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5:32: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的科学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体制改革后,小学科学的教学利用各种新型的软件、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方式。通过现代科技的教育方法,能让教学模式变得与时俱进,让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有效地结合了课内课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技术,能在课堂上引入许多与课本知R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图片、视频、文字等,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打开学生的眼界,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科技知识的求知欲。学生会根据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素材,积极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做到把教学素材和课本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达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思想感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教育的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用热水和冷水做实验,准备两个杯子,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再加入等量的冰糖,让学生观察冰糖分别在冷水和热水里的融化速度,这样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温度变化以及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也可以举例子让学生思考,比如每年冬天下雪时,阴天积雪融化得比较慢,而有阳光的时候,积雪就能很快地融化。这些例子都能很好地说明温度变化带来不同的情况。教师应当多举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作为科学课堂里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感悟科学知识。
二、落实现代科技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仅仅加入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是不够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科学技术真正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就要落实科技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让教学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让学生真正从内心的感悟出发,结合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现代的科学技术,把学习科学知识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新领域的好习惯,才能发挥现代科技教学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显现出科技教学的极大优势。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科技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图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师所给的科学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不理解或者不懂的知识与他人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让学生全方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充分明白自然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含义及表现形式,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从而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举动物界的一些动物的捕食关系,让学生们自由思考,并画出食物链,这样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知识点。比如,兔子吃草,蛇和鹰又吃兔子,同时,蛇还吃老鼠,老鼠又以更弱小的动物为食。这样一条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圈,就构成许多条食物链,食物链之间又形成食物网。教师通过举各种与自然现象相关的科学例子来提高科技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科学。
三、实施现代科技方案――丰富科学的内容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和提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实施好科学教学方案,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多彩而具有时代气息,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方式太依赖于课本理论,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之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强,思维想象空间有待提高,如果教师太过于依赖于一成不变的课本理论知识,只会给学生加重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学中把实验与知识相结合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根据教学方案,多创新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内容,真正做到把科学教学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想要给学生构造一个完美和丰富的教学课堂,必须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设计好现代科技方案,才能让课堂步骤实施起来有条不紊,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科学的氛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紧跟老师的教学步骤进行学习和思考,才能达到丰富课堂和落实好教学要求的作用。
在进行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实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非常丰富的教育信息以及资源,能够让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以及授课形式都产生非常大的变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让教学从传统的说教变成了灵活生动的主动学习[1]。本文将针对现代的教育技术在外科护理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结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附属医学院当中的2014届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并且从中抽取80名学生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学生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16.98±1.11)岁,都是通过统招入校,均为女生;相对的任课教师也全部为女性,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5.37±1.92)岁。
1.2方法
1.2.1分组
将80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0名学生。
1.2.2方法
对参照组学生应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实验组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设置虚拟情境协助教学:教师可以适当综合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模拟程序来创造出逼真的急救画面,建立起身临其境一般的虚拟情境,让学生们从中寻找问题并且进行思考;构建完善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可以建一个班级内部的QQ或者微信群,在群中进行学习资料的群分享,还可以通过群聊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中一些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及时答疑解惑。另外还可以适当调整课堂座位,让学生能够与老师亲近接触,避免传统的讲台教学。
1.3观察指标
以一个学期作为一个周期,以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课堂满意度为主要考察对象。期末成绩以百分制为准,80分以上即为优秀,优秀概率是优秀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学生对课堂的满意程度通过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来进行,分成满意、中等、不满意三种,总体满意概率是满意人数和中等人数的总和与总人数的比。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来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于计数资料我们采用(n,%)表示,并且采用卡方来进行检验。若是P<0.05,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研究,实验组的学生对于现代教育课堂的总体满意概率为95%,期末考试成绩的优秀概率为87.5%;参照组的总体满意概率65%,期末考试成绩优秀概率67.5%。
3.讨论
本研究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也基本和牛晓明[2]老师在其著作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外科护理学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前沿性以及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但是在教学环境当中暂时还非常缺乏让学生们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刻板地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基本上不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不会考虑学生是否能直观地理解所传授的知识。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和支持下,教师可以建立起真实的情景模式、还可以开通师生交流渠道,及时分享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及时将自己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并且解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当中,学生能够将书本当中的抽象知识转化成大脑当中的真实情景,更加利于学生接受,让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的效果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继续生存[3]。在实际教学当中,实行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弥补了在外科护理学科目教学过程中不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缺点,同时还间接的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多向思维技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并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学院校当中,进行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龚远林,王健,张晓林.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09):172.
