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7:33: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护理教育的原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1-0073-03
一、 隐私的概念界定与法律保护
(一)隐私的界定
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对于隐私的概念,我国学术界至今并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于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生活领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隐私可以客观地概括为一切可能对学生个人产生消极、不利影响的个人信息。
(二)学生隐私的法律保护
隐私保护最早源于美国。鉴于未成年人相对于成年人更容易受到非法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问题也更为受到社会的关注。当今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在立法上确定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世界人权宣言》《欧洲人权公约》和《美洲人权公约》都把隐私权确认为人人平等享有的权利。美国也制定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及隐私权法》《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对在校学生的隐私涉及的范围,可公开的学生隐私的情形、范围、程序等做了极为细致的规定。
在我国,首次出现“隐私”一词的法律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于1988年公布实施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1款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自此,个人隐私保护实现了有法可依。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相继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隐私受法律保护。
综上所述,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既是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也是顺应国际趋势。
二、作文教学中的隐私侵权现象分析
目前,对学生的日记、信件等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学生作文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尚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近年来,由学生作文隐私引发的学生侵权问题日益增多。
(一)作文教学中隐私侵权的表现类型与原因
1.作文教学中隐私侵权的表现类型
从教师对待学生作文隐私的行为方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不作为
代表案例:某小学学生李明(化名)不小心尿了裤子,被同学王华(化名)发现,写到作文里,后又投稿到某作文报。作文刊登出来后,李明父母非常愤怒,向王华家长和学校讨要说法。
②直接告知
代表案例:武汉市某中学教师,让学生以班级同学为对象,用人物传记的形式写成作文。结果,在以男生晓军(化名)为写作题材时,全班57人中,有54人在作文中大篇幅数落晓军的缺点。教师将这些作文拿给晓军,晓军看完后泪流满面,一向活泼开朗的他从此变得沉默寡言。[1]
③公布披露
代表案例:马鞍山某小学教师,让学生在作文中写下自己的儿童节心愿。其中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恳求父亲不要再在她面前毒打母亲。这篇作文被教师放到某著名论坛后,引发热议,网友们认为教师不应该布置这样的作文题目,更不应该公开作文隐私。[2]
上述案例表明,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作文隐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由此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是对学生本人的伤害,使学生身心遭到损害;二是对作文教学的损害,作文隐私的泄露,会使作文敷衍搪塞,导致作文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2.作文教学中隐私侵权的原因
①课标对“真实”的界定不明确
我国作文教学特别重视作文的“真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3]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从起步作文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用“真实”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客观世界,以“真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但是,学生所写内容可能是真实人物的积极、正面表现,也可能是人物的消极、负面表现,侵犯到别人的隐私。这一点却被课标和教师所忽视。课标对“真实”界定的模糊,是作文教学中隐私侵权的原因之一。
②学生宣泄式的写作侵犯到别人的隐私
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学生身体发育普遍提前,造成学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脱节”和“矛盾”。他们在面对一些状况的时候,容易冲动、偏激,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之后又悔恨、难受,在内心形成创伤。这些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郁积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无法排遣。这时候,作文就成了宣泄的最佳方式。但是,他们在宣泄的过程中,有可能将别人真实发生的事表达出来,侵犯到别人的隐私。
③师长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传统文化中师长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尊重学生权利的思想基础。教师受师长本位思想的影响,对其自身公开学生作文内容、侵犯学生隐私的行为缺乏清晰认识,普遍认为其行为是对学生关心的合理举动。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也认为,教师是依职权履行职责,是在对学生负责,不存在违法侵犯行为。
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作文教学中的隐私侵权现象呈上升趋势。如何保护作文隐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不同主体(学生、教师、家长)对隐私保护的态度
为了掌握有关作文隐私侵权现状,了解不同主体对隐私保护的态度,笔者分别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声音:“写作文”像是打小报告
问卷的数据显示,在完成问卷的98名小学生中,61名学生表示“怕老师有看法或在班上朗读,不好的事情不会都写出来”,占62.2%;有37名学生称“会如实地把别人的优缺点和家庭状况写出来”,占37.8%。值得关注的是,36名学生中,有4名表示,“不会将作文写得太好,因为怕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完成问卷的98名学生一致表示,“不希望同学在作文中写下自己的缺点,或者不好的事情”。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写别人的缺点,或者不好的事情,就如同间接式的告密,等于向老师打小报告。
2.家长观点:涉及隐私的内容最好不要写
参与问卷调查的30名家长中,有86.7%的家长认为,作文可以写真人真事,但教师在孩子写之前,应该指导孩子辨别哪些内容能写,哪些内容不能写。如写父母离婚这些家庭隐私,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而言,相当于二次伤害。
3.老师说法:说真话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
完成问卷的19名语文教师一致认为,作文应该说真话。因为身边的事,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学生在作文里实话实说,老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里发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事,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调查获得的信息表明,学生和家长对作文中出现的个人隐私非常担心,甚至反感,他们认为作文中的“真话”曝光了自己的缺点和隐私,影响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而教师们却坚持,无论从作文教学,还是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作文都应该让学生如实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通过以上案例呈现与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①作文教学中的隐私侵权行为屡现不止;②教师缺乏对学生作文隐私保护的观念;③作文教学在保护学生作文隐私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三、基于隐私保护的作文教学的伦理原则
作文教学当中的隐私保护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权利边界,引导策略等,但所有这些前提是确立一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为作文教学隐私保护提供具体依据。
(一)明确的写作形式区分原则
