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能源环境分析

能源环境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23 14:56: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能源环境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能源环境分析

篇1

[DOI]10.13939/ki.zgsc.2016.32.187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背景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是必然趋势。通过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基本竞争战略研究,对我国整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国梦。

2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2006年6月,比亚迪纯电动轿车F3E的研发成功;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可以充电F3DM双模汽车,而且拥有在比亚迪F3DM中使用的“铁电池”储能技术完全的知识产权;在成功推出F3DM后,比亚迪又研发出纯电动汽车E6,在世界上量产的电动汽车里也是代表了最高水平。

2010年5月,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签署合同,在中国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将共同开发电动汽车,这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3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环境分析

3.1 基于PEST分析法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从政治法律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了许多扶持和促进小排量汽车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在2012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里,国家更进一步加大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在规划中,不仅制定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发展、减税等政策,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定了发展目标。在规划里提到,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

3.1.2 经济环境分析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也正在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我国正在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在我国未来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汽车消费尤其是国家产业扶持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具有较好的前景。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近些年来,大家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青睐。新能源汽车对能源的需求要远低于传统汽车,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效果,其使用成本花费较低。基于此,许多地方政府和个人已经加入了新能源汽车购买的队伍,公交车、出租车及私人轿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了。

3.1.4 技术环境分析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更是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而从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来看,比亚迪作为传统的电池生产企业,其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全球来说也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在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电池容量方面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也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上的优势也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基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从竞争者的类型来看,市场上现在主要有两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类型: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延伸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另外则是例如比亚迪和特斯拉之类的完全新的汽车行业参与者。而比亚迪的主流新能源汽车“秦”的整体动力性能在4种车型中是最好的。同时,从使用成本来看,比亚迪秦的成本优势是遥遥领先,而且比亚迪秦是一辆三厢轿车的设计更贴近国人的消费理念。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比亚迪秦是一辆油电混合动力的轿车,可以说,现阶段比亚迪生产出的新能源汽车无论在技术上和成本上在中国市场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3.2.2 买方的议价能力

对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来说,其市场需求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购需求和市场采购需求两大块。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议价能力是比较弱的。而除了政府采购需求之外,新能源汽车更需要市场对它的认可,整个市场的认可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动力。而对于市场采购需求而言,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现阶段是相对较强的。

3.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主要是有传统汽车产业的供应商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特有的供应商(如储能电池,电机等)。和传统汽车通用的零部件(如轮胎、汽车涂料等)的供应商相比,新能源汽车企业专用零部件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却较强。由于新能源汽车刚起步,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数量有限,而这些零部件决定着汽车的质量和成本,所以不仅供应商少而且替代品也十分有限。但是比亚迪原本是电池生产商,而储能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正是由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整合能力远超其竞争对手,所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售价都比竞争对手有优势。

3.2.4 潜在入侵者的威胁

所谓潜在进入者,可能是一个新成立的企业,也可能是一个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原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潜在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并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我国在2009年7月实行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设立需要符合8项基本条件,这些严格的准入条件使得许多企业都被挡在大门之外,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潜在入侵者的威胁相对比较小。

3.2.5 替代品的威胁

由于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一个作为替代传统汽车的新产品,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理想,那么传统汽车还是可能继续主导市场。另一方面,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也是另一种威胁。但是随着传统能源的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使得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此传统汽车带来的威胁会逐步减小;另外从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新能源汽车属于较先进的技术,被其他交通工具替代的可能性还非常低。

4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分析

4.1 成本领先战略

比亚迪使其成本低于同行业的其他生产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

4.1.1 利用原有优势以实现成本领先

由于比亚迪在电池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其也把此经验移植到新能源汽车中来。同时比亚迪模仿其他成功汽车企业,但是它又不局限于单纯模仿,他们从不同品牌的汽车中吸取客户喜欢的元素,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上来并加以创新,使其产品更贴近了消费者。

4.1.2 技术创新以实现成本领先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的技术制约主要有两个方面:动力蓄电池能量储存和电池的使用寿命。磷酸铁锂材料和磷酸铁锂电池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向,掌握生产技术的企业将有潜力成为未来的行业明星。比亚迪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车用磷酸铁锂电池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企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2 差异化战略分析

除了贯彻执行成本领先战略外,比亚迪还将差异化战略融入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2010年9月,比亚迪纯电动大客车K9在湖南长沙的比亚迪工厂下线。在K9诞生之前,深圳市政府就已经明确将向比亚迪公司采购纯电动大客车。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0辆比亚迪纯电动大巴通过政府采购渠道在深圳各条马路上行驶。

5 结 论

本文通过运用PEST分析法及波特五力模型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对比亚迪采取的基本战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结论:外部宏观政策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推动力;拥有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技术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

参考文献:

篇2

2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的对策分析

2.1制定好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只有做好富集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才可以真正切实的做好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体制的构建。但是要注意的是规划的确定并不是简单的政策、形式以及内容上的统一,而是要在差异化中力争实现既定的目标。当然考虑到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多分布在自然与经济交叉区域,因此会在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实能源富集区的发展目标是为了追求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会形成区域优势,通过不断协调区域内的管理机构的职责等,逐步提高区域内整体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人、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2明确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只有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才可以真正做好能源富集区生态环境的管理目标的实现,有效地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生态保护的政策。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现阶段生态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在做好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环保总局在促进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协调好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的问题切实做好相应的战略部署,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针对不同的发展需求,转变好各部门的职能,清楚明确在富集区生态环境方面各自的责任,保证整体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合理有序进行。

2.3富集区生态环境协调机制创新跨区域环境行政协调机制是在各地环境行政管理的正常有序实施的基础上建立与运行的,并不是脱离区域内管理而单独存在的,跨区域环境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须依靠政府主导,积极培育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机制创新期间,还会出现许多复杂艰难的问题,但是在机制的总目标指引下,加强合作,最终会构建起一套有效的跨区域环境行政协调机制。

篇3

引言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严重。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上高度依赖煤炭,整个“十一五”期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近70%来自消耗煤炭。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有很多缺点。生态环境方面,开采煤炭会造成地表塌、陷温室效应等;利用效率方面,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较其他能源低;环境影响方面,由燃烧煤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比其他能源严重得多。环境主要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粉尘、烟尘、温室气体等,其主要来源均为煤炭的燃烧和利用。所以,甘肃省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代价。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那种肆意开采和消耗,片面谋求经济增长发展道路的弊端。因此,如何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成为甘肃经济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以及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重点研究甘肃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协调好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

