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阅读理解指导

小学阅读理解指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30 15:32: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阅读理解指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阅读理解指导

篇1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参考书籍:

篇2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水平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相加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有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1.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2.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3.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4.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篇3

大智是专门从事高考、中考备考研究,教材研发,家长教育推广,在线教育开发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总部位于泉城济南。大智努力践行“公办学校的助手、家庭教育的帮手、素质教育的推手、民办教育的旗手”的定位,已相继在全省开设直营分校数十所,拥有员工千余人,下设学习科学研究院、中高考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院、自主招生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院、创冠春季高考研究院6大科研机构,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及发展前景均在行业遥遥!

大智正在通过创新的课外辅导模式,全面提升中国青少年素质,积极引领中国课外辅导教育发展。大智在业内率先提出“真名师”工程,定位真问题点,立足于通过本质看现象,坚持以考点的命题方向为线索的培养模式,强化命题方向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清晰考什么(what to test),更清晰怎么考(how to test)以及怎么解决(how to deal with)的问题。大智坚持分层培养思路,定位学员能力层次,因人施教,按需授课,坚持学员的分类分层提升。优秀的孩子,基础的孩子,基础薄弱的孩子都有专属定制的培养模式。

凭借卓越的口碑和办学成绩,大智先后荣获“中国教育新锐奖”“中国教育行业成长十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单位” “中国好教育——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及“山东省商标”等荣誉。

选择大智的“理由”——好品质,铸造好口碑

1、强势品牌

“山东省商标”上榜教育品牌,全国十大课外辅导品牌之一。

2、超大规模

30余所分校遍布济南、青岛、临沂、济宁、泰安、淄博等各地市,已成功辅导22万学子。

3、高效教学

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山东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就有1名出自大智。

4、师资

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中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张朋先生领衔“真名师讲师团”。

5、品类齐全

15年专注中高考教学,开设1对1、2人制、精品小班、名师大课堂等多种辅导模式。

6、显著效果

经过大智辅导的学生,单科平均提升30分,全年提分324分,进步426名。

7、极佳口碑

大智严控教学品质,追求教学效果,口碑极佳,60%以上学员来源于家长、学员转介绍。

8、荣誉

大智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东先生荣获“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等诸多奖项,大智荣获“山东教育总评榜行业突出成就奖”等数十个奖项,省市委领导多次莅临大智视察指导。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学校招生简介】:

大智学校是一家致力于高考辅导、高考复读、中考辅导、艺术培训、作文培训、素质拓展、自主招生等的知名辅导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进步为目标,以学生最终考入重点学校为目的。

开班时间:春季、五一、暑假、秋季、十一、寒假、学期的各周末

·

----1对1辅导---:

-----小班辅导----:

-----2人制辅导----:

小学辅导、初中辅导、 中考辅导、· 高中辅导、高考辅导、高考复读、艺考辅导、自主招、军考辅导、 春季高考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

高中:高一、高二、高三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政治、·生物、物理、化学、文综、理综

由知名课外辅导教学专家张朋老师领衔教研团队,全国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大智教研团队精准定位新时代学员需求,率先在行业内打造“大道从简 分层教学法”,将考点透析,让学生瞬间了解考点背后的含义,从而做到考点不再丢。在大智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好好学习秒秒向上,惠享齐鲁学子。大智拥有优秀教师千余人,教研成果百余项,教学服务顾问化,教材出版数十套,恩惠学子百余万。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大道从简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前瞻性。教学工作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及心态调整,富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学生成绩进步率高达98%,学员家长满意率高达99%,被广大家长及学生称为“中高考的加油站,名校的领航人”。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万达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一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伟东新都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大观园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阳光新路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山立交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国华经典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下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旅游路辅仁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广场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花园庄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开元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新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国际会展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槐荫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清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翡翠郡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分校

篇4

阅读理解不但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1.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

2.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

3.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4.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篇5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三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7-01

1.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点因素

1.1 学生感悟能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学习效果受学生自身的感悟能力的影响较大,这种内化与学生认知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能力是实现语文阅读理解高效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长期以来其自身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接纳外界信息并消化吸收的整体素质。对于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任务对其而言相对轻松,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也更为准确深入,同时这部分学生能发现更具创新性的阅读学习切入点,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启迪,为自己构建出更为完善的知识与方法体系。

1.2 阅读训练水平。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必要的方法学习与实践联系,这种能力训练的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内容的能力认知深度与信息处理速度。而在结合具体的题目解答时,更是有相应的规律方法可循。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上安排的阅读训练,通常是根据授课知识内容进行的文章内涵与意义发掘,具体词汇语句表达方式与作用描述等内容,而这些题目形式都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进而形成规范化的解题过程,而这些基本的解答能力发展与巩固更是构成阅读理解的重要基础。

