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17:04: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商业模式的分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近年来,在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高等职业学院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等职业学院对于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与开展程度仍然不足,导致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突出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普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将创业精神作为科学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基本条件,切实推动创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二、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并加以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及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职业人才的角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实际从事本专业基本岗位的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创业意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从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创业素质的教育,淡化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较差。
2、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亟待进行改革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主要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分析。缺乏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存在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没有形成有效的渗透以及融合,不利于发挥整体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进行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其创业教育中内容丰富,涉及到多种学科、多种能力以及技术性较强的等多种因素。因此对于授课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创业的经历,从而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4、缺少对教学支撑的相关的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地方经济。所以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当前学科的创业教育存在重视理论传授以及理念普及而不重视实际创业实践的问题。理论与实践不能够有机进行结合,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的创业综合能力。
三、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1、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新进行定位
要能够彻底改变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主要注重对于职业技能的传授以及非创新意识的熏陶以及非创业意识的培养。要能够使得创业教育行之有效则必须将创业素质的提高、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来改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
2、营造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校园气氛,促进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兴趣
校园氛围是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品格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精神力量,高职院校要能够积极探索营造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校园气氛的方案和具体措施。一方面要对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师入手,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都能对于学生的创业进行积极的培养。另外一方面学校要能够通过团委以及相关部门安排和联系更多和更丰富的创业主题活动,在校园中积极营造创业的良好校园气氛。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购物已成为网民的消费习惯。网购主要是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交易行为。这种电子交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简称B2B,企业对消费者简称B2C,消费者对消费者简称C2C三大类。B2C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随着B2C电子商务的发展,B2C电子商务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它不仅含有其自营的商品,还含有其他商家或个人的商品,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B2C电子商务,而是具有新特征的B2C电子商务。
一、B2C电子商务分类
B2C电子商务模式是以互联网络为主要手段,由网商或企业通过网站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商务交易模式。从我国现行B2C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典型B2C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整合型B2C电子商务。
典型B2C电子商务是一种运营自有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并自营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它主要任务是与消费者达成购物意向,并完成相关的商品交易,发展策略主要是丰富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其特点为:网络平台自有运营商通过自有平台向购物者卖商品,出现违约问题主要靠自身的管理制度约束。例如,典型B2C电子商务――网上商城,卓越网、京东网、新蛋网、1号网店。
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是一种提供运营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从其发展脉络来看,主要是C2C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演变发展而来的B2C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其特点为: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运营商为网络平台服务的管理者,没有实际商品提供买卖,对平台上商家出现的违约行为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惩罚机制。例如,淘宝商城、QQ商城等都是为商品买卖者提供交易以及附带服务的网络平台。
整合型B2C电子商务是完成自营商品交易和为其他商家提供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购物者通过其网络平台既能购得网站自营商品,又能通过这个平台购得其他合作商家的商品,对平台上出现的商家违约问题,一方面对于合作商家,它具有管理权限;另一方面对于自身出现问题主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当当网就是一个整合型B2C电子商务的例子。
这三种B2C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是相互关联的,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和整合型B2C电子商务可由典型B2C电子商务发展而来,反之依然。
二、B2C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
B2C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即为以电子商务交易为中心的服务体现。主要表现为出现的购物返点类网站,兴起的导购社区,发展的智能化购物搜索引擎,完善的购物辅助支持系统。
1.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
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由于具有网络平台运营的专业性,具有自己的导购社区,购物者完成定量化的购物搜索比较功能,且形成购物辅助支持系统,购物返点是运营方与入住商家达成某种协议,其返点形式多为采用会员累计积分制与会员等级区别定价制,平台商家连接返点与连接返点推广。例如淘宝商城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其主页是一个分类导购的网上交易平台,淘宝帮派形成了一个购物导购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在淘宝帮派中分享购物经验,推荐购物商家。它的购物辅助支持系统是不仅拥有了支付宝,还拥有即时通讯软件阿里旺旺,同时与多个物流公司形成合作。购物返点一方面通过会员累计积分制与会员等级差别定价返点给会员,另一方面通过淘宝客推广淘宝商城中的商家后由商家向淘宝客返点,或者通过专业返点类网站与淘宝商城中商家达成协议返点给消费者和返点网站。
2.典型B2C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
典型B2C电子商务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实际情况不能实行全面的电子商务服务。这时独立的导购社区服务与智能化购物搜索引擎服务,第三方购物辅助支持系统,购物返点策略的推广,都必不可少地成为其发展道路上有利的合作伙伴。例如卓越网、京东网、新蛋网等一些典型B2C电子商务,它们通过易购网、豆瓣网等导购网站来实现其推广目的。典型B2C电子商务通过自身实力和经营影响力同购物搜索引擎类站点等多方面合作来拓展业务。例如购物比较类搜索引擎聪明网同卓越网、京东网、新蛋网等典型B2C电子商务的合作。
3.整合型B2C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
整合型B2C电子商务具有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和典型B2C电子商务的特点,在同导购社区和购物搜索引擎站点合作方面与典型B2C电子商务相类似,在购物辅助支持系统上一方面对于自营商品类似于典型B2C电子商务的特点;另一方面对于合作商家则是类似于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在购物者同合作商家进行交易时,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系统相联系,咨询有关问题。在购物返点方面,与典型B2C电子商务相类似,但购物者在同整合型B2C电子商务中合作商家进行交易时更贴近于平台服务型B2C电子商务。例如当当网就是一个整合型B2C电子商务,在同易购网、豆瓣网等导购社区的合作方式和取得的效果同卓越、京东、新蛋等典型B2C电子商务不相上下,也体现出商品全,经营方式多样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 B2C电子商务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从B2C电子商务发展的角度,细化B2C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为今后探讨B2C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晓霞,薛万欣,王晓红.电子商务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09,(8).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都意识到商业模式的独特价值并进行了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其中,商业模式的分类问题是其中的热点问题。现行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没有哪个学者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全面、清晰、实用,并且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模式涉及的面过于宽泛,研究者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囊括进所有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尝试挖掘新的分类指标,创新现代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
一、一种商业模式分类的方法
曾任苹果公司“软件布道师”的格威·卡瓦萨奇提醒人们:能最终形成有效商业模式的创意和想法少之又少。为了帮助人们找到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他提出了一个商业模式评价坐标。这个坐标以“对客户的价值”为横轴,以“你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为纵轴,由此出现了四个象限。
第1象限:不但你的东西对用户非常有用,而且只有你知道该怎么做。
第2象限:“冤大头型企业”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用,但只有你在这么做
第3象限:“凑趣型企业”不但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特别的用处,还有一大帮人在跟你做一样的东西。
第4象限:“平庸型企业”你其实没什么独到的能力,但你做的东西有一定的用处。
只有处于第1象限的企业采用的是正确而有效的商业模式,它们不仅着眼于顾客价值而且具有无法替代性,从而提高了同质企业的竞争门槛。令人遗憾的是,处于这个象限的企业相当少,大量企业都只能归入第2、3、4象限。卡瓦萨奇的这个评价坐标对于我们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很有用处。不过,随着商业模式的迅速流行和广泛采用,这个现有的二维坐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仔细分析发现,这个坐标缺失一个维度,而且这种缺失是一个致命的缺失,这就是盈利维度。一个企业能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最终也只能因为持续亏损而难以为继。
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
二、基于盈利维度的商业模式分类初探
现行的商业模式分类多专注于客户价值和企业资源两个维度,而对盈利方式这个维度却
关注甚少。具体来讲,盈利方式就是企业的收入模式。按此维度,市场中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既定的商业信条和收入模式,有关竞争定位的重大决策在基本确定后,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可能在短期或是中期改变,这类企业采用的是“封闭的”商业模式。比如西南航空公司,倾向于保有狭窄的业务领域,至少在长期内是保持不变的。
与之相反,另一类企业更加关注于具体的财务收益,而非某种既定的竞争定位战略,这类企业采用的是“开放的”商业模式。这类企业倾向于拥有更广的主营业务领域,而且可能随着时间的改变极大地改变自己的组织架构。通用电气公司从1892年的仅仅生产电灯泡、发动机以及小器械的生产商发展成为广泛多样化的联合大企业,它已经成为开放企业商业模式的典范。
有时,直接竞争的双方采用几乎完全相反的商业模式,一个是封闭的,而另一个则是开放的。在美国的制药领域,沃尔格林和CVS就是两类公司的例子,它们都创造了正的和总体增长的经济利润,然而多年以来它们追求的却是非常不同的商业模式。因此,对于封闭的或开放的商业模式的选择,没有固有的好坏之分,企业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明智的选择。
