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2 15:01: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旅游消费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理念的演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个性化消费、体验消费已经成为潮流,成为未来消费的主要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消费群体也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如何深入理解和把握消费群体这种特点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的影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每一个企业深入研究的重点。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的新手段,网络的大众化、无地域界限的特点对于现阶段满足消费群体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利用好网络进行营销活动是必然趋势。旅游企业大都具有客户分布地域广泛,群体组成较为复杂,消费需求异质性较大等特点,因此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好网络开展企业营销活动,更好地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争取更广范的市场空间。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网络营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就旅游企业如何开展网络营销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旅游企业的现代化、网络化的有序发展提供帮助。
旅游网络营销概述
旅游网络营销是旅游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是目标营销、直接营销、分散营销、顾客导向营销、双向互动营销、远程或全球营销、虚拟营销、无纸化交易、顾客式营销的综合。
传统旅游企业推销产品时必须依靠大量的销售人员和其他各地的中间商,在市场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广告以及其他费用,这就使得旅游企业争取客源的成本非常高。而开展网络营销的旅游企业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取顾客的建议和需求,并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可以减少营销费用。
旅游企业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通过互联网,旅游企业可以与每一位上网的顾客建立直接的关系。通过双方互动,顾客了解企业及其产品,企业也可以通过在线服务了解顾客的需求特点,及时捕捉顾客需求变化信息,形成旅游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克服传统营销模式中旅游企业与顾客之间无法及时沟通的“单向信息交流”的弱点。同时,也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另外,旅游企业还可根据顾客以往的需求信息,不断为其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吸引其再次光临。旅游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并逐渐使本企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从目前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现状来看,旅游企业信息不完善,产品构成单一;营销手段简单,营销力度不够;信息运用的综合能力不强等是普遍问题。本文在对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营销的开展提出了探索性建议。
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应用的探索性建议
(一)完善旅游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产业,需要直接面对旅游消费者提供相应产品及服务,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在此系统中信息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也是决定旅游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旅游消费者旅游经验的不断丰富,其需求的异质性特征及产品品质要求日益明显,从而对旅游企业产品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旅游行业,从景点规划开发、旅游信息统计,到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市场竞争策略,都需要强大的信息后盾。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业已渗透到现代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在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的情况下,旅行社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未来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旅游企业信息网络是网络预订和销售的基础。但总体来看,旅游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仍然依赖中间商、旅游手册、电话、信函、传真、问讯等传统的信息传播与处理方式。同时,许多国内旅行社目前还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导致诸多管理弊端,如旅游产品供求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旅游企业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管理成本高,办公效率低下;无法整合客户信息,造成客户流失,出现财务管理监控的漏洞;针对旅游市场变革的反应迟钝等。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旅游企业信息的日益丰富和繁杂,大力发展旅游企业网络销售,提高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程度,就必须加强和完善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管理,加快旅游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各种横纵向的联系,构成复杂有序的管理网络,以方便顾客对旅游企业信息的收集与获取。通过信息化基础建设,最终完成旅游企业信息间的相互联结,建立起结构合理的网络体系。
1.充分使用搜索引擎。旅游消费者以网络用户的身份获知旅游产品信息的优选途径是网站推荐。而得知新网站的主要途径一直是搜索引擎位列首位。所以,要想让更多的旅游消费者接触到旅游企业网站,就必须在主要的搜索引擎上注册,同时,还必须获得在其上面的理想排名。可以使用有关的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来实现这一目的。
2.充分利用其它网站链接。旅游企业网站管理过程中要尽量与一些著名的旅游门户网站、政府旅游网站、著名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等进行链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通过与优质门户网站的链接合作,可以大大节约旅游企业信息宣传的投入,与此同时,优质门户网站又可以较大程度上带动旅游企业产品的宣传与形象的塑造与传递。
3.适当开展病毒式宣传。病毒式宣传是一种网络特有的宣传技术,其实质是运用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传染)原理,设计一个能给网络用户带来相关利益的携带旅游企业网站信息的“病毒”产品。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因此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在此过程中,网络用户在获得网站提供的某种利益的同时,也将不知不觉地将旅游企业网站的信息传播(传染)给其他网络用户。即旅游产品信息被旅游消费者传递给那些与他们有着某种联系的个体,如亲朋好友等。由于病毒式宣传过程中,旅游相关信息是受众从熟悉的人那里获得或是主动搜索而来的,在接受过程中自然就会有积极的心态;同时,由于接收渠道相对私人化,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所以使得病毒式宣传尽可能地克服了信息传播中的不利影响,增强了传播的效果。
4.利用E-MAIL宣传。旅游企业网站建立时,一般都应建立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依托该系统,网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广告的形式宣传旅游企业与旅游产品。同时,电子邮件用户在与其他电子邮件使用者的通信中也自动地宣传了旅游网站。
5.开展网络广告宣传。网络营销过程中,广告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图片宣传、广告语强化等。通过在搜索量较大的网站上投放网络广告,宣传旅游企业形象,也是对旅游产品信息的迅速传递进行铺垫的有效方法。
6.非网络宣传。对网站的宣传,除了要在网络上进行外,也要借助传统的大众媒介来进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网站建成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广告、企业印刷品等多种传统宣传方式对旅游企业网站进行宣传,使旅游企业的网站名称、网址、域名等在尽量多的地方出现,尽可能多的提高旅游企业网站的曝光率,以提升网站的知名度,扩大旅游企业的影响。作为旅游产品及企业信息的重要平台,只有旅游网站具有一定知名度,才能吸引到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并最终达到产品与企业信息宣传的目的。
(二)强化旅游企业产品信息的开发
旅游企业信息是企业进行网络销售的主要内容和依据。能否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企业及产品信息,是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关键。丰富的旅游企业信息,可以增加顾客对企业的了解,进而发现他所感兴趣的旅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近年来,由于顾客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旅游企业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的同时应力求详细、准确。旅游企业应当根据旅游者的活动规律和需求特点,提供多档次的商务、会议、度假及有关的各种中介服务。此过程中,提供的信息要满足具有针对性、完整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如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地的公共交通信息、客房内的基础设施情况、价格、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信息,以满足各类顾客对各种旅游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要,进而促使顾客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
(三)完善网络营销管理
完善网络营销管理,加快网络支付体制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发展。网上支付用户的快速增长与网上消费的繁荣发展是互为推动的。随着旅游企业网络销售的迅猛发展,线上消费不断拓宽,交易规模持续增大,极大地带动了用户网上支付的普及。网络支付安全问题不只涉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单方面,而且与整个旅游产业链各方紧密相关。银行、电信、安全厂商等企业应加强对旅游消费用户的信息保护,以及对病毒的查杀能力,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不法网站、网络诈骗等的查处力度,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更要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旅游企业网络销售作为一种新兴事物,需要政策法规的保护和扶持,在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旅游信息资源开发、旅游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证。同时,也需要制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总体规划,以促进旅游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开发。另外,也应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以吸引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到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上来,以促进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确保旅游产品网络消费的安全性、旅游网络营销记录和事务的长期完整性,防止欺诈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广泛的旅游网络营销所必需的可信度。
(四)整合营销渠道
