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温室气体现状

温室气体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23 14:56: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温室气体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温室气体现状

篇1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据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局统计,2008年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17亿元,上缴税金131亿元,分别增长14%和12.5%,石家庄市民营经济上交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8%,成为石家庄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民营中小企业在充当地方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自2008年以来,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遭遇了人民币升值加速、国外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被激发显现,并且对自身的影响不断持续深入,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深入、细致地调查石家庄民营企业的现状,分析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成为当下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路障之一。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石家庄市周边县市的众多中小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高达40%左右。部分自有资金比例偏低的企业称,如果得不到增量资金的支持,生产经营将陷入困境。另外,据统计,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有189.8万个,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300家。然而,它们的金融需求却只有20%得到满足。低于全国30%的比例。面对融资无门的困境,许多中小企业被迫转向地下钱庄。部分企业为维持资金链,高息拆借资金明显增多。在这方面,房地产项目表现得最为明显。据了解,有的房地产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可原来指望的银行贷款突然没有了希望,只有求助于民间融资,靠30%甚至50%以上的高利贷把项目进行下去。例如,某房地产公司为了拆借资金,公司悄悄出台了一个“高息民间借贷”的政策,个人集资可以得到20%的年息。这个消息也通过公司职工的亲戚朋友口口相传,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公司希望靠此融到足够的资金,度过企业经营的“严冬”。类似的拆借资金的办法,很多公司都在悄悄使用。但是因为运作方式的不规范,其中隐藏的风险可想而知,这给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隐患。

二、融资难的问题使企业对现有资金的管理殛使用存在重大隐患,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健康、快速发展

因企业资金长年处于短缺状态,如何找钱以及如何使用钱成为企业生存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正常商业交往中,一是延迟付款成为短期融资的一种手段。这种状况造成民营中小企业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因此长期负债占很少的部分,使得民营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增大,这往往影响了企业的商业信誉,使得企业在开拓市场、对外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障碍。二是企业在内部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上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流出。突出表现在会计核算极不规范,应该开出发票的业务不开,减少销售收入;还有的企业视当月成本结转的情况“设计”销售收入,主要目的是减少当期利润,减少上交的各种税金。笔者在石家庄市郊的一家生产型民营中小企业看到。企业对存货的核算极其随意,从不盘库,当月按需结转成本,使得成本与收入配比结果盈利少许或亏损,该企业2008年全年的所得税经过纳税调整后才上交700元左右。增值税也与其实际销售相差甚远。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小企业的税负在国家税法调整后略微有所增加,而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造成中小企业在主动承担纳税义务方面意识薄弱,成为阻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顽疾。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研发经费不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的资金都难以维持,因此主动投入到创新研发上的费用少之又少。二是政策难以落实。为了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国家和地方还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不知道或不清楚相关优惠政策,使得优惠政策很难落到实处。三是产权意识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比重低,产品竞争力差,这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四、专业人才短缺造成民营中小企业在高技术领域发展缓慢

由于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不愿意到各种保障相对较差的民营中小企业工作,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很难招到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人才和高端的管理人才,因此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集中到了一些人力密集型的简单加工行业,这些行业很多是属于国家限制发展和淘汰的行业,“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问题突出。而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本身管理不规范,没有能力进行严格、规范、高质量的管理,由此限制了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也使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业主目光短浅,仅仅关注短期效益,赚点钱即关门大吉。民营中小企业形成了另外一个恶性循环,陷入了一个发展的怪圈:民营企业业主拿着少量珍贵的资本,因客观条件限制,加上管理水平有限,投入到发展前景受限的行业中,因明知这一点,在经营上又不重视企业长远发展,只关注短期投资效益及投入资本的收回,这又使得企业无法长远发展,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五、部分服务业发展不足

石家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皮革、板材、淀粉、纺织、医药、食品、建陶、装饰材料、冶金等特色产业集群上,这些产业集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点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辛集市皮革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1%上升到23%无极县皮革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4,6%上升到38%灵寿县石材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0%上升到45%正定板材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0.7%上升到25%晋州纺织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5%上升到37%赵县淀粉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3%上升到35%。但是,在一些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经济总量所占比重还较低。这些行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市场将会更加广阔,而且这些行业也适合投入少、管理水平有限、环境成本投入较低的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寻求发展还有待大力推进。

六、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信息瓶颈

篇2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50-01

一、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装饰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装饰施工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恰当,现场布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能量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2.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装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地协调施工生产活动的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管理,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现场施工秩序。

3.经济效益原则:装饰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不计成本的错误观念,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经理部应在优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加强成本核算的控制,采取正确,合理的节约措施,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1.以人为主,优化施工现场员工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显示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企业只有主动关心员工的所需所想,了解掌握员工不安定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施工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

2.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装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施工班组的工作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问题。

3.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工程的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成本控制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来实现用户要求的产品必要质量标准和功能,它是评价建筑产品技术经济效果的一项科学管理技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控制与现场管理、节约措施是紧密相联的。

三、现场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的过程控制

(1)对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要求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

(2)对施工材料的控制;装饰材料品种繁多,档次及质量相差悬殊,装饰工程所用的材料又会受到业主的客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的控制比较麻烦。所以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向业主报验,待业主同意的材料实样一式两份材样保证,一份留项目部,一份留业主处,在材料进场后,按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先经项目部质检员验收合格,报监理部和甲方验收,待层层验收均合格后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和手续,保证所采购材料一次合格。

(3)对施工机具的控制:首先考虑施工机具的配备,施工机具的配备必须根据施工现场,工程施工的需要。原则是:①贯彻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改良机具结合的方针,重点配备中、小型机具和手持动力机具。②充分发挥现场所有机具设备的能力根据具体变化的需要,合理调整设备结构。③优先配备能保证质量与进度的、代替劳动强度大的、作业条件差的机具设备。④根据施工的要求,配备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机具设备,以保证质量为原则,能降低施工成本。

施工机具设备配查后,就要对施工机具进行控制,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机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照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并要求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对于工人手持工具,由项目部按工种不同列出必备工具明细,入场前检查各工种自备工具是否齐全,保养是否良好,如用于玻璃胶的专用工具,贴防火板专用工具,安装修边角及不锈钢机条的专用工具等。