不同的写作形式决定不一样的写作内容。作文是一种规定性的写作,基础教育各学段都规定了学生每学期的写作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课程标准规定的作文任务学生必须按时保量完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检查指导。而日记、微博等写作形式是完全个人化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私人性与隐秘性,也更容易涉及学生及别人的隐私。所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确立一个基本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写作形式,利用日记、微博或其他完全个人化的记叙方式抒写自己的心灵,宣泄个人的情感,保护自己及别人的隐私。
(二)积极的社会关系原则
作文是一种社会行为,在解决作文教学当中“真”与“善”的关系时,真――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等,必须服从善的要求,即作文中的真实信息与细节必须是对真实人物的积极、正面表现,如果是负面的,必须采用虚构的方式。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善和恶的关系,如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中的善意的方式,深入地去理解“善”,逐步学会运用善意的方式进行写作。
(三)个别化沟通原则
在处理涉及学生本人或他人隐私的文本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教学渠道必须是个别化的。学生可以在教师面前表现隐私,教师对学生也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但在作文教学当中,当学生的作文中出现自己或别人的隐私时,教师的教育引导就要采取个别化的沟通方式。另外,教师在布置学生写作文时,不会知道学生的作文会涉及某个人的隐私,但一旦发现,跟相关学生的交流就应该是个别化的,包括作文的点评、指导等都应该是个别化的。
(四)监护人权利原则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教师教育权来源于学生家长的委托,其权利仅限于委托合同的内容。家长作为监护人,对学生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教师在公开(如交流、讲评、发表等)学生作品时,如果其中涉及学生本人或他人的隐私,必须告知学生家长其中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公开行为必须得到家长的同意。如上文案例中有关晓军缺点的人物传记,尽管教师完全出于教育和帮助的目的,但其给晓军看作文的行为并未征得晓军监护人的同意,因此,教师的行为属于侵权。
遵循作文教学的伦理原则,只有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依归,以学生的安全利益、情感关怀、社会照顾为责任,才能使作文隐私保护与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两者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一、礼貌原则
礼貌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稀松平常的一种现象,是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礼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中。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它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协调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都须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遵守一些会话原则以使谈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
二、模糊语言
如精确性一样,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也是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它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之中。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Russel(1923)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Schaff(1960)也指出:“一种语言如果完全没有模糊性,该语言将是枯燥乏味的。”Peirce提出模糊性概念: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种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个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
三、从礼貌原则看模糊语言交际功能的言语实现
根据Joanna Channel,模糊语言具有劝说效果,使语言礼貌,可以缓和气氛,也可以自我保护等。Brown和Levinson指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之一是:当说话者要表达一些可能对听话者造成面子威胁或者无礼的信息时,经常会选用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礼貌、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它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避免或减少语言的刺激性,使语言委婉动听,这也符合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
1.模糊修辞的实现
修辞是最有效地使用语言、使语言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模糊修辞产生于语言的模糊性。模糊修辞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最有效的交际效果而对模糊语言进行的一切不准确、不清晰、语义含糊的语言处理。模糊修辞学是模糊理论和修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是研究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模糊修辞的研究对象是模糊语言,但它只研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能对语言表达效果产生影响的模糊言语。模糊语言所构成的模糊修辞手段呈现无限性、多样性,呈现给读者一个广阔的空间,带来一种模糊性美感效果。
2.模糊语义的实现
英语为其使用者表达礼貌提供了各种模糊语言表达法。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akoff(1972)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但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定义太笼统。他们把它定义为:限制模糊词语的模糊程度或使精确词语变模糊的词语。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从广义的语义特征,将模糊限制语划分为五类: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和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陈林华等,1994)。一般说来,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何自然,2000)。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程度变动语包括:sort of,a little,a bit,almost,entirely,really,kind of,more or less,quite,to some extent等等。范围变动语指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语言,包括about,approximately, essentially,in most respects, loosely, strictly,roughly等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分成两种: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猜测,或者表示说话人表示他对某事持有的犹豫的态度。它包括I think ,I suppose,I’m afraid,I suspect,probably,as far as I can tell,seem,wonder,hard to say等。间接缓和语不表示说话人本人的推测或犹豫,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它包括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presumably,someone says that,it is reported that等。
3.从礼貌原则看模糊语言的消极影响
尽管模糊语言语用功能很多,但是模糊语言并不是随处可用的。不恰当的使用模糊语言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模糊语言为语言的交流开拓了空间,为人们达到特定交际目的提供了服务。
参考文献:
[1]Brown,P.& Levinson,S.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Channell,J.2000.Vague 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Grice,H.P.1975.Syntax and Semantics.New York:New York Academic Press.
[4]Lakoff,G.1972.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5]Leech,G.N.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
[6]Russel,B.1923.Vagueness.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84―92.
[7]Schaff,A.1960.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Warszawa.
[8]Yule,G,2000.Pragmatic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9]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5):47.