[2]牛晓明.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优化教学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155-156.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已成为一种共识,在教学中,这是首先应该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独立学院的生源素质与母体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等。
《线性代数》是数学基础课中应用性较强且与现代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对于抽象性和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需要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很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程难学,难以应用。另外,我国《线性代数》教学体系所讲授的内容都是非常经典的理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其重理论、轻应用的弊端突现,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些情况,结合这几年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研究,我谈谈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简化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的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内容抽象、概念多,学生不易接受;定理多、集中,方法独特,学生理解困难。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的定位,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应适当简化、浅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培养学生应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
比如,行列式的计算可以简化只讲授5阶以下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可以只讲授对角线法则(适用于二阶、三阶行列式),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化为上三角形行列式进行计算,利用行列展开定理计算三种方法。计算n阶行列式的递归算法等可以不予讲解。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浅化以后,关于行列式的计算,就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特殊行列式的计算(如各行各列之和相等的行列式,范德蒙行列式等)、一般行列式的计算、含有未知数的行列式|A-λE|计算、特征值已知时行列式的计算。
二、增强应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线性代数》作为数学工具的应用性体现不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这也违背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讲授抽象概念之前,应尽可能地介绍它们的应用背景或简单例子,启发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升华。
比如,讲授行列式的定义时,要根据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精练、准确地揭示出定义的产生背景、出处和实质。可以首先由消元法求解二元线性方程组的解,来引入二阶行列式的定义,从而揭示行列式引入的目的,以及方程组的解与行列式的关系。
再如,在讲授矩阵的定义和乘法运算时,可以介绍某厂向三个商店发送四种产品这一实际例子,送货的数量和产品的价格、重量都可以排成一个矩阵,计算向各商店所送产品的价格和重量又可引入矩阵的乘法运算。
三、采用案例式教学
以我们的课堂教学感受和经验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长篇大论的说教式课堂教学不感兴趣。这就要求在《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理论方面尽量通俗易懂,尽量采用案例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n阶线性方程组Ax=b解的情况时,很多教材都是从增广矩阵B=(A,b)的行最简形
出发,根据b ,d 值的情况,最后得出方程组有解或无解的充要条件。这种方法太抽象,而且须对行最简形的化简和初等行变化与解的关系非常了解。按这种方式讲解,独立学院的许多学生听不懂。而具体举个例子就非常好理解。如求解方程组Ax=b,其中
这是一个矛盾方程组,无解,原因在A出现阶梯形后,右边常数列b的下方又出现了非零数,这个非零数的出现使得R(A)=2,R(B)=3。而初等行变换不会改变方程组的解,所以Ax=b亦无解。从而可以理解,当R(A)<R(B)时,线性方程组Ax=b无解。
四、重视类推的应用
《线性代数》的教学中,概念、定理很多,在学习的时候要强调对比、类推的作用。
比如,在讲行列式的定义时,可以由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通过对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展开式的归纳总结,最后得出n阶行列式的定义,揭示其实质是位于不同行不同列的元素乘积的代数和。
五、加强教学管理,提出互动教学法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经常迟到、旷课,对此,我除了不定时点名,抓好学生到课率外,还制定了有奖机制,主要方法就是鼓励并要求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比如在一个学期的《线性代数》教学中,在第三个星期的时候我发现其中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下降,课后没有复习,所以上课的时候学生思维跟不上,我决定在每堂课开始的10分钟复习中采取“奖励与惩罚措施”,即随机提问,答对了平时成绩加2分,答错了扣2分。推行以后,效果显著,学生在有了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复习,慢慢跟上了我的教学步伐。当时另一个班的学生情况好些,所以在他们班我并没有推行开这种措施,但是到了后半段他们班的情况就比不上前一个班了。说明这种“压力式”的教学方法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还是非常有用的,读者可借鉴使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两节课90分钟,学生很难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可能会出现走神、讲小话、睡觉等现象。这时候老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提高声音等办法去提醒学生。
六、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今天,独立学院的数学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线性代数》课程课时少,内容多,习题很多,而且都比较长,每堂课的知识点含量都比较大,使用多媒体将显著节约很多板书定义、题目的时间,从而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讲解。所以如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将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独立学院理工类与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讲,线性代数是一门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姜晓明.浅谈线性代数的教学[J].职业圈,2007,(08).
