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劳动安全的认识

对劳动安全的认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25 14:42: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劳动安全的认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劳动安全的认识

篇1

一、建筑企业施工与安全效益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经济问题是产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由此产生的安全经济学就是研究安全的经济(投入、收益、效益)形式和条件,企业通过对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和控制,实现最合理的安全投入,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

安全的目的首先是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病残,减少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所以,人们不仅关心哪一方案或措施能获得最大安全,而且关心哪一方案或措施的实现最省时、投入少,以求综合的最佳效益,实现系统的最佳安全性。

对安全与经济进行合理调控,宏观上要避免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效益的现象;微观上既考虑到先进性也考虑到适用性,既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内部的和直接的效益,也考虑到社会的、外部的和间接的效益,使社会总体的安全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安全的积极性,使其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社会(国家)、对集体(企业)、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安全的直接效果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安全的另一重要效果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坏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捍,这是安全的“价值增值能力”。对安全效益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的方面,也要重视非经济效益的方面,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建筑企业安全效益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利用其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对企业工程项目进行投入后,降低安全事故,减少事故损失,而产生的一种效益,这种效益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

安全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长效的,不仅在措施的功能寿命期内有效,在措施失去“功能”之后其效果还会持续或间接发挥作用。如安全教育措施的功效,不是当时当事的作用,如受安全教育者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将会使教育者受益终身。从层次上,安全效益分为企业的安全效益和社会的安全效益。对企业生产与销售等经济活动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反映了安全的企业经济效益,即内部效益;安全活动对社会投入与产出的影响和作用,对国家、社会发展及企业或集体生产的稳定、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体现其社会效益,即外部效益。

二、我国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效益实现及发展

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对人的安全与健康的保障,对社会安定、环境污染和危害控制的功能等。对于安全的非经济效益的实现,是通过安全技术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把事故发生量、危害事件发生量减少,即能达到目的。社会长期以来对安全的要求一直是建立在这种思路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由于安全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这种对安全的认识及其实现过程的请求和指导,是自然与合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增长,一方面,事故或灾害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问题,由此带来更为严重的是经济损失对人类的影响,人类的科学技术在对人类自身的安全实现了一定保障的基础上,应考虑的是经济的发展和高效;另一方面,当今的文化和经济条件使人对安全的要求大为担高,安全的实现手段在当今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其经济的消耗与过去相比,负担大大加重,国此,安全的成本向安全科学技术提出了挑战。基于这种背景,对安全的要求,只考虑其非经挤效益的实现过程就显得极为不够了。

建筑企业安全经济效益的实现在于“减损”和“增值”。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保证事故或灾害得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同时要进行安全过程的优化;实现“高效的安全”。前者是从安全的目的出发,表明了对安全的“结果”的要求;后者是从安全的过程出发,是对安全手段的要求。

建筑安全的活劳动消耗是指建筑安全活动中所消耗的安全专兼职人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可用安技人员的“全员安全生产率”、“年均完成安全投入量”、“人均保护工人数”等指标来反映安全括劳动消耗的水平。显然,从降低安全活劳动消耗的要求出发,安全专职入员的配备量是越少越好。在进行安全活劳动消耗或投入的决策时,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使安全人员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在安全工作和任务得以较好地完咸的基础上,在安全生产的水平得到可靠保证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安全活劳动的消耗。

学习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做好安全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是指用安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管理。它是劳动保护工作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发展起来的,是劳动保护管理的一个质的飞跃。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其基本条件就是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所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大安全投人,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安全效益计算、考评体系,以此对企业及其高层领导进行考核。把系统工程原理、控制与信息技术运用到安全管理上,对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监控,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安全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跟踪,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达到事先控制和预防的目的。把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旎工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超,刘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操作实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冯斌.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2

一、切实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工作中一种全新的工作标准,做为工会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才能在构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项工作中发挥工会组织的特殊作用。所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标准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控制的思想理念及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使企业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职工也具有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通过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促使企业有效控制和降低各类危险、危害和事故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更进一步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作为钢铁企业,尽管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过程中,通过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观念、管理、行为、物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框架,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要建设成为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必须积极地与世界接轨。要建立具有钢铁企业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就必须用先进、现代的安全管理方法,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钢铁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一系统化、程序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就能够促进钢铁企业由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的快速转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当中,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充分认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肩负的责任

目前,钢铁企业技术改造任务繁重。在寻求企业生存和更大发展、特别是在技改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追求速度、抢工期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恶劣,职工的健康、人身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权益。现实的工作需要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得到切实加强。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还肩负着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任,必须切实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好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同时,开展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建设和谐企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途径

篇3

摘要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旅客和货物安全、快捷地运送到目的地,而铁路运输生产的作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因此,为确保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就得全面抓好职工的安全教育,职工的安全教育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安全教育 企业发展

安全存在于社会各行各业、各个环节之中。铁路专用线有不同于国铁的特殊性,对我们身处生产一线的职工来说,安全不仅属于企业也属于社会、属于家庭、属于自己。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一、安全教育首先是对员工的思想意识教育

