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5:08: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18-03
一、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界定
低碳生活观是国民对人类践行低碳生活与自然界的运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影响人们践行低碳生活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行为。如果国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保证自然界健康运行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节约各种资源。低碳生活价值观就是国民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或有多大好处的判断。它是影响国民是否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激励因素。凡是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有好处或有较大好处的人,都会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凡是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没有好处或好处较小的人,就不会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信念就是自己认为低碳生活是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生活方式的正确看法。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没有信念,就没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低碳生活信念是激发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心理动能,激发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就是人们践行低碳生活必须遵循的尽量减少生活能耗,在家庭日常生活领域达到节约能源、从而使生产能源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的根本规则。这是人们必须遵循的生活行为规则,也是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根本要求。低碳生活行为规范就是人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有关节约能源、减少生活能耗的各种行为规定。它对引导国民践行低碳生活方面具有强制作用。我国科技部已经于2007年制定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提出了36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的行为指标,这些行为指标实际上就是我国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国民必须遵守的低碳生活行为规范。低碳生活知识组合就是国民所拥有的关于低碳生活的知识构成,包括各种家庭电器的知识、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电能生产知识、家用商品生产与有害废物排放关系的知识、工业废物危害的知识、节能减排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知识等。合理的低碳生活知识组合是现代人的必要生存素质,是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所以,低碳生活的知识组合是国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低碳生活方法就是国民在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科学的、合理的节能减耗操作程式。这是国民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节能减耗技能,是最能达到家庭节能减耗、使低碳生活收到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这是国民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当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存在的缺陷
低碳生活是在家庭生活中尽量节约各种生活资源、重复利用生活物品、回收各种生活废物,从而使能源和生活物品生产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生活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应措施。它的践行是受人们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制约的。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为是受其低炭生活认知范式支配的,也就是说,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为就是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认知范式的外在表现。为了了解当代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认知水平,我们选择长沙市MD中学高中生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70份调查问卷,收回59份有效问卷。按样本性别来看,男生26人,占有效样本的44.1%;女生33人,占有效样本的45.9%。以家庭背景分,其缺失值为9,其余52个样本中来自公务员家庭的学生16人,占有效样本的27.1%;教师家庭的学生6人,占有效样本的10.2%;商人家庭的学生18人,占有效样本的30.5%;工人家庭的学生7人,占有效样本的11.9%;农民家庭的学生5人,占有效样本的8.5%。我们根据自己对低炭生活认知范式的定义,从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信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知识组合、实践方法等7个方面对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进行了实地调查。然后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存在一定缺陷。
1.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不健全。从上文分析来看,低碳生活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信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知识组合、实践方法等要素对人们践行低碳生活都有特殊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完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应该包括这7种制约因素。但是在样本中只有15人认为这7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只占到调查样本的25.4%;17人认为其中6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28.8%;25人认为其中5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42.3%;36人认为其中4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61%;45人认为其中3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76.2%;51人认为其中2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86.4%。从单个制约因素的角度来统计,有30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世界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50.8%;有38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价值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4.4%;有39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信念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6.1%;有44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74.6%;有4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世界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9.1%;有2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知识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35.6%;有3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实践方法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52.5%。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大多数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建构不完全。