三、封闭的商业模式:深度探究
封闭的商业模式常常作为企业家愿景的一部分自发产生,它反映了公司创立者的信念和偏好,有时在创立者离开公司之后,还能持续数十年之久。作为一个案例,柯达公司始终坚持乔治·伊斯门所创立的商业信条,通过坚守这些有近百年历史的信条,该公司获利颇丰。
封闭的商业模式有很多标志性的优势和劣势。它们的优势在于:它们几乎不可能被坚持不同商业信条的竞争者复制,而它们则可以通过在相邻产品领域以及新市场的自我复制成为实现利润增长的领跑者。
封闭的商业模式的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正统性和非灵活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从一个狭窄的集中化业务领域——这常常是企业创始人的遗产,转换到更宽阔的或是新的领域会很困难,而且企业的盈利模式会过于单一。当产品市场的环境变得不那么有利的时候,占主导地位的商业信条如此深根于这个公司,以至于变革现行模式并形成、执行一个全新的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所必需的新思想、行为改变以及领导方式在该企业内部常常根本就不存在。
四、开放的商业模式:深度探究
有着开放商业模式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存在,并不想那些有封闭商业模式的企业那样易于归纳概括。开放商业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如果运用得当,它将持续为利润增长以及利润重塑提供盈利机会,而这些机会在封闭的商业模式环境中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开放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为了最大化商业价值,打破组织的界限,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
所有知识和资源,通过内外部资源的相耦合,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利益的一种商业模式。现实中,不同企业商业模式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基于Chesbrough 等的研究,根据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分享和整合外部资源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开放商业模式分为三模型:分享式、吸收式和多元式商业模式。
(一)分享式商业模式——高内部资源共享,低外部资源整合
1923年由华特·迪士尼创立时,迪士尼公司专注于生产在影院销售的动画卡通。在对这个模式的主要扩展中,迪士尼在1937年出品了它的第一部全长的动画片白雪公主。而后,通过1950年的金银岛进一步进军真人电影界。一直以来,其主要商业模式通过进军影视界以及音乐界得到支撑,并以此来保护迪士尼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牌以及利润空间。而在20世纪50年代,迪士尼闯入早期的影视行业拥有自己成功的作品。其后,通过收购ABC、ESPN以及其它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这个新的平台也包括了迪士尼频道。在这个意义上,迪士尼已经遵循着一种分享式商业模式,扩展至相关却完全不同的业务。
(二)吸收式商业模式——低内部资源共享,高外部资源整合
在中国服装企业中,美特斯邦威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开创的虚拟经营模式为
其它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公司创立之日起,美邦就如它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为了克服内部资源有限的瓶颈,它积极向外发展,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行生产、营销以及销售的外包,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实现了价值。立足于用多个品牌、多系列的产品结构来形成从设计开发到生产的一条龙的整个供应链,形成业务垂直整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
(三)多元式商业模式——高内部资源共享,高外部资源整合
不同于迪士尼和美特斯邦威,采用多元式商业模式的企业在分享内部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一方面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分享自己内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获得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依赖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直将“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其价值主张和使命宣言。谷歌通过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有效避免了垂直整合模式中消费者限制在一家设备一家书店的缺陷,从而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五、结语
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的研究更好的为开创新的分类方法提供案例借鉴。本文选取了盈利维度盈利的商业模式分析,每一种商业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具体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本文将商业模式大题分为两类:开放式和封闭式,进行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对于封闭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坚守自己的信条和愿景,不易被其他竞争者复制,而自身却可以复制相邻产品,实现利润增长;同时封闭式商业模式固守其正统性和非灵活性也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开放的商业模式相比较封闭式会有更大的自主性,打破组织界限,积极耦合各种资源,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又开创了分享式、吸收式和多元式三种模型,让不同企业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适于企业自主灵活盈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类型,同时要坚持权变的理念,实时实地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如前所述,在有关商业模式本质的三种基本观点中,价值创造视角的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本文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且这一价值特指顾客价值。企业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分为三个维度:价值命题、价值创造和传递、价值实现。从价值命题到价值创造和传递再到价值实现,能够完整表达企业的经营逻辑[18]。其中,价值命题是指企业为顾客提供什么价值,包括细分顾客和市场范围;价值创造和传递是指当企业决定为哪个范围的何种顾客提品和服务时,应整合内外资源为顾客创造价值,并选择合适的渠道传递顾客价值,它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顾客接触方式;价值实现是指企业应设计适当的盈利方式与顾客完成交易,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同时,回收一部分价值作为企业盈利,并为下一轮价值创造做准备,其核心是企业的盈利方式。关于顾客价值创造的三个维度,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19-24]。笔者将其归纳为“细分顾客和市场范围”﹙对应价值命题﹚、“经营方式和顾客接触方式”﹙对应价值创造和传递﹚、“盈利方式”﹙对应价值实现﹚,作为体现三个维度的分类指标。这也符合Megretta所指出的“好的商业模式始于对人类动机的洞察,止于丰富的利润流”[25]。这些指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的形态﹙下文将作详解﹚。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列表1如下。表1和图1均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是:其一,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有关零售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较少;其二,零售业属于流通行业,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商业模式对其经营绩效影响很大;其三,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较易获取且可信度较高。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分类的权威性,本文以Wind数据库中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且公司应具备近3年﹙2008年~2010年﹚完整的年度财务数据。根据这个标准,最终有64家公司符合要求。相关的企业绩效指标全部根据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出。﹙二﹚变量说明1.商业模式变量商业模式变量是本研究的自变量,属于类型变量。根据表1,结合零售业的实际特点,对64家样本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划分,将其商业模式变量具体化。﹙1﹚细分顾客。细分顾客可以根据企业服务的顾客群体来进行,具体到零售业,则是根据企业出售商品所针对的顾客群体来划分。一类是企业出售的商品针对所有的消费者,即为大众型顾客﹙Pub-lic,简称P﹚,如百货商场;另一类是企业只为某一特定类型的顾客提供服务,即聚焦型顾客﹙Focus,简称F﹚,如苏宁电器只为那些购买电器类产品的顾客提供服务。﹙2﹚市场范围。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市场范围设定为四种具体形态,即本地主导﹙Dominant,简称D﹚、地区渗透﹙Penetrative,简称P﹚、区域扩张﹙Expansive,简称E﹚和全国布点﹙Na-tional,简称N﹚。划分依据主要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地理范围和不同地理范围业务所占企业总业务的比重,其中,本地主导是指企业在一个地级市﹙或直辖市﹚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80%及以上;地区渗透是指企业在一个省份﹙或自治区﹚的至少3个地市开展业务,且在每个地市的营业收入不超过企业总营业收入的40%;区域扩张是指企业在2至4个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业务,且在单个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的营业收入不超过企业总营业收入的40%;全国布点是指企业在5个及以上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业务。﹙3﹚经营模式。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包括专业市场﹙Specialized,简称S﹚、连锁经营﹙Chain,简称C﹚和业态整合﹙Integrated,简称I﹚3种。其中,专业市场是指零售企业同时拥有若干个出售单一品类商品的商店,而这些商店独立运营,出售的商品之间关联度较低;连锁经营是很多零售企业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最常用的方法[26],包括直营、加盟、自由连锁等方式;业态整合是指零售企业为了寻找扩张和抓住新的增长点,将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整合经营。﹙4﹚顾客接触方式。顾客接触方式分为传统﹙Traditional,简称T﹚和现代﹙Modern,简称M﹚两种。前者是指零售企业只通过实体店销售商品;后者是指零售企业还开展了网上销售业务。﹙5﹚盈利方式。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薄利多销型盈利模式和顾客体验型盈利模式两类。薄利多销型盈利模式﹙Puerile,简称P﹚是通过标准化经营、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优化价值链等手段,降低自身的成本,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27-28],通过尽可能扩大商品出售的“量”来保证企业的盈利,如便利店、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都采用这种盈利方式。顾客体验型盈利模式﹙Experience,简称E﹚是通过提供高质量和高知名度的商品、实行优质服务、坚持高价格策略、推广零售企业的品牌形象而获得丰厚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强调零售企业注重“质”的服务,使商品产生“溢价”而盈利,如大型的百货商店、精品店、“一站式”购物中心等主要采用这种盈利方式。根据以上分析框架,首先决定样本公司在每个分类指标上的具体表现形态,然后将3个维度5个指标的分类结果﹙表现形态﹚进行组合,最后得出各样本公司所属的商业模式类型。64家样本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分类结果见表2。2.绩效变量企业绩效变量是本文研究的因变量,属于数值变量。考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必须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完整考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不同方面的差异化影响。本文选取盈利性指标、成长性指标、运营性指标以及每股指标综合考察企业的绩效表现﹙见表3﹚。
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通过对F值与临界值的比较,验证造成均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One-WayANOVA是检验单因素在不同组别的均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一种典型方法[29],其模型可以表示为:Yij=μ+αi+εij,其中,i=1,2,…,k,表示因素的组数,j=1,2,…,n,表示样本编号。为保证方差分析的可靠性,并使更多的样本企业能够被包含在分析范围内,本文只选择被两家以上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作为方差分析对象。从表3来看,这样的对象共有14个组,分别是编号为1、2、3、6、8、13、15、18、21、23、24、26、31、35的商业模式,这14个组所包含的零售企业共41家,约占所有样本企业的63%,即占到了样本企业的大多数。﹙二﹚方差分析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缩小仅分析单一年份绩效指标带来的误差,进行方差分析时,每个企业的某个绩效指标值是在分别计算出2008年~2010年该企业在该指标上的值后求其算术平均数所得。通过对采用14种商业模式的企业选取不同的绩效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组间、组内方差及最终Sig.值,进而可判断商业模式对各种绩效差异的影响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根据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商业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盈利指标上,实施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的sig.值分别为0.001、0.010、0.016,均小于临界值0.05,即均有显著性差异。2.商业模式对成长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采用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在3个成长性绩效变量上的sig.值分别为0.212、0.010、0.015,其中在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sig.值都小于0.05,具有统计显著性,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的sig.值大于0.05,显著性较差。3.商业模式对运营效率的影响较弱。反映运营效率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sig.值分别为0.260、0.215,远大于0.05,只有固定资产周转率的sig.值远小于0.05,具有统计显著性。4.商业模式对每股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商业模式间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sig.值分别为0.018和0.013,都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商业模式对每股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对不同类型商业模式的比较和综合评价