(4)对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施工工艺,能使操作人员通过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为了保证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施工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然后将成熟的施工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至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指导施工操作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和现场操作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施工工艺交底还应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5)对施工环境的控制。施工现场管理中环境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油漆工程,在进行油漆施工时,现场不得有灰尘,天气必须晴朗,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的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施工先进行,饰面施工后进行;顶面施工先进行,顶面以下施工后进行;隐蔽施工先进行,包封面层施工后进行;水电管线施工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施工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保养不易的材料如: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施工应放最后再做。如果冬季施工时,室内强度达不到要求,则要制定相应的保温、升温措施。夏季施工时,则要制定防暑降温的措施,雨季施工时,则要制定防潮除湿措施。同时还要做好防火措施。

2.加强施工现场的专项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1)开展自检、互检活动,培养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各工序施工完成后由班组长组织本班组人员,对本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在自检中发现的问题由班组自行处理并填写自检记录,班组自检记录应填写完善,自检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正后方可由项目质检员进行验收。

(2)认真开展交接检活动。上一道工序完成后,在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者,由质检员组织上下工序施工班组长进行交接检,由下道工序班组长检查上道工序质量,对影响本道工序的质量问题提出意见,并填写交接检记录,质检员督促上道工序人员进行修正后,下道工序人员方可进行施工。通过此项活动增强了工人本身的质量意识,加强了工人的责任心,从而在操作人员中形成从管质量,处处有把关,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

篇3

一、我国人才问题的现状

一是观念误区,重学历不重能力。许多单位对此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调动、提干、晋级等,将达到某一级的学历作为硬件。不可否认,学历与能力一般来说成正比例,在高学历的人群中,人才的数量比其他群体要多。但绝对不能走极端,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优秀的普通劳动者,也可能成为人才。有的人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因协作能力不强,导致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二是重外轻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对人才的认同上,一般认为只有外国留学归来,或外单位调进来的人才是人才。三是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有的领导只信任亲朋好友,以及那些对自己唯唯喏喏、惟命是从的人,对提意见者、哪怕提的意见是对的也会心怀不满。

与此同时,人才短缺、流失问题愈加严重。优秀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复合型管理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在北京中关村一带,国外大公司建立研究院,到高校和研究所招人。一旦发现技术超群者,则对他们大开绿灯,将其移居本国。在国际人才竞争的趋势下,以帮助获取急需人才为业的各种“猎头”公司应运而生,生意兴隆。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人才流失问题严重。认识到这一点,并着手研究和制定合理的人才对策,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随时展而不断更新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人才问题的对策

首先,树立创新的人才观念。众所周知的“钱学森之问”,在不断地拷量着我们的创新性人才问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在当今形势下的创新,首先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因此,我们在人才观上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策略。要注重总体规划与组织实施,充分考虑到科学性、一致性,认识到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过程。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在认定人才的时候,强调实际能力,不唯学历、资历、亲疏,坚持和体现人才问题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宽容性。强调科技人才,但不能忽视人文社科人才,反之亦然。我们既不提倡把社科人才置于国家、社会的中心地位,也不提倡科技万能主义、唯技术主义。在选材上不拘一格,只要是德才兼备,不论是国内人才,还是国外留学归来人才,都应给予同等的重视。

篇4

一、中国医改的历程

(一)1949-1978年: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1950年8月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国内地逐步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政府主导的低水平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到1955-1965是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调整与农村合作医疗创立的阶段,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建立之初运行平稳,但1955年后,国家工作人员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企业就业人数也不断增加,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支出急剧攀升,国家不得不陆续出台政策对建立不久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修补。在1966年到1979年这一阶段,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动,只是在控制医疗费用的使用上,采取了一些限制性的管理手段,如对转诊手续的规定、对报销药品的限制等,虽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未完全遏制医疗经费的浪费使用。

(二) 1978-2003年: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1970年代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带来了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不足与过度浪费并存的局面,因此,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就成了改革开放之初医疗卫生决策的核心目标。1979年按照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指示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对于医药卫生机构逐步试行用管理企业的办法来管理。要让他们有权决定本单位的经费开支、核算,仪器购置,晋升、晋级,卫生部制定了五定一奖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政策。

(三)2003-至今: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

2003年的SARS事件直接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严峻问题,中国卫生决策在人们对现行卫生政策的反思中进入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公益、改善民生的新阶段。为促使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到公益性目标上来,2006年9月,国务院成立了由十一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着手制定新医改政策,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共同出任组长。这一时期,通过探索民主决策途径来提高决策质量是医疗卫生决策的新亮点。

二、中国医改的现状

(一)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

首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 2011 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 13 亿人,比改革前增加了 1.72 亿人,覆盖率达到 95%以上,超过预定目标 5 个百分点。其次,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大幅提高,从 2008 年每人每年 80 元提高到 2011 年 200 元 (2012 年已提高到 240 元)。2009-2011 年,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资金 4328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 1732 亿元。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首先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2009 年8 月,国家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遴选确定了 307 种基本药物。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用惯,又增补了部分品种,平均增加 210 种,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基层用药需求。为有效遏制基层药价虚高现象,建立了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基本药物价格比制度实施前平均降幅 30%左右。其次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一家政府办卫生院,主要职责是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由财政予以保障,运行经费多渠道保障。

(三)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大提升

改革这三年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三年来,中央投资 430 亿元,支持了 2233 所县级医院(含县级中医院)、6200 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 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 160 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并且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央还投入 41.5 亿元,支持了2382 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11 年 7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科医生制度框架和主要任务,要求到 2012 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三、我国医改的问题与经验

(一)存在的问题

回首过去三年的新医改,因为确立了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启动至今,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已经超过13亿,新农合制度让大部分农村人口享受到了医保的基本权利。新医改被视为是历次医改中最为深刻的一次。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医改“顽疾”也开始触碰医改这艘大船。越行深入,越见艰难。在中国医疗领域自身,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仅公立医院而言,其就不可避免地触及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多个群体的切身利益,积重深久,是医改屡次攻坚不下的难题。与此同时,医疗领域的问题并不单纯只在医疗领域内部,无论是平衡明晰政府和市场各自应负责的界域,还是触及财政投入管理和引入社会资本,以及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扩充基层医疗队伍,都须依赖于相应的体制改革作为匹配。可以说,面对深匿于深水区的未来,如何让新医改继续取得深刻进展,挑战着改革者的智慧与韬略,值得深思。

