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安全的内涵

经济安全的内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26 14:45:47

经济安全的内涵

篇1

引言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源远流长,自从国家诞生之日起,只要涉及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思想或行为,都被认为是国家经济安全思想的萌芽;国家经济安全的由来是国家安全演进,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当代日益突出的新主题。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首先使用“经济安全”概念的官方报告是1980年日本政府的《国家综合安全报告》,在该报告中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等并列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美国首先明确把经济安全列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继美国之后,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家也纷纷调整了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对经济安全的维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逐步加深,经济安全这一有关国家发展、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其不可或缺性日趋凸显。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引起高层的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分别提出:“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007年9月28日进行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最后一次集体学习的题目是“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十七大报告中论及“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时,特别强调要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而言,经济安全问题将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被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所关注。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国家经济安全、我国是否存在经济安全问题、我国经济安全问题存在于哪些经济领域、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怎样的手段等,无论理论界还是行政部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争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均被广泛关注,是因为缺乏安全的经济体尤其是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质量将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国家是否存在经济安全问题其衡量标准虽大体相同,但根据时间、空间、重点领域之差异,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外延、评判标准亦在发生着丰富与发展。

经济安全的基本内涵

当前学术界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概括起来有三类观点。第一类是悲观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很不安全;第二类是乐观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安全无忧;第三类是中间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存在部分隐患,但总的来说是基本安全的。通过对文献的阅读研究发现,对我国经济安全现状的争论就本质上来讲与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判定以及对国家经济安全内涵的理解不同有关。在理解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方向上学术界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将经济安全问题的泛化,认为凡是威胁到国家经济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因素都属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范畴,使得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难以深入且容易导致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二是国家经济利益泛化,把许多产业、企业层次的利益都看成是国家经济利益,导致不同利益集团把本领域的问题上升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使得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不能得到准确的反应国家经济问题的信息,甚至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破坏作用;三是生硬的照搬而不是有效的借鉴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缺少对我国特有国情合理的理解和观察,使得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被严重削弱;四是注重了经济安全的具体研究与抽象研究,但缺少具体与抽象结合起来的综合研究,比如如何提升、通过怎样的手段提升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偏少。诚然,学术研究与争论不可避免,且在某些时候在某种程度有助于探求事物的本质与真相,但是在理论界定上过多的不确定将不利于对实践的指导,将不利于通过必要而有效的手段使我国经济安全在重点领域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提升。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应选择符合我国时代背景的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和研究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内容进行界定,选择必要的手段提升国家经济安全,界定其重点领域以期达到经济安全之目的。

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其在国家安全中所处的地位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性和历史性造成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安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是指各国都存在的,个性是指对每个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只要国家存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经济安全的个性就大于共性,所以讨论和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提出就不能脱离国家的现实经济制度和所处历史阶段。所以,国家经济安全应该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国家的经济不受侵犯;二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经济风险处于可控制的状态。

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无法回避经济安全问题,对外开放是顺应国际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战略措施,应对经济安全问题也只能以继续对外开放和深入参加经济全球化为前提,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可能产生经济安全问题就简单排斥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做旁观者。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并不总是对立的,对外开放从根本上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但当对外开放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产生冲突,原有的开放具体政策和措施损害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时,对外开放应该服从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要求做出调整。调整对外开放的措施和具体政策,不等于回归到闭关自守的状态,也不等于排斥对外开放,而是为了更好地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根本经济利益。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着眼于国家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为国家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服务。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是发展中大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阶段,“入世”以来对国际市场形成了较高的依存度,使得我国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使我国对外开放风险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较高水平。对于我国这样“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正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国来说,国家经济安全的外源性风险大于内源性风险。所以影响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市场、企业、金融和信息四个主要方面,具体表现为:

跨国公司利用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技术挤占了我国市场,会威胁我国产业安全,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国际游资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不成熟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冲击,加大了我国金融风险存在的威胁;许多国家使用所谓的贸易壁垒政策和措施遏制我国,这将在很长时期内对我国的贸易安全构成威胁;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国家安全的内涵出现了新变化,国家经济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移,加大了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战略资源等的安全都能构成巨大的威胁;信息是一个特殊的因素,尤其是经济信息,一旦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就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将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巨大的危害。

综上所述,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创造有利条件,必须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提高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发挥自身潜在优势。

我国经济安全的重点问题领域分析

为了能较全面地反应我国经济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具有规范通用、采集便利和统计持续的特点,所有指标都能够在统计、经济和相关部门中采集,要选择一些对经济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的前瞻性指标,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反映国家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数据采集、测算方式和评分标准在操作上简单可行,便于进行评价,从多个维度着手,既有客观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又有主观评价以准确把握国情,可二者结合以保证分析评价的层次性和全面性,来确定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领域。

国家经济安全在内容方面包括产业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财政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地区安全等。通过对国外法、专家法和指标评定法的综合,本文认为: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领域目前是以贸易安全、能源安全、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产业安全为主,科技安全、粮食安全次之,地区安全、信息安全最后。

贸易安全的重要意味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即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贸易安全关系到我国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经济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意味着能源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方面已经起到并且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起到不可替代的催化剂作用,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和瓶颈;财政和金融安全是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和金融安全直接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产业安全的重要意味着国家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安全离不开支柱产业的支持,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命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来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借鉴美、俄、日、印等国经验,本文建议国家应成立经济安全专门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有关专家和行业协会商会及民间机构等方面代表组成,统筹贸易安全、能源安全、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产业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地区安全、信息安全等,负责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日常监督和审查工作,制定和运行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贯穿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评估与预警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1.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的三个重要特性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1)

2.高昊,张一弓.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2)

3.张一弓,高昊,崔俊富.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内涵[J].财经问题研究,2010(3)

4.高昊.国家经济安全的制度分析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S1)

5.尹正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安全问题[J].当代财经,2002(4)

6.徐开金,严岭.国内经济安全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11)