如何点燃移动商务这个市场引爆点,并使移动商务能够蓬勃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的课题。国内外移动商务研究者和实践者也都对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但大多是从经验、主观评判和数据分析角度进行的,很少运用现代商业模式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理论来研究和讨论。同时,大部分学者均将移动商务本身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来进行研究,很少有人以价值为主线从价值链角度分析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
2、商业模式的内涵素及分类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虽然有关商业模式的定义很多、构成要素也没有达成共识,吕延杰通过综述分析,认为商业模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盈利模式论、价值创造论和体系论。Morris对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进行总结,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可分为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整体类四种类型,但是,从根本上讲,商业模式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Scott M. Shafer通过对现有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的考察,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归类整理,发现主要集中在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四个方面,由此定义商业模式为:从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而进行的战略选择以及核心逻辑的体现,与Morris通过文献综述认为的商业模式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反映价值创造、传递和实现的逻辑。
分类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热点问点,但同时分类也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目前没有哪个学者真正建立起一个全面、清晰、实用,并且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彭强指出现有商业模式分类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理论性不强,都是从某个角度出发,提出各自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是对现实中存在的模式的一种归类分析,而没有从商业模式的本质―价值创造、传递和实现的逻辑出发,应用系统的价值分析工具,构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分类;二是,大多数文献中关于商业模式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难以提供一个框架使得各种商业模式之间可以互相比较;三是,大多数的商业模式分类根据某种特别标准来进行,然而这种分类标准却没有涉及由各自学者提出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或定义,这使得商业模式的定义与组成要素和商业模式分类脱节。
借鉴现有商业模式及其分类研究的成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拟从价值链角度分析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其理由如下: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而价值链相关理论的研究目的就是找出价值创造环节,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两者的本质和核心是统一的,价值链可以展现出具体的价值创造环节,不同的商业模式可以用不同的价值链进行描述,对不同商业模式的价值链进行比较,可清晰的反映出不同商业模式间的本质区别。因而,价值链理论为商业模式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
3、移动商务价值链
移动商务价值链在本文更多的是指移动商务的产业价值链,即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移动平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创造、提供、传递和维持,以及从中获得利润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链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移动商务实现过程中的价值传递结构。移动商务价值链与移动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技术的变革不断发展变化,移动技术的更新换代催生了新的服务类型,引入更多的参与者,并促进了原有参与者的组合和分化,从而改变了移动商务的价值传递结构。本文针对当前3G技术商用的现实背景,分析3G环境下的移动商务价值链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移动商务的商用模式。
3G的出现,使得通过移动网络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基于多媒体的各种服务。3G环境与前3G环境下的移动商务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提供服务的技术的改变,而在于基于3G环境下的移动商务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速度较高,内容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使得2G环境下依赖于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独立出来并发展成为移动商务价值链的主体,为移动用户创造主要的价值。3G环境下的移动商务价值链也相应的发展成由三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产业价值链构成的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络,如图1所示:
4、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内涵
当把研究视角从普遍意义的“某企业”的商业模式转移到“移动商务”企业商业模式,并从基于价值链角度分析移动商务企业商业模式的时候,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各要素的具体内容都有了特定内涵。
依据前文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理解,本文认为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反映移动商务产业中具体的某个企业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实现的核心逻辑。而价值链是分析价值创造、传递和实现的工具,因此3G环境下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应该解决如下三个问题:第一,移动商务企业如何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进行定位以创造价值?回答了移动商务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逻辑。第二,移动商务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维护其创造的利润不被其他企业所侵占的竞争优势来自何处?回答了移动商务企业在通过价值链进行价值传递过程中如何维护其所创造的价值不被侵占的核心逻辑。第三,移动商务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能够最终获取的利润是否足够大?回答了移动商务企业价值实现的核心逻辑。
对于第一个问题,移动商务企业如何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进行定位以创造价值。Ranjay Gulati指出,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处于产业价值链上不同位置和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相对固化的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价值是由网络成员创造并经整合而成,每一个成员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波特看来,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就是“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定位”,因为处在产业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不同环节企业所能够创造和获取的利润是不同的。因此成功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要求移动商务企业根据产业发展环境、自身的资源条件,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进行合理的定位。
对于第二个问题,移动商务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维护其创造的利润不被其他企业所侵占的竞争优势来自何处。李海舰和原磊指出在通过价值链进行价值传递的过程中,利润会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发生转移。因此移动商务企业要维护其创造的价值不被其他企业所侵占,必须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具有相应地竞争优势。具体到移动商务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如果这种定位有利于企业接近和获取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其他企业难以得到的有价值、稀缺、不易模仿、难以转移的互补性资源,那么企业维护其所创造的价值不被侵占的竞争优势就将建立在对这种战略性资产的拥有上。
对于第三个问题,移动商务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能够最终获取的利润是否足够大。移动商务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最终能获得的价值大小是与前面所说的定位以及由这种定位所决定的竞争优势来源息息相关的。移动商务企业要想最大化其最终价值,需要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确保自身所创造的价值不被其它企业所侵占,二是占有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上其它企业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移动商务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否对其他的价值创造环节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因此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可以由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通过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位置和形态来表示;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竞争优势,通过企业是具备互补性的战略资产还是创新性的竞争优势来表示;以及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能够获得的潜在利润,通过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可以直接影响到的所有价值创造环节来表示三个维度来衡量。
5、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科学划分
接下来将依据前文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分类,然而上文的分析过程同样显示出: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竞争优势是与其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息息相关的,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能够获得的潜在利润又是与其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以及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竞争优势息息相关的。因此,通过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位置和形态的不同就可以区分不同企业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
前文分析指出3G环境下的移动商务价值链是由应用服务层价值链、网络承载层价值链和终端支持层价值链三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产业价值链所构成的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络。在这个价值网络上的不同价值创造环节的位置和形态组合有且只有四种。
第一种,企业经营业务覆盖了移动商务价值网络某层次价值链的某个价值创造环节(聚焦型),如图2所示,并在此环节依据其所拥有的资源和具备的能力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维护其创造的价值尽量不被侵占,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新浪、搜狐专注于应用服务层的服务提供环节、集成整合移动商务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二种,企业经营业务覆盖了移动商务价值网络某个层次价值链的多个价值创造环节,如图3所示(一体化型),由于拥有这条价值链上的互补性战略资源,从而相对于这条价值链上的聚焦型移动商务企业,可以速度更快、服务更好的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和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维护其创造的价值并实现利润。如人民日报社,本来是聚焦于移动商务价值网络应用服务层的内容提供环节,提供新闻信息,现在通过推出人民日报手机版而进入服务提供环节,使其经营的业务覆盖了应用服务层的内容提供环节和服务提供环节。
第三种,企业经营业务范围覆盖了移动商务价值网络多个层次价值链的多个价值创造环节(协调型),如图4所示,与一体化型移动商务商业模式不同的是,协调型移动商务商业模式所覆盖的价值创造环节不是移动商务价值网络中某一条产业价值链上的多个环节,而是移动商务价值网络中多条产业价值上能实现资源、能力优势互补的多个价值创造环节,并以此建立起竞争优势维护其所创造的价值获得利润。如爱立信、西门子、华为、中兴在3G环境下既覆盖了网络承载层的网络运营支持环节,又进入了终端支持层的终端制造还击;又如空中网、3G门户既覆盖了应用服务层的服务提供环节,又为手机终端提供手机应用程序,从而进入了终端支持层的终端制造支持环节。
