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17:04: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等特点,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际应用价值较高的学科。现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更新教学设计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是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加以考虑。高中升学任务繁重,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教师讲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对所授知识接收理解的速度也比较慢。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效果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而学生也常常由于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错误把握,导致他们学习出现被动,对所学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设立的教学目标要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始,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们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有关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想象力,切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投入力,特别是要通过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培养师生共同学习相长的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从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找到对人生目标、人格培养的更深的理解。
(二)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
现代教育观念下,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体验、生活实践、自主性学习活动来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框架式讲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地理学习中去,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形成课堂内的有效阅读。然而实践教学中许多情况下恰恰相反,有的教师只是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虑,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无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从而形成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现象,根本达不到学习的实际效果。
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在讲授方法的筛选上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切实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要不断把讲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要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出发合理设定有关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有所认识,问题出的太难,学生的讨论通常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问题出的太易,实践讨论又无法达到对地理知识深入认识的效果。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首先对有关地理知识要有深刻的把握,要从地理学习的总目标出发,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目前我们现行的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往往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过多看重分数的作用,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发挥评价机制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重视对学生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过程的评价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应了解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此外,评价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二)重视对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水平的评价
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三)重视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理解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水平上,常用方式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给出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等。
(四)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等。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95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表现性评价方法作为质性评价的代表,受到人们的关注。表现性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和质性评价,是新课程评价理论的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表现性评价,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通过自身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设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或者制作作品,证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展现技能与知识。部分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衡量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是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一种尝试。1992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针对表现性评价给出的定义为: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者是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测验。根据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可总结出表现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真实或者是模拟的情境中实施评价,评价学生的行为过程或者是创作的作品,直接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内在倾向,评价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二、表现性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表现性任务
在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中,与教学目标是否匹配和是否能够驱动教学是关键。表现性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作品。与传统的按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表现性任务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任务实施阶段的评价
在任务实施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活动评价表派发给每一位学生,方便学生对评价的内容与目标进行了解,明白本次教学的目的。然后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收集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的资料,然后组织野外实习,让学生对周边的工厂布局进行调查,并提问学生:哪些工厂对生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哪些工厂的选址符合热力环流原理?哪些工厂与热力环流原理背离?并让学生说出自已的建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大气的运动”教学目标进行讨论,并写一份关于不合理工厂布局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在上课时,教师亲自示范,将一壶水烧开,提问学生:“当一壶水被烧开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对水的流动状态进行观察、分析,紧接着通过适当引导给学生布置任务:(1)热力环流和什么因素有关?请说明理由。(2)请按照你的假设,设计出一个实验对你的假设进行验证。(3)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析原因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这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探究与课堂交流讨论的行为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出问题、语言表达、书面表达、沟通交流、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还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日后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经常使用的教学的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主要采用打分数的形式,没有批语和指出错误,服务于“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会活学活用,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挖掘,不注重发展德育和综合学习能力,且很容易以偏概全,从一个问题的认定,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全局。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满堂灌”的教学现象。
