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会安全含义

社会安全含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31 14:48: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会安全含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会安全含义

篇1

二、法律意义上的生态安全

当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法律自身也要通过一定的改革来满足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人与自然对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是其起点,生态安全突出人与自然的联系,强调自然安全、社会安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总的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护生态安全的根本,生态安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受法律保护的对象。生态安全表明的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备状态。从生态系统可以看出,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生态安全。[3]它是人类活动、生活的首要问题,因此是全球人类的最终安全。生态安全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我们同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安全中所谓的人并不是现实中单个的人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代表的是一种主体。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它们是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以利益为次要的理性的人。

(二)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生态安全的一种媒介,它是一种利用传统法的技术来对社会进行的改革。传统法具有一定的弊端,我们需要在一些法律之间找到一种所谓的平衡,从而达到合适的目的利益。对于环境法,如果从片面上很难找到那种理想的状态。为了找到环境法的合适、理想的状态,就需要通过查阅与环境相关的一些材料,无论是对自然还是社会领域,都要进行研究。因此,我们运用有关的技术来形成环境法律的一些制度,可以形成确定的安全观念,有效的保证生态价值,使之有别具一格的特征。最终我们在与改善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使之能完美的适合我们国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4]同时,我们要吸取一些新兴的技术,推成出新,不断创造适合我国的社会技术,构成完善的生态安全秩序,对生态安全的深化具有支撑作用。

(三)环境权利生态安全得以实践,环境权利必不可少,通过一些新型的权利义务机制来实现。人类生活环境的必备状态是生态安全的重要要义,而环境权利是人有享受舒适生态环境的待遇。因此,环境权利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能有效的避免生态安全的虚无,又能为建设生态安全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环境法的反思

生态安全不仅要对传统部门进行改革,还要考虑其法律核心。老实来说,实现生态安全要有合理地掌握法律含义,建构环境法的观念与制度。

(一)生态安全的反思人类对生态安全的认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辩证过程,在环境法的审查中,更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不足之处,建立新的生态安全观念,即将人带入生态系统中,提出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安全,它们是一个整体,这进一步展示了传统部门法安全观念的重要性,面对生态安全问题存在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哲学方面探索,并以此扩展传统法哲学领域,促进法哲学的改革。[5]我国在高风险的背景下,更需要在哲学方面来反思环境法安全观念。所以,生态安全不仅仅是概念出新,它更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安全致使我们对价值和立法的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保障生态的安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化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法的目的是用某些特定的法律手段来降低风险增加社会安全。可以看出,环境法已经不再是交易和社会安全,而是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利益。因此,环境法面临着变革。从法的概念上来讲,环境法需以可持续发展为新理念,在哲学的背景下进行一代向二代更替。新的环境法不仅要保护当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三)制度的回应从经济学来看,制度即可指具体的一些制度安排,也指社会中各种制度的综合。我们这所谓的制度的回应指许多环境法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的回应,当然也指具体环境法制度的反响。1.一体化制度体系一体化制度体系包括规则、法律、政策,我们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要求从源头防护,把保护环境意识穿插于各个环节,提高发展能力。建立与俄罗斯相似的法律体系,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此外,由于系统的复杂和不稳定性,法律渐渐改变了生态系统。由此,法律人从原先理想的,喜欢的规则管理到新的认知,适应的机制,法律通过新的调整办法解决了管理问题。因此,可以重新考虑规则在生态安全上的功效保证,实现对生态安全的系统化保障。2.一体化的框架体系联动框架体系有立法、司法和执法,在生态法律方面,我国在很多领域并没有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因此,因促进环保立法,在环境保护中建立一些基本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的布置、生态功能区的布置,在源头上保证生态安全。从生态执法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应该扩大处罚力度,加强政府对生态安全保护的责任,督视监管部门严格执法。从环境司法上可以看出,尽管我国一些法律建立了公益诉讼的制度,但却在各个方面存在限制。因此,在我国法律的修订中,对一些环境破坏问题,公民和一些非政府人员有权利对环境问题提出诉讼。由安全观念的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部门法下,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转换概念或者对理论的假设,而在于对思考角度的转变和对现实中问题的关注。

篇2

法律作为多元价值的所属者,集合了自由、秩序以及正义等多元价值为一体,并由此构成了一个法律价值维度的对应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秩序即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存在或保持的某种稳定关系。而安全,则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即主体在自身存在状态上保持安全。就秩序与安全而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重点,即前者内涵价值的实质,便是后者。很大程度上,一个部门全体人员对安全观的认知,其实可以直接反衬出其所在法制社会的进步。所以,从这一角度理解,法制社会的形成,可以代表社会转型的成功。

一、民商法中对于交易安全的保障

(一)交易安全的不足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民商法已经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但是立足于民商法本身而言,其传统的安全观念,是在人和交易相对安全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所以,民商法的实质属于针对个体本身的安全观念,其最终目的是对个体的行为安全实施保护。另外,传统意义上的民商法,其安全的内涵在于针对市场投机构建而成的合理秩序。也就是说,为该秩序设计的交易安全规则,仅仅只是对投机行为及其秩序进行的秩序化表达和公式化表达,并没有社会安全这一整体观念。就安全保障而言,其依靠的是人为监控和法律规则设防。但是,一旦某一行为危及社会整体安全时,民商法便严重缺乏法律相关的制约机制。在对环境资源进行市场配置时,由于环境属于公共物品,该属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物品的交易。这不同主要表现为“交易的一方是政府,直接代表着环境公益,所以对合同的具体内容掌握着很大部分的监督权和管理权。以环境保护为基本目的,政府在交易中可以对标的物进行流转和运用限制,而相关内容必须在合同条款中得以明确立项,这便给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法理论带来全新的挑战”。