一、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

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近70%来自煤炭。由于燃烧煤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对甘肃省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尽管近年来能源消费的结构有所调整,但效果不显著,能源消费总量中来自煤炭的仍有三分之二。且由于所使用的煤炭质量较差,使得甘肃省环境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表1给出了甘肃省近几年能源消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单位GDP能源消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我们可以注意到,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随GDP上升而一直上升,但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逐年递减。一方面说明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另一方面也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有关。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二氧化硫与烟尘排放量随能源消费总量的上升而上升,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大气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改善大气环境至关重要。

二、改善环境状况的能源消费调整策略

甘肃省经济一直处于粗放增长状态,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前提的。这也造成能源消耗方面对煤炭有很强的依赖性的甘肃省,煤炭的粗放型消费,随之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以上问题,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针对煤炭的粗放型消费,甘肃省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促使甘肃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转变为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二)调整产业结构

甘肃省三产业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要远远低于第二产业。甘肃省第三产业比重应继续增加,使产业结构向高度方向转化。要改善甘肃省的环境面貌,就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中高耗能的工业,同时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的支柱产业,工业企业要逐步规划调整,发展金融、贸易、商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三)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环保产业

甘肃省应大力发展新型替代性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等资源),这些能源在甘肃省资源比较丰富,且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同时还能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使用新型替代性能源,遏制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

中国环保市场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水平,与其经济规模相比显得很少。但在环保意识日益浓厚的背景下,发展环保产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四)完善环保制度,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在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甘肃省未来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本措施是对一些建设项目从产业政策、整体规划、污染排放等方面严把环保关,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把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同时加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完善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切实把环境管理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

参考文献:

[1]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

[2]杨永华,等.经济学视角的能源使用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

[3]韩文科,胡秀莲.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调整对策[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能源消费;环境;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能源问题由来已久,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一次能源的储量有限,且可代替能源的研制开发尚处小规模的实验阶段,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能源的紧缺固然是一方面,但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已从局部地区蔓延至全球范围,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已成为最典型全球环境问题。因此在对待能源和环境这两个问题上,决不可偏废一方,应综合考虑两者同时作用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实证研究

1.变量选择与数据准备

选取1990年到2010年的煤炭消费量、石油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研究数据,因为这三个变量的数据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因此通过对原数据进行相除处理,得到各指标的增长率,以此来作为下面实证分析的变量数据。并记1x为煤炭消费量增长率,2x为石油消费量增长率,y为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

2.协整检验

步骤一:将1x、2x、y进行一阶差分之后ADF检验的结果:

表中看出1x?、2x?和y?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经过差分后的三个序列是平稳的。

步骤二:对残差序列{ } tε进行平稳性检验

Null Hypothesis: D(RESID)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MAXLAG=3)

从表中可以看出,P值

3.误差修正结果

D e p e n d e n t V a r i a b l e : D Y

篇5

    二、农村能源分类

    1.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物质和其他有机质,可直接当作燃料或转换成气态或液态燃料的载能体。一般指薪柴、秸秆、人畜粪便等。

    2.水能:利用水力发电。

    3.矿物质能:主要指煤和煤矸石。煤矸石是指煤矿中开采出的低热值的矸石,其热值为3.3~12.5兆焦/千克。可以直接燃烧或加工成型坯等燃烧利用。

    4.太阳能:广义的太阳能包括直接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和因太阳辐射同地球大气层及地球表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风能、潮汐能等,也包括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生物质能等。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利用太阳的光、热问题。

    5.风能:由于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能的能力不同,造成各处温度和气压的差别,促使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空气产生的动能即风能。可用于风帆助航、风力提水、农副产品加工、风力发电、风力致热等。

    6.地热能:地球内部包含的热能,或由于地下物质的摩擦、挤压而放热;或由于地球内部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放热。从地表向下,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高。火山爆发、地震和温泉都是地热能的表现形式。据估计,地球内部每小时放出的热量约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优质煤。中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开展了利用地热能的工作,一般用于温室、育秧、育种、孵化鸡、养鱼等。西藏羊八井、湖南灰汤、辽宁熊岳等地建设地热电站。世界各国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也较重视,主要是将地下天然蒸汽和热水用于生产和生活。由于有关设施的一次投资较高,地热能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潮汐能由月亮和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使海洋中的海水作周期性的涨落运动,由潮汐涨落所产生的位能和动能称为潮汐能。中国潮汐能资源估计约1.1亿千瓦,主要用作水磨、水车、农副产品机械的动力和发电。

    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使我国农村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从根本上扭转,将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使“三农问题”变成越来越难解的症结所在,而且也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乎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且也成为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村能源是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是农民生活改善的物资基础。然而在农村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从能源资源到能源的最终消费,各阶段都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引起局部的、区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五、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农村使用薪柴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做炊事和供热燃料的传统利用方式引起的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2.小水电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农村的小水电一般都是利用修建的小水库进行发电,由于水库中的生物质腐烂而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到生物圈造成空气环境的污染。

    3.矿物质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对地表的破坏、引起岩石的移动、矿井酸性水的排放、煤矸石堆积、煤层甲烷排放等。煤炭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和汞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消费过程中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环境问题。

    4.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占用土地,另外制造光伏电池需要的高纯度硅,属能源密集产品,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含镉光伏电池的有毒物质排放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公众仍担心对健康有危害。

    5.风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风能开发中,风机会产生噪声和电池干扰。

    6.地热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地热水直接排放造成地表水热污染:含有害元素或盐分较高的地热水污染水源和土壤;地热水中的CO2和H2S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地表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陷等。

    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生态植被严重破坏

    1)森林资源的破坏:乱砍滥伐、毁林种粮、森林火灾等,全国每年减少森林资源约1亿m3。

    2)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目前已有0.87亿公顷退化,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且每年仍以133万公顷的速度继续退化。

    生态植被破坏的后果:使农业生产失去生态屏障,是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虫灾、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2.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水污染。

    乡镇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生活垃圾造成的水污染。

    3.农村土壤环境的污染

    1)一方面,我国是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近年来耕地面积又在不断减小,并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仍在不断恶化,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

    2)目前,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km2,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km2,而且污染趋势仍在加重。