第四种,企业经营业务覆盖了移动商务价值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创造环节(核心型),如图5所示,由于价值网络中其它环节创造的价值都需要通过这个环节才能实现将价值提供给移动客户,因此定位于此环节的企业相对于价值网络中的其他环节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在整个产业发展中将起到核心主导的作用。实例如日本NTT DoComo的FOMA、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美国高通公司 BREW平台、英国虚拟移动网络运营商Virgin百货等采用了核心型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
6、总结
目前,我国刚完成新一轮的电信业重组发放3G牌照,这也标志着移动商务在我国已经具备优秀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基础,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移动商务从最初的个人语音通信业务到企业短信应用、政府移动办公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等,各种业务模式层出不求,移动商务的业务应用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随着移动商务产业的逐步形成,移动商务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产业链主体不明,在3G时代电信运营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趋势下,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复杂,各方都希望在移动商务产业链中争取更加有力的地位。研究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将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通过多方合作使移动商务服务的内容更充实与多样化,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持续赢得市场价值具有及其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将移动商务商业模式从价值链角度进行分类,可以明确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各方参与者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他们如何在价值链的互动中发挥自己的功能提出建议;可以使更多进入移动商务产业的企业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正确把握21世纪初的这场技术革命和交易方式变革给企业提供的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移动商务价值链与商业模式的分析和相关问题解决,使参与移动商务产业的企业充满活力,有利于更多形式的移动商务内容及服务的开发,促进移动商务在我国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新的自由、娱乐、方便和效率。
(作者单位:湖南省望城县第六中学)
据
对于第三个问题,移动商务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能够最终获取的利润是否足够大。移动商务企业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最终能获得的价值大小是与前面所说的定位以及由这种定位所决定的竞争优势来源息息相关的。移动商务企业要想最大化其最终价值,需要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确保自身所创造的价值不被其它企业所侵占,二是占有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上其它企业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移动商务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否对其他的价值创造环节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关键词: 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演进机理
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value chain;evolution of th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71-03
0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模式得到广大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的定义也众说纷纭。Petrovic等学者(2001)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罗珉(2006)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1]。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2]。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及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
在有关这些论述中,创造价值是商业模式的一个核心词汇。而价值蕴含在价值链中,因此要研究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价值链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已有学者,如Rappa明确指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曾楚宏、高闯等也对商业模式价值链进行过研究。因此基于价值链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理论基础。
1价值链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价值链最先是由哈佛管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展开的。每项价值活动根据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同位置被划分到一个个生产环节中,企业所有的生产环节共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因此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又称作业价值链);Porter教授进一步指出,在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非每个环节都在创造价值。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Primary Activities)和辅助活动(Support Activities)两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五部分,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部分[3]。
从广义来讲,上述九种活动基本包含了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所有活动和因素。在这九种活动中,按其创造价值的大小可分为:核心活动,亚核心活动和基础活动。能为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活动成为核心活动;能为企业提供较大价值的活动成为亚核心活动,以机械电子行业为例,如果研发、生产是企业的核心活动,营销、售后服务就可能是企业的亚核心活动,它们都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但企业经营的重心并不在此,这类活动一般在企业价值链上只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介于战略环节和一般环节之间;除此以外的其他活动,均属于为以上两种活动提供的辅活动,如材料或产品运输、采购、库存管理等,因此称为基础活动。
波特同时指出,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构成了整个价值体系,即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见图1。
波特的作业价值链是图1产业价值链中的一环,即企业基本价值链,根据企业性质不同企业也可囊括上下游的价值链,但我们按照一般分类将产业价值链分类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创新涉及的所有活动均包含在产业价值链中。企业如果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如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形成企业商业模式;又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分拆、职能外包来缩短价值链,进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也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延展和分拆同时进行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还可以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或多项基础价值活动进行创新来形成企业商业模式。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与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相结合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通过价值链创新改变某些原有的价值活动,并将创新后的价值活动组合成高效的价值模块,最后再把这些价值模块链接成有效的价值系统。概括来讲,这些对价值链优化与整合的活动可分为企业业务分解与业务创新活动(也即企业解绑),构建新型战略集团(也即企业集群)。这都是针对价值链上企业活动来展现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具体到企业活动的实施又可划分为三种商业模式创新类型:顾客价值创新,成本结构创新,利润保护模式创新[4]。这三个方面均可通过价值链优化得以体现。
2商业模式创新演进机理
2.1 商业模式创新内外部因素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企业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资源与能力,机遇与挑战的过程[3]。企业商业模式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经济租金的驱动下,在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会不断地演进。①由产业结构、产业吸引力和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等因素构成的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经济环境)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化,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其市场竞争的相对劣势转化为相对优势,以重新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②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有着重大影响。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③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一国政策的改变,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观念等的冲突,都会制约企业固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那些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进行适当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当外部环境(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环境)发生新的对企业有影响(正、负两种影响)的变化时,在顾客价值的强力驱动下,企业开始寻求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首先对自身现状和能力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分析,在权衡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对竞争策略(短期战略)进行调整,而这种策略调整又恰好体现在价值链创新上,如企业的并购或剥离、目标市场的再细分和产品的核心多元化等。企业再对其价值活动进行优化整合[5],努力寻求一种最优的组合方式,这就促成了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这是一个不断进行评价和调整的复杂过程)。
2.2 商业模式创新演进机理
通过分析价值链及其对商业模式的作用,我们大致可了解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其演进机理也就比较容易得出。
首先要对企业经营活动充分了解,找出可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控制点。比如,企业的营销渠道存在哪些弊端,根据经验可如何解决;顾客对产品的意见如何,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产品的成本如何减少等等问题,找到这些问题,企业就可有针对性的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然后综合考虑企业现有资源及能力进行战略决策,确定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合理定位。
战略决策做出之后,企业要通过拆分价值链或价值活动创新达到业务分解与业务创新,也即打破企业边界,完成企业解绑;或者是通过延展价值链形成新型战略集团,也即形成企业集群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前者既有存量型创新又有增量型创新,表现为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为顾客价值创新和利润保护模式创新;后者一般为存量型创新,表现在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中,即为成本结构创新企业进行价值链整合与优化之后就要进行利益方关系整合,针对企业价值链优化过程中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交叉进行整合优化,这部分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成败具有关键作用。
接下来企业就要实施具体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反馈与总结。信息畅通在这一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创新过程中不断问为什么,出现了问题不断及时反馈与解决,创新过程才能顺利。
最后环节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的评估与检验。在这一过程中,是企业得到经验与教训最多的过程,整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要依靠具体的指标来检测是否达到商业模式创新预期达到的目标,如市场占有率、利润率、顾客满意度等。
具体演进机理图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本文在价值链基础上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与演进机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商业模式通过价值链整合与优化进行创新的过程,进一步提出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企业经营活动关键控制点的发掘,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对我国企业在探讨商业模式创新,重视顾客价值主张,改进盈利模式,发展利润保护模式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企业目前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即微笑曲线底端[6],这种是由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竞争优势较弱所致。因此,我国企业目前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决策能力,把握经营环境,通过组织学习强化团队动态能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评估与检验仍是未来研究方向,且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馈与信息快速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也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与实证的。
