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16:08: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护理信息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信息管理是对多个来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多个听众传播的过程。信息人必须具备有效的信息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较好的满足医疗卫生需求,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处理院内院外问题的能力。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护理信息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包括:护理部对医院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管理;护理部通过信息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管理病区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住院患者的危重指数等来动态调控护理人力支援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要加强护理信息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有注册护理人员有158名,其中,初级职称99名,中级职称54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以上占86%。
1.2方法
相关人员对护理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全面调查,对全院护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改进意见,做有效分析,及时找到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存在问题
2.1护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欠缺
很多护理人员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有些护理人员只能简单编辑一些文字,或常规的完成一些医嘱的处理等;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正确意识到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有护理人员认为只要将领导布置的任务,交代的工作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学好和提高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有人员并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2.2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医院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内容繁杂,范围较广。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管理,在信息分类方面并不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所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护理信息化管理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内容。
2.3缺乏投入和统一规划
护理信息管理的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大,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医院领导对这方面也没有充分重视,所以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投入相对较低,各个医院都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在信息方面投入较多的部分有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电子医疗系统等,护理部门的投入较少。
3应对措施
3.1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在医院角度上考虑,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加强技能和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要大力建设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对设备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提供医护人员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采用远程访问的方法,医护人员可在院外使用医院的数据库,不受时间、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获得更多重要的信息。医院要安排专业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软件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检索功能,数据库的检索机能,文献的筛选方法,信息利用方法和提高外语水平等,使全院的医护人员都可以了解信息管理知识,正确使用信息系统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能力。
3.2提高护理部的管理能力、确定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护理部首先将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意识进行提高,护理部与其他临床科室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组织实施。护理部要根据相关的评价和指南,从多角度出发,收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对成果不断审视,修订、整改和调理,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重视管理细节
1.2统计方法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4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对照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78.50%(157/200),75.50%(151/200),77.50%(155/200),83.50%(167/200),75.00%(150/200),82.00%(164/200),74.00%(148/200),66.50%(133/200),85.00%(17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93.50%(187/200),100.00%(20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和手段,护士不能从大量的低效工作中解放出来。为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我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开发了无线床边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作为工具,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无线床边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概况
“无线床边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托信息化和网络建设,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内核的PDA作为床边护理工作平台,融合医院现有HIS系统数据的无线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以医院现有的HIS系统为支撑平台,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无线局域网技术为网络平台,将信息采集延伸到床边,实现了护理工作的信息实时管理。
该系统能够使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与护士工作站实现无线对接,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的观察和记录。它既可以作为信息采集而录入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体重等体温单上必填的项目,并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电子体温单及护理记录单,简化工作流程,大大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还可以对各种医嘱执行单进行记录,实现医院管理机构和上级医护人员非现场同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时指导和监督一线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2 使用方法
无线床边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将护士工作站延伸到患者床边,及时采集病人信息,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1],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管理。根据病区工作量的大小,每个病区配发3~5台PDA,由护士手持在患者床边直接处理信息、并将床边采集到的生命体征、出入量等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护理记录单,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PDA配合条型码扫描使用,可对病人进行唯一身份的确认,还能同时监控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3 效果与体会
