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9 14:54: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06-02
摘 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农业
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
1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urplus labor in rural areas the more on how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lists the relevant ideas, only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safeguar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3文件标识码:文章编号: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农村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大任务。给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在完成这三大任务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必要性
1、要实现技术的集成化和规模化,首先必须实现组织方式的社会化。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通过体制创新,发挥综合功能,形成覆盖全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信息网络、服务网络、推广网络和销售网络。二是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利益挂钩、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而决不能从养人的角度和行业保护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三是要形成分层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部门应只设部、省两级,主要起组织、协调、管理、规范的作用;省以下都是基层推广机构和组织,这些机构(相当现有推广部门),但人员必须少而精,主要承担国家和当地政府下达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等以公益性推广内容为主的工作;其他大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由企业、科研部门、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如农民协会、研究会)等单位通过市场化方式承担。政府推广管理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对所有单位一视同仁,公开竞争,平等对待。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积极探索产业化之路。农机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装备,是技术物化的重要载体,农机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农机产品的销售是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组织的推广工作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企业进行的产品推销所无法比拟的。“推广”、“推销”仅一字之差,既有差异也有联系,推广是政府行为,是以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二者的行为目标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又大都是相统一的。对于少数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技术产品国家也会通过政策调控进行调整,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是不可能做赔本买卖的。这样,推广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产生经济效益,推广在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推销。因此,在政府推广管理部门的指导、审查和监督下,大多数的政府推广工作都可以和企业推销工作结合起来,并逐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这样可以从企业获得较为充裕的推广费用,有利于新技术尽快普及应用,有利于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产业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对机械装备的要求进行技术组装配套,根据产业化特点,组织筛选最适合的技术装备,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标准与规范。
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今后的发展思路
1、技术推广项目应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推广过程中,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首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同时,要站得高些,眼光放远些,看得全面些,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必须充分考虑到该技术或机具的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2、推广的技术应与农艺有机结合,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要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行要有利于农机作业,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联合进行对比试验和办示范点。
3、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以点带面,不管推广哪一种技术、哪一种新机具,都需要在本地进行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群众。事实胜于雄辩,用示范点来增强农民的信心,以点代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4、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健康发展,为了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首先需要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引起领导重视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其次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第三是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通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2012年全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而山西省设施农业面积仅占当年全国总面积的4%左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省引进、推广了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设备,在绿色生产及机艺融合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设施农业及机械化取得了较大发展。
1山西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山西省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西省以四大特色蔬菜产业优势区为重点,围绕高效农作物、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优势农作物的关键环节、加工环节[1],引进了温湿度自动控制(放风)系统、空间电场套、土壤电灭虫机、农用补光灯、太阳能杀虫灯、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水气一体机,大力推广了卷帘机、大棚电动微耕机、大棚电动运输车等设施农业装备,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设施农业装备拥有量达到35×104台(套)。
1.2山西省设施农业覆盖情况
截至2018年,山西省设施农业总面积50869.24hm2[2],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达到27855.47hm2,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4.76%;塑料大棚面积达到22741.08hm2,占设施总面积的44.7%。全省设施农业仍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由于日光温室具有采光充分、保温性能好、造价低、适于北方农业生产等优势,逐渐成为山西省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部分,日光温室面积与温室面积的占比由2011年的46.1%发展到2018年的54.8%。
2山西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2.1主要环节农业机械的适用性