1.3 教学手段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让知识的讲解与方法的传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实现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深入交流沟通。一方面,理想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活动的重心始终在阅读内容上,教学目标实现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对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更符合时代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其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些小学生伴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长大,对于信息的接收与处理更为迅速,而其从小接触的视频、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得只有更为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其的学习兴趣,综合了多媒体、信息化以及实践性的阅读理解教学才能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探究

2.1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资源质量。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创新性改变,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综合作用,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出质量更高的阅读理解学习材料。教师在教研备课中,应对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进行在整合重组,对阅读教学环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加工,结合具体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方向的参与语文阅读理解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所收获,学有所成。

2.2 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本质是结合具体文章材料进行的认知性学习,教学方法与课堂活动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依托于当前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更多生动形象的资料,结合阅读内容播放视频、动画或者音乐,从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丰富阅读教学的内涵,带领学生进入阅读材料的更深层次。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带入感,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内容,而且这种实践参与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更加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3 实施拓展阅读,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展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推荐书目自行阅读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在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之外开展拓展阅读,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读物又多又杂,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适度地为学生挑选符合他们兴趣的读物,在增长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要促进课堂阅读学习的进步,使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4 进行阅读知识教育,传授科学的阅读理解方法。阅读理解能力的根本是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获取资料内有效信息的水平,因此教师应注重阅读理解方法的传授。教师应从小学语文教材出发,为学生详细讲解语文阅读理解材料中的语句表达、表现手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示范演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基础知识,和行之有效的阅读与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让学生按照恰当的阅读步骤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前后文段的意思推测与揣摩文章的含义,深入地挖掘文章包含的深层次思想,进而帮助学生答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5 兴趣激活法。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兴趣激活法。所谓兴趣激活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去阅读的方法。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针对学生喜爱 自我展示的特性。教师选取放声朗诵伴乐朗诵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分角色朗诵等形式,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亚利.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J].快乐阅读,2013,18:46.

篇7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2-0073-04

策略是“一种目标导向的、为能促进心理及行为表现而进行的认知操作”。而阅读理解是“读者同时提取信息和建构文章意思的过程”,是阅读中较高水平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英文阅读材料时,为准确、有效地提取文章信息和理解文章意思,相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是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英语阅读能力是儿童进行英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奠定儿童未来学习、成长发展的基石。“如何教”以帮助儿童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成为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几种主要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是指以师生间的交互对话为背景,在真实的阅读任务中培养儿童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策略,并有效提高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佩林卡萨(A.S.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充分吸收了专家支架、预期教学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之一。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培养儿童掌握“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下文内容)”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主张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提示和支架。交互式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教师解释阅读理解策略并进行示范。教师先呈现要阅读的文章,并提供一定的线索激发儿童的背景知识。然后,在儿童默读完一段文章后,教师具体示范“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是什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水平积极参与其中,并给儿童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师生间进行“交互”对话是重要环节。“交互”对话特点如下:师生都应明确教学目标;对话应有主题、方向;灵活地利用儿童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应帮助儿童就对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作字句的重复;教师对儿童的发言所作的评价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

第二,儿童进行讨论与练习。教师要安排儿童轮流做小组(4~6人)的“老师”。在组员都默读完一段文章后,“老师”要像教师那样带着大家进行“总结文章内容、提问、阐释疑难、预测下文内容”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师生的自由对话和讨论中进行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形式主要有:详细阐述和评价他人的总结;提出其他问题;评价他人对下文内容的预测;请教别人,要求澄清疑问;帮助他人消除对文章的误解。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儿童能够内化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认识,独立应用策略进行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二)直接解释教学模式

直接解释教学指教师以直接外显的方式教授儿童一种或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最先是由罗勒(L.R.Roehler)和达菲(G.G.Duffy)等研究者提出的。它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支架式教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强调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以使儿童能“模仿”教师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将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解释与运用密切结合,以便使策略性的心智活动能在阅读文章中得到立即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教学程序或步骤。

第一,教师直接解释与示范要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师选取并向儿童介绍要阅读的文章或文章段落,一般应用出声思考的方法向儿童示范怎样应用一种阅读理解策略,使儿童能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成功的阅读者利用这种阅读理解策略进行理解文章的心智加工过程。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支架式练习。儿童按照要求就教师选定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练习。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会随着儿童对策略应用的逐渐掌握而相应减少。

