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3 16:56: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载体。所谓农业机械化,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过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可见,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维,充分提高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落后的生产环境,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希望对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借鉴帮助。
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
从当前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程度来看,小麦生产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地区拥有较多的小型农业机械,动力很小,新技术的农业机械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其中,拖拉机、三轮农用车作为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机,在农村、农民的普及面较广。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农机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也就是动力机械配套的比例比较低。同时,农机化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边远山区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农机整体发展的一大瓶颈。
1.2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
目前,农业机械的陈旧老化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农民多是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民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农民手中现有的农业机械比较陈旧老化、技术状况差、生产效率低,新型农机十分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阻碍了农机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选择农业机械,优化机械化各个环节,借鉴先进经验,集成有关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方面进行创新,尽快改变农业机械陈旧老化的现状。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正在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效益农业等领域拓展迈进。同时,原来以产中为主,而目前则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新机具、新技术满足不了农民要求,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太少,个别领域甚至是空白,这也不适合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1.4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显然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很少,合作社经营耕地比较有限。此外,农机服务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实现规模经营。农机服务组织相对薄弱,经营机制比较松散,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服务程度比较低。近几年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诸多合作社存在机具不配套、建设不标准、管理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经营没效益、发展没后劲等问题。所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而能够掌握运用的农机从业人员少,农机管理、服务、监督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2.1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建立
在下一步的工作进程中,建立起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有力举措。在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过程中,要着力引进先进、高效的新技术、新机具,逐步形成合理高效、节能低耗的科学机具结构,实现农业发展全程机械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而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2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更加配套
随着未来农业机构的进一步调整,要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调整优化农机化结构布局,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步伐。要全面优化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的比例,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以及种植业机械与其它行业机械的比例,以此优化农机结构,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特色,合理进行农机发展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发展优势。要把农业机械化产中环节利用向产前、产后利用延伸,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2.3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持续加强
随着我国农机化的深入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向产业化、社会化迈进。其中,要尽快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服务队等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其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也就是说,要对目前的农机资源进行重新合理优化配置,确保得到有效利用,克服农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全力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实现农机规模经营,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4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可以说,农业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产业,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农业机械作为服务产业,其使用经营风险更大。为此,我国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一部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农机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早、中期阶段,也是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尤其是加大农机部门研制开发力度,加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经费投入,加大农民购买先进机具资金补贴扶持,从这些方面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践“中国梦”的具体行动。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全面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全面服务“三农”,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将逐步建立,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将更加配套,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将持续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将日益优化,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中图分类号 S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84-0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要达到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除引进国外成熟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外,我国已形成一套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田间作业的精确定位、自动导航,以及农业机械智能化。