整合营销渠道,创建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绝对优势。如何将传统的销售渠道与旅游企业网络销售平台相整合,成为当今营销环境下旅游企业节约营销成本的重要手段。旅游企业可以注意通过丰富的网络在线分销与营销手段提升自身网络形象与可视性;优化企业网站设计、搜索营销、电子邮件营销、创建链接、在线帮助、深化与顾客的双向交流、增强对网上中间商的依赖程度。整合营销渠道模式的关键在于让所有营销渠道都传递同一品牌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所有营销渠道的价格、营销信息以及顾客关系相统一。利用传统的营销渠道,将常规业务与市场份额由网下转向网上,将旅游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由消极被动转向双向互动。
(五)加强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
加强与旅游消费者的在线联系与互动,提高旅游产品质量。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市场的日趋饱和,旅游企业营销也应当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旅游者需求为核心。旅游企业应当高效利用旅游企业网站的在线服务系统与电子邮件系统广泛的搜集和回复顾客所提要求,根据顾客的实际要求设计生产并提供异质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另外,还应当进行专业的网上市场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旅游企业的市场信息数据库,作为后期营销决策和旅游产品开发的量化参照依据。同时,作为典型的服务产业,在提供给旅游消费者相应产品并且完成生产消费后,应当树立及时进行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售后服务的管理意识。旅游产品的消费并非一时的,对于旅游者在消费过旅游产品后的附加服务部分,售后服务不仅能提高旅游者对企业管理的好感,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新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秀.关于旅游市场营销与开发的探讨[J].才智,2012(9)
2.冯郑凭.互联网对我国旅游分销渠道的影响研究―从旅游业者视野的角度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消费在当代社会成了一个新的经济亮点。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旅游消费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在校大学生是旅游客源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校大学生比少年儿童心理上更成熟,比中老年人行动更活跃,体力较好,适合外出旅游。他们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使这一旅游市场有别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市场。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需求分析
1.社会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参加旅游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到大学阶段,学生不再有高考的压力,因而有较多的时间来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为人生观的最终确立定下基调。但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涉足社会,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再改变。只有通过不断地外出旅游与社会接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磨合,才能清楚知道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进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自身需求
大学生正处于少年和成年之间的过渡阶段,同时具备两者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贪玩好动,对新异刺激充满好奇,另一方面,在成就感与自尊心等方面又接近成人。所以大学生是发展最丰富、最多样化的一个群体,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更强烈,他们外出旅游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
(1)求知的需要。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踏出校门,长时间生活在属于自己的狭小空间范围内,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是很多,如果没有广阔的知识面,就会使他们变得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一些求知欲强的学生不愿拘泥于目前的知识水平,希望通过外出旅游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提高文化修养,丰富自身的阅历。
(2)放松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们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刚刚经历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会对大学校园的一切充满好奇,于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忙碌起来,同时学习也不能怠慢。到大学后期,又面对考研和就业压力,精神长时间得不到松懈,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不仅会引发各种躯体疾病,而且心理上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病变,影响生活质量。为了缓解紧张,释放压力,大学生就把旅游作为放松的有效方式。
(3)交友的需求。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很可能会产生自卑、失落。离开家,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帮助和指引安慰。人是社会化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渴望参加某个团体或组织。人们往往很难忘记某次旅游经历,对于与自己共同经历的朋友更是记忆犹新,所以旅游对于增进友谊起到很大作用。
二、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点
1.遵循“消费最低原则”
大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主要依靠父母,因此,他们属于低消费群体,经济条件有限,在出游过程中享受的成分少,更注重游程的体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更多选择与朋友一起,而不参加旅行团。此外,出游时采用徒步、骑自行车、乘火车汽车等方式的较多,不愿花费大价钱在出游方式上。
2.出游时间集中在旅游旺季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假期旅游。寒暑假、十一和五一黄金周是大学生旅游的集中时间,他们会借此机会外出访友,一起去当地的景点游玩。同时,这些时间正是旅游旺季,出游的人最多,大学生比较活跃,喜欢热闹的场面,更有气氛。
3.倾向于去具有挑战性的旅游目的地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时期,精力旺盛,身体素质最佳,富有激情,他们对传统旅游的兴趣会逐渐减弱,而更多的会转向探奇探险、挑战自然的旅游项目,他们的旅游动机往往是出于寻求刺激。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个体需要对自我意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一方面,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旅游方式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有助于人们进行自我肯定,获得他人对自己较多的正面评价,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旅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会使人们不断反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反复地相互作用,才能使人们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自我,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较多的是理论方面的教育,而旅游过程中的教育意义就在于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将自身融入自然环境中去,学习更多的生存技能,积累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人文精神,学习书本以外的一切知识。因此,应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开展各种各样适合他们的旅游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一批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86-02
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消费市场的改变对旅游流起到了航标性的指引作用。不断涌现的新旅游目的地造就了一批旅游过境地。旅游过境地与旅游目的地相生相长,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旅游过境地独特的旅游流特征为旅游流理论应用于深入分析旅游过境地的形成机制,探寻旅游过境地的形成原因,研究旅游过境地的消费特征等提供研究条件,而旅游流理论也成为我们深入研究旅游过境地的基础理论。
一、旅游流理论是识别旅游过境地的主要理论基础
旅游流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位现象。旅游流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直接体现为旅游流的时间、流向和流量的三维特征[2]。这三维特征决定着旅游地的性质,即旅游地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过境地。我们以游客为例,如果游客的流向明显,即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明确,旅游时间较长并相对集中,且游客量大,则为旅游目的地;如果游客流向不明显,即游客没有明确的旅游目的地,且旅游时间较短,游客量也相对较小,则为旅游过境地。见图1所示。
二、旅游过境地的形成原因
1.旅游者的需求与选择。需求产生动机,而旅游动机决定着游客的流向及流量,并引导消费行为。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带薪假日的逐渐增多,旅游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消费者注重旅游品质高于原来的走马观花式游览,旅游经验日益增加,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新的旅游目的地不断涌现,并突出同条旅游线路上处于旅游吸引弱势地位的旅游过境地的“过境”特点,旅游过境现象日益突显。
2.旅游空间格局发生改变,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今天的中国旅游业,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国内短线游与长线游、国内游与国外游将并驾齐驱成为发展的主流;在空间位置上,部分温冷点地区正与热点地区呈现相互转化,国内不断涌现出新的旅游热点;在空间关系上,区域旅游竞合关系日益形成。随着新旅游热点的出现,部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时间、流量及流向发生了转移,旅游吸引力逐步弱化,成为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角,最终成为游客旅行中顺访几个景点的旅游过境地。旅游过境地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旅游目的地的存在而出现,有的是由原来的旅游目的地逐步转变成为旅游过境地,也有的兼具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的双重身份,在两者之间交互生存发展。
3.旅游过境地交通便利,但缺乏旅游吸引力。旅游过境地是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必经之地,游客需要经过或到达旅游过境地才能到达旅游目的地。因此,旅游过境地具有交通优势。但是,由于旅游过境地缺乏对游客有主要吸引力的旅游先决条件,比如较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稳定的旅游市场,便利的区内旅游交通等等,因此,在旅游吸引力上远远弱势于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线路中是游客旅游的不选择或次要选择,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配角,使旅游过境成为了可能。
三、旅游过境地的旅游流特征
1.旅游时间短暂。首先,旅游过境地是交通经过地、短暂停留消费地和顺访某些景点消费地。从停留的时间上来看,游客旅游过境地的停留时间较短,远远少于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见表1所示。其次,旅行社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旅速游缓”的设计原则,也决定了游览行程中旅游目的地是时间分配的重点,而旅游过境地则属于需要节约游程时间的环节。
