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学服务的建议

教学服务的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3 16:56: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学服务的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66-02

服务礼仪是指服务人员在服务岗位应严格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伴随着服务业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迅猛,据中国政府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54.1%,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水平直接影响被服务者的主观感受,也直接决定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铁路旅客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运人员为旅客提供直接、面对面的服务,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把服务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无疑成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铁路运输企业严抓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应高铁时代而生,主要面向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等运输企业,培养能从事高铁列车乘务、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服务型人才。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应主动适应运输企业的需求,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以铁路运输企业的客运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导向,将服务礼仪教育放在一个新的高度。

一、服务礼仪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

(一)服务礼仪的教育与专业的结合不紧密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服务礼仪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全面推广礼仪教育,这一举措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是目前很多专业所学的礼仪仅局限于公关礼仪,对于以培养服务行业人才为主的专业而言,礼仪教育与专业结合的深度不够。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其培养的是从事铁路运输行车、货运和客运岗位群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近些年的就业数据显示,毕业后从事客运岗位群的学生人数超过三分之一。但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仅开设了公关礼仪,并没有结合本专业开设服务礼仪的相关课程。公关礼仪与服务礼仪是通用与专业的关系。将通用的知识和规范应用于专业的服务要求,必然会造成专业服务性不强的问题,进而影响服务质量。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

服务礼仪是一门涉及面广,规范性强的学问,这与现行的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矛盾。在现行的礼仪教育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礼仪课程的学时设置不多,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平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导致学生的实践训练少。服务礼仪的任何一项仪容仪态规范都需要在多次反复的实践中强化,缺乏实践强化的规范,难以在理论之外找到立足之地。

服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课程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礼仪的规范,还要求学生将这种规范应用在课堂之外,运用到生活中。由于受传统的升学制度的影响,在学生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唯分数论,不少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学分,不注重知识的应用,造成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的脱节。

(三)服务礼仪应用的延续性不足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以培养运输企业客运服务工作一线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其为运输企业输送的客运服务人才将长期服务于一线。根据运输企业的现场反馈,大部分客運服务人员存在着以下职业特点:服务水平(主要指受工作人员的服务素养所影响,旅客做出的服务评价)与就业年限成反比关系,很多初入职场的客运员工在服务礼仪的运用上要优于老员工。这是服务礼仪应用的延续性不足所造成的现象。造成服务礼仪的延续性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铁路运输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带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容易使客运服务工作人员身心疲惫,进而产生职业疲惫,职业疲惫导致服务礼仪的缺失;另一方面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素养不高,服务意识淡薄。

二、推进服务礼仪教学的建议

(一)紧密结合专业,突显服务礼仪的专业性

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培养的是运输企业一线的客运专门人才,客运工作的关键在于为旅客旅行提供服务。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关高职院校应切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实效性为原则,完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体系,将服务礼仪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突显服务的专业性,强化礼仪的应用性。

要做到将服务礼仪课程与专业的紧密结合,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情景教学法为主导,创设形象具体的客运服务工作情景,寓教于景,丰富和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另外,还应在教学中运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的方式进行授课,融教、学、做于一体,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服务知识,提高服务技能,进而强化学生的服务实践能力。

(二)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对于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而言,其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其在礼仪上的规范程度,更取决于其内心服务意识强弱。服务意识是指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所体现的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的欲望,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的一种理念和愿望。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服务意识不同于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是愿不愿做好的问题,而服务能力是能不能做好的问题。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服务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主动:主动的意愿,主动的服务行为。服务工作人员只有把服务意识根植于思想认识中,加深了对主动服务的认识,增强服务的意识,才能具有较高的服务意愿;进而激发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打好服务工作的思想基础。

以培养服务性人才为主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有别于以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因其所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将直接为旅客提供服务,其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专业素养,更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意识的高低。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在培养铁路客运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应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以赛促学,以学促行

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竞赛活动。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其培养人才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是推进高职院校不断开拓进取的动力。在学生中开展服务礼仪技能比赛,以比赛为契机,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学习服务礼仪,巩固学生服务礼仪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礼仪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巧和水平,为将来走上客运服务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应时代而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获得长足发展。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将服务礼仪与客运服务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出切合铁路运输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客运服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1 合作学习教学法介绍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是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尝试、引导、实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 ,是提高课堂主体 参与效率 、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习情感交流的重要方法。

2 研究目的:

学校根据用人单位面试时对酒店服务专业学生外在的要求的经验,将此班的体育课改成健美操课。由我承担该班的健美操的教学任务。我将健美操课分为两个大块,第一大块为形体健美操,第二大块为活力健美操。在上形体健美操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健美操传统教学方法,考试结果成绩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现状,我在上活力健美操时,在健美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小组的合作学习。经过理论分析、教学实践和实验对照,证明合作学习教学法对学生掌握健美操技能的有效性;总结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的一些方法。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酒店服务专业10班46名学生。(其中44名女生,2名男生)

3.2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法”“查找资料法”“实验对照法”:形体健美操即为对照组,活力健美操教学为实验组,统计两组教学后的达标与技能成绩,进行对比研究。

3.2.1实验内容:

对照组的教学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组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两组的教学课时均为16个课时,其中2个复习课时,2个考试课时,学时分配每周2课时。两套操均为自编操,难易程度相当。

3.2.2实验要求:

对照组的教学:按健美操的常规教学进行。

实验组的教学如下:首先老师将所授内容分解进行讲解示范、集体练习的常规教学后,各组由小组长组织合作学习,每组的同学练习时相互学习,指出优缺点,在练习过程中,练习与休息的时间分配由各小组合作规定,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也由各小组合作与老师协商。时间大概占每次课的2/3,其间老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教学比赛,看哪个组的同学掌握及表现得最好,最好的给予掌声作为奖励,最差的做俯卧撑作为惩罚。

3.2.3达标技评情况(表1)

3.2.4研究结果

从达标技评情况比较后证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

4 分析与讨论

4.1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关系观察两组的学习情况很容易发现: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两套操时的主观能动性完全不一样。对照组时,老师在前面教,学生在后面学,留给学生思考、揣摩动作的时间相对来较少,学生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这种学习很容易形成机械的重复,学生积极性不高。而实验组时,学生主观意识发生改变:主动的记动作,揣摩动作,听音乐掌握节奏。从这点看,实验组时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加强。

4.2合作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关系

教学比赛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为了取胜,实验组的同学能相互学习,当某同学的动作出现错误时,就主动提出来,帮他纠正。两位男生对健美操兴趣不高,在对照组时,他们很少能跟上老师,考试成绩不理想。到了实验组,为了小组荣誉,他们主动练习,同组同学也主动帮助,两位男生在考试中得到7.0分。学生之间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3合作学习与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关系

在对照组的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诱导性练习和正误对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明确重点难点,但效果甚微。在实验组,分组练习过程中,能有意识的注意本组同学的动作,主动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同时,更注意同学中的正确与优美的动作,将动作进行了正误对比,学生的纠正错误动作、形成正确动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4.4合作学习与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健美操的重点在表现力上,从考试的结果看,实验组的表现能力明显要强于对照组。在实验组,老师采用分解教学,每个学生要完整的掌握,就必须开展合作。因此,每组要发挥集体力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动作优美的同学自觉在本组同学前示范,节奏感强的喊口令,记忆力强的指出动作的正与误,时间一长,他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对动作和音乐的把握也得到增强,表现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8个9分以上的同学在考试时,观看的同学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5 结论与建议:

5.1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

5.2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需经常到各组进行检查指导,预防及纠正错误。

5.3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调控好节奏及纪律,否则会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

5.4合作学习教学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手段及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位的角度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金伟民主编:《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篇3

关键词: 优化;服务礼仪;实践教学;方法

Key words: optimization;service etiquette;practice teaching;method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59-02

0引言

服务礼仪,通常指的是礼仪在服务行业之内的具体运用。而其实际内涵则是指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标准、正确地做法。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服务人员的仪容规范、仪态规范、服饰规范、语言规范和岗位规范。同时,服务礼仪具有明显的规范性、较强的操作性和很高的实用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服务礼仪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服务礼仪的基本规范,提高与客户交往的能力和服务客户的水平,切实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但据笔者调查,高职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是随着课程的结束和时间的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教师的督促,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也就是说,礼仪理论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应用礼仪规范之间差距较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实践环节教学进行改革和科学的设计。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环节的科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使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将以汽车营销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服务礼仪实践教学过程组织、服务礼仪实践环节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做一探讨。

1服务礼仪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手段,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我们针对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活动的工作特点和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不仅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还特别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拓展能力的培养。对各实践环节所涉及的学生、设备、设施、教学地点等妥善地加以规划、组织、协调,制定相应的课时计划。对于本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重点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和实际操作能力,把 “学会应用汽车行业服务礼仪”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即以工学结合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把礼仪教学和该专业定期开展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设计了课堂实践,4s店调查实践,模拟营销大赛实践,汽车文化节实战演练四大模块的实践训练,四大模块形成了连贯的、递进式的训练过程。

2服务礼仪实践教学过程组织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开发,重视组织教学过程。我们在服务礼仪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研讨实践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强化了学生学习的意识。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第一模块实践,主要采用讲练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现有的条件,在真实的场景中让学生逐个展示个人礼仪,着重训练走姿、站姿、坐姿及引导、进出门等基本礼仪规范。随着学习深入,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针对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予以指出,再进行分解镜头的练习,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指导教师借助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记录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将自己的模拟与规范的礼仪作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将自己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录像作对比,发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多样化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方法,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模块训练,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安排在讲授服务礼仪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后进行。服务礼仪基本理论,是运用服务礼仪的基本规律,对服务礼仪及其运用过程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学习并掌握它,能更好地领会、运用服务礼仪。但学生初次接触时,感觉没意思,难学。为此,我们结合汽车销售专业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用2-3课时,让学生走进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具体任务是:要求学生分小组赴苏州汽车销售4s店调研,以顾客身份前往,重点观察自己将来工作环境的布置,设施;观察工作人员接待客户的态度;使用的语言、行为举止;观察工作人员服饰;调查后要写出书面心得。回到学校后,教师安排2课时讨论,要求学生结合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把自己看到的工作人员正确和不正确的做法进行归纳。有了实际的观察做基础,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对服务礼仪基本理论形成了较深刻地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

第三模块训练,安排在仪容、仪表、仪态、语言规范的理论学习后,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该专业每年都举行“营销技能大赛”。服务礼仪课紧紧抓住这一实践机会,把课堂搬到大赛现场,把教学任务带到比赛中。指导学生妥善安排比赛会务,布置会场,安排评委老师座次,安排观众席位;指导选手正确的着装,正确修饰自己、正确使用各种手势、表情、用规范的语言,正确优雅的体态接待顾客。同时,教师安排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现场做评委,给选手打分,记录选手在仪容、仪表、仪态、语言规范等方面的缺陷。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台上台下的互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做中学礼仪,学中实践礼仪的机会,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应用服务礼仪的自觉性。