2.部分青少年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从青少年认知低碳生活认知范式的每个构成要素来考察,不少当代青少年不熟悉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就对影响低碳生活的世界观来说,有8.6%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然生态没有影响;10.3%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22.4%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自然生态产生影响;25.9%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24.1%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不是保证自然界健康运行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可见,有少数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世界观不正确。就对影响低碳生活的价值观来说,有8.5%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人类没有价值;6.8%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个人没有价值;13.6%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人类有价值;27.1%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个人有价值;54.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践行低碳生活对人类或者对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来,自然也不会去寻找科学方法来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可见,有少数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价值观不正确;多数青少年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就对影响低炭生活的知识组合来说,有47.6%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37.3%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减少粮食和畜产品浪费、饮酒适量、减少吸烟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5.4%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如下关于低炭生活的知识:夏季空调设定的温度越低,耗能越多;一台节能空调比普通空调每小时少耗电0.24度;出门前3分钟关空调,每台空调每年可节电约5度;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电扇的中、低档风速足以满足纳凉需要;32.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如下关于低炭生活的知识:随手关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1台节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省电约100度;每天减少3分钟的冰箱开启时间,1年可省下30度电;有45.8%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所有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可见,少数青少年没有掌握低炭生活知识。就对影响低炭生活的实践方法来说,有31%的调查对象没有掌握用手洗代替机洗、少使用洗衣粉和选用节能洗衣机来洗衣的家庭节能减排方法;有32.2%的调查对象没有养成如下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以高品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将电视屏幕设置为中等亮度、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用液晶电脑屏幕代替传统的CRT屏幕、调低电脑屏幕亮度、不用电器时拔掉电源开关;有33.9%的调查对象没有掌握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用电子书刊代替印刷书刊的家庭节能减排方法;有33.9%的调查对象没有养成合理回收生活垃圾的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可见,少数青少年没有掌握低炭生活的实践方法或养成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
3.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存在一定缺陷。从上统计分析可知,目前,我国部分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不健全,也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各个影响因素。我们把这种不完善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和不完全了解低碳生活影响因素的认知叫做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这种认知必然造成我国部分青少年对践行低碳生活认识存在一定缺陷,也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归纳起来,表现为:不能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愿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
三、当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改进措施
我们必须改变当代青少年的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否则会造成新的生活型耗能群体,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青少年的学业任务较重又缺乏自学的自律性;又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社区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没有建立起社区教育机构,因而,目前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的任务只能落实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的身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工明确的、效果互补的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范式改进教育体系。
1.社会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措施。社会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主要是国家来实施,具体措施有:第一,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工具宣传低碳生活观、价值观和社会信念,形成一种全民践行低碳生活的社会舆论、伦理道德和社会氛围,使青少年在中国社会环境里得到践行低碳生活的熏陶。第二,国家还可以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来推行低碳生活,对违反低碳生活的个人行为进行必要处罚。第三,地方政府可以每年举办践行低碳生活家庭评比活动,对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总之,国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践行低碳生活的自觉意识和思想观念,树立低碳生活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信念,从而完善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
2.学校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措施。学校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系统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主要措施有:第一,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课程向青少年学生传输低碳生活知识、教授践行低碳生活方法。第二,利用学校宣传栏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第三,通过举办践行低炭生活征文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收集、掌握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学校通过这些途径在知识组合和实践方法领域完善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
研究设计与资料获取
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是怎样的呢?他们通过什么途径产生这种认识的?有效的宣传方式有哪些?政府和大众媒体在宣传低碳理念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回答这些问题,2010年11~12月笔者以兰州市城关区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的市民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到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分析调查结果。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240名市民对低碳生活的总体认知状况,包括态度、了解程度和途径;第二部分调查低碳宣传状况,主要从传者、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等方面考察。
实证分析
(一)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1.了解程度不一,总体有一定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82%的被调查者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有一定了解,仅有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非常了解,仍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低碳生活”不了解。