3.1 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PDA通过将现有电子医嘱分解成为可操作的执行项目,将过去转抄医嘱的计划执行时间,转变为确切的护理执行时间,实现了医疗行为规范化和精细化,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医疗疏忽造成的医疗事故,减少由于医嘱时间不明确引发的医疗纠纷。尽量压缩护士在护理站的文书处理时间,减少护士在护理站与病房间的无效时间。同时减少由于信息在传递和手工记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差错,减少医疗事故或纠纷。
传统的体温单绘制是由护士通过HIS系统工作站统一录入生成的,常出现不能及时录入或错录等情况。使用PDA后护士只需在床边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录入,HIS系统的任何一台电脑即可看到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的曲线图。
信息录入后不用转抄,避免了抄写错误,方便医生了解病情,及时处理医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3.2 把时间还给护士,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PDA小巧轻便,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护士可用PDA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及时查询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加强了沟通,提高了满意度。应用PDA后,护士书写文书的时间大大减少,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也增加了护士本身的职业认同感,真正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2]。护患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患者满意度从原来的92.7%上升到97.3%,护士满意度从原先的83.3%上升到91.1%。
3.3 加强了质量监控,有利于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无线网络护理系统在HIS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已成为改善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传统手写医嘱单还是HIS系统录入医嘱都无法记录每条医嘱具体的执行者和执行时间,HIS系统只能跟踪到医嘱转抄这一环节,无法掌握护士的实际执行情况,护理质量的监控存在困难。利用PDA,可以直接记录每个病人医嘱实际执行的情况,包括执行时间及执行人,查询医嘱执行情况并长期保存,真正做到护理质量的实时监控,有效地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护士长能够方便地掌握全科的护理工作动态,使护理质控深入到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3]。
PDA还可进行护理管理中的统计工作[4],根据护理工作内容的不同分别进行加权计算,科学地统计护士的工作量,为真正公平准确地对护士进行绩效考评提供数据依据。对护士的奖罚及全院的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有了客观准确的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无线床边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完善了现有的护理程序,构建了先进的护理体系,可以为临床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号:2007B031302010)。
参考文献
[1] 王玲勉,孙娟,薛晓英等.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 41(8):734-735
[2] 陈杰.手持设备(PDA)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2):26-28.
护理部每年需要统计全院各层次护理人员的档案资料,随着指标信息的增多,依靠手工统计工作繁重,客观性难以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及效率,我院研发了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自2006年7月开始应用,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共640例,其中女631例,男9例;职称:初级职称594例,中级职称41例,高级职称5例;学历:硕士1例,本科38例,大专601例;工作年限:10年以上69例,5~10年83例,5年以下488例。
1.2 方法
1.2.1 传统信息管理方法 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应用传统方法进行信息管理,具体方法是: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2次理论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年终考核的标准以理论成绩和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作为参考。年终时,收集所有科室人员资料,由专人逐一进行手工统计各项信息。
1.2.2 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应用本系统进行信息管理。
1.2.2.1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护理人员技术档案、考勤情况、业务工作质量及政治部测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考核、临床教学、科研论文、绩效考评综合得分及业务骨干库等13个模块组成[1,2]。见图1。
1.2.2.2 应用方法 参照专业技术干部考评量化标准和本院护理业务骨干遴选标准,制定了不同职级《护理人员绩效考评实施办法》,根据该办法印制绩效考评手册,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各项考勤、业务工作质量、专业技能、理论学习、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8项内容。同时制定相应的评分、减分及加分标准,并附有评分细则。绩效手册护理人员人手一册,由个人、护士长和科室考核小组成员分别填写,每月底交总护士长审校签名。护理部每月收集所有科室人员的绩效手册,由专人逐一录入到系统的各模块下,由系统软件对所有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年终考评标准:年度成绩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
1.3 统计学处理 SPSS 11.5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应用该系统前后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比较 见表1。
2.2 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2。
2.3 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3。
2.4 应用该系统前后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评分比较 见表4。表1 应用该系统前后处理一位护理人员信息的时间比较 表2 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的比较表3 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的比较表4 应用该系统前后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3.1 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以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作为护理部必须重视,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各方面的工作[3]。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管理后,在信息处理方面大大节省了时间,结果显示,应用传统方法处理一份信息需要(12.5±1.5)min,而应用新方法仅仅需要(1.5±0.5)min,应用前后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推断,若处理全院护理人员的信息,每一次在时间上可以缩短7 040min。由此可见,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管理大大节省了管理者的时间,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工作效率。
3.2 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 由于本系统处处体现对护理人员评价客观、公正,比如通过“考勤情况”模块可以让所有护理人员看到上夜班多、不上夜班和少上夜班三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激励和教育作用明显[4]。“业务工作质量”模块实现了出现差错事故即可反映,护理人员更加认真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差错发生,效果好于开会教育。另外,护理骨干的遴选根据政治部测评优秀或者称职的标准。由此可见,量化护理人员工作成绩、考评结果使护士通过具体数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护士之间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发掘自身的优势和差距,更好、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5]。应用此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的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工作热情饱满,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每位护理人员工作目标明确,护理质量也在提高。结果显示,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后我院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评分提高。可见,应用此系统进行护理管理,明显提高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邸,韩慧娟,任晋宏,等.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信息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管理.护理学杂志,2009,24(6):5253.
