.9352;均P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在临床上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办法,只能通过长期用药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痛苦[2]。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往往不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并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其预后效果。

因此,针对糖尿病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帮助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本文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帮助患者加强糖尿病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医上认为消渴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饮食无节制、久郁化火、神志失调、失灼伤阴和炙热伤筋。中西医护理工作从健康宣教、中医护理、足部护理和运动干预、血糖监控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着手,为患者全方面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3]。

经本文研究可知,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血糖的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方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5

导致糖尿病足(DF)主要原因,缘于糖尿病的血管发生的病变,患者产生神经病变发展到下肢血液循环不良,以致缺血供给、产生溃疡、最终坏死,延续到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这种患者很多病的时间长、年纪在60岁以上,一般而言,对于血糖控制力不强,出现有并发症的患者,会导致糖尿病加重,抗感染力急剧下降,长期难以愈合的伤口就形成坏疽,导致恶性循环,致使患者截肢致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我们对糖尿病足患者,经治疗创面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糖尿病足患者2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与对照组117例,治疗组118例中,男68例,女50例,年龄43~72岁,平均(62.5±10.59)岁;糖尿病病程2.3~15.9年,平均(8.7±2.1)年,糖尿病足病程7~87d,平均(39.4±14.3)d。按Wagner分级标准分为:0级坏疽75例,Ⅰ级43例。对照组117例,男性66例,女性51例,年龄41~75岁,平均(63.7±9.47)岁;糖尿病病程1.8~16.4年,平均(8.1±2.5)年,糖尿病足病程9~91d,平均(38.1±l2.7)d,按Wagner分级标准分为:0级坏疽74例,I级43例。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疗法及对并发症的治疗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化瘀通络,行气活血的方法,给予行气活血汤(处方组成:川芎10g,苏木12g,延胡索10g,青木香10g,红花10g,桃仁12g,丹参12g,七叶莲10g,海风藤10g)。水煎450ml,150ml/次,2次/d,口服。14d为1疗程。共做2疗程。

1.3中医护理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特别注意观察体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病房空气新鲜,胰岛素降糖要注意观察用药反应,防止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严格观察和预防伤口出现变化及全身的反应状况。换药时不要对伤口作反复清洗,这样皮组织不容易新生,对伤口愈合不利。治疗组患者进行以下中医护理:

1.3.1情志护理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的严重性、病的时间程长、所医治的费用比较多,会给患者及家人带来较大经济压力和思想负担,患者极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在护理中多给患者一些安慰与鼓励,用乐观情绪感染患者,治疗上尽量为患者精打细算,帮助患者解决行动不便等困难,让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1.3.2中医足浴护理法[1] 用上述行气活血方的药渣再熬制泡脚,待温度适宜泡足20min。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药足浴时,应选择"温泡"法,一般药液温度在37~42℃,温泡时间一般10~20min,疗程为20d,温泡过程中药液冷却,应作加热处理,药液过冷容易产生感冒,药物吸收效果很差,药液过热又可能会烫伤皮肤,一般来说药液温度适中即可。进行足浴前对患者作好心理调护,将足浴的作用及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说明,让患者配合默契,要高度注意饭后立即足浴是不行的,这样会严重影响食物消化。

1.3.3足部按摩护理法[1] 一般足部按摩法在中药足浴法之后,相继进行。温泡脚15~20min后。先将右足作好保暖处理,然后按摩左足。按摩顺序:掐足趾摩足底捏足背扣足跟摇足腕推小腿,每个部位作3~5min的按摩。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侧,每晚1次,按摩后注意保暖,按摩20d。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每周空腹抽血,常规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值,以微量氨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均用SPSS10.0软件统计,数据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率表示,检验进行比较,P

1.6疗效标准

1.6.1症状体征疗效标准[2] 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并结合震动感、温度感、针刺感、压力感、位置感、足背动脉搏动,跟腱反射等检查综合判断其疗效。治愈:各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无异常,I级以上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明显改善,I级以上患者创面2/3以上愈合;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一定改善,I级以上患者创面1/2以上愈合;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者。疗程结束时判断上述病例的总体疗效。

1.6.2生存质量评定[3] 根据Karnofsky(KPS)评分评估,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10分为提高,减少>10分为下降,变化

2结果

2.1第二个疗程结束时的临床疗效,见表1。

2.2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见表2。

3讨论

之所以出现糖尿病足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经常对血糖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原因造成的,并由此足部运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相继出现损伤,或使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变得狭窄以致发生闭塞,导致血流受阻。主要症状是足部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坏疽的跨学科疑难病症。我国历代医家对糖尿病的论述很多,已发展成为辨证论治较完备的一个病种,但是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没有明确的了解。严密观察并预防感染[4],凡是发生溃疡及坏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问题,极不容易愈合感染创面,所以控制和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处理局部创面:要保持创面清洁并且让溃疡创面充分引流。每天用3%硼酸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瘀滞性溃疡的创面,待到分泌物减少后,换药就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纱布。利用细孔纱布用所需药液浸湿进行湿敷法,敷料表层要超过伤口边缘3~5cm,以防止细菌污染伤口,定时更换。用碘酒、酒精用于对干性坏疽消毒,再用上无菌干敷料,控制继发性感染出现。抗生素的使用要适度:对有严重伤口感染,抵抗力不强的患者,控制感染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高度注意病室环境卫生,保持床单的清洁干净及患者皮肤的干净。用温水、中性肥皂轻柔地清洗溃疡创面。

