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4 14:45: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年教育理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是一门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新兴的专业,也是一门助人的专业。该专业着力培养系统掌握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机构管理、老年人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康复保健技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城乡各级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居家养老等相关领域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管理、护理、保健等工作岗位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实践教学目标,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最前言的新技能,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使学生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2.1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密围绕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式专业发展道路。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多种方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为了培养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养老专业人才,学校积极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与相关养老机构共同完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2.2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应该重点加强实用性建设,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在编制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按理论课安排实践教学的方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教学体系的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组成部分,两者各具特色,不分主辅。应该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思想,系统的编写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学生技能训练计划、实习指导书等,一个成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要求,努力开拓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强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众多因素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一个学校师资队伍不具备强大的社会实践能力,就很难担当起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主要的措施有:一是引进医务护理专业管理一线人才;二是加大校内教师的培训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老年服务管理一线挂职锻炼,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出国进修,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三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聘请校外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四是适时地进行校际间的交流,加强校际合作,实行资源共享。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在校内实训室建设上,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物质基础。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养老服务行业全面合作设立校内实训中心,建成老年医护实训室、老年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老年养护基地、老年产业基地4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老年医护实训基地可满足本专业《医学基础知识》、《基础护理技术》、《老年病学基础》等医学课程的实验、实训所需;老年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本专业《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老年护理和老年常见疾病康复》、《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所需;老年养护基地能够满足本专业《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概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所需;老年产业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养老机构经营管理》、《老年产品开发》、《社区居家养老》等课程的教学需要。为了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专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参加省级的护理技能大赛,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大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支持学生参与专业调研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到企业做兼职工作,形成重视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一种开放式与社会化的实践模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在老龄化进程日趋加剧,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紧缺,国家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树立培育新型养老人才理念,建立协同、协作,培育养老人才模式;加强专业群建设、构建养老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实施养老人才培养工程、养老课程、教材体系、教学资源库协同联动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水平逐步提档升级;继续加大与优秀养老企业进行合作的力度,实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完善高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壮大。
作者:魏红敏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2建设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养老事业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障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可以和社会养老机构联合起来,建立老年护理的实习基地,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在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时候,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和社会养老机构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以协商和协议等合作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职能,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双方合作长久,实现双方共赢,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真正掌握老年护理的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老年人群体不但身体的机能已经退化,在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需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心理压力较大。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在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心。一方面,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的宣传,让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入学生心中,落体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真正养成尊重老人、爱护老年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护理服务中做到耐心细致。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02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051-03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Young and Elder Patients WEI Ben-lin,GUAN Zhi-zhen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young adults and elder patients.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84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RCC from 2005 to 2009 was perform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young(≤40 years,36cases)and elder(>40 years,48 cases).Their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Results:Clear cell carcinoma was the main pathological type in both groups,and the rates were 72.22%(26/36,young adults)and 85.42%(41/48,elder).In the young patients groups there were five cas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 and there was no such cases in the elder group.Conclusions:The main pathological type in both groups was clear cell carcinoma. 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 /TFE3 gene fusions were specially found inyoung patients,and it'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study.
