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信息化服务

企业信息化服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2 17:13: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信息化服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信息化服务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5-6158-03

ERP Theory and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Structure

CHEN Zhong-hui, CHEN Xue-li

(Petrochemical Company of Petro China Automation Institute,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ERP theory is contemporary advanc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ERP management theory has been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management affairs, and has the good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ffe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RP theory generation,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describes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influence and positive.

Key words: ERP;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service structure

1 ERP理论介绍

1.1 ERP发展演变的基础理论

纵观整个ERP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MRP理论、MRPⅡ、ERP理论三个阶段。

MRP,即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简称MRP)。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工具──电脑,规范企业各项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实行有效组织、协调、控制,在确保企业正常进行生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率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在一 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它就是制造资源计划(Manufa 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为了避免名词的混淆,物料需求计划称作狭义MRP,而制造资源计划称作广义MRP或MRPⅡ。MRPⅡ系统是在MRP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1.2 ERP的定义

ERP是MRPⅡ 更深入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理论。ERP,即企业需求计划(Enterprise Requirement Planning)。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Gartner Group把从MRP到MRPⅡ称为是功能和技术上的发展,而把从MRPⅡ到ERP称为是一场革命,其革命性表现在五个方面:

1)由层级文件到关系数据库系统(RDBMS)。

2)由字符界面到图形用户介面(GUI)。

3)由主机系统到客户机/服务器。

4)由刚性结构到弹性结构(指模块功能配置方面)。

5)由反应式功能到能动式功能。

2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内容

2.1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容框架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七点:

1) 战略目标

首先要确立为企业战略服务的目标,明确现在的和将来的任务,并以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长期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2) 系统规划

分阶段、渐进式地建立核心系统,并配套建立基础规范和管理规范,以保证信息化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变革和战略转变。此阶段的实现手段可以是借用外部资源或引进先进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如ERP系统等。

3) 组织结构

引进先进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促进组织结构的改革,进行更明确的分工,使组织结构更倾向于流程,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效率。

4) 信息基础规范

面向集团,规范信息基础,使其更开放,并长期有效。实现时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系统状况,或参照国家、行业标准。

5) 信息管理

建立信息仓库、分工维护,集中相关资源,加强知识管理和情报收集,实现战略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6) 技术管理

要注意建立技术管理规范和程序,并对技术管理周期性评估,以期使信息管理正规化,并具可追溯性,从而减少风险、防止局部信息化、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7) 信息安全

在信息安全方面,要硬件、软件、人员管理并重,引入安全认证,把信息安全纳入统一规划,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建立安全预警评估机制,从管理和技术上协同保障。

3 ERP理论在企业信息化服务架构中的运用

企业信息化架构的系统规划,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引进先进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和系统来武装和改革企业。而ERP理论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及体系。我们可以从传统管理模式与ERP模式的比较中,凸显ERP模式的优越性。

3.1 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

过去,生产部门没有专业化管理的工具,市场销售部门经常批评生产部门不能完成任务;财会部门批评生产部门库存太多,成本变化太多;工程部门认为他们组织混乱,活动非专业化;计算机系统人员也对生产部门有不好的看法,因为如果问财会人员希望计算机做什么,他们一般会回答:“应收帐款,应付帐款,总帐,预算报告等等。”但如果询问生产部门的管理者希望计算机做什么,他们就很难说清楚。反过来,生产部门也有抱怨:市场销售部门预测不准,接受订单不负责任,使得他们来不及生产;工程部门所作的工程改变和新产品引入使他们手忙脚乱。他们对财务部门感到无可奈何。因为面对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可以用数字说明,他们却不能。在生产组织的更高层次上,每天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诸如:我们能在更短的提前期内发运这批货物吗?我们可以实际完成本月的发运预算吗?为什么对客户服务不能搞得更好呢?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加班呢?下几个月我们可以增加或减少人力吗?为什么库存如此之高?为什么出现这样多的废品?我们可以按时引入新产品吗?在满足对其他客户已作的承诺的前提下,我们还能再满足这个客户附加的需求吗?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效率再提高一些呢?为什么我们未完成的订单增加而同时库存也增加呢?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计划,生产部门对以上这些问题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的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有些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没有真正的工具的情况下也做了相当好的工作。然而,在非正规系统环境下,事情往往是不公正的:好的管理人员可能被认为是差的,而能力低的人,却有可能得到好的评价。由于缺乏公认的专业工具和确定的知识体系以及有效的系统,所以很难准确地衡量工作的成绩。

从ERP得到的最大好处在于生产管理的专业化,ERP的出现,使得生产管理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多的生产管理知识进入了学院的课堂,传授给未来的生产经理,使他们 的知识将不再只是来自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摸索,而是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2 ERP模式管理的长处

3.2.1为生产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工具

1) ERP的本身性能

ERP为生产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工具,利用有效的工具制订生产计划并检测执行情况。在闭环MRP环境下,在制订生产规划时先要通过资源计划来估算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类产品所需的资源,以保证生产规划的合理性。

在制订主生产计划时又要通过粗能力计划来指出在关键的工作中心上所需的标准工时数,以保证主生产计划是切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作为MRP的关键输入,指出将要生产什么产品或最终项目。它的切实可行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正确的管理之下,MRP可以预见缺料,从而生产部门的人员可以防止其发生。但是,如果主生产计划被夸大了,其中有太多的未完成订单,或任何其它无效的因素,那么,缺料单就会重新出现。

当技术工人难以找到时,能力需求计划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显得非常重要。有的企业根据客户订单接收量来安排生产能力,但是在积压的订单越来越多时重新安排能力也已经来不及了。

能力需求计划的另一个应用是设备计划。过去的典型做法是由人提出关于新设备的资金预算要求,但分析论证往往难以全面。有了ERP系统,就可以使用其能力计划程序通过大量的模拟来测试各种不同的计划所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最好的设备投资方式。

2)ERP的模拟功能

在制作企业中,生产部门常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向其他人员,特别是市场人员以及他们的上级提供准确的信息。

使用现代的ERP系统,可以通过模拟来回答"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根据经验值来提供预测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误差。

3.2.2 为市场销售管理提供了工具

许多企业只把ERP作为生产和库存控制技术,而不是作为企业整体计划系统来使用。市场部门往往认为ERP是"他们的系统"而不是"我们的系统"。

事实上,ERP为市场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了从未有过的联合机会。在运用ERP的企业中,市场部门不但负有向ERP系统提供输入的责任,而且可把ERP系统作为他们极好的工具。只有当市场部门了解生产部门能够生产什么和正在生产什么,而生产部门也了解市场需要生产什么的时候,企业才能够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

3.2.3 财务管理的转变

1)与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发挥计划与控制作用

企业信息管理在某些方面需要加以控制,然而多数企业没有所需要的详细计划与控制手段。主要的问题在于:生产管理方面使用的各种数据是不准确的,而财务人员又必须使用这些数据,因而自然地导致更大程度的失真。

然而ERP系统却可以把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管理集成在一起。

2)ERP的货币表现形式

生产人员经常与财务人员发生争执,因为他们不知道财务人员的数字为什么与他们掌握的数据不一致。而财务人员同样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呈报给上级领导的关于计划完成情况的数据经常与生产实际数据不符。使用ERP系统就可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因为货币是企业经营的语言。当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可以用相同的语言来谈论同一件事情时,他们之间的不协调状况则可以消失了。

4结束语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市场竞争的空间将扩展到全世界,企业生存环境将更加复杂。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实现企业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合理利用,将成为成败的关键。希望能通过上述观点的论述,帮助中国的企业家建立正确的企业信息化架构思想,并保证顺利实施成功。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解读ERP[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20.