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的关键,只有职工在安全意识上从一种本能的反应上升到在主观上去认识运输生产的客观规律、去阻止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观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抓好运输生产安全,因此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做好安全教育就得从职工思想入手,在对安全的认识上,有两种看法:一种人认为事故发生是必然现象,只要火车一动,就必然有事故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看法是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看不到安全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认为安全生产的规律是不可认识、不能把握的;另一种人的看法是认为发生事故是偶然现象,事故是可以认识的,在正常情况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从哲学的因果关系来看,事物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指在同样条件下,某种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的趋势,必然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必然发生,且合乎规律、不可避免的趋势。凭经验和直觉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很不够的。而能事先预测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止和消除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这就需要职工从思想认识来做保证。只有对职工做好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认识程度,才能真正确保安全。安全管理包括对人和物的管理,对事物的管理,如生产过程的管理,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和预防措施;对人的管理,即对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的了解和掌握。在处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时,要始终把解决安全问题放在首位,经常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不要出了事故才讲安全,不出事故就忘记安全。

二、安全教育是保护职工生存权的重要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就是按照铁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改善劳动条件,最有效地调动劳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安全生产,达到杜绝事故和减少事故,减少和减轻对职工的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抓好安全教育是保护职工生存权的重要措施。

人们常说:不知者不为罪,作为铁路专用线,没有完全和系统和铁路专业教育,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每天只是空口强调安全,但不用具体作业环节中分析安全因素,培训安全技能,教育就是虚空的,安全也是无法保障的。在培训过程中还应当避免灌入式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深入的开展培训。

三、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保证铁路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职工有安全教育,可以说从有铁路开始就有它的存在,有安全就有效益。实践证明再好再新的设备,只要使用者不认真照样会发生事故。相反,设备虽然落后一点,只要狠抓管理,加强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就有可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再有一点就是职工的安全意识、职业责任、劳动纪律、技术作业标准、群体安全和生产过程中的自控、互控、他控都要靠人的控制能力去体现或完成。搞好安全管理的目的,就要充分体现“安全运输”是最现实的生产力,是最有效的挖潜扩能,因此,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运输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四、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可控能力是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人的意识影响人的行为,安全意识只是一种安全愿望,职工要实现这种愿望,必须通过以自身的安全素质和技能为支撑的行为去实现。故此,应通过各种途径与渠道,大力开展职工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职工在劳动作业过程中对安全的可控能力。在加大安全技术装备投入的同时,还应着力培育职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素养,使职工能尽快熟悉掌握、正确使用新技术新装备。当前铁路运输生产任务繁重,部分管理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有些在潜意识中存在凭经验、凭感觉的侥幸心理。这种状况对职工安全意识的侵蚀作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五、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班组管理

铁路安全运输稳定与否,更与班组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最基层的管理单元,是企业进行思想、技术、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组在铁路企业生产结构中虽然是最小的生产和管理的一层机构,但它是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都体现在班组安全管理之中,班组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安全,反映铁路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运输工作的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班组的安全教育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保证。人力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它是一种力量或能量。安全生产的实践证明:在安全生产中,最重要、最持久的决定因素是人,是人的安全素质。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导作用,任何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条件,都不能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造成事故的因素有:指挥决策的失职与失误,管理上的疏漏与渎职,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违章与失误等,而人的安全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安全素质包括人的安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因素、心理素质、群体素质,这几个素质都达标或处于最佳状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发挥正常,使安全生产处于有序可控状态。而安全运输是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中心,是铁路的生命线。铁路企业生产效率要想提高,设备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物资消耗达到最低水平,安全运输能够得到有力的保证,生产任务能够及时完成,都必须依靠每一个职工的努力,通过班组的活动来实现。班组的安全教育工作扎实了,铁路企业的安全运输就有了保证。

篇4

铁路施工企业是高危行业之一,其危险性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从现实和深远的战略角度看待安全生产,找出铁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提高安全认识和加强领导,落实文明施工,实现安全生产。

一、目前影响铁路施工安全生产的因素

1、监督检查

由于铁路施工单位日常的安全监督检查体系不完善,安全监督检查体系运转存在问题、专职安全监督检查人员不足、安全监督检查措施力度不够、安全监督检查手段落后,难以适应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

2、人员素质

目前,铁路施工企业架子队中,作业人员80%以上是农村劳动力,特种作业人员缺乏。作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民工占的比例较大,其安全防护意识和职业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少,业务素质低,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往往在安全事故面前束手无策。

3、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教育

铁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危险大的工程增多,大断面隧道、高墩大跨桥梁比例增大,大型桥梁制、运、架设备的大量使用,安全隐患越来越多,这就给施工安全生产提出新的难题。

高校中设立施工安全有关的学科非常少。农民工由于局限性,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有限,有些施工单位农民工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安全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4、安全防护

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铁路施工企业的个人安全防护除了常用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外,特种作业的安全装备质量低劣,且配备严重不足。很少有哪个工地普及了安全鞋、安全眼镜等安全防护用品。

5、铁路施工安全危险预测和评估

对铁路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评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大部份铁路施工的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很不完善,对安全隐患排查基本流于形式,专项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审批也在走过场。

6、诚信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建设安全工程、精品工程,铁道部对铁路施工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制度,这就使铁路建设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铁路施工企业的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诚信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是铁路施工生产安全的对策,在促进施工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铁路施工安全生产的控制