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主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的统一,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变化最大的是把“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单独的一维列出,强调学生的体验和经历,把经历的过程本身也看成是教学应达到的效果,激发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在过中感受、在过程中创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彻底改变过去接受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地理教育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应强调评价方式、内容的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运用。
下面我就结合《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联系(第一课时)》中的:自主学习阶段、师生互动阶段、课堂反馈小结阶段3个地理教学环节,和各位同仁交流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方式使用及心得。
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①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②学会分析某地某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方法。③学会为某种农业部门选择区位。
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自主学习阶段、师生互动阶段、课堂反馈小结阶段3个步骤实施:
1 自主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可在课前就着手进行,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发预习学案,分配学习任务,以小组评比的方式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完成预习任务。预习学案如下:
填表:比较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上课时教师可让各学习小组展示各组的自学成果,给出简单的评价。由于在预习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并初步把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同时所涉及的内容也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经典知识,如地理名称,地理概念、地理现象等,时间也不宜太多,以5~10分钟为宜。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以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的形成性评价为辅,即教师对各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给以点评,指出错误,打出分数,排出各组名次。对学生的预习态度给以表扬和批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迅速使学生注意本节课的重难点,节约时间,为接下来的师生互动阶段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书面表达。
2 师生互动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这堂课的重难点而设计,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其中渗透着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情感价值的培养,也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探究的问题多为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例如:
探究案例:
背景:班内接到一项任务,要同学们通过有关农业区位的课题研究。向同学们提供需20万元的启动资金、2年的休学务农时间,进行最佳选址,可提供选择的地址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丘陵和三江平原,农作物为水稻。
要求:
①第1年必须有较高的作物收成,你们会选择哪里,说明理由。②第2年可以在当地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来提高效益,不仅要收回资金,而且要想方设法使其升值,创造出更多财富。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课堂中是潜移默化的,不像“知识与技能”具有显性。“过程与方法”目标操作起来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去教材、资源中找相关知识, “悟”出自己的思路,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建构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使用的时间较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学生小组为单位以抢答、竞赛、模拟现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方式为主,如,组内互评、组与组互评、师评、师生综合评等,有利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施。评价的内容也应多样化,比如,我们设计了如下评价内容:材料准备(10分)、学会倾听(10分) 、发言积极(15分) 、善于思考(15分) 、观察仔细(15分)、学会合作(15分)、作业优秀(20分)等帮助学生“动”起来、“悟”起来,对自身的思路和方法加以细致评价进行及时修正,进而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学习的成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既有对过程亲身的体验,也有对获取知识的感悟。如此获得的知识经过内化,在头脑中形成固有的品质,是很难遗忘的。
3 课堂反馈小结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前面2个阶段知识的再巩固,学生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反馈小结,反馈一般以题目的方式进行,可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如:填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3)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5)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6)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后所应达到的期望要求。它是地理学习方案的核心,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的规定和设计、教学评价,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有必要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相关概述
1.何谓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
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采取目标一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地理学习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2.过程性评价的目的
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目标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具体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
3.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1)过程性评价是―种内部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参与者就是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它是―种内部评价。(2)过程性评价在方法上不拘―格。(3)过程性评价不要求非常明确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具有“隐蔽”的特点,教师经常难以自觉的意识到自己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4)评价结果因人而异。评价结果的个人性具体表现在评价结果因评价主体而异。(5)某些过程性评价的意识水平较低。下意识水平的评价。评价主体一般没有自觉性,不能把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区分开来,评价的结果往往以“舒适”“不适”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种直接而陕速的评阶。
二、高中地理实施过程性评价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很多地理教师都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但是在施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分析原因如下:
1.培训学习不够
评价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新型评价概念走进基础教育的时间只有几年,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操作困难是其特点,目前在这些难题面前,教师经常无所适从,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没有专门的评价方面的培训专题,更很少有评价方面的专门培训。
2.缺乏技术指导
从新课程实验区的高考改革方案迟迟不能出台中就可以看出这种滞后。因为与评价不同,其他方面的变革许多是不得不进行的。但是。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却是只推出理念和方法,评价方法和技术的使用,缺乏指导,因此教师知道该如何使用新方法,如何改变评价方式。
3.加强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具体评价标准的研究
教师无法根据情感目标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便于评定’,考试和测验中主要涉及各种认知目标。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是一个时间上持续性的评价,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什么变化,也会慢慢地表现出来,教师需要及时地观察、发现并给予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对此目标进行评价。