4结论

糖尿病足导致糖尿病患者丧失能力、发展致残、直至致死。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采取的主要措施,首先是抗感染,以此来改善微循环,然后是营养神经以及应用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准的提高,一些患者不注意生活质量,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加强预防糖尿病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伤残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尊永.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291.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184 verb object clutch w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expans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 (a) O format, and analyzes it from the angle of quantity and dimension.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V" (a) O in the dimension, the ma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number of small parts can also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quantity; in terms of valu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semantic, "one" is often used in modern Chines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words verb object type clutch word; “V(了)一 O”;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一类特殊的词―离合词。如:洗澡、发言、理发等。它们介于词和短语之间,不分开使用时是词,分开使用时是短语。其中动宾形式的离合词,如:见面、投票、革命等,是汉语离合词系统中重要的一类。据王素梅(1999)统计的《现代汉语词典》,有标记动宾型离合词共有3184个,占离合词总数97%左右,已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离析成分为数词出现的偏误也是一个主要部分,但目前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偶有涉及到此部分的文章,也都是把数量词作为整体插入到动宾式离合词中,对于仅插入数词“一”的情况关注不多。

1 离合词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赵淑华、张宝林(1996)在《离合词的确定和离合词的性质》一文中详细提出了鉴别离合词的四条标准:含有黏着语素,搭配严格受限,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的动名组合,可以扩展又兼属名词或形容词。凡符合四条中任何一条,都应划入离合词范畴。

本文以此四条标准为原则,从《汉语水平考试HSK词汇(高等)大纲》中确定了185个离合词。其中“抓紧”为动补型离合词,应排除在外,故研究范围为184条动宾式离合词。

2 动宾式离合词中“V(了)一 O”的语义分析

表量形式的完整语义结构中包含“量维”和“量值”两部分。其中,“量维”指量性语义类型,如:次数、时间、空间等,“量维”指量的大小。这里主要将从“量维”与“量值”两个角度对“V(了)一O”所表达的语义进行分析,另外简要分析“了”的影响。

2.1 “V(了)一O”的量维语义

通过对大量语料考察,对可插入数词成分的动宾式离合词进行分析,可判定“V(了)一O”实质上表示“V(了)一量 O”的语义,即:

告(了)一状表示:告(了)一个状洗(了)一澡表示:洗(了)一次澡

而“V(了)一量 O”中的数量词组的量维系统主要有以下两种:

2.1.1 次数

在“V(了)一 O”这个结构中数词成分大多修饰限定动作行为的次数,即在量维方面为次数。如:

见一面:听此我立即表示愿意和闵惠芬见一面。表示见面次数,即“见一次面”。

游一泳:他每天都要去游一泳。表示动作次数,即“游一次泳”。

“V(了)一 O”一般都可被“V(了)一次 O”替换。同时,在表现形式上,量词也不局限于“次”,也可为“遍”、“回”“个”等。如:

洗一澡――洗一遍澡 见一面――见一回面 帮一忙――帮一个忙

2.1.2 物量

动宾式离合词中插入数词一后,除表示次数外,有些也可表示物量的量维。但在统计的语例中,这种情况并不多。如:

排一队:男生、女生各排一队,一共排两队。投一票:明天我们也去投一票。

这里的“投一票”既可以表示次数的量维,理解为“投一次票”,也可表示物量的量维,理解为“投一张票”。

故我们可得出结论,在量维语义的角度,“V(了)一 O”表示“V(了)一量 O”的含义,其中量词成分多表示次数义,个别可表示物量。

2.2 “V(了)一O”的量值语义

量值主要指量大小,在对“V(了)一 O”所表示语义考察中发现,有些语例我们很难判定明确量值。如:

我明天打算去告一状。

你总这样马虎,早晚得上一当。

在以上两个句子中,“告一状”、“上一当”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并不明确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为“一次”、“两次”。这主要是因为量值具有虚义性,“量值虚义性反映了表量词语是否涉及具体数值以及涉及具体数值时是否严格表示该数值义的性质。”(夏军2012)“V(了)一 O”中数词虚指的情况正是量值虚义性的体现。

那么,“V(了)一 O”是如何表现这种虚义性的?动宾式离合词插入“一”的语义虚实情况是怎样的?

汉语的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功能。实指的数词表示的是其实在的数目,虚指的数词则不能拘泥于实在数字。王永忠、潘安(2002)认为数词的虚指是“数字所表达概念的所指范围是不确定的,没有精确的上下限,有时甚至与数量多少毫无关系。”

龙景科(2008)对真值数词和非真值数词进行了探讨,指出:“数词形式包括真值数词和非真值数词。真值数词是指表示形式的逻辑意义的数词。”“一”表示逻辑意义“一个”,为真值数词“一”。非真值数词指一些数词表示的是非逻辑语义,其表达的量,大于或小于逻辑量,即表达量不能按照形式所表示的逻辑量来计算。这些数词非逻辑量,我们统称为非真值量,表达非真值量的数词形式,称之为非真值数词。“一”表主观短量、泛化量、全量等语义,为非真值数词。

在动宾式离合词中插入数词“一”之后,我们可以对“一”进行不同的理解,即理解为真值数词“一”和非真值数词“一”。如:

熬一夜:工作量太大,我打算今天晚上再熬一夜。

值一班:他每隔两天就得值一班。

以上2条语例中,“一”为真值数词,表示具体的次数数量为“一”,插入到动宾式离合词中后,表示“V 一量 O”的Z义。而在以下2条例子中又是不同的情况:

打一针:生病了,他瞒着,实在挺不住了,偷偷去打一针。

干一杯:他向着我举杯:“来,咱们老知识青年干一杯!”