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定位与通信系统,缩写为BDS,标志如图1所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BDS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中国正在建设的BDS系统由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45′、80°、110°30′、140°、160°,中地球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为相隔120°均匀分布。提供2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授时精度为10 ns,测速精度0.2 m/s。截至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二代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2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2个时间延迟:即从中心控制系统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和从中心控制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由于中心控制系统和2颗卫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2个延迟量可以算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2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1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2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2 DBS系统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2.1 在无人驾驶拖拉机上的应用
无人驾驶拖拉机是由固定操作站控制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装在DBS系统后,拖拉机上的摄像机把传回的画面显示在监视器上,操作人员通过观看屏幕可对远处的拖拉机进行导航,拖拉机上的车载计算机存储一幅田间的数字化地图[1]。通过DBS导航,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能够沿着直线和不规则的曲线自动行驶,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自动导航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提高作业质量,对于夜间作业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节约燃料,减少化肥用量。
2.2 在农业收割机与播种机上的应用
GPS系统在装载联合收割机与播种机这种精确的生产方式,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多年,形成比较成熟的作业方法。我国现有的DBS技术完全可取代GPS。联合收割机收获农作物是利用DBS技术和产量传感器,获得农田作业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农作物产量分布,把这些数据经处理后可生成产量分图。利用农作物产量分布图,可控制收割速度、脱粒喂入量,已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和最大的收割效率[2]。根据分布图得出数据设计出的智能软件。在农田作业时可根据按需投入的原则,进行分布投入,确保在农田作业收获时,按科学方法作业。还能确保播种机、插秧机等农机实现高精度,与设定误差达到厘米计,这样使播种机播种均匀、精良播种、深浅一致,这种精确的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如太阳能的利用率[3]。
2.3 在农业航空上的应用
DBS在航空作业中时,通过SSM中不同区域(较小的面积单元)所需农药、肥料的用量进行变量喷洒,当飞机到达作业区域时,DBS能实现将作业区域的信息用图像传送到控制平面,达到作业位置精确定位与自动导航最终实现精确施药及喷洒精确对接。DBS与航空农业结合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延伸,其优势是可以省时省力不误农时,可完成地面机械无法完成的项目,节约种子、农药和化肥,降低成本。
2.4 在农机管理上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上安装DBS卫星导航接收机和发射机,农机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内自动传到中心站,监控中心实时全天候监控所有农机的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发动与熄火状态,还能随时回放和记忆以前的轨迹、行程,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样、分析可判断农机在哪个区域行程、往返的时间长,以此判定耗油量大、易磨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建立加油站、维修站,不仅可以提高农机作业时的可靠性,还能便于配备DBS接收机的维护人员精确查找中途断油、损坏的农机。DBS系统装备农机还可以全天候、高精度地实现农机自动报警功能、锁车功能。农机可以像车辆一样执行超速报警、防盗报警,被监控所有农机超出监控中心的预设的速度报警值及超出或驶出指定的区域向监控中心响应出响应的报警。在农用飞机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农业飞机之间或与农作物间的安全距离。利用DBS系统的精确定位与测速优势,可实时确定农业飞机的瞬时位置,有效减小飞机间及与作物的安全距离,甚至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盲降,极大地提高飞行的安全和作业质量。
3 DBS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DBS系统不仅在农机方面具有潜力,在精准农业中,用DBS生成图像,利用这些图像数据再配合精准农业,计算农田综合信息,查出土地的湿度、化学成分、排水沟位置,还能计算出最佳的种植方案及所需肥料、种子、农药的数量,还能应用在农业气象监测,提高天气预警业务水平,合理选择最佳种植时间,避免在农业上耽误农时。
卫星导航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体系,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关键性、系统级的技术平台。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美国的GPS遥遥领先、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正在恢复建设中、欧盟的伽利略遭遇资金困境。DBS系统虽面临着竞争,但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不仅可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区内全天候、高性能定位、授时和通信基本服务,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从系统级到用户端的全方位增值服务。DBS系统应用通过授权具备行业背景的系统运营商进行商业经营,逐步形成行业优势[4]。DBS系统取代GPS系统装备农业机械,是未来中国农业实现自主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打破GPS对中国农机导航的长期垄断,提高国家农业产量分布、农业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中国农业的发展将不依靠国外,如果国外对中国卫星导航技术封锁,可以自如从容地应对,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6]。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并完成全球的定位与服务工作,将继续推动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7]。
4 参考文献
[1] 罗成.无人驾驶拖拉机[J].南方农机,2009(4):18.
[2] 杨根华.浅述 GPS 系统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硅谷,2010(6):133.
[3] 田珂,周卫军,龙小辉,等.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资讯,2008(8):26-29.
[4] 窦长江.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化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6(5):46-47.