(二)交易安全的确立

在民商法中,有一重要的概念,即交易安全。同时,该概念也是民商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价值。交易安全,顾名思义是指对成立且生效的法律行为主体进行保护和相信的信赖,且该法律行为具有属实的交易性质。一言以蔽之,交易安全的重点在于对民事权利这一界限进行确定。在物权法中,其公式制度对交易安全的保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无权不对其进行公式,那么在物权频繁交易的状态下,不仅无法保障物权交易的安全,连带第三人的利益也会受到严重损害,这势必会引发物权交易在秩序上的紊乱。而在债权法中,同样对交易安全异常重视,无论是《合同法》制度,还是合同的保全制度,亦或是合同的抗辩权制度,都在推动和存进交易发展的基础上,保障了交易安全的实现。不仅如此,商法领域也为交易安全确立专门的价值归属。

二、社会法对社会安定的保障

(一)社会安全的问题

就社会安全而言,其无论是对社会安全的维护,还是社会均衡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亦或是社会合作的增强,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本位为社会利益的法律,社会法缺少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即没有关注到生态环境这一关键问题。环境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问题。从经济这一视角分析,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市场失灵、市场外部不经济、规划成本代际分配以及产权界定模糊等。而从社会这一视角分析,借助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价值观的扭曲变形。所以,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发生转变。不管是对社会环境的保护,还是对社会安全的维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究其根本,无论何种理论模式,其核心内容都是社会系统本体的安全,并没有对生态系统的安全进行考虑。所以,立足于社会安全观,要想对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回应,就必须对环境问题相关的难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社会安全的确立

立足于法的价值,社会安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针对交易安全,指社会整体的安全状态。二,针对国家安全,指包含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等在内的人类社会整体的安全状态。事实上,一旦社会成员生活于社会之中,就必然会产生生活风险。不管是年老疾病,还是自然灾害,都是威胁社会成员生活和生存的主要风险。所以想要有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弱这些风险和威胁。由于我国经济选择的发展模式是外源性以及社会加速转型等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社会安全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社会保障体系变弱、突发事件剧增,连带信任危机也在不断加剧。

三、生态安全的提出和生态安全的法律意蕴

(一)生态安全的提出

生态安全,其实是在继承社会安全之后发展而来的,它引导人们从多元化的角度对社会安全和交易安全进行思考和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安全已然成为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故此,从某种程度上理解,生态安全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此,便衍生出生态安全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其一,生态安全是一种生态和人类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状态。其二,生态安全受法律直接保护,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由此可见,生态安全的提出其实表明的是人民赋予其法律保护的急切渴望,而其发展则表明的是人民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的迫切需求。鉴于目前我国环境的现实状况,人民和政府都应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二)生态安全的法律意蕴

就目前我国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而言,为了满足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的客观需求,法律自身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故此,生态安全在法律上便有如下层面的意蕴:其一,社会技术。这是生态安全的媒介,是利用传统技术针对社会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其二,环境权利。环境权利是生态安全得以有效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的方式主要是借助新型且先进的义务机制和权利机制。其三,人与自然。就生态安全而言,人和自然是其产生和发展的起点,其重点突出的也是两者之间的自然联系,而重点强调的,便是自然与社会安全的整体统一。总体来讲,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生态安全得以有效保护的根本,而生态安全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对象,且会受到法律的直接保护。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无论是社会的存在,还是其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生态安全后独立存在。所以,生态安全是全球人类的最终安全。

四、结束语

根据环境法可以知道,生态安全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交易安全和社会安全,已然成为了法律安全中重要的秩序法基础。所以,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紧密结合,重点发挥其自身作用。

作者:刘淼杰 单位: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蒋春华.部门法本质问题的价值取向分析路径探析———兼论环境法的本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02:48-55.

[2]马波.论环境法上的生态安全观[J].法学评论,2013,03:83-89.

篇3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一)投入指标

“科技管理思想”以及“科技研发服务体系”是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核心,因此,本文围绕这两方面内容设计投入指标。具体如下:

1.科技管理意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指在能源设施、给排水设施、邮电设施、交通设施、环境设施、防灾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应对公共危机的强有力保障,是预防公共危机发生的前瞻性举措。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高耗能行业的投入一方面反映工业投资结构是否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另一方面反映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危害程度。在我国,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燃料加工等六大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反映以知识、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科技含量的增加是减少公共危机发生可能性的一种途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是能耗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用于考核一个地区节能降耗工作效率。高能耗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又破坏了环境,而环境资源的损害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指在资源环境领域的投入,是资源环境保障能力的直接体现。通过增加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得到控制,不仅减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机率,而且为公共危机预防提供重要保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入:是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体现,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直接投入,能够有效地为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提供最直接的物质保障。

2.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包括: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反映公共危机领域科技研发活动的开展情况,而科技研发活动的开展是科技研发服务体系核心内容。公共危机领域科技人员:是从事与公共危机相关的科技人员数量,反映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本文选择煤矿、药物、地震、资源勘测、交通安全与控制、矿业安全、食品安全等6个与公共危机密切相关的科研领域,统计从事上述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中的科技人员数目。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是从事与公共危机相关的科技资产的数量,反映科技财力资源的规模。本文选择煤矿、药物、地震、资源勘测、交通安全与控制、矿业安全、食品安全等6个与公共危机密切相关的科研领域,统计从事上述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中的科技资金投入。安全技术交易额:指登记合同成交总额中,明确规定属于安全技术交易的金额,是公共危机领域科技成果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技术市场化中,成熟的、具有应用前景的安全技术通过技术转移、促进,经过成果转化、推广,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

(二) 产出指标

公共危机的实际水平就是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的产出,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因此围绕这四方面选择指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森林火灾是危害性大、发生面广,处置救助都极难的自然灾害,不仅与全球气侯变暖、与旱情严重有关,还与公众防火意识缺乏有关,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自然灾害状况。亿元GDP死亡人数:一定单位国民经济收入下,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数目,反映事故灾难状况。法定传染病发病数: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传染病疫情,我国将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社会安全案件数: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几类。选择有较大影响的属于社会安全的刑事案件数量来反映社会安全状况。