4.完善开放教学方式,让学生学有所悟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双基教学在新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高中地理教学也应该符合双基教学的基本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作为最新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就体现了以上的教学思路,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明确其教学评价,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一、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概述
新课程高中地理,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其包涵的层次为收集、分析以及运用地理信息;发现、探究进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表达、交流及运用地理成果三个方面。而其中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地理基础知识、相关地理规律和实践技能等内容,主要通过图表分析法、地域对比法、地理观察法和实验调查法等方法,最终完成高中地理的学习,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两者紧密相连,相互牵连,不可分割,过程即方法,方法中含有过程,过程中含有方法,“过程”与“方法”如影随形,贯穿整个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
二、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目标,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包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会学习
新课程高中地理,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零散的知识点、庞大的知识体系等特点,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就明确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整理和搜集地理知识,并且自身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需要教师通过教材、课件、网络媒介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学会思考
在学习中,不但要会学习,还要会思考,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新课程高中地理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教学。
(三)学会交流
交流能力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当代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交流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与交流。
三、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实践
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分析,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地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表达和交流三大方面的能力评价;以及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评价这四大要点。
(一)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评价
除了课本教材,学生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地理信息,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从中提取并且整理有效地理信息,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内容之一。采集到有效的地理信息之后,就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知识和正确的方法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揭示地理信息的内在联系以及基本规律。
(二)地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评价
随着世界范围内地理问题不断出现,如全球变暖等,高中地理评价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要从学生的人地关系角度出发,运用正确的科学观,进一步阐述地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在发现地理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将是评价学生的更好层次的内容,主要从学生解决的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标准判断。
(三)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评价
有效积极的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和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而高中地理中关于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表达质量、情感交流、运用的方法、说服力等方面考察,从而进行准确的教学评价,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四)地理基本学习方法评价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需要运用到许多科学合理的方法,如图表分析法、区域比较法、地理实验法、空间思维方法等,只要灵活掌握相关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这些方法,主要从学生的实行步骤、调查记录、观测工具运用等方面考察分析。
以上评价方法,是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将学习过程与结果两方面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
结束语:
通过分析内涵、意义价值以及教学评价,将会进一步明确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新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交流和反思的能力,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金财.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及其设计、实施与评价[J].地理教学.2011(11)
一、诊断性评价的教学艺术
诊断性评价指的是在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之时,或者一段时期新的课程内容开始之时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俗称“摸底”。教师可以采用小测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之前的现有水平进行测验。目的是掌握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教学方式方法,做到灵活有效的教学安排,因材施教。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这一评价方式,在刚刚接触学生的时候,出一些小的测试,考查学生的地理水平。这些试题不宜过难,因为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基础能力。一旦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一评价方式,教师就能够启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相反,如果试题过难,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对地理这门功课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出题应当认真、准确、富有技巧性。
二、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艺术
我们常常说,教师在传授具体高中地理知识之前既要有战略性的规划,也要有适应性的策略。所谓战略性的规划,就是宏观的全面的全局性的视角下对课程知识的总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而适应性的策略就是在战略性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形成性的教学评价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在教学的中途,我们给学生安排一些小的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前一时期刚学过的知识。通过测试,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清楚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三、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艺术
终结性评价,顾名思义,指的是最后一段时间的教学评价。它的进行通常是在一个较大的学习阶段,比如一个学期或者是一学年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学生一段时期的发展与学习做出最终的准确地评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地理测试,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求得学生的一个地理成绩,而并不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子,就并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一次测试的机会,只是知道学生的最终分数,而对于学生不会的习题,以后仍然还是不会,或者一知半解,并没有任何的提高和改善,这一点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的。而我们这里所强调的终结性评价就是来改善这一困境的,终结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然后教师对于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甚至是下一届新生的教学重点都有深刻的掌控和明确的教学新一轮计划安排。这就是教师教学评价经验的积累。所以,每一次大的地理测试之后,我们要根据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讲解试卷,进行有效的终结性评价。客观条件允许时,我们还要尽可能的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一一交流,以期帮助所有学生提高其地理成绩和学习地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