传统农业体制下,很多方式都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无疑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新的革命。农业机械化不仅简化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还能够为我国经济带来更为稳固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更好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最为稳定的。而农业机械化其实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的应用,机械化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不断的进行科学创新和拓展,但是仅仅依靠本国的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拓宽的话,视野和能够想到的科学效用难免会有思维定式,所以和其他一些农业基础较为扎实国家进行沟通交流借鉴成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1农业机械英语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
纵观中国农业发展,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劳动人民进行手动操作完成农业劳动的,过程既复杂又辛苦,所以才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形容,可以说,传统的农业劳作是十分辛苦的。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福音,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自古以来的艰辛负担。而机械的不断创新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和钻研才能得出,当然,为了不与国际农业机械化趋势脱离,与各个农业大国进行沟通交流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提升方法之一。其实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不仅相应的机械化技术人员需要英语普及和提升,广大农民也应当对农业机械英语有所了解,所谓“术业有专攻”,不一定要广大农民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达到熟练优秀,但是对于农业机械化英语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探索队伍的建设仍较为薄弱,急需科学技术人员的加入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人员进行英语水平的提升[1]。这些不仅需要人才培养机构需要思考和探究,同时也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投入。
2农业机械化发展对英语的需求现状
农业机械化对英语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对科学技术人员的职业培养上,同时也体现在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农用机械的标签甚至使用说明在某些地方会用英文进行说明,但是广大农民中能够识别这些内容的人并不占多数,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英语普及(对农村进行农业机械化英语培训方面的设置)来提升整体农民的英语素质。处于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们虽然能够实现英语交流,但是这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毕竟不多,通过对农业院校的调查后可以发现在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选择从事本专业方面的人并不多,而大多数能够在基层起到具体效用的农业人才并不具备英语语言能力,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教育能力,不仅要留住农业院校的人才资源,也要不断提升在农业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的英语素养能力[2]。
3对农业机械英语的前景规划
我国在国际农业领域所处的地位无论在经济行列还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都名列前茅,但是我们处于优秀位置的同时也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提升,所以对于其他农业大国的机械化发展也要进行持续关注,遇到相应的优势技术要进行学习和借鉴,所以农业机械英语的普及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行业趋势。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所创造出来的机械化设施的有着自身的特色,农业机械英语的普及不仅能够提升本国农业的行业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可以将我们本国的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向世界展示,这样也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3-4]。
4结束语
农业机械英语的发展目前还是比较缓慢,系统化整体化全面化整合与农业机械英语相关的内容迫在眉睫,不仅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技术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助推。在某种程度上农业机械化英语能够给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推动。对于农业科技人员来说,英语能力的普及不仅会为其个人的发展起到提高作用,也会为整个科技领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空间。
作者:刘思宇 蔡艺璇 李鑫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郎少文.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农业机械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农业机械化过渡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机械化作业却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解决劳动力的耕作难题,使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农业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领域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从大田农业生产向设施农业转变,有的地区已经向观光式农业发展拓宽。农业机械化几乎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活动。现在的农机化生产作业已成为既经济又能增加效益。此外,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的方法,要完全依仗人力和畜力的劳动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思路,只有运用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实践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运用到粮食生产中,不仅能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增加作业面积产量,从而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农机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44-1
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型耕作到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下文章是结合公主岭农业现代化实施情况对农业机械化处于现代化农业中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
1 现代化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背景