7.顾海兵,沈继楼.中国经济安全分析:内涵与特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

篇2

二、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我国政府审计的功能分为三个方面: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在进行政府审计工作时,必须在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各个方面围绕这个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这三个审计功能来展开工作,为国家经济安全工作保驾护航,而不是替代别的部门的工作,来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担负全部的责任。比如政府审计机关在进行财政审计时,并不是要控制财政政策如何制定,而是对财政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尽审计机关应有的经济职能,保证财政经济安全。政府审计工作是有一定权限的,也是有法可依的,必须在审计法律法规的依据下,根据其职责范围来定位对国家经济安全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一)政府审计与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在经济安全中占据首要的位置,政府审计对于保障金融安全无疑需要起到较大的作用。根据政府审计的三大功能,政府审计对于我国金融机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可以起到审计作用,同时对于识别金融领域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揭露该领域内的违纪违法行为,是其他政府以及社会机构不可替代的。但政府审计是不是在金融安全的每一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呢?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第十八条,我国的政府审计目前只对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审计,同时《审计法》第二十一条指明,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也包含在审计范围内。而对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如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则不在审计范围内。因此,对于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中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审计之外的途径来加以解决。另以汇率安全为例,汇率安全是金融安全中的一种,是指国家的汇率较稳定,波幅较小, 能较好地发挥汇率的资源配置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的效用,从而能避免因汇率制度抉择不当而带来的经济风险加剧,避免给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显然,从汇率变动这个角度来说,由于汇率变动是由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政府审计是不可能靠提供预防、揭露,抵御的三大审计功能来维护汇率安全问题的。但汇率安全不仅是一种金融安全,也是一种经济安全,政府审计在这一种经济安全问题上并不能提供解决方法。

(二)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 财政安全是指政府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确保整个国家的财政运行状况良好,能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使该风险占GDP的比重在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而政府审计确实能够通过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如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及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等)进行审计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财政债务风险,揭露了“三公”经费信息和违法违纪行为,保障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安全。也就是从财政安全角度来看,有效的政府审计工作确实可以为财政安全提供预防、揭露、抵御的审计监督的功能。

(三)政府审计与资源环境经济安全 资源经济安全和环境经济安全可以统称为资源环境经济安全,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资源经济安全是指资源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有效地获取的问题,同时还包括资源运输经济安全问题等。资源经济安全所指的主要资源有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大气、粮食、石油等。资源越丰富,经济发展的空间越大。但目前我国部分资源生产率减少,比如石油采储比急剧下降,如果忽视这一问题,极有可能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而环境经济安全是与资源经济安全紧密相联的,是指发展经济要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进行。以破坏环境和损害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科技含量低,不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短期行为,必然会造成环境资源过多消耗和枯竭,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关于政府审计如何对这两类经济安全施加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审计署已经据此设立了有关资源环境方面审计的机构,即审计署农业与资源保护审计司。 目前该司已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林业资源项目,城市排污费项目, 河湖污染治理审计工作,由于资源环境经济安全问题比较复杂, 环境审计业务理论和技术还在探索中,我国这方面的政府审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政府审计工作目前可在一定程度上来保障资源经济安全和环境经济安全,但保障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政府审计与产业经济安全 产业经济安全是指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得到保障,特别是重点关键行业能够稳步健康发展,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粗放经营、技术落后的夕阳企业遭淘汰,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加强,减少了行业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同时从外源性经济来看,开放型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升了产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审计法》第二十条指出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同时指出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也在审计监督之列。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则不在政府审计范围之内。以前,民营企业在我国处于弱小的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有可能在某一行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仅用政府审计的方式,会形成民营企业审计的缺位,会影响行业经济安全。也就是,政府审计最终只能在维护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某一局部范围内发挥作用,而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其他部分则需要由其他方式来解决,如民间审计等。

(五)政府审计与经济信息安全 经济信息安全是指国家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受到保护, 是否有着完整的信息传导和控制机制,是否不被侵犯,不被窃取,其范围大到国家重要的秘密经济信息,小到企业商业机密等,如国外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投行占领中国市场,电子商务安全措施不严,经济腐败现象严重,经济信息数据失真等都给经济信息安全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但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关于信息安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许多方面的经济信息安全对于政府审计来说,无法可依,还有的经济信息安全并不是依靠政府审计的的根本目标和三大功能能够解决的,如国外金融机构占领中国市场的问题,主要依靠金融监管部门来处理。也就是,经济信息安全的维护还会涉及到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保密部门、国资委、金融监管机构等部门的工作,政府审计不能在所有涉及到经济信息安全的环节中起作用。

(六)政府审计与外贸经济安全 外贸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即该国产品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有一定的抵御国际各种贸易风险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国际经济谈判和合作能力。 除了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涉及到外贸经济安全外,我国的许多外贸出口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对于他们的审计一般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执行。而我国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也就是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民营企业的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如果把我国政府审计对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安全的维护看作是直接维护,那么政府审计对于民营企业的经济安全的维护可看作是间接维护, 因此, 总的来说, 我国的政府审计对于外贸经济安全的维护上是充分发挥作用的,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维护两种方式共同起作用。

虽然我国政府审计在面临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时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政府审计并不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唯一途径,其他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社会团体等也有重要的职责,政府审计应是一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审计,政府审计是在一定的职责范围内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起作用的,职责范围是由根本目标和三大功能决定的。其根本目标要求政府审计必须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范围内发挥作用,其三大功能要求政府审计是靠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发挥作用的。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时也有涉及不到的地方,如:一是涉及到两国经贸谈判的问题时,因其与两国经济利益和利益高度相关,显然也是属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它需要国家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来共同解决,这时需签订合同,建立国际经贸合作关系。合同签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利益的维护和保障,而不是靠政府审计在其中发挥作用。二是涉及到宏观经济的问题时,如GDP变化,物价变化,汇率变化,失业率变化,股市波动等,政府审计的审计工作是涉及不到这些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也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如果从宏观经济指标的角度来看,政府审计难以控制这些宏观经济问题显得更加明显,如在叶卫平(2010)一文中所涉及到以下指标: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状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涉及到国家经济和安全状况中的经济方案政策的自主制定率,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投票权重,重要海峡无危险通过率,与经济危机风险状况中的GDP负增长率,采购经理指数,失业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率等。这些指标涉及到宏观经济,需要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三是涉及到产业经济安全问题或外贸经济安全问题时,因民营企业和外贸企业不在政府审计的范围之内,但这些企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关系,对于它们的审计一般是靠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起作用,因此,政府审计在产业经济安全和外贸经济安全问题中所起的审计作用虽大,但仍需要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助。

