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9 16:07: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富管理投资风险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外学界的许多研究者们对保险业投资风险的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相对而言,国内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研究则非常匮乏。鉴于保险投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国外关于保险投资风险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评介,以期推动我国保险业投资风险问题的研究。
一、保险业风险理论:动因,分类与风险控制
保险投资风险的理论研究得益于学者们将保险企业风险理论的引入。这种研究是循序渐进的,它沿着保险企业风险理论——保险企业(产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理论的路径不断深化和具体化。
关于保险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保险业为何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关于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开创者当属Stulz.他于1984年首次尝试从理论上解释“企业为何要进行风险管理”。Stulz认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税收的非线性、财务困境成本和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关于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导致风险管理的解释是这样的:企业经理人如果拥有该企业股份,则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他会厌恶企业风险,选择稳健的经营管理风格,由此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税收的非线性”是指企业收入的平稳性(即收入的波动性<风险>很小)能够降低税收率,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故企业需要风险管理:“财务困境成本”是指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或其他某种财务困境时,会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要通过风险管理,避免破产和财务困境的出现。“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是指,投资成本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企业有时无法拥有充足资金从事新的投资,因此企业需要采用外部融资的方式,以应对投资成本的变动风险,这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Stulz之前的研究中,虽然人们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某些必要性,但没有系统地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Stulz开创性地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因,为后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Stulz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企业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哪些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成功地引入保险业的当属Schlesinger和Doherty(1985)。他们将企业风险理论引入保险业的分析框架中。他们在分析组合投资理论的运用时,认为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最重要和特殊的风险虽然是承保风险,但保险企业的决策者不能将承保风险与企业中的其他风险割裂开来看,各种风险之间都会有正的、负的或为零的相关度。保险企业只有对各种风险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降低承保风险。这种既关注保险企业经营风险又考虑保险企业其他风险的观点,是从整体性的高度来分析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的,它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二)如何对保险企业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
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要对保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之后,人们开始研究如何从理论上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
D·法尼(1989)从企业管理系统性的角度将保险企业的风险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于保险企业各个业务种类的风险,其中包括来自保险业务的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和其他业务的风险:二是来自保险企业各部门管理职能的风险,其中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和财务风险;三是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其中包括来自于错误决策和错误信息等因素的企业内部风险,和来自于监管机构势力范围(例如监管法,竞争法和税法的改变)和顾客及供应商势力范围(例如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上的风险)等因素的企业外部环境风险。
这种清晰的分类方法融合进了普通企业风险管理学理论,既考虑了保险企业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又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因此,它是以企业为出发点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但这种风险分类还是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人们很难根据这种分类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量化,例如:来自错误信息风险及其来自监管机构的风险等就很难精确定量。缺乏对风险类别的定量研究,将导致无法对风险进行定量控制,难以满足一个企业风险控制的需要。
与这种风险分类出发点相同的是,美国精算师协会(1994)M.Santomero和DavidM.Babbel(1997)对保险公司风险进行的分类。美国精算师协会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区分为资产风险。保费定价风险、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和其他风险等四类,具体内容是:(1)资产风险,即保险资金的借贷者无法完成对保险公司的偿付或保险公司的资产发生贬值,它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货币风险。(2)保费定价风险。这主要表现为未来投资收入的不确定性。被保险人要求索赔的频率和数额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管理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等,它一般发生在当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不能满足后来对被保险人的实际赔付时。(3)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动会影响到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一旦形成对资产和负债不同程度的影响,便可能产生负债价值超过资产价值的风险。(4)其他风险。包括税务、监管或法律方面的变动对投资收益率造成的变动。
M.Santomero和DavidM.Babbel(1997)进一步细化了这种分类,他们将保险公司的金融风险分为6类,其中包括:(1)精算风险,即因保险公司通过出售保单或通过负债来融资而导致的风险。(2)系统风险,即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随着市场系统风险而变化的风险。(3)信用风险,即保险公司的债务人无法完成对保险公司偿债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即保险公司在需要资金周转时所面临的资产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5)操作风险,即保险公司处理理赔不当或违反监管要求的风险。(6)法律风险,即保险公司。管理者或个人在企业运营中违反法律行为的风险。应当承认,这两种分类从保险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更为系统性地分析了保险企业的风险,但基本上仍然限于定性的方法,缺乏定量研究的内容,因此说,这是一种限于从寻求产生原因或过程的角度来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的静态分类。
FlavioPressacco(1995)的研究认为,金融企业可以根据损失发生的类型来定义和识别风险。他们认为,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三类损失(风险):第一类是无论情况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固定值的损失;第二类是由金融企业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导致的损失;第三类是由金融企业可控范围之内的因素导致的损失。这种分类是从策略角度进行的,但界限并不明晰。Oldfield和Santomero(1997)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将金融企业中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风险;二是精算风险,即可以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转移的风险;三是需要企业采取主动策略管理的风险。这一研究为在风险划分前提下的风险控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如何实现风险控制
关于如何控制保险企业的风险,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的风险不同,他们提出的控制措施也有差异,但殊途同归,目的都在实现保险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Black.Skippe详细研究了如何对保险企业中的“精算风险”进行管理的问题。精算风险的控制属于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范围,它是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严格定量风险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精算风险控制本身就是保险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些研究的贡献在于,作者通过对保险公司精算过程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将精算风险的控制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提升到了风险控制理论的高度。
Babbel.Klock(1988),Lamm-Tennant(1989),Bouyoucos,Siegel(1992)研究了如何控制保险企业的“系统风险”。他们认为,保险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其面临的系统风险中最重要的是利率风险,即保险企业在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过程中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所造成的风险——利率的变动会使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发生变化。为了消除该风险,保险公司应当采用的方法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该方法引导人们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利率与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关系,然后通过合理的资产和负债安排将利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由于这种风险控制的方法是以风险规避为最大目标的,因此,当保险公司采取这种方法时,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目标。由此看来,如何使企业利润目标同资产负债匹配的风险管理手段有效统一起来,是理论界今后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D·法尼(1989)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谈到了保险企业中的风险控制政策,它包括:保险技术的风险政策、特殊的保费调节政策,投资业务中的风险政策、外汇业务中的风险政策、年终结算政策和设置安全资金政策等。D·法尼提到的风险控制政策可以从实践的角度指导保险企业风险控制,但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分析。
SantomeroA.(1995)和Babbel(1997)系统地提出了保险公司在技术工具选择上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他们提出,在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有4种技术工具:一是标准化和财务报告,主要通过对承保的标准化以及对风险的识别和划分,每月和每年保险企业都要进行固定的财务报告以查明和降低风险;二是设定承保职权和限制,主要通过对承保范围和资产质量的限定来降低和避免风险,将风险限制在保险企业能够承受的一定的范围之内;三是制定投资的指导方针或策略,即全面考虑市场的系统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利率风险等,灵活运用风险避免或风险分散策略,发挥资产证券化或衍生金融产品的作用;四是设计激励机制,通过与高层管理者、保险商等签订激励合同,促进他们对企业风险的管理。这种从实务角度出发控制风险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如前所述,Oldfield和Santomero(1997)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将金融企业中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风险;二是精算风险,即可以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转移的风险;三是需要企业采取主动策略管理的风险。然后,针对三类不同风险提出了保险公司应当采取的相应控制策略:对于第一类风险,保险公司应将承保程序、保单条款和合同标准化,合理安排对承保行业的风险组合以及对保险公司资产的组合投资,以提高公司的运转效率。对于第二类风险,直接保险公司可以将“精算风险”通过再保险的方式转移给再保险公司,由再保险公司和直接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将“巨灾风险”和“利率风险”通过巨灾债券、期权和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形式转移到资本市场,由众多投资者来共同分担风险。对于第三类风险,保险公司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来控制那些无法转移的复杂的精算风险和企业资产的投资风险。
与保险企业风险控制理论相关的还有风险测度技术,即如何对风险进行量化和控制研究。根据Dr.ChristopherLeeMarshall(2001)的研究。风险测度技术包括从上至下法与从下至上法。前者先设定综合目标(例如净收益率最大化),然后分析哪些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影响目标的波动;后者先将目标分为诸多小目标,然后逐一分析小目标的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再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比较而言:从上至下法操作更为简便,而从下至上法则更为精确。由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获得相关的数理模型,进而解决风险控制的问题。