    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4.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1)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排放量日益增大。据统计,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为2320.5万t,其中总氮日排放量约为283.1t,总磷约为56.6t。大多数村镇没有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在河塘或低洼地,不仅影响卫生,而且造成河流淤积,污染水体。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浪费了大量资源,污染大气和水体。

    2)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未收集和未处理的垃圾还会滋生传播疾病的害虫,如苍蝇、蚊子、蟑螂和老鼠等。

    3)粪便及秸秆引起的污染即内源性污染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水源污染导致5亿农民的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鱼塘、农田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大气污染导致酸雨面积不断增加,全国酸雨面积已经超过国土面积的29%;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共同污染着水源、污染着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形成了农村新的污染物,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膜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白色”污染,使农田土壤结构破坏、养分减少、地力下降。

    5.农村大气环境的污染

    1)农村家庭使用柴草和含硫量高的低质煤作为生活燃料,且农家炤房的排烟设计很差。

    2)乡镇工业废气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均占我国工业排放总量的近一半。

    3)拖拉机、三轮摩托、二轮摩托等机动车辆尾气废气大量排放。

    4)乡镇和村间道路的路况差,灰尘漫天飞扬。

    七、农村能源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

    1、实行节能优先的政策,通过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农村节能炉、节能灶等节能产品的使用,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原煤和薪柴,也就减少了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薪柴也就等于封山育林,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14(2010)12-0000-00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0

摘要:我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其中 住宅能耗甚至约占到总建筑能耗的60%。尽管如此,但是北京市在住宅建筑能耗这方面的数 据还比较缺乏。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住宅建筑的室内环境和能耗现状,于2009年1月至2009 年5月分别对北京市7个区中的23个住宅小区和2个农贸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 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92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情况、围护结构、空调情况、生活 习性等。在本次调查对象中非节能建筑占14%,铁窗使用率占到9%,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有待提高;64%的用户多余1 台空调,99%的住户空调器的制冷温度低于北京市提倡的29℃空 调温度;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住宅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64kW•h/(m2•年),高于中国城 镇水平,为美国的2/3,此外,一些有效的节能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对 节能行为的宣传。

关键词 住宅建筑;建筑能耗;室内环境;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14(2010)12-0035-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08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已 经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1],其中住宅能耗甚至约占到总建筑能耗的60 %[2],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建筑能耗远远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此外,随着北京 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上升、家用电器的种类增加并更加普及以及人们对热舒适 度要求的提高,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将继续急剧上升。尽管如此,但是北京市在住宅建筑能 耗这方面的数据还比较缺乏[3]。因此尽快进行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全 面了解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对住宅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深入地推进有积极现实意义。基于此 ,本文对北京市室内环境与能耗进行了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1.1 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

本次调查从2009年1月开始,到2009年5月结束,根据北京市住宅建筑的节能方式和人口分布 的情况而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7个区中的23个小区和2个农 贸 市场。本次调查范围广,分布在北京市的二环到六环之 间;调查小区数目多,涉及到了北京市城区的7个区的23个小区和2个农贸市场。其中:朝阳 区有8个小区和1个市场,海淀区有8个,丰台区有2个小区,崇文区有2个小区,宣武区有1个 小区,石景山区有1个小区,西城区有1个小区和1个市场。1.2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从表1可以看到,本调查选择小区全面,涵盖面广。调查所涉及小区的住宅建筑结构形式多 样,有板楼、塔楼以及混合的形式;建筑年代长远,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以后;节能形 式复杂,有一步节能、二步节能、三步节能以及非节能形式。

2 调查问卷

2.1 调查问卷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依据尽可能全面的调查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的原则设计的,主要 包括:建筑情况、围护结构、空调情况、生活习性等。

2.2 调查问卷的数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 000份,有效问卷1 692份。其中丰台区251份,朝阳区725份,宣武区 110份,崇文区186份,西城区225份,石景山区45份,海淀区482份。

3 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的现状

3.1 住宅建筑的基本信息

3.1.1 建筑年代

北京市1980年前的建筑占1%,1980-1989年的建筑占13%,1990-1999年的建筑占38%,2000-2 004年的建筑占40%,2004年以后的建筑占8%。被调查建筑大多集中在实施第一步节能标准以 后,甚至还有8%的建筑符合北京市第三步节能标准的要求。因此,从整体看来,被调查的建 筑节能性比较好,仅有14%是非节能性建筑,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3.1.2 建筑面积

北京市小于50 m2的建筑占23%,50-70 m2的建筑占26%,70-90 m2的建筑占21%,90-1 10 m2的建筑占14%,大于等于110 m2的建筑占16%。整体上来说,北京市建筑面积在各 个面积阶段分布比较均匀。2002年,日本、瑞典和德国这三个发达国家新建住宅平均建筑面 积分别是:85 m2、90 m2、99 m2。并且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居住实践后,已筛选 出一个舒适、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户型区间:单套住宅面积在85 m2-100 m2 [4-5 ] 。而北京市住宅面积在70-110 m2的建筑占到了35%。在住宅面积方面,北京市未符 合发达国家所提倡户型的建筑约占到了2/3。

3.2 护结构的统计结果

3.2.1 外窗

通过门窗损失的能耗占到全部建筑能耗的40%-50%,其中通过玻璃的能量损失约占门窗的75% [6]。

北京市塑钢窗框使用率(65%)最高,铝合金窗框(23%)次之,然后是铁窗(9%),木窗( 2%),其他(1%)。塑钢窗的隔热性能远优于铝合金窗,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 用塑钢窗框以达到需要的节能效果,因此北京市在窗框材料的改善上仍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北京市建筑双层玻璃(52%)逐渐代替单层玻璃,但是仍有25%的单层普通玻璃需要改善。 此外,双层中空玻璃占15%,单层吸热玻璃占到8%,但是吸热玻璃不适于北京这种寒冷地 区[7],双层中空高透射LowE玻璃是较好的选择,考虑经济条件的限制至少也要 选 用双层中空普通透明玻璃。因此,对于北京住宅建筑,在改变玻璃层数和类型进而节约住宅 建筑能耗方面,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2 遮阳方式

北京市住宅除普通布窗帘外,采用遮阳比例不高,用百叶窗占4%,竹窗帘占2%,遮阳蓬占 3%,贴纸1%,无遮阳物6%,其他1%。一般来说,在室内悬挂浅色窗帘可隔离40%左右的太阳 辐射热[8] ,但其效果不如在室外安装遮阳篷、竹窗帘等,但是安装遮阳篷可能 会建筑整体美观。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美观的外遮阳是未来研究方向。

