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20 10:46: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篇1

经济管理是一项相对严谨的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决策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现状开展进行,在充分了解相关问题,把握关键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科学的决策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进行,而对于科学决策来说,它就需要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切实的反应客观问题,符合实际管理活动的需求。要实现科学的决策,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在决策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全面的了解经济运行的状况,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做好记录和统计,不能盲目的去开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规律的变化来分析。与此同时,在进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还有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决策的程序。企业相关管理者和领导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有相应的流程来进行约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制定。对于决策的制定要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调查分析,不仅要实现和企业战略发展上的统一,同时也要满足实际战术上的要求,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严格审慎的开展决策分析。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方式和方法

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所以在进行相关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开展进行,只有这样决策的制定才会更加科学而严谨,才会适应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1、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然的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统计和分析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前提和基本的保障。所以,要在决策之前做好信息的收集、分类并且进行比较研究,信息的管理对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直接的关系到了决策的成败,所以一定要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只有遵循这一基本的原则,企业的经济决策才会科学有效。

2、判断决策是否可行,即可行性

决策不是一个口号,它是用来指导具体工作的,所以确保其是否可行是判断决策是否科学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就要求在进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科学有效的分析相关的问题,分析其是否可行,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风险或者是阻力,这些都要在决策过程中作为决策依据。

3、对比选优的原则

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是决策的重要原则,我们知道,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不同的执行方案,做好这些方案的比较和分析,从而选取最优的方案设计对于决策来说意义重大,没有比较就没有更加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同时在评估和对比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找准关键点和重点,从而综合考量,实现最优化的决策。

4、集团决策原则

经济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制定不是一个人或者是某个领导说了算,而要进行集体的分析和讨论,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实现集中,所以要在决策的过程中落实开展民主集中制得原则,以便更加民主和科学的进行决策,避免专制和盲目的决策,这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这一方法也避免了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受少数人的影响,能够在更大程度突破信息量不足的局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断。

5、经验判断和科学的数量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经济管理要进行系统化的决策评估,这就需要我们在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对相关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进一步的缩小选择的范围,充分的权衡利弊进行选择。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企业的经济决策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数量分析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决策更加精确和科学。

三、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制定问题探讨

前面我们对于科学决策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于其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哪些准备,遵循哪些原则,那么制定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予以落实,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确保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1、科学的进行调查,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现权,对于决策也是这样,决策的过程建立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决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决策的一个基本起点和出发点。如果开展决策分析和讨论的话,还不能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决策就是无效的,也耽误了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决策之前一定要明确需要决策的分析,做好总的问题设定,进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

决策的目标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在明确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就要根据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从而确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这也使得决策的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因为如果目标选择的不正确,也就会有错误的决策方向和决策要求,决策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2

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缺少办学自主权,对高校领导决策水平要求不高,对高校管理决策的研究也不多。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校机构复杂,办学层次增多,高校的办学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管理也由“执行型”向“决策执行型”变化。《高等教育法》颁布后,高校具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当前的高等院校与商业机构一样也是一种组织,同样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这就对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决策,是衡量高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校的兴衰存亡也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找个管理过程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而开展的。对高校的主管人员来说,决策是最重要、最困难的,最话费精力和最冒风险的事情。对于高校各级管理人员来说,研究决策科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决策问题的提出

在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如何提高管理者决策水平,实现科学管理、科学决策,降低决策风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高校的管理决策研究较少,取得的成果不多。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形成了两个职能迥异的部门:学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学术部门将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其组织文化是专业文化,用专业手段进行教学,用专业标准组织知识和评价学生成就,而管理部门将专业世界和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其组织文化是管理文化,突出对工作业绩的追求。这两个部门形成高校“学术与事业单位相结合的矩阵”状态,使高校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结构特征。这种异质性结构特征决定了高校管理决策既不同企业决策,也不同于行政管理决策,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可以更容易获得国外高校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信息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压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打破,新的机制尚在建立之中的特殊时期,高等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管理者作出决策时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限制。在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丰富、办学校区增多后,如何转变办学观念,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质量是大多数高校管理者以前从未涉及过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信息获取的同步性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上述办学特点的变化,决定了高校领导不能再墨守成规,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决策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和决策水平,才能降低决策风险。

二、科学决策在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领导决策是指党政领导者或领导机构为履行领导与管理职能而进行的一种制定政策、对策的活动与行为。整个领导与管理系统的作用与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

1.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科学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是全局工作成功的关键,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领导活动中,由于领导具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领导决策规定了组织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成为组织行为的指南和准则。

2、领导决策是领导与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党政领导者处于管理的中枢地位,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决策并对执行决策的活动进行指挥。领导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领导活动的进程,同时也是检验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在从事领导活动时,必须充分关注和投入于决策的准备行为、抉择行为、执行行为和修正行为之中,为优化自身的决策活动、提高决策水平而积极努力。