2.游客流向不明确,流量不稳定。由表1可知,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动机比较集中,是旅游的主要动机;而在旅游过境地的停留动机比较分散,是旅游的次要动机。因此,游客来旅游过境地的动机可表现为游览部分景区(点)、购物、就餐、住宿等,旅游动机不具体、不强烈,具有典型的引导行为不确定性,从而表现出游客流向不明确的特点。此外,旅游过境地受旅游目的地旅游流的影响,当旅游“旺季”来临时,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大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地方旅游接待饱和等导致游客分流,从而促使旅游过境地游客量呈季节性增长。所以旅游过境地又有旅游流量不稳定、季节性集中的特点。
3.旅游流系统结构功能限制。旅游流的系统结构由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组成。因为旅游过境地有着许多旅游流受影响的因素,包括两地间的空间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经济联系、对目的地的感知程度、旅游费用、接待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等。所以,旅游过境地的旅游流系统结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运转。
四、旅游流理论促进旅游过境地发展
1.掌握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主要推动力,打造旅游过境地特色吸引力。特色吸引力来源于符合大众消费需求下的与众不同,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旅游过境地要结合旅游市场消费特点和资源禀赋条件,分析资源结构特点、旅游流倾向与消费动机,清楚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推手,再根据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特点和地方发展现状及条件,有针对性地挖掘地方优势旅游资源,推出大众喜爱的特色旅游消费产品,迅速提升旅游吸引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围绕特色主打产品,推出满足大众多种需要的系列辅助产品,以点带面地推动消费增长。
2.构建良好的区域竞合关系,发挥旅游流最大双效。借助旅游目的地旅游流的优势条件,以产品互补、产业一体化、激发及挖掘旅游市场活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手段,与旅游目的地构建良好的区域竞争与合作关系,实现共生互进式发展,充分发挥旅游流最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利用交通优势与旅游季节性优势,做好旅游过境地旅游宣传促销。利用旅游过境地交通优势与旅游季节性优势,开展旅游宣传与景区(点)促销,扩大旅游消费空间,吸引过境游客,延长本地停留消费与游览时间。借此机会让游客了解旅游过境地,打造一扇旅游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一、旅游的分类
旅游活动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其次为人文旅游,生态旅游等等。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普通的休闲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等将变为消费的主要选择方式。世界旅游组织曾预测,未来的五大时尚旅游包括了海洋旅游、人文旅游、生态旅游、沙漠旅游以及探险旅游。人文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人文旅游是以社会文化事物为吸引力的旅游方式。人文旅游包括了了解各地不同的传统文化,参观文化名人的故居或者人类文化的遗址,以及参与当地的传统或现代文化活动。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类。其一,历史文化古迹,其中包括了民族、宗教、地方等文化艺术及相关场所,类似的有不同年代的历史文化的古迹或建筑,宗教庙宇和寺院,以及民族艺术或者和风俗习惯的艺术馆和博物馆。其二,现代人文的活动,其中包括有吸引力或者影响力的民俗、节庆、赛事、娱乐等活动。
二、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人文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是消费者通过旅游的方式去了解具体文化内容的一种行为过程。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消费者在旅游中,寻求某种文化享受。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这一旅游方式成为了一种备受消费者亲睐的旅游形式。首先文化本身是当地特点的反映,是完整了解一个地方有着不可分割的元素。这也是地方宣传自身特点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其次,各行各业在竞争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提高竞争力。而为了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提高其在同类城市中的竞争力。所以成都也必须重视人文旅游。
与此同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只有富含自己本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才有特色,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之,如果旅游业不能体现出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减弱,也就没有与其他区域旅游业抗衡的竞争力。所以成都为了保持其自身的特点,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必须开发旅游中的文化因素。
三、成都旅游资源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面积12390平方公里,人口1417.8万,中国第四大城市,2012年经济总量名列省会城市第二位。成都在历史上,蜀、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等相继在此建都。作为自古的西南重镇,成都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成都旅游业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多种人文资源。随着改革开放,成都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并且改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以文化内涵为特色,休闲之都为口号的著名旅游城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成都曾在2007年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作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了不可小觑的潜在消费市场。成都有名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其中较有名的人文旅游景区包括: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青羊宫、宝光寺、文殊院等。这些都是属于传统的景点。
由于自身悠久历史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的配套设施,其行业发展状况较好。随着旅游热潮的高涨和旅游投资的风行,很多新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例如金沙遗址、宽窄巷子、大熊猫基地、锦里等,数不胜数。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手段。消费者可以通过相关的旅游,更直观的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达到学习和休闲的双重目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拥有悠久历史众多人文资源的成都,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旅游选择。
四、人文旅游的价值
发展人文旅游对城市有着密切的作用。人文旅游的出现与消费者的需求密切相关,是为了使消费者获取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体验深度的旅游项目。所以人文旅游是以旅游景点为载体。消费者可以通过人文旅游更加直观的了解某一文化的独特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以此激发民族、宗教等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以及起到教育等作用。开发人文旅游,还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发掘即将失传的独有的民族风情,并且促进消费者和当地居民的文化交流。人文旅游不仅仅是开发和展现无价的精神文化,同时也是创造和提高当地经济的一种资源。当一个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主体的优秀旅游景点,就代表了当地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样的文化特色可以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带动一大批国内外消费者到当地消费,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人文旅游对成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五、人文旅游发展对策
在人们选择人文旅游的同时,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人们对旅游项目的选择。这其中包括旅游广告,机票折扣,旅行社推荐,口口相传等。这是因为这些原因,各地在旅游推广方面都不遗余力的对当地的各种优势进行宣传,以达到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的。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成都的人文旅游的发展如果不受到限制和旅游形式的影响,需要在以下几点注意:
1.文化市场的品牌不统一。市场营销需要品牌效应,好的品牌可以支持销售。但是成都的人文旅游品牌较多,消费者面对的选择就会增多。成都由于历史悠久,涵盖了金沙文化,青铜文化,三国蜀汉文化,唐代文化等,文化品牌众多。好的旅游城市,除了旅行社周密的出行计划,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措施外,也离不开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2.提高旅游服务和产品。注重旅游业市场的整体水平是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乱投资或者低水平的创造模仿的人文景点不会吸引到消费者,只可能使消费者对当地的文化产生疏远。同时,较差的服务质量会使得消费者对当地景点和服务者心生间隙和不信任感。创新是每一个行业的重要竞争因素。这个因素可以帮助产品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所以只有在创新和服务方面提高,才能保证当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3. 强大的旅游宣传。因为旅游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所以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推广。好的宣传可以达到美化当地旅游资源,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达到吸引消费者到当地旅游消费的目的。但是这个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创新。以避免盲目投资宣传,减少对旅游景点的夸大描述和宣传。
基金项目:2009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z090538)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关于旅游产品的定价问题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界和旅游市场营销学界讨论的热点。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核心产品,旅游产品的定价是否合理、策略使用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成败。旅游产品与其他类型的产品相比,有着很多区别于其他传统产品的特点,单就生命周期而言,旅游产品就突破了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类型,呈现出四种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形式,即时尚型、传统型、周期型和专业型。基于这四种特殊的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打破常规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模式,对旅游产品传统的定价方法进行全新视角的筛选和组合,产生出更有针对性的定价策略。
二、四种生命周期类型旅游产品的定价组合策略
典型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导入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旅游产品的具体种类繁多,呈现了很多个性化的变化。这些生命周期类型的旅游产品的特点,可以对旅游产品的定价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一)时尚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