现代化农业是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日渐提上日程的。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机械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现代化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度。而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必须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他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服务,才能使农村推进工业化服务,从而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因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只有不断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相应的劳动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发展水平,需要运用现代的文化知识去武装劳动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知识面,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以说,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前提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状况,决定农业机械化实施程度。从农业机械化过渡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机械化作业却大大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的耕作难题,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机械化农业生产提供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领域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向到经济作物,从大田农业生产向设施农业转变,有的地区更向观光式农业发展拓宽。农业机械化几乎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农民面对着现代化大农业时代的来临,都认识到了时代的必然性。现在的农机化生产作业已成为既经济又能增加效益的方法。此外,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的方法,要完全依仗人力和畜力的劳动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思路,因此,只有运用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从实践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运用到我国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能增加作业面积产量,从而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关键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3 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二、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1.农业现代化是指在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素质的发展过程。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用机械代替手工劳动,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经营循环市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绩效的高优化、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发展方式的集约化和劳动者的智能化,是机械化生产的必然发展。2.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它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机械,这就反映出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1.农业生产规模小,需求能力弱,对于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模式,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很小,产业形不成规模效应,农业产出效益低,制约着农业机械的使用。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很多,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方式,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劳动力剩余的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产业转移方向,并且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3.农业机械的季节性强,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很多农业机械只在农忙季节使用,其他时间大部分闲置,无法发挥其效益和功能,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如何推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
1.继续推行国家农机购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2.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在推广培训工作中,做好农技服务工作,对于农机维修、新技术应用、常见问题的解决等,推行上门服务。3.政策导向引导农民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行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对新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和技术采取政策性支持,比如水稻、玉米薯类机械化联合生产技术,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产地烘干及初加工技术,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农机节能技术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产学研结合,推广农机维修、研制、推广的工作,推行节能、高效、多功能联合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研制适合山区作业的特种小型机械和是和特殊功能的小型机械。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61-01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1.机构发展状况
1978年3月成立小箐区农机管理站;1976年1月建立崇恩公社农机管理站,1976年7月建立小箐公社农机管理站,1980年1月建立马场公社农机管理站;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后,撤销小箐区农机管理站,小箐、马场、崇恩三乡农机管理站合并建立小箐乡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2003年2月将小箐乡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小箐乡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小箐乡畜牧水产工作站合并为小箐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至今未发生变动。
2.农业机械拥有量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小箐乡农业机械拥有量不断增加,列举有关年份数据如下:
二、农机化发展现状
小箐乡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壮大了农机化产业,推进了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人蓄力机具减少,农用动力机械增加了上百倍,加工机械、微耕机、植保机械等大幅上升。农民获得了自主购买、经营使用农业机械的权利,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和联合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局面开始出现。农民逐步成为农机化投资、经营的主体。到2012年底,农业机械总量达到 6279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03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389.97万元,全部属于农民自己所有,增长率达6.8%。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业机械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针对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有限的状况,国家鼓励农民购置小型农业机械,发展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农业机械化,形成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格局。随着国家对购机购置补贴资金、补贴范围、补贴数量的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拉动效应显著。适合贵州山区发展的小、微型机械受到农民群众的亲睐,特别是微耕机增长量最大,微耕机拥有量从2007年12台增加到2012年337台;其次,植保机械(含机动喷雾器)也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到2012年底达到3152台。
三、今后农机化发展预测分析
小箐乡农机化今后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建设
在一些农机具拥有量较大的村,发动农民群众利用自己手中的农机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提供有偿服务,开展跨区作业服务。
2.推广适用性强的新型农机具
如:1、蔬菜、水果加工机械(如:猕核桃深加工等机械);2、小型农产品烘干机械;3、蔬菜、水果保鲜设施(如冷库、冷藏设备等)。
3.加强农机实用技术培训