在这2个语例中,“打一针”、“干一杯”则更侧重于此行为,而非此行为的量,即数词“一”为非真值数词。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已被虚化,数字虚指使得数量信息不再重要,不表具体数值,只充当一个音节,没有具体语法意义,只使整个结构轻松随便,显示出口语语体色彩。

2.3 “了”的影响

“了”是最常用时态助词,黏着于动词后表示一定的时体意义。据考察,当动宾式离合词所表示语义与人的主观意愿相违背,不能进行轻松语气描述时,一般不能仅插入数词一进行离析。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却可扩展为“V了一 O”格式。如:

出了一事:在马上要结束今天训练的时候,却出了一事。

发了一火:我的言语中透露着我的情绪,和他小小的发了一火。

经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插入“了”后造成的语义差异所造成的。“V 一O”与“V 了一O”在语义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时态上。动宾式离合词扩展成“V 一 O”格式后,多表示未然状态,也可表示正在进行的行为动作。如:

鞠一躬:我打算明天再去给他鞠一躬,道一歉。(未然)

敬一礼:王光正立刻再敬一礼道:“保证完成任务!”(正在进行)

同时, V 一O”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放在表示过去时态的语境中,后边常与“后”、“之后”连用。

打针:我昨天打一针后,现在觉得病好多了。

我昨天打了一针,现在觉得病好多了。

见面:两人见一面之后,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两人见了一面,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刘勋宁(1988)把“了”看成实现体的标志,表示“动作或者性状成为事实”。“V 了一 O”常表示动作的已然状态,如:打了一架:昨天和舍友打了一架。

所以,插入“了”之后,表示动作的完成实现。当事件发生以后,主体对事件的描述可发生语气上的转变。如:受了一伤:上礼拜受了一伤,但是现在已经好了。

此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

懂了一事:经过这件事之后,他又懂了一事。

回了一信:他给我回了一信,讲了他写这两句诗的缘由和过程。

这些动宾式离合词都不能扩展为“V 一 O”格式,但是插入“了”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被勉强接受,经推测也许是因受汉语韵律的影响。因为双音节机制是现代汉语重要韵律机制,四字格更满足汉语韵律要求,“V 了一O”为四字格,更符合人们说话的四字习惯,所以动宾式离合词离析为“V 了一O”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条件会变得更为宽泛,当想描述过去发生的行为事件,此行为事件被次数限定时,在口语中也经常不说其中量词成分,以表达一种轻松随意口语色彩。如:

我昨天去洗了一(次)澡。

临走时,他一时手痒,作了一(次)案。

所以,在“V 了一量 O”中,其中的量词会因为在韵律上的原因,而在口语表达中省去不说。

3 对外汉语中“V(了)一 O”离合词的教学

赵淑华、张宝林(1996)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确定了245 个离合词,可见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且一直是教学难点。但在日常交际中,学习者很难正确理解并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词“一”的教学?根据自己海外教学经验本文给出一些建议。

篇7

这套碳管理软件叫做“企业碳排放计量管理平台”,可以让企业登录对自己的碳排量进行量化、分析、管理以及报告。除了企业购买软件使用服务之外,计算会议产生的碳排量,并提出弥补方式也是碳阻迹提供的服务之一。

6月初,由联合国驻华系统,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4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论坛”上,碳阻迹受邀为此次论坛提供“绿色会议”技术支持,计算会议产生的碳排放。本次论坛通过减少印刷纸质资料,提倡低碳出行等方式降低碳排量,最后计算出碳排放1.23吨,以购买碳汇实现了会议的碳中和。

不过,对于公众而言,这家公司的名字依然拗口,应该首先得让人理解碳足迹。至于为什么要成立这家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晏路辉已经讲过很多次这个故事:来自江西小镇的晏路辉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家IT公司工作了两年,然后出国深造。在英国牛津大学读完计算机科学硕士之后,他选择了一家叫做Best Foot Forward的企业。这是全球最早开展碳足迹咨询业务的公司之一,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碳足迹管理的产品和服务。在那里,晏路辉真正接触到了碳足迹的管理工作。2011年年初他回国创立碳阻迹。

2012年他参加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了解到社会企业这一概念,这使得企业运营方式上发生了转变。而更直接的收益是,借助这项培训活动,碳阻迹找到了更多的合作方。环保蛙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为环保蛙计算再生纸本子的碳足迹,确定产品生产的碳足迹计算边界,现场调研纸的生产过程并收集生产和印刷过程中的碳排放活动数据。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了每个12页32开作业本的碳足迹信息。每个本子的碳足迹约为139.54g,这让购买者在使用时也增加了环保意识。