一、实验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的亮点在于转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这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根据中学生“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借鉴了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按不同能 层次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地理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讨论、应用、评价”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主见的开拓型人才为目的。下面以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为例,说明具体做法。
二、实验内容
(一)自学阶段
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文并茂,文字精简,学术味淡化、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了;大量地理图释、对话、组照、组面的运用,使教材更加引人入胜;学生化的语言使教材有了亲切感;“活动”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学生切实地成为地理教学的参与者。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提出富有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和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情景。学生在自学阶段,教师可列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由识记能力的各类题目组成,例如“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具有哪些特点?”“影响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这些问题的多数内容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自学,边看书边思考,边勾划重点,这样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寻求问题的答案,避免了中差生不愿读书、预习的毛病,使全体学生了解教材的全貌,感知教材的基本内容,养成看书自习的好习惯。
二是理解应用类能力层次的各类题目。例如“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位置。”“为什么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说出农业区位论的理论内容。”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自觉思考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读图能力,并着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归纳、比较和分析能力。学生也可以进行实际调查、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了解相关关信息。
三是由检测题组成,用来检测学生臼学状况的题目。学生通过检测题,可了解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可以列出来,等待老师讲解答疑。
自学阶段,全体学生了解教材的全貌,感知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意义与计划要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创设前提条件。
(二)讨论阶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手不管。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题纲,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角度提出问题,(主要指学生在自学阶段独立思考的理解、运用能力层次的问题)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思维,并在共同讨论、剖析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讨论可在组内,也可在各小组间确立中心发言人,展开辩论等多种形式。例如:“上海郊区适合哪种农业?”“学校附近农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产出?”“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讨论,互相争论,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个个觉得解决问题是自己的责任。激烈的讨论和竞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强化了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镇而不舍的精神,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满堂灌,只注重知识不注重能力而形成的沉闷的课堂气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资料传授怎样获得答案的必要途径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适时对讨话啊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从教师适时引导、评价、提供正确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揭示获得正确结论的规律和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如发现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不牢,因而无法进行讨论时,应及时采用谈话式或其它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点拔或重点讲解,这样通过信息再反馈,调整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三)应用阶段
应用是在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知识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解决评价实际问题,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应用地理知识和初步创造能力的过程。例如“农业生产活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哪此措施?”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阶段,也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由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布置思考题,使应用扩展到课外。
(四)总结提升阶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90-01
激励评价,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优点,教师进行赞许、表扬,留心观察学生身上的亮点,以此鼓励,增加学习的信心。正确有效的激励评价让学生产生积极、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不恰当的激励反而适得其反。
一、激励评价没有针对性,造成评价失效
激励评价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学习。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的进行表扬,一定起不到预期要达到的效果。下边的一堂课:
学习《认识平面图形》。
老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各种立体图形,今天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面,构成长方体的面也就是长方形,哪个同学说说,身边哪些是长方形?
学生1:课桌面是长方形的
老师:你真聪明
学生2:黑板面是长方形的
老师:你真棒
学生3:文具盒的面是长方形的
老师:你说的真好
……
这些评价听起来都挺激励,但是过于形式话、平常话,对学生表扬一直都是这样的,习以为常了,所以就不觉得有多重要了,没有起到一点的促进作用。激励评价,不仅是口头称赞,还有物质奖励、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在其中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发挥激励的最大效用。
二、同样的激励方式,不同的激励结果
如果想提高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了解学生,数学枯燥乏味的课程,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物质奖励是最有效而且最直接的方式了。低年级的学生对小礼物都是情有独钟的,所以两个数学课的老师,都采用了买小礼物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甲老师的方法是,哪个同学成绩有进步,或者在课堂表现好,奖励一个小礼物,结果小礼物准备有限,到后来的同学没有得到小礼物,学生很沮丧、失望。乙老师没有准备小礼物,而是拿了好多的小红花,哪个同学成绩有进步,或者在课堂表现好,奖励一朵花,如果累计到十朵还有小礼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表现良好,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同样的激励方式,不同的激励结果,说明方式很重要,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有时老师又让学生失望,造成适得其反的尴尬局面,物质奖励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各种方法正确使用,对激励学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励评价的多样化形式
(一)差异化激励形式。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外向,有的内敛,在学习数学上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不同,在学习成绩上参差不齐。对待优等生称赞和鼓励;对待中等生进行激励,而且是持续的激励;对待后进生进行的激励要多样化,但最主要的是宽容和理解,使其有信心将成绩赶上来。
(二)转换方式、换位思考。前面提到的盲目的表扬,教师在其中的理解也需要改变,不能无原则的表扬,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热情、兴趣,不管说的离谱不离谱都加以表扬,这样没什么作用。尊重学生,但是也要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从小养成学习数学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事情。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问题,了解他们所想,经常沟通,激励才会有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不能隔着一面墙去教授,低年级学生依赖感相对强一些,希望得到老师更多关怀和爱护,老师要做的就关心每个学生,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传递出老师对每位同学的期待。达到是师生,更是朋友。低年级的学生在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时,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互动,多一些称赞的手势和眼神,学生在愉快和肯定中学习,会迸发无限的学习动力。
