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青少年独立思考

青少年独立思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8 16:08: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青少年独立思考

篇1

【关 键 词】社会特殊环境;依赖心态;独立思考;吃苦能力;互助精神;以身示范;心灵感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58-03

一、 造成“依赖心态”的特殊环境

正确与谬误有时相隔得并非十分遥远,正确走过了头便成了谬误,在“”子女的问题上也是如此。过分的爱便成了“溺爱”。而“溺爱”的结果常常导致子女对父母悉数的“依赖”思想,导致其脑子和手脚的“失灵”,力量和生命的“脆弱”。这种“依赖心态”就像病毒一样严重侵袭着青少年一代的心灵。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对于这种“病毒”的侵入却往往显得麻木无知,甚至还乐于与之相处,于是这便在有意无意中为这种“依赖心态”提供了广泛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显然,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之多,举事无双。许多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子女所需,务必满足。子女所求,上天不愁”。而更多的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两岁时便“抱读”,三四岁时就“背读”(送幼儿园),六、七岁时则“送读”(上小学),上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时则实行“陪读”。特别是“陪读”简直成了中国社会的“一大景观”,成了校外校的“特殊的庞大机构”和重叠服务的“校外教育体系”,这个现象之特别、之普遍实在值得教育家们好好研究研究;还有不少学校开设了“特别食堂”、“特别卧室”、“重点班”以及校外种种“辅导班”、“特长班”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为有“依赖条件”较好的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优厚的生活、学习环境”,以保证其“无忧无虑”地在家长、教师所固定的“生活圈”、“娱乐圈”、“学习圈”里成长。其实,从客观上检验,家长、教师这种“苦心操纵”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造成了孩子的“完全依赖”,甚至连心灵都受到了扭曲,这无疑又成了中国社会、中国家庭一个十分普遍而又令人“苦恼”的重大课题。

二、从“依赖心态”所滋生出的种种“病症”

我们说正是基于这种“依赖心态”,当今的一些青少年学生无论在心理上、生活上、生存上都存在着种种明显缺陷。

1. 无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能力。某报登载一个高中生回到家里,恰巧其父母一时外出,酷暑天竟然既不晓得开窗透气,又不晓得开动电风扇消暑,待父母回家见儿子面色苍白的严重中暑症状时,感叹不已。当然这种感叹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2. 不合群,不与人协作,不乐于助人。不难看出,在父母怀里长大的青少年,多数明显地缺少一种广泛接触人的愿望和热情,多数缺少一种与人协作的意念和欲求,缺少一种乐于助人的应有思想素质。不少青少年认为一切有父母“代劳”,就根本不会去思考自己,也应为别人“代劳”。一对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少年朋友,下雨天竟然不能共伞。其父母责问他:“你为什么不同你的好朋友共伞?”他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为什么我要与他共伞?我一个人用伞不是更好吗?!”这个小朋友关于“友谊”十分简单而明白无误的解读,难道不令天下父母、教师“汗颜”和“吃惊”吗?

3. 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少父母为儿女苦心经营的“一揽子计划”,却在客观上起到了为儿女心灵建筑一个“自我”的王国,认为自己才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社会都应当为这个“中心”服务,为“中心”让路,为“中心”吃苦流汗理所当然。笔者曾亲眼见到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同全家人一起看电影,她的位置稍偏,便主动提出要和老奶奶换个位子,其父母在旁竟微笑不语,认为女儿此举纯属“天真可爱”,而旁观者却不能不为之感到愕然、愤然、“啧啧”然。

4. 生活中既无压力,也无动力,自足自满,不思进取。不少青少年学生由于享受着家庭、社会的“全方位照顾”,觉得自己的人生全掌握在父母手中、怀中,自觉“天生娇子为享受,世事风霜我无关。”据说一个高三学生高考前夕还在彻夜不眠地玩电脑,好心人劝他:“你应当好好休息休息,明天高考了。”他听了却不屑一顾,愤怒地回答说:“你别多管闲事好不好?我爸早有安排。”这种莽撞而又十分离奇的回答,也实在是令人惊奇,叫人深思!