从大环境来说,碳阻迹的市场前景充满想象力。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的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这是一个强制性的碳减排指标。而从国际上来看,近年来高排放企业面临政府和市场的压力,必须进行碳排放信息的管理和披露。例如沃尔玛提出2015年碳排放量比2010年要降低2000万吨。而这些国际品牌也逐渐要求它们的供应商在环境方面也需要有良好的表现,所以很多企业面临的压力来自于客户――对方要求企业必须通过碳排放认证,提供碳排放报告。

篇8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9C0073C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滴定分析是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中学化学课程重点介绍和要求掌握的是酸碱中和滴定,但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却是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借以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中,滴定分析业已成为重要的考点,高三复习教学别需要拓展滴定分析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对滴定分析的认识。

1 教学难点与教学策略分析

中学教材介绍的酸碱中和滴定在滴定方法上属于直接滴定,也只涉及一步化学反应,滴定原理比较简单。学生常常因为认识局限于酸碱中和滴定而难以理解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之外的其他反应也可用于滴定分析?

(2)除酸碱中和反应外,还有哪些反应可用于滴定分析?

(3)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双指示剂滴定的原理是什么?

(4)滴定分析有哪些注意事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借助高考试题创设的问题情景,通过对滴定分析的“全”归纳(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滴定计算原理、滴定方法和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常见的滴定分析,了解不同化学反应和不同滴定方法在滴定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达到对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和拓展的目的。

2 哪些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通过列举有关滴定分析的试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并据此归纳出用于滴定分析的四大反应类型,教师进一步整理每一种反应类型用于滴定分析的要点,侧重讲解和点拨有关反应规律和指示剂的选择。

2.1 酸碱中和反应

题1 (2014・北京理综,节选)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2)将气体a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1所示),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归纳与点拨:

(1)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先以酚酞为指示剂,NaOH完全被中和,Na2CO3被滴定成NaHCO3,NaHCO3不被滴定,此时为第一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即为终点,NaHCO3被中和成NaCl,此时为第二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2mL。

(2)根据V1和V2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当V1>V2时,试液为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当V1

5 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归纳滴定分析的重要知识关联点

在中学,滴定分析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特别是实验的规范操作、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5.1 实验仪器

包括滴定管的选用、检漏、读数等。

5.1.1 滴定管的选用

(1)酸性、氧化性试剂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2)碱性试剂一般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

5.1.2 酸式滴定管的检漏

向滴定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直立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如均不漏水,滴定管即可使用。

5.1.3 滴定管的读数

(1)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如图2所示)。

(2)至于俯视和仰视的误差:滴定管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并且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是两次体积读数之差,分析时还要看滴定前读数是否正确,然后才能判断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偏大还是偏小。

(3)估读一位,精确到0.01。

5.1.4 排除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的方法

对于酸式滴定管,可迅速转动活塞,使溶液急速流下,将气泡带走;对于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向上弯曲并在稍高于玻璃珠处用两手指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处喷出即可排除气泡(如图3所示)。

5.2 操作步骤

5.2.1 滴定前的准备

(1)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并固定排气泡并调整液面记录初始读数。

(2)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指示剂(注意:锥形瓶不能润洗,洗涤后也无需干燥)。

5.2.2 滴定操作

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速度先快后慢(如图4所示)。

5.2.3 终点判断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末读数。

5.2.4 数据处理

重复操作2~3次,取体积的平均值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5.3 指示剂的选择

(参照上文中的“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5.4 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变成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表述滴定终点的现象时,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5.5 数据处理

正确“取舍”数据(特别是要舍弃离群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5.6 误差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对读数时的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切忌死记硬背结论。

在中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可以借助习题或试题中的某些“题材”,在学生认知水平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通过借题发挥、总结归纳,对化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或补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实现旧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无止境的乐趣。

参考文献:

篇9

一、概述

二硝基重氮酚(简称ddnp)是一种优良的起爆药,是我国火工厂的传统产品。DDNP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氮基、硝基等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色度高[1]。一般的处理方法很难处理此类废水,近年来铁-炭微电解法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传统铁-碳微电解法存在一些弊端,如铁粉板结、换料频繁等问题[2],有待改进。本实验采用铸铁粉做为微电解材料,利用铸铁内含有的C和铁组成腐蚀电池。拟通过试验,验证铸铁粉作为微电解材料的可行性、找出本试验的铸铁粉消耗量和最佳水力停留时间。

二、试验部分

2.1、试验工艺示意图

铸铁粉 石灰乳

酸化废水废水槽流量计流化床出水槽中和槽

采样点 采样点

2-1 流化床试验工艺简示图

2.2、试验原材料及仪器

(1)80L搅拌容器一台;【注:用一80L左右的锥底桶,带搅拌装置,底部开两个出口,一为进水口、一为铁粉回收口】

(2)提升泵一台;

(3)流量计一个;

(4)铸铁粉【铁含量89%;C含量10%;其他含量1%】

2.3、水质分析方法及标准

CODcr:重铬酸盐法,GB11914-89;

