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17:04: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教育的优缺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23-05
当前的学校教育改革包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系统的深度变革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已有大量的论述和实践报告,本文在这里不以专业的视角系统论述,而仅从个人的局部理解出发,尝试着以四个关键词——“细节,机会,状态,幸福”串联起若干看法。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关键词”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在他的表达或与他人的精神对话中,“关键词”折射着他的性情、智慧和价值观乃至努力的人生方向,或者说,一个人在他的日常生活里有怎样的“关键词”,他就有怎样的精神生活。
一、细节
关注细节,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例子。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海的地铁,上海的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知道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比如三级台阶的入口,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不是和地面齐平的,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要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它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与之相较,地铁二号线却曾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再看教学中的例子,在某一次公开课上,教室里只有20个学生,左右两侧各有5张课桌10个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让4个学生一组,这样每组最后剩下两个同学,他们因为人少看不出有多少合作的可能或意向,在那里孤独地静默着,所以小组交流时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可是同样的学生,到了第二节接着上另一学科的课时,教师让每排前两桌的四名同学各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剩下的6个同学则被分成两组,其实只要一个同学转过身去和先前那两位孤独的同学组成一个讨论小组就行了,这样全班就分成了6个小组,也不是人数平均为4人的5个小组,显然小组交流的效果很好,到了小组发言每个代表陈述的都比较有条理。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教师轻轻的一个转座示意,照顾到了那最后的四个同学而已,就是这样一个细节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凸显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高超技巧。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发现和观察细节的人,才会放大细节,深度分析细节,最后会改进和优化细节。一个优秀的教师正是在细节中锤炼教学技能,通过细节中学习教学艺术,从细节优化和独立思考生成教育智慧的,这就是关注细节的价值。
就教学而言,一切细节之处,看似可有可无,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课堂内外,可关注的细节很多,值得分析的细节也很多,关键在于“场”内的人,有发现细节和分析细节的眼光和技术。细节不是鸡毛蒜皮,细节是那些对提高课堂教学综合效益有用的关键事件。课堂中不经意的细节可以透露出教师的高超智慧或者瞬间的处理技巧,是个人教育思想理念的行为折射,在简单的教学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观念。细节可以提供深度分析课堂教学的素材,在于对它通过分析之后得到的方法、思考和观念。细节的优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学的智慧和艺术问题。
这几年我们发展并实践了称为“N+N+N”的评课方式,意思就是在有限的评课时间里,说出N个可以说得清楚的优点,N个可以让授课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剖析清楚的缺点和改进建议,外加N个课堂细节的放大分析,至少要2+2+3,这一评课模式在青海省大部分规模较小的农牧区学校有了较好的效果。仅仅说说优点和缺点不行吗?我们认为不行,因为少了支撑优缺点的描述性和分析性的细节证据,评课和改进就难以深入。评课中要善于发现、表扬和放大教师在细节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又要恰当、委婉地指出可商榷和改进的细节。
实践证明,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过程中重视对教育教学细节的处理,有利于从关注细节上升到Big idea(大观念、大理念),最终内化为教育智慧,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研究系统,激发自己的深度思考,显化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智慧,促进教学思想的碰撞和优化。同时,我们又不能拘泥于细节,不能对细节过于苛求和批评。要把细节放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研究问题的方向都错了,关注细节还有什么用呢?主流问题发生变化后,细节的意义就不大了。对于教学,仅有关注细节显然是不够的,花必须放在天堂中,每朵花必须放在合适的天堂中,因此必须要考虑问题的宏观架构和本质方向,要兼顾“大”和“小”,反对舍本逐末。
二、机会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来备受推崇的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抛弃,当前更多看中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青少年阶段是宝贵的发育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跑偏的情况,因此,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应当更加的情感化和智慧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人格和心理正确发展。
一、在掌握大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强教育管理
国内外在智慧教育和情感教育方面已经有很多实践,相关理论也层出不穷,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以求更深层次的了解情感和智慧教育方面的新理念,并且研究分析已经成功的教育管理改革经验,借助对比分析的方式寻找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管理层面所存在的差异,进而认识到情感教育和智慧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
(一)构建多角度的情感与智慧教育观念。
班主任应当主动从多个角度研究分析情感和智慧教育及管理工作。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盲目注重知识的学习,死记硬背而不注重理解掌握,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虽然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应试教育中取得较高分数,但是学生并未掌握学习能力,所有这种教育理念是完全错误的。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掌握和运用知识。所以在智慧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独立应用,而情感教学模式则是改变之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二)通过智慧教育模式树立学生的智慧行为观念。