[2]张月兰,师丽雅.浅谈独立学院中线性代数的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1).
[3]付立志,王新年.高职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学科教育,2007,(6).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呈立体状呈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地震》一课时,先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情况说给同学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地震,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的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情绪激动,兴趣被调动达到。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把书中静止的图片通过计算机进行加工,配上动态的动画形象及相适应的音乐,通过屏幕展示出来,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多种感官的体验,调动了学生良好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这种应用方式确实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知识补充
科学课所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学生家里都购置了电脑,他们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众多媒体上都能得到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应该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想要的资料,到哪里去找资料。
如在《材料的使用与环境》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搜集大量有关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资料建成一个小型网站,供学生查阅。一开课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关环境保护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各小组定下所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到教师建成的小型网站中去查寻有关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资料,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在全班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这样的网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资源是有限的,从小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环境意识。笔者还设计了一个FLASH动画的垃圾分类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所学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科学和环境保护的网址,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探究有关问题。
先进的教育技术的作用何在?笔者认为很大程度在于它能解决别的方法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能在最能说明问题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将模糊的变得清晰;枯燥的变得生动;复杂的变得简单;难点变得明了。
如笔者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有两处用到幻灯片辅助教学:一处是学生在观察、描述灯泡的外部结构之后,考虑到灯泡的内部结构是遮蔽的,有些复杂且不易直接观察,笔者及时用幻灯片出示灯泡的内部剖析图片,为后述活动中学生明确电流动的路线作好铺垫。第二处是在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接亮小灯泡,并用图示猜测电在装置中的流动路线后,在学生尚在犹豫不决、弄不清楚的时候。要想让学生理解看不见的电流是怎样在里面流动的,凭空想象是有难度的,这时,笔者再次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电的流动路线,介绍了它的流动过程,可以说,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小学科学课教学更是如此[1]。下面,笔者将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良好推动作用。
一、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实验,优化课堂结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认知事物的重要手段。课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实验中,总是有些实验效果不太明显,从而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实验,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解“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笔者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的过程,于是在教学之前,就用手机先将实验过程录制了下来。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时,学生们根据观看的实验过程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堂课的知识难点。又如,讲解“电”这一单元“简单电路”一课时,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如果教师只是自己动手操作而让学生在讲台下边看,学生不仅看不清楚,而且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笔者运用现代技术,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小灯泡、电池盒等材料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看的清晰多了。教师把讲授转化为演示,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技术,化静态为动态,丰富感性认识
小学生好动,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静止的教材活起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现代技术,把静态的教学手段与动态的音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智能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凝结”一课时,凝结现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静态变化,要形成概念十分困难。因此,笔者制作了一个关于蒸发的课件,让玻璃杯内的小水珠长上翅膀飞到冰冷的玻璃杯盖上,从而凝结出一滴滴的小水珠。这比起仅靠观察插图来说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运用现代技术,化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直接感知。如果空洞地以分析、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来。此时,如果将现代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就能让学生快乐地、轻松地学习。比如,在讲解“叶的光合作用”一课时,光合作用现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借助视频,使叶的光合作用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直观了解光合作用。在视频中,先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突出表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叶中的叶绿体把从根部吸收上来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加工成养料和氧气,并利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叶绿体工厂”的加工过程。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四、运用现代技术,化宏观为直观,提高观察效果