1、保证企业信誉与安全生产相统一

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施工安全是关系着企业的信誉。一个信誉好的企业必定具备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铁路施工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施工现场是一个各种危险因素多、事故发生概率较大的地方,是一个对内构成安全威胁、对外则是自毁信誉的地方。因此,铁路施工企业必须要从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重视安全工作,以企业信誉为大局,以施工安全为大局的大局。

2、认清施工安全与企业创利的关系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创利。效益是人创造的,而人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铁路施工安全先要维护人的安全生产劳动,进而才能创造效益。铁路施工是人与材料、机械反复交往的过程。施工人员频繁地在这种地方活动,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事故,对此不仅要提高人的安全防护意识,还要增加安全防护设施。有必要的投入才可以换来安全,才可以换来安全的施工局面,短期的利益行为会留下安全隐患。安全施工的资金投入一定要与其创的效益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创效益。没有对施工安全的投入,就不会有稳定的施工环境,创效益也只是一句空话。

3、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大部分都是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在施工过程中人起着主导作用。人的行为是可控的又是难控的,人员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难点。因此,对施工现场的人和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判断、调整,强化动态中的安全管理活动。

3.1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作业人员认识事故危害和安全价值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它是作业人员学习安全技能、生产安全心态、支配安全行为的思想保证。只有通过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控制,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让作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安全心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正确的安全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安全效果,才能促进安全生产而获得安全效益。

3.2 奖惩激励法:精神激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它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各种安全活动过程,让他们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参与决策,吸收他们中的正确意见。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对安全生产的好人好事可采取评先进、发奖金、树立榜样等进行奖励。对违纪者的可采取罚款、通报批评、警告等处罚,奖励或处罚应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处理。

3.3 管理制度控制法:安全生产管理是依靠安全生产机构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办法,直接对作业人员的行为实行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合理分配不同层次安全管理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在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时,应考虑每个人合适的控制跨度,以确保每个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确保对自己负责范围内安全生产情况的有效控制。

4、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有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4.1 设备的本质化安全:是指操作失误和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能自动发现并自动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安全装置是在设备性能结构中保证人机系统安全,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和保证在可能出现危险状态下保护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

4.2 加强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控制设备最终因素是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可通过技术手段缓解和通过人的管理改善。设备的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修停用等过程。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的安全审查与验收;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安全运行检查;维修保养、报废;安全检测、监控、检验档案管理等。

5、改善作业环境

5.1 科学的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布置施工现场平。在施工实施阶段,根据要求设置施工便道、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材料和设置机械设备、临时用电与出入口位置等。做到分区明确,合理定位。

5.2 施工现场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划分为生产区(辅助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对危险区域应设置防护措施,划分隔离,以免人员误入造成安全事故。对功能区的划分还应考虑交通、水电、消防和卫生、环保等因素。

6、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施工现场,需要大量有着高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安全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应用安全科技成果和产品,改善施工环境和条件,有效地保护施工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

7、提高安全认识

施工安全生产与安全认识的关系涉及企业的三个层次,即领导层、管理层、作业层。目前经常出现一些领导层、管理层说多做少、作业班组则听多做少的现象。三个层次的人员不单要认识事故的危害性,还要认识安全的必要性。首先领导要认清自身的责任,管理层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操作员工要认识到安全给自身的益处。企业可以通过新工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其中包括一些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举办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人施以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培训,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的认识,要让员工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要让员工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安全技能。只有认识提高了,政策法规就能落实,安全制度就可以执行,进而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8、加强领导

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加强领导即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责权利、人财物加以综合考虑,并实现安全生产目的。加强领导首先要领导层有法制观念,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要有责任感,要有及时、正确的安全决策;其次,加强领导,要统一思想、认识,确保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再次,领导本身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动员工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还要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对查处事故要铁面无私,公正廉明。

9、文明施工和标准化工地建设

篇5

关键词 调车;作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U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50-02

铁路运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调车作业,由于调车作业的范围大、动态性强,致使调车作业过程中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人身伤害等问题及不可控因素的产生几率都很大,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现阶段调车作业对人身的伤害问题已经成为各个站段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防范环节。怎样做到对调车作业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这一问题也就成为在铁路运输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所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 调车作业劳动安全隐患分析

1.1 人员因素分析

由于作业人员是直接参与到调车作业的全过程中,因此,作业人员的自身因素成为导致调车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作业人员的作业心理、安全意识、作业习惯、业务技能以及身体状况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调车作业的安全性。首先,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意识的淡薄使得其在作业过程中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安全隐患不够重视,缺乏忧患意识,往往表现出对安全事故的淡漠以及不按标作业,对安全隐患的危害认识不够清晰,这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反复出现;其次,对作业标准及劳动安全规章不熟悉。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不强,对作业标准及劳动安全规章不熟悉。缺少必要的风险意识,并且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作业方法而盲目的进行作业,从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作业中执标不严,盲目求快。提高效率是现在各个站段所要求的,但前提是要严格执行标准及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而一些工作人员只追求效率,而忽视作业执行标准,违反调车规章制度等,致使安全事故发生。最后,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受疾病或者班前休息不充分等原因的影响,一些作业人员出现疲劳作业,压力大时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影响了作业中的注意力,会对调车作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1.2 作业环境因素分析

首先是线路和站场环境存在的隐患。例如调车作业场所的照明、树枝遮挡以及线路、股道杂物堆放等带给视线上的困难。其次是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如冰冻、雨雪天气造成结冰、打滑等,都会带给调车作业一定的安全隐患。