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需要把重点放在教导学生“如何做”上,要大力培养学生使用知识和动手以及动脑的能力。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给予其启发,不要在意学生可以出现的错误观点,而是要引导学生多说话,即便是说错了也不用去纠正,首先需要培养学生争论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一个问题,以全班的方式或者是分组的方式进行争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之间启发,达到整体进步的目的。
二、开展情感和智慧教育管理的基础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一)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将改变学生坏习惯作为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消除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可以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和自强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因为家境不好,所以在其他同学面前一直是存在强烈的自卑感。有些学生学习非常认真,但是因为家境贫穷,所以不同科目的发展不平衡,对此,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向其灌输“贫困不是错”的理念,只是努力去改变贫困,就是好学生。不应当以贫困作为自卑的原因,但是需要以贫困作为奋斗的动力。
(二)加强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
寄宿制学校中,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群体,如果在这个小群体中,有一个学生非常的邋遢,什么都不会做,也会招致宿舍其他成员的厌恶,而如果整个宿舍都是这种类型的学生,那么这个宿舍会被其他宿舍所厌恶。但是当前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庭条件尚且不错,在家里娇生惯养,导致不懂合作、不懂礼数、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会、缺乏良好的习惯等问题。对此,作为班主任应当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为他们讲解诸如:要掌握基本的打扫卫生、洗碗、穿衣等能力和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去。以情感的方式提高其智慧的理念。
(三)班主任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都还处于发育阶段,其心理的发育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的跑偏,造成心理问题,所以班主任需要及时疏导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其和谐的意识和观念。例如有一位学生,因为家里对于他的学习成绩要求非常高,但是自身的能力有限,所以每次考完试之后都会被家长训斥一通,随后就很长时间都整晚无法入眠,而且压力非常大,甚至造成脱发的情况,后来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后才被同宿舍室友发现。作为班主任,我咨询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分析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了解相关的干预措施,随后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其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逐渐引导他脱离抑郁症的症状,开始以一颗平常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构建全新的基于情感的智慧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模式缺乏情感的投入,当今社会此类评价理念已经无法激励学生,达到引导其健康发展的目的。所以需要在融入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智慧教育管理的方式重新评价学生。在具体进行操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清楚w现当前的教学理念,融入情感,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的进行操守评价,评价的重点不要放在结果,而是要放在对过程的评价上,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五)引导全体学生实现共同的提高。
每个学生都应当有自己的目标,而每个班级也需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这样才能够实现不断的开拓进取。因此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持续的进步。学生的进步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而作为教师也应当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从而可以在一个更高的位置看清学生们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三、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无法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是却能够控制生命的宽窄;也许无法控制晴天雨天刮风下雨,但是却能够改变自己与他人的心情;也许无法改变父母所给的容貌,但是却能够让别人都看到你的笑容;也许所遇到的事情都充满坎坷曲折,但是却可以事事尽力。这就是充满情感的智慧教育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充满情感的智慧教育管理理念当前还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只有不断地对其探索研究,才能够使得这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大放光彩。
品德就是指品格德行、品质道德。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砥砺高尚的品德,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为学生树立品德的标杆。
1.修身养性,砥砺高尚的情操
修身养性,就是使身体健康,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这句名言,强调的就是修身养性。怎样修身养性?有人总结了这样的要诀:“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三分傲霜骨,四时读写勤,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定,七情有节制,八方广结缘,九有凌云志,十足和善心。”教师修身养性,就要做到心胸开阔,宽容大度,力戒对学生生气动怒,避免情绪失控对学生失去理智;就要淡泊名利,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力戒权力、金钱等各种诱惑;就要处世超然,自信自强,淡泊宁静,力戒自负、骄傲、自卑、嫉妒、浮躁等不良心理。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修身养性,最终砥砺出教师热爱学生、献身教育的高尚情操。
2.立志高远,砥砺远大的理想
立志是做人的根本,是事业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立志高远,就是要立志做良师、名师,乃至立志成为令人称道的教育家。什么是良师?说得通俗一点,良师就是好老师,也就是对学生成人成才有所裨益的老师。我们经常说,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里的“良师”,指的就是学生的好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尽快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良师。成为良师之后,不能裹足不前,还应该立志高远,决心成为名师。名师就是有名气的老师。一名教师怎样才能有名气?从修养方面看,是师德修养的楷模;从教育教学方面看,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从教育科研方面看,是教育科研的能手和专家。毫无疑问,一个单纯在教学方面成绩优秀的教师,如果师德方面使人不敢恭维,在教育科研方面一片空白,是难以享受名师之名的。当教师成为名师之后,还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砥砺远大的理想,向成为教育家的方向迈进。我们的时代是呼唤教育家的时代,教师应该立志高远,为成为教育家而奋斗和拼搏!