2 程静华,韩慧娟,邸,等.护士绩效考评信息的数据采集与量化处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B):7273.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开始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护理管理在信息化洪流的冲击下,也开始迈向信息化护理管理层面。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将患者的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分析,使得以前繁琐、复杂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轻松。护理人员得以在高强度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1]。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医院护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护理管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存在的问题
1.1难以满足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
护理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宽泛,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将众多内容涵盖其中。现阶段护理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主要应用于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护理病历的规范整理、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护理信息管理、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档案管理及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等几个方面。虽然护理管理涉及到了临床护理的许多方面,但是护理工作是相对繁杂、涉及面较宽的。现阶段的护理管理系统相对较为单一,许多护理方面的内容还没有涉及到[2]。比如对于各个科室之间人员的配合与协调、各个科室的人员配置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控制等。护理管理系统功能还有待完善,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速、智能的管理手段,它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合、控制和分析来对相关事宜加以判断。但是目前许多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停留于数字的计算和统计上,而缺乏对一些相关事宜的判断功能。当下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充当了信息存储、整合及分析、传递等角色,其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使其具有相应的判断逻辑功能,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3]。护理管理工作较为灵活,因此也需要更加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以辅助。
1.3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
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想真正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就需要有一批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及相关知识的人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推动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只是单纯的依据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及简单的理论而开展,而忽视了技术的延伸性培训[4]。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护理人员只是了解各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步骤,只是单纯的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而存在。培训的力度及方向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虽然现阶段护理管理信息化逐渐在各大医院开展,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却迟迟未落实。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高超的信息操作技能及管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只能够在探索中缓慢的发展。
1.4网络资源不能够被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较多,但是在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未能够将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各大医院相继开发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技术薄弱或者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难以将网络上的数据及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网络资源浪费[5]。对于部分信息管理系统,未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信息系统仅仅停留于护理部内部。这样无法使医院的管理者及时了解护理管理状况,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
2对策与建议
2.1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护理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护理管理系统运行的顺畅与否,和管理者的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信息技术是护理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有效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准备。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善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此外作为护理管理者也需要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意识,能够对来自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高效的系统,逐渐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2.2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是保证护理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评估,逐步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将各类型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找出各种软件所具有的优点。整合优点,对现有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使其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充分考虑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从各个环节出发,整合各个环节的逻辑层次关系,实现护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高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能够实现护理管理的高整体化、高组织化,使得各种复杂的环节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2.3提高对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至关重要。目前各大医院在开展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全能人才成为各大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极大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减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着重要的帮助。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以信息化引导护理管理工作朝着更加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加大投入引入或培养高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对网络信息技术、护理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技巧有着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和变通。
2.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可以及时的将信息进行更新和传递,做到了各类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将各类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区域,各区域更具所提供的信息及时作出回应,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网络将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工作融合在了一起,使得各个部门、科室之间得以联系。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护士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下及时进行学习,对于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
3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医院相继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形成了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护理信息化管理是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现阶段在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说护理管理较为笼统单一、网络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护理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从意识上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护理管理信息人才的培养,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能够快速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新时期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理念,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先进的护理管理思想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期全面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胡艳丽 王静 周必芬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潘虹,陆燕女,王川.促进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69-170.