5. 怨天尤人,心理变态。须知追求“照顾”,追求“享受”,永远是没有止境的。当“儿女”认为这种“照顾”、“享受”达不到自己的“水准”时,便会怨天尤人,怪这怪那。事实上,现在不少青少年心理产生变态,“脾气不好”,动不动便瞪眼砸钵。一个十五六岁的高中生放学刚回家来,奶奶便立刻端上了热饭热菜,孩子吃食时不小心烫了嘴巴,便硬说这是奶奶存心干的,大骂奶奶是“妖婆”。当然,像这类明显的“病症”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其现象多是“离奇古怪”,其“病情”多是严重“危机身心”,其广泛程度牵连“千家万户”。

三、解除青少年依赖心态的几个“处方”

心态上的毛病必须要从心态上去治疗。如何解除青少年的这种“依赖心态”,本文试从几个方面粗浅地提点解决办法。

1. 首先端正父母的心态。即正确理解爱的含义,把握爱的实质,实现爱的正确充值,完善爱的闪光的人生价值。在这个问题上,不少家长似乎只是凭“感觉”行事,不能用理智去支配情感,用客观去纠正主观,用“长远育人”去取代“一时乐人”,从而不能从心态上、思想上、行为上正确引导孩子、感化孩子。所以,我们认为,当前对于“爱”的认识、心理和行为纠偏,仍是一个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课题。

2. 要鼓励青少年学生敢于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父母从小就要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这种“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像老鹰对待雏鹰一样,放手让它练飞。因为老鹰也知道在残酷的自然面前,决不能用自己的翅膀长远地去代替雏鹰的翅膀。当然我们人类更应当深深懂得这个“自然法则”。我们说对孩子要“放手”,首先是家长思想要彻底放开,即时时事事处处鼓励孩子去独立思考,并重视他(她)们独立思考的成果;其次是放手让他(她)们面对生活去“跌打滚爬”,让他(她)们去社会上见见“风刀霜剑”,去自然界认识“月圆月缺”;还有孩子跌倒了,失败了怎么办?要鼓励他(她)们自己爬起来,自己擦掉身上的泥土,自己再去“整装出击”。因为人生的征途从来就不是一色的“风和日丽”,要让孩子从小就有“迎难而进”的心理准备,有备而无患,稳步而前行。

3. 要彻底清除某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优势”。正是这种“心理优势”成了某些青少年学习上、生活上的“严重障碍”,或者说“沉重包袱”,为此,有时甚至表现出某种十分鲁莽、愚蠢的行为。据说某地有个财政局长的儿子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把一百元人名币大大方方地丢进了厕所,叫在场缺钱入学的同学看傻了眼。而其自己成绩不好,此时此地反而视为一种光荣。我们说要克服孩子这种“心理优势”,关键是家长不给孩子提供任何“优势条件”,让他(她)们没有这种“优势”的感觉;关键是有权与有钱父母也要以普通人自居,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关键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更要严格”,从心态上彻底打掉这种“优势”感,从而促其自觉地从起跑线上和普通孩子一起去赛跑。

4. 要鼓励青少年学生学会吃苦耐劳。当今的一些青少年开口闭口就说:“现在已经不是你们那个时代了。”其言下之意:这个时代物质条件变好了,用不着像你们那样再去流大汗、吃大苦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是几千年前孟子的话,现在也不管用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要让青少年朋友明白: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一大批青少年去努力学习,去攀登、开拓新的科学、文化领域,去迎接新的历史挑战;同时也要使青少年朋友明白:吃苦耐劳,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要让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强化吃苦意识,强化吃苦能力,树立吃苦耐劳的风尚,家长、教师、一切长辈都应当为青少年做好吃苦耐劳的表率。

5. 要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协作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这里关键是有些父母或教师只把孩子“圈养”在“小家庭”或仅仅在“学校”这个小范围内。要“放飞”青少年,广泛接触社会、广泛接触人,要使他(她)们真正感到自己只不过是社会中的一员,自己一刻也离不开社会。要清除青少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心态、依赖心态、自身心态。要清除他(她)们身上的骄气、娇气和惰气。要改变他(她)们那种终日“无忧、无虑、无为”的心境。要使青少年明白:帮助了别人就等于帮助了自己。记得有个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好:“人生就像一条在湖、海中行驶的小船,在顺利的时候千万要想着朋友,而困难的时候更需要朋友,真正能抗风浪的还是要由千百条小船组成一条有坚强实体的大船。”社会从来就是由“1+1+1……”组成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常常被青少年所忽视。我们说,互帮互助、互相促进、和谐共荣的社会理念在今天更应当反复宣传,层层教育,深入人心。

6. 去依赖心态、树雄心大志。青少年不可无大志。有了目标才会“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既能刻苦、又有方法”。当然,“立大志”要让青少年自己去“立”,家长和教师不能“代劳”。青少年要努力“自我奋斗”、“自我开拓”;教师和家长所能做的、所应当做的只是多从正面上去鼓励、激励和勉励,多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去疏导、引导和开导,从而让青少年朋友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那种自我最好的心态,最坚定的步伐、最勇敢的行动、最有开拓的精神。