【Key words】Young adult;Elder patients;Renal cell carcinoma;Pathology;Analysis
分析对比青年与中老年肾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向。
1.材料和方法
观察对象为本院自2005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确诊的84例肾癌患者。
诊断标准为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诊断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其病理分类按照2004年WHO分类标准。纳入标准为经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随访依从性高者。排除标准为临床诊断肾癌但未经手术后病理确诊、资料不全、出院后无法随访者。观察指标为患者的病理类型。
1.1 一般资料:按以上标准,共纳入本组患者84例,按照年龄分成小于40岁青年组和大于40岁的中老年组两组。其中青年组有36例,中老年组有48例。青年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18-40岁,平均31.4岁,住院天数10-34天,平均16.1天。中老年组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41-79岁,平均57.93岁,住院天数6-71天,平均17.2天。
1.2 临床表现:青年组偶发癌19例,有症状癌17例。其中腰痛者12例,血尿者9例,腰腹部包块者2例,部分患者同时有两种症状。右肾肿瘤17例,左肾肿瘤19例,其中下极肿瘤12例,中极肿瘤14例,上极肿瘤10例。TNM分期T1期24例,T2期3例,T3期4例(N1有2例),T4期5例,远处转移者(M1)1例。中老年组偶发癌30例,有症状癌18例,其中腰痛者8例,血尿者9例,腰腹部包块者1例,发热者1例。右肾肿瘤23例,左肾肿瘤25例,其中下极肿瘤18例,中极肿瘤21例,上极肿瘤9例。术前临床TNM分期T1期30例(N2有1例),T2期5例,T3期6例,T4期7例(N1有1例,N2有1例,M1有1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大部分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少部分患者行MRI检查。其中B超检查青年组1例未发现肿瘤,1例诊断为错构瘤,其准确率为94.44%(34/36),中老年组2例未发现肿瘤,1例诊断为错构瘤,其准确率为93.75%(45/48)。青年组33例术前行CT检查,均发现病变,其中1例术前为单发肿瘤,术中发现为多发肿瘤,1例术前诊断为错构瘤,其准确率为96.97%(32/33),3例行MRI检查均发现肿瘤。中老年组40例术前行CT检查,均发现病变,其中1例诊断为炎性改变,准确率为97.50%(39/40),8例行MRI检查均发现肿瘤。青年组有3例行DSA检查,均有阳性发现,中老年组5例行DSA检查,均有阳性发现。部分患者还做了静脉肾盂造影(KUB+IVP)、肾图核素扫描(ECT)、尿脱细胞学检查。
1.4 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开放性手术治疗,其中青年组有3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NSS),3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N)。中老年组有3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4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肾脏、肾脂肪囊、肾周筋膜、肾门淋巴结,上极大肿瘤尚包括同侧肾上腺。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采取肿瘤楔形切除或半肾切除术,肿瘤边缘保留2mm正常肾组织。术中不做快速冰冻病理。青年组术后15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中老年组术后有21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方案为重组α干扰素(甘乐能)90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周3次,连续3个月为一个周期,每年一个周期,共进行3个周期。所有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均出现发热副作用,对症治疗后可缓解,无中断治疗者。两组各有一例术前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术后行索拉非尼(多吉美)分子靶向治疗联合α干扰素免疫治疗,方案为索拉非尼0.4口服,每天两次,α干扰素30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周5次,长期应用。
1.5 病理:术后病理显示,青年组透明细胞癌26例,占该组比例72.22%(26/36),其他类型有肾状细胞癌4例,占11.11%(4/36),肾嫌色细胞癌1例,占2.78%(1/36),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5例,占%13.89(5/36)。中老年组透明细胞癌41例,占该组比例85.41%(41/48),其他类型有肾状细胞癌6例,占12.50%(6/48),肾嫌色细胞癌1例,占2.08%(1/48),未分类肾细胞癌1例,占2.08%(1/48,注:按传统分型为肉瘤样癌)。
1.6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各组间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青年组透明细胞癌26例,占该组比例72.22%(26/36),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5例,占13.89%(5/36),状肾细胞癌4例,占11.11%(4/36),肾嫌色细胞癌1例,占2.78%(1/36);中老年组透明细胞癌41例,占该组比例85.42%(41/48),肾嫌色细胞癌1例,占2.08%(1/48),状肾细胞癌6例,占12.50%(6/48),其他类型癌1例,占2.08%(1/48)。两组以透明细胞癌的比例做χ2检验,P>0.05(υ=1,χ2=2.18,0.10
两组病理类型比较(单位:例)
透明细胞癌其他类型癌合计透明细胞癌比例
青年组26103672.22%
中老年组4174885.42%
合计67178479.76%
3.讨论
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肾上腺样瘤、Grawitz肿瘤等,是最常见的肾实质肿瘤。[1]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约占成年人全身恶性肿瘤的2-3%,是最致命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肾癌是一种以中老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高峰为50-70岁[3],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检查手段的提高,青年人群肾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我们所统计本组病人共84例,其中小于40岁的青年人36例,占42.86%,国内姜海[4]等统计一组肾癌患者青年型肾癌比例为12.7%(56/441),国外也有报道年龄小于40岁的肾癌发病率为9.5%[5],我们所统计的数据与以上两组文献数据的差异可能与我市年轻人口比例大,健康体检普及广泛有关。偶发癌是指无临床症状,由超声检查等发现的癌。一般认为无症状肾癌占目前肾癌患者的30%以上,早期病变所占比率有所加大[3,6],燕翔等[7]报告偶发癌占同期肾癌的45.7%,在本组84例患者中偶发癌比例为58.33%,其中青年组52.78%,老年组62.50%,明显高于上述比例,但青年与中老年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肾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血尿和腰腹部肿块。这三项表现也称之为肾癌三联征。除腰痛、血尿和腰腹部肿块的局部表现和发热、消瘦等全身表现外,尚有很多肾外表现,如血沉加快、血清钙升高、肝转氨酶异常、红细胞增多或贫血、高血压等,在男性尚可能出现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肾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靠B超和CT扫描。其中B超因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准确率高成为门诊首选的筛选检查,可以发现直径1cm的肾脏肿瘤,如果结合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率。CT扫描可以检出直径0.5cm大小的肿瘤,其准确率高达98%,结合增强扫描还可以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浸润有助于临床分期,被认为是目前检出和定性诊断小肾癌的最佳方法[8]。MRI也有很高的检出率,尤其是对血管内栓子的定性方面优于CT[9]。但随着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这一优势正面临巨大挑战。