参考文献:
[1]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3]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83-90。
引言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它的兴起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其得到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Teece,2010)。此后,有关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井喷”之势(Zott & Amit,2012)。当前的商业模式研究涉及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不同的经济管理领域,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将商业模式与其研究对象相结合,从不同层面分析商业模式与其所研究对象的多样关系,导致商业模式自产生开始就伴随着多样化的研究特点。所以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定论,这也将限制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将简单归纳分析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及定位;其次,将根据不同的学科属性,论述商业模式当前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商业模式与战略财务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如2014年(第三届)中国财务管理全球论坛的主题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公司财务重构”。同年,企业财务转型高峰论坛上提出商业模式驱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变革。2014年CIMA全球管理会计报告中,CIMA中国代表汤谷良研究揭示了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三大方向。即:商业经营、资本经营和货币经营,其中商业经营的核心内容是商业模式的发展变化。商业模式是财务、战略、管理等学科研究发展的突破口。然而,当前基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中,较少有将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相结合的研究。要推进商业模式的全面发展,必须将其与财务战略相结合。
一、商业模式学科属性与研究方向
商业模式是与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普遍相关的综合学科,这决定了其研究方向较为分散。
(一)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
商业模式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王雪冬、董大海(2012)还认为商业模式与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有关。单独将其归为某类学科都不能体现商业模式的综合性。商业模式正在被用于解释不同经济、管理领域的诸多问题,其综合性学科属性及定位也已得到学术界众多学者认可。
(二)基于学科属性的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商业模式的文献较多,通过分析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按照商业模式不同的学科属性将现有研究进行分类。本文根据学科属性将商业模式研究主要分为商业模式内涵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和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
1.商业模式内涵研究
Drucker最早称商业模式为经营理论;加拿大管理学家Mintzberg称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是获取财务绩效的战略思想。当前对于商业模式内涵研究较多,国外研究主要学者为Zott & Amit和Teece。Zott & Amit(2007,2008,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相互连接和相互依赖的活动系统,用来决定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者“做生意的方式”。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本质是企业向顾客传递价值、引诱顾客支付价值和转换支付为利润的商业方式。国内主要研究学者为翁君奕、原磊等。翁君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原磊(2007)在研究国外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特别是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3―4―8”体系。
从财务角度来看,商业模式致力于解决企业创造利润并持续获得现金流的问题。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作用通过顾客价值体现,在有关商业模式的大量研究文献中,形成共识的是商业模式构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取得。这是商业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核心要件,其中隐含的财务要素显露无疑。然而,当前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财务要素研究还并不广泛。
2.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是指设计一个新商业模式的活动,如创造、实现和验证活动(Massa & Tucci,2013)。许多企业现有商业模式是无效的,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Hayashi,2009)。
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障碍、路径等。由于组织惯性和原有传统机制压力,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Sosna et al.,2010)。Sosna et al.(2010)认为,成熟企业不得不解决组织惯性和其他源于之前商业模式的锁定效应。Bouchikhi & Kimberly(2003)认为,企业身份陷阱(Identity Trap)限制战略选择;克服障碍对策包括致力于实验和学习(Morris et al.,2005;McGrath,2010;Chesbrough,2010;Teece,2010;Sosna et al.,2010)、采用加速商业模式更新的领导行动议程(Doz & Kosonen,2010)、建立伙伴关系(Chesbrough,2006)、找到各种可用的“隔离机制”防止竞争对手模仿(Teece,2010)、强化企业良性循环、弱化对手循环和将竞争者变为互补者(Casadesus-Masanell & Ricart,2011)。国内学者王鑫鑫和王宗军(2009)发现,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市场地位、治理结构、企业高管、组织结构、文化、与合作伙伴关系等因素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方面也有一定研究,目前国外学者Amit和Zott(2001),Malone et al.(2006),Henriksen(2012)和国内学者程愚(2005),王翔、李东、张晓玲(2010)等对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绩效、财务战略关系的研究展开了尝试,他们大都是采用了对商业模式先分类,再展开实证研究的方法。Henriksen(2012)还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所产生的影响体现着明显的动态性。然而,当前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的相关研究开展的还比较少(Coen,Hidde,2011)。
3.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
当前,以商业模式为主题的文章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但总体研究仍处于“新理论”的阶段,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总体呈现了三种基本研究脉络,包括商业模式概念和具体要素研究、商业模式在战略领域的研究以及商业模式在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重视对商业模式要素、商业模式与战略管理间关系和商业模式与创新管理间关系的研究,却鲜有学者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管理、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王雪冬、董大海(2012)将商业模式归纳为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管理学不同学科所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科系,并相应指出商业模式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商业模式性质研究、创新研究、商业模式与营销学结合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结合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研究、商业模式评价研究,却未提及商业模式与财务之间的研究。
然而,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特别是财务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Christensen(2010)中指出,苹果公司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大家普遍认为的新技术,而是把新技术与卓越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汤谷良、戴天婧、张茹(2012)进一步架构了“企业价值财务战略(现金流结构主导)盈利模式(轻资产模式)商业活动与资本行为财务业绩”的财务战略驱动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主要方面)的理论框架。商业模式关系着企业战略层的决策问题,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需要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间关系,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纳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极其有利(王满,2008)。
二、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研究方向
(一)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的基础研究
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包含的财务内容非常丰富。本文阐述了商业模式包含财务内容的几个方面,但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商业模式与传统财务,特别是战略层上财务战略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还应该进一步探索。同时,当前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因此,未来研究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研究如何设置财务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模仿壁垒,避免竞争对手快速模仿使得企业丧失优势。
(二)商业模式与企业财务战略关系研究
企业的财务战略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财务战略的执行与控制、财务战略的业绩计量(王满,2008)。
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是研究企业财务战略内容的关键。企业财务战略进行决策与选择时,应当考虑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首先,应当综合考虑是通过财务战略驱动商业模式选择,还是根据商业模式选择与之适应的财务战略。如果企业已确立商业模式,应当考虑财务战略的综合类型,进一步选择财务战略的职能类型。其次,企业还需要根据商业模式执行财务战略并进行控制,并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形式,选择适应财务战略的控制原则和方式。最后,应制定与商业模式相关联的业绩计量方式。
(三)商业模式基础下的财务战略交叉内容研究
1.投资战略选择研究
企业商业模式转变时,企业财务战略相应转变,财务战略的转变会反向带动商业模式的发展。此时,企业应当考虑创新商业模式的资金来源与途径。对于不同企业,如制造企业,应当分别考虑产品盈利能力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产业链整合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以及产业扩张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不同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及产业特点分析其商业模式基础下的投资战略选择。
2.融资战略选择研究
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企业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转型时期或高速发展时期产品尚不能及时转化为充足现金流收益的情况下。此时,企业应当分别研究盈利能力基础下的股权融资、盈利能力基础下的债务融资,进行融资渠道优化与创新。
3.分配战略选择研究
影响股利分配主要有公司、社会、行业等原因,这些原因是企业选择商业模式的基础。根据企业的商业模式选择适当的分配战略,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现金流,也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息。如对一个业务扩展企业的公司,可以考虑低现金股利加额外股利的股利分配战略,这种分配策略具有固定股利支付率和稳定持续增加股利等特点,这也是商业模式在内部的自生复制性导向低现金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分配战略。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商业模式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科系,当前国内外针对商业模式与经济、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却忽视了商业模式与财务,特别是与财务战略之间的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之间的研究需要大量数据或需要进行详细的案例研究,研究难度较大。商业模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科系,当前学者们较少研究其与财务之间的关系有其客观性,但只有进行全面研究,才能深入推进商业模式理论和财务理论的发展。
商业模式与财务特别是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是商业模式研究的薄弱环节,因而,未来必须加深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Teece D 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0,(2):172-194.