分析方法的描述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在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问题具有绝对优势。

1.C2R模型。C2R模型是用来研究多个DMU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的。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DMU分别有m种类型输入和s 种类型输出。

其中: xij指第j个DMU的第i种投入总量,Yrj指第j个DMU的第r种产出总量,i=1,2,…, m; j =1,2,…, n; r =1,2,…, s。

各DMU的投入与产出用向量表示为:

Xj=(x1j , x2j ,…, xmj)T

Yj=(y1j , y2j ,…, ymj)T

模型如下:

(1)

其中λj(j =1,2,…, n)为n个DMU的某种组合权重,λj Xj和λj Yj分别为按这种权重组合的虚构DMU的投入和产出向量,Xj0和Yj0为所评价的第j0个DMU的投入与产出向量。模型(1)的含义是找n个DMU的某种组合,使得其产出在不低于第j0个DMU的产出的条件下投入尽可能的减少。

DEA有效性包括规模和技术有效两种。C2R模型意义下的有效性为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的综合(乘积),也就是可以同时检验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

2.C2GS2模型与技术有效性。C2GS2模型为:

(2)

各变量的含义同C2R模型。

DEA有效性(C2GS2)是说,对于产出量y0而言,投入量x0不仅不能按同一比例θ0减少,而且也不能将其中的个别投入分量减少。一般地,当产出为y 时,如果相应的投入x不可能再减少时,这样的生产过程称为技术有效。可见,在C2GS2模型下的DEA有效仅是技术有效的,而不一定是规模有效的。所以,不同模型具有不同评价作用。对同一组DMU将C2GS2模型和C2R模型结合使用,可进一步弄清每个DMU的规模和技术有效性问题。

DEA被广泛运用于投入产出分析中,但存在指标问题,如指标遗漏、指标重复、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混用等,若增加或减少敏感指标,会导致研究结果相差很大,人为减少变量又会失去DEA方法的优越性。因DEA存在不足,本文在进行DEA分析之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优化。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通过对原始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结果关系的研究,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指标,从中选取几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指标项权重的客观性,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干扰。

设有p个原始指标x1, x2, ……, xp经过标准化后构成p维随机向量,对其作正交变换,得到新指标F1, F2, ……, Fp可由原指标x1, x2, ……, xp线性表示,即:

(3)

且满足u2k1+u2k2+…+u2kp=1, k=1,2,…, p其中uij由下列原则确定:Fi和Fj不相关;F1是x1, x2, ……, xp的线性函数中方差最大的,依此类推。

根据该原则确定的综合变量指标F1, F2, ……, Fp分别称为原始指标的第一、第二、...、第p个主成分。分析时可只挑选前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

(三)指标一致化处理

根据指标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综合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种类型,逆向(指标的数据越小越好)、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和适度型指标(指标值适中最好)。本文进行DEA分析时应以正向指标为评价基础,所以需对逆向产出指标一致化处理:设有n个要素。

xi f1(x), f2(x), ……fn(x)令max fi(x)=fi max(x), min fi(x)=fi min(x)

逆向要素的无量纲化隶属函数为:

(4)

实证分析

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投入产出的实证分析是以河北省境内的11个地级市作为对象。因为受条件限制,没能得到河北省某一特定城市的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投入产出的统计数据。又因为河北省内的11个地级市,从人口规模上它们全部属于大中城市。因此,选择以不同年度的“河北省”代替“城市”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分析,这样的处理符合研究对象的界定,同时也能够保证研究质量的要求。

(一)变量与数据

根据上文指标的构成选取变量和数据(见表1)。在投入指标中,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城市公共危机领域科技人员和城市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是以从事煤矿、药物、地震、资源勘测、交通安全与控制、矿业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危机领域的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中科技研发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这两个指标的数据;对于城市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以河北省公共危机领域省级研发项目的数量作为该要素数据;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入6个变量的数据来自于“河北统计年鉴”,城市安全技术交易额来自于“河北科技统计年鉴”。在产出指标中,反映自然灾害状况的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数据来源“河北统计年鉴”;反映事故灾难的亿元GDP死亡人数,数据来自河北省国民经济和河北省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反映公共卫生状况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来自河北省卫生厅的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公告;对于反映社会安全状况的社会安全案件数,河北省人大内司委、省高院与燕赵都市报(网)已连续七年开展“推进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的活动,在每年的这十起案件中选取涉及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社会安全案件数量作为该指标的数据。

对于4个产出指标的数据则为2006-2010年的数据,后文决策单元的年度就是以产出数据的年度来表示的。

(二)投入指标降维优化

本文选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相关性很高的投入指标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异、比原始变量个数少的几个新变量。利用SPSS软件计算,对为逆指标的产出指标进行一致化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三)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

上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投入指标进行降维,得到X1和X2两个综合因子,以这两个指标作为投入,以一致化后的4个指标作为产出,进行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运用LINGO数学软件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技术有效性的实证结果。利用C2GS2模型计算得5个决策单元,也就是5个年度有效性系数θ*全部为1,说明对于河北省公共危机状况这个产出量而言,投入量不仅不能按同一比例减少,而且也不能将其中的个别投入分量减少,即技术有效。虽然技术有效,但并不等于规模有效或DEA有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DEA有效性分析。

规模有效性的实证结果。利用C2R模型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DEA的C2R模型,得出5个年度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和规模综合有效性系数,2006-2008年的θ*=1且S*-=0,S*+=0,即DEA有效; 2009年有效性值为0.5429,2010年为0.5612,这两个年度都是非DEA有效,并且有效性系数表现出稍稍上升的趋势。