3.涵养美德,砥砺美好的心灵
美德是指美好的品德,它包括仁爱、感恩、诚实、守信、勤劳、勇敢、智慧、谦虚等。教师要积极涵养仁爱的美德,对学生慈爱和蔼,循循善诱,倾注满腔的爱,用爱心教育和感化学生;积极涵养感恩的美德,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甚至对学生充满真诚的感恩之心;积极涵养赞美的美德,学会欣赏学生,学会激励学生,学会赞美学生;积极涵养智慧的美德,用智慧巧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用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智慧教育和转化学生,用智慧促进学生成长;积极涵养谦虚的美德,虚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虚心向同事、学生和家长学习;积极涵养宽容的美德,宽容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无理,宽容学生的过失;积极涵养坦荡无私的美德,处事光明磊落,摈弃私心杂念,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积极涵养积极乐观的美德,积极进取,不懈追求,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热情奔放,情绪饱满;积极涵养幽默风趣的美德,力求课堂趣味盎然,妙趣横生,轻松活泼。教师涵养美德的过程,就是砥砺美好心灵的过程。
二、发奋学习
教师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它需要教师发奋学习。一个教师,什么时候停止了学习,什么时候就会丧失职业的活力。怎样发奋学习呢?
1.精通专业,做学科专家
教师发奋学习,首先就应该做到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现在,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应该说对所教学科不是外行。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专业已经很精通了?即使真的精通了,还应该精益求精。所以,教师应该以做学科专家为目标,坚持不懈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做到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
2.研究教育,做教育专家
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好担任班主任的准备,都应该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承担着教育学生的重任,班主任工作有着丰富的教育技巧、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这些技巧、方法和艺术不是天生具备的,是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慢慢积累的,更是持续进行教育研究和反思的结果。一个不去研究教育的班主任,可能有着比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但是这种经验往往是肤浅的,难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的班主任可能是称职的班主任,但是永远也难以成为真正的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的过程就是发奋学习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老师应该积极研究教育,勇做掌握教育艺术和教育规律的教育专家。
3.钻研学问,做教研专家
教师是教书者,同时也应该是学者。所谓学者,就是做学问的人,或者是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一个不钻研学问的教师,难以在教育和教学上达到较高的层次,难以保持职业的热情和激情,也就难以真正找到职业的幸福感。现在,我们许多教师因为忙于繁重的教学,忙于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没有时间做学问;不少教师即使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没有热情或没有能力做学问。这就要求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解放教师,提供教师钻研学问的时间;加强引导和鼓励,激发教师钻研学问的的兴趣和热情;加强培训和专家引领,提高教师钻研学问的能力。教师则应该发奋学习,积极钻研学问,从而促使自己成为教研专家。
4.博览群书,做博学之师
教师发奋学习,还应该体现在博览群书上。一个不能做到博览群书的教师,你就不要指望会有多高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境界,也不要指望有多高的人生境界。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教师应该读哲学书籍,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读人文书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读科学书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读艺术书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一个博览群书的博学之师,对学生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这样的教师也许才能真正可以称为教育家。
三、完善自我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这种量自己不足的做法,就是完善自我的做法。教师怎样完善自我呢?