[2] Amit R,Zott C.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2,(3):41-49.
[3] Morris M.,Schindehutte M.,and Allen J.The ra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6):726-735.
[4] Amit,Raphael,Christoph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2001,(6/7):493-520.
[5] Pauwels K & Weiss A.Moving from free to fee:How online firms marker to change their business model sucessfully[J].Journal of
Marketing,2008,(5):14-29.
[6]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3-9.
[7] Chesbrough H W & 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3):533-534.
[8] 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6.
[9]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10] 翁君突.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 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12] 汤谷良,戴天婧,张茹.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23.
[13] 王满.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36-38.
[14] 时龙龙,张巍巍.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策略――以用友软件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3,(8):14.
The research actualit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usiness model
YANG Xia ,WANG Liang-liang
前,很多高绩效公司同时利用新商业模式和改善后的技术进行创新,戴尔公司的创新商业模式以及苹果公司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价值的创造需要在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动态关系中找到接洽点。
一、商业模式的要素构成及创新
(一)商业模式的要素构成
商业模式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 它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者们从财务的角度、系统的角度、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定义。如Hawkins(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Amit和Zott(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一个公司如何制造、销售产品以及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商业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价值主张:市场上销售的是什么?供应链:产品如何生产并进入市场?目标消费者:销售给谁?
(二)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指变化原有的价值主张、供应链或目标消费者而产生的新商业模式。
1.改变价值主张。改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主张,也就是改变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可能是推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或对现有产品、服务功能的衍生。但IBM已经放弃了以销售产品为主的价值主张,开始配合其产品提供各类相关的服务。事实上,服务已经成为其业务的主要部分。亚马逊改变了其服务方式,成为网络购物中心或零售平台,在其网站上销售其他零售品牌的产品,比如Gap、艾迪堡的服装以及3 000多个不同品牌的体育用品。企业改变价值主张,实质是要抓住和反映顾客的需求,分析市场,明确定位产品或服务针对的消费群体,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竞争优势。
2.改变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二个途径是供应链的变更,即改变产品如生产及进入市场的方式。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又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从价值流的角度看,供应链即价值链。相应的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的众多经营活动中,只有某些特定的关键环节能创造重要价值。企业要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重在保持其价值链上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今后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单一线性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而是从独立创造价值走向合作创造价值,由多条价值链构造企业价值网。在价值网中,企业可将众多的合作商连在一起,通过有效资源整合,构成快速、可靠、便利的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实务中,变更企业组织方式、合作伙伴、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方式都会对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比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和其他企业组成战略合作伙伴,以创造新的价值。这次合作创造了一种新的外包服务方式,为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供应链创新也可以通过融合供应链的各个部分来实现。比如,通用电气把服务合同与其所生产的电涡轮结合起来,为该部分供应链创造了新的综合效应和价值。这项重要创新使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硬件和服务被捆绑在一起作为商品出售,从而保证市场竞争力。另外,商家重新定义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能带来创新。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丰田改变了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之间传统的敌对关系,建立了合作关系,使供应商得以分享或共同承担汽车商的成功与失败。
3.改变目标消费者。目标消费者是指企业在制定产品销售策略时,所选定的消费群体构成。改变目标消费者,也就是改变销售对象。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目标消费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处于营销链条的中心地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胜,企业必须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从竞争对手处赢得顾客,并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来留住顾客。在这之前,企业必须先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因此,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的前提是要仔细分析目标消费者。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目标消费群的改变通常要求企业重新指定一类新的消费者,这类消费群原来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没有受到针对性营销和销售。比如,营养棒的生产厂家一开始把运动员和极限运动参与者作为目标消费群。不久,他们对产品的原料、包装和广告进行了一些小改变后,营养棒在这个潜在市场的销量翻了几倍。虽然通过改变目标消费群进行创新不如改变供应链或价值主张这么普遍,但这仍然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因此当企业寻找创新机会时,不应该忽视它的作用。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与其他创新不同,是指基于技术的,而不是基于管理、组织、制度的变动。这里的“技术”是一种广义概念,不仅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也可以包括对产品、工艺的改进;在实现方式上,既可以是在研究开发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也可以将已有技术进行新组合而实现创新。从技术的发展来看,既存在技术的根本性变动,也存在技术的渐进、微小的弱变化。技术变化能够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创新:产品和服务、流程技术、关键技术。
(一)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最直观的一种创新形式。因为一种全新的产品进入市场,这种变化消费者能够立刻看到。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产品创新,以至于很多人会延迟购买,以等待一款新产品的出现。虽然这类创新非常重要,而且对公司的成功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并不是技术创新的唯一形式。
(二)流程中的技术创新
流程中的技术创新是在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将使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好、更快而且更便宜。虽然通常消费者看不到这类流程的技术变化,但这些变化对产品的竞争力却至关重要。这类技术变化,包括生产工艺的变化和采用材料的变化。对于服务商而言,流程技术指那些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包括提供电话服务时用于收发电话信号的器材、包裹分类服务台、速递公司用于运送包裹的卡车,以及提供空中运送服务的航空公司和机场。对产品和服务而言,流程技术变化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企业不断努力改变流程技术,从而降低已有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或改进质量,这一点对普通商品或服务尤其重要。因为对普通产品或服务而言,要与其他同类产品有所分别是很难的。因此,低成本就是竞争的唯一途径,流程技术的改进将有利于加强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三)关键技术创新
关键技术并不改变产品或生产过程的功能,而是使公司能够更快地执行某项策略,把时间作为竞争优势。比如,信息技术方便了价值链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紧密的交流加快了从产品发展到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
三、新商业模式与新技术的整合
几乎所有技术革命都会使得商业流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两种创新相辅相成,因此必须被当做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实施。比如,一项新技术可能要求生产部门改变其工作方式,或市场营销部门必须改变与顾客的交流方式。例如,纽可钢铁公司(Nucor Steel)所开发的从旧金属中炼出钢铁的生产技术改变了钢铁产业,同时它还改变了商业模式,以获得最大价值回报。钢铁公司新的商业模式着重于产量相对少的高价值产品,有效地改变了钢铁产业大批量生产普通产品的传统模式。该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综合作用为整个钢铁产业带来了变化。
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变化反过来也会促使技术发生变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汽车产业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历史。最初所有汽车都在商店里制造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每一辆汽车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亨利・福特汽车向标准化生产的转变是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发生的第一个巨大变化。在汽车产业中,福特汽车第一个使用了生产线的概念。虽然福特使用了提高生产线和供应效率的新流程技术,但其最根本的创新其实是商业模式的改变。就这方面而言,汽车产业的整个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商店生产到流水线生产、从个性化到标准化、从组装到垂直整合、从细分市场到大众市场。汽车产业的第二次转变由通用汽车完成。通用又一次定义了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艾尔弗雷德・斯隆在改造商业模式时所改变的技术甚至比福特还少,但他在商业模式和管理知识(或被称为软技术)方面的天赋超过了福特。通用汽车对市场进行分类,并为每一类市场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产品,同时建立更有弹性的生产流程,形成更为丰富的生产线。
成功的企业总是善于将技术变化和商业模式变化组合在一起形成创新。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或创造不同,它不是纯技术活动,而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商业化,因此,新技术需要与新的商业模式的有效整合,才能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X
参考文献:
1.王胜洲.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商业模式设计与优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14-02
一、文化地产的概念
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文化地产是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是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价值。在住宅地产领域的“家族地产”模式,商业地产领域的“HAPPING MALL”模式,工业地产领域的“经济生长”理论,园区地产领域的“文化轴心”理念等都是文化地产理念的延伸和实践。它们是集文化主题园区、文化街区、文化经济产业园区等为主体的文化功能型地产,是把文化、产业、地产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
二、文化地产分类
1.文化旅游地产;2.文化影视地产;3.文化商业地产;4.文化体育地产;5.文化创意地产;6.文化产业地产。
三、文化地产的四大标准
1.文化不再是营销的概念和手段,而是建筑精神和价值的核心。
2.建筑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共生关系,而非从属关系。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建筑价值的核心。
3.用文化软实力统合房地产核心价值体系。用文化引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全过程。