肾癌的分期现在大多按照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在青年组T1、T2期占75.00%,中老年组T1、T2期占72.92%,显示青年组与中老年组T1-T2期患者的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国外也有学者认为小于40岁和大于40岁的患者肾癌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肾癌的病理分型按照WHO2004年[11]的分型方法,将原来的颗粒细胞癌纳入到透明细胞癌一类,青年组透明细胞癌的比例为72.22%(26/36),中老年组比例85.42%(41/4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国外学者报道青年肾癌的病理以状肾癌为主,并且可能存在青年人特有的一些亚型[12,13]。国内资料肾透明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3/4[14],本组全部患者中透明细胞癌所占比例为79.76%(67/84),与文献资料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年组尚有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易位性肾癌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偶发于中老年[15,16],是较为少见的病理类型,2004年WHO首次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理类型列出。由于现有的关于Xp11.2易位性肾癌的资料较少,这一类型的肾癌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肾癌的治疗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手术,根治性肾切除术(RN)是标准术式,在有条件的研究中心,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LRN)成为该手术的金标准。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手术(NSS)应该根据患者年龄、患者的要求和期望、肿瘤对侧肾功能情况、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术者熟练程度谨慎进行。目前认为,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肿瘤边缘保留2mm正常肾组织已足够安全,其术后局部复发率与保留更多组织无明显差异,保留超过5mm正常肾组织意味着对肾组织的浪费。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已经不推荐进行,因为术中冰冻病理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淋巴结清扫和肾上腺切除也已经不被推荐。射频消融、冷冻治疗、超声聚焦、微波治疗、激光治疗等对肾癌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可作为一种治疗方式供患者选择,但有必要向患者交代相关的并发症及预期的效果。对晚期的肾癌患者,以IL-2和IFN-α为主的免疫治疗是首选,两者联合应用或IFN-α与抗血管生成因子(VEGF)联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基因治疗、其他的免疫治疗是治疗肾癌的积极尝试。我们所统计的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青年组患者有3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中老年组也有3例接受了此手术。术后41.67%(15/36)的青年患者和43.75%(21/48)的中老年患者接受了干扰素免疫治疗,且在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各有1例患者接受了靶向治疗联合干扰素免疫治疗,但因随访时间较短暂无进一步的资料统计。
本组病人的随访最长有60个月,最短仅6个月,故无法做出两组生存率的比较。但文献显示青年人肾癌病理分期及预后均优于老年人,如Sieme[17]从1975-2004年间在其医院医治的2710例肾癌患者中选出120例年龄在20-40之间的患者,经回顾性分析后认为,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青年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性指标,青年肾癌患者易出现症状,但病理检查提示其肿瘤恶性程度较低,术后生存率较高。
4.结论
在本组84例病例中,两组患者病理类型均以透明细胞癌为主,分别为72.22%和85.4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内文献资料一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年组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即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此类型肾癌由于现有的资料较少,对该类型肾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肾癌的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可以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对侧肾功能的情况决定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还是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现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肿瘤边缘保留2mm正常肾组织已经足够,而且术中冰冻病理已经不推荐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和肾上腺切除也已经不再作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必须步骤。对肾癌晚期的患者尚可采取多种物理治疗和生物治疗。干扰素免疫治疗和肾癌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两种生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第1版:899.
[2] Patrick C,Walsh MD.Campbell's Urology,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8 th edition:2672.
[3] 潘柏年,徐仁方,郭晓,等.肾癌525例临床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135-137.
[4] 姜海,陈昭典,夏丹,朱选文,张志根,蔡松良,等.青年型肾癌56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学杂志,2007,28(1):11.
[5] Arguelles Salido E,Medina Lopez RA,Congregado Ruiz CB,et a1.Analysis of renal neoplasms inpatients under 40.Actas Urol Esp,2004,28:335-340.
[6] 何志嵩,郭应禄.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443-446.
[7] 燕翔,丁强,方祖军,等.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5-7.
[8] 丁朝鹏,潘廷甫,孙新才,等.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和手术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0(19):952-954.
[9] Hallscheidt PJ,Fink C,Haferkamp A,et a1.Preoperative staging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us using multidetector CT and MRI prospective study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 Compute Assist Tomography,2005,29(1):64-68.
[10] Eble,JN,Sauter G,Epstein JI,et a1.tumors of the kidney.In:WHO: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2004.
[11] Arguelles Salido E,Medina Lopez RA,Congregado Rulz CB,et a1.Analysis of renal neoplasms inpatients under 40.Aetas Urol Esp,2004,28:335-340.
[12] Aronson DC,Medary I,Finlay JL,et a1.Renal cell carcinoma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retrospective survey for prognostic factors in 22 cases.J Pediatr Surg,1996,31:183-186.
[13] Bruder E,Passera 0,Harms D,et a1.Morpholog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m J Surg Patho,2004.28:l117一l132.
[14] 郭应禄,曾荔,等,主编.临床泌尿外科病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第1版:92.
什么是老年?“Erikson给出这样的定义:老年,是这样一个阶段,处在其中的人必须努力地在寻找完整的自我的努力与绝望感的侵袭之间保持平衡。而二者间冲突的解决,则可能导致智慧的产生,而且,人类的优点常常与老年联系在一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长老制社会,万事皆以长老为中心。“长老制的一个支撑性体系和基础是家族,拥有共同祖先的人形成为一个宗族,一个宗族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社会。”若干个小社会就组成了我们的大社会。在中国这个“尊老敬老”、“遵循祖制”的社会里,老年人无疑是社会的中心。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海洋文明的过度,先前的经验被科学知识、工具理性所取代。老年人不再是知识和经验的专有者,丧失了知识、经验也就失去了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本领,作为社会地位的符号———知识文化的拥有似乎远离了他们。老年人一度被排斥在生活的边缘,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被认为是‘走下坡的人’,充其量是可以容忍的人;或者,在情况最糟的时候,被看成是不能生产的寄生虫,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负担”。更有甚的是把他们比作四化:“身体老化、心理僵化、血管老化、等待火化”。这是对老年群体歧视厌恶的一种表现。“传统的老年观,只是将他们视为衰老的客观存在,把老年群体从社会整体中割裂出来,老年人被社会强势的主流族群所排斥,沦落为社会的边缘角色。”这种消极的认识不仅会对社会伦理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未来老年自己的一种侮辱。所以正确对待老年人,是正确认识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是有理性的人(不同于动物)对自己的理性的认识。自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诫命:“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一直是人类的诫言。每一次人类发展的危机莫不是对自己没有理性的认识所致,因此在老龄化的今天这个千年诫命仍在震耳欲聋。西方有句谚语:“杀掉了一个老年人,等于毁了一座图书馆”,老年人是人类社会文化、道德以及精神的宝库。西塞罗说过:“没有老年人,国家就完全不可能存在。”老年作为人生的最后一个生命历程,应该受到尊重与照料,这不仅是个人、社会的义务,也是“国将是国”的保证。尽管在知识以摩尔式的几何倍数增长的时代,老年人所积累的经验依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晶体智力因素诸如知识、词汇、计算等方面不仅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反而有所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们更应该把老年人视为国家社会的资源。只有在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老年教育观。