四、人生有如“爬高山,履险峰”之感言

篇2

科技竞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点。所谓命题式科技竞赛就是只给定竞赛的要求,对参赛作品的形式不做限制,要求参赛者独立完成参赛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实践证明,开展命题式科技竞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促进他们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006年天津市曾举办“纸桥承重”的命题现场竞赛活动。竞赛题目下发后,学生、科技辅导员、学校物理教师以及家长都积极响应,参赛学生上网查找桥梁资料,请教专家,反复试验,其热情、参与程度之高都是我们事先没有料到的。以宝坻区为例,该区有4000余人参赛。

通过“纸桥承重”等多项竞赛活动,可以感受到开展科技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发现,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尝试改进和发明;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点吸引到科技创新方面来。

二、命题式科技竞赛利于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

命题式科技竞赛活动涵盖了知识技能、操作技能竞赛。如对事物的观察、记忆及操作等。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如桥梁制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只有通过信息收集才能认识各种桥梁;只有通过不断地制作桥梁的实践,才能真正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这类命题竞赛活动,从设计、制作到实际竞赛操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很多学生为能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在设计制作上下功夫,如不同形式、纸质材料选择、造型结构等,对形态各异的承重桥,分别进行了大量、科学的比较实验。以一种“我能”的行动确定最终设计。因此,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参赛作品的制作全过程培养了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

三、命题式科技竞赛立足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

世界著名的创造学专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力随时均可任意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开发和训练才能变成现实能力。因此,根据创造教育的特点,在青少年中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命题式科技竞赛活动,能切实有效地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使科技竞赛活动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参赛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素质。

四、命题式科技竞赛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

如何落实客观形势需要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如何面对广大青少年知识和能力的现状?据此,对命题式科技竞赛活动的内容选择和确定是个挑战。

多年的实践证明,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

篇3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只有高度重视“创新”的氛围,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后继有人,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随着我国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小组也特针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做了一次详实的调查,希望能够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和教训,为青少年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有效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来到多个学校展开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9份,有效回收率99.5%.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了解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供了较为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本调查的特点是:本调查根据现阶段国家的发展水平,对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以小学生的视角,客观真实的反应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本此调查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统计。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年级。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男性占55.8%,女性占44.2%。被调查者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但是各年级人数比例基本持平。针对不同性别及年级我们都做了随机调查,从而增加了调查的普遍性。

2.对创新能力的认识情况。调查发现,在对创新能力的认识上,青少年还存在很大的疑问。大部分青少年对于创新能力不是特别了解。有57.8%的青少年对创新能力了解一般,有22.6%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创新能力。45.2%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创新能力,20.6%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有34.2%的青少年不清楚自己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3.创新能力测试结果。针对创新能力测试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较弱。只有25.1%的青少年可以想象到手机有大于12种用途,而有33.2%的青少年认为手机的用途小于7种。几乎有一半的青少年想尝试去制作或改造发明物体却没有去实践。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环境应该给予一个实践的舞台。

二、青少年自身对创新能力培养看法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当然这离不开青少年自身将创新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调查发现: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青少年还是没有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57.8%的青少年认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依然是学习能力较为重要,其次是实践能力,最后是创新能力。这种现象将在潜意识上阻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二)兴趣比引导更重要

针对兴趣及引导,青少年自身认为兴趣比引导更加重要。有44.2%的青少年认为在创新能力方面,兴趣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引导。有31.2%的青少年认为引导对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较为重要。当然,只有结合兴趣和家长及老师的适当引导,才能事半功倍。同时,青少年认为除了自身的因素,家长相对于老师更能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接触机会甚少,有想法不实践

调查结果发现:66.3%的青少年有一些奇思妙想,但是没有去实践,只有24.1%的青少年接触过与创新相关的一些活动及比赛。虽然,现在的学校以学生成绩为重,其他能力为次,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地位已经居高不下。只有找出问题所在,通过改进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教育体制。

(四)独立思考及老师引导获益最大

从教材、讲座、独立思考以及老师、亲友引导与鼓励等六个方面来看,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自己独立思考加上老师适当引导来接受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46.2%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独立思考能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有33.5%的青少年认为从教材中以及老师引导对其增强创新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一个大平台。学生在这里成长成才,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开阔自身的眼界。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情况不容忽视。本次调查发现,现阶段学校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一)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度有待提高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引领着莘莘学子走向美好的未来。调查发现,学校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度在不断增加。有45.7%的青少年认为其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有43.2%的青少年认为学校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度一般;只有11%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创新能力有望加强

名师出高徒,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及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自身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度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部分学生认为其教师的创新能力较差,在平时上课过程中较少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发明思维。而有71.9%的青少年认为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较高,但是较少将创新思维融入到教学当中,致使学生在开拓创新思维上得不到发挥。

(三)创新平台有待丰富

调查发现,有46.7%的青少年认为其学校较多举行创新发明比赛,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展示创新能力的平台,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对自己学校的创新平台搭建不满意。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多提问、多讨论,多动手、多实践。