1.3 管理因素分析

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对安全问题的宣传不足,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对安全隐患的检修工作不仔细,干部作风不实,检查监督没有落实,劳动安全控制措施的细化工作不仔细不及时等。

2 提高车务段调车作业劳动安全的措施

2.1 对调车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的培训、教育力度的加强

第一,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首先要加强职工劳动安全规章、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对职工的劳动安全知识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试。提高抗风险能力。其次,对调车作业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的安全培训,针对具体工作环节做出具体的培训细则。第三,加强转岗、提职时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人、新岗位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安全教育,严格考试制度,做到合格方能上岗。第四,紧抓学员的跟班学习管理,确保新学员的人身安全。

第二,严格劳动安全的考试管理。

现在,由于职工平时对学习的不重视,造成其对劳动安全规章制度的不熟悉,当然,这与劳动安全考试的不严格是有极大的关系的。受考试制度不严格的影响,职工在学习时的认真程度也就松弛下来,造成职工考试依赖他人的现象发生,这种心理下,职工很难真正的掌握劳动安全规章。所以,安全监督部门及教育管理部门要对职工在劳动安全规章考试中要严格考试制度,不合格不上岗,把考试成绩作为岗位评优量化的标准之一,并作为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一项衡量标准。

2.2 通过劳动安全宣传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首先,劳动安全教育需要一定的宣传氛围来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车间、中间站可以用横幅、标语、局域网、黑板报等形式来营造这样的氛围,各班组可以在班组内部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安全宣传教育,让职工认清现阶段所面临的形势,有利于职工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其次,安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就是案例警示教育,让职工在案例中认识到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案例教育,是把各类调车作业事故的原因以及教训直接的传达给每个职工,让其领悟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沉痛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的认清规章制度是对自身的保护、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对单位的负责,从根本上加强职工遵纪守规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2.3 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首先,开展排查工作,找出调车作业中存在的不良作业习惯。一旦查出,立刻制定相关整治措施对其进行整改,让职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还可以对此进行量化评比,增强职工岗位的竞争性。其次,加强调车作业中人身安全关键点的布置,让职工养成“多提醒一句”的习惯。例如在调车作业计划中明确标注出该调车作业内需要注意的人身安全隐患,对作业内的安全关键点要详细布置。最后,作息是保证职工良好状态的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作息,职工在工作中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要让职工养成作业前充分休息的习惯。现阶段,随着岗位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改变,职工的班前休息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注意力集中和体力充沛的根本,更是保证人员安全的根本。

2.4 加强调车作业环境的整治

第一,对调车作业环境的整治。结合站区各部门集中开展对调车作业环境的整治工作,整治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业区车道的平整度,对夜间调车作业的照明及环境进行整治,清除作业区废料、杂物、电线、杂草及施工路料等障碍,做到调车作业区内上下车道平整无障碍,夜间无摸黑作业的情况;第二,人身安全隐患处要进行标明。对于调车作业区内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地方要进行标明,对拉风摘管、试风防溜、检查线路等上线作业,必须要对走行路线进行固定,并且在与之相关的各行车岗位进行明示;对路基高、路肩窄的线路,有障碍物堆放的道岔区、夜间没有照明的线路 高度超过1.1m的站台,要明确标明为停车上下区。对无电区和有电区过渡的站台、停车位置,装卸机械、道口、大门等对人身安全有隐患的关键处所,要制定详细的卡控举措,并且要在调车组进行明示。

2.5 加强调车作业劳动安全关键时段、关键人员、关键作业环节的控制

2.5.1上下车安全控制

作业前要对线路有无杂物、障碍物等情况进行检查,在上下车时,首先要选好地点,看地面是否有障碍物。上车前还要加强对车辆状态的检查,注意车梯、脚蹬、平车、扶手、砂石车的机车脚蹬板和侧板的稳固状态。上下车的速度也要控制好,根据标准进行执行,上下车时上车车速不得超过15km/h,下车车速不得超过20km/h。蹬乘内燃、电力机车作业时,必须在机车停稳时,再下车(设有便于上下车蹬的调车机除外)。还要注意的是不准迎面上车和反面上下车,对于一些死角和细节,作业人员要注意,防止发生意外。

2.5.2 关键作业人员的安全控制

加强对单岗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的控制,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对新职人员劳动安全的监控,确保新职人员在新岗位落实劳动安全作业标准。关注精神不佳人员的作息情况,引导安排好合理作息,确保良好的精神状态。

2.5.3 关键作业时段的安全控制

恶劣天气、交接班前后、后半夜这几个时间段为影响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关键时段,管理人员要强化对这些环节的监督与检查,车间、站段要在制度上对关键作业时段进行规定,形成机制,并认真落实。

2.6 强化劳动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帮教工作

第一,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细化管理人员盯岗量化标准及作业流程,对每一批作业人员的安全关键人、关键环节及关键处所,管理人员都要具体掌握。站段领导干部更要发挥带头作用,执行劳动安全管理措施,现场的监督与检查中要做到严格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纠正与整改,落实安全责任,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二,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强化劳动安全分析。车间、中间站专业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要对调车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集中或多发的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分析、定期考核等,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措施。管理人员在对调车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时,还要对作业人员的班前、防护用品及防护制度进行检查,深入到生产过程的各个作业环节。对站务段的交接班时间及自然条件等环境下的巡检更要严格,敦促作业人员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3 结论

“劳动安全无小事”,要站在构建和谐车务站段、和谐铁路的基础上,深刻的分析调车作业产生的安全事故,找出调车作业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调车作业的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我国铁路事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伟浩.铁路调车安全工作的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05(2).