3.领导决策是保证管理高效化的重要前提

领导与管理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制定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科学的领导决策。领导活动的历史和现实告诫人们:一个正确的领导决策是将全部领导行为导向成功之途的重要前提。反之,则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倘若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整个领导与管理系统产生负功效,所谓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也就无从谈起。

篇3

在决策分析教科书中,有一个名为“第三类错误”的观点,指的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决策科学不仅是要在定性、定量分析中选择最佳的政策方案,比这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构建真正的政策问题。我们经常说,什么问题只治标而未治本,实际上表明我们并没有找准真正的问题,或者发现了真正的问题而刻意回避了。但无论是未发现还是刻意回避,都会因政策问题的构建有偏差而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以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其最突出特点是城乡二元户籍政策。伴随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转型,尤其是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增加,这样的户籍政策显得不合时宜。那么,这是户籍政策改革的全部问题所在吗?其实不然,在现今城市管理中,一些涉及户籍的政策已经和城乡户籍无关,例如,大学生毕业进入一线大城市,往往是找得到工作安不了户口,要安户口得按照当地的落户办法攒够了积分;但另一方面,北京市为引进人才确立了“外埠优秀人才可举家落户京城”的办法,这表明同样是公民但属于优秀人才,在中国流动是不受户籍制度限制的;在高考制度中,北京市户籍的考生,被北大录取的分数线可以低于非北京户口的考生。

那么,解决中国户籍制度真正面对的政策问题是什么呢?是城乡二元户籍制,还是限制外地人口落户本地?其实,这些都不是。户籍政策改革面对的真正问题,是还户籍仅作为人口管理的信息功能,许多看来是户籍制度的问题,例如找工作、考大学,只是地方政府拿户口说事而实现的差异性资源分配。所以,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上的科学决策,应将一些涉及资源配置和分配的政策与户籍因素剥离,要改革的是这些差异性的分配政策,而不是户籍制度。由此可见,如果构建错了政策问题。就无法让决策科学,就算决策规划再完美也终究无法执行,因为我们面对的政策问题是个伪问题、是个次级问题、是其它政策领域要解决的问题。在公共管理实践所遇到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不断增加的环境下,科学决策尤其要以构建真正的问题为前提。

二、科学决策需要把握价值,卜衡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公民权益的提高,公共政策环境的复杂性程度也较过去增强了许多。一项科学的决策,不仅在动机、规划、效果上要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和准则,同时还要对利益相关者所获得的实际价值进行平衡调整,否则决策就很难说是科学的。在这里。决策的科学性并非仅仅是工程或项目总体福利如何,还要看这些福利及其成本的分散状态。我们先看图(图一)中的理论解释。该图是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者詹姆斯,威尔逊提出的有关公共政策利益的成本一收益分散图,图中显示两种涉及公共利益分布的典型状态,一种是成本集中而利益分散,另一种是成本分散而利益集中。作为决策结果,这两种状态都是不理想的,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成本和利益的均衡,不均衡就会带来“搭便车”和“寻租”的政策漏洞。

如在城市管理决策中,我们都无法避免要提供诸如变电中转站、垃圾中转站或焚烧填埋场、高架桥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设施尽管在总体上是提升了公共福利,但的确具有“不受欢迎的公共物品”的特点,其原因是会遭致“邻避情结”和“邻避冲突”,即大家都不反对建造这些设施,但又都反对建造在自家旁边。遇到这类政策方案的规划,科学决策就不只是看这个设施能满足多少居民对用电、处理垃圾等的需要,还要看如何规划才能使得这些设施的成本——对周边居民环境的影响——不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则规划一定会遇到“邻避冲突”事件。过去我们认为,提供这些设施是为了广大居民需要,其动机和结果都是无可置疑的,因此不顾“邻避情节”的合理诉求强行施工,结果酿成一起又一起群体陸事件。

“邻避设施”往往提供普遍的社会利益,但相对而言设立这些设施所衍生的成本却往往集中于周围居民身上。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现今很多政策都涉及不对称的利益分配,以及伴随而来的抗争和参与者的受害情绪反应。科学的决策是需要从项目的工程学和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升到成本效益承担主体的分析上的,忽视承担主体价值的平衡,决策科学也就无从谈起。

三、科学决策需要选对政策风格

篇4

在当今时代,信息与决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科学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为科学决策服务,这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科学决策对信息的要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工作怎样才能及时、准确、充分地满足决策需要,这里有一个信息思维与决策思维相衔接的问题。

了解决策思维的特征,是优化信息思维、实现信息思维与决策思维同频共振的前提。现代决策思维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决策思维空间范围扩大,多向思维是决策思维的重要特征。因此,信息工作要找出更多更新的设想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将信息思维与决策思维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决策所需的新观念、新情况、新办法脱颖而出。二是决策思维的系统性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之间联系增多,行业之间互相渗透,国内国际成为一个大市场。从总体上多角度地把握事物,作出照顾全局、符合规律的科学决策,是现代决策系统性的表现,是科学决策的核心。这就要求信息工作确立思维的系统性,学会运筹帷幄,把握问题的实质。三是决策思维求异性的增强。求异性思维是新形势下不少有作为的决策者追求并推崇的决策思维,运用了他们的这种思维方法,往往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要求进行信息工作时要用特有的职业敏感性去捕捉、思考和感受新情况、新创见,以适应领导决策思维求异性的需要。

