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4:45: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法治思想培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职业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多年来不断探索与实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培养的5万多名毕业生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学校被一汽集团公司誉为“汽车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2006年被评为国家首批高职示范院校,2013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高教强省高职龙头学校。
一、践行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职教理念,扎根区域经济,为社会服务,为产业服务
黄炎培先生指出“办职业教育,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基于此,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服务用户”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一)以服务汽车行业企业为宗旨,围绕汽车产业链设置专业群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把为国家汽车工业培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使命与责任,对应汽车产业发展和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主动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学校共开设19个专业,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汽车工程、现代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汽车服务与贸易等五大专业群,覆盖汽车研发试制、汽车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等整个汽车产业链,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功能,服务企业多元需求
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是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多年以来,我校为一汽集团和吉林省其他汽车行业企业提供了34000多人次的各类培训;同时学校面向制造技术、营销服务、特种作业安全、管理技术等岗位开展了60多个工种(职业)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20000多人次的鉴定服务,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存量素质,促进了企业员工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满足了我国“建设现代化人力资源强国”的需求。
二、践行黄炎培“做人第一、敬业乐群”的职教训育方针,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黄炎培先生把“谋个性之发展”放在职教目的的第一位,指出职业教育不只是传授技术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还要能“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提出职教训练应坚持做人第一,培养学生敬业乐群。我校校训“德能并进,知行合一”中的“德能并进”正是对黄炎培“做人第一、敬业乐群”这一职教训育方针的传承。
(一)确立“三高”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了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三高”人才培养目标,并赋予其五个内涵要素,即“适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将其作为检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
(二)创建“金牌生”能力素质标准
为使学生养成一种追求成功的准职业人的心智模式,学校在原有的培养考核平台上,创建了一套“金牌生”能力素质标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实际专业能力、职业技能资格、外语口语能力、品格素养水平、体能体魄水平和企业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的高标准水平能力子证书,可以在毕业前获得“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即“金牌生”证书,由学校严格考核颁发。实践证明,获得“金牌生”证书的学校毕业生受到企业的特别青睐。
三、践行黄炎培“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职教教学原则,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他反复强调“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我校校训“德能并进,知行合一”中的“知行合一”正是对黄炎培“双手万能、手脑并用”这一职教教学原则的继承。
(一)创建“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柔性设计,灵活处理。即在同一学期中,同时设计两个以上的复合教学模块,使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需求变化相适应。二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排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一种灵活的、可选择的学习方式,同时加强顶岗实习教学的管理和考核,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在工作中通过锻炼提升了技能,又能够结合岗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开发专业课程,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出发点,整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形成理实一体的新的职业核心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加工任务来实现专业的技能训练过程,通过编写和完善有关技术文档来实现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三)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依托国有大型企业办学,为创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学校在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轿车、一汽大众等规模企业建设了15大类103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开展实训项目227项,年接待学生量11938人次。同时,学校还建成88个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支持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室,可以开展实验实训项目295项,每年可实验实训1023564人时。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做到了功能的互补,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在2013年8月19日举行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地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相关的制度、机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入推行。基于此,本文将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的角度来探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充分地认识到其对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对学校学科建设和教育科研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长久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是, 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身动力。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将主要的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同时,目前已经形成关于教师的相关考核机制中,主要考核的内容也是教学质量、科研贡献等。学校本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且教师自身也未认识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造成在专业发展方面积极性不足,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
二是,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时间自我提升。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对教师而言其主要任务在于完成相关科研课题项目和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几乎占用了他们的所有时间。对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讲,即便有追求自身专业发展意愿,也没有时间来参与相关培训来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三是,未形成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目前,已有不少少数民族学校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举办一些培训活动、课题立项活动等等。但是,目前无论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还是培训时间安排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尚未形成。
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路径探讨
为促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采取符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际的培训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机制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机制。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及机制。学校应定期开展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培训需求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并合理地选择对应的培训教材。
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基地。通过自主建设或校企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基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践奠定基础。
第三,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培训应包括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日常培训与骨干培训、一般业务培训与专题培训、脱产半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社会实践与学习考察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体系。
(二)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师培训方式
在新形势下,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培训时,应注重新媒体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
一方面,要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创新培训方式,使培训方式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借助BBS、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记记录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想法等等,并可以与其他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形成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此外,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对于培养教师的素养,形成积极情感,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注重提升自身主动性,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注重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自我的提升,广泛学习各种利于专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注重自身师德的培养,在专业发展得到明显进步的同时,实现道德与素质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语