三、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路径

(一)厘清政府审计边界,制定相应策略 正确认识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作用的地方,明确政府审计边界,对于政府审计职责范围内的事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好,对于政府审计职责范围外的事,要找到相应对策,如对于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而不需要进行审计的经济活动,如GDP,汇率,这部分的经济安全应由其他相关部门负责, 不应由政府审计部门来负责;对于政府审计这种审计方式单独解决不了的经济安全问题,如产业经济安全,外贸经济安全问题,要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方式相结合,这样兼顾了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审计,使保障经济安全落到实处; 对于我国没有审计立法,但已经开展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 要抓紧立法, 研究切实可行的政府审计方法和步骤,为我国经济安全保驾护航,如资源环境经济安全就可以采用这个办法。

(二)高层领导重视,分工共同完成 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并不是一两个部门能单独负责的,也不是仅靠政府审计的力量能完成的,高层的高度重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国家大事的组织权和执行权应该掌握在国家最高机构手中,进行统一布置协调,成立依托以国家审计署为主要力量,发改委,财政部,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部委及其他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计划,时刻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动态,对战略计划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整,做到重要责任到位、有效管理到位、具体措施到位、相关人员到位,做到落实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工作时相关的各个部委、各个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全面覆盖,并将该工作贯穿到战略设计、战略执行、战略调整、战略反馈、战略再设计等各个环节,反复测试,调整并运行,以减小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监测和维护各种国家经济安全,保护国家经济利益。

(三)关注经济安全变化,实施动态预警 国家经济安全各个时期最需要关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必须从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问题中找出主要问题,抓大放小,使大问题能及时解决,比如某段时期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金融危机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某段时期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某些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我国钢铁产业经济安全,我国房地产产业经济安全。而某段时间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环境破坏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人们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由以国家审计署为主要力量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领导小组,及时制定战略计划,进行战略调控,加强某一方面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利用预警理论,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可以帮助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领导小组可以观察到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异常变动风险,发现警兆,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以较好地帮助分析我国经济安全发展状况,预测未来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发展趋势。可以用LOGIT判别方法,具体根据不同的国家经济安全,如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产业经济安全等情况,分别和汇总设置一些敏感性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的财务和非财务预警指标,确定适当的判别阀值,分析预测的精度,使模型的误判率最低,处理好灰色地带的判断问题。利用预测指示灯由绿到红的逐步转化的信号,起到对国家经济安全的预测、警示、报警的作用。

(四)采用多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成效 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时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政府审计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用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审计方法仅仅用传统的政府财务审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应大力提倡绩效审计,网络化审计和跟踪审计等方法。应用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能力,使审计工作由注重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向效益性转化;应用网络化审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方便快捷地进行各地区、各行业、各项目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信息查询和交流,扩大了审计工作覆盖面,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应用跟踪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中发生的重大事项,突发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部门的免疫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顾海兵、沈继楼、周智高、唐帅:《中国经济安全分析:内涵与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第2期。

[2]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第4期。

[3]王素梅、李兆东、陈艳娇:《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第1期。

[4]吕金忠:《政府审计的再定位:还“万能审计”为“有限审计”》,《中国审计》 2002第6期。

篇3

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运量日益增长,单线铁路已不能满足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单线铁路已陆续修建复线。新建复线与既有线中心线距离一般为4~5米,因此需要拆除涵洞一侧的出口,接长既有线的涵洞。施工时对既有线的路基稳定和列车的行车安全形成威胁。为确保施工及行车安全,在施工中一般采取进行路基防护及线路加固这一临时设施保护。路基防护及线路加固临时设施,增加大量的工程量,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同时,在进行线路加固施工时,需要与铁路运输部门联系,中断行车,封锁线路,影响了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营,使铁路运输受到干扰,影响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

基于以上的情况,如何采取更为经济合理的防护结构,减少临时设施的工程量,减少工程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涵洞接长施工时对铁路运输的影响,这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涵洞接长施工特点的分析、总结,对路基防护设施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新型路基防护结构:门形支架防护。

一、门形支架防护结构:

1、门型支架:主要受力的结构。

立柱(竖向支撑桩): 工字钢或槽钢。

横撑(上下各一根): 工字钢、槽钢、圆木等。

2、垫块(置于涵洞边墙外侧起支撑挡土板的作用):木块、混凝土块。

3、挡土板:承受土压力。 槽钢、旧钢轨、方木。

二、原理:

立柱(竖向支撑)与顶撑(横向支撑)联接成门字形,构成稳定的受力结构,保留的涵洞边墙相当于一个门形支架,亦成为稳定的受力结构,门型支架与保留的涵洞边墙共同构成牢固的受力结构体。拆除涵洞端翼墙的同时,插入水平的挡土板,承受来自于涵洞基坑边坡传来的土压力,涵洞基坑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在门型支架的防护下,施工人员可以非常安全地进行涵洞基坑开挖及洞身接长的施工作业,同时,既有线列车可以安全地运行,不需要减速行驶。

三、适用范围:

铁路既有线孔径6米以内的各种盖板涵、箱涵、框架涵及圆涵等涵洞接长工程。

四、主要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①、迁移电缆:与铁路电务段联系,签订施工配合协议书。将埋于路基边坡上的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挖出迁移,并设置牢固的保护措施,避免对涵洞的施工造成影响。

②、井点降水:因涵洞处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需要降低地下水位,采用井点降水。在涵洞基坑开挖线以外打一眼降水井,一般井深25米,,孔径40cm。安装电动潜水泵,24小时抽水,将地下水降至涵洞基础底面以下。

2、制安门型支架

①、首先,根据涵洞的平面设计图,绘制出门型支架布置图,测量班精确放出涵洞基坑中心线及门型支架的位置。

②、安设门型支架。门型支架是由两根竖向支撑(立柱)及两根横撑组成的框架,立柱为大型工字钢或钢桁架,横撑为工字钢、钢桁架或圆木。人工开挖立柱基坑,立柱埋置深度为涵洞基础底面以下0.8~1.0米。使用起重机配合人工安装门字型支架,横撑与立柱采用螺栓牢固联接。

3、拆除涵洞端翼墙及基础,安装挡土板,开挖涵洞基坑

门型支架安装完成后,拆除涵洞的端翼墙及基础,自上而下进行。门型支架与保留的涵洞边墙构成稳定的支挡受力结构,为消除边墙的斜坡影响,在涵洞边墙处安设垫块,使垫块在外侧面形成一个垂直面。边拆除涵洞边墙,边插打挡土板,挡土板可根据深度的不同,土压力大小不同,使用木板、小槽钢或大槽钢。根据设计文件开挖到涵洞设计基底标高。路基边坡土方在门型支架的挡护下,处于稳定的状态。