沟通与决策思维的联系,是实现信息思维与决策思维同频共振的关键。要达到这种同步性,必须疏通信息人员与决策层的联系渠道。一是信息部门要时刻关注决策活动的走向,主动掌握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情况,加强内外、上下及平行单位之间的沟通。例如在改革中资产重组、转机建制以及市场、税制、价格、金融等几大改革有何正负效应,哪些方面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等,这些都是决策者十分需要掌握的热点信息。二是随时了解决策的进程,使信息思维具有及时性和前瞻性。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各个不同阶段,信息思维要亦步亦趋,捕捉所需,提供所用,弥补所缺。三是争取介入各种决策方案的研讨和论证活动,增加参于决策交流的机会,增强信息思维与决策思维的贴近度。

在信息工作中,信息选题是一个首要环节,它对提高信息利用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题应符合决策要求,尽管文字粗糙一些,也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若选题偏离于决策意向,即使精雕细刻,也会成为无效劳动。决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多数要靠信息人员把握决策者的脉搏,把握科技、产业、市场、社会的热点,自觉选题,主动服务。但是能否服务到点子上,就要看选题与决策意向是否一致,这种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选题越准,对决策的支撑作用就越大。因此,信息人员要时刻关注决策活动的动向和进程,把握决策“热点”。决策“热点”是决策者在一定时期内决策意向最为集中的表现,抓住了“热点”,也就抓住了决策意向的核心。

从航天企业军转民工作的角度来看,以下几点可能成为当前决策需求的“热点”:一是关注政府与行业在各个时期对产业与产品的调整、发展政策,以及规划、部署等宏观信息。这是关系到航天企业民品开发方向和投入力度的重要信息,要求有较快的时效性和较可靠的准确性,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产业盛衰的大局。二是关注与军转民开发、生产、营销有关的政策、法规、措施等,尤其要关注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扶持、优惠政策措施的信息,为航天产业在军转民中发挥科技优势服务,这类决策在日常的军转民工作中占较大的比例。三是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动态、发明创新与新产品信息,这也是决策者在开发新产品和调整产品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热点信息,它将关系到所决策产品的发展方向、科技含量、市场价值和产品寿命等重大问题。因此在采集此类信息时,务必要走在别人前头,因为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早一天决策使产品开发成功,便关系到申请专利、进入行业、占领市场、获取经济效益等企业利益问题。四是关注各种产品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这类信息理应从国内视角延伸到国际范围,在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的产品、技术、人才的竞争就会超越国界,国际竞争就将发生在我们身边,即使在尚未入世前,国际竞争就已在国内的汽车、家电等不少领域打响了。五是及时向决策部门提供各种与世界经济接轨所面临的经济规则和信息动态,如国际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合资、跨国投资、金融、税务等。

决策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需要对上下、内外、左右的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的信息,使决策更加科学、全面和准确。决策的不同阶段,所需信息的类型各有不同,而信息类型只有与决策阶段合拍,才能使信息成为决策的有力支撑。

篇5

一、经营决策价值

企业经营决策是指企业为达到特定目标而从各种备择方案中挑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作为行动纲领的活动。

决策的价值,早为有识之士所重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古代军事学家的名言。就微观经营决策的价值而言,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成败兴衰。决策正确,意味着选定了能发挥企业优势、获取巨额经济效益的方案,促使企业兴旺发达;决策失误,就会导致企业亏本萎缩;经营决策多变,必然使企业陷于盲目、被动、混乱、多变、失调、浪费的深渊而难以自拔。一个处于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决策者,一定在这方面有着许多酸、甜、苦,辣的亲身感受,国外有些企业的倒闭,往往不是因为企业生产设备落后,亦不是因为职工劳动生产效率低,而是由于某一方面经营决策失误。由于我国企业尤其是落后地区的企业长期处于封闭式的自给、半自给的经济环境之中,加之信息闭塞,企业缺少经营自,因而对科学决策的价值体会不深,但我们深信,随着生产力逐步提高,产品日益丰富,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生产型管理转为经营型管理,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领悟到经营决策的价值。

二、科学经营决策的要素特征

决策是经营管理的重点,亦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从无数企业家成功的决策经验中,可以归纳出科学决策的如下四个要素特征:

首先,是否能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合法经济效益是科学决策的主要标准。在经营决策实践中,常以最大盈利,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作为评价准则,但由于被研究的问题不同,量化的方法不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评价指标:第一,可以采用税后利润来评价。第二,可以采用净现金收益率指标来评价,不能只按收益绝对额的大小来评价。第三,可以采用毛收益指标来评价。第四,可以采用边际收益来评价。第五,可以采用期望效益来评价。必须估计出各种因素变化的概率并计算出其期望效益,期望效益高的产品可以优先安排生产。