总之,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科学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导航者,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的落实者。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正确分析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培训策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D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23-0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高素质的法治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基层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个法治化进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存在于基层,急需用法治手段来化解基层矛盾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因此,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以基层为基本载体,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1 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1 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需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的重要推手是有一支战斗力强的法治队伍。当前,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基层法治建设仍是薄弱环节。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要实现这些要求,就要以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作保障。
1.2 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力量最薄弱的也是基层,创新点和突破点也在基层。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是从源头上把好行政决策、行政行为出关口的重大举措。规范性文件质量高不高、决策是否科学科学、执法是否规范、行政争议和量有无增减都与基层法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当前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3 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全民法制意识、参政意识不断增强,这对经济领域的法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从组织保障入手,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新时期法治政府,逐步形成公正高效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严谨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高效便捷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坚强有力的政府法治干部队伍,为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幸福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4 加强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解决法治队伍自身素质不高的需要。目前,我国基层法治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法治队伍人数还不足,法律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还不够,缺乏专业的基层法律知识。在基层工作还存在了解民意不深、大局观念不强的现象;还存在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透明、不文明的现象;甚至还有司法不公,办案不廉,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治的权威和尊严,影响了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损害了党的形象,因此需要大力提高基层法治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2 现阶段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基层法治队伍建设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例如积极培养法治人才,加大法治培训的力度等。同时也应当看到,现阶段我国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总体目标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与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2.1 基层立法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现阶段,基层专门立法人才缺乏现象严重。我国目前基层从事立法专门工作的人员编制较少, 学历水平偏低,基层立法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太合理,特别是缺乏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因此,立法观念和立法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基层执法队伍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不高、 执法水平低。现阶段我国基层行政执法队伍整体水平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对依法执法、 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执法认识欠缺,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都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在有些执法部门还存在 “临时工” 执法乱象。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 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还存在, 甚至还出现暴力执法、 趋利执法、钓鱼执法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形象。
2.3 基层司法系统队伍人力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仍存在。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基层法院和检察院,人员不足现象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很多优秀法律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很多大学生已经招考入职就直接担任法官和检察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阅历,常常对对审判和办案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其次,基层司法队伍的人员复杂,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没有专业知识、有时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2.4 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业水平还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职业素质十分关键。大部分的法律服务队伍都能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甚至发挥他们在参政议政和社会公益等多方面作用。 但基层的法律服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还不够高,执业水平较高的律师人才也较为缺乏。
3 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政府,构建法治社会,对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多策并举切实提高基层法治队伍的素质。
3.1 不断增强基层法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法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尤为重要,需要对党、国家、人民、法律的无限忠诚。高素质的法治队伍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大旗,能够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着眼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布局,不断提高法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认真践行。要把法治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政治使命,把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公平正义,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大力提高法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2 不断提高基层法治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把加强法律学习形成机制,做到定期培训普及法治知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牢记脑海,切实做到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同时,法治队伍具有职业特殊性,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化训练,从事法治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的思维、语言,还是知识都要求体现专业化,以符合国家对于法治队伍提出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得要求。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法治工作队伍的的培养过程中,要做好理论教育与法律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学校内的法学专业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门槛,最终目标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特别是要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需求设计培养方案,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职业人才。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法治队伍,是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的前提保障。
中图分类号:DF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68-01
中小学法治教育目标就是要实现:广大中小学生人人学法、个个懂法、处处守法、时时用法。人人学法是中小学实施法治教育的先决条件,个个懂法是保障,处处守法是根本,时时用法是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整体规划、全社会参与,充分整合各种法治实践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水平,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笔者认为,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的指导思想仍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认知发展和法治教育规律,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小学学科教学为载体,培养中小学生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宗旨,全面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使学法、识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中小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那么,怎样做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呢?