“三鹿牛奶”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开始重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了与城市公共危机相关的各种投入,投入力度在随后的年份里开始迅猛增长,而产出状况在1-2年的短期内不可能迅速见效,于是就会出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投入产出不是有效的,且有效性系数是大幅度降低的情况。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性系数会逐步增长。

DEA有效性实证结果分析。根据DEA的C2R模型,得出5个年度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和规模综合有效性系数,现将这2009、2010两个年度的DEA无效原因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从2010年的情况看,在2个松弛变量中,X1有投入冗余,X2没有冗余,具体松弛变量和投入冗余率如下:

S1-=5.7278,α=Si-/Xi= 34.21%

综合因子X1投入冗余率34.21%,表明在10个投入指标中,除了“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数量”和“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三个指标外,其他7个指标投入相对过剩。即河北省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在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危机领域科技研发人员以及城市安全技术交易额共7个投入方面表现出相对过剩。

在4个产出变量中,有2个指标有产出不足。具体的剩余变量和产出不足率如下:

S1+=0.3940,β=sj+/yj=0.3940/0.9803= 40.19%,

S3+=1.0113,β=sj+/yj=1.0113/0.2597= 389.41%。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对于自然灾害产出的不足率为40.19%,对于公共卫生事件不足率高达389.41%,这表明河北省各城市在自然灾害,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仍要积极采取措施,下大力量改善。

第二,从2009年的情况看,在2个松弛变量中,X1有投入冗余,X2没有冗余,具体松弛变量和投入冗余率如下:

S1-=2.0171,α=Si-/Xi=2.0171/8.2396= 24.48%

综合因子X1投入冗余率24.48%,比2010年低,表明在10个投入指标中,除了“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数量”和“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三个指标外,其他7个指标投入相对过剩。

在4个产出变量中,有2个有产出剩余率。具体的剩余变量和产出不足率如下:

S1+=0.3328,β=sj+/yj=0.3328/0.8660= 38.43%,

S3+=1.2609,β=sj+/yj=1.2609/0.1=

1260.9%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对于自然灾害产出的不足率为38.43%,对于公共卫生事件不足率高达1260.9%,这表明河北省各城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率比2010年高3.2倍,所以有关方面要重点关注城市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状况。

第三,综合分析:首先,对于冗余率和不足率较高指标的分析。针对第一个投入综合因子,应该强调的是7个方面的投入只是针对当年的产出是相对过剩的,并且这种过剩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投入的突然增大产生的过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投入结构的科学合理性,投入结构的不完善会导致产出的“缩水”,而表现为投入冗余。公共卫生事件的产出不足率极高,说明近两年公共卫生事件在河北各城市比较多发,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管理不够完善的现象,同时也表明投入的急速增长和投入结构的不尽合理也是导致产出没有随之同速增加的一个原因。

其次,对于2006-2008年投入有效的分析。由于DEA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对于投入产出分别为(100,100)、(5,5)和(1,1)的三个决策单元,在DEA模型看来,其都是有效的,并难以区分这三种有效的实际含义,而在现实的公共危机中科技工程的投入产出中,这三种有效具有明显的不同含义。第一种是高投入高产出情况下的有效,第二种为一种平均水平式的有效,而第三种则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情况下的有效。对于这3个年度的河北省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投入产出而言,基本属于第三种类型的有效,即相对来说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模式下的有效。

再次,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一是河北省各城市近年对诸如环境污染治理等公共危机投入开始重视,投入开始加大,特别是在2008年“三鹿牛奶”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了公共危机领域各种投入,但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投入尚需不断改善;二是近年河北省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危害加大,如靳如超恐怖爆炸案、三鹿牛奶、白洋淀红心鸡蛋等公共危机事件,说明河北省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综合水平仍需提高。

篇4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07-01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之一。从突发事件管理而言,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特点,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对于政府走出和减少突发事件处理的误区,妥善处理公共事件危机,树立和维护政府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分析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及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指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根据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可以分为四类。1.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等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突发公共事件爆发的时间、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经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即事件发生突如其来;不确定性表现在其产生的原因、变化方向、影响因素和后果等各方面都无规则,事件瞬息万变,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

2.涉及主体的公共性和范围的广泛性。突发公共事件是专指在公共管理范畴内的危机事件,其影响和涉及的主体具有公共性。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涉及范围不一定是在普遍的公众领域,但是事件却会因为迅速传播而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公共热点并造成公共损失、公众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

3.事件具有多样性和影响面广的特点。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大致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可见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领域比较广。

4.危害性大。突发公共事件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给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这种危害往往冲击社会原有价值体系和认知标准,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心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突发公共事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含义及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其主要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2.应用性;3.针对性;4.系统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依据及注意事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依据。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方针、原则为准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由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决定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选择过程中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遵循规律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针是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党的任务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选择运用上,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指导方针。同时方法的选择还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求实原则、层次原则等原则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其次,坚持一定的原则。在突发公共事件这一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选择,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创新性原则。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体现时代性、预知性。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充分体现时代性,以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带来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体现预知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采取现代方法来预知这些未知因素,创造性地把握事情发展的规律以取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不确定性的最佳效果。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事物的变化情况,全面考虑不同层次人群的特点和思想状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求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层次性,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3.实效性原则。实效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选择正确的内容、采取正确的方法,实事求是地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取得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最佳效果。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直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上,也表现在引发社会恐慌心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及产生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上,而且仍然能够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选择上一定坚持实效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内在统一。有了针对性,才能有实效性;没有实效性,也谈不上针对性和创新性;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发挥创新性,这三者密不可分。

三、公共事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深入学习,熟练掌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既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构、分类及运用原则,又要熟悉各种方法的特点、运用范围,找出各种方法的利弊,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篇5