[2]李冰冰,吴晓英.大数据时代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6,31(4):91-9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护理管理;妇产科
信息技术应用于妇产科可有效提高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原本手工搜集信息耗时费力且易产生疏漏,为了提高护理有效性,本文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使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管理内容
为了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我们从信息若干方面进行。在进行护理时,还要根据妇产科具体情况合理操作。
2.应用方法
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系统里,信息收集由妇产科护士负责。可将妇产科信息分为护理、治疗、生产、康复、婴儿发展、查询、互助交流等区域。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患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1登记信息
2.1.1信息登记:患者入院时间,住院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五官功能状况,机体活动能力,外院、门诊及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报告及辅助检查结果,体重,身高,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血型,家族遗传史,既往史,手术及外伤史,过敏史,传染病史,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记录,新生儿情况,怀孕时间,产程记录,特殊产检记录,生育史,配偶健康状况,家庭特殊情况,籍贯,文化程度,既往用药史,精神心理状况,怀孕期间异常情况记录,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家属姓名,家属电话,家属地址以及生产通知人。为了方便查阅,可以将患者的情况,编写成治疗情况册子、护理情况册子、采血调查报表等等[3]。所有的资料不仅要收集齐全,还要对妇女的其他资料进行补充,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1]。
2.1.2信息修改:当之前信息记录改变,或登记错误能在相应时间内由当时记录者或是上级领导在一定权限内进行修改,并要留下相应修改人修改痕迹记录,方便必要时检查。
2.2信息查询
可提供妇产科的便捷查询途径,同时保护患者隐私,设置查询网站或微信或短信等及时查询提醒功能,患者注册会员,设置专属密码,并可设置自动提醒患者及家属定时进行复诊[2]。提醒患者及家属对婴儿进行定期采血检测及接种疫苗。提供相关妇产科宣教资料、视频,便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手术,用药,检查,饮食以及孕期、产褥期知识,婴儿健康问题,哺育方法等相关知识及注意点,并注明适合,慎用及禁忌之处。对于妇产科医务人员提供另一查询平台,方便查询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醒患者,亦可提高患者后期护理效果,及时查找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另一方面,方便医务人员总结经验,及时收集资料,选择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法,节约资源,以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服务患者。也可助其通过查阅前沿的妇产科临床资料提升自己专业水平,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3信息审核
每一个记录及资料的上传都要经过逐级审核,以防错误发生。
2.4信息反馈
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可以反馈注明原因,记录或上传者亦可说明理由,同时还可建立医院内部跨科医务人员交流例如治疗或护理合并症,甚至可在上下级,同级医院之间进行相关疑难问题及知识的交流和反馈,经更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指导,更好的服务于民。对于患者或家属的在线疑问亦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解答。
2.5信息汇总
方便妇产科医务人员收集资料,分析原因,选择更好的途径服务大家。
3.讨论
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可避免手工记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少疏漏[4]和纸张成本,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也促进其他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了顺利实施这一信息化管理,要让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了改善护理效果,要将其分为若干区域,方便管理。为了信息的完整性,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样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水平,让妇产科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杜玉清;石凡华;侯庆锋妇产科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06):124-125.
[2]皮红英;魏畅;王建荣个人数字助理在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14(04):36-37.