4、涵洞接长施工

涵洞接长包括:原梯形结构接长基础、墙身、斜盖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出口新的梯形结构,防水层等工作内容。接长涵洞既有斜盖板部分的基础、墙身、斜盖板均采用现浇施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采取一次浇注完成。

5、基坑回填土

涵洞主体工程全部完成以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时,可进行基坑回填土施工。基坑回填自下而上进行,分层抽出挡土板,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回填质量按桥涵缺口路基填筑标准和施工技术要求控制。保证基坑回填土的压实密度。

6、拆除门型支架

当基坑回填土完成后,可拆除门型支架,首先拆除横向支撑,然后使用起重机拔出竖向支撑。

7、埋设电缆

将暴露在外的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根据现场地形及电缆埋设要求埋入地下。

五、施工注意事项

1、严禁在雨季进行涵洞接长施工。如必须在雨季施工,要事先做好排水系统,设置防水围堰,防止雨水对路基冲刷造成路基边坡的塌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2、新旧涵洞接头处的基坑开挖后,应立即砌筑基础,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引起路基边坡不稳定。

六、结论

通过涵洞的接长工程施工,得出门型支架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构思新颖,结构合理。充分发挥钢结构的性能,将传统的钢板桩悬臂结构改进为简支的结构――门型支架,形成稳定的受力体,使钢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了4倍。

2、降低工程成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路基防护,取消了原设计中线路加固工程;门型支架防护的钢材使用量仅是原设计中的二分之一;施工时不需使用大型打桩设备;同时基坑开挖不需要放坡,减少土方工程量。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3、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门型支架防护设施施工时只需在涵洞出口处埋设竖向支撑,安装上下横撑,随拆除边墙随安设挡土板,工艺非常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使用大型的打桩机械设备,特别适用于场地狭窄、交通不便的工地。

4、安全性能高,门型支架设施亦成为涵洞施工的牢固的安全防护框架,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护性能,提高了对工程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可靠性。

篇4

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从我国宣布成为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就诞生了。在近代,我国经济安全问题随着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加深,努力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竞争力后,显得尤为敏感。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不尽相同,给国家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需要注意区分。

一、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内涵

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涵一般是两种观点。第一种是状态说,这个观点普遍认为经济安全就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所依靠的经济市场和资源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国家的合理经济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而且不容易受到大的经济破坏和动荡。第二种是能力说,这个观点支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冲击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经济能力。对于民族国家而言,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不同国家的经济安全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针对国家经济安全既要分析共性也要分析个性,从个性特点中总结出共性的普遍意义;从共性的地方总结出个性特点的形成。

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改变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改变对国家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改变。变化包括经济产出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卫生状况的变化、教学情况的变化、投入结构的变化等,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底层的人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能够积极改变生存坏境。科技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组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国际经济体制的发展也影响到本国社会企业是否能够高效的创造效益,科技技术是否能够不断创新。国家经济发展囊括了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多种任务,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应该从多方面多指标加以考量研究。

二、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

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安全问题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因素,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国家经济安全必然包括确保经济安全发展和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任务就是抵御国内外的经济干扰和冲击,积极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国家经济健康、稳定、有序的进行,在国际经济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也要保证发展道路的安全问题和方向选择的安全问题。

(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同点

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依相存,没有国家经济安全就没有国家经济发展,没有国家经济发展也就没有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国家经济安全。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只有足够强大,足够有潜力,才能站直腰板在国际经济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竞争中独傲群雄。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没有前景,会导致国家在任何领域都落后于其他国家,进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安全可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生产力,制定与生产力相应的经济政策,确保做到“三个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在国内外政治、社会和谐有序运转,所处国际环境稳定安全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发展才能高效有力的进行下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首要任务就是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的国际地位才能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点

1、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对两者的意义不同

经济制度能够反应某种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经济关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原则性。经济制度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和分配制度,如果分配制度或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么必然会对经济制度造成影响,使新的符合生产力要求的经济制度代替旧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有一定的普遍性。经济制度只要符合任何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使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情况不同,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经济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依据,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需要在一定国家经济发展前提下进行,而国家经济安全是在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存在下的经济安全。

2、两者对国家经济需求不同

国家经济是指国家对于国土内的全部资源、财富具有绝对拥有权,在经济活动上完全独立自主,自由行使国家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的权利。每个国家可以根据本国实际的情况自由选择自己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不受任何国家的影响和干预。国家经济是国家行使的一部分,在参与国际经济问题协调等问题上享有最高独立选择权,具有对外的绝对独立性。对内的最高属性体现在每个国家有权独立选择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制定符合自己国家生产力的经济制度,独立制定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自主建立国内经济市场的经济运作模式。因此对于国家经济方面,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之不同的是国家经济在受到干预或者失去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国家经济安全没有任何意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处于发展中的阶段,确立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认识到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把握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经济,努力构建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系统。

篇5

二、公安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引领能力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期、破除矛盾问题的攻坚期,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同时,随着依法治国方略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公安工作面临许多过去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公安本科教育紧密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警务理论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民警教育训练,深入推动内涵式发展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引领学校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争取主动、率先发展,对党的领导职能、领导原则、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二)破解难题的挑战公安院校与其他高等教育共同经历了“大扩招”、“大建设”、“大提高”等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在促进了公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内涵建设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办学规模较大、多校区办学、经费保障不足、基建债务过重、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破解难题,全面突围,以党建工作促进内涵式发展。(三)自身建设的挑战公安本科院校一般都经历了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学校党建工作的方针、目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学校党的先进性、执政能力和群众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公安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热爱学生、热爱一切学生、热爱学生的一切”,“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不断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氛围。(二)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要结合国情、省情、院情,充分考虑到区域环境、资源禀赋、社会需求、办学成果及学校自身优势,深入系统地开展各项工作的专题研究,准确、科学、合理地规划未来发展,形成整体推进、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三)坚持转型发展的原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了高等教育发展任务的首位。在服务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公安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四)坚持遵循规律的原则只有切实遵循发展趋势的规律、发展动力的规律、发展策略的规律、发展条件的规律,发挥市场和计划两个优势,挖掘校内和校外两个资源,协调争取公安本科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两个政策的支持,才能实现学校的全方位科学发展。