(二)经验与启示

(1)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是成功决策的根本前提

决策的价值取向,左右着决策方案的选择和命运。从以人为本为根本宗旨进行决策,才能从决策制度上有效地克服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等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政府决策的干扰,防止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取代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防止违背大多数人利益决策出台。

(2)决策民主是保证政策质量的重要条件

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落实听证、咨询、公示、监督制度,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参与。实际上,中国许多的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来自于民间的智慧,来自于人民的诉求,来自于群众的首创精神,比如新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来自于农民的创造。

(3)渐进改革是减少决策失误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医疗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设定、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医疗发展的目标或方向的过程。另外,中国的医改广泛了运用试点法。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10年里,1989年开始的辽宁丹东、吉林四平、湖北黄石和湖南株洲四城市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以及深圳市和海南省的社会保障综合改革试点,这种渐进式的改革妥善处理了既得利益者的关切,有效地减轻了改革的阻力,减少了失误,从而保证中国医疗改革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73 -02

在我国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失独家庭及其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逐渐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并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根据国家卫生部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15~30岁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按照这一比率推算,目前我国年龄在15~30岁的独生子女中每年至少有7.6万人亡故,由此带来的是每年至少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推算全国失独家庭已达百万个之多。因此,关注失独家庭,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和完善的社会照料,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考验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一大难题。

一、失独家庭的含义

何谓失独家庭,学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失独家庭可以是一对夫妇,也可以是独身老人――“他们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已经失去再生育能力,但家中唯一的子女却因车祸、疾病、灾难等不确定风险不幸离世” 。有学者提出,失独家庭“是指遵照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的规定只生育了一个子女,而子女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疾病而不幸死亡的那些父母所组成的群体。这些失独父母的年龄大多在50岁上下,而且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或领养子女” 。还有学者提出,“失独老人指已婚妇女年龄在49岁以上、夫妻双方只生育过一个子女、且现无存活子女的老人” ,以及“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家中唯一的独生子女的父母,特别是那些因年龄较大及其他原因而丧失生育能力或不愿再生育的夫妇” 。这些学者对失独家庭的定义虽有细微差别,但共性都是人到中年、独生子女因各种原因在其父母之前离世而出现的只由夫妇二人或一人组成的家庭。失独家庭的出现,与我国实行30多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密切相关。

二、失独家庭的现状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存在举足轻重,尤其在中国文化体系下,孩子常常是家庭的核心,是父母快乐的源泉、精神的寄托、年迈之时的赡养依靠,甚至是父母生存的全部价值与意义、生活的全部内容。失去孩子绝非是简单的家庭成员的缺失,而是一个家庭的崩溃与坍塌。尤其是对于已经步入绝育阶段的父母,更是一场无以弥补的灭顶之灾。因此,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空前的,不容我们有半点的忽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层面:经济困难,存在着失独而贫的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失独家庭父母逐步步入老年,他们的收入在退休后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同时年龄增加所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多,身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也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孩子的缺失,来自儿女的经济资助或生活赡养的可能性为零。一方面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开销增加,失独家庭很容易出现入不敷出,导致经济拮据。重要的是失独家庭不像普通家庭,普通家庭经济困难可能是暂时的,只要帮扶得当,实现家庭经济的“造血”功能,经济状况很快就会改善。而失独家庭往往在失去子女的同时也失去了家庭经济的“造血”功能。所以失独家庭的经济困难具有不可逆转性,如何使他们有能力独自养老成为很大的社会难题。

(二)生活层面:无以依托,生活照料缺失

在家庭养老仍担当着不可缺少的养老角色的今天,对失独家庭而言,孩子的离去无疑令其陷入养老困境,甚至要面对一系列难以逾越的困难,如住院手术需要亲属签字,住养老院办手续需要亲属签字,卧病在床需要子女照料,高龄阶段手脚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等,这一切都深深刺痛着他们的内心。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主要就是希望在年老后行动不便时,子女能在身边及时提供生活照料。失独家庭的老人在生活照料上没有子女可依靠,这给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家庭又增加了很多困难和很大风险。

(三)心理和精神层面:精神消沉,心理障碍严重,社会交往缩减

一些调查发现,大多数失独家庭父母情绪低落,万念俱灰,失去生活热情,没有生活兴趣,生活索然无味,做什么事都没有动力。他们大多主动把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不敢和周围人交往,包括亲属,生怕听到他们提及往事,更不敢听到有关孩子的一切,原先的社会关系几乎断绝。他们整天整月整年的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去,不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当然也不接受外界的各种讯息,长期这样处于一个封闭空间,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恶性循环,导致有的失独老人处于绝望境地,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四)社会层面:无法融入社会,人们敬而远之,成为社会的痛点

失独家庭由于自身的封闭,同时由于目前还没有构建好完善的帮扶体系,很多失独家庭无法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失去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人们同情这样的家庭,但是又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们,无法触及他们的内心。目前,失独家庭就像是社会肌体上一个不能触碰的痛点,需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需要国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篇6

一、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境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近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从1995年到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关于问题意识的期刊论文有1000多篇。我认为目前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教学实践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却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二、大学生问题意识现状

大学生是否具备问题意识不仅关系自己能否发展,而且关系高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的优秀后备人才。为了了解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我设计了《学生问题意识状况调查问卷》,并于2011年5―6月展开了调查。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全体学生,调查采用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中文系和旅游系学生161人,占56%;外语系学生129人,占44%。此外还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本次调查涉及对象有男生和女生、成绩优秀的和成绩差的,说明本次调查采用的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

2.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问卷共有30个题目,内容涉及两个方面,用Excel软件统计处理后结果如下。