如微耕机操作技能、维护保养等知识的培训,使农机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它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1.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开展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离开机械化都是不可能完成的[1]。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3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人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左右,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到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的46.9%。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愈高,农民收入也就愈高,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优势,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再就业。
1.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现代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理论功底扎实、技能娴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2]。
2.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
按照“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适当扩大补贴机具品种范围,制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补贴操作规范,真正地实惠农民,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
2.2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鼓励科技创新研究,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消化吸收国外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为我所用,研制出适宜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先进的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还必然需要高素质的农机劳动者,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到农机培训的队伍中来,因此要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组织举办全国性农机技能竞赛,激发农机人员学技能、用技能、专技能的热情。
2.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空间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2.4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劳动效率方面,农业机械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现今农业机械化受到的关注程度正在日益增高。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阻碍的因素有很多,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高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因素的全面影响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需求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所以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此来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逐步解决农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良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农机推广的过程中,其推广动力还是非常小的,特别是受到农业整体规模不大和农业整体生产水平相对较为低下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因此造成农技推广过程无法顺利实施,使农机装备水平提高的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实现。因此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种现象,从而实现农机推广动力的有效提升,并着手实现农机装配质量整体提升工作的开展,一次便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作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农业现代化应包括三个方面: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具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而生产技术现代化和生产工具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为农业机械化。水为农业生产生产之源,而我国水资源极度短缺,尤其广大西北地区极度缺水,节水灌溉及其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目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许多省市和地区已获得应用推广,本文从实践和考察中,探讨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的相关问题。
1. 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简析
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是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 节水浇灌为主要方向, 以农业机械化为手段, 将深耕深松、微灌、喷灌、滴灌等技术组装配套的一项效果明显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根据实验测定,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应用 ,可节60%以上,并且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对解决农业水源不足 、土壤蓄水能力差和无法正常浇灌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效意义,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对于一些少雨干旱地区,如我国广大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和节水具有重大意义。
2.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的应用
2.1机械深耕深松
一般耕地深在15~20cm左右,以下就是犁底层很坚硬,不利于作物生长。所谓深耕,深松就是基本的保护性耕作作业。但是现在所讲的机械深耕深松和传统耕作中深耕深松有所不同,机械深耕、深松是在秸秆覆盖地面上作业的。一般根据情况会每2~4年进行一次深耕深松,深度在30cm左右,这样不仅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利于空气进入,还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和蓄水能力,并且减轻病虫草害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机械化深耕深松能使土壤含水量提高2%~5%。
2.2机械化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技术现在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而且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在主要的地膜覆盖技术包括垄膜 沟植机械化技术和覆膜穴播机械化技术。使用这项技术大概能增产30%~40%。方式主要是季作物的全生育期覆盖,或者结合其他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膜上灌或膜下灌。地膜覆盖能不仅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早熟、缩短生育期,还能、保水保肥,防止低温冻害从而改善了土壤的性能。
2.3喷灌机械化
喷灌机械的使用也比较广泛 ,主要是对农田 、果园 、温室大棚等的应用 ,还能和植保以及施肥结合使用。主要优点是节约用水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节省劳力。喷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源工程、水泵、动力机、管道系统、喷头及附属设备等。喷灌系统按不同分类方式分机压喷灌系统、自压喷灌系统、管道式喷灌系统和机组式喷灌系统。
3.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推广
3.1推广重点区域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西北的面积占了全国的1/3,但是水资源量却只达到全国的1/12,也就是说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6,而西北部分地区缺水则更为严重。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瓶颈。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西北地区灌溉水的效率低 、浪费又大 ,这样就使得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值过大,例如在我国西北内陆区这个比值竟然高达95% ,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个比值50%左右。因此,西北地区是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推广的重点区域。