[2] 徐少春,ERP改变中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3-128.

[3] 金蝶软件有限公司,ERP系统的集成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76-309.

[4] e时代的ERP软件产品[N].每周电脑报,2001-04-17.

[5] e时代的ERP之趋势篇[N].每周电脑报,2001-04-17.

篇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温室效应和资源危机等难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雾霾天气日益加重,沙尘暴频发,水资源日益减少,这充分说明了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根据最近几年《纺织工业企业年度综合数据表》[1],不难得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相对粗放、能耗和排放缺乏约束。当前,纺织行业也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人民币不断升值、世界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此,为了克服困难不断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应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纺织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走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倡导和实施低碳制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才能促进纺织产业的科学发展从而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近年来,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推动和发展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本文从信息化技术的角度出发,将“低碳制造”的相关理念引入纺织行业企业信息化服务之中,对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以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为例,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1低碳纺织概述

1.1低碳纺织和纺织低碳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人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2]。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瑞典、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如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一些高碳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消耗,以不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不断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发现其基本观念主要有两个:(1)进行低碳化的经济活动,在生产、分配、消费及交换的各个环节做好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减排工作,尽量降低其排放浓度,争取达到零排放。(2)将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生态化,以确保绿色、可持续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纺织业的很多大品牌企业都开始进行低碳发展模式改革,开始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加大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引领了低碳经济的发展[3]。低碳纺织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热点关注话题,通过Google搜索“纺织低碳”,出现了100多万条信息。但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一吨棉花、一吨纱线,甚至是一件衣服在生产过程中到底产生了多少碳排放,不得而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形成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低碳指标、低碳纺织和低碳服装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由于我国纺织业服装的产业链较长,其中涉及的相关环节也较多,因此,在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评价和量化时,工作较难开展。为提高评价与量化准确度,深化低碳意义,必须深入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准确计算碳排放数据。实际上,纺织低碳是对环境问题的包装,以往,纺织业将关注重点放于污染与排放上,而目前,则扩大到气候层面对企业环境进行测评。企业对能源的使用与工艺的更新以及排放等是低碳的最终分析指标,强调的根源即节能减排。这与国家长期倡导的环保及产业优化问题相协调。在国际市场贸易保护战中,针对纺织服装业制定的法律与法规非常多。低碳刚好能够为发达国家构筑壁垒,以碳标签等形式高额征收进口产品关税。现实表明,随着低碳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已产生相应的变化。

1.2低碳纺织体系结构

纺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涉及低碳纺织技术,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资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对技术、经济等予以兼顾,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优化[4]。低碳纺织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低碳纺织包括一个实现目标、一个过程控制和3项内容[5],而为此实施提供支撑技术的则是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低碳纺织的目标是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管理进行碳排放控制,以及对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控制,要求在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优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3项内容指的是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低碳资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水资源以及废弃物。其中,低碳资源又包括了低碳原料和低碳能源。典型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及其各类投入产出如图2所示。低碳纺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信息量极为庞大,涉及数据大量而丰富,类型庞杂,数据获取难,分析更难。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低碳纺织模式,就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而信息技术系统的架构及其运作方式最为关键。本文将以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作为支撑技术,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综合集成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从事各项活动的人员、技术、管理、物料流、能源流和信息流,从而有效地实施低碳纺织模式。

2低碳纺织产品开发

2.1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

2.1.1产品层面的措施在产品层面上,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为:(1)主要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并适度地混用化学纤维材料。(2)服装生产的优化,服装企业应紧跟新技术变革趋势,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研发新型面料、染色剂、加工工序等,以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低碳管控。(3)推行简易产品的绿色包装。2.1.2渠道策略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化需要通过销售渠道完成,产品周转次数越多,由此所带来的碳排量随之增大,因此,要实现流动环节上的低碳管控就需要完善销售渠道,减少产品周转频率。2.1.3价格策略纺织品企业应优化产品定价,销售环节中应该强化产品自身价值及呈现给消费者的效用价值,弱化对价格的敏感性,而且,鉴于低碳消费中消费者存在趋大众、随趋势的心理因素影响,这势必驱动其内在消费动机,企业可加以引导,刺激先期消费者,以此实现低碳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拓展和延伸。2.1.4促销策略低碳纺织产品的促销策略主要有:(1)普及低碳消费理念。(2)强调利益点。(3)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通过组织以多元化的产品促销活动,逐渐向消费者渗透低碳产品的优势,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2.2产品碳足迹计算

“碳足迹”,或译“碳足印”,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CO2的影响为单位),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6-7]。它是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数量的一种方法。碳足迹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因此,它也成为供各组织和个体评价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一种方式。在面向低碳的纺织产品设计时,应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对产品碳足迹进行估算和预测,综合考虑经济目标和减排目标,选择平衡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设计方案。为了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了ISO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中国纺织工业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和评价,可以参照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理论,重点进行工业阶段的碳足迹即工业碳足迹的研究[8]。该标准旨在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通报和核查制定更确切的要求,提供清晰和具有一致性的叙述方式,是一项有关碳足迹的评估、监测、报告和核查的国际通行标准。参考该标准,本文将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分为4个步骤。2.2.1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图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图为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收集和计算提供了基础,它列出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活动、过程和产出。首先我们需要把产品的功能单位分解个各个组成部分,然后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活动,如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等,并通过过程图表达功能单位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数据,是一个反复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所有的输入都被追踪到可归因于该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排放为止。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过程,需要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和管理者进行沟通,协调完成。2.2.2碳足迹核算边界定义核算边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碳足迹计算的范围。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包括时间、空间边界两种。时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生命周期起始点间的时间跨度,空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时间边界内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投入和产出。一旦发生边界变化,就会造成核算结果波动现象,核算边界一致性是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的条件。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时间边界起始点分别为人造纤维生产、动植物培育与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空间边界是要求计算与碳足迹核算相关的物料投入清单,包括生产设备、建筑、人工费用等。一般情况下,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以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交通碳排放可排除在边界之外。通过估算值和即时获取的数据,决定一个碳排放源是否可能是实质性排放,并为进一步的数据收集确定优先序。2.2.3收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在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材料用量、活动和排放因子等,都属于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的范畴。为了减少碳足迹计算和评估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要遵守数据质量的规定,并且还要选择高质量的、能够获得的数据。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是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的关键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全部的废弃物、使用的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单位质量物质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主要用于体现某种物质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通过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或次级数据可得到这两类数据。所谓“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指的是那些能够从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直接得到的数据。而从产品生命周期所包括的过程中直接测量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数据,通常就归为“次级数据”。次级数据的来源相对较多,包括对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测量数据,以及部分核查属实且与规范相一致的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的次级数据,以及其他合格出处数据,还可以是相关经验研究、数据库、参考文献、专家意见等。2.2.4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纺织产品碳足迹可以看作是纺织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之总和。而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该阶段所有活动的材料、能源和废物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乘以其排放因子。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基于纺织产品典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以构建如式(1)所示的纺织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模型。