1、时尚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时尚型旅游产品以一些追赶流行的主题旅游和概念旅游居多,这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是,导入期和成长期非常短,产品很快被消费着接受,销售额增长迅速,很快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销量,但成熟期也比较短暂,产品很快就进入衰退期。
2、时尚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分析。由于这种类型的产品成长成熟的很快,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所以一般在导入期和成长期都采用高价格、快速取脂的心理定价,一方面高价位可以树立高品质的形象,容易吸引目标公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旅游企业在该旅游产品进入衰退期之前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由于时尚型生命周期旅游产品市场淘汰非常快,所以在短暂的成熟期阶段直接降价的定价方法会对较低收入阶层的新进入这个领域的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吸引力。迅速衰退的阶段利用更大规模的降价和更大幅度的数量折扣鼓励老顾客的重复消费行为是最好的定价方法选择。
(二)传统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
1、传统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传统型旅游产品以一些传统的观光游为主,如著名的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等,其消费者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几乎不受年龄、性别、地域等的限制。这种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熟期较长,衰退期不明显,甚至看不出衰退期。
2、传统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分析。目前所见的传统型生命周期旅游产品,绝大多数处在漫长的成熟期,所以一般不考虑其他三个阶段的定价策略。正常情况下,传统型生命周期旅游产品的价格只有在大的经济环境发生波动时才会产生较大的起伏,如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但是,“相对稳定”不等于没有定价策略。这类产品应该以声望定价和分级定价相结合为首选,因为传统的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消费者当中是早就被认可的,可以根据不同旅游产品社会声望的高低给其定价。由于传统型旅游产品知名度、价格的透明度和被关注度都很高,一般不宜采用差别定价的策略和直接降价的方式,以免担负价格歧视的嫌疑。
(三)周期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
1、周期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周期型旅游产品所面对的消费人群虽然广泛,但是一般都是受到时间和季节等影响较大的产品,并且每种旅游产品几乎都有其特定的消费者群体。这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是销售高峰有规律的波浪式出现,在市场中明显的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2、周期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分析。在产品的导入期和成长期可以采用渗透定价和尾数定价相结合的方法,即用超低价位和精心设计过的有特殊含义的价格尾数吸引消费者,广泛地占领市场,并借低价格形成竞争壁垒,排斥竞争者的加入,在市场稳定后适当的提升价格,但是依然不采用高价策略,从而达到薄利多销并且长期占有市场的目的。对于周期型旅游产品而言,由于其波浪式的生命周期方式,一般把销售淡季作为衰退期来考虑。淡季的营销对这类旅游产品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扩大利润来源,此时价格折扣是最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数量折扣定价、季节折扣定价、直接降价、同业佣金折扣、现金折扣等五种折扣形式都可以在旅游淡季运用在周期型旅游产品上。
(四)专业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
1、专业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专业型旅游产品的消费人群一般很有限,甚至是极少数的特殊人群,最典型的就是太空游,另外如室外登山、漂流、探险等极限项目也属于这种类型。此类旅游产品的导入期和成长期一般比较长,对于现代科学技术依赖性强,研发费用很高,所以也可以称为“超前型”旅游产品。
2、专业型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组合策略分析。专业型旅游产品一般技术水平都比较高,从产品的开发到产品的投放和消费过程都需要高额的成本,并且消费人群也非常特殊而有限,一般都会选择导入期定高价格的取脂定价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保证高额成本的回收,又可以利用价格对消费者进行选择。专业型旅游产品的价格一旦确定,改变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成本降低,并且还是因为其消费群体少而集中,所以一般也不会采取大规模的价格折扣促销。这类旅游产品进入衰退期一般是因为技术壁垒消除,成本大规模下降,产品在市场上达到普及,即“专业型不再专业”的时候,所以衰退期直接的大规模降价销售是其扩大消费者范围,吸引普通人群进入的一种最好的选择。
三、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在旅游产品特殊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所构建的价格组合策略更加有针对性,既可以避免定价的盲目性,又可以避免价格的错位。在定价前先考虑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类型,可以使旅游生产企业和旅游经销商降低旅游产品的定价成本,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更容易利用价格进行产品定位和消费者的选择,提高市场营销的效果和效率。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一)旅游市场主体的特点
1.综合性和复杂性。旅游市场中出售给旅游者的商品,通常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商品和服务,其市场主体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综合性较强。同时,随着旅游消费理念的提升,旅游市场主体的业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如近年来的观光休闲度假游、城郊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市场中的休闲产业和农家乐产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不断涌现,业态形式日趋复杂多样。
2.竞争性和波动性。由于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加上旅游产品中的相当部分是公共性产品,无高技术含量,亦无专利,在可预期的丰厚回报的诱惑下,各行各业纷纷涉足旅游业,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旅游业以需求为主导,影响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市场的波动。比如曾发生过的国际金融危机、四川大地震就使一批旅游市场主体退出了市场。
3.缺乏自律性。由于规范的旅游经济秩序尚未建立,许多不法主体纷纷进军旅游市场。这些主体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标,往往不是通过诚信经营、品牌经营来占领市场,而是通过钻法律空子,非法经营牟取暴利。加之旅游立法相对滞后,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真空,为旅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总体而言,旅游行业目前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自律机制,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较弱。
(二)旅游市场交易行为的特点
1.消费的异地性。其他行业的商品可以在当地生产、销售和消费,即使是异地消费,其购买者与销售地则是一致的。而旅游商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异地居民,旅游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必须通过旅游者向目的地的移动才能实现。
2.消费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旅游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这就决定了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极其突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旅游场所、餐饮、购物等环境的信息不了解,旅游经营者只能通过提高信息的传递,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相关情况,才可能促使游客将该旅游目的地作为出行的备选地。
3.消费的不可重复性。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旅游商品(自然景观)并加以消费(参观),旅游活动结束后,除人的记忆和当时拍下的照片外,就不可以实质性地重复使用。旅游商品中所包含的无形部分,即旅游过程中各环节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离去,旅游消费终止,旅游服务即告终止,它同样具有不可重复消费的特点。
4.消费商品的无形性。旅游商品构成中有一部分物质产品供应,如航班的机位、住宿的客房、餐饮、景点设施等,但服务性的商品供应如导游、接待服务等却占有很大比重,旅游线路、日程、节目的设计编排更属于构成旅游商品不可缺少的软件部分。这些商品(服务)都是无形的。
5.消费的季节性。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期,某一旅游市场的客源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时期多,有的时期少,多的时期称之为旺季,反之则为淡季。
(三)旅游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特点
1.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经济主体进入这一市场,一些主体往往在未取得正常的经营资质和资格的情况下就开展各类违法和非法经营行为。在一些景区,“黑社”、“黑导”、“黑车”、“黑店”等无证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四黑”现象屡禁不止,部分旅行社还存在挂靠承包、超范围经营。景区景点中食品店、农家乐、小旅馆等无证无照经营情况普遍,特别是漂流等高危行业无照经营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2.不正当竞争行为。受旅游消费异地性、不可重复性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市场容易集中出现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其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是在市场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由于旅游商品的消费具有异地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旅游商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异地居民,一旦离开旅游目的地,其消费维权难度大大增加,由此促使一些旅游经营者罔顾旅游商品质量,在市场中提供质次价高的商品和服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二是“零团费”和“负团费”现象。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又大多同质化,部分企业往往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维持生计。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旅行社的“零团费”甚至“负团费”现象。一些旅行社在销售旅游产品时,只收取旅游者往返的交通费、景点门票费等费用,旅游产品价格等于或低于旅游产品成本,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等费用以及旅行社的利润,都从导游对旅游者的购物及推荐的各种旅游自费活动中收取。其实质是经营者与导游等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回扣等方式销售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是虚假宣传行为。旅游商品中包含了旅游线路、日程、节目的设计编排,导游、接待服务等服务性的商品,对于这部分服务型商品,南于其无形性,旅游者很难知晓其准确价值。同时,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等环境的信息不了解。旅游商品的无形性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为旅游企业虚假宣传行为滋生提供了土壤。例如出游前,旅行社的参团报价比别的旅行社都低,食宿标准为三星以上,但是到达目的地后许多项目变成自费项目,食宿条件达不到星级标准。