适时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视频或者动画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消化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运用现代技术,增加课外知识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希望能够继续“挖掘”。如在讲解有关化石的内容时,学生很想了解更多有关化石的内容。为此,笔者就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课时量。学生根据“化石”这一大主题,确定自己小组想要研究的小专题,来到学校电脑室上网查寻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成演示文稿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运用现代技术,能将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笔者都会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梳理,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整理。这时候,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再合适不过了。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过,在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万不可喧宾夺主。教学中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应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固有面貌。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作用
1)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在高等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大课堂(多个班级一起上课,同时每堂课以两个课时计算)的形式进行展开,因此,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多,而以传统的板书或者讲述的形式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展开,抽象性较强,不易于理解和提升课堂质量。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的展示工作进行事先的准备,再加之计算机技术在资源展示和存储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方便的利用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资料的备份转移;另外,教学资源的获取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拓展,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共享,也大量节约了教学内容输入的时间。总之,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节约课堂时间,适应高等教育大课堂的需求。2)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计算机技术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这是传统的文字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的展示,例如在工业材料成型教学展示的时候,结合计算机技术,以动画或flash视频的方式可以极其方便的描述其具体的成型过程,加深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还能通过网络将世界范围的公开教学资源引入到当前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对比教学技法、学科建设水平以及学生反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3)计算机技术丰富了教学形式。正如上文所述,计算机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形式方面将传统意义的文字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而视频、声音、动画都成为常见的应用方式;除了理论教学方面的形式改变,利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在实验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工程类专业,行业内为节省实验器材的开支以及提升实验的质量,可以让学生先在计算机仿真软件上进行具体实验的模拟,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进行实验内容以及各类实验器材的熟悉,在掌握了必备的实验技能以后可以高效、高质量、高标准的进行后续的真实器材的实验展开。与此同时,在教学环节之外,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技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4)计算机技术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学习习惯的学习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方面的加强,尤其是针对计算机类的学生,互联网中有着丰富的技术类的视频资源,该类视频资源通常是业界从业多年具有较高的行业技术能力和经验的工作人员录制的,学生可以以此快速了解行业中对于各类技术的具体应用,及时发现自身技术方面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将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内容灵活的嵌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影像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1)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现。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就是改变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展开,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关于多媒体内容的应用,一方面,在配套教材中出版商往往会提供相应的教学课件,利用现有的课件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能够节约教师输入多媒体内容的时间,另一方面,为结合高校自身的教育环境以及学科特点,教师将一些具有学科特点的内容引用到多媒体环境中,进一步的契合了特色学科发展要求,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总之,多媒体展示作为高等教育中最常见、最通用的计算机应用形式,应继续加以拓展,进一步提升其应用范围和适用效果。2)将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拓展高效资源传播的范围。教学资源的分享也是高校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精品课程的视频分享,精品课程往往是高校实力突出以及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内容,进行精品课程的视频分享能够有效的延伸高校对外提供的教学服务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便的获取到该类资源;其二,表现为文件服务器的构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技术资源可以放置在高校的文件服务器(FTP)上,一方面丰富了高校自身的资源丰富度,另一方面,对外也提供了资源供应能力,如常见Apache技术映像,RedHatOS在国内高校的服务器上的光盘镜像。3)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育,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计算机技术能够将一些前沿的技术带入到高校的教学工作中来,因此,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育外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以Android技术学习的为例,谷歌公司在互联网中提供了第一手的开发学习文档,通过阅读相关文档,学生能够掌握最为前沿的开发技术以及操作技能。另外,通过不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学生能够探索出符合自身学习规律的学习习惯,进而收获高效的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关键的作用。4)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拓宽师生、生生交流渠道。除了上述方面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有效的拓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渠道,高等教育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师有限的引导作用,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往往更为关键,当前流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如BBS应用、微信平台的搭建能够改变传统师生和生生之间交流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做到信息及时有效的沟通,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除去传统的多媒体演示、资源共享以外,还能有效的拓展师生交流渠道,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主性的学习。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必然会带给高等教育更多的便利,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善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8:124-125.