(一)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设置
1、课程课时依据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学校要保证法制教育时间,不得挤占、减少法制教育课时和法制教育活动时间。重庆市2015年制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要保证法治教育不少于每周1节课。
2、法治教育课程模式
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二)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建设
1、法治教师的培养
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前提。法治师资的培养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建设重要环节。重庆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全市法治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依托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加强对各区县法治教育专兼职教研员的培训提高;同时,各校要深化法治教育校本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文件和法律知识,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2、法治教师的配备
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保障,积极探索在中小学设立法制教育专职岗位。中小学要聘用1~2名法制教育专任或兼任教师,鼓励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法治教育。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采取多校共同聘用法治课教师的方式。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法律志愿者、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地高等学校法律院系教师和大学生、离退休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专长,为学校法制教育服务。
3、法治教师的岗位培训
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法制培训,将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积极争取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以及普法办和综治办部门的支持,组织县级培训,提高教师法律水平。各校每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法治专题培训,同时建立教师业余自学法治机制,同教师继续教育和年终绩效挂钩。
(三)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建设
1、学科课程教材建设;
要适时、相应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设置专门课时,安排法治教育内容;高年级阶段,要加大法治教育内容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并适当安排专题教育;初中阶段,采取思想品德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学年以专册方式,专门实施教学;同时适当安排专题教育,保证法治教育不少于1周1节。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增加法治教育的比重,可以采取分册方式,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独立组成部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的课时。
组织开发法治教育需要的教育软件、图文资料等,积极推动学校打造法治教育精品课和示范课,聘请优秀教师录制“法治教育讲座”和“微课”,利用“网上梦想课堂”等平台,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法治教育资源,让中小学生了解宪法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2、活动课程教材建设;
活动课程尊重学生兴趣,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帮助学生获得法治人格的不断发展;强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对世界完整认识。
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要将相关专题教育,如: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国防日、“12.4”全国宪法日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仪式,组织设计,渗透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支持学生自主制定规则、公约等,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
3、社会实践教材编写;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让法治理念成为领导干部主动自觉的惯性思维方式,成为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的一个价值选择,以此来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既要靠领导干部的自身努力、主观自律,也要靠优化外部环境,严以约束。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牢固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法治理念是法治方式的思想根源和理论支撑,法治方式是法治理念的外在表现和行动实践。从行为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其行为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其思想观念影响并控制的。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理念,用法治理念指导其实践,首先要破除我们个人在思想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之所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就是因为在许多领导干部灵魂与思想深处仍然残存着大量的人治思想,并且这种人治思想日益成为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阻碍因素。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努力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彻底抛弃过去形成的对人治的习惯和依赖,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带头信法,带头敬畏法律,把法治理念深化为内心信仰,转化为行为模式,从而确立符合法治要求的权力观与职责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在我国实现全面法治化的关键困难和关键前途所在。
2、要加强法治学习,提升法治素养。
(1)、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加强法治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理解:加强法治学习、提升法治素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推进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2)、领导干部要加强法治学习,注重法治精神的养成。一是法治学习的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可能要求其熟知所有的法律规范,这对于一个即使是从事法律专业的人,也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讲,培训、学习的重点不是要求其掌握多少法律条文、法律知识,关键是宪法等一些法治的原理、精神及法律的价值要学好吃透。其次要认真学习掌握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对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主要规定要“知”,对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要“通”,对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法规要“精”,搞清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该为如何为。二是学习方式上,要注重加强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断创新法治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要通过初任培训、中心组学习、法治讲座、专题交流、学习考试等多种形式外,还需要旁听具体案件的审理,乃至积极亲身参与具体案件的处理,从实践中去学习,使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外化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1、要大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首先,媒体要理性的传播。媒体要引导民众强化规则意识、责任担当意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引领社会风尚,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民众法治文化。
其次,要加大对领导干部违法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媒体要善于通过领导干部共同关心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公共政策和公共事件等案例,从法治的角度进行广泛讨论,提高其对法治价值和精神的认同,促使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第三,要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从政环境犹如一个生态系统,领导干部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必受其影响。没有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没有一个正常的政治生态,好干部就无从谈起,好作风就无从树立。因此,要持之以恒加强和推进作风建设,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净化、优化政治生态,营造领导干部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从政环境。
2、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强大的约束机制。
一要建立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体系。与黄炎培在延安纵论历史“周期率”时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因此,在促进已建立起来的监督体系、监督制度能够在监督合力和实效上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更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评议作用。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在重大行政决策上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