在本实践环节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教师以模拟营销大赛中的实况录像作为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观看自己的表演。在观看录像时,学生不仅能以同学为“鉴”,进行学习,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讨论,明白错误所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对规范学生的举止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模块训练、安排在所有章节学习之后。结合汽车专业特点,我校每年举办一届苏州职业大学汽车文化节。汽车文化节通过和企业的合作,把汽车展示在校园中;把销售、宣传带到校园;把企业的文化带到校园;是真正的职业活动课程;是一次真刀实枪的体验式服务礼仪综合实训;也是一次典型的项目教学。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 ――汽车的展示与销售。在这次实践中,面对作为商品的汽车,作为顾客的全校师生,学生要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他们必须学会自己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处理和顾客的关系;必须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项目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在各位教师指导下,学生不仅能顺利完成项目,而且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服务人员的个人礼仪规范,岗前准备,顾客接待、导购销售,位次安排等知识和技能。他们在总结项目工作成果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既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实际运作,训练了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协调、合作的能力。

四个实践环节的安排,紧密结合理论学习,将礼仪教学与专业教育,学生就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时间安排有层次性,训练目标有递进性,让学生感觉服务礼仪学习不是临时性的行为,而是伴随自己一生的修养,是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帮手。

3服务礼仪实践环节教学效果评价

精心设计的实践环节,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评,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如果采用传统的考评方法,一张考卷定终身,势必会造成学生轻实践应用,重书本理论的结果,实践环节就会形同虚设,因此,必须改革成绩评定方法。为此,我们制订了服务礼仪实践环节考核办法与评分标准,以便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服务礼仪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效果。

我们采用笔试和实践环节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环节表现占总成绩的70%,笔试占30%。实践环节侧重考查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实践活动结合,分阶段进行。每个实践环节都有考核,每个实践环节的考核结果都要在最后的总分中体现,循序渐进地考察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运用情况。具体分值是:第一模块20分,第二块15分,第三模块15分,第四模块20分。笔试选择一定的案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拓展能力。如:第二模块实践活动,要在全部考核中占10-15%的比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拍摄的4s店照片(5分);调研报告(5分);汇报讨论环节表现(5分)。考核目的是:防止学生弄虚作假,讨论时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真正实现调研目的。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一改以往期末算总账的做法,全程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结合相结合,把实践学习的过程作为考核的过程,增加了考核的随机性,也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服务礼仪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为走上未来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服务礼仪实践教学,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强化,实现教学设计优良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综合化,才能突出职业特色,切实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服务礼仪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正昆.服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篇4

服务学习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服务学习”的经验表明,有效组织的服务学习具有加强学生社会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强化专业思想等教育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茶艺专业是在茶艺从业人员紧缺的背景下,于2002年率先开设的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与饮料食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相关管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育人任务。

茶艺专业的任务和育人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同时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这些知识构成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才能得到提高、诠释和表达。因此,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理论,体验生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掌握茶艺实操技艺,是实现培养茶艺高级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担任茶艺班班主任期间,就“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就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包括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组织流程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作一介绍。

一、服务形式

茶艺专业面向社会的服务形式有多种,比如与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相结合,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内容;与企业联合,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等。经过讨论,学生比较了多种服务形式开展的难易程度、社会需求的紧要性、服务价值的高低以及对自身能力锻炼的迫切性等方面,决定集中精力联合茶行业相关企业,以期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同时达到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因此,我们联系了一家小规模的茶叶经销公司,洽谈具体服务内容。

二、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确定是“服务学习”的首要问题,选择的服务内容必须同时满足学校与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因此服务的内容必须跟学校课程相联系,要避免服务单位提出的重复简单体力劳动的内容;同时,服务的内容也要满足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不仅能为学生服务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经过与被服务公司充分地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本年度“茶艺”课程的安排,我们发现从主题茶艺创作入手,结合广东省一年一度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对公司及其产品作一推介,提高公司在省内同行之间的知名度,提升公司文化形象能同时满足学校和单位真实需要,是最佳的服务切入点。

三、服务组织流程

严谨的组织程序是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必要保证,要严格按照预备――合作――服务――课程统合――反思组织活动,牢牢抓住“学习”这一服务学习的本质。在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学生已经积极参与了“预备”过程,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合作”了。为了便于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我们建立了简单的组织架构:指导教师――茶艺创作中心主任(学生担任)――五个茶艺创作小组。由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主任统筹学生意见,负责跟服务公司作具体事物沟通,包括单位茶叶品牌形象的确立,茶叶品种与品牌内含及其与茶艺创作主题的关系等。每个茶艺创作小组下设一名组长负责统筹,余下学生分别负责茶席设计、服装选择、音乐配套、解说词创作等内容。学生认真考察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所经营产品的种类、经营特点,发现公司经营的产品属中高档茶叶,且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多种类型,经营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在原料的选择上基本采用了无污染的有机茶;在茶叶仓储车间用的也是环保进口的木材作为隔板,装修过程中均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强调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公司从2005年开始建立,在商家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围绕产品创新,坚持大爱理念,坚强地成长。学生了解了该公司的经营特色和经营理念后,总结出了“坚强”、“奉献”、“成长”、“真情”“环保”等五个企业精神内涵作为茶艺创作主题,结合该公司经营的茶叶类型,分别由5个小组进行茶艺创作,备战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服务”的过程就是茶艺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课程统合”的过程。在茶艺创作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上关于茶艺美学及创作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点下,从名茶风韵与价值玄念、表演美学(包括茶席、仪态、动作、音乐、解说)、奉茶礼仪等各方面深入理解并融入所创茶艺中。