3.3 空调情况的统计结果

3.3.1 空调拥有量

图1为每个小区空调拥有量的统计(横坐标为小区号码,其中括号内数字为问卷调查住户数 ,下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关注越来越高,北京市夏季温 度高,空调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空调,并且数量不止一台 ,逐渐走向一室一台的趋势。在北京,没有空调的用户仅占5%,而大多数家庭户均拥有空调 两台及以上。此外,空调户均拥有数与收入成正比,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对于中 低收入群体,空调数还有较大增长空间[9],建筑能耗也将随之呈增长趋势。

图1 空调拥有量统计图

Fig.1 Statistics on air conditioning number

3.3.2 空调使用频率

未使用空调的住户仅占5%,极少使用的用户占15%,偶尔使用的用户占45%,经常使用的用户 占35%。这与家庭未拥有空调的住户相等。因此,有空调的住户大多都会经常使用或者偶尔 使用。进而,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会在夏季因空调的大量使用而迅猛增加,夏季用电量过重 必成为北京市一个严重的问题。

3.3.3 空调制冷温度

[KG(*25]调查可知,北京市住户在制冷空调节能意识不强,只有1%的住户制冷温度在28℃以上,99% 的住户(其中制冷温度小于等于20℃的占21%,21-24℃的占23%,25-28℃的占55%)温度设 置在最高舒适温度29℃以下,这必将为夏季用电量的紧张雪上加霜,增加了住宅建筑能耗。 [KG)]

3.4 生活习性的统计结果

3.4.1 乘凉方式

图2是夏季乘凉方式统计图。大多数用户都采用了开窗(26%)或者开窗户加电风扇(42 %)的乘凉方式。小区21运用开窗方式乘凉的住户超过了60%。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只要室内 温度不超过29℃,相对湿度不超过80%,都会感觉比较舒适,即使有些微 热感,也不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10]。因此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 ,尽量采用这种节能方式。

3.4.2 夏季室内温度舒适度

61%的住户对于夏季空调房间内的温度比较满意,而15%的住户仍然会觉得热或者比较热其中 。对于这15%的住户进行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15%的住户多分布在夏季乘凉方式时住户 普遍为开窗和电风扇或者住户没有安装空调以及住户没有任何的遮阳方式的小区中。

3.4.3 节能行为

图3为日常节能行为的统计图。在对住户日常节能行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效节能习 惯已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执行率在60%以上。但是“为别人推荐节能设备”和“定期对 空调等家电进行维护”的执行率很低,分别为18%和27%。为此北京市以后应该加强节能的宣 传。

3.5 建筑能耗的统计与比较

3.5.1 用电费

图4为每户月电费统计图。北京市居民的月平均用电费最高达到600元,其中约有3/4的 用户每月电费在50-200元。进一步分析,居民的平均每月电费为93元,折合标煤为68.1 kg , 而北京市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4 694元[11]。进而电费支出约占到2.0 %,略低于 中国城镇居民的比重(2.89%)。

3.5.2 燃气费

占到 被调查住户的60%。进一步分析,北京市居民平均燃气费为51元,折合标煤为33.9 kg(1 m3燃气的转换系数为1.33kgce;1kWh电的转换系数为0.366kgce) 。由此可 见,北京市居民平均燃气能耗是平均电能耗的1.48倍,燃气能耗大于电能耗。

3.5.3 北京市各区能耗

图6是北京市各个区能耗调查分析图。在图中海淀区人均能耗、单位面积能耗和户均能 耗(圆的面积大小和圆上的数字)都多于其它各区,而宣武区、朝阳区、崇 文区、西城区和 丰台区3种平均能耗量相近,此外石景山区能耗量最低,接近于海淀区的1/2,说明北京 各区能耗不均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耗能量也相对比较小。

3.5.4 北京与中国城镇、美国用能比较

图7是北京市与中国城镇住宅建筑以及美国住宅建筑能耗的比较图。我们在此次北京市住宅 建筑能耗调查中发现,北京市住宅建筑人均面积在28 m2,大于中国城镇住宅面积的25 m 2,不仅如此,北京市的住宅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也为64kW•h/(m2•年),也大于中国城 镇住宅建筑能耗水平27 kW•h/(m2•年),进而说明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总量远超过了中 国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总量,达到了中国城镇平均能耗的2倍。此外,美国单位面积能耗为97kW•h/(m2•年), 而北京市的单位面积能耗是美国的2/3。

4 结 论

于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对北京市七个区的住宅小区进行了约1700份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北 京市住宅建筑能耗现状,通过本次调查可知:

(1)本次调查的北京市住宅建筑人均面积为28 m2,大于中国城镇住宅面积的25 m2, 住宅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64 kW•h/(m2•年),也大于中国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水平27 kW• h/(m2•年)。北京市住宅建筑能耗高于中国城镇水平,为美国的2/3。

(2)本次调查住宅中,非节能建筑为14%、铁窗使用率占到9%、无遮阳的住户为6%,住宅建 筑围护结构节能有待提高。

(3)从空调的调查统计上,有64%的用户多余1 台空调,99%的住户空调器的制冷温度低于 北京市提倡的29℃空调温度。

(4)一些有效的节能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其中,“为别人推荐节能设备”和 “定期对空调等家电进行维护”的执行率,分别为18%和27%,应加强对节能行为的宣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2009:1 .[Tsinghua University Building Energy Research Center.2009 Annual Report on C hina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 009:1.]

[2]王小林,于航,董奇.上海市松江区住宅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J].建筑节能,2007 ,35(7):53.[Wang Xiaolin,Yu Hang,Dong Qi.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 n ergy Consump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in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J].B 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2007,35(7):53.]

[3]万旭东 ,谢静超 ,赵耀华等.不同城市住宅热湿环境及能耗的调查实测结果分析[J ].节能技术,2008,(1):68.[Wan Xudong, Xie Jingchao. Survey and Measureme nt

Result Analysis on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 dential Buildings[J].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 2008,(1):68.1]

[4]住宅及写字楼建筑节能研讨会[C].北京,2005.[Residential and Office Build ing Energy Efficiency Seminar[C].Beijing,2005.]