3.其他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是合同欺诈行为。旅游商品的无形性和消费信息的不对称也容易为旅游经营者实施合同欺诈行为提供机会。例如旅行社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在《行程表》中约定了食宿、接待标准和旅游线路,但到了旅游目的地之后,却未经游客签字更改合同,擅自改变食宿、接待标准、旅游景点,如以低于合同约定的餐饮、住宿标准接待团队,约定的旅游景点变成了购物场所;一些旅行社合同中约定的是单独组团,结果出现了未按照规定的日期出团,旅行社临时取消组团,或是半途中遇到拼团,被迫改变行程等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二是胁迫消费、欺客宰客行为。受消费季节性的影响,容易导致旅游服务中出现胁迫消费、欺客宰客现象。在淡季,南于景点接待人次不高,门票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开支,饭店客房入住率不高,达不到收支平衡点,而到了旺季,由于一年当中很长时间处于淡季经营,很多酒店宾馆等待机会狠狠宰客,想平衡淡季的收入不足,于是出现了胁迫消费者消费、欺客宰客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工商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监管的基本路径
旅游市场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工商部门对旅游市
场监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路径:
(一)严把准入关,确保主体资格合法
旅游市场主体种类繁多、复杂多变的特点,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始终严格依法登记,确保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对从事旅游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审批程序和前置审批条件,一律实行先证后照,即必须取得相应资格和许可证后方能办理营业执照。同时工商部门还必须建立全面、准确、动态的市场主体信息库,为实施精确监管奠定基础。
(二)加大对重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旅游市场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三类违法行为是旅游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中监管的重点。
1.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要分类处置。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问题,要加强日常巡查,及时责令经营业主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及时作出处罚。对涉及前置审批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问题,如景区的食杂店、农家乐、小旅馆等前置门槛较高的无证无照经营,和旅行社挂靠承包、超范围经营等行为,要联合政府和前置审批部门共同监管,对符合条件的经营户及时办理前置审批和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条件的,责令停止经营;拒不停业的,依法予以取缔。
2.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严厉依法打击。一是加强旅游商品监管。查处旅游市场商品销售中的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质次价高的行为;打击旅游消费中拉客宰客、胁迫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探索旅游重点商品准入制度,对旅游食品和标价较高的土特产、工艺品、珠宝玉石等实行商品准入制度,指导经营户索证索票、建立销售台账,实现监管的可溯源性。
二是杜绝“零团费”和“负团费”行为。对于“零团费、负团费”,要联合税务、物价、公安等部门进行严厉处罚,并积极运用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的方式,通过行政告诫各旅行社(导游)设置与旅游经营企业、餐饮企业、住宿企业、购物点拿佣金的最高比例,如不得高于20%。并做到佣金如实入账等方式,引导企业杜绝此类不正当竞争。
三是加大违法广告查处。重点打击非旅行社企业刊登旅行社业务广告,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广告,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确保旅游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景区和商品市场以促销、打折、厂家直销、降价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规范户外广告行为,清除景区“牛皮癣”广告,维护景区面貌的整洁有序。
3.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一是构建旅游申诉举报快速处理工作机制。按照“有诉必接、接诉必查、查诉必果”的原则,积极推进消费维权进旅游区,在旅游管理部门设立消协分会,在旅游景区景点增设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站(点),依托12315申投诉举报网络平台,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建立快速反应的旅游消费维权机制。加大现场调处力度,快速处理旅游消费者的投诉,并有关旅游服务、旅游购物等方面的提示和警示。
二是依法查处旅游欺诈合同行为。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指导企业使用国家旅游局、国家丁商总局共同制定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合同检查,检查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查看是否有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不经旅游者同意擅自转团、甩团等违规经营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合同,打击合同欺诈。
三是要积极探索异地维权机制。旅游消费的异地性和不可复制性加大了旅游消费者维权的难度,为此工商部门要积极建立跨区域消费者投诉处理联动机制,即消费者异地投诉,可由当地消协组织将消费者的投诉材料、相关证据一并移转到消费纠纷发生地进行调查处理,处理结果由投诉地转告给消费者。
除了以上几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外,旅游市场交易行为中还存在商标侵权、经营不合格食品等其他商品交易市场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因此工商部门也应加强对其他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此外,工商部门还要针对旅游市场季节性的特点,在违法行为较为集中的旅游市场旺季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三)加强市场主体的诚信监管
旅游主体缺乏行业自律性,容易导致不减信经营现象的发生。为此工商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相关法律依据的制定和完善,利用法律刚性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工商部门还需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加强诚信监管。
一是开展信用监管。要对旅游经营者的登记注册情况、守法诚信情况、违法违规情况、奖励惩罚情况、授予称号情况等信息进行汇总,确定A、B、C、D四类监管级别,按照评价结果对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有过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信用不好的经营户,要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提高监管频率。对信用良好的单位,培育其申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予以加分奖励、向社会公示等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
1.2从消费层次上看,文化产品增多随着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居高不下,而旅游消费者对于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由于旅游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或异域文化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情感,导致他们对此类文化产品产生较强的消费心理并主动接近与自身偏好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原有旅游消费层次中过多注重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数量明显增多。
1.3从消费内容上看,个性产品增加旅游者的消费经历日趋丰富,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细致,旅游者对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感到无趣,开始追求表现自己个性的旅游产品并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感。近年来的旅游调查数据表明:旅游者对国内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兴趣要高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类,这充分说明了旅游活动倾向于对异域风情的体验和感受[3]。目前旅游者已由单一的组团观光旅游向形式多样的度假游、特色旅游、散客旅游等项目扩展,这种趋势都是旅游产品具有个性化、主观性特点的例证。
1.4从价值目标上看,感受产品增强现代旅游者不仅关注得到何种旅游产品,而且更加看重如何得到这一旅游产品,也就是说,旅游者不再过分重视结果,而是转向重视过程[4]。旅游者在农业生态观光园里吃新鲜的鱼,也愿花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在园区里钓鱼的感觉。另外,互动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观光旅游产品正在逐渐转变为体验旅游产品。比如在旅游观光地举办的生存训练、挑战极限、蹦极、拓展训练等旅游项目都受到旅游者青睐。
2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农业旅游产品特征
2.1周期短,可满足体验者需求农业旅游周期较短,大部分产品的季节性很强,周期短的旅游产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产品内容,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比如部分城郊地区的农业旅游产品,春季时可以举行赏花、踏青等旅游活动,到了秋季就可以进行采摘等秋收类的活动,并且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求,随时变化种植种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与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体验视角下的农业旅游产品可以因其变化的产品内容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这也是旅游业追求的目标之一。这种变化的产品内涵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追随旅游者的消费意愿,不断变化种植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体验需求。每年、每季都有新的产品吸引游客,新的产品卖点也应运而生,在为消费者带来体验的同时,增加了当地的收入。
2.2易操作,有极强的参与性与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可以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能够满足消费者体验的热情。比如采摘的季节,旅游者可以亲自采摘自己喜欢的农产品品尝,也可以尝试不同方式的烹饪方法,体验农家的家禽风味。随着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体验,而是期望近距离、多方式地与旅游吸引物进行全方位接触[5]。农业旅游产品为其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如参加滑草项目,品尝地方美食等,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直接参与特色活动,多方面体验农业景区特色、居民的生活方式、劳作的整个过程等,并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参与性强是农业旅游产品区别于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实现了人们的体验心理,更有旅游者完全将自身融入农业旅游产品中,与农业旅游景区和当地居民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深刻体验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帮助旅游经营者设计更符合大多数旅游者的农业旅游产品。
2.3纯天然,环保意识突出在“绿色经济”、“绿色营销”、“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多数旅游者能够理性地对待旅游环境问题,这对农业旅游产品而言,是难能可贵的。由于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中的自然资源都是历史悠久的天然资源,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仅限于不随地乱扔垃圾、遵守游客规则就可以了,但农业旅游产品是可以被旅游者改变的资源。首先,旅游地出产的产品一定是符合旅游者需求的,否则旅游产品就没有旅游市场;其次,旅游者可以参与旅游产品的部分环节,如种植、养殖、采摘等,这就要求旅游者在体验的同时具有环保意识,并作出与之相符的行为。大多数游客具有环保意识,但在体验中却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增加参与过程中环保行为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也增加了产品的文化体验。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农业景区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游客增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行为,提高体验过程的意义。