2.主要通过媒体宣传、网络途径、街道小区内的宣传栏了解低碳生活
在所有的了解途径中,选择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和广告、网络社区论坛讨论等网络途径、街道小区内的宣传栏这三种途径的人数最多,分别占83.5%、45.2%、24.8%。从环保机构了解低碳生活的比例仅为8.2%,可见环保机构对此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此外,人际传播的作用不明显,家人朋友之间对此的交流比较少,可见低碳生活还未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而作为新媒体之一的手机在人们了解低碳生活方面几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仅有3.2%的受调查者通过这一途径了解低碳生活。
3.对低碳生活方式主要持赞成态度,但仍有疑虑
绝大多数受调查者对低碳生活这一生活方式持赞成态度,仅有9.1%的人持无所谓态度。而在对执行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时,只有约1/3的受调查者明确表示执行低碳生活不会降低生活水平,有20%的人表示不确定会不会降低,认为可能会降低与可能不会降低的人数基本持平。
(二)低碳宣传
1. 低碳生活的传播效果
霍夫兰在《说服与传播》一书中指出,在新态度的学习过程中,有三个变量十分重要: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承认一个事实,一个人并不会注意每一个遇到的信息刺激。理解,承认另一个事实,即信息如果过于复杂或模棱两可,将不能被目标受众所理解。①同时信源的可信性影响着传播效果。②
虽然人们在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说过与低碳生活相关的事项,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们会把听到的告诉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都是因为对所听到的事情的真实性有所怀疑,或者是觉得事情本身没什么重要性,因此也就没有二次传播的价值。就受调查者对与低碳相关的事项听说情况来看,虽然人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些事项,但是选择将自己听说过的这些事项和朋友家人谈论的人数还不到30%,明确表示不会向家人朋友提及的人数却占到将近20%,近一半的人选择可能会向家人朋友提及这些事项。这就表明,低碳传播有待加强,这与低碳的宣传息息相关。
赖特的“四功能说”中强调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化功能,即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但在对人们日常接触较多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关于低碳宣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46.8%的受调查者表示大众媒体的宣传一般,认为这方面的宣传很少的比例占7.4%,还有3.9%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注意过,认为宣传比较多的不到40%。因此可以看出大众媒体对于低碳生活的宣传做得还不够到位,大众媒体没有发挥应有的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作用,也导致了相当数量的人对低碳生活不了解。
2.低碳宣传的传播渠道
低碳宣传的方式和措施多种多样,其有效性也不尽相同。在此次调查中,调查者对常见的方式和措施进行了分析:
(1)总体看来,最有效的三种宣传方式是广播电视宣传、组织低碳的相关活动和报刊的宣传。组织学习班、进门入户宣传、传单和横幅这三种方式选择比例最低,可以看出宣传可行性不高。
(2)在保障低碳生活被更大范围地推广和执行的措施中,近一半受调查者选择“组织多种宣传方式”和“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监督体制”。此外,选择“国家制定政策和奖惩制度”的比例也较高(20.4%)。出台专门法律以及市民之间相互鼓励监督都不能保障低碳生活被更大范围地推广和执行。
3.政府在低碳宣传中的角色
在调查中,81.8%的受调查者表示政府有必要号召市民执行低碳生活,认为在宣传低碳生活中政府的作用可有可无的比例,与明确表示政府没有必要号召市民的比例基本持平,都在10%左右。此外,调查者也对认为政府没有必要号召市民执行低碳生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66.7%的受调查者认为低碳是要市民身体力行的,政府不是执行主体,市民才是;28.6%的受调查者则认为政府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内容空洞,都是口号性的,对于市民来说没有实际意义;4.7%的人认为是否执行低碳生活完全是个人的态度问题,和政府是否宣传无关。因此,可以看出在低碳宣传中,政府的宣传是有必要的。而在低碳的执行中,市民才是主体,是否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完全看个人,政府宣传与号召只是外在因素。
结语
对以上分析进行概括,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认知层面来看,人们对低碳这一概念已较为了解,但仍存在概念认识不清等误区。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媒体宣传和广告、网络途径、街道小区内的宣传栏了解低碳生活的,说明这三种方式关于低碳生活的宣传较多,同时也表明宣传方式不够多样化。
(二)在传播渠道中,最有效的三种宣传方式是广播电视宣传、组织与低碳相关的活动和报刊的宣传。此外还需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比如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奖惩机制。从传播效果来看,大众媒体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不够到位,目前的宣传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低碳理念在人际传播中的效果欠佳,一些居民缺乏低碳意识。
(三)从宣传主体来看,政府的宣传是有必要的,但宣传策略不够灵活,内容较为空洞,与人们生活缺乏实际联系。此外,环保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宣传作用。
注释:
①熊澄宇:《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指导教师刘豪
班级长寿中学高2013级27班
课题组 成员
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1 通过调查资料,认识低碳所带来的影响,了解我国对低碳的所带了的贡献,以及认识到贯彻低碳的重要性。
2 通过社会调查问卷和询问专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 学会互相帮助 加强交流 团结协作
意义: 1 通过有关资料的查找和收集,拓展低碳的知识{张静怡负责}
2 通过查阅文献和采访专家,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彭代玉负责}
3 通过调查与采访,了解社会民众对低碳的看法和一些小窍门{胡洁负责}
4 通过走访不同的地区城市农村,调查不同的年龄阶段比较他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程鑫 车文星 负责}
5 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1 认识到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2 认识到低碳,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培养低碳意识。
3 掌握一些实用的低碳小窍门,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并去实践生活,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认识到改善生存环境从我做起。
4 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科技引领低碳时尚。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一:文献法
我们通过互联网,书籍,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查询相关知识,了解低碳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问卷法
对民众对低碳的认识程度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低碳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诸位:您好
我们是长寿中学《低碳不低叹》研究小组。设计了这样一份关于低碳的调查问卷,
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相关问题。
本问卷回答无对错之分,而且你的回答是保密的,调查结果仅供课题研究使用。因此,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请你如实填写。我们真诚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1. 您的年龄阶段
a.15岁以下 b.15~20 c.21~30 d.31~50 e.51以上
2. 您对低碳了解多少?
a.在报纸电视上关注过 b.略有耳闻 c.不知道
3.您认为“低碳”是关于哪方面的?
a.降低二氧化碳 b.节约能源 c.发展新能源
4您认为“低碳”与我们生活关系大吗?
a.没关系,那是政府的事 b.某些方面有关系 c.与我们生活 没关系, d 与我们生活 息息相关
5您主要是用什么交通工具?
a.私家车或打车 b.公共交通工具 c.走路或自行车
6生活中有意识地做以下环保的事情么? 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 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关掉不 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 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
a.当然,一直做得很好b.偶尔,想起就去做 c.不注意
7.低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保,做了本卷,您是否愿意加入到低碳行列中来呢?