(1)人文学院学生问题意识现状。“你在大学学习期间基本不提问题或从来不提问题吗?”有155人回答“是”,占53.4%;有135人回答“不是”,占46.6%。“随着年级的增长,你的问题”,有21人回答“大为减少”,有39人回答“略微减少”,有38人回答“基本不变”,有158人回答“有所增加”,有34人回答“大为增加”。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有45.5%学生没有掌握问题解决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问题意识比较淡漠。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而不是感知。有了问题才能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才能去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才能是本质或深层的。一般来说,随着学生的年级的升高,知识面逐渐拓宽,相应的问题应该越来越多。调查发现,大学的教育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基本不提问题或从来不提问题”的原因分析。“平时你对老师讲的知识”,有16人选择“从不质疑”,有112人选择“有疑问但不提出”,有103人选择“有疑问但不追根究底”,有59人选择“提出并与老师或同学讨论”。从这里可以看出,94.5%学生对老师讲的知识并不是盲目相信,他们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但是传统的教学、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缺乏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的意向或能力。在“基本不提问题或从来不提问题的原因”时,多选“课程结构不合理”、“课堂缺乏提问的气氛”和“考试制度不合理”三项的占40%,远远高出其他单选和多选的比例,这说明学生问题意识缺乏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需要进行综合改革。另外只选“有问题自己会解决”的占32%,主要是大学生觉得自己各个方面已经成熟,可以独立解决问题,但这也说明大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意向和能力,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只能从一个或几个角度看问题,而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则可以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可以获得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看法。

三、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

在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这一背景下,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对此做了以下尝试。

1.让学生课上敢于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挖掘潜能。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使学生觉得老师容易接近。其次,教学要民主。教师要尽可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尽量淡化教师的权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拘泥于“标准答案”。

2.让学生学习中勤于问

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可怕的是“没有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主要看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少讲或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从而形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3.教会学生善于问

检验一个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的依据是看他能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将学习方法的形成与优化当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教法和学法的不当是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满堂灌”最终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淡化,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必须加强质疑问难的方法的讲授和指导,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以英语阅读3第一单元Language Testing教学为例,我在课前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方面“提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esting?What types of test have you experienced?Could you explain the basic types of test in your own words?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test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Why do people say that test a necessary evil?If you are a teacher,what kind of reform you would like to take in test?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就考试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通过提问、思考和讨论,同学们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学到了提问技巧。再比如在进行实践性环节教学上,我除了定期召开班会外,每次实习前都集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习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实习?打算达到什么目标?我准备如何实习?我如何找到实习单位?我实习的单位是否和我的专业挂钩?如何和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交流?怎样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我对外贸流程了解多少?和老外如何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注意些什么?如何应对实习中的突发事件?等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讨论、反思和对策,学生增强了实习信心和设问能力,提高了实习效率。

4.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营造和谐的考试环境

传统考试制度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为应付考试,大都死记硬背,导致学生集体无问题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任教的英语课程不仅有笔试、口试,还增加了小论文,学生成绩评定除了考试成绩外,还结合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后读书、读书报告撰写、师生交流效果等情况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表现、方法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考试内容既包括教材或教师讲稿的内容,又涉及老师课堂上不定期开列的相关参考书上的内容,这样不仅引导学生课后主动查阅参考书,开阔眼界,而且促进学生思考,不断增强其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问;要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要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唯有如此,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势的局限,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权证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亚洲和欧洲市场,权证产品交易十分活跃。近年来,随着国际热钱规模扩大和各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在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金融期权的热潮。我国的权证市场目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推出的品种很少(仅有30多种),且多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而发行的权证产品。但由于权证品种具有融资便利、对冲风险、高杠杆性等优点,因此,受到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广泛欢迎。目前,我国权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权证的交易额已跃居世界第一。

1992年6月我国首度开始权证交易,但是由于市场投机气氛过浓,1992年权证交易暂停。近些年,我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并逐步走向成熟,发展权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于是,在2005年8月22日,为了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权证恢复交易。截至2006年10月31日,我国上市权证的数量只有区区的25只。由于此种原因及其短暂的发展历史,权证市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着手,提出完善我国权证市场的对策。

二、权证的相关概念

在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懂关于权证的一些概念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权证,权证如何分类以及权证的价格和风险等等问题。

权证,又称为认股权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期间(或特定时点)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证券。权证作为一种杠杆投资工具,品种繁多,其基础金融工具可以是股票、指数、可转换债券、外币、“一篮子”组合工具、利率和大宗商品,但以股票权证和指数权证为主。一般来说,认股权证指公司权证和衍生权证。

权证的分类:

1.根据发行人不同,可分为股本权证和备兑权证。股本权证,又叫公司权证,发行人是标的证券公司本身,通常由认股权证与债券或新股捆绑发行。备兑权证,也叫第三方权证,发行人是标的证券公司以外的第三方,一般为大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行使股本权证通常会增加公司股本,而行使备兑权证则不会增加公司股本。

2.根据行权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购权证权证和认沽权证权证,又称为看涨权证和看跌权证。认购权证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在特定期限内或到期日向发行人买入标的证券,其价值随相关资产的价格上升而上升,认沽权证持有人则有权卖出标的证券,其价值则随相关资产的价格下降而下降。

3.根据行权时间不同,可分为欧式权证、美式权证、百慕大权证。美式权证持有人在权证到期日前的任何交易时间均可行使其权利,而欧式权证持有人只可在权证到期日当日行使其权利。百慕大权证则综合了美式权证和欧式权证的特点,行权时间是权证到期日之前的若干个交易日。市场上最基本的权证是欧式权证,即国际上常说的普通香草权证。

权证的价值影响因素有很多,一般认为,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施权价、距离到期日的时间、股票现在的市场价格、股价波动的幅度、股票预期的市场价格以及认股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每股盈利的稀释。其中,距离到期日的时间、股价波动的幅度、股票预期的市场价格、认股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每股盈利的稀释与权证的价值呈正相关,其余呈负相关。当然,除以上主要因素之外,普通股的股息率、权证是否在交易所上市、认股权证的发行数量等也会影响权证的价值。

与股票相比,权证的风险更大,权证存在着权证到期价值为零的时效性风险、权证交易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以及权证持有人到期无法行权的履约风险。当然,就是因为权证具有更高的风险,投资权证也往往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这是相对应的。