2.3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决策模型

纤维生产工艺、纺织工艺、织造工艺、织造工艺、印染工艺等不同决定了纺织品组成材料的不同,与产品结构、成品生产工艺、包装方式、销售策略、回收工艺等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方案。通常,不同的低碳纺织产品方案有着不同优缺点。在对低碳纺织产品进行开发时,产品方案的选择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过程,除了需要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还应该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等各种因素。基于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可以建立低碳纺织产品开发方案决策的0-1目标规划模型,使之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各种预期目标。

3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基于该框架模式,不难看出,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4层:应用层、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信息系统运作层以及数据层。最底层为数据层,主要由低碳标准库、低碳材料库、低碳知识库、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库、纺织产品生产过程数据库等组成。数据层所包含数据库中的知识和数据需要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需要他们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不断完善和更新,以保证这些知识和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主要实施的是整个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活动过程中涉及的包装运输、纺纱织造、印染、销售使用、纤维生产、回收处理等碳排放数据管理。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是以纺织品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为基础的,是纺织企业实施和实现低碳生产的核心层。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主要包括4大模块,它们分别为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和评价系统、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及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前三者共同为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的运作提供保障,而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则可以支持将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有机而系统地集成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更为有效地执行和实现低碳纺织。

3.1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

低碳纺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企业要实施必然需要与之相关知识。现实表明,实施低碳纺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为之提供支持。因此,在当今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和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管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知识共建、知识有序化和认知导航3种功能。

3.2低碳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管理。从广泛意义上讲,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包含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天然(人工)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因此参与该生命周期过程的所有企业都应是该系统的用户,这些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管理有必要让他们来共同完成。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输入数据包括原料、辅料、电、水、燃料、设备、人员、厂房等,输出数据包括产品、半成品、废水、废物、废气等日常产出情况。3.3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系统生命周期法是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价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纺织产品,具体地讲,就是以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作为参照评估计算纺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估结果是低碳生产的重要参照,它是实现纺织企业低碳生产的核心,评估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1)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目前,国际上评价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方案有很多,其中较为权威的就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ISO14067,以及CarbonTrust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系列规范(PAS2050系列规范)。(2)建立低碳纺织的标准、原材料、输入、输出、能源使用和化学品信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既可以是在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测量获得的初级活动水平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中的次级数据,以及从其他可靠来源获得的数据。(3)选择合适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确定合适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完成从输入、输出数据到潜在影响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数据的转化。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混合分析法等。(4)专业的碳足迹计算软件。基于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理论,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特征,开发相关软件进行纺织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评价,如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热图。这可以使过程变得便捷,从而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本文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日益严苛的“低碳”壁垒问题,结合低碳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对“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我国纺织与低碳制造研究还远未成熟,与国外的研究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我国“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研究朝智慧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来利,杜冲,吴雄英.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3(6):114-118.

[2]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足迹供应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5-74.

[3]高秀丽,卢洁琼,朱进忠,等.棉织物综合能耗与碳足迹计算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6(10):63-54.

[4]方精云,朱江玲,王少鹏,等.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0):1385-1395.

[5]刘飞,曹华军,张华.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王珏.服装绿色设计理论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

篇3

通化市有众多的特产和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市不同区域,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需要与这些企业进行大量信息交流,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环境,以便将政府与企业连为一体,实现政府与企业互联互通,是政府和企业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把企业之间的互连互通和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从通化区域的全局出发,打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局限,统一规划、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信息化建设整体优势。通化市的食品和医药誉满全国,要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通化市食品与医药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竞争实力的全面提升。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政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直接方案。通化市政府正是从战略高度实时地提出了整合区域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整体资源,带动本区域各行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体系中。将支撑着市区内各政府部门、各相关企业的信息共享、资料收集、电子商务等,并为政府部门、各相关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业务数据通信服务。形成以市场为主线的全新的国际化电子贸易体系。通过平台接入技术统一和管理统一的综合服务机制,实现种类繁多的电子商务应用,从而建立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经济合作圈——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以区域内现有已成熟的企业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该网络为媒介,以知识管理为手段,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构架基于互联网方式的,服务于本区域内医药企业的网络工作平台。实施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政府主导和支持的工程,更要有政府的政策倾斜,这样才能推动通化市食品与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随着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服务、法规的不断完善,使电子商务交易与物流资源及政府监管手段的集成成为未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

基于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利用区域政策和医药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整合医药信息、物流信息、政府监管信息技术等,打造一个真正的区域医药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通化市医药企业在两化融合乃至深度融合提供一个范本,前景广阔。加快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有效的整合和集成通化市信息技术、地域资源优势的需要,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需求,是实现资源最大化、风险最低化的需求,是充分实现IT价值的需要,是实现政府职能服务于经济的需要。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食品与医药企业发展,有利于建设和完善新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更有利于加强企业间协同,打破行业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以实现特产与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推进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将更加有利于提升通化市企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将更加有利于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加有利于完善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一是加快通化市食品与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促进食品与医药企业发展,建设和完善新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加强企业间协同,打破行业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持,统一规范为保障,通过加快“通化信息港”及“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全方位联网,满足企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三是建立超前、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职能,围绕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重点、难点进行调研,及时分析、报告,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通过服务平台,提高政府服务职能的效率,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重要信息,实现政府对企业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双向关系。

篇4

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时代中,企业信息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随时都存在着倒闭或被收购的危险。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企业信息化得不到重视、可用流动资金投入少、员工知识水平低、专业技术人才少、企业基础设备不齐全等问题,这就导致了中小企随时都有被大型企业挤掉的危险。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信息化中选择云服务。云服务可以对企业发展进行云计算、资料云端储存,为中小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有效信息,进而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1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所以就必须搞好企业信息化。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实力难敌大型企业,无论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中,还是在企业的人才资源和物力资源都不能够和大型企业相比,所以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就比较窄。

中小企由于经营范围窄,所以就存在融资少,可用流通资金有限等问题。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化中无法投入大量资金,导致企业没有资金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和相关数据计算,从而不能给企业决策者带来有效建议。由于资金不足还会造成企业可用专业人才稀缺,企业大多数都是些专业知识水平低的员工,而且企业拿不出资金以供这些员工培训,所以也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中人才资源的匮乏。由于企业融资少,无法对企业的设备全面完善,造成企业的发展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发展不同步,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中小企业信息化中不能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就会造成企业无法在产品的销售上合理定价。若参考同类产品的价格,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盲目定价,这就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盈利亏损,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信息化,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云服务,帮助自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帮助。

2云服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优势

云服务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云计算和资料云储,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管理、节省支出、帮助企业降低风险。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可以花费少量的资金,就能够从云服务中获得上述服务。

云服务能够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只要在浏览器中登陆云服务,将企业的办公所需要的企客户信息资料和所需要的市场信息资料上传到云端,云服务就会帮助企业自动保存,而且运用云服务保存信息资源非常安全。企业需要资料时通过登录云服务,就可以轻松快捷的找到企业所需要的文件资料。云服务管理信息资源,就可以省去企业对资料管理和资料查找的麻烦。