篇6

污染、水环境破坏。同时指出,其外延指的是由水安全引发的其它安全,如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等。韩宇平等[7]更强调水安全的动态属性。将水安全理解为,在现在或将来,由于自然的水文循环波动或人类对水循环平衡的不合理改变,或是二者的耦合,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区域水状况发生对人类不利的演进,并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表现为干旱、洪涝、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等方面;并由此可能引发粮食减产、社会不稳、经济下滑及地区冲突等等。成建国等[4]比前人更进步的一点是赋予水安全以人文属性。认为水安全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人都有获得安全用水的设施和经济条件,所获得的水满足清洁和健康的要求,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同时可使自然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水安全的内涵包括3个方面:一是水安全的自然属性,即产生水安全问题的直接因子是自然界水的质、量和时

空分布特性;二是水安全的社会经济属性,即水安全问题的承受体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三是水安全的人文属性,即安全载体对安全因子的感受,就是人群在安全因子作用到安全载体时的安全感。具体说就是水安全和水资源系统的丰枯等属性有关,和人类社会的脆弱性有关,和人群心理上对水安全保障的期望水平、对所处环境的水资源特性认识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等有关。水安全的外延指的是由水安全引发的社会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及这些系统下面的子系统如社会经济系统下的粮食安全、政治稳定等。并指出水安全是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的综合效应。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水安全的子集。而陈绍金[3]则给出了更为概括的定义,认为水安全就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可承受涉水灾害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确保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没有强调水环境安全。1.2水资源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2000年3月,还是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上,把水资源安全理解为“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取足够安全的水”[2]。贾绍凤等[2]对这一概念作了具体的解释,认为水资源安全实际上涉及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几个层次;水资源经济安全强调水资源能够支持经济的发展,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可以提供水量和水质保障,二是供水价格要适中;水资源安全的实质是水资源供给能否满足合理的水资源需求。郭安军等[8]把水资源安全的水质和水量分了先后层次。认为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包括水质的安全和水量的安全两个方面。从水资源安全预警机制的角度看,水资源安全的概念分为3个层次:(1)水质的安全这是水资源安全概念中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地表水质的安全和地下水质的安全;(2)基于水供给和水需求基础之上的水量安全;(3)基于可持续利用基础之上的水量安全,指在一定的水储备条件下,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每年水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贴现率。郑通汉[9]提出了广义和狭义水资源安全定义,认为广义的水资源安全是指国家利益不因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造成严重损失;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系统不受破坏或严重威胁;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狭义的水资源安全,是指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夏军等[10]把生态用水作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前提,认为水资源安全是指,在满足生态用水前提下,以可承受的价格,为居民生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提供符合水质要求的供水。1.3水环境安全的研究进展与水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相比,水环境安全的定义还要年轻。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见。曾畅云等[11]定义水环境安全为:水体保持一定的水量、安全的水质条件以维护其正常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保障水中生物的有效生存,周围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使水环境系统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同时能较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人类自身和人类群际关系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2水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概念辨析

总结前人对水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水安全定义的范围更为宽泛,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水安全的子集。水资源安全是以水为资源的角度讨论水安全;而水环境安全更强调以水体为载体,从环境的角度讨论水安全。同时,水安全问题涉及水危机,即与水有关的水灾害。水安全是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的综合效应。

篇7

回首“十一五”,涵江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落实,在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涵江区安监局局长陈凤潘告诉记者,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如今,涵江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共同抓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政绩、绩效、综治、文明和平安建设等考评内容,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部署、推进、落实、考核。安全生产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同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把手”履职报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履职报告、预警通报、约谈诫免、挂牌督办和“一票否决”等制度,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和“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并以道路交通安全、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为重点,持续开展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学校等十二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了全区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全区还通过不断扩展安全生产责任单位,设立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站、区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使得监管执法队伍得到全面加强。每年,涵江区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督查、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做到责任、措施、时间、资金、预案“五落实”。并通过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严厉打击了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全区14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均已配备了专兼职安监人员,增配安监站执法车辆、装备,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已把监管网络延伸到村居,各级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不断改善安全设施,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区政府还建立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类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应急管理体制,依托消防部门建立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各有关部门也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许多专项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全社会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的能力。

陈凤潘表示,“十二五”是涵江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以港兴区、工业强区、商贸活区”发展战略,奋力追赶、持续提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工贸港口城市蓬勃崛起,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目标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既要妥善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和新挑战。涵江的跨越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社会安全期望值不断提升给安全监管带来新的考验,继续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将面临新的压力,经济快速发展与安全保障能力相对滞后带来新的矛盾……这些对涵江安全生产工作都提出新的要求。”

涵江区安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十二五”期间,涵江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促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基本原则:一是注重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事前防范,注重有效监管。二是落实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政府、部门和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三是突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高危和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四是统筹协作。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完善联动协作机制,合力解决重难点问题,扎实推进源头治理。五是强化服务。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六是鼓励创新。把创新作为推进安全发展的根本动力,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眼光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

“到2015年,全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同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政府安全监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法治环境明显改善,力争保持全市先进水平。”对未来,陈凤潘信心满满。

篇8

一、前言

目前余江县现有小型水库152座,集雨面积142.76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8639.8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458.82万立方米;实灌溉面积6.76万亩,分布在邓埠、马荃、杨溪、春涛、平定、潢溪、洪湖、中童、锦江、黄庄、画桥、刘家站垦殖场等12个乡镇场。

小型水库中,小(1)型水库16座集雨面积58. 57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4278.7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333万立方米,保证率90%,灌溉面积2.96万亩。小(二)型136座,集雨面积84.19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4361.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125.82万立方米,实灌面积3.8万亩。

这些水库基本上是在5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修建的,几十年来,这些小型水库工程为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较低,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以群众运动方式修建,加上经过40多年的运行使用,工程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社会造成不利的因素,现对我县小型水库涵管除险加固的对策作些探讨。

目前,对小型水库涵管除险加固,主要采用下列几种方案:①封堵老涵管,新建隧洞;②新建坝下涵管;③封堵老涵管,新建虹吸式涵管;④老涵管内衬管。对上述4种方案进行比较,不难得出以下结论:老涵管内衬管加固方案不仅施工技术较简单,土方工程量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原涵管,保留原进水口启闭设施,工期短,工程投资小。可以说老涵管内衬管加固方案不失为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有效的方案之一,而老涵管内衬PVC管,则是目前比较看好的一种衬管加固方案。