四、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对策及建议

经过为期十天的实地调查,我们掌握了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针对现有的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青少年层面

1.树立正确的创新观。想要创新,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新。青少年应主动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不成为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而是扩展思维,在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质疑、求证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开拓进取的思想上进行发明创造。

2.勤于思考、积极探索。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民族的脊梁,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才能找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所以,青少年自身需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消除思维定势,在不断武装和提升自我的同时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主动学习、善于实践。作为接班人的青少年要主动去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同时,青少年应牢记要善于实践。实践是验证创新思维的必要途径。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验证思维并得出相应的成果,造福人类。

(二)学校层面

1.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创造精神。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学校应不断提升学生对创新发明的兴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营造创新氛围、提供展示平台。学校应给学生营造一个有着浓郁创新氛围的校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如:策划创新发明大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朝着创新发明的道路前进。

3.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教师可以将教材与创新性思维相结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张鹏,刘助柏2006-11-28

[2]论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余晓峰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年第3期

篇4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开发创造力一定要有好奇心这种心理因素。在青少年阶段,好奇心正是探索活动的前导和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珍惜、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促使好奇心逐步由不切实际到切合实际,由对事物外部的好奇发展到对事物内部的好奇,由对表面现象的好奇到本质规律的好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进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去探索规律,诱发创造个性。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

兴趣对科学创造具有启动功能,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接触和观察研究。兴趣又是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人入迷,入迷的程度越深,其聪明才智也就发挥得越充分。教师必须重视对青少年各种兴趣的培养。

学生时期富于幻想,心中有着形形的向往和追求,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积极引导,并通过以身作则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憧憬和兴趣会使他对获得新知和成功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用生动且带有启发性的语言,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精心设疑、鼓励成功、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持续强化学生可能会逐渐消退的兴趣,使学生由兴趣引路,发展积极思维并形成较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切忌照本宣科,死板教育,在浇灭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浓厚兴趣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主要前提,也是教师教授知识的桥梁和剂。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打动学生,经常关心、鼓舞、激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与学生形成平等协调的合作关系。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乐趣,达到教学共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位置,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的关系。因为关系的平等,学生便能自由地驰骋思维。教师与学生应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要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说话、交谈,多亲近他们。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向教师倾吐心底的话。

篇5

著名的学者,虽然工作繁忙,但仍坚持每天上网浏览半个小时.有人曾问他:"您每天的工作那么的繁重,为什么还要上网看报呢?你对青少年的上网有什么看法?"他回答,说:"在这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而我们的信息网络正能满足我们这些渴知者的需要.在短时间内能使我们准确,及时了解到各地各方面的最新资讯,增长知识的同时又能节省时间.这么好的工具就在你身边,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况且,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所以,我赞同青少年的正确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所以说,上网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上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他们说:"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提高自身的技能就等于在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陈宏谋

篇6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步伐的加快,竞争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状况的代名词,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保证社会实现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体不但需要充分掌握基本的文化素质,更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与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学校教育尤为重要。素质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求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身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学生要综合发展,少儿图书馆作为有效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功能。

1、基本概述

1.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有效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素质教育具有创造性、全面性等特点,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容纳所有学生的教育类型;其次素质教育旨在推动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再次,素质教育是有效保证并推动学生个体个性实现健康发展的教育类型。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在于保证每一个儿童均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给而同一个发展自己爱好与天赋的空间。

1.2 少儿图书馆的基本作用。少儿图书馆在培养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校、家庭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少儿图书馆对少年儿童的素质拓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少儿图书馆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担负着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职责,通过对书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来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文化知识能力。另外少儿图书馆还是实施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少儿图书馆主要以中小学生及学龄前的儿童为对象[1],因此具备基本的教育职能与素质教育职能,这要求少儿图书馆要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突出对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形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受众有很大的选择权利,同时丰富的、能够有效满足受众兴趣爱好需求的多种图书资料,很好的将少儿图书馆区别于学校与家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激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少儿图书馆在素质教育时代的重要作用分析

2.1少儿图书馆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从基本的教育内容角度分析,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在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少儿图书馆作为精神文化学习与宣传的重要场所与机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相对学校的教育课堂来讲,图书馆内的多种书籍资料更加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少儿图书馆内部,学生可以实际的接触到更多的书籍,比如中国历史与国情,世界历史与国情等,感知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英雄人物传记,了解到历史伟人的生平与主要精神,进而激发其努力学习的信息以及民族自豪感[2]。少儿图书馆内部的图书与资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分别善恶与美丑,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2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人才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素质教育时代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别,素质教育更多的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在课堂内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少儿图书馆内部有很多图书资料与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及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还能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精神。另外少儿图书馆内的资料还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搜索,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少儿图书馆作为少年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阵地,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培养现代化全方位人才的作用。