2.4主观性强,产品个性化突出体验经济的最突出特点是主观性强、个性化突出。在大众观光型的旅游产品中,无论是团体出游还是散客外出,个性化都很难体现,只能在交通方式、住宿地点、用餐档次等方面稍有不同,体现一些个性。但农业旅游产品与之相比,突出特点就是可以满足旅游者主观性强、个性化突出的需求。目前,城郊农业旅游区内已开发有类似的旅游产品。旅游区将周边土地划分成面积不等的小块,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认养”地块,种植自已需要的农作物,也可以认养不同的家禽,或付费由当地人种植或者饲养。旅游者可以随时参与到该过程中去,土地上生长或者饲养的产品由旅游者自行处理。这种个性化的土地运作方式只是农业旅游产品个性化的一个典型案例,但它充分证明了农业旅游产品的主观性。
3体验经济时代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3.1游客参与内容设计的体验产品体验就是旅游者完全融入旅游产品中,深刻体会农业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农家文化,因此,让旅游者参与农业景区的策划和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参与农业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产品要素组合就成为体验性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比较重要的内容。旅游企业在开发新的农业旅游产品时应征求旅游者意见,或让旅游者自己设计出行的旅游线路,让游客设计在农业观光园等地的停留时间、参与内容等,既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要,更为扩大旅游市场提供了可能,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农业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6]。游客参与度高,也就增加了旅游市场关注农业旅游产品的程度;参与互动程度高,旅游者从中获得的体验也深,农业旅游景区获得的关注度也就越高。目前,我国旅游正在由以观光为主体的局面向休闲等体验旅游产品转变。农业旅游产品有先天的优势,在产品设计环节就可以牢牢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从产品角度而言,旅游者可以为景区设计出很多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产品,比如种植农作物可以有游客参与的环节等。目前部分景区饲养了专供女士和儿童用的运输和交通工具———小矮马,这是应游客需要而产生的新的交通工具。增加了旅游者的体验感,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
3.2多种内容追随需求的体验产品由于土地出产的农作物等资源不同,因此种类较多的农业旅游产品目的地更加有吸引力。农业旅游产品目的地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追随游客的体验需要,产出不同种类的旅游产品。如大棚等观光地,可以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种植多种农作物,养殖多种家畜等,让旅游者可以体验多种产品带来的愉悦,增加其体验的满足感。这种做法同时也可以人为地改变农业旅游产品极强的季节性的特点。旅游的季节性是业内不可回避的话题,但农业旅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避免产生很强的季节性,表现在游客可以在春节时采摘新鲜的水果蔬菜,在冬季捕食饲养的家禽等,缩小了旅游淡旺季带来的收入差距。
网络消费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来满足和实现自身需要的过程,目前在校的近三千万大学生几乎都是网络消费用户,其人数和消费规模都呈逐年增长态势,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不仅代表着这类群体的消费特点,还将影响未来消费市场十至二十年,因而大学生旅游网络消费也将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西省大学生旅游网络消费行为特征
本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山西省各大高校的在校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其中,204位受访者中男、女生分别占33.82%和66.18%;年级分布中专、本科占44.11%,硕、博士占58.88%;月均消费较高,以1000元以上为主,占66.18%;年出游次数上,大多都在1次及以上,占97.06%;平均每次旅游支出大多在600元以上,占74.24%,山西省大学生旅游网络具体消费行为特征如下。
(一)旅游网络消费意向强烈、态度积极,以省时省钱为主要动机
91.18%的受访者有旅游网络消费的意向,77.9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消费方式重要,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认可网络消费方式且消费意愿强烈。且他们选择网络进行旅游消费的动机主要集中在“节约费用”(70.59%)、“操作方便”(69.12%)和“节省时间”(66.18%)上,这说明大学生旅游消费对价格、时间较为敏感,且认为网络这一销售渠道的价格较为便宜、快捷方便。
(二)影响旅游网络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品牌
受访者对价格、品牌、广告、消费者评价和支付安全5个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价格、品牌、消费者评价、支付安全、广告。表明山西省大学生在进行旅游网络消费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价格水平和消费平台的品牌评价,而认为网络广告宣传最不能影响其消费决策。
(三)通过网络重点获取景点、食住行等相关旅游信息
山西省大学生主要利用网络收集旅游景点(91.20%)、吃(80.59%)、住(85.72%)、行(78.24%)和游览线路(77.15%)方面的信息,而对旅游目的地的娱乐(38.40%)和购物(37.23%)关心较少;在获取信息的性别差异上,除游览线路和娱乐活动,女生对旅游地的各方面信息的关注度都大于男生。
(四)旅游网络交易时最担忧售后质量和信息安全问题
受访大学生认为旅游网络交易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售后质量无法保证(69.12%)和产品/服务、个人信息的安全无法保障(60.29%),而对价格偏高(33.33%)和支付安全性不高(31.58%)的问题并不担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通常认为网上购物能够节省一定的旅游成本,且随着网络交易模式的不断完善,支付安全逐步得到保障。
二、山西省大学生旅游网络消费发展对策
(一)开拓创新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旅游产品
根据消费惯性,忠实客户会带来4-6倍的收益。旅游网站可专门设计青年大学生专题,重点突出性价比,进行潜在客户培养。此外,最重要的是推出适合学生的旅游产品,如根据美术系特点推出“写生游”、针对旅游管理学生推出“见习游”、针对园林专业推出“郊外园林游”等;同时结合学生都有学生证的特点,在门票和用餐上减少支出。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客户,从而实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二)通过互联网营销提升旅游网站知名度
电商时代,互联网营销是极具爆炸效应的,因此提升旅游网站知名度可以进行以下尝试:1)热点营销:时时把握社会热点,进行互联网活动的策划。例如,旅游电商可以利用大学生对美食的火热需求,抓住“吃货”特性,针对大学生推出类似于“吃+游”组合策略。2)互联网媒体营销:“微信点赞”送旅游、微博转发有奖等新式社交媒体营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对于电商知名的提升有很大帮助。3)互联网跨界营销:如携程网可利用其较高的知名度,跨界或者以跳转链接的方式进行学生旅游的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
(三)提升旅游网站的信息安全性
提高旅游网站的信息安全性,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技术方面,首先要加强主机本身安全,做好安全配置,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减少漏洞;其次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能存安全隐患并及时加修补;最后,在商务交易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的安全性。2)旅游电商社交化,商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社交化十分突出,电子商务网站要抓住这个特点,推出自己的社区,吸引用户,从而消除青年大学生进行消费时心理上的疑虑。
本文在研究上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调查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体验经济理论、消费社会学理论以及畅爽体验理论。其中体验经济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而畅爽体验理论则强调挑战,进而在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不断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来获得精神上的畅爽;而消费社会学则是超越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将消费与社会结构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而给消费研究以全新的视野空间。
二、高端体育旅游综述
(一)高端体育旅游概念。基于学术界研究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因此对于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高端体育旅游需要具备如下的特征:以高端体育活动为主题,同时必须具备高端的休闲放松方式,游客通过对这一旅游形式的体验能够获得精神的满足,此外,这一旅游形式具备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品质高,进而价格也很高。综合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观点,可以将高端体育旅游定义为针对社会高消费群体且以体育活动为旅游项目的一种旅游形式,通过这一形式的旅游能够为体验者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与畅爽。
(二)高端体育旅游的类型、特点以及价值。(1)类型。从参与这一项旅游形式的目的出发,能够将高端体育旅游划分为如下类型:休闲类、刺激类、野战类、体育节事类、观赏类、竞技类;从参与热情的程度来划分,可以将高端体育旅游划分为:体验类、休闲类以及综合类。(2)特点。高端体育旅游产品具备如下特点:首先,价位高、质量优。高端体育旅游属于高档次的旅游形式,给游客所带来的是高品质的服务与享受,进而也就决定了其价位要相对较高;其次,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属于小众化。旅游是大众化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而高端体育旅游所针对的消费人群面较窄,是有针对性的一项旅游项目;最后,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且表现出了寿命短的特性。(3)价值。高端体育旅游的价值为:商品价值、引领价值以及人文价值。
三、高端体育旅游的主要功能
其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首先,通过对高端旅游的体验,能够实现自我情感的释放,进而实现个性的张扬与精神的满足;其次,通过高端体育旅游能够缓解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进而使自身的身体到灵魂找到平衡点,实现生理与心理匮乏的补偿;再次,实现消费空间与偏好的满足;最后,能够在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奠定基础。
四、端体育旅游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发生的原因。首先,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依旧是贫富差距严重,而其中的高等消费人群需要通过特点的消费空间来实现对消费符号的偏好,进而满足自身对身份地位以及品味等的追求,这就为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我国交通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所呈现出的问题。首先,思想意识上存在的偏差,并没有实现对高端体育旅游的全方位、深层次的解析,进而致使这一旅游形式出现异化发展的趋势;其次,在高端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整体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在资源开发上存在的浪费的问题,此外,尚未实现产品的准确定位,进而致使高端体育产品发展后劲不足;再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尚未实现市场监管机制体系,致使竞争秩序混乱;最后,相关的人力资源不足,无法实现有效的供给,进而制约了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