同时云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减少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资金支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需要购买服务器和专业人员管理企业信息,还要有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系统维护和安全管理。无论是购买服务器,还是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管理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中小企业选择云服务,上述资金投入完全可以避免。云服务可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便捷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和维护,为企业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云服务不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资料信息和企业的信息管理和维护,从而为中小企业减少资金投入,而且云服务可以通过分析计算为企业发展降低风险。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发展中资金雄厚,经得起企业发展中的挫折。但是中小企业经不住挫折的考验,企业发展中一旦发生错误,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的风险。所以中小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做到准确无误,就需要云服务协助。云服务可以通过分析计算,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投入建议,减少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失误,更好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中小企业信息化中云服务的选择分析

由于云服务的各种优势,导致云服务供应商数量逐渐增加,云服务也产生了种类之分。中小企业在各种云服务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云服务,这就需要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程度准确选择云服务。本文就通过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为例进行云服务选择分析。

如果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是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融入少、专业人才匮乏,根据企业的这些特点企业可以选择基础云服务。基础云服务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信息资料的云端储存和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云计算。基础云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企业相关信息资源的储存,帮助企业管理信息资料,还可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中小企业如果需要查阅资料就可通过浏览器登陆到云服务网页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中小企业就不必在管理资料和查阅资料中进行人员和资金投入。同时基础云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分析,通过计算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品成本预算和预期收益计算,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而且云计算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准确的产品投入资金数目,为企业减少对专业计算人员的资金投入。所以说基础云服务适合刚起步、融资少的中小企业。

对于发展处于成熟期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基础云服务就不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由于发展处于成熟期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存在安全性要求高的产品核心技术信息,企业员工数量也逐步增多,这就需要辅助云服务和衍生云服务协助企业发展。辅助云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管理多个基础云服务,同时可以监控这些基础云服务,从而保证产品核心技术信息的安全。衍生云服务就是通过专业人才帮助企业开发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云服务,使云服务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数据和信息管理,为企业产品核心技术信息提供安全保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云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诸多难题,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中小企业通过自己企业所属的行业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云服务,使企业在激烈的企业竞争生存和发展 ,可以说云服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篇5

云服务即云计算服务,它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可以把IT资源、数据等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送,同时它也是一种新的基础构架管理方法,可以把大量的资源管理起来进行统一的服务。它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云服务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云服务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云计算服务的出现能够完美的实现企业内部集约化及网络化的管理和布局,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戴尔公司的云服务就为其发展提高了计算能力,使企业能够对突况进行合理的计算资源的调配,快速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云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2.1云计算的主体是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的计算

资源,使计算机的利用率能达到最大化并且企业在进行数据的建立时,应该按照实际的业务逐步的进行数据的扩展,建立好自己的动态数据。企业的IT团队是由内部云的构架包围的,因为其重要性,所以必须建立在防火墙之内,以免发生公司资源外泄,造成严重的损失。例如:应用测试和分段实施“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服务)服务使企业能够放弃建造新的数据中心或者扩建目前的数据中心。企业这样做是因为它把应用开发、测试和分段实施等工作量卸载到了第三方“云”提供商。由于企业可以按照使用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付费,企业不会增加新的资本开支,并且在应用开发、测试和分段实施活动减缓的时候避开资源闲置的风险。只要“云”提供商拥有满足企业标准的治理和数据保护政策,外包对于企业CIO(首席信息官)和CFO(首席财务官)来说是一个极为诱人的选择。

2.2云服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云服务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减少企业的人工成本、购买高昂IT设备的成本和降低企业数据中心的应用成本,迅速的为公司获得利益。云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在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即企业将数据放在网络上时,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和损坏,因为企业的数据信息一般都会被存储在“云”中,而“云”的一端有着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信息进行维护和处理,为企业保管数据,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你的数据不被破坏,所以,云服务对于公司来说,是一项花钱少,服务效果好的数据管理设备和信息服务设备。例如:临时处理和存储需求在假日零售季节等处理高峰期,企业可以从云服务那里“租赁”所需资源以便增加处理和存储能力。这个好处与应用测试与分段实施很相似。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服务能够通过集中管理和集中使用来解决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通过云服务,能使IT资源得到集中的管理和共享,克服了传统IT技术重复、低效率的问题,大大的为企业减轻了能源消耗的问题。因此,现今政府对企业运用云计算服务也持有肯定的态度,并将云计算列入到“十二五”计划中去,由此可见云服务适应时代的发展,会在企业的信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3云计算服务通过灵活可扩展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功能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多个数据中心,一方面是内部信息,不能共享,另一方面是各数据中心的资源不能相互调度,但是通过云计算服务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系统之间的资源相互调度,实现资源的扩展,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同时云服务还兼备了负载平衡的能力,能够让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云服务采用的是自动化管理软件,企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内存、CPU等等,在进行改革或者对现有信息不需要时就可以释放,再进行新的选择。这样可以使企业根据市场的和用户业务的变化来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从这儿可看出云计算服务避免了一次性投资的浪费,能够保证资源的自由分配和扩展,而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例如: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目前还尚无定论。VDI最初是作为减少办公软件许可证费用的一个“热门的”想法,但是,后来导致了性能和管理的问题。但是,企业CIO仍在考虑使用VDI。

2.4在未来的云计算服务,数据和存储的融合

现在企业一般都围绕着虚拟化发展,利用计算机来建造一个有巨大容量的数据中心,并在结合虚拟技术整合数据中心网络的基础上,运用交换器、路由器等网络基础设施为云服务搭建数据平台,改善用户服务体验。“云”的概念是将IT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分布式的处理方式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网络对于“云”来说就像是粘合剂,云服务就是在这个云中或者云端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技术。例如:数据存档,假设云提供商能够满足企业治理标准,一些企业愿意把历史数据从自己的数据中心卸载到云服务中。这个假设是这些数据是不需要用于大数据趋势分析的并且仅仅用于长期存储目的。

篇6

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最终会提高经济收益。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但是规模小、资金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自身平稳发展,其中建立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是当前各个中小企业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水平,但是还有一定的缺失,需要不断提高。

1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重视信息化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遇到一定的问题:第一,信息化水平停留在表面,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增加计算机设备数量、实现电子办公就是发展信息化,而生产各环节依旧停留在传统方法上;第二,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如大型企业,这就导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遇到问题,专业人员不愿意在小企业就职,导致中小企业现有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第三,中小企业缺少管理,加上信息化水平不高,整体上对各环节不能及时把握,尤其是会计工作、档案管理工作,难以保证准确性和时效性;第四,中小企业普遍不重视提高信息化水平,只追求经济利益,所以没有加以改进,长期积累,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停滞不前[1]。

2 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的现实意义

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区别与传统方法,主要就是依据传统的数据中心,实现云储存和云管理,这样的平台使资源调动更具有灵活性,便于人工智能设备开展管理工作,是服务客户的屏障,所以建立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是当前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通过建立云数据平台,可以促进各个中小企业的交流,也实现重要信息资料实时共享,这也是实现移动办公的基础;第二,节约中小企业的资金,降低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成本,而且可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为消费者提供反馈平台,这样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第三,有利于弥补员工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因为信息是在线存储的,所以不专业的人员通过网络数据解决;第四,有利于保证中小企业信息的安全,因为是存储在云盘上的,不受计算机设备的限制[2]。