篇5

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接触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间短,操作技术差,课件基本是从网上搜索下载来的,由于对课件的盲目崇拜和不会修改,就原封不动,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学生,教师就按原课件一步步演示下去,学生就一步步按操作练习,它忽视了把多媒体的功能放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及有力的学习工具上,而只注重了多媒体教学的这一形式。

建议

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情况,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和意义,注意从实际出发,挖掘和发挥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协调发展。

误区二:重分析,轻指导

对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与其说是制作课件,还不如说是把教材分析后精心“刻录”在课件上,如同电子课本,教学的程序被硬件固定下来,不能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和学生的反应而随时进行调节,也不能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跟着课件安排好的顺序走。

建议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急救”式课件,使关键性的课件片段在教学中穿行;要求教师对下载来的课件进行剪辑、再加工和创造。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善于通过网络技术和其他手段,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自主地去学习,指导学生借助网上丰富的支援和电脑等有效工具进行研究性学习。

误区三:重动画,轻思维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一般盲目追求课件的动画效果,认为课件做得越花哨就越好,认为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际是,农村学生见识少看见栩栩如生的动画,早被动画所吸引,那还顾得了思考问题。这样的课件没有在启迪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探究上下功夫,过分渲染精彩的动画,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建议

语文教师务必在播放动画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也就是说,凭借动画更直接地领悟作者是怎样以典范、优雅的语言来表述“这样的”一些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而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误区四:重技术,轻理念

在农村中学中,评价一堂语文课的好与坏,用没用多媒体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很多学校认为在语文公开课教学和赛讲教学中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显得落后,缺乏现代意识。认为衡量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重点看课件制作水平和操作技能,无形中拔高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地位,使教学评比成了课件制作水平的展示,而忽视了评价的主体——学生。

篇6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近几年随着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扩大而建立的一种新的临床教学基地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不但利用了现有的医疗资源,而且节约了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成本,更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教学意识,从而实现了医疗和教学相辅相成的双赢。2001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到: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有足够的临床教师投入教学,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1]。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主体是学生,核心是临床带教老师,老师水平影响着临床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关系到非直属附属医院中新的临床教学基地模式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的关键问题。

1.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

1.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由原有的实习医院转变而来,教学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原实习带教老师基本上是医院的年轻医务人员,该部分人员承担了较多实习带教任务,转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后,有教学经验的医生基本上是中青年医务人员,导致教学师资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较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又不一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导致师资队伍结构比例失衡,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临床医生长期从事单一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疏于教学活动,临床教师队伍中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跨专业、多学科的知识,特别在交叉学科方面知识不足,先进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欠缺[2]。

1.2教师教学意识不足,医疗、教学素质参差不齐。

非直属附属医院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属性的定位,医疗任务繁重,医疗压力较大,医生习惯于每天忙于应付疾病诊疗和医患沟通。加上教师在科研、晋升等方面的压力下,临床教师在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等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这两方面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临床医生的教学积极性,临床带教老师普遍有重临床轻教学的现象,对学生的教学情况多是支配学生做些诸如采集病史、记录病程、换药和导尿等力所能及的简单诊疗活动,较少从理论联系实践方面指导学生学习,也较少规范地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学意识对比专职教师和直属附属医院医生有明显的差距。师资方面,多数临床教师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欠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出现医疗和教学素质参差不齐等现状。医院对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关系欠缺合理规划,对医疗和科研人员奖励较多,教学奖励较少,导致医疗、教学效益差距悬殊,从而导致临床老师的教学动力不足[3]。

1.3临床教师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系统讲解能力不强。

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多数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任务,医务人员每天忙于日常医疗活动,重视日常诊疗疗效,重视诊疗操作技术的提高,在现有规范的临床诊疗路径体制下,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特别是对前缘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不善于及时学习。该现象造成临床教师基础理论薄弱,在给学生进行临床教学时对单科病种讲解较深刻,但是系统讲解能力不强,教学模式单一,常出现老师一人讲、学生多人听的现象,缺少教学互动。

2.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2.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规范临床教学制度。

医院在成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后由单一的医疗责任变为医疗和教学并重的临床教学型医院,这要求医院转变单一医疗的观念,及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如成立各学科教研室,指定分管教学领导,各临床学科教研室任命主任和教学秘书具体负责学科内教学工作,建立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管理,从体制上理顺教学管理。同时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制定教师聘用制度、教师试讲、集体备课、教学查房和教学考核等教学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

2.2医院要重视教学工作,增强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

领导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下属的意识行为,医院的领导是医院教学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核心,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做到领导重视教学,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成效将影响到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认识到临床教学对医疗科研、医疗水平及医疗效益潜移默化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医院领导在医院方针政策的制定上要突出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临床医生从事教学、热爱教学,树立教书育人、教学促医的意识。

2.3建立教师选拔和教师培养制度,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临床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水平,在成为医疗和教学并重的临床教学型医院后,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师选拔和培养上要进行改革,对原有实习生带教经验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选拔,通过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聘任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地选拔优秀的临床医生进行带头教学,示范教学,以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医院建立健全教学奖励措施,对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反映优秀的老师进行多方面的奖励和支持,引导医生从事教学。同时引进名师到单位进行示范教学,或将医生送出去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多举措并行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4]。

2.4加强与高校和直属附属医院的沟通协作,内外结合共促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和直属附属医院在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非直属附属医院在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到高等医学院校和直属附属医院去学习考察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方法等,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医院,同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加以改进,内外结合共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临床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决定临床教学的质量,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对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和医疗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才能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后备医务服务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卫科教发[2001]212号.