二、应用初探

1、PVC管为建设部推荐的新产品

二OO一年七月四日,建设部第27号公告,将塑料管道作为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公告,并推荐DN315~630mm 的PVC管作为埋地供水管道,要求有关单位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广并优先选用公告中的新产品。这充分说明上述塑料管道的各项技术性能及卫生性能均已经达到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因此,只要应用技术成熟,方法得当,PVC管是完全可以在水库涵管加固中使用。

2、工程造价低

PVC管属柔性管,不仅管材市场价格低,而且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因而工程造价低。以加固内径5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为例,若老涵管顺直,则内衬管可选择DN400的PVC管或钢管。

①PVC管管材造价低。若选择钢管,制作及安装程序一般为:卷管―焊接--运输―现场焊接―安装就位,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制安费(含材料费)约为800元/米;而PVC管就不同,DN400 PVC管目前市场价在300元/米(包括运输及现场连接所用的材料)以下;现场安装也非常方便,只需在插口的管外壁和承口的管内壁均涂PVC专用粘接剂(溶剂型)、承插连接后即可逐段安装就位,现场安装费约合30元/米。这样PVC管现场制安费用约合330元/米,只占同等规格的钢管的41.1%。

②PVC管现场安装方便

PVC管现场安装方便,不仅体现在重量轻,容易搬运,而且体现在管材的现场连接上(只需在连接处充分涂抹专用粘接剂、插入连接后即可逐段安装就位),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柔性变形上。我们知道,采用钢管内衬老涵管,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是,现场连接时易出现轴线弯曲(或者是钢管的轴线与老涵管的轴线不一致),从而出现卡壳,使工程难以进行。而PVC管就不同,插入式连接方式确保现场连接中轴线顺直,同时由于PVC管属柔性管,在适当外力的作用下,管轴线会顺应合外力作用的方向进行调整而不影响其性能。因此,只要老涵管轴线顺畅,在一定的弧度范围内,就可以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内衬的PVC管的轴线与老涵管的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衬管的目的。

3、密封性好

我们知道,有压管管材出厂时均要求通过密封性能实验,因此,接头的渗漏是造成管道渗漏的主要原因。将迷宫式密封理论应用在型材的结合部位,采用良好的粘接剂,运用先进的承插连接方式,使得PVC管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对水库涵管必备性能。

4、水力特性好

由于PVC管内壁光滑、阻力小、水流量大、水头损失小。在管径相同、坡度相同的情况下,PVC排水管的通水能力是砼管的1.3-1.4倍,因此,我们不必担心老涵管内衬PVC管后影响输水能力。

5、寿命长

由于PVC管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抗腐蚀性和抗紫外线、化学性能稳定的特性,同时,良好的柔韧性佳,抗冲抗压和抗震性,使得PVC管能顺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埋地铺设寿命长达50年甚至更长。

三、工程设计

老涵管内衬PVC管加固方案要解决的主要是老涵管渗漏问题。由于水库运行多年,水库坝基地质趋于稳定,正常情况下,老涵管不会出现明显的位移,因此,内衬管设计时可以不进行强度及稳定性计算。同时由于进水口启闭机闸门控制,一般情况下,涵管工作在无压状态,因此,可不进行压力校核。正常情况下,设计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衬管的固定问题、老涵管与衬管间的防渗问题。

为了解决衬管的固定及老涵管与衬管间的防渗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案就是对老涵管与衬管之间进行充填灌浆。小型水库涵管内径一般都较小,工作人员即使勉强能够进入,也无法开展灌浆工作,因此衬管的回填灌浆一般都是从大坝打灌浆孔。

2、老涵管与坝体间的接触渗漏问题。

老涵管运行多年,难免出现接触渗漏,解决接触渗漏的问题,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有①新增截水环,在老涵管进口段,新建截水环。②静压灌浆。

3、管径选取

为了不影响衬管加固后涵管的过流能力,选择内衬管时,一般都要求尽可能大。根据PVC管的水力特性,一般情况下,只要衬管内径在原混凝土管内径的85%以上,加固后涵管的输水流量不会减少。

四、施工

1、钻灌浆孔。

采用地质钻机钻灌浆孔,并及时套管。

2、衬管安装。

①现场连接

在管径较小(≤DN800mm)时,一般采用承插连接。将承插连接的管道承口和插口对齐,在插口的管外壁和承口的管内壁均涂PVC溶剂型专用胶,然后将插口快速插入到承口根部(插入过程中,用外力使连接管之间产生螺旋运动),将挤出的胶刮下。

②安装就位

受场地限制,现场安装就位与承插连交替进行。为了不影响衬管加固后涵管的过流能力,选择内衬管时,一般都要求尽可能大。因此,在安装时,当老涵管的轴线不成直线时,就必须通过外力迫使内衬管产弹性变形,顺着老涵管轴线的方向伸进,安装现场见图二。

篇9

本文是围绕涵洞设计进行展开。

关键词:涵洞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U4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日来,随着经济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事业也应时篷勃发展起来。当然,交通事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对公路、桥梁和涵洞建设,而这一建设过程中,交通设计是举足轻重的一步,现在让我来谈谈对涵洞设计的初步认识。

一、涵洞的概述

涵洞是指为渲泄地面水流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小型排水构造物。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用于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用于农田灌溉作为水渠。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单孔标准跨径L0<5m或多孔跨径总长L<8m〔圆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冀墙组成。

涵洞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涵、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按构造可分为圆管涵、盖板涵、箱涵、拱涵等。

按洞顶填土高度情况可把涵洞分为明涵和暗涵两类。明涵是指洞顶填土高度小于0.5m的涵洞,暗涵是指洞顶填土高度大于0.5m的涵洞。

涵洞按孔数可分为单孔、双孔、多孔等,孔径为0.75~6m。

按水利性质,涵洞水力计算图式可分为无压力式、半压力式和压力式三种。另外,当路基顶面标高低于横穿沟渠的水面标高时,也可设置倒虹吸管涵洞。

涵洞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石涵适用于产石地区,可做成石盖板涵或石拱涵。其不仅节省钢筋、水泥,而且经久耐用,造价、养护费用低。