1、全面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根据全国、省、、市“六五”普法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市国土资源局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规划》,部署“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2、大力抓好“五五”普法亮点经验和“六五”普法规划内容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五五”普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加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营造“六五”普法启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深化“法治机关”建设,争创普法先进
1、健全完善法治创建制度体系。按照《市关于开展法治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目标责任分解》、《考核细则》和《创建标准》抓好落实。
2、切实落实法治创建组织形式。按照市要求,建立起依法行政、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组织落实法治创建的各项工作,发挥好应有作用。
3、探索建立法治创建长效机制,着重形成权威的领导机制、顺畅的运行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坚实的保障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
4、定期开展法治创建监督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和督查,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单位开展法治创建情况进行视察和监督,以促进创建工作落实。认真做好市、市年终对法治创建工作全面检查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突出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突出宣传宪法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推进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学习宣传各项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守法促和谐。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理念。
3、深入开展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反腐倡廉建设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深入开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
5、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创新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全面推广机关人员学法学分制,坚持网上学法、法童说法等做法。按照《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法制教育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内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每年学法时间50小时以上,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15天。
四、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广泛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1、在巩固宣传栏宣传窗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等媒体进行普法宣传,建立普法网站(页)进行专业法宣传,努力扩大普法宣传面。
2、积极组织参加“3.29”矿法颁布日“4.22”地球日,“6.5”环境日、“6.25”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相关专业法律主题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年内适时组织“六五”普法宣传月。通过阵地集中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文化氛围。
五、加强各级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2、深化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育。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和完善集中培训、宣讲报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等长效工作机制。
3、切实把法治建设纳入科技局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法治建设。
4、局党组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依法决策制度。
二、深入推进法治科技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全面落实创建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规范重大决策程序。
2、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严格制定权限、程序和备案审查、定期清理等制度。
3、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制度。
4、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
5、加强对全局执法人员上岗前的审查、考核、发证工作,建立执法人员集中培训和考核制度,保证执法人员集中培训和考核制度,保证执法人员每年法律知识更新不低于15天。
6、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
7、贯彻落实《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按照“严格要求,突出重点、简便灵活、重在实效”的原则,制定年度依法行政实施细则,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8、继续深入开展“开放型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把示范点创建与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9、定期向群众公布执法评议结果,对执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剖析原因、建章立制、查漏补缺、公告结果。
三、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1、制定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2、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政领导班子中心组专题学习法律知识每年不少于两次。
3、进一步落实“法律六进”活动,依托多种宣传平台,把宣传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公民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养成上,努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丰富的成效。
四、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将其与机关作风、行风建设、以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相结合,作为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
五、具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大力推进依法统计,保障“四大工程”,组织开展以“依法治统”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向全社会表明统计系统干部职工贯彻依法治统的坚定决心,进一步提高统计系统干部职工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统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对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
三、宣传的主要内容
重点宣传全州统计系统依法治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要点,宣传推进依法治统的成功经验,宣传群众关心的有关依法治统方面的热点问题,宣传各地的宣传工作动态、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四、宣传的途径和方法
按照州统计局统一要求,根据我县实际,灵活运用电视、专访、公益广告、知识竞赛、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等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展示依法治统工作,使依法治统工作的影响以最有效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1、公司领导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法治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将每项重点任务详细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健全了对建设工作的督办、调研、考核机制,强化了责任追究机制,并把法治创建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网站、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强化了法治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员工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了企业学习法律文化知识的浓厚氛围。利用例会组织干部学法和法律知识辅导,强化法治建设意识。
3、根据上级公司部署,结合我公司实际,制订普法规划,以文件下发到各部门,明确普法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对象以及方法、步骤,制订具体的普法实施计划。
在具体的计划实施中,我们以领导班子为重点,对各部门中层领导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专业人员法治意识,要求部门的专业人员不仅要熟悉普法的一般内容,重点要掌握熟悉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普通员工的普法宣传,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了解掌握普法主要法律法规。
1.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文件。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政策规定和我省配套工作方案,开展防范和惩治造假、弄虚作假警示教育,切实提高防范和惩治造假、弄虚作假的自觉性、主动性。
2.压实法治责任。落实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做好对执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提升法治意识和能力。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适应法治工作新常态,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理念,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化解矛盾,提升能力,推进民族宗教事业不断发展。
4.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全面加强普法、执法工作,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整个工作更加规范、有序、透明、高效。
二、加强普法宣传,营造环境