[2]王玮.车务调车安全工作的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1(2).

篇6

一、基本情况概述

当前,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在抓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要求方面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文化建设不重视三个突出的问题。

1.安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抓安全有行政领导负责,工会干部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关注不够,导致日常抓安全存在懈怠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抓安全管理认识不足。虽然对“安全是饭碗工程”是肯定的,但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没有处理好“严管”的“厚爱”的关系,认为安全检查本身就很多,职工的安全压力已经很重了,把主要经历放在了怎样缓解职工工作压力上面,对日常的安全管理重视不够;二是对安全管理指导不够。每个月的检查,主要精力放在了关心职工,解决职工困难问题上,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职工交流的少,对现场作业中的安全风险问题研判不准,导致对车站安全管理的指导针对性不强;三是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近几年,铁路系统发生了许多安全典型事故,自己也进行了学习,但没有对事故教训进行很好的宣传,导致自己管辖片区安全生产中危险镜头不断,安全红线问题不断,安全惯性问题时常发生。

2.安全制度落实标准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是工会融入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保o监督检查制度落实不严,不重视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建设,没有认真组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系统培训,每年只限于评比表彰,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劳动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对职工劳动保护措施执行情况,没有很好进行调研,导致片区内现场劳动安全问题不断,对反复发生的劳动安全问题,没有盯住不放,督促解决;三是安全分析制度落实不好。对现场安全隐患问题,只是口头指出,没有组织片区干部职工,进行深刻分析,没有盯住不放,对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没有较劲的勇气,存在好人主义思想。

3.安全文化建设不重视。对路局、段上提出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各站区工会也认为没有安全文化理念统领,就不能形成齐心抓安全的良好氛围,但对如何抓,缺乏深入的细致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宣传效果不明显。虽然通过安全形势任务宣讲,安全警示教育,案例教育等形式,进行了安全宣传,从实际结果看,效果不理想,二是安全典型的宣传引领作用发挥的不好。对安全先进典型的总结宣传下功夫不够,只是通过展板、宣传栏、黑板等载体进行了宣传,但学习安全先进的氛围没有形成。三是对巴山精神的宣传下功夫不够。“巴山精神”是安全实践的典范,在日常的工作中,在引导职工学习巴山精神,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自觉行动上还存在差距。

二、工会组织融入安全管理几个问题的反思

1.安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基层工会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对对当前全路、全局、全段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现场作业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及各岗位的冷门风险点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存在形式主义,好人主义等问题。此外,没有把日常工会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落实具体工作时,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考虑不多,在工作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安全要求。突出反映在:一是主观上安全风险意识降低了,导致具体抓安全工作上标准要求不高。二是对安全管理深层次的问题缺乏思考,对现阶段安全严峻形势估计不足。三是对车站存在的安全问题不愿严格考核,担心考核的太多,挫伤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安全管理要求标准降低的问题。工会干部普遍认为,车务站段的安全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加上车站人员少,任务重,职工已经十分辛苦,再不能给基层职工增加负担。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导致安全管理标准不高,突出反映在:一是在日常检查指导中还存在应附的思想,有时是以完成量化为目的,存在能过的去的思想,对安全管理的要求降低了;二是如何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引导职工树立“我的安全我做主”的思想意识,发挥企业主人翁作用方面探索不够,点子不多,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职工自觉抓安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参与安全管理方面弱化,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和执行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全面、不彻底的问题,总认为安全管理主要是各车站站长的事,自己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够,在落实干部安全管理职责上还存在差距。

3.安全意识疲劳日益凸显的问题。经过前期的安全意识疲劳反思,工会干部普遍也存在安全意识疲劳,突出反映在:一是对安全学习、安全教育等活动不感兴趣,听不进,记不住,不重视安全形势任务的宣讲,安全形势任务宣讲效果不好,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在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落实“职工两纪”方面,存在标准低,要求低,安全考核质量不高,停留在完成量化层面,对安全隐患问题缺乏深入思考,日常安全检查的实效性不高;三是安全生产中,特别是在保持了较长一段安全记录的情况下,对日常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性丧失警惕,对现阶段安全形势持乐观态度。