二、保险业投资风险理论
Cramer(1930)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风险理论在研究保险企业投资问题中的意义,认为保险企业同样需要注重投资业务、关注投资风险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Cramer将风险理论开创性地引入了保险企业的投资研究。在这之后,保险企业投资风险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关系、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中的“人”等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关系
当Kenney在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问题时,他没想到了保险公司中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存在关联性。1949年,他正式提出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观点。尽管他的研究没有分析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具体联系:但这一观点的提出却为后人对保险公司中与投资相关的风险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
在Kenney研究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关系。Hofflander和Duvall设计了一个数理统计模型用以研究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关系。Jackson试图通过随机过程的方法研究投资与承保之间的关系。Dained还从实证角度对131家多行业承保的保险公司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尽管采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他们的研究结论却是基本一致的,即随着承保风险的增加,保险公司在投资资产中的股票比例份额会相应减少。这表明,当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增大时,应相应降低投资风险。这些研究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得出两种风险的大致定性关系,对Kenney的观点做了内容上的补充和证实。
上述研究虽然采用了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方法,却并未得到两类风险的具体定量函数关系,他们的研究结论更偏向于是对两类风险关系的定性描述。美国学者Dickerson(1961),JosephNeggars(1964),Houston(1964)和Kahn(1964)则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问题。他们在Cramer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复杂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模型,这种模型描述了频域损失机率函数和频域损失量函数的相互作用以及频域总损失函数的构造。这种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保险公司投资的风险。Houston则在两大风险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定义和度量风险的问题,由此提供了将风险理论应用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预测和估计的依据。至于如何定义和度量投资风险的问题,则是由Kahn(1964)引入数理模型加以处理的。Kahn研究了如何将特定的数学模型用于保险企业投资风险预测中,并且阐述了如何将一些简单模型优化成更加复杂的模型,从而达到更高的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并且,这些复杂模型可以应用于解决更加广泛的问题。随着现代数学研究的进展,Borch(1960)开创性地将博弈理论应用到分析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中,从而为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
然而,所有这些模型都不是足够的精确,不能描述所有保险企业投资中的可变元素。为了提高估计及预测的精度,并且使建立的模型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具体问题,绝大部分欧美学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到Markowitz(1959)的组合投资理论和Sharpe的金融理论上。这两种理论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根据投资学的一般原理展开的,如果要研究保险业,则必须加以修正,以切合保险业的投资实践。研究之初,学者们仍局限于以承保业务为主题展开,直到Gurley&Shaw(1960)第一次认识到保险公司是金融中介时,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金融理论在保险理论中的巨大解释力。
(二)投资风险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与保险公司自有资本之比)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Michaelsen和Goshay(1976),Hammondetal.(1976),Harrington&Nelson(1986)是这一研究方法的杰出代表。他们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认为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影响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研究结论是:保险企业投资风险的大小与保险公司负债比例的大小成反比:当保险公司投资资金中来源于负债部分的资金越多,保险企业的投资风险就越小。然而,这些研究都缺乏理论上的证明,在假设中,也缺乏对保险公司目标效用函数的设定。
(三)投资风险与“人问题”
从“人问题”角度来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财富转移效用理论”。该理论是在Galai和Masulis(1976)的期权定价理论的基础上,由Sounders(1990)139]等,Black和Skipper(1994)Staklng和Babbel(1995),以及Cummins和Sommers(1996)发展起来的:Saunden认为,当公司的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所有权越大时,投资管理者的利益就会越趋同于股东利益,因此,投资管理者会越趋向于选择风险大的投资资产。Black和Skipper研究了股份制寿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与承保业务在管理上的分工关系。他们认为,董事会、财务主管、投资主管会控制整个公司的投资业务,而公司的精算部门则主要负责公司的承保业务,一旦保单生效后,被保险人的财富就有可能被保险公司的股东剥夺,因为股东可以对来源于保费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因此,当投资风险增加导致投资失败时,被保险人的财富将丧失,当投资成功时,投资收益则由股东获得;Cummins和Sommers的研究也发现,在财产保险公司中,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所有权越大,投资管理者就会越趋向于选择高风险的投资资产。
另一种是“风险厌恶效用理论”。它是由Smith和Stulz(1985)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当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所有权越大时,投资者越愿意选择风险小的投资资产。这是因为,他们会从企业生存的长远角度来考虑自身利益。May(1995)对非金融企业展开研究,对该理论进行了证实。Chen等(1998)还运用一些托管企业作为样本证实该理论。
以上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投资所有权会影响到投资风险的大小,但结论却完全不同。后人的研究发现,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都会同时作用于投资管理者,但财富转移效用一般要大于风险厌恶效用,因此,在两种效用相互抵消之后,在投资中就通常表现出财富转移效用。
综上所述,在投资风险与管理中的“人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很敏锐地发现了投资管理者在“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作用下,对投资风险的主观选择情况:当保险公司投资人在被赋予某一固定价值的所有权时,“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将同时在他身上发生作用,“财富转移效用”使他对风险有某一“系数”程度的正数值偏好(愿意承担风险),“风险厌恶效用”使他对风险有某一“系数”程度的负数值偏好(厌恶风险),将风险的“正数值偏好”和“负数值偏好”相加后,就得到人在投资中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随着人被赋予的“所有权”大小的改变,“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在他身上发生的作用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人在投资中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发生改变。
对“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保险公司在对本公司投资管理者“是否赋予”或“赋予多少”“所有权”的问题上做出定性分析和判断,以便保险公司从宏观角度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这种研究是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三、寿险业投资风险理论
由于寿险投资的资金多于产险投资的资金,所以前人对寿险投资风险理论的研究在保险业投资风险理论的研究中占到主要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主要从“与寿险投资风险相关的各种因素”和“寿险投资风险与RBC”这两个角度进行简要评述。
(一)与寿险投资风险相关的各种因素
1978年以前,大多研究者们认为,影响寿险公司组合投资决策的决定性因素是投资预期收益率:公司设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越大,就越会选择风险大的组合投资策略。研究者们成功地将一般性投资风险收益原理运用到寿险公司投资中,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如何在一般性投资原理的基础上,加入对寿险公司投资特性的探究和分析。因此JohnD.Stowe(1978)设想,盈余和责任准备金成本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寿险公司的组合投资决策。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可能性一约束模型”(chanceconstrainedmodel),通过该模型计算分析得出,影响寿险公司组合投资决策的因素除了过去通常所认为的“收益率变量”之外,还有一些“非收益率变量”,例如,盈余和责任准备金的成本。这些因素与组合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预期收益率越高,越会导致风险大的组合投资;公司盈余越多,越会导致风险大的组合投资;责任准备金的成本越低,则越会导致风险大的组合投资。为了进一步证实该模型结论的正确性,他们还对92家美国大的寿险公司1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该结论。尽管客观上还存在寿险投资风险的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但JohnD.Stowe的研究结论无疑进一步推进了人们对寿险投资风险的研究。
Frankel(1981)将均值一方差理论[50)运用到寿险业投资中,提出了“非线性的完全信息最大化可能性技术。他认为,均值一方差理论除了可以反映投资收益(均值)和风险(方差)信息外,还应该反映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寿险企业的投资目标是预期效用最大化,则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投资滞后收益率(相对于预期收益率的实际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和保险企业对风险的厌恶水平。他提出的”非线性的完全信息最大化可能性技术“就考虑了这些因素,并且采取协方差进一步研究在多因素下,寿险企业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情况。他的研究结论是:在某种条件下(单期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目标,固定程度的风险厌恶水平,投资收益率成正态分布),各投资资产数额变动的协方差矩阵正好就是投资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该研究技术有效地为寿险业的投资提供了多因素条件下的风险与收益计算的数理方法,尽管计算因非线性而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
鉴于此,M.W.LukeChan和ItzhakKrinsky(1988)改进了Frankel的“非线性的完全信息最大化可能性技术”。他们利用数学估算的方法,将Frankel的复杂非线性化模型改成了简单的线性化模型——“推理预期模型”,其贡献在于;(1)Frankel的模型是单期的,即只能利用协方差矩阵一次性计算出多因素条件下的投资风险和收益;而“推理预期模型”是多期的,它可以根据现实参数价值的变化而计算出变化后的投资风险和收益。(2)Frankel的模型是非线性的,难于计算;而“推理预期模型”是线性的,能够较为快速地计算出结果。由上可以看出,Frankel以及M.W.LukeChan和ItzhakKrinsky将均值——方差理论成功地运用到寿险企业投资研究中,并考虑了除风险和收益之外的其他相关因素:投资滞后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和保险企业对风险的厌恶水平。
Reddy和Mueller(1993)的研究表明:在寿险公司的组合投资中,当公司面临的投资风险越大时,投资回报率可能会越高,但与此同时,监管成本和信用成本也会上升。这是因为,当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增大后,监管部门也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从而使得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企业风险的增加也导致企业在股东或其债权人心目中的信用降低,如果企业要吸引更多的股东加入或向债权人贷款,就需要向预期股东和债权人承诺更优惠的红利或借款条件,这将导致企业信用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增加。因此,保险公司在确定组合投资时,在追求投资收益率的同时,要考虑到投资风险的大小,以协调好投资收益与监管、信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Goodfriend等人(1995)将Reddy和Mueller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在研究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时提出:寿险公司在优化组合投资中,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承保风险、责任准备金的久期和质量、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商业策略(诸如:公司扩张、并购、定位、退出等)、财务弹性等。至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寿险公司组合投资决策的,他们没有做具体分析,但他们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使人们在分析寿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多种现实的影响因素,使寿险公司的投资组合研究更趋完善。
(二)寿险投资风险与“基于风险的资本金(Risk-basedCapital)”