1.善于接纳、挑战和磨练自我
完善自我以接纳自我为前提。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缺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处于极度的自卑状态,这样的教师是谈不上完善自我的。因此,完善自我要从接纳自我开始。接纳自我并不是要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而是要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积极挑战自我。所谓挑战自我,就是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是要努力改变现状实现自我超越。挑战自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够凸显生命的价值和魅力。一些教师,明明知道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但是仍然没有改变的愿望、信心、勇气和决心,这就是不能挑战自我;也有不少教师,在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管理经验之后,习惯于“吃老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也是不能挑战自我。任何成绩或成功的取得都是自我磨练的结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持续磨练,没有铁杵成针的顽强毅力,要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一些教师往往羡慕别人的成绩,往往羡慕名师头顶的光环,但是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地付诸行动,缺少的是持之以恒地刻苦磨练,最终仍然一事无成。可见,完善自我就要磨练自我。
2.善于批评、监督和克制自我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就是善于严格地批评自我。一个善于批评自我的教师,就不会骄傲自满,就不会自狂自傲,就不会自我封闭,就容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别人指出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能使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也就能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善于监督自我是完善自我的重要方面。教师监督自我首先需要内省,即自我省察,自我关照,自我检查,自我净化;监督自我还需要“慎独”,即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凭内心信念的力量恪守道德要求,自觉按道德要求做事。一个善于自我完善的人,还应该是善于克制自我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情绪不好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自我克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使自己的情绪失控。一些名师能够保证自己不对学生发火,有的从教几十年也没有对学生发过火,这是职业素养很高的一种表现,也是善于克制自我的表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26-01
一、引言
从这本教育学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看到墨家的“兼爱非攻”,看到老子的“道法自然”,还有朱熹著名的“朱子读书法”,从古代走到现代,我们看到了陶行知、陈鹤琴、晏阳初等一大批中国现代教育家、改革家的身影。
二、内容概述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三、优点
我借了图书馆的几本有关中国教育史的书,我们都应该知道历史是相通的,教育制度是自古传承下来的,所以这些书所介绍的大概内容是相似的。但本书在表达方面,加入了一些图片、图表、框架的形式,利于学生整理思路,并会举一些例子和在书下标有注解,利于学生理解。
四、缺点
这本书总体编写的很好,不过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下面我就发表一下的拙见,说说我认为这本书的缺点之处。首先本书足有512页,很厚,作为教材或是考研书目,让同学很难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但是要是能在重点的需要背的地方如句子、考点、常识类的应该用粗体,或用下面画点儿的形式标注出来,让学生重点看。对于思考题部分,就设立了问题,后面却没设置答案。并且在介绍人物部分,建议加一些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小趣事、或名言警句,学生往往会对这种小趣事、经典的话更感兴趣,印象更深,通过这些小趣事,或他们说过的话来记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做法的缘由,会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的。
五、引发的思考
(一)孝顺
我有一个外国朋友,在跟他吃饭的时候,他接了一个电话,打完电话回来告诉我说,他朋友的母亲去世了,要跟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遗产。这一点作为中国当代的青少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接受,最起码我是接受不了,我们会觉得这样做很不孝顺,在中国,这样的人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唾弃。所以我立刻让我的外国朋友劝劝他朋友不要这么做,而他却说,我要为他推荐个优秀的律师,争取打赢这场官司。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权利一定要尽量争取。而我们会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百善孝为先,觉得听从父母的话,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才是孝顺,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想。
(二)内敛
一位美国老师,看我们亚洲的留学生,开始的时候会分不清哪个是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但是几节课过后,老师就会知道哪个是中国的留学生了,因为我们中国的留学生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老师在提完问题以后,马上就作答的往往是日本或韩国的留学生,而中国的留学生往往会等到大家都讲完,最后总结并加上自己的思考,回答的非常全面。这一点体现了我们中国留学生的沉稳,也是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往往不喜欢马上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有些保守的等大家都回答以后再说,从侧面也看出我们不像国外学生那么思想活跃,最起码在性格方面不是那么活跃的。
(三)中庸
听课活动,是促进教师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通过听课,教师可以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研究能力。听课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必须明确听课目的、掌握听课技巧。
一、听课的目的
1.观摩他人的执教过程
任何一节课都是完美无缺的,听课中,听课者既要发现授课者的优点,又要善于发现不足之处,以提高教学水平。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实习生不能驾驭课堂的关键是对教材与学生不够熟悉,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致使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而得不到学生的配合;而实习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对教材的处理大都较为合理,对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但由于对学生的要求及组织教学技艺的不同,使教学效果出现差异,如果教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组织教学,那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便积极主动,气氛活跃,反之,则不然。我在听一节三年级的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题目要求从图上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有多少不同的最短路线?当教师给出错误的答案时,很多同学明知答案错了,却都不敢站起来说。
2.提升自身执教水平
听课的目的之二是借鉴他人经验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听课是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及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的有效渠道,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的相互探讨、研究提供了方便,使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听课教师通过研究他人的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得以提升。
二、听课的技巧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听课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听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听课前,听课者应熟悉相关资料,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知识体系,以便在课堂观察时对课堂教学的程序设计及教学活动组织的合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体会授课者的教育理念,对其教学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判。