篇7

二、当前职业高中旅游专业学生特点及课程情况解析

1.职业高中旅游专业学生特点

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属于成绩不理想,升入普通高中无望的学生,受教育文化理念偏差的影响,真正有志于职业教育学习的优质学生寥寥无几,这种生源状况造成学生学习层次与学习状态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处于学习困难状态,学习兴趣差,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理论学习不够重视;一部分学生喜爱旅游专业,学习态度积极,能主动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学习的中间状态,对专业学习持有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的心态。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习状态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考虑到学生特点与实际情况。

2.职业高中旅游专业服务礼仪课程情况

职业高中旅游专业现有课程是围绕旅游人才的培养需求设定的。服务礼仪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实践礼仪技能的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要求。当前,很多教师在教授服务礼仪这门课程时,都存在讲课多于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方法单调重复等突出问题。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也走向“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过程比较常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绝大多数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职业高中作为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基地,改革现有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刻不容缓,基于此,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设计

(1)前期基本准备情况。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职业高中旅游专业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科目为旅游专业必修课服务礼仪课程,选用教材为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编写的《服务礼仪》一书。选取的实验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具备较好的网络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师生均能够完成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前期准备还包括授课需要的充足的教学资源,除必需的视频之外,还应包括授课资料、课件等基本的学习资源。视频长度5~8分钟为宜,运用软件Camtasia Studio 6.0完成视频录制或从互联网上选择部分适合该课程的视频进行剪辑制作。

(2)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型也紧紧围绕这两个要素构建的,如图1所示。

(3)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服务礼仪》第五专题“提升言谈技巧”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设计,见右表。

2.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阶段要求

(1)合作探究阶段。根据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指出学习的重点并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与同学进行合作以完成视频观看,寻求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答案。

(2)个性化指导阶段。回归服务礼仪课堂,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疑惑,由教师通过个性化指导进行问题的解答。

(3)巩固练习阶段。答疑解惑之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服务礼仪的实践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充分发挥社交网络平台的作用,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4)反馈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把握教学效果。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引导与激励学生开展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互动、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素质。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

篇8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即母语与一种外语来组织、安排、实施的教学活动,一般是 “中文-英文”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语言对同一 知识的描述,达到理解、思考进而掌握的目的。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高等教 育也逐步与国际接轨。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当今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为此,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已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 行公共课或专业课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 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可以对部分课程实行外语教材,双语授课,分步到位”[1]2003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第12条中明确指出“要继续 推进双语教学”[2]在这一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英语双语教学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 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我院是属教育部“教学评估”优秀学院,其教学层次有专科、本科 、研究生和国际留学生等,近些年来,也在系、学科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笔者就近些 年来进行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实践和改进措施探讨如下。

1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 的应用原则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在保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医学 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应用。

双语教学的应用要点是,循序渐进,从易懂的内容入手,从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词汇开始,如疾病的名称、概念、特征性皮肤损害、皮肤科常用药物剂型等;师生相互沟通,相互适应 ;切合实际,适量讲授;不断总结与提高。

2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授课师资

2.1 授课教师的水平与素质高低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双语教学”如同通常中文理论授课一样,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要想得到高质量的教 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外语,能够熟练的说、听和写外语,而 且还要精通专业,能够使用符合科学规律特点的教学用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不但要使学生 有兴趣、喜欢听,而且还要学生听得懂,有收效。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授课教师一般为本教 研室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这些教师应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外语水平很好的博士、 硕士学位副教授以上教师,能够合理搭配和使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笔者在近年来开展 的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加强自 我学习,努力提高自我水平,课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双语多媒体课件。皮肤性病学以其皮肤损 害为临床主要特征,具有很强的直观形态学(Morphology)变化特点,故做好图文并茂的多媒 体课件授课非常重要,反复认真备课,双语课件及资料等一定要提前发给同学预习。课后适 当做好同学反馈信息,这样非常有助于今后改进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2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师资的改进措施

双语教学的最关键而且最难以提高的是师资的英语水平[3],因此首先要做好双语 课师资的经常性培训与储备,以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发展之需。师资的培训可采取“走出 去、请进来”等不同方式。走出去就是选派外语基础较好的临床课教师到国外,或外语学校 进修、深造,时间几月到一年不等,并制度化,使之临床课教师外语化。请进来就是聘请教 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医生给我们的教师上课,也可直接给学生上专业课,组织教师观摩 ,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授课技巧,这对提高教师正规的西方式英语发音,改进“中国式英 语发音”,尤其是易闹笑话的“中国地方语言式英语发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其他 包括加大师资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双语老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提高双语课时劳务费,同时 把实施双语教学作为一项年终考核的内容和指标,增加教师双语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 样才能极大调动教师上双语课的积极性。上课前应当进行试讲亦很重要,并充分征求学生的 意见,根据试讲的效果反复对教案进行修改。备课时要做到逐字发音准确,绝不能靠感觉发 音,要多对照英文字典的音标,力求不发错音,包括重音音节的掌握也要准确,对于专业内 容和英语语言的准备都要充分,二者缺一不可,从而使双语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3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对象主体:学生