a.十分乐意 b.会尝试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 c.一般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作者简介]刘宏(1969— ),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田笑(1987— ),女,山东日照人,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77—02
从2002年开始,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的数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可见在我国居民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科技和知识的先锋,是未来社会的主宰,在大学生中进行低碳生活教育,让环保与节俭的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是一项紧迫的使命。
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知的现状
低碳经济(Low Fossil Fuel Economy)目的是通过科技和制度等的创新,转变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实现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低碳经济衍生出低碳生活的概念,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减少日常生活的耗能量,以一种科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在我国居民的低碳生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他们从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树立一种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来走向社会身体力行,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为了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的现状,南京邮电大学200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项目“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机调查10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调查发现,“75%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仅有15%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调查还显示,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的75%的大学生因认识不足,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教育的空间仍然很大。4%的大学生很关心碳的排放,并且注意自己减少碳排放和向他人宣传;9%的大学生意识到碳排放关系和地球气候的必然联系,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减排;76%的大学生认识到应该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但没有实质采取行动;只有11%的大学生认为低碳排放与自己没有关系。接受调查的全部大学生都认为政府、学校、社区、环保社团、媒体都应为低碳生活展开行动。造成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现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人格,已经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自由主义等思想意识侵蚀。这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违背的不健康的西方文化部分,对现在的大学生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传统文化缺失严重有直接的关系。再加上网络时代的虚幻,现实的道德准则很多时候已经失去了约束力。因此,国家、社会、家庭必须共同努力,在大学生中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2.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也对人、社会和自然这样一个深刻相关、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国家、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的关注度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学生对基本的低碳生活常识非常缺乏。家长缺乏对子女的督导和教育,现在大学生中,生活中奢侈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经常会发生,食堂里的剩饭、剩菜随处可见,穿衣服讲究名牌,很多同学还开着私家车来上学。学校周边环境混乱不堪,这导致部分大学生置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于不顾,让自己的人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尽到各部门的督导职责,向大学生普及低碳生活常识,做好大学生思想和素质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低碳生活的态度。
3.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参与度还不够,参与空间还很大。国家、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大学生行动起来,并发挥民间组织和社团的作用,让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和与别人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更好地在享受低碳生活中为节能环保作出贡献。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把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与传统文化联系到一起,是因为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的确令人担忧,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出路,尽管这个效应会是长期的,但这对于保证以后一些具体教育措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无疑是根基与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低碳生活需要政策的引导、资金的保障、技术的支撑、法律的监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行事,怎么做人,低碳生活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弟子规》中讲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误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穿衣服追求名牌,很好很新的衣服穿过几次就搁置不穿,再买新的。据统计,如果每名大学生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便可以节约能源约2.5Kg标准煤,相应减排6.4Kg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的饮食应该讲究清淡,平时尽量以素食为主,吃素食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这样又有利于环保。如果多吃1Kg肉,将会增加排放二氧化碳1.24Kg。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国家、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起环保道德。环保道德主张,人类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与义务。加强环保道德教育,让整个社会的公民负起环保的责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起环保道德观念,为其注入内在的精神动力,人们才会积极并且持久地践行低碳生活。
2.国家社会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天津大学的牛晓姿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中,研究证实我国在省际层面上存在资源诅咒的问题,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反而带来经济发展不稳定、收入不平等、GDP增长放缓等现象,这就是资源诅咒现象。国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缓资源开发,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开发。同时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能源损耗量。国家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开发的理念,通过在思想政治课等教材中,阐述资源过度开采对人类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让他们意识到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谋求可持续发展之道。要完善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经费的投入。要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普及大学生关于新能源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意义,树立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意识,同时也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大有裨益,让他们懂得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搞好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国家和社会应该发挥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最近我们国家推行的减少电台娱乐节目的数量,加强道德宣传的节目的政策就对大学生的教育大有裨益。政府还应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治理,让一些歌厅、网吧、出租房等远离校园周边,防止对大学生思想的腐蚀。鼓励学生真正地走出校园,加入到环保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中来。各市的环境保护协会是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减碳”,我们大学生还可以加入到环保协会中来,多关注环保、能源、气候问题,和大家一起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并且走出校园,向全社会宣传“低碳理念”,让全体社会成员都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
3.加强校园媒体和学校组织的引导。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向学生宣传低碳生活。学校网页、微博和BBS上可以多为学生转载低碳生活的帖子,建立低碳生活教育专栏,提高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并且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低碳生活心得。在学校的宣传栏、图书馆、食堂等地方可以张贴低碳生活的海报和标语,让大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时时刻刻强化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到学校的环保社团,和同学通过合作实践,强化低碳生活意识。
我们还应该在大学生中尽量提倡低能量、低消费、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对于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节约,身体力行地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学校应尽量在宿舍、教室、食堂安置节能灯,大学生的笔记本、充电器等,不用的时候应该彻底关闭;购物的时候应该避免使用塑料袋,鼓励学生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因为生产一个一次性塑料袋就耗能约0.04g标准煤,相应增加0.1g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塑料在自然界中的分解是极其困难的。由于学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学校落实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对于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
4.家长应该对大学生加强监管与教育。现在很多大学生由于远离父母念书,失去了家长的监管,由于缺乏辨别意识和人生阅历,可能会让自己的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与思想交流,时刻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通过电话、视频等经常劝勉子女加强低碳生活消费意识,做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要适当控制子女的消费,给学生的生活费要合理,不要溺爱子女,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对子女加强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让他们树立起对人类和环境的责任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身体力行,做低碳生活的典范,避免铺张浪费。比如,家长可以通过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方式代替开私家车,抑制自己的奢侈性消费行为,选择节能门窗等节能环保材料,对于日常生活的饮食、衣服生活品做到物尽其用等,这无形中会对子女的低碳生活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之,面对能源、环境的日趋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个公民以一种“低消费”“低耗能”“低浪费”的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自2001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能源消耗量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加强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是国家搞好低碳生活教育的关键,这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铺张浪费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的薄弱,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根基。将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提高到环保道德的层面上来,只要国家、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搞好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让他们在践行低碳生活中,保护好我们人类所共有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蕾.低碳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2]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3]李东霞.当代大学生道德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色紧张[J].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2007(5).