护理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是重要的资源。质量信息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信息,护理质量信息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是对护理质量评价所得。质量信息在管理者进行检查和控制职能中得以体现和运用。有效应用质量信息才能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医疗护理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产品中的特殊产品,有其独特性,在管理活动中其质量信息的应用也有其独特过程。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正确应用能够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保持产品的恒定优质,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现根据我院的护理管理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1 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 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 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 直接质量信息 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 间接质量信息 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 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 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 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
3.2 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 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3.3 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 如果管理者对质量标准掌握不透,就搜集不到有用的质量信息。又如护士没有医学知识就观察不到病情,实际工作中缺乏信息管理意识的就会出现盲目现象;护理管理者需要即时掌握动态,如今日的人力量及其心理状况情况、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工作量、医嘱落实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人力和物质等调整以保证质量稳定。质量信息应用使管理由被动为主动。护理管理者应用质量信息,及时调整,使工作有预见性,如今年我院临床科室大量人员在统一时间进行职称、执照考试,掌握这一情况后,护理部提前组织病区护士长进行人员调配,避免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下降。质量信息是主动管理的线索:通过对月质控信息的分析找到重点监控点,如本月输液反应较多则可加强对输液操作环节无菌技术的监控。改变了护理管理的被动现象,磨炼了管理者质量神经的质量敏感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3.4 质量信息的应用需随时关注患者的需求 如质量标准“患者有需求随时拉铃呼叫”,但上午输液的患者呼叫,我们认为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说明巡视不够,预见性不强,要求护士根据输液速度算出结束的时间,及时服务,减少患者的不安全感。如门诊输液室冬天患者早上怕冷治疗来得晚,夏天早晨凉快则来得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调整护理人力,相应的提前或推迟上班,满足患者需求。
3.5 质量信息应用与PDCA循环 “戴明环” 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质量信息的产生和处理。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有效应用是实施PDCA循环重要保证。通过循环使护理质量成螺旋式上升。质量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的有效结合。我院每季度对质量问题和差错事故面向全院互动分析,吸取教训,不重犯别人已犯过的错误,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半年评价质控过程,修改质控标准。根据质量信息评估工作流程,适时改进。以上是对我院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质量信息的一些体会,当今是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质量信息借助HIS系统将更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信息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战略和战术的依据,它能使管理者迅速、科学地做出决策,需要我们护理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研究。
1自主学习管理
1.1日常上课
实训中心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每间配有高清摄像头、全景摄像头及触摸一体机录播自主学习系统。教师进行操作演示时,有时由于学生较多,因此部分学生看不清教师的操作,可以通过一体机或者投影仪大屏进行现场直播,也可以在其他实验室通过一体机进行观看;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办公室电脑进入平台随时观察各实验室动态,且可进行听课,为实训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又开保障。课后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建设视频资源库,示范录像和视听教材可传至可视化平台供学生在开放实验中自主点播学习。
1.2开放实验室
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若对某项操作存在疑惑可以对本实验室的示范录像进行自主点播学习,再次观看操作细节及易错点,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操作内容的再次巩固,也减轻教师课后操作辅导的工作量。老师或学生可通过点播相应视频课件进行评价,相关评价记录保存下来,可供师生作为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参考。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点播观看自己授课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专家点评,从而更好的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反思。在开放实验中,学生也可自主拍摄练习视频上传,指导老师通过回放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等,也可将优秀的视频推荐给其他同学进行观摩。
2教学管理
2.1专家点评