3.1 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应较高。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及学习 的积极性,也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及成功的极关键因素。笔者在近年来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 中体会到,学生的英语水平首先是高低参差不一,少部分学生英语水平很好,并已通过“ 英语六级”,另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还可,并已通过“英语四级”,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 尚差,并还未通过“英语四级”。就学生学习双语课积极性及兴趣方面,据调查了解到,大 部分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积极性及兴趣还是好的,尤其是外语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双语课的积 极性也越高,下发的双语课资料,教材预习的也越好。但少部分、尤其是外语基础差的学生 ,学习双语课的积极性及兴趣差,双语课资料预习也差,极少部分同学对下发的双语课资料 预习极差或只字未读。面对学生的复杂情况,笔者的做法是首先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着手,反复宣讲学习双语课的重要性。平素我们同学学外语,都是通用外语多,而专业外语少。双 语课主要是学习专业外语,也是外语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而明显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 性。其次,老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要多检查,多督促,上课时要适当提问,要求同学们用 双语回答,这样就会给同学们一个压力、动力,同时,课后尽可能多地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让学生熟悉我们的发音习惯,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3.2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学生方面改进措施,首先要推进英语教学的改革,在医 学生学习公共英语基础课阶段,要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并在学习基础课 阶段,教师可以以不同方式自主的、适当的增加同学通用医学外语的学习、训练,使得同学 能尽早地了解和记忆学习专业外语知识。其次对同学宣讲学习双语课的重要性及方法学,要 使同学们懂得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亦是非常重要。 做好双语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双语课教学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医学生在临床见习、 实习、病例讨论、查房及小讲座中,教师可适当地应用双语,甚至用纯英语,现场直观地教 学和讨论,并要求同学积极参与。一点一步,先易后难,这样能明显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 力,并实现双语课的教学目的。

4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材的选用

4.1 双语课教学方式目前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统一的模式。一般情况下 都是各个院校根据本校的学生英语水平等特点及教师的个体情况而定。笔者在双语课的教学 实践中体会到,设计双语教学资料课件中,一般设定50%的英―中文比例,中英文穿插讲解 、互相对应解译。这样同学们易懂,易接受,老师讲起来也轻松自如,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欢 迎。但在同学们反馈信息中也了解到,采用全英文课件授课,其中重要的概念、内容加以中 文解释,只要同学们做好教学资料的课前充分预习,则受到英语水平较好,学专业外语兴趣 高的同学们的欢迎,但普及仍具有相当难度性。教材的选用方面,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双语 医学教学教材出版。笔者采用的英文原版的“皮肤、性病学”教科书(Andrew's Diseases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Dermatology General Medicine),并结合现用的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皮肤、性病学”教科书,适当编译而成的双语教学资料、课件。其基 本要求是,同学们既要懂得英文,又要通过双语教学,必须能掌握专业课所要求的知识点。 换言之,双语课不能降低专业课大纲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反馈信息得知,同学们课后则 仍以阅读中文书为主,这可能与是中文考试,而尚未实行难度较大的双语答题考试有关,对 此,正在逐步改进。

4.2 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方式及教材选择的可能改进探讨,在双语教 学过程中,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使用两种语言的授课时间,从而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教学方式的最优化选择,由于各医学院 的历史及实际情况有很大不同,故应视情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视情而定。目前在国内,医 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3种模式[2,4]:①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文、英 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②过渡 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用采用英文,教师课堂 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两种语言的比例一般为1∶1。③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 采用英语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作业、考试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 全英语。以上为纲要所列,仅供参考,详细分析、剖解不在此述。至于各医学院校采用何种 模式,则要一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用自己的特点的,最易开展的,最能达到双 语教学目的的模式为最好。特别要强调的是,无论使用何种模式教学,在学生考试时,也要 要求双语形式答题,这对促进学生学好双语课有非常大的作用。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就目 前而言,国内还未见到一本真正适用于学生使用的含皮肤性病学在内的双语医学教科书[5,6],笔者认为这是双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仍需教育部等教学管理部门 下大力加以逐步解决。教材选用一般应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中文教材为辅,但应将原版英 文教材与中文教材结合使用,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为最佳选用原则。

总之,21世纪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由过去的分散型研究 向全球一体化研究转变,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与国外学者广 泛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够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所以,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 中应当加强双语教学,是势在必然,刻不容缓。笔者曾到过美加及欧洲多国访问学习,发达 国家双语化教学高水平高层次确实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医学双语教学,不仅能促进 我国培养大量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能促进我国与世界先进医学科学的交流与学习,使我国的 医学发展紧跟世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 若干意见的通知[Z].教育部20014号,2001.

[2] 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 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

[3] 朱汇庆,冯晓源.医学院校八年制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 探索,2006,5(8):726-727.

[4] 罗育林,张阳德.医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47-149.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服装专业市场需求,都在积极努力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而如何结合重庆文理学院服装专业职教师资本科的人才培养特点,系统设计服装工艺课程,发挥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在专业教学中必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院提出了基于“标准+任务”的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进行了合理的改革。

1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在传统的工艺课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主动性,课堂上虽然能够掌握服装的基本工艺制作流程和技巧,但是对教师依赖性太强,对知识的理解过于教条机械化,最终导致了学生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与实际生产脱节,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性、实用性不高。工艺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给学生进行讲解示范,但是一些教材在时间和内容上存在滞后性,学生无法及时了解服装行业加工设备、先进生产技术的最新资讯。课程的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学生对款式造型、结构制板、服装工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认识不深,不能将设计的创新和可行性融为一体。

(3)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与职教师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服装设计职教师资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为服装企业输送中高级的技术性人才,或为中职学校培养具有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但是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对相关的服装行业岗位标准、任务职责涉及较少,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和满足岗位需求,需要企业的“二次培训”。