2.1.1卷帘机。传统草帘在雨雪天气潮湿沉重,人工卷帘作业强度大,卷帘时间长;遭遇大风易被掀起,棚内作物会因温度骤降而减产。卷帘机相对人工卷帘稳定性好,收放便捷,拉长光照时长,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2.1.2微耕机。微耕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等特点,普遍适用于温室中的耕作、开沟、中耕培土等作业,可大幅度降低作业劳动强度[3]。
2.1.3灌溉设施。滴灌、喷灌等灌溉设施在温室的运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调节温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各种病虫害发生概率,避免漫灌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板结等问题,为作物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
2.1.4杀菌驱虫设备。杀虫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毒害、无污染、效果显著等特点,是替代农药的首选,如柳林县购买大批杀虫灯,为提高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生产创造了条件。
2.1.5补光设备。北方冬季遭遇雨雪、大风、连阴等天气会导致温室大量减产,安装补光设备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为作物提供充足光照,能够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品质。
2.2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山西省在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设施耕整地、设施灌溉施肥、设施环境调控等主要环节机械化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2018年,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0869.24hm2,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为34.85%,较2014年提高了5.12个百分点。其中设施耕整地机械化率、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设施灌溉施肥机械化率、设施环境调控机械化率、设施采运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7.64%、22.56%、49.16%、32.6%、0.59%,为持续推动全省设施农业高效、优质、绿色、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山西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偏低
设施农业机械化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农业整体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除设施耕整地、设施灌溉、机械卷帘等方面机械化发展较好外,设施种植、设施环境调控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设施采运、植保施肥环节是全省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基本上完全靠人工作业完成,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在温室种植的主要环节开展农机具技术攻关,适度提高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补贴力度,强力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3.2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1舟山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越来越重视,“强机惠农”的政策不断开展,力度逐年加大,当前舟山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农机的总量有一定的增长,结构逐渐趋于完善化;二是有关于农机的新技术得以不断地引进,农机化水平得到提升;三是农机化服务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1.1农机总量增长,结构逐渐完善
据舟山市第二次渔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共有94台,其配套农具有60台,小型拖拉机有441台,其配套农具有107台,联合收割机有131台。第三次渔农业普查将更多农业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范畴,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拖拉机共有667台,耕整机有348台,旋耕机有375台,播种机有73台,水稻插秧机有50台,果树修剪机有159台,排灌动力机械有1336台,联合收获机有81台,机动脱粒机有45台,饲草料加工机械有58台。对比显示,部分机械数量有所减少,但农机设备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机总动力明显增加,同时农机化结构也得到优化和完善。
1.2农机新技术不断引进,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和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2017年,我市新引进高速插秧机(2ZG-10KZ),通过实验发现一样品种的水稻要比常规插秧机栽植的水稻每亩增产超过15公斤;同年,8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节水节肥的农机设备被我市引进,使用示范效果良好,赢得好评。我市近年还引进了农用无人机2台,推广粮油生产耕、种、收、烘等关键作业环节各类农机装备260余台。设施农业方面,传统的塑料大棚已经逐渐被新引进的设施钢架大棚替代,温度、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技术等现代农机化新技术新科技在设施钢架大棚中被采用。
1.3农机化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发展
一是综合服务能力增强。近年来舟山市出台了多项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建立了多个有关农技、农机和农艺服务性组织,从事农业和农机化工作的科技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二是形成了完善的舟山市农业机械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平安农机”活动按时开展,农机隐患排查工作不断推进。三是是示范带动能力增强。舟山市启动创建“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和示范基地,当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农机化示范基地正在形成。
2舟山市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舟山市农机化在农机数量、农机结构、新农机引进以及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改进上有了很多可喜的进展,但同时还展现出诸多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其中农机的结构性矛盾性问题、舟山的地理及其他基础设施对农机设备应用普及的限制以及管理机制仍有待完善等问题开始凸显。
2.1结构性矛盾凸显
如从水稻这种单一作物来看,其耕收环节机械偏多但栽植机械却仍显不足。近年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加速明显,机耕、机收作业环节机械化平均水平已突破9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8%,但水稻栽植环节的机械化率不足30%,这与耕收环节相比落差巨大;而从多种农作物来说,如油菜、马铃薯等蔬菜的农作物机械化率则不足30%,甚至于部分作物机械化耕作收环节仍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可以看出其机械化程度远落后于水稻。除了生产方面,还存在着深加工处理和贮藏保鲜技术落后的问题。农产品的加工和处理设备过于落后,许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农作物难以通过先进处理工艺进行加工和后期包装,而获得大量的产品附加值;冷藏保鲜的设备设施不足,全市的冷库数量无法满足农产品保鲜的需要,从而限制了农产品的进一步增产。
2.2受生产条件限制
一方面是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舟山市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其主要地貌为山地和丘陵,因此土地的碎片化问题凸显;另一方面是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一是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土地流转率较低,以家庭承包为主,导致种植面积碎片化、种植品种杂乱化,进而使机械化的高效性无法体现,对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二是农机农艺的匹配性不高,当前的农艺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的传承和发展缺少互补性,导致农业机械化作业缺少与其相匹配的标准化农艺技术;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不足,对新型农机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缺乏认识,使得有机无人用。