3 关于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措施的几点思考

了解中小企业建立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的现实意义后,中小企业要提高认识,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建设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 建立关于产品的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

关于产品的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主要是为了加强各行业之间中小企业的联系。首先,通过将不同产品录入到云系统上,及时了解生产链各环节的变化,也可以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加以改变,这样就可以避免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其次,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产品的综合信息和性能,便于与厂家的沟通,是未来实现私人定制的基础;最后,通过建立关于产品的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宣传,节约广告成本,而且效果、反响和影响程度都会提高[3]。

3.2 建立区别于实体的虚拟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

区别与实体的虚拟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主要就是实现企业虚拟化的主要途径。一方面,通过网络扩展多种业务,涉及行业不用的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的云数据也是加强国内和国外联系的纽带,可以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这种虚拟存在的运营模式有一定的缺陷,平台上的企业之间不能面对面沟通,管理和监督存在一定的难度,相关企业如果想发展这个方面的业务,要先进行实地考察。

3.3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应的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

建立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平稳发展。一方面,认真分析人员结构,定期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且熟练掌握利用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工作的能力,并且加强规范性;另一方面,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生产情况,根据实际经济收益确定合理的方案,然后将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数据都存入到云数据中心中,这个过程中加强管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4 综合分析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中的数据

根据现有的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中的数据,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一部分,然后实地调查市场情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综合分析后,不断丰富、改进数据,最终使产品和市场营销的方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另外,编程人员要注意定期升级设备,保证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破坏等不安全的现象。

4 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建立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新课题,管理人员要重视起来。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国家要建立关于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的法律法规,使之发展更加规范和合法,而大型企业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定期与中小企业交流,共同为提高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一)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够规范。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系统,共享信息资源,并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缩减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由于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不够,并且技术标准也缺乏统一,所以在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的粒度不一样,搭建底层的数据库标准也不同,开发规则和底层的编码也不一致,这就容易造成不停“打补丁”,不断修改的现象。另外,中小金融机构的规划和管理这些方面都不够,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变更以及员工的培训等等。

(二)忽略业务的自主性和延续性,普遍依赖IT外包。

由于受到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加上自身研发部门少,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的依赖IT外包。但是目前还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完全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涵盖所以业务的业务系统,因此在这情况下,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将由多家IT公司来承建,然而每个IT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标准规范又有所不同,这就容易造成多家公司开发出来的各个业务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兼容和资源的整合,这样就会给以后的系统的扩展性和数据的深度挖掘带来比较大的隐患。与此同时,如果负责外包的IT公司竞争力较弱,导致做系统的核心工作人员跳槽离职,会导致系统开发出现断层,影响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三)信息化建设面对的安全风险日益突显。

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两种安全风险,一是线上业务受黑客攻击风险,二是灾备恢复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构建的信息化体系中灾备中心是保障业务连续性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911事件到汶川地震,再到雅安地震,这些灾备中心的建设在灾难中体现出至关重要的一面,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机构目前还只是一些简单的数据备份机制,还没有建设灾备中心。

(四)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单一。

中小银行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单一、服务范围狭窄等问题,使自身发展受到种种限制。创新能力不足会使金融运作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金融产品单一会使业务量受限,服务范围狭窄会使与客户沟通受限。因此,中小银行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保持企业活力,降低运行成本,促进新金融产品研发,提供全面高效服务。但是,由于信息化本身的创新能力与制度环境、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设施等多种因素有关,故加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地域特点进行。

二、云服务在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对策

(一)管理体制准备。

对于目前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中比较不符合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内容的就是现有经营流程和管理内容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和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之前的管理体制中虽然对于审批、信息处理和共享等都制定了一套流程,但是并没有严格的执行。不管是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或是业务管理中都存在不够严谨的地方,且本身制定的流程也存在一定的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地方。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在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上。一旦真正开始建立和实施软硬件设施为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就意味着各部门和各环节的流程都只能完全依照已经定制好的模块和流程来进行。如果本身的流程制定不够科学,必然会影响到执行的效率,反而会制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企业运营造成逆向的损害。

(二)技术手段准备。

在这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固然重要,但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设备的寿命、折旧期、同型设备降价、新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因素,在选择基础设施时不应该强求最先进的技术。应该把“实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能追求在价位适中基础上的“先进”。这也是因为最新的技术通常也是最贵和最不稳定的。当然,基于云计算来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所需要的IT硬件设备要求并不高,基本上现在普通的办公电脑都能够运行。不过由于基于云计算的基础来进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相关设备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所以为了确保该体系能够稳定和顺畅的推行,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更新还是非常必要的。

(三)人力资源准备。

在实施的员工这方面,考虑到企业用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有限。以及本公司的员工情况。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员工。同时我们必须聘用一些资深的,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作为分析设计和实施的主管。同时,作为最初今后培训课的授课教师。另外,抽调一些部门中的优秀的、接受新事物快的员工在其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进行软件和硬件的安装等辅助工作。这样充分符合经济可行性原则,利用企业的有限资金发挥最大功效。同时,也没有违背操作可行性原则,因为那些员工是最了解其工作岗位,以及其部门的实际情况的。只要对其进行短期培训,便会成为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骨干力量。

(四)时间准备。

对于信息化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岗位员工,面对这种新型的管理方案还是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会使用的过程,包括每个人需要掌握的本岗位的权限和流程的整体运转路线,包括运行此系统的目的,都需要让相关员工有所了解,并快速学会执行。因此,公司还将与提供厂商一起使用培训场地,利用专门的培训时间对他们进行结合实践的短期培训。因为,管理信息系统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有人从专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教授和指导。由先前被聘用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第一阶段,教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知识。第二阶段,教授如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公司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一个阶段,将系统、彻底的与他们讨论,研究如何在本公司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以此作为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前的工作计划。培训结束后要有一次整体的考核,培训目的是要保障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最终能够迅速的推行,并达到最初规划的管理目标,在提高管理效能的同时,也要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自身工作的帮助。

(五)成本准备。

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问题是我们必须重点考虑的。成本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建设设备,培训费用,安装费用,通讯费用,工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因此,我们会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选择价低质优的设备及管理模块。因为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毕竟是有限的。另外在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将从财政部门抽调部分精干的员工对管理信息系统绘制成本曲线,监控整个实施过程的成本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成本曲线,保证我们整个实施过程都沿着“低成本,高效率”的道路前进。根据目前厂商提供的云计算管理系统的收费模式,一般都是进行模块分段和分级收费,根据管理系统的内容、容量和运行模块数量等服务内容计算整体费用。目前来看,企业因为需要推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投入相对会比较高。所以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也要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预计成本节省效果和管理效率提升带来的效益来确定投入资金。任何前期投入既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盲目节省,但也需要考虑长期收益,还是需要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能省则省。

篇8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广大中小企业由于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大、信息化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使用不合理等困境,加之信息化建设存在投入较大、回收时间较长的特点,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仍无收益,因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履缓慢。基于此,积极探索一种能有效克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诸多局限,并能带来一定的效益的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尤为必要,基于ASP模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本文借助ASP等技术,就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 ASP模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模式