(四)设立激励制度。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学生才会努力学习,设立目标的奖励制度,进行周式、月式以及学期式的奖励累加制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持续性,还可设立进步奖、优秀奖以鼓励后进生。
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优化作用,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将激励评价机制完善好、运用好、贯彻好,不仅仅能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对其他学科也很适用。
四、结束语
肯定、赞赏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应该努力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他们亲切,鼓励他们发挥创造精神,要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一方面是运用生活案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另一个方面,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激励评价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应用比较广,但在高中教学应用不是很多,分层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忽略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课堂讲授难易程度主要根据中等学生水平。对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缺乏,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不能满足现在高中学生需求,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有很明显促进作用。
1高中地理课堂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现在高中生迎来了2000后,这类学生群体与90后有一定差异,学生的生长环境不一样,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来自不同的初中,在初中时代所学的地理知识也不一样,因此现代高中生基础、情感、习惯都有一定差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地理知识并存的为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2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严重滞后
现在的高中生比较容易接收新鲜事物,在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现在很多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对新一代高中生是不行的,对于提高高中地理知识速度慢,效果不好。要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积极性,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有一定针对性,对提高学生成绩有一定帮助。
1.3地理分层教学是贯穿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过程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生是人的一生黄金阶段,培养学生品德,比培养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更重要,没门课程教学都贯穿素质教育。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点也应当坚持生本教育原则,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地理素质。因此对传统统一化!标准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开展探索与创新活动,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有助于高中地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目标的贯彻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表现。
2高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高中地理的教学对象分层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三层,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采用的比例基本是1:2:1,优秀生基本是地理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比较浓,高中地理成绩优秀。中等生基本是有一定地理知识,有想学好地理的信心,地理成绩及格以上。学困生基本是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兴趣,成绩基本不合格。采用分层教学,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对于提高优秀学生成绩,激发不合格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2.2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对于优等生,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基础上,主要用于学生地理知识拓展。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地理学困生,高中地理教师则应当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地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点逐步建立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能系统掌握地理知识,成绩慢慢就提升。
2.3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分层
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也要发生改变,评价体系要与教学体系一致。教学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现进步与提高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在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时,一定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坚持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高中地理采用分层教学,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一定帮助。素质教育贯穿高中教学每个学科,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最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刚.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03)
[2]孟兆卿.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5(12)
[3]詹晓萍.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魅力十足[J].好家长.2016(08)
[4]李恒.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16(20)[5]许华.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探讨[J].好家长.2016(07)
[6]赵孟孟.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5(12)
[7]虞小兰.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5(12)
[8]李自恒.Flash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图形矢量化探析——以矢量化图形为例[J].广西教育.2016(06)
一、地图能力的含义
结合地理新课程改革和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本文所探讨的地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运用地图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现象、规律及其成因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学习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
二、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地图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1.地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地理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基本理念,它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部分,同时地图的分析和运用也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这对其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分析、运用等值线图是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非常有用而且有效的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等内容的学习。而且也可以用在其他学科的相关领域。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显然,地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2.地图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和地图能力的构成要素,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地图能力教学目标主要分为读图、析图、绘图、用图四项能力。
三、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地图能力的评价策略
1.地图能力的过程性评价
考试和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机制。然而,传统的地理评价过多的侧重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结果,重视了地理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的评价。因此,对于地图能力的培养以及评价应重视学生在地图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让地图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石。