4.在文化地产系统中,文化必须是可落实、可体验、可感触、可实现的浑然整体。
四、文化地产应具备的特征
1.明确的“文化”主题;
2.完善的“服务”体系;
3.合理的“功能”配套;
将文化、功能、服务的概念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从而引起目标人群的消费冲动。
五、物业产权运作模式(见右表)
六、文化地产的成功商业模式
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文化地产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地产的经营需要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
1.以企业为主体,把企业作为整体价值开发的商业模式。例如,万达广场塑造的是万达企业的整体价值,然后全国连锁,选址后即使很偏僻照样迅速带动人气。万科开发的楼盘不论叫什么名字,市场都认可其高品质、高服务、高性价比。
2.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中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是卖门票、卖硬件,迪斯尼的主题公园是整个产业链搞旅游,搞影视,搞娱乐,搞餐饮,搞衍生产品,就是一个产业链。国内的横店影视城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3.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如各地以书画、出版业、曲艺戏剧、茶、酒、玉石等为主题打造的文化产业园,类似文化产业的“义乌小商品城”。
4.能够持续化、品牌化的快速连锁复制模式。如星期八小镇、酷贝尔等儿童体验项目。
5.组合混搭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跟其他相近产业融合载入文化地产的商业化模式。比如说文化旅游地产华侨城、宋城;体育健身连锁的一兆韦德等。
6.高专业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
7.对原有地产性质进行变更,重新定位业态、主题,进行改造或升级。如北京798创意园、广州G5。
8.“订单地产”模式。启示来自商业地产的经典运作项目万达广场。大连万达集团与沃尔玛、欧倍德等国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通过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战略联盟,其所建的商业项目在开工前就与跨国商业巨头进行谈判,吸引这些商业巨头进驻其主力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该商业地产的知名度,为日后营运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进而吸引其他品牌的商业机构入驻,并通过周边土地和物业的增值实现对其项目整体收益的提升。
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要符合国内目前的国情,同时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商业模式要慎重、严格考虑其商业可行性,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应是企业家主导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文化人、艺术家、策划人主导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其实质就是盈利模式,万万不可把文化当化妆品来包装地产。
七、商业性文化地产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素
文化地产归根到底是一个商业项目,一定要借鉴、依照商业地产的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进行开发运作。
1.理念决定成败;文化地产一定要树立以文化带人气、提地气,以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态发展传播主题文化,打造地产价值,得到经济回报。
2.要规划更要策划;从前期选址、定位、规划布局,到中期招商、租售,再到后期的竞争力经营管理、物业增值等,都离不开整体精心策划的环环紧扣。
3.整体布局事关开发成败。
4.招商成功不等于万事成功;商业地产开发以经营效益论成败,招商顺利并不代表今后一切都顺利。
5.商业地产开业需要好策略;开业必须讲究策略和时机,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好的开业策略需要审时度势,做到知彼知己,因市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求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
6.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团队。
7.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培育商场。
8.订单商业地产并非“灵丹妙药。
9.商业地产策划不可纸上谈兵。
10.增强事前风险防范意识。
八、案例解读
国外案例(地块功能定位是关键):
1.首尔数字媒体城
主题:以传媒娱乐为主题,集合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形成数字媒体完成的产业链体系。
区位:首尔Mapo-gu城的新千禧城内,距离首尔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
简介:2002年5月动工,2010年完工,总建面56万平方米,预计将创造27万个工作机会,每年120亿人民币的收入。
目标:世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世界第一个数字媒体技术研发中心;世界各高校间的合作;媒体研究和业务中心。
功能:包含IT商务、研发、商业、居住、酒店会展等多种功能空间。
主要产业:媒体娱乐广播、游戏、电影、动画制作、音乐和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城的主要设施:教育研发中心、创业办公区、剧院、科技艺术博物馆、科技娱乐中心、公共绿地、音乐咖啡馆、活力动感街道。
2.澳洲昆士兰CIP
主题:澳洲昆士兰CIP发展成集教育培训、研发中心、产业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范之一。
区位:位于布里斯班市的西边,是占地16公顷的“Kelvin Grove 都市村庄”的主要建筑物,耗资6000万澳元,2001年筹建,2004.5正式启用。
简介:经过几年发展,昆士兰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拥有众多创意设计公司、研发机构等,园区内汇聚了印刷媒体、视觉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新媒体、广播电子媒体和电影、传统艺术活动等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产业事业中心;健康及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ACID互动设计中心;国家研究理事会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包含超市、商店、咖啡厅和餐厅等商业设施的村中心。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然而,仅凭科技创新来取得进步还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需要。因此,企业要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寻找符合新技术、新产品的组织、流通和管理的新路径,也就是要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商业模式的提出及界定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杂志上,是被用来描写资料与流程之间关联与结构的。但商业模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却是1999年以后的事情。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互联网开始在商业领域中普及应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规则,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雅虎、ebay、亚马逊等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兴起,对大量的传统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此,“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开始流行,常被用于描述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型企业是如何获取收益的。
美国学者Timmers于1998年第一次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指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基本要素包括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瑞士学者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而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合作伙伴网络,从而产生有利可图并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之后,Osterwalder等(2005)又对商业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概括,即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基本原则。类似地,美国经济学家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机制的架构,它通过价值链传递给顾客,把顾客的支付转化为利润。
我国众多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概念作出了界定。罗珉教授(2009)认为,商业模式应当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其二,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其三,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魏炜和朱武祥教授(2009)认为,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应当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赢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彼此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商业模式体系,其本质是指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即魏朱商业模式模型。
虽然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内涵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其定义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即企业在一定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就是指企业是如何赚钱的。这一核心逻辑以顾客价值主张作为起点,以价值创造作为过程,以财务数据作为运行结果。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及动力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即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新的并且有效的赚钱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是对企业模式的重新设计。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要对行业中的已有模式进行分析,找寻新模式的存在可能性,这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其核心都在于发现并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能否成立。实际上,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神秘,也不新鲜。无论企业置身于何种行业,都在使用这样抑或那样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企业本身对其商业模式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能够在多变而复杂的环境中,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及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由此构建出新的商业模式,就成为当今企业实施经营活动的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商业模式创新是在一定的动力驱动下进行的一种创新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动力。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76-03
一、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提出
1.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性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2004)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1],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在2005年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发起的调查中,54%的CEO认为,到2010年,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重要的创新 [2]。由此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模式一度成为了企业竞争的关键法宝,也成为了企业的高端机密。很多企业将商业模式视为企业内部运行方式,较少考虑需要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和资产,这妨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3]。索尼曾推出Reader的电子书店,但正是由于传统封闭的商业模式,使其最终没有成为电子书行业的领先者,它的商业模式缺乏内部资源的支撑,也没能很好地利用外部资源,以至电子书店书目较少,访问也很不便[4]。乔布斯曾带领团队设计了名叫“Mactonish”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是完全封闭的,用户无法对其进行干预或修改,并且这个系统是完全无法与其他系统相兼容的,注定了Mac系统在满是IBM兼容机的世界里是无法推行的。因此,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建立开放的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开放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为了最大化商业价值,打破组织的界限,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所有知识和资源(创意、技术等),通过内外部资源的相耦合,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利益的一种商业模式。