2.3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如何有效培养少年儿童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推动人才多样化的有效实现,才能顺利实现素质教育时代的基本教育教学目标。少年儿童能够有效养成读课外书、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少儿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少儿图书馆内部,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搜索自己需要的书籍,有目的的、有选择的阅读书籍或者参加相关的读书活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少年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学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

2.4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心理素质的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保证少年儿童能够有效应对社会压力的重要内容。读书作为一种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的过程和手段,对个体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自身精神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可以说读书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推动少儿心理身体健康发展。另外读书还能不断增进少儿的知识,改善少儿个人的行为,推动少儿自我心理调适。少儿图书馆应该不断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以有效掌握少儿的心理状况,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书籍,比如选择一些有关人格心理塑造、心理障碍的矫治、心理开发等类型的资料,不断完善少儿图书馆的图书品种,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

3、结论

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且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性格方面,也表现为更多的好奇心,容易出现难以辨真假、丑恶的状况,同时也比较容易出现偏激的想法。因此图书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稳定青少年的基本阅读倾向。为了更加有效充分的发挥少儿图书馆的作用,尤其是少儿图书馆在青少年基本素质与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需要少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认真的观察并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少儿进行阅读指导。积极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引导,比如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读书会、报告会、读书心得、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3]。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热情,有效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读书习惯,另外还能充分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阅读和思维方法。同时,少儿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来有针对性的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进行读书交流,使青少年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少儿图书馆还应该配合重大的节日或者纪念日展开针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等,将教育融入到丰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及社会教育的价值,使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素质教育时代青少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阵地。

【参考文献】

篇7

1998年,读大一的陈婉加入了一个“做好事”的学校社团,社团请来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的老师来给他们做工作坊,她第一次接触专业社工的辅导手法,第一次去粤北山区支教,社工老师和香港同学激烈地讨论的“直接给物资会给当地人带来依赖情绪”,完全打破了她对“做好事”的想象。

从那开始,她萌生出一个想法,要把这些公益理念带回信息闭塞的家乡。毕业之后,她遵循家里的期望,去了北京一家商业公司工作,一做就是三年。这三年里,她和香港、广州的社工老师仍保持联系。

2006年,在公益圈内朋友的推荐下,她偶然申请到了澳门的一个基金会支持社区教育的一笔钱,这笔钱足够供她回家乡工作两三年,她想,“反正还年轻,不怕折腾。”

她回到家乡澄海,找到一个村子里的小学,对校长说:“我想帮你们做一个英语兴趣班,不要钱。”一个重点大学高材生居然跑来村小学做“志愿者”,村里人都想看看她能折腾出什么名堂。她每周开一门英语兴趣班的课,在上英语课中,把在公益圈内学到的“赋能”手法运用进去,教学生自我表达、为人处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想在当地建起一个青少年的成长陪伴机构。

她本以为两三年可以做完这个项目,没想到一做就是六年。

“你没办法跟人家解释你在做什么。”这是一段异常清苦孤独的时光。“同龄人都开始生小孩了,没人听你谈理想。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与人谈,也没有人听进去”。

有一段时间,她除了上课,基本不怎么跟人说话,买了很多书回家晚上自己看。有时候晚上就跟在广州和北京的朋友聊天,一聊就几个小时。她常常来广州参加培训,学习工作方法。每次培训都让她“满打鸡血”地回去,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但一回到那个环境去,马上更加失落了。“这里的土壤还这么硬,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了培训课上提到的那些‘建立网络’、‘影响他人’。”

到后来,她甚至有点怕去广州了。第三年,她终于在当地找到了助手,注册成立了“澄海乐生源教育研习机构”,还是以英语培训的形式,通过一系列项目来帮助青少年的发展能力,服务社区,目的是推动澄海地区的和谐发展。同时,她发起了澄海第一家民间公益机构“澄海阳光志愿社”。

今年是陈婉返乡的第六年。8月份,她回到广州,决定先短暂“离乡”,助手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而她需要继续当“搬运工”,来广州继续“取经”,引燃家乡的公益火苗。

篇8

论文摘要:足球战术就是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取的个人和集体配合的手段的综合表现。研究表明.运动队整体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反映出该队运动水平的高低,运动员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主要途径。

前言

战术意识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它使运动员的战术运用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情况,获得场上的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战术意识也是衡量足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一个标志。战术意识要通过战术行动来体现。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和足球技能一样是在足球训练、比赛等实例活动中获得和提高的。