[5]谢静超,吉野博,菅原华子等.东北 地方の住宅9户における2年间にわたるエネルギ [KG-1]一消费量等の详细分析[C]日本建筑学会环境系论文集(168),17-22,20070830.[Xie

Jingchao, Yshino Hiroshi, Sugawara Hanako, et al. Detailed Analysis On TwoYears

E 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68),17-22, 20070830.]

[6]梁冠华.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及技术性举措[J].住宅科技,2007,(5):4 5.[Liang Guanhua.The Trait and Exploring at the Technical Measure of Energy S aving Alteration in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J].Housing Science,2007 ,(5):45.]

[7]刘宇宁,陈超,屈璐.玻璃窗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及其特性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6,25(6):81-84.[Liu Yuning,Chen Chao,Qu Lu.Effect Analysis of Glazing o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Its Performance[J].Building Energy&Environment:2 006,25(6):81-84.]

[8]卜震,陆善后,范宏武.窗户遮阳技术在节能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 ,2005,(3):34-35.[Bu

Zhen,Lu Shanhou,Fan Hongwu.EcoConstruction Study

o f Application of Window s Sun Shield Technology in EnergySaving Building[J] .Shanghai Cou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3):34-35.]

[9]谢静超,万旭东等.城市住宅结构及耗能设备节能潜力的调查分析[J].节能技术,200 9,(3):121.[Xie Jingchao ,Wan Xudong.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o te ntial of Energy Saving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during Summer in China―building

structure and main energy consumption appliances[J].Energy Conservation Tech nology .2009,(3):121.]

[10]付祥钊,侯余波.中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上)[J].建设科技 , 2002,(4):45.[Fu Xiangzhao, Hou Yubo.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Region in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2,(4):45.]

[1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09[M].北京:2009.[Beijing statistics bure au.Beij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M].Beijing:200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to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cerning Beijing Urban Lifestyle

LING Haoshu1 XIE Jingchao1 YANG Wei2 WANG Jieteng2

ZHU Eryu3

(1. The Collo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2. Beijing RealEst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1, China;

3.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Chinese urban construction is in its rush hour now. Bu 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accounted for 20% to 30% of the general commodity consumption in China, and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has accounted for about 60% of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Nonetheles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dat a aboutsidential buildings in Beijing is lack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generally,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ondi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was made in twentythree residence commun ities and two markets in seven districts in Beijing from January to May,2009. T he total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is 3000, and the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 s is 1692. The questionnaire mainly includes construction condition, building envelope, air conditioning, life habits, etc.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14

1 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也付出了惊人的资源耗费和环境代价,给人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的“重能耗、轻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善,节能减排思想已深入人心。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形势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效率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能源效率定义侧重于将其看成是能源产出与投入间的对比关系,比如能耗强度或者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但忽略了不同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

上述研究为探索能源效率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但大多仅以地区总产值或者行业/产业总产值或增加值为产出变量,没有考虑能源使用后形成的大量废气和污染物排放。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必须将能源耗费后的非期望产出考虑在内。

2 模型、变量和数据

2.1 DEA基本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即DEA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评价方法,从本质上讲它是线性规划。DEA方法有两个基本模型――C2R模型和BC2模型。

图1直观明确的解释了DEA基本模型。资本(K)、能源(E)和劳动力(L)为三项投入要素。SS’为生产前沿面,SS’包络面上和右侧的投入点可以实现同等产出,而左侧无法实现同等产出。在等量产出下投入越少显然生产效率更高,比如C点和A点在生产前沿面上,投入最少所以能源效率最高;C’点和A’点需要耗费更多的投入才能达到同等产出,能源效率小于1,离生产前沿面越远能源效率越低。图1 DEA基本模型简单实例(图略)

2.2 变量选择及数据计算

考虑环境效应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投入变量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产出变量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投入产出变量主要参考李世祥和成金华(2009)[16]、唐玲和杨正林(2009)[17]、王姗姗和屈小娥(2011)[18]等相关文献。

2.2.1 投入产出变量及计算

根据相关文献,学者们主要采用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测度资本投入,并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同时,劳动力投入选择各工业行业职工年平均人数;能源投入采用各行业每年能源实际消费总量(折算成标准煤)测算。行业期望产出选用每年度行业工业增加值数据,并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上述所有原始数据和价格指数都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2.2 研究对象和数据取得

2002-2003年,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一定调整,为保证行业分类和统计口径的连续性,本文的研究时间为2004-2011年,研究对象为39个二位码的细分工业行业,包括6个采矿业细分行业,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3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细分行业,分别用H1-H6、H7-H36和H37-H39代替。非合意产出SO2和CO2采用数据转化方法进行换算,数据处理时使用的软件是DEAP2.1和Eviews7.0。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将2004-2011年工业细分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分别代入DEA基本模型,可测算出每年的能源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一般来说能源效率值都指能源技术效率。主要结果如表1、图2-3所示。(表1略)

其中:①整体看,8年间工业行业平均能源技术效率为0.364,说明大部分工业细分行业能源效率距离当年的生产前沿面差距很大,有超过60%以上的潜在提升空间。主要原因是能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偏低,分别为0.553和0.749。两者都较低意味着工业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投入产出规模应适当调整;②能源效率最高的行业是烟草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这两个行业连续8年间能源效率都为1,每年都在生产前沿面上。年度平均能源效率在0.5以上的还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其它采矿业。这几个行业的能源效率距离生产前沿面较为接近,通过自身努力比如调整规模、既定投入资源下增加产值控制排放等措施可达到生产前沿面;③能源效率排在最后的5个行业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年度平均能源效率都在0.2以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污染、调整规模、改进管理、提升技术才可能接近前沿面;④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能源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无效。这两个行业需根据规模报酬所处阶段来调整,比如某行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适当增加能源投入产出规模来提高其规模效率和整体能源效率,反之亦然;⑤其他采矿业能源规模效率有效而纯技术效率无效,应通过管理流程优化和技术进步来提升整体能源效率。(图2略)工业细分行业2004-2011年能源效率值(技术效率)

图2非常直观的描绘了2004-2011年每年度工业细分行业的能源效率值。可以看出,除了2009年之外,其他年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折线形状基本类似,主要原因是行业内各种投入产出都是逐渐变动的,不会在短期内剧烈变化,所以生产前沿面和能源相对效率整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图3略)工业行业2004-2011年能源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动趋势