教学督导小组专家及管理领导可通过网络对任意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用于教师发展和教学竞赛中,教学管理人员通过视频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包括语音点评和标准化评分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点播观看自己授课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专家点评,从而更好的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反思。
2.2教师互评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把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直观的展示出来,实现对外交流、宣传、形象展示。教师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的点评,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新的教与学途径,为制定护理实践技能教学的改革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为学院创造性地建设教学文化提供支撑平台。
3实验室智能化管理
3.1监控系统
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均装有高清摄像头及全景摄像头,对各实验室进行24h实时监控和录制,可通过监控,可预防实验室用物的丢失,同时能够随时监测实验室的动态情况。在实训中心进门处设有80寸大屏,通过大屏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管理,如通知通告、每周课表、学系简介、教学成果,根据上课内容循环播放操作视频等;同时可以通过界面切换,看到每个多媒体房间的实时动态,实现对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实验人员的全过程管理,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
3.2预约系统
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均设有门禁刷卡器,每学期初以班级为单位,设定班级门禁刷卡时间,在指定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刷校园卡进入指定实验室进行练习,保证了每个班级的训练空间、用物的充足。每学期末,可以通过平台统计学生使用实验室频次,也能清楚地记录下实验室使用人员、时间,从而达到督促学生按时前来训练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教辅人员的开关门工作量,促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3.3呼叫对讲系统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35-01
1 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
我国有些医院的信息处理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方式,或仅有不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例如有些信息系统仅有收费、药房、护理系统、检验等少量的功能模块,且模块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尽管收费及药房已在老旧的手工记账等方式中解脱出来但医生病例、医嘱,影像报告等很多工作都仍靠手工完成,这样使得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事务性工作上,致使“人不能尽其才”。患者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浪费在排队检查上了。另一方面医院信息系统普遍采用的是专用软件,由于软件开发人员绝大多数并不是医院内部人员,对医院的流程和管理要求并不能完全了解,因此并没有一套软件能够囊括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一套医院管理系统,并不是一交付使用便可高枕无忧,需要在实际使用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完善,只有经过长时间复杂情况考验的软件才是真正可靠的。一套系统化的医院管理软件应包括病区(医生站和护士站)管理、电子病历、药品管理(门诊/住院(药房/药库))、门诊管理、财务、物资、医保、院长查询、护理管理、医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许多模块,各模块又是紧密联系的。在日常操作中,这些模块由不同部门的操作人员分别完成,具体的操作人员不可能对来龙去脉都一清二楚,如药品的调价在药品管理模块中完成,但又影响到门诊住院药品划价收费,如发生失误,马上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带来医疗纠纷。而且系统越复杂,产生错误的机率也越大,这就要求对每个操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复核及监督。应该做到:①核算员应对住院患者每天产生的费用进行复核。②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对患者预交款、中途结算、出院预结、出院结算等各种情况进行详细的账目核对。③收款员每天进行日结汇总,对一天所过账目进行核对。④检验人员应核对所作项目是否与HIS及LIS系统无差错同步记录。⑤药房工作人员应对发、退药,药品调价,新增药品卡片录入,药品入、出库,药品报损等工作进行严格把关。以上几个方面是信息化系统中的几个重点方面,虽然未涵盖医院工作的各个流程但仍充分说明了在医院信息管理方面只有制订严密的工作程序,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即使运用了电脑进行日常管理,也必须建立起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电脑的便利和优势,又能保证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2 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特性
医院信息系统应该由医院管理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医院信息系统应具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管理系统,从而支持医院快速、动态增加的信息量;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能力;典型的7d/24h不间断系统,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易学易用的友善人机界面;可裁剪性和可伸缩性,适应不同医院的发展需求;模块化结构,具有很强的可扩充性,各模块间有紧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符合我国医院发展的各种实际情况;较强的开放性,适用于多种关系数据库和操作系统;采用先进的硬件技术支撑环境。