混凝土涵可现场浇注或预制成拱涵、圆管涵和小跨径盖板涵,这样就节省钢筋,便于预制,但损坏后修理和养护较困难。

钢筋混凝土涵可用于管涵、盖板涵、拱涵;软土地基上可用箱涵。用钢筋混凝土做成涵洞涵身坚固,经久耐用,养护费用少,管涵、盖板涵安装运输便利,但耗钢量较多,预制工序多,造价较高。

砖涵适用于平原或缺少石料地区。可做成砖拱涵,有时可做成砖管,这样就便于就地取材。但强度较低;当水流含碱量大或冰冻地区易损坏。

管涵适用于有足够填土高度的小跨径暗涵。其对基础的适应性及受力性能较好,不需墩台,圬工数量少,造价低。

盖板涵适用于要求过水面积较大的路段,低路堤上的明涵或一般路堤的暗涵。其构造简单,维修容易,跨径较小时可用石盖板,而跨径较大时可用钢筋混凝土盖板。

拱涵在跨越深沟或高路堤时设置。山区石料资源丰富可用石拱涵。其跨径较大,承载潜力较大,但自重引起的恒载也较大,施工工序较繁多。

箱涵常用在软土地基上。其整体性强,但用钢量多,造价高,施工较困难。

涵洞型式的选择

1、设计选用的原则

涵洞设计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并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按照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

2、决定涵洞型式的主要因素

2.1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

根据流量的大小来选择涵洞还是小桥,可依据设计流量大小来选择是用无压力式、半压力式或压力式涵洞,同时,可根据设计流量,填土高度和地基承载力来考虑用圆管涵、盖板涵、拱涵、还是箱涵。

2.2经济造价

可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设计流量,以及路堤高低不同来选择涵洞的用料、孔径等。

2.3材料选择和施工条件

涵洞选材应因地制宜,尽可能的就地取材,且要方便施工,即一段路线上不宜采用过多的涵洞类型。

2.4养护维修

为了便于养护,选择涵洞类型时,孔径不宜过小,洞身不宜过长。

四、涵洞在勘测设计中的细则

1)涵洞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0.75m;涵洞长度大于15m但小于3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0m;涵洞长度大于30m且小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25m;涵洞长度大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5m。〔设计中涵洞内径或净高一般都是≥1.5m〕

当旧路改建、拓宽时,如原涵洞状态良好,其孔径和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2)涵洞位置应符合沿线线形布设要求,当不受线形布设限制时,宜将涵洞位置选择在地形有利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可见涵洞设计中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一般是≥[0.25]MPa〕、沟床稳定的河〔沟〕段上。

3)涵洞出入口处应设端墙或翼墙,其式样和尺寸应使涵洞具有相应的过水能力和保证涵洞处路堤的稳定。端墙或翼墙与洞身应设缝隔开,缝内填以不透水的材料。

4)涵洞的洞身和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面、锥体填方均应铺砌加固。出入口铺砌的平面形式应根据沟形确定〔一般铺砌至沟底〕,对于无明显沟槽者,出口平面宜采用等腰梯形,其铺砌角可取为20°;铺砌材料应按铺砌层上最大流速确定,铺砌末端必须设截水墙。

当沟床为岩石或不被洪水冲移的大块石、漂石所覆盖时,沟床可不作铺砌。在纵坡陡、流速大的河沟,必要时还需设置急流槽、跌水及相应的消能措施,并应在端墙外端底部设置截水墙。在沟床铺砌的端部,亦应设置截水墙。

5)斜坡上的涵洞涵底纵坡不宜大于5%,圆管涵的纵坡不宜大于3%。当涵底纵坡大于5%时,涵底宜采用齿状基础,或者出口设置为扶壁式。当涵底纵坡大于10%时,洞身及基础分段作成阶梯形,前后两节涵洞盖板或拱圈的搭接高度不小于其厚度的1/4。

6)沉降缝设置。置于非岩石地基上的涵洞,根据涵洞的涵底纵坡及地基土情况,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高路堤路基边缘以下的洞身及基础每隔适当距离设置沉降缝;旧涵接长时,在新旧接头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采用弹性不透水材料填塞。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7)涵洞的基础按涵洞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的情况,可设计为整体式或非整体式。在土质条件较好,沉降较均匀的地段一般就设分离式基础;而在地质条件较差或沉降不均匀的地段一般设整体式基础。或先铺砌碎石垫层或混凝土。

冰冻地区,端墙与端管节采用整体的刚性基础。

8)有水压涵洞应设置基础,管节〔涵节〕接缝应密不透水,避免水压渗透,保证路堤及基底的稳定性。

9)设置排水涵兼通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来作一些设计如设置边沟盖板等,同时需采取必要的防洪安全措施,确保人、畜和车辆的通行安全。(可见设计图)

五、涵洞的平面布置

了解了以上涵洞的一些基本勘测设计原则规定,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些原则来进行涵洞的平面布置。

篇10

文化构成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和资源基础,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的相融性和賴合性,它们共荣共生,交相辉映。旅游可以增加文化的活力,文化则可以增加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内涵和知名度。旅游业作为陕西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对陕西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西安地区为龙头的陕西省旅游业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陕西文化资源有突出的特色,其主要表现在:秦、汉唐历史文化丰厚;关中民俗文化鲜明;陕北革命文化资源独特;同时,西安又是我国的现代教育文化中心之一。陕西文化资源的构成,可进一步细分为华夏宗祖文化、帝王文化、传统佛道教文化、艺术文化、以秦岭终南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关中饮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游历文化、科技文化、修学文化、红色文化、典章礼仪文化等方面。西安地区是陕西文化旅游的领头羊和主要代表,文化和旅游的协同发展,是西安地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文化旅游在西安市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安市文化旅游的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一带三区”,其中包括: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曲江国家示范文化旅游产业区、古城区(唐皇城)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及临潼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2002年以来,曲江文化旅游区作为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紧紧抓住盛唐文化的特色,全面开发和现有整合资源,重点推出多项重大项目,既突出文化的复古性,也抓住文化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在政府的主导下,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艺集团、大唐不夜城公司等大型文化企业,并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楼观台财神文化旅游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并成功地实现了对大雁塔风景区管理处、西安国展中心、西安秦腔剧院等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或整合。曲江模式是国内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的最具典型意义的范本。