在熟悉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应试着设计一个教学程序,以便在听课中发现授课教师比自己高明之处及需要改进之处。有准备的听课,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可以在进入角色之前就可以有较为明确的参照物,以便有针对性地思考、学习,二是可以帮助自己及时地掌握授课教师的优点及不足点,三是可以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自己事先了解的“教学过程”相比较,从而得出对所听之课更深层次的认识,四是可以在评课过程中交流各自设计的教学环节及想法,使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得到更多的启发。
2.课中观摩
(1)关注教师的授课方法
关注授课教师自然是听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授课教师的基本状态如着装打扮,精神状态,普通话水平、肢体语言、板书、教具使用等都是应注意的对象,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观察教师的施教特点。
授课教师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入新课,又是怎样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借助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交流完成对新内容的学习与拓展,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由于每门课的类型、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不一,授课教师的侧重点和意向不同,因而听课时应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善于“断其意,明其志,辨其拙,得其真”,着重捕捉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才能对课程质量做出精准评价,指出授课者的不足,并获得自己想要的宝贵经验。
(2)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可通过对学生的听课状态、所提出的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状态良好,则应该对授课者给予肯定并吸取经验;反之则应该思考教学过程中到底是哪一环节没有设计成功,指出缺点,并且吸取教训,以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犯相同的错误。
(3)注重选择性的记录
听课过程中除了观察和思考外还需要进行有选择的记录。一般记录重点在于授课者的优缺点,具体来说,应注重记录以下内容。
一记教学环节。记录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各用了多少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察教师教学时间的安排和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等。
二记细节特色。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到之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记忆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生动、幽默和附有感情的语言等。
三记板书提纲。板书提纲一般是对各个问题的归纳性概括阐述,板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反映教学程序、教学步骤、主要教学内容、设计思想等。
3.课后思考
(1)分析授课者的优缺点
听课者可以从当时的课堂气氛、讲解内容、环节安排、课程把握上来分析授课者的优缺点。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步骤和环节,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设想,从学生反映上判断授课者的授课方法是否恰当、合理,是否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从各个方面判断授课者的水平及课程质量。
(2)提高自身授课水平
判断授课者的优缺点,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听课者应以授课教师为模板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改正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授课者的成功经验,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新课程精神关照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主张将日常生活合理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体现这一特征,对任何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而利用听课这种形式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进步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教师只有掌握了听课的技巧,才能在听课中多多受益。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54-01
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是国家教育部提出“减负”后的必修课程,重在育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按照创造教育的要求,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还应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塑造创造个性,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意渗透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一)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
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二)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三)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四)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五)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优缺点对比
以上我们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验证之后,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一)民主讨论法的优缺点
民主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获得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老师必须要加强引导。
(二)故事讲解法的优缺点
故事讲解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思想品德知识。但是故事讲解法的缺点在于学生会过分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情境设计法的优缺点
利用情境设计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情境设计法要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应用情境设计法,因而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典型分析法的优缺点
典型分析法是对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但是典型分析法如果应用的不好,会使小学生仅仅能记住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而忽略了普遍性。
(五)现实演绎法的优缺点
现实演绎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但是受到小学生年龄的限制,现实演绎法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六)社会调查法的优缺点
社会调查法被认为是拓展小学思想品德外延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社会调查法的实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大。
三、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不突出,开展起来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挥其优点改善其缺点,使其更适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2、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必然需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现有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需求。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讨论法
民主讨论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民主讨论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
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3、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4、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5、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6、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优缺点对比