三、我国权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1.权证市场的现状。权证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欧洲得到真正的蓬勃发展。1911年,美国电灯和能源公司发行了全球第一个认股权证。1970年4月13日,权证开始在纽约证券市场交易。19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在欧洲发行了大量附认股权证,掀起了全球认股权证的。20世纪80年代后,权证开始在我国香港地区的股票市场流行。我国台湾地区也在1997年推出了个股型和组合型认股权证。

我国早在1992年,为了解决国有股股东的资金到位的问题,部分上市公司曾经发行过权证。1992年11月5日,宝安集团认股权证在深交所开始交易,开创了中国权证的先河。后来由于政策的原因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权证并没有在中国证券得以发展。

2005年权证交易又重新出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并且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2005年7月8日,深、沪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了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的《权证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权证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推出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05年8月12日,宝钢股份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引入权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8月22日,宝钢权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宝钢股份成为我国第一家引入权证为对价方式的上市公司。随后,长江电力、新钢钒、武钢股份、万科等也计划借助权证的方式解决权证分置问题。目前中国权证的数量仍然不多。

根据上证所的统计,2007年沪深权证市场已经成交超过万亿元,在世界权证市场上的排名在前三名。我国权证市场繁荣的背后,隐含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权证市场出现了极度的投机,权证价格暴涨暴跌,严重偏离其理论价格, 与其内在价值极不相符,即使临近到期日处于深度价外状态的权证也仍然有很高的价格,滋价率极高,换手率达到月均22次之巨。

2.权证市场存在的问题。

(1)不存在卖空机制, 无法通过套利操作使权证价格回归。当权证价格高估,偏离价值的时候,市场可以通过卖空行为来使权证回归合理价值。而沪深市场由于权证不允许卖空,故当其价格高估时,投资者无法通过套利操作使权证价格回归合理价位,因此,如果市场没有建立做市商及卖空制度,那么权证价格偏离完美市场假设下的理论价值将不可避免。

(2)缺乏做市商制度,因为做市商制度可以起到做市、造市、监市三大作用。做市,指的是当市场过度投机时,做市商通过在市场上与其他投资者的相反操作,努力维持股价、降低市场泡沫。造市,指的是当市场过于沉寂时,做市商通过在市场上人为地买进卖出股票,以活跃人气,带动其他投资者实现价值发现。监市,指的是做市商可以行使权利,获得交易对象的信息以监控市场的异动。这样做可以保持政府和市场的合理以抵消行政行为的强烈影响。

(3)投资者整体素质不高,投资者对权证缺乏深入了解。权证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品种,很多投资者充满热情但缺乏了解,把它当作一种“单纯”的品种类似于股票,不少的投资者对此缺少自己的判断,成为了市场投机资金的盲目追逐者,在放大了市场的齐涨共跌的同时,也放大了自已的投资风险。

(4)盲目投资,风险意识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

(5)相关法规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及时。当然这也与我国权证历史比较短,经验尚不丰富有关。

四、新世纪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个完善的权证规则,是权证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由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大的洗礼之后,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针对我国目前权证市场的现状及其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权证市场的发展,这也将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1.在市场宏观层面上,建立市场规范化的制度基础,从制度层面上消除长期以来存在着的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制度根源,从制度层面上切实做到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市场微观层面上,通过稳定市场和价格预期,完善市场结构和功能, 实现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在权证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妥善解决好与之配套的法律体系的构建,在理解和处理相关法律问题时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对具体的不合适宜的规则进行适时调整、补充与更新,引进相关机制,完善国内权证产品开发中的相关法制框架及制度设计,降低制度变化可能增加的博弈风险。

3.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与思路,进行一系列权证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等制度的规范与创新,逐步完善权证管理、交易和结算等相关制度,尽快建立券商评级制度。如积极引入做市商制度,界定发行人资格,细化权证发行、担保等制度条款等。我国香港地区对权证市场的管理就是通过为发行人设定较高的门槛来实现的,包括历史经验、信誉评级、净资产、流通市值等要求。

4.加强权证交易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强化信息披露原则。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的研究必须与权证的发展使用同时进行。在充分发挥权证这一衍生产品适度的投机活动对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增强产品吸引力的同时,严厉抑制过度投机,维护权证的合理价格与流动性,为权证产品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强对权证市场风险的监管,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来防范包括权证发行人的履约风险、标的资产价格异动风险和权证价格的纵风险等是权证市场最终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

5.丰富权证产品和功能设计,提高权证市场参与各方,尤其是发行人的素质,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成熟度。

6.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是权证市场发展的根本力量所在。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投资者构成权证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基础。加强中小投资者教育,保护他们的利益,已成为我国权证市场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金辉.我国认沽权证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07(10)

篇8

我国期货市场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相较于国外市场而言国内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经历了超常规发展的初创期,也经历了问题迭出的整顿期,现在我国期货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经过数年的整顿,我国市场又开始了新的放量增长,而且是在一个更加规范更加理性的市场体系中。站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我国的期货市场。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1988-1991);期货市场的试点发展阶段(1992-1994);期货市场的规范与调整阶段(1994.5-2001);期货市场的恢复与发展阶段(2002-现在)。

我国期货市场演进历程表明:我国期货市场的成长具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特征。从时间跨度来看,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国期货市场跨越西方期货市场百年发展历程,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从期货市场成长的起始点考察,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国际期货市场演进的一般规律有些背离,不是从传统的农产品,而是从非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交易开始的。期货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一方面迅速弥补了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跳跃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忧。

政府推动是我国期货市场成长的又一显著特征。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由现货交易商和行业协会自发组织建立期货交易所的模式不同,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是国家高层管理机构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解决经济运行过程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由上至下地推动期货市场的组建与发展。政府出面组建期货市场,有助于节约组织成本,但也极易助长政府对期货市场不应有的行政干预,从而使我国期货市场呈现较强的行政性特征。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均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固然要认真借鉴国际期货市场成长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但是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否则,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挫折,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我国期货市场的成就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与整顿;逐步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期货市场硬件设施实现了现代化,期货市场软件设施日趋完善。