2.地图能力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由于地图信息量大,知识密度高,在中学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均须依赖于地图显示,所以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过程。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学习地图和分析、运用地图的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实现地图能力评价目标多元化,可以有效的发现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地图能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地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地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地图素养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被逐渐提升。而在当前,传统的地图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笔试、读图、填图等方式,这些评价方式不易发现或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地图学习评价方式的要走向多样化。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可以借鉴的方式主要有档案袋评价、评定量表法、学生自评、观察法、行为摘录法、苏格拉底式研究讨论法等。在新课程试行的过程中,这些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评价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我建构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和地图素养的不断养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不同的目标领域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而以往的地理学习评价重视自上而下,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的他评,基本上没有学生自评,学生在地理学习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在地图的学习中,将师评、组评、自评相结合进行评价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利办法。总体来说,师评适合阶段性学习完成之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作总结性测试,组评适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以及对学生地图作品展示评价时使用,而自评适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和针对性复习时使用。
4.地图能力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学生认知地图、学习地图和利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地图知识、地图技能和地图应用方法都在变化。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基础上,才更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从而帮助并促进他们在已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发挥地图能力评价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学原理》.人们教育出版社,2007.7
[3]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就高中地理课程来说,其是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进行分析的综合性学科,其对于知识的跨度与体现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开展难度是较大的。同时,在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时候,还需要对社会实践进行结合。但是在高中地理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其对于地理知识的讲解还仅仅局限于对书本现有知识的使用,即高中地理教师在注重于对知识的一味灌输而忽略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新时代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加强对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这是当务之急。在本文中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而对其创新方式进行创新思考,同时对其的教学创新模式进行探索与明确。
一、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活动创新概念的明确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其首要的即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其次,是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最后,是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只有树立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够实现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下去。
1.对教学过程的创新
就教学过程的创新需要的是对其教学方式的启发性与多样性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对其的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契机,借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针对这样的发展需求,学生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参与的时候,需要加强其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对良好学习方式的有效掌握,进而实现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为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奠定发展基础。
2.对教学目标的创新
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本身的需求重视,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与发展的实现需要,着重于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其社会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前提下推动社会本身的发展。
3.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
就评价活动的开展来说,需要注重于对其开展体质的建立与完善,使得整个教学评价活动的全面性与具体性得以实现。具体的发展内容为:首先,对评价内容的优化升级,使得教学评价的效果可以充分实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高;其次,是对评价内容的有效性与质量的提高,使得这样的评价活动的开展价值可以充分实现;最后,是对评价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即对单一的考试制度进行制定,实现对具体开展方式的明确,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的实施措施
1.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和内容,没有对相关的课外知识进行适当的添加,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麻木的感觉,认为书本就已经包含了全部的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丰富授课内容,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知识,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气象灾害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在讲每一种灾害的时候都可以适当地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一些恰当的结合,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者新闻里经常提到的一些气象灾害进行分析,讲解每一种灾害的特征和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2.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地理是一门丰富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清楚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而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对陆地环境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地球的内部圈层以及岩石圈的范围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让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再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3.通过模式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来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
陈旧的教学都是教师说教式教学,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动地位,而学生是被动地听课,一节课下来可能所有的时间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和教师没有进行过任何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应该完全被取替,由教师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融入课堂,真正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达到创新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广超.如何运用阅读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