二、西安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2013年9月,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并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备受各方瞩目。2015年,西安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新高地。这是西安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以下七个方面: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拓展产业投资合作。深化能源资源合作。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合作。西安是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目前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城市,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点领域,将全面影响西安地区经济发展的对应领域。在西安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这一新机遇下,我们应该重新整合西安文化旅游资源,抓住消费者需求,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增强西安的软实力,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西安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产品开发问题

近年来,以西安地区为龙头的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出现整体兴盛的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在2015年上半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面对国内经济下行重大压力,陕西旅游业以“稳中有为、提质增效”为发展战略,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契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旅游经济发展良好,运行平稳,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产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陕西省推出了“丝绸之路起点旅游”、“红色旅游”、“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帝陵文化旅游”等6大品牌旅游产品,还推出了以礼泉袁家村、周至沙河水街、宁强青木川、兴平马嵬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精品带动效应,“山水人文、大美陕西”在境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但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西安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的相关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片面追求旅游产品的当下“热度”和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文化整体观念相对淡薄,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仍停留在对景区、景点和新的旅游线路的开发,对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缺乏深度的挖掘和细部的塑造,也不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对整个旅游环境进行塑造,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产品开发方式将使文化旅游业整体后劲不足。比如,作为世界级“文化品牌”产品的秦始皇兵马俑、黄帝陵文化景区、法门寺文化景区、楼观台文化景区等旅游项目,本应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活的标本”,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景点仅仅只作为“一个景点”满足游客们旅游观光的浅层次需要。

(二)缺乏让游客进行深度文化体验的文化产品

就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而言,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高层次、高品位、高体验性的旅游活动,人们的旅游行为逐渐由原来简单的追求休闲娱乐转变为更深层次的文化品位上来。模仿、拼凑、猎奇,这是当前西安地区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很多游项目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细分,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看到某个旅游项目火爆,就盲目跟踪模仿,结果造成旅游产品的价格战,无序竞争。

(三)旅游产品规模总量小,集约化程度低,原创能力弱

作为世界性的旅游古城,西安地区与此地位相匹配的旅游精品项目并不多,能够拿的出的文化精品也屈指可数,能同时将旅游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特别是耦合起来开发发展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精品更少。以西安地区的旅游纪念品为例,西安生产的旅游纪念品大多是以仿制品为主,在品种、特色、质量方面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求,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旅游文化产品极其缺乏。

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安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的全面影响

我们根据旅游产品层次构成理论将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基本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和核心产品。我们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角下,运用经验分析法,具体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发展领域,将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影响。

五、新形势下西安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策略

(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视角,强化文化形象定位

西安地区旅游产品的特色在于以汉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这同时也是陕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所在。陕西省旅游产品应定位在历史文化旅游,以此辐射宗教文化、革命文化、饮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树立“历史文化旅游”的领导形象,以具体、鲜明的文化定位,形成明显的市场垄断优势。以这一形象定位为核心,西安市主要以临撞秦文化中心、唐文化和古长安周、汉、唐文化与古都旅游为特色;咸阳主要以古帝王陵墓(27座)为特色;宝鸡则主要以周文化、法门寺佛文化和太白山自然风光旅游区为特色。

(二)深入挖掘古都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雷明德认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至少应包括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雷明德,1994),“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涵盖了这五个方面。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奠定了陕西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沉淀的社会、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巩固了陕西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所占的分量,上述因素使得陕西文化毫无质疑地升华为中华文化的“宗”和“根”,这是西安地区文化内涵最主要的方面。西安地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表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安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分析影响因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影响分析核心产品旅游核心吸引物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整合;旅游服务区域经济合作、东西方文明的进一步融合带来的行业素质提升;基本产品吃:品尝风味小吃中亚地区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对餐饮整体环境的提升住:旅游饭店进一步国际化对高端国际饭店集团的投资吸引力行:可进入性;区域内交通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游:游览名胜古迹区域发展战略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开发质量;购:购买旅游纪念品产业投资合作将深刻影响旅游纪念品行业的整合和分化;娱:参加民俗活动人文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将进一步强化本地民俗文化的角色分工;形式产品旅游地声誉地区中亚地区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社会稳定;西安作为新的开放前沿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深刻变化;旅游产品的品牌两大经济引擎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间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影响;旅游线路组合国家战略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开发质量政策;旅游产品特色新丝绸之路的文化创新;作为新丝绸经济带起点的形象和内涵强化;延伸产品旅游产品的可选择性区域发展战略将有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旅游产品的优惠条件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益商务、社交价值经济和社会文化国际化交流合作将提高旅游商务和社交活动的价值和频度;发,因该紧紧围绕这一主要方面,深入挖掘古都文化内涵,设计兼具文化和旅游两方面特征的精品旅游项目。

(三)抓住西安文化特色,突出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性

丝绸之路起于汉,兴盛于唐。西安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充分有效利用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注重文化产品设计,突出西安旅游文化产品创意性。加强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设计,可以基于汉唐文化开发高端上档次的旅游文化产品,比如唐文化博物馆、汉文化广场,吸引各类游客来感受汉唐文化,并能购买具有汉唐特色文化纪念品。西安要形成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旅游产业模式,必须加强旅游产品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

篇11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就个人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及结合我矿情况该怎么落实科学发展观浅谈一下学习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意义和历史继承性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程序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深刻简明的概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体现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首先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以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又快又好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论断,揭示了科学发展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关系,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关系,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的论述;关于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论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式,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论述。这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论断,紧密联系、彼此依存,有机统一,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诸多领域,涵概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

二、通过学习体会到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能够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首先在安全生产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局党委提出了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突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个主题,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一般事故同比明显下降的目标,我矿提出的目标是不出现工伤住院事故。安全是矿山天字号大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我们必须靠发展搞好安全,我矿虽然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按要求配备了瓦斯控制报警仪等硬件。但煤矿安全管理过程是动态管理过程,我矿现场管理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职工安全上的麻痹思想和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仍然存在,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严格把好现场管理关仍然是我们首要任务,这也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现在工作抓起,迎接局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检查。局安排我矿是第一批质量标准化达标的矿井之一,对照标准和我矿目前状况,离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长远的观点部署现阶段的各项工作。目前,我矿成立了机构,明确了职责,关键就在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逐步落实,顺利通过局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