形成了以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较为规范的市场组织体系。经过十余年的试点与发展,尤其是经过199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我国的期货市场由分散建设逐步趋向集中规范,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期货市场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期货交易所是核心,已上市期货品种的交易基本稳定,由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形成的网络基本可以覆盖整个市场。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期货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人才队伍。我国的期货市场作为新兴的行业,吸引了大批的年轻的人才。这批人才学历高,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专业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年轻的专业型人才是期货市场的财富。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规范,又有一批早期从事期货理论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进入期货业的实践活动,使人们对期货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批有相当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群体,构成了期货行业的人才基础。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初步显现和发挥。铜、铝、大豆、小麦等期货品种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较为密切。国内有相当数量的生产经营企业参与铜、铝、大豆、小麦等期货的交易,他们从期货交易中不仅免受三角债之苦,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发现价格、指导生产、调节供求的作用。经过199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的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有序快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2003年交易额达到了近11万个亿。

十年发展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监管与自律体系。在我国期货市场组织机制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我国期货市场的正向功能亦得以发挥。

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易品种不足

我国现有的三家交易所真正交易的品种只有七个,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天然橡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硬麦和强麦。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品种如线材、石油以及玉米、棉花到现在都还没有上市或者恢复上市。这就使我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定价权,从而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二)投机成分过重

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功能,是使各种生产者和工商业者能够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从而安心于现货市场的经营。期货市场要实现这种功能必须要有投机者的参与,投机者在寻求风险利润的同时,也承接了市场风险,因此一个正常的期货市场上投机者是必须和必要的。但如果一个市场投机者占了绝对支配地位,这时非但期货市场的积极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反倒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干扰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我们的市场上,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在交易的过程中,投机的心理往往占了上风。甚至在需要参与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中,也有不少做投机交易的,比如有些粮油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却成为了空方的大户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价格的炒作便成了唯一的主题。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期货市场是属于“不完全市场”的范畴。在这种市场,商品价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远远脱离了这种商品的现时基础价值,从而可能导致了价格“越买越贵”或“越抛越跌”的正反馈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价格往极端发展的风险。

(三)市场参与者不够成熟

由于目前我国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和专业的经纪人队伍还没有建立和规范起来,所以实际的投资大部分还得依靠投资者自己来完成,其投资行为必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要想降低期货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促进其走向成熟是一条必经之路。

(四)市场的弱有效性

技术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之一讲到: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即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后必定要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整个市场要处于有效市场理论的情况下。而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是一个弱有效的市场,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将使市场的参与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社会交易成本,这样就降低了期货市场这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潜力和方向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大大加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其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1.我国大规模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潜力与需求巨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发现功能是在国外相关期货市场的带动下完成的。当我们在购入大宗商品时,定价权却掌握在国外政府或卖方手里。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不仅损害了我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也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降低。从这点考虑,我国大规模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潜力与需求是巨大的。

2.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潜力与需求巨大。期货市场的最终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但在发生了类似“3•27国债”事件之后,金融衍生品在我国成为历史。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单一的市场交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专业型投资机构呼唤对冲机制的形成。

3.维护国家利益要求大力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由于期货市场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尽管许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我们期货市场的价格功能在国际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情况下必须参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进行交易,每年不仅使国家损失大量外汇,也使得商品竞争能力下降。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需求考虑,我们也必须发展我国期货市场。

(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1.期货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创新功能将得到加强,进而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市场。期货市场的产生、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必然在创新中不断前进。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新品种将不断被开发,各个交易所在自身核心品种的研究和创新方面也会不断努力,并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期货公司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不断探索,以期能够提供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通过期货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必将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注重理性投资的专业化市场。

2.随着我国市场化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场的标价中心之一。随着我国作为商品集散地功能的不断扩大,不仅是我国的企业,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对于将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场标价中心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在我国市场化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我国期货市场作为全球商品市场标价中心的趋势将成为必然。

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会使我国金融体系逐渐完善。这是市场参与者和服务对象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资本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化程度加大的环境下,企业越来越明白期货市场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并迫切需要利用期货市场锁定风险,扩大投资规模来创造社会财富。另外,在快速发展的我国国际贸易中,企业也存在巨大的化解外汇波动风险的需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建设步伐,设计并提供有效的金融衍生服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新思路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场超常规发展。周小川关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新思路中提到需要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对于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效率、透明度与流通性。保险机构的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来解决“利损差”问题,银行的改革进程中也直接面对利率风险,问题的长年堆积甚至会导致社会风险。这些也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超常规发展来逐渐化解日益扩大的风险积累。

参考文献:

1.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教程[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2.约翰•墨菲著,丁圣元译.期货市场技术分析[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3.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品种介绍[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篇9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得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76亿,占人口的1326%,而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截止2014年度,成都市拥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2847人,占成都总人口的206%。养老负担极其沉重,为了更快实现“老有所养”的宏伟目标,加快构建养老保障体系和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然而,成都市当前养老机构的设施管理和老年人的需求还存在极大差距。

一、成都市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分析

由于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成都被公认为是安度晚年的最好选择。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成都市的老龄人口占成都总人口的206%,近年来,四川省已初步建成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构成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产业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亮点。本文以成都市五家养老机构为例(成都玉林老年公寓、银发老年公寓、万春敬老院、崇老养老机构、蓉东福寿养老院),分析现成都市养老机构所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基本情况

根据对上述五家养老机构的走访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养老机构中老人以女性居多,男性比例不到40%;多数老人的年龄集中在76岁到85岁之间,占总数的4615%;有8973%的老人有日常基本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养老机构设施设备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不到一半的老人认为院内有可供紧急呼叫护士的设备,超过半数的老人认为他们能够的到全面专业的医疗护理以及养老院能够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所占比例分别为5604%和6703%。调查中发现,这可能与老人们的身体状态有关,身体越好的老人表示的满意度越高,相反,身体状况越差的老人表示的满意度越低。

其次,因为养老机构跟其他所有服务机构一样,针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笔者对老人们进行了一些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3077%的老人认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比较亲切的,有6044%的老人认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一般,也有549%的老人认为工作人员会对他们表示不耐烦。分析可得,虽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总体不算太差,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改善。