(二)对老年教育的理性认识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不仅能够提升和充实老年人的生活,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人口压力,促使老年群体成为丰富的人力资源。2002年世界老龄人大会通过的《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也强调,教育是促使老年人积极生活的必要基础。但是我国的老年教育与西方相比起步较晚,并且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很多地区常常把老年教育当作社会福利事业,而没有把它当作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作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没有把老年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体系中,而看成是福利事业。还有一些地方将老年教育作为扫盲任务、职业培训的一种形式,视其为老年人怡情养性、安度晚年的途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直接指向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目的是涵养人的理性,同时使人得以发展。如果把教育单纯的看作一种福利事业,这无疑偏离了教育宗旨。当今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职业和教育明显的分离,这本身就违背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更有甚者,把老年人接受教育看作是他们知识贫乏的象征,以一种高姿态的形式说教。教育应该是一个教学互长的过程,向老年人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所谓“学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身上所积淀的知识文化、伦理道德、精神价值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教育的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总而言之,老年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落在老年人身上。而不是单纯从社会角度出发,忽视了老年教育中亟待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诸如关注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以及对待死亡的问题。
二、西方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
自1973年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在法国的图卢兹大学诞生以来,西方国家对老年教育问题的关注就从未停歇。老年教育的办学具有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特点,国外老年大学教育模式大致分为三种模式:
(一)政府投资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征表现为老年大学教育中的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体,老年大学教育的主要开支是有政府财政预算。主要代表有日本、法国等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日本的老年教育是由文部省直接领导的,其教育类型丰富多样。“日本的老年教育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福祉行政密集型老年教育;二是福祉行政广域型老年教育;三是教育行政广域型老年教育;四是教育行政地域密集老年教育。”法国相对其他国家的老年教育更为规范。老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把教育看作是老年人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的办学得到了正规教育的支持,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而选择参加闲暇教育,亦或者是正规教育。老年大学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比如老年养生、疾病预防、文学、历史、法律以及最新的时事政策等各领域的知识,有些甚至开设基于老年人自身的理论研究。
(二)自治自助型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老年大学由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所有有专长的老年人都可以执教,一个班的教师很可能是另一个班的学员”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主要是英国。英国将这种自治自助的老年教育模式称为第三年龄大学,其主要是提供给老人和成年人一个免费学习的场所,所以其性质是非营利性的志愿组织,组织所需的运行费用都来自于慈善彩票事业的捐赠。学员的层次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是退休干部以及其他行业的老年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学历差距也是存在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灵活的开展教学活动;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没有与正规大学保持联系,所以他们都是自己组织和管理。尽管如此,其课程内容同样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养身锻炼、时事政策、绘画、音乐鉴赏、语言、投资以及家禽学等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三)社区型模式
国外的社区型模式与我国是有明显的差异,其主要是各所老年大学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网络并依附于社区,由学员自行管理的一种老年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美国的社区教育与英国的自治自助型的教育模式一样都属于非盈利的福利性组织,其运行的资金大都来自于某些学校或慈善机构的捐赠。不同的是美国社区教育与正规教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老年教育模式一般设立在本地的市立学校,其教学的开展是由学员自行负责,有时也会聘请老师授课。此外,还有寄宿式学校,老年人可以与同龄人一起学习和生活,安享晚年。多样化的课程也是美国老年教育的一大特色,涉及面广泛,包括了文、史、哲还有艺术等方面。
三、我国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以及建议
(一)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的传统运作模式
当前,我国的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老年大学,这类教育形式主要是在固定的场所集中向老年人授课。二是社区教育,指在老年人生活的社区附近,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三是以教育机构的形式举办的老年教育。教育形式相对比较灵活,是针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欲求接收教育的老年群体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老年教育较之国外的老年教育相对落后,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过于单一化,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一种规范,政府的重视度和社会的关注度远远不够。这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以此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效地将老年群体转化成宝贵的人力资源。
(二)关于我国未来的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的建议
老年教育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还是十分落后的。首先是政府没有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老年教育发展管理体制,不管是师资还是受教育者的权利,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管理机构。其次,老年教育管理归属部门的含糊,划分归属不明确,造成教育资源严重的浪费以及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此建立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制也是有待考究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完善的体制,所以政府还需不断地完善老年教育体制,加大老年教育普及的力度。结合时代特点,联系实际情况,多渠道地开设老年教育,不断延伸和发展老年教育。
1.幼儿培训机构附设老年教育职能
目前,社会上广泛开设了各种以教育为主题的盈利性培训机构,其中,幼儿教育占据了大半的教育市场,老年教育方面的涉及很少。少有的老年教育机构的设置,其教授内容也都是以娱乐、养生为主。迫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应该建立以知识文化和技能为主的老年教育,以此来保证老年群体劳动力资源。基于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由老年人负责这一现状,所以在幼儿培训机构附设老年教育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闲暇教育。老年的闲暇教育也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终身教育的一种体现,更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体现。
2.养老院开设老年教育
随着我国老年保障机制不断地完善,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在全国各地开设,养老院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由于对养老机构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有排斥养老院的情绪。时代观念的转变,出于不愿意拖累子女以及可以得到更多同年人之间的陪伴的考虑,也开始接受各种养老机构。所以,在养老院开设老年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授课,加强老年人文化知识素养。另外,还应开设心理辅导班,疏导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对事物偏执的看法。增强自身对老人以及老年教育的理性认识,提高他们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3.干休所设置老年教育特色班