三、工会组织参与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7

安全生产工作是涉及施工企业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的大事。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中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我公司是电力施工企业,工程点多、面广,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焊接作业等高危作业频繁,所以安全生产对于我们这个高风险行业来说,其意义更加重要。结合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实际,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执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无疑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良好局面的有效办法。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作为安全管理者或项目安全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就出现盲目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今后不会再发生安全大问题了,工作中也不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误区。主要是我公司是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六千多天,大多职工也从事施工生产多年或干过很多个工程,觉得没有再加大培训力度的必要了;再之是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少,甲方、业主一味追求工期进度,没有时间、力量和精力来深入搞培训;另外新进职工绝大多数是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已在公司接受过培训部门的安全培训,于是就降低了三级教育网络的培训标准。由于领导重视程度和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流于形式的状况,而事故恰恰最容易发生在对业务知识生疏、现场安全施工经验少的职工身上。所以,抓紧对职工劳动安全生产的教育,也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三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现场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造成形式主义、好人主义、的严重局面,导致在执行和落实规程制度当中出现“缺位”现象的大事。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公司“做精做强”创建一流电力施工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同样需要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是切实提高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站在“可持续发展”和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情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针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超前性、前瞻性的培训,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二是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落实“谁施工、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干部职工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形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内容、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未完成定量考核任务或发生安全问题的,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以此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促进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实现从“要我抓安全”到“我要抓安全”的转变。三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各项管理方式、手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首先要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把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着力点放在预防上,从源头查堵漏洞。更关键的是要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其次要坚持逐级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要科学地界定逐级负责制,把领导负责、分层负责、岗位负责和专业技术负责区分开,使其职责明确,各负其责,确保落实;另外还要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安全天数。安全天数是衡量一个单位安全形势的一个因素,安全天数长,并不能说明问题少,关键是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四是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和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共同构筑企业安全大堤。要结合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落实“一法三卡”工作,大力开展好各项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安全劳动竞赛活动,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职工安全技能比武”、“提合理化建议”和“推行班组安全生产自主管理”等。同时持之以恒地坚持安全生产好的做法和办法,如班前(后)站班会、施工“三交、三查”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利用各种载体和形式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作出新成效。五是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八到位”。即:安全生产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到位、安全生产职责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到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位、安全生产资金到位、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工程施工安全、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努力为公司安全生产长周期做出新的贡献。

篇8

关键词: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技术措施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我将从对学生进行钳工实习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技术措施和加强监督检查三个方面来指导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合格的技术人才。 

 

1 钳工实习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从媒体上报道的山西某某煤矿瓦斯爆炸,造成几十人死亡;长沙某建筑工地升降机超载,造成升降机高空坠落,导致十几人死亡,使长沙市当年被取消评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衡阳11·3特大火灾造成十多位消防官兵死亡;学院内91年一批学生在衡阳市柏坊煤矿机修车间实习时,一个女同学工作时一不小心头发转进机床内,最后将头皮从后面翻到额头;97年钳工15班学生进行钻孔实习时,一位学生怕脏,戴手套去钻孔被铁屑给挂住了,把大拇指给拉断了,成为四级残废;2009年3月,一批学生在湘潭水泵厂工作,前一个月内,学生就出了三次安全事故,其中一个同学手指压断了。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故后,必定会触目惊心。然后让学生共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让他们知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多数是由于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不重视老师的教育,管理混乱,违反国家政策,违反规章制度,违章作业,安全意识不强,国家工作人员严重失职造成的。一桩桩惨痛的教训会自然而然的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让他们知道安全的重要性。 

1.2 了解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惯方针,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知道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它代表着劳动人民的目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同时安全生产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企业高效益、高效率的前提。安全工作搞好了,不仅可以减少物质消耗和劳动力的消耗,还能减少发生事故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让学生知道每一次事故的发生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而间接经济损失往往会大好几倍。让学生明白安全生产对于国家来说,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的。而对于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我们的教师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不强的话,教出来的学生安全意识也不会强,这样很可能在未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实习中,就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即使在工作之后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将它强化为意识,并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 

 

篇9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92-01

引言

安全是关系到职工个人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思想支配行为,安全的思想,才能保证安全的行为。煤矿绝对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职工违章作业造成的,都是因为人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如果每个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都能够主动地趋利避害,有利于安全的事情千方百计去做,不利于安全的事情坚决制止。那么煤矿安全事故将会大大降低和改善。人的本性决定,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安全就是自己最大的利益。煤矿要从这个角度切入,明确职工才是安全主体,让所有职工认识到安全是“我”的事情。

一.安全生产的杀手“三违”

保障安全是各行各业生产作业的前提条件,煤矿开采属高危行业,安全工作更是生产活动当中的重中之重。据统计,煤矿安全事故中有90%是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三违”是人员违章行为主要表现形式,即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

违章作业,主要是指现场操作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人安全守则、安全用电规程、交接班制度等以及安全生产通知、决定等作业行为。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

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者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形成和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的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其他纪律等。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二.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煤矿企业要加大对职工岗前、岗中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课时达标,培训记录做细,做规范,培训课程要与实际相结合,要通俗易懂,使职工要通过安全教育学习及观看警示教育片后写学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杜绝违章作业。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从职业危害实例、事故案例、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加以引导和管理,让职工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谁的安全管得好,谁的安全没问题,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实惠和利益,从而在思想上逐渐转变过来,再不愿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开玩笑、做赌注。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辨识能力,是杜绝人员违章行为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2.与职工安全谈心

安全谈心借助的是语言和感情的交流,通过安全思想碰撞达到安全工作的目。通过安全谈心,可以增进安全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在安全谈心的具体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要求:(1)扣心弦。即把握职工的安全心态,将安全思想工作做到实处,触动职工心弦。(2)用诚心。安全思想工作要做到位,在具体的安全工作中以\相待、坦诚交流、以理服人。(3)有耐心。安全管理人员为了解决棘手安全问题与职工谈心时,一定要有耐心。(4)将心比心。谈心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视同仁。(5)选时机。对一些性格倔强或理解问题比较偏激的职工,与其安全谈心往往是在“火头”上谈不成,对此不必操之过急,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心。(6)以德感人。安全管理人员要严以律己,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自己在职工心目中的威信,赢得职工的信赖和尊重,如果安全管理人员平时形象不正,和职工交流时还喜欢用高压手段,就会增加职工的逆反心理,不仅会使安全谈心一无所获,还会适得其反。