(三)养老机构的经营状况

首先,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规模小。无论是国办还是民营的,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普护工人数少、年纪偏大、职业素养低等问题。养老机构每位工作任务需要服务的老人数量在10以上,而且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临时工,这样的员工配置,必须是一人身兼数职才能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其次,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年龄都是在50岁左右,而工作人员的年龄集中在52岁上下,年龄偏大问题比较突出。此外,从业人员素质低是养老机构的通病,工作人员大多以高中以下学历居多,不识字的员工也有。而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基本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过护理课程,极少一部分经过市民政局组织的敬老院管理、护理培训,但是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知识。由于养老机构的护理工作设施不齐全、环境条件差、加之劳动强度异常大、收入待遇又很低,有专业技能的人多数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做护理工作。

二、成都市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纵观成都市过去几年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的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这些改变是否真正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值得商榷。目前成都市养老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养老设施总量不足、建设规模较小、标准偏低、床位紧张等问题仍然是当前成都市养老服务当中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同时养老产业布局不合理,基础条件薄弱、设施落后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群众对当前养老形势并不乐观。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板块,还不能达到社会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的需求水平。作为老年人首选的居家养老方式,社区养老服务是其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成都市2013年开始加大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力度,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起步较晚且处于尝试阶段,因此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并不能很好的与群众的需求相匹配。此外,养老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得目前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所提供的服务类型捉襟见肘,很难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

第二,养老机构水平不达标,受到资金和场地的限制,许多民办养老机构基本配套设施不足且专业护理器械非常匮乏,与此同时又缺少专业的医护人员导致对老人的照顾往往仅停留在最基本要求“吃”“穿”上,很多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另外,缺少户外运动场地,使得老人只能进行室内活动,基本的运动和生态需求没有被满足。

第三,许多群众和老人对机构养老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接受这种养老模式。这或许和传统的观念有关,但是不排除这和时下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限,服务态度等有一定的关系。群众的这种心理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机构的扩张和发展。

三、成都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政府要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监督和引导责任

首先,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养老机制,保障养老政策有效的实施。其次,加大基本投入。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理所当然地要加大投入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可增加经费的安排,要根据经济发展现状相应增加对福利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比例,使得公办养老机构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好的设施条件和服务。

(二)养老机构要着力提升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老人之所以对当前养老机构服务不满意,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机构从业人员的匮乏。因此要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一是提高机构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人员从事护理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对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采取岗前培训和定期进入专业培训中心更新知识体系的方式对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管理;三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支持和鼓励更多专业护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毕业生来养老机构工作,为他们长期的发展创造更加适宜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加强养老机构专业管理水平。

(三)社会应帮助老年人转换养老观念

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许多老年人在消费和养老观念上仍然保守,认为把钱留下来给子女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选择。一是转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社会应该鼓励老人多为自己消费,为自己生活;二是改变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偏见。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不少网络媒体曝光了养老机构的经验问题和服务态度,这使得老年人对住养老院产生了抵触心理,社会有责任做好协调工作,消除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误会。(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红,王志稳,侯淑肖,金晓燕,王敏,尚少梅.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1)

[2]陈雪萍,许虹,王先益,杨立江.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05)

篇10

进入20__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带动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资本重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新技术新车型不断推出。市场消费环境正在改善,私人购车异常活跃。20__年汽车销售234万辆,其中轿车72.15万辆;同比20__年分别增长13.6和18.3。20__年销售325万辆,其中轿车1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8和56。20__年在20__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产销售量双双突破400万辆,全年销售439.1万辆,其中轿车197.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5和75.3。纵观我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发展史和上述的汽车销量,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产量达到22万辆,1992年达到102万辆,也就是说第一个100万辆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20__年达到206万辆,第二个100万辆仅用了八年的时间,第三个100万辆用了二年的时间,第四个100万辆用了一年的时间,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潜力和中国加入WTO后,加强国际合作的成果。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目前中国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已开始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__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固定资产净值2150亿元;职工人数207万人;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22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257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5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63亿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我国的轿车市场,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内的合资合作企业,已占据中国90的市场。

在国家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通过竞争加快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不断加大,行业重点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集团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力度,极大加强了自身实力。

除三大集团外,北汽集团、长安集团、南汽集团、江淮、江铃、广州本田、金杯公司、哈飞、昌河、东南汽车等,也表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目前汽车行业前15家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已达90以上。

2.市场情况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消费开始升级换代,近几年中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住房、汽车、通讯、教育、旅游、保健、健康等6大领域。汽车已上升为热点消费品,汽车销售市场能量得到快速释放。20__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09万辆,其中私人保有量为625万辆;20__年民用汽车保有量1802万辆;其中私人771万辆;20__年汽车保有量2053万辆,其中私人保有量969万辆;20__年民用汽车保有辆达到了24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08万辆,已占50。私人购车已明显成为带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在近几年民用车辆保有量的增长中,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增长很快。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汽车需求市场。

二、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汽车产销走高的同时,我国的车型结构正发生变化;

各地纷纷投资上马汽车生产项目,市场已经出现过热现象;

跨国企业进一步完善在国内的市场布局;民营资本也开始渗入汽车领域;

根据WTO协议的要求,中国正逐步开放汽车零售市场,外资资本开始进入零售渠道。汽车行业的竞争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汽车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在走向汽车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怎样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是企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一是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全球所面临的能源挑战越来越大。截止20__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生产原油1.69亿吨,进口原油9100万吨;汽油产量4770万吨,柴油产量8512万吨;其中机动车消耗燃油超过6000万吨。据专家预测到20__年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受国内石油储量和开采量的制约,将越来越多依赖进口,因此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开发替代能源是行业及政府的主要任务。

二是来自环境问题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汽车排放污染也呈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排放污染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污染,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是汽车工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是来自交通问题的挑战

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情况欠佳,在交通高峰期,车速较慢,与汽车本来具有的方便快捷大相径庭,如何使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是行业与政府面临的又一大课题。

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壮大,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汽车带给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在这场变革中政府已明确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协调、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增长。同时政府将按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特点加强法制化建设和管理,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1.对汽车个人消费加以引导,尊重个人购买汽车享受汽车文明的权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及市场环境。

2.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关系中不能构成替代关系,政 府将重视城市规划中设计出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大众出行方式,给人民群众出行方式的选择权。