2 基于“标准+任务”模式的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提出

2.1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态度为基础,以岗位为标准,以技能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的课程改革理念。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遵循教育规律、突出专业特色、植入行业标准、体现任务引领、实现人才培养”。如“课程内容以行业标准为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以岗位任务为引领,课程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导,课程评价方式以弹性评价为线索”综合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实现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2 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

在教学内容上以企业的核心岗位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与工艺技术生产相关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出发。例如服装制板师、工艺师、QC质检、跟单等,特别针对制板和工艺师这类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整合,将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课前后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服装板型结构与工艺制作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的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在工艺课教学实践中增加有关裁剪、工艺质量检验、服装外发加工跟单工作流程的相关知识。

2.2.2 标准性、任务引领原则

以核心岗位标准和工作任务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组织和展开基于“标准+任务”的教学活动,采用 “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服装专业先后与校资产部、重庆市永川浩轩服装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并设立校外实习基地。这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引入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带动学生完成服装工艺课程各项教学内容的实训练习。

3 基于“标准+任务”模式的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1)根据服装企业的实际要求对“标准+任务”模式工艺课程进行项目模块的内容安排。项目教学的内容来源于服装企业的产品开发,将服装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设置为项目教学模块,在教学内容中,将严格按照企业提供的服装大货生产指示单所要求的工艺质量技术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要求。例如在女裙的制作工艺课程内容里,学习过程围绕着生产任务和要求展开,学生在实训课程中通过身临其境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这种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可以达到岗位适应能力训练的目的。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标准+任务”模式工艺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将来自校内或企业的生产任务派分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将其分成若干工作小组,由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遇到问题组员间可以彼此沟通商讨,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优势,实现不同岗位能力的训练。依据服装企业对不同专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在项目模块课程中专门设置了排版、工业裁剪、后整理整烫、质检等各项工作任务。并安排服装工厂实训,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流水线和核心岗位职责。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岗位实习,结合前面阶段性的模块学习和工厂实践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中职学校中技能指导教学的任务。

4 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服装工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程教学中涉及的项目课程来源,虽然目前有稳定的合作企业,但是随着专业的发展和生源的扩大,要保证在工艺课教学实践中能有充足的项目课程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其次,西南地区的服装产业虽然近年发展迅速,但是产业链条、技术水平相比长三角和沿海一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了改革中涉及的相关核心岗位标准、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的更新速度。

总结上述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继续优化和完善工艺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还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拓宽与技术水平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服装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不断地探索和向前推进我院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江群慧.成衣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篇10

一、引言

“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课程教学模块紧扣的餐饮实际工作过程。本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酒店餐饮技能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具备从事餐饮行业的基础技能,实现培养餐饮业高技能人才目标。通过优化其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分贴近实际工作流程,并能综合运用具有不同优势的多种教学方法,使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从事餐饮行业的基础技能之上,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概述

在“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其教学内容结构形成了符合行业要求的三大板块: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训练 (在所有项目中都有贯穿,能反复练习);餐饮服务的基本流程学习(能完整了解实际工作中的1个班次是如何进行的);和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此三个板块将通过“服务基本技能”(如托盘项目、折花项目、和铺台布项目等)、“中西餐摆台”、“中西餐上菜、分菜、撤盘服务”等教学项目来实现。

其教学方法为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灵活运用,如以要求学生沟通协作的项目教学法、直观性强的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行为修正为主的小步子教学法等,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地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教学组织共为32课时,教学考核为“项目考核”。

三、“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及教学效果评价

(一) 阶段性成果

下列表格(表1)以2014年9月至12月末16周的教学时间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小结。

表1 阶段性成果

项目内容 阶段性成果小结

教学内容 完成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全部项目改革

反复贯穿了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

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地有效培养

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逐步探索了相关教学方法的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其优势运用于不同的项目的教学中。

教学组织形式 以“托盘、折花“为例,其步骤分为:1.托盘端托的基本技巧练习(2课时);2.口布折花的基本技巧和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口布花型(3课时);3、项目考核(1课时)

教学考核 完成项目考核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为科学有效地获知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样本选取于13酒专1、2、3、4班不同水平、不同班级的学生。实发65份调查问卷,共收回48份有效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如下:

通过该教学模式,有96%的同学认为掌握了餐饮服务的基本工作过程:即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如托盘、折花、铺台布等)、餐前准备工作(如中、西餐摆台等)、餐中及餐后服务(如酒水服务、中、西餐上菜、分菜、撤盘服务等)。剩余4%的同学认为不能良好掌握,其原因在于“托盘较重,需要更长的练习时间”、“中餐摆台餐具用具较多,程序复杂,需要加长时间练习”等,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共有72.93%的学生认为应加强酒水服务环节的练习;有22.91%的学生认为托盘难以操作,达到熟练并不容易;20.83%的学生认为在餐巾折花中,掌握多种花型仍有问题;14.58%的学生认为,铺台布还需继续练习;有22.91%和29.71%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对中、西餐摆台设计的练习。

在教学方法中,共有75%的学生认为程序教学法对掌握技能很有帮助,而有93.75%学生认为情境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更有教学效果,而有50%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其有所帮助。

探索下来,在能力的培养上,共有90%的学生认为,很好地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有79.2%的学生认为很好地发展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有83.3%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自身团队合作能力。但只有29.2%的学生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很好地培养了服务时的沟通技巧,其余学生要么对服务中的沟通技巧含义不明确,要么认为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缺乏应变力,导致无法顺畅地进行服务沟通。通过考核和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都在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上,从自身来比较,都有所提升,如其中一位学生,在刚开始服务时,说话声音极小,也很容易害羞,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说话流畅,声音能使顾客听清楚,处理事情比较从容,虽然和该小组其他成员比起来,仍需努力,但从她自身来讲,已是不小进步。这就表明,教师应不断对学生进步进行反馈,而且应该反复不断地进行重复反馈,以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提高。