我国干休所主要是军队离休或退休的干部居住修养的地方。这些离退休干部本身就有受过文化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干休所设置老年教育特色班,一方面可以帮助这些离退休干部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服务更多的老年群体接受最新的知识。这样可以解决老年教育场所不足的状况,从而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种特色班可以开设退休教育课程和死亡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消除离开工作岗位以及面对死亡这个问题的恐惧和疑惑。
二、“三重视、三落实”
加强老年社区矫正人员监管教育力度
——重视老年社区矫正人员身心健康教育。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常常会出现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不适应,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特别是老年社区矫正人员,因为这一特殊身份而变得更加自卑、敏感多疑、或者变得易暴易怒。在个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家庭成员不能及时给予关怀与帮助时,老年社区矫正人员就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份地指责自己,从而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自责中,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二是变得自私起来,整天怨天尤人、固执己见、缺乏宽容,很容易因为小事而激起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出现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有可能导致攻击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要重视老年社区矫正人员的身心健康,周市镇司法所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由司法所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区健身活动,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养生保健知识;二是定期上门走访,通过聊天的方式缓解其压力,排解孤独,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重视老年社区矫正人员家庭亲情教育。人到暮年,最需要的就是家庭的温暖,很多老年社区矫正人员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自己的过错,造成家庭成员对其冷漠,甚至埋怨。尤其那些老年丧偶身边无人陪伴的社区矫正人员,当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没有人可以安抚;当心中郁闷时,没有人来倾听;当生病不适时,没有人来照顾。长期的内心压抑情绪一旦爆发,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老年社区矫正人员家庭关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家庭成员必须作为矫正工作小组成员之一参与整个社区矫正工作;其次,对家庭成员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提高其子女的尊老养老意识;社区矫正小组要和家庭成员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及时掌握老年社区矫正人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在家庭的表现情况。
——重视老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制、思想道德教育。据调查,老年人犯罪的很多案件都是由于他们缺法律常识而造成的,尤其农村地区,老年社区矫正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法律知识非常陌生,这样很容易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对老年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法制、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司法所每月定期开展集中教育外,各社区还根据需要自行开展个别教育,同时要鼓励老年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成人教育中心举办的老年大学教育课程。——落实个性化矫正方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不同犯罪性质的老年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现实问题,针对他们的犯罪性质及个体心理差异,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它一般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的患病者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它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大,也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我们通过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1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老年患者以多种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例如胸闷、心前区疼、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头昏等。其中,心脏本身的症状占80.72%,但心绞痛仅占26.13%。这一特点说明,老年人冠心病有的很不典型,极易与心外疾病相混淆,容易发生误、漏诊,故对以心外症状就诊的老年人,首先应排除心脏疾患。
老年人是一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危险人群,其年龄增长本身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表现为如下特殊的临床特点:
1.1无疼痛或绞痛部位不典型近年来,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表现为上升趋势,这种特点,多出现于高龄老人身上。因为老年人由于疼痛敏感性降低,痛阈增高,绞痛症状往往被泵衰竭、休克、消化道症状掩盖。虽疼痛部位各异,但诱因多是劳累、激动等,且呈阵发性,服用硝酸甘油能缓解。
1.2心律失常检出率高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缺血、缺氧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多见。许多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有的甚至以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或主要表现。这与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低下、心肌收缩力减弱、梗死面积大有关。
1.3非Q波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部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无Q波出现,多需结合心肌酶检测结果才能诊断。
1.4并存其他疾病多老年人多数在发生冠心病前存在各种疾病,如合并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等。这些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本病的治疗棘手和死亡率较高。2冠心病老人的长期护理
冠心病老人的护理内容包括情志护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几个方面。老年人冠心病在护理上总的原则是注重宣传指导,从心理和生理上对病人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从服药治疗,改变饮食习惯,克服消除心理因素等方面入手。
2.1情志护理冠心病属心身疾病范畴,冠心病老年人可因家庭纷扰、疾病困扰、经济紧张或空巢、亲人变故而产生长期的焦虑、抑郁、孤独等情感障碍,从而造成内环境稳定程度降低,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使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采用不同方式将冠心病的知识介绍给老人,让老年人认识情绪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有利于他们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
2.2生活护理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让病人保持精神愉悦,增进食欲,可以促进他们病体的恢复。所以,患者的室内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剂。对于患者的饮食,要切忌进食总量过多或摄取过多脂肪、胆固醇。因为这些都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营养搭配上,要适当选用水产鱼类,因其蛋白质优良,易消化吸收。同时,还要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于冠心病老年患者,气候寒冷时,更应该注意保暖,戒烟少酒。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老年人易发生便秘,这与老年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有关,也与老人不习惯使用便器有关。因此,督促老年人每天进食膳食纤维,即多吃蔬菜瓜果,每天锻炼运动或散步活动,不能自主活动者给予每天腹部顺时针按摩,便秘时不要屏气用力,可给予开塞露塞肛。
2.3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老人病情变化时行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定期床边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出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对心衰患者还应特别加强夜间巡视,若发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护士应协助医生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启动以来我科共收治患者1200例,其中男性850例,女性350例,平均年龄62.5岁,通过开展全程优质化护理服务,与患者勤沟通,良好的健康宣教及疾病知识指导,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护理要点