一、战术意识的概念研究综述

我们必须真正搞清足球战术意识的概念才能知道采用何种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

关于战术意识比较准确的概念是:“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具的战术素养。是运动员在复杂、多变、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地迅速而又正确地决定自己行动方案的能力。”其它的一些定义在含义上都与上述概念基本一致,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例如:“足球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遵循比赛规律,根据双方主客观条件的反映,对比赛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有效行动”。“足球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足球竞赛的复杂多变和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及时准确地观察判断场上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有预见地决定自己与同伴配合行动和对付对手策略的思维活动。”“足球战术意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足球比赛的实践中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足球运动竞赛规律的特殊机能能力,是运动员进行战术活动的自觉的心理活动。”“足球运动员在发挥技术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的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彼我双方的情况,正确地运用技术的能力,也是一个运动员是否成熟和有无经验的表现。”

二、战术意识的内容

在弄清战术意识的概念后,再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就能够找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战术意识的内容是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析的,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表述:从足球比赛的标准来看:足球战术意识可分为进攻意识、防守意识和攻防转换意识。

从战术意识层面上来看:足球战术意识这一特殊思维活动过程由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两个前后为序,紧密相连的部分组成。

将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两个内容进一步分析可知:足球战术意识包括(1)运动员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动员的判断能力。(3)运动员应变能力和及时改变技战术行动能力。(4)运动员对足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三、战术意识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应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训练和比赛逐步形成和完善。

1.战术训练要符合实战要求。进行战术训练是培养战术意识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说,战术训练的内容都是比赛部分情况的模拟,练习时双方互为对立面,双方都按照实战要求去练,这对练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为了保证战术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教练员在部署训练时,及时督促检查,运动员也要自觉地按照实战要求来认真训练,严格要求自己。2.在实践中提高战术意识。比赛是培养战术意识的最有效途径。运动员参加比赛与各种类型打法的对手交锋,经受实战的锻炼和考核,从中学会了处理各种情况的办法,获得了实战的直接经验,培养了战术意识。在实战中培养战术意识应该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独立作战的能力。在制定战术计划时要启发运动员独立思考,独立地分析主观和客观情况,在战术上提出解决办法。在比赛时,除了必要的场外指导,还要给运动员创造独立思考,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情况的机会,这对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有益的。

(2)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观察和分析能力。要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得到提高,关键是提高他们场上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强调运动员抬头观察的习惯。无论是对有球队员还是无球队员,都要强调多抬头观察场上的情况不要只顾看球,要扩宽视野。当然,加强技术训练是根本,要使运动员在对抗条件下能够自如运用技术,并达到用眼睛的余光来看球,以随时观察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并做出应变的反应,同时,在平时的训练及教学比赛中多向运动员提出问题或者是当出现新的情况时向运动员提出,并让运动员独立分析和回答,然后教练员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及指导,这样才能使青少年运动员养成独立思考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运动员正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作出正确的战术思维和行动能力。

(3)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培养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就是培养他们在比赛中根据场上主客双方的实际情况,对比赛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实施战术行动。如根据对手的控球情况和对方同伴的跑位路线来判断对方将会采取的战术配合,如是准备短传或是长传打身后等,最终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行动,往前拦截或回收。培养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必须加强运动员的比赛经验,通过在实践或模仿比赛的训练来培养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因为,判断能力是建立在以往经历过或感知过的情景或经验的基础上的。运动员的经验越丰富,判断能力也会越正确。因为每一次经验都是运动员对无数次错误经历的总结。因此,必须多让青少年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各种不同风格和千变万化的比赛中锻炼,以积累经验,并通过丰富的经验形成正确的战术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提高运动员的正确战术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4)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应变能力和及时改变技战术行动的能力。出色的运动员恰恰能够具备这种能力,而一般的运动员往往缺乏的也是这种能力。出色的运动员往往能够随机应变。如一个射手在准备用脚内侧推射守门员的右侧球门,而在起脚前的瞬间发现守门员已经先往右侧移动,立即改用脚背外侧射守门员的左侧,这种情况在射手和球星们身上经常出现。再比如在赛前准备会上,估计对方打防守反击而我方采取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但在比赛中发觉对方全线压出与我方打对攻,这时场上队员就要及时调整战术,通过l一2次的短传配合后,迅速发动长传快攻,打对方身后,以上这些都是运动员应变能力和及时改变技、战术行动的具体表现。如何才能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在这方面的能力,首先扩宽运动员的视野,主要是视觉信号,如看教练员手势,做各种有球和无球,前后左右的移动;其次通过传球和运球,传球和突破及射门和传球的结合训练,也就是说传中有突、射中有传,并且都是最后一刹那完成。如正准备传球时,发现该球员已处在不利的位置,马上做出运球或突破,重新选择出球点;第三在训练比赛中,接信号马上变换打法的训练。通过以上强化提高训练,能迅速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和改变技、战术行动的能力。