5.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要认真抓好“关键少数”的法治宣传,继续将宗教政策法规等法律法规和《宪法》等的学习纳入党组学习内容,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做好普法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宣传教育规划,科学制定年度普法计划,细化工作目标与任务,营造单位内部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法经常化,发放相关法律学习资料,利用学法平台,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方式,每人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10学时,努力提高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水平和能力。
7.广泛开展社会普法宣传。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短讯、微信等各类宣传媒体作用,积极开展载体多样、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同时创新手段,利用“互联网+”开展知识竞赛或测试活动等方式,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结合“12·4”国家宪法日等特殊日子,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必须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必须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必须提高各级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和崇尚法治的良好环境。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深入细致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基础工程,今年,又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司法行政更要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中大显身手,从而,提高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五五”普法教育要围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去开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建设“法治江苏”的具体实践,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创举。只有通过“法治江苏合格县”的评比和命名,才能充分调动全省上下建设“法治江苏”的积极性,才能使“法治江苏”建设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因此,“五五”普法教育要始终围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去开展,要把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列入“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五五”普法的工作目标,始终围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这个目标,协调加强对“五五”普法的组织领导工作、骨干培训工作、上下级的沟通和指导工作,同时,根据“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每年制定当年的法制宣传计划时,也要将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列入当年的工作计划之中,使司法行政在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中,做到五年有规划,年度有计划,件件抓落实,创建有成效。
第二、围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标准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坚持学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是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标准之一,其中反复强调了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法用法,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企业经营人员、农民及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五五”普法教育要根据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要求,始终突出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继续抓好领导干部、政府机关公务人员、青少年及企业经营人员的法制教育,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要以举办法制讲座、组织学法考试、开展学法交流等形式;公务员的法制教育要以组织学法培训、法律考试为主要形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要以开展争创“遵纪守法模范班”和争当“遵纪守法好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企业经营人员的法制教育要以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举办法制培训班为主要形式等。通过普法教育,切实提高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理论水平,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经营,在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积极营造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法治舆论氛围。司法行政担任着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特别在法制宣传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新闻媒体部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司法行政部门在开展法制宣传中,要围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要求和标准,广泛开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建设标准。要与新闻部门联系,开辟多种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各部门在开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舆论氛围。
二、加大社会矛盾调处和社会帮教工作,打牢建设的平安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依法管理”是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标准中的“六个坚持”之一。其中强调了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更加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政治稳定。司法行政担任着矛盾纠纷大调解、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这些都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平安工程,司法行政系统做好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平安。
第一、加大社会矛盾调处的力度。当前,随着开放开发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经营来往等社会矛盾显得尤其突出。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司法行政系统就必须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研究和探索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手段和新途径,以建立的大调解中心为阵地,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要建立社会矛盾调解预警机制、排查机制、处理机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调处各种矛盾中,注重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要大量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对群众进行爱党爱国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树立为党为国为政府分忧的思想,自觉地遵纪守法,在遇到矛盾时,自觉地通过法律渠道去解决。司法行政在解决社会矛盾中要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把各种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由于社会违法犯罪的数量增加,刑释解教人员的量也在增加。做好他们的社会帮教工作,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司法行政部门要站在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要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所有回归人员的基本情况,针对性地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特别困难的要设法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妥善搞好安置工作。对有一技之长的要搞好扶持工作,充分发挥一技之长的作用。同时,要为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搞好牵线搭桥,使刑释解教人员做到安居乐业。
第三、全面推进社区矫正要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刚启动的工作,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搞好这项工作也是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新要求。司法行政部门在全面了解掌握多种情况的基础上,要建立矫正人员的档案管理制度、法制教育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谈心沟通制度、帮教志愿者制度等。以制度促进矫正人员的思想改造,使社区矫正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力度,打牢建设的民心工程
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市场和良好的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搞好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中提出的要求,法律服务是引导群众依法办事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弱势群体搞好法律援助工作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严格规范,为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开辟绿色通道。
第一、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上搞好法律服务工作。司法行政部门担任着法律服务市场的管理职能,必须教育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坚持依法办案,热情服务,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和礼物,严格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格遵纪守法,不办违法案件,不办人情案件,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自身的职能。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教育,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人民满意的法律服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