总硝: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4918-1985[3]。

2.4、试验步骤与设计

酸化废水提升至酸化废水槽(采样点)。从槽底引出废水,通过阀门调节流量(控制HRT),废水进入铁碳流化床锥底。运行搅拌机进行搅拌。铸铁粉加水湿润后,通过插入流化床床底的管子,定时投加,废水通过上部溢流口连续出水,取出水槽废水,投加石灰乳中和到pH9,静沉(采样点)。

1、投加过量的微电解材料,保持足够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做一个探索性试验,对比铸铁粉微电解试验和传统铁碳微电解试验处理效果[4];

2、通过改变试验参数,探索HRT、铁粉投加量、预处理废水的PH值对试验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参数:

A(水力停留时间HRT)=0.5h;1h;1.5h;2h;

B(铸铁粉投加量M)=0.5g/L;1g/L;1.5g/L;2g/L[5]。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3.1、按上述2.4做对比试验(水里停留时间HRT=10h;铁粉投加量M=10g/L),实验结果:

CODcr指标降解率:铸铁粉试验约61%;传统试验约63%;

总硝指标降解率:铸铁粉试验约90%;传统试验约90%;

由此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两组数据基本持平,也就是说使用铸铁粉所进行的微电解试验能达到传统微电解试验的处理效果。

3.2、确定A参数,变化B参数,进行试验,然后再逐次变化A参数,试验所得结果见表3-1。

3-1 改变A、B参数试验结果(相对空白水样的降解率)

A

指标

B 0.5h 1h 1.5h 2h

CODcr 总硝 CODcr 总硝 CODcr 总硝 CODcr 总硝

0.5 g/L 13% 44% 23% 51% 28% 60% 30% 62%

1 g/L 20%% 65% 29% 69% 45% 76% 47% 80%

1.5 g/L 27% 74% 38% 80% 59% 85% 60% 88%

2 g/L 30% 80% 38% 83% 60% 88% 61% 89%

由上表可以看出,总硝、CODcr降解率和A、B参数成正比,在A=1.5h;B=1.5g/L时基本达到最优效果,再增加A、B,CODcr降解率的增幅不大。并由此可以推断在PH=2的条件下,铸铁粉的消耗量约为1~1.5g/L;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四、结论

(1)通过试验对比,确定单独使用铸铁粉作为微电解材料是可行的。相对于传统铁碳微电解工艺,该工艺具有成本低、防板结、易换料等优点。

(2)在本试验中,总硝和CODcr的降解关系是成正比的,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铸铁参与反应的量多,则两者的降解率就高,反之亦然。

(3)总硝的降解率大于CODcr的降解率,是由于在微电解反应中,硝基转变氨基的反应占主导地位,转变后,继续以CODcr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

(4)铸铁粉微电解处理ddnp酸化废水,在PH=2的情况下,最优试验参数为HRT=1.5h;铁粉投加量M=1.5g/L。

参考文献

[1]周爱培.二硝基重氮酚生产污水处理研究[J].爆破器材,1994,23(4):12-13.

[2]张学才.微电解法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工业废水[J].精细化工,2003,20(2),94-7.

篇10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70

1引言

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CO2的排放情况。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之一,其节能减排压力可想而知。江苏作为国内的经济大省,产业结构复杂,环境污染特别是碳排放问题较为严重。江苏省南、中、北区域发展不一,其碳绩效情况也各有不同。

本文依据时代热议话题,提出调查江苏省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地区碳绩效的情况及绿色经济优化措施的课题。江苏省苏北、中、南的城市区域划分:苏北: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苏中:南通、泰州、扬州;苏南: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希望借助本次调查对苏北、苏中及苏南地区的碳绩效情况做到大体的了解,找出碳绩效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碳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为我国其他区域的碳绩效评估提供参考。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十三大市2015年,2014年,2013年的统计年鉴,及十三大市统计局官网数据、政府工作报告。

2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对碳绩效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对区域碳绩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这里,本文对碳绩效的理解是:一定单位碳排放量能够换来多少对人类生活的有效输出或效益。即碳绩效越高,一定量的碳排放可以换来更多的有效输出,同理,相同的有效输出条件下碳排放更少。以下是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

21国内区域碳绩效研究现状

马春利用IPCC推荐的方法计算了天津1995―2007年的能耗和碳排放量;Yin FChang利用输入-输出机构分解法检验了台湾1989―2004年的CO2排放量变化,确定了引起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Huibin Du利用基于能值货币比率的输入-输出分析方法对CO2排放量进行估计,利用结构分解方法来对造成中美2002―2007年贸易顺差中CO2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MingZhang,HailinMu,hdongNing(2009),CanWang,JiningChen,JiZou(2005),SunilMalla(2009),YingFan,Lan-cuiLiu,GangWu,YiMingwei(2007)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能源强度是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素。Zhang,Youguo(2009)认为经济增长、部门结构、需求结构、碳因子是影响CO2的重要因素。Wu et al(2005)指出能源强度以及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带来的工业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下降是导致这一时期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