2.开放商业模式分类。现实中,不同企业商业模式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基于Chesbrough等的研究 [5],根据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分享和整合外部资源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开放商业模式分为四种模型:封闭式、分享式、吸收式和开放式商业模式。四种商业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如图1所示)。
中国移动是分享式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可以充分的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业务来赚取利润,而其业务并不能与客户的需求相联系。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与用户需求紧密贴合的移动搜索、电子商务、SNS、移动广告等业务将会成为未来盈利的源泉。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模式为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如它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它走出了不同寻常的道路。它本身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但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行生产、营销以及销售的外包,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实现了价值。不同于中国移动和美特斯邦威,采用开放式商业模式的企业在分享内部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一方面依赖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分享自己内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获得额外的收入。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一直将“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其价值主张和使命宣言。在此种思想的指导下,谷歌的各种计划都贯穿着开放的理念。谷歌通过与相关书店、零售商以及支持各种电子书形式的网络公司等进行联盟,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让消费者不受设备、软件、操作系统以及零售商的限制,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书。谷歌通过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有效避免了垂直整合模式中消费者限制在一家设备一家书店的缺陷,从而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知识产权管理与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关系
(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进入21世纪,我们也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管理、知识产权这些字眼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多数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低下[6];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很薄弱,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企业产权管理弱化,知识产权纠纷增多,保护能力弱[7];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缺乏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知识产权不足和质量低下,知识产权的效益没有完全得以实现[8]。
知识产权既需要保护也需要使用,实现价值才是专利存在的意义。周竺等[9]指出知识产权是水果型资产,如果不及时使用就会因为保护期限到期或者被新技术替代像水果一样腐烂贬值。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向市场的转化率,企业就不得不积极需找投向市场的机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正是为了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正如施乐公司专利许可部前主任杰·达列莱所说的:“知识产权管理是研发到市场的直接连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也定位于市场,即占据市场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产权市场化就会涉及到知识的转移或者特许,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危险系数。这就更需要企业加强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二)开放式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影响
1.知识产权对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影响。知识的市场早已存在,但有研究表明在知识市场里,知识产权的转化率非常低。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称:全德国90%多的专利申请了却没有在市场上商业化,而西门子公司也只使用自己的专利。宝洁公司于2002年估计只使用了其拥有专利的10%。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除了把新技术应用于自身业务外,未能充分的利用自己或者别人的知识产权。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利用率,企业应当成为知识产权的积极购买者和出售者。研究能力不足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从而降低自己R&D的成本,进而提高其市场价值,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将闲置的创意授权其他公司以获得更多的价值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因此,知识产权的高利用率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
2.开放式商业模式对知识产权的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Hayek,1945)认为,没有人事实上具有所有知识,知识分散在社会网络里。虽然分工能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但要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更高的效率,就要求我们能利用其他专家的知识。竞争和合作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应用网络中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被任何一家企业全部生产和拥有。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正是打破组织的界限,使企业充分应用网络中的知识和能力,在网络中整合各种资源,使得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构建
1.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构建的机理。一般而言,企业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能力以及盈利模式[10]。我们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试图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顾客角度,如何创新顾客价值;二是从企业角度,如何来进行内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成本;三是从产业角度,如何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获得更高性价比。要实现顾客的价值,就必须考虑顾客的需求,就不能只是一味地利用内部的资源,实现客户的价值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只利用内部资源而忽略外部资源,或者只充分考虑外部资源而忽略内部资源都是不全面的,要想完全的利用资源创造价值就必须整合内外的所有资源为创造价值服务,因此,整合资源同样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盈利的路径也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开放式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影响,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开放商业模式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因此,我们提出要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
2.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设计。现在的市场竞争是需要双赢,甚至多赢的。因此,我们将商业模式中所有的相关者看做合作伙伴,将企业、外部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知识产权中介看成一个网络,一个经济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网络的建立,使网络中的每一部分能够将网络中获得的额外的福利内在化;使得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形成动态联盟式协作,联合多个企业的知识、经验、资源、技巧和能力共同创造某种产品或服务,对资源进行组合或重组,把握和传递市场机会。
在开放式商业模式之中,企业不再是一味地用知识产权来排挤竞争者,而是将其作为能直接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盈利资产。企业通过许可转让自己的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资产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领域。这样企业不仅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还可以通过转让知识产权获得了利润或者通过利用外部的知识产权降低自己的研发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网络之中的每一部分都本着大家共赢的价值主张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利用内外部的资源提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网络中存在的合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院校之间;企业—外部企业之间;企业—中介—外部企业之间;企业—中介—院校之间。
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科研院所负责科研,而企业进行专利的市场化,这样两者是双赢的;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也可以直接进行合作,将无法利用的知识产权转移或者特许给需要的外部企业,企业可以赚取专利费,外部企业则可以通过购买专利,节省科研成本,同时获得了市场的价值;网络中加入知识产权中介,是出于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考量。现有知识产权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
四、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
UTEK公司始建于1997年,位于弗罗里达州,主营业务是处理技术转让事宜。UTEK的主管者格罗斯指出,据报道,国家顶级两百所大学将近有1.55亿个新发明,近70%的新发明都没有申请专利。格罗斯指出“这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巨大浪费”。UTEK公司的明智之举就在于创建了一种能在高校和新兴公司之间把技术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限制内游刃有余的商业模式。UTEK正是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提高了知识产权的商品化转化率。
UTEK就是我们在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之中的知识产权中介,它连接学校和公众技术公司。它并未直接在技术发展或研究上投资,它所直接投资的领域是建立连接,以便去引导学术研究。UTE的商业模式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技术,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角度。一旦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被客户发现,UTEK就帮助客户发展一个价值主张来使其价值大有不同并且提升客户的股票价格。UTEK购买客户的大量股票,并且会持有一段时间,在股票的价格升值的时候,UTEK也就获得了利益。
UTEK商业模式运行的基本过程是:UTEK通过并购一些技术公司筹集资金,给大学支付签署费取得技术的使用权。接着UTEK公司把此技术的权力以获取股票的形式卖给顾客,双方签署协议。然后顾客拿着这一新技术到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帮助筹钱去购买此技术,同时随着有关此技术的消息,公司的股票有望增值,UTEK也就可能取得很大的收益。UTEK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签署协议以及长期多次的诚信合作来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结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是商业模式竞争的时代。通过将知识产权与开放式商业模式相耦合,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这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有利的。企业通过整合内外的资源,既可以利用外部的知识产权创造价值,也可以出售闲置的知识产权取得收益。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分析,希望对中国希望对中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 KAGERMANN,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8-120.
[3] 郑称德,许爱林,赵佳英.基于跨案例扎根分析的商业模式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11,(4):1-13.
[4] Beth Snyder Bulik.How Sony e-reader lost to Kindle and how it’s battling its way back[J].Advertising Age,2009,(24).
[5] Sandulli F,Chesbrough H.The two faces of open business models[EB/OL].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rn/abstract=1325 682,2008.
[6] 王涛,顾新,杨早林,唐琳.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4):8-11.
[7] 王海英.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9):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