3.在汽车消费与能源环境的关系中,在大众汽车消费起步之时,应用税收、价格经济手段,运用法律、法规等工具,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汽车消费。

4.要在合理政策的框架下,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人民群众的汽车消费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5.政府将促进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及产业化。

中国汽车工业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同仁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

四、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

近半个世纪以来,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像滚雪球般地形成一股能量强大的冲击波,冲击出一片现代化的肥沃土壤,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物质财富。据统计,世界上50家最大的公司中,汽车公司就占了近20,其他企业也大都是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石化企业和机械企业。另外,不管是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汽车工业的后起发展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西班牙,汽车公司往往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企业,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到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能在短短的50年里造就出这么多的大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基础?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从产业地位看,汽车工业是最终的消费品,位于产业链条的末端,或者说位于产业金字塔的顶端,但同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征。以轿车为例,它最少由两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价格即使是中低档轿车,也在1万美元以上。从社会需求量来看,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2亿,全球轿车年需求量在1000万辆以上。我们很难找到第二个产品,能够在技术密集程度、价格和社会需求方面都达到轿车水平的,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巨大的带动作用。从人们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而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了。可以说,需求方面的力量也决定了汽车工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无可推卸的支柱作用。最后,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是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最大的产业,现代轿车也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电子技术。汽车工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行业。同时汽车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先驱,是大批量、高效率、专业化、标准化产业的代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带动作用。从增加值角度衡量,汽车工业对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需求带来的增加值达到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两倍多,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带动相关工业创造两个单位以上的增加值,而全社会新增的增加值在3个单位以上。另据有关资料,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在几个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汽车工业对主要相关服务业的产出的带动作用,到达80-100。如果综合考虑汽车使用过程所产生的对汽车服务业的需求,这一比例更大,有人估计这一比例可达到汽车价格的2-3倍的水平。

如果将汽车工业对前向和后向产业环节的带动作用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汽车工业是一个1∶10的产业。1∶10的意思是说,汽车工业的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如此巨大的带动作用是任何其他产业都望尘莫及的。

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但由于其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就业的能力也很强。它不仅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中,与汽车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与直接就业之比,1994年美国达到1.01,日本为0.71,德国为0.66,韩国1980年为0.63,到1992年上升到1.46,其中与汽车相关的间接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由0.25上升到0.49。这些数据还没有包括因汽车工业而产生的道路建设、政府机关、以及非汽车产业中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计算,如果将那些工作岗位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人员也算在内,1997年德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0万人,其中汽车工业的直接就业为67万人,配套工业行业的间接就业为98万人,与汽车销售和使用有关的间接就业为335万人,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为直接就业的6.5倍。

中国目前还不是汽车强国,但中国已经可以算作一个汽车大国了。汽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中国同样重要,而且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在此,需要格外强调的是,除了以上所述及的各方面作用外,汽车工业更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个最有希望的“增长亮点”。

篇11

汽车产业作为长春市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不但可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分析长春市汽车产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发展特点,掌握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完善产业政策,促进长春市汽车产业向国际化发展,对促进长春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整车生产能力在全国居领先地位。2004年,一汽集团取得4项全国第一:销售总量全国第一、轿车销量全国第一、载货汽车销量全国第一、整车出口全国第一。近年来,一汽集团整车中轿车的比重在不断扩大,载货车不断向专用车方向发展。轿车系列三大品牌奥迪、大众、红旗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能力,轿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二位,中重型车占有率连续3年保持国内第一,轻微型车进入同行业前五名。

(二)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截止到2005年,长春市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10家,已形成生产改装车5万辆、摩托车50万辆及发动机80万台的生产能力。零部件企业合资步伐不断加快:一汽丰田V6发动机有限公司、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都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富奥——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合资、独资企业在2003年销售收入均超过5亿元。

(三)长春市政府对汽车产业支持力度较大。具体措施有:第一,把汽车产业做大,形成整车与零部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集群优势。第二,积极发展汽车贸易和服务业。在搞好汽车及零部件国内贸易的同时,扩大对外贸易,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境外办厂。支持发展汽车信用消费,积极发展汽车租赁和二手车市场,推动汽车消费。第三,支持长春建立汽车物流中心,使长春成为国内汽车生产和销售的集散地。把汽车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网络建立起来。第四,建立长春国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出口资源,吸引聚集一批优势出口企业,迅速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第五,建立汽车工业信息网络平台。充分运用现有网络资源,以一汽和地方共建的方式,建立面向国内和国际的汽车、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信息网络,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第六,长春市政府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满足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汽车工业的政策支持,等等。

二、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核心生产技术及自主开发能力。除一汽集团外,绝大部分汽车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从产品来看,除解放系列载重车外,轿车技术主要依赖国外,自主品牌产品尚在培育之中。零部件企业的配套产品开发仍依赖主机厂或购买国外技术,开发手段落后,周期较长。一汽集团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远远落后于通用、大众和丰田等跨国公司,2003年,一汽集团研发投入为1.64亿美元,与通用公司的50亿美元相比,其研发投入仅为通用的3.2%,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大大低于世界三大汽车集团,研发投入比过低是一汽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之间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二)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跟不上整车发展。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总量不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汽车产业内部,由于长期存在“重整车、轻配件”的倾向,零部件工业处于比整车生产更落后的局面,这已成为长春汽车工业发展的软肋。第二,多数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系统集成和模块供货的能力。

(三)核心企业与跨国集团相比实力较弱。近年来,一汽集团的产销量虽然有了较大增长,但无论是产量、销量还是销售收入都与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与世界汽车产业三大集团中产量、市场份额、销量等指标最低的丰田公司相比,2004年,一汽集团在产量上仅是丰田公司的16.0%,市场份额为其16.1%,销量为其15%,销售收入为其10%。在各项比较结果中,一汽的各项指标均未达到丰田公司的20%。

(四)专用车品种少,技术水平低。长春市生产专用车的企业生产能力分散,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产品水平及附加值较低。长春市大部分专用车企业从事低水平的汽车改装,雷同现象严重,缺乏自身产品特色。长春市在专用车领域仍处于落后地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待于调整,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各类资源亟需整合。

三、促进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