[10]陈治安.模糊语言学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52-01
在外语教学中,师生的言语互动对外语学习十分重要。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共同构建以及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双向交流活动。师生之间是否能积极、有效地互动影响着教学内容的贯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乃至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事外语课堂言语互动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在教师话语、学生参与程度、参与方式、话轮转换、话题发展等。除了这些影响外语课堂教学的显性因素,还有一些隐性因素。学生的面子就是其中之一。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互动效果不显著,导致互动成一种形式,造成课堂教学缺乏时效性。虽然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教师能适当而巧妙地运用礼貌原则,就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从而起到课堂里“畅所欲言”的互动效果。
“礼貌”在语言使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某些条件下对于交际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礼貌”领域的语用学研究一般以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最有代表性。Leech 的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收益;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收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在实际交际中,语言的礼貌级别是一个连续体, 而礼貌原则中某些层次的准则在同一话语中可能发生冲突,因此运用礼貌原则时要依据语境选用礼貌级别,依据不同的交际内容、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用恰当的礼貌方式,使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互补益,有效传递信息,才能使说出的话语合乎礼貌,从而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密切与学生间的关系。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是以教师的独白(monologue) 形式进行的,教师在外语课堂中享有特殊的权利,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问题大多数是展示性问题( display questions) ,而缺少参考性问题( referential questions) 。传统的IRF 模式 (即initiation - response - feedback) 仍然是课堂最普遍的交互方式( Paul Seed house ,2004 :71) 。而学生往往有自卑、被动、从众的心理,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关系。而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达到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着学习效果。
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保持课堂气氛和谐,促进课堂互动,教师就必须运用礼貌原则认真考虑与学生的交谈方式和策略。课时面带微笑,尽量增加在学生中的走动,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学生走神了,可以摸摸或拍拍他,他们会立刻欣然改正。课下多和学生交流,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较弱的地方及时得以补充。此外,教师用语是否得体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的语言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不可避免一些指令性的语言的使用。如果在使用这些指令性的语言的过程中尽能少用生硬的祈使句,因命令式的句子容易让学生觉得该教师冷漠,不够友好和不够礼貌。教师可以说“Would/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the first paragraph for us?”,有时可以说:“Let’s do the translation now.” 使用第一人称代词we,us,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既感到亲切温暖,又觉得难以拒绝,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互动作用。
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向长者一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人类的共性是爱面子,有着敏感的自尊心,喜欢被表扬,不愿当众受指责。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还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各种心理需求保全面子。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完成某个任务后,教师应礼貌地使用赞赏性的语言对他的表现加以肯定,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他们的即使荒诞有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也要包容,给以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做题或回答问题时难免出错。如何达到既纠错又保全犯错学生的面子需要教师采用礼貌艺术。如果教师用“I think you are wrong.” 或 “You are not correct.”等类似的语言直截了当的加以评论,这可能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感到当众出丑丢面子了,也许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再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了。此时教师运用礼貌原则,说 ”Perhaps what you said is reasonable in your case, but I don’t think so.” 或 “We don’t usually express that in the way you said just now. Our expression is … ”。这种否定自己的表达法可以达到委婉否定对方的目的,并让其保全面子。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教师的课堂语言礼貌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考虑恰当、适度地运用礼貌原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言语互动,减少交际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Malamah-Thomas,A.Classroom Interactio[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Michael McCarthy.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3]Yael Bejarano. The skillful use of interaction strategies[J]. System ,Vol25 ,No. 2 ,1997.
精确的表达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言语交际的根本标准,而在很多语境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对话中模糊语言大量存在,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使用使人们的语气趋于缓和,使话语稳妥、周全、礼貌客气,可以有效地调节和维系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体现礼貌原则使人们的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一、模糊限制语的产生及其分类
上世纪7O年代初,模糊限制语(hedges)引起了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G.Lakof)的注意,1973年,在他的著作《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一文中,拉科夫指出模糊限制语就是指“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拉科夫被认为是研究模糊限制语的第一位语言学家,他认为自然语言的定义是模糊的,其界限也是不明确的。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经历了三十多年,其中包括两个阶段,即:语义和语用,其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引起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领域学者的关注。不同时代的语言学家,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Princeeta1.按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两大类,即变动性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属于语义范畴,指那些可以改变话语原意的词语或根据具体情况给原话语进行一个范围限制的词语。可进一步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话语意义进行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即“程度变动词”,如:kindof,moleo1"less,alittiebit,almost,entirely,tosomeextent,somewhat,等等。这类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把语义上有程度差别的、近似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说得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二是“范围变动语”即给话题限定某种范围的模糊限制语,如:about,approximately,inmostrespects,strictlyspeaking,roughly,等等。它是测量事物时的常用词语,因为在话语中往往涉及具体的数字,说话人不必讲究具体情况与所说话语的接近程度。听话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理解话题意义。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传达的是说话人对话题所持的猜疑或保留态度,或者引用第三个人的看法问接传达自己的态度,使语气趋于缓和并不涉及改变话语的内容,不必改变命题的真值条件,因此属于语用范畴。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分猜测或者表示说话者本人所持的态度,往往包括,如:Ibeheve,I think,I sasume,as far ifts I can tell,as far as Iknow,I’mafraid,hardto8ay,probably,等等。间接缓和语指的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间接表达说话人对某事情的态度,包括:accordingto,itissaidthat,asiswellknown,itseemedhtat,等等。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不但对促进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的交际颇有实用价值。
二、礼貌原则与模糊限制语的一致性
在现实生活中为避免由于语言粗鲁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摩擦,人们应有效地运用语言,其中人们应遵循制约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rPolitenessPrinciple1,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在其《语用学原则》中,将礼貌原则分为六条准则,其中每条准则包括两条次准则。
A.策略准则(TactMaxim):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a)使他人受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策略准则是以“听话人”或他人为出发点的,下面例(1)中,乙2的回答使用了“也许”这个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遵循了“使他人受损最小”的准则,同样表达了由于任务多无法确定能完成任务,没有像乙1那样直接,从而最大限度保全了A的面子。
例(1)甲:今天的任务能完成吗?
乙1:完不了,太多了。
乙2:也许能。
B.宽宏准则(Generositv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a)使自身受惠最小;(b)使自身受损最大
此准则是以“说话人”为出发点的。下面例(2)中,甲打破了乙珍藏多年的镜子,出于多友情的保护,乙未发脾气。乙2中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大概”的使用,包含了乙2的惋惜之情,遵循了“使自身受损最大”的原则,减少甲的自责感,较之乙1的回答,使气氛和谐融洽。
例(2)甲:实在太对不起了!