22国际区域碳绩效研究现状

2006年10月30日,英国了由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完成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2℃升温上限加以论证,呼吁各国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此外,国外许多学者都对本国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检验。Panayotou认同格鲁斯曼等人对部分环境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呈倒“U”形关系的论断,并从人们对环境服务的消费倾向角度解释了原因。Ankarhem考察了瑞典的情况,指出1918―1994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排放状况也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布。Friedl等认为,1960―1999年奥地利的碳排放状况与经济增长呈“N”形而非倒“U”形关系。Grubb等认为,在工业化初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碳排放量较高,但是跨越这一阶段以后,人均碳排放量将在不同的水平上趋于饱和。

综上所述,本文引入“碳绩效”的概念,以衡量和量化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以牺牲周围环境为代价的不良发展。通过调查江苏境内的状况,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对这三个区域分别讨论其碳绩效水平,分析各个地区相应的数据特征,运用平衡计分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除了定性分析外,也给了定量的研究思路来进行系统的研究。最后,讨论江苏省三大区域如何贯彻中央的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进行绿色经济的优化应用。

3研究分析

31建立区域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11区域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以往文献,本文采用“平衡计分卡”(BSC)方法建立区域的碳绩效评价体系。BSC是由哈佛商学院发明的一种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具,我们根据原有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模型的四维评估模式展开研究,自主构建了四项区域维度来评价区域碳绩效,从区域经济效益、区域居民体验、区域内部管理以及区域创新发展四个角度,通过现有官方数据计算分析并得出有效的绩效评价,将管理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针对评价体系的四个维度,总结与碳绩效相关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形成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312评价指标描述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维度对碳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1)区域经济效益。①碳GDP效益。指该地区在特定时间内GDP总额与一次能源总碳排放量的比率。碳GDP效益=GDP总额/一次能源总碳排放量×100%。②低碳发展资源消耗。指该区域在特定时期低碳产业发展背景下资源的消耗量。③低碳经济附加值。指低碳产业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④低碳产品收益率。指具备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获取的净利润占使用的平均资本的百分比。

(2)区域居民体验。①碳居民收入创造。指该地区在特定时期常住居民收入总值与一次能源总碳排放量的比率。碳居民收入创造=常住居民收入总值/一次能源总碳排放量×100%。②碳从业人员率。指该区域各产业在特定时期从事低碳、零碳业务或节能减排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率。碳从业人员率=碳从业人员总数/员工总数×100%。③低碳工作满意度。指该地区在特定时期常住居民对当地低碳工作方针的满意程度。④公众参与度。指该地区在特定时期常住居民积极参与当地低碳工作方针的人数与常住居民总人数的比率。公众参与度=常住居民积极参与当地低碳工作方针的人数/常住居民总人数×100%。⑤低碳工作落实率。指在特定时期该地区政府、企业、个人已落实并得到效果的当地低碳工作方针占所有低碳工作的比率。低碳工作落实率=已落实并得到效果的当地低碳工作方针/所有低碳工作×100%

(3)区域内部管理。①碳吸收绿化覆盖率。指该地区在特定日期建成区绿化面积与该地区占地面积的比率。碳吸收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面积/区域占地面积×100%。②能源配置效率。能源配置效率一般指能源消费的有效产出,其效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程度,常用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技术效率的比值来衡量。能源配置效率=能源经济效率/能源技术效率×100%。③能源规模效率。指该区域各产业特定时期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能源技术效率总量与规模报酬变化情况下的能源技术效率的比率。能源规模效率=规模报酬不变的能源技术效率/规模报酬变化的能源技术效率×100%。④污染物回收利用率。指污染物中能够被回收利用部分(包括再使用部分、再生利用部分和能量回收)的质量之和与已回收的废弃产品的质量之比。污染物回收利用率=污染物中能够被回收利用部分的质量之和/已回收的废弃产品的质量×100%。⑤环保节能标准执行率。指在特定时期该地区已通过并执行的当地环保节能标准占所有环保节能标准的比率。环保节能标准执行率=已通过并执行的当地环保节能标准/所有环保节能标准×100%

(4)区域创新发展。①低碳技术投资率。指该区域各产业在特定时期投资于低碳项目、低碳技术和低碳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实物或资本投资额与该时期投资总额的比率。碳投资率=碳投资额/投资总额×100%。②科技投入总额。指在报告年度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③管理层低碳关注度。指该地区管理层对低碳工作的关注程度。④居民低碳知识教育程度。指该地区管理层对当地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培养与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

313定量分析指标的确定

由于我们探究目的与方向是定量分析碳绩效而不是简单的定性分析,因此很多数据不足甚至是无法计量的指标就不符合我们对指标的选择标准,因此我们决定分别选取各个维度中可以找到相关数据的一个指标,来进行定量分析。

区域经济效益维度上,我们选取了一个宏观且与碳消耗、碳排放密切相关的指标:碳GDP效益(其他三个指标相关性强但不好定量),既该地区在特定时间内GDP总额与一次能源总碳排放量的比率,表示产生一定单位的一次能源碳排放可取得多少区域GDP效益;区域居民体验维度上,选取碳居民收入创造指标(碳从业人员率指标没有现成数据,其他三项指标不好定量),即该地区在特定时期常住居民收入总值与一次能源总碳排放量的比率,表示产生一定单位的一次能源碳排放可取得多少居民总收入效益;区域内部管理维度上,我们的最优选择应是污染治理方面的指标,如:污染物回收利用率、环保节能标准执行率等,但由于这几项指标没有官方数据,因此我们只能选择碳吸收绿化覆盖率,即该地区在特定日期建成区绿化面积与该地区占地面积的比率,来从碳吸收方面体现碳排放治理效果,从而体现区域内部管理绩效;区域创新发展维度上,我们的最优选择应是低碳技术投资率,但是官方数据中对于科技投资的费用估算没有分门别类,只有科技投入总额(在报告年度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的数据,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该指标来表现区域创新发展程度。