2.3管理机制不完善
政府对农机化发展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农机化的不断发展。一是扶持补助政策力度不足:农机具的补贴金额不够多,农机购置的补贴范围不全面,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户数量不够大以及农机的其他购置补贴政策都有待提高和改善。二是专业技能服务人才欠缺:目前全市农机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基本覆盖全市粮油生产功能区,但整体质量和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服务覆盖而不广、链条不全、效率不高等问题,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多样化、专业化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三是对农机的使用方法和优势的宣传力度不足,农业示范基地少。农户对新农机缺乏认识和了解,对这些农机的优势和使用方法更是一无所知,缺乏相应的宣传和普及;同时相应的农业示范基地少,向传统农户展示新农机新技术的渠道窄,机会少。
3有关舟山市农机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舟山市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机的结构性矛盾、舟山的地理及其他基础设施对农机设备应用普及的限制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合舟山市农机化发展实际,促进舟山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提出如下几条建议:一是全力打造农机化和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二是加快落实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政策,三是农机化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3.1全力打造农机化和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
建设舟山市农机化全流程和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能够进一步地整合各种相关资源,提高农机设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舟山市现代农业新面貌,展现先进的农机化技术,进而提高农机设备的示范和推广效率,推动农作物生产朝着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建设好农机化全流程示范基地。一是对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做好使用和功能介绍,示范和展示大部分农户都种植的农作物农产品生产的全流程机械化技术的完整过程和细节;二是引进消化一批国际国内先进的农机化科技新成果,为舟山市农机化发展提供战略储备;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技术技能培训、技能认证鉴定、开设农机使用安全教育课程等方式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农机人才,着眼实践与应用,提升农机试验示范和推广能力;四是探索农机化与互联网的结合,对农机化全流程生产进行信息化管理,形成一个装备和数据集成的信息化示范点。另一方面,要建设好农机化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农产品在经过加工和处理后,有了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更能增加和拓宽这些产品的贩卖途径和渠道,甚至能做出一个具有文化情怀和艺术底蕴的,高品质、国际化的农产品品牌。一是要示范和推广冷藏保鲜技术,减少农产品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耗,同时保证农产品不失原有的口感;二是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主要是针对舟山能够种植产出的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对基地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和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研发的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三是做好舟山市名特优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推广,包括分级、清洗、贮藏、包装等一系列产后农产品机械化加工环节,并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创造属于舟山市独有的国际化农产品品牌。
3.2加快落实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政策
为大力推进舟山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政策,不断加大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和政策补贴力度。首先,政策要更支持和倾向于农机购置补贴,要依靠农机购置补贴这个渠道和途径,努力争取地方财政对这一渠道和平台的支持,通过这个好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对购买先进农机以及先进技术的热情和渴望,其中对农机购置补贴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提升补贴资金限额,通过补贴额度的提升增加农民对先进农机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二是增加农机具补贴范围,补贴的农机具不应总是局限在之前的种类,应对其他各类农机特别是先进农机和效果实用的农机进行合理的购置补贴;三是扩大补贴农户数量,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更多农户购买先进的农机设备,以带动更多农户对购置和使用农机的热情;四是鼓励农机具以旧换新,这项政策能够使尽可能多的农户淘汰老旧的农机,使用更先进高效的新农机设备。其次,应加大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标准,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做好农田的水渠、机耕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大田平整。
二、因地制宜,确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民办实事,逐步实行“以机代牛”防治血吸虫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则。
2.坚持以服务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为主的原则。
3.坚持以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为重点,加快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原则。
4.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投入为主,政府扶持发展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到 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具体目标是:
1.以蔬菜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区域机耕机整面积达到85%以上。
2.提高畜牧、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牧草种植、收获打捆,池塘清淤,饲料投饵,保鲜运输,香菇和双孢菇的原料粉碎、拌料、装袋,以及重点奶牛饲养基地的青贮饲料加工和挤奶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收割及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引导、扶持机械化插秧并逐步扩大其面积。
4.主要经济作物(油菜、花生)的耕整、抗旱、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逐步推广油菜收割机械化。
5.参与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疫区做到“以机代牛”,实现“无牛耕”村。
三、完善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一)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壮大农机产业。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制定农机大户服务公约和章程,不断规范农机服务行为,促进农机大户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将分散的个体农机户引导到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协会中来,形成优势互补或联户购机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要用市场化和规模经营的方式引导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农机租赁服务机构,尤其要发展专业性较强、单家独户难以购置的大中型农机具租赁服务公司。同时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包括机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组织,实行机具租赁与直接作业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逐步扩大作业服务领域。