[4]李荔歌.浅析当代低碳生活中的环保道德因素[J].科教导刊,2010(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66-02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理应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生力军。但目前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不容乐观,孙震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呈现“知易行难”;宋兴怡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相关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总体偏低、低碳生活态度积极与对当前生活环境评价程度较低并存、低碳生活参与行动力严重不足等;吴志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低碳概念准确认知度不高、低碳生活实践度不高。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实践与低碳教育深入密不可分。麻东峰认为高校必然成为低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学生生活实践及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贯彻低碳教育理念。这些研究都集中在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并且多为定性研究。然而对于大学生的低碳教育还可以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来进行,本研究即选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主要教育路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提取主因子,多管齐下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的形成。
一、研究概况
1.问卷设计。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为低碳生活态度测度,通过6个李克特五级量表问题进行测度,每个问题设计了“非常同意”“同意”“一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分别对应“5分”“4分”“3分”“2分”“1分”五个评分等级;第三部分为多维教育路径对低碳生活态度形成影响测度。综合已有研究本文将多维教育路径概括为三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设计了20个李克特五级量表问题进行测度。
2.数据搜集。本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5所高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支持低碳生活的本科学生作为研究总体,在每所高校发放10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问卷回收率100%。数据录入SPSS软件后,整理发现低碳生活态度测度均值≤3分的有38份,这些被调查者不属于研究对象被剔除,最终有效样本数据462份,有效问卷率92.4%。
3.量表信度分析。信度是指测量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只根据一次的测验结果来估计信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Cronbach Alpha系数,该系数越大(α≥0.7),该测量的信度就越高。通过SPSS软件计算第二部分低碳生活态度测量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 Alpha=0.751,第三部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总信度值Cronbach Alpha=0.886,信度水平达到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公认的量表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低碳生活态度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1.数据主成分分析可行性检验。KMO(Kaiser-Meyer-Olkin)值和Bartleet球体检验可以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一般认为KMO值应不小于0.6,Bartleet球体检验统计量数值大,相应概率小则可以拒绝无效假设,从而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Spss软件输出结果为KMO值=0.798>0.6,Bartleet球体检验统计量=1369.329,且概率=0,可见本问卷所搜集的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提取。利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提取,结果显示:保留主成分为2个,且第一个主成分能解释57.147%的方差,第二个主成分能解释29.029%的方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86.176%,该累计贡献率大于85%。一般认为,负载大于0.6属于高负载,而小于0.4则是低负载。利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矩阵分析,输出的主成分负载显示:第一主成分与低碳生活氛围塑造(0.754)、课堂教育(0.712)、校内媒介宣传教育(0.780)、低碳活动教育(0.720)呈显出较强的正相关,这几个变量则综合反映学校教育情况,第二主成分与父母的教育(0.605)和父母的榜样作用(0.697)呈显出较强的正相关,这几个变量则综合反映家庭教育情况。即第一主成分为学校教育,第二主成分为家庭教育。
三、结论建议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低碳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形成首要的路径,这也是对已有研究的肯定。具体来分析四个方面的学校教育负载值,校内媒介宣传教育(负载值=0.780)的影响最大,校内媒介包括宣传栏、学校网站等,而课堂教育(负载值=0.712)的影响最小,课堂教育包括专业课程、专题讲座等。这说明大学生喜欢主动获取低碳信息,而不愿被动强制灌输低碳信息,这与当代大学生独立、有个性、不愿死读书、不愿被强制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学校低碳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然而然融入学生的生活理念中。家庭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大学生大多已离开父母的怀抱在外求学,但父母的榜样作用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教育也会因假期的相聚或在校期间的电话交流得以持续。这也给青少年及更年轻一代低碳生活态度形成以启示,作为父母如果有低碳生活的习惯是能影响到后代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如果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对他们后代的低碳生活方式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以校园作为主要社会环境,受制于客观条件,而使得本研究中社会教育并没有成为影响大学生低碳生活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社会教育的作用,相反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公共媒介和发挥环保机构的作用深入大学校园,使社会教育的影响力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J].世界环境,2008,(2):1-2.