2.1术前护理
2.1.1了解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肾等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必要时可以监测生命体征。
2.1.2了解老年患者用药情况,是否应用降压药,降糖药等影响手术效果的药物,术前应停用。
2.1.3心理护理主动耐心关心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解除思想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1.4术前准备皮肤准备、肠道准备、辅助检查等。
2.1.5其他危重患者减少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休克征象,遵医嘱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
2.2术后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处理。
2.2.2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肾损伤修补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骨盆骨折需绝对卧床6-8周。
2.2.3饮食术后禁食水,待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半流食,少食多餐。逐渐进软质饮食到普食。
2.2.4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每日尿道外口护理2次,多饮水,每日3000ml以上。
2.2.5预防感染定时观察体温,监测血、尿白细胞技术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健康教育的指导
3.1心理指导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宣教的基础。做好入院宣教,向病人介绍医院的一般环境,医生及护士,同病人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宣教的关键。病人从一入院就做好健康宣教,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解除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术前健康指导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室环境,教会病人床上排便、排尿、深呼吸的方法,以及自我调节的方法,如看书、听音乐、与他人交谈等,保持良好的稳定的情绪。指导病人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的必要性,督促病人早点休息,消除术前恐惧的心理。
3.3术后健康指导
3.3.1术后一般常规知识的指导告知病人禁食水、去枕平卧位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3.3.2术后引流管相关知识的指导保持引流通畅的方法,防止扭曲,滑脱、阻塞,并嘱患者及家属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的鲜红色的液体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长期带尿管患者教会病人膀胱功能锻炼的方法,尿袋的方法及预防逆行感染的方法。
3.3.3术后疼痛缓解方法的指导教会病人术后疼痛时放松疗法,张口深呼吸等活动或增加腹压时按压切口的方法,指导患者术后有效咳嗽的方法,尤其是年龄大、肺功能差、经常吸烟的患者,减少肺部并发症尤其重要。
3.3.4术后睡眠的指导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
我国老年护理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政府对老龄事业的关注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无论社会、学校,还是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仍缺乏足够重视和正确认识,尤其缺乏各层面的相关制度法规和政策支持。同时由于对老年护理专业的偏见及其他种种原因,存在着部分护生择业视野狭窄,不愿从事老年护理职业,学校在择业指导上有待改进等问题。正是由于对老年护理认识的落后观念,导致了老年护理教育的滞后发展。
1.2专业设置缺位大,课程教材不适合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老年护理专业没有被设置,在特设专业中也未被提及,提到的老年管理类专业,仍然归属于社会工作专业范畴。李靖等指出,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医学院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决定启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护理专业被列为四个紧缺人才优先发展专业之一,老年护理成为一个专业方向。目前,少数院校已经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但其设置数量太少,与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相去甚远。关于教材,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生部在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增加了《老年护理学》选修课程,至2007年改为专业课。目前与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相适合的规划教材仍缺位,只有各院校自己编写的教材。近年,少数院校虽设置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但在课程体系上仍依附于临床护理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亦类同,失去了老年护理专科特色。
1.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训基地普遍空白
目前多数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实训室,多是依附于临床护理或康复医学,实践技能训练没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达不到实验目标。据调查,各院校普遍没有设立校外老年护理实习基地,也没有与专业相匹配的毕业实纲,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普通护理专业一样去临床医院实习,实习科目及时间亦与普通护理专业类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科培养质量。
1.4师资严重匮乏,项目研究有限
目前,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绝大多数是普通护理专业毕业后从事护理教学或临床护理工作的教师,基本没有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更没有系统接受过老年护理的专业化师资培训,针对性和专业性差,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没有就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实证研究,也没有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1.5在岗教育不到位,在岗人员亟需培训
有调查显示,在岗人员接受老年护理教育的,学历教育占9.4%,毕业后岗位培训占84.4%,可见90%以上需要进行继续教育。按照国际标准推测,我国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养老服务队伍不足30万人,且拿到职业资格证的只有10%左右。据各地调查,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人数偏少、年龄偏大、职称偏低、专业知识和技能亟需提高及单位对老年专科护士重视不足等问题,且都是由一般护士转型而来,或由没有经过专门老年护理教育培训,没有注入资质的护工承担,很难达到老年专业护理宗旨和要求。
二、对策
2.1转变观念,为老年护理教育迅速成长创建环境
一方面,国家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行业和老年护理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能定位,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如把老年护理专业纳入各级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不同人群接受老年护理教育需求。同时,要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机制,努力营造“政府搭台,院校唱戏”的良好局面。
2.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尽快培养老年护理亟需人才
2.2.1增设专业,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之一就是评估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与其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健全三级老年服务网络,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将纳入各级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加强。2012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3年9月6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新目录》首次将老年护理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规定下来。日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可根据社会需要、自身优势和特点,在专业学科属性范围内自主确定专业方向,这无疑为老年护理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级医学院校应抢抓机遇,尽快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或专业方向,探索符合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和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以应对老龄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
2.2.2加强内涵建设,确保优质人才培养