ASP服务过程可概括如下:企业将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及生产经营特点传递给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由ASP经软件处理后再传递给企业使用。在该模式中,ASP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给企业提供各种应用软件服务,企业通过互联网络与ASP的运行平台相连接,通过身份认证后,就可以选择满足自身应用需求的软件或服务,ASP负责对运行平台进行日常运行管理、维护企业应用软件并提供多种网上服务。

2 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设想

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从多数中小企业的需求角度出发,该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可由前台内容模块及后台管理模块组成。前台内容模块主要含企业简介、企业动态、产品列表、产品服务、论坛、后台管理员登录入口等,其主要功能是查看、检索企业相关信息,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性操作;后台管理模块主要含后台登录、新闻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管理、文件管理、图片管理、论坛用户管理、论坛信息管理、管理员账号管理等,其主要功能是、审核、修改、删除各类相关信息,及时查看和回复前台提交的信息,并进行对用户的管理。企业内部各用户结合自身不同权限在系统中进行相关操作,实现与系统的交互。

2.2 系统技术方案分析。从本系统的主要建设需求出发,在基于B/S模式的基础上,采用ASP等技术进行系统开发,网站平台为Windows平台,因系统数据种类繁多且数据量庞大,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8,并通过技术访问,开发语言选用平台可移植性较强的C#语言。

2.3 系统构架。硬件结构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后台服务器层,应用程序服务层,客户端层,其优点投资较小,部署简单且易于维护,并能较好地支持软件的实现。软件结构方面也采用三层B/S结构,分别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层,运行SQL Server2008;前台为客户端层,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普通网页浏览器;中间层为Web服务器,运行本平台,采用此架构,能单独存放数据,安全性高,且仅Web服务器安装应用程序,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与应用程序有关的程序,方便升级与维护。

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好坏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SQL Server是目前中型网络中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本系统选用SQL Server2008,它能提供超大型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服务,满足最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商业Web站点存储数据的需要。由于ADO具有运行速度快、便于使用、内存空间占用量小等优点,对于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Web站点而言,优势显著,因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中访问数据库时大量使用了技术访问,下面给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中使用ASP利用ADO技术访问SQL Server2008数据库中值码表查询的部分源代码:

set mz_rs= server.Create object(″ADODB.Recordset″)

mz_sql=″selet fs_name_small,fi_key_code from t_refe where fi_code_big=21″

mz_rs.open mz _sql,conn

response.write mz_rs(″fs_name_small″)

do while not ma_rs.eof

// 循环显示字段名

……

Loop

mz rs.close

set mz_rs=nothing

Conn.close

Set Conn= nothing

%>

4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4.1 数据库实现。从提高数据存取效率、降低数据冗余度方面出发,对数据表进行如下设置:admin管理员账号数据表:(1)存放系统管理员登录账号、密码及管理员级别。(2)headimage头像存储表:存放论坛注册用户头像信息。(3)news新闻存储表:存放企业各相关新闻资料。(4)pictures图片存储表:存放企业各产品的图片,并提供下载功能以供用户下载。(5)product产品信息存储表:存放企业产品的各类相关信息。(6)userinfor论坛用户存储表:存放注册论坛用户的账号信息。

4.2 产品列表模块实现。产品是企业的生存的根本,尤为重要。在数据库中存放产品信息,既可在前台浏览,也可在后台实行添加、修改或删除等相关操作。使用的Re-peater控件绑定product表,能将表数据轻易读出,且以列表形式显示。

Sub GetListO′获取产品列表的函数

Dim mysql As Siring

Dim mycon As SqlConnection

mysql=″select*from product order by id desc″′获取产品列表的SQL语句

Dim connecttionstring As String =Contiguration Manager.ConnectionStrings(″usersCon necfionString″).ToString

Dim mycon As New SqlConnection(eonnecttionstring)

Mycon.Open()

Dim mycmd As SqlDataAdapter=New SqlDataAdapter(mysql,mycon)′执行操作

Dim dt As DataSet=New DamSet′DS表用于保存从数据库读出的数据信息

Mycmd.Fill(dt)

If dt.Tables(0).Rows.Count=0 then′判断数据表中是否有产品信息

Response.Write(″alert(′没有商品);″)′若无则弹出提示窗口

Exit Sub ′退出函数

End If

List.DataSource=dt.Tables(O)′控件指定数据源

List.DataBind()′绑定数据源

End Sub

4.3 后台管理模块安全技术。为保证网站安全,必须确保只有企业管理员方可登陆网站后台,在管理员成功登入后该系统使用Session来保存管理员信息。每进入一个管理页面,管理员都需验证Session是否有效。Session仅在20分钟有效,若在该时间段内管理员无任何操作,则其会自动失效。此外,管理员账号密码也与普通注册用户一样需加密处理。

参考文献:

[1]陈孟祥.基于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4):170-171.

[2]曹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ASP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81-82.

篇9

(1)资源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允许在一个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而且这些虚拟机的虚拟配置可以各不相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的物理设备资源,而且容易扩展。

(2)实例安全隔离。虚拟化技术生成的不同虚拟机相互隔离,虚拟机实例和实例之间耦合粒度大,内部独立性高,通过网络协议进行数据访问,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3)虚拟环境封装。虚拟化技术屏蔽了底层硬件的差别,在不同物理实体上可以生成相同的虚拟设备和虚拟环境,可以运行广泛的应用程序,提高了虚拟机的兼容性。

(4)管理功能全面。虚拟化技术具有客户端和服务器多种不同的虚拟机版本,通过虚拟机管理器(VMM,VirtualMachineManager)实施统一管理,满足多种应用环境的需求。

2系统设计

2.1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机的统一。大型企业强调信息服务系统稳定可靠,通常需要建立具有容灾备份功能的数据中心和支持关键应用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中型企业注重信息服务系统的可用性与扩展性,通常需要建立功能丰富的桌面应用系统和灵活快速的网络访问系统;小型企业关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成本和信息服务的投入产出比值,通常需要建立简单实用的办公系统和形式灵活的信息系统。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不同企业规模的信息服务系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在设计时不仅要满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而且要能够体现出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在服务部署方面要求快速集成,在管理监控方面要求实时集中,在性能配置方面要求动态优化,在资源调度方面要求按需分配。

2.2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涵盖的子系统数量较多,各个部门要求的功能也相对丰富,尽管企业在规模上存在大小差异,基本的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和门户Web站点等常规的应用模块都是信息服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中的信息服务有3种主流模式,分别是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虚拟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为企业减轻服务定制成本,缩短服务部署时间并且提高服务的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进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性能在不断提升,单位成本在不断下降,通过虚拟化技术解决方案,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将企业服务器进行整合和部署,通过虚拟化管理程序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提供桌面应用程序和虚拟主机,屏蔽了底层物理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差异,为前端用户提供透明的信息服务系统。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企业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2.3设计实施