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根据监管的需要,于1990年起草了保险公司基于风险的资本金模型法案(Risk-BasedCapitalinsurersModelAct),1992年制订了基于风险的资本金(RBC)标准,1993年1月对人寿保险公司生效。RBC将寿险公司的风险分为资产风险、承保风险、利率风险和一般性的商业风险等四种,根据这些风险的大小来确定公司的最低资本金额。RBC比例,是监管者用来估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数据,RBC比例越高,说明公司的偿付能力越强。
Covaleski(1994)提出,对于许多保险公司来说,BRC中对应于资产风险所要求的资金远远超过了对应于其他三类风险所要求的资金。RBC中对应于资产风险的资金是指:根据保险公司各项投资的“无法履行”、“贬值”、“市场价值衰退”发生的概率,即各项资产投资的风险,来确定不同的资本金数额,以便与各项投资相对应。为此,许多寿险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RBC比例,开始重新构造组合投资。例如卖掉资金要求较多的投资资产(投资债券,抵押债券、优先股、普通股和房地产等,而将这些资金重新投资于资金要求较低的资产,例如政府公债中。
从前人对“基于风险的资本金(RBC)”研究中可以看出,制订RBC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以保证寿险公司充足的偿付能力。该目标有效地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考虑和控制寿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作为寿险公司本身,它的投资风险控制目标有可能不同,比如说,除了保证偿付能力充足外,可能还有其他的目标,例如股东收益最大化。企业效用函数最大化等。对应于不同的目标,寿险公司自身运用的具体投资风险控制手段也存在着差异。这需要今后的研究者根据寿险企业不同的投资目标,分析和研究不同的投资风险控制理论和策略。
四、产险业投资风险理论
产险业投资理论研究主要是融合在组合投资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前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产险业投资风险理论与组合投资理论
产险业的投资风险理论是随着Markowitz(1959)的组合投资理论的发展起来的。根据投资的预期平均收益率,Markowitz将投资可能发生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以及发生的概率联系起来,得到投资的风险衡量公式,并得出一个组合投资的有效曲线。Baumol(1963)在Markowitz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投资者个人风险厌恶程度的衡量,进一步推进了投资风险理论。
Ferrarri(1967)从广义的角度研究了产险业的投资风险。他将产险业对各行业的承保看做是产险业投资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承保和投资的效用函数最优化和降低承保风险。正确界定产险业投资风险并展开专门研究的工作始自Agnewetal.(1969)。Agnewetal,推进了Baumol的研究,第一次将投资风险理论运用到产险业的投资风险问题的专门研究。
如果说Agnew的研究尚局限于对产险业单纯投资风险的研究的话,那么,此后的研究则将“产险业对各行业的承保”和“产险业的资产投资”合为“组合投资行为”加以整体研究,例如YehudaKahane&DavidNye(1975),的研究。他们提出了“资金产生系数(Thefunds-generating-coefficient)”的概念:即对应于某一承保险种的类别(例如汽车保险,工伤责任保险等),保险公司将收取的1美元保费收入用于投资,则该1美元投资能产生的收益即为该承保险种类别所对应的资金产生系数。资金产生系数之所以被提出,是从投资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这两个角度来说的。例如保险公司将汽车保险收入的1美元预收保费进行投资,投资了一段时间后,该1美元预收保费需用从投资中收回,赔付给被保险人(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从这1美元预收保费被运用到投资中,再从投资中提现出来,在这整个时间过程中,该1美元所对应的净投资收益率,即为来自于汽车保险承保业务中的该1美元预收保费的投资收益率,减去该1美元资金最后用于赔付的资金。所以,同样是1美元预收保费,但由于所对应的保费收入来源不同(例如汽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导致该1美元预收保费能够运用于投资的期限不同,以及该投资来源资金的成本(各承保领域的赔付率不同),从而导致最终投资净收益率的不同。
他们研究得出,产险公司一方面通过承保收取保费,另一方面运用保费收入进行投资。保费的投资收益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保费所对应的承保组合,二是承保组合中各承保行业的“资金产生系数”,由此引出了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从投资角度考虑,为了使投资收益最大化,产险公司愿意承保“资金产生系数”大的行业;但从承保角度考虑,“资金产生系数”大的行业可能面临的承保风险也很大。
Yehudakahane&DavidNye在研究中设计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平衡投资收益和承保风险的基础上,帮助产险公司来确定如何选择承保组合和投资组合。但研究者是假设所有保费收入都用于投资,而忽略了准备金与保费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且只考虑了与投资业务相关的承保风险,没有考虑到投资业务本身存在的风险。因而不能真正有效地说明如何降低产险业的实际投资风险。
20世纪
八、九十年代,很多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切实有效的产险企业投资风险模型和系统的研究方法。SusanX.Li和ZhiminHuang(1996)给出了帮助产险企业最优化保险和投资的组合投资模型,该模型引入了阀值风险的概念,摒弃了以往产险企业组合投资模型中不实际的假设,给出了产险企业在阀值风险下取得最大回报的方法,以及在阀值风险下承保和投资的优化组合。Li和Huang的贡献在于:他们能够在以往投资理论的基础上,从产险企业的实际出发,考虑其现实因素,使产险业组合投资的研究更逼近现实和具有可操作性。但不足之处在于:他们的研究仅局限于风险控制下的静态组合投资决策。随着产险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投资资产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一些条件或因素会不断发生变化,新的因素也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研究者们根据各种现实情况,研究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动态组合投资模型。
第二,投资风险与产险公司杠杆比例的关系
Michaelsen和Goshay(1967)Hammond等人(1976),Harrington和Nelson(1986)在研究中发现:产险公司的组合投资风险越高,它们所对应的杠杆比例就越高;即产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越大,它就越愿意选择较高的杠杆比例(保费收入/自有资本)。在以上三份研究中,他们都运用了一个一年期的坐标图(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是杠杆比例和组合投资风险)来说明杠杆比例与组合投资风险的关系。该结论推进了产险公司投资风险研究的发展,但实证研究对象的期限较短(1年期),而且没有从理论上证明该实证研究的结果。
(一)管理者风险偏好在进行投资选择之前,投资者就应该对大致会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因为投资者需要面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境下的投资收益以及风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投资者个人为了实现既定的某项目标,本人能够承担或者是可以承担的风险大小的程度,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态度。针对不同的投资者面对风险的承担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投资者比较谨慎,有的比较保守,这类人通常比较保守,希望承受的风险较低;但是有的投资者则比较大胆,比较喜欢调整,而且敢于接受较大的风险,思想方面比较激进。通常情况下,前者通常被认为是风险规避者,总是尽一切力量去规避风险;而后者通常被成为是风险追求者,这类投资者总是站在风险的边缘,并且也乐于接受风险,如果对于投资风险的状态处于二者之间,这种投资者就被称之为是风险中性者。针对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参与的整个投资过程都拥有决策权,但是每一位管理者都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管理者表现出过于偏好风险以及过度乐观的情况,最终有可能导致企业价值被高估。相对来说,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企业管理者则更加喜欢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因此,企业或者的盈余的波动性就会越大。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有心理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总是过度高估企业以及自己的能力,并且最终都会把成功归咎于是自己的能力以及努力达到的,而且会过度低估他人的运气以及努力,并且最终把失败都归咎于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是他人能力不足等等,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能力或者努力不够等因素。这些典型特质都被称之为是过度自信。这类过度自信的典型特征存在很多人身上,并且在现实社会当中也是广泛存在的,有许多的行为主体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这种过度自信的特征。针对过度自信而言,其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在于能够有效增强投资主体的自信,消极的方面在于容易让投资主体盲目自信和企业管理者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性别等等。针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管理者从一位普通的基层员工一步步上升到管理人员的位置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见证,因此这类人对比于一般的基层员工来说往往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但是管理者相对于整个企业来说,管理者的决策都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管理者表现出的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风险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三)投资者情绪投资者在不同的情绪下做出的投资行为往往是不同的,比如说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等等,这些都属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但是,投资者的这种非理性对于其做出投资决策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说,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都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当投资者个人对市场行情表现出过度乐观的情绪时,在没有认真分析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做出较大投资将有可能因为市场的瞬息万变而亏损;而当投资者对于市场行情表现出过分悲观的情绪时则有可能错过了绝好的投资机会而导致拥有的资金贬值。
(四)其他非理其他非理主要指的是除了投资主体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的其他的非理。比如心理账户,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资金来源及其用途等方面,大部分的人会把资金按照不同的用途以及类别进行区别看待。当投资者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由于受到了非理性因素方面的局限和困扰的时候,并且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往往只会把目光投放在一个心理账户上,因此,极有可能出现投资决策出现偏差的情况。比如在做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使用到的框架效应,针对不同的描述方式,所得到的决策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同时也表明,不同事件的不同出现方式都会对投资主体做决策造成影响。由于投资个体在获得收益的情境下比较趋向于保守操作,但是一旦投资个体处于损失情境当中则更加有可能变得更敢于冒险,并且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因为受到了决策参考点等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框架效应。比如羊群效应,当群体当中的某个个体由于在不确定的信息环境之下受到了其他个体的影响,最终将有可能导致羊群当中的所有个体都会做出相似的决策。这种效应也可以用来解释投资者的跟风心理。与此相关的许多非理还包括了损失规避以及囚徒困境等。
二、企业投资风险中非理性因素影响分析
(一)性别因素由于男女性别不同,不管是从生理方面还是从心里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导致当今社会分工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所在。归结到男女方面来说,男性相比较女性来说冒险精神会更大。尤其是在男权思想偏重的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更加明显。而且男性天生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比女生更强,男性通常比较敢于承担风险,对于风险的偏好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二)年龄因素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人的阅历也、智力方面也是不断增加的。一个人在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以及经验的情况下,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更加客观的。通常来说,年纪越大的管理者有着更加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并且也有着更多的风险基础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而且对于风险的相关认识也不会那么盲目。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年长者有着更加成熟稳重的特性,而且也表现出了更加明显的保守风格,因此这类管理者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会显得更加的谨慎,他们宁愿承担较小风险获得较少收益。
(三)学历背景因素有调查研究表明,管理者的个人学历越高其受教育的时间也就越长,也就更加能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对于问题的思考也就更加全面,而且对事物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因此,表现在投资风险决策方面也更加能够作出承担较小风险的决策,这类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主要来源于理性成分。而对于低学历投资者来说,由于自身学历知识有限,对风险没有考虑到过多情况,因此在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顾忌,甚至比较倾向于作一些高风险决策。这类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更多的是凭自己的直觉以及情感因素。