3.出现问题奖罚分明

职工的工作无论是其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差错,甚至出现“三违”现象。反之个别后进的职工,也不会是一无是处。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讲究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该表扬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扬,在表扬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

要直接点名的,就不要含糊其辞。要指明其事,要讲明利害,要及时教育,要注意场合,不要随意“放炮”。批评要准确,言语要有分寸,不要过头,要注意批评的时机和场所,方式要适合被批评者的个性心理。可采用直接式批评、间接式批评、暗示式批评、商讨式批评等方式,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

4.规范安全规章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度标准要统一,奖罚要明确,对出现的不同程度违章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制度要可操作性强,符合法律法规,同时也能人性化管理。“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企业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也是从而约束职工违章的方法之一。

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多下功夫,不可马虎,大胆管理,对存在的各类隐患要第一时间制止,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知道隐患在第一时间制止后就对下面的生产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所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定要尽心尽责,务实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添砖加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留武,浅谈煤矿安全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9(4):74-75.

篇10

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

LuoYun

(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Abstract: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werediscussedinvolving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andmethodandmodeof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MethodofsafetymanagementModeofsafetymanagement

1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笔者已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人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文明,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技术的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创建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地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安全管理作为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将为21世纪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和安全生存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2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石

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的绩效,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

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21世纪,人们将会不断探求如下的安全科学原理。

1)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理论和原则。人类历史进程证明:古代人的安全哲学是宿命论的安全认识论,被动承受型的安全方法论;近代人有了经验论的安全认识论,事后型的安全方法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进入了系统论的安全认识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21世纪,未来的人类安全哲学必然朝着本质论和超前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发。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2)安全系统论原理。深入研究和探索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和优化。不仅应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规律,更要探讨各种技术安全系统的规律、特点和控制。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人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3)安全经济学原理。阐述清楚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

4)安全管理学原理。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

5)安全工程技术与卫生工程技术原理。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相适应的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如防火原理、防爆原理、机电安全原理等,以及卫生工程技术原理,如防尘原理、防毒原理、辐射防护原理等。

同时,在20世纪尚未完善的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将在21世纪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

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

3安全立法-安全管理永恒的利器

从中世纪起,人类生产从畜牧农耕业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转移,从此开始发生人为事故。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陷、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发生。在早先安全技术比较落后的状况下,人们想到的是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

人类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矿工保护法》,1802年英国政府制订的最初工厂法——“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这些法规都是为劳动保护而设,制定了学徒的劳动时间,矿工的劳动保护,工厂的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工业卫生标准。针对世界范围的安全立法,人类进入20世纪才迈出了步伐,这就是1919年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定的有关工时、妇女、儿童劳动保护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国最早的劳动安全相关法规,要数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劳动大会提出的《劳动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资本家合理地规定工时、工资及劳动保护等。英国、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较为完善的国度。除此,很多国家的安全立法一般起步于20世纪,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到1915年才正式实施《工厂法》,比英国晚了近百年。

未来的21世纪,人类的安全立法必将体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

1)安全法规从孤立走向整体,从分散发展为体系。

2)安全立法的任务突出预防,体现出超前性和预防性。

3)安全立法的目标体系更趋明确。立法的目标不但包含防止生产过程的人员死伤,还包括避免劳动过程的危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信誉的毁坏。

4)安全立法的层次体系更为全面。国际通用安全法规(ISO标准、ILO法规等)、各国的国家安全法规、世界范围及本国的行业安全法规(石油、核工业等)、地区安全法规(欧盟、亚太等)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5)安全立法的功能体系更为合理。建议性法规,如ISO国际标准;强制性法规,一般各国制定的国内安全法规都属此类;承担不同法律功能的法规,如法律、技术标准、行政法规、管理规章等,各尽其责,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在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重大工业事故控制法》、《减灾法》、《公共场所意外事故预防法》、《家庭事故预防法》等安全法规和条例,将会陆续颁布和实施。

4管理方法-事故预防对策之技巧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60年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21世纪,要进一步理解和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

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1∶29∶300安全管理法则,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到了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园地将会更加百花争妍。

从管理方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21世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期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会大显身手,安全文化的手段将成为主要的安全管理技术。

5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不断探索的命题

我国的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制和安全理论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21世纪将是安全科学管理不断深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21世纪,如下安全管理模式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1)企业HSE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结合的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意识,激励企业员工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工作热情,最终改进企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效能,实现人类社会和企业的综合效益。

2)企业ISO18000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规范下,企业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这是国际标准一体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随着ISO9000和ISO14000在各国逐步得到认可和取得成功的背景下,国际工业社会重视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这一体系的推行,将促进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

3)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在企业,无论是人身伤亡事故,还是财产损失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甚至是火灾或治安案件,都对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害。这些为人们所不期望的现象,无论从根源、过程和后果,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人类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也都有共同的对策和手段。因此,把企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治安、环保等专业,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21世纪,企业建立“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是大势所趋。