乙1:啊,天哪!
乙2:没关系。大概还能买到一样的。
或者邻居A要上街买东西,B想让A帮他捎东西。B是受益者,B用something来更正A所说的,因此他尽力不去威胁A的负面子,或者至少减少这种作用。A:Soyou’dlikeosmebread?B.Orosmething.Anythingediblewilldo.
C.赞扬准则(Approbation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在一次采访中有这样一组对话,观众使用了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我觉得”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能”使得口气趋于缓和,氛围不尴尬,遵循了“尽力缩小对别人的贬损”这一礼貌原则。
观众:所谓的三重门就是中学、高中、大学。如果你不经过这三重门,你就是毛毛虫或者死掉,或者变成飞蛾。主持人:你觉得韩寒是毛毛虫还是蝴蝶?观众:我觉得韩寒现在是这样的,他可能是土鸡变凤凰。主持人:下面那么多观众关注你,是不是感觉到自己是个名人。韩寒:没,我土鸡。
D.谦虚准则(Modesty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b)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由于文化的差异,谦虚准则在中西文化中表现地尤为不同,例如,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希望自己的学长给自己指导论文,这位留学生这样表达,“I’vemadearealmessofmyessay.butcouldyoupossiblyreadthroughitbyFriday?”由于受“谦逊准则”的约束,发话者遵循了“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的礼貌策略,使对方感到受尊重,并给对方留有足够的自由选择余地以考虑周全。
E.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a)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fb)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下面例(5)中乙2的回答较之乙1的回答更有礼貌,因为乙无法确定明天是否下雨,乙2使用了缓和限制语“天气预报说的”减少了和甲在观点上的不一致。例(5)甲:明天有雨。乙1:哦,是啊! 乙2:恩,天气预报也这么说的。
F.同情准~1](Sympahty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a)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下面例(6),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中,老师使用了“maybe”“alittle”两个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遵循了“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的准则,大大缓和了批评的语气,在程度上进行模糊的降低性修饰,使学生易于接受,不至于伤害学生的感情。
例(6)Student:Whataboutmycomposiiton?
Teacher.:Well,mayb~so/lieparagraphisaitttlesaperfluous~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医学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30-0129-01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最近几十年来,举国上下是掀起了一阵阵英语潮,而这股热潮也吹到了各大高职院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大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英语课程,并且希望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对英语方面人才的需求。正因为这样,各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也铺天盖地孕育而生。那么如何在这众多的教材当中选择一套合适的英语教材呢?
据了解,有些人学英语是为了出国移民,对于这类人他们所用的教材应该偏重于生活技能和国家人文文化介绍等内容;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学,对于这类人适合他们的教材可选的范围就很广了,内容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对于为了应付各种英语考试而学的人群来说,适合他们的教程内容就应该包含相对应的考试技巧和模拟训练等。那么对于高职院校的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呢?在对某院校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工作而学习英语:一方面她们觉得国外的医疗技术水平比国内相对来说要先进,而且国内很多药品和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或引进的,如果懂点英文对未来从事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现如今全球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庞大,如果能多了解医学行业的专业英语对拓宽他们的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有利的。基于这点,很多学生希望能利用大学的英语课好好充充电,为以后从事的工作做准备。但现实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开设的英语课所用的英语教材跟专业并不挂钩。就拿我们学校来说,非英语专业所选的教程是《高职国际英语》。这套教材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它是以公共英语为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全方面发展。虽然它的实用性很强,但是这种实用性主要偏向日常起居生活以及介绍国外的人文文化。比如,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讲授如何用英语问候“howtosayhello”;第二单元重点是如何用英语问路“howtoaskandgivedirections”;第三单元介绍如何用英语购物“howtoshop”等。所以相对来说,这本教材并不适合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它比较适合那些以出国为目的学生使用。而对于广大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与她们的英语学习目的差异太大,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很多都派不上用场。因为她们没有打算出国,这些知识内容没有实用性,所以更容易引发她们厌学的情绪,就算老师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造成现在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了一年英语却感到和没学一样,甚至把以前的知识也扔了。所以了解学生的需求是选择教材的重点,只有选择一套对学生“胃口”的教材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学生有动力了,愿意主动学习了,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学科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找到了与学生相对应的专业英语教程后还要分析教材的难易程度,看该教材是否是循序渐进,是否有由易到难的过渡。如果教材内容太难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会使学生产生过多的负能量,学生容易放弃;如果教材太易又让学生觉得不够新颖,没有挑战性,学生学得提不起劲。另外,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比如,涉外护理医疗方面的英语教程,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医疗护理专业的英语教程,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而对于专业英语的初学者来说,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会让学生消化不了。笔者认为中国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医用英语这套书比较适合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使用。这套书共三册(上,中,下)。上册内容适合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学习,中册内容适合第二学期学习,有了前两册的基础,下册可以自己自学。每个章节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情景对话、短文、写作。情景对话全部是出自医院里可能遇见的任何场景。比如,引导病人挂号问诊,帮病人测血压量体温,嘱咐病人吃药忌口等,这些内容既简单又非常有实用性,操作性强,非常符合卫生类学生的学习。文章的选材都是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疾病或药物的介绍等,篇幅不长却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挂钩,与该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内容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关于写作,则是选择如何阅读和写病历等等在医院常用的应用文。除此之外,在教材后还附有《常用医学缩写词》《医院部分科室和医务人员名称》《常用标识用语》,以及《药品说明书》,充分体现了高职卫生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这样一套紧扣专业的英语教材不但满足了學生的求知目的,也充分体现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授课教材的选择在整个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学习者体会到学习的实用性,一套合适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1.1不完善的教育层次结构
尽管我国的正规护理教育工作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办学规模,而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以及社会的期望比起来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能够全面地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现在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大学设置了护理教育专业,很多国家都已经逐渐建立了一整套的、完整的从学士到博士研究生的护理教育体系。我国现在护理人员大部分接受的都属于中专的教育层次,其中只有较少的人接受的是专科教育,接受本科和硕士教育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大量的研究表明,现在我国的中专卫生护理学校高达数百多所,并且每年向社会输送数量庞大的护理人才;而我国现在大专护理教育院校数量少,每年只能够向社会输送比例很少的毕业生;而大学本学科护理教育及以上的人才则更少。现在我国拥有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总护理工作人员队伍中占到了不足1%的比例;而中专以及中专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占到了高于95%的比例。现在美国高达30%的护理人员具有本科学历,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高达90%。较低的护理教育层次,再加上护理人员较差的文化素质,使得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导致中专护理教育无法与现代护理职能的需求相适应。与此同时,现在还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目前临床上的高学历护士需求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而很多中专毕业的护理专业人员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困难,导致现在一些卫护校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困境。