(二)积极探索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及运行机制,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实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化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区应建立农机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或示范点。
(三)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机手及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各级培训机构和推广部门为依托,加强对农民机手的培训,并将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绿色证书培训结合起来,让有农机的农民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农机使用技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
四、多元投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
(一)建立市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大户、农场职工、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适当补贴和贷款贴息,以及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型农机技术。各区应从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对本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或扶持。同时,在安排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作业设施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市、区两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现“无牛耕”村、农机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和在农机具研发、制造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械装备及服务设施应给予贷款支持,尤其是要重点支持发展地方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工厂化育苗、育秧)、农机科技产品科研开发的扶持力度。
五、统筹兼顾,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促进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必须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切入点,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揽全局,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把加快农机化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农机与农艺、农机与各产业紧密结合的原则。立足于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紧密配合,多方联动,集成多方资源,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农产品布局,分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有选择、有重点的示范推广农机化技术和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3、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建立起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4、坚持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逐年组织实施,解决主要作物、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技术。做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兼顾重点突出与整体推进,注重节能和环保。
5、坚持放开经营,搞活机制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二、目标任务
在丘陵山区,加快示范推广轻便耐用、经济实惠、低耗能中小型耕种收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技术水平提高型转变。到202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2万千瓦(每年保持6%速度增长),主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五年期间,农业机械免费年检,入户率、检验率和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90%以上,事故率低于0.8‰;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0人次,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500人次。
三、重点工作
(一)积极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
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机化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效应,合理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五年期间重点向粮食生产和重点作物的关键环节倾斜,重点扶持大中型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粮食烘干加工机械等生产机械。
(二)组织实施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
1.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机械化作业瓶颈为重点,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机化示范区,抓好水稻、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一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以岭北镇为重点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逐步提高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从2015年起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区域建设1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年实施面积500亩,并逐年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示范果业机械化种植、采摘后保鲜处理技术。三是农机维修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解决好农机看病难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和实施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项目,在国家和省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情况下,期间争取购机补贴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不断地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
2.围绕我县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推广6项农机化新技术,有效地促进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1)以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桔秆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2)以机械化环保排污处理的生猪养殖技术;
(3)果业开发机械化浇灌技术;
(4)水稻等机械化育秧、插秧种植技术;
(5)水稻等农作物机械加工利用技术;
(6)以脐橙收获后保鲜处理的机械化技术;
(三)积极扶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加快农机新型服务组织创新步伐,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机服务产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利用国家购机补贴等政策,扶持新建5个服务功能强、农民信得过、自我发展有活力的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断的巩固和提高各农机合作社的作业服务水平,拓宽作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开展农机大户培训工程。以培养适用性农机人才为指针,大力开展农机大户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各类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五年期间,每年完成农机培训300人次,使农机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保证。