其次,经济信息是科学经营决策的基础。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及时的掌握着丰富而又可靠的信息,诸如知道生产什么产品销路大,怎样生产才能投资少、成本低、利润高,哪些地方能高价推销出产品,什么样的生产结构可以既保持良性生态循环,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等等,就可以据此做出科学的决策;相反,如果没有足够可靠的有用信息,就会在决策时犹豫不决,即使勉强做出了决策,亦不会使企业得到更多的纯收益。正因为如此,一个能干的企业家总是十分重视信息,设置专门的信息处理机构,切实抓好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存贮、检索,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再次,定量分析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许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数量比例关系,同时许多经济过程都按照一定数量变化规律运行,决策者的任务就是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过程、经济规律的数量表现、数量变化、数量联系的规律性。而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除采用唯物辩证法以外,还得求助数学方法的描述、推理、分析、预测、择优等作用,通过数学描述,把任务的时间、空间特征揭示得更加具体、明确;通过数学推理,使理论的逻辑性更加条理,更具有说服力,使经济现象之间的主与次、目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等逻辑关系得到更加精确的描述。总之,量化可以搞清事物的本质,可以预测事物的结果,可以找出经济效益最优的项目。应该指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延伸,没有定量分析,往往使定性分析停留在空泛的议论上,只好使用“大概是”、“想当然”,“可能是”……等一连串模棱两可的言词,很难使别人理解、执行和监控。反过来,定量分析离开了定性分析这个前提,往往容易在一大堆数字中捉迷藏,在数学游戏的迷宫中感到茫茫然,不知所措。

最后,积极创新是科学决策的灵魂。竞争是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竞争的胜败,固然与经济实力有一定关系,但还是主要取决于经营是否有方,决策是否科学。一般来说,竞争策略有下述五个方面:改进款式,以新取胜;提高质量,以优取胜;降低成本,以廉取胜;搞好服务,以周到取胜;信守合同,以信用取胜。这些竞争策略中,中心是要具有积极创新思想。有了积极创新,就可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扩大销路。现今的市场竞争激烈,消费需求变化快,新设备、新原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更快,产品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谁能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并能先声夺人,谁就能出奇制胜。陕西省的一些较知名的企业如:临潼的银桥乳业,咸阳秦都的金鸽瓜子,中国第一苹果汁加工企业海升集团,咸阳的红星软香酥等大多都是采用了创新式决策方法,在产品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牢牢地占据了市场主动权。

3经营决策学科体系

成功的决策实践为决策科学提供了科学的素材,同时决策实践亦需要决策理论为指导,决策能否达到科学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和驾驭能力,而这又依赖于决策理论的发展水平。笔者认为科学决策的学科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企业与企业组织综述;管理与管理思想概述;管理的原理与手段;企业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思想与战略目标;企业管理决策。包括决策目标及决策方法的选择,决策的实施、监控与调整,还有决策信息系统的支持等;经营预测;生产要素的管理。包括人、财、物、技术、时间与信息等;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创新式的决策;电子计算机在经营决策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5 -03

一、中小企业决策面临挑战

回顾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那些在上个世纪曾经叱咤商海、呼风唤雨的民营企业家,大部分只是昙花一现,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销声匿迹;从我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商业精英、企业家,因为独断、扩张和投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来临时被市场淘汰。在后危机时代,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决策风险:

(一)决策环境变化更迅速

我国经济近二十年的稳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为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带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与各国经济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的大变革大调整不断产生,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仅就市场因素来说,就在最近短短的三年内,我国企业经历了国际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金融危机的震荡、国内股市房市的价格大波动等。分析市场变化的根源,主要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接更紧密,导致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更隐密,再加上国内市场时刻受中央调控政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市场波动幅度更迅猛、影响更深远。在这种市场形势下,中小企业对市场发展的方向和市场变化的时间更难以把握,企业战略定位和产销问题异常突出,投资风险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决策的困难性。

(二)决策问题更复杂

随着市场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决策不再局限于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及投资、雇工、发薪等问题,更多地要解决企业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融资、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竞争战略、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库存模式、企业人才战略如何实施等问题。决策内容更复杂,涉及的信息面更广,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人才参与中小企业内部决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特别是缺少专业化、高水平的决策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依赖于企业老板,管理人员怕承担决策责任。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还不太熟悉诸如市场信息收集、竞争对手分析、竞争策略选择等,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极其复杂的决策问题时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三)决策失败的影响更大

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中外企业经营过程中,都有为数不少的决策失败案例,这些案例一一说明,科学的经营决策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兴旺发达,而错误的经营决策会使企业陷入被动、濒临险境。特别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自身的实力难以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往往会带来一连串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后果,所以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会对其组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使其难以有东山再起的壮举。