[2]孙震,吴晓兵,等.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2,(17):125-126.
[3]宋兴怡,等,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8-120.
[4]吴志鹏,徐新宿,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与策略调研[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81-83.
[5]麻东峰.关于高等学校引入低碳教育的思考[J].北方环境,2010,(4):5-8.
现今,全球气侯变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更为频繁,因此,在这种气候环境大变化的前提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学校是传播人类文明与知识的重要基地,其对于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潮流、创建低碳文明社会等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现今学校要积极地将创建低碳校园纳入到自身的规划建设中,以有力的实际行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一、构建低碳校园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与基地,其是一个有效的宣传平台。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机构以及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再者,我们还可以开展以“低碳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或者宣传讲座,通过对师生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宣传,切实增强师生的低碳意识,从而引导师生共同构建我们的低碳校园,并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在全社会中倡导“低碳社会”的建设,以促进当代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学校是传播低碳文化、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基地。
二、低碳校园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低碳、节能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得出,现今学校中七成以上的学生对“低碳校园”的概念都只停留在片面的了解阶段,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仅仅是听说过“低碳校园”的概念。但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学生对“低碳校园”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但是几乎所有受访学生都认为“低碳校园”的构建与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
为了倡导低碳校园的构建,我们对校内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随处可见。首先,某些学生在用水之后不关水龙头,看到长流水、长明灯也熟视无睹。其次,学生在课间操或中午放学时,最后离开一人通常都不会关灯,夏天时,也通常不会关掉电风扇。再次,学校内的厕所漏水现象时常发生,由于报修也不及时,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再者,学生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性也极低,这些都对低碳校园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构建低碳校园的具体有效措施
1.加强校园舆论导向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的广播战、校报以及宣传栏等校内信息的舆论阵地。对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式以及低碳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性进行有效宣传,从而进一步强调低碳的生活理念与低碳校园构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以“构建低碳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对低碳校园的构建进行有效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校低碳校园的构建与发展。
2.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低碳意识培养的主要场所,再者,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形式,来进一步构建低碳校园的宣传。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来促进低碳校园的构建,同时,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关于低碳环保性质的课外活动,如,节约用水,无人时关灯关电扇;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不使用修正液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考察,了解工厂对工业“三废”处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比如说,学生有意识地乘公交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外出购物使用布袋,不用塑料袋;自备水杯,少用一次性纸杯等,这些小的行为都是对我们低碳校园构建的促进与鼓励。
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生活的实现等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对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积极、有效地推动低碳校园的构建。但是,实际上,学校低碳校园的构建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学校构建低碳校园的部分。所以,当前学校要在深入认识低碳校园构建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低碳校园的建设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措施,来保证低碳校园的有效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1.018
随着居民对环保关注程度的日益加深,“低碳”已成为近日的热词之一。发改委在2014-03-21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和消费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领域。开展低碳社区试点,有利于形成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模式,有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控制城乡居民生活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互动参与。
本调查所涉及的区域为上海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是上海市唯一一个横跨苏州河的社区街道。自1988年以来,苏州河的环境治理一直是上海市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居民碳排放主要是随着能源消费而产生的。本调查就居民互动参与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为等内容,利用问卷的形式开展。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和分析,为我国低碳社区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12-10—2015-01-15,地点为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内各场所,发放问卷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反馈率达到80%以上的)160份,问卷有效率为80%.