(五)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以水稻机械化耕作、收获、植树挖坑,脐橙的油茶机械开发等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跨区作业服务范围和领域,充分发挥现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0户农机大户的服务功能。每年组织30台以上的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作业领域由机收、机耕逐步扩大到机播、机械加工等作业环节,作业项目由牧草扩大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
(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推进“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和“农机安全村”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整治和大检查活动,严格治理“黑车非驾”、“违章载人”等违章行为,杜绝农机违章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农业机械牌证管理,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农村交通秩序,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入户率。期间,拖拉机入户挂牌率、检审验持证率达到90%以上,农机事故率控制在0.8‰以内。
(七)组织开展农机监督市场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加大对农机流通和维修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实行农机产品推广产品目录和许可证审查制,对假冒伪劣农机配件、“三无”农机产品予以严厉打击,净化农机市场;积极受理农机投诉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农机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农机化工作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农机化发展领导小组,农机局局长为副组长,各副局长和站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全县农机化发展五年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工作任务和措施,确保农机化发展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确保农机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协调农业、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争取国家和省厅局有关部门项目资金的支持配合;整合涉农项目农机化资金,发挥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单位以及各乡镇农机专干、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形成突破;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90
0 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那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了,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而要想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就必须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发展,加大投入。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投入到了实际生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投入,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扩大,所带来的农业收入也大幅度上涨[1]。在科技时代里,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趋势,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难以全面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1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许多农业机械设备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再加上区域性的较差,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要高于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了不平衡。
1.2 农业机械化投入较少
资金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家对农业机械化资金的投入还不够,各项专业资金在农业事业中所占比例比较少。另外,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依然比较传统,在农业机械的购买积极性不高,他们大多不具备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能力,从而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3 农机服务体系比较薄弱
对于农业机械而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针对这些机械设备,农民不能熟练的操作,而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就会增加农民的负担,需要农民花费更多的资金去维修,在这种情r,必然就会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积极做好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工作,相关社会服务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1 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而要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必须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进行战略性调整[2]。首先,要根据农业机构以及产业化经营需求,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其次,要制定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根据市场需求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再者,要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业机械在“量”和“质”双重提高。
2.2 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脱离了资金,农业机械化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要想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3],以机械化生产来带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加大农业机械生产的宣传,引导农民接受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农业生产配备大型农业机具,从而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动农业的发展。
2.3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首先,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要集中解决紧缺农技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其次,要完善农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从而提高农业机械设备质量,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另外,要做开展农业“三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真正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4]。
3 结语
综上,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从而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要想真正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必须全面加快机械化战略的制定,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积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从而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计龙先,方自林.浅谈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200-201.