(四)决策者的因素更重要

中小企业的诸多决策失败案例中,处处可以看到决策者个人在决策方面乾纲独断,如巨人公司总裁史玉柱曾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说了算。”沈阳飞龙的总裁姜伟反省失误的头三条是:“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在三株集团没有人能对吴炳新的“年销售额在1999年达到900亿”的宏伟目标提出质疑。中小企业的老板由于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为一身,由于其创业时的巨大成功影响着公司后来的每一个人,使得公司董事会甚至于管理顾问形同虚设,管理层只能俯首贴耳。这些条件与权力的结合,容易使企业老板得意忘形,在面临复杂的、快速变化的决策问题时更容易出现失误。

二、科学决策机制——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起步晚、规模小、融资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生存空间狭窄,在转型经济时期虽然表现得十分活跃,然而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处境艰难,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丈悬崖。所以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就是要求决策者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判断,避免企业陷入危机。中小企业老板决策的基础,就是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数据,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中小企业决策的重点就是要求在决策思想、决策规律、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程序五个方面体现科学性,对经验决策、盲目决策、随意决策、非程序决策、非规范决策等决策方式予以否定,从而避免非预计的不良决策后果。当前科学决策对于中小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决策机制是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危机四伏同时并存。相比跨国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抗风险能力较差,始终处于竞争的风口浪尖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就像九十年代的民营科技企业巨人集团、四通集团等。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能审时度势,对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等进行认真调研,分析并识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统观全局,不失时机地做出有效决策,方可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不会被波涛汹涌的市场风险吞噬。

(二)科学决策机制是中小企业推行现代管理理念的起点

中小企业更容易出现经营上的失误,如战略失误、市场定位失误、竞争风险、资金危机、用人问题等,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存在诸多缺陷。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起步于家族制、一人老板,在长期经营中逐渐形成了“老板说了算”“一言堂”等权力绝对集中的决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部门经理乃至副总级别的管理人员只有执行权而没有讨论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僵化,管理效率低下,人员激励问题、产销问题、战略问题频出。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就是中小企业向规范化的公司制转型,在企业内部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坚持人性化管理的同时,追求企业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科学化。然而在中小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决策现代化、科学化,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方可保障现代企业管理的推广具有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科学决策机制是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

决策的正确性和决策效率常常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战略的成败。在危机四伏、异常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新事物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产生,竞争环境不断变化,中小企业要想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在面临各种尖锐挑战和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决策,并使之付诸于实际行动。管理上有一句名言:一个错误的决策用100个行动也无法挽救。如果决策者优柔寡断,就会坐失良机;如果决策者仓促决断、错误决策,又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说,科学决策产生的决策效益是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

三、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度框架安排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异常迅速,市场经济的竞争非常残酷,新的时代对中小企业实施科学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变的、非理性的、独断专行的决策,产生决策失误的机会更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更大。所以,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应树立科学决策的理念,掌握和运用科学决策方法,实现企业决策的快速、理性、程序化、专业化与战略化,努力提高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决策结果的正确性。

(一)建立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决策咨询顾问三方制衡的中小企业科学决策体系。随着职业经理人进入中小企业管理层,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由于目标差异产生不可避免的委托问题。中小企业老板自己缺乏驾奴企业、适时做出快速决策的能力,也不能将决策权全面委托给职业经理人。如果任由职业经理人承担决策、控制、评估于一身,可能会造成企业管理失控,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所以,中小企业需要有别于职业经理人的专家咨询,通过建立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决策咨询顾问三家制衡的决策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其中,企业老板统管决策并对决策结果负全责。职业经理人以其决策执行人的角色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可操作性,预防决策失误。决策咨询顾问以专业的第三方角色,介入企业决策流程,一是避免决策层在企业管理中被弱化;二是以其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及广博的知识为基础,为企业老板提高决策知识和专业服务,并在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发挥协调作用。这种决策部分类似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职业经理人因为感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必然将决策失误机率降到最低。

(二)中小企业决策者必须依据足够的信息做出理性决策,杜绝习惯性决策。及时、有效的信息是企业实施决策的基础。为了保证决策的快速有效,中小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通道,不断提高企业的内外部信息觉察能力,自觉收集市场相关信息,把握产业动态和发展方向,全面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战术。对于产品、技术、市场等关系企业战略成败的决策问题,企业必须以大量的信息数据为支持,以可靠、真实的决策分析报告为依据,通过集体讨论来决策,必要时还应征询专家、销售团队、企业高管层意见。当然在决策过程中收集到与决策状况有关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特别复杂多变的决策,如果要做出长时间的、代价昂贵的分析,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做决定,决策的最佳时机可能早已时过境迁。所以决策者很多时候不得不在信息不充分、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此时此刻群体决策、民主决策的科学性要明显优于个人决策、独断专行。