第三,教师说明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迁移性。教师也还要对所教授的阅读理解策略在其他类型文章中的应用进行解释说明,以促进儿童在各种阅读语境中对所学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是普雷思雷(M.Pressley)等人提出的一种以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为“媒介”,实现师生、生生间对文章意思的共同建构理解的教学模式,强调读者与文本及师生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各自反应会影响他们的理解。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聚焦于对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实施周期较长,它要融入到整个学年甚至数年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强调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关注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以此协调儿童之间的“对话”和对文章意思的建构理解;要求教师具体示范怎样在不同的语境下灵活组合应用“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多种阅读理解策略。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教师的解释与示范。在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解释并示范上述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包括对各种阅读理解策略的不同应用语境的说明。

第二,儿童的练习。儿童练习使用阅读理解策略,教师对怎样有效使用阅读理解策略给予指导,并在儿童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暗示。

第三,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儿童轮流通过出声思考方法来使他们理解监控文章的过程外显化,向其他儿童呈现并解释他们是怎样利用相应策略去理解文章的。具体来说,儿童要向他人说明他们是怎样将文章内容与先前知识进行联系的、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总结过程、描述一下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故事景象以及预测的下文内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儿童会各自建构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大家可以“头脑风暴”,并就各自的理解进行交流

和讨论。

第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强调阅读理解策略的作用,并根据需要不时地向学生明示各种策略怎样以及应何时何处使用。

二、对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以上三种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都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比较强的一致性,如:它们都吸纳了支架式教学思想,认为要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恰当提示与指导;都强调教师的有效示范作用,主张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示范与解释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都重视儿童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练习。但在一些方面它们又有不同。

第一,教学内容有区别。交互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对“总结”“提问”“阐释”以及“预测”等四种理解策略的教授,要求实现儿童对这几种策略的掌握和迁移应用;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则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但它在同一时间内只关注单个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交互建构策略教学则主要以“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策略的综合及灵活应用作为教学内容。

第二,对“交互”的关注点不同。交互式教学模式重视师生间的对话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影响;直接解释教学模式主要侧重教师的指导和支架作用,强调了师生间的“交互”;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重点强调阅读者与文本的交互建构作用,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儿童在三种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不同。与其他两种模式中儿童的主体性地位相比,直接解释教学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师身上,对儿童的关注较少,这也是它最大的不足之处。交互建构策略教学中儿童的参与讨论形式相对灵活,不同于其他两者的严格的教学程序和步骤。

三、给教师的教学建议

以上三种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是研究者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而研究发展起来的,相关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在小学特别是四年级以上儿童的英语教学中有显著效果,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直接解释教学也能帮助小学儿童掌握阅读理解策略,促进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交互建构策略教学可以使二年级的儿童更多地意识到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深入分析我国儿童的英语学习特点和规律,恰当选用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我国儿童的英语学习处在本族语背景下,儿童学习英语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水平也对英语阅读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其发展过程基本上遵循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的发展过程,并受到了汉语学习经验的影响;作为初学者,儿童在开始学习英语阶段,“通常听和说的比重要超过书面语言,进而逐步增加书面语言的输入(即阅读)”;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对英语阅读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教师在选用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要在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音意识和口语词汇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程度地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并根据儿童阅读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二)教师的有效示范是儿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有效示范是交互式教学、直接解释教学和交互建构策略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儿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儿童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模仿,教师的有效示范有助于儿童阅读理解策略的学习。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掌握阅读理解策略知识,并且要以“外显”、具体的方式将应用各种策略的完整过程示范给儿童。例如,想让儿童掌握“总结”的要领,教师就要对什么是“总结”和怎样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等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还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自己是怎样进行“总结”的讲给儿童听。对于英语故事的阅读教学,教师可用when、where、who、what和how等引导儿童抓住故事内容。而“总结”其他类型文章的内容,怎样从文中寻找关键性的词汇、短语和主题句子以及怎样将这些词汇和句子“组合”起来,就成为教师示范的重要内容。

(三)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有效组织儿童讨论与练习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6-01

“得阅读者得天下”,精辟地概括了阅读理解在英语高考中的重要性。因此,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而阅读理解的讲评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经常出现教师无视学生的需求全文翻译、就题论题等耗时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根据本人参与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提升农村中学高中教学质量水平研究》(课题编号:FZJJ20130301560)的教学实验,我在英语阅读理解讲评时重视讲评时效性、讲评方式多样性、讲评内容针对性等。

一、阅读理解讲评中存在的问题

在阅读理解讲评时存在的“出力不讨好”的情况,主要有:

1.观念陈旧,方法呆板。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了,就能做好题目,阅读能力就能提高。所以,他们把讲评重点放在文章的全文翻译上,而后简单核对答案。

2.平均用力,缺乏重点。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理解答题情况的分析,逐题讲解,没有侧重点,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会做的还讲,而不会的却得不到认真的分析。