表1和图2都是从工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分析能源效率问题,而图3从时间趋势上探讨工业行业整体能源效率的变动规律。图3中的三条折线分别代表能源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因能源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能源规模效率和能源纯技术效率的乘积,而后两者是小于等于1的,所以能源技术效率取值最低。随着时间的推进,能源纯技术效率提高了,说明工业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整体上有所改善。但与此同时,能源规模效率下降了,意味着工业行业投入产出规模需要大幅度调整。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采用DEA分析方法,考虑环境效应下的非合意产出,对2004-2011年我国39个工业细分行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整体上,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技术效率)为0.364,主要原因是能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偏低,分别为0.553和0.749。大部分工业细分行业能源效率距离当年的生产前沿面差距很大,有超过60%以上的潜在提升空间。除2009年之外,2004-2011年间其他年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的趋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纯技术效率提高,而能源规模效率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能源整体效率较为平稳。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鼓励各类工业企业采用新型、高效、环保、经济的新能源,逐步调整现有的以煤炭、石油等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努力形成“低能耗,高产出”的理想生产模式。

第二,加大力度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低能耗设备,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革命和技术创新,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教育员工具有“节约”意识,上下一心,共同实现能源节约条件下的高产出。

第三,适当调整部分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规模,使所有行业都实现或接近规模报酬最优阶段,通过内涵集约式发展促进工业行业整体能源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Hu J-L, Wang S-C.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 [J]. Energy Policy, 2006,(34).

[2]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8).

[3]李世祥,成金华.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8,(10).

[4]师博,沈坤荣.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9).

[5]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J].管理世界,2008,(2).

[6]Fare R, et al. 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hen Some Outputs Are Undesirable: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9,(71).

[7]张红霞,刘起运.我国高能耗产业的地区间相对有效性及其影响[J].统计研究,2008,(4).

[8]Hu J-L, Lee Y-C. Efficient Three Industrial Waste Abatement for Regions in Chin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2008,(15).

[9]汪克亮,杨宝臣,杨力.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J].管理评论,2012,(8).

[10]Liang L, et al. Increasing the Discriminatory Power of DEA in the Presence of the Undesirable Outputs and Larg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Sets with PCA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6,(36).

[11]吴琦,武春友.基于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09,(1).

[12]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2).

[13]Fare R, et 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 [J]. Energy, 2007,(32).

[14]王兵,张技辉,张华.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1,(4).

[15]王喜平,姜晔.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2,(2).

[16]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财经研究,2009,(7).

篇8

    搞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一是建立建全组织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领导;三是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五是加强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六是加大对科技、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训;七是不断地深化改革,端正指导思想,加强法制建设方向;八是抓点带面不断开拓新领域,使新能源和农村能源的建设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1 农村能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是当今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质量的恶化,对农业生物、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能源不但给农村提供了动力,而且带来了生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19世纪以前,由于需求量不大,砍伐情况并不严重,保持了生态的平衡,没有产生污染现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生物质能源供不应求,使生态和污染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也为农村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由于能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农村和能源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损失。 

    2 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农村环境的重要影响 

    矿物能源的开发,包含了开采、贮运、加工、转换到消费。在这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如煤在开采过程中,首先是开采占地,它破坏了地表的生态系统,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井工开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缝并改变水体形态及渗漏而影响农田灌溉,同时也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开采时的排污以液体、气体、固体同时存在,如酸性矿井水、泥浆、瓦斯、煤矸石等。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特别经数次堆放,会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气污染,在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中,又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和灰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又如水陆石油的开发会造成海水域的严重污染,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和造成农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烧时也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采伐对环境的影响,如导致资源的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平衡;秸杆等大量燃烧,导致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等。如木柴在燃烧时会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尘烟和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自然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如水能在开发利用发电时造成的河川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库区大面积淹没及周围生态、自然环境、地表、土质、农业生物等影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用地热发电时,由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废热污染和排放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汞等。特别是其中的硫化氢在高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利用潮汐能发电时会造成海域的污染等。在太阳能大规模集中开发利用的地区,可能会造成太阳能的回流,影响局部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气体,如三氢四磷、四硫化硅等。会对居民带来危害。开发利用风能发电时,会造成噪声的危害等。 

    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能源时,必须充分考虑对局部环境的危害,并制订出预防措施。 

    4 几个重要的能源环境问题 

    (1)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地球气候已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其原因就是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温室效应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极地冰雪的部分融化、海水变暖和膨胀,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危协。另外带来的是干旱和沙漠化的扩大、旱涝频率上升和虫害增加等。 

    (2)酸雨的出现。 

    (3)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酸雨的出现,造成土壤酸化,肥力减退,农作物减产,森林衰亡,植被枯死,水体酸化和水产的影响等。 

    (4)臭氧层破坏。主要原因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矿物能源的消费和生产化肥产生的氧化氮造成的可导致过量辐射的影响。 

    (5)烟雾。烟雾是燃烧含碳量高的燃料造成的烟雾污染,主要是煤的矿物能源消费排放的影响污染物占百分之八十,烟雾能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严重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也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篇9

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研究成果较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动力及内在要素分析;二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障碍及困境分析;三是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四是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路径及对策研究。综观上述四方面研究,虽在理论上对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等方面取得不少进展,但研究大多是定性而非定量的理论研究,较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本文拟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南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三者之关系,进行南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及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考察南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本文首先择取自1990年到2011年间的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发电量、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年《南通统计年鉴》)。其中将发电量作为衡量能源消耗的指标,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的三个指标;其次将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进行调整;最后,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

一般地,在分析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时,只有在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后,才可进一步进行协整分析。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发电量、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对数值分别记为lngdp、lnny、lnfs、ln

fq、lngt。然后分别使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降阶搜索法作为ADF检验滞后期选取原则,在确保残差不相关的条件下,同时采用AIC与SC准则,选择两者最小时的滞后长度作为最佳滞后期。对于回归中是否包括常数项和线性趋势项的处理方法,一般地,在回归中首先包含常数项和线性趋势项,如果参数检验显著,应在回归模型中包含,否则应排除之。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通过检验可知,lngdp、lnny、lnfs、lnfq、lngt均为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上为平稳序列。满足变量协整的条件,即lngdp、lnny、lnfs、lnfq、lngt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二、协整分析及检验

(一)协整检验

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关系进行中长期均衡参数估计常使用协整分析技术。Engle-Granger(EG)两步法和Johnsen和Juselius(JJ)的极大似然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协整分析方法。通常对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的检验应采用Johnsen检验法(即JJ检验法)。