2调查样本描述
在所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女比例适当(男51.9%、女46.9%),调查对象各年龄段分布均匀。居民职业主要为企业单位职员(35.0%)、离退休人士(26.3%),符合调查地的实际情况。在文化程度上,高中以上的学历占总有效问卷人数的88.1%,确保居民能理解问卷内容。
3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1分类垃圾桶对垃圾分类的影响
根据社区安置分类垃圾桶情况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40.0%的居民反馈所在社区配备有分类垃圾桶,而30.0%的居民反馈未配备分类垃圾桶。由此可见,分类垃圾桶在当地未大范围推广。在有垃圾分类的反馈中,39.1%的居民选择经常进行垃圾分类,51.6%居民选择偶尔进行垃圾分类;而在社区无设置分类垃圾桶的反馈中,经常和偶尔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比例分别为4.2%和33.3%.该结果说明,社区安置分类垃圾桶对社区居民典型低碳生活行为之一的垃圾分类起着积极诱导的作用,也对提高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互动参与程度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3.2低碳意识对典型低碳生活的影响
本调查将居民低碳意识按照“感知和实践”划分为4类:①了解低碳生活概念,也了解如何实现;②不了解低碳生活概念,但想要了解如何实现;③了解低碳生活概念,但不想了解如何实现;④不了解低碳生活概念,也不想了解如何实现。在本文中,由于第四类情况的反馈人数仅为3人,因此,分析中
剔除第四类情况。本次调查选择了3种有代表性的居民互动参与低碳行为:每次都进行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不使用的电器就关闭电源。分别分析了不同低碳意识层次的居民对3类行为的选择率,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分析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居民具备低碳意识对居民的低碳生活行为有较明显的诱导作用。符合情况A的居民在3种低碳生活行为中占的比例最高,且明显高于情况B和情况C的居民。而反馈属于情况B的居民对3种低碳行为选择率也低于反馈符合情况C的居民。由此可见,仅使社区居民了解低碳生活概念还不足,还需要使居民真正参与到低碳互动中。
3.3低碳宣传对低碳生活意识的影响
低碳宣传对低碳生活意识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低碳宣传对低碳生活意识的影响
本次调查主要考察社区低碳标语对居民低碳生活意识的影响。在社区安置了低碳标语的反馈中,选择“了解低碳生活概念,也了解如何实现”的居民占到了65.4%;而在社区未安置低碳标语的反馈中,选择“了解低碳生活概念,也了解如何实现”的居民比例下降到了33.3%.由此可见,社区安置低碳宣传对强化居民的低碳意识具有积极影响。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可得到以下2点结论:①社区低碳宣传和分类垃圾桶的设置等引导措施对居民参与社区低碳互动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社区采用张贴低碳标语的低碳宣传方式能明显提升居民的互动参与意识;社区安置分类垃圾桶能促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②社区居民是否参与互动低碳行为与居民的低碳意识层次有关。具有低碳意识的居民更容易参与互动行为。
4.2建议
基于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了以下2点建议:①应采用合理的方式加大低碳宣传的力度,确保这些低碳宣传能适应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可采用更多渠道和富有创意性的行动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更好地实现社区居民互动参与低碳行为。②应重视低碳生活意识和行为对年轻群体的提升和诱导,同时,也应适当对年龄较大居民的宣传。
作者:汤历曼
参考文献
所谓低碳环保,就是指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生活理念的引导下,减少生活上、工作中碳排放量以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行为。为了解遵义县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我们对遵义县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 根据183份问卷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1 非常了解“低碳环保”,环保意识较强
10.38%的人非常了解“低碳环保”,环保意识较强,生活中能把自己知道的低碳环保常识落实到位,基本没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1.2 了解“低碳环保”的部分内容,环保意识不够强
49.73%的人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部分了解“低碳环保”,能运用自己知道的低碳环保常识到生活中去,但生活中仍然存在部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1.3 听说过“低碳环保”,但不太了解,环保意识相对较差
37.16%的人不太了解“低碳环保”, 环保意识相对较差,不能运用自己知道的低碳环保常识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存在较严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1.4 没听说过“低碳环保”, 环保意识相对很差
2.73%的人没听说过“低碳环保”, 环保意识相对很差,日常生活中存在较严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2 调查结果反映出农民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2.1 个人低碳环保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了解到多数农民对低碳环保的认识水平还很低,生活中随处出现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现象,如烧煤或烧柴煮饭、炒菜、烧水;电视摁下遥控器后不彻底关机;饮水机等电器不用了不立即拔掉插头;垃圾从不分类便丢弃;年轻人赶潮流,经常更换衣物;家用卫生纸随处可见;洗脸水等直接倒掉而不会二次利用;为了方便经常使用塑料袋装物品等。
2.2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来了解低碳环保,这种宣传方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但无法衡量农民的接受程度。多数农民表示在农村无正式的低碳环保宣传,即使在农村社区大家公共休闲娱乐的地方,宣传公告栏里有时出现部分低碳环保内容,也很少有人认真去看。
2.3 农村经济发展较慢
当今社会,只有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促进农民增收,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推广才有保障。调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村经济发展较慢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农经济意识较浓的老人、妇女,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家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地域广,历史欠账多,使得相对投资有限,农村基础设施总的来说还较差。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经费不足,技术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及时推广普及。
3 针对问题提出的强化农民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可行性建议