系统设计实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虚拟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另一方面是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的设计实施,前者需要企业与虚拟化技术公司和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厂家等进行技术交流,在硬件设备上创建虚拟镜像和部署应用程序,将物理机器转变为虚拟设备并在其上运行信息服务系统;后者需要企业认真分析业务流程和数据处理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要求,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交流,进行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开发。完成虚拟化解决方案部署和企业信息化功能开发之后,需要应用虚拟化管理程序对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企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整合,信息服务系统的访问用户必须在虚拟化管理程序的授权下进行访问,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可以在虚拟化管理程序的监控下进行扩展和迁移,保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2.4系统应用分析

与传统的企业信息服务系统相比,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突出了弹性部署特性,可以为企业的关键应用提供充足的运行资源,可以将一台高性能服务器虚拟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按需分配并且节省了企业的服务器购买费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简化了服务器端的维护工作,提高了安装系统、配置软件、程序兼容等常规的机房管理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企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维护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系统应用功能研究和创新。系统在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信息化的各个应用模块部署速度相比传统方式更加快速,虚拟化技术将功能模块都进行了封装,只需要在虚拟化管理程序中设置虚拟化参数、分发虚拟镜像文件、启动和激活虚拟机系统和服务就可以运行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现场操作,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系统应用程序部署。在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出现故障时,虚拟化技术可以对信息服务进行快速还原或动态迁移,提高了信息系统服务的可用性和资源利用率。

篇10

那么我来说点意见,今天,听取了我们信息产业办吴副主任的对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这个情况的汇报,然后我们各个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非常好的一些很重要的意见和建议,整个开会的过程我觉得大家应该说都是畅所欲言,而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衷恳的意见。我自己也是通过这个会议更加明确了有一些想法、思路,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对于我们信息产业办刚才提到的这些,在这个实施意见当中、以及刚才吴主任的汇报当中,我觉得信息产业办它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就首先是建立这个中小企业服务、信息服务的这个事情,在我们各个部门当中,应该说取得共识。大家都还是一致认为建这么一个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不管是体系也好,或者是平台也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我像今天应该说是在这次会议上取得的一个很重要的共识。大家都觉得干这件事情是必需的、是重要的。第二个的说呢,就是我们大家对这个文件当中和汇报当中提到的,建立这个体系或者是平台,他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没有提出更多的异议来,也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互相协调、资源共享”这个原则,大家也还是基本认同的。对于它提出来的,这是取得的第二个,应该说是这次会议的成果。第三个呢,就是在内容上,突出哪些内容,先在信息产业办提出来的就是建立5个平台,一是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平台,这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第二是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第三是面向企业的政府服务平台;第四是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第五是企业监管平台。搭建这样5个平台,大家也没有提出很大的分歧,所以作为这个建设的内容来讲,我看也还是基本的意见也是一致的。那么从各个部门的角度,对我们信息产业办的这个文件和汇报提出了一些意见。我希望我们信息产业办能够认真地汲取我们各个部门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能够理顺思路,然后呢把有些内容更加的明确、更加的具体化。

那么我想对建立我们全省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说几点意见,对吴主任的这个汇报呢,实际上也是一个建议。我想,第一个建议,首先还是一个定位,我觉得刚才我们发改委的陆处长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你到底是一个体系,还是一个平台,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定位问题,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是一个平台。就是这个平台是什么呢,它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搭建的一个平台,它同时也是我们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一个平台,它是一个平台,它对外可以说是一个窗口,市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但是对内来讲,它就是政府的一个平台。他履行的职责不只是说实现资源的共享,也不只是说实现一个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而且它还有一个对中小企业的一个监管这个职能。所以,我倒是赞成建一个平台,这个层次呢是一个很高的层级,这样也有利于我下一步要讲的整合,整合的目的不是要把现有的这些东西吃掉,一网打尽,不要把这个东西想象成包罗万象,可以把所有的,包括对企业的服务,还得要靠各个部门。他不可能上税上到你这里来,他也不可能通过质监到你这个地方来搞这个技术质检,也不可能,还得要通过各个部门的,但是我们要建这么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很高的这么一个平台。现在我们信息化建设当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到政府工作了以后我因为分管联系这块工作,通过几个事情我就觉得现在是什么问题呢?我们各个部门啊通过什么金财、金税、金这样金那样的这些工程建设以后,确实是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很高,现在是什么问题呢,政府自身的建设,省政府自身建设的水平落后于各个部门的建设水平。现在我们省政府的领导要来找一点材料,找一点资料,或者说实时的查询什么一个东西,没办法,我们都不可能说直接的来知道一下说统计局的情况是什么一个情况,发改委的情况,它现在的这些什么双百的完成情况是什么个情况,我们财政那的预算执行的情况是什么,都不可能实时的来查到这个东西,相反是这方面比较落后,所以徐省长在前段时间有个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批示就是说一定要应用,要突出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徐省长说的。而我觉得首先应用是什么呢,现在是省委省政府都要用起来,省委省政府都用不起来,这个确实是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就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因此呢,首先解决定位的问题,这个定位也就体现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这样一个精神,不要想在这个平台里面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我觉得是这样。这样呢的话呢也有利于,从工作的角度来讲也有利于我们启动这个事情,先做,逐步的来完善,这样是比较好。如果我们一次就要想建这样一个很完整的这样一个体系,包罗万象,尽善尽美,一次一网打尽,最后可能在工作当中呢反而是很难操作,所以我是说的第一点建议可能是这点建议。

第二点建议就是,这个平台的建立一定要实现这样四个结合,一个是要与国家发展的这个要求相结合,今后它不能成为一个信息孤岛,现在我们就是各个部门自己建了,建起来了以后各个部门之间形不成资源共享,实际上是个信息孤岛。那么我们云南也相对于全省来讲今后我们也不要形成一个信息孤岛,我们也要能够跟全国能够实现共享,今后毕竟通过信息化要能够实现全国,甚至全球的一体化,所以的话……我们现在不讲全球,至少你还得要跟国家的发展要求要能够相结合;第二个的话他要能够跟我们政府的职能相结合,就是说我们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要把我们不能做的事情也拿进来,最后又做不好,又做不了,这个第二个;第三就是要跟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就是要对路,你建了这个东西要能够让企业觉得说便捷,至少要让人能够感觉有这么一个东西,至少方便了,你连这么一点都没有,企业还是用不上,或者不好用,我觉得还是不行,现在我们有好多政府的有些想法是很好的,但实际的效果跟我们政府的想法相去甚远,你比如说我去我们搞什么投资服务中心这种事情,我也在投资服务中心干过,我就知道这个事。这个投资服务中心本来是想说是能够让这个企业一次在这个投资服务中心当中就象进一个超市一样的,把它所要办的事情全部一次全部办完,最后实施下来的结果是什么呢?这只是说一个传达室而已,你比如说要批个什么项目,递到这个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根本解决不了,还得要下去,又要发改委去批、又要这个部门去、又要哪个部门去,结果呢这些企业,除了跑这个窗口,除了跑这个服务中心以外,还要去继续跑发改委、继续去跑有关的这些部门,徒增一层手续,所以呢我觉得要跟企业的需求一定要相结合。第四就是要跟现有资源的整合相结合,这个整合我觉得呢不是说……比如果说我们现在不管是质监部门也好,还是我们海关、税务、包括我们经委都建了这些网站,这些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这都是为我们建这个平台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现在我们建这个平台的目的,不是说要把这些就取消掉,把这些东西就吃到,而是要把这些资源能够共享、整合在一起,现有资源的整合相能够结合,所以我提这四个结合,这是我的第二点建议。