所谓安全监督管理的体系。它包括了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员工之间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管理网络、职责分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近些年来,我国监管层的建设方面发展不平衡,在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正趋于日益完善,而在有效执法监督、认真遵章守法以及其他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甚至严重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监管层的建设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是不争的事实。

1、提高安全监管员的技术素质

安全监管人员是指各级政府部门的专职安全监察人员、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安全技术人员、行业企业或社区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等。涵盖了生产、交通、消防、建筑、矿山、生活、环境、娱乐中的生命安全,也包括了职业卫生、身体健康、舒适劳动、高效工作等,是全面提升生存质量的高要求。工作、生活中的安全需求以及行业之间的安全监管存在交叉和相互渗透,社会对安全监管人员技术素质的期望就不再局限于生产区域,监管能力应扩大到全社会中的人们日常生活及环境中去。但实际情况是安全监管人员技术素质不高,人员中不少是刚上岗或转岗的,许多在岗监管人员还不能顶岗使用,没有专业者有之,专业单一者有之,甚至有人上岗多时,却讲不清“三同时”、“四不放过”等名称的含义,即使现今已有部分安全监管人员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或安全评价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理论与实际脱节,有资格证书与有工作能力还不是一回事。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与社会需求还相当不适应。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技术素质是当务之急。

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技术素质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安全监管人员自身观念上的转变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社会安全作为已任,打破行业、企业、部门的束缚,增强社会安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为社会安全献身的精神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二是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安全技术技能,学习并具备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社会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法学、安全生活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学、安全设备学及其他工程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才学,使知识的精深与广博集于一身。

2、重视安全监察效能

政府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监管人员分别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消防、交通、职业卫生等法律、法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各方面的安全提供技术服务;行业、企业、社区安全管理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制度,提供安全生产管理。

上述三个方面的安全监管人员组成安全监管体系负责整个社会安全的日常监管工作。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中介机构的技术服务以高一层次两个方面对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给予法律和技术支持,并通过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实施,以各种安全活动的形式,实现安全监管的目的。这种传递式监管方式的效能,与上层、下层各自的工作方式和相互间的配合有关。三方面的监管人员在安全监管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和部分相同的职责,工作方式相互适应并有较好配合时,监管效能就高。但由于上层、下层所处的地位不同,监管对象的不同,利益趋向不同,特别是工作方式不相适应时,相互配合就差,监管效能就降低。

(1)全面推行《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以下简称“体系及标准化”)的认证工作,为企业走向全国及国际化,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部分已经通过评审认证的企业收获很大,不但从根本上改善了企业安全生产面貌,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也增加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筹码。企业建立“体系及标准化”需要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只有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体系及标准化”的重要性,企业才能保证投入足够的资源,确保“体系及标准化”的建立及有效运行。由于受认识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还没有主动想到去推行这一科学的管理方式。

政府应在帮助企业最高管理者“觉醒”方面下些功夫。如:为企业最高管理者办“体系及标准化”的学习班,让他们知道该“体系及标准化”内容是什么;对企业有什么好处等,指导和帮助企业最高管理者转变思想,主动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大型企业、外贸型企业、危险性大的企业推行“体系及标准化”认证工作,应排出一个时间表,以外力促进内因的变化。

(2)切实抓好“三建”项目的“三同时”

“三建”工程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审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预评价工作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三同时”审查、“三建”工程项目竣工后职业健康安全验收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运行效果,关系到“三建”工程项目会不会形成新的安全欠账。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三建”项目建设方的主动申报。如果建设方没有主动申报,“三建”项目已建成投产,虽然可以查处,但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在没有安全措施而投产的项目如同坐在火山口一般,隐患始终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所以,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没有申报“三同时”的“三建”项目应联手予以制约。如安全监管部门、土地征用部门、资金来源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承建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强。

(3)严肃执法应避免“谋利”的倾向

先讲几个大家都曾遇到过的谈起来又都十分气愤的事情:

举例1:每年春运期间,凡客车超载,被交警发现必罚款。但交了钱后,超载客车被放行,危险继续延续。如再遇交警检查,只要亮一下罚款单。罚款单成了通行证,可以避免再罚。这就给人留下“交通违章罚款仅仅是为了谋利,为过年而准备奖金而已”的印象。

举例2:防雷接地检测,每测一个点次100元,一幢楼房的防雷网上测十几个点次(随意性很强),20~30分钟就完成了。测试过程中又不按规范进行,怎么方便怎么干。两个人一天下来,可测200个点次,检测费用竞达2万余元,这种没有多少技术的重复体力劳动的价值高得出奇。

举例3:“三建”项目安全评价,按工程费用的3‰收取。工程规模越大,按比例收取评价费也越大,所以就出现大工程的安全评价抢着做,小工程的安全评价没人做或简化做的现象。安全性评价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不同的工程应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结果,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安评“专家”不专、计算机数据库的使用、及谋利思想的诱导,一两个人用几天的时间,在没有多少现场调查的情况下,出现不同项目工程的安全评价报告书不仅大同小异,而且“头重脚轻”的倾向。即工程概况叙述太多,对工程设计已有的安全卫生措施评价分析以及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如何解决太少。人们自然会提出:“目前的安全性评价有多大的效果?”的疑问。