3.1 增强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强化农民的低碳环保行为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低碳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目标。做好村委会工作,将各村村民召集在一起学习,呼吁低碳生活,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较好的节约型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如推广使用节能灯节约用电;电视屏幕调暗一点,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节约用电,同时还可保护眼睛;用电饭锅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洗脸、洗脚、洗衣、洗菜的生活废水可收集起来二次利用;不要经常买不必要的衣服等。
通过多种形式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以达到当地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实现农村低碳生活中的低污染。如积极推广节能型的居住房屋,更好地运用保温、隔热、环保、节能型材料,提升房屋的采光比例;充分利用太阳能,改燃煤温室大棚为太阳能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洗菜、洗衣,普及使用太阳能;将沼气建设与厨房、厕所改造相结合,运用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来发酵并生产出沼气用于做饭、照明,沼渣、沼液则作为有机农肥使用。
3.2 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
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法对农民进行低碳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关于低碳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用能行为。政府可培养骨干,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建立低碳生产、生活示范户、示范村,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政府要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低碳环保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把低碳环保的实施作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抓。鼓励农民探寻和应用低碳生活技巧,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争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
3.3 加大财政经费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绝大多数依赖于政府的积极支持与帮扶。全面加大财政经费方面的投入,切实提升政府在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从而促进农村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非常必要。如太阳能温室大棚的建立、使用技术推广;垄作免耕技术的推广;退耕还林、还草而产生的经济林种植、生态林种植、牧草种植、时令水果采摘园建立;沼气池的建立、使用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等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参考文献:
[1]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二)《山西晚报》的报道分析《山西晚报》在低碳经济的宣传方面也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3月的“低碳经济”新闻有4条,在2010年9月相关新闻7条,如对工业企业的低碳减排建设:《太原建东山低碳经济工业园绿色山西指日可待》(2010.9.8-33版)、《“低碳清明”满眼春》(2011.4.4-A1)、《太原六旬老人骑车走天涯称将宣传低碳生活》(2010.3.14-8版)、《山西低碳生活:开展废旧手机电池回收活动》(2010.4.23-21版)等。图4是《山西日报》、《山西晚报》有关、“低碳经济”报道时间(X轴)、数量(Y轴单位:篇)的统计。从以上列表可看出,尽管做为省级媒体,山西日报和山西晚报在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都很大,而山西晚报做为都市报,在报道力量上显得要弱一些。
(三)《山西经济日报》报道分析《山西经济报》是省内媒体中又一重要的低碳经济宣传载体。与全省的低碳经济宣传形势相吻合,《山西经济日报》也做了大量相关的报道。下面是《山西经济日报》的报道统计。《山西经济日报》关于低碳经济的报道,体裁主要表现为消息和专题,但报道数量不多。从时间分配上可看出,2010年哥本哈根会议后,报道数量较多,报道形式多样,2011年次之,到2012年则呈现出下降趋势。
二、省内媒体低碳经济宣传报道分析
将以上统计内容做一简单的分析不难发现,主流媒体对于低碳经济的报道主要体现为消息和专题两大体裁,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如何践行“低碳生活”,这些信息传达得并不充分。只有《山西经济日报》中的一些篇目,如《“低碳生活”从我做起》、《骑车光荣》、《趁着阳光明媚去“低碳游”》、《我的低碳生活》、《践行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今天,你低碳了吗》、《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涉及到一般受众的需求。低碳经济的实施,政府的意志与措施起到主导作用,而对大多数民众而言,态度与行为的改变是传播者必须考虑的内容,媒体还应加大此方面报道的力度。
(一)基于受众“同宗相似性”的讯息解码一般而言,受众对讯息的接受要经历“刺激、编码、传播、解码、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建立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也即所谓“同宗相似性”(homophyly)上。“在大众传播中,编码者应当在充分了解受众的基础上塑造符合他们的信息,这样讯息才能被准确解读并达到预期效果”。在《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4月6日刊发的《低碳生活:用绿色引导未来》一文中,有“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的内容,这些讯息的大量传达,可以让那些茫然失措的人们找到低碳生活的恰当途径,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人们的价值观影响其行为,媒介批评家必须关注大众媒介产品中任务的价值观,并审视这些价值观对于社会的暗示”。一旦这种价值观稳定到行为暗示,就会逐渐扩延为一种规范性文化约束,在公共领域里扮演起关键性角色。“人们通过媒体学习如何适应他们所在的社区及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安慰。这促进了社会的整合”。“社会的整合”,是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畅通无阻的内在动力与外在推力,当这种整合逐渐演变为某种生活规范并上升到价值观念,“低碳生活”也就成为了全民生活的共同取向。文化规范中“共同理念”的培养,大多要经历从训示”到“对话”,再到“执行”的线性历程。传播的“推送模式”向“拉动模式”的转变,包括了受众来自日常交流与互动的经验与见解“。人们运用和发展媒介,用以服务于人类行动的目的,而这些人类行动大部分带有明确的意图或争议性”。对于传播者来说,“明确的意图”是低碳经济宣传中必备的讯息要素,即倡导无污染的绿色生活方式、采取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提高公众的环境参与度等,那些“争议性”的信息,很多时候只能体现为细枝末节,在总体上,则须保持主流话语的一致性。这样,“低碳生活”才能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