(三)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即使是最复杂的问题也要进行快速决策,绝不能拖延不决或决而不断。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竞争,亦或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对决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判断、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行动及快速修正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国内外经验和研究资料表明,大型企业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进行合理的决策分工和职权分配,建立科学的层级决策机制,通过其成熟的决策管理机制来规避风险。大型企业决策的流程变长,速度变慢,既有成本增加的问题,又有反应迟缓可能带来丧失先机的风险。但大型企业依靠其规模优势、市场领导者地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竞争中仍然能够获得必要的经济利润。中小企业在国内外大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和谋发展,相比于大型企业没有这些优势,只能从竞争中靠时间和速度来获取竞争利润,所以需要迅速反应和正确决断。对中小企业来说,时间就是市场,先机就是成功,长时间的犹豫不决,也许就意味着失败。所以说,在速度决定一切的时代,快速决策能力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寻求自身发展机会的重要武器。

(四)建立程序化的决策制度,防止决策者随意决策,是中小企业实现理性决策的重要保障。决策者希望能够迅速正确地做出决定以应对变化,但是竞争环境瞬息万变,各种信息浩如烟海,无不增加决策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决策切忌头脑发热、信口开河、独断专行、随意决定。为了保证快速做出的决策是正确有效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而且已经程序化的决策制度,规定什么样的问题经过什么样的流程、由什么级别负责、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进行决策等,实现企业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中小企业建立程序化的决策制度,一方面可以杜绝企业老板独断专行的决策倾向,促使企业决策向民主决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决策者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对决策问题周密地规划,做出理性判断。

(五)决策者应经常审视和贯彻企业长期战略决策,确保短期决策围绕并服从于长期战略决策。长期战略决策决定企业发展的总方向,决策正确与否和执行结果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应高度重视和贯彻长期战略决策,短期决策必须围绕长期战略决策进行,决不容许产生短期决策与长期战略决策相违背的情况。中小企业决策者有两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一是长期决策朝令夕改,遇到困境就想寻求变化,但由于对未来的方向不明确,这种变化显得非常随意;二是短期决策仅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目标,产生明显的战略决策执行不力问题。当前中小企业如果仍然抱着“船小常掉头”的想法,反反复复折腾,不仅企业做不大,而且经常变更决策容易产生决策失误,让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六)应高度重视管理层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聘任、奖惩、考核评价等决策问题,切忌因此而伤害其对企业的感情。人的情感,是人对现实中事物或现象的态度体验,有时可能以鲜明勃发的形式表现为外在的情绪,产生诸如愉快、激励、积极工作等有利因素。中小企业老板要高度重视管理层对企业的情感,把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即使在管理层出现工作失误时,也要根据失误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程度予以慎重对待,绝对禁止对高层管理人员乱扣责任。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考核,应以年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主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附加一些特别约束,防止职业经理人违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产生,而对于企业日常运行中出现的管理差错,则以具体实施部门或责任人为考核对象。

四、结束语

诚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所说:“管理就是决策。”企业家的管理工作,就是每天不断地做出决策,告知并监督责任人实施。从逻辑关系上来说,企业家对实施科学决策具有绝对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以防止错误的决策产生。科学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几乎所有的企业家对科学决策的认识也都能达到高度一致。然而多年以来关于企业科学决策的论述并不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是做长期战略决策的较多,按科学决策原则、程序进行的不多,究其原因是科学决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决策者的权力,与当代中国领导文化产生冲突,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决策容易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如果要扭转这种局面,中小企业的决策者,特别是企业老板,要认真研究科学决策的原则、重要性以及艺术性,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以高度的个人抱负、责任感和战略眼光,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日常决策模式和决策习惯,切实提高企业科学决策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宪磊.科学决策和信息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赵志耘.构建我国科学决策机制面临的形势及关键措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03).

篇7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扩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篇8

要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过分地突出了“物”的地位,发展指标主要看经济,讲发展就是讲经济的发展。在“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支配下,尽管我们在经济上获得了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成为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向“以人为本”转变成为发展的历史必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从重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发展本身就是质量和速度的统一,只有在发展中保持质量和速度的协调统一,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只有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重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重视发展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一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在发展中要突出信息化等高新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要注重经济发展同环境资源相协调,要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要从重经济发展向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的观念。片面的经济增长非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普遍幸福,反而会使人们饱尝“有增长无发展”以及“增长与发展负相关”的苦果。要立足于全面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进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二、着眼发展实践,实现三个转化