(四)从业经验因素管理者的经验会随着个人的从业经历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这种经验也是在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管理者会不断地接受到有关投资风险方面的信息,并且自己的认识也不断完善。那种由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对现实困难没有做出深刻认识的管理人员往往会选择高风险投资。从业经验越长的管理者将会有更大的动机做出高风险决策,并且也更加容易做出具有挑战性和变革性决策。而从业经验较短的管理者则由于缺乏高风险决策的动机更加倾向于低风险收益,甚至更愿意选择维持现状或者是获得稳定收益。
(五)个人财富因素个人财富的多和少也会影响投资主体做出投资决策,个人财富较多的投资主体往往选择低风险投资,而个人财富较少的投资主体往往选择高风险投资,由于财富较少的投资主体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则更加倾向于作高风险投资,具备较强的“赌博”心理。而当投资主体一旦获得较高的个人财富则会显得更加保守一些,希望做一些低风险投资,不希望自己的财富失去。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情况刚好相反。
(六)社会环境因素最近几年,一些企业投资者偏听“消息”、重“题材”,市场上盲目炒新、追捧小盘股、亏损股的现象众多,使投资者自身蒙受惨重损失,恶化了资本市场生态和投资文化。当投资者处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时间越长其获得的正面情绪也就越多,在考虑投资风险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多的乐观情绪,而且对其所投资的行业也会表现出过分的自信;而当投资者长期处于劣势的社会环境当中其获得的负面情绪就会越多,因此在参与风险投资的过程当中往往表现出过多的悲观情绪,对整个投资环境表现出悲观情绪,因此错过了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另外,投资者受到外界环境干扰越大、影响越大则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理性判断,考虑到的外界干扰因素过多,因此自身的理性思考没有发挥的机会。
三、结论
针对管理者来说存在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的情况,如果想降低投资风险,则应该对其做好有效的控制。每个投资者表现出的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主要由管理者自身的非理性特质所决定。而且这些不同情况产生原因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个人。所以,对投资者进行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做出分析,重点应该从投资者自身的年龄、性别以及个人投资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做出深入地分析。
一般来说,越发自信的投资者更加偏向于高风险投资,在现实的投资中表现出的情况是过度投资或者是过度交易,并且这类投资者往往希望自己能够获得高风险的投资组合,期望获得更高的投资盈利。有很多因素都对投资者这种过度自信的心理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了投资者的性别、从业经验以及个人文化背景等等。相对于女性投资者来说,男性更偏向于高风险投资,投资者拥有的专业知识越多越发表现出过度自信。甚至还有很多投资者会因为个人风险偏好而表现出过度自信或者是过度乐观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实施的投资行为极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投资者比外部投资者更加容易高估对所投资的项目的价值,这类投资者对所有的投资项目都变现出乐观的情绪。针对以上情况对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从以下提出的相关政策性建议来降低由于管理者个人特质带来的企业投资风险。第一,制定企业重大风险投资决策机制,充分建立起健全的企业投资民主化以及集体化决策程序,有效弱化企业管理者由于个人非理对企业投资风险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第二,考虑在男性管理者当中穿插一些女性管理者到其中,起到有效约束男性管理者出现过度投资或者是过度交易的倾向,还能够有效制约管理者利用“赌博式”心理冲动进行投资;第三,企业针对投资管理人才选拔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尤其是管理人员年龄、从业经验、性别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于管理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带来的影响,还应该从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拔出合适的管理者,从根本上防止出现管理者出现过度的非理的发生。坚持不懈地抓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增强投资者理性参与能力的要求,更好的引导投资者多学习、多研究、多比较、不盲目、不轻信、不跟风,切实保护了企业投资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盛虎:《经理人心理偏差对企业非理性投资影响研究》,湖
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史金艳:《投资者非理性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叶蓓:《管理者非理性与上市公司投资研究:基于过度自信假说》,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4]伍如昕:《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非理性――以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李晓周:《认知偏差、主体决策黑箱与资产价格:投资者理性与非理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般都会选择进行投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投资活动的合理实施,能实现企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优化和配置,增加企业经济利润。但由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始终贯穿其中。如果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缺乏对风险的规避防范意识,没有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投资决策不科学,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科学分析投资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降低投资风险,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投资风险的涵义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为未来收益而对现有资金进行运作的经济行为,其主要目标是未来获得与风险成正比例的预期收益,实现资本的升值。投资风险是投资活动的必然伴生物,属于一种经营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致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由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指某一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其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等。
二、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1.投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或制约投资活动及其结果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投资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自然环境等。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投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成败。如金融危机及利率升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利率升降不稳定而引起投资企业的利润波动起伏不平。
2.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不力。当前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科学,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薄弱,企业财务控制不力造成一定的风险,如资产负债率控制风险,企业负债过高,加重财务费用。另外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有效实施。
3.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盲目追求高额利润,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投资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务危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企业投资决策不科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和可行性分析,未对市场预测、投资环境、经济效益等进行充分论证,导致投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收益。另外一些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权责不清,风险防范和制衡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4.企业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常指一定时期企业的项目投资总额。投资规模不足,缺乏竞争优势。投资规模过大,实施难度大。投资结构是指资金在各投资项目上的分布情况。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企业原主导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利润,运作费用大大增加,容易出现管理失控、新产业进入壁垒等问题。
三、企业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企业采取合理措施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加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遵循整体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投资原则,分析投资环境。企业投资活动首先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着眼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现有发展水平和能力。其次应遵循流动性原则,企业投资应在企业有充分闲置资金基础上进行。再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认真分析影响投资项目收益的各种因素,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同时遵循效益性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其对企业整体发展的影响。另外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投资环境,准确把握其变化规律及趋势,提高对投资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作为企业管理者,应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投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控制投资风险,同时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全体员工应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共同参与到风险防控建设和内部控制中。另外在投资利益分配上,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责、权、利的和谐统一。
3.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管理贯穿企业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加强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企业应建立系统规范的财务决策机制,严格规范项目投资程序,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不断发展变化市场形势,适时调整投资项目方案。如在企业资金流动性偏弱时,可选择变现性强和有竞争优势的投资项目,减少与主业经营无直接联系的投资项目。
4.注重投资组合和投资风险转移。投资组合即将资金均衡地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分散在多个项目上,可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实践证明,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都是投资的合理方式。基于风险管理的风险分担原则,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投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具体实施主要采用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的方式。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如将一些特定的业务交由专业公司去完成,对外投资时采用联营投资方式,与参与投资的企业共担风险。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投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金,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另外企业可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尽量选择短期投资。
企业投资必然存在着投资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险,并随着投资活动的进展而变化。因此,企业应树立投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投资时应合理预测和分析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投资风险的几率,保证企业投资活动的顺利运行,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家庭资产概述
中国的家庭资产以金融学角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非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资产两个方面。非金融资产主要表现为实物形式,比如:房地a、家具、家电、经营性固定资产、汽车等几个多个方面。金融资产则表现为金融产品的形式。比如:银行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债券、期货等等。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所显示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最富裕的10%家庭占有所有家庭财富总资产的85%左右,在这些财富中金融资产占比为60%,非金融资产占比为91%左右。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家庭财富主要集中于少数家庭中,同时也反映出了家庭财富以一种不均衡的财富结合进行分布