从上述几个典型的例子可看出,有些执法过程似乎与“谋利”连在一起。久而久之,执法成为“谋利”的代名词,成为某些部门或个人“谋利”的合法手段。这不仅败坏了政府部门和安全监管人员的形象,迷住了部分人员利欲熏心的心窍,而且使本应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和预期收到的安全监管效果大打折扣,破坏了社会安全的大好局面,减缓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严肃执法中应避免“谋利”的倾向。

a、执法必须严肃,但应改变执法方式。执法应以法律法规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以指导、疏导、服务为主,处罚为辅。处罚了不等于问题解决了,当措施落实隐患排除时,处罚才有教育和惩治的意义。在特殊情况下,如危险在即,屡教不改,故意违章等,必须强制执法,消除险情,从重处罚,引以为戒。上述交通违章载客的例子,正确的做法是:查处应是全年全天候的。处罚教育后,为保证危险立即中断,应由交警调动备用车分流超载人员,费用由超载车主承担。通过执法,塑造监管人员的亲民、为民、便民的新形象。

b、安全执法权应相对集中。对一个单位、一项工程的安全执法检查涉及到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卫生、特种设备等安全执法检查,由于存在执法部门多、执法权分散、执法效率低、执法成本高等安全执法监督管理上这些弊端,一个商家、一个企业、一个投资者或者一个项目建设负责人,当需要大量的精力应付各类安全监管时,他只好去找一个更好一点环境去发展,所以,安全执法机构应相对集中。

篇6

安全在我心中(焊接专业安全月演讲稿)

如火如荼的六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当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那一科起,就与安全结下了不解之缘,宝贵的生命从此开始。当我还是孩提的时候,父母是我生活中的“安全员”教我避免危险,让我平安长大;当我走入学校,老师是我的“安全员”教我安全行路,督促我健康成长;当我步入工作岗位,每位师傅都是我的“安全员”,教我安全操作。现在我作自己的“安全员”安全责任时刻牢记心中,不仅自己要安全工作,还要防止他人受到伤害。做为电力基建行业的一名职工,常年在外奔波,与亲人聚少离多,想着两鬓班白父母的惦念;想着年轻妻子苦苦的期盼;想着年幼孩子殷切期待,才使我深深认识到“安全”这两个字的重要含义。所以我要从自身做起,做到懂安全、会安全,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认识转变。我是焊接专业公司的一名高压焊工,在施工现场常常面临着立体交叉作业,时刻都有安全隐患的出现,我一面要高质量地完成施焊任务,另一方面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专业公司领导严格要求我们,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坑三代,我们也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既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只有安全做保障,才能干出精品工程。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竞争激烈,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是力争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实践证明,加强班组建设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安全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班长在每天的站班会上重复强调干活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有些同志觉得罗嗦,熟不知平时婆婆嘴胜过事后媳妇心,一时麻痹大意将导致终生的遗憾。“安全为天、质量为本”,如果天塌了,一切将从无谈起,所以,安全的警钟要在心底长鸣,不容有一丝懈怠,宁可平时多流汗,不让自己多流一滴血。让我们一年四季月月都是“安全生产月”,让我们全体员工人人都做“安全员”!在海电项目部的领导下,与各专业公司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团结全体职工发扬内蒙电建一公司光荣传统,以安全生产为宗旨,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文明生产施工责任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优质高效地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创建海三特色的高效、节能、优质精品工程,向社会、向家人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让蒙电一建在海三这片净土上再树立起一座安全无事故的里程碑。焊接专业公司[1]

在百度搜索:安全在我心中(焊接专业安全月演讲稿)

篇7

幼儿活泼好动,对危险动作的后果预知能力差,从而易导致各种伤害事件的发生。于是,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避免出事故,幼儿的户外活动减少了,一些体育器械拆除了,社会实践活动取消了,春游踏青活动也不敢再组织了。我们的孩子就像花园中的小花小草,被保护得好好的,弱不禁风。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保护好幼儿,但不能“因噎废食”,采取那些消极保护的措施,不承担我们教育者的责任。笔者认为,在教育上,应少用“堵”,多用“疏”的方法。

首先,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去。如,每次在户外活动或游戏前,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哪些危险情况,制定安全游戏的规则,并随时提醒幼儿自觉遵守规则。这样,既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又做了安全的教育和铺垫。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心系幼儿,双眼时刻关注,并随幼儿活动范围而移动,防止一些突发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提供了丰富的器械,鼓励他们学习跳绳和踢毽子等有一定难度的体育项目,并教给他们正确的运动方法。幼儿人手一份器械,互不干扰,避免因争抢器械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幼儿从开始练习时的手脚不协调,到如今轻松自如地连续踢跳,幼儿的精力得到了释放,打闹的现象反而减少了。

其次,利用一些教学活动中的情境游戏、观看安全知识的录像和图片、介绍特殊的电话号码、认识安全标志的含义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抓住幼儿身边出现的意外事件,让幼儿感同身受,接受教训。例如,中班时,一名幼儿因把腿伸进行驶的自行车车轮中而受伤;另一名幼儿在家中的床上蹦跳不幸胳膊摔成骨折等等。幼儿从同伴身上发生的事件中,看到了伤害的真切后果,从而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最后,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近年来地震现象频发,为了让幼儿在突发状态下学会安全自救,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多次应急疏散演练。刚开始幼儿奔跑着离开活动室,而不懂避让,结果在门口挤成一团,谁也跑不出去。我就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明白有序不拥挤才是最快跑出教室的好办法。于是,幼儿在之后的练习中逐渐学会了适当避让,紧随其后,有序撤离的本领。在跑下楼梯时,有个别幼儿为了求快,几级台阶一步跨下,结果差点摔倒,反而影响了速度。在反复实践中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下楼梯时应小步快速,脚应踩到每级台阶上,这样才既快又安全。就这样我班幼儿在一次又一次应急疏散演练中,掌握了更快更好的逃生方法。

篇8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含义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养老保险的特点

一般来讲,养老保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强制性

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以后的基本生活。

2、互济性

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和互济。

3、普遍性

每个人都有老年岁月,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养老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由于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很广,被保险人享受待遇的时间较长,费用收支规模庞大,因此,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在全社会统一立法、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实施。 机关退休与企业退休的区别

三、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是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生长,它同时是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完成了新旧制度转换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情况下的问题:

1、收支矛盾,财政来源单一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保险保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因为经济拮据,保费拖欠的情况十分严重,弹性和刚性支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上日益老龄人口数量,数量增加,享受养老金,养老保险的费用增加,人口老年化是一个主要问题的危机。