以上我们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验证之后,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民主讨论法的优缺点
民主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获得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老师必须要加强引导。
2、故事讲解法的优缺点
故事讲解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思想品德知识。但是故事讲解法的缺点在于学生会过分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3、情境设计法的优缺点
利用情境设计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情境设计法要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应用情境设计法,因而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典型分析法的优缺点
典型分析法是对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但是典型分析法如果应用的不好,会使小学生仅仅能记住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而忽略了普遍性。
5、现实演绎法的优缺点
现实演绎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但是受到小学生年龄的限制,现实演绎法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6、社会调查法的优缺点
社会调查法被认为是拓展小学思想品德外延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社会调查法的实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大。
三、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不突出,开展起来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挥其优点改善其缺点,使其更适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2、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必然需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现有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需求。
3、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尽管现有的教学方法比较多,但是有些教学方法在实行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有些教学方法在现实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缺点。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中梅;重庆市城口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预备铃事件”和“小日本事件”只是我在中学地理教学生涯中遇到的两次课堂偶发事件。在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执教过很多班级、很多学生,有十分优秀的也有调皮捣蛋的。当然,课堂偶发事件经常发生,有让我措手不及的,有让我深深反思的,而这两次事件比较典型。在处理这些事件后,我深深感到:拥有教学智慧在教育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它是化解师生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秘密武器,是活跃课堂气氛、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下面就说说这两个事件。
我执教的班级里有几个课堂纪律比较差的学生,屡教不改,尤其预备铃响后,班里还是很吵闹,有一天,预备铃响后……第四节地理课开始,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一个个随心所欲、交头接耳,完全没有要上课的意识的样子,看着他们一个个懒懒散散、对我视而不见的样子,我顿时怒气冲天,忍不住就要大发雷霆,但转念一想,如果就这样冲出教室,会有效果吗?以后课堂会变好吗?我必须想个办法治治他们。
于是,我显出很懒散的样子,目光移向窗外,外面有落叶在飞。我有气无力地说:“同学们,你们好!”他们定定地看着我:不解、吃惊、疑惑。有几个学生随声附和:“老师好。”
班长站起来问:“老师,你怎么了?”这时的课堂已渐渐安静。
我仍很懒散的样子,保持1分钟的沉默后说:“你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一个没精打采;注意力在课堂之外,对你们不够热情,对课堂不够主动的老师。”
“不喜欢!”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你们给老师的表现呢?伴着这优美的铃声,你们说话的说话,聊天的聊天,写作业的写作业,下位的下位……再看看你们的精神状态,懒洋洋的。现在外面的太阳很灿烂,可为什么我看不见你们精神抖擞的样子呢?”
许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一个个低下了头。
看到学生有所触动,我继续趁热打铁:“其实,无论谁都有优缺点,在众人面前,为什么要把自己不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把自己好的一面释放出来呢?我们不单要学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事。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的、热情的、活泼的、上进的、充满朝气的……”
在说话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悄悄坐好了,挺直腰身,面带笑容,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定格在我的脸上……我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所谓的“预备铃事件”。
还有个事件发生在我讲授初中地理《日本》这节课时。为了学习这个与中国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备课时,我特地将民族与矛盾内容淡化,将重点放在日本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中。本来我的预设是:学生讨论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表格,可是有的学生却在课堂伊始就唧唧歪歪,“日本鬼子”、“打倒小日本”一些激愤的语言瞬时爆出。
我顿时感到十分无奈,本想附和这些学生,谈一谈日本人的恶劣行径,但转念一想:我们的教学是为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必须教他们正确地看待历史。于是,我引导他们思考:“虽然历史让我们和这个国家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但是在历史进程中,它发展成了一个发达国家,而我们还停留在发展中国家阶段,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一下子沉默。
我接着又问:“其实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教室里立刻沉寂了。
我抓住机会马上说道:“其实学习他们的长处并不代表我们忘却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壮大自己才是硬道理。”没有人讲话,更多的是学生的沉思,说明他们的观念已经开始改变。我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所谓的“小日本事件”。
处理“预备铃事件”和“小日本”等各种课堂偶发事件,增强了我的课堂调控能力,同时时刻提醒我,具备教学智慧是多么重要、多么必要的,它给了我很多启示:
其一,教学智慧是化解师生矛盾的有力手段。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道一些由于师生之间未能正确处理矛盾,造成老师或者学生人身伤亡的悲剧。我的体会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偶发事件,教师都不要轻易动怒。否则,学生会认为你是一个无能的老师,只会看你的笑话。因此,教师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学会低调处理这类容易让人头脑发热的事。学会“冷处理”,可以使我们在难堪的处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然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教育教学的智慧或许就会在这一瞬间闪现,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赢得主动。
其二,教学智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秘密武器。中学地理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心目中是副科,这种观点会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因此地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频率相对来说比较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智慧不仅能使课堂中的尴尬化于无形,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本真的教育是一种“存在的交往”,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交往,也是一种心灵的对话,这种交往的核心则是爱,对智慧对世界的爱,通过这种爱的对话学生能轻松的学习知识,教师能顺利的完成教学。然而,目前多数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空间非常小,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数学会逐渐失去兴趣,对教师会缺乏信任,最终导致数学差生比例增大,甚至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差生的问题下面将从心理角度入手解决。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差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师生关系的建立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观察水平及其对教师的反应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建立的因素:对教师而言,其教学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从下面五个步骤一一入手。