二、互联网金融及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基于网络技术所延伸的金融产品类型开始在我国得到了高速发展。从当前我国较为主流的几个互联网金融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银行以及供应链金融还处于一个初始化阶段,相对还在一个摸索阶段。P2P以及金融网销等互联网金融类型已经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金融类型的发展,对于家庭财富管理思维及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为家庭理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家庭财富管理的理念。经过笔者的整理与分析,对于我国家庭财富管理产生影响的几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P2P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P2P模式对于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打破了传统家庭财富管理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家庭财富管理的资产选择。这种模式改变了我国家庭财富管理中倾向于资金安全性的思维模式,为有资金需求的个人、企业与拥有资金盈余的家庭之间构建了一个沟通平台,让家庭投资渠道有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可以说P2P模式,是一个为家庭投资提供对称信息的方式。不仅缓解了有资金需求的个人以及企业的借贷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庭财富投资起点高、风险大的问题。P2P模式主要所面向的是具有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较优质的中小企业,再由线下金融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合作,将家庭财富投资风险降到了最小化。同时,整个投资过程去除了许多的中间环节,能够让家庭投资可以直接获得,提升了其投资收益,让家庭投资收益最大化,通过整合实现多方共赢。
2.众筹平台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众筹平台的出现对于家庭财富管理而言,起到了延伸投资深度的目的。可以让家庭理财从债务投资向风险投资项目延伸,并从中获取到更高的投资收益。通过情况下,家庭理财更倾向于资金安全的投资项目。以往家庭财富投资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能够参与到风险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较小。众筹平台为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项目,而且其平台拥有高效的审核机制。为家庭财富投资与项目搭建起了直接沟通的渠道,可以让家庭财富投资更加合理化。众筹平台让家庭参与到项目中,并可以对其投资项目进行监控与了解,从所投资项目中获取收益分红。众筹平台为家庭财富投资提供了标准化的项目投资方案及商业计划,当家庭理财参与到项目投资中时,无须搜索特定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家庭风险投资的时间。同时,众筹平台为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了信息分享,透明化整个项目的谈判及融资速率,并将整个融资过程简化,为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了投资判断信息。其投资信息的公开性,可以让家庭投资者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从而让家庭资产投资决策趋向于理性化。
3.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随着金融产品网络销售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家庭财富管理效率。可以让家庭更加快捷地对其资产投资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组合与管理。而且网络销售的金融产品呈现出丰富的种类,为家庭理财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财方案,方便家庭财富的投资选择。此外,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为了方便家庭理财,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接入形式,让家庭能够借助智能终端以及线下柜台、自助设备等。对金融产品进行分方位了解,让其在进行投资时可以更快捷地变更金融产品选择策略。对于金融产品网络销售而言,在进行其产品设计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产品形态,扩宽了家庭财富管理服务的广度及深度,以多元化的产品类型为家庭理财提供了丰富的投资种类。比如:票据、实物回购、P2P、约定收益类基金等金融产品。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参与到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1. 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和监管主体
在此环节中,政府应该发挥出其职能作用,通过完善征信体系来提升互联网金融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通过政府规划,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管理机制,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以及监管主体,为主互联网金融市场提供相应的主导、辅助,提高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透明度,降低家庭财富投资风险。
2. 加大家庭投资者保护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应该加大对家庭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因此,家庭投资者在一定程度处于弱势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其合法权益,应该在家庭投资者投资前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投资信息。当家庭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受到威胁时,相关立法应该更加倾向于保护家庭投资者,不仅能够稳定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同时还能够增强家庭投资对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信心。
四、结语
一、石油销售公司投资风险定义、特征综述
国内石油市场对外开放大大加剧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程度,此外,根据2014年数据,中国公路总里程高超达440万公里,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大幅推动了成品油的市场内需,因此加油站行业已成为石油销售公司的投资首选。根据相关网站公布数据,我国石油销售公司纷纷加大了加油站的投资力度,加油站数量从2012年的96313家升至2014年的97905家。其中,从全国分布的加油站总数的构成分析,中石油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接近20%,中石化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数量约占30%,其他国有、民营、外资加油站大约占了50%,促成了我国加油站行业呈现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石油销售公司的投资风险指的是石油销售公司在为获取不确定的收益而采取某种投资行为因此承担的风险。例如投资加油站,投资非油品业务(易捷便利店、汽车服务站点),油库改扩建等都属于投资行为。特别是对于石油销售公司来说,加油站的投资建设是最主要的投资活动,是关系到石油销售公司保值创收、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石油销售公司必须客观、谨慎地识别投资风险,例如决策风险、存货风险、费用风险、工程进度风险、项目组织风险、实施风险等等;把握投资风险的特征,比如各类投资风险的客观性、可测性、相对性、可变性、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等;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投资风险的特点和性质,才能更好地组织和调控相关人员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和监控,进而尽最大努力保证石油销售公司的投资活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控制投资风险的制约因素
(一)投资风险意识薄弱抑制了控制活动
投资风险的存在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石油销售公司在进行投资活动之前必须客观、谨慎地对投资活动进行评估,对各类潜在的、可视的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方案规划,但是,往往很多的石油销售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没有将投资风险的管理和监控列入投资活动管理的主要内容,导致对投资风险的管理、监控出现很大的漏洞,惯用风险自留和风险不合理转移的方式处理发生的风险。再者,多主体投资的形式使得投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但不公平的风险分配方式致使各主体各出“奇招”,增加了其他投资风险。
(二)风险控制法规、制度不完善削弱了控制力度
当前我国已有一系列的法规、规章来规范和制约公司或企业对于加油站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是对于加油站等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没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这对于进行投资风险的应对和化解是非常不利的。
(三)风险控制技术低制约了控制效果
风险控制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石油销售公司对于投资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效果,而更新控制技术至少包含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这四方面的技术。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远远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比如风险识别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专门的风险研究报告,风险评价偏差比较大,风险处理手段固定有一定的弊端,大大影响了投资风险的控制效果。
三、投资风险控制程序和步骤
对加油站等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通过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情景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以及根据收集的历史信息等来识别出真、假风险以及潜伏的风险,此外,要识别出诱发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且要全面分析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风险评价则是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损失期望值法)准确预测投资风险发生概率,预判各类投资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后果,估算投资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投资风险发生的时间。风险应对则是通过程序法、工程法、终止法等对于不同的投资风险类别采取特定的应对措施,比如造价投资风险,工期进度投资风险,土地征用投资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等,以防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分散、回避、降低或者化解。风险监控则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比如采取审核检查法,投资项目监视一览表,因果分析图等手段跟踪投资风险等。
四、投资风险应对和控制措施
(一)构建投资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
对于石油销售公司来说,加油站投资风险的预防环节是风险管理的最基础工作,构建一套完整而全面的风险预警体系是石油销售公司管理部门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保障。所以,管理部门必须创造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条件:其一,确定投资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以便确定保险的预警戒线;其二,以投资风险的专业技术为支撑,来预测各类风险的走势和状态;其三,开拓多元信息传递途径,及时反馈风险信息于管理部门,以便作出决策。简单来说,就是识别投资风险类型,监控风险变化趋势,一旦风险偏离预警戒线,立马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应对。
(二)构建投资项目的风险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枢纽,对于石油销售公司来说,应该系统记录投资活动或者业务的风险状况,日渐充实对应投资项目或者行为的风险信息资源库,逐渐积累投资活动的风险资料。比如说,对于加油站的投资建设项目,石油销售公司可以风险类型为主,分别以加油站的投资方式(比如收购或者自建等)为主线,根据每个加油站的实际情况,详细综合地记录和分门别类地收集投资风险信息,包括风险损失、风险诱发因素、风险应对方法等,为后期不同类型的加油站投资项目控制投资风险提供参考信息。
(三)谨慎综合调研投资建设项目用地
石油销售公司对于投资项目所征用的土地务必要谨慎综合调研,把握宏观政策,特别是对于全资建设的加油站投资项目,综合审核考察建设用地的合法性和增值性等,主要包括如下:审核各类拆迁协议和土地使用手续是否合法并有效,土地补偿费或者出让金的计算是否准确;审查土地相关权益人是否合理要求给付土地补偿费用,额外增收各类违法收费等;审阅土地的投资合理性和实用性,评估土地用地的政策和商业风险等等。
(四)加强工程造价和工程成本的确定和审核
工程造价、工程成本风险是投资风险的主要类型,对于全资投资的加油站建设项目,石油销售公司务必雇佣专业的工程造价机构人士辅助审查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预算,相关人员必须参与到投资项目的设计、施工变更、投资概算等,全面掌握工程造价的确认程序、根据、方法。另外,对于工程成本,石油销售公司的管理部门和财务资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务必要审核每一项工程费用,对于列支和收益项目必须有规范的审批和完整的签名、手续才可以确认;再者,对于一些投资借款资金,必须以财务资产部门为主要审核、计算主体,准确计算利息等。
(五)严格规范和监控现场作业过程
现场作业是投资活动的投资风险的频发阶段。各类风险主要是伴随着投资活动的开展而发生的。所以,石油销售公司必须严格规范现场实施,特别对于加油站的现场作业,其高压性和高危险性等要求石油销售公司必须按规操作,时刻以安全为首,例如要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置于醒目处;石油销售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每日对施工单位的作业进行巡查和监督;对于施工作业涉及的工具、设备必须严格保证质量,检测和维修必须按章作业,不可乱用设备和方法。总之,对于现场作业过程中,对于违章违规操作,必须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勒令责改,不可延误和懈怠。
(六)关注股权投资的相关风险预判与应对
石油销售公司对于通过股权购买方式进行投资项目也要有对应的投资风险监控措施,特别是对于风险的预判和应对环节,不同于自建加油站投资行为。例如,石油销售公司通过购买民营加油站股权前,务必要掌握当前民营加油站的发展趋势,比如规模小、数量多,没有统一的管理,非油品业务扩展等;比如就近几年来看,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巨头的加油站在一二线城市已然非常成熟,正陆续转战三四线城市等。了解和把握主客观环境,准确掌握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石油销售公司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创造巨大的财富是举足轻重的。
参考文献:
[1]时子辰.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12)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庭金融资产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财富管理。除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对冲有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也是运用不同投资理财的手段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相对紧密,家庭资产通常集合在一起进行投资决策,从而使得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因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更加符合我国实际。
一、家庭财务生命周期的划分
1947年,美国社会人口学家Paul.C.Glick首次提出了由形成期、扩张期、扩张结束期、萎缩期、萎缩完成期和解体期构成的较为完备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1]此后许多学者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完善。但是,西方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家庭的具体情况。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父母与成年儿女的P系亲密程度不如受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家庭,中国家庭中父母的财务情况受子女生活变动的影响更大。基于以上考虑,何可,张俊飚,田云(2013)以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动作为划分依据,将家庭生命周期修正为夫妇核心家庭、标准核心家庭、扩大核心家庭、直系家庭、扩大直系家庭和萎缩家庭六个阶段。[2]
但是,人员结构的变化对于家庭的财务变动不一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例如,子女工作之后结婚之前,父母仍需要对子女的买房等行为进行资金上的援助;子女生育后代之后,父母给予的帮助更可能是花费时间和精力照顾幼儿,而非大笔的金钱补贴。因此,本文以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财务变动作为划分依据,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将家庭按照财务状况的特点分为青年家庭、壮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四个阶段,其分别对应的家庭财务生命周期为储蓄期、增长期、积累期和消耗期。
第一阶段的青年家庭指夫妻双方刚组建家庭到孩子读书之前,这一阶段夫妻收入较低,然而生活开支包括了买房和抚养幼年子女的大笔资金输出,家庭财富盈余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对于家庭财富盈余的处理以储蓄为主,因此称为储蓄期。
第二阶段的壮年家庭指孩子从开始读书到结婚之前,这一阶段由于工作经验的增加,夫妻的收入会由于晋升或跳槽等原因有了一个较大的增长,家庭财富盈余逐渐增加,也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投资理财,因此属于财富的增长期。
第三阶段的中年家庭指子女已婚之后到夫妻中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一方退休之前,这一阶段夫妻收入达到人生顶峰,减少了对子女的经济支援之后生活总开支也降低,可用于投资理财的家庭财富盈余会激增,因此是家庭财富的积累期。
第四阶段的老年家庭从夫妻中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一方退休之后开始算起,这一阶段夫妻的收入有大幅的降低,生活开支相对较高,退休金不足的部分以消耗过去积累的财富为主,因此是家庭财富的消耗期。
二、家庭的财务风险
家庭生活中隐藏着许多风险。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有些风险可以带来意外的收获,而有些风险则会产生不好的结果,造成家庭财务的损失,从而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因此,正确识别不同阶段的家庭财务风险,做好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风险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后果只有无损失和产生损失两种。若无防范措施,其产生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可能让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这类潜在的风险包括:
(1)夫妻双方中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一方发生意外,如:车祸、工伤等,失去工作能力甚至亡故,造成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中断。
(2)家庭成员罹患重大疾病,家庭收入无法负荷高额医药费开支。
(3)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天灾,如:火灾、地震、洪水、海啸等,使得家庭财产尤其是实物财产遭到破坏,产生直接经济损失。
(4)意外发生的人祸,如:偷窃、抢劫、车祸等产生的财产经济损失。
投机风险是相对于纯粹风险而言的,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的后果一般有三种:一是没有损失;二是有损失;三是盈利。一方面,投机风险往往在家庭理财中被利用其盈利的可能性,通过在证券市场上投资有价证券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防范,财富管理的努力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功亏一篑。这类风险在家庭中以投资风险为主,会对家庭投资产生威胁的潜在风险包括[3]:
(1)政治风险,如某一地区政治不稳定,会使投资人却步因而导致股价、汇价下跌。又或是国家出台了对于某一个行业的利好或者不利的政策,带动该行业的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
(2)财务风险,以股票或债券而论,会因公司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佳使股票价格下跌或无法分得股利,或使公司债券持有人无法收回本利。
(3)市场风险,投资股票、期货时市场行情波动会使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期货合约价格随之变动而造成损失。
(4)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会使钱失去原有的购买力
(5)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动,也会使投资造成损失。例如投资债券时,利率上升使债券价格下降,造成损失。
(6)汇率风险,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这就会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
通过对家庭财务风险的分析,可以根据处于不同财务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的财务状况,整理出其所面对的主要财务风险。如下表所示:
三、应对风险的财务管理策略
以上种种风险的存在,使得每一个家庭都需要通过家庭理财来构筑一套财务上的“防御工事”。纯粹风险的主要抵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保留一笔“应急资金”,总量可以维持家庭6至9个月的正常开支,使得万一发生财产损失后,仍可以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另一种则是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采取购买保险的手段来避免损失的加剧。
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则需按照各种金融理财工具的特性,意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动向,结合家庭整体的财务状况,在不同的财务生命周期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避免因投资方式的不当使用加剧家庭的财务风险。
表3显示的是家庭理财主要投资方式的特征。根据这些理财工具的特征,结合不同家庭财务周期阶段家庭的财务风险状况,可以给出如下的财务管理策略建议。对于处于储蓄期的家庭,对家庭财富盈余的处理应当首先预留出应急资金,其次为家庭中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成员购买人身保险,再有富余的可以投资储蓄或国债等流动性高且收益稳定的理财方式。对于处于增长期的家庭,随着财力的增长,可以逐步增加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的人身保险,和用于保障固定资产的保险,在保证家庭财务流动性的基础上,增加对于高收益金融资产的投资,如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对于处于积累期的家庭,出于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可以增加对医疗保险的投入和养老金储备,用于投资的家庭财富盈余达到一定程度的可以依托专业的财富管理人员,降低投资风险。部分家庭可以增加对于实物资产的投资,为财产的传承做准备。对于处于消耗期的家庭,过去对于保险的投入已经降低了此阶段的纯粹风险,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保障财产的安全性,可以减少高风险投资产品的比例,增加国债、基金等安全性高的理财工具的投资比例。
参考文献
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释义
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合理的安排将个人资金进行储蓄、基金、保险、股票等个人业务的科学规划,使得个人资产获得合理的增长,进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储蓄是将个人现在用不到的货币暂时交给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而从中获取利息的投资方式,是银行经营业务的主要方面,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外汇储蓄,相对于其他的理财方式来说比较安全,但是收益较小。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募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契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户支付一定的本金和利息,是一种有效的债券凭证,在债券投资中,政府最可靠但是收益比较低,企业债券收益相对较高,但是保障度低。基金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转向资金,主要有退休金,公积金等。保险是通过合同的方式,保险人与保险机构形成的一种财务赔偿关系。股票是股份企业为了从社会中募集资金而发出的股份证券,股东可以以此为凭证并获得相应的收益。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而的一种产品,并将获得的收入相应的回馈给用户,保证用户的理财收入,主要包括理财收益和非理财收益。
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现状
个人投资理财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钱财,根据个人的自身经济情况以及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将自己的资金财产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实现自己财富的积累和资产的增加。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理财观念和现在理财观念产生了冲突,影响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个人选择投资理财受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我国自古的传统孝道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应用到理财生命周期中,由于每个人的收入支出的情况不尽相同,要做到个人的收入支出和生命周期相匹配,对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财务观念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对个人理财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西方的理财观念是保持资产和生活水平的稳定发展,这与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中国人对个人财富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容易造成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畸形发展。理财和储蓄的投资理念是不相同的,理财在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但是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方面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盲目投资,同时也缺乏应对投资风险的意识,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理性选择,对投资失利也是盲羊补牢并不是未雨绸缪。我们都知道投资理财可以带来高收益,投资理财方式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金融风险,我国在金融政策方面主要还是实行的分业经营,也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分开经营,对个人投资理财来说,增加了选择方面的困难,不利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
三、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原则
(一)规避风险
投资理财都会伴有不同程度上面的投资风险,但是这种高风险也会带来高收益,因此,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学习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在投资的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在把握投资理财机会的同时,降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风险,从而获得高收益的增值服务。
(二)量入为出
坚持量入为出的投资理财原则,就是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条件,合理规划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将有效增值的银行储蓄和有风险的金融投资相结合,保证风险投资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三)注重整体效益
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中坚持注重整体效益的原则,最主要的是将个人的投资理财做好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规划,保证投资理财都有增值服务,所有的投资也更有意义,促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收益的增加。
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
(一)明确个人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投资风险是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有可能带来的资金损失,投资收益是在除去风险投资的本金和损失之后得到的资金收入,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知道高风险会有高收益,低收益的同时相应的投资风险也会很低,因此,投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明确各种理财方式之间的风险和收益,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确保最大的收益。
(二)注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