4)国家安全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国家-企业-职工三方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构建国家监察-行业协调-企业自律-工会监督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二是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的大安全管理模式(机构、组织、立法、管理体系等)。

通过这些努力,将实现全面防范来自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意外事故与灾难,减轻来自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和危害,防止和减少来自于社会因素的公共事故与危害、治安案件及“黄、赌、毒”等消除或控制其对人类身心和生命的危害与毒害。

作者简介:罗云教授

作者单位:罗云(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邮编:100083

参考文献: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2]肖爱民、唐紫荣等.事故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3]董立斋、巩长春等.工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篇11

1当前单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在现阶段的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中,主要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技术层面

第一,核心技术欠缺。当前我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借鉴国外的成功方法与技术,而欠缺自主性的核心技术,也正因如此,单位在构建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时没有针对性,不能以单位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相关软硬件平台的构建,系统中一部分加解密技术也大多源自我国对手国家。这便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容易被人监视与窃听,甚至可以对我国网络进行干扰与欺诈,使网络信息安全处于危险状态。第二,病毒感染威胁。病毒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安全威胁,实际上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很多计算机病毒都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破坏与传染,且普遍具有潜伏性与隐蔽性,有些还能够变异。计算机病毒通常会以文件或磁盘作为载体,在计算机网络中传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病毒种类与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单位网络信息的威胁越来越大。绝大多数病毒在进入到计算机网络中以后,都能够实现自启动,破坏计算机的程序与系统,并将其中的重要信息泄露出去。一旦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它就会成为攻击者的控制平台,对其硬盘这种的参数进行修改,也可以破坏网络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数据,使网络数据无法完成正常传输,进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这种现象在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中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第三,信息没有保障。在网络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一般会运用通信通道,而通信通道在整个安全系统中是相对薄弱的部分,因此,在传输信息时就很容易在通道中出现篡改与窃听情况,从而降低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侵害单位与用户的切实利益。

1.2管理层面

第一,安全意识滞后。在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中,一部分人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没有正视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锁面对的严峻形势,认为网络信息发展速度太快,传统途径太多,网络信息泄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对网络安全体系的投资很难见到效果,没有建设意义,因此,只注重建设网络,却轻视网络安全。第二,管理机制欠缺。当前我国尚没有构建起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但仍然无法满足现阶段网络安全管理的管理需求,法规建立没有针对性、组织管理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都阻碍了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使得单位网络信息建设分散、功能缺乏、管理低下、资源浪费。第三,相关人才不足。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对相关人才与设备的要求也更高,但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还远远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而且,由于专项资金不足,相关设备的发展也相对缓慢,绝大多数网络信息系统都无法实现健全的安全保密建设。

2建设单位网络信息安全思路

想要真正解决当前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就需要有针对性的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进行网络安全相关制度的制定。

2.1技术层面

第一,安装病毒防护软件。在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单位中,需要引入安装病毒防护软件来保证单位内部的信息安全。防火墙是现阶段各单位普遍运用的一种防病毒软件,主要存在于单位的内网与外网之间,运用相关的安全策略构建起软硬件的组成体,能够实现对单位内网与主题的保护。另外,防火墙还能够帮助单位系统实现网络安全隔离,以安全过滤规则为依托,实现对非法用户的有效控制,抑制网络中的外来攻击。另外,在系统中装置防病毒软件可以对系统中的病毒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将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杀毒转变为主动清除。一般单位会运用SNMP进行防火墙管理,也就是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将其嵌入到交换机中,便能够从中心站对设备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查看。第二,装置入侵检测系统。在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单位中,还需要引用入侵检测系统来保证单位内部的信息安全,该系统主要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组成,当前单位中广泛运用的是规范滥用与静态异常两种模型,这两种模型都是以网络故障或服务器为基础的。入侵检测设备一般需要创建MySQL,通过身份验证以后,便可以进行入侵检测。日常管理时需要安排专门的检测管理员,定期对设备进行重启。根据实际网络环境,对检测接口进行定义,包括检测策略、阻断级别、事件报警、管理权限等。还需要进行模拟攻击,以确保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完好。健全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防火墙的防护缺陷。

2.2管理层面

第一、针对人为可控因素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缺少安全管理是造成系统不安全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完全的安全管理制。

(1)专注内部管理—对内网的监控。内部局域网的监控是通过监控服务器对网络中所有主机数据进行检测,并将网络中的数据收集到服务器,对正常数据流服务器不采取动作,当发现有敏感数据时即迅速将其隔离保存,再报警,网络管理员通过操作和检验后对用户电脑进行处理。

(2)兼顾外部管理—对外网的监控。除了要监控局域网内的数据,更需要对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控制。要对单位内部的各种应用和流量实施不同的区分和限制,对FTP和BT等应用严格监管。第二,建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成立安全管理领导监督小组,安全管理领导监督小组监督网络安全项目的建设并参与管理,负责贯彻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网络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如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可靠的数据备份、紧急事件相应措施、定期系统的安全评估及更新升级系统,确保系统一直处于最佳的安全状态。第三,启用相关科技与人才。在单位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起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以提升单位中重要信息与数据的安全性。而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中,人才是单位中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素,启用具有法律知识、网络知识、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位还需要对相关人才进行定期培训,保证人才学习最前沿的网络安全技术,从而使单位中的网络信息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