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一是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现在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除了受资源环境制约外,还受到了劳动力成本等的制约。中西部地区要取得沿海发达地区过去所取得的发展业绩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时由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优势更加明显,不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是惟一出路。二是要走产业特色化之路。比较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其实只有以自身资源为基础的特色产业这一项,土地、税收和劳动力都不再拥有真正的优势,经济要有竞争力,就必须突出产业的地方特色。如果不突出地方特色,盲目模仿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与其他地方产业雷同,这种发展路子既没有前途,也难走得通。中西部地区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把握国家政策,立足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选择支柱产业。三是要走全面协调发展之路。发展是一个“系统的集合体”和“过程的集合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调了就能相互促进。在发展中要吸取教训,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推进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一是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一方面在发展中要加大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创业融资的力度,招商引资必须着眼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招商引资中不能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搞简单的产业转移承接;立项争资要着眼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研究政策,认真调查研究,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投入;创业融资要激发社会活力,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创业途径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在发展中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是新的发展方式,必须突破旧的观念和做法、体制和机制的束缚。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经济结构调整,要加快原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制,促进经济民营化;要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快工业的发展,要通过招商和创业两个轮子,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布局要合理,这是中西部地区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潜力、竞争优势所在,在产业布局中一定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三是要加快基础建设。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科学决策是科学发展的前提,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发扬民主决策的作风,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实现科学决策;二是改革创新能力,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学习掌握科学理论为基础,搞好调查研究,着眼发展大局,寻找工作差距,总结自己,借鉴他人,创造性地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三是统筹协调的能力,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善于解决各类矛盾。

三、把握落实环节,抓住三个关键

突出发展规划的制定。没有好的规划,就不会有好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要立足自身优势,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要重视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划,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城镇化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篇9

在当前经济社会中,税收作为一种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手段,直接作用于企业、单位、个人的经济利益,在人们经济决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税法要求其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同时也赋予了纳税人合法纳税的权利。通过税负筹划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优质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企业在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对企业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例如:为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创造条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再有,在税务过程中做好税务筹备等前期工作,能够为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最后,税务筹划还具有激励作用,能够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实现,及时发现税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最终促进我国税收法制向健全化方向发展。

一、企业筹资与税务筹划两者间的关系分析

税务筹划顾名思义,就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现行税法和其它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税法所包含的减免税等一切相关优惠政策,用税法理发精神充当企业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的巧妙安排,对存在多种纳税方法进行计算,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种对自身最为有利的税收政策,最低限度的节约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企业筹资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方式方法。

1、企业筹资行为与税务筹划均属于企业理财的范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管理决策独立性是当前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作为一种挑战的形式存在。财务管理作为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换一种方式来说是企业价值活动下所实施的管理活动。纵观企业管理整体,不管从筹资、投资、股利等角度出发,都与税收有着直接联系。也就是说企业随意一项财务决策,都同税收挂钩,税收很大程度上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等的重要影响因素。不管从哪种方式上来说,税收支出这部分都是构成企业流动资金支出的重要部分,税收的重要性也就得到突显出来,这也是决定税收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2、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不难发现,企业管理理念需要依据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来体现,税收之所以称为企业资金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在于税收也兼具了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两个特点。只有在通过具体的筹资与投资决策的基础上才能够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促使企业本身可以完全掌握收入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支出时间。尽管税收恒定值保持不变,但是在考虑时间因素后,其实际税款要比支出税款低。另一方面,筹划活动并不是没有市场风险的,例如:要面临着国家税制税法的改革、经济全球化、国家法律的完善、市场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倘若没有制定出正确的管理计划,不能够很快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都会影响税务筹划的最终结果。

3、现代财务管理的具体理论为企业进行税负筹划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和方面因素,例如:计算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指在依据法律程序进行依法纳税后),由此也就不难看出,税收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活动经费是否属于税前列支的范畴。实际上其囊括很多方面,例如:筹资决策、企业所有财务决策都要全面考虑到税收的影响。否则会对财务决策造成影响。鉴于此,深入研究筹资活动对所涉及的税务有着迫切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筹资决策更具科学和系统化。

二、企业筹资进行税务筹划的意义分析

篇10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对出台前的重大决策和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超前做出稳定风险评价和趋势估计,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有效规避、预防、控制可能产生的稳定风险过程。实质是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防,包括信息收集、研判、制定预案等,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风险隐患,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的预防。

二、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我国已经进入实践阶段,实践中形成了四川“遂宁模式”和江苏的“淮安模式”,这些模式奠定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理论基础,为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国家政府部门和各大企事业单位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和成绩,但由于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重大事项中社会稳定风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对重大事项可能引起的风险认识还不够清晰,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对“稳评”工作重视不够。对于日常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全面,无法掌握风险动态,不能做好风险预警。二是“稳评”工作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在“稳评”工作中对于相关因素的分析不不够专业和全面,无法保障评估质量和评估效果。三是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不够。专业部门责任意识和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不能对即将出台的重大事项理性分析,提前拿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建议

基于对辽河油田形势及“稳评”工作的调研了解、分析思考,可知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预防和杜绝规模性发生,维护员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有助于企业稳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深刻理解“稳评”意义。

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稳评”工作,才能真正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企业前期出台的改革措施、政策法规等重大决策的利弊凸显,决策者清醒的认识到认真开展重大事项决策前的“稳评”意义重大。领导对 “稳评”工作的重视是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续,是有效落实“稳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应评尽评,刚性执行,强化推进“稳评”程序。