第一,尊重。尊重意味着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独特个性。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当体现在对学生的现状、价值观、人格及其权利的接纳、关注和热爱。特别是尊重差生,可使差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增强自信心,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从而学生就会很快的从被动学习转化成自主学习。尊重学生,教师需要理解以下几点;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信任学生。
第二,热情。热情对于教师显得尤为重要,要具备热情的素质,教师的热情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提问要表示关切;2.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3.教学时要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第三,真诚。针对差生个体,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应表里如一,真实可信的置身于与差生关系之中。一方面能给差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可让差生知道可以袒露自己的弱点、失败、过错等等;另一方面,教师的真诚可以给差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差生可以因此而受到鼓励,以真实的自我和教师交流,坦然的表露自己成绩差的因素,也可能因此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变缺点,促进学习。
第四,积极关注。 针对数学差生,教师应有一种信念,即坚信数学差生的学习会得到改变。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潜力的存在。改善差生的学习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常常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优点给予赞扬,缺点及时指正,这样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差生的学习又得到改善。
二、培养差生的归因意识
归因即人们对行为和事件的原因作出推论的过程,这里的行为事件有自己的和别人的。归因有内部的和外部的以及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可操作性和不可操作性。内因有人格、动机、态度和心境;外因即环境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个体的归因往往就是一种动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差生进行归因,学生对自身及教师的归因。
“爱心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全部的力量,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献给孩子。”人们常说,教师担任的是教书育人的角色,而不是“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发现缺点,而是肯定成绩。
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之爱,那么老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我觉得,在提倡爱的教育的同时,还应了解爱的教育的基本要求。
了解学生,是做到真正的爱的教育的前提。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特长、性格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有效的教育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困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不合群;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厌倦、考试恐惧;有的为了躲避同学的歧视逃学旷课,心中充满了仇恨;有的甚至偷东西,破坏公物等。这些学生是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的差异,加之于一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手段的粗糙而形成的。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掌握,而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导致言行脱节,是不行的。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后又每天捧在手中,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时间久了,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受这个故事的启发,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尔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即这一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知教师应对学困生充满“爱心”。 学困生一般长期以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处于一种被遗忘的角落里,因而我们每位教师要对学困生充满爱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老师是有切实的帮助他们,使学生体味到老师的浓浓亲情和殷切期望,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容易反复是后进生的一大特点。学困生的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彻底改掉并不容易,也不现实。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有“允许别人犯错,又允许别人改错”的博怀,要相信后进生一定能教好,要意识到学困生的反复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反复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因此,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我们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不要因为他有了进步就松懈下来,或者因为反复而失去信心。当学困生出现反复时,应该认真同他总结成绩,尽可能地挖掘他的闪光点,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了解学困生反复的原因,给学困生注入新的前进的动力。
宽容对待学困生的学业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我们对他的学业成绩自然不能要求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伤害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产,产生反效果、负效应。班主任不要老是拿尖子生与后进生的成绩作比较,甚至在班上评头论足、冷嘲热讽。讥讽和挖苦,只能加深学困生的自卑感以及妒忌心理。班主任也不能专门表扬奖励优秀生,使学困生对奖励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望而生畏。学困生自己和自己比,进步了,就可以获奖。一个高明的老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发掘学生的优点,发现优点更大力加以赞扬肯定,从而使学困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赞扬肯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其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我们应创设更多这样的机会。
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对子女的不足或错误,动辄责骂,棍棒相向,或者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不能火上浇油,而应做好家长与学生的调解工作。我们可以暂时为学困生隐瞒一些缺点,甚至为他们讲些好话,首先取得家长对他们的谅解,然后与家长一道研究教育的方法。老师的这种方法,必然赢得学困生的信任,就会拉近与后进生的距离,至少不会把学困生推向教育的对立面。在负疚的内心情感作用下,学困生一定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自尊心。适度宽容的工作方法,冷静处事的工作作风,能有效地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发挥班主任爱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生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教育是心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学校是个教育人的地方,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学困生,只要我们付出劳动、教育得法,学困生也能成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