3.单讲独评,不注意联系。有的教师在讲评时“就题论题,只为讲评而讲评,不注重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方法和提升阅读能力。

4.独霸课堂,学生缺乏参与。有的教师讲评阅读理解时“满堂灌”,唱独角戏,缺乏启发性,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过程,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不能达到讲评的真正作用。

二、提高阅读理解讲评有效性的策略

众所周知,讲评课主要解决试题中反映出来的技能问题,具有针对性,而且建立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因此,一节有效的英语阅读理解的讲评,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讲评反馈要注重时效性

大部分学生考试结束后,都急于知道答案和成绩,而且对阅读文章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比较深刻。同时,心理学的有关实验研究表明:及时的反馈和不及时的反馈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及时的反馈可能会使学生对所做过的阅读理解内容产生模糊的认识,甚至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也就不能及时地根据教师讲评时输出的信息迅速地调整自身的认识结构。因此,及时讲评是上好阅读理解讲评课的基础。我们要注意时效性,尽快批阅完试卷,做好讲评“功课”,最好能在考后第二天就“趁热打铁”,进行讲评反馈。

(二)讲评活动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阅读理解的讲评,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对文本的理解主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评时不要满堂灌,而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多给学生表述观点和思维过程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师可以先提供答案,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二次阅读和小组讨论,最后由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教师再集中讲解、点拨和指导阅读技能,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讲评的有效性。

(三)讲评方式要多样性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既有教师的启发性点评,又有学生主体性的参与,生生合作、小组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讲评的有效性。

如:在讲评阅读理解时,让学生先核对答案,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陷阱和解题思路,了解自己错误的原因,从中感悟阅读和解题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含有infer, imply, draw a conclusion, indicate 等隐含类问题及深层次问题。如学生对北京一题高考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的选项A (Giving is always a pleasure)和选项C( An act of kindness can bring people great joy.)有争论。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分别说出自己的依据,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I bent and gave her a hug. she held onto me tightly. you gave an old woman a little moment of joy.并加深理解,学生终于明白选项A正确无误,概括了文意,但选项C更好地反映了主题。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不同的篇目类型,也要有不同的讲评方式,有的可一带而过,点到为止,有的要仔细剖析,有的重在文章结构,有的重在文章词句归纳,有的重在文学欣赏。

(四)讲评内容要有针对性

阅读理解题量大,信息量多,如果面面俱到,逐题讲评,既浪费时间又会让学生听得头昏脑涨,效果不好。因此讲评时要有针对性,确保有效性:

1.分析错因及对策。针对学生典型的错误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先让学生说出当时的思路,再让其它学生纠正并说明原因,最后指导学生再思考、讨论等,加以理解,确定答案。

2.重点剖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评阅读理解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讲评阅读理解时,要把文本材料作为一种载体,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与掌握使用要领。

当然,阅读理解讲评时也要重视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适当的形式渗透和强调某些重点语言知识,讲解句子结构,扫除阅读障碍; 要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

总之,教师在讲评阅读理解时,要优化讲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评要有针对性,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提升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讲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阅读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其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资源较少的问题,促使教师重视课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思考,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

一、当前语文课外阅读的弊端

1.学生的兴趣不够

从根本上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就导致教师安排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实施,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力。

2.课外阅读的指导性不强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为主要目标,并没有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只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没有为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也没有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换言之,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

1.挑选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升为课外阅读教学,其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意识,引导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挑选趣味性较强的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就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挑选趣味性强、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读物,如绘本读物、童话故事等。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利用故事的紧凑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分析,在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阅读与学习了《韩信巧布背水阵》这一课后,教师抓住学生对韩信的敬佩和崇拜,组织学生阅读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提升,能够支撑课外阅读的开展。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分析古诗的中心,总结故事表达的精神和内涵,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正视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领略故事拥有的精彩内容的同时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运用自身的探究能力与阅读能力完成相应的思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此外,教师应该将学生个人的课外阅读上升为集体阅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生的阅读方法、角度和技巧,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了《孙悟空龙宫借宝》的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在学生集体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故事的情节,并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篇11

1.1严格要求,严格经验。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读或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则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能读得透彻、理解得深刻。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

1.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1.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

2.认真看清题目要求,细心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2.1强化基础知识。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因此在做这些基础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

2.2处理新生字词。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思;③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

2.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3.巧借关键词句,找文中原话,进行答题

3.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数阅读试题会出自选文的某一处地方,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3.2提升内涵,升华情感。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这就要求学生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写出完美的答案了。

4.掌握认真回答问题答题技巧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回答问题时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4.1学生不答题或乱答题。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c,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不得分。我们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胡说和乱说,写一些没用的东西。答题时要抓住要点,不能偏离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