1.2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的医学科学发展的越来越快,再加上护理模式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对人文社会学科课程进行增设已经成了一个重要趋势。然而,不断增多的课程开设数量,导致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习负担,其很难真正的将所学的内容消化掉,而且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原有的课程与新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之间并不具备有机的联系,无法形成将一个完整的新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在护理学科学以及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已经进入到了大爆炸的时代,再加上新增开设的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等,这样就导致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有限的教学课时数和无限增长的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
1.3教师方面的问题
研究表明,目前美国所有的护理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这些护理教师充当着护理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研究者以及教育者等一系列的角色。我国的护理教师队伍中只有少数人具有高学历。除了护理专业教师之外,很多护理专业的其他任课老师的专业都属于医疗范畴,因此这些教师并不具备整体的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思路,而且也不具备正确的护理教育理念,缺乏正确的护理价值取向,也很少具备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成为确定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非常突出的一个弊端。
2解决我国护理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2.1对教育层次结构进行优化,对高等护理教育进行大力发展
要想使不完善的教育层次结构得以有效解决,必须要采取措施对教育层次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对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对中专护理教育层次进行压缩,现在我国在上海和北京等地已经开始逐步的落实相关的措施,致力于提升护理教育层次。从中专为主逐渐的过渡到大专为主,并且对本科护理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这已经变成了解决我国护理教育问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所以我国的医学专科学校必须要将现在对高等教育进行大力发展的契机紧紧的抓住,对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予以不断的扩大。如果国家级重点卫生中专学校具有较为充足的条件,就可以利用改制改体的方式提升为医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医学专科学校,同时还要将龙头专业作为护理专业。采用这种方式除了对医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有利之外,而且还能够对护理人才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对成人学历教育进行,利用自学考试、电大以及夜大等多种方式,对在职护士进行积极的培养,使其能够达到大专层次,最终能够不断的优化我国的护理人才层次结构,使之可以达到国际普遍水平。
2.2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将微观的教学实际和宏观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联系起来的一座重要桥梁就是课程,因此解决我国现代护理教育问题的核心工作就是对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为了能够将与新时期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符合的新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起来,院校护理教育专业可以对医院的护理专家进行聘请,将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起来,以此为基础,积极的研讨护理教学计划,并且要与一些先进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经验相结合,在反复的论证之后,最终将科学合理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起来。
①要将全面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对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护理职能由于护理模式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而增加了很多新的内涵,与此同时,加上我国医院现在对各种新的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大量的引进,因此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且护理人员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总而言之,现在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以及稳定的心态,除了要具有较高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之外,同时还要具有较为充足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做到关怀人、理解人以及认识人。以全面素质教育思想要求为根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五大课程模块,也就是专业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课、人文社会科学课以及自然科学基础课。同时还要适当新增以下课程:护理管理、社区护理、艺术鉴赏、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人际沟通以及医学心理学等。
②要利用组建学科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现代化、基础化以及综合化是高校课程优化的总方向,而现在全球大学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趋势就是文科和理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所以必须要采用组建学科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打破,使学科间在结构方面以及逻辑方面的联系得以不断加强,从而实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目标。出现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的学生过重的负担、过多的门数和课程膨胀等问题都能够通过组建学科群课程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利用文化、护理以及医疗等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护理专业课程组建学科群就能够将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起来。
2.3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要想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首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才能够将对传统课程体系中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强调的束缚摆脱掉,对目前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纠正,从而使护理教育的理念和宗旨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出来,保持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一致性,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现象,从而能够使护理教育的整体效益得以全面提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原则就是将“够用”以及“必需”作为教授理论知识的原则,将“应用性”和“基础性”作为教授基础课程的原则。在这里所谓的“基础性”主要指的是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能够将必备的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提供给学生,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在专业课中所需要的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基础,而并非是要求在某个学科领域中学生具备英才能力。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要将“针对性”突出出来,在这里所说的“针对性”主要是要将护理专业的特点突出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解决岗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立足于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必须要对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筹集资料、对普通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将护理措施制定出来、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等能力进行强调。作为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解决护理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让所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全面参与进来。
当今社会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护理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护理技能的同时,更应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并不断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便投入到日益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荀子曰:“礼者, 所以正身也; 师者, 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 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护理教师是护理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完成护理教学任务的基本力量。因此,加强高职护理教师职业礼仪素质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
1.高职护理教师礼仪素质现状
纵观高等护理职业院校,护理教师礼仪素质仍然存在着种种缺失现象:
(一)职业道德缺失。教师承担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应在品德行为上起到表率作用。但高职教师队伍中, 仍有些教师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 并没有深刻领会教师二字的深刻含义和职责要求,缺乏职业道德, 无视为人师表的原则, 在品行上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1]护理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对护生最好的教育。
(二)职业责任体现不够。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生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基本护理操作规范。有的教师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有的教师把上实验课当做例行公事,只是简单示教一遍就草草了事,对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缺乏关心;还有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多,鼓励赞美少,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