[2]刘晓冬.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5:16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样在不断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中得到推广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现代教育的改革,有利于丰富现代教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在现代教育中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探究,促使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在现代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点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逐渐在现代教育中得到推广使用,并且优化了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1.突破了课堂教学限制。计算机具有存储功能,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将所需要教授的知识,提前将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随时调用将教学内容。此外,利用计算机存储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下次的教学活动中再次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同时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2.摆脱了教育空间的限制。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促使教育空间得到有效的增加。人们在接受教育时,不必要在课堂中接受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学习,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登陆教育专业网站,从而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下载相关学习文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如此看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摆脱了教育空间的限制。3.便于教学中的交流。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交互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优点,同时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有效的交流,能够促使师生之间教育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此外,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促使教学方式得到有效的优化,教学内容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分析
在上述分析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一系列优点。现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在预习环节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之前,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加以任何的指导,促使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不明显。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远程向学生说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促使预习效果更为明显。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学生的预习效果加以展示,从中及时发现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促使在教学效果更为明显。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促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丰富,同时有利于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促使课堂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计算机的应用,促使教师脱离了传统的板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此外,教师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制作了一系列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形式多样并且内容新颖,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利用计算机设置一些开放性教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在构建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的提高。构建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音频设备、控制软件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在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内容,同时配以声音、视频等,促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例如,教师在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利用计算机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针对性讲解。此外,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有效进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以及试卷分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有效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还促使课堂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拓展了教育空间以及时间。
参考文献:
[1]任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1:50-51.
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间限制,将一些有用的影像资料进行存储。并且,计算机强大的中央处理器能够运算、处理大量的信息,这就保证了在教学系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对教学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够突破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的限制。例如现代著名画家在作画的时候,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作画的过程进行储存,以供后人进行欣赏和临摹。
2.摆脱教育空间的约束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延伸现代教育的教育空间,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使不同地区的人,在任何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终端了解各所学校的教育信息以及最新的教育成果,并且可以将资料通过互联网终端下载下来。网络课堂的开展,更可以与在线的专业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实现现代教育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突破。更使得现代教育更加开放,如电子图书馆可以成为全世界人沟通学习的媒介。
3.在教学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沟通作用,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无需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及时处理各种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以及灵活选择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计算机信息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展现方式在沟通与交流上能够将教训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与交互式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被动为主动学习。
4.自由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使得各个教育主体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而不受约束地参与和沟通,让现代教育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对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学习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真正体现现代教育自由性的特征,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习和终身学习变为现实。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扩展教学内容的传递方法,为教育体系增加新的血液。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能够利用生动的图像影音,将教学内容生动且富有趣味地表达出来,将一些枯燥的重点内容勾画以及老师讲解、记笔记等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动的网络教学。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远程教育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平衡教育、不同地区优势互补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2.实现个性化学习条件下的学教并重
以往的教学手段通常都是注重教师的讲解与课题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又出现偏向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没有教师的经验以及专业素质,学生单纯地自主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计算技术的出现便能很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并重局面。
3.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
现阶段,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性,导致我国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单单只靠财政拨款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能够缩小地区教育的差距,特别是远程教育还能够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这对我国当前教育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一些国内高校或者相关的教育机构都已开通远程教育课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模式来完成相关课程。除此之外,网络教育平台数量的增加以及类型的多样化,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和发展机会,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美国兴起的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Flippedclass)也被称为“反转”或“颠倒”课堂,以教师录制的微视频为载体颠倒了学生课上学习,课下做作业的学习流程,其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目前,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中国。本文在探究微课及其对数学学习影响的基础上,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研究微课在数学课前、课上及课后的使用情况。
1微课与数学学习
1.1微课的内涵
微课(Microlecture),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首创,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我国相关研究者提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因此,微课不仅为在线学习及实际教学中提供短小精悍的课程资源,也以其为载体提供了教学目标明确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1.2微课教学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1)微课教学促进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广度,结合自身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3)微课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使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疑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2)微课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微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切身体会自主探索及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快乐,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因此数学微课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3)微课教学更新数学学习方式。微课的发展为数学教学为开辟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为E-Learning,被翻译成“数字化学习”。通过E-Learning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网络中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学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并为师生与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2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微课教学的支持