投资周期指的是个人投资理财将资金投入到回收的所用全部时间,现金和资金的转换率是由资金流动性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投资的周期越短,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相反的,投资周期越长,资金流动性就越差,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银行的活期储蓄可以实现随时随取,提取现金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应的收益就会很低,定期储蓄时间较长,取现不灵活,但是会有较高的收益,承担的风险越大,收益也会越高,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一定要明确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对个人投资理财进行合适的选择。
(三)进行投资理财的金额不同,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也会不同
大额的投资会有更多的产品投资理财方案,小额的投资理财方案相对就会少一些,要根据自己资金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个人投资理财是增加人们收益的一种重要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行业为迎合不同人群的投资方式,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居民在进行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文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4,33(12):104-106.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87-02
投资是企业维持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企业为了更好地立足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会运用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收益。但是,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任何一项投资活动都伴随着风险,投资风险的认识、衡量与防范措施也越来越受投资者重视。
一、企业投资风险及其种类
我国学者对风险概念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二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即认为风险既能够给主体带来威胁也能带来机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投资定义为:“企业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投资风险是投资活动的必然伴生物。企业投资活动一般与未来某一时间的经济有关联,但人们不可能对未来的发展分析得准确无误,这必将与预期结果产生偏差的不确定性,以致投资出现差错,从而导致投资风险的出现。企业投资风险就是企业进行投资时实际产生的报酬与预期报酬之间的可能偏离程度。企业投资风险大致可分两大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它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指由于某一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率所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它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等。
二、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要分析和衡量风险,首先要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而言,企业的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盲目追求高额报酬造成的投资风险
企业盲目地追求高额报酬,构成了企业的投资风险。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相关,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风险越小,相应的收益也就越小。如果企业在投资时,只考虑收益因素,而忽略了风险因素,则有可能造成投资失误。如果在投资前考虑了风险因素,而且对市场做了充分的调查与研究,选择停止对该项目的投资,则有可能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二)利率、汇率升降引起的投资风险
利率、汇率的波动将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的变化。当银行利率下降时,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将上升,此时投资将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收益;反之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当汇率下降,外币贬值,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下降,等值货币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数额将减少,减少企业的投资收益甚至损失;反之会给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三)企业对投资项目管理混乱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这种原因造成的风险具体表现在:
1.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例如:项目的施工图纸尚未设计完成就仓促上马;资金不到位就盲目开工;工程接近竣工,施工合同还未签订等。这些都会给项目施工造成工作纠纷、责任不清,拖延工期,增大投资成本,给企业造成投资风险。
2.投资概算不实,造成建设资金不足。企业资金核算不准确,导致工程不能按计划完成,使企业的投资不能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给企业带来承重负担,增加投资成本,加大投资风险。
(四)由被投资方造成的投资风险
企业将自己的闲余资金或闲置资产投资于其他企业,希望获得更好的收益,但由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经营亏损,无法按时支付红利或偿还本息给投资企业,这样就给投资企业带来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另外,被投资企业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投资协议,也会给投资企业造成损失。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衡量与防范对策
为了更进一步地控制和防范投资风险,我们应当积极对其进行衡量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企业投资风险的衡量
企业投资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衡量其风险的程度。下面介绍两种衡量方法:
1.投资报酬变异系数法。投资报酬变异系数,即标准差系数,是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下的投资报酬率与期望投资报酬率的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比上期望投资报酬率的值。其原理是系数越大,说明投资报酬率偏离期望投资报酬率的程度越大,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也就越大,因而其投资风险也就越大;反之,系数越小,说明投资报酬率偏离期望投资报酬率的程度越小,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也就越小,因而其投资风险也就越小。
(1)单个投资项目风险的衡量
式中:E(x)――投资报酬的期望值;xi――第i个可能的结果(如投资收益);Pi――第i个结果xi出现的概率;n――可能结果的总数;?滓x2――方差;?滓x――标准差,V?滓x――标准差系数。
(2)多个投资项目总风险的度量及预测方法
=
式中:E(xp)――n个项目的总期望值; wi――第i个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E(xi)――第i个项目的期望值;n――投资项目总数;?滓(xp)――n个项目的总标准差;?滓X、?滓x――项目i、j的标准差;?籽ij――项目i与j的相关系数;V?滓(xp)――n个项目的总标准差系数。
在实际运用中,各个结果出现的概率一般由专家预测、或者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行业特征预测或者根据企业历年的资料进行预测而获得。
(3)投资方案风险衡量的判断标准。对单一投资方案,决策者可根据方案的标准离差系数的大小,将其与设定的可接受的指标最高的限值对比,若低于最高限值则进行投资;否则放弃投资。对于多个投资方案,投资决策总的原则是:投资报酬率越高越好,风险程度越低越好。
2.模糊综合估计法。模糊评价方法首先将风险因素分为n个指标,比如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研究开发风险、宏观环境风险等。再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并确定风险等级。如果指标为定性指标,不易取得具体数据,可采用市场调查或专家意见等法对定性指标确定一个数据。一般各指标的评分等级分为风险大(80~100)、风险中等(60~80)、风险较小(40~60)、风险小(1~40)四个等级。
设有m个被评价项目,有n个评价指标为X1、X2、X3、……Xn,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指标的得分区间为[1-100],计算公式如下:
Yit=■×99+1(i=1、2、3……n;t=1、2、3……m)
式中:Xit为第t个投资项目第i个指标Xi的数据,Ximin为样本项目中第i项指标Xi的数据的最小值,Ximax为样本项目中第i项指标Xi的数据的最大值,Yit为第t个投资项目第i项指标Xi的得分值。当Xit=Ximin时,则Yit=1分;当Xit=Ximax时,则Yit=100分。
通过上式的转换,便得各投资项目各项指标的得分值,数据转换区间为[l~100]分。
(2)确定各项指标的权数,可通过风险管理部门或专家评分法得到各指标之间的权数。指标X1、 X2、X3……Xn的权数W1、W2、W3……Wn。
(3)计算各投资项目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Zt=■YitWi
其中:Yit为第t个项目i项指标的得分值, Wi为第i项指标的权数, Zt为第t个项目的综合得分值。
(4)根据Z的得分高低即可对投资项目进行排序评价。
以上两种方法中,投资报酬变异系数法当风险要素的变动呈线性型时,衡量效果很好,但为非线性型时,就不太准确了。模糊综合估计法就没有上述缺点,但其指标分类不够严密,一般只计算了主要指标,且关于指标的取值、权重的确定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特征依赖性很大。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根据企业投资风险衡量,针对投资风险的成因,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1.树立宏观经济意识。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份子,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宏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或者管理者目光不能局限于本企业,应当时刻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要时常分析国内国际走向和趋势,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适时调节企业投资项目,取得管理风险的主动权,尽量的避免、减少风险的发生。
2.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企业在对某项目进行投资时,要深入地搜集相关资料,掌握准确信息,并对重点及比较大的项目进行必要的技术可行性和合理的科学论证,从而减少或避免因投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风险的内涵
投资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长史,但迄今为止学界对投资风险尚未形成统一的涵义表述,本文仅对其中具有代表性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投资风险涵义理解加以概括:
美国风险资本协会(NVCA):投资风险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欧洲风险资本协会(EVCA):风险资本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扩张型或重组型的未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之以管理参与的投资行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以视为投资风险。它是专门购买在新思想和新技术方面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的股份,并促进这些中小企业形成和创立的投资。
(二)投资风险的主要特征
1、投资风险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不可逆的特征
从投资风险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投资对象一般是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极高的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又由于投资风险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诸多方面都面临信息的不对称、不确定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因而使得投资风险一旦参与中小企业风险企业的运作,就同样伴随有高风险性。但同时,投资风险的高风险和高收益性的特点又是伴随着它的投入不可逆性的特征相应出现的。投资风险一旦开始,无论收益或损失,都是不可逆向运作的投资行为。
2、投资风险具有买方金融的特征
投资风险的典型特征是通过筹集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存在的风险资本金以购买风险企业的股权,最终再通过对风险企业股权的出让获得资产或股权买卖的差价,获取成功投资风险后的利润或减小失败投资风险的损失。
3、投资风险的对象一般是中小企业产业
传统的产业拥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技术和相对稳定的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同时产品的附加值却不高,收益上升空间小,市场拓展范围有限。而投资风险与中小企业及其项目的结合一旦成功、中小企业潜在的高成长性一旦被激发,新产生的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极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于边际收益,产生超额利润。
4、投资风险是一个渐次递进的循环投资机制
投资风险不是单次的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投资风险的成长和发展,依靠投资风险在单次循环后进入不断渐次递进的循环投资。这是一种投资—回流—再投资的循环,它的目的是实现投资风险的一整套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再发现—价值增值的目标,是一个不可逆向运动的渐次递进的循环投资机制。
二、中小企业投资风险问题分析
(一)投资风险主体却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的投资风险主体却相对单一。尽管近年来个人和国外风险资本的资金筹集力量有所上升,但以政府为背景或直接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的投资风险机构仍然占据风险资本筹集力量的主流。一方面,财政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规模比较小,对投资风险的支持力度有限,很难为投资风险的运行提供长线支持,使得这些投资风险机构在长期很容易面临融资困境;另一方面,依靠政府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投资风险引导基金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受体制约束较多,还未形成财富示范效应,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