引言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在耕地减少、人口增长及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亟需变化的前提下,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保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之一,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模式,更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根基。自2004年国家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依然很低,机械设备配套措施更为落后。所以,对下一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较之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而言,还比较落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域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根基厚的地区成为农业机械化改革的先锋,开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先河,取得了可喜成绩。具体而言,形成了一整套与区域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理论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强化,促进理论的创新,丰富实践经验。但就我国整体而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仍不尽如人意。首先,区域发展差异性加大。以我国版图为基础,东部地区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落后。这样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有资金投入,同时能接受更先进的思想理念,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尚无大量资金投入,造成发展缓慢。其次,城乡地区差异化加大。以城市规模较大的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中心的辐射圈内,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而县、区级城市的辐射力度小,周边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在山区、土壤贫瘠的地区,机械化发展更为落后。最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水平偏低,这是由于当前农村土地模式和农民传统耕作思维导致的,大面积土地被分割为小块,不利于大面积机械化的开展。这样的现状也为下一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空间和潜力,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2.1 农业机械化投资的变化
农业机械投资主要体现在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上,如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不足,那么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低,但是如果单位面积农田投入动力过高,也会造成投资浪费,效率低下。据统计,在2014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为0.38kW/亩。其中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第1、2位的黑龙江和新疆,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分别为0.25kW/亩和0.26kW/亩,分别位列全国第23、21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6位的山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达到0.67kW/亩,位列全国第1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22位的湖南,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达到0.68kW/亩,位列全国第3位。”①这样的投入变化是因为不同区域内地貌、土地整治和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等不同,所以需要的单位面积投入不同。长久以来,我国将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进行一刀切式的划分,没有考虑到以上因素,所以单位面积内动力投入有的不足,有的过剩。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由单纯动力投资数量统计升级为高效、优质的投资,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特点,科学认识农业机械化投资的变化。
2.2 农业机械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我国针对农业机械化出台了专项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过多年发展,农业机械化比例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2004年制定的法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经体现出不适应的情况,例如其中第28条规定:“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②但这一法律条文在实践中一直得不到落实,农民和相关组织并未得到燃油补贴。在油价上涨、税费高涨的当下,如何将法条落地,落实燃油补贴和税费减免,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法律和战略并行,更是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组织的期盼。
2.3 农业机械化配套扶持政策的完善
农业机械化配套扶持政策包括农业生产作业补贴、企业――合作社共建模式和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人员的培养。当前我国针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的补贴形式只有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并无其他补贴。相关部门可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区域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推行其他农机生产补贴项目进行试点,试点时间可选择5到8年,再大面积推广。企业――合作社共建模式是指农机生产企业与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合作,对品牌销售相对集中的农机,企业提供资源,对合作社中的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整机和零部件等设备,对所销售的农机具进行调试、维修和保养。最后,农村地区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去经济发达地区谋生,在村镇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农业机械维修专职人员难度大。所以要结合农村发展,通过下派、驻村和培养等方式使农机人员真正为农村服务。
2.4 农机装备的升级
农机装备是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基础,其性能和数量体现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随着农业生产精细化,在不同农作物生产中,需要不同的农业机械。例如甘蔗种植、棉花种植,当前配套农机功能尚不成熟,仍主要以人工劳作为主。而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高端机具还是以日美品牌为主,国产品牌农业机械处于中低端。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产农机的精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2.5 农业机械化大面积应用的开展
农业机械化大面积应用的领域一是指产业领域扩展,由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产业领域延伸。二是实现各区域机械化生产协调发展,协同共进,在粮食主产区、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南方地区,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民收入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对农业经济升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应总结经验,从法律法规落实入手,将农业机械投资、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相关配套设施和扶植政策推行到基层,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大面积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注释
①杨敏丽.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3):4-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S].
参考文献
[1]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
[2]王图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重庆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3(3).
1.利用土地制度的创新,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
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以及动因作用机理来看,耕地规模化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较为关键的指标之一,可以说,耕地规模化水平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联度最高。
1.1多种形式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
我国地域广阔,在推进农地流转的进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土地资源条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流转方式。例在低产田或者三荒面积的的区域,可以将次地、远地进行规模化经营。而在土地市场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市场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1.2多主体的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农民家庭仍是基本单位,同时也欢迎其他经营主体的参与。可以吸收资金或技术雄厚的经营组织参与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同时,土地可以实现在农户之间的流转,也可以实现农户与经营组织之间的流转,但是需要保证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经营组织可以是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农村合作社、村办经济组织以及家庭农场等。
1.3分阶段的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由于各地区在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中,应当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分阶段,逐步的推进土地流转。生产力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说明了土地规模经营也不能一蹴而就,也需分阶段逐步推进耕地规模化经营。比如,可以从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