为减少使用JJ方法建立的VAR模型对滞后期的选择的敏感性,通常可使用AIC准则和SC准则来确定最佳滞后阶数,通过使用降阶搜索法依次验证,发现当滞后期为1时AIC和SC值最小,故可确定滞后期为1。在滞后期确定后,再对协整中是否具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进行验证,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序列lngdp、lnny、lnfs、lnfq、lngt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在研究的5变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对于新息变化带来的冲击,系统迟早能将之加以吸收并将系统维持于一个均衡的状态,协整方程为:

由协整方程可以看出,能源消耗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7个百分点;废水排放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31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减少0.7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27个百分点。由此可知,能源消耗、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与南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其对南通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废水排放与南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负向关系。

(二)VAR模型估计

根据前面的分析,此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1,在此条件下,对VAR模型残差进行JB正态性检验、LM自关检验和White异方差检验,显示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无自相关、不存在异方差,且所有特征根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说明VAR模型的结构是稳定的。VAR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5个回归函数的可决系数分别达到0.957844,0.935006,0.757744,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格兰杰(1987)定理证明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必然联系。若一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肯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式存在,也就是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M)。建立在协整理论上的误差修正模型不仅能反映不同经济序列间长期信息、又能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是长短期结合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模型。

查看表4可发现,此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满足自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正态性检验要求。当以lngdp为因变量时,误差修正系数为-0.151881,其为负值,表明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其反映出每年实际的南通地区生产总值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15%被修正。以lngdp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还反映出,lnfs的短期变动对lngdp存在正向影响,即废水排放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增加0.04%;而lnfq和lngt的短期变动对lngdp存在反向影响,工业废气排放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降低0.0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降低0.05%;lnny的的短期变动对lngdp影响不大。

(四)方差分解

通过将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关联的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此为方差分解的核心所在。表5显示的是南通地区生产总值(lngdp)的方差分解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lngt)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lngdp)的影响偏弱。而能源消费(lnny)、工业废气排放(lnfq)和废水排放(lnfs)则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能源消费(lnny)和工业废气排放(lnfq)构成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lngdp)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五)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其反映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为充分描述短期内的动态效应,通常可采用累积脉冲响应形式。

由图1可知,能源消费(lnny)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lngdp)有正向影响,即会导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逐渐增加,到第7期最大达0.30,然后趋于下降,最后在第10期稳定在0.015左右。这说明能源消费(lnny)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长期的正效应,这与前面协整方程中反映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一致。

工业废气排放(lnfq)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lngdp)有负向影响,其导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在第2期后一直在—0.005和—0.019之间波动,至第10期后稳定于—0.015附近。这亦反映出工业废气排放(lnfq)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长期的负效应,这也同前面协整方程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一致。

当废水排放(lnfs)出现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lngdp)有弱负向影响,其导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在第3期后一直稳定于-0.01左右,至第10期后上升于-0.005附近。这与长期协整关系的结果不同。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lngt)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lngdp)有微弱正向影响,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在第9期最高达0.008,然后至第10期下降到-0.002。

总之,可以看出上述四因素中,能源消费(lnny)和工业废气排放(lnfq)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而废水排放(lnfs)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lngt)的影响很小,这与前面方差分析中的结论一致。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序列lngdp、lnny、lnfs、lnfq、lngt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下面将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进行进一步验证。因只有平稳序列才可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故此处对序列lngdp、lnny、lnfs、lnfq、lngt的差分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选取滞后1至6阶。使用Eviews6.0软件将存在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的回归结果整理如表6所示。

根据表6可知:当滞后期为4、5、6阶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上,lnfs是lngy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中长期内废水排放量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促进作用。

当滞后期为1、4、5阶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上,lnfq是lngy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短、中期内工业废气排放量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促进作用。

当滞后期为4阶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上,lngdp是ln

fs和lngt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在中期内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可能对南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有促进作用。

当滞后期为1至6阶时,lnny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lngdp也不是lnny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对南通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同时南通能源消费增长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南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协整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南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耗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7个百分点;废水排放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31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减少0.7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27个百分点。由此可知,能源消耗、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与南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其对南通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废水排放与南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负向关系。

第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反映出,废水排放量的短期变动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存在正向影响,废水排放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增加0.04%;而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短期变动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存在反向影响,工业废气排放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降低0.0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降低0.05%;能源消耗的的短期变动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不大。此外,误差修正系数为-0.151881,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每年实际的南通地区生产总值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15%被修正。

第三,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一直较弱。而能源消费、工业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则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且构成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最主要的三个影响因素,其中能源消费影响最大。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长期的正效应,这与协整方程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一致;工业废气排放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长期的负效应,这也与协整方程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一致;当废水排放出现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弱负向影响,其导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在第3期后一直稳定于—0.01左右,至第10期后上升于-0.005附近。这与长期协整关系的结果稍有不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有微弱正向影响,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在第9期最高达0.008,然后至第10期下降到-0.002。

总之,可以看出上述四因素中,能源消费和工业废气排放对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而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影响很小。

参 考 文 献

[1]苏辉.南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J].企业导报.2012(2)

[2]苏辉.南通工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协整分析[J].企业导报.2011(3)

[3]苏辉.南通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9(12)

[4]苏辉.对提高南通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探析[J].现代商业.2009(12)

[5]周福田.基于VAR模型的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2(3)

[6]谭元发.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整与ECM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4)

篇10

中图分类号 X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72-02

Design of Contamination Tracing Analysis Function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LI Jing ZHOU Hao YU Xiao-ying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rbin Heilongjiang 150056)

Abstract Regarding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contamination tracing analysis,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pollutant emission in Mudan River,contamination tracing analysis function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was designed,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regulation in Mudan River basin.