2.1提供微课制作软件及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技术资源的开发,提供微课制作的软件也逐渐增多,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ArticulateStoryline、OutStartTrainer等、数学动态教学软件GeoGebra及几何画板等、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Wink、ScreenFlow等、基于平板电脑的微课制作软件如ShowMe、Educreations、Ask3。同时网络中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也为微课提供了现成的课程资源。
2.2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及课程管理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学习空间。教师可进行电子备课,将制作好的微课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通过下载进行线下学习。
2.3搭建网络交流空间
基于互联网提供的BBS、QQ、BLOG等通信交流软件,实现生生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对微课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可及时请教教师解答,还可就某一数学问题展开话题,学生发表观点形成和谐的网络交流环境。
3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微课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利资源,还是教师教学的有利“法宝”,下文是微课在数学课前、课上及课后的不同应用情况。
3.1课前微课重构数学教学流程
本文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成功的教学经验,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设计提出了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如图1所示,借助微课颠倒了以往数学教学流程,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搜集或创建相关的微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完成知识的传输;课上教师为学生构建的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内化。
3.2课上微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微课可围绕某一概念、定理、例题或案例展开,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创造了便捷条件。
(1)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模拟再现生活,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用微视频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仅使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教材中的重难点常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教师可将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或GeoGebra教学软件结合PPT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动态实现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使其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
(3)运用微课解决问题,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将例题讲解环节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从中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小组协作进行问题解决。此构建的协作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将已建构的知识完整化,具体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3.3课后利用微课拓展数学教学内容
氛围
运用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和声像技术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使他们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为美术审美和情感体验提供条件和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动力。如“小动物盖房子”一课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营造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讲的是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风刮倒了,小动物都赶来帮它,大家商量着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的故事。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Flas,了解故事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视听效果中快速进入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造欲望。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在探究式学习方面。探究式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几支笔、几张范画、几件实物的传统教学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眼、脑、手多种感官协调并用,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情绪和思绪,更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一些教师在研究中采用等组对比的方法。西城区西单小学李轶林老师对本校五年级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对象是五(1)班和五(2)班,这两班人数相等,五(1)班是实验班,五(2)班是对比班。
以“平面构成——重复”一课为例,在实验班,课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在课件的一步步引领下,学生直观地了解了什么叫平面构成——重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直观地明白了如何举一反三 地进行创新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匹配时,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因此,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成为教师在教学中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4.1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取大多是由教师来传授,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计算计网络的开发应用,教师只靠画笔、一张范画进行教学已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主宰者、知识传授者,而应当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大量课例证 明,信息整合状态下的教师正以新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引导者、指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
4.2 由课程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信息化社会为美术课程的研发,内容的实施与更新敞开了大门,课程不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课程资源不再只是教科书,而是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综合的、文本声像结合的动态性课程。美术课程的实施有其自身优势,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包括课件制作、自制录像、剪接录像、创设局域网站、设计网页、 影视处理、实物投影演示等,通过信息技术整合给美术教学带来耳目一新之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美术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了明显的提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5 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美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只掌握知识是不够的,应更新学习方式,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一系列变化,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空间。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提高了收集、选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淮南子中也说“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然而,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无味、繁杂枯燥的学科,这固然有学科特点的客观性。但作为一名教师,应明白数学有十足的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应该尽力挖掘并展示数学的趣味性于课堂上,以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认识并了解更多的事物。又使学习活动产生一个强大的吸引力,鼓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时,利用多媒体将整节课设计成一个“参观森林公园”的活动。利用课件将各题设计成参观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通过各种小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一一表述出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在欢快的环境中很顺利地完成教学过程。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最基本的精神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面临着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一个难题。为此教师可以适时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通过生活的再现,事物的演示,画面的再现等各种手段同语言描述相结合,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景,把抽象知识形象直观化,降低知识难度,并且借助这种情景,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融为一体,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以促使认识活动与情感体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愿意主动处理实际问题,从中积累知识。
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混淆,为了加强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认识的深刻性,教师设计了一个感知活动,利用多媒体出示演示一(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学生很快列出算式:75=35(平方厘米)。接着又出示演示二(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提问:是什么图形?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学生又很快的算出来:65=30(平方厘米)又提问:演示一和演示二相比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让学生感知宽不变,长比原来缩了1厘米。在此基础上将演示图二的长再缩短1厘米,宽不变,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地列出:55=25(平方厘米)。再让学生说说现在展示的是什么图形。老师接着问:既然变成了正方形,原来的长和宽应该叫什么呢?(边)谁能根据算式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学生在演示过程的引导下思维一步步的接近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最终完满地解决了教学任务。
可见,巧妙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环境中情绪高涨,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