五、发展高端体育旅游的途径
一.旅游广告的特征
(一)旅游产品与旅游广告
旅游广告与旅游产品有难舍难分的关系。广义的旅游产品是指整个的线路旅游产品,而狭义的旅游产品主要是指旅游商品(工艺品、纪念品)。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旅游产品的广义界定: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是个整体概念,他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 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异地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存储性、季节性、核心产品的独特性、无形性等特征。 结合这些特征,杨晓佳(2004)认为旅游广告具有如下的特点:(1)高卷入性与传播的互动性。
(2)综合性与信息立体化。(3)时空统一性与形式多元化。(4)消费性与个性化。
(二)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与广告
1980年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Butler)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旅游地(旅游核心产品)研究当中,并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这一理论的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旅游产品因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旅游广告所呈现的特点也不同。首先体现在广告的密度上,处在探险期的旅游目的地广告投入几乎为零,随着阶段的演进,旅游广告开始逐步的增加,而巩固阶段过后,旅游广告的密度开始减少。其次,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同,起初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窄,而随着旅游目的地逐步的发展成熟,旅游广告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媒介形式囊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
二.旅游广告媒介现状
(一)现存旅游广告的媒介形式
1.电视广告。电视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广告媒介,虽然时间短暂,自主选择性差,但是令人印象深刻,影响深刻。
2.报纸广告。 报纸广告具有信息量大、自主选择性高、可储存性等优点。旅游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人们在进行消费之前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以帮助其作出决策,而报纸正是一种能够提供详细信息的媒介。
3.杂志广告。 杂志广告与报纸广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杂志更能够瞄准目标顾客,对其进行广告宣传,同时杂志一般图文并茂、非常精致,非常适合旅游目的地、酒店等旅游产品的品牌宣传。
4.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具有双向性,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受众的自主性比较高等众多的优点,它完全符合广告主的各项要求,是旅游广告的最佳媒介。但基于网络自身发展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网络广告的发展。
5.其他广告形式。除了以上几种主流的广告媒介以外,旅游广告的媒介还有以下几种:户外广告、广播广告、直邮广告、旅游宣传手册、宣传单、旅游指南等,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二)旅游消费者对各种媒介的认知程度
查爱萍(2005)以上海居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旅游消费者最喜爱的旅游广告形式是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其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对利用报纸杂志这一传统媒介宣传旅游广告表示了认同;同时,研究也发现,报纸杂志是获取旅游信息的第一渠道。马明(2008)以济南市居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从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方面看,排名由前往后,依次是报纸、互联网、电视、杂志、旅游地图、宣传手册、广播。还有其他学者针对此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相当类似。由此可见,目前的旅游广告的媒介形式主要是报纸、电视、杂志和互联网等。
三.有效选择旅游媒介
结合旅游推广和旅游广告独有的特点, 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与广告的目的、内容和广告的受众有紧密的关系。旅游广告主在进行旅游宣传时, 充分考虑所推广的产品的性质、特点和广告的规格、受众特点、覆盖范围等, 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广告媒体。
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提出以下有效的传播媒介,景象旅游广告的策略。
1. 旅游地形象宣传。此种宣传是针对某一旅游目的地而进行的,因此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此类宣传适合采取电视广告的形式。
2. 旅游企业品牌拓展。旅游企业在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时,可以网络广告为主, 在网络上不仅对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进行宣传,同时提供双向沟通渠道,开设网上论坛、网上预订,建立网络投诉机制等,更实际地体现旅游企业服务周到、服务人性化的特点。
四.结论
旅游企业在广告时,应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媒体在广告宣传上的优劣势,并且应该注重各种媒介的组合应用,尽可能的像受众提供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要充分的利用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优势,更为准确详实的信息。借助电视媒体平台,有针对性的选择频道,加大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树立旅游产品的品牌。应高度重视网络这一新媒体。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库珀. 旅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2]吴柏林.广告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3]陶应虎.广告理论与策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4]查爱苹,张静. 公众对旅行社旅游广告认知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居民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旅游消费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从两条线索中追溯:一是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二是从旅游科学研究中附带或从其他相邻科学角度所从事的专题研究。
1.从消费经济研究中产生的旅游消费研究成果
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在我国是尹世杰教授最先敏锐地感觉其意义,并率先倡导的。还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杰教授就指导研究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也认为董辅@①较早就具有旅游消费经济思想,主要是旅游资源价值问题和旅游资源开发保护问题的研究。实质上,在80年代就有从基本理论研究入手进行探讨的,如龚晓宽、宋维真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未形成体系,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主要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游消费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费经济》杂志社首先发起的消费文化的讨论中,就出现了许多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游消费的研究,如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文化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周淑莲等则认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是消费文化在消费品上的表现,风俗、风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费方式上的表现。这些认识,与国内国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范畴有十分类似之处,当然,也是各有侧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费文化对旅游文化的较细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对生态旅游消费的研究;近年来兴起的闲暇消费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游消费问题,如曹茉莉的工作;从旅游消费的分析入手进行部分预测的研究工作也有开端,如池进的工作。
2.从旅游科学进行的旅游消费研究的成果
从旅游科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消费现象,已有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旅游消费供给与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旅游消费供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区域旅游开发两个方面,可以说近20年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最丰富多彩的,仅90年代以来从地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关论文就多达千余篇,论著和教材达30余部。据统计分析,1980~1993年旅游地理论文的63.6%为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内容。旅游供给的研究有过以国内国外两种对象的研究,面向国外旅游市场的研究,如谢彦君的工作;面向国内的研究又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和旅游资源非常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主要的;另一类是旅游资源不是很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领域,如许春晓的系列研究。从旅游科学角度研究旅游消费需求的专题论文较为缺乏,谢彦君作过国际旅游市场对中国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游经济学中的旅游消费研究以及旅游市场研究等领域,就是为了揭示这一类问题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亚菲在这方面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将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特征研究推向地域空间,将旅游地与旅游市场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了出来,并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游供需关系。
②旅游消费力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关于旅游消费力的研究,国内一般用人均GNP水平与旅游消费关系来探讨,并已成为一个经典范式。许春晓提出“四力诠释”(资源吸力、城市挤力、收入动力、时间助力)观点,细分了形成机制;旅游消费力的实证研究,往往与其它研究夹在一起进行,常见于其它标题下的论文之中。对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一方面,继续对旅游消费的正面影响给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陆林的工作;另一方面,对旅游消费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冲击的研究,这一课题近年来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华等的工作。
③关于旅游消费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游消费的行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陈传康教授指导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之后又有许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吴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导的陆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游消费组织形式的研究,目前对团队和散客两种形式都有较多的研究。现代旅游业最初的旅游消费都是力图通过团队形式去组织的,进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团队组织上,有一批成果,如阎纲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游消费观念明显的变化,散客市场迅速扩大,研究工作随之出现,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开始了自助式旅游的研究。