3 如何保证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使医院信息系统更好的工作,保证医院数据的安全稳定及出现应急事件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容错使医院能正常工作,则应该做到:①软硬件设施达到一定的要求,能够定期进行维护并及时升级、更新。②重视复合型人才:让既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参与进来,那么医院信息程序才能真正发挥它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对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与开发商联系。学着分析并解决问题,随着新情况的不断出现要不断的修订程序,优化软件,使之更完善,更好地适应医院需求。④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软件虽从系统开发商手中购买,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结合本院情况进行不断完善。在软硬件方面维护好系统、服务器及各个终端用户。⑤要有主要领导的长期支持: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领导的重视与否,将决定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失败。⑥各科室配合:医院信息系统不仅仅是计算机应用问题,它牵扯到全院所有科室及科室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改变和重组,它更是全医院的管理问题,因此各科室的配合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⑦规章制度制约: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运行的可靠保证。
4 未来信息管理系统展望
数字化医院应该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及病人一卡制,医院为每一位患者建立一个个人健康档案,当患者来到医院后发就诊卡并建立档案每次患者来就诊则历次的就诊信息医生一目了然可真正做到对每一个患者设定治疗方案,并且无须检验科室手写检验报告即直接将患者的检验信息存入个人信息中使医生可以即时的看到患者的各项检验指标。真正做到让患者方方便便的就诊。真正实现第三代信息系统就是信息化为主题的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这种是以数据为基础,实时地为医院领导和上级提供决策依据,实时地为各级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支援。将HIS系统、医院影像系统PACS、检验科信息系统LIS、未来的办公系统(OA系统)、医院网站、电子图书馆、VIP患者群等搭建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应逐步建立由点到面的信息化,走出单一的某个医院,实现患者信息的全国共享,避免各医院对患者的重复检查,也方便医生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异地检查的情况,医院方面发展好的医院应该带动发展迟缓的医院真正实现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的全面共享。
参考文献
[1] 邵凤,医院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3,(9)
[2] 吴晓珊,王茜;加强统计信息工作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院统计,2004(01)
1信息化公路养护管理技术
1.1监控系统
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指的是在高速公路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监视,控制交通信息的系统,方便对交通车辆以及过往信息进行处理,采集和判断。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监控系统以及监控软件能够辅助交通运输形成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的道路系统,我国的高速公路应当加大这种系统的使用。在这种监控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对监控信息进行正确的采集以及正确的分析。也能够对监控系统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最后将处理的有用信息在交通运输的管理部门。这样做不仅能够减轻管理人员对于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工作量,也能够对于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呈现过程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道路行驶过程当中部分人员的违规操作预防有很大的协助作业。
1.2公路养护管理过程当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可视化位置信息功能,为交通提供了一种可视的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由六个主要功能组成。分别是交通基础分析,交通数据统计,路段安全评价,地图操作,地图编辑,查询统计六部分组成,这六部分汇总于一个公路交通地理管理总系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实现道路的正确养护以及道路的管理。
1.3公路养护管理过程当中的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个信息通道,是公路养护和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保证了交通安全,而且是高速交通管理的重要工具。通信系统作为公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系列信息和通信渠道,有效地保证了公路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保证了公路安全,畅通,高效运行的目标。支持高速公路计算机化的发展。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可以传输所有流量数据,语言,图像和其他数据,从而为管理通信提供软通信桥梁。
2公路养护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养护理论缺乏
目前,没有开发完整的道路维护信息管理理论系统,这在决策支持系统和维护信息管理方面都不足。目前,这只是我国的一个初步阶段。特别是理论研究较少,没有收集到高速公路的总数据,高速公路的交通状况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高速公路管理者对高速公路信息没有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
2.2养护工作量较大,采集数据周期长
在目前这个阶段,虽然国家有一定的标准的管理维护数据,由于过多的涉及的内容,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数据,有必要提取特定的量化数据,确保维护工作标准是由于长时间的数据。此外,仅在收集过程中手动收集数据。由于工作量大,收集时间长,收集的数据无法及时提供,无法作为维护决策的依据。
3养护信息化管理对策
3.1强化对养护数据的研究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中,应随时收集和收集相应的基础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特别是对影响高速公路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为了反映高速公路的真实情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和仿真数据模型。
3.2提高信息化人员的水平
构建良好的养护系统,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系统软件人员与一线养护人员的沟通。以实际出发,设计出简单,具有指导性的系统,不断推进信息化的建设。
3.3加强人才培训
为了提高公路养护信息管理,加强员工的培训。改变传统的手动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实现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减少时间成本通过情报的方法,自动化机械和信息。
4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4.1ETC自动缴费系统