那么第三点就是这个平台要解决的问题、重点是什么,这个平台要解决的关键切入点在什么地方,这个可能还得要研究一下,就是需求的问题,是以企业的需求为主还是以政府的需求为主,这个可能要研究。你这个平台是以企业的需求为主兼顾政府的需求还是以政府的需求为主兼顾企业的需求?这两者当中有些能兼顾,有些能结合统一,有些还不行,你比如说企业是不愿意上税的,政府是非要叫它纳税的,这当中就不能平衡,那么这当中是兼顾政府呢还是兼顾企业?这个需求呢?到底这个平台是什么样?从哪一个切入点来切入?我对这个平台的想法我觉得它是一个站在一个所有的这些网络建设的现在已经建成的这些资源网的基础上,一个更高的一个平台,他能够对这些所有的这些部门,各个部门、各个工程所建的这些资源能够实现共享,现在我们各个工程之间是相互是割裂的,比如所税务的不知道工商的,工商的不知道质监的,质监的不知道海关的,各个部门之间并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这个呢就是形成了一些信息孤岛,那么作为这个平台要在哪些方面,不是所有的方面,不是所有的内容,就是在哪一些政府必须控制的这些方面要实现政府的资源共享,哪些是我政府必须要知道的,我政府必须要控制住的,这就是刚才我们国税部门提出的问题——标准,这个标准要定下来了以后,那么今后你各个部门,包括你经委也好,各个部门也好,你建的这些网都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建的这个网,必须要跟我这个网,哪些方面必须要跟我对接,你建的这个网的哪些数据必须要跟我实现共享,你必须要给我,我要知道,因为我是代表政府这个层面来的,我不是一个部门,我是整个政府的,那么那些东西你就要接入?那么哪些东西我又可以为我们的这些部门之间的相互的资源共享以及一些相互之间的职能的共同履行提供一些服务。然后,我又通过跟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来实现对企业进行服务,这么几个层次来看整合,可能会把这个整合看得更清楚些,不然的话你说整合到底整合什么,从什么切入点去整合,整合要达到什么目的、目标,这个是我谈的第三点。

第四点建议呢,也是就对你的这个文件,我觉得应该还能够更加的做进一步完善。首先我觉得你这个文件本身文字太长了一些,我们现在能不能再压缩,你看你这个文件已经是10多页了……12页,能不能压缩到7-8页能够解决问题?最好能够给他把问题讲清楚就行。所以这个文件呢可能要在精简一点。同时在这个文件当中要把有些内容要明确,你比如说我们这个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它的目标、人物、实施的步骤、工作的时限要求,各个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都应该给他明确,我觉得应该明确,大概的明确。你象我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还有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提的这个文件就比较明确了,它都是提的哪些部门干什么事情,哪些部门干什么事情,都是说得很明确的。我们既然是一个实施意见,那么各个部门的分工、各个部门应该承担的职能是什么,然后呢,我们这个文件当中把有关的政策、措施和要求更明确。就象刚才我说的,这个要求不只是说对企业要求,也可以对其他部门要求,要求你海关、要求你税务、要求你质监、要求你其他部门,要建的这些网,要达到什么一个,对我来讲要给我一些满足的条件,要提出一些要求也可以,就是各个部门提出一些要求。然后一些组织保障,是什么一些组织保障,这些内容能不能尽可能具体化,那么请我们信息产业办,在今天会议的基础上,把今天谈到的一些内容再做一些修改,做一些精简、完善。那么我们可以准备一下向我们省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一次汇报,但是可能还得要有一次比较大的修改,希望我们信息产业班抓紧时间修改一下。如果是能够列得上议程,给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的时候,我建议增加一块内容,就是我们现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一些现状,也稍微讲一下,比如刚才都讲到的,我们各个部门都搭建了一些东西,不是没做,而是做了,各个部门都在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有些部门都作了很好的,已经作了一些,现在我们要做的呢,不是重复建设,我们做的是在这些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搭建一个更高的一个平台。一定要向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清楚这么一个观念,我们不是要来重复建设其他部门已经搞了的东西,也不是说要在其他部门搞的这个基础之外另行一套。那么各个部门现在做了哪些事情要简要的做个描述,让领导知道现在已经做了哪一部分,已经开展了哪一些工作,有些部门都做的还是很好的,现在都已经开展了,那么我们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因为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些体系、这些各个部门做的工作基础之上,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更统一的,这么一个平台,这么一个统一的平台。

篇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力l映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洲2020年人均GDP达到3仪美元,GDP总量达到如伽例乙美元的规模。要达到这样一个规模,发展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是必要的保证。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建立节约型社会要紧密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笔者通过几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认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一是要从自身做起,构建节约型企必二是积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让企业成为‘节约’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与管理的支持。

实践中,如何在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中协调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企业自身经营策略已成为许多企业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第三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必然要通过推行信息化来达到为社会节约的手段,并且要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成本的瘦身以及利润的增长。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企业内部广大员工,从唤起节约意识入手

企业内部达到节约的目的,一靠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与规定并有效地执行;另外就是员工节约意识的觉醒,把日常节约意识形成习惯嵌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节约的行为。其实,每个员工都有的自己负责的工作,在工作流程中,都会有一定的节约空间,比如纸张的使用、休息时电脑显示器的关闭、室内空调温度的控制等等。寻找这个空间就需要员工意识的觉醒,有了节约的意识,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节约的节点,散落的节点通过公司管理的系统化,就能形成一个节约网络。如果这个网络每年可以减少千分之一的非必要支出,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产生的效益就将是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数量级。

据《中国财富》介绍,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有关减少隐性成本案例进行介绍。思科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在月初是都会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到:“您上个月电话费是xx、您目前在公司的排名是xx。”这样的邮件是在提示有关员工,应该节约电话费了,同时鼓励出色的员工。在这样的邮件里通常会有个链接,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减少电话费。

思科很注重对员工节省意识的挖掘,使用的方法也更为有效和人性化,成功实现了降低隐性成本的初衷,很值得我们借鉴。

2立足于内涵的提升,从优化服务流程着手

同样是思科,还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购买思科公司的一项产品,产品到家了,你可能连一个员工都没有看到。这是对高品质服务流程的一种夸张描述。尽管没有普遍的使用意义,但拥有一个高效高质的服务流程显然是一个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更是一个成功服务型企业必备的素质。

对于第三产业而言,服务流程是贯穿干整个企业运营的链条,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打造节约型企业,也要从服务流程着手,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对于一线非循环性企业而言,有效实施“流程穿越”,其目的是通过“客户穿越、岗位穿越、公司穿越”的“流程贯穿”,对现有客户服务流程进行全新设计和系统改造,以达到增强流程运行效率和提高流程结果品质的目的,随着“流程穿越”的落实与推进。

随着OA网上办公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优化服务流程,重点是抓住信息化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如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等,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让客户享受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大量减少了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成本和客户管理、维护成本的支出。

3立足于社会需求,做节约技术和服务的供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