四、“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关优化措施

“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该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同时,通过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餐饮服务实际工作过程学习的系统化,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道路,并在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项目学习中,不断复习和加强对餐饮基础技能、餐饮管理技巧的练习。

但是,在此教学模式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根据其阶段性成果和教学效果评价,本文总结并提出了以下相关优化措施:

(一)系统化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更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其更加系统化、模块化。其对应优化措施如下:

1. 将“职业形象与服务意识”项目作为特色项目

实践证明,该项目对塑造学生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职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不应单是一个项目的培养,而应贯穿于整门课程之中。

2.系统化“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

该课程需要培养的是高度职业化、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以工作环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虽是以强调工作流程为主要培养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对餐饮基础服务技能地培养,相反,餐饮服务基础技能是餐饮服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要基础。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平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巧与发展职业化,培养学生对服务流程的熟悉中,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实际的考核中证明,大部分同学们可以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技巧,但少部分同学不仅需要课堂中的练习,更需要课下的时间进行练习。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服务流程的讲授中,应当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整合原有教学体系中,将“餐饮服务基础技能”单独列为一个系统项目,能更好地推进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例如,在原有项目中,“中、西餐摆台“是分开教授,但实际上,中、西餐摆台都属于餐前服务,其中的技能技巧,如“距离相等、骨碟定位”等方法可以互通有无,形成学习的迁移,因此,可将两个内容合并在一起讲授,使学生通过对比中、西餐摆台的异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将原本属于中餐服务流程环节中的“酒水服务”独立成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次,在学习掌握了餐饮服务基础技能的情况下,为了使原有教学内容项目更贴近实际“工作环节”,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可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模块分为“餐前”、“餐中”、“餐后”服务三部分,并和理论课程相结合,融入“餐饮设计”和“餐饮管理”模块,在这之中,着重于服务中情境问题的处理上。

(二)优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整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优势

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观察模仿学习法、目标教学和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等教学方法均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践证明,不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中,主要是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

1. 运用根据行为修正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餐饮服务基础技能”模块

在“餐饮服务基础技能”项目中,各项技能需要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和反复操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因此,根据行为修正模式的“程序教学法、观察模仿学习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必不可少。

但反复操练不能避免会有枯燥性,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应根据该项目的不同练习内容,选用“任务导向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为辅,比如,在“口布折花”内容中,在教学方法上,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学习了餐巾折花的基本技巧后,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根据不同场合从不同方面来设计餐巾折花花型,并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一位同学可做主讲老师,该小组其他同学则分散到其他各个小组做辅导老师,帮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需要有技能――会折花,还要会设计――如何根据不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口布颜色和花型来突出主题。通过类似的拓展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2. 运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项目

在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模块学习中,应考虑到该工作过程主要需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所以,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应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观察模仿学习法则应是辅助教学方法。

(三) 增加突出“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特色的考核内容

原有考核形式以餐饮服务基础技能考核为主,其考核形式较单一,且不同模块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项目的特色。因此,在教学考核形式上,针对其考核内容,应更加突出“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特点。如,在学习完铺台布和中、西摆台设计后,可将项目考核内容设计为:以小组形式根据给出的不同场合来设计不同的宴会台形,在这之中,包含对职业形象、服务意识、铺台布、托盘端托、餐巾折花等基础技巧的复习和考核;在“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项目中,采用抽取不同的餐饮服务实际情境案例,以此模拟服务中的实际情况来考核。

五、 结 语

针对“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所采取的优化措施,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构建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流程、更具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并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的效率,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并改善课程考核形式以期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从而形成课程特色,实现对于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11

1 “分子”系统的层面

分子是由元素、原子构成单体或基本单位,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进而形成的。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相同。生物体内的分子并不是孤立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在生物体内也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将各分子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可用“系统”的方法去建构概念,并同时建构思维导图整合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图1)。

再通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展开,从而形成“知识系统树”,使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生命现象加以深化理解与应用。如在种子的形成与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糖类和脂肪如何变化?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宜口服胰岛素制剂?酶制剂为什么可以低温保存而不能放置于高温下,这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如何?核酸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日常生活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糖类或脂肪对人体的健康是否有利?人体又是如何进行相应的调节呢?

2 “细胞”系统的层面

细胞这一系统层面可从外到内,即边界(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从结构到功能,即流动镶嵌模型――选择透过性、线粒体――细胞有氧呼吸、叶绿体――光合作用、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细胞核――细胞代谢控制中心;从代谢到调节,即光合作用――影响因子、细胞呼吸――酶、细胞增殖――调节因子、细胞癌变――致癌因子等方式展开复习,同时教学中以生物学科的思想与方法为目标,渗透教学的每个环节,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其核心概念及其联系也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建构(图2)。

3 “个体”系统的层面

个体层面也可从结构、功能、调节与稳态的角度展开学习。生物个体的结构是由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组成,而个体的一生则包含种子的萌发(动物胚胎发育)、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等过程。在个体的代谢过程中有复杂的一系列调节机制,通过调节维持个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如血糖代谢调节、水盐代谢调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调节、动植物激素调节、人与动物的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等。这些核心概念与知识都可以用“系统”的方法去整合,由局部到整体、由知识到规律、由方法到学科思想,不断深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