(三)职业形象缺失。现在有一些护理教师与临床护士的职业形象要求有一定差距。有的教师着装没有遵循服饰礼仪的“TOP”原则,职业形象效果较差,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护生对护士形象的认知。
2.高职护理教师礼仪素质缺乏的原因
(一)青年护理教师礼仪素养缺乏。目前青年护理教师在护理教师中占据的份额较大。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直接走进学校,很少或者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礼仪教育。
(二)自我意识不足。高职教师对职业礼仪内涵、内容、意义理解不透,造成部分高职教师对职业礼仪素养思想认知错位。[2]礼仪修养在个别护理教师心中重视程度不够,不了解自身的举止言谈、仪表仪容、整体的礼仪修养与所从事高职护理教师这一职业特点间的重要联系,没有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导致礼仪素养的缺乏。
(三)不良风气影响。约翰· 洛克说过:“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但当今社会对礼仪风气的弘扬还不够到位,全社会礼仪素质仍处于需要大力提升的阶段。[3]这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护理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
(四)学院对护理教师礼仪教育忽视。现今的高等护理职业院校对护生的礼仪素质的教育颇为重视,大多数护理职业院校都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各专业大都开设礼仪类的课程作为专业或公共选修课。但是,学校对护理教师个人礼仪素质的要求却有所忽略,也忽视了对护理教师的礼仪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另外,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和制度致使很多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
3.高职护理教师礼仪素质提升的对策
(一)高职护理教师要努力提升个人修养,彰显人格魅力。 护理教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 以身作则, 因为护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是学生的道德榜样。[4]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敬业精神是高职护理教师对护生最好的教育。我们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加强礼仪上的学习,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崇高思想, 做到自尊自爱, 自强自信,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
(二) 加强护理教师礼仪修养方面的培训力度。学院领导应定期组织护理教师进行礼仪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内外形象。护理教师应该定期深入临床,了解当今社会对护士礼仪的要求“寓礼仪与教学”,在教学中做到着装整洁大方, 操作轻柔、动作优美, 既给人以舒适感、美感, 也使护生对护理教师肃然起敬, 从而赢得护生信任。
(三)加强他律考核。高职护理院校在对护理教师职业礼仪的管理中,提倡自律,还需依靠他律,实行细化考核。对教师制定在岗位上应有的规范必定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学院应坚持不懈,真正把制度规范落实到岗、到位、到人。[5]在对护理教师礼仪进行考核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在学生的评教中、课堂质量的评估中制定具体细则,从理论和技能两方面对护理教师进行考核,并给与适当奖励等,推动护理教师职业礼仪教育有效开展,从而推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护理教师是护生最直接的榜样,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职业行为, 会对学生的实践欲望及实习态度乃至于行为和目标选择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引导。所以提升高职护理教师的素质, 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韦晓军,浅论高职教师礼仪素质的提升[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193-195。
[2]王菁,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现状和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0(35),78-80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尤其是对于护校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学校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护理水平,体验式教学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为护理教学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护校学生护理服务水平整体提高。该研究对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体验式教学相关研究
1.1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理解知识,产生情感的一种教学观,也是一种从实践出发,再回归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教师来创设教学情境,从理论教学出发,对学生护理技能进行培训。护理学科主要学科有:人体解剖学、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主要是用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性人才,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有效的教学气氛,组织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护理知识,促进学生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类型众多,通常包括:直观感受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师生置换型、角色模拟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临床实践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呈现更加立体、全面的画面,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护理知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顺应了时展,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2体验式教学理论依据
1.2.1认识的直观原理实质上,体验式教学法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外界活动[4]。它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积极。
1.2.2思维科学相似的原理相似原理也是普遍性原理,它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各种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场景教学的魅力所在,充分促进了学生相似思维能力的提高。
1.2.3情感认识活动相互作用原理体验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引导,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法让整个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感官的刺激更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1.3体验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1.3.1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坚持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展开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护理教学的快乐。
1.3.2师生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则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帮助,建立平等交流的和谐关系,将英语教学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1.3.3合作交流的实践性原则护理教学不能仅仅扎根于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亲自示范给学生看,再示范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护理技巧,或者可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示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
2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创设真实情境
情景教学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时,必须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6]。教师在护理教学中应对病例情景进行巧妙设计,可应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到真实临床诊治与护理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创设小组活动式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真实体验机会。
2.2实施探索研究
教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临床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每完成一个典型病例的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实习生大胆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以及一些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实习生的护理工作水平[7]。
2.3开展互动交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概念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批判思维能力。
3体验式护理教学特点分析
体验式护理教学特点包括:亲历性、个体差异性、缄默性等[8]。亲历性是指通过实际行动经历某件事,如:组织学生到医务科观摩。从而获得与医患接触的机会;个体差异性是指主体之间兴趣的不同与水平的不同,导致其对产生的情感不同;缄默性则是指学生从体验中获得丰富内心感受,而这种感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在开展护理教育时必须充分遵循其教学特点,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增加护理实践经验,让学生对护理教育学习具有更大的热情,真正爱上护理学科,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
4讨论
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愿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提高学生护理水平,学校必须全面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为护理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护校学生护理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我国医疗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880-882.