(二)投资风险机构规模和实力有限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起步较晚,投资风险机构规模和实力有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投资风险机构更是屈指可数,这使得大多投资风险机构对风险的规避意识过于敏感,对需要资金长线扶持的处于中小企业初创期项目的投资意愿趋于保守。另一个问题是,实际上在我国缺乏大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些冠以中小企业的企业其实质是从事中小企业产品的销售而非研发生产,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投资风险对中小企业产业领域的信心不足。
(三)支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理论层面分析,从内部看,目前尚不完全具备:由于契约制度设计的成功,因而有对各方都约束有力的出资及回报制度;在投资规定期限己满后,投资者对自己已经投入的作为风险资本的资金有决定是否继续参与投资风险的完全决策能力。从外部看,目前外部环境机制尚未形成伴随在投资风险全过程中的包括法律、政策、法规、行业规范、人才、社会氛围等在内的支持性外部环境机制。该机制的完备运行同时需要各组成因素实际达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不存在相互冲突或效用抵减,才能使得机制的良性作用发挥最佳的效果。依据上述分析,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支持机制。
三、完善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一)完善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融资机制
毋庸置疑,许多国家得以成功发展投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该国发展投资风险初期政府在融资阶段的扶持力量。但随着投资风险的进一步发展,其内在要求是建立一个具备自我价值发现和筛选功能的融资机制。这就要求融资机制对风险资本来源的选择完全符合投资风险市场化运行发展的自身需要。也就是说,对风险资本来源的选择,应该是符合市场化运行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的必然结果,而非强制性制度安排。开辟形式多样的融资渠道,是建立一个规范的、准入公平的,以民间风险资本为主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具有自我发现和自我培育功能的融资机制的前提。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有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必须符合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的实际情况。
(二)加强对技术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建立对技术的产生、使用周期、技术产业化和外围配套支持技术有专业评估能力的评估机制。为了达到机制设计要求,可以配合机制组建对中小企业产业领域相当熟悉的专家评估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在科研领域有重大或突出贡献,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对技术的产生、使用周期有专业评估和预判能力的研发专家;建立对与技术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宏观政策趋向、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及有关信息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和掌握能力的技术风险控制机制。按照该机制的设计要求,首先,可以组建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可以在沿用技术评估机制专家团队成员的基础上,增添长期从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领域政策和法律法规学术研究的权威学者参与其中。另外也可以考虑邀请一部分熟悉政策趋向和法律法规的政府退休官员作为专家团队的顾问。其次,可以由长期从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的投资风险机构自愿并许可建立控制技术风险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体系内部实现成员对所掌握的行业发展趋势、宏观政策趋向、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及相关信息的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
(三)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与一般传统产业相比,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当高。由于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是系统化运行的有机整体,因此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需要人才具有对系统内不同阶段及状况的跨界知晓和掌控能力。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服务中心。作为一个中介组织机构,它的功能旨在风险企业创办初期,在资金、管理等方面面临困境时向其提供扶持性的帮助,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风险企业协调理顺各种关系、提供咨询服务,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和承载这些成果的初创型风险企业进行孵化,以帮助风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孵化器的另一大功能,是有能力向投资风险机构提供具有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为投资风险机构和风险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牵线搭桥。
参考文献:
[1] 骆鹏.企业创新中的技术风险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01).
[2] 陆桔利.R&D 和企业增长价值[J].经济论坛,2012,(05).
[3] 刘希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投资风险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02).
任何一个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通过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盈利性是企业的首要特征。作为盈利性组织的企业,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获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追求的是把自己做大做强,进而提高竞争能力。可以说,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其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数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也就是要投入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改进技术和管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因此,企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筹集资金问题。
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就可能实现其经营效益目标,避免财务风险。但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负债资金使用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就产生了筹资风险即财务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会和利用他人的资金经营自己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运筹财务的艺术,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偿债能力受损,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有充分认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入手,采取合适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如何应对预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定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率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六)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来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家庭财富也日益增多,在消费上也有了更大的需求,那么做好家庭理财就具有了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家庭理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家庭理财观念落后,对风险认识不到位,家庭理财产品种类少等,这些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家庭收入支出更加合理,实现规避风险,达到已有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
一、我国家庭理财的问题分析
1.缺乏正確的家庭理财观念
钱生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不过很多人基本上选择将钱存在银行中,以此获得一定利息。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很多人家庭理财思维观念较为落后,也不愿意承担风险,未在具备一定风险但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上进行投资。同时,我国也不重视对投资者的教育,通常是投资者自己学习理财知识,理财机构也很少,从整体上看,我国理财观念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2.对风险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家庭理财观念并不成熟,就算有一点风险,也会让他们心生退步,就算收益较多,也不愿意尝试。分析其原因可知,我国家庭在风险存在错误的理解,对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缺乏正确的理解与区分。对系统风险而言,是无法消除与分散的,对此要在非系统风险上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为我们造成的损失。
3.家庭理财产品种类很少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理财产品市场不成熟,种类也不丰富,在家庭理财产品上看,大多为货币市场理财产品,少部分是资本市场理财产品。大部分家庭还没有接触过资本市场理财产品,且货币市场理财产品缺乏一定科研含量,挑战性不大。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行了大量的家庭理财产品,金融工具根据期限长短包括资本市场金融工具与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其中前者包括股票、中长期银行信贷及中长期债券等,而后者包括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券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和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不同,我国理财产品无法通过金融市场力量分散投资风险,为商业银行家庭理财产品的创新带来了阻碍。
二、家庭理财问题的解决策略
1.尽快转变家庭理财理念
在家庭理财中,要合理选择投资方式,如在借钱投资中,应考虑并选择风险不高、收益较低的理财产品,将重点放在他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上,这样在今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滚动投资。大部分家庭的财富主要来自于储蓄与投资,其中储蓄能够获得本金生利息收入,无法为家庭带来更大的财富,这需要进行一定投资,才能实现家庭财富的快速增长。当然,也不应盲目追求较高的收益,通常而言,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在家庭理财中必须引起注意,超过20%年收益项目一般有着极高的风险。对艺术品、酒类投资、收藏品投资和品鉴会等,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家庭理财时应尽量少投资或谨慎投资。只有形成正确的家庭理财观念,才能有更大机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2.增强对家庭理财风险的认知
理财与风险并存,在家庭理财前需要将风险控制好。对家庭而言,如果没有将预防措施做到位,只要发生危机,将对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家庭理财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与风险承担能力两种,对投资风险而言,投资在家庭资金开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庭需要重点考虑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也要保持谨慎。具体的风险有政治风险、财务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对风险承担能力而言,主要取决于人的个性、家庭条件等状况,如一些人不惧怕风险,为了获得高额回报不惜承担风险,也有人为了追求安全,会放弃获得高收益的机会。同时,下面3种风险承受能力法则与大多数居民相符,随着年龄的增大,风险承受能力将减小,家庭收入和资产越高,则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家庭负担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小。因此在家庭理财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风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量入为出,保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家庭理财规划。
3.创新金融体系,加快产品研发
近年来理财业务市场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机遇,前景非常广阔,吸引了我国很多家商业银行的关注。在中国各层次金融体系逐步完善过程中,加之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全社会理财意识也日益增强。对此居民在投资理财上有了更大的需求,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尤其是在理财资金投资领域扩大过程中,已经构建阶式的产品风险特征。在设计产品期限过程中,发行了很多开发式与滚动式产品,让客户短期理财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通过对开放式周期型产品的发行,也满足了投资者流动性需求。在利率市场化进程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盈利模式要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保持一致,对此商业银行要重视对中间业务的改革与完善,尤其是理财业务。金融工具的越来越完善,客户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商业银行通过创新理财产品,加快了业务模式的转型,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快速增,形成更为多元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