随着健康老龄化的发展,对老年护理专业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社会化服务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已成为必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推动老年护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内涵建设,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职业技能,强化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要在原临床医院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学院、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合作共建的实践实训基地,并扩大到社区、家庭、养老及临终关怀机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3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
尝试增加老年介护、老年服务、老年管理等专业教育;探索与社会医护机构、境外发达国家(地区)联合办学,如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和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联合培养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等。目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已经与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已经有2批学生去韩国东明大学访学,也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大学和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合作“3+1”的学历提升项目,以期借力发展。
高血压病是世界高发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病也呈直线上升趋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很高,此疾病长期以往还会引起患者出现其他脏器的疾病,其是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关键因素。高龄患者易于发生此疾病。有研究发现此疾病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还和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现今我国的高龄人口已经占人口的很大比重,故预防高血压疾病降低此疾病的发病几率是现今我国医疗人员应重视的问题。笔者根据老年高血压病患的具体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肯定地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病人135例,男性87例,女性48例;年龄46—90岁,平均年龄为(64.23±10.15)岁;其中有家族史30例,38例患者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等原因引起,29例患者是因为个人急躁、性情激动等原因引起。家族史加工作环境、进食肉多偏咸24例,其它14例。
2 心理护理
患者如出现不良心理,其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出现上升的表现。心理原因和此疾病有很大的关系。故应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有所了解。在给予患者治疗期间应注重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对患者进行宣教,让其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表现。让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积极地配合。另外,应教导患者如何进行心态的调整,如多听听轻松的音乐,进行深呼吸来调整心态。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促进患者疾病得到早期康复。
3 健康宣教与基础护理
3.1 开导病人常常自我调整心态、开朗些,创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减轻精神压力,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睡眠,养成规律的生活方式,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对于血压的平稳有很好的作用。科学用脑,在繁忙的生活中,适当休息放松,午饭后休息20—60min,有利于身体疲劳的修复。在生活中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做好心理准备,调节心情,防止血压剧变的各种因素,如参加容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指导高血压患者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养花、钓鱼等平和有趣的活动,调整好心态,保持血压平稳。
3.2 做到饮食均衡 良好地控制自身体重可预防高血压疾病,故患者应进行饮食的控制,少食用动物脂肪及盐,经常进行身体方面的锻炼。必须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如黄油、肥肉、动物内脏等,控制糖、饮料和甜点的摄入;高血压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是低盐饮食,单纯限盐有可能使血压轻度或早期高血压病人恢复正常;可进食柑橘、马铃薯、玉米等富含钾的食物。并多饮用虾米、海带、蔬菜、豆类、乳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品。
3.3 我们在病人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并给予关心和帮助,与病人在接触时应有礼貌,关切慰问,病人诉说时要耐心倾听,从而了解病史等资料,有益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这种交谈本身就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住院后的环境变化,老年人本身适应能力弱。自尊心强,就会引起心理不安和精神紧张导致失眠促使血压升高。因此,帮助病人熟悉环境和病人创造舒适、安静、清洁、整齐的环境,保证病人的情绪稳定与精神愉快,建立恢复身心健康的信心。
3.4 病人很关注身体变化、安全用药和各项检查,所以须让病人了解药物的名称、效应、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使病人消除其顾虑配合治疗。
3.5 住院病人因离开家庭和工作岗位难以适应的心理,加之见效慢,易反复常合并多种疾病,住院时间长病人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耐心细致叙述高血压的病因及规律,使病人能静心休养正确对待病情。并嘱病人在病情许可条件下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以改善病人情绪,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3.6 出院时应告知病人坚持终生服控制血压药,教会病人自测血压和观察血压波动,发现血压偏高时到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能控制情绪,学会自我放松,保证每天休息和睡眠质量,控制饮食,自我保健,避免脑中风、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4 院外护理指导
4.1 指导患者养成有利于高血压病治疗的良好生活习惯、合理的休息,让患者保持规律作息节奏,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也要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散步、太极拳、气功、体操等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恢复的轻度体力活动。
4.2 坚持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低盐、清淡、低动物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g/d。新鲜的瓜果蔬菜,山芋、毛芋、土豆和降压作用的药芹、枸杞子等既可保证营养需要,又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4.3 适当控制体重 体重超重者需要适当控制摄入进食量和总热量,每餐能过饱,避免暴饮、暴食,禁止吸烟和饮酒,睡觉前饮适当牛奶可以防止因饥饿影响睡眠。
4.4 坚持长期选择性合理用药 ①若清晨血压较高时,可以使用常备的降压药卧床休息30min左右。如不能缓解,自觉有头痛等症状时,应适当增服降压药。②在天气变化、饱餐和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心前区疼痛时,应舌下含服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③血压增高已多年者以逐渐降压为宜。④患者有高血压危象发生时,要采取半卧位,选用速效降压药物、镇定药,如安定、巴比妥类等药物,并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定时进行自我检查家中应备有血压计,学会自己测量血压,及时适当增减降压药,必要时及时就医。
4.5 要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和出院后的门诊随访,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的情况,出院时给予不同的指导,嘱咐患者回家后按自我护理要求去做,并留下电话号码,便于联系,定期门诊随访,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指导。通过观察13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未见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认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只要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而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5 加强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60-01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交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目前,人口老龄化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老年人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面向社会、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共同树立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心理认识,才能使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做到老有所爱、老有所为、老有所需、老有所养。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根据中国科学心理研究院对175位老人进行社会调查。从中发现:老年人为一家之长发挥积极作用占50%;在家庭中仅有一般发言权45%,在家庭事物中不受重视占4.4%。在较发达的北京地区如此,就我国总的社会现状来讲,老人在家庭中不受重视者将远远大于4.4%。进三年来,我们对年龄在60~92岁不等的300余名不同家庭状况的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鉴于老年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职务、文化修养、个人经历、人生观等不同大体归为以下几类。