将“稳评”作为重大决策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做到应评尽评,评估过程中严格按照“合法合理、科学民主”的原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深入调查研究,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征求意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论证,确保评估工作全面、客观、准确,使评估结果科学、合理、有效,对重大事项决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是要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切实提高“稳评”质量。

高质量的“稳评”结果是确保企业科学决策的前提,而“稳评”工作不仅仅是评估者态度问题和评估程序问题,更是专业知识,评估技能和经验的积累。很多评估项目涉及不同领域的业务知识和以及不同素质的利益群体,多种诱发稳定风险的元素都对“稳评”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稳评”工作小组和参与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更加了解和掌握相关“稳评”的业务知识和评估方法,提升“稳评”技能等切实提高“稳评”质量。

四是要科学决策,有效处置,合理运用“稳评”结果。

“稳评”结果是重大事项审批和决策的依据之一。我们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公平效益统一”的原则,统筹考虑发展需要与人民群众承受能力,统筹考虑人民群众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稳评”结果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不论存在高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低等级风险,可否实施,最后处理过程中都要做好解释、说服和引导工作,妥善处理相关群众的合理诉求。

篇11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是保险业的财富之源。因为风险的客观存在,才有风险管理意识,引发投保人的保险需求,从而形成保险资金的积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风险都能带来财富,有些风险能产生财富,这是业内常说的可保风险;而有的风险却不能产生财富,只能暂时收获金钱,其代价是亏损的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风险管理就象用兵打仗,必须充分权衡利害,“不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所以深入系统地认识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是保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前提。

(一)认识盈利风险,系统研究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保险业的盈利风险大致可分为:精算风险、系统风险、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违规风险也可以说是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潜在税收风险。

(二)建立健全风险预测评估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平台,加强风险管理

保险业盈利风险基本上是属于专业的、可控的、能够分散的风险,应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对风险按类别在起因、发生、过程、产生的后果及其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在各级公司、部门、业务险种以及不同保险标的分布进行个性化分析,进行定级评估,预案模式制作,以备不时之需。对保险业盈利风险按风险类别建立综合信息化自动平台。

二、打造盈利平台,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

预测和分析要建立在数据归集的基础之上,并且能够灵活地从不同的角度来对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和判断,要基于归集的数据,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系统的支持。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中,保险公司建设了各种不同的系统,比如:处理业务的核心业务系统,对销售人员业绩进行管理的人员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里所包括的数据和指标,是保险公司业务的真实反映。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有必要对系统里的数据按照机构、部门、业务系列、险种、渠道、客户分类、成本利润中心等多个纬度进行数据归集。这需要应用系统之间有灵活接口,数据的口径必须一致,参数化的程度要高。险种会有变化,会不断创新,盈利能力平台要对需求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除了搭建盈利能力平台之外,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保险公司决策层必须灵活、快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响应,同时还要考虑各种潜在风险,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势在必行。然而,在保险业广泛应用的是业务系统,只限于解决一些具体的业务处理问题,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较少,而涉及到多维分析、决策支持及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则更少,不能对高层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各个相互独立的业务系统对科学决策支持不大,整合各个系统,建设商业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成为保险公司挖掘内部潜力的重要举措。

商业智能辅助决策是指集中业务系统的生产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对决策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国外先进的保险公司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拥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这就为他们的业务发展和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大多数国内保险公司并不缺少数据,而是受阻于过量的冗余数据和数据不一致,它们变得越来越难于访问、管理和用于决策支持,且数据量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保险公司信息中心正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需求,信息化要对决策提供支持。

以泰康人寿为例,它的业务扩张速度很快,已经涉及个人险、团体险和银行险等多个市场,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数据分散、决策没有依据的难题。泰康人寿不同险种的数据,及呼叫中心和在线交易系统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中,集团决策层无法从集团一级看到整体数据,也没有合适的数据模型将这些数据组织在一起,因而无法实现科学决策。上马商业智能应用系统后,泰康人寿可以进行保单分析、理赔分析、利润及成本分析、客户忠诚度分析、销售分析、客户服务分析,从而各级管理层决策有了更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基于商业智能的科学决策替换了以前的经验决策,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制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方法措施和实施步骤

(一)方法措施

1.促进理论模式和指导思想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2.促进政策制度导向必须与市场定位选择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3.促进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4.促进业务质量和业务规模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5.促进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6.促进保险产品和保险标的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7.促进承保核保与理赔核赔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

(二)实施步骤

1.先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信息数据平台,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2.依照基础数据制定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方案。3.再次创建盈利能力信息数据平台。4.制定盈利能力预案。5.最后将两个数据平台有机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综合数据平台体系,不断提高保险企业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是标准的风险中求财富的企业,但并不是指所有的风险都能产生财富,有些风险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是亏损的陷阱,就是破产的灾难。所以防范风险是基础,是前提,没有有效防风险平台支持,企业将面临险境,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和提高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盈利能力平台才能是稳固的平台,健康的平台。对风险理性的选择和放弃是明智的,有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风险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最好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1]刘京生.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