2.加速劳动力转移,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契机
2.1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应当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政府部门的考核指标,强化对发展教育的认识,增强支援农村的意识。由于城乡发展的极不均衡,国家在出台相关教育政策方面,应当有意识的向农村地区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资金是否足额、及时到位是教育政策是否落地的关键,也关系到教育基础设施配套的供给。各级农村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农村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再教育,促进农村教学水平的提升,保证教育质量。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培训。面对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政策激励不充分以及培训资金不足、培训手段缺乏等问题,国家和企业均应当予以关注。
2.2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化发展速度
第三产业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现代化经济的显著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小城镇是置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环节,是连接农村与某些中心城市的重要枢纽,加速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就业。小城镇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密不可分,互相促进。深度开发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发展与其相关的产品加工、营销和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更好地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促进小城镇的建设。
3.强化农机金融服务,为农机化提供资金保证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那么农机化水平也会有一定的正向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从业者收入普遍偏低,扣除基本生产资料外,剩余资金不足以购置农业机械。也就是说尽管有购买动力,但是没有资金条件。这种现象就会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因此,以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资为主体,各级财政扶持为引导,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一是国家可以出台鼓励政策,对于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发放农机贷款;二是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奖励办法,对于支持农机发展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三是各金融机构要打破行业界限,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大局出发,多渠道、多元化为农业机械化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二是深入研究、创新与农机贷款相配套的贷款新品种,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如场库棚贷款、农机作业费用贷款品种以及大型农机合作社的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贷款品种,为农业机械化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推进金融机构的农机小额信贷业务。应从国家层面重新界定小额信贷的范围,对其额度、利率应当适当放宽。 四是建立健全农机行业贷款担保机制可以由政府牵头,在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销售协会的监督指导下,借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机销售企业和种粮大户,通过各乡镇农机合作社这一渠道筹集资金,成立各乡镇的农业机械担保服务公司,承担农机销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担保业务等,鼓励专业农机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农机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金融产品,让农机购买者享受到更好的金融资源。
4.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保障
由于农业机械化经济效应滞后,前期投入大,仅仅依靠农机户或者农机合作社,那么困难较大。因此,还应当从国家层面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在政策上给予充分的空间。
4.1强化农机法律法规建设,转变发展理念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履行国家各项法律及法规,应当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制定符合地方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法规,转变发展理念,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完善。
4.2扩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农业机械化发展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那么就需要政府在资金投入、财政支持、农机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扶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保证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完善农机购买者的补贴政策。
4.3促进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农业机械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其基础配套措施要能够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包括标准良田的建设、机耕道路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等。
4.4加强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和平台是科技的创新,而科技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机械化科研的持续投入。
4.5加强农机装备的科研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农业资源恶化现象显现较为明显,农业机械化可以为节水抗旱、保护环境提供支撑,这是对传统农业的重大变革,也自然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有必要充分利用适合的农机装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机化水平。
此外,强化区域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首先,加强省际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合作,如加强区域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区域内的农机具制造和开发能力等。其次,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线。最后,推进区域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科研创新,我国地域广泛,但是可以根据气候、地貌等特征划分若干个农机区域,加强区域内的农机制造与科研合作,强化省与省合作,区域与区域合作,在农机生产、科研方面以及协作作业等方面实行互补。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虽然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着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缺少,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等许多问题。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4、体制方面的制约。由于土地经营分散,农户家庭式作业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矛盾突出。以机耕作业为例,在实行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作业,功率为22.8kW的拖拉机台班8h可耕地3.63~4.03hm2,作业成本为150元/hm2;而对于农户耕作,由于田块小,布局分散,机车无用功多,台班最多可耕1.67hm2。,作业成本至少为210元/hm2。由于机械作业效率低,成本高,致使农机作业费用提高,效益下降。
三、建议和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农民的观念陈旧及经济收入低决定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一定的阻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使农户使用机械化农机设备的积极性降低。
3)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2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否获得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经济能否取得发展,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等重大问题,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使机械化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佳。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2.2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是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农技设备来完成的,所以,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科技含量,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同时,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2.3建立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首先国家要加大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的培植力度,使其设备在行业领先,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加大我国农机设备的话语权。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四是要加强农机设备技术服务力度,使农机设备在使用中能够及时得到维修服务。
2.4加大对农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认识,并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进行农机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