(5)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对足球运动规律的理解是提高战术意识水平的重要保证。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足球运动也不例外,只有掌握它的规律,才能驾驭它,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技术、战术等各方面去掌握熟悉和理解足球,才能掌握足球运动的规律。只有掌握它的规律,运动员的各方面水平才能提高,包括战术意识水平的提高,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对可能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情况做出正确的战术思维和预见。只有在正确的战术思维支配下,才能做出正确的战术行动。因此,必须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去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对足球规律的理解,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水平。

(6)注意总结经验。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还必需通过总结把体会、感受、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得到了深化,提高。有的运动员注意总结,善于总结,比赛越打越聪明;有的运动员参加比赛不少,但不注意或不善于总结,虽然有些经验,但战术意识提高却不明显。

(7)进行念动训练。念动训练是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它是通过想象和回忆来强化技术、战术。由于战术意识的培养与运动员表象和概念的形成有关,而这些表象的概念的建立,不仅需要多练,还要多想,想与练相结合使想象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进行念动训练对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个重要的途径。在进行念动训练时,可以回忆比赛时的战术运用情况,也可以设想一些情况在头脑中演练等。此外,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运动员观察比赛,进行战例的分析、研究等,也都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篇9

宋燕的杂文我还是第一次读到,她的系列杂文《给女儿十年后看的信》让我感到作者出手不凡,起点很高。从选题到立意,从构思到语言,作品不仅灵活通脱,且情感充盈,有较强的震撼力与感染力,目前这样有血有肉结构完整的杂文并不是很多。

《独立思考》、《生而平等》、《你的自由》三篇作品所涉题旨,是人们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坐标,然而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如此,不仅残疾人与正常健康人不平等,连乡下人与城市人都不平等,穷人与富人不平等,平民百姓与有权的官员也不平等。这其实也不必举例证明,我们目前竭力宣传和作为奋斗目标的“和谐”即是最生动有力的佐证。孩子有自由吗?在家里。父母“爱”得不自由,在幼儿园、学校.老师“管”得不自由。至于独立思考,不必说有时候不让你独立思考,即使让你独立思考了,几千年来传统的思维和文化基因,已经禁锢得人们不习惯思考了。“从众”文化,服从文化已经牢牢地束缚了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已成为普适的文化习俗。

诚然,杂文创作的最佳取向,应该包含以上诸多理念。

然而,这些亟需的人生营养如何哺育?显而易见,作者宋燕的切身体味让她不吐不快。当这些萦绕心头的选题不时地撞击作者,使其产生创作欲望的时候,作者的灵感火花进将出来,便流畅自然地动笔了。

也许作者这个创作选题已经酝酿了多时,只是由于一直未找到最佳的表现形式而搁浅,一旦触摸到最佳的艺术取向,便一发而不可收,洋洋洒洒流淌于笔端。

作者宋燕找到了题旨与形式的最佳取向。

作者的资源被其充分调动起来:年轻的母亲,五岁的女儿,自己幼年的苦涩经历,面对许许多多需要“培养”、“教育”的青少年,带着童年枷锁记忆却要让更多人摆脱桎梏的责任感,作者亲切而真挚地告诉孩子“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正常人残疾人,有一些东西,始终是一样的:他们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样的;他们对获得美好未来的期待是一样的;他们作为人生就具有的尊严是一样的”。

人性是千差万别的,但人性是可以矫正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人生并努力实现之。作者针对我们的传统陈旧伦理,提出了世界上许多民族业几形成的理念,“我生下并养育了你,但并不因此就有了主导你人生的资格。每个人的一生,都该由自己负责。我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一点,不让爱变成枷锁。”对于世世代代遵循传统那个“父父子子”关系的人们来说,“不让爱变成枷锁”是多么新颖而又令人警醒的意识与信念啊!

采用书信体也是作者创作的最佳取向之一。书信是一种生动、自然、灵活、亲切的叙事、描写、抒情、伦理的好形式;书信体犹似与人促膝谈心,极易拉近彼此情感。就作者的这个《给女儿十年后看的信》系列而言,如果不是采用书信体,那么,其中的一些内容就有可能受到挤压和逼人,且阅读起来也会感到不舒畅。

篇10

1、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对传统运动项目的有益补充

传统运动项目教学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已经证明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对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传统运动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也不应该在新兴事物蓬勃发展的今天,限制青少年的视野,禁锢他们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适当引入适合学校开展、学校有能力开展的时尚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补充传统运动项目并与之相得益彰,形成时尚的校园运动文化氛围,将使校园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2、人是文化的主体,时尚与现代校园文化并不矛盾