[2]李景菊.《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52-53,56.
[3]王佳琳,田甜.《护理学导论》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3):315-318.
[4]刘运梅.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外医疗,2012(33):183.
[5]王万玲,张亭亭,罗祎,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研究》和《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5):108-109.
[6]吴开莉.护理实习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5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s Based on ISO9000 Principle
Zhang Linlin1, He Lingling2, Mou Xiaoqi 3, Hui Bao 1(1.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aqing Branch;2.Daqing City People ’s Hospital;3.Daqing Oil Field General Hospital,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Quality standards” includ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re knowledge, core competencies,nurses and the role of the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related capacity of five dimensions of 72 standards. Based on TQM,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SO9000 standard, constructs the standard by the theory research,the expert meeting and the Delphi method.R esearch and build our school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 quality standard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y a directional, guiding and normative role.
Key words:ISO9000 Nursing undergraduate Culture quality Standard
人才质量标准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标尺度,也是确保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扩招和国际的开放合作对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影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国内外教育界一直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试图探讨建立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的我校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研究方法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构建我校“标准”指标及条目草案;实施调查,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咨询问卷”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条目删除和修订,构建“标准”最终量表。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修订现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下简称“目标”)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制定“目标”草案并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条目进行修订,形成“目标”。
(二)基于“目标”构建“标准”的初试问卷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蒋安丽[1]《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与《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2]等相关条目,确立“标准”评价指标及条目池的“专家咨询问卷”(初试问卷)。专家纳入标准:(1)有一定的护理本科毕业生培养与管理的实践经验;(2)熟悉护理本科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或长期从事本科护理教育研究;(3)愿意参与本研究。
(三)构建最终“标准”
对“标准”初试问卷进行整理后,形成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对问卷的表面效度进行检测,对条目进行修订。根据收集的信息对语义不清、不易理解和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条目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标准”。
三、研究结果
(一)初步形成“专家讨论”提纲
通过文献检索,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我国发展现状,依据布鲁姆[3]教育目标理论以及ISO9000标准制定原则,得出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的提纲:(1)“目标”体系应该包括的项目及每项应涵盖的内容;(2)“标准”应包含维度、项目及每项具体应包括的内容;(3)在“标准”的研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专家小组会议
运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来自本省区域的9所院校的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专家10名,于2015年4月组织专家小组会议。专家的一般情况:平均年龄为49.07岁;本科4名,硕士4名,博士2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研究领域包括护理教育、医学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管理。纳入标准:(1)具有护理教育或临床护理的研究领域(2)有丰富的护理教育管理及评价经验;(3)熟悉护理人才培养和院校管理工作性质及特点。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向专家说明ISO9000原则标准,避免任何提示性语言,并引导专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标准构建原则、框架和要素内容。在此基础上,制订结构框架,根据“目标”及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将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到相关维度及要素中,得出条目的完整内容,形成“标准”初试问卷。
(三)Delphi专家咨询
2015年12至2016年3月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名教育专家和临床专家成员共10名,其中,临床护理专家7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初职称2名),教育专家3名(均高级职称)。专家咨询问卷包括填表说明、专家基本信息和针对标准内容的咨询。专家组成员个人权威系数分别为 0.97、0.93、0.95、0.96、0.96、0.97、0.97、0.96、0.95、0.94,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95.6。标准的内容包括素质要求、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护理相关能力五个部分。修订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与“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合并为“为护理事业的奋斗的理想和信念”;(2)将“培养学生维护民众健康利益思想”与“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职业服务的思想”合并为“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思想”;(3)将“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合并为一项“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与“具有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合并为“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5) 将“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有效工作关系”改成“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良好工作关系”;(6)将“懂得自己实践范围界限”改为“明晰自己执业范围界限”。
(四)确定最终“标准”
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标准草案,确立了“标准”。 其中,学生应达到的素质要求(8项)、核心知识(11项)、核心能力(19项)、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14项)、护理相关能力(20项),共计5个维度72项标准。“标准”规定了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强调人文精神、跨学科护理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对应急救护、社区护理、中医护理、循证护理等相关领域的素质做出了要求,同时符合ISO9000的通用性、可持续性、协调性和相容性等标准原则。
四、结论
(一)“标准”的创新及特色
“标准”体现了ISO9000标准原则及TQL的管理理念,立足当前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趋势,并能与国内本科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协调发展,同时融入了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特色,对我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展起到定向、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二)“标准”多采用定性指标评价
江小明[4]在《对本科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和意义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专业的办学水平,要用一定比例的定性指标来衡量,需要看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实际工作状态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以及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在美国护理专业认证中,标准体系仅对专业发展作框架性的、定性的规定,这就给各州、各学校的护理专业办学以很大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空间[5],另外,研究者通过对英国知山大学护理专业的实地考察,及对英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国家认证系统的了解,其评价标准定性指标占大部分。同时也符合ISO9000的标准理念。因此,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定性指标,以更好地评价专业办学水平,同时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发展,避免专业建设趋同化。
“标准”对我校护理学本科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资质和条件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更突出了我校护理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我校护理专业制订教育计划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或参照。我校护理专业将根据“标准”制订和建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课程系统、课程内容以及监测课程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然而,“标准”的最终确立与推行仍需在我校2017级毕业生范围内进行认证,并根据认证的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J].中华护理教育,2014(5):326- 329.