314区域碳绩效模型的评价

目前的碳绩效考评体系的主体思想符合BSC在四个不同方向的维度取得评价平衡的要求,但实际中这四个方面也是相互关联的,并且评价维度的确定是与低碳环保的战略目标相吻合的。然而,一般定性评价体系中好,BSC要求每个维度的指标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因为BSC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是表达战略目标的因果关系链中的一部分,一般设置在3~4个,但由于我们要定量分析,因此指标数目只选择了一个,虽然我们突破了碳绩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瓶颈”,但结果可能会不精确,可能会增加绩效评判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因此对于某一区域的碳绩效考评,要合理选取维度和指标,并且考评体系不应一成不变,应结合企业的发展和政策的要求,随时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地测评一个区域的碳绩效。

以下我们将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定量对江苏省苏北、中、南区域碳绩效进行分析。

32灰色关联分析

321灰色关联方法介绍

在系统研究过程中,由于系统内外扰动的存在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们所获的信息往往带有某种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日益深入。扎德教授于60年代创立的模糊数学,邓聚龙教授于80年代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帕夫拉科教授于80年代创立的粗糙集理论等,都是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的不确定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该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一般的抽象系统都包含有许多种不同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该系统的发展态势。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其随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谓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我国统计数据十分有限,而且现有数据灰度较大,再加上人为的原因,许多数据序列起伏波动频繁,甚至出现大起大落,很难找到典型的分布规律,因此关联度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步骤:①构建初始行为指标序列;②求序列初始化算子,可以采用初值化算子、均值化算子、区间化算子等;③构建参考序列;④计算关联系数;⑤求解序列关联度。

322江苏省各城市碳绩效指标研究

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查找,归纳出江苏省各市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如表1、表2所示。

(1)盐城2014年综合能耗数据缺失,这里用2013年的数据近似代替。盐城综合能耗=(2013年)GDP*0518=198685万吨标准煤。(盐城2013年万元GDP能耗0518吨标准煤)

(2)宿迁综合能耗=(2014年)GDP*0572=109824万吨标准煤。(宿迁2014年万元GDP能耗0572吨标准煤)

(3)宿迁科技投入2012年、2014年数据缺失,因此数据采用2013年近似代替。

(4)由于没有碳排放的直接数据,南京、无锡、淮安、扬州、泰州的一次能源碳排放量为核算得出,根据IPCC的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计算公式为:C=3i=1EiFi其中Ei表示第i种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单位:万吨标准煤),Fi表示第i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系数,C表示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单位:万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3、表4。其余城市由于一次能源的数据缺失,所以用综合能耗转换为一次能源碳排放的折算系数067来计算得出一次能源总碳排放量。我们根据部分数据来估计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碳排放系数,即以数据较全面的市的数据作为每种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作为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总的一次能源碳排放系数,即

=3i=1WiFi3i=1Wi,Wi=nj=1wij,j=1,2,8,10,12(1)

其中wij为第j个城市的第i种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其中1,2,8,10,12分别代表南京、无锡、淮安、扬州和泰州五个数据较为全面的城市,经计算,=067。

最后,取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碳绩效为对应区域城市的碳绩效的平均数,可得苏北的碳绩效为0498,苏中的碳绩效为0588,苏南的碳绩效为0529。区域碳绩效定量模型探究的例子就此完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得如下结论:①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碳绩效差距并不太大,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但仍存在差别。其中苏中地区的碳绩效最高,苏南其次,苏北的碳绩效最低。②从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各项指标比较中发现,苏北地区科技投入不高,但其碳GDP绩效、碳居民收入创造与科技投入最大的苏南地区基本持平,甚至更多。同时比较苏中和苏南地区相同的指标,得出的结论是科技投入会使碳绩效升高,但它不是决定因素。③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城市绿地覆盖率均不超过045,江苏的绿化任务仍任重道远。

42建议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专家大卫・皮尔斯于1989年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的。作为新型经济大国,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将对未来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江苏作为国家经济大省,要紧跟国家的步伐,实现绿色经济转型。虽然江苏省的绿色经济转型已经起步,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资源环境压力大、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撑不足等。所以想要江苏绿色经济进一步发展,就本文提出几点建议: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该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干预,提高行政运作效率。相信市场总是优胜劣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必然淘汰耗能大的企业。②做到政策与绿色产业转型相配合。财政和税收政策应在产业转型和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行业层面上鼓励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构建绿色工业,创新绿色第三产业。③政府要鼓励科技研发与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必然推进行业绿色转型与协调发展。同时建立起经济转型和推动创新的机制,鼓励绿色生产,强化创新能力。④充分重视贸易和对外投资带来的污染和棕色产业转移。江苏省是沿海城市,又接近上海,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一定占了不小的部分,这就要求政府充分提高警惕,积极应对已经发生的污染转移问题。⑤要重视群众力量,大力宣传绿色价值观念,推动产业的转型和消费结构的改变。⑥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绿色发展。在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建立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各个区域的战略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发展中求改革。