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青少年的时尚观就是追求名牌和盲目崇拜,青少年有卓尔不凡、张扬个性的需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应该有效的引导青少年明确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熟练的驾驭。时尚与现代校园文化并不矛盾,有很多新兴的时尚运动项目智力与体力并重,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有选择、有组织的开展适合本校的新兴运动,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建设运动的、创造性的校园,将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具魅力。

二、适合在校园开展的新兴体育运动具备的特点

新兴体育项目很难清晰的定义,有些项目不适合在学校开展,如:赛艇、射击、射箭;有些项目仅仅适合在校园内介绍或有限开展,如:街舞、登山;有些项目可以经过改进、加工、提炼后开展,如:攀岩、跆拳道、散打、壁球、拓展运动、橄榄球等;有些项目可以在学校轮流开展并积极进行兴趣延伸,如:健美操、国际舞、瑜伽等;有些运动应该在学校内大力推广,如:定向运动。每所学校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体育项目的开展受场地、经费、人员、时间的影响不同,选择就不同,大体上适合在学校开展的新兴运动项目应具备如下特点:

1、初期易上手,经过简单的教学就能够进行练习。尤其对于高中来讲繁难的教学很难吸引埋在沉重课业学生参与进来。

2、有适当的运动量,达到锻炼效果。该项目应该允许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不会降低学习者的兴趣。

3、智能与体能并重这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德育的重要依托。

4、装备简单受场地限制小。有利进行推广和多数学生参与。

5、时尚、吸引目光。青少年前进的动力来自于公众的目光。

6、女孩子在这项运动中也有她得天独厚的优势,或者有时可能做的比男孩子好,或者适合她参与并有兴趣参与。

三、新兴体育项目在校园如何开展

1、改进某些项目,使之适合于学校开展

例如攀岩,产生时间不长,在青少年心中是勇敢者的运动,是力与美的象征。在高空中纵横腾挪,那种挑战极限的,充满智慧的机体动作与精妙的攀爬路线选择都深深地吸引着年轻人。然而,过高的危险性,缺乏活动组织又使得年轻人望而却步。那怎么样在学校开展攀岩运动呢?怎么能降低危险性,又便于组织,同时又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呢?我们不妨将向上的攀爬改为横向的攀爬,在体育馆的外墙安置攀爬扣手,离地面的距离始终控制在1-2米。这样,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间10分钟,都会有学生来一试身手,学校体育节又多了一个吸引人的比赛项目,同时精英俱乐部又可以进行校际交流。

篇11

1、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对传统运动项目的有益补充。

传统运动项目教学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已经证明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对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传统运动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也不应该在新兴事物蓬勃发展的今天,限制青少年的视野,禁锢他们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适当引入适合学校开展、学校有能力开展的时尚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补充传统运动项目并与之相得益彰,形成时尚的校园运动文化氛围,将使校园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2、人是文化的主体,时尚与现代校园文化并不矛盾。

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青少年的时尚观就是追求名牌和盲目崇拜,青少年有卓尔不凡、张扬个性的需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应该有效的引导青少年明确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熟练的驾驭。时尚与现代校园文化并不矛盾,有很多新兴的时尚运动项目智力与体力并重,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有选择、有组织的开展适合本校的新兴运动,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建设运动的、创造性的校园,将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具魅力。

二、适合在校园开展的新兴体育运动具备的特点。

新兴体育项目很难清晰的定义,有些项目不适合在学校开展,如:赛艇、射击、射箭;有些项目仅仅适合在校园内介绍或有限开展,如:街舞、登山;有些项目可以经过改进、加工、提炼后开展,如:攀岩、跆拳道、散打、壁球、拓展运动、橄榄球等;有些项目可以在学校轮流开展并积极进行兴趣延伸,如:健美操、国际舞、瑜伽等;有些运动应该在学校内大力推广,如:定向运动。每所学校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体育项目的开展受场地、经费、人员、时间的影响不同,选择就不同,大体上适合在学校开展的新兴运动项目应具备如下特点:

1、初期易上手,经过简单的教学就能够进行练习。尤其对于高中来讲,繁难的教学很难吸引埋在沉重课业负担包袱里的学生参与进来。

2、有适当的运动量,达到锻炼效果。不能在初期的开展过程中就要进行大运动量的教学,该项目应该允许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不会降低学习者的兴趣。

3、智能与体能并重,这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依托。

4、装备简单,受场地限制小。有利于学校进行推广,也有利于多数学生参与。

5、时尚、吸引目光。对于青少年来讲,前进的动力正来自于公众的目光。

6、女孩子在这项运动中也有她得天独厚的优势,或者有时可能做的比男孩子好,或者适合她参与并有兴趣参与。

三、新兴体育项目在校园如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