1.1 丧失心理 有的老年人消极认为:老年期是丧失的时期。即一失身心健康,二失经济独立,三失家庭社会关系,四失生存目的。这种现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致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对今后生活悲观失望。
1.2 自尊心理 对于曾经拥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身份的老年人,在离退休或者家庭成员发生改变之后,不能适时调整或转换自己的角色。仍希望受到社会各界、同事、部下及家庭成员象原来一样对自己恭顺、服从、赞扬。以自己为中心,如果自已的意愿不能实现,就认为是别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自尊心受挫。
1.3 孤独心理 有些家庭只顾着培养和关心下一代,忙于现代化的家庭基本建设与经济建设。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需要。有的子女片面认为自己已成家立业,老人年龄大了,不缺吃穿就行了。缺少与老人的相聚、沟通。还有少数家庭对老人歧视、虐待,这就让老年人易产生抑郁和孤独感,严重者导致精神崩溃。有的丧偶老人为驱除孤独希望找个老伴也遭到子女反对,更加重了孤独感。
1.4 自卑心理 有些老人年轻时自尊、自强,随着年龄化好多事情做起来力不从心。又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怕别人对自己厌烦、看不起。特别是身体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无力支付医药费时,怕给家庭子女增加经济及个人负担,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自已无用是多余的。
1.5 担心、顾虑心理 孤寡老人及年老体弱者担心及顾虑心理较为突出。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状况日渐衰老,大脑对外界反应及应急能力减退。各种意外事情随时可能发生。老人担心一旦急性发病身边无人照料失去抢救机会;水、电、煤气等泄露无力抢修。此外,社会上一些不安因素的存在也给老人增添了担心、恐惧及顾虑心理。
2 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老年人存在的各种心理特点,为老年人实施健康心理教育指导,发动社会力量,把开展老年健康心理教育纳入全民健康教育的重点。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充分调动和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满足老年人健康的生理、心理需要,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夕阳无限好,多姿在黄昏”。
2.1 自我调节 老有所为 鼓励老年人树立人老心不老的新观念,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增添生活情趣。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活动。如散步、出门旅游、种花、绘画、打太极拳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也可从事公益事业活动,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专长,充实生活内容,为社会和家庭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
1 评估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问题
1.1各种生理功能的减退:营养状况的维持包括神经组织发生萎缩和减少致使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的减退。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导致运动功能的减退。
1.2角色的改变:离退休老年患者,有社会工作者转化为家庭成员,进一步转化为患者,对老年人的心理长生很大的影响。
1.3老年住院患者通常患有多种的慢性疾病和一些急症症状。
2 针对老年住院患者提出健康教育的目标
2.1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弱化患者的角色矛盾。
2.2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
2.3减缓恶化和衰退。
2.4提高生活质量。
2.5身心安适。
3 实施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
3.1入院时 入院宣教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制度等,及病室人员、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介绍科主任、护士长、其主管医生、护士,我科护士长魏伟注意微笑和亲切的口吻交代老年患者,亲切地称呼其“爷爷”或“奶奶”,我科护士长魏伟制定了一项老年患者入院安全告知书:让老年患者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老年患者防坠床摔倒的注意事项等,并签名表示接受我们的宣教和告知,受到我科老年患者的广泛好评,我科由责任护士入院宣教时进行,采用口头教育或入科宣传本和宣传专栏等形式,向病人提出承诺:您在诊疗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困难和要求,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力为您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上的照顾。让每一老年住院患者一入院就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不感到茫然,很快能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
3.2住院期间 当今,老年患者对是否熟悉足够的有关其健康的信息越来越重视及使其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住院期间有计划地积极采取各方面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由浅人深,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加快疾病的治愈及提高生命质量。
3.2.1针对病人的病情宣传所患疾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等。使其掌握自己所患的疾病及预防发病的注意事项,能自己较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病情反复发作[1]。 转贴于
3.2.2饮食指导 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低脂饮食等。指导其家属或陪护注意患者的营养搭配及口感,培养老年患者饮食习惯。
3.2.3用药指导 应告戒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告诉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及陪护一些特殊要得的服用方法及服用时间,例如各种降糖的 服用方法及时间,策略地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应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2.4向病人解释各种辅助检查,化验的目的和必要性,有利于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恐惧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告知病人外出检查必须有人陪护。
3.2.5要向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指导病人及病人的家属及陪护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功能锻炼,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指导其家属和陪护帮助患者的肢体被动锻炼,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其躯体的血液循环和预防坠积行肺炎的发生。
3.3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在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要热情而真诚的欢送病人,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如:活动量适中,饮食合理,坚持服药,配合医生做好用药指导,及康复计划,定时复查等。对一些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入换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按其需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血压,测血糖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应帮助他们制定适合本人的康复计划,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医院复查。
4 评价
4.1目标是否实现 健康教育的效果可分为三级。即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以此衡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一点可以从患者的言语及行为的表现中反映出来。有时候,临床护理的预定健康教育目标有时必须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因而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就有一定的难度[2]。
4.2重审教育计划 对部分掌握和未掌握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如宣教的效果是否有碍于治疗、护理、康复,目标是否定得过高,方式是否妥当,一次宣教内容是否过多,重点是否突出等[3],通过重审教育计划,可从中吸取经验,更好的做好今后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人员要加强自修、自学,把握丰富的知识,除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社会医学、老年护理学、营养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传播学以及其他文科学领域,医学新进度等知识,护理工作者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理论及指导完成。把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使老年住院患者在治疗和护理减缓恶化和衰退的基础上能提高生命质量。
参 考 文 献