目前最常用的系统就是ECT收费系统。该系统主要以车辆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依靠网络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而实现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车主可以通过电子识别系统来识别车辆信息,收费站的自动支付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不间断支付系统,实现了智能服务,任何车辆都可以不停车通过进行识别和支付。该系统的广泛使用大大减轻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一个很好的支付系统。
4.2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5-01
临床治疗中对重症患者的循环、呼吸、代谢、神经、感染等临床信息的观察项目数和采样频率要远远高于普通患者,其临床信息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量也要远远多于普通的患者。
一、系统使用的效果
1.系统使用前的ICU工作状况
护理工作人员因临床信息的观察项目数多和采样频率高,在进行护理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在各种各样的记录单上记录大量的医疗信息,给原本已经很繁忙的医护工作增加了劳动量,无法体现医务工作的高效性。很多医疗信息的记录是在医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工作之后,凭着记忆补充记录在医疗文书上的,难免造成医疗记录的误差。
目前ICU常用的评分系统靠人工计算很难实现,因此很多ICU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有效使用评分系统,无法实现医疗工作的科学客观性。
2.系统使用后的ICU工作状况
由于系统将原有的ICU监测记录单、护理记录单、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等融合在系统的重症体温表里,使患者的各种临床信息集中在一张表上,避免了记录人员将一次信息在不同表格上重复记录,同时也方便了查阅患者信息资料的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提供了医疗仪器及医院已有的信息系统接口,使原有的很多需要手工记录的仪器监测数据等都可实时的自动采集记录。避免了医疗记录的误差;同时也将医护人员从需要填写大量监护记录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便投入更多的精力救护患者。
系统提供了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医护人员只要将可直观获得的评分变量输入到表中,系统将自动计算出该评分系统的分值。此外系统还提供出入量平衡计算、体表面积等各种自动计算方式。
二、重症监护过程的记录――重症体温表
ICU中的监测一般按脏器分系统进行,目前公认的多分为9大部分。即心血管、肺、肾、胃肠道、肝、水电解质平衡、血液、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此外还有细菌学监测。通过对上述人体各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实施对应的医护措施,使疾病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在重症监护的临床业务中,对重证患者的监控过程记录主要是通过重症体温表进行的。重症体温表的功能反映了重症监控的整个过程。系统为了体现重症监护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的临床医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机界面理论,有机地将原有的ICU监测记录单、护理记录单、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等融合在重症体温表里,并将纸面重症体温表中水平衡自动计算等不能实现的功能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得以集成实现。
1.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读取
系统有良好的连接外部系统的GateWay功能,可与医疗仪器连接,在线从监护仪、呼吸器等医疗仪器读取数据,并能自动描画出趋势图,让查阅患者信息资料的医务人员可以从一张表上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2.重症监护的数据采样密度
重症监护过程中的临床数据采样密度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随时做调整的。因此系统结合临床过程的需要,让医务人员自主选择采样密度。
3.水平衡自动计算和记录
重症患者常出现心血管、肾、水电解质平衡、血液等系统功能失衡,而临床治疗往往是通过控制水的出入量来调节失衡状态,因此体液平衡计算也是ICU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4.重症监护的事件记录
重症体温表还设有记事栏,除医护观察、事件等文字记录外,更重要的是对全胃肠外给药(TPN)用药情况的记录。ICU里的大多数患者要依赖TPN治疗,因此完整的记录TPN的配制和应用情况,是ICU医疗病案中不可或缺的记录。
5.危重症评分系统表
为了解危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需要一种客观的、简便而实用的、能评估病情并对预后做出预测的评分方法。本系统为了随机的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进行定量的评估,定制了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只要将可直观获得的评分变量输入到表中,系统将自动计算出该评分系统的分值。此外,各危重症评分系统表不受日期和次数的限制,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一日多次或多种评分方法。
三、系统的构成特点
1.最适化的用户界面
系统是在繁忙的重症监护临床业务中被使用的应用系统,考虑到数据输入及信息查询在临床使用中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用户界面时充分顾及界面的可操作性和可学习性。采用独创的最适成本的人机关系学理论来设计用户界面,使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95%以上的数据可通过模板及菜单选择输入。
2.系统安全保障
系统充分顾及医疗业务的24 h连续运行的特点,以及临床信息系统涉及生命安全等因素,采用了 Solaris 8.0 UNIX操作系统。程序采用了独特的总线构造方式,使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的匹配处于最佳状态,系统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数据的保存遵循“确保真正性,确保可读性,确保保存性,确保相互利用性,确保个人隐私权”等原则和采取磁盘阵列+异地备份的存储方式,确保数据万无一失。
3.系统的可发展性
系统采用功能模块结构和用户界面定义与核心程序分离技术,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各种类型的系统。系统具有良好的连接外部系统的GateWay功能,按照HL7信息交换标准很容易与HIS交换患者属性、医嘱等临床信息;与仪器通信,实时读取脉博、血压等临床信息,也可在线从监护仪、呼吸器等医疗仪器读取数据。构成医院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系统还能通过无线局域网接收无线设备(如PDA)数据的输入,方便临床数据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