Key words water environment;decision support system;contamination tracing;analysis function;design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环境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1]。我国流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环保部门对118个大中城市调查,地下水严重污染的城市占64%,轻污染的占33%[2],我国跨国河流涉及19个国家,共计40多条[3]。如何科学界定环境影响成为难点,控制和消除河流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4-5],而污染源溯源是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1 污染物溯源分析的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大气污染源解析的报道很多[6-8],而针对水环境研究的报道却不是很多。随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研究也开始陆续出现报道,于丽捷等[9]通过对牡丹江干流海浪、柴河断面各污染源量的估算,为牡丹江流域治理提供依据。富国[10]的研究说明了实测河流断面时段通量中时间平均离散通量的贡献,并讨论了污染源的点源、非点源类型的差别对选择年通量估算方法的影响。王新兰[11]对辽河盘锦段氮污染源解析,认为氮主要来源是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排污,引起氮浓度波动的是农业面源及工业源。金菊良等[12]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对应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源解析研究中。陈玉成等[13]研究得出重庆市39个区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是TP、TN,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主要影响因子是农业总产值。水环境污染物溯源实际工作中常用传统排查方法,首先调研勘查确定污染物质和范围,然后筛查疑似污染源,采集该污染源下游断面具有代表性的水样进行监测分析,进而确定污染源。经过多年的研究,污染溯源已经形成多种求解方法,主要包括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方法。其中,确定性方法包括解析法、模拟优化及向后法,随机方法是以概率学为基础的溯源方法。按照所需基础数据量及溯源的精确程度,大致可分为基于少量监测数据的水动力学理论反演法、基于一定量监测数据的成分比例分析法、基于大量监测数据的污染源排查法、基于特殊监测方法的溯源法及其他辅助方法等。参考当前污染物溯源分析研究进展,结合牡丹江污染物排放特征,设计牡丹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污染物溯源分析功能。

2 牡丹江流域污染物溯源分析功能设计

2.1 监视日常水质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

定期监视河流各水质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COD和氨氮),当发现某断面污染物浓度突然大幅升高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提示用户可能发生污染事故。当用户收到报警信息后,由用户启动污染溯源分析功能。

2.2 圈定污染范围

污染溯源分析功能启动后,系统对干流各水质监测断面进行扫描,查找未发生污染物超标和污染物超标相邻的2个断面,初步_定污染事故发生在这2个水质监测断面之间,然后将这2个断面之间的排污企业(单位)圈定为疑似污染源。

2.3 反推污染范围内各排口污染物浓度

根据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监测断面COD/氨氮值逆推各排口浓度值(图1),并计算各排口处COD与氨氮比值。

2.4 筛查超排企业(单位)

将各排口所控制的排污企业COD/氨氮比值与2.3计算得到的COD/氨氮比值进行比较,比值较为接近的企业即认为重点疑似企业。

以上牡丹江流域污染物溯源分析方法,是基于以下几种假设:①一次污染事故(超排、偷排)仅发生在一家排污企业(单位);②同一排放源不同时间排放的物质相同,即污染物组成成分相同;③污染物在受纳水体运移过程中物质组分不发生变化;④污染物在运移过程中只考虑综合衰减作用;⑤假设污染物在向下游运移过程中无大的支流汇入,即无明显的稀释作用;⑥假设排污口污染物和上游来水污染物瞬时或极短时间内混合;⑦假设干流流量Q远大于排污口污水流量q。当以上假设发生变化,还需进一步的调研。开展污染溯源工作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的基础,既需要理论基础,又需要基础设施和大量的资料数据支持,以便在实际问题中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污染源信息。

3 参考文献

[1] 李雪,曹芳芳,陈先春,等.敏感区域目标污染物空间溯源分析:以新安江流域跨省界断面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9):1714-1720.

[2] 环境保护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A/OL].(2011-10-28)[2016-10-28].http:///gkml/hbb/bwj/201111/W0201111 09376922920938.pdf.

[3] 李志裴.跨国家河流问题与中国周边关系[J].学术探索,2011(1):27-33.

[4] 钱晓雍,沈根祥,郭春霞,等.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及其空间异质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103-108.

[5] 苏丹,唐大元,刘兰岚,等.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749-755.

[6] 邹长武,印红玲,刘盛余,等.大气颗粒物混合尘溯源解析新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11(6):3-7.

[7] 于娜,魏永杰,胡敏,等.北京城区和郊区大气细粒子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9(2):153-162.

[8] 杨洪斌,邹旭东,汪宏宇,等.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3):79-84.

[9] 于丽捷,车蓉,董惠文,等.牡丹江干流海浪柴河断面污染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004,28(1):40-42.

[10] 富国.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分析(Ⅰ):时段通量估算方法比较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3(1):3-6.

篇11

一、远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

首先,据权威调查结果主导高校学生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是学习的外在动机,学生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难调动。据权威调查,想换个工作、对专业感兴趣、想获得文凭、当前工作需要、提供一般能力等是学生参与远程学习的主要动机。可见实用性是高校学生进行远程学习的动机特点,为了实现完善自我和提升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的目的。可见学习外部动机强于学习的内部动机是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点。其次,很多参与远程教育的高校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不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信心。再次,参与远程教育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通常存在一定问题。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和能力还没有被大多数远程教育学生掌握,进而使得学习效率低下。最后,部分参与远程教育的高校学生的学习技能水平不高。远程教育学习中需要学生有效掌握通过网络的交流能力、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然而实践中一些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能力不过关,进而影响了学习[1]。

二、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1.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

当前教育中考风考纪存在较多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唯“考试”论、唯“分数”论不良影响。同时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同于传统院校学生,他们更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应当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进行矫正,并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在远程教育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学习者。此外还应当对教学途径、激励机制进行创新,进而实现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养成。最终学生通过对学习目标的主动制定和完成,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对学生的自我识别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是培养学习者自我识别能力的基础。因此,可让学生参与一些测试进而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判断;同时还可对学生做一些心理测试,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情感特征、学习风格、智力水平。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水平、能力、特点才能够在远程学习中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此外学生还能够据此对各种渠道的信息进行辨别和选择,进而实现对各种学习资料的灵活运用。

3.强化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要求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实现对学习方法的科学利用。学生应当主动培养自身的自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监督效果相对有限,学生还应当学会对自己的情感进行科学控制,进而保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远程教育学习中。

4.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师生分离是远程教育和传统学习模式的本质区别,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而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学生需要对自己进行监控,进而为学习效果提供保证。所以应当保证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生对自身的规范使其能够完成各项学习要求。同时通过自我监控,学生能够对自身进行科学及时的评价,进而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内容特点对学习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5.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相对于远程教育中学生监控能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应当受到足够的关注,并予以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充分的重视,进而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远程教育学生能够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加归属感。同时对于远程教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和学生、教师的交流获得有效解决。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对相关学习内容展开探讨,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实现对内容的深刻理解[2]。

6.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状况,远程教育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开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予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充分的尊重,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帮助,进而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所以,远程教育结构应当对教育支持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进而满足学生们多样的自主学习要求。

7.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进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