5待改进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

由于区域碳绩效评价体系没有过多可参照的系统理论,而国内有关碳绩效的理论尚还属于新兴研究课题,所以本课题组参考企业碳绩效的评价方法而推导出的区域碳绩效评价体系尚有很大的完善提升空间。另外,在本文数据搜集的过程中,由于至今为止,国内关于精确到各市的碳排放、能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数据都不全面,部分方面的数据严重缺失,有些数据由于保密性不对外公开,并且江苏省各市的统计标准和细分类别均有差异,这无法避免地导致本文的部分数据是通过相关公式或推导得出的,使得本文部分数据并不精确,给数据调查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碳绩效定性、定量分析体系,用更多合适的指标和更精确的数据构建区域碳绩效评价体系。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数据统计公报系统,便于广大学者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安娜,李淼基于LMDI的南京市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10):1890-1896

[2]王文飞,马珩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自主创新绩效评价与分析[J].价格月刊,2010(1):51-55

[3]秦军,唐慕尧基于Kaya恒等式的江苏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1),53-56

[4]马艳琳,陈进企业碳绩效考评框架构建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2):129-131

篇11

马尔代夫现有人口为38万,虽然一共有大小1190个岛屿,但可以供人居住的小岛仅有250个。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仅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着大约10万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在这个岛国显得尤其突出。而海平面的逼近将令整个国家岌岌可危。在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中,马尔代夫一度有2/3的国土惨遭淹没。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城市消失,尽管这不再是什么新闻了,但人们总认为现在距离那一步还有起码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对马尔代夫来说,海平面只要上升1厘米,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作为岛国,马尔代夫陆地的平均海拔仅为1.5米,岛屿距离海平面最高距离也只有2.4米。因此对马尔代夫的国民来说,气候变化绝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新当选的总统纳希德也在2008年11月宣誓总统就职时高调提出,由于海平面升高,马尔代夫人正面临着集体流离失所的困境。

搬迁

年仅41岁的总统纳希德说:“我们是一个小国,靠自身的绵薄之力是无法阻止全球变暖的,我们只能到别处购买土地。这是预防最糟结果的保险性政策。”今年3月,他的政府开始从每年10多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中拨出一部分,建立一笔“财富基金”,用来购买新国土,将马尔代夫38万人整体搬迁过去。

纳希德的设想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甚至被马尔代夫国内的反对派嘲笑为“幼稚”、“疯狂”,认为这将有损马尔代夫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形象。此外,不少马尔代夫人也还不能接受购买新土地的方案。但正如总统纳希德所说的那样,寄望于工业大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的速度,对于马尔代夫人来说有些不切实际。纳希德说:“我们不想离开马尔代夫,但我们也不想沦为‘气候难民’,在临时帐篷里住上几十年。”无独有偶,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总统近日也宣布他将开始寻找合适的土地,以迁移该国国民。

目前,纳希德购买土地的目标锁定了邻近的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西北部。斯里兰卡因为在文化、语言、饮食和气候方面都和马尔代夫接近而成为首选。斯里兰卡政府也对马尔代夫这个“表弟”的意向表示欢迎。至于澳大利亚方面,纳希德看中了该国西北部一大片无人居住的地方,比利牛斯郡的市长对纳希德的想法表示欢迎,可惜不久这位市长就卸任了。

灭顶之灾

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情况有如纳希德所说的如此危言耸听。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地貌学家肯齐认为关于马尔代夫将遭到灭顶之灾的说法是夸大其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根据他的观察,季节性的天气和周期性的潮汐活动都将改变岛屿的表面、海滩和岛屿的高度。例如,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之后,很多岛上的海滩被整体抬高了30厘米,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缓冲区,而个别岛的中心地带更是抬升了60厘米之多。

此外,人们对“海平面上升”这一概念的理解其实也存在不少误区。在测量海平面高度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比如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南亚大陆,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的作用,南亚大陆会逐渐被抬高,而海平面的高度反而降低了。因此观察海平面高度的变化不能只关注气候变暖这一项。

别看马尔代夫水清沙细,但其实它的海底是厚重的石灰石,由无数代包括珊瑚虫在内的海洋微生物的骨骼组成,几乎牢不可破。健壮的珊瑚礁能够自我向上生长并抵消海平面的升高,但如果海洋温度升得太高,为珊瑚虫提供营养的共生藻类将死亡,从而影响珊瑚虫的生长。对珊瑚礁来说,温度上升是很危险的信号。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了一股海洋暖流,几乎是“漂洗”了马尔代夫的珊瑚。一些科学家认为,只要海底珊瑚的繁殖速度能够赶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马尔代夫就有救。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下,马尔代夫政府2002年在首都马累的周边地区建立起海堤及防浪堤,并明令禁止村民开采珊瑚礁,希望以此增强城市的生存能力。对于总统纳希德的整体搬迁计划,肯齐认为是“一种政治武器”。在肯齐看来,如此高调谈论整体搬迁会让人们忽视了真正应该做的环保工作,比如如何保护这些岛屿的科学研究。

“碳中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