3.2推广的实效
近年来 ,我国在大田作物中部分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机械化地膜技术,机械化喷灌技术以及机械化沟播等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地区农业部门,获得了一套较丰富的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推广经验方法,由于农业用水有效率的提高,在其促进下,了各个试验示范区的农业经营规模明显扩大,农业生产水平相应提高,经验表明,在蔬菜温室大棚中推广应用的滴灌、微喷等技术,其节水效果最好。对于推广示范区的广大农民而言,也越来越感觉到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应用,所能带来经济效益。这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推广,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部门已基本具备大面积、大规模推广节水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的条件。
3.2推广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目前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机械化节水技术还未能达到广泛应用,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往往受当地的实际情况限制,只能推广其中的单项技术,综合技术无法独得推广,也相应达不到规范要求,再者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投资相对较高,使其制约了农业机械化节水技的推广。
可以利用各种广播电视等媒体来展开宣传,透明化国家支农政策,以及公开化相关技术研究成果。其次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政策支农。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先以种植基地和示范点为主进行试验,收到显效后再来扩大推广应用的面积。再者要快步调整农业结构,对于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这一综合性项目, 我们不应该只靠农机部门来解决,而是政府应该去调动各个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节水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的实施, 全面推广应用。最后要完善服务和组织措施,机械推广的程度和售后服务有着很大的关系,要很好的推广机械就要有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各个生产厂家应该积极开展研制高性能产品, 最终共同取得良好的效益。
4、结语
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对解决农业水源不足 、土壤蓄水能力差和无法正常浇灌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效意义,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对于一些少雨干旱地区,如我国广大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和节水具有重大意义。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应用方面包括深耕深松、微灌、喷灌、滴灌等技术组装配套的技术。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获得推广应用,取得成效与经验,但面临大范围应用推广,存在综合技术无法全面推广应用,发展受资金制约等问题,应由各地政府部分多开展宣传,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相关产业研发,完善服务和组织措施等予以应对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志臣,何永文 《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中国农机化・综述 2007.8
[2]靳伟《西北地区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农业机械论坛・科技推广2008.7
[3]侯珍桃《浅析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机推广・安全 2006.1
[4]田沙峪《农田灌溉节水现状及趋势》农科论坛・农业科技 2010.3
中图分类号:S2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74-1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辖8镇2乡6街,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县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7万。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重要县,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5%左右。有着得天独厚的玉米生产自然条件。但是就玉米机械化作业而言,还是近几年刚刚起步,整地、播种、脱粒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玉米收获机械化还很低,严重制约了蛟河市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1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
目前,蛟河市农机总动力为46.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3985台,配套机具30219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2673台,玉米收获机74台,水稻插秧机125台,水稻收割机69台。2012年完成机械耕整地面积163.5万亩,是2011年100.6千公顷的162.5%:2012年玉米机械化收获完成10.2千公顷,是2011年5.3千公顷的192.4%。
1.1 机械化耕整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近几年蛟河市耕整地无论是旱田还是水田,小型拖拉机还是大型拖拉机都实现了机械化翻地、耙地、脱粒等。有的还使用复式作业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起垄、施肥、播种任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每年春季播种10天左右就能完成,水田耙地插秧20天左右就能完成。
1.2 旱田播种大多数还是采取人工扎眼器作业,机械化精良播种还很少。
1.3 水稻、玉米机械化收获还刚刚开始,随着机具增加逐年增加,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需求。
1.4 综合农机化水平还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2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阻碍因素
2.1 种植面积零散偏小,限制了机具效率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分散零散的经营方式给机械化发展制造了障碍,也妨碍了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严重影响机械收获技术的发展。种植品种不同,也不连片,不便于规模化作业,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效率,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2.2 机械质量不过关,一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我市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表明,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不过关,作业质量低。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割台及输送部位经常堵塞,摘穗部件及运器底部损伤玉米穗,籽粒破损率较高等。
2.3 机具价格依然偏高,投入产出效益不佳
近几年尽管政府对购买玉米收获机享受购机补贴,在政策上给予很大扶持。但是玉米收获机价格仍然偏高。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都在26~30万左右,一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价格为6~8万元左右,再加上配套脱粒运输成本,机械组成本都在10万元以上。
3 玉米机械化收获前景的分析
3.1 蛟河市玉米种植面积64.6千公顷,因此,机械化收获浅力就大。按照目前机械化收获面积10.2千公顷,只占6.3%,由于近几年人工收获成本不断增加,农民对机械化需求越来越大,用机械收获每亩80~120元,而人工收获要100~150元,还不能一次摘穗,扒皮。效率还低,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一天能收获3~5公顷,是人工的10倍多。
3.2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连片作业集约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蛟河市现有农机合作社23个,集中作业面积已经达到4000千多公顷,未来发展前景极其可观。
3.3 有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逐年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认识的提高,从而推动机械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