2、历史遗留账号问题

目前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形成一种资金流和现收现付没有本质区别的“空帐”的运行机制。”在1997退休职工养老金继续以过去的标准,即企业应承担的退休职工养老需求和在职职工积累的双重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支付困难,拖欠现象等问题比较突出。

3、退休年龄偏早

退休年龄确定的时间长度的养老金。退休年龄较低,这意味着养老金时间较长,即用于支付养老基金会要求更多。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0岁,加上生活和健康的改善健康的原因,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有关专家猜测2060中国老年抚养比为60.3%。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在中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不仅使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不利于保护妇女权利。

4、基金的利用效率低

中国养老金的规定在满2个月工资以外,都应该被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银行存款,股票,没有投入其他金融和商业职业。但目前我国养老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收入很小,不能满足需求的老龄化社会,没有建立养老金,增值的有效机制。

四、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对策

基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完善多层次多方面的资金渠道。完善养老增值能力,实行国有资产,社会安全问题的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和其他措施,社会保障基金。

2完善企业年金计划。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养老保险责任和义务。养老保险的支柱是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的账户操作创造足够的活动空间。

3、逐步解决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空账”。(1)建立帐户离散系统,建立个人账户专家系统。个人账户基金脱离社会分工,实行账户,从而避免社会统筹账户的“借”风险。(2)建立专项基金管理机构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和运作,确保其资产的价值。

4、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制度。社会安全计划应能覆盖人群,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政府行政能力的决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养老保险,应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农民工是一个过程,其中一个非常大的和不可忽视的一组。应立即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内的法律和规章,将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这可以扩大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金危机,因为一旦农民工社会保障网络覆盖,他们将有“能量”,考虑如何提高老人的福利水平的是我们以后长期解决的问题。

五、结束语

总之,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养老保险的老年工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平等等于人口基本生活。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是指老年生活后,预计,受威胁的“后方”,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生活更稳定,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关键词】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第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第二, 形成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学校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全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各系部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系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系学生分会必须设立安全部,各班必须有一个安全委员,各寝室必须有一个安全员。第三,建立学生安全协会和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安全协会主要是传播安全文化, 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安全学习,参加安全实践,调查安全隐患,反映安全问题,研究安全理论。通过安全协会召集热心安全宣传的同学,通过会员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讲安全和重视安全的氛围。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平台去教育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形成讲安全的习惯和优良传统,从而保证社会安全和谐。第四;让安全知识、安全思想进教材、进教室、进大学生大脑。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思想,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讲解安全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应独立安排一章安全观(安全基本理论),具体阐述大学生应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大学生安全素质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全社会都在重视安全问题, 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既不同于中、小学生、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也不同于农村、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同时也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在安全问题上也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1、有理想但缺乏理智,办事凭感性、感情,情绪好,做事就放心、安全;情绪坏,做事就出乱子、不安全。2、有文化,但缺乏细致,不全面,办事粗心大意、丢三掉四。3、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于成年人,但处于不明世事的幼童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之间,他既打上幼童不明世事的痕迹,又有中、老年人的一些经验。幼童靠成年人照顾、帮助,中老年人靠经验处世,而大学生正好缺乏中老年人的经验又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10

关键词:地方政府;协作管理;公共危机

1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

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时刻都要面对不同程度的危机,而政府处理的危机是属于公共范畴的,被称为公共危机。所谓的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和外部的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生产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情况和紧急状态,那么能够引起这种危机情况的紧急状态的事件就是公共危机事件”。学界通常对“政府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作为等同的概念,不做严格的区分。但是以张小明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危机管理具有双重意义。政府作为一般的社会组织和其他的组织一样也会面临自身体系内外的一些危机状况,比如财政危机、生存危机或人力资源危机等,关于应对这些危机的管理活动是政府危机管理的第一层含义。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这个身份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时,政府应对的危机是属于公共范围的,是对公共危机的管理,这属于政府危机管理的第二层含义。文中使用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危机管理”不做区分,且是从政府危机管理的第二个层面出发研究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由于公共危机普遍是由地方开始引发和蔓延的,地方政府在预防、遏制公共危机中处于主导地位,本文强调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协作式公共管理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存在状况。

2地方政府协作式管理普遍存在的原因分析

协作性公共管理“描述了在多组织安排中的促进和运行过程,以解决单个组织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协作性公共管理从方向上可以分为纵向协作和横向协作。纵向协作强调政府组织内部层级间的协作活动,政府部门直接,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横向合作强调政府和非政府直接的联络和合作,通过伙伴关系、网络、契约关系、结盟、委员会、联盟、公会和理事会,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管理者代表其组织共同制定战略,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本文侧重于研究地方政府的横向协作管理。

奥图尔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为何跨越组织(例如组织间网络的管理),普遍存在且有可能增加的五个重要原因。协作性公共管理普遍存在于地方政府的管理之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众的需求多样化和政府失灵的矛盾以及协作主体的成长造成的。

处理艰巨或者复杂问题的政策可能需要这样的结构来执行。政府面临的公共危机和问题越来越复杂。问题的环境更加恶劣,单个部门已经不可能独立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更不用说严重的公共危机,协作成为了政府管理的必然选择。

基于政府直接干预范围上的局限性鼓励而不是抑制了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法。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公众偏好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产品而同时要求政府减少干预。此外。政府失灵一个重要的体现就在于不能为公众提供个性话的公共产品,为了满足公众的这些需求,政府只有与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协作才能做到。

政治驱动力诱导出需超越因政策目标而可能必要的联网;行政管理者经常必须平衡清晰集中的项目权威的技术需要与要求包容和更宽广影响的政治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意识的增强和途径的增多,为政府横向协作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组织网络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为政府间纵向协作提供了平台。