④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消费效果的研究。旅游消费水平高低的研究,确实是一个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领域,目前的工作还停留在旅游消费的人均花费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这些工作也较为分散,可见于旅游开发的现状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刘德谦的工作;当然,对旅游消费群的扩大速度及其旅游消费总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对旅游业发展的预测性研究工作中见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苏敬之和石建国的研究。关于旅游产品的精细化以适应提高了的旅游消费水平的研究,有两方面工作比较突出:一方面从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如陈传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对旅游产品加工和包装的研究,如马永立和王晓云的工作。关于旅游消费中审美情趣高尚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虽有人涉足,如陈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见,是一个应加强的研究方向。关于旅游消费效果优化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如谢彦君、沈兵等的工作;对于旅游地开发后各种关系的调查及其协调途径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
⑤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旅游消费结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有旅游消费的类型划分和层次认定,如陈传康的工作;旅游消费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还有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卫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和发展趋势研究,专门研究较为少见,多夹于旅游市场分析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有关文章中,如陈传康的许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就涉及这类工作。
二、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鉴于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研究的现状,1997年6月,在尹世杰教授的倡导下,由《消费经济》编辑部和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首次旅游消费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了30余篇论文(主要论文由《消费经济》陆续发表),到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的代表,湖南省政府及旅游局也派了代表,会议汇集了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旅游实业家和经济、哲学、旅游、地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大会的主要论文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反映着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1.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以尹世杰教授《略论旅游消费》的发言为主线,就旅游消费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消费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旅游消费质量等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同时引发了旅游消费概念、对象、内容的讨论,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对旅游消费的初步定义,并划分了旅游消费的几种类型,其余专家也各持己见,因没有这方面的专题论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说法;翟辅东教授《旅游消费问题浅议》的发言,对旅游消费形成条件、特点、存在问题及引导途径进行了论述,研究生黄芳《浅析旅游消费有关特点》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些理论问题的讨论特别热烈,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旅游消费作用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赞同其具有经济性、闲暇性、异地性、文化性;旅游消费问题有基础设施、环境污染、软环境落后、产品类型少等;旅游消费质量的提高途径要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特别强调了服务质量和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两方面的作用。
2.关于旅游消费趋势的讨论
以许春晓《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的发言为引子,对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湖南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及其旅游消费趋势下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旅游消费趋势问题,引起了观光旅游的命运、旅游消费热点演替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讨论后基本同意旅游消费趋势为旅游消费供给和旅游消费需求开始转型并渐渐趋向平衡,旅游消费力增强且旅游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模式将现代化并且旅游消费内涵化将明显,旅游消费水平提高而且旅游消费效果将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将变化,具体是观光旅游形式、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消费份额将下降,商务、度假、生态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消费份额将上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旅游还将占大份额,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还是主体。梁琦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中旅游业份额的增长趋势的分析,谈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3.关于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问题的讨论
以赵学增教授《旅游与文化消费》的发言为主线,认为旅游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形式之一,旅游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并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作了深刻论述,认为其有复合性、情景文化、本性复归、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征;郑炎博士等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4.关于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以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为代表,既强调旅游本身的发展,也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中西部发展提供了机遇,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莫一心研究员就《发展旅游业,促进持续发展》作了发言,重点就发展旅游业与转变消费方式作了论述,特别指出了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的意义;柳思维教授和刘醒夫研究员也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谈了湖南的战略;徐飞雄《关于旅游购物品消费的几点思考》就旅游购物品消费的特点、消费水平的意义及其提高途径作了细致的研究。
三、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主攻方向
1.学科基本理论建设
由于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还不是很普遍,不是很成熟,夹于旅游学科中的旅游消费研究又注重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而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研究。而今,这一工作就显得紧迫而又艰巨起来。因为旅游消费研究的独立发展,已迫切需要基础理论的指导了。
学科基本理论的建设,对旅游消费来说还是开头,故而急需解决以下问题:①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问题,包括旅游消费的定义、内涵、外延,旅游消费活动的特点;②旅游消费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由于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且目前的状况是学科相关研究走在前头,自身系统理论研究尚为起步阶段,故而明确旅游研究对象和内容,实质上是明确自身与相邻学科的界线,守住自己的阵地;③旅游消费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相对独立的学科,都应该有十分切合解决自身独特研究内容需要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论的形成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借鉴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应用筛选,精选出适合者;其二是创新研究方法,根据旅游消费研究的特点,设计出一套新方法。
2.学科应用理论建设
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是围绕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旅游消费要加强研究的呼声,也是在旅游业日益壮大,旅游消费现象日益普及,旅游消费课题日益增多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旅游消费研究必须面向实际问题,立足应用研究。当然,作为指导应用研究的应用理论,是一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目前急需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①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与预测方法研究。旅游消费的发展变化,其总体风格是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其变化速率是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提高而同步的。而总体风格的具体形成机制与结果,变化速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水平,还是很难建立精确的数量模型作中长期的预测。这又是一个意义十分巨大的工作。
②旅游消费对旅游开发影响与供需平衡研究。旅游消费会拉动区域旅游开发,这已是定论,但具体作用机制及过程尚未清楚;现今多数学者主张的旅游开发适度超前理论,也未找到这个“度”,以致旅游界在供需之间难于找到平衡点或适度点。
③旅游消费的引导方法和措施研究。旅游消费的发展在方向上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在速度上存在快与慢,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消费习惯不普遍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已到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但是没有旅游消费的引导就是不能很好地发展。
④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旅游消费的水平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旅游消费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意义尤为重大。深入探讨这种关系十分必要。
3.旅游消费的典型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