[2] 曹梅娟,姜安丽.美国护理教育标准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文化适应性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9(7):599-601.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6-01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中国护理教育自1888年在福州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虽然历经坎坷曲折,但近2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面貌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现已发展为包括正规护理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较完整的立体型教育体系。
1 中国各级护理教育现状
1.1 中专护理教育:自1888年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建立起中等护理教育已有悠久历史,1949年以前全国有护士学校l83所,国家注册护士有32,800余人。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中等护理教育事业。中央直辖市的各个区及各省自治区的各个市县都相继开办了自己的中等护士学校,其教育机构主要有:独立的护士学校、中等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等三种形式;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少数高中毕业生,有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学制三年,护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各省市严格的统一考试,合格才发给毕业证书,得到政府认可。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满一年者,可取得正式“护士”职称。
1.2 高等护理教育: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21年至l951年,北京协和医院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五年制高等护理教育机构――中国协和医院护士专修科,学生毕业时均授予“学士”学位。第二阶段,1961年至l966年北京第二医学院再度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第三阶段,1980年南京部队总医院率先试办了“高级护理班”,招收在职学员,学习3~4年为专科教育,毕业后为护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地缩小同发达国家护理教育水平的差距,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护理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的体系基本形成,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正在建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逐渐成熟.[1]全国各地医学院校陆续开办全日制正规和在职大专、本科护理教育,成立了护理系,正式招生,生源为高中毕业生,通过国家统一高考录取,学制五年,毕业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学士”学位,并晋升为“护师”职称。
1.3 研究生教育: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首先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4个研究生点,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另外1994年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我国与泰国清迈大学合办护理硕士研究生班,现已有l6名首届硕士生走向8所高校改善护理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2003年硕士点20余个,2007年增至60余个,2004年第二军医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博士点,中国开始培养博士护理研究生。[2]
1.4 继续教育:目前全国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的护理继续教育,如夜大、电视大学、函授、专升本等。而目前继续护理教育存在着护理教育属性不明确、认识不深刻、管理不完善,继续护理教育方式指令性强,多为组织安排,缺少普遍性,缺乏主动性等问题。[3]
1.5 自学考试:1983年全国建立起世界上独具风格的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其内涵是在岗中专护士或极少数高中毕业生,在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自学课程,学校分年段安排必修课,由国家统一命题,自考委统一组织考试,严格标准评卷,及格者为单科结业,待全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考试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大专毕业或本科毕业文凭。
2 21世纪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世界护理教育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有别于医疗的新模式。面对国情如何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我国护理教育要逐渐实现四个转变:
2.1 从“学校型”教育向“社会型”教育转化:过去的护理教育都是依附于医学专业的。以“学校型”教育为特点,根据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要使护理教育面向社会化建立起即充分显示护理专业特点,又综合自然、杜会、人文科学内涵的独立的教育体系,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机构、场所、进程的选择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唯一准则,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护理人才紧缺的矛盾,需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多维护理教育活动。今后要以专科护理教育为重点,发展护理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为主线,辅以成人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9-02
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高等护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但是,由于各校的整体办学能力、开设护理高等教育的时间、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很大差异,在护理教学上的水平良莠不齐,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尺度来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1 护理教育的研究
1.1 教学内容
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1,2]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2 临床实习
临床护理学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3],讲授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人的身体和行为,使学生能胜任包括为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理解人和帮助人。
1.3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因此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和速度。目前,全国除一些早期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医学院校其护理院校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5%以上外[4],大部分新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存在护理师资队伍学历偏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术带头人不突出、年轻教师不拔尖的现象,特别是临床师资队伍稳定性差,教学意识不强,教学技能不熟练。
2 护理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评估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因而,在护理教育评估内部缺乏等级性、联系性和承接性,在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评估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立性、特殊性和区别性。由此而带来的弊端有: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等方面都缺乏专业特色,最终限制了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及对公共社会应用的性能。
2.1 评估标准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七大标准由美国NLNAC制定,这些标准和指标只是一些框架性、定性的指标,给各州、各校以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特色的空间,评估的宗旨、任务、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从而保证了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2.2 拟订草案
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目标要素,就国内外同类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拟订高等护理(本科)教学上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形成较为合理的草案。
2.3 确定体系
选聘长期在医学及护理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专家,采用Delphi法对草案中的各级指标予以进一步筛选,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分级内涵和权重系数,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Delphi法可确定各级指标、指标权重及分级内涵,其核心是通过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并予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
2.4 应用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是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NLNAC)负责实施,该机构及其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得到政府教育部门认可和资助。NLNAC特别强调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参与评估的人员均为护理专业人员从而确保该机构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我国除了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护理教育实施评估以外,还应当建立专业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组织实施评估工作,负责对所有提供护理学位教育的院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评估标准切实符合护理专业的标准和原则,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使高等护理教育不但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学科的要求,而且推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
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组织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评估的层次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在评估方法上,除了专业机构、行政机构等组织的评估以外,还应当鼓励各院校开展自我评估。在现代教育评估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评估的作用,强调自我评估应作为各类教育评估的基础。自我评估是院校以自身为主体开展的评估活动,它是学院自我约束、自我制衡、自我调控的基本手段。经常性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活动,有助于院校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评估内容上,除了综合评估,还可以开展专项评估,对护理院校的局部或单项进行评估。在评估形式上,可以进行合格评估、选优评估和个体内差异评估等评估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层次和类型的评估活动,不断促进高等护理教育自身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如何合理评价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成效,科学评估相关院校的高等护理教育水平,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所必须研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和特点,对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客观、全面的护理教育评估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芳芳,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专有素质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理杂志,2005,22(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