3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协作主体分析

3.1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非政府组织是指除了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所有社会组织;狭义的非政府组织是指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文中采用的是狭义的非政府组织的概念。非政府组织从产生开始就与政府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由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的特征,在我国政府成为非营利组织获得经费的来源之一。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形式主要是采取合作和赋权的方式,关键是利用非政府组织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取得在危机管理中的更好效果。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整合作用,由于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公共利益为所有活动的最后依归,能够得到公众的信任,以最快的速度和号召力整合社会闲置资源为地方政府解决危机提供协助。此外,非政府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区中的活动频繁,为地方政府解决公共危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诚信机制的缺陷和公民志愿精神的缺失成为非政府组织走不出的困境。公共危机的管理中,政府仍然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主体起监督和指导作用。然而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甚至不能避免组织内部的寻租行为,更不用说能很好地监督和避免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谋取私利。

3.2营利性组织

营利组织主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在地方治理理论中,企业作为政府协作的对象,主要以外包和委托的形式纳入地方政府管理的领域。营利性组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提供的是多样化的私人物品。营利组织的高效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高度适应性是区别于政府低效、反应迟钝的特点。现代政府面临的是更多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不仅要对公共危机事件作出快速的反应还要解决手段陈旧的问题。营利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政府的不足。公共危机管理是有一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危机发生前和发生中更多的是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但在危机发生后的重建阶段,政府需要营利组织通过契约和合同的形式将政府的部分工作外包给企业去完成。政府将危机管理的部分职能转移给企业,并不意味着放弃所有的监督管理权。与政府的协作关系并不能改变营利组织追求私利的特性,为避免营利组织的外部不经济行为,政府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协作模式,以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我国政府在管理中往往重结果不重投入,就会出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对等的结果。

3.3公民

政府与公民的协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公民和政府协调合作共同创造社会安全文化和在应对危机意识和能力上的提高。群众的危机意识、危机预防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因素。公民是公共危机的直接受害者,社会安全文化是需要在政府的管理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公民的广泛和积极参与下形成的,反映了一种社会的伦理和文化。在预防公共危机的管理中建设安全文化有三层次的要求:一是观念意识,主要是社会管理者和民众一起培养起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只有在观念上形成了预防公共危机的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很多危机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二是行为文化方面,行为文化是观念的反映,同时又作用于观念,“公民社会”的发展使公民增强参与政府管理的积极性和增加了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公民行为文化的发展为公共危机管理中快速动员社会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制度文化方面,政府在长期的安全文化的培养和管理中形成有效地管理制度,为创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提供制度的保证,为社会的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出现社会、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协作关系。

4地方政府协作管理的困境

4.1公共危机协作管理的责任问题

责任是一个控制问题,明确责任是协作管理的难题。在官僚制体制内,组织的层级结构极其严密,严格规定了不同层级和职位的职责。而在协作性管理中纳入的主体本身是处于体制外的组织。这些政府组织外的组织要承担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中的部分职能的时候必然存在责任的分配问题。政府不管与那个协作主体合作都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其他主体是否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要的话责任的大小如何分配,这是协作管理中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篇11

和谐社会的含义无疑是相当广泛的。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调节社会利益冲突,形成一种利益基本均衡的社会格局。缺少这种利益均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化要素(如民间企业、资本和企业家)的存量相当缺乏,政府往往充当了经济增长的直接催化剂,成为市场经济中的舵手。但是,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越发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不是一个统合性的整体,而是由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构筑而成,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活动主体、不同的组织目标、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激励机制和不同的运作逻辑。这意味着,政府过多地承担经济职能的现象应当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它必须承担起调整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系,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公共责任。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政府的职能使命。

而政府如何构建利益均衡机制,激发社会活力,担当起守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责任,就必须不断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只有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把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它的一项神圣使命,和谐社会的建立才具有坚强的推动力。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我国,社会管理从经济职能的附庸,逐渐突起成为与经济调节并行的政府基本职能,可以说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改革开放以前,政府确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将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管理范畴,通过计划手段管理纷繁复杂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经济生活。它通过集权式的计划安排来理性设计社会运转的秩序,把社会实体的活动包起来,管到底,力求通过这个损益最小、效果最好的计划把散乱无序的社会生活纳入刚性的秩序之中。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合理且有效的,但同时也僵化了社会的思想、活力,抑制了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分化与平衡发展,使得政治生活一支独秀,而社会却消极依赖政府,缺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改革开放伊始,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理论,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问题。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种讨论,多少还有几分形而上学的抽象性,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相当多的人实际关注的,仍只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对非经济因素的发展研究和认识,仍然相当滞后。

90年代以后,社会步入快速转型时期,以产权多元化和经济运作市场化为基本内涵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直接促进了一个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的形成,而且使得社会结构产生激烈、深刻和持续的分化,社会异质性和不平等程度提升,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增多。在这种处境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调节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生机勃勃的社会力量之间达致动态平衡,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面向,也是现代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作为一个新突起的政府职能领域,“社会管理”概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总体上说,社会管理可以定位为: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范社会组织或团体,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在现代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政府不可能通过封锁利益表达渠道,压制社会组织来减少利益冲突。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不可能没有分歧裂痕。而好的社会在于通过提供利益表达的制度化空间,来化解冲突,弥合裂痕。如果政府不敢正视社会冲突和裂痕,不敢提供多元社会组织的存在空间,不敢提高社会的多元化水平,也就不可能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政治文明的重任。

第二,创设完整的社会规制体系,推行社会安全系统工程。社会规制是指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人民的生活秩序为目的而进行的规制。它对涉及生产、消费和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卫生、环保、信息等社会行为进行规制,以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去年,安徽阜阳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政府为提高GDP数字而置社会安全于不顾,那么,在一个人人自危、缺乏预期的社会中,和谐发展就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